精品课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20 09:46: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精品课课程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精品课课程建设

篇1

1.1职业性。

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开发,构建基于临床标准,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1.2实践性。

引进临床儿科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弥补教材置后问题,减少学生适应实践的阻力,以临床路径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学做一体,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实现学校与医院文化融合、课堂与病房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学业与职业融合的总体目标。

1.3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师共同参与,共建、共育、共管的教育体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五个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2建设目标与思路

2.1建设目标。

(1)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整体教学水平。(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儿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3)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4)具有完备的教材体系,编写出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的精品课程。

2.2建设思路。

(1)行业专家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儿科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首先进行护理工作岗位分析和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形成整合后的工作任务即学习项目。(2)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工作岗位过程实施教学。在分析护士工作岗位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真实项目任务,建立学习情境。以工作岗位的流程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开展情景化教学。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现在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开展情景化教学方法。力求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目的。(3)编写学习指导等学习资源。根据学习任务,编写电子教案、实训指导、学习指南、练习册等学习资源。(4)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力争利用视听资料、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5)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学校、行业、医院、家长、社会形成综合评价体系)。

3建设内容

3.1创新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实训操练、假期见习同步进行,理论、实训、临床三结合工学交替模式。(2)课程设置中,以岗位需要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主线,同时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考取,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3)教学实施过程体现模拟和再现任务所需要的场景和工作过程,坚持教学任务实施的教、学、做三个环节。

3.2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网络互动教学法。(1)情境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体现模拟和再现任务所需要的场景和工作过程,病例导入,创设护理情境,角色扮演,坚持教学任务实施中的教、学、做三个环节。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实施教学、实训一体化。(2)网络互动教学法,建立儿科护理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学习辅导资料、电子书籍、应用资料、网络链接等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答疑、专题讨论学生意见反馈、教学情况调查等教学辅助工作,教师教学资料亦已挂在网上,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及时快速地更新,满足了本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3.3创新评价模式。

采取课堂实训和岗位见习实训相结合的校企共评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在寒暑假到医院见习,课堂实训学分由专业教师评定,岗位见习实训学分由企业教师评定。

3.4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包括:(1)教材;(2)电子教案;(3)典型情景案例库;(4)多媒体课件库;(5)教学录像;(6)素材及素材网站库。

4建设计划

4.1课程建设步骤。

建设目标。三年内把《儿科护理》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需要的精品课程,成为“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4.2三年内课程资源全部上网。

5经费使用

这是经费预算表,主要用于企业调研论证、教师培训考察、教材编写及出版、案例手册编写、教学录像、网站开发和课程网站建设方面。

篇2

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专业课课程设置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中职学校应以特色课程为突破口,高标准打造符合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各门课程的建设,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整体提升中职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最终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一、正确把握精品课程的内涵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优化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的配套教材、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队伍素质过硬,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师为主,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实训指导教师;二是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三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独特,手段先进,善于运用启发式、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等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相关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完善配套,课程教材要有精品系列教材体系;五是实训(实践)课程丰富,大力开展实践性、实验性教学,组织形式和内容丰富;六是管理机制健全,拥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保证精品课程建设。

二、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精品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走特色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提高教学质量,构建优质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障。精品课程建设对于促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可用来带动和推进整体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中职学校的发展。为此,中职学校要谋求优势地位,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强力打造办学特色、以生为本、质量立校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中职教育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二)精品课程建设是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此,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牵引,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全面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内容、体系、模式、施教等方面的建设,推广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建教学品牌,可以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学术科研能力,由此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具有高水平科研和教学能力、能够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

(三)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保证。课程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只有精品课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精品课程拥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因此,中职学校的品牌课程应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程体系,高标准打造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四)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措施。精品课程建设是对课程实行宏观管理、可持续地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管理观念更新、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中职学校建设成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可以营造一种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建设,以人才培养为已任的良好氛围;大范围地推进全校的课程建设,可以推动科学、规范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形成;可以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质量保证体系,这比具体的精品课程建设本身更为重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创建精品课程,树立教学品牌,是中职学校国家标准示范校检查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亮点,进而通过精品课程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办学质量,将极大地提升中职学校发展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一)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品课程建设应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与需求,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质量和特色突出、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课程,确定加以支持,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并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发展扩大到系列课程,以至整体性、综合性课程建设。比如,学校可以将某一门课程作为特色优势学科,着手重点扶持,使其在某方面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形成中职学校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然后再由其成果带动其他各学科全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教学队伍是否具有一流水平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没有一支业务素质高、团队精神强、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评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而在这支教师队伍中,需要有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影响力强、具有一定领导能力或协调能力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要倡导团队精神,避免单打独斗。因些,中职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要求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完善教师进修和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三)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从系统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一是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把握好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建设的主线,改革不适应人才培养的体系和结构,使教学内容与课程的全面建设相适应。二是教学内容要先进,应符合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及时反映本学科的最新技术。三是融教学与教研为一体,将教研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中。四是大力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形成精品课程网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编写和制作优秀的系列化教材和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化的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相呼应非常有必要。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课程目标,抓好主教材和实验、实训等教材的配套建设,主要由学科骨干教师和主讲教师负责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主讲教师除自行编写和制作相关教材外,应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将基础课程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配套建设,将专业课程教材与实训、实践课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适当引入本课程领域中的一些科技内容、新技术和方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教材要反映课程的特色,重视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要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阅读大量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以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五)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机制。中职学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机制,实行评估―建设―再评估―完善的全过程,将立项评估、中期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后跟踪衔接起来。在评估中,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凡经过建设,认为已基本达到条件的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组撰写自评报告与自评总结,提供所需数据和材料。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自评结果和自评报告进行初审,并采取考察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估,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考核,逐项打分,评定出该课程的总分数与等级,写出评估结论。学校应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例如:对主讲教师在教学工作量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对优秀精品课程的负责人、任课教师可优先推荐申报上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对课程组在出版课程相关教材时优先给予资助。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色建设不同特色的精品课程,推动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36-04

2012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在原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开放资源,创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解决了原有精品课程中出现的实用性不够、交互性缺乏、平台不统一、利用率低下以及后续维护弱等问题,推动了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一、企业调研,共建数字平台

(一)校企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

在平台建设中,校企双方不断进行资源交流与互动,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进而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在整个平台的开发阶段,服务功能、信息统计、检索、在线交流、后台管理等模块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代码编写、网络空间安全等方面的设计。这要求学校必须和企业合作,采用动态网页设计等各类管理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服务。

(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功能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是汇集师生教学资源、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共享作品互动交流的一个虚拟共享空间。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与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企业调研资料和市场需求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设计平台的功能。资源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括教学资源素材采集、资源组织与集成、资源与应用三个步骤。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涵盖集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首先,建有一个综合学习的平台,包括专业群介绍、新闻动态、主干课程、师资团队、作品展示、视频播放等几个栏目,全面展示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的基本面貌,供学习者浏览和查询与专业相关的各类信息。然后,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网站,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交流空间,网站至少涵盖以下几个区域:

资源区:包括课程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课题作业分析等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表格或文档材料,可以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提供依据。

测验区:大量的作业习题库以及教师点评,可以在满足日常课堂考核之外,为课外拓展训练提供资源。

演播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的教师授课课件以及视频资源,为学生课后温习、课题研究提供保障。

交流区:通过论坛的形式发帖交流、上传资料交流、即时群聊交流、留言板块交流,方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校企之间的沟通与信息的传播。

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是一个设计部门颇多、建设过程复杂、投入资金大的合作性系统工程,前期需要科学的设计,基本建成后还需要科学的管理,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调试和维护教学设施,以保证教学资源平台有效利用。

二、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市场调研,召开职业分析与专业水平评估会议,着重分析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岗位以及岗位所需专业技能,形成一套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项目。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包含动漫设计、游戏美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四个专业,主要面向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网络多媒体、电视影视传媒、平面广告等行业,培养掌握媒体设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适应从事二维三维动漫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网页设计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原则,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专业平台课程群是专业群中四个专业共享且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为相关专业的方向课程打下重要的理论、技能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充足的基本技能。该课程群主要开设造型基础、设计概论、构成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字体设计、分镜头脚本绘制等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群是专业群中四个专业分立的核心课程。每个专业是根据各专业岗位需求而确立与岗位相关的课程,课程通过企业项目的贯穿,真正达到核心职业技能的培养。动漫设计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等课程;数字媒体专业开设影视特效与后期编辑、网页设计等;视觉传达专业主要开设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课程;游戏美术专业有游戏美术设计、游戏美术制作等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群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延伸专业覆盖面的课程群。专业群中四个专业相互选择,如,动漫专业的拓展课选视觉传达中的核心课程,反之亦然,真正达到高层互选。

三、项目引领,丰富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在原有精品课程基础上产生的,要求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专业课程设计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体现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

(一)以教师为主导,组建开发团队

一门优质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建设团队。原有的精品课程体系是以“评审”为目的,教师的主导地位难以凸显。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将权利交给教师,保障教师的知识产权,高效利用课程资源,使学习者获益,真正达到开放共享。课程团队在结构上,应该由老、中、青组成,发挥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经历的优势,并保持课程可持续发展;在成员上,应包括教学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

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与建设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极鼓励有较好专业背景、科研背景和较好业绩的教师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负责人。鼓励教师通过积极参加技术实践、管理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丰富资源内容,课程动态共享

课程教学资源与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构建。将优秀的教学课程文档素材、数字化媒体素材、示范性教学案例素材与可扩充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相结合,将企业行业技术标准、开发管理规范与专业群课程体系相结合。

课程教学方案的修整。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市场调研、听课议课和开会研讨等形式,完善和修正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项目式课程设计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考核评价体系等,更好地推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建设。

优质教学视频和课件的制作。课程视频的录制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总结课程的结构和框架,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研究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力求将课程课件建设达到国家一类课件的标准。

教材的编写与再版。课程实施改革后,需要新的教材与其相适应,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显得至关重要。作为课程负责人和实施者,正式出版课程相关教材或者校本教材,才能将教学经验与成果展现给共享资源的学生或学习者。

课程教学成果的归纳和收集。将教师和学生的作品、证书、论文、图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统筹管理、开放共享相关资源。

(三)教学方法革新,专兼合作实践

采取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项技能分方向进阶,核心技能逐层推进、反复进阶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采用“一专一兼一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

(四)评价体系多元,保障课程质量

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法,由基础理论知识考核、校内实训考核、企业实践考核三部分组成。评价主体由学校、教师、实训小组和学生顶岗实践的企业、行业专家等组成,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形式多样化:将分析报告、参赛成果,提案表达、顶岗实绩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考核地点灵活化:考核地点随教学内容的变动而变动,分布在教室、校内网络实训室、校外基地、实习企业等。

四、优化管理,拓展服务

精品共享课程建设的平台系统主要分为前台显示模块与后台管理模块两大部分。前台模块主要向学习者提供有关资源的检索查询、资源下载、讨论交流、评论反馈等功能;后台管理主要是方便管理员对后台数据库和媒体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对用户信息、资源信息、交流信息以及检索方式等模块进行及时更新、处理和维护。教学平台WEB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

该课程管理模式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校内甚至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首先,优质的管理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采取分类审核、上传下载、修改更新等手段来达到新知识、新资源的积累、交流以及共享目的,有助于构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网络稳定、运行快捷、管理有效的网络平台。其次,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具有高效性。作为学校数字化办公和教学科研手段的有利补充,有效的课程管理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原有教学资源以及设备的功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号.

[2]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7

Network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

LIU Limei, SHI Biao, ZHOU Xiancheng, ZHOU Kaiju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Course Website for quality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nteractive modules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and instructional vide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ther network resources. And analyzed some problems of network resources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propose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s, network resources,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0 引言

2003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当年4月起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7月,教育部共公布了3835门精品课程,覆盖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2011年,国家教育部开始进行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

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精品课程的整个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出发,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资源丰富、服务教学为建设目标,建设了“低频电子线路”省级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站。本文试结合本课程网站的建设实践,对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内涵

图1 “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的网站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依托网络平台优势,解决了各高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各个高校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弱的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到优校名校的资源。因此,精品课程除具有 “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课件和教案、例题和习题解答”等传统的教学资源外,还应配备一些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课程互动环节以及自我检测、视频教学等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交流。如图1所示为省级精品课程“低频电子线路”的网站。

2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1 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构成完整的一体化教材,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一体化教材,从实际意义上而言,除了上课所选用的主教材以外,还应包括理论参考教材、实践和实验参考教材、学习指导书、教学教案、电子课件等等,其中电子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用幻灯片展现给学生,具有开放性好,扩展性强的特点。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实际效果,注重电路图的布局、文字的颜色、大小以及动画的设计等诸多细节问题。一体化教材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编写方式呈现给学生,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2 多元互动模块的建设

多元互动的建设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人与文本、人与环境等多种教与学模块的建设。所开发设计的“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互动模块包括课堂学习辅导系统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两大部分,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本课程的自主和研究性学习。

2.2.1 辅导系统的建设

针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辅导系统,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每章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难点释疑、例题分析、自我检测和知识扩展,该系统由学生在每章节的学习后在计算机上完成。其中学生在完成自我检测部分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做题的时间,并提供出正确的答案,以供学生参考。如图2所示为该辅导系统中半导体二三极管的辅导内容。

图2 半导体二三极管的辅导系统的内容

2.2.2 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师生的交流互动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网站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将作业题、讨论题以及相关的通知通过网站进行,同时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在线答疑和在线讨论等环节;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网站下载辅导系统和相应的教学资料,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同过该平台也可以分享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二是新媒体互动平台,老师可以采用新的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该方式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2.3 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课堂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制成视频放到了网上,以供学生和兴趣爱好者进行及时点播。从某种程度上教学视频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使其他的学习者能够真正享受到名校和名师的优质资源。该部分资源已经成为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3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网站后期维护被忽视

精品课程的数量每年在递增,但是精品课程很多网站上面的信息一直停留在建站初期,没有及时更新。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011年7月份针对2003 ~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各本科学校网站运行状况监控统计如图3和表1所示:

图3 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学校的运行状况饼图

表1 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学校的运行状况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正常运行的精品课程网站数量并不多,还有近30%的网站执行情况比较差,这种状况与我们最初建设网络资源的目的相悖。

3.2 各院校单独建设

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都是由各院校单独建设,各个高校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现象并不多见。将各个院校的特色集于一体,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资源,实现高校之间的共建和共享,能够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更专业、更全面、更实用,同时也能够避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重复建设,防止多而不精的现象。各院校间如何促进共建共享,还需考虑知识产权、任务分工和责任等问题。

4 展望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扩大课程的辐射影响,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推广精品课程仍需要进一步深思。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面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研 究”、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中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比较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依托学科竞赛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0C086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宋佳琪,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2010(5):93-95.

[2] 刘庆伟,刁文广,舒云星.“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93-95.

[3] 方辉.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1.8:186-1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