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0 09:46: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煤矿电工安全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81
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大多为零星单个事故。由于井下电机设备种类、数量比较多,所以这类事故具有零星、多发的特点并且涉及面广泛,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认为是难以避免的所以没能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2)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事故的重复发生表明煤矿机电事故其实是有一定的重点和规律是可以预防的;
(3)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长。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随之增多,煤矿机电设备事故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4)煤矿机电设备事故中,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机电工伤占总工伤事故比例较高。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高,这说明对设备维修和故障处理没有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2 煤矿机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生产中的每个环节。煤矿机电运输一旦出现事故,不但直接影响煤矿高效生产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话还会造成设备及人员伤害,还能成为煤矿粉尘及瓦斯爆炸的一个导火索,使得整个采区受到极大破坏。所以做好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预防工作,是保证煤矿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1 煤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煤矿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工作麻痹大意,没有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牢记心中。没有落实“三大规程”以及相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规操作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塞尔县莫特格乡团结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已初步查 明原因,是因该矿其中一无上岗证电工违规操作,造成瓦斯爆炸。井内10名工人当场死亡,其余工人有部分受了轻伤。
2.2 安全基础工作不到位,缺乏安全可靠性
首先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投入,考核不够严谨,机运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其次是煤矿操作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深入,在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员工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甚至还有一些岗位规定工作制下还进行加班加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十分困难,再加上培训难以组织等种种原因使得员工没有足够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技术素质的落后。
2.3 机运设备陈旧老化。
由于资金缺乏,很多煤矿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和设备改造,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更新较慢,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然超年限工作使用。最终导致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事故发生率较高。再加上煤炭行业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及零配件配套行业能力较低。导致煤炭机电装备相对落后。
2.4 专业人员调换频繁,工作岗位的调整,为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专业岗位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专业供电部门进过专业培训合格取得相关专业合格证后才入岗的,这些专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及工种不宜频繁调动及换岗。但是某些煤矿企业领导没有考虑学识水平,及工种要求,而是当做好工作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填充进去,极易产生违规违章操作造成机运事故发生。同时,临时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没有做到位,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3 煤矿机运事故控制措施
3.1 机电设备故障调查分析
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时,我们应该判别每一次故障的性质并查出故障原因,进一步识别故障机理,针对故障机理作出合作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措施,这样可以预防类似故障的重复出现。在明确故障原因后,应该根据故障原因对机电设备的设计、组成材料、使用保养、装配调整等方面进行深入改进。这样更能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
3.1.1 对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现在调查主要是对故障现场进行拍照等采集影像资料;对故障发生环境、发生时间、顺序等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对发生故障的零部件历史资料如当时设计图纸、验收报告、操作要领、以往故障情况及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对故障零部件进行初步检查后清洗保存。
3.1.2 对矿山机电设备进行系统化诊断
首先,正确处理好预防为主与计划检修关系。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对机电设备进行观察检测,明确设备运转中的磨损情况,合理做好日常的保养与维修工作,这样可以排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发现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及时检修或者更换零部件。
其次,合理调配生产与检修工作。设备检修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论文生产任务多重我们也不能忽视检修工作。要把“安全第一”放在第一位。
最后,制定机电设备检修计划。根据设备结构、性能一些特点,制定日检内容和要求等并合理制定日检和定期检查。
3.2 加强技术工作人员安全技能培训
对于一些技工岗位,机电操作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颁发相应上岗证,方能持证上岗,按规定操作。要明确机电设备原理、设备性能及注意事项。同时还要学会机电设备的保养、故障排查、检修等做好故障前的预防工作。
4 结束语
通过对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加强煤矿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对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结合实际,提升矿井机电运输等固定设备的检修工作,提高机电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同时各级领导管理干部也应该履行职责加强管理工作。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涛.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致富导向,2012(14).
一、再接再厉,排难进取,更加坚决有力地做好春节期间的电煤保障工作
(一)近期的电煤保障工作应充分肯定,但任务依然艰巨。对近期电煤保障工作,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市政府两次召开全市电煤保障工作会议,王晓光市长亲自进行安排。全市会议后,有关单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工作调度,落实封关措施,积极组织煤矿抓好安全生产,部分地方还出台了鼓励煤矿抓好电煤供应的奖励措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每天进电煤达到1万吨以上,其中地方日供电煤由元月12日的1600多吨上升到6000吨左右。这一成绩,是在当前低温凝冻气候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更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任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每日地方供煤差距较大。按省政府要求我市日供电煤应达到1.2万吨以上,目前只完成任务的50%左右。二是电煤库存差距较大。截止全市电煤库存16.66万吨(其中鸭溪电厂存煤13.8万吨,习水电厂存煤2.86万吨),省政府要求春节前存煤达30万吨(鸭20万吨、习10万吨),每天要增加库存煤1万吨左右,任务十分艰巨。
(二)从现在到2月底,是电煤保障工作最艰苦的阶段,必须竭尽全力,精心组织,加强应急管理,千方百计实现电煤保障目标。一是合法煤矿有限。受关闭保留一套生产系统和煤矿整合的影响,今年我市煤炭产能与去年相比减少500万吨左右,现有合法生产矿井52对,日产原煤约1.5万吨,剔除块煤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煤、茅台酒厂等必保的重点企业用煤,可供电煤十分有限。二是安全压力很大。由于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面临保安全与保生产的双重压力和考验。三是雪凝气候影响。有的煤矿企业因停电和生活物资不能保障停止生产建设;有的煤炭生产出来后不能及时运输到电厂。四是春节因素。在这期间组织煤矿坚持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较大。但是,当前经济发展用电的旺盛需求、保民生用电的需要、各大电厂存煤严重不足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闯过这一最艰苦的阶段。我市目前日均用电3700万度左右,同比增长近800万度,比省下的用电计划超500万度以上,而全省用电和电煤都很紧张,如果电煤上不去,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都难以保住。因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背水一战,闯过难关。
(三)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工作措施,务求电煤保障工作取得持续提高的工作效果。
第一,坚决有力地落实电煤保障责任制。一是要继续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关县、区(市)长是电煤保障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必须亲自调度。二是有关县、区(市)必须按照每日供应电煤量,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煤矿企业。2月28日前,地方要全力实现日供电煤1万吨以上的目标。三是加强与煤矿和发电企业的衔接,对电煤供应实行日调度和通报制,并每日向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通报电煤供应情况。
第二,坚决有力地执行煤矿春节不放假的规定。一是全市合法煤矿必须坚持正常生产和建设,春节期间正常生产建设的矿井不能低于70%。二是矿级领导、现场监管人员、保障系统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市县分管煤炭工业的同志春节原则上不能外出。三是扎实认真做好矿工的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并认真组织开展慰问等活动。四是对春节期间不服从安排放假停产的煤矿,节后不得随意验收复产,在电力紧急时对其生产用电不予保障。市在2月下旬要进行总结。此项工作难度很大,切不可掉以轻心,也是对我们最现实的考验。
第三,坚决有力地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一是落实“一通三防”措施。通风必须可靠,防风斯、防透水、防顶板事故的措施必须到位,特别是要依法依规办事。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三是落实矿级领导带班下井等规定,加强现场管理,把工作措施落实到班组一线,特别注意严格培训和管理职工。四是要继续落实煤矿“包保”责任制和驻矿安监员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千方百计防止因安全事故造成煤矿停产。
第四,坚决有力地做好外购煤的采购转运工作。一是鸭电公司、习水电厂都要千方百计争取从市外多采购、多运进电煤。在当前情况下,能够抓住电煤就是胜利。二是地方政府要全力保障电煤的转运,做到运进多少就必须转运多少。
第五,坚决有力地做好煤炭外运的控制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切实做好煤炭外运控制工作的通知》精神,按五项要求坚决有力地做好外运煤炭的控制工作,并在春节期间工作不中断、不撤人、不撤岗,坚决杜绝工作松懈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控制煤炭外运措施取得实效。
第六,坚决有力地做好综合保障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及时协调解决电煤供应中的问题,确保电煤供应。一是供电部门要全力做好抗冰保电工作,抓好正常生产建设煤矿的电力供应,确保企业生产用电和矿工生活用电需要。二是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公路、高管等部门要为电煤运输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电煤运输畅通。交通运输、商务部门要积极作好融冰盐准备,必要时用于电煤运输道路上。三是商务部门和成品油经营企业要为电煤运输车辆提供充分的成品油供应。四是煤炭、煤监、安监等部门要投入足够力量指导和抓好煤矿复产和联合试运转验收,确保安全生产措施监管到位。五是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加强煤炭市场价格的监控,严厉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
第七,坚决有力地落实煤电挂钩的政策。鉴于“两会”召开等特殊情况,虽然省经信委下文明确一季度不执行电煤挂钩政策,但仍要防止在万一缺电时仍然执行。一是对产煤大县的煤电挂钩,根据电煤供应情况适度执行。二是要作好高能耗、低效益企业必要时的应急调控准备。市工业能源委要制订相关方案。三是高能耗企业要利用春节期间电力相对丰富的机遇,组织坚持生产。
二、迅速行动,强力推进,以与“开局之年就是决战之年,起步之时就是冲刺之时”要求相称的思想、组织、作风打好煤矿建设攻坚战。
(一)打好煤矿建设攻坚战,是为实现“十二五”“提速赶超,转型跨越”的目标破瓶颈、强保障的迫切需要。电煤保障工作碰到的困难局面,反映了煤矿建设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回顾“十一五”工业发展,成绩应当充分肯定,问题必须清醒正视,最大的问题就是煤矿建设费力不少但严重滞后。这固然有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地质勘探程度低、缺乏大中型煤矿支撑、煤炭产业政策调整频繁、一些煤矿经营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客观因素影响,但我们主观努力还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煤炭工业是重要支柱产业,但领导力度不够,投入力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够,对煤炭工业“取”多“予”少;面对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种种困难和矛盾,不是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竭尽全力推动煤炭工业发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而是工作一般化,甚至回避矛盾,躲避困难,得过且过,能拖则拖,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时光。从市的层面反思,也存在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督促指导工作力度不够等问题。当前形势非常逼人,无论是从保证“十二五”“提速赶超,转型跨越”对电力和煤炭需求的角度,从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对电力和煤炭需求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角度,都要求我们痛下决心,迅速启动,坚决打好煤矿建设的攻坚战,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增加煤炭的有效供给,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打好煤矿建设攻坚战的主要奋斗目标。主要是完成100对煤矿标准化建设,新增产能1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要促使52对合法煤矿正常生产,当年地方煤炭产量1200万吨以上;煤炭地质勘探、煤矿电网建设、运煤公路建设、煤矿人才培养、煤炭工业体制机制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
(三)进一步明确煤矿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第一,加强煤矿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和重点产煤县、区(市)要把煤炭工业摆在突出位置,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好煤矿建设。一是建立全市煤矿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要总揽全局,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煤矿建设,协调解决煤矿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帮助企业跑手续和创造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二是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协调服务。重点帮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指导煤矿建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为领导小组当好参谋、助手和耳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能源委,从有关单位抽人办公。三是市建立煤矿建设月调度制度,逐月检查、逐月调度、逐月公布建设进度。四是加大以煤矿建设为重点的煤炭工业的考核权重。
第二,充分发挥煤矿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是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发动,引导煤矿企业认清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形势,抓住机遇,下定要么全力推进建设、要么迅速退出煤炭行业的决心。二是积极推进有条件的煤矿兼并重组,增强市内煤矿企业在资金投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三是要指导逐矿落实按月建设推进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按计划推进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39-01
1 教学设计方案
(1)设计理念:KCL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反映的是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间的约束关系,既适用于直流电路,也适用于交流电路,可以说它是分析计算后续复杂电路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凭借教科书直接讲授知识点及相关的例题,学生很难理解,我对学生感到难学难懂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发现只要学生理解了支路、节点、回路、网孔这几个术语的含义,就容易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理解了定律的内容,就可以做到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理论来解决实际电路问题。根据上述分析,针对KCL定律这种包含抽象概念的专业理论知识,笔者制定了CAI教学模式。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2)设计思路:CAI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本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选自《煤矿电工学》第一章第四节“复杂直流电路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运用电阻串、并联化简和欧姆定律来解决简单直流电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KCL定律分析复杂电路,既符合认知规律,有遵循技能习得过程的知识结构网,笔者结合CAI教学模式设计这节课,旨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归纳事物本质,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进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笔者拟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掌握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理解KCL定律的内容。(2)能力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应用KCL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3)情感素质目标:通过类比图形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归纳事物本质,锻炼学生的查阅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竞争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确定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支路、节点、回路及网孔的理解与区分;运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2)教学难点:电流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判断。
教法和学法的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模式,直观教学类比引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设问情境,启发学生大胆回答;采用比喻法,使学生容易理解;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讲练结合,使学生加深认识。处理问题由浅入深,并结合具体例题对问题进行总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教学实施过程
2.1 导入新课
回顾串、并联电路。给出两个电路,请同学分析两电路的不同之处,有且仅有一条有源支路,可用电阻的串并联进行化简,是简单电路;分析简单电路的方法是欧姆定律。有两条及两条以上的有源支路,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进行化简,是复杂电路;解答复杂电路的方法是什么?导入新课――KCL定律。
2.2 新课讲解
讲解几个基本术语支路: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组成的无分支电路。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所联接的点。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叫做回路。网孔:内部不包含其他支路的回路,即中间无支路穿过的回路。电路实例分析(提示:回路和网孔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动动脑筋:给出的电路有几条支路、几个节点、几个回路、几个网孔?
讲解KCL定律。
(1)内容: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即∑I入=∑I出,定律讨论的对象:节点电流(故又称节点电流定律)。
(2)习题:通过习题导出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用KCL定律列出图2的节点电流方程:I1+I2=I3+I4+I5可得:I1+I2-I3I4-I5=0。若规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可得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电路中任一节点上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I=0。
(3)KCL定律的应用(任务进阶)。
电流I为负值引出参考方向的概念,参考方向:任意假定的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值,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计算结果为负值,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4)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推广:①对于电路中任意假设的封闭面来说,节点电流定律仍然成立(三极管引脚电流关系);②对于电路之间的电流关系,仍然可由节点电流定律判定(安全用电)。
2.3 归纳总结
2.4 练习作业、板书
笔者在探讨、总结前面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采用CAI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迅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能将知识、技能灵活应用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设计,对今后教学的改善和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国煤炭技工教材编审委员会.煤矿电工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煤矿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大,煤矿特大事故也频繁发生。煤矿事故是各种因素和矛盾叠加的结果,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关键在人。从煤矿人因事故调查结果看,与普通矿工相比,特种作业人员发生事故概率更高,危害性更大 ,提高全员素质,特别是提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显得更加迫切,探讨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培训方法,对煤矿安全生产、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一、煤矿企业背景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煤矿中从事诸如,爆破、瓦斯检查、采煤机操控等特种作业的技术工人,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行该项研究,选取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和资料调查法获得基本认识,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以获得数据支持。
该煤矿是一座年生产能力26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由三对井口组成,井田面积18.3平方公里,拥有两座洗煤厂,年入洗能力200万吨以上,工业广场面积1.36平方公里,形成了集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生产经营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煤矿的生产规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备在更新、技术在提升,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存在认识的偏差,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不平衡发展的问题。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冲击地压、高温、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等特殊地质灾害不断呈现,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尤其是采煤、掘进、机电、通风、运输、地质、调度等专业的特殊工种,独立操作,岗位关键,人员单一,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数据统计
在对该煤矿进行调研时,问卷调查对象包括瓦斯检查工、井下爆破工、安全检查工、矿井通风工、矿山电工、主扇
风机操作工等多种类型特殊工作岗位,并且每类特殊工种分别选取了骨干职工和一般职工,以便客观了解特种作业岗位实际培训状况。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问卷109份,问卷回收率为83.85%,有效问卷105份,占回收问卷的96.3%。问卷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个人基本信息、对特种作业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培训周期、培训内容评价、培训形式和培训效果评价。
1.该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基本情况。
根据对10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显示:(1)从年龄统计,在被调查的该矿特种作业从业人员中有15.24%在20―30岁,19.05%在30―40岁,而65.71%集中在40-50岁。(2)学历层次统计,中专及以下与技校、职高合计占79.05%,大专占17.14%,而更高学历只占到3.81%。(3)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统计,10年以下占19.05%,10年―20年占44.76%,20年以上占36.19%。(4)被调查者从事特种作业时间统计,10年以下占36.19%,10年―20年46.67%,20年以上17.14%。(5)被调查者职业技能等级统计:初级工占24.76%,中级工占42.86%,高级工占20%,技师及高级技师占2.86%,尚未经过技能鉴定的占9.52%。(6)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程度的认识情况统计:有67.62%被调查对象认为培训非常重要,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仍占3.81%。(7)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统计,安全意识淡薄占45.71%,操作不规范占22.86%,培训工作不到位23.81%,矿工缺乏相应操作技能7.62%,(8)特种作业培训目的统计:安全生产占77.14%,上岗工作占14.29%,绩效考核占3.8%,职称评定占4.76%。(9)随着从事特种作业的工作年限的增加职工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减弱,从事特种作业5年以下都认为特种作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从事特种作业工作年限在6-20年的有个别认为特种作业培训是不重要的。(10) 该煤矿92.38%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时间是一至两年,54.3%的特种作业人员两年复训一次,有8.57%的是三年才复训一次。
2.特种作业人员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的评价情况。
目前,该煤矿为职工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有上岗前的取证培训、多媒体教学、技术比武、参观兄弟矿井和师带徒弟学习,而特种作业人员对目前不同培训形式的效果评价不一,认同上岗前的取证培训的占63.5%,多媒体教学及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占26%左右,而参观及技术比武认可度不高。统计图表如下:
作业人员在对通防安全教育展室、计算机室、电教设备等培训硬件及师资情况作评价时,大部分人员认为培训机构硬件条件属于完备或一般状况,高达67.6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生产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培训老师的效果是最好的。该煤矿培训师资评价统计分析如下表:
该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主要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估,比例达到50.48%,还有33.33%的人员是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进行评估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主要以进行理论考试为考核形式,较少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在培训课上也多是讲解理论,针对现场操作的很少。
三、该煤矿特种作业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特种作业人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该矿大部分特种作业人员都是来自技校或职工,仅有3.81%的被调查者是本科生及以上学历;年龄集中在40-50岁;63.81%的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殊工种达10年以上;被调查者有76.14%是中级工以下的水平。文化水平较低导致知识储备不足,内源性胜任力不足,必然还会制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积累,影响作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2.不同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对特种作业培训的认识有偏差。
根据问卷统计,特种作业人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并且随工作年限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在人员中存在几种思想:一是认为对新职工进行的“三级教育”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再组织特种岗位人员参加特种作业培训是重复培训;二是主管领导和职工本身存在侥幸心理;另外是认为特种岗位取得上岗证后就一劳永逸了。
3.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调研中理解到该矿为特种作业人员安排了五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而63.5%的特种作业人员都是认为岗前培训效果是很好的,而只有1%的认为参观兄弟矿井的形式效果好。该矿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培训的形式仍是以传统的讲课为主,缺乏学员学习效果的反馈和沟通,在课程安排上,不能很好照顾到受训者的需求,更多地是以煤矿利益为出发点安排培训时间和日程,有67.62%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生产经验的工程师作为讲师培训的效果是最好的,可以结合实际,更有说服力,容易带领受训者进入培训情景
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当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基础管理工作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体检把关不严。特种作业培训前有些情况下,未能认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患有某种“禁忌症”而不能从事特种作业;
二是文化程度把关不严。事实上该矿存在一批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低的特种作业人员不能很好地对培训理论消化、理解,影响培训效果,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三是该矿特种作业培训考勤考核把关不严。培训部门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的考核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的标准进行组织。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主要是通过理论考试评估,33%的人员是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评估的。
四是该矿特种作业培训周期僵化,培训周期过长,在缺乏培训需求分析的情况下,对各岗位机械进行培训周期的安排,忽视不同受训者对培训的实际需求。
五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建立不及时。档案未能如实完整建立,给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监管部门对各单位参加培训的数据无法更直观、及时掌握等问题。
四、问题成因剖析
针对问卷调查中分析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提出特种作业培训管理的对策。
1.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投入不足。
该矿每年培训的经费比例大约占其工资总额的2%,职工培训经费占其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都较低,而在发达国家,其企业职工培训经费比例已达到其工资总额的3%,有的企业已经达到5%甚至更多。
2.特种作业培训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规划。
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只有对培训做出比较严密的计划,制定详细的规则,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培训计划,才能确保员工培训有条不紊地进行。该矿特种作业培训工作缺乏详细、周密的计划,因此在实际培训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常常是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没有形成一个针对性强周密规划的培训计划。具体表现在缺乏特种作业培训需求分析,仅仅是满足眼前利益和短期需求;持证培训和综合培训在培训周期和时间上缺乏系统的安排;特种作业培训缺乏预见性,没有根据矿上特种作业的需求来规划人员配置,培训间隔周期僵化。
3.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不够重视。通常只是以考试的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事后不再做跟踪测评调查。
培训评价体系不够完整。首先缺乏培训前的评价,造成培训与需求的脱节,因而也就无法评价培训效果,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其次,没有对培训的过程进行评价。在培训的过程中,特种作业培训一旦开始就很少有人过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一般直到培训末期才会进行简单的考试测验。
另外,该矿特种作业的培训效果评估主要仍是依赖理论考试成绩,而并不是重视实际的操作考核和日常的安全意识教育。考试的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方式,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不是所有的考核内容都适合考试的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还反映理论考试不严,考试流于形式。
再次,该矿的培训效果评价几乎未开展。从问卷调查的分析来看,矿上投入了培训经费,培训部门也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劳动,受训者本人也奉献了时间和精力,其目标是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但是该矿并没有对培训结果做出有效评价,只是在培训结束后颁发一下证书,作为此次培训活动结束的标志,而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更没有提出改进措施。
五、特种作业培训管理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从企业管理部门与培训部门两个维度提出管理对策:
1.塑造安全培训文化。
认真学习借鉴其他煤矿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成功经验,将培训地点前移到每个区、段、队,突出培训的薄弱点、特殊点和困难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加快安全生产培训基地的建设。
通过资格认证的办法统筹规划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基地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网络体系。加强讲师队伍建设,增强讲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学资料的质量。
3.构建完善的特种作业培训系统。
该矿特种作业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应该包括培训需求的确定、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计划的拟定、培训活动的实施和培训的总体评估。在培训系统中重点做好培训计划的拟定,包括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场地、培训讲师、培训经费预算和教学计划等等,建立和完善培训人员学习档案,及时掌握被培训人员学习状况和培训需求。在实施中,选好项目培训的具体负责人,确定受训人员,根据对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分析选择培训的讲师。
4.加强对培训的总体评估。
培训的总体评价是对培训效果的总结和检验,通过对特种作业培训的整体评价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机构、培训讲师等的评价,可以发现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不足,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改进意见。
5.引进特种作业培训的激励措施。
关注从业人员的关键需求,把培训与晋升、奖金、轮岗等激励措施联系起来。可以实行技术职务津贴制度、实习进修奖励制度、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能力评选表彰活动、加大矿上对特种作业培训的经费投入,做好特种作业从业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定期召开表彰大会,鼓励在培训工作中取得实效的单位领导、培训工作者和表现优秀的受训人员。
6.转变培训模式和改进培训方法。
一是抓住影响面大、教育面广的事故案例,进行反思教育培训。
二是要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开展有吸引力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工种的特种作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
三是结合该矿自身生产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特别是针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要利用电视、报纸等图文并茂的直观的方法进行培训,坚持文化补习和安全培训相结合、针对性教育和系统知识讲解相结合、形象化培训和老工人“传、帮、带”相结合。
四是培训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确保参训人员全员全过程参加并充分利用投影仪、摄像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CAI课件等电化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为受训者的提供更加感性、更加具体、更加丰满、更易理解的知识传授方法,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感染力强,可以反复播放,定格讲解,从而激发矿工的学习兴趣,调动矿工的学习热情。还可借助互联网采取在线学习(E-learning)、建立网上学习培训中心、 开展体验式培训等新的培训形式。
六、结语
我国煤矿企业随着合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增加,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者素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和管理办法等,与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在煤炭企业中要改变以往“重培训轻研究,重培训轻开发”的传统观念,不只片面强调组织对人才培训的需要,而逐步转向对人本身研究的重视,强化职工自我开发意识,建立培训开发的科学选择程序,提升培训效果,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韩志玲,王良.浅议新形势下安全培训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2)
[2] 李乃文,邓宏斌,高桃丽, 煤矿特种作业者胜任力培训干预SD 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