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20 09:46: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问题

篇1

除了对你的孩子满怀着自豪和浓浓的爱意之外,作为父母的你也许会感到有些内疚,以下的这些情形你也许曾经遇到过:

1.你会觉得你没能真正正确地培养教育你的孩子,反而让你的孩子一步步地在走下坡路。

2.你想给予孩子更多,然而这些却与孩子的所需相差甚远。

3.作为父母,你的内疚就来自于你所想所感的与你所做的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你常常会听到一些从你嘴里说出的话,而这些话恰恰是你所不愿说出口的;你所做的许多事往往是你所深恶痛绝的。有时甚至是你一边在打孩子的屁股惩罚他,一边在想:“我不想这么做,这是我爸爸妈妈当年对待我的方法,如今我会做得更好。”

你也许很疑惑:“我是应该用我父母当年教育我的方式再去培养我的孩子呢,还是应该用截然相反的方式去对待我的孩子呢?”

你也许不喜欢你父母当年的做法,也可能觉得他们做得很对。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你都觉得陷于这两难抉择的困境。不管你怎样努力,你都发现你已经对孩子做了许多消极的事,就像当年你父母对你做的那样。更糟的是:当你察觉到这点并试图想做点什么积极有益的事来弥补时,却发现这些事是你父母当年早已对你做过的。

如果你是单亲

现在,面对着一大堆繁重的工作和许多心烦事,单亲的你也许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那么你独自一人该如何承担起教育培养好孩子的重任呢?最好的方法是:尽你的所能去发展一个你个人的人际关系网,以此来寻求他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你可以从儿童保姆看护协会、母亲俱乐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中,也可以从你的邻居、亲戚和朋友那里寻求帮助。此外,你需要休息,而你的孩子也需要,因此在你的计划中留出一段时间用来休整,这样会帮助你度过未来许多漫长而难捱的日子。

父母间的“团队合作”

在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半的矛盾来自于你的丈夫或妻子和你在如何惩罚孩子的问题上意见的不一致。有时候你甚至觉得还不如让你独自来教育培养孩子,这样反而来得更加简单容易和轻松。当父母两人共同教育孩子时,这就有点像是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当其中的一个被孩子弄得疲惫、

生气、愤怒之时,另一个却要接手继续干。事实上,你和你的配偶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断地彼此商量、直至达成一致意见这一过程本身,就首先会使你俩彼此不断生气、争吵、矛盾加剧,直弄得大家身心疲惫。这却会使你的孩子暗自高兴,孩子们太知道如何使你和你的配偶达不成一致意见,他们想方设法地离间你们彼此间的意见。如果你的孩子这种努力得逞了,那就意味着他战胜了你们。因此,尽可能地去和你的配偶多商量,以期多达成一致意见,尽管有时候这样做会挺难的。尽管你自认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和擅长培养教育好他,包括你的配偶。但是你还是需要去和你的配偶形成同一个团队,为了更好地教育好你们的孩子而共同努力并肩作战。当然你也不必事事苟同,但一旦牵扯到孩子的一些重大问题,你还是应该尽可能与他或她、与这个团队保持意见的一致。

相信你的直觉

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吧!也许别人会有许多很好的主意,你可以借鉴,但是一旦危机和困难出现时,你会发现事实上你最初凭直觉所作的判断通常是最正确的。因此,在你处理有关孩子的难题时,最好不要受其他因素的过多影响,相信你自己的直觉,这样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和别的父母增进交流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5-01

在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教学中,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优势,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课程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德育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教学目标上和教学内容上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注意细节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要注意结合各方面的教学特点,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同时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下面是对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的总结:

(一)保持天性,保持童真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传统的成人方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有限,小学生的心理对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对新知识的汲取也需要适应的阶段,因此在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要注意教育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学生的童真。[1]对小学生来讲,信念、理想都还都属于模糊的概念,想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方面的概念不能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老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童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总结奥秘。例如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堂上,讲解“孝”时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孩子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进行讲解,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多看、多了解优秀的思想品格,教师从旁辅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二)从静到动,鼓励实践

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重说教,轻实践”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对小学生实践体验教学较少,因此在这方面的注意十分重要。低年级的学生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了解都不深,对真实的社会世界认知存在模糊性,对品德与社会学科课本中的概念的了解缺乏形象具体的认识,往往是是停留在教师教授、学生接受的层面上。[2]因此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要打破这种现象,鼓励实践教学,例如在对学生讲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上,如端午节,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节日带来的文化气息,对于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习俗要鼓励学生切身体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感悟,培养认识传统文化的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三)从头做起,打好基础

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主要是从最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始,帮助学生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老师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成长差异,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不断的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有利于以后教学更好的开展。[3]

二、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具体内容

在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对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要保证其综合全面性,从各个方面展开教育教学,旨在塑造全面的学生形象。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教育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就要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德,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将抽象的语言用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利用。“自强不息”对低年级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理解上的难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任何正确的事情都要勇敢去做,遇到困难不退缩,将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4]

(二)创造个性,创新精神的教育

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创造精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时刻发扬创新精神,不断促进自身和民族的进步。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创新精神的发扬也要大力提倡。例如在讲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时,要鼓励学生在自身的课堂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努力创新思维,开发课堂创新性,激发新思维,开发新方式。

(三)塑造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

人格,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培养,在低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老师要大力提倡学生尊严、人格的树立,建立健全自身人格,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格塑造、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从最基础的“诚实守信”做起,例如教师要教育学生“拾金不昧”的优良作风,打好诚信基础,完善学生人文素养。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上述内容外,对学生展开关于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合作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也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内容,从低年级就要开展全面的人文素养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中的细节,同时对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沈嘉祺,徐娜.中美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和哈特・米福林版《社会学科》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8),33-35.

篇3

基因检测突显教育功绩

如何才能让孩子成才,这是众多家长和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焦点话题。专家研究发现孩子成才有三个关键点:科学化的个性因材施教、“先天+后天”的因时施教、内外结合的施教和发展。可以说,只有不成功的教育没有不成才的孩子。

联合基因生物科技相关负责人王超经理介绍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基因检测结果包括解读出文科或理科天赋、语言天赋、外语天赋、学习悟性、学习能力、适合的学习方法、注意力、记忆力、记忆特点等,然后利用优势推动弱势,达到整体提高。基因的解读就像是给孩子专门配备的说明书,让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通过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将孩子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在华商诚信联盟年会上,参加录演的项目推介人王超还列举了几个成功的案例。一位来自上海虹口的9岁男孩刘宇凡通过基因检测部分结果显示工作记忆力优良,语义记忆力优良。检测后家长根据他的特长,着重于培养他的文科理解分析能力,特别是在语言方面的培养上更是加大了力度。如今他就读于虹口一所双语小学,外语成绩名列年级前三名。同样青春期蜕变的一位上海普陀区14岁男孩秦航,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运动天赋较高,智商天赋较高,美术天赋较高。但是他性格内向、倔强。而在检测之前他已有早恋、网瘾、叛逆等问题。检测后家人通过扬长避短,把握住和他沟通的关键,如今他已经从“跟家长关系恶劣”转变为“与父母成为要好的朋友”。最近一次和爸爸谈心时间长达两个小时。

找到孩子特长

指引成才发展方向

在现场演示讲解中,王超经理介绍:“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娱乐也好,做为一项爱好也好,艺术特长普遍被认为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能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但是孩子到底在哪方面能够有突出表现却不得而知。家长通常会给孩子们报很多的特长班,但是往往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们疲惫地奔波在各类补习班之间,磨灭了他们的精力和兴趣,最有潜力的地方也无法得到发挥。于是天才基因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他说:“专业教育人士认为所谓特长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音乐特长、乐器特长、舞蹈特长、口才表演特长、写作特长、美术特长、棋类特长、科技特长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艺术天赋,所以在特长选择上绝对不能盲从,不能完全依赖家长的个人意愿。逼迫孩子选择发展方向是最不可取的,让孩子学习特长必须要有度,可根据孩子的天赋所在,加上孩子本身应具备一定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联合基因生物科技推出的基因检测还关注了健康方面,比如一个人的耐力,他的耐力素质、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还有肌肉类型、快肌纤维、慢肌纤维、低氧适应能力、是否具有运动潜力、体能恢复能力等各个方面。关于健康的基因检测有利于发现检测者在未来运动生涯中是否有发展优势,对学生群体来说有利于寻找体育课成绩落后的原因,也有利于寻找适合他的运动锻炼方式。

上海杨浦一位10岁的女孩经过天赋检测发现各项健康与运动基因都显示优良,于是侧重了向运动员方面发展,因而2011年3月被上海市少年体育学校选中。家长也希望她能够在体育方面有所成就。

纵观教育市场

项目发展极具潜力

说到基因检测项目的发展潜力,在联合基因生物科技项目介绍中有这样几段关于当前教育市场的介绍:在中国,对孩子培养方面的支出在不断扩大,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1%,占家庭总支出的35.1%,占家庭总收入的30.1%...... 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得出的结论,我国0-14岁的儿童有2.9亿多,18岁以下的有4亿人,在这些家庭中有30%的家庭注重教育,10%的家庭愿意接受先进的个性化教育。

王超经理在推介会上还介绍:该项目具有多种销售模式的优势,按照保守预算每年能够实现115万元利润。基因检测属于发展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在政策上也曾多次给予扶持。2004年12月30日成立了“国务院基因安全委员会”、2005年04月30日成立“国务院基因产业联盟办公室”,2005年国家人事部还专门出版了《基因工程概论》,要求国家公务员学习。该项目采取加盟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加盟就赠送10万元的儿童天赋基因检测费用。

联合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

全国招商总部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3388号

东北三省总部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繁荣路与富强街南行50米(创业产业园内)

篇4

那么,如何在学校教育层面上避免我们所说的“重智轻德”这个理念?

林格先生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层面开展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

要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是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

可分年级、分学期进行训练与自我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状态。

其实,大家对德育是重视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道德的好人。曾经在一份调查中看到,家长同意“孩子从小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占85%,认为“孩子智力开发最重要”的不足10%。然而,当我们把德育、智育、体育、心理教育分成若干细目,请家长选择当前最关心、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时,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把热点目标指向了学习。从家庭教育实际看,大多数家长也把孩子的学习问题放在了第一位。重视学习、重视智育是对的,但在施教中忽视德育就是一种偏差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差呢?

首先,当今社会十分看重学历,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要得到满意的社会角色地位,没有学历是不行的;但是假若光有文聘只是一个“高分低能”的人,也是万万不行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强调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其次,我们教育工作者或是家长抓学习能抓住具体东西,而抓德育似乎很抽象。

比如,学生每天的作业,每次考试的卷子、分数,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提出要求、表扬批评。孩子的品德习惯问题就不那么具体,不那么好抓,而且作为家庭启蒙,家长总会以孩子太小不懂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从而使得孩子放松了对这方面的培养。

再次,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得还不清楚,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有的人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就好了,这也是一种误解。知识掌握多了,有利于提高道德认识,但道德是需要实践的,必须进行情感培养、意志培养和行为训练,否则就会知行脱节。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不少非道德现象,也许可以说明这一点。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光抓学习,一定要认清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让孩子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再成为人才。也就是说,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真实写照吗?!

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就应该像教育家林格先生所说的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

“长”是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宽”是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

“高”是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定了这个“器”的容量,这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那么,德育教育要如何抓呢?

学校教育层面,要落实四个具体任务:一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健康的自我概念;二是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心里有他人;三是用心灵温暖孩子的心灵,激发其潜能;四是从培养孩子的习惯着手,健全其人格。

除此以外还需要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1.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教育。

2.责任心、义务感的教育。

3.勤劳节俭的教育。

4.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教育。

5.遵纪、守法的教育。

6.诚信的教育。

7.理想、志气教育。

8.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22-02

心理是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幼儿只有对心理有所理解才能较好地理解日常事件。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当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心理理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进而为其社会化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我是在如下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处于和谐安稳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目前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技能差,从而在未来面对的生活、就业、家庭等方面时都会产生困难。这点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不会吃饭。这就明显体现出幼儿生活技能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行为活动,又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如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幼儿错误的价值观及认知体系。我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曾经尝试手把手的教他们穿衣吃饭,但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

随后我发现幼儿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是从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的兴趣来选择性的认知事物,从而导致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不定性。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的三大环节,以兴趣发展为主题设计教学,通过具体有趣的儿歌抓住幼儿新奇的心理为载体,最后经过图解教会了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成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沟通及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这时候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深刻地和长远的,老师的几句表扬的话,一个眼神,或者是时常做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内心中产生强烈的触动,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向孩子父母一样耐心,全面的照顾孩子。

在我带班的办理曾经有一个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听我的指挥,我慢慢观察发现他每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指甲中间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过来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勤洗手,后吃饭”,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并且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不善说话。后来与其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名孩子的家庭是单身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鼓励幼儿大胆讲话,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在家庭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开展亲子阅读。后来的带班中我积极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戏等互动活动营造了孩子平常语言交流的环境,成功使孩子们敢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了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在孩子做对时积极表扬孩子,在做错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要主动引导是孩子明白这么做为什么不好。

三、 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在当下人文关照下的中国社会,幼儿所需要的教育应为以下二点:

(一)培养孩子个性及创新能力

把握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而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从而在孩子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且在不断磨练中,孩子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而每个孩子先打个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例如我曾经在带班中上手工课,当孩子们玩橡皮泥时,我有意提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唯一的谜语,然后让孩子去猜,并且想办法动手用橡皮泥去捏与之相应的东西,比比谁的更快。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并在实践中养成了个性,创新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理想勇于奋斗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缺少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假装游戏是我在不断实践中结合幼儿心理所采取的教育办法。

篇6

[关键词]教育电影 师范教育 功能 效应

在师范教育中,除了利用电影的影像媒介优势以外,电影的题材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材料,尤其是优秀的教育电影。所谓教育电影,是指以教育故事为题材,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以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为主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终是关涉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主要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会与传统产生许多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艺术非常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电影是思考教育问题、开展教育实践的合适媒介和文本。

西方自二战后开始关注教育电影。《音乐之声》大受好评,《死亡诗社》引起了关于“何为好的教育”的教育智慧的讨论,《心灵捕手》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超越传统与追求真善美的凯瑟琳老师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春风化雨》(又译《放牛班的春天》)对教育智慧与爱心抚触作出了新的诠释。中国教育电影也比较繁荣,建国后有《武训传》、《祖国的花朵》、《朝霞》等;新时期以来也产生了多部影响较大的教育电影,如《苗苗》、《烛光里的微笑》、《红衣少女》、《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等,以及纪录片《高三》、《请投我一票》等。这些电影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形象以及教育的外围问题进行了冷峻的观察和思考,凸显了富有理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启发价值。

一、教育电影的特性及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优势

电影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样式,构成复杂、内容丰富,是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的优质媒介。正如鲁迅所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教育电影因为关注教育问题,从而在教育媒介与教育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媒介的逼真性与教育的现实性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认为:“电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为力求现实主义地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电影艺术能够十分准确、十分精细地纪录客观现实,具有视听的真实感,其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真实可信。电影的逼真性不仅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更表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教育电影极为关注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关注教育现状和教育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教育现实。

2.媒介的丰富性与教育的多元性

教育电影的艺术构成元素丰富,其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给受教育者展示了无限的观摩和交流体会的空间。教育电影虽然主要是关注和表现教育主题与题材,但同时也会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山川风物等,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极大地拓宽师范生的视野。而教育就需要多元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教育电影的媒介特性与教育的多元性相契合。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影片,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又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家庭问题,一些优美的音乐、出色的绘画作品贯穿影片始终,给人以艺术熏陶。这类影片可以带来教育结构的多元性和教育效果的丰富性。

3.媒介的生动性与教育的活泼性

电影可以生动真实地表现声画世界、时空世界和情感世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电影不仅是“视听盛宴”,也是能带来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不是一言堂,不能满堂灌,而应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互动与启发,应该具有更多的活泼性。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的生动特性恰好能满足教育活泼性的要求。

4.媒介的梦幻性与教育的启发性

电影是一种时空幻觉,美国电影艺术家奥逊·威尔斯认为“一部影片就是一部梦的彩带”,所以好莱坞被誉为“梦工厂”。电影作为想象的艺术,可以开启观众的想象之门,培养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开启想象、启迪智慧的过程,需要想象力和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和创造。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进步所必须具备的生命素质,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电影中充满了无限想象的行为,它们像梦幻一般给受教育者以极大的吸引力,鼓励他们去竞相施展自己的梦幻能力,去丰富并发展人类的文明。像《死亡诗社》中对诗意的想象、对生命的憧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和生命热情;像《草房子》把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趣闻轶事穿插在主人公桑桑小学六年的成长故事中,留给观众的是诗性的感动,是契合儿童实际的想象与幻想的美妙课程。

二、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1.树立教育理想——教育追求与职业信仰

在师范教育中,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使其坚定执着教育追求,是师范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师范生一旦树立了教育理想,选择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执着的教育追求便与职业信仰合一,能够起到旗帜和航标的作用,引导师范生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爱和生命奉献给学生。像《黑板》、《凤凰琴》、《美丽的大脚》和《我的教师生涯》等,集中反映了中外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为艰难时刻的教育追求、教育信念和教育修养。师范生观看这一类电影,能够对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崇高精神耳濡目染,激发起内心的情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2.培养教育智慧——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等几部教育电影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集中反映了教师超群的教育智慧。电影中的教师有学问、有思想,更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他们能够按照科学的理念和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最终既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例如《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就是一位诗性智慧型教师,他是威尔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后又毕业于剑桥大学。为了改变学校只强调升学教育、严格管制学生的现状,他从自己的文学课开始改革,让学生领悟“把握今天,让生命超凡脱俗”的要义。他自称“船长”,让学生们叫他船长,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于诗歌理论的章节撕掉,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激发胆小懦弱的托德的诗性智慧潜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生活。当学生们悄悄组织“死亡诗社”时,他默默地支持,让学生们在朗读拜伦、惠特曼的诗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学生的天性、梦想、勇气和爱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价值由此凸显出来。尽管世俗的力量最终导致基廷老师被迫辞职,但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生命欲望,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应有之义。

3.把握教育现状——时代需求与职业使命

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除了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了解等。了解和把握教育现状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重要前提,其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关注教育新闻报道、到学校调研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观看有关教育问题的影视作品。因为教育电影,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教育电影,往往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问题进行了冷峻、深入甚至是尖锐的观照和反思,会呈现出与公众视野差异巨大的“教育影像”。例如《十三棵泡桐》就呈现出另类的“残酷青春”——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令人触目惊心,纪录片《高三》记录教育竞争与应试教育的严酷,《走路上学》聚焦我国西部艰苦的教育条件与学生的求学毅力。师范生观看此类电影,从感性层面了解教育现实问题,从理性层面树立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职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对职业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

4.引导身份转变——农村支教与职业选择

师范生的身份比较特别,“今天是学生,明天是老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以外,还要通过教育教学实习,实现身份转变——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在心理、志趣与个性上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一个教育者。身份转变是职业选择的重要条件。我国自2003年起不断开展农村支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系列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工作。近年来有多部表现支教题材的电影问世,值得师范生观看。例如《美丽的大脚》,反映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志愿者教师夏雨,在被农村妇女兼教师张美丽的教育行动及理想所感动后,到西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又如《天那边》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到西部农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艰苦的教育条件下,许晓萌逐渐成熟起来,学会面对生活、选择职业,在经过曲折后二度归来,继续驻守在天那边的乡村小学中。这部影片堪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和身份转换的“支教宣传片”。师范生作为时代青年,他们愿意将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学奉献给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给天那边的“花儿与少年”。

篇7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这种变革渗透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之产生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与时俱进,努力寻找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方能争取主动,使家庭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一、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新问题

家庭生育抚育功能层次的提高,出现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略了对其它方面的教育。导致不少孩子个性极强,自私,孤僻、任性、生活能力下降等畸形发展趋势。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在城里,基本实现了,一对夫妇一个孩。年轻的育龄夫妇,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拿到重要日程。使早期教育得到普遍发展,有的从胎教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优育是现代家庭父母十分关注的问题。不少父母,鉴于他们曾经失去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为了避免子女重蹈覆辙,走自己的老路。就抱有一种补偿心理,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和愿望都强加给孩子身上,来实现,以求得心理平衡;有的父母还持有一种恐惧心理,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恐怕培养教育不好。这样就使家庭教育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出现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非常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给孩子制订了不切和实际的智商开发计划和方案。扼杀孩子的童心。这些父母把孩子视为计算机的储存器,输入了他们给设计的各种程序。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来摆布。不仅大大地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使孩子大脑常处在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了孩子负担过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是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随心所欲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幼儿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学历越高,知识就越丰富,越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得心应手。那些学历较低的家长,知识的贫乏,使他们认识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更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使得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表现迥异。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幼儿不良习惯滋生的温床。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关键

一是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在困境之中树立信心,让他们记住“我能行”、“我会成功”,帮助他们树立成功意识,激励孩子进步,使孩子在认识自己,解放自己,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觉醒。家长要做一个合格的园丁,对孩子的教育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好各个环节。因此,要求我们作家长的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学会暗示、学会引导、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提醒、学会激励、学会督促,使幼儿在一个比较好的空间里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二是合理的智商开发,是培养孩子成材的重要举措。开发智力是无价之宝,教给知识是有价之物。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找好切入点对孩子进行智商开发至关重要。首先要及时开发。切勿错过最佳契机。一旦错过教育的良好时机,效益递减。其次要合理开发。不要违背教育规律。要做到循序渐进,从低级东西开始学起。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教会学习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三是选择开发。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素质,不要脱离孩子的自身素质的客观基础,不要教儿童智力难以接受的知识。要选择对孩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内容。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不能要求刚解决温饱家庭,购买昂贵的钢琴对子女进行智力开发。因为,社会是一部大机器,人才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孩子的培养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有从众心理。

四是家庭教育对幼儿认知、个性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于幼儿认知、个性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关于三大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机构幼儿认知成绩的独自贡献量一般占总贡献量的比例比较高。三大因素对幼儿个性发展影响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家庭对幼儿园幼儿个性发展的独自贡献量占总贡献量的比例高于幼教机构。

四、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来说是必要的。没有家庭的温暖,一下子把他推到社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但是家庭温度太高,只能养成孩子懒惰思想,并大大削弱了他们的进取心,使孩子永远都不能单独地迎接社会严峻的挑战。只看重学习成绩,弄得孩子头昏脑胀,扼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孩子长时间过度紧张,产生心累和厌恶学习的情绪,以及造成孩子内向、压抑、情绪焦躁。

我们的家长要注意平时对孩子思想状态和学习状况的了解,不要只关心的物质方面的嘘寒问暖,经常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获知孩子的最新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的做出反映,避免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

同时,家长还应该成为孩子独立意识的拥护者和保护者,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一环境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我们再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方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不是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替代的。

篇8

关键词 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心灵金桥;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的成长,不能只靠班主任一个人,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自己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谈到成长,人们自然想到学生的成长,作为互动一方的教师,恪守培养教育的神圣职责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因此,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逐步实现家校之间行动一致,信念一致,志同道合,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起一个精彩的舞台。然而,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尽管素质教育的心灵鸡汤应有尽有,应试教育的战略战术也五花八门,可执教者们感到棘手陷入困惑的情况也是常有的。这就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探索关于寓教于乐的思维和途径。

自己身为人母且从教多年,可以说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没少读。仅就学生的教育来讲,生活上关怀无微不至,学习上也是鼓励加严厉的“呵护”,心中确实充满了期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汲取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营养,针对的自然都是关于学生的成长,这样“有的放矢”的读书,难免就会有些急功近利。面对学生心理及学习上的起伏波动,感觉不但在学习上的敦促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就连沟通交流上有时也“话不投机”,将谈话带入僵局。

在困惑与无奈中,我读到了孙云晓老师《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深深地被“一起成长”四个字触动。是的,我们只想到学生在成长,难道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就没有成长的课题吗?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们的思维理念在向多元化发展,家长、教师的传统说教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呢?孙老师在书中语重心长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二十一世纪两代人应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架起通向学生的心灵金桥,从而才能走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误区,变‘代沟’为‘代桥’”。孙老师的一席话,一语中的打破了旧的填平代沟的教育模式。事实上,“代沟”永远是客观存在的,靠填平的办法无异于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只有架起一座桥梁跨越这条“代沟”,才能使天堑变通途。无疑,孙老师的“代桥”理论为现代教育配置了一把金钥匙。

要架起这座“代桥”,我认为先决条件是需要“两岸”必须有一个位置平行高低一致的基础。也就是说,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今天,一代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已经在彼岸展示了新思维新观念的凸起高度,而我们这些作家长当老师的,明显的处于传统思维理念的凹势之中。所以要想架桥,这个凹势必须要填平补齐,不然倾斜的“代桥”是架不起来的。实际上,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学生们的许多思维理念确实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当我们面对信息化高科技一片茫然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成了我们的老师。我们应当勇敢承认这个凹势的存在,不能继续做信息时代面前蹩脚的“矮子盲人”。

怎样补平这个凹势呢?我认为,必须要把充实新知识更新传统理念的课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也就是说我们当老师也需要在学习中成长。实事求是讲,充实新知识更新传统理念,不象教书那样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也不是读上几本书就能奏效。同学生的成长过程一样,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也照样是充满着喜悦与艰辛。几年来,我尝试着再做一回苦行僧,许多知识从零学起。自己身为一个步入中年的教师,除了阅读大量的中外教育方面的文献外,还从一加一学起走进了网络,在这里不但填补了许多知识的空白,而且还利用网络交流弥补了由于环境条件因素造成的与学生交流的欠缺;一向对传媒文体不太感兴趣的我,竟然也能和学生们侃英超、意甲、NBA,聊流行音乐了。这些,我并不认为是赶时髦充前卫,事实上,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沟通,就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金桥。有了这座桥,不但在建立健全人性人格上能引起共鸣,就连平时许多敏感的话题也无须再“苦口婆心”了。每当看到学生们从过去那种只听不说的厌倦眼神,变成一种渴望沟通交流的眼神时,我心中就犹然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

我感觉,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和学生沟通困难,其根本原因不是年龄问题,而是我们的凹势造成和学生沟通缺少了平台。一旦补平凹势建起平台,沟通往往就变得自然而简单了。记得,有一次我批评了一个犯错的学生,她虽接受批评但精神上却总是低沉学习成绩也在下降,我从网上看到这个学生发的帖子,明白了她心中的不满和委屈,于是和她耐心沟通,使她不但消除了误解而且学习上也进了一步。再有,过去和学生面对面沟通时,谈话往往会陷入尴尬,我试着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结果许多面对面难以表达的肺腑之言竟然跃然屏上,许多误解隔阂也迎刃而解了。我感觉,网络信息时代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许多受环境条件限制约束的沟通交流在这里得到了补偿,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时代的大潮势不可挡,面对这一时代的天之骄子,任何回避现实的公式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必须要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懂到懂,引导学生在网络知识海洋中遨游,建立必要的防范规范意识岂不更实际?

几年来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因势利导相互学习确实是寓教于乐的一条康庄大道。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我们当老师的要完成自己成长的课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相信,只要我们在补平凹势上苦练内功,我们就能在信息时代中架起一座心灵金桥,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2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转变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2.1提供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1)情感上的尊重与理解。家庭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它是一种不拘形式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好雨知时节,有需就发生,随情潜人灵,润心细无声。这种充满情趣又十分细腻的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力量。家庭教育最忌讳简单粗暴,这样只能毁灭孩子心中的美好世界,对孩子的一味惩罚并不能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能短时压抑他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不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而是在爱的驱动下的一种自觉自愿、自然而然的行为,是一种舐犊之情。

(2)品德上的培养与塑造。在孩子品德的培养中,父母之所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们是陪伴孩子的第一人,也是时间最长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家庭教育的重点不应只在孩子的学业上,除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方法上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健康体质、健全心理等方面的培养。

(3)能力上的锻炼与要求。①让孩子学会独立。要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作,自己生活,从劳作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要让孩子自立,最好的方法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日本有句教育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生活方面,要让他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就养成起床叠被,自己刷牙洗漱的好习惯;扫地、收碗等这些小事要让他尝试着去做,让他知道没有人会给他永远的照顾,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在学习方面,让他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学习用品、书包自己整理;一些小事情由他自己做主,让他们在尝试中得到快乐。②让孩子自然发展。家长们应当学会让孩子自然发展,不要总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为了孩子不惜花费任何代价,却不顾孩子自身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在日常生活的锻炼中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③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鼓励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克隆”。父母要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也不要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2.2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为家长搭建学习平台

一是讲座。请家庭教育专家给家长做关于《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等专题讲座,主要以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倾向性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较高的理论角度、大量成功家教事例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改变家长的教子观念,有效提高了家长素质。二是提供学习资料。针对学生家长普遍存在家庭教育方面理论知识缺乏的问题,我们动员家长订阅了《家庭教育时报》《家庭教育指南》,并指导家长阅读。学校还购买了《学习的家庭》《父母有话要说》《孩子有话要说》等家教系列丛书,为家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三是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学校采取由家长自愿报名和班主任推荐的方式,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开展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座谈,内容主要有反映家长的意见、帮助学校和班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四是召开家长会。我校的家长会有新生家长会、毕业生家长会、学困生家长会和全校家长会。针对品行差、习惯差,学习差、体质差的学生召开家长会,采取不告状、不批评或庇露孩子的错误、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的方式,主要谈认识,分析孩子的现状、原因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地来,满意地去。

篇10

今天,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举办的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全体辅导员老师,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我市少先队第一线的园丁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培养教育少年儿童是着眼未来的希望工程。长期以来,各位辅导员老师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少年儿童的热爱,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红领巾事业。在你们的辛勤努力下,全市广大少年儿童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团结在星星火炬的旗帜下,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茁壮成长。你们的付出孩子们将永远铭记,定西人民将永远感谢你们。

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工作,也十分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市的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遵循素质教育规律,以教育创新为导向,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少先队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效应,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次培训班是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干部培训的统一部署,适应新形势,搭建新平台,为广大基层少先队辅导员提供的一次学习培训机会。主办部门从培训内容到课程设置,从学习重点到具体形式,都进行了科学安排。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继续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把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工作做得更( )好。下面,我就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切实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各位辅导员老师肩负着培养教育少年儿童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时期,受各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暴力等腐朽落后文化和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有的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直接影响着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少年儿童是未成年人的主体,他们今天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明天国家建设者的基本素质,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各级少先队组织和广大辅导员承担着把少年儿童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做好少先队工作,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塑造有先进思想、优秀品质、高尚道德和良好修养的建设者,广大少先队辅导员重任在肩,义不容辞。广大辅导员老师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所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以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精神投入到少先队工作中,以干事业的热情切实抓好少先队工作。

二、做到作用发挥到位,努力提高少先队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明确指出: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做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者。各位辅导员老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身的职业定位和角色,按照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要求和目标,切实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提高少先队工作水平和成效。广大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坚持贴近少年儿童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现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环境下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观念出现的新变化,善于研究少先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行家里手。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工作机制深化少先队的工作,敢于打破常规,敢想敢做,努力提高少先队组织服务少年儿童的能力。要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努力增强少年儿童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和环境意识。要永葆旺盛激情的工作心态,以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对少年儿童真诚的热爱,努力做好少先队工作,,培育少年儿童的科学进取精神和民主法制观念,让他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三、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努力营造少先队工作良好的社会环境

少先队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关心和重视少先队工作,始终把培养教育下一代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切实肩负起全团带队的光荣使命,不断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团教一家,团教协作”的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少先队工作的作用、性质和规律,重视发挥少先队工作在少年儿童成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选拔、配备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大、中队的辅导员,并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同时,要重视并做好辅导员的考核和表彰奖励工作,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要切实关心、关照辅导员老师,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篇11

刚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情感懵懂期,此时学习压力减轻,远离父母,异地求学,手机是他们与父母联系的工具之一,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他们很容易获取网络不良信息,加上受环境的影响,“恋爱”成为他们“美好”、“神圣”的事情,忽略学业。本文针对我校发生的一件真实事例,就如何做好高职学生恋爱问题的“堵”与“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教师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名女孩子,来自苏南某城市,相貌出众,十分水灵,而且嗓音很好,在入学军训期间,模仿过某选秀歌手唱了一首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观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是典型的“受压后反弹”,即初中被管理得太严格,现在脱离了父母,经历茫然、无所适从后,开始“随心所欲”,上课开小差,自习课讲话,课间抱着手机玩,周末外出逛街,还时不时以参加各迎新节目为由不上课。作为班主任,我曾找她谈过几次话,但收效甚微,学习态度并未端正,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她基本是“低空飞过”及格线,而且逐渐地,我发现她开始注重衣服搭配和发型,让我很是头疼。

正当我不知如何处理时,一张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来自学校贴吧的照片,画面是学校运动员在操场竞技,而照片的角落处正是这个女孩子和一个男生席地而坐、密切交谈,女孩的表情很是娇羞,能看得出两人关系非比寻常。我默不作声地保存了这个图片,叫来了她宿舍的人询问情况。可宿舍的孩子们都说不太清楚等含糊搪塞的话,其中一人很单纯地说了句“她不给我们说”,说完她们懵了,我也懵了,现在已经确定了这个孩子谈恋爱了。且宿舍里的孩子都在怪那个说“她不给我们说”的孩子,我沉住气,告诉她们,这件事我不会说,但是我找她们了解情况的事也要他们保密,听了这话,她们纷纷点头答应。

接下来,我研究了一下她的家庭情况:独生女,父母均在某家纺城上班,入校宣言是“五年后在省某医院上班”,看来她也是有梦想的,而且这个梦想很现实,并不难办。我拨通了她母亲的电话,侧面了解到她的父亲对她非常宠爱,基本有求必应,父母关系和睦。

在一个自习课上,我找她谈话,先是了解她在校文化艺术节的节目准备情况,她滔滔不绝,很是自豪。我说:“你还有什么其他事情要告诉我的吗?”她愣了一下说:“没有啦,老师您指什么事情?”“关于你谈恋爱的事情。”“老师您听谁说的,我没有谈恋爱!”此时的她已经不是刚刚那个自信的女孩了,她低下头不敢看我。我生气地说:“你觉得我会无中生有吗?学校运动会的时候你和谁在操场上坐着?”后来我步步紧逼,了解到那个男生是别的专业的,和她在一次排练中认识,男生家在苏北,家里开了个小厂,两人相见恨晚,甚至相约以后都到苏南上班。看着她稚嫩的脸庞,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不禁心疼,当这些所谓的誓言遇到现实后只会被伤得体无完肤。我问她:“你知道他的专业能去哪些医院吗?”她不假思索:“跟我一样的吧。”“你愿意去社区医院吗?”“我为什么要去社区医院啊,我想去某某医院。”“现在我就告诉你,凭他的专业、学历在你家那里顶多能去社区!不信你去看看招聘信息。”她愣住了,顿了会儿,她说:“他可以接他家的厂。”“那你舍得丢下你的父母去苏北吗?或者你能接受异地吗?即便你接受,我想你的父母也不会接受。”说出这些,我很不忍心,这般大的孩子不该面对这么残酷的现实,但我认为我必须用各种方式让她明白,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未来,这是对她的青春、她的家长、她的未来负责。

后来的几天,班长向我反馈她郁郁寡欢,不再活泼,不愿多说一句话,也不像平时和那个小男生见面了。看来我虽然“堵”住了他们的恋情,却也“堵”住了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心。我找到男生的班主任,他听说男生恋爱后很是惊讶,因为这个男生不仅是班长、学生会部长,而且乐于助人,成绩名列前茅,说实话,这是我这么久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篇12

习惯培养的目标有了,具体该如何进行培养呢?我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首先,我利用班会时间告诉了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

其次,我对学生在课堂上该如何听别人发言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1.课堂上有人发言的时候,其他同学必须用眼睛看着发言的同学。

2.能大概重复出发言同学所说的话。

3.在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不许插嘴打断别人。

4.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能对别人发言进行补充和质疑的,给予奖励。

我为这些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和学校的争章活动挂钩。

然后,我注重教会学生听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一要听明白,二要思考有无不认同的意见,三要给自己带来启发,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