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期待范文

时间:2023-10-20 09:46: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期待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期待

篇1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辽宁省D村留守学前儿童及其监护人,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学前儿童与监护人的自然情况以及监护人对当地幼儿园教育的总体评价。受访D村有公立幼儿园一所,教师4人,高中学历1人,占25%,初中学历3人,占75%,均没有教师资格认定证书,保育员3人,均为D村妇女;目前入园幼儿22人,占D村学前儿童总数的27%,其中留守幼儿10人,占D村留守学前儿童总数的34.48%;受访监护人中男性49人,占48.5%,女性52人,占51.5%;受访留守幼儿平均年龄4岁,其中男孩13人,占44.83%,女孩16人,占55.17%;留守幼儿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的占78.3%,由母亲或父亲一方留守照顾的占17.1%,其余孩子则寄养在亲属(2.3%)或非亲属(2.3%)家里;受访监护人的学历小学或小学以下(76.3%),初中或未知(23.7%)。

调查发现,监护人以孩子所在园所的环境、师资、设施、伙食、保教质量五个维度对幼儿园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按照“很好、好、一般、差、很差”五个等级评分进行考查,选择“一般”的占53.68%,“差”的占30.76%,“好”的占10.23%,“很差”和“很好”的共占5.33%。可见,受访监护人对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满意度不高,期待幼儿园能够增加数量并提升质量。

二、留守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不受重视,经费严重匮乏

城乡二元机制分割和户籍制度制约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和发展, 农民工生活及教育负担沉重,致使其子女教育被忽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措施,都在努力改善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环境,但农村留守学前儿童仍未纳入国家立法范围,无论在国家方面还是农村方面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中,都未曾提及农村留守幼儿这个庞大的群体,到目前为止他们仍未真正被纳入国家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资源的宏观配置轻视学前教育,致使公共学前教育资源整体短缺,学前教育内部资源配置极不平衡。

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当今社会需求,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投资力度不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是少而又少,教育投入资金运行效率也较低。农村绝大部分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和家庭式幼儿园,即使有少数公办幼儿园也仅靠低廉的收费艰难运转,很难得到乡镇政府资金支持。多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致使留守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加。

2.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幼教师资水平低下

农村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适龄幼儿入园的需要,省内贫困地区平均一个村只有一个幼儿园甚至没有,附近幼儿都送至该幼儿园,本次调查的D村只有幼儿园一所,家庭式幼儿看护所一家(没有正规办园许可等相关手续)。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满足不了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需要。与城市相比,农村幼儿的入园率低约20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土地广阔,家庭居住面积大,儿童活动空间大,许多幼儿园以家庭作坊的形式成立,只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看护和简单文化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整套的课程和教育理念,更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幼教师资水平低下,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没有编制,待遇没保障,师资队伍不稳定,调研中的幼儿教师月收入仅为500~600元;农村幼儿教师学历较低,调查中发现,最高学历层次是高中,甚至有些幼儿教师只有初中文化,更谈不上任职资格证书,专业素质和能力普遍较差。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无法引进和留住人才,学前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教师没有编制,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既能保证安全,又可节省开支的祖辈或亲属看护被多数留守幼儿家庭作为首选。

3.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亲子关系疏远

家庭教育是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家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关系到儿童一生的成长。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3~6岁的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其教育涉及生理、心理、智育、德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不仅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全、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使亲子关系疏远。特别是3岁左右的儿童,处于依恋期和模仿期,好奇、好动、好模仿,内心脆弱敏感,长期与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较少接受新鲜事物,心理开导欠缺,甚至染上不良习气。祖辈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由于知识、观念、精力、时间等的限制,对于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没有足够重视。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家庭不完整,缺少父母关爱的儿童,其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均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产生漠视亲情的不良后果。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双方的教育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部分地消解这种教育的“合力”,从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三、留守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加强政策导向和机制建立

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是儿童保护体系及政府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应打破城乡二元机制分割与户籍制度,提供留守学前儿童合理流入城市入园的机会,将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机构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有效约束和实施保障。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导向和财力支持,建立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工资、福利待遇以及住房补贴等相关政策及配套机制。加大对农村留守学前教育的公共经费的投入,建立专项经费制度。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政府提供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支持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并以“特岗计划”予以保障。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对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区的幼儿园提供教育支持,使农民工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利。

2.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扩大援助力度

妇联和社区组织积极开展 “爱心1+1扶贫助学活动”“扶贫帮弱儿童基金会”、幼儿身心健康医疗服务、“留守儿童家长培训”“儿童活动室”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支持活动。利用媒体做好宣传,向全社会提倡关爱农村留守学前儿童行动。

3.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

篇2

言传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其细节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否注重说话的艺术。无数教育实例证明,与孩子的交流是否讲究艺术,成了家长能否教育好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情境一:孩子在晚上睡觉前还大口大口地喝汽水。

镜头一:

妈妈严厉地说:“就要睡觉了,你还喝汽水,快点把瓶子放下,上床睡觉!”孩子一听妈妈的口气,急了,咕咚咕咚猛灌两口,结果被呛得直咳嗽,还把汽水洒了一身……

镜头二:

妈妈温和地说:“孩子,睡觉前把肚子喝得胀鼓鼓的,睡在床上多难受啊!而且睡觉前喝汽水会尿床的,我的宝宝是个乖孩子,从来不尿床,今天不想做妈妈的乖孩子了?来,我们一起漱口准备睡觉去。”孩子明白了睡觉前不应多喝饮料的道理,也不想让妈妈失望,乖乖上床睡觉去……

善言,春风化雨,事半功倍;不善言,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在关注言语交流这一细节中就要求家长说话要抓住时机,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运用恰当的音量、语气、语调、语速等讲话的技巧,将所要表述的意思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使孩子能够领会父母的意思。

细节存在于无声的非言语表达中

心理学家赫拉别恩的研究表明: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语言的作用7%,语调语速38%,表情和动作占55%。可见,无声的非言语表达和语言表达一样对人们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其具体细节表现为家长在亲子交往中的目光接触、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的使用,不同的体态语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情境二:孩子在前面跑摔倒后,扭头看着自己的妈妈。

镜头一:

妈妈惊慌,赶紧跑过来迫不及待地抱起孩子。孩子放声大哭……

镜头二:

妈妈微笑,将鼓励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孩子,用手轻轻地做了一个起来的动作。孩子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爬了起来,站在原地等妈妈过来……

目光传递着某种力量和情感,表情是内在态度的指示器,热诚期待的目光和表情会给孩子以激励;亲切和蔼的目光和表情给孩子以关怀;责怪的眼神则使孩子感到不安和失去信心。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和蔼、亲切、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上进的孩子受到鼓舞,继续努力,使遇到困难、犹豫不定的孩子看到希望,增添力量。

细节存在于日常习惯中

儿童正处于发展时期,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好的习惯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害终身。家庭教育中,具体细节主要表现为家长能否意识到自我行为或思维习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孩子最善于模仿和感知,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或从父母的一些思维习惯中获得启发,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或间接地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

情境三: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房间又被他弄得乱七八糟。

镜头一:

妈妈看见了,一边埋怨孩子不爱整洁,一边赶紧帮孩子收拾房间。孩子在客厅心安理得地边吃水果边看电视……在这个家庭中,经常看到妈妈忙得团团转的情景。

镜头二:

妈妈告诉孩子,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收拾。又过了两天,孩子实在无法忍受自己房间的乱了,请求妈妈帮忙收拾房间未果,孩子只得自己收拾房间,不过前几次收拾房间,妈妈在一旁指点……在这个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妈妈请孩子帮助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情景。

孩子习惯的养成就在于家长的行为和习惯模式,和家庭中的这些常规要求中一步步形成。作为家长,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个行动,特别是日常稳定的一些行为和思维表现。父母这些日常习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可低估儿童的模仿性,它是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大量的模仿,他们尝试经验,学习经验。如果善于利用这个年龄儿童的模仿性,则能使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模仿学习而巩固。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养成一些良好的日常习惯,为儿童树立榜样;另一方面要将这些习惯衍化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细节在“会说话”的家庭环境中

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告诉我们,在形式运算阶段之前的儿童,特别是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东西难以接受。活泼好动,乐于探索是他们的天性,这就决定了环境的创设与渲染,不仅有助于引起儿童认知冲突,激发其认知发展,还有利于诱发或改变儿童的行为。因此,环境“会说话”,通过环境的创设、调整、变化来引发或改变儿童的行为,就成为早期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的内容。细节在这个“会说话”的环境中不仅体现在家庭物质环境中,还表现在家庭心理环境中,不同的环境带给儿童不同的影响。

情境四:孩子3岁了,喜欢满屋子涂鸦,墙上、沙发上到处都是他的“杰作”。

镜头一:

妈妈向孩子提出了严重警告:“不准在家里乱画!只可以画在给你买的画纸上!”提出警告后的最初一段日子里,妈妈还是能在家里的某些角落发现孩子的“杰作”,于是发现一次,教育一次。 不久,家里不再出现孩子的“杰作”了,可妈妈却发现孩子对画画的兴趣大不如以前了,买的画纸很少见到孩子的“杰作”……

篇3

1三元交互作用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都侧重于单向决定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即不仅仅受内部因素的驱使,也不光由外部刺激自动塑造和控制。三元交互作用理论模式中行为、认知和其他的个人因素以及环境事件都互为决定因素。首先,行为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决定,即有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就要求行为采取相应的方式;方式也能改变环境,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说人的期望、目标、信念等支配和指导他的行为方式,即人怎么想就怎么做;人的内部因素即认知因素,与行为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决定的。个人对行为结果的期待影响着他的行为表现方式及程度,行为的反馈结果也会引起个人的情绪反应,调整个体的意念和想法。个人和环境代表主体因素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在社会情境中,这种相互的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个人与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例如:通常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都比较低,那么在学生周围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通常按照学习障碍学生的典型特点(如低的效能感)对学生做出反应,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个人环境),也就是说,老师通常认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比正常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即使他们在某方面做得很好,对这类学生老师怀有的学业期望也比较低。反过来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又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环境个人)。如果老师给学生相应的暗示,对学生说:“我相信你能把这件事做好”,那么这个学生就很有可能对成功充满自信。

2观察学习

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班杜拉发现人们不仅通过直接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所获得的间接经验引发学习,这后一种学习在社会行为的习得中更为常见,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过程。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学习过程。班杜拉(1977)指出,观察学习有四个基本过程:注意过程(attention)、保持过程(retention)、产出过程( reproduction)和动机过程(motivation)。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在注意过程中,示范者行动本身的特征、观察者本人的认知特征以及观察者和示范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果。第二个过程是对示范活动的保持。要对示范活动进行保持就必须以符号的形式把它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观察学习主要依存于两个表象系统“表象和言语”。其中言语编码较之视觉表象在观察学习时更具有确实性。观察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把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示范行为,也就是把符号表象转换成适当行为的最后一个过程就是动机过程。班杜拉把新反应的习得和对新反应的操作区分开来。但人们可能对这种模式进行操作,也可能不去操作这种反应,这要取决于自我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行为结果包括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班杜拉把这三种强化作用看成是学习者再现示范行为的动机力量。

3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1989)把自我效能定义为“人们关于是否有能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心”[2]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期待的含义是不同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相信自身能够做出某种行为,而结果期待则是相信那些行为预料会出现的结果。学生可能相信某些行为会产生积极的结果,但同时,也可能认为他们缺乏完成这种行为的能力。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自我效能有四个主要的来源,它们是成功经验(Mastery experiences)、替代性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言语的劝导(Social persuasions)和生理的唤醒水平(Somatic and E2motional)。成功经验是个人在以往自己的经验中得到的认知。成功的经验会强化自我效能,失败的经验会削弱自我效能。替代性经验是指人们通过和自己差不多的榜样的成功认为自己也能成功。比如一个学生想做某件事,但是由于以前没有做过而缺乏做此事的信心,但是他看见学习成绩以及其他因素都跟他差不多的临班同学成功了,他就会认为自己也能做到。言语劝导是指接受别人鼓励性的言语来加强自我效能。这里说的言语劝导必须符合实际,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常常说服自己的学生要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你能行”)。最后,生理的唤醒水平是指个体在面对某项任务的身体反应:平静的反应使人自信,焦躁的反应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二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对学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1三元交互作用对学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对其影响的综合产物,传统观念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那么人们往往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幼儿的发展,外界对他的影响固然重要,那么我们往往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班杜拉所提出的个人、环境和行为三方面是相互作用的,外界环境不是单方面的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行为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可以这样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幼儿提供的外在家庭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家庭精神资本等)、父母的教养方式(民主性、放任型等)、父母本来的气质类型等因素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我国的研究一般都停留在这个水平,影响一般是单方面的。实际上,按照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理论,家庭中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是双向的、交互的。即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资本等(环境)影响幼儿本身机体(个体)的发展;而个体的发展情况又反作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幼儿表现出聪慧、乖巧、懂事等特点,而这样的特点也会反作用于其父母对其进行教育的同时更加民主。

2观察学习对学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者对于有能力、声望高的榜样给予更多关注。榜样行为的结果告知观察者榜样行为的功能性价值,观察者试图去学习那些他们认为有必要学习的行为。学前期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大多数儿童而言,父母是地位较高的榜样。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社会行为、教育成就、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这些理论与我们所说的“身教胜于言教”的原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前期儿童高度模仿成人,父母是其重要的模仿榜样。那就要求我们的学前儿童父母注意自己的榜样行为。另外,同伴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家庭社区教育中注意选择良好的同伴交往,在幼儿榜样的选择上是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家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电子产品(电视、电脑、录像机)、图书读物等为幼儿树立榜样,这就是班杜拉所说的替代性学习,如果人们必须做出每个行为,学习才可能发生的话,这样可以使学习的速度比原来预想的快得多,而且还可以避免幼儿去经历所有的负面影响的行为结果,比如,可以通过看电影或看书了解到被毒蛇咬了的危险性,而不必去亲身体验被毒蛇咬了是什么感受。在提供学习产品时注意避免行为、攻击的榜样作用。比如说,以前的动画片“奥特曼”,主人公的攻击就会给幼儿提供行为的榜样。

3自我效能感对学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感的观点,自我效能的四个主要来源,成功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的劝导和生理的唤醒水平。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首先,多给幼儿成功后的体验,让幼儿多获得成功后的经验,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往往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不尊重幼儿的人格,很多包办代替幼儿自己应该做的事,总认为孩子还小,这样对孩子的溺爱对幼儿来说其实是不利的,我们互换父母多给幼儿活动的机会,体现自己做事自己成功的感受,让幼儿感到他自己的价值。第二,父母给幼儿成功的榜样,父母身体力行。第三,多给幼儿成功性心理暗示的言语。有很多家长与孩子交流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语,经常挖苦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你什么也不会”、“笨死了”“你什么也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诸如这样的言语在父母口中比比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自尊心,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你真行”、“你最棒”、“你是妈妈的骄傲”等这样的成功性暗示语言,这样的语言能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妈妈(爸爸)相信我,我能够做好!第四,家庭中注意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精神环境,这样的映射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平静的心理反应,平静的心理反应使人自信,焦躁的反应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总之,家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注意提高保护幼儿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幼儿才能更加茁壮健康的成长。

篇4

关键词:

家园合作;亲师关系;教育观念

一、亲师关系的重要意义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单位,是由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也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具有初始性、长效性和终身性;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教师针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前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从而促使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家园合作是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有机地结合,使这两种教方式在内容,目的,时间上达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使其对幼儿的影响更为深远,从而说,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其中家长和教师的关系,更应该成为重中之重,因为两者在两种教育方式中处于中心的地位。虽然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是为了幼儿的成长,但是在目的,内容,方法,时间和途径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两者虽是合作的关系,但也冲突不断,这使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在面临着一定的阻碍。

二、当前亲师关系的成因分析

1、主观因素

1)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同。幼儿教师和家长,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由于受到的教育和社会地位不同,受到的相关的教育经验不同,所以双方所持的教育观点也是各有不同的。教师受过专门教育训练的专业群体,有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因而对幼儿的教育也是较为系统和整体的。与教师的教育观念相对,家长由于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思想观念不同,所持的教育观点也是不同的。如果家长的教育观念是科学的,那么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就会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如果家长的观念过于落后或者先进,也易于与教师的观念产生分歧,不利益良好的亲师的关系的形成。但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培养并不重视,这一点与教师的观念产生了分歧,这也是在这一幼儿园中,家长和教师不能形成良好的亲师关系的主要原因。

2)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目标不同。教育目标反映的是不同主体对幼儿发展结果的一定的预期,期待幼儿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目标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一方面,家长的思想对于幼儿的最终发展目标是有指导和制约作用的。指导包括:对行为,品德,个性等方面的指导。家长由于长时间都是为了生活在忙碌,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比自己有出息,所以,他们更关注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幼儿园学习知识就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并不能代替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其教育目标是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在认识,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目标是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两个主体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相对统一和一致的高度从而使亲师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合作的效果差。

2、客观因素

1)幼儿园因素。家园合作中有许多的亲师关系都是依靠幼儿园设置的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建立的。但大多数的形式都只是表面的,不能对良好的亲师关系的形成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如:在幼儿园组织开家长会时,有的家长因要干活就不来参加,许多家长即使来参加家长会只是应付了事,并不是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和活动当中,对于老师说的话只是听,也不与教师作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而有些教师对于幼儿的了解只局限于表面,因为这里工资不高,条件也不是很好,对于许多幼儿的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不了解,只是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教育。双方流于形式的沟通是制约亲师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状况会通过幼儿的行为在园内表现出来,不仅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负责,家长也要对幼儿的行为负责,幼儿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在家庭环境中找到发生的根源,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不同的家庭模式,会造就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以致于在与教师的配合当中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或者家庭成员的肯定,使教育合力难以实现。

3)社会因素。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双方关系的形成都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园和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区当中,社区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范围。但现在许多的社区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和心理资源来帮助幼儿的教育,使社区在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方面处于空缺的位置,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来促进良好亲师关系的形成。

三、促进亲师之间的有效合作的建议

1、家长调整自身,积极与教师沟通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对幼儿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而逐步深化。所以,家长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使自己的教育观念逐步与现代的教育观念相结合,从而能从根本上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以致于改变自己旁观者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的效果,促进良好的亲师关系的形成。

2、教师树立科学教育观念,促进良好亲师关系形成

1)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儿童观,把教育观念转移到促进幼儿健康和全面发展上来,从根本上意识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比促进幼儿的知识的增长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对于幼儿园来说,应该组织园内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使教育能力提高。促进亲师良好关系形成。

2)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合作的理念,从而促进良好的亲师关系的形成。对于幼儿的教育观念是比较落后的家长,让教师给其言传身教,所以帮助家长形成相关合作方面的知识,促进家长知识的增长,是亲师关系的形成有一个好基础。

3、幼儿园加强自身的管理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园合作方式的特点和优越性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参与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活动和管理,在体验和参与中与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如:在使用家园联系手册是,不应该只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填写,应根据该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和幼儿自身的特点,写出给予家长的意见,同时教师应自己把联系手册给家长,不应让幼儿代劳,让家长体会到教师对于沟通的重视。学前期是幼儿发展的高速时期,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是在迅速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形成合力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周天琪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虞永平、张辉娟、钱雨等.幼儿园课程评价(第2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社会教育活动是与语言教育密切相关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很难把握领域特征。我的社会教学活动经常被评委老师批评为语言课,对此我非常困惑。例如,有一次我在社会教学活动《小熊很勇敢》中,以故事为主线让幼儿感受勇敢,并学做勇敢的人。但是,整个活动完成后,大家都感觉很像语言课。我很困惑:这一领域活动(或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重点是什么?此活动应该让幼儿获得哪些关键经验?教师从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设计与引导策略上如何支持幼儿实现学习目标?

[思考与分析]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无疑是个难点。为什么社会课难上,主要困难表现在活动设计方面,目标难以确立,活动形式、内容和材料难以选择,不能凸显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幼儿园社会教育》是综合的学习领域。在知识教学方面体现在五大领域知识的综合,社会教学活动《小熊很勇敢》就是和语言活动的综合。在活动形式方面,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我认为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住领域学科特点,在活动设计中欠缺对活动材料的深入分析与结构的把握,欠缺针对幼儿认知经验的引导。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然而,当前幼儿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养成,一方面,教给孩子们许多道德品质方面的知识,孩子们能绘声绘色地讲解许多包含行为规范、为人处世道理的故事,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行为中多表现出任性、自私、争抢、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操行培养,以知识教学代替行为养成教育。这位教师的困惑是太重视给幼儿讲清楚大道理,知识灌输得太多、讲得太细致就像语言活动了。

要理清上述状况,首先要明确社会领域的教学重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社会领域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强调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实践参与。其次是对教学活动的重难点要把握好,分清主次。幼儿情感体验、行为养成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再次是注意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语,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不能跑偏关注幼儿是怎么说的而忽视社会行为养成。最后,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听多想,多改进。

[困惑二]什么是最重要的

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感叹道:“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提意见,要求我们多教孩子一些计算、多认识一些汉字。不知道对孩子而言哪些是最重要的。”

[思考与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幼儿园、家庭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并不正确。他们往往对孩子有更多期待,希望孩子能在同龄孩子中显得更优秀,希望孩子早点学习小学书本知识。许多家长认识不到小学知识的学习,早期是立竿见影,后期会造成孩子厌学。影响孩子一生社会性发展是隐性的,家长看不到早期社会教育的缺失对幼儿有多大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发展影响重大。因为幼儿期是人格塑造、品行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性发展方向和水平。

人才素质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力大小的并不是其拥有哪一项特长,相反,如果某项能力有所短缺,长项就会像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一样,成为一种“多余”。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的效果直接决定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各方面能力发挥。因此,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有发展幼儿智力的目标,更要担负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任,要给予社会领域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同等的地位。

家长这种教育态度可以理解,但幼儿园教师作为专业幼教工作者,不能抱怨,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迎合家长。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等家园联系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中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困惑三]

一位老师进行《天鹅的志向》这一教学活动时,一开始就问:“小朋友,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孩子们困惑地看着老师,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想让幼儿领会天鹅坚持梦想、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可是怎么讲幼儿似乎还是不明白,该怎么讲呢?

篇6

测验一(占形考总分15%)

第一章

题目1

【1.5分】单选: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者听过、看过的实例,说说人们往往最重视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中的哪个原则?请进行选择。选择一项:

选择一项:

A.

安全性原则

题目2

【1.5分】单选:从婴幼儿保教与教育的目标来看,其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

B.

情感、情绪重于认知

题目3

【1.5分】判断:对于0-3岁婴幼儿来说,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是家庭而不是早教中心,最重要的关系人是父母而不是早教教师。

选择一项:

A.

正确

第二章

题目4

【3分】匹配: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在不同时期的两位里程碑式人物,他们的理论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新发展,请对下面的项目及相关选项进行匹配。

1.弗洛伊德基本观点

答案:弗洛伊德基本观点

性本能、本我、自我、超我、防御机制

2.埃里克森基本观点

答案:埃里克森基本观点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耻和怀疑

3.弗洛伊德年龄划分

答案

:弗洛伊德年龄划分

口腔期(0~1岁)、期(1~3岁)

4.埃里克森年龄划分

答案

:埃里克森年龄划分

婴儿期(0~18个月)、儿童早期(18~48个月)

5.弗洛伊德影响因素

答案

:弗洛伊德影响因素

遗传

6.埃里克森影响因素

答案

:埃里克森影响因素

遗传、社会与文化

题目5

【4.5分】匹配:下面列出了蒙台梭利对婴幼儿发展敏感期的划分,请拖动右侧的年龄阶段,与相应敏感期进行匹配。

3.感官敏感期

答案:感官敏感期

0~6岁

4.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答案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5~4岁

7.书写敏感期

答案:书写敏感期

3.5~4.5岁

8.阅读敏感期

答案:阅读敏感期

4.5~5.5岁

9.

文化敏感期

答案:文化敏感期

6~9岁

2.秩序敏感期

答案

:秩序敏感期

2~4岁

1.语言敏感期

答案

:语言敏感期

0~6岁

5.动作敏感期

答案:动作敏感期

0~6岁

6.社会规范敏感期

答案

:社会规范敏感期

2.5~6岁

第三章

题目6

李奶奶家的小孙子出生已经四周了。每当李奶奶用手轻抚小孙子白白胖胖的脸颊时,李奶奶都高兴地乐不可支,因为她发现这时小孙子笑了,而且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1.5分】单选:李奶奶的小孙子表现出来的笑容是(

)微笑。

选择一项:

B.

诱发性微笑

题目7

【1.5分】单选:依照埃里克森的理论观点,李奶奶的小孙子目前处于(

),主要保教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

选择一项:

C.

婴儿期

测验二(占形考总分15%)

第四章

题目1

【1.5分】单选:下列常见的婴儿食物中,哪种食物通常最适合新生儿?(

选择一项:

B.

母乳

题目2

【1.5分】判断:当前市场上的婴儿配方奶粉具有和母乳同等的营养价值。(

选择一项:

B.

错误

题目3

【1.5分】单选:下列情形中,(

)不是造成婴儿窒息的常见原因。

选择一项:

A.

新生儿口疮

题目4

【1.5分】单选: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至(

)。

选择一项:

C.

6个月

题目5

【1.5分】单选:0-6个月婴儿最常发生的意外伤害是(

)。

选择一项:

B.

窒息

题目6

【1.5分】判断:0-3月龄婴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重点在于颈部和四肢肌肉灵活性的提高。(

选择一项:

a.

正确

第五章

题目7

【1.5分】判断:到了6个月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这时奶类不再是他们的主要营养来源。(

选择一项:

B.

错误

题目8

【1.5分】判断:给6个月龄婴儿制作辅食时可加入食盐来增加食物口味。(

选择一项:

B.

错误

题目9

【1.5分】单选:7-12个月龄的婴儿需要接种的疫苗主要是在8月龄接种(

)疫苗,1岁时接种流脑和乙脑疫苗。

选择一项:

B.

麻疹

题目10

【1.5分】单选:户外活动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适量地晒太阳可帮助机体获得维生素D和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以预防(

选择一项:

A.

佝偻病

测验三(占形考总分15%)

第六章

题目1

【1.5分】单选:(

)是最容易消化的肉类,非常适合幼儿食用。

选择一项:

A.

鱼肉

题目2

【1.5分】单选:当学步儿出现磕碰时,教养人除了给予抚慰外,应首先(

)。

选择一项:

D.

检查幼儿是否受伤

题目3

【1.5分】单选:下列哪个措施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选择一项:

A.

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餐

题目4

【1.5分】判断:1-2岁幼儿容易吞食异物,所以要收拾好钱币、扣子等容易让幼儿吞食的细小部件。(

选择一项:

A.

正确

题目5

【1.5分】判断:对于幼儿的逆反心理,经常用言语和行动说“不”,教养人要认真对待,要严厉制止,避免形成习惯。(

选择一项:

第七章

题目6

【1.5分】单选:引起婴幼儿肥胖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缺乏运动和(

)。

选择一项:

D.

营养失衡

题目7

【1.5分】单选:2-3岁幼儿每餐进餐时长应控制在(

)。

选择一项:

C.

20-30分钟

题目8

【1.5分】判断:作为教养人,要适时参与幼儿的活动,积极鼓励与引导其大胆探索。(

选择一项:

题目9

【1.5分】幼儿的入园准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识字及书写准备

题目10

【1.5分】单选:幼儿户外活动的“三浴法”是指空气浴、水浴和(

选择一项:

B.

日光浴

测验四(占形考总分15%)

第八章

题目1

下面是一份早教机构的半日早教活动计划,请回答相关问题。

【1.5分】判断:这份半日活动计划违背了早教活动中“活动内容动静交替”的原则

选择一项:

题目2

【1.5分】单选:婴幼儿半日活动的每个环节的活动时长最好不要超过(

)。

选择一项:

C.

10分钟

题目3

【1.5分】判断:在选择早教活动内容时,教师应首先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4

【1.5分】判断:婴幼儿保教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开展婴幼儿科学研究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选择一项:

题目5

【1.5分】单选:婴幼儿保教机构的环境配备的原则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个别化原则

题目6

【1.5分】判断:0-3岁婴幼儿保教机构的基本定位应首先作为公益性机构。

选择一项:

第九章

题目7

【1.5分】单选:当一名2.5岁幼儿可能存在智力落后问题时,一般可采用什么方法来筛查?(

选择一项:

D.

丹佛智力发育筛查量表

题目8

【1.5分】单选:以下不属于认知障碍型的是(

)。

选择一项:

D.

哮喘

题目9

【1.5分】单选:在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正常,排除自闭症等病症影响的情况下,(

)是导致交际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选择一项:

A.

聋哑和视觉障碍

题目10

【1.5分】判断:全纳教育体现了渗透教育原则。

选择一项:

话题讨论(占形考总分20%)

同学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大家或多或少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那么当你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备选话题(5选1,各地辅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自拟讨论话题):

1.早教市场乱象纷纭:课程混乱、收费高昂、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谈谈你身边存在哪些早教问题,对此有什么好的解决措施。

2.0-3岁婴幼儿往往容易遭受意外伤害,那么哪些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3.奶粉和母乳喂养,谁更受欢迎?为什么?

4.制作婴儿辅食是一个很有讲究的技术活,你知道有什么好的辅食材料或辅食制作方法吗?

5.孩子有必要上早教培训班吗?说说你的看法。

你可以从下列话题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展开讨论,你可以查查看有网络上的相关信息,你也可以描述你所看到早教现象,或者尝试提出改进建议等等。

5.孩子有必要上早教培训班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早教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去早教班。如果觉得在家陪孩子玩太枯燥,并且不在乎早教班巨额的收费,选择带孩子去玩玩也是不错的。

1、早教班最重要意义是在教父母

早教班注重的是亲子互动,一方面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父母,正规的早教机7a64e58685e5aeb931333366306561构会提供专业的早教指导,传递较为先进的育儿理念,父母能从课堂上学到一些科学的亲子互动方式,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所以爸爸和妈妈(缺一不可)保证每周一次甚至更多的上课时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考量。

如果想把早教班的效果最大化,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把课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平日的亲子交流中。比如在早教课上老师经常唱的一些儿歌,回家后会坚持和她继续唱,老师教的一些亲子小游戏,回家继续玩,这样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2、早教班可以锻炼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

如果说早教班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更多则是体现在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上。

早期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环境,刺激感官发育。很多独生子女,接触同龄人的机会太少了,每天的活动空间也总是局限在家里和小区里,而在早教班所营造的特殊环境中,能接触到不一样的环境氛围和最早期的集体生活。

从最开始模仿别的孩子爬行说话,到学会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加上早教课堂这种完全不同于家庭生活的环境,能刺激孩子感官发育。

综合作业(占形考总分20%)

一、单项选择题(随机抽取15道,每小题4分,共60分)

题目1

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

)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危机是自主对羞耻和怀疑。

选择一项:

C.

儿童早期

题目2

婴幼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微笑、发出声音和短暂的注意。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

)。

选择一项:

A.

6~10个月

题目3

著名的“视崖实验”说明了婴幼儿的(

选择一项:

A.

深度知觉

题目4

和早教教师一样,教养人同样在婴幼儿保教工作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体现了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

)。

选择一项:

B.

教育主体的双重性

题目5

下列动作中,属于精细动作的是(

选择一项:

D.

剥纸吃糖

题目6

当幼儿摔倒或撞着时,除了安慰幼儿外,应首先(

)。

选择一项:

D.

检查幼儿是否受伤

题目7

幼儿的入园准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识字及书写准备

题目8

)是婴儿7~9个月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为当客体(人或物)被部分或全部掩盖起来时,婴儿能将其找出来。

选择一项:

A.

客体永久性

题目9

户外活动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适量地晒太阳可帮助机体获得维生素D和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以预防(

选择一项:

B.

佝偻病

题目10

25~36个月的孩子每次进餐最好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般大约为(

)。

选择一项:

B.

20~30分钟

题目11

不属于婴幼儿保教机构活动设计原则的是

)。

选择一项:

C.

可玩性原则

题目12

国际上通用的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可用于(

)的儿童。

选择一项:

B.

0~6岁

题目13

以下不属于身体缺陷型的是(

)。

选择一项:

C.

智力落后

题目14

当婴儿发生急性腹泻后,(

)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选择一项:

B.

体重

题目15

在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正常,排除自闭症等病症影响的情况下,(

)是导致交际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选择一项:

A.

聋哑和视觉障碍

二、判断题(随机抽取5道,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目16

早教机构在选择早教活动内容时应首先考虑家长的需求。

选择一项:

题目17

保证饮食的合理、健康,这有利于预防幼儿龋齿。

选择一项:

题目18

对于1.5岁的孩子来说,坚果、花生是很不错的小零食。

选择一项:

题目19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的食品,因此母乳喂养不需要再添加维生素。

选择一项:

题目20

0-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中,个别教养形式多于集体活动形式。

选择一项:

三、论述题(随机抽取1道,每小题25分,共25分)

题目21

请结合实际论述应如何给7~12月龄的婴儿添加辅食。

答:从少到多,使婴儿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添加蛋黄,先由1/4开始,孩子无其他不适,大便正常,2—3天后增至1/3—1/2个,再渐渐增至吃一整个蛋黄。

由稀到稠:如从米汤开始增加到吃稀粥,再渐增稠至软饭。

从细到粗:如增绿叶菜,从菜汁到菜泥,乳牙萌出后可试食碎菜。

从一种到多种:待孩子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食物,不能同时添加几种。

应在孩子身体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若孩子生病,则暂停添加辅食。

添加辅助食物顺序,根据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况,按月龄顺序增加各类辅食。

1—3个月的婴儿:主要的食物是奶,消化系统也没有做好接受辅食的准备。

4—6个月婴儿:一般婴儿从4个月始应加喂蛋黄。因为4个月时,从母体带来的铁质逐渐用完。蛋黄中含丰富铁质,加喂蛋黄,补充铁质,预防缺铁性贫血。5、6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已成熟,唾液中及胃肠有消化淀粉的淀粉酶,胃的容量也增大了,胃肠的消化能力增强了,这些都有利于消化吸收淀粉类食物。故此阶段应添加奶糕、烂粥、面条、饼干等。两次吃奶之间加喂番茄汁、西瓜水。果泥、菜泥到6个月时也可增加了。6个月时还可添加鱼泥、肝泥、肉泥及整个蛋了。

7—9个月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增添鲜苹果泥、肉松、鸡蛋粥、肝酱、鱼肉、豆腐、饼干、蛋糕。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给些点心吃。如苏打饼干、蛋糕之类,可以与牛奶同时吃,喝一口牛奶,吃一口点心。不要在饭前给点心,不要零吃,以免影响食欲,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拿饼干吃

10—12个月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消化功能更成熟了且已长出2个下门牙了,2个上门牙有的长出,有的未长出,虽能用牙齿咬碎一些食物,但仍不会咀嚼,仍需要成人帮助将食物弄碎才能吃。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吃碎菜、切成小片的水果、软饭、稀粥、挂面、带馅食品,还能吃碎肉、碎鱼。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网络课答案

1.自测练习(1-7章)

第一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选择一项: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题目2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

B.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

C.

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

D.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题目3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选择一项:

C.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题目4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

题目5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选择一项:

题目6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选择一项:

第二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庭经济状况

B.

家庭居住条件

D.

家庭生活设施

题目2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B.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C.

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

D.

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4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选择一项:

题目5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6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选择一项:

第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头尾原则

B.

远近原则

C.

等级整合原则

D.

系统独立性原则

题目2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玩具越多越好

B.

玩具越贵越好

C.

玩具越复杂越好

D.

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选择一项:

题目4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选择一项:

题目5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选择一项:

题目6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7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选择一项:

第四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

B.

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C.

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题目2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

B.

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

C.

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

D.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选择一项:

题目4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选择一项:

题目5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6

6.

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选择一项:

题目7

7.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选择一项:

第五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

B.

孤独症儿童

C.

肢体残疾儿童

D.

视听障碍儿童

题目2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型和学术型

B.

创造型

D.

运动型

题目3

3.

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

B.

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

C.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D.

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4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选择一项:

题目5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选择一项:

题目6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选择一项:

题目7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8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选择一项:

第六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1

1.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C.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D.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题目2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亲职教育

B.

教育活动合作

C.

管理与研究合作

D.

资源支持

题目3

3.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

B.

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C.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

D.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题目4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

C.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D.

教育资源利用

题目5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资源共享法

B.

宣传法和讲座法

C.

调查研究法

D.

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分。)

题目6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选择一项:

题目7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选择一项:

第七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家庭教育内容

D.

家庭教育方法

题目2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让孩子面对现实

B.

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

题目4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选择一项:

题目5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选择一项:

题目6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选择一项:

题目7

7.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低收入家庭补偿计划“家庭教育支援政策”着眼于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

选择一项:

2.形考任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1

题目1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⑴奠基性和终身性

⑵亲情性与终身性

⑶随机性与针对性

题目2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

目的:家庭事儿童社会化的场所,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任务: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内容:培养幼儿独立自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题目3

3.

【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

内容:⑴教育观念更新

⑵身心发展知识

⑶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知识

渠道:⑴幼儿园指导 ⑵社区指导 ⑶社会团体指导 ⑷大众传媒指导

方法:⑴兴趣诱导法 ⑵游戏活动法 ⑶实践操作法 ⑷环境熏陶法 ⑸榜样示范法

题目4

4.

【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⑴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

⑵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儿童成长的质量高低

⑶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孩子以后道德面貌的基础

⑷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时重要因素

题目5

5.【简答题】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最早就亲近之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影响甚大,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并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

题目6

6.【简答题】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

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

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

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

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

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题目7

7.

【论述题】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题目8

8.【论述题】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等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境性、情感性、稳定性、整合性几个方面。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一般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以及矛盾型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则是公认的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影响的积极作用较大。偏向专制型的家长,常常会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否认孩子的一切。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庭都有个陋习,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情浮躁,急于求成。这都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把自己做不到或希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这个现象上绝不是抵毁身为父母的他们,试扪心自问:现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现象。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有家长从幼儿期着手,而幼儿正是培养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势必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也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这样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形成性考核作业2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题目2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题目3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

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

(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

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题目4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题目5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题目6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题目7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题目8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题目9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家庭教育要关注: 1. 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3.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题目10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题目11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题目12

12【案例分析题】.

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题目13

13【案例分析题】.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题目14

14【案例分析题】.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成性考核作业3

1【简答题】.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评价0-3岁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指标。

1.

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

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题目2

2

【简答题】.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园合作内容分为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等方面。

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这些是好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评价一个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题目3

3【简答题】.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宣传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因此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性、目的性

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职能发展为目的。

二,互动性

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的。

三,有效性

是否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题目4

4【简答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教育内容不合理

⑵过分溺爱孩子

⑶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

题目5

5【简答题】.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题目6

6【简答题】.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有三个: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这也集中反映百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而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度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但有时极端的专民主也使美国不少家庭的教育过于放任,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产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美国青年的经济独立意识较早,正是基于这种早期的经济观念的教育。在美国,父母们常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孩属子学习进步及刺激子女间的学习竞争。

题目7

7【论述题】.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1)亲职教育,(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包括:(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2)加强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家长会,约谈;(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题目8

8【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1)

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应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改变入手,变革还应包括儿童观的变革。在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儿童观的指引之下,家长应当明确学前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对儿童具有终身影响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2)

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发展的家庭环境;精神环境方面,家长除了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注意改进亲子交往方式,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的亲子关系。(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知识,并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能力。(4)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都对幼儿产程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5)

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应当真正认识家长教育的价值,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系统规划和研究,增强家长教育的执行力度,更新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探索家长教育的全新模式,使城市和农村家长能够享受到社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自

己的看法或建议略。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便成为其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很好的利用了幼儿园的网站进行家园的合作与互动。他们把幼儿园的新闻,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放在上面,让那些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家长有机会了解到。给他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从中获取科学的教育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所以这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成长后悔欣慰并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网站的开设,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可以进行交流和指导,更是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活动,老师的辛苦付出,对他们今后在进行家园配合的时候更能理解支持教师。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来看,其内容包括了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开放日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个别约谈、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委员等。而案例中其实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所以,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的开展。也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并请:(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

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3)

避免挑剔或纠正。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当孩子

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活动设计与指导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篇7

考试说明:2020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考核情况列表

1.自测练习(1-7章)

第一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就是()。

选择一项:

A.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题目2

2.在语言教育方面,家长的任务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给幼儿创造一个带有视听觉的、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

B.

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其语言表达;

C.

与幼儿一起阅读,培养其阅读兴趣;

D.

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题目3

3.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就是()。

选择一项:

C.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二、判断题

(将√或×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题目4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儿童的合理养育和锻炼来实现的。()

选择一项:

题目5

5.当适龄儿童来到幼儿园或学校时,家庭教育在之前为每个儿童奠定的人格、能力和知识基础是相同或相似的。()

选择一项:

题目6

6.家长应当在全面关注儿童成长的同时,重点实施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是“助其自助”。()

选择一项:

第二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庭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庭经济状况

B.

家庭居住条件

D.

家庭生活设施

题目2

2.家庭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B.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C.

家庭结构与情感氛围

D.

父母的性格、兴趣和爱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家长道德素质的高低并不会成为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因素。()

选择一项:

题目4

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影响甚微。()

选择一项:

题目5

5.家庭物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精神环境则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两种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6

6.不同家庭结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选择一项:

题目7

7.家庭氛围在儿童家庭教育中不易被察觉,是一种隐形并且不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选择一项:

第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0-3岁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头尾原则

B.

远近原则

C.

等级整合原则

D.

系统独立性原则

题目2

2.玩具选择应避免的误区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玩具越多越好

B.

玩具越贵越好

C.

玩具越复杂越好

D.

玩具操作难度越高越好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0-3岁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出现了表象和想象。()

选择一项:

题目4

4.0-3岁儿童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已不明显。()

选择一项:

题目5

5.在亲子游戏发生的初级阶段,亲子互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和模仿。()

选择一项:

题目6

6.选取玩具不需要过多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

选择一项:

题目7

7.亲子游戏中父母的角色是观察者、引导者和游戏伙伴,而非替代者。()

选择一项:

第四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强;

B.

动作的灵活性逐渐提高;

C.

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加强;

题目2

2.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体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各种心理活动从发生到陆续出现,达到基本齐全;

B.

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

C.

主动性和有意性逐渐增强;

D.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对于3-6岁儿童来说,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幼儿园的保教目标并不一致。()

选择一项:

题目4

4.在培养3-6岁儿童良好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致性和一贯性。()

选择一项:

题目5

5.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与任务规定着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以及指导方式。()

选择一项:

题目6

6.

在幼儿期,儿童的自我评价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成人的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影响不大。()

选择一项:

题目7

7.

孩子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种教育影响,都会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孩子发展的整体性、教育的渗透性。()

选择一项:

第五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6分)

题目1

1.特殊儿童主要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超常和落后儿童

B.

孤独症儿童

C.

肢体残疾儿童

D.

视听障碍儿童

题目2

2.超常儿童的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智力型和学术型

B.

创造型

D.

运动型

题目3

3.

特殊儿童的存在导致家长精神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家长自身对特殊儿童的错误看法;

B.

外界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看法;

C.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

D.

对家长婚姻质量、经济能力、生活方式产生严峻挑战。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4

4.智力落后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选择一项:

题目5

5.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选择一项:

题目6

6.智力低下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伴随症状之一,因此,所有的脑瘫患儿智力都差。()

选择一项:

题目7

7.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与听觉障碍儿童的听觉都受到了严重限制,但他们的其他感知觉起到了重要的代偿作用。()

选择一项:

题目8

8.尽量不要送截肢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因为他们会遭到歧视。()

选择一项:

第六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题目1

1.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C.

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

D.

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题目2

2.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亲职教育

B.

教育活动合作

C.

管理与研究合作

D.

资源支持

题目3

3.

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式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方式

B.

加强家园联系及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方式

C.

家园现场沟通交流的方式

D.

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方式

题目4

4.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

C.

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

D.

教育资源利用

题目5

5.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资源共享法

B.

宣传法和讲座法

C.

调查研究法

D.

讨论共议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分。)

题目6

6.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有所增强,但主动性和责任心可以有所减弱。()

选择一项:

题目7

7.幼儿园和社区不仅能够为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还能为学前儿童和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

选择一项:

第七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全部选对才可以得分,每题2分,共4分)

题目1

1.家长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家庭教育内容

D.

家庭教育方法

题目2

2.韩国“狮子型”教子法的精髓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让孩子面对现实

B.

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二、判断题

(将b或r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目3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是由家庭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所决定的。()

选择一项:

题目4

4.日本孩子2岁前,父母要让他们学会“忍耐”,2岁以后,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选择一项:

题目5

5.日本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这一思想。()

选择一项:

题目6

6.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和自立教育两方面。()

选择一项:

题目7

7.美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低收入家庭补偿计划“家庭教育支援政策”着眼于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水平。()

选择一项:

2.形考任务

形成性考核作业1

题目1

1.【简答题】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⑴奠基性和终身性

⑵亲情性与终身性

⑶随机性与针对性

题目2

2.【简答题】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

目的:家庭事儿童社会化的场所,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任务: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内容:培养幼儿独立自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题目3

3.

【简答题】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

内容:⑴教育观念更新

⑵身心发展知识

⑶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知识

渠道:⑴幼儿园指导 ⑵社区指导 ⑶社会团体指导 ⑷大众传媒指导

方法:⑴兴趣诱导法 ⑵游戏活动法 ⑶实践操作法 ⑷环境熏陶法 ⑸榜样示范法

题目4

4.

【简答题】家长素质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影响?

答:⑴家长的身体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第一要素

⑵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儿童成长的质量高低

⑶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决定孩子以后道德面貌的基础

⑷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孩子成长时重要因素

题目5

5.【简答题】什么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家长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最早就亲近之人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影响甚大,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并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

题目6

6.【简答题】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

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

(2)

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

(3)

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4)

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

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题目7

7.

【论述题】请选择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要求:(1)阐明已选择的两个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含义;

(2)依据该方法联系实际叙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导;鼓励孩子进行多样游戏,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上的支持,鼓励同伴游戏,家长也应抽时间参与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实践,参加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在创设家庭环境方面,为儿童准备丰富的玩具和操作材料,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干净,注意运用音乐、美术作品和自然物等美化家庭环境,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和自由,注意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进行赏识鼓励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赏识要与儿童的具体行为和进步相联系,要把握好表扬、鼓励孩子的度,表扬孩子不能过于频繁,鼓励方式尽量以精神鼓励为主,少承诺物质奖励;用榜样的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启迪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的行为;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题目8

8.【论述题】试从家长的儿童观联系实际分析其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

要求:(1)阐明家长的儿童观的含义和表现;

(2)联系实际分析该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往往比较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投资;其次,文化素质高的家长一般会比较注重自身修养的不断提升;最后,文化素质高的父母往往比较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可以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孩子,而且,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还可以更好地解答孩子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文化素质低比较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采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的方式,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上也会有所欠缺,从而弱化了家长在家庭早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影响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其次,文化素质低的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教育没有根据,比较盲目;最后,家长文化素质低,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产生不科学的教育观念,采用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小琴的宝宝八九个月了还不会爬,小琴很着急,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咨询专业人士,并买了很多育儿专业书籍看。小琴妈妈说:“着什么急呀,慢慢地自然而然什么都会了,你小时候也挺笨的,长大了不一样上了大学?!”小琴说:“凭什么别人的孩子能做到的,我的孩子就不行,我一定要试试!”小琴每天抽空就对宝宝进行一些训练,她先让宝宝趴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宝宝的腿被小琴轻轻弄弯放在宝宝的肚子下,并在宝宝周围放了很多会动的有趣的玩具,引逗宝宝爬行,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小腿肌肉越来越结实,很快现就学会爬行了。请从第一章中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理论分析以上案例。

答:家长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家长对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能的认识,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自身在儿童成长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角色,克服“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等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家长教育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情境性、情感性、稳定性、整合性几个方面。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一般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方面。其中,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以及矛盾型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则是公认的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家庭教育影响的积极作用较大。偏向专制型的家长,常常会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否认孩子的一切。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

幼儿园的保健室,一大一小,一个坐着,一个躺着。“雷雷,你发烧了,老师给妈妈打电话,叫她接你回家,好吗?”虚弱但坚定的声音,“我不要回家!”“你发烧了,而且很高39度呢!让妈妈接你回去看病。”“呜……我不要回家!”老师不停地安慰孩子。“雷雷,这样不行的,再烧下去,你的小脑袋就要烧坏了,要变小笨蛋了!”“我不要回家,回家又要做算术了。”“那我帮你向妈妈申请一下,今天休息。等病好了再做。”5岁的雷雷勉强答应。

幼儿园的保健室,两个大人,面对面站着。“徐老师,我觉得一天做四面100以内算术题一点都不算多,我同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八面呢!他们不仅要做算术题,还要学习英语和拼音呢!雷雷算是少的呢!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和他们一样。可千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

请根据第二章中家长的亲子观念、人才观念(二选一)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家庭都有个陋习,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心情浮躁,急于求成。这都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把自己做不到或希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从这个现象上绝不是抵毁身为父母的他们,试扪心自问:现代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现象。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有家长从幼儿期着手,而幼儿正是培养幼儿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这时对幼儿进行消极的评价,势必将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也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这样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能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形成性考核作业2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家庭教育的任务:(1)身体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养成。(2)语言和认知发展。(3)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4)美感的发展。

题目2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题目3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智力启蒙:(1)摒弃只中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的狭隘思路(

2)注重对婴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重在启蒙(3)充分利用婴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在智力启蒙中的作用(4)切忌攀比,要善于挖掘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语言培养:(

1)创造条件,诱发孩子发出声音(2)多和孩子说话,创造说话、交流的氛围

(3)教孩子说话与人士周围事物同步进行(

4)训练孩子的听力(5)在游戏中练习说话

题目4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答:家庭教育的目标包括:(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地生活。(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直觉和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和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3)培养婴幼儿形成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题目5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答:(1)提供均衡营养:遵照“膳食指南”,确定饮食的基本原则;饭菜巧搭配,营养易吸收;形成好口味,益处伴终身。

(2)加强体育锻炼: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开展经常性的亲子体育游戏;培养对球类活动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开展体育锻炼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和孩子一起做好活动的准备;发挥同伴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重视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

(3)培养良好习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细致入微,教给方法;增强教育过程中的趣味性;及时鼓励,强化良好行为;要注意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培养自护能力: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题目6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社会性发展:

1)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2)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4)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美的熏陶:

1)给予儿童健康的美的观念

2)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

3)支持儿童的艺术兴趣,鼓励他们创造美

题目7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题目8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答:判定:

好奇心强;记忆力好;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语言发展早,想象力丰富;理解力强;喜欢动脑,有创造性;兴趣广泛、浓厚;好胜心强,有坚持性。

指导:

正确认识超常儿童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学习惯

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关心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

题目9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答:划分为4个等级,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家庭教育要关注: 1. 及早发现,寻求专业帮助。包括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 2. 家长要给与孩子理智的爱。给孩子真心关爱,避免歧视和溺爱;认清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与孩子适当的高期待。3. 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重视对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教育。

题目10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

婴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地兴许体验和心理感受。我遇到一个孩子最开始大哭大闹,每天老师对回去拥抱她。慢慢的孩子克服了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用很积极的心情度过每日幼儿园生活。正是老师的关爱让孩子产生了安全感。

(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

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利于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婴幼儿情绪稳定,使婴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

(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婴幼儿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从而长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自己的愿望没满足,遇到了小挫折,等等。

题目11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答:(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机会(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包括:(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题目12

12【案例分析题】.

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是赛跑健将吗?因为它爱吃胡萝卜。咱们比赛吃胡萝卜,谁吃得多谁就是小白兔,吃得少肯定就是小乌龟了。”苗苗当然想当小白兔了,竟和妈妈“抢吃”起胡萝卜来。到这一招挺灵,妈妈接着又想出更多的吃饭游戏。比如把一个不倒翁放到餐桌中央,不倒翁倒向哪个菜,大家就要赶紧吃那个菜。就这样,妈妈改掉了苗苗挑食的坏毛病。苗苗因为喜欢餐桌上的游戏,再也不对蔬菜深恶痛绝,而是深深地喜欢上了吃蔬菜。请运用第三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这是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中习惯养成方面的表现。0一3岁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具体指导:(1)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坚持的,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的。(2)充分发挥图书、电视等媒体的作用。故事在婴幼儿的教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婴幼儿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婴幼儿的这一特点,与此同时,媒体对于现如今婴幼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3)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

题目13

13【案例分析题】.我儿子冬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家里养过小兔子、小鸭子,记得3岁多的时候,他握着小鸭子的脖子去串门儿,找小朋友玩。他玩得投入了,就忘了小鸭子,结果可怜的小鸭子跟在他后面跑来跑去,被冬冬不小心踩死了,冬冬哭了好半天。后来又央求我再给他买一只小鸭子,我告诫他,小鸭子太小,它把你当作它的妈妈,妈妈是不是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呢?冬冬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使劲点头。不过,从那以后他对待小动物小心了很多,出去玩的时候,就把小鸭子放在小盒子里,并且说:“妈妈出去玩一会儿,你要在家里乖乖的哦!”我和他爸爸忍俊不禁。看到孩子那么喜欢小动物,我们就经常把孩子带到户外,让他观察自然中小动物的动态。如小鸟在飞,小蚂蚱在跳,小蜗牛在爬。现在孩子4岁多了,渐渐地了解了好多大自然和小动物之间的奇妙关系。有一次,我带他和别的小朋友到森林公园去玩,他们兴高采烈地在草地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并认真地观察它们。“阿姨,你快看,好多小蚂蚁!”一个小朋友突然指着草地大声说。冬冬和其他小朋友都跑了过去,只见冬冬趴在地上仔细看,然后对我说:“妈妈,是不是天要下雨了?”。“嗯,是啊!”我望望变暗的天空。冬冬对别的小朋友说:“妈妈对我说过,小蚂蚁搬家,小燕子飞得很低都是快要下雨了,我在书上也看到过,今天可看到了哦!”看到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开心地笑了。请根据第四章的相关理论或观点分析此案例。

答:这是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认知发展的表现。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供环境和条件,鼓励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探究中学习探究,发展认知的能力。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否能持续,有赖于家长的态度和策略。

(2)提供多种在生活中探究和学习的机会。生活中蕴含着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丰富内涵,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机会,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还要创造各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3)和孩子一起学习科学的方法。学习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都有助于孩子走近科学,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探究,动手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快乐。家长要为孩子的发现和学习提供支持和引导,让孩子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发展。

题目14

14【案例分析题】.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日常生活中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对班级的积木、自主游戏等都不感兴趣,喜欢在教室里游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他没有办法跟上老师的节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请运用第五章的相关理论分析小林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根据小林的行为特征可以判定小林是一个孤独症儿童。从孤独症的特征来分析,他们有这样一些特征:1、孤独症的儿童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2、语言发展迟缓。案例中提到“小林平时沉默寡言,一旦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且不完整,字数基本在五个字以内,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常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单调的词句,分不清你、我、他,如果问:“你爱我吗?”他回答:“你爱我的!”。这正是语言发展迟缓造成的。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他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的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影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则毫无兴趣,在家天天要吃同样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4、不主动和他人交流。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不和别人目光对视,无论怎么开导他,激发他的表达情绪,他还是无动于衷。小林喜欢玩水,玩沙,玩大型玩具,他只管自顾自地玩,玩腻了就自己回到班级中来。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小林喜欢躺在地上,和地板亲密接触;喜欢玩锁和钥匙。案例中的小林具备这样的特征。针对小林孤独症的情况,作为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指导。1、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小孩子的可塑性大,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并注意与同龄人的孩子作对比。家长还要多与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症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的帮助,并配合治疗。2、家长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在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时,家长既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不闻不问,也不要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对孩子百般娇惯。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一方面寻求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家积极进行辅助教育。3、在家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练。家长要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4、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家长在家中要温和的和孩子说话,经常对孩子微笑,经常轻轻、拥抱他们。细心观察孩子喜欢的物品和游戏,积极寻找孩子可以接受的介入方式。另外,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去,帮助孩子融入同龄的集体中。家长还要引导周围的孩子接受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行为,不要取笑或侮辱他们。5、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终极目标。家长平时在家中要注意矫正孩子的怪异行为,通过社会性游戏,让孩子学会接电话、与人打招呼、向他人表示需求等。总之,家长对孤独症儿童要细心细致,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改变、提高。

形成性考核作业3

1【简答题】.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评价指标是什么?

答:在0-3岁儿童家园合作教育中存在一个主动与主导的关系。

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儿童为核心的活动教育和以幼儿园为核心的教育研究。

评价0-3岁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指标。

1.

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

2.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问题;

3.

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过程,不仅给出具体的教育策略,还与

家长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家长学习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题目2

2

【简答题】.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关系是怎样的?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好的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答: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主导性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对于0-3岁儿童的家园合作,幼儿园在3-6岁儿童的家园合作中的主导性增强的同时,主动性、责任性也更强。

3-6岁儿童家园合作内容分为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等方面。

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共育活动,具有一些共性的特点:活动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形式灵活;既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家长的主体性,体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教育理念;注意及时小结和总结、积累;注意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这些是好的家园合作共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评价一个家园共育活动的基本标准。

题目3

3【简答题】.家庭与社区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的?评价双方的合作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发展是双方合作的根本目的。在合作中社区主动为家长提供相关服务,家长应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增进对社区的归属感。家长也可以积极为社区学前教育的开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家庭与社区的合作内容包括:以家长为核心的亲职教育;以幼儿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服务保障、教育资源利用等。

家庭与社区合作共育的方法,有宣传法、讲座法、资源共享法、调查研究法、讨论共议法等。

因此评价家庭和社区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发展性、目的性

是否以促进幼儿发展、家长育儿能力发展、社区职能发展为目的。

二,互动性

是否体现家庭、社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目的。

三,有效性

是否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取得好的实际效果。

题目4

4【简答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教育内容不合理

⑵过分溺爱孩子

⑶代替代劳,劳动教育薄弱

题目5

5【简答题】.日本和韩国的儿童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答:日本家庭教育重视礼仪培养、挫折教育和自立教育。儿童不仅在外要注意礼仪,在家庭内部也需要遵守一整套的规矩,文明礼仪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家庭的挫折教育从婴儿期就开始了,日本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的家庭教育学家认为,父母过于保护和过于干涉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

韩国家庭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并有独具特色的“狼型”教子法、“狮子型”教子法。韩国家庭的传统教育主要体现在长幼有序、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两个方面;“狼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学会独立,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团队意识,挖掘孩子的潜能;“狮子型”教子法意在让孩子充满自信,学会自律自控,学会放弃,让孩子面对现实,在逆境中寻找解决方法。

题目6

6【简答题】.美国儿童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有三个:独立个性、民主开放、经济意识。这也集中反映百了美国家教的全貌。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庭鼓励孩子进取向上而反对压抑他们的个性,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度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孩子在制定家规时与父母具有均等的权利。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美国的家庭教育的民主气氛造就了一代一代独立性极强的美国青年。但有时极端的专民主也使美国不少家庭的教育过于放任,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盛气凌人,行为顽劣。

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产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美国青年的经济独立意识较早,正是基于这种早期的经济观念的教育。在美国,父母们常用经济手段来促使孩属子学习进步及刺激子女间的学习竞争。

题目7

7【论述题】.联系实际评论0-3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采取的方法。

要求:(1)简述3-6岁儿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教育活动的方法;

(2)就某一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其实施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内容包括:(1)亲职教育,(2)教学活动合作,(3)管理合作,(4)研究合作,(5)资源支持。

适宜3-6岁儿童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的方法包括:(1)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2)加强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3)家园现场沟通交流——家长会,约谈;(4)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5)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教育活动开放日。除了以上有效的家园合作方法外,还有利用便条或电话联系、接送幼儿时的简单交谈、利用网络平台等其他家园合作教育的方法。

题目8

8【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

要求:(1)简述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2)就某一方面的变革情况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6分。

答:我国儿童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变革情况:

(1)

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家长教育观念的变革首先应从传统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改变入手,变革还应包括儿童观的变革。在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儿童观的指引之下,家长应当明确学前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因此,家长应当更加关注那些对儿童具有终身影响的品质和素质的培养。(2)

家庭教育环境的改善:在物质环境的改善方面,家长要注意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创造适宜发展的家庭环境;精神环境方面,家长除了创设和睦的家庭氛围,还要注意改进亲子交往方式,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的亲子关系。(3)家长教育能力的培养:家长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等。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和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知识,并不断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分析和指导孩子的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能力。(4)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长素质包括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都对幼儿产程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5)

家长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应当真正认识家长教育的价值,加强对家长教育的系统规划和研究,增强家长教育的执行力度,更新家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探索家长教育的全新模式,使城市和农村家长能够享受到社会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自

己的看法或建议略。

题目9

9【案例分析题】.幼儿园为了顺应发展,与家长零距离接触,建立了网站,我总喜欢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短暂的空闲时间,打开幼儿园的网页,看看幼儿园的新闻,儿子的班级照片,了解一些家教的知识。在有闲情逸志的时候,就在“E线留言”上发下一段感慨,将对儿子的爱与朋友一起分享。在儿子进入幼儿园这近两年的时间,从最初早上赖在被窝里想试试是否能得到不去的“豁免”,到现在每天催促着我“妈妈,快来不及了,我要第一个到车站”;从对我有时的教育“嗤之以鼻”,到认真严肃地对我说,“老师说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慰于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动于老师的教育与辛苦。请运用第六章的相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认识或建议。

答:儿童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便成为其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要求自身的主导型更加突出,而且还要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很好的利用了幼儿园的网站进行家园的合作与互动。他们把幼儿园的新闻,孩子的照片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放在上面,让那些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去参与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家长有机会了解到。给他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以关注到自己的孩子。也能够从中获取科学的教育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所以这位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成长后悔欣慰并感动。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网站的开设,不仅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可以进行交流和指导,更是让家长看到了幼儿园的活动,老师的辛苦付出,对他们今后在进行家园配合的时候更能理解支持教师。从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来看,其内容包括了亲职教育、教学活动合作、管理合作、研究合作、资源支持。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开放日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个别约谈、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委员等。而案例中其实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个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所以,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更加全面的开展。也能够利用更多的方式,丰富家园联系的内容。

题目10

10【案例分析题】.案例一:托比是一个3岁的美国孩子。他每天早上自己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还小,经常把裤子穿反。有一次,一个做客的中国朋友发现后想纠正他,但被托比的妈妈制止了。妈妈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天,托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一会儿就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5岁小姑娘。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案例二:康康,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父母忙于做生意,照顾康康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为了使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爷爷奶奶包揽、代替了康康从小在家所有的家务活动,到现在也不会穿鞋子。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担心他的安全,不让他出门和别的孩子玩,在家看动画片,想要什么就让爷爷帮他拿,想干什么就让爷爷帮他干。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直到上中班了,康康也没有自己吃过一次饭。等到吃饭的时候奶奶就端饭到床边喂给他吃。久而久之,导致康康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试从外国家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

答:国外父母非常注重对于孩子独立自主的培养,使得他们的小孩能够更早更好的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而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上国外和国内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了我们警示,警示着我们:别等孩子失败才后悔。孩子缺乏独立性,任何事都依赖父母,无法靠自己来解决问题,这都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时过度呵护孩子,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应看好时机,适度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好是,爸爸妈妈有的都可以给你,但你想要的你也都能自己争取得到。不要等到孩子失败,才后悔当初没教会他独立。并请:(1)给予孩子独处的时间。独立性从小就可以开始培养,而促进孩子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学习独处。当明白家长无法随时随地帮忙时,他们也将学会依靠自己。(2)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孩子只要有能力做,就让他们自己来。只要观察到孩子是有能力

做到的,爸爸妈妈就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并多加鼓励孩子主动的意愿。(3)

避免挑剔或纠正。当孩子有意愿自己做、自己尝试时,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别做个完美主义者。孩子若是常常从父母那接收这样的信息,他们的自我观感一-定是负面、缺乏自信的。(4)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当孩子

累积久了解决问题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在孩子遇到问题时,问他可以怎么办,引导他学习思考。引导时切记给予孩子一些时间去思考,提供的协助越少越好。(5)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是一家的成员,他有权利享用家中所提供给他的资源,也有责任为家里付出。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帮他安排适合的任务,比如倒垃圾或是帮忙收衣服,让孩子学习独立的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责任感。

活动设计与指导

1、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选择一位小朋友家长,帮助指导家长设计家庭游戏并实施,家长将游戏效果反馈给指导者并收录在活动情况记录表中。“家庭游戏活动设计指导”可在平时作业(2)之后进行,平时作业(3)依次后推。

2、儿童家庭与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设计与评价:设计一次合作共育活动并主持实施,按所学相关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实施结果评价,将所有内容填入活动情况记录表中。

篇8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2]目前我国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评定研究还很薄弱,具体的操作方法仍是沿用美国NEGP模型中的五领域结构来描述儿童入学准备的状态。国外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已呈现出一种生态化的研究趋势, 即在自然的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探讨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各种环境因素。[3]因此,在关注儿童对学校的准备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学校、家庭和学前教育的准备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

1.小学环境的准备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在1995年的教育法案中指出:“当儿童进入学校时,学校有责任满足儿童的需要,并以最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所有服务,以帮助每一个儿童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了帮助儿童进入小学后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校应该为儿童提供符合标准的硬件与软件条件。虽然我国农村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大批不规范的小学仍继续存在,师资水平力量匮乏,这将影响到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质量。

当前,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办小学,校舍简陋,内部设施只有基本的课桌椅和黑板等,这些设备往往非常陈旧,而且不配套。学校还缺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学生无法享用到城市学生所享用的幻灯器、投影仪和计算机等先进的多媒体学设备。此外,危房危楼居多,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安全设施。

师资薄弱,农村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一方面,不少学校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无法保障正常开课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较差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师队伍难以适应实际需要。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这些小学教师没经过专门的训练,不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被动地等待幼儿园靠上来,对刚进入小学的儿童缺少耐心。新生入学后立即面临新的作息时间、陌生的课堂环境、还有许多硬性要求的行为规范、学习上的许多规则。由于这些教师对入学准备没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也没有将这一工作视为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儿童进入小学后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状况。

2.家庭环境的准备

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 在儿童入学准备的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的影响,许多家长只重视儿童知识积累, 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农民的教育观念呈现出“功利性”,他们对孩子的学历和职业抱有向上升的期待;要想走出贫穷上向流动,只有通过考试沿教育阶梯拾级而上,这样可以摆脱农民身份。幼儿园应该教孩子们将来有利于考大学的 “有用知识”也就成了农村家长的共同心愿。当前激烈的学业竞争必然带来激烈的学习竞争,也就不可避免地殃及农村幼儿园的孩子。

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中,78.9%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所谓“文化知识”是指识字(62.7%)、数数(52.8%)、讲故事(49.2%)、唱歌(36.9%)。[4]在他们看来,幼儿教育主要为孩子将来升学作准备。

家长素养偏低、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无形中提高了儿童适应障碍的发生率。有一些文化的农村家长甚至急于求成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很多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出现了适应困难。[5]有不少家长也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知道要让孩子从心理上往“小学生”靠拢,就不断地给孩子增强大人意识。但有时强化过头,反而让孩子产生一种恐惧感。

3.学前教育环境的准备

良好的学前教育经验是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的必要条件。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该为儿童提供适宜发展的教育环境。而学前教育环境应该满足儿童五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即满足儿童在身体健康与动作技能方面、情绪与社会性方面、学习态度方面、言语发展方面、认知发展方面的发展的需要,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然而,有些农村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其课程内容也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56.2%的农村幼儿园以识字、写字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唯一方式。[6]

我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还发现,农村儿童除动作技能领域略占优势外,在入学准备的其他四个领域上均显著落后于城市儿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境刺激的贫乏使农村儿童不但在知识掌握方面显著落后于城市儿童,而且农村儿童的能力发展也低于城市儿童。例如在倒背数字的项目上,78.7%的城市儿童可以完成倒背三位数字的任务,而农村儿童的正确率只有48.3%。[7]

二、农村儿童入学准备存在问题的成因

1.农村基础教育与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目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足4%,而这部分有限的投入又偏重于城市和高等教育。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义务教育的经费实际上就是由乡、县政府来负担,但农村的乡、县政府大多财力薄弱,却要承担绝大部分的教育经费。这种政府财力与义务教育事权责任的不对称导致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不高,儿童入学准备更是无法得到满足。

根据我国教育经费统计报告,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比例在逐步提高,但经费的投入极不平衡。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主要是教育部门举办的幼儿园,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幼儿园。而幼儿人数最多、最缺乏经费的乡村,政府经费投入最少。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县财政和幼儿园收取的学杂费。而像诸多贫困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经济落后,地方财政薄弱,农村幼儿教育经费更是没有稳定来源,经济滞后也使社会多渠道筹措经费困难重重,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8]一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机构短缺,大批幼儿被拒之于幼儿园大门之外,不能拥有规范的学前教育经历;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又使得办园条件简陋,无力为幼儿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与教育设施,因此不能为儿童入学准备提供有利的条件。

2.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民的教育观念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实行户籍制度以来,人为地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城乡分割和城乡不平等,城乡人口在劳动条件、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同时城乡分离也限定了农民的社会流动,把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9]家长教育程度和工作状况对儿童入学准备会产生间接的影响,拉佛斯(Rafoth) 研究发现, 在低收入家庭, 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父亲的职业对儿童入学准备有较大影响, 但是在高收入家庭中二者未起到主要作用。[10]农村儿童的家庭一般属于低收入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认识不足。客观上,没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在学校之外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主观认识不足,家长本人很少参与到儿童的学习当中,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

3.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与发展

农村幼儿教师时常陷入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工资低,待遇差,没有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在贫困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他们时刻想摆脱农村生活去城市寻找机会。但其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朴素的职业责任感又促使他们希望帮助农村孩子走出贫瘠,走向城市,这又使他们愿意积极工作,希望孩子们能多学“知识”――学识字、写字和做数学题等,为以后实现向上流动储备“资源”。另一方面,教师教育使农村幼儿教师初步了解了幼儿的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但这与家长强烈要求学习“有用知识”的需求产生矛盾,因此迫于生存的压力,农村幼儿教师也不得不以教授识字、算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农村幼儿教师的这种两难处境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而且会严重影响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

农村幼儿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在职训练,对于新形势下自己从事幼儿教育到底需要增添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也很少去思考,因此也就谈不上提高业务水平,对入学准备的认识不足,这势必影响到儿童的入学准备。

4.农村幼小衔接工作走入误区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此时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可以提高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从而使他们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农村幼儿园、学前班条件相对比较简陋,缺少专门的活动场地和器材,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硬件设施;设置在小学中的学前班,其管理方式通常沿用小学的做法,为了适应和迎合小学管理的需要,把小学的部分教学内容下放给学前班,教学方式大多沿用课堂教学。

有的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学前班教师,很多教师都是从幼儿园小班带起,直至中班、大班、学前班。而在这每一个阶段进行的教育教学实验、改革,也只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每一个阶段都要教师从新学起,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确是弊大于利。解决好了经验交流的问题,才能避免各个教育单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单打独斗的现象,有利于成果共享。这样,教师才可能在掌握了别人已经实验出、研究出的最新成果之后,充分发挥主动性、创新性,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三、农村儿童入学准备充分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布卢姆在重新分析学生过去学业时指出,中等教育结束前用传统的智力测验所得出的成绩,其差别在一半以上可以用6岁时(即正规教育开始时)验明的一些差别来解释。在某一社会阶层中,儿童之间的这些差别具有更明显的稳定性。这就意味着,在形成儿童智力差异方面,如果说环境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智力差异多半在儿童进小学时就已经存在。[11]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当面对一大批由于早期教育机会不均等而造成的在入学准备上存在明显差异的新生时,义务教育的巩固、质量的提高又将从何处着手呢?如果学校的生源从一开始就有一系列的差异,入学准备不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仅靠改善小学自身的办学条件又怎么能实现呢?[12]从长远角度来考虑,农村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的不利地位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条件的局限相叠加,将使农村儿童的发展造面临严重的障碍。因此,提高农村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大有必要。

1.树立全面入学准备的教育观念

树立全面入学准备的教育观念,就是要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增强家庭教育指导,改善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缩小城乡家庭教育方面的差距。提高小学对初入学儿童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的质量。小学教师、家长与幼儿园教师要提高入学准备的认识,更正错误观念,采取措施努力减小儿童在入学准备上的差异,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得到较好的关怀。

2.从弱势补偿的原则出发增加投入

农村儿童由于没有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导致入学准备不充分,这些儿童比其他人更可能发生学校适应问题。因此政府应从弱势补偿原则出发,在财政投入方面划拨专款用于提高农村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现有的经济条件普及农村幼儿教育还不现实, 但可以考虑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先提高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儿童入学准备的差距。[13]

3.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幼小衔接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为了更好地衔接,幼儿园的教师和小学的教师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幼儿园的教师可以担任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小学一、二年级教师也可担任幼儿园的工作。幼儿园与小学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 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 共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使儿童顺利向小学过渡,从而减少入学准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12]冯晓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儿童入学准备[J].幼儿教育,2008,(9).

[2]盖笑松,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J].心理科学进展,2005,(5).

[3]孙蕾,吕正欣.国外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实践的生态化取向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7,(5).

[4]郑名,孙爱琴.西北农村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J]早期教育,2004,(12).

[5]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的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

[6][10]郑名.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4).

[7]盖笑松,杨世君,孙蕾.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J]. 东北师大学报,2008,(6).

[8] [9] 何必.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篇9

20世纪初,智商作为评价一个人在智力水平方面的指数开始被广泛认可及运用。随着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丹尼尔・戈尔曼于1995年首次出版著作阐述了“情商”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可情商对于人的生活、学习及事业的重要影响。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EQ)主要指人对情绪的自知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通情达理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目前已经成为判定人的学业或事业成就的一个新的指标。后续研究中,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在影响人生道路的各种因素中,情商的重要程度是智商的4倍或以上。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具备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这些家庭有着稳定的经济收入,能够为孩子提供独立且舒适的房间,可以轻松满足孩子在衣食、娱乐和兴趣爱好方面的要求。优越的物质条件无疑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但是仅仅靠花钱就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吗?家庭在培养孩子情商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

一、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体验与表达情绪的能力

相比起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和家长不一致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容易与人和平相处,在情感交流中充满理解与温暖成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被孩子习得并运用到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当中。当父母给了孩子更多的宽容、接纳和鼓励,那孩子也有能力将这份宽容接纳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中国家庭更加看重实际行为而不是情感和语言的表达,认为向人表达情感情绪是非常令人不好意思的,倾向于自身维持克制与压抑的家庭氛围。其实,能够合理表达情感而不是选择压抑是一种高情商的更加灵活的表现。家庭内应该努力创设能允许孩子表达情感的宽松环境。如果长期强制压抑孩子的情绪,例如看到孩子哭泣就立即阻止他哭,或看到孩子稍有生气就责备他的脾气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压抑会让孩子变得烦躁易怒或者情感冷漠甚至对周遭事物的感受能力都下降。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动机与需要。宽松环境让孩子敢说,鼓励孩子去表达,疏导后想办法总比封堵更加有效。

虽然人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有机会选择将什么样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孩子。

二、配合并补充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的人际关系土壤,班级给了孩子们熟悉人际交往规则和了解他人的环境。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往往都比较好,如果凡事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貌谦让的品质,不屑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将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应当努力配合学校教育,尊重并支持老师的意见,不要过分保护,让孩子能够顺利地在学校当中训练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高情商的人,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他人的情绪做出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行,如果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态度谦让,乐于接纳不同的意见,孩子在班级中将更受欢迎。

三、善用规则,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在“延迟满足实验”中,一些孩子能够为了更长远的目标(完成后有两颗糖)而坚持克制眼前的暂时享乐(马上得到一颗糖)。在对这些孩子的追踪研究中,可以发现那些能抵抗当前糖果诱惑的孩子在学业和品行方面比其他孩子更加优秀。延迟满足能力是重要的品质之一,而这份能力需要家庭的后天引导与培育。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因为爱孩子就对他的所有愿望立刻给予满足,孩子就会滋生出各种享乐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不一定要马上满足他,而是给他一定时间通过自己的等待和努力最终争取到。例如可以告知孩子“等你做完这些事后再考虑”或者“等到这个周末吧”,让孩子在期待中学会克制与忍耐,逐渐发展延迟满足能力。

在课外兴趣班学习乐器或书法也是同一个道理,漫长的训练与重复中,孩子为了达到一个长远目标,例如掌握一门乐器可以自信登台演出或写得一手好字被身边人赞赏,就需要一次次克制当下的困难,忍耐当前希望玩耍与享乐的冲动,为了更大的目标而坚持。每当孩子又成功坚持了一次后,家长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沟通并加入一点点物质强化其行为,会增进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四、积极看待挫折,培养心理承受力

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力也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承受力强,面对挫折的反应与产生的消极影响小,受挫时间短;反之,易受到挫折打击,甚至一蹶不振。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放纵溺爱孩子,即使家长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像母鸡般全方位保护着孩子,但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的。就像一个孩子曾对家长抱怨:“你又不能照顾我一辈子,那为何要那样宠着我?”要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的事,让孩子在历练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并且在战胜挫折后增强心理承受力。

家庭教育中的点滴挫折教育,能够逐渐提升孩子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首先,在家庭中让孩子有自己选择合理性建议的自由,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限制少了,方法更多。其次,创造机会开阔孩子的经历与视野。在旅游、参观、夏令营、户外拓展中增加孩子获得不同体验的机会,在体验中扩大人际互动范围。再次,良好的家庭教育还应当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面对困苦和劳作,必然会遇到很多需要靠自己努力和智慧才能解决的麻烦。失败了依然可以再来,挫折教育的本质就是能使孩子从外界的对比中获得幸福,并且能从内心激发出自我探索幸福的本能。

总之,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不仅需要适当的物质保障,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巧思。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是一对父母的进步历程。父母的宽容心态和良好的情绪表达是孩子良好情商的基础,父母提供的多元学习环境是孩子训练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父母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依然能把握分寸,训练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是难能可贵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王耀x.学前儿童家教中情商培养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04):82-84.

篇10

二、学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

1.形象教学法

幼儿的思维方式,0-3岁是直观行动思维,3-7岁是具体形象思维,7岁以上才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面对幼儿直观、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选用图画来开展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形象教学法,就是利用图示、图文等以直观的视觉效果进行教学的方法。

2.表演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分角色对故事进行模拟表演,再现情景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表演才能。

3.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幼儿通过阅读、游戏、学具操作、实验等来实现认知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4.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是近年来主要运用于外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叙述是人们认知和表达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讲故事、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和本质。叙事教学法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经典诵读,甚至是某些古诗的教学。这种讲述式教学不但让幼儿获取认知,启发心智,还实现了道德教育。[3]

三、学前儿童古典文学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为根据确定学前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为以下几方面:古典文学教育、传统艺术教育、传统节庆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等。本文着重探讨幼儿中国古典文学教育。

1.幼儿古诗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得到情怀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进而丰富和厚实幼儿的文学积淀。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对于幼儿来说,很多古诗他们都不能准确理解其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古诗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幼儿需求,适应时代需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符合幼儿近期的发展和长远发展。从诗歌的形式上多选择绝句,特别是五言绝句。绝句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容易诵读和记忆。大班的幼儿可以学习一些律诗。从内容上来说,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如描写景、物的:《蜂》、《咏鹅》、《咏柳》、《风》、《梅花》、《望庐山瀑布》等;反映幼儿生活的:《村居》、《所见》、《小儿垂钓》等;与季节相关的:《春晓》、《咏柳》、《清明》、《小池》、《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江雪》等。这些古诗语义浅显、用字自然、画面清新、意境美妙、感染力强。当然,在情景交融中让幼儿充分感受了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之后,还可以循序渐进地让幼儿感知一些浅显的道理。如《悯农》的学习让幼儿知道珍惜粮食,《观书有感》启示读书的重要性,让幼儿感知《赠汪伦》中朋友之间的友谊,《游子吟》中伟大的母爱,《示儿》中拳拳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幼儿在记忆力最强盛的时期,记诵大量的古诗呢?对倾向于写景抒情的诗歌,可采用形象教学法,以画面作为教学背景,把幼儿带入情景中,同时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用声及画吸引幼儿的听觉和视觉来学习古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而像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郊的《游子吟》、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李绅《悯农》等诗歌,有明显的故事性,那么我们可以用故事法来进行教学。甚至还可以采用表演教学法,在幼儿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内容。这既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可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能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2、幼儿经典诵读

经典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它也是几千年以来,我们民族屡遭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的纽带。但由于“五四”时期的民族科学启蒙对传统文化的解构,我们失落了经典。朱自清和闻一多两位老先生对经典失落非常担忧,朱自清1941年曾写过一本《经典常谈》[4],在序中他提出“经典的废止不是经典训练的废止”,“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开始,从幼儿诵读经典开始,民族的核心价值须在经典的传承中得以体现。自1994年,王财贵在台湾推广“儿童诵读经典”教育运动后,在全球华人地区掀起了“儿童读经”风潮。1998年北京成立了圣陶实验学校进行分层教学,以期实现“必有大木出于深林,可望绝学继于诸子”。诵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是学习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学习经典对幼儿思想启蒙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郭齐家教授曾在论文《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5]中阐述过“蒙以养正圣功也”等意义: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涵养心性,培植道德;培养倾听,锻炼表达;感受韵味,提升美感。中国历来重视“蒙学”,提倡幼儿读经。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的内容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有代表性的、历代广泛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近年来随着读经热的掀起,蒙学读物相继出版,特别是2012年4月由河北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张圣洁主编,十余位古籍专家、古典文献学者精心编撰,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蒙精华读本”———《蒙学十三经》。传统的读经方式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现在某些学堂甚至还要穿汉服,跪着诵读。所以有学者提出对儿童诵读经典的质疑,认为是违反科学的复古倒退“闹剧”。[6]儿童诵读经典的教育价值不容置否,主要在于教育方法问题。不能让幼儿死记硬背生吞活剥经典,不能一味遵守那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能违背教育的初衷,要立足于幼儿本身,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活动法、直观法和口授法,这三种方法在诵读经典中仍然可行并行之有效,除此之外,情境法也很重要。

3.神话传说与幼儿教育

人类最早的故事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就是讲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符合幼儿阅读的心理期待。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传说大胆的想象和夸张与幼儿的思维方式一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打破时空的限制上天入地,神话传说是符合儿童思维的文学样式。幼儿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把握世界,神话传说是开启儿童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幼儿对世界的形成及自己的诞生充满着好奇,总有许多的为什么,给幼儿讲解“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就是用幼儿的眼光回答了幼儿的提问;给幼儿讲述远古祖先或英雄人物与自然作斗争的神话传说,有助于培养幼儿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机智灵活的品质。教师在讲述神话传说时,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认知的神话,对神魔鬼怪的描述要注意幼儿心理的承受力,不能使幼儿产生恐惧感,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其次,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讲述“沉香救母”的故事时可以让幼儿想象“宝莲灯”的样子和它的功能,大班的幼儿还可以试着画一个宝莲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样的神话传说教学设计,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通过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懂得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篇11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读书是一件严肃而枯燥的事情。但是,爱玩却是孩子的天性。因此,矛盾就这样产生了,教师和家长越让孩子读书,孩子越反感读书。体验式阅读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方法。体验式阅读通过阅读形式的拓展、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内容的筛选,将阅读体验化、娱乐化,使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并且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逐渐爱上阅读。

依据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我们透过知识、品质、能力和态度四个方面对未来人才进行定义,认为拥有这些特质、在未来社会能够幸福生活的人,是真正的未来人才。

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卓越的未来人才,我们不需要灌输任何东西,只需要给予适合的环境,通过阅读把智慧从孩子头脑中释放出来,让孩子成为自己成长的老师。儿童在与他人共同探究、参与、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阅读是儿童学习的基础,能有效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和习惯,能有效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

(王 阳)

喝水有助提高考试成绩

由英国东伦敦大学和威斯敏斯特大学对447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带水进考场的考生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数据显示,带水去考试的考生居然比不带水的考生成绩平均高出约5%。

447名接受此次调查的东伦敦大学心理专业的学生里,71人是预科生,225人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151人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数据表明,仅有25%参与调查的学生带水参加考试;年龄越大者带水的几率就越高,31%的大二同学带水,而带水参加考试的大一和预科同学只有21%。

通过比较学生们平时作业成绩和学习水平,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带水进考场的预科生的成绩,居然比没带水的预科生高出10%。带不带水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对大一、大二的同学似乎就小多了:带水的大一同学的成绩高出5%,而大二只高出2%。不过整体看来,带水参加考试有可能把成绩提高约4.8%。

克瑞斯・鲍森博士说,在考试过程中喝水,对思考功能的提高可能有一种心理作用。而发达的思考能力,将提高考试成绩。鲍森博士还指出,饮水能缓解焦虑,而考试过程焦虑势必影响考试成绩。他说:“尽管这只是个初步结果,但很明显,同学们在考试里一定要让自己别脱水!”

参与调查的马克・加德纳博士说:“能得出这个结果让人兴奋,这确实把通常实验室里的枯燥调查,带入了现实生活。”他说:“喝水又不费钱,这样又便宜、又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庄 明)

期待温情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需论证。可眼下,从虎妈、狼爸到鹰爸,家庭教育正发生着变异,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的本质异化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极端期待心理。这种追求短期效果的、功利的极端期待心理,导致家长忽视孩子的发展实际,想当然地为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着各种各样的假设和构想,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心理发展水平,不肯按着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对待他、引导他,偏执地按照自己的所谓“标准”对孩子横加干涉,处处管制,扭曲了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才观和性格观,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甚至酿成惨剧。

家庭教育的异化也有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但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短板”和唯分数的单一评价与选拔标准,也直接决定着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可以说,考试和选拔问题是家庭教育误入歧途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最大瓶颈。

实际上,面对开放多元的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期待也需多元。摒弃模式化的、急功近利的、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行为,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温和的、饱含情感的教育手段,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李军斌)

巧妙改造“课前3分钟”

“课前3分钟”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是教师让学生讲解成语、赏析诗词等。但我的学生发挥了他们对电脑熟悉的优势,制作成PPT课件,展现他们的认知成果,兴趣极其浓厚。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内容选择太随意,从美国NBA篮球到迈克尔・杰克逊舞蹈,无所不包;时间掌控无节制;课堂教学无保证,学生的情绪处在亢奋中,很难短时间调整过来。

针对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讨论,拿出方案改造了“课前3分钟”:首先,“课前3分钟”的内容推崇眼光开阔,但必须跟语文有关,至少跟文学有关;其次,时间必须控制在3分钟以内,超时5分钟学委制止;第三,活动的评价,由科代表、班长、团支书、学委以及3名学生代表组成评委,每周选出1人获“优胜者奖”,获胜者发表简短“获奖感言”,月末评出“月冠军”,学期末评出“总冠军”。

经过改造,上文提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从内容上来看,《暮光之城》《目送》之类的书籍,周国平、余秋雨的理性思考……纷纷地进入视野,美不胜收;从制作水平来看,画面声音,文字效果都有大幅度地提高,效果立竿见影。改造后的“课前3分钟”,不仅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与欢迎,而且还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可谓两全其美。(高传利)

为学生提供幸福情感体验场

一种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兼顾“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教育也正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教育必须摒弃将人简化为“工具人”的传统观念,同时又必须在个体发展、幸福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那么,什么是幸福?如何理解教育与幸福的关系?怎样的教育才有益于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沈阳师范大学田若飞副教授撰写的《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例》一书正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回应。本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感出发,从学生幸福感的构成、影响因素及现状入手,探讨学生所持有的幸福观念、所感受的现实幸福及二者间的差距。分析显示,课业水平并非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构成因素。对青年学生而言,在“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及“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上,如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会极大地影响其主观幸福的感受。

通过对学生幸福感的学校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社会文化分析,作者得出以下论断:对幸福的认知不能代替情感体验;学校应成为学生幸福观念的重要输入系统和体验场;幸福感需要一定频度、广度和深度的情感体验;学校必须改变自我中心化和唯智主义,与学生、家庭和社区形成平等、协调和制衡的合作关系,创造一个连续有效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幸福情感体验场。这些观点在国内相关研究中颇具新意。(朱怡华)

国外幼儿园很少学课程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澳大利亚孩子玩好最重要。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园鼓励孩子们自己进食,自己穿衣服,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能和心智,经常让小的宝宝在冰冷的海水里嬉戏,或者就坐在沙滩上玩沙子,一副无忧无虑的天真模样。

美国孩子练动手能力。美国幼儿园的教师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有较丰富的儿童教育实践经验,有的在儿童教育学或初级教育学等专业学科获得过学位。美国的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较少,以动手制作和户外活动居多。

日本注重培养孩子兴趣。日本人对幼儿启蒙教育,所期望的是能够让孩子们对社会有所认知,通过交朋友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且在简单地玩乐中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王珊珊)

古代著名落榜生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落榜生,当属唐代诗人张继,他仅仅因一首诗而名声大振。相传,张继落榜后想着同窗好友个个金榜题名,自己却名落孙山,因此心情非常失落郁闷,便前往苏州散心,投宿于寒山寺旁的客船。从傍晚到夜里张继一直站在船头望着苏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风凄清寒冷,于是他随口吟出《枫桥夜泊》。此诗不但使寒山寺出了名,而且让后人记住了怀才不遇的诗人张继。

篇12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时间在2007年8月,采用的是作者自制的问卷《关于咸宁市小学生对父母的期望的调查问卷》,主要在咸宁市的咸安区、马桥镇、宝塔镇的小学生中展开。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问卷164份(男、女各82份),回收率达96.47%,涉及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小学生。调查所得全部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两组结论:

(一)小学生对父母的主要期望

1.期望独立。调查中有73.48%的小学生不希望父母给他们安排好作息时间;有65.85%小学生希望在遇到问题时由自己来做决定;有53.05%的小学生希望父母偶尔让他们帮忙做一做家务。处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儿童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所以,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立能力,让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与处理问题当中不断成长起来。

2.期望得到理解与尊重。在调查的小学生中,有43.66%希望父母在和他们交谈时不做其他事和不要打断自己的话;有72.39%认为父母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对的;有62.11%不希望父母在很多人面前表扬自己。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希望父母把他们当作一个个体来予以尊重,希望父母可以说话算数、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等等。尊重是人的高级层次心理需要。人的归属感一旦得到满足,他们就要求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等。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而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自信心。“蹲下身子跟孩子讲话”告诫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才能理解并尊重孩子,进而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家庭成长氛围。

3.期望家长重视他们的精神需要。调查中有72.56%的小学生希望父母每天陪他们的时间有3小时以上;有31.10%的小学生希望得到的生日礼物是带他们到公园逛一天;有59.76%的小学生希望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且65.24%会和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小学生需要的发展方向是精神需要超过物质需要。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然而进入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希望已不再局限于物质满足,而是希望父母可以抽空多陪陪他们、与他们多沟通。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让他们从精神上感觉到父母的爱。

4.期望家庭和睦。调查中,父母吵架时,59.38%的小学生劝父母不要吵,27.50%感到害怕而一个人躲起来;有92.68%的小学生认为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应该打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不和会让孩子感到受伤和不知所措,他们渴望父母可以和睦相处,并可以用比较温和与适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由于对父母的依赖以及在家庭中处于相对弱势,即使这种愿望得不到实现,他们也只能选择去习惯去服从。比如有56.17%的小学生将父母对自己发脾气归因于自己做了错事。这对孩子以后的独立性与主见的发展会起到消极作用。

5.期望得到关注。调查中有64.20%的小学生希望父母能和老师有联系。儿童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等身边人的关注,并希望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但是他们不希望过分的张扬,太过张扬会让有些孩子感觉到压力,甚至是自尊心受损。比如有62.11%小学生不希望父母在很多人面前表扬自己,父母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完成关注过程。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1.对父母的要求较合理。儿童虽然对父母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们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合理的,能较理智地看待问题。调查中有73.48%的小学生就算父母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多时间陪自己也不会生气。他们不会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只是希望父母在做些事做些决定时可以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如51.22%的小学生希望自己在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先帮自己分析,但由自己做决定。然而,由于个别孩子有些任性以及情绪情感发展的年龄、性别等差异,他们的期望中会表现出不合理的一面,比如25.61%的小学生希望父母每天能有多于6小时的时间来陪自己,50%的小学生希望父母所有的事情都能依从自己、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2.相信父母、依赖父母。父母与孩子长久地生活在一起,是孩子最亲和最相信与依赖的人。在有些问题上孩子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意见、支持与帮助,调查中有76.22%的小学生希望碰到问题时父母能帮自己做分析;有59.76%的小学生希望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65.24%会和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

3.高级情感尤其是道德感得到发展。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在进入小学后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才进一步发展起来。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包括自尊心、义务感、责任感、人道注意情感等。他们不再一味地依从父母和父母的观点,是非感与平等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调查中有74.85%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给予的问题答案有时是错的;有79.88%的小学生认为父母所做的事有时是错的,且74.65%认为父母做错了事也应该承认错误,要说对不起。此外,他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建立起来,比如有52.44%的小学生认为被父母打了的孩子应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4.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儿童不仅受到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更有来自家长与社会的多种多重

压力。调查中87.20%的家长会吵架,有75.61%的家长会对孩子发脾气,这些可能使孩子形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有42.07%的小学生参加了特长班,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的强,希望他们早日成材;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种种原因导致了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四、对家长的建议

1.正确、全面地了解与看待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看法并不总是准确和全面的,也不总是能够考虑到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察子失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许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家长应该多了解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注意全面观察、研究自己孩子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他们的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还要努力充实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点与缺点,找到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的方法,而不至于在孩子犯错时横加指责、大发雷霆甚至采用暴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从而有助于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2.理解、尊重并赏识自己的孩子。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却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是和成人一样的权利主体。儿童在父母与社会的呵护下有快乐成长的权利、基本的自由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而这些也恰是容易被父母忽视的,需要父母给予重视与尊重。“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尊重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尊和尊重别人。”可见尊重在教育孩子时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包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隐私、提问、观点、意见、人格等等。兴趣和爱好是孩子学习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必须尊重孩子的爱好,因势利导,若要求孩子与家长的爱好保持一致,结果往往会扼杀孩子的灵性和才华;对孩子隐私的尊重也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孩子虽小也有属于自己的个体权利,是为人父母必须予以尊重的;而尊重孩子的提问则是保护孩子好奇心的良好途径,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不可表现出不耐烦、轻视或是责备,而应努力去支持和帮助孩子解答疑问,并尽力诱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对他们独特的想法表示赞赏等。

3.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听他们与伙伴的谈话,听他们作文、日记里的心声,尤其还要听他们跟自己的谈话。和孩子的交流是十分需要耐心和爱心的,家长若能定期与孩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体验等,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动态和他们面临的一些困惑,以便在适当时机提供支持与帮助。

4.全面培养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等。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项关于成宁市城区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偏重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家长对子女学习的重视远高于其他方面。其实对孩子的培养不应只是局限在智力因素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比如独立性、自信心、责任感、理想、意志力、情绪、性格、求知欲等都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精神与品质,并且对他们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上升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家长若能做到对两者的双重重视,双管齐下,全面培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愉快和精神满足;民主、平等的家庭易使孩子感受到自尊自信;家长对人、对生活的热情态度及敬业精神易被孩子所效仿。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对家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父母有信任感与亲近感。此外,父母还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等,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

6.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榜样示范法是家庭教育方法之一。可以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同伴做示范,而父母本身的示范则更有效。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说:“父母的威信根源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理想、习惯、感觉和意图。”因为孩子是父母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态、作风等,以便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这样父母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并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使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7.寻求社会帮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懂得寻求社会帮助,充分利用学校、媒体与社区等资源。家长要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保持适度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的状况与变化。尤其有些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的心理档案,家长更是要配合学校将其进行完善,使之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面服务。还有社区中的一些心理咨询处,父母在有疑问或无措时,可到这些地点进行咨询,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可任由其发展。

五、总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小学生对父母的期望是具有多面性与合理性的。父母应重点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做到孩子的事情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找到科学的处理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6]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8]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