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主题式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0 10:3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地理主题式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理主题式教学

篇1

初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指以文字、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并立足于学情、考情选择一些切口小、角度新、针对性强的复习主题,依据主题来整合复习内容,甚至可直接打破章节限制,以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力求解决复习课中的真问题、实问题。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的背景下,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知识点集中、耗时较少;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特点。

一、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主题式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本世纪以来,全国推进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新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反映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实际。此外,新课程改革中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学习。尤其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体现了地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2.主题式教学设计符合现代教育理论

构建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源于我们的构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别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等,通过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构建主义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构建主义重视合作学习,重视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主题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围绕主题分组合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

二、如何确定教学主题

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背景下,选择怎样的主题,以怎样的角度,解决怎样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也是决定复习效益的关键所在。笔者通过课堂实践,总结出几点建议。

1.针对地理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合理设置主题

地理中考复习要紧扣考纲和考点,因此根据近几年中考题型分析得出,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等高线、地形、天气与气候、大洲大洋、河流、农业、交通、资源、区域等。针对这些主干知识,进行细微分割成若干个主题。

2.根据学生薄弱点合理设置主题

复习课除了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更要关注认知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薄弱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要做有心人,擅于发现并积累这些“问题”,从学情出发,以突破疑点微目标设置主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3.结合学生身边事物合理设置主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地理中考面向生活,解决现实生活的趋势愈加明显,主题的设置应尽可能结合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资源。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人地协调》主题复习课为例以系列公益影片——《大自然在说话》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地协调》。整节课分为三个板块,也就是以三个任务的形式展开。任务一:归纳人地关系的知识与原理;任务二:运用人地关系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任务三:提出人地协调的策略。三个任务由易到难,层层相嵌,符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每个任务中都精准剖析考点,筛选考题,在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在线完成之后进行考题分析,明确考点和考试方向,最后图解知识,指导学生精确掌握。在任务的衔接或最后引出主题《人地关系》,并升华提炼出可持续发展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价值观。

三、如何构建主题式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中考命题主要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来确定考查内容。主题的选择要紧扣考纲和课程标准,让考查点和知识点最大限度的吻合,把握中考复习的广度和深度,使主题有的放矢。

2.学生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课堂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主阵地,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而有效、高效的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可以让课堂有一条明显的逻辑主线,让学生开展思维,立体构建。在教学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

3.注意知识与能力形成的整体性

设计“主题式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找到一条主线串联零散的知识,因此要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联,加强知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技能的迁移,可以触类旁通,防止复习的“碎片化”。

篇2

(一)确立主题内容

教师在进行主题内容的确立时,应该尽量具体,避免给学生空洞之感,抓不住地理学习的重点。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小结都会有较为鲜明的主题,教师在确定主题内容的时候,可以参考教材。比如,教师在讲述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一课程时,可以在正式讲述课程内容前为学生讲述一些比较有名的灾难电影,让学生的兴趣被引发,同时还能够使范围较大的内容知识被概括为具体的主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确立主题形式

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以前,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叫许额目的,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在确立形式的时候应该具有创意性,巧妙的将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个人情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述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坡》等歌曲,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和家乡热爱的情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你个知识的学习。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力也能更加的深刻。

(三)确立主题结构

在确立主题结构的是偶必须具备可渲染性,不能运用较为枯燥乏味的主题形式,必须突出知识的重点,使得教学结构能够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在讲述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二章实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课程时,教师应该合理确定主题结构,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为辅,让学生明白现实情况下保护现有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做法,在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是学生建立起湿地保护的意识。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下,发挥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主题

主题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设置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种环环相扣的状态,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联系,想要更加有效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做到教学主题的突出,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创建情景教学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对教学主题充分了解,明确主题的意义,更好的为课程的展开打下基础,使得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具有秩序性。

(二)抓住教学重点

地理教师在应用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详尽的了解,使得教学能够牢牢扣住地理知识相关内容展开,把握教学主题的方向,不能单纯的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而出现严重偏离主题的现象。同时,教师应该合理的将地理知识、学习技能以及学生情感很好的融合起来,更好的推动主题教学的展开。使得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被激发,提升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总结

在地理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重视课程的总结和收尾工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主题教学方法给他们带来的感悟和收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改进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和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本身具有的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通过课堂总结,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既能够对地理教材中的知识很好的掌握,同时也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

篇3

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以主题作为联络学科的纽带,这种教学活动容易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所接受。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单向知识灌输,基于主题性的知识获取成为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科技的手段,拥有共享互动的精神,成长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自身专业所限,正勇于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成为跨学科素质的综合人才。文章以英语专业学生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课程为讫点,试行一种模式,创设一些主题,活跃思想,增长知识,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理论性与原则

作为认知心理学派的分支,建构主义强调认知发展同化,顺应,平衡的三过程,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的建构源于活动,知识孕育于活动之中。在主体性活动中,语言体现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突出运用者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传统的语言习得讲求方法,忽视其作为文化交流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本作用。基于兴趣原则,知识结构,以及真实任务背景下的语言体验才是英语专业人才需要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目标。

三、试行要素分析

1.本体。本文作者开展跨学科教育活动的环境是第二课堂,第一,本校学校晚自习时间,寝室空间作为教学阵地开放。作者所在高职专科院校要求大一,大二上晚自习,并由辅导员进班监管,同时,每周两个晚自习需要在学生宿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跨学科教育受课时量的掣肘。过多的第一课堂教学时间贡献给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资格教育课程,甚至公共基础课。在新颁布的2016年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者总结了可结合并利用的与跨学科教育相关联的课程,希望在此基础上试行一套主题性鲜明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活动。试行的地点就是以班级为活动单位的第二课堂内。试行对象是2015级三年制英语教育#班和#班学生。试行周期为四个学期。

2.客体。梳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借鉴的课程,如: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课程与教学论、PPT制作、微格教学、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与研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游戏实训,以及其下设的英语朗读、简笔画、英文书写的基本功课,知识竞赛、英文歌咏、英语演讲、话剧表演、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英文应用文写作等。同时,人才培养方案对小学跨学科教育课程开课内容与时间也有要求:大学第二学期进行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三学期安排小学品德、国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四学期是有关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美学类课程设置。

四、模式构建阐述

打破学科界限,在不止一个学科的多个方面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构成广泛的学习领域,让教师处于隐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在主题式跨学科活动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未来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老师。他们通过自身语言文化体验,真实的感受活动带来认知这一过程。也能够为以后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素材跟方法。短期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进行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的一个切入点,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完成预设任务的过程。主题活动的主题选择应当遵循参与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兴趣,真实情境,可操作等原则进行。同时,也应当考虑第二课堂的开放性,环境相对轻松,资源丰富,没有专业课课堂的紧张感;以及时间大于课堂时间等优势。又结合作者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兼任团学工作者的角色,这些都促使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实现。

1.内容安排。按照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个体的兴趣特长,在试点单位进行为期两学年,四学期(以每学期18周计

算)的动态化,长效性,形成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践行。第一学期,花费4-6周时间介绍跨学科的概念,输入小学跨学科教育理念,可邀请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作指导教学;第7-12周: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活动形式,以期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热点,兴趣爱好。最后,4-6周完成主题确定,以及分组(一组可以6-8人组合),此时的指导教师可现身帮助同学进行基于主题的分组,分组原则也应基于便于学生特长的发挥,顺利完成任务为目的。可提供一定的主题选择:(1)数字类:计算法、时间、数字、钱币;(2)历史人文:年鉴、恐龙等史前动物、风俗与节日;(3)地理环境:环保科技、气候变化、交通运输;(4)文化美学:名人,娱乐圈,饮食;(5)艺术技艺:洛可可,室内装饰、美术展、印刷术等。

按照开发跨学科主题单元的基本步骤:(1)主题确定;(2)撰写概述;(3)确定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非物质以及网络资源等):图书,网络,家庭,社区;(4)组织内容,问题,任务;(5)布置第二课堂环境;(6)呈现;(7)评价等。与接受专业课基础知识不同,这种主题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或实验来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的技能。第二步,大二上是任务具体操作执行期,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基于主题,发现问题(一个或多个),找寻方法,解决问题,最重要是将结果用于完成任务,转化成果。

本文提供6个可供选择的主题(话题):(1)以“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为主题,研讨一套“亳文化”产业管理与保护的方案;(2)通过翻译一部儿童文学书籍,建立一个翻译语料库;(3)举行一场可以在校级舞台表演的英文话剧;(4)举办一场英语辩论赛;(5)建立一个主题鲜明的创客实验室;(6)注册开设一间英文淘宝店等。这六个主题各具代表性,对交叉综合学科利用率极高,难度适中,又具有真实背景,兼具可操作性,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主题。以上六个主题均用时周期为4-6周,全部完成共约用时36周,即两学期,大二一整学年。第三步:交流展示;第四步:完成评价或互评。

在第二课堂里,更充裕的时间、氛围、资源可以被利用,老师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也可以参与入组;最后由学生交流呈现,互相点评。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97-01

高中生相对来说课业压力大,又处于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和学习兴趣很关键。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落实,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但课堂中不能将所有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一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但不能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法,这样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创新教学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自己的主导地位。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我在讲到人教版高中地理经纬度时,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测量学校经纬度的实践活动。我选择了春分前后的一天,天气晴朗,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了经纬度的测试,首先要在操场中竖一个标杆,并量出标杆长度1.5m,通过不同时段对标杆影子进行测量,早上六点的影长L1,和中午十二点的影长L2,计算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H,利用公式计算出纬度,通过北京时间和本地时间的时间差计算经度。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而不是对学生的实践指手画脚,从最初的测量策略到动手实践都是学生自己讨论研究并独立完成的,我仅是在过程中起到辅助和组织的作用。

二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利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进行小组讨论不能完全由学生掌控课堂,这样会降低讨论效率、影响课堂纪律,教师应有效地管理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起到主导作用。例如:我在讲到人口与城市时,就进行了一堂小组讨论课,我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提出了三个问题,即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地位、分布、特点及城建时应注意的问题,这三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配,表现最好的小组可以优先选择讨论的问题,分配好题目后,进行问题讨论并将问题填写在表格里。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会适度地控制课堂纪律,并适时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在学生出现讨论困难时进行良性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所说的教师主导地位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讲课,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我们所说的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指在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纪律,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一个表演者,干涉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要成为良性的引导者。在课下,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帮助学生一起解决课堂上没有消化的难题。我们要建立管理型的师生关系,在控制大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我在教学中积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同时,又进行适当的管理,这使地理课堂的效率提高了。

四 引导设问,创设情境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应利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们可用生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讲到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可通过南北方建筑样式的不同、吃饭的口味不同等进行情境创设。其次,我们还可通过叙述进行情境创设,通过讲述故事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讲到各大洲和陆地时,可运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故事进行创设情境。再次,我们可以用诗歌、俗语谚语等方式进行情境创设,比如讲到大陆气候时,可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样的俗语情境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后,我们可利用图景创设情境,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播放图片、视频等给学生看,如利用动态图片揭示地球、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轨迹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可利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组织小组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设问,创设情境等方式来增加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组织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控制课堂纪律和课堂气氛适宜程度,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