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与旅游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3 09:4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旅游学与旅游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旅游学与旅游管理

篇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59

[中图分类号]G64;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现如今,高校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坚持教学课程的完善建立,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对充实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专业不同,旅游专业是动态化学科,不似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固定的公式定理,它自身就时常发展,与市场的结合和百姓的诉求联系十分紧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热点区域、热点国家都会发生更改,而如何建立系统教学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小的挑战。以往的旅游管理教学较为忽视管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教学多集中在某个知识领域,违背了动态化的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有关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不断创新形式体系与基本框架,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学科发展之路。

1 旅游学科发展

旅游研究的普及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热在中国悄然兴起,并带动了研究领域的腾飞。但是因为研究资料、文献较少,在实际探究中也偏向理论内容,导致有关该专业的探讨缺乏科学性,学科建设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

旅游研究的发展和学科的兴起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有关旅游学科发展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政策方面,在专业理论和学科建设上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有关旅游能否成为专业学科的争论也开始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旅游学科被发展为了独立的科目,不再是工商管理科学下设的科目,而是置身于高等教育和科研之列。然后进入21世纪,旅游学科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学科被置于社会科学的领域,并衍生出了旅游心理学、旅游法等专业性极强的学科,随后在旅游基础理论下还分支性的设置了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社会学理论、旅游人类学理论、旅游管理学理论以及旅游环境与生态学理论,这五类学科都体现了旅游作为研究发展对象呈现出了的发展特点和自身的规律。

2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文中的论述,能够清楚地看到在改革开放以后,旅游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出现的新的发展方向。相较于以往,学科建设更加具体,认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还是缺乏完备的计划和科学的框架,因此,转变传统思路,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才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发展的关键。

2.1 高等旅游教育的定性

目前,国内除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类院校中的旅游专业属于职业教育之外,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的旅游专业都是以独立学科为存在的基础科学教育或称专业学科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教育主管机构将旅游专业以旅游管理的名称列在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下,事实上降为三级学科,因而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限制了旅游学科的发展。

2.2 主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在迎合市场,调整建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主干课程为主的原则,找到管理的要点与关键,抓住教学的核心,在主干课程教学计划完备设立的同时,辅助与旅游专业有关的选修课,并在实施理论教学的同时,在实践上加以引导,突出学生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以及应用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从目前的就业状况出发,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做好分析,设计专业化的就业板块,完善教学。

2.3 提高负责教师的专业水平

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或学科负责人对旅游学科的理解,对主干课程设置原则的确定,对各主干课程讲授内容和相互关系以及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关系的设计与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命运。主干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博”和“专”的良好结合,知识面应当较宽。与此同时,在其所任教的专业领域内应当有较深的研究。学校可以学习、派遣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深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

2.4 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一个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准确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名胜古迹,做到“心中有墨水”,还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讲解吸引游人的兴趣,让他们在旅游中学到知识、文化。对此,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游客多沟通,将书本知识运用起来,打破常规的“唯课本教学”的理论。

3 结 语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从事社会科学和旅游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对文中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文中只是笔者基于长期以来对旅游学科以及教学和研究的思考所提出的个人理解和看法。,且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与旅游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模式,做好课程的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健.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3).

篇2

中国旅游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作为涉外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出入境旅游从业人员,需要既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中国旅游文化,又通晓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了解国际旅游市场运行规则,这就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显得非常迫切。东盟作为一个政治和经济联盟,各国语言不尽相同,为了彼此联系的畅通,加之东盟多个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文莱、菲律宾等)受英国和美国殖民历史的影响,东盟内部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英语使用非常普及。广西毗邻东盟,和东盟国家旅游交流密切。2013年,广西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81.74万人次,除了港澳台地区客源外,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为主的东盟国家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为了进一步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尤其是东盟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

(二)旅游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也日益密切,广西一些有实力的旅游社也开始实施东盟战略,积极开发涉及东盟国家的旅游产品;广西一些高端酒店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东盟客人。这些旅游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看重毕业生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考试外,对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业务洽谈,熟悉东盟各国货币、旅游法规、风土习俗,并具备与东盟各国驻南宁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优秀人才尤其看重。双语教学可以有效避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外语教学的脱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娴熟运用英语处理旅游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满足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二、关于双语教学理念内涵的界定

双语教育(Bilingualeducation)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即学习者的母语和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进行授课的教育理念。双语教学是实现双语教育的一种教学手段。当今世界,在许多有二元文化或多元文化国家或地区的学校,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双语教学。不同国家或地区双语教学的目的很不一样。第一种是以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单一官方语言国家,由于其接收大量的外国移民,外国移民与本国居民的相互碰撞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政府非常重视双语教学,积极使外国移民及其后代融入到当地社会中来。第二种是以加拿大、比利时为代表的双(多)官方语言国家,为了使本国不同族群居民能够相互沟通,和睦相处,形成一个具有合力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国家政府倡导不同族群居民学习本国其他族群居民语言,并通过在学校开展双(多)语教学实现其目标。第三种是以印度、新加坡为代表的有被殖民历史的国家,这些国家受殖民历史影响巨大,同时也为了通过学习宗主国的语言在经济贸易全球化中占得先机,因此政府通过双语教学培养了大量国际化人才。中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密切,双语教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开展双语教学比较广泛的是在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在高等院校旅游学科领域内,开展双语教学意味着教师通过使用汉语和英语教授旅游专业相关课程,使学生获得用英语来表达旅游学科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方面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广西高校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方面

教师的能力对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的实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广西高校,既具备完善的旅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战经验,又通晓英文和东盟国家概况的老师少之又少。在承担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中,除了少数出国留学人员和本科专业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外,大部分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还不能完全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在师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有些区内高校为了达到教育部的教学评价标准,匆忙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而有些教师因为双语教学计算工作量系数比较高或更易获得出国深造机会,在不考虑自身能力的条件下承担双语教学课程,这不仅会使旅游学科双语教学的课程变成旅游专业词汇翻译课,还可能因教师教学效果不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教材方面

中国的旅游学科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教材体系还不尽成熟,引进的旅游管理专业英文原版教材较少,并集中在《旅游学概论》和《旅游市场营销》等少数课程。这就要求旅游管理双语课程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搜集原版教材和相关报刊文章和网络资源,结合东盟国家旅游业概况,自编讲义供教学使用。但由于自编讲义工作量大,负担重,并且没有相应的补偿机制,教师的编写热情普遍不高。

(三)学生方面

旅游学科双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达到双语教学要求的英文基本水平,使得教师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也违背了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初衷。建议从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始,每学期适当选择一门旅游学科专业课程安排双语教学,此时学生已对旅游学科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而且英语水平普遍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英语词汇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广西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应对策略和措施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师资知识结构

既精通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又有很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广西各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应积极邀请国内旅游管理双语教学专家定期开展学科双语教学学术讲座。选派优秀双语教师到国外,尤其是东南亚旅游业发达、旅游教育成熟的国家进修;培养英语专业出身教师通过攻读旅游学科的更高学位成为复合型专业教师;对现有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教师进行语言再培训等,都是有效提升双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同时,各高校应建立开放、动态的教师用人机制,加强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互动,如聘请旅游企业高管人员和旅行社资深外语导游、领队给学生开课,也可鼓励高校双语教师到涉外旅行社、涉外酒店,开展观摩、调研或实习,这样的师资开展的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第一手的实践知识。

(二)引进难易适中的国外原版教材,编制实用的自用教材,注意消化吸收

旅游学科的双语教学大力提倡使用难易适中的国外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教材,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学习前沿旅游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应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认知水平,对原版教材进行再加工,如将核心和抽象概念摘选出来进行中文解释,减轻教材在语言层面对学生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广西各兄弟院校可以进行合作,由区内优秀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师,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国外图书电子资源、东盟各国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电子资源、旅游论文数据库、维基百科等),撰写结合东盟旅游介绍的实用教材,使学生了解到东盟旅游市场最新动态和东盟主要国家旅游业发展趋势,培养出符合广西实际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如在讲授《旅游学概论》这门课时,笔者选用英国作者J.ChristopherHolloway的“TheBusinessofTourism”作为基本教材,但在讲解案例时,补充大量涉及东盟国家旅游业的案例。如在讲解廉价航空的兴起时,除了谈到总部在爱尔兰的欧洲最大廉价航空公司瑞安航空(Ryanair)外,也重点提及总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亚洲第一家廉价航空亚洲航空(AirAsia)的发展历程。

(三)确定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有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bilingualteach-ing”),即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第二种是“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teaching”),即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第三种是“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teaching”),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通过前期大学英语和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量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借助母语进行学习到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学习的过渡,旅游管理课程双语教学宜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在课程初期主要使用母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所准备,同时避免英语水平滞后的同学产生学习恐惧症,然后在中间阶段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过渡到仅使用英语授课。

(四)合理选择和安排课程

为了使旅游管理双语教学不流于形式,要科学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并制定出整体框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等。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性质,可将双语课程定在以下三类。一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学概论》,可以使学生累积相当数量的专业词汇,也为后续旅游专业双语课程打好语言和理论基础。二是实践性课程,如《导游业务》,实战技能包括英文解说、办理签证、订机票、货币兑换、发团、外联等,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具备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三是文化类课程,如《东盟国家旅游概况》。旅游活动本身具有文化性的特点,旅游管理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发挥出双语教学的独特优势。学习《东盟国家旅游概况》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把握东盟各国不同的文化特色,掌握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

(五)改革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双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教学形式,在双语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试卷考核加平时考核的方式。试卷考核中名称解释、简答题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而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学生用中文作答更适宜,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平时课堂发言次数和发言质量应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重要指标。

(六)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多样的团队作业,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注意提升各学生自身特长,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和知识主动获取能力。如在《旅游学概论》“航空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这个单元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个东盟国家作为对象国,探讨该国航空业发展历程、主要航空公司、主要机场及与区域国家机场的竞争与合作态势等。通过这样的团队作业,使学生在学会收集英文专业资料的同时,也开拓了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用英语阐述专业论点的能力。

(七)构建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要善于利用广西和东盟国家毗邻的区位优势及双方交流日益增多的社会大背景,使学生树立对双语教学的信心和热情,同时应加强校园双语环境建设,如通过英语角主题月、东盟旅游知识英语竞猜等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英语。区内各高校图书馆应补充更新旅游专业英文教材,购置东盟国家主流英文报刊杂志(如雅加达邮报、曼谷邮报、新加坡海峡时报、马尼拉每日问询报等),使报刊图书资源能为旅游管理双语教学服务。

篇3

1.引言

近年来,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阶段,我国现有旅游院校1336所,在校生56.6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643所,在校生25.81万人;旅游高等院校693所,在校生30.85万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75所,在校生1256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6所,在校生100余人。旅游高等教育用了近30余年的时间,构建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虽然中国旅游教育发展速度快,规模庞大,但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理论教学与旅游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分四步进行了研究,第一步对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第二步对旅游相关院系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同学们对教学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聘请相关旅游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讲座)的建议;第三步综合第一步和第二步调研情况设置课程(授课、讲座题目内容,方式方法等),并聘请旅游相关政府及企业人员进校授课;第四步对旅游系学生进行调研,就相关人员授课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构建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路径模式。

2.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2.1国外研究情况

项目负责人查阅了欧美、日本的相关资料,欧美、日本旅游管理教育历史悠久,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成果很多,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在日本,日本大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都能采取社会和企业合作教学的学生教育培养模式。著名的日本立教大学,旅游管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门类齐全,发展很好,其各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旅游管理教学采取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立教大学聘请了日本国土交通部(日本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相关官员以及日本交通公社、日本近畿国际旅行社、日本旅行等多家日本大中型旅游相关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担任本科生的教学指导老师,还挑选了一些特别出色的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建立专家库,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参与旅游管理的理论教学及实习指导工作,这些一线人员处在旅游业一线,触摸着旅游业发展的脉搏,深知现时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可以根据旅游业实际情况,很快更新旅游书本理论知识。另外他们在一线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录用人才,为自己所在的旅游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合格人才,使企业发展长久兴盛不衰。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欧美一些国家也采取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使旅游管理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2国内研究情况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旅游、教育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在知网进行相关论文搜索,共有此类论文16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偏重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理论教育强化方面,一方面在强化旅游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方面。但在研究中把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并使之常态化的学者还很少,虽有十数篇此类研究论文,但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指导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差距等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旅游教学工作中的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许多科班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聘请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3.调研情况

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数据,一是总结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数据,二是发放问卷,实地调查。通过广泛的同学、同行关系获得,通过各地协作人员、网络等手段调查获取。

3.1调研对象

本论文实际调查选取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旅游相关院系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调研,对日本立教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旅游专业较强的国内大学进行电话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另外对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旅游相关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旅游相关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士进行访谈,然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察调研结果得出科学实用的结论。以便使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理论教育能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能够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能够充分就业的社会急需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率。

3.2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聘请的授课者没有经过正式的授课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另外由于身份和年龄等的差距,与学生之间有一些距离障碍,在课时、课程、模式、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没有授课经验的一线人员来说,其备课和讲课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学校如何协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取得效果最大化,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须认真对待。

西安财经学院在以往的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中,在导游实务、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前往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德发长饺子馆、汉阳陵等地参观实习,也安排学生听他们的讲座,另外还聘请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等酒店营销部、客服部总监来校做讲座,和同学们互动探讨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如面窄,内容不多、时间短、次数少等情况,需要研究解决。

在本论文研究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外聘旅游一线相关政府企业人员的讲课兴趣及其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先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讲座课题和内容,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一些旅游专题讲座,另外配合课表中已有的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相关政府企业参观学习,边参观边听讲解。讲座和实习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了经验教训,最后综合对比,得出一些结论。

在对西安5所相关大学本科旅游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76%的学生认为,就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本身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旅游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要加强和旅游业内联系,充分了解旅游业最新信息和行业发展现状。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旅游系学生聘请了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及酒店人力资源部、国际旅行社一线外联人员进行了五次讲座,题目分别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学生外出赴西安君乐城堡酒店、德发长饺子馆聆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酒店与餐饮管理知识。在校参加讲座学生没有限定在某一年级,三次听讲座人数较多,每次都在110人以上,讲座以后,对听讲座的学生进行口头访谈,对讲座的满意度达到了68%以上,出外现场观摩学习,学习效果满意度更高,达到了76%,两种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也对五次讲座和现场观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聘请人员、讲座频率、讲座涵盖面、讲座时间等提出了较多建议。

     4.建议与对策

4.1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加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认真思考,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期望聘请以下方面的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应涵盖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中外合资旅行社、外资独资旅行社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应涵盖不同星级宾馆酒店、国内外连锁宾馆酒店的从业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应涵盖历史人文景区、自然风景名胜景区、人造景区等从业人员等。这里边没有学生提出来需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来做讲座。

4.2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学历与职称选择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进行的三次讲座实践中,所聘请的一线人员1人为硕士,2人为本科,2人为大专,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旅游局工作的本科人员效果最好,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手头有大量的一手资料聊,讲课的实质内容丰富,说服力很强,二是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讲课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生动性也很强,讲座的实际效果非常好。相对来说,大专毕业的从业人员,讲课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就比较差一些。所以在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教学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宜。

4.3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项目设计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以下教学内容感兴趣: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世界遗产深度之旅—从兵马俑谈起;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文化与旅游;生态旅游;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等等。参考学生意见,应进行所列举题目的相关讲座。

4.4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时间选择

从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专业教学,应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起就想迫切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将来努力发展的方向,所以从学生进入校门起就开始做一点旅游相关的专门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坚强学习信心,找准学习目标,提前考虑要优先掌握的知识,做好导游证等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证件的考试工作,以便做好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5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地点选择

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可选择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在学校教室进行,一处是在室外进行,室外的地点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地,边看边讲。选择教室做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理论方面的,比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政策法规例解等等,选择室外,主要是相关一些技能方面的,比如旅行社营销、导游接待、宾馆酒店工作流程、餐饮接待、景区规划等等,这方面如果能边看边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不但能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系有6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基地相处关系融洽,其工作人员可为我校旅游系开设系列讲座。

5.结语

本文就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人员参与旅游管理的教学,就其参与教学的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课时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方式)、教学地点、参与人员在行业内的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由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探索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利于旅游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普遍提高旅游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有利于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英)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格雷厄姆·巴斯比,乔·康奈尔 著.刘吉力莉等译. 石

应平审校.现代旅游管理导论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83.

[2](日)前田勇編著.現代観光総論 [m] . 第三版.東京:株式会社 学文社,2008,142.

[3]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武汉举办的第三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的讲话稿[r]中国成为亚

洲最大的出境客源国2006-3-29 14:35:47.

[4]魏卫,袁继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4.8.

[5]赵鹏.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旅游学刊2001年第1期

[6]谷慧敏,王家宝,张秀丽,张伟.世界旅游教育巡礼,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

特刊2003年

[7]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

学刊,2002,17(5):76-79.

[8]张广瑞.日本旅游研究与教育的概况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1(4)p78-79

篇4

1.引言

近年来,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阶段,我国现有旅游院校1336所,在校生56.6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643所,在校生25.81万人;旅游高等院校693所,在校生30.85万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75所,在校生1256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6所,在校生100余人。旅游高等教育用了近30余年的时间,构建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虽然中国旅游教育发展速度快,规模庞大,但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理论教学与旅游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分四步进行了研究,第一步对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第二步对旅游相关院系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同学们对教学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聘请相关旅游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讲座)的建议;第三步综合第一步和第二步调研情况设置课程(授课、讲座题目内容,方式方法等),并聘请旅游相关政府及企业人员进校授课;第四步对旅游系学生进行调研,就相关人员授课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构建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路径模式。

2.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2.1国外研究情况

项目负责人查阅了欧美、日本的相关资料,欧美、日本旅游管理教育历史悠久,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成果很多,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在日本,日本大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都能采取社会和企业合作教学的学生教育培养模式。著名的日本立教大学,旅游管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门类齐全,发展很好,其各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旅游管理教学采取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立教大学聘请了日本国土交通部(日本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相关官员以及日本交通公社、日本近畿国际旅行社、日本旅行等多家日本大中型旅游相关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担任本科生的教学指导老师,还挑选了一些特别出色的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建立专家库,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参与旅游管理的理论教学及实习指导工作,这些一线人员处在旅游业一线,触摸着旅游业发展的脉搏,深知现时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可以根据旅游业实际情况,很快更新旅游书本理论知识。另外他们在一线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录用人才,为自己所在的旅游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合格人才,使企业发展长久兴盛不衰。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欧美一些国家也采取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使旅游管理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2国内研究情况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旅游、教育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在知网进行相关论文搜索,共有此类论文16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偏重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理论教育强化方面,一方面在强化旅游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方面。但在研究中把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并使之常态化的学者还很少,虽有十数篇此类研究论文,但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指导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差距等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旅游教学工作中的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许多科班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聘请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3.调研情况

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数据,一是总结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数据,二是发放问卷,实地调查。通过广泛的同学、同行关系获得,通过各地协作人员、网络等手段调查获取。

3.1调研对象

本论文实际调查选取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旅游相关院系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调研,对日本立教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旅游专业较强的国内大学进行电话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另外对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旅游相关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旅游相关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士进行访谈,然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察调研结果得出科学实用的结论。以便使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理论教育能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能够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能够充分就业的社会急需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率。

3.2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聘请的授课者没有经过正式的授课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另外由于身份和年龄等的差距,与学生之间有一些距离障碍,在课时、课程、模式、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没有授课经验的一线人员来说,其备课和讲课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学校如何协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取得效果最大化,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须认真对待。

西安财经学院在以往的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中,在导游实务、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前往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德发长饺子馆、汉阳陵等地参观实习,也安排学生听他们的讲座,另外还聘请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等酒店营销部、客服部总监来校做讲座,和同学们互动探讨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如面窄,内容不多、时间短、次数少等情况,需要研究解决。

在本论文研究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外聘旅游一线相关政府企业人员的讲课兴趣及其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先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讲座课题和内容,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一些旅游专题讲座,另外配合课表中已有的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相关政府企业参观学习,边参观边听讲解。讲座和实习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了经验教训,最后综合对比,得出一些结论。

在对西安5所相关大学本科旅游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76%的学生认为,就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本身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旅游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要加强和旅游业内联系,充分了解旅游业最新信息和行业发展现状。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旅游系学生聘请了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及酒店人力资源部、国际旅行社一线外联人员进行了五次讲座,题目分别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学生外出赴西安君乐城堡酒店、德发长饺子馆聆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酒店与餐饮管理知识。在校参加讲座学生没有限定在某一年级,三次听讲座人数较多,每次都在110人以上,讲座以后,对听讲座的学生进行口头访谈,对讲座的满意度达到了68%以上,出外现场观摩学习,学习效果满意度更高,达到了76%,两种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也对五次讲座和现场观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聘请人员、讲座频率、讲座涵盖面、讲座时间等提出了较多建议。

4.建议与对策

4.1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加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认真思考,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期望聘请以下方面的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应涵盖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中外合资旅行社、外资独资旅行社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应涵盖不同星级宾馆酒店、国内外连锁宾馆酒店的从业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应涵盖历史人文景区、自然风景名胜景区、人造景区等从业人员等。这里边没有学生提出来需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来做讲座。

4.2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学历与职称选择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进行的三次讲座实践中,所聘请的一线人员1人为硕士,2人为本科,2人为大专,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旅游局工作的本科人员效果最好,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手头有大量的一手资料聊,讲课的实质内容丰富,说服力很强,二是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讲课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生动性也很强,讲座的实际效果非常好。相对来说,大专毕业的从业人员,讲课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就比较差一些。所以在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教学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宜。

4.3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项目设计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以下教学内容感兴趣: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世界遗产深度之旅—从兵马俑谈起;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文化与旅游;生态旅游;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等等。参考学生意见,应进行所列举题目的相关讲座。

4.4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时间选择

从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专业教学,应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起就想迫切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将来努力发展的方向,所以从学生进入校门起就开始做一点旅游相关的专门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坚强学习信心,找准学习目标,提前考虑要优先掌握的知识,做好导游证等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证件的考试工作,以便做好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5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地点选择

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可选择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在学校教室进行,一处是在室外进行,室外的地点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地,边看边讲。选择教室做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理论方面的,比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政策法规例解等等,选择室外,主要是相关一些技能方面的,比如旅行社营销、导游接待、宾馆酒店工作流程、餐饮接待、景区规划等等,这方面如果能边看边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不但能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系有6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基地相处关系融洽,其工作人员可为我校旅游系开设系列讲座。

5.结语

本文就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人员参与旅游管理的教学,就其参与教学的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课时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方式)、教学地点、参与人员在行业内的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由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探索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利于旅游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普遍提高旅游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有利于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英)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格雷厄姆·巴斯比,乔·康奈尔 著.刘吉力莉等译. 石

应平审校.现代旅游管理导论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83.

[2](日)前田勇編著.現代観光総論 [M] . 第三版.東京:株式会社 学文社,2008,142.

[3]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武汉举办的第三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的讲话稿[R]中国成为亚

洲最大的出境客源国2006-3-29 14:35:47.

[4]魏卫,袁继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4.8.

[5]赵鹏.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旅游学刊2001年第1期

[6]谷慧敏,王家宝,张秀丽,张伟.世界旅游教育巡礼,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

特刊2003年

[7]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

学刊,2002,17(5):76-79.

[8]张广瑞.日本旅游研究与教育的概况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1(4)P78-79

篇5

二、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系统性

目前,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开设一门双语课程,缺乏系统性,而通过开展双语教学促进旅游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单纯在个别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效果有限。对于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分学期、分阶段开设,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及旅游学科体系展开系统的探讨。建议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每学期适当选择一门专业基础课或方向课安排双语教学,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课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英语水平普遍达到4级水平。

2.目标不明确

旅游业涉外性强,旅游专业的外语需求特征明显,所以旅游专业的双语教学很容易成为外语课。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过程中过分拘泥于中英文的比重,则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好,还很容易与饭店英语课程内容重复交叉。

3.教材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旅游学科起步较晚,教材体系还不成熟,目前国内的旅游专业英文原版教材非常少,除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学》外,其他教材基本是空白,尤其是《饭店管理学》双语教材,从国家到地方,都还没有指定的教材。虽然国内也有少数出版的自编双语教材,但体系不完善,内容简单,很多甚至等同于《饭店英语》教材,不符合双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需求。所以很多双语课程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各种原版教材和相关期刊文章,归纳整理其中的精华部分,结合本科学生的实际水平,自编讲义供教学使用。

4.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双语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教学形式,但其考核方式大多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很难对学生日常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作出正确的评价,也不利于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基于CBI理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1.明确双语教学目标

旅游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定位时应十分明确,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达到掌握和提高外语的目的,但外语不是首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以CBI理论为指导,将特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将学生从纯粹的语言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转移到专业知识上,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达到掌握和提高外语的目的。

2.对双语教材进行适当加工

对于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实际的目标语言能力水平和专业知识认知水平来进行选择,可以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将核心和抽象概念摘选出来进行中英文对照解释,减轻教材在语言层面产生的压力。同时,可以删减部分内容,并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内容。

3.更大地发挥教师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增加中国旅游业的相关内容,尤其在案例选择上要中西结合,善于运用比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任课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艺术和授课技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知识的范围,从中学会综合运用知识与灵活的技巧来处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必须在课后花较多的时间用于巩固课堂内容和预习新内容,所以,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4.重视教学过程评价

在双语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教学过程评价相对于教学效果评价更为重要。可以采用试卷考核加平时考核的方式,期末考核实行闭卷考试,其中名词解释、简答等客观题要求用英语作答,考察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和论述等主观题可以用中文作答,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平时课堂发言次数和发言质量也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

篇6

1.样本选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于1993年创办森林旅游专业,是湖南省最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笔者曾经在2008年秋承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共145人的《旅游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选取2007级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一班与旅游管理二班学生,共58人。其中一班为30人(试验班),二班为28人(对照班)。

2.研究方法

于2008年9月-2008年11月,对实验班进行以角色扮演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旅游英语口语教学;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旅游英语口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对试验班试验前后分别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的态度,学习方法及认同等方面的情况。

3.研究程序

根据Uttlewood(1981)和Pica,Kanagy&Palodun(1993)对角色扮演活动的分类[8,9],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需要,笔者将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基础英语课程的角色扮演活动设定在不同的领域。主要包括如下四类:(1)日常生活。主要涉及旅游者或旅游经营管理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相关活动,如介绍、问候、打电话、交通、购物、问路等。(2)工作与职业。主要包含旅游经营中专兼职与具体工作领域相关点的介绍。主要涉及旅游酒店介绍与预订、旅行社线路推销、导游实地讲解等。(3)社会生活:主要包含国内外重要旅游事件本身及其影响的解读。如气候变化、犯罪、人口与失业、吸烟与饮酒、旅游业的消极与积极影响等。(4)目的地文化:主要涉及国内外风俗习惯、节假日休闲、餐饮服务、休闲旅游等话题。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1.试验班与对照班在试验前后调查相关项的比较

在不同学生在公共场所用英语交流的态度变化比较上,经过对旅游管理专业1个学期的旅游基础英语的教学,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对于在公共场所用英语交流的信心有显著的提高。其中试验班学生从原来的22%提高到了69%,而对照班学生则是从原来的20%提升到48%。在未进行本项研究之前,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此问题上的表现较为一致,但是在研究之后,试验班学生较对照班学生人数增长了21%。在参加湖南省初级导游证(英语)考试通过情况对比上,试验班有10人报名英语导游,有8人达到最低成绩,通过率为80%。对照班有8人报名英语导游,有4人达到最低成绩,通过率为50%。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应用角色扮演在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方面效果较为明显,试验班脚对照班增加近30%。

2.试验班在试验前后所作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比分析

在试验前后英语学习方法变化对比上,经过将近半年时间的以角色扮演为主的旅游基础英语的课堂教学,试验班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教师讲授等为核心的旅游英语学习方法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自主学习从试验前的9%变为试验后的15%,小组学习从试验前的15%变为试验后的36%,教师讲授从试验前的76%下降至试验后的49%。数据表明,小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督促相互之间的学习,成为一种受广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对角色扮演不同活动内容的喜好上,27%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日常生活题材,30%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工作与职业方面的题材,53%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而70%的学生更为喜欢角色扮演目的地文化方面的题材。进一步分析可知,大多数学生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差异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正是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特点。对工作与职业话题的不关注,则说明了旅游业流动性大、门槛较低、工资水平较低等现实条件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对角色扮演不同活动形式的喜欢上,80%的学生喜欢对旅游事件评论的角色尤其喜欢;62%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旅游经营活动;75%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多方旅游议题的研讨;37%的学生喜欢角色扮演通过图片方式来阐述旅游活动内容。进一步发现,学生对于当前突出性旅游事件的新闻及报道,或者原汁原昧的西方人士对旅游事件的访谈或文章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而对于图表类和图片类旅游内容上的角色扮演则表现得索然无趣。在对角色扮演活动手段的认同上,90%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活动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增加讨论的气氛;75%的学生认为该活动可以增加自身的旅游英语表达的机会;39%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能够减轻压力,提高自身的旅游英语表达能力;60%的学生认为角色扮演能够再现或者创造真实的旅游行业情景,自身可以更加迅速地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之中来。

篇7

一、“管理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地位与要求

1.核心基础地位

我国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在目录中,旅游管理是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管理学学位。

旅游管理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最早由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于1979年开设旅游专业,随后,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校也相继开设相关专业。时至今日,几乎每个本科院校均开设了旅游学科的相关专业,旅游专业一度被看成热门专业。但是,直到上世纪的90年代初,旅游专业名称还不统一,全国各地出现了诸如:宾馆管理、风景旅游、森林旅游、旅游历史与文化等各种称谓,毕业生最后拿到的是经济学、文学、工学等学士学位,1998年以前毕业的旅游专业硕士拿到的是经济学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8年开始,把旅游学科统一划归到管理学门类,国内与旅游相关的专业开始重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与博士生入学考试几乎都把“管理学”列为考试课程,因此,“管理学”受到旅游专业师生广泛重视,而成为旅游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此外,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可以发现,四年制本科教育中开设的核心课程中属于管理类的还有:“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即管理类的课程占得比重很大,因此,“管理学”在旅游学科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学好“管理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2.开设目的与要求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多门核心专业课程都属于旅游企业管理类课程,因此,这些课程开设的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作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开设的“管理学”,又称为“管理学原理”,主要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应用这些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又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因此,要求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管理学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管理思维,锻炼其应用管理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学习“管理学”现状分析

1.“管理学”的多科性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匹配

“管理学”的内容包括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出的对各类管理活动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在方法上,“管理学”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从“管理学”与许多学科(经济学、数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生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等)的相互关系来看,它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综合利用上述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因此,“管理学”具有多科性或综合性特点。

“管理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先导课程,因此,一般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这个学习阶段的大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一个学期,可能还沉浸于考上大学的沾沾自喜中,学习缺乏计划,自学能力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大学学习习惯。然而,“管理学”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刚上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其综合性强,不容易学。

2.“管理学”特点的一般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错位

“管理学”作为一般管理学,区别于“宏观管理学”和“微观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因此,“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具有一般性特点。由于“管理学”的内容以基础理论为主,案例分析为辅,因此,尽管学生们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注:老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但是,由于基础理论部分占的比例较大,因此,不适合大量使用案例教学法。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不少学生感觉管理学枯燥,难以理解。

3.“管理学”特点的实用性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

“管理学”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讲述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结合身边的客观现实去认真思考,则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某一个管理系统中,该管理系统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建立起来的,只是我们缺乏管理思维而不善于发现而已。因此,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刚入大学半年的大学生不但缺少多种综合知识,而且缺少管理实践,所以,根本没有管理思维。此外,他们对自己所属的旅游管理专业仅接触了半年时间,专业方面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因此,“管理学”课程实践活动不宜在旅游企业中长期开展。但是,如果在其他的工商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学生会说和旅游企业无关而没有兴趣。

三、教学改革思路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但是由于其开设的时间较早,学生缺少管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对旅游管理知识体系的整体理解,因此,一般在课程学习前期兴趣浓厚,后期则兴趣减弱,热情降低。作为任课教师,应在这门课程的整个教授过程都引导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比较深刻地理解管理学原理和规律,培养管理思维方式,避免出现不少旅管高年级学生后悔当初没有认真学,现在意识到重要想再跟着一年级学生重学一遍的情况。笔者结合自己10多年的“管理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耐心细致,适当补充相关学科知识

由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较短,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心理学、市场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根本不具备这些知识。而且,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非常少,可能还没有养成课后自学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耐心传递包括学习方法、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在内的各种知识,弥补因该课程开设时间早给学生造成的综合性强、难度大方面的不足。

2.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鉴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强,学习者是一年级学生,缺乏相关的各种知识与对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因此,课堂教学应以理论讲授为主。在课程学习早期,教师应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用通俗语言和学生熟悉的身边例子来讲解,让学生感觉管理学不难理解,使其尽快熟悉相关的管理原则与理论,形成管理思维习惯。在课程中后期,可适当加快速度,精讲难点重点,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例如,对于组织部门化基本形式之间的比较这个教学重点,教师仅对职能部门化、矩阵型结构等精讲,然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种部门化的应用对象是什么?对应于现实社会哪些组织中的部门划分?一个组织能否独立使用某种形式进行部门划分?等等。这样,课堂教学就把单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学生为两个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中后期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具体可通过分析知名成功企业与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主次分明,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

“管理学”由于知识点较多,受学时所限,不可能一一深入学习,因此,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精髓,分清主次。例如:在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节中,需要学生掌握古典管理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对于这两个学习重点,学生会感觉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因此,要求教师首先用贴近现实生活的最通俗的语言转换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如统一指挥原则,可用一个媳妇只能有一个婆婆,否则她将无所适从来打比方;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是通过设置班长、学习委员等管理角色正常运转的;最后,举旅游饭店中岗位设置的例子来说明在一个组织中要层层负责与汇报。这样,学生就会对这条管理原则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能够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使管理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自学、教师总结的方式来培养其自学能力。

为了防止抽象的纯理论倾向,解决“管理学”的实用性特点与学生管理实践不足的矛盾,应该增加学生的管理实践活动。具体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1)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前期与中期利用课余观察生活,理论联系实际,透彻理解管理理论。(2)在课程的中后期,教师设计管理活动,指导学生模拟扮演各种管理角色去解决管理问题。(3)通过组织学生去比较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如新飞集团实地参观、聆听、感受,学习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管理流程。(4)在本校的旅游专业实习基地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开展短期实习,主要学习这些旅游企业各自的运作模式、部门划分、人力资源配置与激励、管理制度等。通过上述多种管理实践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管理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通过实践反复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篇8

(一)实践环节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素质课等。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的认识,能力培养单一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具体表现在: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第一层次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等方面。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

(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

难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四)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

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

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革措施与对策

(一)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

转贴于

(二)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学校。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我们应以旅游实践为依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性。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四)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五)改革旅游实践课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旅游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加强旅游实验环境建设旅游实验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校内的各类旅游实验设施设备以及校外的实验基地。

校内旅游实验环境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类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基础实验室。如:语音室、机房的设施设备,避免资金浪费;运用多媒体条件立体模拟客房、餐厅、旅行社以及景区(点)的实际运营;使用学校已有设施开展旅游案例教学、双语教学、互动教学以及情景教学;校外旅游实验基地建设通过多种合作,建设一批档次高、发展成熟的固定实习、参观基地;开办一些旅游校办产业,以实践教学为主,也局部对外开放;鼓励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旅游经纪人资格证、领队证、调酒师证、博物馆讲解员合格证以及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技师证等相关旅游职业资格;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开设旅游专业的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经验交流,同时还可以邀请实践教学成效显著的相关旅游专家来校进行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介绍优秀的实践经验。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既是旅游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5):118-119.

[2]刘冰清,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71-74.

篇9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在正确指导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决定着培养方案的制定,影响着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校制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也要考虑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业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旺盛。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陈旧,与旅游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符。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培养研究型人才,注重理论教育,强调培养高层次人才。而实际情况是,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更需要熟悉基层业务,绝大多数旅游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旅游管理专业很少直接向相关企业输送高级管理人才。而依据此培养目标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理论基础雄厚,但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基层工作。二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服务操作、业务技能的培养。这部分人才能够比较快速地适应旅游业职位需求,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往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零散,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为了更好地进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工作,相关高校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课程主要结合酒店管理、导游业务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校内实训环节,实训教学环境比较零散,各个实训环节之间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系统。二是缺乏独立的校内实训环节,校内实训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低。三是在实训教学内容方面,大多高校将重点单纯地放在操作技能上,如在校内酒店实训室进行简单操作练习,铺床、摆台等,忽视了认知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四是部分高校教师对于校内实训环节重视不足,很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但教学中很少涉及实训教学内容,同时能够更好地胜任实训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三)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投入有限。

由于经费限制,一些高校的校内实训教学平台投入有限。具体表现为,一是校内实训室数量不足,仅限于个别课程如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的课程实训,有些高校甚至没有校内实训场所,也不开展校内实训教学;二是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简单粗糙,只能开展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无法满足综合性实训的需求;三是实训室空间不足,设施设备有限,而学生人数较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实训时间和动手机会;四是校内实训教学设施陈旧老化,无法适应迅速发展的旅游业需求。

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工作的对策

(一)明确校内实训教学工作的目标。

为了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既具备管理能力,又掌握工作技能,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的应用型人才。在实训教学体系设计上,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旅游业实际,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既不是专注于理论研究的科研型人才,也不是技能精湛的基层员工,而是掌握旅游学、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旅游业从业素养,懂业务,善管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也应面向旅游业发展实际,突出职业特色,通过实训教学环节的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明确对旅游企业的认知,培养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管理能力。

(二)加大校内实训教学环节比重,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校内实训教学工作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讲非常重要,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应加大校内实训教学工作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可以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更紧凑的设置,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校内实训。同时增加综合性校内实训教学环节,为学生搭建培养综合管理能力的实训平台,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还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质量,重点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双师型队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适当减轻专任教师的教学任务,为其提供更多的旅游企业考察和实践机会,尤其是到大规模知名旅游企业的实践机会;二是加强和各类旅游企业的合作,选聘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内实训环节;三是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业从业经验的人员与专任教师进行座谈、开展培训。

(三)切实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为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视,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计划,从高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应认识到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并围绕培养目标,制定详细周密的实训教学计划。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模拟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三是完善实训教学考核机制。

(四)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教学基地。

生产性校内实训教学基地是指利用高校的优势,开发旅游管理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功能,既生产旅游产品、提供旅游服务,实现经济效益,也能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的场所。建立生产性校内实训教学基地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与企业密切合作,专任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等具体业务,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实训环节指导等内容。二是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要以教学为主,基地的运行虽然具有市场性质,但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旅游业的认知,因此要对教学和生产环节进行合理安排。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基地的运营过程中,各项旅游业务均由学生完成,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轮岗。四是建立完善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五)加大对校内实训教学工作的投入。

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校内实训教学工作的投入。可以考虑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吸纳与利用企业资金;通过开办小规模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餐厅、培训中心,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训机会,又能够创造效益,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

篇10

进入21世纪,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首都北京召开。一直对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充满好奇的外国友人开始走进中国。中国的旅游业开始与世界接轨。因此,培养具备专业旅游知识和外语能力的新型人才成为我国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双语教学的浪潮一步步推进,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全面型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采用双语教育势在必行。目前高职双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才采用双语教学,相应的教材、师资水平还不够完善。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旅游业已经逐步与世界接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使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更有竞争力。目前,国内重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都采用了双语教学。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大院校、社会间还存在争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改进使之日益完善。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双语教学师资匮乏。

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不同于单语教学,对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更高。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懂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英语水平较弱,英语较好的教师不懂得专业。能兼顾专业知识和英语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另外,目前也没有专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师的培训课程。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实施双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整体来看,学生英语基础越扎实接受能力越强,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也不好。有些学生对英语没兴趣,到双语课堂上直接会影响对专业课的兴趣。我国虽然较早的开展英语教学,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接触英语,但学的时间虽然长效果却都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孩子学习的大部分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只会看,不会说不会听。这种现状不改善双语教学永远只是纸上谈兵。再加上近些年的扩招政策,令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生间的差距更大了。

3.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些高校盲目的跟风开展双语教学,没有完整的授课计划、授课方法,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仅增加了老师的压力,学生的兴趣也不高。自然教学效果不会好。有些课程本身难度就大,如“导游法规”,选择英文原版教材难度太大,价格不菲,不仅价格学生无法接受,在知识理解方面也有困难。再如,“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会令学生更加方便理解预定软件中的各项功能分别代表什么,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双语教学,要依据课程性质、课程应用。

4.缺乏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部分学科中采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教学,通过每天都有一定量的英语接触来提高英语能力,以使学生逐渐的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国外的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成熟但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不能模仿国外经验。以欧洲各国为例,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完全属于同一语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使用各种语言,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障碍。可我们国家的双语,除了母语之外,大部分指的是英语。而英语的语言习惯与普通话相差甚远,它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语言,除了英语课上学生也基本接触不到。这就导致我们必须有适应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对策

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本章将对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团队的素质是我国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既掌握外语又要懂得专业知识,这对于教师本身个人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

(1)学校可以鼓励年轻教师以辅修课程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双语水平。比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辅修一门外语。外语专业的老师可以辅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前厅与客房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和《餐饮管理》等。这些课程都比较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2)学院内自己选拔。高职院校中不乏有部分中青年教师,他们从事自己专业课程的教学。但本身英语水平就很好。高职院校应该挖掘出这部分人才,这部分教师英语底子好。虽然长期不接触,目前有些生疏,但稍加复习就会很快适应双语课程的教学。

(3)高职院校还可以引进外来人才。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愿意来中国执教。聘请外籍教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原汁原味的国外教育。同时,学院还可以加大对海外留学生的招聘力度。海外留学生他们在外留学、生活对外语自然轻车熟路,加上双语教学是外语与自己母语相结合。聘请他们更方便与学生交流沟通。

2.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旅游管理采用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熟练的用外语应用专业知识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但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外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专业教学产生一定落差。因此,双语教学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可适当分配双语的使用比例,初期尽量多使用母语来帮助分析概念。减轻学生因采用双语教学而产生的压力。另外,可以使双语教学有一个过渡期。比如,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以自己实际外语水平为参考,自愿选择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始适应双语教学。外语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年的外语强化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大学二年级开始大部分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双语课堂,教师还可以采用提前带领学生学习每节课所涉及到的专业词汇,给学生留预习作业的方式。培养学生多用外语思考、沟通的能力。

3.合理选择和安排课程。

一方面,教学内容复杂的课程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如“旅游法规”这门课,用母语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如果采用双语教学,专业词汇复杂。不仅教师讲授起来吃力,学生理解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教学资源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适合运用双语教学。如“前厅客房管理”。所以,选择采用双语教学课程时,需要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资料情况。双语教学可以具体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母语传授为主。第二个层次以中外文讲授并重,课堂上可以适当运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吸引学生兴趣。第三个层次以外文为主,中文为辅。难度较大的章节也可用中文讲解。

4.建立双语教学管理。

双语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因此,如不做好良好的教学管理双语教学将变成纸上谈兵。首先,应建立有效地奖励机制。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备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激发教师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热情。可以在课程报酬的统计和工作量计算方法上做一些奖励。如目前国内其他高校采用教学工作量是课程工作量的1.5倍的计算方法。其次,双语教学的课堂考评也非常重要。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课教学,因此,原有的考评机制不适用于双语教学。学校应该建立单独的双语课考评小组,随机听课。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堂打分。双语课成绩的考核也不应该和普通课一样,在考题内容,难易程度等发面有所考虑。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1,[4]:66-72.

[2]刘红.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6,(4)20-21.

篇11

在我国,高校一般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指定合适的教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授专业知识。在爱尔兰,各门课程只有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列出了各章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而没有指定固定教材。教师上课时不是依据固定的教材,而是依据自己制订的教学计划,但是会提供若干本教学参考书供学生选阅。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处要求英方指定了一本英文原版教材,是由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SQA)编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该教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目的与评估内容;第二部分为学习材料;第三部分为各章节问题参考答案。使用这种原版英文教材,可以使师生领略到英国教学资源的原味,如地道的语言表达、专业词汇的表述、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等。但是不久,这类教材的选择就引起师生的思考。首先,大部分师生认为此教材过于简单,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内容丰富的教学大纲,特色有余而完整性不足,这类教材是否适合我国的教学需要值得思考;其次,原版英文教材基于英国的文化背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跨文化阅读障碍,以英国人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来理解原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三,教材助长学生的惰性,很多学生认为考试一般依据教材,所以只要掌握教材内容就可以了,本来教材内容不多,理解甚至背诵教材也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就不再去学习其他知识。

2.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师资不足

有效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精深的专业课程知识储备。由于师资配备存在缺口,教师或缺乏专业知识或英语运用能力欠缺,从事旅游管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师既不能像专业课教师一样全面系统地讲授专业课,也不能像专业英语教师一样讲授专业英语。

3.中外教学理念存在差异

爱尔兰强调具有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灵活教学模式与先进教学理念。其专业课课时分成两部分:lecturer和seminar。其中,lecturer大约占1/3的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入门,强调重点内容和基本概念,不依赖具体的教材,而是按专题讲授。针对专题,布置学生课后要完成的任务和练习,特别强调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Seminar则占了大约2/3的课时,主要是针对预先布置的任务,在教师有组织的管理和控制下进行分组讨论和演练。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我国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灌输型教学模式,虽然在逐步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但是该模式蕴含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师的讲述在课堂上依然占有较大比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在seminar上,学生也等着老师给出答案,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4.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导致教学参与度不高

中外合作项目的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外语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英语水平较高,能够听懂教师的授课,并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即便是书本知识,也需要将教材逐字逐句先翻译成中文再理解,对学习进度影响很大,对专业词汇的翻译经常贻笑大方。如何在水平各异的学生中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5.考核方式不配套

南昌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考核与其他专业无异。对于学生专业课成绩的考核采取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只是期末考试由本校任课教师出题,由爱尔兰高威大学专业课教师审阅,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出席率进行考核,期末考试主要采用笔试闭卷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到期末考试临近才努力学习。另外,旅游管理专业中许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客源国概况、市场营销、旅游学等,而社会实践教学考评尚未纳入学生期末考核。单一的考核方式,导致双语教学的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改进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合理选择教材

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但招收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低于普通高校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因此在中外合作项目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关于课堂教学学校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英语授课应占70%,中文授课占30%,采取一般内容用英文讲述,重点内容、特别难懂的内容用汉语解释。而板书、PPT课件等全部采用英文,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用英文思考专业问题的习惯。对于教材的选择,首先,中外合作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已选用教材的评价,对内容不合适、结构体系不合理的教材要求主讲教师修改。鼓励教师按照课程要求编写特色精品教材;其次,对旅游管理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上各主要出版社进行广泛的了解,收集教材出版资源。学校通过国际交流部对爱尔兰高威大学专业课任课教师所用的教材信息进行收集,对订购教材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第三,在选定原版英文教材后,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辅导教材,一般要求选用两到三本辅助教材,至少一本中文资料和一本英文资料,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下载相关课程的E-books作为教学参考书提供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双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必须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学院人才引进中应十分注重教师的国际化背景,注重教师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也要有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满足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目前学校正在逐步增加中外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具有海外学习和交流经历的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比重;其次,学院积极寻求对外交流合作机会,加强与高威大学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交流,通过出国学习、视频、电子信件的方式,双方切磋教学问题,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2013年4月,高威大学选派优秀教师到南昌大学进行示范教学,中方双语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

3.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导。开设英语听、说、读、写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教学过程采用英文板书、中文讲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建立每周集中答疑和个别答疑相结合的制度,督促和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一种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学员能够相互讨论和解答彼此存在的疑难问题,形成—个良性互动的学习环境,避免部分学生对中文参考书的依赖。在师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用英语提问一般没有困难,关键是要积极鼓励学员用英语回答问题,促使他们积极用英语思维,锻炼英语表达能力,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探索多样化灵活的考试和考查方法,可以借鉴英国的学生考核方式,改期末集中考核为分阶段考核。在每学期开学时,教师发给学生的教学大纲中包括各阶段考试的知识点、考试方法、课程成绩的构成,考试方法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形式,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团队合作项目、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学生只有顺利通过各个阶段的考核,该门课程才能过关,这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不同的考试形式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论文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包括资料搜集、问题分析、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归纳整理结果、引用他人成果并将参考文献予以正确标注等环节,这些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从对知识的接触到对知识的把握这一整个认识发展过程,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进步,因此也是教师完善自我的良好机会。

5.加强双语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出发,建立合理、科学的双语教学课程考评体系,对各教学环节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控。中外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除了要全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之外,还必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与设计,所有课程教学要采用实践教育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外合作旅游管理专业主席每学期至少组织四次教学法研讨活动、两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和两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不断积累和共享教学经验。在现有听课制度的基础上,旅游管理专业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中外合作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师之间每月至少听课两次;坚持经常性的教学检查,深入到学生中了解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并定期召开教学讲评例会,设计教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进行奖惩。

篇12

一、农林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

就农林类院校的专业发展历程来看,旅游管理多依托林学和风景园林学科,由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演化而来。北京农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生态旅游方向)也是如此,园林系设置的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到2001年转变为生态旅游方向,2007年正式以旅游管理(生态旅游方向)招生。

(一)依托园林学科,突出生态特色

北京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生态旅游方向)依托于园林二级学院设置,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与学校其他管理学专业相比,有明显的生态特色。观赏植物学、城市规划原理、户外游憩规划设计以及普通生态学等课程均是由园林专业的教师亲自讲授,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在讲授中关注景观设计,并配备了大量的实习机会,实习的地点有城市公园、林场、农场等,因此北京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能够掌握基本的区域、城市、景观规划技能,这一点对比国内其他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这些课程虽源自于过去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课程体系,但对于目前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来说,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过去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毕业后进入公园相关部门工作,这些课程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二)关注农村发展,聚焦都市农业

北京农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服务于首都的经济建设,尤其关注郊区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而农学院下设的旅游管理专业自然享受到学校与北京郊区农村的合作便利。旅游规划课程实习地点延庆四海镇,正是农学院与当地合作创办的实习基地和产业转化基地。学生每年还有机会去参加农业会议会展。在各类专业课程讲授中,由于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涉及农村,课程的内容和案例也绕不开农村问题。农学院的学科设置以农林为主,因此学生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学农科的同学交流。由于农学类院校加上旅游与园林的符合专业背景,在北京郊区村官招考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极具优势,近年来,已有十几名同学毕业后投身京郊农村的建设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之中,这些同学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表现又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名气。

(三)紧扣首都建设,融合产业要素

在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要不要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怎样的农业和农村是重要的选择。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的专业设置从第一产业的林学,延伸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及环境艺术设计,直至依托于农业和农村的旅游规划设计。学科渊源相同,理念相似,因此,旅游管理所在的园林学院紧扣了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现代都市农业的角度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依托林业和园林学科的旅游管理既具有自身特色,也能够顺应区域和产业发展趋势,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二、农林类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层次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专业基础课,是与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提供了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如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第二种为专业提高课程,在这种类型中,课程大体分为两个方向。其一为旅游企业管理,包括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景区经营与管理等涉及旅游六要素的课程,其二为旅游地规划设计方向,包含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户外游憩规划设计等课程。第三类课程为实习实践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代表的课程有旅游专题讲座、旅游规划案例、旅游综合实习以及企业实习。

(二)依托学科与专业设置的矛盾

从课程设置上看,由理论到实践,由生态到管理,由基础到研究,层次鲜明、覆盖全面,在这种课程设置体系下,已经培养了一届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在毕业实习环节表现优秀,提前进入了工作岗位,毕业后留在了实习单位继续工作。但从深层次来看,目前的课程体系与专业门类以及就业去向还是有一定的错位。主要体现在:

1、作为管理学专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比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依托的专业无论是地理学、工商管理还是林学,无一例外地开设了诸多经济管理学基础课,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经济管理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在管理类专业中具有通识教育的作用,不论依托的学科是什么,还应该夯实专业基础。

2、两大学科方向不明确,学生课业负担重。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没有划分方向,而是将选择权利交给学生手中,学生以自身兴趣出发,通过专业选修课的选择来确定课程。然而,根据多年来的经验,选修课逐渐变成了必修课,并没有哪个同学真正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伴随着三年课程一年实习的教育改革,大二大三的同学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阅读和实践。面面俱到造成了门门不精,学生对课程之间的关联并没有深刻认识,有些非常重要的课程没有花精力,而另一些以补充知识为主的课程却占据了大量实习时间。

3、就业方向与课程的错位。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就业的方向主要为旅行社和酒店。由于北京农学院没有旅游管理硕士点,考研一般要转向其他院校。规划设计单位的主要接受对象为研究生,这就造成了所学课程与就业方向不匹配的情况。

三、基于学生认知的调查研究与结论

(一)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针对专业特色与主要存在问题,问卷涉及除基础问题之外共计25题,共分专业了解、专业认同、专业发展3个部分。专业了解13题、专业认同6题、专业发展6题,采用5点计分法,1-5分别表示“完全不认同”至“完全认同”,分数越高表示专业认知度越高。通过对问卷中25题进行可靠性检验,可靠性系数为0.887,可靠性较高。本问卷以北京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主要人群目标,进行有目标的发放问卷,其中男生占37人,女生104人。大一新生40人,大二学生44人,大三学生35人,大四学生22人。2015年12月10-20日期间,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94%。

(二)主要研究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数据的录入、分类、统计均有SPSS20.0软件完成,并根据研究目的进行了描述分析,均值比较等统计处理。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变量的描述统计所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和了解样本数据的相关统计特征和总体分布的形态,进而可以深入地了解变量变化的统计规律。均值比较:均值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出样本与总体数据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因为在所有数值特征中,均值是反映总体一般水平的最重要特征,因此可以通过均值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统计分析的质量。单因素方差:指对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是两个样本平均数比较的引伸,它是用来检验多个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性影响的一种统计方法。

(三)主要结论

1、专业了解

本部分从对从专业的设置情况、发展方向、专业特色几个方面去调查学生对“专业是什么”的认知情况。所有问题总体得分在2.35-3.51之间,对专业的了解处于不太清楚也有所了解的水平。通过每个问题的均值情况,可以看出,对专业知识本身的了解度并不高,如培养目标、学习计划、行业热点等,得分都在3分以下,处于不太了解的区间。而对于就业方向、课程收获方面学生认知度得分稍高,体现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实习就业等“现实问题”有更高的热情。对专业特色来讲,旅游管理专业的农林特色在课程反应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均值3.01),而对特色的了解和对未来就业的帮助上得分不高,在3分以下,并且学生还认为在课程上应该有农林特色更好的体现。

针对每道题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其显示四个年级只有“在对农林特色对今后旅管专业的就业有很大帮助上”产生了明显性差异,其显著性小于0.05。而“总体对本专业的情况非常了解”以及在“我认为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在农林特色上有很好的体现”上可以看到虽然其显著性大于0.05,但置信区间也达到了85%到90%。在“总体对本专业的了解情况上”的问题来看,主要的差异来自于大一新生,其分最低、大二,大三,大四的评分较好且差异不大,但也可以看出评分是随年级的增长而增长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在农林特色上有很好的体现上”来看,大四学生得分最低,其次是大一新生,得分均在3分以下。而大二、大三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在3分以上。在对“农林特色对今后旅管专业的就业有很大帮助”上看,结果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主要差异显示为大四的学生,其分较低。从专业了解度整体来看,虽然由表2中数据表示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有了一定提升的评分较高,但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对专业了解的整体程度上还是普遍偏低的。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很了解的问题上四个年级的平均分都不高,可见多数同学对本专业的特色并不是很了解。而造成大四学生在对农林特色对今后旅管专业的就业有很大帮助上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这可能与大四学生在经历实习后发现认为本专业的农林特色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帮助的想法有关。

2、专业认同

本部分通过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与是否愿意继续本专业的学习两方向进行了专业认同度的调查,总体看,对专业的喜爱以及对行业的信心得分尚可(在3分以上),但对未来本专业就业和发展得分较低(3分以下)。对各个问题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个年级在对于喜欢本专业,毕业后会选择出国继续本专业的深造和继续本专业的考研上产生了较大差异。差异性主要都来自于大四学生。并且大四学生的评分最低,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大四学生在经过3年的学习并且参与过实习初步进入社会之后,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规划,从而使他们的想法与没有经历过社会学生的想法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有研究得出,学生对本专业实习的满意度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甚至最终是否从事本专业就业的关键。因此可见学生对实习期间的满意度对专业认同度也有着重要影响。

3、专业发展

本部分通过对学生是否愿意继续本专业的学习对专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根据表2,对课程、实践、专业信息兴趣都不大(得分小于3.5),只有在考取导游证等专业技术证书方面体现了较大的兴趣,说明学生对有就业帮助的立竿见影的事情还比较关注。对不同年级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专业发展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为0.62,大于显著性概率p值0.05,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在专业发展方面不存在显著区别。

四、农林类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建议

(一)坚持课程建设,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问卷反应的农林特色不了解以及与就业关系错位问题。

1、应完善旅游管理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就业去向、调查情况和课程体系情况,应完善在经济学、财会管理、数学、世界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建设。

2、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得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尤其是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的培养情况及目标其实了解不深,针对此问题我认为学校应加强对专业的详细介绍,尤其是在招生宣传上,应尽可能的全面介绍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正确认知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家长更加理性的选择专业,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应扩大宣传范围,可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突出北农旅游管理专业的农林特色的优势进行宣传,让学生对北农旅游管理专业有更深刻的认知。

3、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开展专业认知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有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专业思想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不仅有利于大一新生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认知。对于刚刚开始接触一个具体的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迷茫的、尤其是有些学生并不是在主观上选择的本专业,因此针对大一新生应加强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介绍,促使学生对专业产生正确的认知。而大二大三的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之后,有些同学找到了今后的前进方向,而有些同学开始产生了倦怠的心理,这个时候学校便应加强心理辅导,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对于大四的学生,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对于未来的择业就业十分迷茫,学校应及时开展有关就业方向的介绍咨询。帮助学生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未来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

(二)加强实践实习,培养复合型人才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可看出,约有70%的学生都提出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有研究提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向不明确,会使学生的专业认知情况较差,专业认同感下降。Kusluvan通过一个多维的测量表来测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待旅游工作的态度,结果发现多数学生都强烈的表示希望可以改善实践教学现状。而北京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12届毕业生开始,增加了4个月的实习阶段,但在实习单位选择上过于局限,很多同学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所选择。实习生的职位普遍较低,在较长实习期里实习岗位单一且绝大部分是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其中部分在酒店的实习生对酒店的工作评价不乐观,认为酒店工作不能发挥个人专长,缺乏挑战性且没有成就感。酒店提供培训机会较少,与实习生期望培训存在较大差距,上级给予赞赏和帮助也不如人意,尤其是薪资方面大大低于实习生的期望值。并多数同学表示今后不愿意在旅游行业。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实践来了解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并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更好的规划。因此认为学校应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技能型”的课程,更多地要强调学生的切身体验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适当的实践课程,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课程更好的相结合,并将本院校的农林特色更好的融入其中、形成独有的专业特色。

(三)开拓学生眼界,体现农林特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