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如何保值范文

时间:2023-10-23 10:42: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危机如何保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金融危机如何保值

篇1

所谓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部分,社会保险又分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个险种,社会救助分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和住房救助等,社会福利可分为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和孤残儿童福利等。“十七大”勾勒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时间不长,其中重中之重是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人账户没有形成积累,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二是缴费率的提高加大了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甚至破产,导致企业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能力衰落,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三是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够广,支撑能力不强。四是提前退休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五是养老保险结余基金的投资渠道单一,保值增值率低。六是一些省市区养老保险基金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上述问题是改革中难以避免的,要制止或减轻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还待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应担负职责,根据实际国情尽快着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空账是由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中的“隐性债务”造成

我国在设计养老保险基金改革方案一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时,没有专门处理转制成本,而是期望以社会统筹部分的供款来偿付旧制度的债务,即用新制度收缴的一部分基金支付制度变迁的成本,其结果是个人账户“空账”运转,阻碍了旧制度向新制度的顺利转变。政府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尤其是中国。因为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从 1952―1978年,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仅为0.38%,而积累率却从1952年的2L4%增长到1978年的36.5%,许多年份甚至高达40%以上,显然,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是靠老职工牺牲其消费积累起来的。因此,由政府承担转制成本,向离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是公平的,也是明智的。政府应承担转制成本,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政府消化转制成本,解决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可考虑用部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来偿还,或每年财政收入按某一固定比例切下一块,永久性地纳入养老保险基金,或发行专门用于偿债的特种国债等途径。但单纯使用一种方式来消化巨额的转制成本是不可能的。如完全通过征税,会加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害;若仅依靠发行债券,会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则受目前资本市场规模和发育程度的制约,且只能渐进实施。所以,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筹措足够的资金,消化转制成本。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筹资走出困境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根据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财政资金的使用应逐步转移到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上来,突出财政的公共性特征,解决财政“越位”和“缺位”问题。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8号)中规定:各地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比例;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资金,要及时足额拨付,并比上年有所增加,财政超收的部分除用于法定支出外,应主要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我国可根据财力情况,通过征收特种消费税、遗产税、利息税或划拨部分个人所得税等方式来筹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同时逐步将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

2.完善地税征收办法,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尽早开征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保险)税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险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世界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大部分开征了社会保障税。开征社会保障(保险)税,可以发挥税收“刚性”的特点,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有一个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均衡企业负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目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着手调研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

3.加强法制化建设,扩面征缴。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层次,完善实施机制,以实现扩面征缴目的。加大力度将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这一“安全网”保障范围,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既是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需要,也有利于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规模,增强基金支撑能力。当前扩面工作的重点是,一要将养老保险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要督促非国有经济即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中方职工、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参加养老保险。同时要研究低标准进入、低水平享受的养老保险具体政策。另外,要加大欠缴养老保险费的清缴力度,对故意欠缴的企业单位要按照《社会保障费征缴暂行条例》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规定进行处罚。

三、完善养老保险支付制度,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管理

1.切实降低养老金替代率,使养老保险立足于保障基本需要。我国养老保险待遇的支付标准必须与国力相适应,过高的替代率,既违背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增加了财政的压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西方一些高福利国家在这方面有过沉痛的教训,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可将替代率定为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适当考虑物价指数,争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平均工资上扬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养老金增长幅度,使其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稳步下调,做到退休人员养老收入的绝对值不减或有所增长,养老金替代率逐步下降。具体可从存量和增量二方面进行调整。存量调整主要是净化统筹项目,剔除统筹外项目;增量调整主要是从待遇调整机制上下工夫。

2.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年龄,严格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条件。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法定退休年龄由60岁左右,逐渐延长至65岁或67岁。为了降低赡养比、减轻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我国也要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同时,政策上必须严禁用早退方式处理就业矛盾,防止将失业压力转移到养老保险负担上。严格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一是严格控制提前退休的条件,企业确需要下岗分流的,又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应通过领取失业救济金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来解决,并由企业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直到法定退休年龄再进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渠道。二是对现已退休或提前退休人员,仍在继续就业的,其就业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应停发养老金,并继续交纳养老保险费。三是严格审核统筹项目支付基数,建立基金支付的制约机制。

四、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加强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管理的目的有二个:一是防止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保证基金的安全。二是加强投资运作,提高基金收益率。为此,一方面要严格财政专户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存入财政专户的养老保险基金,财政部门不得随意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但是单一的基金投资渠道使养老保险基金根本不具备规避风险和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因此,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切实可行的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办法,尝试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借鉴国际养老基金的投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方式有:(1)购买国债等有价。(2)委托银行短期贷款。(3)购买企业债券。(4)参于股票投资。(5)设立专业的社会保险投资银行,专门从事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工作。当然在实践操作上,要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水平尚低,可供选择的较为成熟的投资工具少,缺乏相关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等因素,养老保险基金目前不可冒然入市,特别是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作长期投资是不妥的。可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申购或配售,这样,既无高风险而言,又可保持大部分资金的流动性,且收益可观。

五、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篇2

1.市场推广和开拓不力。由于我国个人理财市场起步较晚,广大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了解。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向目标客户推广和解释清楚各种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理财方案。国内银行在市场推广方面,缺乏宣传,即使存在宣传,其推广方法也很单一,而且推广对象不明确。

2.结构性理财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目前国内银行发售的结构性产品大多属于“引进型”产品,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3.专业理财人才欠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不少理财人士对宏观经济政策掌握少,对微观经济分析能力不强,市场营销意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有些银行个人理财经理在传统业务中面对客户的需求游刃有余,但对新兴业务则显得力不从心,综合业务技能的欠缺成为个人理财经理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理财服务的制约。

4.银行控制风险能力差。理财业务涉及产品和交易的多个层面,隐藏着多种形式的潜在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道德风险等。快速增长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我国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无风险的业务,因而缺乏一些应有的风险防范观念和措施。

二、新形势下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策略建议

1.对个人资产进行定量分析,充分认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

个人理财师通过专业的工具帮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主要是做好资产分析和理财属性分析。个人资产分析就是弄清楚自己(个人或家庭)的资产状况,摸清楚自己有多少家产(即个人净资产值是多少)。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业务存在诸多风险,如何防范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加快业务发展,是今后顺利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关键。在我国,充分认识和化解个人理财风险,对于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按照银监会强调的风险揭示、客户评估及信息披露等要求,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做出明确的划分和标识,进而在销售过程中配备专业人员对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损失承受能力以及投资预期等进行审慎的识别与评估,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看,理财产品销售后,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在产品研发的同时建立风险内控制度,研究新产品潜在的风险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实施跟踪和定期评估的制度。对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建议各家商业银行全面推广理财产品客户风险评估机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理财产品,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满意度。

2.黄金将是理想的保值产品。

从黄金市场看,由于国际金价用美元计价,黄金价格与美元走势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情况下呈现美元涨、黄金跌和美元跌、黄金涨的逆向互动关系。在基本面、资金面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均正常的情况下,黄金与美元的逆向互动关系仍是投资者判断金价走势的重要依据。当今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大投资银行在遭受史无前例的损失,受次级债影响,美元未来看跌。个人(家庭)可以购买黄金或者黄金饰品作为保值的一大投资产品。

3.培养理财人员素质。

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银行理财市场的拓展,高素质的理财人员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当前国内银行的个人客户经理一般来自两类人员:一是由业务尖子选拔上来的业务熟练人员;二是定向选择的金融理论基本功较好的年轻员工。

4.加快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要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赢得目标客户的关键。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敏锐把握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成功推出新产品。譬如:针对目前学生高校成本较高的事实,为其所在家庭教育资金准备设计一套投资组合,介绍合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外汇理财产品,建立期限结构合理的、适合家庭教育支出周期的专项理财计划。类似这种理财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完善对于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追求,因为客户的理财需求是多样化的,同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形势变化,深入探求金融政策取向,全面瞄准银行同业动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系统优势和全行集成数据中心,推动产品和功能的创新,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对个人理财等金融创新业务的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充分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业务。但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首先,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要尽量突破管制。其次,产品创新要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遵循产品模版化、简明化的原则。再次,个人理财产品创新要遵循降低成本的原则。另外,任何一个产品创新都必须通过严密而科学的精算论证。

篇3

怀旧消费:随着怀旧风潮的兴起,以销售老物品、老品牌为主要特色的“怀旧生意”商机开始显现。而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带来了节约消费的潮流。其热门项目包括老牌日用品店、怀旧食品店、传统服饰店、复古文化商品店等。

二手物品:金融危机影响下,闲置二手物品的价值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让二手物品流通起来产生效益,二手物品生意,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商机。二手物品生意从形式上可包括出租、出售两种,对于小本创业者,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交易,成为最容易入手的二手物品商机热点。其热门项目包括二手服饰交易店、二手物品置换店等。

开办学习班:金融危机中如何避免投资损失,怎样节省日常开支?专门教人如何省钱的学习班,如今已经在国外市场上出现。从如何节省汽油,到如何买到打折商品,这些省钱的方法都能在这种学习班中学到。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开展类似培训。

手工艺培训班:陶艺、拼布、纸艺……这些在晚上和节假日开课的手工艺培训班,以前只是都市白领的休闲方式。然而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风险笼罩下,更多的人将热衷于这样的培训,不仅把它作为一种休闲,一旦失业,也可作为一种创业的技能。

烹饪培训班:与手工艺培训一样,烹饪培训班同样可满足都市白领的多方面需求。参加烹饪培训,既可以自己动手做饭,降低生活成本,也为自己准备了一条开特色餐饮店的退路。

电脑维护:金融危机下,越来越多的家庭与企业暂时削减了购买计划,对电脑的硬件升级与维护的需要不断增加。如果有专业技术优势,可提供此方面的专业服务。

新婚家庭理财如何量入为出?

昕 昕

男女双方在结婚成家后,理财就成为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对于新婚家庭的每一对夫妇来说,如何面对家庭理财确实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合理的家庭理财制度,把家庭稳定的收入由小变大,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刚一结婚,积蓄花得所剩无几,面对幸福的两人世界,多出的是一份责任和双方对这个家的关心。

首先,计划自己生育下一代的时间。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要让意外给家庭的经济也带来意外。定下大概的生育时间,不忘适当地做些短期储蓄。还有就是为即将出生的孩子预留必要的生活费用开支和学习教育的开支。

其次,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社会经验的增加,适当增加为家庭起到重要保障作用的保险。按照中国人的婚姻习惯,女性往往选择比自己年龄大3~5岁的男性结婚,而按照平均生命的规律,女性的平均寿命又比男性要长3~5年。这就导致了许多女性在最后的6~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是一个人度过。所以,建议一般家庭的女性,为自己的另一半买些终身寿险,为自己买些定期寿险。保费建议以不超过整个家庭收入的10%~15%为宜,夫妻双方的保额是双方总收入的10~20倍。

第三,根据双方的特点进行一些大胆的投资。但是,为了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这方面的投资不要超过自己家庭资产的1/3。要寻求稳妥、能保值的理财产品,国债是最稳妥的理财方式之一。考虑到不交利息税、提前支取可按相应利率档次计息等优势,国债应作为新婚家庭理财的首选。开放式基金具有“专家理财、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购买运作稳健、成长性好的开放式基金或具有储蓄性质的货币基金也会取得较高的收益。

综合建议:

1、每个人的用钱观念不同,夫妻双方应充分尊重双方的用钱习惯、生活习惯,要在今后双方共同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造或适应。必要的情况下,建立婚前财产公证,为今后家庭不必要的财产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集中双方的闲散资金,实行家长负责制投资管理,使家庭的共同投资基金有更大的收益。适当购买保险,增强家庭抗变能力。

3、自觉维护家庭的“财务体制”,不设小金库和私房钱,收支互相监督,可实行“双向”管理的方法:一方任“会计”,一方任“出纳”。

篇4

鉴宝:在刚刚结束的秋拍季上,各拍卖公司的成绩大多差强人意,较之春拍有了大幅度的回落,这是否可以说是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

刘尚勇:在金融风暴日渐迫近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上的买家鉴于市场前景的不明确,纷纷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拍场上,虽然办理竞拍牌的藏家很多,但真正举牌竞拍的不足持牌者的一半。可见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藏家对市场的信心,进而使得今次秋拍的整体形势下滑。但据我观察,金融危机尚未影响到大多数藏家的资金实力,这种观望的态度应当是暂时性的。因此在这场危机下,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还需要时间来观察。

鉴宝:是否可以说,一旦金融危机更加深入,他藏家的购藏实力受到损失,艺术品市场将会受到更进一步打击?

刘尚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毕竟文物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对藏家来说,当物质财富受损的时候,必然会首先降低对文物艺术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拍场上的买气出现低落。但在我看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好的艺术品是不应当被人们所放弃的;相反,购藏它会令持有者的资产得到有效地保护。因为,与股票、房地产,甚至货币相比较,堪称优质资产的艺术品的财富状态要更好,更加难以缩水贬值,更为可靠。大家可以看到,国内的股市低迷。房市萎缩,人们对这两个投资领域的信心比艺术品市场还要低。我想,在股市由6000多点急剧下落到1600多点,且不知何处是尽头的现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将手中的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的画作卖掉,去购买股票。

当代艺术“倒下”很正常

鉴宝:如您所说,现在应当持有并收藏艺术品,因为其具有良好的保值增位能力,但众所周知,作为艺术品之一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然先于其他收藏门类,倒在了金融危机的面前,价格急剧缩水,让不少藏家的资产受到了损失,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尚勇:我所说的具有优质资产特性的艺术品,指的是那些价值经过反复确定、世所公认的艺术品,而不是那些当前大量存在于拍卖市场上的低端的、堪称艺术垃圾的一般性拍品。很显然,以中国书画、瓷器、玉器为代表的传统收藏门类中的优质艺术品具有此种特性,因为其在千百年间的收藏过程中已然形成了具有较高公认度的价值体系。很多精品一旦上拍,就会为绝大多数人认可,即便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不会过多地左右其价格的摆动。例如,一件齐白石精品画作的价格,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支付能力,决不会像股票一样在短时间内出现价值大幅缩水,甚至一文不名的状况。

而作为新兴收藏门类的中国当代艺术则与我们所说的传统收藏品类不同,它步入收藏市场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价值确认时间太短,且成长过快,超越了市场所能接受的程度,十年前一幅张晓刚的画作仅为1万美元,十年后即炒作到几百万美元,远高过了齐白石等艺术大家。因此,一旦市场遭遇经济危机或进入调整期,当代艺术自然会首当其冲的遭受震荡,且振幅巨大,最终价格能落定在什么位置也难以预料。

现在是捡漏的好时机

鉴宝:鉴于好的艺术品具有良好的保值增值能力,再加上当前市场形势不佳,拍品价格出现下跌,很显然持有艺术品的藏家会产生惜售的心理,进而让现身市场的精品数量有所匮乏。而有论者认为,当前又是一个收藏捡漏的好时机,这又应当如何认识呢?

刘尚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市场前景不明的状况下,目前藏家的心态各有不同,有不惜代价期望手中的艺术品尽快变现的,也有紧捂不放以求规避风险的。我认为一部分人惜售,一部人抛售,整合在一起,市场内流通的艺术品还是像以往一样多,所谓惜售会让精品少见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依据同样的认识,现在的艺术品市场非常适合藏家捡漏,因为,对于那些将自己经营生意的资金用来购买艺术品的藏家来说,一旦原本的生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难以为继,其自然会不计损失地抛售艺术品。要知道,艺术品市场内每一次大的危机或是调整,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又是一次大的机会。当大家都把金子当作废铜扔掉的时候,满地捡黄金的时候就会来到。而且现在买东西的时候没人抢,几乎一伸手就可拿下,这岂不是好事情。我经历过数次的艺术市场调整,可以说我得意的收藏都是在调整期间实现的。

部分拍卖公司将陷入困境

鉴宝:随着金融危机的仓演愈烈,拍卖公司应当如何予以应对?金融危札是否会加速拍卖行业的重新洗牌?

篇5

事实上, 虽然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影响很大, 但如果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 目前的波幅仍然是很温和的。回想2008年金融危机时, 澳元兑美元在三个月内从0.98急速下跌到0.6, 铜价从8800美元/吨跌到3000美元/吨以下, 而原油价格更是从每桶140美元以上如自由落体般跌到每桶35美元。这一切说明, 金融市场中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即便是市场一致看好人民币的升值前景, 其走势也越来越体现出更多的双向波动和不确定性。外汇、利率、甚至大宗商品都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常见的市场风险,如何对这些可能给企业造成危机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套期保值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财务得利

对于企业的财务决策者来说, 金融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冲击与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大部分常见的金融市场风险, 都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的对冲。有数据表明, 90%的全球主要的跨国公司都在运用衍生工具管理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通过衍生产品,可以主动管理金融市场风险,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实现预定的目标:

1.对经营成本或者收入中的外汇、利率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进行保值, 从而固定成本或者锁定利润,以降低财务成本的不确定性。

2.帮助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解决货币错配问题。例如,如果企业有欧元出口收入,那么企业可以通过交叉货币掉期将一部分债务转为欧元, 从而规避欧元贬值的风险。而且与直接借入欧元债务相比, 交叉货币掉期更为快捷有效。

3. 在融资过程中,衍生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兼顾流动性与成本的考虑。例如许多企业为了长期项目需要长期美元债务(甚至超过10年),而且市场惯例通常为浮动利率, 但又担心利率上涨的风险,那么通过利率掉期可以灵活的管理利率成本,在利率上升周期通过掉期将成本转为固定利率,在利率下降周期再转回到浮动利率。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放心的借入长期债务以保证流动性, 而又不用担心被动承担利率风险导致成本上升。

走出误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国内金融市场迅速发展, 而且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贸易与投资, 绝大部分企业今后都将面临如何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的问题。国内企业目前进行套期保值的比例还很低,原因之一即在于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理解还不足, 导致相当多的企业被动承受风险, 而缺乏主动管理金融市场风险的意识。 如果不解决一些理念问题, 国内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将始终被束缚,处于巨大的市场风险之中。以下我们重点谈谈在使用衍生产品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并分享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问题一: 衍生产品是投机吗? 这需要从衍生产品的定义谈起。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由此可见, 衍生产品只是一种工具, 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被用于套期保值, 也可以被用来投机获利。因此企业在研究衍生产品时, 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正确的使用衍生产品以及怎样通过衍生产品实现套期保值的目标, 而避免一味的研究产品本身, 不要过度的关注产品的模型与理论。

问题二: 套期保值会不会亏钱?所谓套期保值, 就是对于存在的风险敞口, 在金融市场中进行一笔金额与期限相等, 但是方向相反的衍生产品交易, 使得该交易的盈利或损失能够冲抵被对冲的风险敞口产生的盈亏。 由此可见,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平抑被对冲敞口的盈亏波动, 其结果是企业经营的成本或者是收入可以相对固定, 规避金融市场产生的不确定性。任何产品, 如果孤立的看, 都会产生盈亏,因此对于套期保值, 一定要将衍生产品与被对冲风险结合起来评价。评估其保值效果时, 关键在于是否对冲了风险, 而不是产生多少额外的利润。各种案例反复证明, 如果过度考虑衍生产品自身的盈亏, 那么往往导致偏离保值的目标, 容易出现过度保值,甚至投机。

问题三: 现在是保值的时机吗? 有些企业在市场短期走势对企业有利时, 往往会认为进行锁定不划算。企业对市场时机进行观察和选择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所谓最佳时机而不保值, 其实无意中成为另一种投机, 因为最佳时机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在2007年时, 许多企业考虑到欧元升值与美元贬值的趋势, 经过努力将出口与海外工程合同改为欧元结算, 希望享受货币升值的好处。之后部分企业对欧元的汇率风险进行了管理, 锁定了欧元升值的收益; 但是也有部分企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没有及时进行保值, 而金融危机到来时欧元迅速大幅度的贬值, 从而丧失了保值的机会, 承受了汇率波动的压力。 是否保值是战略问题, 而市场时机是战术问题, 孰重孰轻当一目了然。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结合, 提前确定合理的目标才是正确的方法。金融市场风云变幻, 要准确预测短期市场走势非常困难, 因此不应该将保值效果过多的寄托在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判断上。

“套保”指南

那么在进行套期保值实际操作中, 有哪些好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呢?在与企业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并观察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 我们提供以下思路以供参考:

1.树立正确的保值观念。套期保值要与企业的风险敞口相结合, 不以盈利为目的;确定合理的目标, 不抱侥幸心理; 保值要有持续性, 常态化, 而不是赚了钱就多保值, 一出现机会成本就不保值。很多跨国公司会对未来的风险敞口在滚动状态下保持一定的保值比例, 这样一来不管市场如何波动, 风险都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2.制定明确合理的套期保值政策和策略。公司的董事会或者相关授权者必须先批准套期保值策略的框架, 此政策可以提供一般性的指引(如保值的比例、期限、工具等等),也可以包括需要达到的目标。

3.制定完善的决策程序, 确保保值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 而且使交易获得足够的授权; 同时在具体交易层面, 要有有效的交易流程, 使得业务部门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及时完成套期保值交易.

篇6

关键词 套期保值 案例分析 风险

金融危机全球爆发的时候,很多的商品出现暴涨暴跌现象,而且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许多的企业都面临亏损威胁,致使很多企业破产倒闭。许多企业为了能够规避金融危机的影响,选择了套期保值,用以避开商品价格波动剧烈所带来的风险,而这个也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是风险管理的理想工具。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是为了能够摆脱外界给予的自身无法掌控的被动情况,将被动转为主动,将企业利润和成本控制都锁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企业能够持续性经营并保持稳健发展。应该说,套期保值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金融危机。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企业套期保值状况、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经验教训、方案实施方法等,探讨我国企业套期保值制度及实施措施,并予以检验[1]。

一、套期保值概念原理

按照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套期保值的概念界定,套期保值交易需要由五个要素构成:现货经营与期货交易具有相同或是相关性品种,相反的方向,数量接近相同,时间相同或相近,其目的为锁定企业愿意或是能够承担的成本及利润。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无法避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如果企业经营比较成熟,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则可以缩减为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往往在总量、结构、时间、空间方面存在矛盾,且为经常普遍的,波动的商品价格往往给生产者或需求者造成损失。所以,企业往往会运用多种方法将风险转移、回避或分散,规避经营当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使企业预期收益保持持续发展。

期货市场属于高风险市场,但是也是能够将风险转移的一种有利市场,根据期货交易发展过程观察,商品从远期交易发展到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理论来讲,这就是企业在不断寻找回避风险方法的历史过程。期货市场用以回避价格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措施,能够较为有效地回避、转移或是分散在现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套期保值最基本的作法为: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买卖同一种类商品,其数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实货买进或是卖出同时,于期货市场卖出或是买进同等量的期货。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导致现货交易出现盈亏时可以通过期货交易亏盈来抵消或是弥补,如此一来可使现货和期货间、近期与远期间具备对冲机制,促使价格风险下降至最低限度。

从理论分析,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地规避价格风险。实际运用当中,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和企业实施操作的具体方法有着较大的关系。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套期保值实施本质是企业把自身不愿意承担的价格风险分离出具体运做的业务,转移至愿意承担价格引发风险的投资者( 主要为投机者),同时也会把价格风险引至的收益机会转让给投资者;当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双方共同面对此类风险,但是风险影响方向呈现

相反方向时,都有机会达到使风险下降的目的;套期保值交易能够转移风险,于此同时也会把收益固定,因此会丢掉获取超额收益的时机,还有可能因为判断预期价格出现失误从而导致巨额损失发生,但是从理论根本来讲,仍然做到于事件发生前转移或是消除风险;虽然企业实施套期保值交易自身具备一定的风险,但是它并不会提高企业在市场所出现的总体风险水平。

套期之所以可以达到保值效果,是因为特定相同商品使用的期货与现货存在交货日期前后不相同的差异,但是它们的价格变化所受到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与控制是相同的,并且期货合约规定在到期时务必使用实物进行交割,所以现货和期货的价格具备趋合性,在期货合约接近到期日的时候,两者直接的价格差异基本趋于零,不然就存在一定的套利机会。所以,在期货到期前,期货和现货两者价格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的两个市场,进行反向操作肯定能够互相冲销[2]。

二、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中国远洋公司下辖的干散货船公司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和公司实际运营情况,为了能够锁定租入船的运行成本,在前期购买了一定数额的FFA(FFA远期运费协议,此种协议当中买卖双方会详细规定航线、价格、数量等具体情况,并按照合约规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收取或是支付按照BDI和合同规定的运费价格差额)。但是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急剧变化,致使国际航运市场出现巨大的震动,受影响较大。特别是期运价水平即能够显示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情况的BDI从第三季度开始发生大幅度的降低,一直到2008年12月12日,中国远洋公司下属的干散货船公司所拥有的远期运费协议(FFA)发生的价值变动损失掉53.8亿元人民币,即便和已经交割的14.3亿元收益相抵消,仍然会出现39.5亿元亏损。2009年一季度因为BDI指数出现暴涨,一直到2009年2月中旬为止,BDI指数从773点涨到l974点,公司持有的FFA合约损失和公允价值亏损才大幅减少。

通常现货市场在价格变化对企业有利的时候,期货市场价格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这种变化会导致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发生亏损;而伴随现货市场价格的持续变化,有可能会使期货市场的损失下降。但是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信息综合来看,企业能够锁定自身成本。根据远期协议和期货价格变化实施套期保值,并无法保证利润上升,但是进行套期保值能够将价格风险转移,从而能够按照预期价格将商品出售,成本的锁定更有利于企业完善其经营管理[3]。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接轨,世界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商品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用以说明国内套期保值的情况[4]。

多数情况下,金融危机都会导致商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情况,而我国在大宗商品方面需求和消费都非常的巨大,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急切需要方法来应对价值的涨跌,所以我国企业实施套期保值措施具备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在我国也有很多的企业成功操作套期保值,帮助企业顺利规避价格波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在金融危机出现时,较为明智的应对价格风险。

正确选择适合的策略、设置机构、实施确定方案并进行绩效评价,才能够使企业的套期保值较为顺利的实施并取得成功,而且需要外部监管,内部制定有效风险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才能够有力保障企业成功进行套期保值。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都实施了套期保值项目,这些项目实践中有成功经验,也有惨痛失败,这些积累的经验和失败的警示中,通过比较能够帮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企业套期保值方案,对我国企业以后实施套期保值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借鉴。

企业实施套期保值措施,能够脱离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不利境况,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较为自主地建立成本控制措施并将利润锁定,维护自身经营的有序性。对于很多的中、大型企业来说,为了能够维持连续性生产并有效利用自身规模优势,套期保值将利润锁定,并能够控制成本,这使得很多企业可以有效避险,因此套期保值也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大多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保值、控制成本并增加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原料、技术、市场、金融四种因素,在预期利润得到保障的同时使企业经营能够更加的稳定,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5]。

参考文献:

[1]周军.套期保值工具选择的案例分析.商业会计.2010(07):16-17.

[2]孙妍,周单.浅析套期保值的风险控制:案例分析的视角.会计之友.2010(25):39-40.

篇7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和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重新认识金融衍生品,很多人认为这场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与金融衍生品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随着危机的进一步蔓延,整个国际呈现出大变动大震荡的态势,其中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外汇以及股票市场与危机发生前相比,简直是“物是人非”。比如2008年油价是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大约经过了三个月,一下子跌到了将近一百美元每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007年到2009年期间最大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五十。随着金融市场风险像洪水猛兽一样肆虐着全球经济,最为显著的是我国的一些企业由于过去自身种种原因加入到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问题慢慢地显现出来,人们开始以一种质疑与一样的眼光来看待金融衍生品,国内开始出现了反对金融衍生品的呼声,而且随着问题的浮现越发强烈。

二、相关案例分析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国一些企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比如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航与东方航空等航空企业以及中铁等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巨额亏损。根据国资委统计分析,三十一家中央企业,由于涉及到金融衍生品交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中信泰富也是由于曾涉足外汇澳元衍生品交易,结果造成了将近一百六十多亿的亏损。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与评价国内航空公司涉足航油套期保值所造成的亏损。

(一)亏损暴露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航、东航以及上航等国内航空公司,对外宣称,由于其涉足场外衍生品交易,结果导致了巨大的亏损。对一些大型的航空公司而言,燃油成本是整个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油价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这些航空公司纷纷进行了航油套期保值业务。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油价暴跌,给这些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航在2008年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了将近七十四亿元,东航航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了将近六十五亿元。

(二)造成亏损的缘由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使得几家大型航空公司所蒙受的巨额亏损的一个直接因素是国际燃油价格的直线下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证后,这些大型航空公司开展套期保值时,在管理与操作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

1.企业未严格按照套期保值要求的原则操作

通常情况下,套期保值需要遵循诸如现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标的相同、现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的方向相反、交易数量相等以及交割月份相同等原则。出于交易数量、交易时间未能和现货市场做到完全匹配考虑,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要努力遵循相近的原则。一般来说,国际上一些航空公司都会依据自身的条件与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数量与品种,但是有些比较慎重的航空公司为了安全起见更多得采用的是传统工具,比如期货与简单的单期权工具。国航与东航在选择买入一定看涨期权的同时,也卖出看跌的期权。从表面来看,这种方法不是仅仅是简单的套期保值策略,而是企图把航油价格锁定在区间内,这个区间具有一定的宽泛性。这种策略看起来天衣无缝,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管理成本,然而卖出看跌期权的交易,所要承担的风险是无止境的。一旦油价大幅跌至行权价格以下时且不断创新低,这种损失的连锁效应损失将会把企业放在风险的风口浪尖上,造成无限的损失。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转化为国际经济危机,航空市场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萎缩,原来所预期用油量将会远远大于实际用油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使套保的数量和现货市场不一致。从在时间结构上来看,几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套保期限显著延长。

2.企业不熟悉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增大了交易风险

我国几大航空公司一方面由于不熟悉国际金融衍生品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由于不具备涉足场内产品交易的资格,最后导致选择了诸如场外的期权、SWAP以及期权等组合产品。这些组合产品,一般来说,透明度较低而且较为复杂,不是专业人员是很难计算具体的实际盈,此外经验不丰富,国内又没有明确具体的机构与法规对此进行必要的监管,更是亏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国内几大航空公司在套保交易时,大部分采取了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作标的,这一产品不仅实物交割量较低而且投机性高,进一步使风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3.企业涉足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目标模糊。

套期保值业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是企业降低价格风险的一个重要金融工具,应该将重点放在降低风险的维度上,然而事实是一部分企业处于投机行为,在这种金融交易上的盈利权重超过了其主营业务的权重,这时潜在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一旦市场脱离正常的运行轨迹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分析与评价

国航与东航由于涉足金融衍生品所造成的巨额损失的消息传出来后,国内各界都质疑这一金融衍生品。虽然企业在决策与操作方面没有遵循一定原则,然而不能因为这个就下企业不应该参与衍生品交易的结论。进行套期保值在稳定运营成本方面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从这个方面来说,参与衍生品交易对降低企业的风险是有意义的。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将会放开更多原材料价格形成机制,这一举措将会无形增加企业价格波动风险,作为一种有效管理方式的套期保值被很多企业认可与接受。比如国航2008年11月现货采购成本与预算相比节省约了四百多万美元。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套保的效果好与坏是需要由期货与现货的盈亏合并计算得出的,片面地强调盈利或亏损皆是对套期保值不正确的理解,在实际的操作与管理中要全面分析与评价,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避免“一刀切”。

三、启示与建议

金融衍生品从某种程度上来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主要看怎么用于如何运。千万不能由于个别反面的案例,就完全否认套期保值的作用,乃至停滞所有的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企业需要全面看待金融衍生品交易,强化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创新研发;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给企业创造一个有法律保障制度规范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良好环境。

(一)企业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建议

1.提高分析预测各类价格的能力

风险的是客观存在的,企业需要正确看待生产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对可能影响到企业的各类金融或者商品价格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是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从我国企业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导致的损失案例来看,危机发生之前价格剧烈震荡是产生亏损的一个明显因素。所以对企业来说,要随时随地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市场发展态势以及关注本行业与本企业的动态,进而提高分析预判价格的能力,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强化主营业务,降低投机行为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荣与衰主要是靠其主营业务的发展,企业应当将重点放在主营业务的经营上。金融衍生品交易从本质上来说只能一种工具,是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所带来的震荡以及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竞争。但是金融衍生品由于其双向性,用不好可能带来灾难,所以企业绝对不能抱有侥幸的态度,把金融衍生品作为其赢利的工具。而应当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特性,掌握其市场运行的规则,科学地使用该工具。本着审慎的原则,尽可能采用风险相对较小的风险管理工具,千万不能不经分析论证就立马使用较为复杂的工具。

3.强化风险意识,有效管理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政府将会根据条件适时地放开价格管制,由于一些产品或者金融价格的市场化,将会加大企业的各种内外部风险与竞争。我国一些企业由于适应了以前的模式,缺乏必要的价格敏感性,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在这种形势下,尤其是国营企业更应该把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内容,建立一套系统的风险预警,强化风险意识,有效地管理各种企业风险

4.强化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是第一位的。想要搞好风险管理,归根结底还是靠懂金融,善于管理的人才。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培养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另一方面适时地引进,进而推动整个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金融机构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建议

金融衍生品市场里有着无限的商机,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相应的交易技术、规则以及风险控制措施,拓展业务模式与盈利范围,强化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整体营销能力与研发能力,努力提高提升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且形成自身的核心的竞争力。金融海啸敲响我国金融机构了警钟,有很多的经验需要借鉴,有很多的教训需要吸取,同时也给我国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内金融机构要及时地把握机遇,借助海外并购与引进人才等方法,将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为己所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政府立法规范金融衍生品交易者方面的建议

1.正确引导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从本质来说是企业自身的市场商业行为,企业都应当承担相应的盈利或亏损。然而出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企业体制特殊性以及国内企业不熟悉衍生品交易等国情考虑,因而政府引导和监督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显得尤为关键。首先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借助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保值规避风险,不能以偏概全要全面科学看待金融衍生品。同时政府还应当构建一个全面的制度规范体系,有效防止投机交易,打击过度投机行为,特别是国有企业,更是要严格规范其自身行为。

对于央企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巨额亏损这一事件,国资委曾向六家大型外资银行与投资银行发出了一封法律函,称国资委下属部分央企,将对之前和外行签署的大宗商品挂钩的产品,保留追索权与不付款等方面的权利。国资委的这一正面举动对外国投资银行在业务中的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效应。然而带来了某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我国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要在购买金融衍生品方面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等。所以政府应当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引导上,借助健全的法律与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让企业真正熟知市场规则,同时推行问责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道德风险。

2.鼓励创新

国内一些企业之所以千里迢迢涉足境外投资银行所提供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我国金融衍生品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衍生品的开发设计与营销能力方面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由于国外在对涉足境外场内衍生品交易的资格方面门槛比较高,导致一些企业在使用风险管理工具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与此同时,加上语言方面的不同以及外汇波动风险等因素,企业涉足国外市场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场外市场一般情况下,信息是不透明且不对称,参与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企业就更有可能蒙受损失。

从宏观层次上来说,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基础较为薄弱,此外还存在诸多制度性与结构性的问题,再加上有关方面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意识不强,缺少必要的制度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一个相对健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与之相配套。

所以作为政府应当把建设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上日程,从战略意义上进行规划,全力支持金融创新,为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顺利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与制度支持。相关部门应当从研究着手,发展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具有高效率的创新型的交易品种,开发出多样性的金融衍生品,在结构与特征上进一步优化。推动金融机构交易所在诸如业务、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摸索出一个既有效率又有安全性保障的组织模式,最后要优化投资者结构,努力培育专业化机构投资者,健全各级机构投资者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制度安排,借助信贷、税收等政策,提升一些非金融机构涉足金融衍生品交易套期保值的关注与热情。

3.加强监管

虽然在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很关键,但是也不能够缺乏必要的监管。金融海啸的威力证明,在交易机制、衍生品品种以及交易情况等方面缺失必要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给金融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加强监管与规范金融衍生品交易势在必行。

我国各相关部门都下放了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加强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控与规范。然而我国目前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的监管体系还很不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范中,没有专门在衍生品交易信息方面,做出强制性规范或披露要求,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努力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基础性制度构建;确立合理的监管观念,从以往片面强调“管得住“转化为在法律规范基础上,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超越传统的危机导向的监管理念,重视政策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效应,各部门密切合作。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用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严密注视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其他金融部门、实体经济甚至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发展态势,进而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从林.由国航.东航燃油套期保值大幅亏损引发的思考[J].商业营销,2009(8).

[2]叶海蓉.航油套保梦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21.

[3]毛旷怡.也谈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4).

篇8

是什么原因推动了黄金价格的急速上涨?全球衰退的环境之下,避险需求的上升、黄金ETF的大幅增仓,是最为直接的两个原因。然而作为一种投资产品而言,黄金价格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这段急速上涨的行情之后,黄金价格将何去何从?市场上多空观点交织。

为此,本刊采访了国内多位资深黄金分析师、评论员,邀请这些黄金达人们对未来一段时间影响金价走势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纵览各位专家的观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然而在这些观点的碰撞之中,或许也能为黄金投资者和希望进入这一市场的投资者带来启示。

焦点一 黄金ETF持仓上升能否助推金价新高?

黄金ETF被视为本次金价崛起中的主导力量。北京时间2月17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的黄金持有量升至创纪录的1000吨上方。观察2009年1月以来,SPDR Gold shares的持金量增加与金价上涨的节奏,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相关性是如此之高(见图1)。可以说,黄金价格的每次上涨都伴随着ETF持有量的大量增加。

然而黄金ETF持仓的上升,能否继续推动黄金价格前行,并超越去年创下的1030美元/盎司的价位?

正方观点:与ETF一起过冬

高赛尔研究中心的方静认为,四大黄金ETF,尤其是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一直以来都在稳步买进,鲜有减仓卖出,进入2009年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市场一片看空之声,并没有动摇ETF买进的决心。对此,方静的观点是,要么是由于大量资金涌入ETF基金中导致其被动买人,要么是其“志在高远”,而根本不在乎短期微小的波动。结合ETF的背景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高”。

同时,随着ETF黄金持有量的逐渐升高,其对金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数据显示,目前四大黄金ETF持仓最,已经占了全球黄金年供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若未来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ETF而间接持有黄金的话,黄金ETF对金价上行的影响将逐渐成为主导金价的因素之一。因此,单就ETF这个因素来看,投资者可以“和ETF基金一道看好未来长期金价走势”。

经易期货的朱亦林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恶化的宏观环境下,黄金的货币属性得以彰显。也就是说,从保值的角度出发,作为经济危机最后避风港的黄金受到投资者青睐,黄金的投资需求充分扩张,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这也是黄金ETF增仓的原因所在。基金敢于不断地迫涨买入,也表明了其对黄金后期走势相当看好。

反方观点:增持黄金热情难长久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研究处近期的《一周金市观察》则指出,增持黄金的热情难以持久,黄金独立行情走势已经临近尾声。兴业资金营运中心贵金属分析师蒋舒告诉记者:“我们的观点是,在极端事件的冲击下在某些时段金价仍有震荡上行超过1000美元/盎司关口的可能,但是难以在1000美元/盎司关口之上站稳。”对于2009年金价走势,兴业的观点也并不乐观,“整体上说,2009年金价呈震荡下行态势,最低会探至800~850美元,盎司的区间内。”

“黄金ETF持仓的快速增加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多头的信心。但是,黄金ETF持仓增加本身只是一个中间变量,是什么因素促使投资者大举买人黄金ETF呢?”蒋舒认为,在目前金融机构违约风险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黄金ETF股份有实物黄金支撑的优点加之相对便利的赎回机制使得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对的安全,这是近期投资者大举增持黄金ETF的重要动因。但是,因此增持黄金的热情很难长久,势必对金价产生影响。

焦点二 美元何去何从能否研判?

由于黄金价格采用美元计价,金价走势与美元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因此在对金价进行预测分析时,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就是美元的走势。

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美元与金价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有所减弱。比如今年1月下旬以来,国际金价便与美元指数出现了齐涨齐跌的现象。但是,在对几位专家的观点进行总结时,他们对于美元这一影响金价的因素还是比较看重。市场对于美元较为普遍的观点是,中短期内仍有走强的可能,长期来看美元却将走弱。同时也有专家认为,美元走软的可能性并不大。

正方观点:中短期强势,长期走弱

上周渣打银行(中国)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在上海该行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投资市场展望时表示,美元上半年还将保持稳定和强势,但是长期看来,美元势必走弱。

梁大伟认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仍然保持强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作为全球结算货币的功能。全球性的“去杠杆化”和流动性回流,各种杠杆化投资工具面临清盘和结算,美元资产变现,推动了美元汇率的不断上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的‘去杠杆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不会结束”。因此,作为计价货币的美元还将保持其强势的地位。

但是,进入下半年,美国极度放松的政策将拖累其大幅下挫。因此,与其负相关的黄金价格,中短期内将面临较大压力,下半年之后黄金潜在的投资需求将有所回升,并吸引更多净流入资金,助推黄金价格。

黄金分析师张勇的观点也颇具有代表性。张勇认为,2009年美元总体走势将以贬值为主。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整个经济危机已从金融机构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美国为此推出了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刺激计划的实行将使美国财政赤字创出历史新高。美国政府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增发国债向世界筹集资金,但这条路很难走通,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已令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国债投资望而却步,可想而知其继续增发的前景如何:二是不顾一切地发行美元以满足需求,这也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因此虽然美元汇率与金价的相关性降低,但在一定程度上,美元走软将利好金价。

反方观点:美元走软可能性不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特聘讲师王斌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美元走软的可能性非常小。

“黄金和美元的走势,基本上是按照一个相反的方式在运行”。但是,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黄金走势和美元走势开始变化,并且走势基本相同而不是相反。王斌之认为,由于奥巴马的各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所以美元开始走强成为必然。但是由于这次金融危机是百年一

遇,很多人对于全球经济能否快速恢复心存疑虑,尤其对于美元走强并不看好。人们的这种恐慌心理导致国际投机资金在美元走势即使强势的时候也无所适从,只好选择黄金作为避险工具。因此,在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元虽然走出了非常稳健的行情,但是很多投机者还是选择了黄金来避险。因此出现了金价与美元出现了相同的走势。

“从美元的近期走势来看,由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正在推出和实施之中,美元走势在奥巴马的政策背景下,长期走好的因素基本具备。”王斌之指出,金融危机的底部形态已经基本形成,利空出尽之后,最坏的形势也将过去。而美元则是重要的信号,如果美元能够走强,金融危机的结束也就为期不远。

焦点三 危机之下避险情绪还将升温?

在金融危机之下,各国货币不断贬值,资产价格不断缩水,投资者选择的是如何更好地维系自身资本保值。黄金具有“避险功能”,这一特性能够使之吸引更多的资金,从而推动金价的上涨。

正方观点:衰退趋势加深避险功能受青睐

经易期货的朱亦林认为,国际游资的避险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金价的走势。“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各国货币不断贬值,资产价格不断缩水的情况下,国际游资逐渐从前期激进的投资偏好转向较为保守的投资偏好中来。”朱亦林的观点是,黄金是避险产品的首选,这也就促使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投资趋向将继续支撑并推动黄金价格的上涨。在不确定金融因素的推动下。黄金价格再创新高也并非难事。

中行上海市分行资深黄金交易员徐明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黄金避险功能的增加进行了分析。他说:“一方面欧洲银行系统危机加深全球经济的衰退。春节前英国银行大幅亏损,欧洲银行系统陷入困境,市场担忧全球金融危机将会加深。欧洲央行和欧洲地区各国央行向银行系统注入巨资以稳定局面。有经济学家预测,未来更多银行将会受到影响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继英国央行大幅降息之后,欧洲央行3月份仍可能大幅降息。未来基于对欧洲经济形势的担忧,投资者对黄金的避险需求增加。”

而在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形势恶化,股市疲弱,有望继续推升金价。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受影响的行业越来越多,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各国GDP值的增长率有所下降。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骤降3.8%,创1982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单季降幅。大多数经济学家对2009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持悲观态度。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未来全球经济的衰退将继续促使全球股市惨遭滑铁卢。疲弱的股市使得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继续青睐黄金的避险保值功能。

篇9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迅速增加。继1995年突破1000亿美元后,200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再过2000亿美元的门槛,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7年7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上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趋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危机爆发-2008年1月):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增长开始出现波动。在2007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增速显著下降,从3.95%的增长率逐渐下降到2007年9月的1.77%,之后在经历了第四季度的波动后,在2008年的1月,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率又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4%的增长水平,储备规模也相应增加到15898亿美元。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4月):在这一阶段,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加剧,我国的对外出口规模下降迅速,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开始加深,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速也不断相应下降,并在2008年4月首次由正转负,达到危机后增长率的最低点-2.08%,但由于基数较大,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仍然超过16000亿美元。

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9年1月):在这一阶段,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在经历了2008年5月的快速短暂增长后,开始不断下降。但外汇储备整体规模不断下降的同时,我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幅却在不断增加。2008年7月份,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比6月份增加149亿美元,8月份比7月份增加237亿美元,9月份月增长为446亿美元,10月份,这一数据更是高达659亿美元。

①此外,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增长,我国对美国国债具体资产的购买结构也有所变化,这一点突出的反映在长期国债净购买规模的下降和短期国债净购买规模的上升上。2008年第二到第四季度,我国对美国长期国债的净买入额分别为242亿美元、361亿美元、42亿美元,而对美国短期国债的净买入额则分别为-110亿美元、470亿美元、1050亿美元。第四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在这一时期,特别是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虽然我国出口的增速依然较低,但进口的增加更为缓慢,贸易顺差依然保持了一个较大增速。同时,受美元贬值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不断增值,4月、5月份增值将近700亿美元。②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的回暖迹象明显,总体经济形式较为积极乐观,上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1%的增长速度,相应的,大量国际资本开始流入,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储备的增长率由2009年1月的-1.67%逐渐升高到2009年5月的4.01%,在6月份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了2.02%的增长率,外汇储备总量也在4月份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关口,达到20088.8亿美元。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增大

金融危机发生前,有关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以及我国外汇储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等问题已经有所讨论,大部分学者虽然赞同充足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积极意义,但都对高额外汇储备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表示担忧。金融危机发生后,高额外汇储备的管理难度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不利影响也有所加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金融危机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压缩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尽快恢复市场的流动性,避免经济长期衰退,世界各国大都采取了注资、降息等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我国外汇储备数额较大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却受到较大的限制。由于我国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除少数非贸易非经营性收入外,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头寸等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实际情况核定的。相应的结果便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购进新增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了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投放的基础货币又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形成了更大的货币供应量,造成人民币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中央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来进行对冲操作,但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对冲操作的效果必将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额的外汇储备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面临着两难处境。

2.金融危机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的资产缩水风险和投资风险加大金融危机发生后,持有巨额美国债券的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严重的亏损风险,我国也不例外。具体来说,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外汇储备最为直接的汇率风险来看,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元快速贬值,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缩水严重。其次,从外汇储备的收益率来看,金融危机后美国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券的价值重估以及收益率下降也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资产损失。最后,从外汇储备的投资环境来看,金融危机后市场投资环境不断恶化,我国外汇储备在海外的股权投资损失巨大。

3.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的难度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比较单一,突出表现在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占据了一个较大比重,约65%左右。长期来看,我国应该对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步降低美元储备而扩大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外汇储备资产的份额。但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的难度却大大增加。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应对措施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应立足长远,同时结合国际金融市场以及我国外汇储备的现有特征,从战略的角度加以管理,力求提高外汇储备的管理效率,拓宽外汇储备的投资领域,优化外汇储备的利用方式。

1.合理控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的一个最突出问题是外汇储备规模增大所带来的管理难度的增加,要改善外汇储备的管理现状,必须要合理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从外汇储备的构成上来看,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际热钱的流入是外汇储备增长的三条最主要渠道。短期内,在我国对外部经济依赖较大的情况下,不可能通过降低贸易顺差以及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方式来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所以合理控制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热钱的流动上。各部门应统一协调,加强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在进一步规范行政性管制手段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假贸易、假投资的审查力度,防止热钱的过度流入。但在长期内,控制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根本手段在于实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出口、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转向内需推动、消费引导型的增长方式,同时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合理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增长。

篇10

[中图分类号] F820.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113-03

一、引言

我国的外汇储量不断增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创新外汇管理政策措施成为当前我国外汇管理部门考虑的重点问题。金融危机对外汇管理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要求各项管理政策措施必须要不断变化创新。整体来看,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当前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金融危机的预警和防控措施乏力、难以把握汇率市场化变动趋势、存在与贸易发展存在不匹配现象、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到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优化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的各项措施,强化外汇管理策略,强化我国的全球竞争地位。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升值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存在严重的缩水风险,对我国的整个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全面强化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强化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金融风险的变动,对外汇储备的整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各贸易国之间的深入合作来提升整体的管理能力。使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能够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进而使其在现有的情况下得到必要的保值甚至升值,继续服务于我国的外贸发展。

(二)有助于稳定汇率降低风险损失

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总量在不断增加,其对整体贸易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也充分显示了我国的全球地位。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诱导因素不断增加,使我国在进行外汇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汇率风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损失。外汇储备是我国在长期贸易过程中积攒下的重要财富。从当前我国的外汇风险管理措施来看,其缩水的空间在进一步加大,主要是由于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出现贬值,使我国贸易所支付的成本不断加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因此,强化外汇管理有助于降低稳定和降低汇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三)是促进我国全球贸易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国的全球贸易发展在近些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对带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外汇储备作为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面强化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可以全面强化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以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健康发展,进而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全球贸易的发展。同时,强化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也是我国目前实现汇率市场化的必要措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金融危机的预警和防控措施乏力

金融危机的潜伏性较强,其诱发的因素较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金融危机一旦产生将迅速波及全球,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金融危机的预警和防控措施显得十分乏力。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使我国在预防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一旦出现金融危机之后,使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处于被动地位,进而难以对外汇管理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的优化。

(二)难以把握汇率市场化变动趋势

汇率市场的变动较为频繁,其受到经济、政治、军事、自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外汇储备受到汇率变动的直接性影响较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外汇管理还没有全面把握汇率市场变动的相关问题,尤其是难以把握汇率变动的整体趋势。这就使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把握各方面的变动情况,对汇率市场变动的应对能力有限,使得我国的外汇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不仅会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缩水,还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外贸的整体发展,长期下去将会影响我国的全球贸易地位,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与贸易发展不匹配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对全球贸易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外汇储备是我国贸易不断发展的结果。但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外汇管理与贸易发展还存在不匹配的现象。我国的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远远没有外汇储备总量提升的速度快,这就使得大量的外汇储备失去了其贸易的根基。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存在,全球的金融市场相对脆弱,对整个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政策措施的有效制定和实施,不仅会加大外汇管理的成本,还可能会对我国的外贸及整体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多潜在的不利影响。

(四)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到位

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不到位是我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外汇进行管理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当前,各项外汇管理措施在制定的过程中依旧沿袭着传统模式下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对金融危机的变动、汇率的变动、我国贸易的发展等考虑不周,在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遗漏,其有效性被大大的降低。同r,在政策的实施方面,我国的外汇管理措施还缺乏必要的政策监督,各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乏力的现象,相关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限制了我国外汇管理的整体能力,使外汇管理风险难以被降低。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完善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与防控能力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全面强化对外汇的管理,必须要首先提升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与防控能力。一方面,要对历史上金融危机的相关影响及各项诱导性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明确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加强对各项风险因素的分析能力,与外汇管理进行充分的结合,为进一步强化外汇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的分析来提升对金融危机的防控能力,为我国的大量外汇储备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其能够免受金融危机变动带来的风险损失,以此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准确把握汇率市场的变动趋势

汇率市场的变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外汇管理。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要全面准确的把握汇率市场变动的趋势,通过强化汇率市场化风险管理措施逐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将我国的外汇储备与整个汇率市场的发展进行挂钩,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各项风险损失。同时,要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避免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设定汇率变动的范围和空g,一旦超出这一空间,则要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保证我国大量外汇储备免受较大的损失。另外,要通过加强各国之间的深入合作,为外汇管理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政治保证。

(三)加强与贸易发展的匹配度

贸易发展是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基础,是当前我国实施外汇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虽然步伐较快,但是整体的质量还有待于提升,因此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措施需求较大。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外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贸易发展的匹配度,使其各项管理措施都能够充分服务于我国的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不断强化与贸易合作国之间的相互往来,使得大量的外汇储备能够得到必要的消化,避免给整个贸易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对外汇的管理能力。

(四)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力度

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强化外汇管理的关键。一方面,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各项外汇管理措施进行审核,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全球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我国的贸易发展为基础,制定出完善的外汇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要全面强化对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度,制定和实施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外汇风险管理的监督,使其能够切实保证我国的外汇安全,并充分发挥其服务于外贸发展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我国的全球地位。

五、总结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管理措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贸及整个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措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我国应该从提升对金融危机的预警与防控能力、准确把握汇率市场的变动趋势、加强与贸易发展的匹配度、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力度等方面出发,全面强化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外汇管理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外贸及整个经济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大贤.金融危机背景下外汇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甘肃金融,2009(3)

篇11

金融危机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经济危机。自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的消费能力都受到严重的冲击,由于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的依存度较高,依赖性较强,由于美国经济的减速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的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总值产生巨大影响的进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不仅降低中国的进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必将涉及到我国实体的经济部门,从而使我国的宏观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像前期那样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出口的总额也受到影响,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除“加大投资力度”外,维持和扩大消费也将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面对着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经济结构做了相应的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也相应地有所转变,将原有的“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政策的重点转变为“加大投资力度”,这种转变拉动了国内消费,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首次排在首位,使我国的经济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下保持相对的平稳复苏,并以此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从而对我国持有其债券的金融机构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加之中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资本项目暂未完全放开,面临这样的经济状况,使金融机构担心的是因为整体经济的衰退而带来的系统性的风险,经济放缓,市场动荡,带给银行的影响必将产生一定的坏账,从而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利润水平,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为我国的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警告我们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予以强化,保证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三、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的泡沫是爆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虽然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不会给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直接的的影响,但房贷违约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金融系统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并会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向整个资本市场的扩散,也将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影响。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造成的金融风险,是需要我们积极深思与面对的问题,如何在困境中正确的引导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健的发展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实质性问题,事实上这两年来,我国的相关部门对房地产的信贷风险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家商业银行出于安全风险考虑,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批程序表现的更加谨慎,对房贷手续的审核也要求的更加严格。

四、对外汇储备管理和对外投资的影响

篇12

中央政府其实早已开始对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性管理,并以三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前提。如2007年9月建立中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司),由国家赋予它约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金,代表中国政府进行对外商业性投资。至2008年8月,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已增至5410亿美元。同时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使得美元债券的大量发行并导致其收益率持续走低,目前仅有2%左右,若将来低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中国就会面临数以亿计的浮亏。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造成了损失。由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并不尽如人意,“大象跳舞”。那么,应当如何去有效地管理我国的巨额外资储备呢?

二、当今形势下国外的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的外汇储备现状

全球性金融危机迄今已经持续一年多了,这场由次级贷款(CDS)引起的全球性,多领域的金融危机已经给各国带来不同的麻烦困境。

而截至2008年底,中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就高达1.95万亿美元(据国家外汇管理局08年相关数据)。而且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IC)数据库,截至2008年底,在中国官方与私人部门持有的美国证券中,长期国债约占50%、长期机构债约占40%,其余债券约占10%。可以假定无论公用还是私营部门的投资行为没有明显差异,那么就可以用上述资产结构数据来推断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

三、开拓“外储内用”新模式

既然向外投资成效不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可以考虑利用外汇储备对国内进行投资呢?

外汇储备实际上是由我国国际收支盈余形成的。直观地来看,中央银行买进美元资产,形成外汇储备,企业获得人民币资产,这是按美元对人民币即期汇率进行交换得来的。这也就形成了央行外汇市场的公开市场业务,央行买进美元,形成对外资产,投放人民币,形成对本国老百姓的负债。所以从学术范畴上来讲,外汇储备是用来对外支付的,而是不可以用于国内。

既然就对外储内用有了限制,那么我们就需要独辟蹊径创造性地利用外汇储备来进行保值增值。

此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外汇储备对美投资严重贬值和缩水,充分说明对外金融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在进行金融投资的同时要伴以一定的国际实物投资,即使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但实物投资的价值仍在,不会出现严重的贬值和缩水,相反可以享有危机消失后实物保值和增值所带来的收益。故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今后中国在运用外汇储备对外金融投资的同时,要进行一定数额的国际实物投资,以保证对外投资虚拟价值和实物价值的均衡,减少投资风险。

即是向需要进行产业升级而进口设备和物质的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国家向它们提供美元贷款进行收购,而他们在国内用人民币向对应的商业银行进行结算。

这样,在目前国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下,外汇储备可以按这种不造成人民币贬值的方式在国内流动起来,给中小企业带来资金支持,保障或增加国内就业;又可以在金融危机外国企业更加困窘的条件下,以更小的代价来产业升级或产业链转移。

我国自从03年石油储备体系逐步形成,但受制于国际能源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外汇储备的战略转型一直进展缓慢。据彭博社报道,原油价格从2008年4月到现在直降了一半多。在现在油价低位运行的情况下,中国完全可以推进能源战略储备的建立,既能够化解储备过度增长的困境,又有助于避免供应断档、确保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

与此同时,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也在下降。中国人民银行5月初宣布,我国黄金储备已增至1,054吨,价值约为310亿美元,约占全部外汇储备资产的1.6%。但这至少说明了我国政府正在谋求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