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25 10:27: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篇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适时的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的将其解决,下面通过《背影》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背影》的教学案例

在要讲授《背影》之前,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有点犹豫,我们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的爸爸因为精神问题进了精神病院,而我现在不得不讲述跟父亲有关的课文,怕会伤害到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认真的准备好了课件,准时的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是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父母对你们的爱,可以好好的跟父母相处。”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背影”两个大字。我偷偷的观察了那个学生,他平时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也很热爱学习,今天果然不出所料的沉默了。我讲到朱自清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时邀请学生来说说自己跟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学生都很配合,有的讲妈妈每天早上起来为自己做早餐的事情,有的则讲了自己做错事爸爸对自己的教育,不论他们讲的什么都体现出了他们和父母之间浓浓的爱,但是那个学生仍旧沉默着。当这个环节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直沉默的学生突然举起手来,我犹豫了一下,害怕他讲出什么不好的观念,但是看着他沉默但是坚定的眼神,我还是要他来讲讲。这个决定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做的很正确。

“从小到现在,我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他要治病,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没有爱我的爸爸,小时候,大家总是会嘲笑他是疯子,他总是不回答傻呵呵的笑着,我总是因为这个事情和小朋友打架,有一次,我又跟他们打架了,爸爸在外面玩看见了,就捡了一根棍子跑过来,一边叫着我的小名一边用棍子打他们,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我爸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从来不记得我的名字,但是那个时候,他却叫出了我的小名。虽然,我们之间没有太多感人的事情,也没有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是,我爱我的爸爸,我也知道他爱我。”他很平静的讲完了,学生们都沉默了,我也很受感动,于是顺着他的话题给学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语文课。我也明白了,很多学生不是老师看起来的那么脆弱,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识。

二、初中课堂案例教学反思

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所教授的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对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上的一种塑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

(一)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

教学课堂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也必须让学生学到东西,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想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每个人一样的表现机会。在上课时,联合实际的提出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人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获得知识并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朱自清和他父亲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是一个推己及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和家人朋友相处。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会让课堂更加的精彩和活泼。

(二)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认真听学生把话讲完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初中学生的人格和性格正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需要人倾听和理解。对那个学生,我一开始也是觉得他爸爸不太好的情况可能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对他的爸爸有不好的态度。但是,认真的听他讲完心里话,我就知道我过于担心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要由书本散开去。

(三)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正是一个反叛的时间段,教师越是想要强行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就会越是反抗,教师应当综合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环节,比如自由讨论、小组发言或者是上台表演之类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比填鸭式要好得多。

(四)应该避免的问题

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乱来,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合适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没有目的的学习。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每一次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跟学生良好沟通,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篇2

虽然新课标已经被应用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实施还不太适应,无力将新课标的要求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现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一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

1.教师在理解语文性质上存在误区

(1)大多数农村教师对语文的理解仍停留在工具性上,认为语文就是单纯学语言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文章等知识与技能,将鲜活的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语文压制成了枯燥的甚至是纯粹的升学工具,以致学生厌烦之至。

(2)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空谈“人文”,片面理解“人文”的含义。认为人文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没有关注到人文的丰富内涵;或者架空文本,脱离语言,没有认识到人文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2.教师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上存在误区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农村本地尊卑之分风俗的影响,一直存在着“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教师说的话、表达的观点如圣旨,具有莫大的“真理性”;而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狭窄,见识不广,生性单纯,亦唯教师为尊。这种情况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成了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当新课标颁布后,由于片面理解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为防“乱”、“闹”,为防“丢教师面子”,而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仍然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3.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改变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灌注式教学模式,还是照搬教参,将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不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

4.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局限在课内

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为学生打开一扇语文学习的大门。然而,许多农村语文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局面依然严重存在。语文学习局限于课内,依靠大量训练加强练习依然是众多教师的“法宝”。“练习即是语文”,语文学习渠道仅限于此。

二、建议

1.教师应因地制宜,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

虽然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差别,使得新课标中提出的许多想法无法在农村实际教学中实现。且新课标是站在发展的角度而制定的,是对当今教学将要达到目标要求的展望,因而富有前瞻性与时代性。因此,要想将新课标精神应用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和把握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认识到新课标精神与农村初中语文现实教学之间的落差,认识到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能够做到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将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向新课标靠拢,充分利用农村的特点,使新课标精神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2.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

实践表明,要在农村实施新课标,必须以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为根本。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渠道很多,但我认为,从现在农村初中教育的实际出发,首推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把专业人员的引领、教师集体的互助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有效地结合,进而转化提升为教师自觉自主的活动,真正起到更新观念、指导实践、内化素养的目的。而在校本培训的具体方式上应充分重视案例教学观摩与演练,这样更容易让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更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激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因循守旧的灵魂,更能触发教师自主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致力提升自身素养。总之,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水平,以确保新课标在农村教学的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的现状不容乐观,影响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分析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措施加以解决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不能将应用在城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方法生硬地套在农村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农村教学实际情况,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农村教学的有效资源和优势,这样才有可能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未来人才。

篇3

一、引言

“让初中生能够在生动完美的情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教法丰富多元的今天,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已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探究一种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模式,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具体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法实践的思路。

二、情境创设教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北宋教育家张载亦说过:“读书要先学会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基于疑问的情境,乃是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十分多元,而我则比较青睐以“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

例如,《老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由于整篇文章涉及到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而00后的初中生对那个荒乱的年代并不了解,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起到的效果并不佳。为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反映那个年代历史事件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领所有同学精读课文,并创设问题情境“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吗?”“为什么作者觉得没请老王坐坐喝口茶水很抱歉?”……由于有了之前的视频背景做铺垫,同学们的思考变得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自然十分强,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二)以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知的源泉,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充分应用上述理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情境学习的乐趣,获取语文知识的精华。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传统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设计课堂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意,十分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创设了一种“分组演绎”情境,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首先,我采用传统讲授法,为全班同学分析了整篇课文的内容。其次,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内容,以演绎的形式表述课文内容,由于该种方法十分新颖,大家的兴趣立刻被激活,纷纷着手准备,组内开始探讨,分配角色、剧本撰写、表演套路等讨论活动十分激烈。最后,当各小组准备完毕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孔乙己演绎报告会”拉开序幕,大家纷纷发挥想象,尽情表现,话剧、舞剧、哑剧等形式层出不穷,很多同学的表演极富创造力,课堂氛围被瞬间激活。

(三)以音乐情境带给学生享受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既有如此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何不借助它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听觉享受呢?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以音乐作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创设一种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了瓦格而纳《四季组曲》中的春部,整首曲子播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中的变化,在美妙旋律的刺激下,全班同学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魅力,激活了学习的兴趣因子。而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我则为全班同学播放古筝曲《战台风》,激昂进取的旋律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音乐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体会潮水的奔腾、汹涌,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借助音乐旋律,体验到了听觉艺术的享受。类似的课文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借助音乐营造听觉情境,课程教学的效果势必完美。

三、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优化的思路

(一)教师:需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法教学的设计者,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法而言,情境创设教法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设计步骤更为繁杂,且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为使情境创设氛围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加完美,教师应在掌握传统讲授教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情境教学法的新理念、新套路。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有关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培训、讲座,与这方面教学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汲取语文情境创设教法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多用、多想、多反思情境创设教学,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素养。

(二)教法:需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

为保证情境创设教学的新鲜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各级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在情境创设教法中,结合学情、生情、教情,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创新教法的新内容,在使情境教法完善优化的基础上,为情境创设教学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吸引住学生对情境设教法的兴趣度,激活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策略,本文仅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情境创设教法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算完善情境创设教法。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34-01

一、研究背景

“右脑潜能开发”是一个崭新的教育领域,右脑的有效开发,势必掀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被开发的通常是称为“语言脑”的左脑,而一直忽略了具有巨大潜能,被称为“想象脑”的右脑开发。研究表明,右脑是天才脑,它掌管着我们的形象思维和记忆,一般认为其具有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想象力)、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数学、心算)、超高速大量记忆机能(速度、记忆力)等机能。

1978年,日本的七田真博士创立了七田真教育研究所,致力于人类右脑教育研究,以期充分发掘人类大脑的学习潜能。现在,这个研究所已在日本建立了400多家分支学校和幼儿园,拥有2万多名学生,在韩国,也有近7000人正在接受七田式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发展和提升,吸收了许多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技术,七田真博士的右脑潜能开发技术也位列其中。但是,我国有关右脑潜能开发与学科结合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的研究就更少了。

当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填鸭式”固化弊端、充斥大量死记硬背、教条式的枯燥无味、教学方式方法单调、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差、教学效果差,亟待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右脑潜能开发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为它可以借助右脑潜能开发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提高记忆能力,记忆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它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反应速度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多方面的提升;它可以同时训练学生的左脑和右脑,两脑并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研究内容

在研究中努力寻找右脑潜能开发技术与初中语文教育的契合点,不断探索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右脑潜能开发的技术,重点研究右脑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的应用,以期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不良习惯。并最终探索出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科学、系统、高效、学生乐于接受、推广价值高的教学方法,并初步探索教学模式。

这个“契合点”指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与右脑潜能开发技术相结合的全部或部分领域或角度。如串联生词,编成故事帮助记忆;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时加入形象记忆,加强记忆;黄卡训练,瞬间记忆加强快速阅读和记忆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将图片、视频、音乐插入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情境导入、课文复述环节的应用;右脑图像记忆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空间想象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思维导图在作文选材教学中的运用;想象体验在细节描写或联想作文中的运用,还可将课文想象后表演出来;“右脑—语文教学模式”体系和实施方案。

三、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遵循“总结语文教学特点——寻找与右脑教育的契合点——强化理论——付诸实践——反思修改——初立体系”的思路,贯彻以实践检验理论的基本原则。在寻找到契合点之后,再通过设计、合作、修改、调整的方式,将理论付诸实践,在班级开展教学实验,再收集各方听课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研究案例

1.案例一:初二《语文》课本中有一首李白的诗——《行路难》,在教学时为提高背诵速度,加深印象,可以采用画抽象画或简体画的方法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几句诗的关键字词所代表的主要实物画出来。如“金樽清酒斗十千”,可以画个小酒杯代替;“玉盘珍羞直万钱”,可以画个小玉盘或小玉盘中放钱币代替;“停杯投箸不能食”,可以画个小杯子;“拔剑四顾心茫然”,可以画把剑代替。通过这种绘画的方式,既强化了记忆,又增添了不少学习的趣味。

2.案例二:在进行命题作文《未来的我》的评析时,引导学生想象未来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结合想象来写作文,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

3.案例三: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像等形象情境,直接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如讲授课文《核舟记》《绿色蝈蝈》等,可运用实物和模型以及图像来生动形象的学习。

4.案例四:在进行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讲授式,学生凭借右脑潜能开发技术的瞬间记忆能力训练,快速定位时间、人物、过程等关键信息,做到一目十行且记忆清楚准确。

5.案例五:在学习宋词《水调歌头》时,可通过学习其现代歌曲版本,借助音乐的形式,快速而有趣的记忆该首诗词的内容。此外,我们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歌曲,还可以改编、原创歌曲来更好地记忆诗词。

篇5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品性培养方面占据重要的位置,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培养优秀的人才,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培养目标。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不足

(一)学生语文课堂接受度较低

首先,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资质以及生活环境不同,因而学习的状况也是各异的。有的学生个人性格和家庭素质培养教育上面相对重视,课堂上素质培养教育效果就比较突出,而有的学生在平时生活环境中即忽视素质培养教育,造成课堂语文教育难以收获成果。

其次,学生对待初中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学生普遍反映初中语文比较枯燥,其主要原因是初中语文知识点较为细碎,且都比较形象直观,很多语文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因而略显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例如教材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划分辨析中,对于初中知识基础而言就比较难以理解。

(二)教师未能充分展现教材作用

以往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初中语文教材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从而造成了死板、呆滞、枯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而课堂的素质培养效果也极差。教材没有能够灵活运用,老师也没能够利用教材与学生实现互动。例如,以往教材提到培育“四有青年”,而教师只能照搬概念,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实例作为例证。

(三)学生与老师课堂互动不明显

初中语文素质培养教育来源于现实实践,同时高于实践。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主动学习,课下积极反思、实践。

二、提高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建议

(一)创造性地分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较为规范的语文教育学习材料,是学科内容的最重要的载体,限定了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广东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科书在数十年的修订改进之后,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学术水准和公信力,生动直观、文字精练,为学生提供了规范表达的了科学示例。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文本,寻找本节课语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探寻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好教学步骤。例如在“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好现实生活中学生贴切的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案例,使学生生动的理解。

(二)创设语文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中小学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语文教育从生活中走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素质培养教育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与教学情境、材料以及课件的互动,有目的地将语文教育问题提炼出来,挖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例如在教材的“逆反心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编排课堂短剧,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育。

(三)倡导自主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逐渐变为引导者,更多的是在教学普及的任务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开放性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和发散。自主型学习要求教师大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和性格,习得求是、创新的语文教育学科精神。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研究型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发现,且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信息检索、搜集、分析的能力,为大学阶段大量的自主语文学习做铺垫。在教材的“正确认识自己”学习阶段,通过设计以系列问卷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培养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重视课堂交流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讲,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首先,不要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平和的氛围有利于他们提问;其次,教师要设置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第三,在提问的技巧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是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语文教育学领域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年那些比较新奇的概念肯定会有很多疑问,学生的这些疑问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学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让他们素质培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性评价

教师不仅要信赖与教材,还应通过学生的反馈、同伴的互助、专家的指导等形式,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学生的协调发展作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把教学的高效益作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主旋律。

结论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活动过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教材,教师素质,等等方面分析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师体现出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广阔的人文关怀,也需要整个教育体系都向前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玉红.做高效课堂教学的践行者[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7)

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初中语文 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有着重要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案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给学生实际体验场景,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作为主角之一,在这种情境氛围下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感同身受,亲自体验,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兴趣点,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非常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法最常见的方式是分组讨论,这种方式即需要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去完成的。这训练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转变为是和学生朋友,一起分析、研究、思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合作中要互相沟通,表达自己思想,同时也要学会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3)帮助学生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

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涉及各种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分析创造能力,知道如何对待似的情境或问题的解决思路,学会善于接纳他人的建议,学会如何修正和完善自己;还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从被动学习走向了主动学习, 去接受去探索学习真谛, 提升学习自主性,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助于的。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目标,确立案例教学类型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延伸运用到课外。所以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明确这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目标进行精心制订详细的整体计划。在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灵活地导入情景,巧妙地设立问题,多种形式地讨论问题,激发参与热情,挖掘学生思路和解决方案的潜能,扩展学习角色定位。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以小组为形式展开讨论案例、评析案例、 进行对话时时,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对全程进行掌控,不能课堂变成“放羊”状态。这需要我们应该及时关注讨论中是否偏离主题,在学生发挥自由讨论同时,教师在旁边给予诱导扩展思维的思路。运用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类型一般有三种。一种问题评审型,即直接提供学生进行评价案例所反应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分析决策型,不给出解学生决问题的方案只呈现现实叙述包含问题的案例事实,让学生讨论分析做出判断;三是发展理论型,经过案例讨论从中发现新的道理延伸点。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一扇门。需要训练学生理论思维的需要,则可采用第三种案例教学。

(2)周到选择案例,明确研讨问题

运用案例教法的主要环节是案例研讨。在案例讨前应明确研讨程序,考虑整体结构、案例的典型性、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案例的选择也应该考虑案例的特殊性典型性,对学生有启发性。精心选择好案例后,少不了对确定好的教学案例进行解读。循循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定的情景,慢慢地打开学生思维,让他们了解情景的主要矛盾,提出问题,诱导并加以分析进行。多样化运用案例,多改革创新教案,比如,文字案例、原生态案例、音像案例和的课堂教学案例等等。多样化案例的运用,不仅仅能丰富课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运用。 如在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你打开一扇门。 可以讨论思考题如下若干基本问题 :为你打开一扇门,“门”指的是什么门。如何打开这扇“门”,打开这扇“门”有什么意义……进行合理进行分组讨论。同时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合理分组尤为重要。在分组中小组成员之间应该差异化,这样通过不同成员之间的思维模式,分析问题的角度,能有效地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对其他成员有着思维扩散的作用。同时也不断修正个人观点使其更加合理和完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重视堂课收尾,扩展能力训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教师最后总结点评通常都是画龙点睛效果,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创新的、正确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有疑问的及时解答、错误的及时更正、不足的进行完善扩展。解决答案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与学生一起探讨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果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去延伸去扩展,教给学生不仅仅是一个答案,是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让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碰到类似问题中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学时应重视教学收尾工作,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案例教学常用的收尾方式。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讨论写下总结,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这堂课知识的记忆,也能为下一堂课打下基础。 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与创新,在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操作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课程改革的深入。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若特曾经说过:“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了一个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气愤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可以是创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至此教师专业化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 以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因此需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重视和利用,推动教师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一)语文教研活动的原则

1.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有实效性。在进行教研活动时,每个教师必须对自己设定相应的心理预期,即通过教研活动达到自己某方面认识水平的提高,这是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原动力,便于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进行教研活动选题时必须立足于教师的需要,找出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研讨,如此方能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达到心理预期。

2.教研活动要有前瞻性。有效的教研工作应该在教中研,在研中教。有效教研工作的前瞻性要求教研员要能及时发现、预见教学中普遍、共同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教研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要聚焦教学实际,结合具体的案例,从理论到实践,既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又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不能就事论事,防止教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

3.教研参与要体现主体合作性。研训工作是资源共享的学习活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是为了解决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参与过程就是一个对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寻求解答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依赖教研员的过程,更应该是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合理开展语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语文教研制度,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撑。这就需要学校以课程改革机构为依托,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展开课题研究,并借助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具体开展学科研究活动。

其次,要培养教研骨干,进而对语文教研活动起到有效的领导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语文教研活动的重视,调动全体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并为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过程。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强化专业发展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规划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转变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改善教育行为能力,凝练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自身的反思意识、问题意识及探究精神。教师要敢于质疑、敢于直面问题,提高与同行间的沟通能力,以探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根本出发点。

(四)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更新语文教育知识,树立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深刻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要不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目标以及相关的实施策略等等,阅读著名专家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著作以及语文教学专著,深入分析研究成功语文教育专家的教学案例,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要时时刻刻关注语文教学的新动态,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关注语文教学的热点课题、焦点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撰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研究。对话和互动对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和语文教学水平,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增强能力建设

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要进行语文学科研究,还要借助其他学科的新的研究成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学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语文教师要学习研究教育学,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习得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所学专业知识内化为教学能力。

篇8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态势,其中立体化教学模式更是一枝独秀。广大教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空间限制,积极开展了拓展课程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效提升。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课外拓展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中积累了初步经验,下面将做论述。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课程作用分析

1.课外阅读拓展课程有助于弥补课堂时间与空间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45分钟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之中无法分析得透彻全面,这就迫切需要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弥补。课外拓展课程是充分整合学生课外时间与资源开展的一项教学延伸活动,其受时间、空间制约较少,组织的时间、开展的场地灵活多变,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

2.课外阅读拓展课程有助于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展课外拓展课程研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课余时间可以用来开展语文趣味学习活动,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满足具有较大帮助,让他们快乐地开展语文学习。

3.课外阅读拓展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除了要掌握知识点之外,还要提高各项能力。单纯依靠课堂45分钟,这一方面的要求很难全部达到,而开发课外拓展课程,则能够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发挥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让学生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外拓展课程运用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环节之外,还要积极拓展课外空间,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发挥课外拓展课程的促进功能。

1.以读写训练为抓手,提高学生读写综合能力。初中生读写能力较弱,成为制约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广大教师要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专项训练,为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笔者专门制订了读写计划,指导学生的读写训练活动有序推进。笔者还在读写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指导,从作文的构思到具体手法的运用,乃至一些细节描写的巩固,都可以通过专项指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另外,笔者注重发挥各种兴趣小组的作用,如阅读兴趣小组、作文兴趣小组、文言文研究兴趣小组,等等,兴趣小组的设置,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要原则,同时兼顾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让兴趣小组成为学生巩固语文学习成果、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

2.以实践调研为抓手,逐步积累生活创作素材。初中生作文写作中的一大重要制约因素是素材匮乏,因为他们生活阅历简单,加上对生活缺乏观察与感知的敏感性,具体写作时往往感到空洞乏味,没有真实案例可以运用。对此,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开始,到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注意积累的良好习惯,将观察中获得的素材以文字形式积累下来。另一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调研活动,如调研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本地区集镇面貌的变化、群众收入的变化,等等。在这样的调研活动中,学生既能获得生动的素材,又能培养他们调查研究及分析能力,有了这样的创作素材,学生的写作活动定能如鱼得水。

3.以竞赛活动为抓手,营造语文学习的浓厚氛围。竞赛活动是语文课外拓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初中生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竞争欲望,渴望展示自身风采,而竞赛活动则可以有效体现这方面要求,以竞赛为抓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加深学习投入程度。在这方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安排,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从文学知识抢答赛到古文翻译竞赛、口头小作文竞赛、当堂记忆竞赛,等等,每一种竞赛活动都紧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学习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以新颖的方式、趣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运用这些手段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理解与记忆的成效。

4.以经验交流为抓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技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向学生推荐一些语文学习的先进方法,如联想记忆法、阶段巩固法、框架感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良好经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技巧,以及自己是如何将这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之中的,通过大家的畅所欲言,提高这些技巧运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同时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交流发言中汲取经验精华,他山之石为己所用,这对于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由此可见,课外拓展课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状况进行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活动教学”的三点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09).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领导力;教师角色;任务

课程领导力是指按照一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能力。教师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能力、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以及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能力是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内涵。作为课程的一线执行者和实施者,教师在课程领导力建设方面占据关键地位。明确教师在课程领导力建设当中的角色与任务,对于提升课程领导力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领导力建设当中扮演何种角色

1.教学理念的践行者

教师是所有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直接践行者,一切教学理念的实施最终都需要借助教师的教学组织予以实现。作为教学理念的践行者,教师应当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学科为中心”的落后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对初中语文课程领导力建设工作的认识,积极投身于学校课程实施和设计当中,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

成长。

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的践行者,必须具有自主发展意识,摒弃“要我发展”的职业意识,树立“我要发展”的进取意识,主动在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引领自我职业发展,促使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呈现出蓬勃生机。

2.课程创新的推动者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已历时数年,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参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主动承担起课程创新推动者这一角色。“教师在学校课程创新方面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明确自己作为教学工作者在学校课程创新当中推动者的角色定位,积极推动学校课程的健康转型。”

在推动学校课程创新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学校办学的教育哲学,在掌握校情、学情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改革工作进展。21世纪是互联网资源爆炸式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参与初中语文课程创新工作时,教师必须提高自身整合丰富庞杂课程资源的能力,敏锐准确地挖掘新课程资源,为语文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3.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新课程教学改革一直主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模式的构建,这决定了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身份。经过大量的听课实践,笔者发现:由于课堂定位的不准确,教师未能对自身引导者这一角色有深刻认识,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情况屡屡发生。

以朱自清《春》一课听课为例,讲解这篇散文当中修辞手法运用知识时,很少有教师考虑到初中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已经有初步了解,反反复复将概念、定义、固定格式、例句等修辞格知识强硬灌输给学生,容易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积极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接纳学生价值观念,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反应,探索互动教学策略,以实现学生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定位。

二、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引导力建设方面承担的具体任务

1.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引领课程建设

优秀的骨干教师是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重要资源,应当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参与初中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学校可以定期举办骨干教师讲座,通过对优秀语文课程案例的分享与讲解,促进其他教师的自主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应当以课题或者项目的形式进行语文课程开发研究。例如以“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_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等为研究课题,鼓励新老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助推新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2.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第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提供适宜学生学习的条件。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教师应当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策略,以动态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有效性。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激发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通过发展性和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提高课程实施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不难发现,想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推动初中语文课程领导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诸位语文教师携手同行,营造出有利于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温床,才能真正将课程建设的福祉施予学生,促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篇10

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一、 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文化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道德文化教育的一块阵地。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渗透了道德文化的内涵,学生沉浸其中必受到深深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其熏陶。像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背影》都充满着高尚的道德文化的因素。初中教材中类似的篇目很多,阅读教学完全可以成为学生道德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

二、 通过写作教学,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道德文化水平。写作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生活反思的过程,也是道德和灵魂得到净化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写作教学方案指导下,不仅要对写作素材用道德文化这个标准进行评判,还要根据自己的道德文化标准对材料进行取舍整合,并以自己的道德诉求对原材料进行想象、联想和拓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我们在设计写作教学方案时,有意识地把道德文化的培养作为指导思想,则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到高尚的道德文化的境界中去。例如,指导学生写作《一个……的人》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确定写作对象、选材、构思、写作过程中主动自觉地用一定的道德文化标准进行衡量、评价;而在《谈道德滑坡》习作中则可以直接地由当前道德滑坡的现象入手,让学生在对若干个不道德现象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道德文化素养。

三、 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文化素养。口语交际是初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体验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与社会成员的交流和沟通的一系列环节中,体现道德文化的内容。无论是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交际行为的体现、语言表达的效果、社交服装的设计、交际表情的流露,还是交际目的的确定、氛围的营造等,都需要有一定的道德文化作为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体现道德文化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道德文化素养。像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就安排了一个《说话尊重对方,增进理解》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教材不仅阐述了为什么要在说话时尊重对方,而且还提供了正反两个口语交际的案例,以说明尊重对方的重要性,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训练要求。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情境进行训练,其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效果肯定是好的。

篇11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根本。本文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这个问题展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因此而获益。

一、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质分析

新型教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大胆实践的能力,将语文学科作为基石展开,可以让学生以组合团队的模式对其它学科和身边事物等内容进行结合探索学习,在无意间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不断的行动与磨合中培养学生们对语文的喜爱。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所以必须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展开其综合、丰富、自主、广泛等各种必须的性质,其中应该重视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并充分吸收所学知识从而得出结论。

二、“综合性学习”对老师的需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老师应当具备分析指导的能力,其本身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人文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能将各种知识给予概括分析然后分条理清,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中选取精华与糟粕。

语文老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多种实践机会,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使其抛开陈旧思想,大胆开拓思维,敢于将其理论进行实践;当然,老师更应该正确指导学生,明确指出学生实践中的错误,让其自我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将其改正。

最后,语文老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一同实践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与同伴在一起,消除与老师一起时的羞涩,从而能够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研究探索,在此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彼此信任的桥梁,对以后的教学也有很重要的帮助。做这些实践的前提是与学校以及家长等各方面做好沟通,使他们了解到此行为的目的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三、如何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效

1.想要全方面地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须将语文核心观念与大语文观念进行智能统一。一方面要机智地避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的唯智主义,打破传统语文课程观,杜绝“唯语文”和“无语文”的学科倾向。另一方面,老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为自己教育的方针制定计划,并进行学习效果分析,真正地做到科学教育。当老师的教学计划层次提升了,那么整个教学水平也就提高了,这样也就能够更加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充分地融入到学生之中,鼓励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幅度提成,也让综合性学习得到广泛的认可。

2.要想充分开拓学生的思想,就应当多方面选取学习资料,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语文无处不在,他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资源也无处不在。老师应当将课本教材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并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标准。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结合网络的资源,设计出适当的课题,从而大幅度提成教育成果。

3.老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教育方式,热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的心智和思维灵活度都是不同的,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指定不同教学方针。有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重,此时老师就应该顺着学生的思维,机智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这也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使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接收语文知识。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踊跃参与的精神,让学生自己组织团队,为自己出问题、解问题,此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点是在课题设计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让他们愿意参与、积极参加,培养了学生搜集与使用资源的水平,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所以说,学生自己相互配合这一环节非常的重要,我们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灵活的教学方略,从教师设计案例到学生采集资源,解答问题这一过程都是灵活的,教师应当要灵活转换各种方针策略,将各方面进行综合运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全程参与,充分体验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和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获得全方面发展。

总结

在新型教育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介绍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研究课程改革的需求,从而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做出贡献,让其全面实施成为现实。通过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质分析,以及“综合性学习”对老师的需求分析,我们更加坚定了要积极探索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并大力改革推行如果改革成功,这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潘静,基于时效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初探[J].浙江教育科学,2008(1).

篇12

26.农村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初探张烨

27.浅谈"活动单"作文教学模式许震

28.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初探肖明镜

29.让自行车"骑进"初一体育课堂张成军

30.构建情理交融的课堂——《月光启蒙》教学案例反思夏玲红

31.计算教学:在单一走向多维中凸现实效郑秋萍

32.音乐课上的艺术综合实践探析赵敏

3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李传德

34.让生成性资源在价值引导下亮出精彩韩斌

35.细节决定成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周密,刘刚

36.对美术课程改革的反思徐蕾

37.教而不思则罔——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反思包俊莉

38.对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王祥年

39.还生活本色阅读积累创意表达——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霍建香,秦成义

40.全纳教育视野下对学困生问题的审视柏杨,吴乐乐

4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樊建安

42.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吴学华

43.课堂提问的几个误区探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陈建新

44.浅谈高中生"好课"的三大问题柯宏

45.走出课堂新误区构建政治新课堂王寅建

4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STSE教育的探讨方洁

47.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调查研究——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邢捷,谭兰

48.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金德召

49.小学语文课内外作业效果对比调查分析束长青

50.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姚家佳

51.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改革化学课堂教学史妍妍

52.浅谈高中政治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陈树茂

53.刍议初中物理教学的激趣技巧陈素云

54.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葛丽屏

55.加强实验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黄裕云

56.浅谈初中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李萍

57.浅议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王燕春

58.浅议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王运尤

59.浅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孙艳丽

60.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情趣王虹

61."学生评教"要避免负面影响王家鹏

62.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张贯永

63.浅谈情境教学的教学效果何志权

64.让联想点亮灵感——初中作文教学感受点滴吴东花

65.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背诵技巧的重要性何淑梅

66.新课标指导下对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袁芙蓉

67.吃透新教材做好『数学活动何立德

68.初中作文思维模式培育探析钱正荣

69.方寸之间评价无限——自制美术作业本开拓评价新天地蒋国尧

70.巧用音乐成长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曹金凤HttP://

71.将音乐的耳朵"唤醒"——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倾听的艺术钱鹏

72.课堂巧提问事半功倍增——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寻吴丽颖

7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陈伟

74.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陈明伟

75.科学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收口的教学策略刘生艳

76.以兴趣敲开智慧之门——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夏宇

77.高中通用技术专题网站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祝声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