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5 10:27: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有资产规范管理

篇1

一、高校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使用观念落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处置”的观念,对于有些资产,在购买时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就盲目购买,或是购买进口设备时没考虑零部件,导致损坏时维修费用较高甚至无法使用。

2.不经评估就进行资产处置。虽然国家规定,高校进行资产处置应当符合相关鉴定和审批程序,但是通常技术鉴定小组对处置资产的评估值是以资产原值为单位进行测算的,评估值远远高于资产处置实际的价值。因此,对资产处置进行评估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操作。

3.资产账实不符。对于资产是应当调剂管理还是直接进行报废,在管理方面还存在混乱,且高校不少资产在处置过程中所需时间长,效率低。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设备通常购入后运用时间较长,但在这个时间内,管理人员很有可能已经随着调整发生了变动,导致在资产盘点时账实不符。有些资产闲置许久,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却迟迟没有处理,管理环节的脱节造成了资源浪费。

4.审批手续过于复杂。审批手续复杂直接导致审批效率低,高校处置国有资产通常需要层层部门审批,不仅繁琐,效率也很低,导致资产处理周期长,不及时。

二、高校国有资产处置规范管理的措施

1.规范资产处置工作流程。根据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高校若处置国有资产必须符合资产处置的范围,即须为高校闲置资产,且经过技术论证后,确实已经达到报废标准。高校规范资产处置流程的过程中,要先确定科学完善的处置程序,即先由资产相关人员递交申请,经过初级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递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对资产的情况进行鉴定,看申请诉说情况是否属实,在确定无误后,学校可以向教育厅提出申请,审核后报财政厅审核,同意处置资产,才可以对资产做出报废处置,并要在账面上体现出来。

2.处置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在高校一些国有资产达到处置标准时,要根据流程进行报废或转让的处理,处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一定要及时交给财务部门,对于资产的报废情况要记录清晰,在进行资产盘点的时候不能合混不清。高校要确立科学的资产管理档案制度,不仅有利于清楚记录学校的固定资产情况,也有利于对资产展开全过程管理。对于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高校要注重将处置和预算相结合,二者属于增量的关系。资产预算管理可以考察学校购进资产的预算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校科学配置教学资源以及高效利用的规定,规范化的处置管理有利于高校科学分配资金,同时也能有效优化资产结构,为学校的预算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内容。

3.化繁为简,提升审批效率。针对高校处置国有资产需要层层审批、十分复杂且效率过低的情况,政府需要出台一些简化的管理工作方法,从而化繁为简,简化高校资产的处置流程,这对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处置管理有很大利处。前文中提到,高校处置资产需要经过高校自身管理部门、技术人员、政府部门的层层审查,这样的流程虽然严谨,却耗时、耗力。政府可以出台管理办法,将价值较低、闲置较久的资产处理权利下放给高校,而对于价值很高的设备和资产的处理再层层审批,这样既能增强学校自主管理的能力,也能提升处置效率。

4.加强网络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不论在教学上还是管理上都逐渐转入信息化。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也是如此,加强网络化建设,有利于严谨地管理资产,避免出现人为错误的情况。有些高校自行开发了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每一项资产的购置时间、使用情况、具体信息等都详细记录,有利于管理部门调阅、审核和保存,也提高了处置资产时的技术鉴定效率;对于是否达到报废标准的资产,通过信息平台上的记录便一目了然,提升了管理效率,促进高校实现资产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三、结语

总之,高校在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要注重规范自身行为,具备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科学结合处置管理与预算管理,加强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政府要出台简便的管理工作方法,重视购置行为,也要科学妥当地处置已有资产,以规范化的行为优化资产管理,避免出现资产的重复购置和浪费,促进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化。

篇2

(一)高校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粗放,缺乏相应规划与系统管理 由于高校的科学研究多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其资产的申报和预算一般都是hi有项目负责人来实施的。这就极其容易导致个人动机对预算造成影响。一方面,处于个人和部门动机,项目负责人一般都会扩大预算需求;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的变更也会导致资产预算的执行情况大打折扣。所以,当前基于项目负责人的资产和资金预算制度是存在不合理之处的。

(二)缺乏科学的资产管理机制 由于高校资产很多是以项目研究的性质进行购置的,随着项目的运行周期的结束,很多资产的后期保管和处理难以得到科学的保障。同时,由于大部分高校资产部门对资产的管理大多是账面式的管理,即对资产的管理仅仅是停留在账面数字上,而对具体的使用情况很少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究其原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多数资产的专用性较强,使得资产管理人员很难进行科学和细致的管理,特别是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资产管理,只能完全依靠项目负责人的数字呈报;二是还没有完全建立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勾稽的管理机制,普遍存在轻实物管理,重数字核算,从而导致决算报表中资产数据信息质量不高。

(三)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一方面,基础的资产管理和保管人员都是非专职性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防止资产的盗失,对资产的科学管理和维护的职责往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由于对其大多实行的是聘用制度管理,从而导致了其业务能力不尽熟练,管理不规范,资产维护与保养的意识淡薄。最后,尚未建立起科学和长效的资产管理队伍培训和考核制度,不仅仅缺乏定期和良好的培训机制,同时对其绩效考核也是缺乏明晰的奖惩机制,这都不利于资产管理人员主动提升管理素质和增强其管理积极性。

(四)无形资产管理与使用缺乏规范 无形资产的不仅是高校最重要的产品和成果,更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还缺乏较为科学和权威的无形资产评价体系。就管理的现状而言,高校往往更加重视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忽视了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都还没有将科技技术成果、专利、高校自身的品牌与声誉都的管理都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这极其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与浪费,也会使得高校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资产的使用是指高校利用自身资产对外进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的等经营性活动,也就是以往经常提到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经济活动。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营管理人才来进行对资产转让、权益方面的管理,没有科学论证,甚至随意转让,价值未经有关机构评估,无法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这都使得资产管理监督职能弱化。从近年来在高校领域发生的腐败案件便可见一斑。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与完善建议

(一)建立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对于任何管理活动而言,制度建设往往是最为首要和最为基础的。为了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总结和回顾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对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和监督制度,并进行流程和责任细化,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制度构建中需要注意权责明晰,培训制度和激励体系相结合。

(二)改变不合理的相关机制――创造性地提升工作绩效 改变资产过分集中于项目责任人的现状,变革为“统一领导,项目管理,逐级监督”的模式。统一领导是指资产在总体层面需要归口于学校管理。这有利于在更高层面调度和监督整个学校的资产状况,建议成立在校长负责制下面的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赋予这个机构统一的调度、监督、审批的权力。这样可以极大增强资产在各个层级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资产的养护成本。同时由于在较高层面的共享,有利于防止小团体利益的滋生,减少了资源浪费和有效的防止的腐败。其次,由于高校资产的专用型较强,因此,对其日常管理和维护、计划和采购需要进行项目式管理。各个科研项目单位对自用的科研资产负责管理,各个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对自己有支配和管辖权的资产负责,在管理过程中,按照项目责任人负总责的原则来执行。逐级监督是指从学校层面到基础的资产管理人员需要逐层监督,层层落实,将责任和目标进行不断细化。只有建立从上至下的相互监督、相互勾稽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的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升资产管理的绩效,不仅仅需要科学合理并且合符校情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还需要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专业队伍建设和非专业队伍建设两个维度来进行探讨。

(1)专业队伍建设。这里的专业队伍主要是指高校资产管理中的专职人员级国资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相对专业化,且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但随着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他们也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要创造并提供理论学习机会,特别是要对他们进行理论指导、业务提升、素质提高、技能晋升等全方位的系统的培训;二是要创造经验交流的机会。如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定期进行制度学习、校情知晓、业务案例分析、主题研讨等,集中大家的智慧,强化对业务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对策及实施措施的指导;三是要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坚持有张有弛,积极开展锻炼身体、陶冶情趣的文体活动,建立大家的归属感,能够将满腔热情投的入到工作中来。

(2)非专业队伍建设。这里的非专业队伍是指高校资产管理中实物资产的具体管理者和维护者,这要求其有一支责任心强、政治素质好,思想道德水平高的管理者。对其培训,主要是要基于其工作的具体要求,努力提升其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并且要完善对其考核和奖惩机制,通过对优秀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来带动和提升整个非专业队伍建设。

(四)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任何组织都有通过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绩效的提升。对于管理庞大而繁杂的高校国有资产而言,必须建立科学和详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变被动记录为主动管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在整个学校层面的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科技化的手段将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调研、预算申报、论证评审、购置执行、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入库登记、建账确认、使用监测、维修调拨、报废处置、绩效考评等全过程各环节的增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与监控,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房产与仪器设备家具等各类物资的联动管理。这不仅既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资产从进到出整个周期的具体情况,也有利于实现对采购、管理维护、报废处理等整个流程进行严密的监控,从而使得资产管理能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物管理相结合,一进步降低资产维护成本。

(五)改变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高校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年终需要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同时不过高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调节,但要注意时间间隔,不易过长,过长容易造成问题积压,无法处理的情况。建议应由资产协查员对所联系单位进行固定性盘点,主动了解定点单位每年资产配置及使用的情况,督促资产管理员对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建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这样,不仅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还会使效果更好。清查后还要对拟报废资产及时进行归类,并在履行校内外各级审批手续后,按照要求交至指定公司进行程序化的处理,同时在校园网或校园公共刊物上予以公示。

篇3

一、存在的问题(一)国有资产核算不清晰,帐表不符、账实不符。

财务部门未按规定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会计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与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明细表不一致,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又与实际不符。审计曾发现某单位账表反映办公用房面积与实际相差1万多平方米。有的单位账内只核算办公楼主楼部分,其附属设施及其他地方的诸多宿舍、门面房资产流于账外,有的在资产管理部门也未做记录。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

1、房产产权不明确,下属单位无偿占用资产。

有的单位在没有履行相应合法手续情况下无偿拨给所属单位长期使用。

2、收回国有资产不及时。

所属单位事业单位改制工作结束,没有按规定及时收回国有资产。

3、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未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许可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小到旧的车辆,大到出让土地与外单位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新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楼,获得收益不上缴财政,除弥补单位公用经费不足外,还用于发放职工住房补贴及福利费用。

4、国有单位与个体经营性质界限不清晰,存在个体侵占国有资产现象。

有些单位经工商部门注册出资成立经济实体,而后为减少税收成本更改为个体经营,个体公司有关人员费用由单位列支,但利用国有资源取得的收益未按所得比例上缴管理费用;国有单位也不在单位账面反映个体单位应分担的成本费用。

(三)私设“小金库”现象仍有发生。

1、将收取的房屋出租收入账外核算,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费用。

2、将收取的“以物冲抵费用”的实物资产账外核算,管理不规范。

某单位收取外单位冲抵费用的实物资产折价200多万元,未开具收入票据、也未取得供货方合规票据,自身逃避财政、税务的监督,也为对方单位偷漏税款提供便利。

(四)坐支非税收入现象较普遍。

将取得的固定资产出售、出租收入不上缴财政,也不记入“事业收入”正确核算,而是计入了往来款项,从中直接列支职工福利费用及弥补办公费不足部分。

(五)内部管理不严谨,票据管理不完善,相关业务资料提供不齐全,收入完整与否难以认定。

国有资产出售、出租协议、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益合同提供不齐全;用外购三联单收据收取国有资产出租收入,且票据购置、领用手续不健全。

二、问题存在原因分析(一)单位管理者意识不强,相关职能部门法制观念淡薄。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较单一,主要依靠财政拨入经费。资金支出活动也较简单,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资金活动较少发生,相关职能部门熟悉掌握的法规知识较少。但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少单位正逐步走向“自给自足”的财政体制,事业单位正不断强化本身事业性管理职能,积极组织收入,拓展经营范围,推动单位事业的发展。在经济活动开展的同时,面临的一些新事物新问题由于所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够,难以对其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性质给予一个准确定性判断,又为了力求办事的简捷与快速,尤其是在国有产处置时认为是本单位的资产,处置与否只需请示主管部门即可。例如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上,有的单位甚至认为所获得的利益是房屋开发公司给予的补偿,进而用于本单位及职工,还应属专款专用。

(二)追求本单位“小团体”利益最大化。

根据我市政府非税收入综合预算的规定,财政部门编制综合预算支出时,控制在下述政府非税收入比例内:全额拨款单位30%、定补20%、自收自支10%.全额拨款的单位认为取得收入时已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调控比例过高;而调控比例较低的部门又认为收入上缴财政后使用不方便。

(三)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没有发挥内审、财务机构的监督职能作用。内设机构虽健全,但有的流于形式。

三、建议(一)促进被审计单位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纪律,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增强意识是关键。

国家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已出台多年却未能够深入具体工作当中,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却未能有效执行。笔者认为管理者理念是决定着单位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与否,决定着职能部门掌握各项财经法规知识多少,决定着单位内部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与配合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遵守财经纪律程度。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规范自身资产管理,开展对单位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单位负责人增强自觉遵守财经纪律是关键。

(二)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内审机构的优势。

主管部门的内审机构,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及时了解并能够参与到一些国有资产管理处置活动的具体事项管理、协调、服务等工作中,可以给予正确建议和指导。

篇4

一、目的意义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当前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重购建、轻管理”、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管理责任缺失、配置不合理、处置不规范、使用混乱、资产流失等突出问题,通过健全机制,强化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更好地建立适应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需要,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面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准确掌握国有资产数量、分布及管理使用状态,逐一建立资产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理顺管理关系,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使用责任,规范管理处置程序,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职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产保障。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建账。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清查建账”的原则,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其管理使用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建立资产台账,将相关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确保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和完整。

(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产配置,盘活存量资产,规范资产处置,加强收入管理,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四、清查范围

本次主要清查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及文物、文化遗址资产。

(一)土地、房屋清查建账(牵头单位:财政局),范围包括:

1、各镇(街道)政府机关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历次撤乡并镇后闲置的机关土地、房屋;由财政投资修建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2、农业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基层兽医站)。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

3、林业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五个国有林场办公区、生活区、苗圃、林区管护站及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分局)。责任单位:林业局

4、教育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各中小学校和教学点)。责任单位:教体局

5、卫健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各镇卫生院、计生站、原各工委卫生所、由财政投资修建的村卫生室)。责任单位:卫生健局

6、文化和旅游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各镇文化站、县电影院、张良庙文管所)。责任单位:文旅局

7、市场监管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各工商所、原质监局)。责任单位:市监局

8、公安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各基层派出所)。责任单位:公安局

9、民政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各敬老院)。责任单位:民政局

10、水利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自来水公司)。责任单位:水利局

11、住建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市民休息站、绿化景观节点)。责任单位:住建局

12、发改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粮食系统下属企业、粮站、原经贸局管辖的国有企业)。责任单位:发改局

13、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系统土地、房屋使用情况(含文旅集团及下属公司、各旅游咨询接待点)。责任单位:管委会

14、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屋使用情况。责任单位:各行政事业单位

(二)文物、文化遗址清查建账(牵头单位:文旅局),范围包括:

1、张良庙博物馆内的所有文物、遗址。责任单位:张良庙博物馆

2、县域内历史文化遗址和待定文物的红色教育基地、纪念牌等。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党史办

五、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10月12日—10月15日):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清查范围等内容,进行安排部署。

(二)清查建账阶段(10月16日—11月15日):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土地、房屋和管理的文物、文化遗址进行全面清查,必要时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辅助清查。清查完成后,制作资产信息卡片,建立资产台账,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内录入相关信息,并将清查建账情况书面报县财政局。

(三)规范管理阶段(11月16—11月30日):由县财政局负责修订完善《留坝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留坝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办法》,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并印发执行。对清查建账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把本次专项整治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充分认识国有资产清查建账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精心安排部署,全力抓好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达到预期效果。

篇5

____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自20__年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肇庆市国资委的指导下,以中心为依托,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研究、探索公共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之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共事业建设的良性循环。到目前为止,全市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单位共有136个,账面资产总量达 15.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存值12.24亿元。几年来,全市实现国有资营运收益达10.24亿元。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理清管理工作思路,深化资产制度改革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非税收入,整合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经营发展,这是____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廉洁行政的一项重要新举措。由于历史、制度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过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经营性资产收益出现坐收坐支等问题。由于管理不严,部分单位造成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低效使用,甚至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滋生腐败的隐患。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成立之后,特别是20__年以来在新一届市委领导下,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根据市政府赋予的职责,实施了对全市国有资产统一监督管理,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并对如何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主要是坚持“改革、规范、盘活”,注重“建机制、强管理、打基础”,做到“一个坚持、两个目标”。即:坚持“资产所有权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 ”的原则,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权的管理模式。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使用,防止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科学、合理、节约、高效配置使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充实管理监督职能

1、明确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全面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资产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职能的通知》,市编委会印发了《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机构编制方案》,赋予了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一是贯彻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管理、运营、调配全市国有资产、资源。二是制定全市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并组织实施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三是负责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资产的产权变动和资产处置的审批和监督,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节约和有效使用;四是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经营性资产收益,对经营性资产收益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2、成立城市经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国土、工商、市政、计划、建设、房管、监察、审计、规划、人行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城市经营和公共资产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及各部门所履行的职责,确保城市经营、规划、建设的目标、方案、项目及可行性经营方式、方法、办法等得以研究论证、贯彻落实,使城市经营工作积极、稳妥、有序进行。

3、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及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创新资产管理机制,出台一系列强化、细化国有资产管理规定。根据财政部〔20__〕35、36号令,结合____市实际,研究制订了《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试行办法》、《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的若干规定》和《____市国有资产处置委托拍卖的若干规定》,市政府还批转了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等,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收益管理工作,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产权交易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初步搭建起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一系列制度框架。

一是产权交易审批制度:明确了资产处置,必须先向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上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凡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同时规定了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由分管的市领导签署意见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批。

二是产权交易评估制度:规定了任何国有资产产权交易都必须委托能保持中立、依法依规操作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评估行为,并为产权交易提供准确可信的参考数据。

三是产权交易入场制度:规定了土地产权交易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要遵循自愿、诚信、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严格按照申请登记、挂牌公示、咨询洽谈、公开竞价、签约成交、结算交割、交易鉴证和变更登记等程序进行,确保交易行为依法规范运作,防止国有、集体产权权益受到侵害。

四是产权交易资金管理制度:明确了凡国有产权交易收益均属政府性收入,其资金必须全额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截留、挪用、侵占等违法违纪行为。

五是产 权交易备案审查制度:明确了所有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呈批资料、审批文件等必须报市监察局备案审查,并在审查批准后方予公布,使国有资产转让处置的整个过程都在监察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充分利用电子审批监察系统实现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情况的动态监管。

(四)组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为实施国有资产统管夯实基础。

首先是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城市经营的副市长担任,成员单位由纪委、监察、财政、审计等组成,积极稳妥推动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其次是制定《____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政府性资源经营权、使用权清查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按照“单位自查、主管部门核实、公共资产管理中心接收或登记”三个步骤,对全市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的清查,通过清查核定资产,明晰产权,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的或账面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重新评估,核实价值。并要求资产使用单位将全部土地证、房产证移交市公共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接收管理。真正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为科学、规范管理国有资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规范了资产管理行为,强化了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地位,避免了政府所属职能部门、单位随意、擅自处置国有资产。

二是利用资产统管平台,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配置、调剂使用,降低了行政成本,盘活了闲置资产。

三是规范了国有资产经营性收益的管理,杜绝了国有资产流失,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是通过资产统管,提高了国有资产产权观念的认识,促进了廉政建设的有效发展。

五是实施了城市经营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商和民营企业在____投资置业。

近年来,____市“三个五”城市建设品位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日趋完善,20__年至____年,____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____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____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38亿元,财政综合增长率居全省第六;在全省67个县(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中跃居第三名,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体会

(一)加强资产营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____市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资产统管、融资运作、经营生财、滚动发展” 的经营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通过运用存量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资产营运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在20__年底,____市通过招商引资,将本市闲置多年的140亩土地,以高出底价2.7倍的3.54亿元成功转让,盘活了该地块并实现了保值增值。

(二)加强经营性资产监管,按市场化运作规范资产交易行为,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重点加强和规范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行为,通过推行公开招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经营(出租)增收创收。其中招租创收比较突出的有市工商联辖下位于城区中心仅40平方米的商铺,原来年租金仅1.8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6.05万元,增收4.25万元,增幅达到3.36倍。市金叶公司辖下位于龙江路约120平方米的3卡商铺,原年租为13万元,通过向社会公开竞投招租,年租金额达到近76万元,增收63万元,增幅达到4.3倍。

(三)着力整合资产资源,挖掘资产融资潜力,推动文化优雅之城建设进程。以资产统管为平台,充分利用资产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为加快城区街道建设、旧城区升级改造,扩大新城区规划、改善投资环境,完善路网、电网、管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四、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____市通过全面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资产管理工作已经初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与城市经营的有机结合,为该市国有资产营运,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有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足, 对资产的登记、入账、清点、保存等管理不严,手续不全。二是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公共资产管理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教育与宣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实施国有资产统管的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消除思想误区,自觉配合做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

篇6

如何更好的实现县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发挥这些国有资产的作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而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而且可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行为,因而对于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县级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县级国有资产中企业部分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面临新的问题,这都要求进一步完善县级国有资产管理。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现状

当前,大量的县级区域内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非国有化改制,仍然以国有化形式存在的主要包括政府控股或者持股部分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出资主办的经营实体,以及部分承担公共职能的企业如市政公司等。目前这种资产的规模较大,《2011年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地方国有企业的数量达到93619户,企业资产达到99001.3亿元,其中县级国有资产的数量也不容小觑,以侯马市为例,该市企业国有资产总额13162万元。对这种资产的管理主要通过规范和明确产权交易活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实施股权激励等制度规范公司治理行为,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有效的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包括国家划拨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国有资产后所取得的资产,其他渠道取得的资产如接受捐赠等。这类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是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等,此外,还包括更好的发挥这些资产的职能以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目前,国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调拨、处置、报废等的管理。目前,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大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如侯马市就对该市149家单位的资产进行了统一的录入和管理。

二、县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首先,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构成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框架,但这一制度框架中有关如何进一步保障出资人有效行权履责、如何深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如何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内容还不完善或者有待进一步细化、实化,从而在县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其次,从县级区域本身来看,配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部分县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的或者具有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不利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二)管理职能相对分散

当前,县级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主要通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来进行,但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也设立了对应科室来参与管理,如财政局设立国有资产管理科,此外,在财政预算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利用财政资金购买相关的资产,必须列入财政预算。而审计部门则可以对这些单位的国有资产开展审计工作,这种相对分析的职权使得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容易出现“可以管也可以不管”权责不明确的问题。

(三)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未完全结合

当前,县级区域的预算工作主要由财政局负责,但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则相对分散,在预算过程中财政部门不可能也无法对全部国有资产进行盘查摸底,因而容易出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不紧密的问题。表现在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单位没有将相关的数据如收入、支出情况真实、准确的进行汇报甚至瞒报,部分单位则违规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置,部分单位故意夸大或者缩小国有资产未来的收益和支出,从而使得财政预算的数据来源不准确,导致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难以实现有效地对接。

三、完善县级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县级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工程,不仅需要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和践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可以从明确职能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推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相结合等方面进行完善。

(一)落实和践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要根据县级区域内部的实际情况完善国有资产统计制度,科学的对县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有形和无形国有资产进行盘查摸底,避免部分国有资产游离于监管之外。其次,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国有资产,要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上下功夫,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则从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等方面下功夫。此外,要在进一步明确产权的基础上,完善产权交易、产权转移等相关工作,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进行监管,实现动态监督。

(二)明确职能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首先,要积极构建以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中心的县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局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占有、使用、经营国有资产单位的职责,形成一个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其次,要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建设,一方面,要细化、实化各种管理制度,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形成一个懂管理、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推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

首先,要积极完善国有资产经营收益预算工作,财政部门要根据市场情况,上一年度乃至于历史上同类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增长或者亏损情况,分析预测下一年度国有资产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并形成预算,以此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参照之一。其次,要将这种预算进行有效的分解,并下达到具体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单位,财政部门要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使各单位明确自身的目标,而政府部门则在年度结束后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体进行严格的考核,以此推动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

篇7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64-02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中占有或使用的、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受益、接受馈赠形成的,产权属于国家的各种形态的资产。包括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或其他形式投入学校的资源所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利用自身条件取得收入所形成的资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经济意义上的管理,是对产权属于高校的一切财权和债权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各个运转环节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多,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不断扩大和增多,进而影响了高等院校中的国有资产的数量、结构以及用途。具体变化有:在数量上,国有资产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建不断增多;在结构上,引进了国外科技高端设备;在用途上,随着校企的发展带来了非营利的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变。

因此,为了应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逐步提上日程。本文在调研和分析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为管理者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提供决策参考。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目前高等院校资产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资产的管理没有引起学校方面足够的重视。由于学校方面资产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缺失严重。在资产管理方面,钱款的账务明确清晰,但是对于固定资产中物品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资产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在产学研方面存在不足。诸多的科研成果不注重转化成经济效益,由于各种的客观原因,没有发挥科研成果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高校内部管控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比较薄弱,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目前,部分高校的资产出租出借、处置,没有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资产出租出借,仍是谁使用谁有权出租出借,出租出借收入也就由谁使用,对资产出租出借手续是否完善,收入是否合理没有实施监督,收多收少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不计收入;资产处置,基本上是资产使用部门提出资产报废申请后,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便予以处置,不经校领导审批、不经评估,也不报财务部门备案,且资产处置收入不及时上缴财务部门,上缴时缴多缴少财务部门无法确认,只能是管理部门缴多少是多少,随意性也很大。

3.资产账实不符问题突出,核算不规范。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职责不清,内控制度不健全,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问题较为突出。如某高校在合校时,固定资产不按评估价后的资产进行登记、核算,账外资产达25961万元;对外投资长期不入账,账外长期投资11093万元;此外,房屋建筑物财务账面价值与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实物价值严重不符,财务少计17800万元。究其原因,除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核算不规范外,在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与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分类上不统一。按高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分为6类,而按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固定资产分为16类。这样,高校资产的财务核算与实物管理就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分类体系,给固定资产日常核算、管理,尤其是统计、对账工作带来了困难。这不仅容易造成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与实物管理的脱节,也给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了隐患。

4.国有资产确权不清,资产流失导致难保安全完整。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涉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由于历史上高校用地多为政府划拨,管理比较松散,产权意识也比较淡薄等原因,高校部分资产没有确权;另外,有的项目建设手续不全、资金来源不合理等原因,也使这部分资产不能及时确权。经调查,某高校近70%的房屋建筑屋没有明确产权。这不仅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高校资产确权问题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大,对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

5.缺乏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于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导致高校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之带来的在引进管理人员时,门槛极低,没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的校区规模以及学生总数不断扩大和增多,同时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财政支出的逐年增加,高校国有资产的数量迅猛增长,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原有的管理人员因专业知识的缺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势必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高等院校要制定既符合校情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同时提升国有资产的增值。具体可建立如下一系列制度: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

2.建立统一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处”,横向上把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资产等各种形态的资产(除流动资产由财务处管理外),纵向上把从资产的形成(如购置、验收)到使用过程中的调剂,再到最后的处置的各个管理阶段及各个环节,统一由国有资产管理处一家管理,改变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甚至仅固定资产就由几个职能部门管理)的现状。建立资产的产权产籍管理(如购置、配置、处置、账务、契证等)和具体使用管理(如不涉及产权的内部调配、维护维修等)两权分离的管理机制(如同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和“出纳”),规范两权管理流程,强化两权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3.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确权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国有资产确权,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进行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目标的前提。国有资产涉及权属问题的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土地。高校要成立专门的小组来进行此项工作,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严格审核程序,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在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向经营性转变时,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动,一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财务立即调整账务,确保账务能够客观反映目前资产的真实情况,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4.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平台来管理国有资产。首先,整合国有资产管理的名目,使其标准化,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做好基础工作;其次,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深度挖掘需求,开发一款适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管理软件,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提供保证;最后,各部门联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和管理国有资产的信息,同时及时汇总,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实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使得学校各部门及时提供有关国有资产变更、报废等详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

当前,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付诸实施,有的放矢,要进一步核准资产数据、规范资产账目、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剂、共享、转换等手段,解决资产配置失衡、使用效率低下、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问题;通过规范资产出租、出借、变卖、转换等行为,规范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的核算标准和操作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资产完好率、利用率和收益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向东.我国高校财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 李文江.中国公立高校银行贷款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 景谦平.森林资产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

[4] 李少白.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资产评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

[5] 江文清.高校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论[D].四川大学,2004

[6] 毕玥.高校国有资产分配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7] 唐向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系统的分析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8] 孙卫红.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2

[9] 赵兴明.高校国有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0] 熊一.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1] 叶文霞.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1

[12] 任婷,赵丽娇,郑大威,钟儒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体会与思考[A].汪成楚,李云峰.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13] 罗振峰.高校资产权属的错位、缺位与复位[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篇8

第三条省级政府国资委、地市级政府国资委对下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指导和监督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二)坚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尊重地方国资委的出资人代表权益,鼓励地方国资委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的有效形式;

(三)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依法履行指导和监督职能,完善指导和监督方式;

(四)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五条国务院国资委依法对下列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二)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三)履行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职责;

(四)规范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

(五)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督、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

(六)国有企业财务、审计、职工民主监督等内部制度建设;

(七)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建设;

(八)其他需要指导和监督的事项。

第六条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指导和规范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地方国资委应当根据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第七条国务院国资委应当加强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适时组织工作交流和培训,总结推广国有资产监管经验,建立与地方国资委交流联系的信息网络,解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建议。

第八条省级政府国资委制定的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省级政府国资委法制工作机构统一抄报国务院国资委法制工作机构。

第九条国务院国资委对地方贯彻实施国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督查纠正国有资产监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条国务院国资委对举报地方国有企业违规进行改制、国有产权转让等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应当督促省级政府国资委调查处理。

省级政府国资委对国务院国资委督促查处的违法违纪案件,应当认真调查处理,或者责成下级政府国资委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国务院国资委。

第十一条省级政府国资委应当以报告或者统计报表等形式将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名单、本地区企业汇总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所出资企业汇总月度及年度财务报告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国务院国资委。

第十二条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和监督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严格依照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规定的有关工作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国务院国资委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应当充分征求地方国资委的意见和建议,不得干预地方国资委依法履行职责。

地方国资委应当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依法接受并配合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责任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国务院国资委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地方国资委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国务院国资委应当依法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向地方政府通报有关情况,依法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六条地方国资委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06年5月7日起施行。

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就《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公布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就《办法》出台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问:如何充分认识《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答:首先,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是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家所有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应当在坚持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前提下进行。总理在十六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自上而下,有序推进,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加以规范。国务院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上级国资委依法对下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其次,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保证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目前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产权转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等工作的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地区国资监管的政策法规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贯彻执行,有的地方国资委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方面存在需要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强指导监督和督促落实工作,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国资监管政策法规的真正落实。

同时,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也是建立上下协调的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省级政府国资委已普遍设立,地市级政府国资委也基本组建完成,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依法理顺并规范上级国资委与下级国资委之间的指导监督关系,既是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有利于发挥地方国资委的积极性。

2、问:《办法》确立了什么样的指导监督工作体系?

答:《办法》所确立的指导监督工作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务院国资委与地方各级国资委之间的指导监督。国务院国资委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授权,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监督。指导监督的主要方式是制定和督促执行国资监管规则,这些规则对地方各级国资委具有普遍指导规范效力。二是地方上下级国资委之间的指导监督。省级政府国资委和地市级政府国资委对下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需要说明的是,本办法虽然主要内容是规范国务院国资委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原则规定同样也适用于地方上下级国资委之间的指导监督,各地可参照本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

3、问:应当着重对地方哪些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答:指导监督的范围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国有资产监管,二是国企改革及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具体来讲,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履行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职责,规范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监督、清产核资、资产统计、综合评价等基础管理,国有企业财务、审计、职工民主监督等内部制度建设,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建设,等等。这些工作有的侧重于指导、有的侧重于监督,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上下联动、政令畅通,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4、问:指导和监督主要采取哪些具体方式?

答:指导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主要是通过立法等方式进行。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国有资产监管规章、制度,指导和规范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地方国资委应当根据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在具体业务指导方面,国务院国资委主要是加强对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适时组织业务交流和培训,总结推广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经验,建立与地方国资委交流联系的信息网络,解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建议等。

篇9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组织,在国家公共事业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资产是国家提供给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是保障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以期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意识薄弱,资产浪费严重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意识薄弱。在国有资产管理中,未配备明确的管理责任人,也没有分配具体的管理职责,导致国有资产的购置与单位的预算严重脱节,只重购置,不管效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对资产的使用和配置未建立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造成大量资产长期闲置,甚至流失,资产浪费严重。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配置、使用不合理

首先,在资产的配置上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和配置效益分析制度,导致资产分配不均、不合理。如有些资产对某些单位部门来说用处不大却予以分配,有些部门极为缺乏却未分配到位,从而导致资产配置的盲目性。其次,在资产的使用上缺乏完善的资产调出、调入、处置制度,资产核算制度以及资产损坏相关责任赔偿制度等,造成资产使用管理的混乱。最后,在资产的监督上缺乏有效的资产监管制度,造成单位对资产的随意处置,报废、报损随意性大,存在明显的“家底不清”和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三)产权界定不明确,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的性质决定了国有资产的产前归国家所有,任何人不能私自占有。

然而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目无法纪,在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过程中,不遵守规范审批程序,随意占用和使用国有资产。甚至化公为私,据为己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高度重视资产管理效益

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深入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思想认识高度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单位的重要工作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项国有资产管理项目。

首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各单位领导及管理部门应明确规划国有资产管理项目的工作重点,合理配备参与各项目管理的责任人。并严格要求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从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其次,强化国有资产预算管理约束。实现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约束是解决国有资产管理浪费现象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以产权管理为龙头的管理机制,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实行国有资产政府采购方式,取而代之行政事业单位自主购置方式,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约束,从而实现从购置源头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浪费现象。

另外,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考核。可按照权责一致、政事分开的原则,由各级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益进行统一考核,从而促进各行政事业单位转变重购轻管的错误思想,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的加强。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配置、使用效益

一是在国有资产的配置上,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深入分析单位各部门国有资产的分布情况及使用效率。从而为国有资产的配置管理提供依据,有效避免资产配置的盲目性,保证资产配置效益最大化。

二是在国有资产的使用上,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资产调出、调入、处置制度。同时,加强单位资产核算制度的建立。首先,应加强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备查账,序时账的建立健全,对单位固定资产卡片进行严格、规范的记录与登记,及时掌握单位资产的存量、分布及使用情况。其次,建立定期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仔细核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总账、明细账和卡片账。针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单位财务人员应定期做好账务清理工作,全面清查单位的基本账务情况,保证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最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严格进行资产变动处理,坚决杜绝损失挂账现象的发生。

三是在国有资产的监督上,行政事业单位应重点加强对国有资产报废的监督管理,在严格审查固资产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的基础上,报单位领导核查和评定。并严格制定报废审批程序和监督措施,有效避免资产浪费现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明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关系,规范资产使用权责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明确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对国有资产擅自处置,严格避免随意占用和使用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据为己有的违纪现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的关键。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深入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意识、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等方面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措施,保证资产的有效使用以及单位公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篇10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法律法规体系给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和约束,但我国的国有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健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往往也存在滞后性,使得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不能达到最佳状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参照的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虽然对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处置都有规定,但针对的主要内容是存量资产,存量资产只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法律体系建设还有待健全。

此外,国有资产的实时管理还有待改善。我国新出台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大突破,但其数据的申报需要层层上报审批,这种滞后性使得国有资产的管理未能及时反映现存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偏低。

(二)思想认知有待提高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现代化的有效管理。认知上的缺陷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流失的问题,思想上的麻痹出现管理和使用上的漏洞。

(三)规章制度亟待完善

在不少的行政事业单位里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问题,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体现在账、卡、物等的核算制度、资产的调出、调入制度等的形式化,这些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四)产权改革势在必行

产权不清晰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混乱,这也是影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顾名思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也是归国家所有,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但现实中常出现与之不符的情形。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地将国有资产划拨给集体使用,并不缴纳资产租赁费,更有甚者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单位则以为职工发放福利等为幌子变相瓜分国有资产。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路和任务

(一)法律保障与时俱进,为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法律保障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关的立法部门一定要加强国有资产立法的创新,争取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提供据以参考的法律依据。

(二)重视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人

国有资产的立法要与时俱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尤其是资产管理部门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落到实处地管理好国有资产。在这一方面,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以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来规范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建立起一个相对高效、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体系。此外,各单位要明确内部分工,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这样才能将资产管理的工作落实好。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实现资产处置的规范化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而且要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规范化。国有资产的制度建设要从基础工作着手,如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再到使用、转让、报废等一系列工作都要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的卡片,以一物一卡的形式来及时记录固定资产的现状,减少账实不符的问题。

除了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国有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处理以及资产重组等诸多工作都要遵循固定的步骤,以有效预防财政风险。

(四)加强资产动态管理,确保资产信息完整实效

国有资产管理要注重实效性,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在国有资产出现变动后,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记录和账目修改,并实时监督国有资产的使用动态。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府文件等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现代化办公结合起来。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国有资产的各项数据,并加以科学分析,及时纠正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五)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提高资产监督管理水平

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对于反应一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如资产结构、数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可以用重点抽查、离任核查等方式来进行。重点抽查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某些重点部门,要求是账、卡、实物相符合。离任核查则是在领导或是资产管理人员离任时核查国有资产并做好资产的移交和监督工作。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要定期盘点企业的各项资产,做到账实相符。

此外,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素养也影响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资产管理者和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加强平常业务的学习,也要注重自身资产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各单位的资产管理者财务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心,用自身的努力工作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结语

篇11

随着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勘测设计企业内部的勘测设备选购、保养、维修等都会影响到勘测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确保对国有资产的最优管理,能够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够确保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经济条件,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行。

一、理顺各级各类产权关系

(一)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确保产权能够落实到位。目前,产权成为了国有资产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证明。通过做好产权登记工作,能够加强人员对于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能够更好的监督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行为,也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目前,随着我国对于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做好产权登记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把控产权登记工作以及做好产权登记的管理工作,彻底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有效落实[1]。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在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明确的规范和了解,并针对国有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应当按照先肯定后提高的方针,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落实工作,同时以强化产权约束为工作重点,不断构建深层次的产权管理工作,明确产权所在的责任主体。此外,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产权明细也能够更好的明确投资人与被投资的关系,产权明晰后也能够更好的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

(三)建立资产评估立项申报和评估结果确认制度当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国有资产被拍卖转让或报废等情况出现时,单位应首先对于产权的变动进行立项申报,同时由资产管理相应部门对于立项申报进行批准后才能够正式的进行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后,国有资产单位应当根据我国国有资产转让的明确制度进行手续的确认及审核。资产评估工作结束后,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当对评估结果进行明确的确认,查看评估结果是否与资产转让制度内容要求符合,同时予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立项申报的产权变动进行综合的监督与检查。若发现产权变动存在异常,需要立即追责。对于未经立项的产权出现变动时,则需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明确的严肃责任处理,以防国有资产出现重大的损失[2]。

二、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维护

注重国有资产的定期维护,是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对国有资产维护方面实现全面管理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的国有资产,对其使用方式以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并根据设备的使用规范,对设备的关键部件、核心元件等方面进行定期维护,可以相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对设备方面进行定期维护时,可以根据使用的强度,对设备的油路、硬件磨损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以落实到操作人员的方式,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维护。另外,为确保国有资产定期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采用成立监督小组的方式,对国有资产定期维护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以此确保国有资产定期维护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最后,为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构建激励机制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维护效果进行评比,根据维护的效果,给予相应人员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以此带动所有员工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这对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指向性作用。

三、完善国有资产业务流程

完善国有资产的业务流程,是从完善管理制度的角度,对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国有资产的引入、采购、安装、调试、应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国有资产的实际应用、操作规范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注重全面化管理制度的构建,并以针对性落实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应用方式、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以此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的相对提升。例如,在完善《国有资产应用规范》时,对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盘点,并针对机械设备的功能,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细节性操作、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以此延长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完善国有资产资产是以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为依据,并根据国有资产的引用以及生产需要,对国有资产的引入、安装、调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重点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方面进行管理,以落实相关制度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维护以及折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这是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相对提升的基础性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以及分析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国有资产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工作的方式,希望对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效果提升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彭福燕.强化国有林场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8).

篇12

1.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求。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处在转型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当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种种弊病暴露无遗,急需解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一些地方也总结出了比较成功的经验,需要借鉴。本文在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购置、监控、利用和处置四个环节上的问题予以梳理,在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

2.1 资产购置不合理

资产购置的预算方面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单纯的强调内部监督,资产购置的预算基本上是本部门自主决定,形式上的本单位财物部门的监督在内部体制下难以发挥实质的作用。资产购置的分配方面存在部门失衡的现象,由于部门之间自主决定购置的机制,同时缺乏部门购置的协调和沟通机制,随意购置和重复购置的现象较为普遍。部门购置与部门效益挂钩的做法使许多效益好的部门购置过剩,而许多效益差的部门购置紧张,这在房产、办公设施和公务车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资产购置的报销方面存在严重的多报销、乱报销的现象,由于缺乏严格的报销审批程序和追溯程序,我国资产购置审批方面多存在乱开发票、多填发票、暗中回扣的现象。

2.2 资产监控不健全

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控的意识不强,本来属于“大家管”的国有资产,出现“大家不管”的现象,监管部门和单位职工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普遍。有些单位的资产监控缺乏专有部门和专项制度,一些单位把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合并于其他部门,缺乏严格有效的专项制度,致使管理混乱,制度缺失的情形,从而无法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体系。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的绩效责任制,即使有些单位予以了规定也是含糊其辞,由于缺乏执行的外部监督和外部公示,多半未予以切实有效的执行或在内部协商中不了了之[1]。

2.3 资产利用不充分

由于各单位部门的各自掌握着本单位资产的占有使用权,各个单位缺乏共享和节约意识,导致跨部门的资产借用或协调情况少之又少,跨单位的资产调用更是不可能。这导致资产重复购置或闲置不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外部借用途径的不畅通以及内部借用程序的繁琐、复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闲置的资源无人用,需要借用的人无法用”的现象。由于缺乏严格的评估程序和评估部门,许多尚可利用的资源被提前报废,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2.4 资产处置不透明

国有资产贱卖和贱卖后无法查究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缺乏公开的资产评估、拍卖机制,资产处置的暗箱操作现象较为严重,许多资产被低价评估后贱卖,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我国没有建立对国有资产的可追溯的记录审计制度,导致很多国有资产被贱卖后无法追溯和查证,时间较为远久的评估拍卖更是无法查证[2]。

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进

3.1 资产购置审查制

建立资产购置审查的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部门要对对购置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同时要在本部门网站上及时持久的公开年度的购置预算情况,真正发挥人大、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建立国有资产的的部门协调机制,畅通各部门资源共享的途径,按照资源共享的次数对资源共享较多的单位和部门予以经济奖励。严格资产购置的报销审批程序和追溯程序,把开票人的基本信息、收票人的基本信息和购置资产的价格和数量列为报销票证必要记载事项,同时各个购置的资产实行标签制,各标签记录该物品购置负责人、购置承办人和购置票证的查阅方法,实现信息的全面化和责任的个人化。

3.2 资产监控责任制

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起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个人,真正实现监管的部门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机构、管理办法、管理监督和管理责任的各项内容。建立起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责任制度,在资产购置审查制的基础上,对提前报废的国有资产的以及重复购置、高价购置的购置责任人和承办人,有重大过失或故意的要给予行政处罚并要求赔偿损失,对滞后报废的国有资产购置人和合理配置购置的负责人和承办人给予行政奖励[3]。

3.3 资产利用合理制

建立各单位的国有资产的共享机制,建立融合各单位的主要国有资产的信息资源库,把各单位的资源借用程序、借用联系人、各资源的购置信息和空置情况录入资源库,真正实现国有资源的快捷借用和规范借用。对报废的国有资产实行评估,对于评估报废的国有资产予以拍照、备案并由申请人和评估人签名,最终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注销登记。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充分的利用。

3.4 资产处置公开制

国家每年选用一批信誉高、技术精的评估部门对各部门待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并把各评估信息上网,对国有资产的拍卖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并把招投标的过程和结果及时的对外。建立国有资产处置的可追溯的记录审计制度,被处置的国有资产要实行备案登记制,把拍卖申请责任人、拍卖评估责任人、招投标责任人和拍卖款项及去处列为必要记载事项,以实现强有力的事后可追溯式的监督。

4.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国家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国有资产不仅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更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和节约型政府,实现事业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本文从国有资产的购置、监控、利用和处置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购置审查制、监控责任制、利用合理制和处置公开制的改进建议。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的跟进,也需要我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制度文化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开放体系中,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规范化和高效率的管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