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智慧云课堂范文

时间:2023-10-26 11:24: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小学生智慧云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小学生智慧云课堂

篇1

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小升初、中考、高考,学校经常把高等教育的起点看作成功的终点,因此普遍注重升学率,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身心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时间过长,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

在当今许多中小学生家庭中,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你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体制下,存在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均被扭曲的教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体育不好是废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孙云晓建议广大中小学生朋友及其父母和教师应深思“三品”之说。针对目前这种现状,引发了我们关于将棋类教学活动纳入学校与课堂体系的思考。

二、将棋类教学活动纳入学校与课堂体系的思考

众所周知,“琴、棋、书、画”自古以来就是高雅、智慧和创造的象征,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载体。仅就“琴、棋、书、画”四大才艺之一的棋类而言,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均起源于中国。棋类活动历史悠久,有其自身的内在魅力与文化内涵。国际象棋是科学、艺术、体育运动“三合一”的“结晶”,作为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世界性活动项目,它是地球全人类的一种文化遗产。而围棋和中国象棋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智慧的“体操”,感觉的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深受世界人民的肯定和喜爱,这充分说明了棋类运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棋类对人类智慧的提高,对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所以,“棋盘小天地,天地大棋盘”就是我们的祖先对棋与社会、棋与宇宙关系的精辟归纳。

棋类活动是一项智力游戏和脑力体操,具有很高的教育潜力与教育价值,其教育功能独特的科学功效不亚于音乐,艺术或诗歌等任何~项智力活动。它不但是竞技、教育、科学、艺术、娱乐有机结合的结晶,还是一门具有完美个性的艺术。棋类运动在国内外体育、教育、文化界被称为“智慧的体操”、“人类智慧的磨刀石”。所以将棋类教学活动纳入学校课堂体系,科学地与学校正规教育实际相结合,并发展为棋类教育,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普及和开展棋类教学活动,还可以增强与促进中小学生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传承棋艺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棋类运动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棋类活动首先要求运动员平心静气,全盘谋划。具体而言,要透过棋子的活动,揣摩对方心理,要承认对方,适应对方,尊重对方:要实事求是,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思路;要谦虚谨慎,把克敌制胜的气概付诸到一招一式的行为之中;要抓住对方的破绽,填补自己的缺口,困难时要善于等待迂回,百折不挠,顺利时要稳扎稳打,敢于胜利。棋弈对局中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之间的切磋和提高,看来是游戏与娱乐,但却是在对真伪虚实的判断中,在取和舍的决策中,在进攻与退守的行动中,获得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的良性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棋类教学活动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措施和手段,对学生德、体、智、美、劳各方面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科学效应,可以使学生在学校潜移默化地受到综合性科学教育,从而达到品、健、学兼优,快乐健康成长。

因此,在学校全面开展和广泛普及棋类教学活动,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棋类主题教育,充分发挥棋类教育功能所具有的独特科学功效,可以逐步弥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与缺憾,培养和促进学生德、体、智、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水平,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因此,让棋类教学活动进课堂,可以使学生长期受益,并形成学校良好与永久的科学教育效应。

三、棋类教学活动对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功效

篇2

:学校德育品牌是指在鲜明的个性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学校德育模式和文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策略和有效途径。请问,贵局德育品牌的建设情况如何?目前取得了什么成效?

邓云锋:实施德育品牌创建工程,切实增强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也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青岛市中小学德育品牌创建工程,以学校特色发展为引领,以“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为目标,积极引导各学校按照“理念 指导――资源诊断――目标定位――主题提炼――整体规划――行动研究――模式构建――营造文化”等八个环节逐步凝炼德育特色,探索德育品牌形成机制。经过5年努力,至2016 年在全市范围内先后打造出5批100个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突出、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青岛市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通过德育品牌的打造,引导各类学校将特色资源、德育理念和时代精神用教育智慧加以整合,成为我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德育实效,加快了德育内涵发展。

市教育局5年来评选的100个中小学十佳德育品牌中,既有像青岛市实验小学“自能公民”、青岛二中“自主成就梦想”等传统名校的德育品牌,也有像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大爱无声”、崂山区林蔚小学“活润育心”等特殊教育和偏远学校的德育品牌。德育品牌的评选和推广活动,为我市各级学校提供了自我优势分析、总结凝练的契机,在引导学校逐步确立适合本校的德育发展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实施以学校德育品牌为核心的学校整体文化战略,以学校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为主要内容,探索德育品牌与学生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制度、课堂文化和学校特色等方面在内容与过程上互动,结果上融合,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颁布对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贵局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邓云锋:我们将《守则》细化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增强学生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比如以“我与《守则》有个约定”为主题,组织开展《守则》专题学习教育活动;举行了“践行守则,争做文明学生”主题升旗仪式、“我为《守则》代言”小小百家讲坛活动、“小手拉大手,我将《守则》带回家”活动等。

目前,市教育局正在根据《守则》设计制作“小青学守则”微信宣传片,塑造直观的、引人思考和有观赏品味的视觉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加深对《守则》的认识,自觉规范遵守《守则》的要求。我们将《守则》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实施课程渗透;将《守则》内容融入学生常规管理和教育,强调过程育人;将《守则》要求融入学生评价,逐步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我们将《守则》学习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全市督导评估和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考核之中,作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区(市)教育部门也对各学校《守则》学习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细化评估。

:中小学生在学生阶段以完成学业为主,但他们终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贵局是如何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

邓云锋:市教育局遵循“发现自我、唤醒潜能、科学规划、助力成长”的生涯规划核心理念,通过实施五项生涯规划教育行动帮助学生确立未来的职业理想和当下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自我发展的教育。这五项生涯规划教育行动包括开发适合青岛市学生的生涯规划教材、开发中学生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建立中学生生涯规划测评云平台、培养生涯规划专兼职教师、建立生涯规划体验实践基地。

其中,青岛市教育局引进台湾师范大学学生生涯测评系统专利成果,根据我市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知识架构、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发由计算机化生涯能力测评、情景式生涯兴趣测评和生涯信息主系统三部分组成的青岛市中学生生涯规划测评系统,通过系统测评、科学分析学生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心理发展等各方面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长、能力和兴趣,明确自身现状与理想专业之间存在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科学规划。我们依托我市现有的19个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300处社会课堂资源,建立健全现有生涯规划体验课程和实践基地,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体验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职业,感悟人生,明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做保障。请问贵局在创新班主任工作方面是如何做的?

邓云锋: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更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力量。市教育局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支持下,开展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实验。

我们支持学校大力推进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建立初级班主任、中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三个职级序列,实施班主任职级和班主任津贴动态管理。各学校对于连续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特别优秀的班主任可聘为首席班主任,与绩效考核挂钩。

同时,我们发挥优秀班主任辐射带动作用。计划2016至2018年,在青岛市全市范围内评选出90名“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每年30名,并为其建立“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周期内,每个工作室选拔8名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班主任进行重点培养,三批共720人。市教育局、区市教育(体)局、各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各级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全面提高我市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本领,逐步培养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班主任。同时,我们将班主任培训工作纳入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加强班主任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及职业指导能力。

我们还通过开设主题班会优质课,推动对班会课程的研究;通过举办市级、区级、校级班主任工作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平台。此外,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关注班主任身心状况,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提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每年举办班主任节,评选、表彰、奖励学生喜爱的优秀班主任。开展“寻找最美班主任”活动,评选“最美班主任”,在新闻媒体设立“最美班主任”专题,宣传班主任的感人事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活起来、动起来。这需要从学生的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等日常生活中着手,使学生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逐步内化为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您能与我们分享一些贵局的成功经验吗?

邓云锋:2011年起,我市以公益性场馆为主,其他社会教育场馆为补充,命名了文化博览类、传统教育类、文化活动类、科普教育类、农业博览类、实践活动类、名牌企业类、院校科研类、体育活动类、国防教育类、社团服务类、人文景观类等12类300处场馆,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并印制了80万册《青岛市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场馆指南》,对12类300处场馆的简要情况、参观内容、场馆地址、乘车路线、联系电话等一一进行了介绍,免费发给全市中小学生。2015年,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生社会课堂建设的意见》(青教通字〔201587号),依托我市现有的300处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20余个大型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和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在我市已常态化、制度化。

篇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工作整体质量的“顽症”,并逐渐成为制约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教育的健康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给学生提供全新的教育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危害性,深刻领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一、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现状透视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即减负。讨论减负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学生的负担”。所谓学生负担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所承担的全部目标与责任。我国对适龄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法定的、强制性的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性,因此,中小学生完成国家法定的课业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减负”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而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减负的同时还要增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一再强调将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某些学校甚至愈演愈烈。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许多学生早晨7点钟左右就前往学校,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有些还有晚修课程。

第二,学生作业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许多初高中学生每天作业量至少在2小时以上,毕业班学生的作业更多。如此沉重的作业负担确实令学生苦不堪言,有些学生甚至到晚上12点还不能完成当天作业。

第三,教辅资料和讲义多。目前学生书包里有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有的是学校订购的,有的是任课老师要求购买的,有的是家长给学生买的。如各种习题、教材同步训练与优化设计等。各种学习资料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拉杆书包”现象从侧面显示出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第四,考试多。考试是我国当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评估手段,但现在许多学校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考试名目众多,单元与章节考试、月考与段考、各种模拟考试及统考与会考等,考得让学生抬不起头来。特别随着年级的升高,考试将越来越多,学生的担子也将越来越重。

第五,培训项目多。许多中小学生周末忙于参加各种培训班,既有文化补习方面的培训,又有各种兴趣班。假期也不例外,学生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身心疲惫不堪。

第六,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心理负担重。某些教师将考试、课堂提问等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利用考试分数排名安排座位,对考试分数低的学生讽刺、挖苦、责骂。学生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不少学生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恐惧、逃避、退缩、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等现象,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

二、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分析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造成学生过重负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表层原因,又有深层原因;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又有教育本身及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还有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除去众多学者与教师的研究所提到的现行学校教育体制、招考制度及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外,结合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实际,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不能忽视。

(一)名校崇拜观。

我们以往的高考教育一直都是“严进宽出”,“严进”构成了中小学畸形教育的总祸根[1]。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严重膨胀,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这一价值取向愈演愈烈,转变为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值。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一直存在强烈的“名校崇拜”情节。长期以来,公众对于子女升入名校抱有狂热的期待,日益火爆的中小学课外培训机构是这一观念的产物。

(二)学历的压力。

现在社会上“唯学历”、“唯文凭”和“唯考试”的一元化选拔方式直接制约了孩子的成长模式,很多人把通过考试当成了发展个人前途、改变自己的命运、升迁晋级的途径,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迫使学生只能埋头于沉重的学业当中,以求得将来的金榜题名[2]。在各个单位的用人机制方面,只注重文凭、学历而不注重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只需要有较高的学历文凭,就能够较容易地找到好工作。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广大学子拼命地在考学的道上“挤独木桥”,逐渐形成争夺高分的恶性竞争局面,导致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深深扎根于传统伦理文化中。这种思想折射到学校教育,就形成了读书人的苦学观。“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学习历来就被认为是苦差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知被多少读书人奉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应试教育”造成的课业负担过重现象,是科举制留下的后遗症,古代为了走科举之途不惜十年寒窗甚至白首而空归[3]。从学生的角度看,苦学才能求得学业质量的现象给他们带来了过重负担,而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分析,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学生的平均成绩论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也使得学校在教上向教师加压,在学上向学生加压。而教师所承受的压力又再一次转移到学生身上。此外,家长对学校、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把所有的期望聚集到子女身上,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很多家长身上存在着,强迫孩子多学、苦学,逼使子女成才,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其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很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危害

过重课业负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无益,还对学校教学及教育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由于学习负担过重,学生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影响了身体健康。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除了身体上的摧残,过重的学业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把学生逼得精神紧张,惧学、厌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造成心理失衡。过重的学业负担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失去了纯真、活泼、快乐的幸福童年,也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生动、浪漫和朝气蓬勃,降低了日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降低教育教学水平。

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教育以获取知识为主要任务。它违背了教育规律,使广大师生整天陷于大量的重复性、技能性的讲解与训练中。过重的负担降低了教育教学水平,不仅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形成,还影响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

(三)阻碍素质教育实施,影响教育改革发展。

将应试教育简单地等同为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让教育沦落成了一种工具——学生升学、就业的工具。这样的教育其实不是在培养人,而是在压抑、摧残人,甚至是扼杀人。

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措施

要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需要多方的协力合作,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义说,从目前全国发达地区有关学生减负的成功经验来看,坚持把健全法律法规作为规范办学条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4]。具体来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操作层面的对策。

1.改革教育管理

首先,必须理顺各部门的管理关系,防止“政出多门”及“管理真空”现象,实行统一管理。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教育管理社会化、社会管理统一化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障。其次,在学校内部,也要对教学质量评估方式、教师工作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必须对评估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变封闭为开放,将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

2.完善课程设置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必须改革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该精简的就精简,该合并的就合并,该取消的就取消,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改进课堂教学

谈“减负对策”提的最多的就是“提质减负”,“提质”从何而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会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学生还处于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之前的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5]。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自身的规律,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4.优化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教师在研究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指导学生怎样完成作业方面做得不够。由于有现成的练习册、作业本,又没有作业时间限制,教师留作业只说多少页、多少题,随意性很大。再加上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使得作业量大一直是学生过重负担的主要成因之一。压缩作业总量,降低难度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固然重要,但使作业变得更富有创造性、趣味性,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更重要。

5.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过去教师要在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教师要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增强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让校长和教师变被动“减负”为主动为学生“减负”。诺尔研究发现,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教学效果的等级有显著相关;苏罗门等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与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6],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观念层面的对策。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除了操作上和制度上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外,人们的观念乃是“减负”的最后堡垒,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

在教育价值观上,应该明确人是教育的核心,最理想的教育价值是人的完善发展。不只看近期,更要看长远、看终身;不只看少数,更要看多数、看全体;不只看分数,更要看全面的素质。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指出:“不要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尽管它是一个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和同样宝贵的好奇心。不要以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好坏,也不要以此为荣辱。”对待成绩,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教会学生用平常心看待,能客观地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和提高的办法。这样,成绩才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7]。

在人才观上,要破除学而优则“才”的观念,不能认为只有成“家”才是人才,要承认每个人的素质潜能各异,各人成长的道路不同。用一个统一的“高分标准来要求、塑造每一个人,这既不科学,又失之公正。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改革评价制度和建立新的评价机制,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有奔头、有作为。在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中,当其或多或少地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而不是教师的积极性时,才是更加有效的[8]。

总是,“减负”不仅仅是减去学生过重的负担,而且还要注意在减掉不必要的负担的同时,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技能,不能片面单纯地强调“减负”。

参考文献:

[1][3]宁本涛.“沉疴新疾”与“刮骨疗伤”——中小学生“减负难”还能“难于上青天”[J].基础教育,2011(2).

[2]李舒宇,温凤姝.影响中小学生“减负”的因素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3(02).

[4]龚正刚.减负决不能减质——省教育厅厅长王嘉义谈中小学生减负问题[N].甘肃日报,2013-4-1.

[5]汪刘生.现代教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篇4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2-0010-03

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于1987年发端,历经20多年风起云涌,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方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了一整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作模式,提升了办学水平,推进了素质教育。为了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近期,南京市教育局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逐渐明晰了以“规范管理、专业引领、品牌塑造、积极导向”为特征的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以规范化管理提升心育工作的品位

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之初就得到了行政的大力推动和规范管理,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整合,南京市形成了体系化的行政管理机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具有了较高品位。当前,其行政管理机制形成了两大模块:行政与服务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体系。

1.行政与服务体系是由三个三级子系统组成的立体网络结构

工作网络――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区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咨询网络――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区县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陶老师”工作站分站)学校心理咨询室;

科研网络――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区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

2.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则是心育系列工作制度化的产物

在大量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保障和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首先是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如1996年颁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培训内容、途径方法,到教师队伍培训、考核评估等做出相关的规定;1999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其次是各项具体工作领域的制度建设,包括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学校心理咨询室管理与评估制度、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监督制度等。例如,为规范学校心理教育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南京市于2000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实施办法》,并配套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方案》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2001年又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考核办法》;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健康发展,南京市于1999年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2002年制定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室评估方案(试行)》,2006年对《评估方案》作了修订,正式颁布了《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后为适应形势需要,又于2007年颁发了《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为确保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准则》(2001)和《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工作规程》(2007)。

这些政策和文件的颁布施行,使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战略与策略的层面上都进入了规范化的运作轨道。

二、以专业化建设锻造心育工作的品质

南京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操作模式,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地实施,为心理教育的品质提供了保障。这套实践操作模式包括五大模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规范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层级式的心理健康防护系统。

1.以科研课题引领教育实践,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科学化

南京是在全国最早启动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城市之一。早在1987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就着手研制出版了《儿童・少年・青年心理培育纲要》,这是国内推出的首个学校心理教育的指导性蓝本,出版后立即引起全国极大关注。紧接着该所又会同市鼓楼区教育局编写了《完善你自己――中学生心理百题》,这也是全国最早出版的中学生心理读本。此后,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科研引领之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着。

“九五”期间,南京市几十所学校汇聚在国家重点课题《大中小学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十五”期间,南京市又成功立项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构建与运作》,集中了80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此外,南京市还先后完成了《中学班主任与心理教育研究》《心育与德育关系的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的研究》等一大批各级心理教育课题。并且,全市逐渐建立了一批立足本市、辐射全国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中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儿童感统训练中心”“儿童心理剧研究中心”“情感教育研究中心”“少儿心理科学院”等。科研课题整合了全市学校的心育资源,引领了全市学校的心育实践。2007年,南京市由教育行政领导亲自挂帅,从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启动了中小学生“学习力”研究,以多领域合作、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开掘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这项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

2.以专业素质建设教师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专业化

首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2002年,在明确区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这两类不同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员”两个层次的资格认证制度,成立了资格认证机构,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方案,认定了培训部门的资质,提出了具体的考核办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是一个符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是促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这项举措已被国家教育部编入高校相关学科教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99名教师取得了心理咨询员资格,1882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

其次,对心理教师进行职称评定。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稳定和专业成长,南京市开始了心理教师职称评定,目前暂属于政治系列。同时也开启了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的评选。

此外,在教师通识培训中,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分量和专业性,南京市还专门组建了由高校专家、一线优秀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以专家数据库方式为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师资信息。此举得到了教师管理与培训部门的高度赞誉。

3.以评估督导改良心理咨询室,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化

学校心理咨询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重要阵地,为此南京市一直致力于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与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明确心理咨询室的职能。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室不仅承担对上门求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的职责,而且要承担宣传心理教育、指导班级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实施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整合学校心理教育资源等任务。

二是认证心理咨询室的专业人员。要求这些人员必须经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后持证上岗。

三是评估和验收合格心理咨询室。我们制定了合格心理咨询室的试行标准,从2002年起每年进行评估和验收,以市教育局的名义认定合格心理咨询室。为促进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水平不断跃升,又于2007年启动了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的评估验收。

四是总结和交流心理咨询室工作经验。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心理学术团体举办过多次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心理咨询室建设专题论坛,一些区县也分别召开过心理咨询室建设经验交流会。截至目前,南京市经过评估验收的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已达551个,占市中小学总数的90%以上,并验收了首批47个示范心理咨询室。

4.以多样形式传递心育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元化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南京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心理辅导课、心理活动课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市有80多所小学先后开设了心理教育活动课,每周一节,每节20分钟;初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高中则以选修课(有的学校还作为必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常识和心理健康辅导。市里还先后编写了《中小学各年级心理教育实验读本》、《心理教育活动手册(幼儿卷、小学卷、中学卷)》等教材,开展了心理剧展演、群体心理素质训练、学生心理小论文征集等活动。许多学校还形成了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创出许多团体心育活动的形式,如“少儿俱乐部”系列、“校园心理剧”系列、“心育游戏”系列、“心育体操”系列、“音乐育心”系列、“心育小研究员”系列、“心育行为练习”系列等。心育课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此外“同伴互助”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举措,全市许多学校建立了“同伴互助小组”“心理互助热线”,一些学校还设置“班级心育委员”“心理信息员”,使同伴互助落到了实处。

5.以三道防线建立防护系统,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层级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南京市形成了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系统。一级系统(心理培育系统)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规划、组织、管理,主要承担者是学校。二级系统(心理辅导系统)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般性的心理困扰、初始性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导。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管理,“陶老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室一起实施。三级系统(心理矫正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援助,对患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与治疗。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陶老师”承担,学校心理咨询室配合进行。

三、以特色化运作打造心育工作的品牌

南京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意识地引进特色化的品牌运作方式,塑造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形象,使心育工作生动鲜明地呈现,以此提升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品牌。

1.“智慧果”青少年性教育热线

篇5

2015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颁布,确定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目标,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将教育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得益于国家“互联网+”教育发展,教育部和海南省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汇聚,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巩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成果,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加强对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设施设备的有效应用。探索基于“班班通工程”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推行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通过开展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在线课堂实验,实行主课堂与所带的教学点进行教学互动,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传输到教学点或村小,形成长效帮扶机制,切实提升海南省教育信息化水平。

枯燥而单一的“上课+考试”的教学模式,教室里擦拭黑板激起的粉尘,课桌上堆积如山的参考资料,学生背包里塞得满满的书,许多人记忆中的这一幕幕,在一些信息化教育普及的地区已经悄然改变。当今的数字化课堂上,电子课本将教材内容以直观的视、音、图、文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利用智能软件制作生动的课件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翻看电子课本,随时、随地、随需地开展学习,还可以在网上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经验;家长也能够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和师生进行互动。如今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已经成为学校教学活动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互联网+教育”真正意义上打破阶层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提升教育管理和装备维护水平,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

银风创建“iEDU+”

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

海南银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邢磊,一直致力于运用“互联网+”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化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为了推动偏远贫困地区迈上“云计算+大数据+网端成套+移动互联”的第五代教育信息化新台阶,达到教育部“三通两平台”任务目标,邢磊带领他的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研发了“云课堂”系列软件,让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在这个平台上,零门槛、低投入地享用多种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资源。

2014年下半年开始,邢磊开始奔走于海南全岛各地,寻求“云课堂”落地试点。虽然很多人对于他的项目都表示期待和认可,却没人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邢磊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依然开着车在全岛各地奔波。2015年1月份,邢磊在岛内奔波近1.8万公里,按环岛一圈600公里算,这个月,邢磊相当于每天都环岛一圈。有志者事竟成,最终,昌江一所学校的校长终于被他的坚持打动了,同年8月,银风科技“iEDU+”智慧教育云课堂项目在昌江思源实验学校启动,并于12月正式落地使用。

云课堂是以支撑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为核心理念,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面向家长、教师、学生用户而提出的集学习、辅导、教学、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平台。紧跟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指导方向,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转变,以互联网+理念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云课堂将在各大中小学中的推广应用更加广泛、更加灵活、更加智能,对当今教育体制改革和未来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构建创新的“PPP模式”

目前,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国内不少地方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地方资源缺乏、地方债务压力过重而导致教育项目建设投资力度不足等情况,阻碍国家统一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建设工作的脚步。

2016年,银风科技创新地以“PPP模式”投资建设昌江“互联网+”教育项目,推出合同教育服务,形成集投融资、设备集成、系统建设、维护、运营于一体的综合运营服务。该项目已经代表海南省进入财政部的第三批全国PPP项目的示范项目评选库,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智慧城市概念的PPP项目。

该项目通过企业投资建设模式,使政府节省大量教育投入资金,降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促进政府轻资产运行模式,防止地方债务扩大出现的风险。用户只需支付极低的服务费即可享受项目提供的所有硬件设备、备课资源、应用软件所带来的增值服务,无需提高家长现有通信资费,相关设备等可通过购买服务免费获取,同时通过享有一定的政府资金补贴,减少家庭在购买教辅材、课外读物和家教方面的开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得到均衡教育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教育PPP项目的落地与推进,银风科技成功转型为“互联网+”教育综合运营商,为学校提供搭建“云课堂”应用系统,及电子书包系统、改建学校基础网络、铺设无线校园网络、配备学生平板电脑、组织人员培训、项目运营维保等服务,为教师提供备授课资源、实现翻转课堂、在线作业与试卷批改、学科教研与家校互动等服务;为学生提供同步导学、互动课堂、课外拓展、网上作业与考试、在线答疑等服务;为家长提供家长学堂、家校互动、教育社区等综合性信息化服务。

银风科技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有效解决了校园基础网络薄弱、教育信息化建设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教师备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借助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学校之前的随时互动,构建闭环式信息交流管控体系。紧扣第一课堂,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备授课与教学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资源获取渠道,丰富学生课前课后辅导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智慧云课堂 促进教育扶贫

2016年8月起,银风科技着力于海南昌江县互联网教育建设。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家目标要求。建设云计算中心、教育资源和管理平台、电子书包、录播教室、无线校园、教育专网等,建设完成后将惠及全县8个乡镇、68所公办中小学校、3万余名中小学生、3000多名教师,达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中的“三通两平台”的要求,构建昌江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和教育公平化。

网络联通后,根据昌江县边远农村较多、教学点分散等自身特点,计划在部分优质资源学校建设录播教室,并依托这些录播系统提供名师同步课堂,建立名校、城区学校、中心校与教学点、薄弱校的一对一扶持活动,实行“点对点”远程互动教学。通过电子屏幕,在录播室与教学点的学生之间实现同上一堂课,教学点的小朋友能和录播室的孩子一起听课、学习、互动,共享优质师资资源,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师备课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银风科技积极响应“发展教育、引进人才、精准扶贫”的号召,向海南陵水大里希望小学捐赠“云课堂”项目,用于援建陵水大里希望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新课堂,支援贫困山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十年磨一剑 今朝等风来

篇6

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69中学始终把学校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师队伍。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名师们经常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和大家共享,集体备课时老师们的智慧凝聚在一起,经历着破解教学重点要领的迷茫,体验着柳暗花明的快乐。在69中学,名师的课堂是时刻敞开的课堂,一大批热情洋溢的青年教师谦逊好学,在名师们点滴的教学细节中体会领悟教学的智慧和真谛。他们坦诚而朴实,以满腔的热忱对待事业,以务实的态度探求学问,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王国――诗词文的行云流水、点线面的绘制计算、ABC的交织组合、酸碱盐的玄妙高深,力热电的精细深邃。他们像砥石,宁愿磨损自己也要使宝刀更加锋利;他们像人梯,用自己的双肩托举学生一步步接近梦想。

课程开发,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创造潜力

69中的课堂是孩子们驰骋思维的天堂!学校充分发挥名师优势,深入挖掘各学科的课程内涵,不断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的课堂成为多重的、立体的、增效的课堂。学校校本课程主要分为四大类即:学科提高型、学科拓展型、体艺技能型、方法讲座型校本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关注未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国际的视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语文组团队,在特级教师贺丽艳的带领下,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入手,率先将中国四大名著引入课堂,多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语文教学观逐步形成,使语文课堂更加厚重。语文组的研究成果《初中语文走进四大古典名著活动探究》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数学组“求根溯源、专题模块课程的开发”,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成绩,还整体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组教师中有三位教师荣获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一等奖。组长赵殿君老师不仅带动全校教师搞数学课程开发,还在南岗区创建了“数蹊工作室”引领带动了大批数学教师钻研数学教学。

英语组开发的“初中生英语能力提高综合课程”在动态中不断丰富和充实,已经作为全校英语教师的必备教学资源。

理化组名师团队,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切入,提出“实验促提高”教学思想,让实践与理论同行,知识与能力齐飞。

学校课程除高效地完成国家规定科目的教学任务,69中还建立了符合学生培养目标的若干课程板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并掌握了较强的实践技能。

科技创新实验课程,让69中代表队在DI全球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中获最佳创意奖;机器人设计制作课程,令69中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夺得一等奖。

69中有12名同学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生物总决赛的资格,并取得了6金5银1铜的骄人成绩。

音乐组组建了中学生管弦乐团、民乐团、校园合唱团、舞蹈团。学生舞蹈团、合唱团、管弦乐团曾同时荣获哈尔滨市艺术节三个项目的一等奖,69中学生管弦乐团曾参加哈夏音乐会,多次承担接待外宾表演任务,曾荣获国家级比赛二等奖,学校多次在“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展示”活动中创佳绩。

美术组开设了国画、绘画、书法、剪纸、冰雪雕等课程。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及冰雪情全国师生书画大赛等赛事入选200余人,其中有80多人获得书画金奖。69中学冰雕队、雪雕队连续15年夺得全市一等奖。

体育组开设了田径、篮球、乒乓球、韵律操、足球等课程。在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69中学田径队曾连续两次蝉联冠军。连续五次蝉联南岗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69中学男女篮球队作为初中组非专业队连续四年均取得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2年69中学被确定为黑龙江省艺体教育基点学校。

2015年4月,69中学乒乓球队分获哈尔滨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冠军。

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让69中学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取丰厚的知识,更在多彩的课外空间里挥洒绚烂。

全面育人,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69中学有着广泛的社会反响,原因在于这里的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能够充分锻炼、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就是他们展示的舞台。

学校每年举办的大型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赛诗会、英语演讲比赛、历史知识竞赛、辩论会等活动场面热烈,群情激昂,学生体验了成功,经历了挫折,展示了技能,收获了成长。

69中学的春游活动规模更为宏大。在活动中同学们亲近了自然,放飞了心情。并能时刻遵循一切行动以班级为单位的原则,互帮互助,团结一致,而且还增强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学校及时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发展、育有素养的现代中学生为宗旨”的德育课程目标。学校在每学期都会制定出明确的活动主题,设定每月、每周的活动主题。德育活动课程化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

建设德育序列化活动内容,已成为69中的育人特色。

微课克难,校园步入微时代

69中学底蕴深厚、名师荟萃、桃李芳菲,它又能赶超时代、把握方向、追求卓越。“微课”来袭,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结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学情,本着借助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教学水平为核心理念,积极探寻改革突破口。

学校利用“微课”这一有效方式实现了攻克课程重、难点,发挥了“微课”最大效能。

各教研组将微课备课环节植入传统的集体备课之中,从微课脚本的设计到微课录制都经过了组内教师全员的研讨后实施,确保了微课的质量和实用性。

学校利用“微课”克难的做法独特之处就在于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资源单一线性的资源组织模式。“微课”制作快速、应用及时便捷,抓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最兴奋的状态下实施。

促使学生去思考,强化了学生感知。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扫除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了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篇7

在此之前,北京市应急办于当日18时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雾霾停课:幼儿园家长最揪心

与孩子有关――这是《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动作。

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区教委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并下发通知,8日至10日12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以减少雾霾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收到通知后的五分钟,洪淑莉就轮流告知各个教师、并且要求每名教师对各个班级的学生们第二天到园进行统计。当晚11点,所有老师统计完第二天到园的学生数目,41人。洪淑莉随即安排好在园老师们第二天的值班。

12月8日上午,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空气重污染应对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安排班主任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确认孩子有人监管。而对于全市寄宿制中小学、幼儿园,通知则要求妥善安排好学生在校的自习和生活,不得组织户外活动。

通知特别提出,北京各高校也要指导学生安排好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停止户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减少户外活动。

当天,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400名学生只来了50名学生,在园的活动从日常上下午各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全部变成室内活动,具体的活动,一天的日程,全部做成PPT发到家长群中,让他们知晓孩子们一天在做什么。

针对雾霾天,洪淑莉表示,他们会增加孩子们的饮水量,会为孩子们普及防护雾霾的知识,会在他们饮食中多增加清淡的食品。

12月9日,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到园的学生统计为108名,12月10日,这个数字增加到150名。“一是家长们需要工作,上班,没办法带孩子,一是幼儿园的措施好,安全,愿意来。”洪淑莉对《小康》记者说道,在半个月前,第一次雾霾橙色预警的时候,丰台博雅双语幼儿园的12个班级每个班就已经配备好了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

即便这样,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群还是每天都响个不停。因为,来自家长的担心、忧虑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法停歇。毫无疑问,雾霾的红色预警加重了这种担忧。

作为5岁孩子天天的母亲,魏言在12月7日晚上7点半,收到了自己女儿所上的幼儿园――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家长老师交流群发来的通知。通知表明由于雾霾红色预警,第二天起停课一天,但是在晚上10点的时候,魏言接到了群里的第二次通知,老师表示要停课三天。

“确实应该停课,雾霾天气本来就不应该出门,而且幼儿园普遍没有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我当然愿意孩子留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家里。”对于停课,魏言表示非常赞同。但是,同时,这也让她陷入矛盾的两难境况:家里没有老人,只能由自己或者孩子父亲其中一人放弃上班在家带孩子。这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在魏言看来,如果雾霾的停课成为了常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到户外锻炼身体的健康成长机会,并且还会打乱本来正常的作息时间。

“我们孩子的呼吸道系统比较敏感,雾霾严重就会咳嗽,前一段时间还得了支气管炎。”糟糕的环境变化让魏言为之操透了心。天天同班的小伙伴们也集体生病,并且症状都差不多,基本都是上呼吸道感染。“家长们经常一起交流,孩子们久咳不愈,又心疼又束手无策。”魏言说,看到11月底雾霾期间女儿边咳嗽边流着鼻涕,她几乎有了带着孩子移居云南的冲动。

被催热的在线学习

雾霾不仅是家长的担忧,更是学校的担忧。除了尽心照顾因特殊情况不能留在家里的孩子们,不少幼儿园也希望为在家里的孩子们尽责。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在雾霾停课的几天内开设了空中课堂,每个老师都把网址告诉给家长,并请家长在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网络学习。“比如老师们会讲故事,教唱歌和跳舞。他们特意编排了舞蹈《茉莉花》,让孩子们可以在家跟着学习。”魏言说道。

幼儿园不放弃远程教学,小学则更是如此。北京市教委的通知中也明确表明:“停课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

为响应北京市教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已有部分学校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停课在家的学生同步授课。由于在家自学学生数量增加,网络课堂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首选。在雾霾的天气里,北京数字学校启动应急预案,持续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根据统计,12月8日零点至12点,北京数字学校电视和网络的访问总量达到54万次,近8万中小学生到北京数字学校学习,参加各类活动。当天,北京市教委近年来推出的在线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名师在线”再次发挥作用,千余位一线名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助力学生停课不停学。来自百度搜索的数据也显示,北京雾霾天期间在线课程搜索量明显上升。

其实在雾霾红色预警的一周以前, 11月30日,北京部分检测站点PM2.5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极值的时候,北京实验二小就启动了“停课不停学”的预案。

在北京市人代会上,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道出了雾霾天中小学校长的心声。她说,每次雾霾预警,孩子们不能出教室不能进行体育活动。到了冬天,各种传染疾病高发期,避免孩子患病的最有效办法是开窗通风,但雾霾天不能通风。“上着课的时候看着孩子一个个戴着防毒的口罩,一个个小猪嘴在这种浑浊的室内空气里呼吸,非常担心可能比雾霾还厉害。”

李烈建议重雾霾天孩子们可以分流,家里有人照看的就回家,无人照看的来到学校,起码可以减少教室人员密度,减少空气污浊程度。

12月1日,北京实验二小调整了上课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在校学习”或“在家学习”,期间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和每位学生的互动、指导和反馈,班主任及学科老师分流进行辅导和组织教学。之后,从各年级各班反馈的信息和照片来看,无论是在家学习,还是在校学习,一切都井然有序。而在6天之后的雾霾红色预警发出后,“停课不停学”则成了北京中小学的关键词。因为空气重度污染而停课,既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兼顾学生学习的连续性,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北京各个学校想了不少办法。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云端智慧课程在这个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了该校学生停课期间最便捷的网络课堂。12月7日当晚10点,清华附小教师领导层的会议决定推出“云端课堂”,并在第二天,12月8日的早上,为各个学生发放其属于自己的账号。本来是为学生的寒假假期准备的云端智慧课堂,由于雾霾停课的突发事件,被清华附小进行了提前上线。

“我们与中文在线合作,他为我们开发了一个叫书香清华附小的云端智慧课堂。”清华附小数智化学校中心负责人陈军对《小康》记者表示,云端智慧课堂是一个互动在线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账号,让他可以在家里登录账号,进行学习。“这个平台上面的电子书籍约有5万册,学校校长带领老师们开发这个书单,书单里有必读的书,也有选读的书,不仅可以读,也可以听。”

除此之外,云端智慧课堂还囊括了老师们上传的关于某一课时知识教学难点、重点的微视频,还有上课时的课件、配套的巩固练习等等。“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里面用多种方式登录这个平台,比如电脑、手机、iPad。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微信群,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在上面进行沟通交流。”陈军说道。

学生的家长对这个课堂的上线表示非常满意,这种新颖的方式调动了学生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又拥有针对性的指导。它不仅满足了“停课不停学”的需要,成为了应对“雾霾”的理想平台,也拉迈了学生和学校的时空距离。雾霾停课的这几天,所有老师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与学生在线进行课程辅导。

“停课不停学”的改变

至于雾霾的防护知识,在11月底的第一次严重雾霾来临之时,清华附小就给学生们播放了电视台关于如何防护雾霾的直播,并且请了清华大学环境系的专家,亲自为学生们讲解雾霾的危害,如何在雾霾天中保护自己等等。

“现在学校都有视频对话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全可以建成自己的数字化学校,建立一个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长效机制,这样只要有了突发事件,就能非常高效地使用现代化手段,不会慌乱。”北京市海淀区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对媒体说道。

毫无疑问,中学的课程相对于小学来说,要更加紧张。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课程,北京市各个中学都采取了应急的现代化手段,以求达到“零影响”。

“人大附中老师正在认真学习与工作中。雾霾来袭,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全面部署,教师全力以赴,网上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真情无限,向可爱的老师们致敬!”12月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翟小宁在其朋友圈了一张照片,照片中几十名老师聚集在一个课室里,人手一台电脑,神情严肃认真地为他们的学生们进行授课,答疑解惑。

据了解,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们在雾霾期间也已经在百度传课开课,跟进课程“雾霾天气一起学高一数学”。该课程是针对高一数学的每日预习直播课,即使学生错过了直播时间,也可以对已播课程进行回放。此类直播课为免费公开课程,不仅北大附中和首师大附中的学生可以学习该课程,其他学生也可以来免费收听,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这是第一次,但并不意味着是最后一次。

12月18日早上7点,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再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自12月19日7时至12月22日24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当日早上8点前,北京市教委网站发出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指令的通知》,请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本单位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直属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高等院校停止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北京再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次红色警报的时长达到空前的4天,比上次的2天多出将近一倍。面对连续下发的“通知”,学校只能多手准备,才能应对不时之需。

篇8

:刘局长,您好。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如今却仍有人慨叹:“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过后,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依然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依然扎扎实实。”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刘涛:自从1980年踏入教育这个领域,我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关注、思考和分析。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对教育的本源和规律做一次新的认识和实践。对于如何啃下素质教育这块“硬骨头”,我的思考有三: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里就涉及一个人的人品和人格。如果一个人人品不好、人格不健全,他越有本事,对别人和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这是其一。其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一个区域的教育质量,高考是硬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可兼得。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其三,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包围中取得素质教育的胜利。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客观地面对问题,不应该否定应试教育,而是要妥善地处理好应试教育中所着重培养的素质与人的其他素质的关系,其解决之道就在于首先要大力发展应试教育,促使人的核心素质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把应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依附条件坚持下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教育的理想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智慧地“跳舞”。

客观地讲,全国的素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从大教育的观点来看,是人们过分强调外界对教育的影响,而忽略了教育自身在改变现状过程中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成效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有内因,也有外因,但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教育自身的能动性才是关键。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扼成、渝水路交通要害,东临重庆,南界贵州,西连云南,北接成都,所辖三区四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要道,有“铁打泸州”之说。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是机遇也是挑战。其实2003年我有做其他工作的机会,但是思前想后,我还是决定坚守在市教育局业务副局长这个岗位上。我以前在学校当过班主任、校长,在县区担任过教育局局长,后来又当宣传部部长,之所以又回到“原点”,就是想充分利用退休前的宝贵时间在泸州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有所突破。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是一项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面对素质教育道路上横亘的诸多“绊脚石”,泸州市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刘涛:确实如你所说,每一个区域在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难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难题有两个:一是高中教育中出现的恶性竞争所导致的“超级中学”问题初见端倪;二是中小学课业负担普遍过重。治“顽症”还需下“猛药”,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念紧规范办学“紧箍咒”。“超级中学”多为万人高中,尤以高升学率、高“北清率”为号召,违反了教育规律,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举个例子,在部分“超级中学”中,不管是考上二流本科、重点本科的学生还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老师都会给他们做工作,劝学生不要去读大学,回校复读一年,来年再考更好的大学、更好的专业。如此看来,高中跟大学已经不再站成一条线,而是在畸形发展中拖了大学的后腿。因此,我常讲,在规范办学方面必须要转变观念,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要树立和坚持“三个理念”:一是树立和坚持“三苦”精神向“三善”精神转变的理念,即变领导苦抓为领导善抓,变教师苦教为教师善教,变学生苦学为学生善学;二是树立和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理念,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学生是当代教师追求教学至高境界的必由之路;三是树立和坚持“相信学生不傻,但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理念,因材施教,切实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尤其是针对“超级中学”现象的出现,确立了高中招生“三不准”原则,即不准超计划违规招生,超计划招收的学生不得办理学籍;不准普通高中招收中考280分以下的学生;不准招收已被录取的学生。

打好减负增效“组合拳”。2010年,在我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全市掀起了一股开展“三开”(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堂课)“减负”(减轻幼儿园和中小学过重负担)的热潮,计划用三年时间,从幼儿园的娃娃抓起,以城区小学为突破口,以规范学生作业和考试为抓手,率先实现幼儿园和小学减负,并计划在今后将“三开”“减负”工作推向初中学校,目的就是要真正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健康快乐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为保证“三开”“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市教育局对各个县区的工作进行督察与评估,并纳入对县区的综合考核。不达标的县区,所有评比将实行一票否决。另外,把减负工作纳入对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将教师对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作为师德内容列入考核。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我市城区幼儿园和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自主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阅读课外书籍和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更加充足。

:减负的目的重在提质,而提质的关键在课堂。十年课改,泸州的基础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请问泸州的课改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一同分享?

刘涛: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只有构建高效课堂才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课改十年来,我市各级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已经很充分了,但是部分学校在实际推行起来还是“步履蹒跚”,原因无非是“三怕”:一怕教育质量下滑;二怕学生跟不上进度;三怕家长不接受。克服“三怕”,就必须做到“三要”:一要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二要充分相信学生;三要循序渐进。其中不相信学生是教师常犯的一个错误。放眼这个时代,年轻一代的事业成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已经远远超出了上一代人对他们的估计。教师要放下那些多余的担心,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锻炼。教师要明白,课改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怎么培养?主要是习惯养成。如此,才能培养学生内在的素质,教会学生如何自学。

为了提高教师对教学流程改造的能力,我们曾多次组织县区业务干部、部分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等赴省内外学校,驻校观摩、跟班听课、考察学习,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累经验。此外,我们还结合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在全市基础教育学校中进行试点,实施课堂教学结构性改革,关注“课前”和“课堂”两个重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做到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机衔接,实现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的优化,增加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和课堂交流展示的时间,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和学生课外写作业的时间,即通过“两增两减”着力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

当然,课改的成败离不开评价的导向,而多元评价新体系已经成为我市课改的一大亮点。多元评价就是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也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课堂体态语言评价、口头语言评价、百分考核变“等级+评语”的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等各种新颖的评价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我市基础教育课改实践中,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育才师为先。教师如果自身没有以一种“人性理解”去关注学生,教育的投入和产出就会不平衡。对于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作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能否谈一谈您的思考?

刘涛: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反复强调“习惯、基础、潜质”这六个字。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而培养健全人格首先应该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小学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阶段,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智慧和品质,那些把幼儿园小学化、把小学中学化、把中学大学化的拔苗助长行为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会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再说到潜质,中国的教育有一个问题,学生学得越久,越迷茫。为什么?主要是教师难以对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质和特长做出判断,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所以,高素质的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发现学生的特长、天赋和才能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强化,为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我市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培训,“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实施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为抓手,整合校本、集中和远程三种培训形式,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市中小学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进行分类、分段、分层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和一批学科领军人物。

:从教育实践来看,德育依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正是因为其沉重,才使我们思考和探索更为有效的德育方式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请问,泸州市是以什么为抓手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

篇9

音乐课堂教育的创新在情景教学法中能够有从分的发挥和积极地运用。因为作为音乐教学,其感染性相对来说比较浓,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在特定的情境设定中能够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在这种情感性学科中,能够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提升。

2、体验式教学法。

如果说问题式教学是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主动权,那么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真正的在学习之中自我寻找靴子的乐趣。奥尔夫曾说过:“儿童在早期所体验的一切,在他身上得以被唤起和培养的一切,对其毕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在体验式教学中,音乐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维设定,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这种设定中感悟到音乐,感悟到有音乐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所以在音乐课堂教育的创新中,体验式教学能够给学生以参与与体验的乐趣,加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音乐课堂创新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1、营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动地创新气氛。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化语言其自身的灵敏度和吸引力是极具需要表现的。所以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音乐自身的理解,教师作为创新的领导者,必须较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们感受到“我能”、“我行”、“我是成功者”的自信,使之乐学、想学、爱学,进而发挥想象去创造、创新。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自主创新的实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巧设疑云,在重重问题的探究中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使得教师能够顺水推舟,积极的引导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3、在教师素质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为此,我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现已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4、社会性以及学校整体支持。

在音乐创新工作中,把艺术教育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使全区中小学都具有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艺术功能室及相应设施设备,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学校艺术活动,并培养他们养成一定的艺术兴趣爱好,掌握一项艺术特长;加快区级艺术特色学校建设,培育一批市、区级艺术教育名师、青年优秀艺术园丁,打造一批具有巴渝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挖掘、开发一批艺术教育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艺术教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特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篇10

为保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春季开学后正常运转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中央财政近日提前下达2015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部分预算697.2亿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605.9亿元、城市义务教育补助经费91.3亿元。

2000米

从11月开始,天津市学生开展了第八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每天长跑参考距离基数为小学生800~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学生2000米。对不适于长跑活动的学生要作出相应安排。市教委要求各学校要把冬季长跑活动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结合起来,将体育课、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有机结合,因校制宜、积极实践,想方设法组织、指导和带动广大学生参加冬季长跑活动。

3.75 亿元

为确保24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温暖过冬,甘肃省为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下拨3.75亿元取暖费,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甘肃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对各地中小学和幼儿园供暖时间作出明确要求,严禁以任何理由降低供暖标准、缩短供暖时间,确保按时、安全供暖,并要求各地加强对取暖经费监督检查,防止套取、挪用和截留。

声音

“又来了,那个仙境一样散发着迷离朦胧的小镇,再一次如同清丽绝美的冬晨华光一般,在他的眼前浮现。”

这是短篇小说《辞别梦乡》的开头。也许你想不到,这些唯美的文字,其实出自一名14岁的初三男生之手。这位酷爱写作的少年叫何波宏,初中两年已创作了十多万字的小说和近百首诗歌。

“狩猎就和其他运动一样,别的学校可以带着篮球拍照,那我们也可以拿着枪拍照。”

美国一所位于内布拉斯加州的高中,公然同意其毕业生在拍摄毕业照时,持枪上镜。这一做法在美国社会引起争论。但校长希尔维因也表示,校方一直担心带枪拍照会引发暴力事件,但是学校董事会既然同意了,自己也没有办法阻拦,况且狩猎在本地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地位。校方认为,只要照片拍得好看生动就可以了。

“集中精神!不要开小差!”

日前,高中女生小谢在学校参加节目排练,有些心不在焉,老师眼神暗示无效,不得不高声如上提醒她,没想到,话音刚落,小谢马上扑倒在地,意识不清,双目紧闭,大口喘气,四肢挣扎。大约十几分钟后她才慢慢恢复平静,但依然不能说话,仿佛瘫痪,无法行走,但能用笔对答。经专家诊断:女生为癔症发作,可能与她自小娇生惯养、个性出现缺陷有关。

“准备好了吗?抢答开始!”

山东省济南第八中学一节语文课上,教师金亚南话音刚落,30多名学生争先恐后按下手中的电子遥控器抢夺答题权。高科技“智慧教室”的推广,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学生们用抢答器做出的答案转化为数据上传云端,教师们则根据技术分析结果随时调整授课内容。

小学校长承诺让学生将自己粘墙上

美国科罗拉多小学校长瑞安愠斯特向学生们承诺,如果他们能为小镇秋天的狂欢节卖出1万张票,他就答应让学生们把他粘在墙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去实现目标,到举行活动时,卖出了1.1万张票。卡斯特也心甘情愿地让其中卖票最多的27个学生将他用花花绿绿的胶带粘在体育馆的墙上,从早晨一直到午饭时间。科罗拉多小学学生委员会还特地宣布当天为“胡子日”,校长也被戴上了一个大大的假胡子。

日本造出“学霸”软件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To-Robo的人工智能软件,让它解答标准化高考英语试卷,To-Robo得了95分,打败日本高中生的平均分93.1分。To-Robo不能像人一样阅读试卷,试题需要由研究人员转化为软件能识别的数据。开发者相信,To-Robo有至少80%可能通过大部分私立大学的英语入学考试,还能“考上”久负盛名的东京大学。

北京中小学教学全新革命

近日,北京市教委正式《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中高考(微博)语文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英语强化听力能力考查;初一开设物理化学实践课……伴随着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中小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学将进行重大调整,一场全新的教学革命即将发生。

山东出台政策规定提高中小学班级管理标准

山东省潍坊市近日出台政策规定,自2015年起,将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标准提高到每班每月700元。这一举措将有效促进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班级管理工作。潍坊要求,不断完善中小学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在职称评聘、评优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对班级管理团队工作的考核,搞活内部分配,确保优劳优酬,发挥激励作用。

小学生治污建议论文与专家同获奖

篇11

论坛首次在安徽召开,地点就选择了包河,这说明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包河教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次论坛上,复旦大学教育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冬青教授对包河区教育的印象是“锐意改革、开放大气、扎实务实、优质均衡”,他认为包河区教育在治理、特色、质量、创新等方面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包河在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陈雪梅:2013年,我区共有6位老师执教的德育精品课入选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这次评选,合肥市共有14节入选,包河区报送的课例占全市入选作品的近半数。这个成绩是我区坚持德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一个缩影。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2008年,我区率先组建由省小学品德特级教师、区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组成的品德名师工作室,以学科研讨、课题研究、培养后备力量为主要方向,辐射全区各校,为课程改革创新打好基础,更是提供了有力的师资和科研保障。如,工作室申报立项了省级课题《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品德课堂的运用研究》,创设了“创设情境――内心体验――合作交流――认识提升――实际应用”的情境体验式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育德实效,极大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我区出台了《关于遴选包河区学校文化建设试点校的通知》,至今已相继确立了20所文化建设试点校。项目实施中,北师大专家团队帮助各试点校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策划方案,指导学校建立核心价值理念下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一系列学校教育实践体系,并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项目实施过程就是学校文化不断提升的过程,现在我区各校文化特色得到显著提升。

开发德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鼓励各校变单一、枯燥的说教为对话、互动、实践、体验、探究等方式,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提倡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本教材,如屯溪路小学的《古诗词诵读》、曙光小学的《读千古美文,做现代君子》等,以诵读经典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熏染良好道德传统;卫岗小学组织学生自己创作童谣并编纂出版《童谣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加强对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2015年,我区开发了地方课程“森林课堂”,组织全区各中小学语文、数学、品德、美术、科学、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一线教师们,历时一年,以培养和树立学生自由、平等的自然生态观和环保意识,学会并践行与自然友善、和谐相处为核心目标,结合包河区独有自然景观、生态特点共同编写一套区本绿色活动课程教材。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体验、探究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截至目前,全区多所中小学结合本校春游、研学、工业游等活动逐步实施该课程,反响良好。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包河区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的?

陈雪梅:包河区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小衔接落到实处,2015年我区建立了小学、中学12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体系,在全区成立价值观教育联盟,在未来三年重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从校长与学校文化、班主任与家校合作、课程、教学、社团与社会实践五大主题入手,以“1+X”研究模式,组建行动研究小组,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活动的结合点,从小处落实,帮助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组织机构上,我区成立了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区价值观教育联盟理事会、行动研究组,并要求各联盟校完成“七个一”: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制订一份研究计划、组织一轮培训学习、参加一个研究小组、编制一本研究案例、参与一次展示交流、参加一次联盟年会。

这个研究联盟得到了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长江学者石中英教授研究团队的大力支持,他们派出12名专家参与我们的研究专家指导小组,到全区各中小学的教育现场给予专业指导。

:要深化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包河区在转变教师育人思路和促进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成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雪梅:这几年,包河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区财政每年拨付近千万资金,开展实地考察、专题理论、案例体验式、实践操作式、自主研修式等多元化、立体式、多层面的教师培训。在实施校本培训的同时选送骨干校长、骨干教师赴英国、香港等地进行境外研修。让校级领导、中层管理者及一线专业教师能快速提升育人思路,与时俱进。

其次,我们完善了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启动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并确立5所学校作为首批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让新教师上好入职“第一课”,迈好爱岗敬业善教的“第一步”。

第三,我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18个“名师工作室”和6个“名校长工作室”,通过聆听名师发展介绍、观摩名师课堂、评析名师教学到青蓝结对、名优教师巡讲团等举措,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一线普通教师真正走近、学习名师、提升专业水平,熏染育人之道。

第四,借助包河区发展联盟校、共同体和教育教学管理协作片三大平台,充分发挥区域内省市示范高中、特色学校的优质资源和浓厚教研氛围作用,在不同层面不同学科定期开展合作、交流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长。

第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以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为载体,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理念,促进全区教师师德建设的自觉性。通过开展签订“师德承诺书”、教师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师德报告会、党员挂牌上岗、“双走入”等活动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支教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树立典型,宣传先进;严抓师德考核,将其作为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开通“师德师风与教师管理投诉平台”,开放社会监督渠道,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了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今年我们还编印了《包河好老师》一书,其中的内容都是我区老师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我们旨在用身边的先进分子带动、感染全体教育人。

:在《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智慧”成为包河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词。请问,在德育课堂上该如何体现“智慧”?

陈雪梅:包河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智慧、共享、联通,即改变原有教育管理系统之间各自为政的现状,打通不同平台之间的联系,实现数据安全共享;利用云技术对数据进行储存、计算、分析,为区域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变革,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根本改变,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

如,合肥师范附小的“e时代明慧课程”,有多彩新体系、云端新载体、两微一翻新方式,通过PC、移动终端向学生、老师、家长推送微课。《人民日报》曾以《“云”上习得十八般武艺》为题,大篇幅报道了该校云端授课的经验。

我们将逐步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通过云资源中心、名师在线、微课平台、网络教研等,将德育课程建设、教研和评价有效融合,优化德育课堂;顺应时展及需要,拓宽德育内容,建立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在注重培养学生“网德”的基础上,进行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和谐社会及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发德育资源,将区内“美德少年”“包河好少年”“包河好人善行”等事迹利用信息化平台共享,达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活动是课程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包河区教体局连续五年开展“素质教育大舞台”活动,开展这项工作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篇12

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成为了共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当然,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教育的技术手段和装备的现代化,它实际上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11月的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教育素质,推进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要取得重要进展,就必须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的作用,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的引擎,全面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必将加大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和教师信息化培养,必将从以硬件建设为核心转变为以发展应用为核心;必将从注重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注重信息化设施应用的效能;必将从注重信息技术的表面应用转变为注重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必将从注重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变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规模应用,从而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革命性”的目的。

 

但是,从目前区域地区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展受基础研究、人才编制、师资培训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企业来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标准导致了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兼容以及大量的同质化重复建设情况,在很多方面难以达成共识。为此,“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这家由国内教育信息化产业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学研单位组成的,具有国内社会团体法人资质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合作组织”和“教育信息化服务机构”的正式成立就成为了一种选择和必然。

 

据了解,该联盟本着“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信息化产业”的核心理念,坚持“融合、应用、创新”的方针,依据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组织会员单位共同编制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实施服务,为区域中小学用户提供更加数字化、系统化、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和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联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

 

1.标准研发

 

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核心是在教学,教学的核心在于资源支撑。鉴于目前各区域使用教材的版本不同,造成了整体上的资源研究不够深入、资源体系性不强。另外资源的颗粒度及标引体系也需要标准,为未来的基于知识服务的知识体系建设及互相连接做积累。为此,联盟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以编制“团体标准”方式,组织研究和制定学校的资源应用参考标准和各企业资源提供的参考标准,通过构建基础资源平台和资源架构,实现初步的资源可管理和资源可交换分享并能做到初步的资源深度应用。

 

2.标准化用户体系平台研究

 

目前由于教育信息化属于战线比较长的产业,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来完成所有信息化的建设,所以各区域和学校需要多家企业的系统配合来完成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为此,联盟将组织研发统一标准用户接口体系,争取第一步做到联盟内的企业产品之间能统一用户接口,从而为用户无障碍使用各家产品提供服务。

 

3.资源和课程体系研发

 

依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联盟将组织业内的产学研机构,根据用户的课程开设需求,研发素质提升类课程,通过为用户提供标准课程,降低课程开设对于教师的依赖,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联盟对区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服务

 

1.提供教育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

 

针对各区域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少从架构和应用层面进行开放性设计,导致了在区域范围内大而全,反而造成相对封闭的局面,联盟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和产学研机构,提供开放性平台设计以及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咨询服务,为后续的建设扫清障碍。

 

2.教师、教育管理者信息素养提升培训

 

联盟与区域教育研究部门合作,组织全国一线知名的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专家的专题讲座,为区域教育管理者和中小学教师提供从理论到观摩到实践的培训,帮助形成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途径,使之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等。

 

3.地方课程体系研发

 

联盟联合相关研究机构,为区域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提供咨询服务和开发服务。力争让每个地方课程能覆盖到每所学校,让每个学校任何教师都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完整授课,降低课程对于教师的依赖。

 

4.推动“区域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

 

“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区域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举措,借助联盟学术委员会的力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区域开发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名师工作室”,开展课程研讨,课程听评课及备课服务,建设符合区域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数字资源,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针对各学科做针对性的专家咨询服务。

 

5.“区域中小学智慧校园学校”课题服务

 

联盟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相关课题研究,给予学校专家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学校建设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数据采集与统一管理。

 

6.基于出版资源的数字内容整合服务

 

依托国家的出版科研机构,联盟组织集合本联盟的出版企业会员,通过数字资源开发和标准统一,为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平台里面注入专业的出版资源,建设K12数字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包含“图书资源展示平台、学生个性化数字书房、学校数字图书馆以及教师书店”等四部分,以达到中小学用户学会通过各种客户端等方式,判别、获取、评价和选择所需求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效果,实现资源精品化,并打通资源和应用之间的鸿沟,为老师快捷应用资源扫清障碍。

 

三、联盟服务单个中小学校用户

 

1.网校通项目

 

可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海量内容资源下载,解决学校在资源建设方面投入巨大、服务器维护不便、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目前拥有数百万套教育教学资源,每日可更新资料近数千套,可以帮助学校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

 

2. e卷通项目

 

可为教师打造的智能在线组卷产品,智能组卷系统与数百万道题库资源的巧妙融合,帮助教师随时随地在线搜题、组卷、出卷,减轻日常教学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3.云服务项目

 

可为教育行业主管部门打造的一套云服务平台,这是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的服务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平台级服务。

 

4.精品课项目

 

可为教师、学校提供精品视频课程的服务平台,由中高考研究专家团队参与制作,集合国内百强重点学校一线优秀教师,重磅推出的“微而高效”的精品课程,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授课技巧,让普通中学共享名校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5.酷口语项目

 

可为中小学生提供的移动端口语同步练习及语音评测APP,内置多版本中小学生英语教材内容及丰富的课外拓展内容,通过人机交互式跟读练习,进行发音准确度智能评分,成为中小学生贴身又贴心的口语私人教练。

 

6.直播课项目

 

可为教师提供在线的直播交流分享平台,并结合阶段教育热点,推出了高考改革名家讲坛,共同探讨高考改革方案、学校改革措施和预测高考命题方向。

 

7.智能硬件项目

 

可为学生定制开发的智能手表、手环,可以随时知道学生的具置、健康情况和学习情况等,佩戴时尚、传递关爱,学校省心,家长放心。

 

8.咨询服务项目

 

联盟随时接受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咨询,提供“一对一”式的定制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