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0:31: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农村音乐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教育”可以说是每一位教师心中永恒的词汇,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专注,而提起农村音乐教育,可以说,更是音乐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主体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在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时代前进的总趋势。同时,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和教学水平。而农村的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音乐教师的我,从小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受的教育自然也是来自农村。记得小时的自己就非常爱好音乐,每天都爱唱爱跳的,到了上学的时候更是期待着自己向往的音乐课。可作为农村教育来讲,特别是在九几年的时候,农村的师资力量本就薄弱,更别说音乐教育了。小学这一块相对还算可以,至少它是开设音乐课的,至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那就另当别论了,只能是肤浅的听歌学歌,而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更只能是闻所未闻的泡影。
相比其他的农村学生,我算是幸运的,我所在的小学还算不错,音乐老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我学到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会了吹竖笛,参加了学校的鼓号队、乐器队,并且在恩师的指导下多次参加了小歌手比赛,并成为学校音乐队的佼佼者,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乐趣和自身价值,也为我今后真正的走入音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相信在那个时候,也有很多像我这样喜欢音乐的小学生,可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的去接受相对专业一些的音乐教育,所以,可想而知他们小学的音乐教育基本是为零的。
后来升入初中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也许是因为领导不够重视音乐,也许是因为初中面临中考的升学任务,也许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初中音乐老师,也许是因为种种原因,学校压根就没有开音乐课,记得那时候的我心里真的特别的失望,似乎我找不到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可想而知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学校开设完整全面的学科教学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一名学生一生的命运。
毋庸讳言,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艺术课程依然是薄弱学科,在许多地区和学校,艺术课程开设情况令人担忧,通常是不能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开足音乐课时。完全开足艺术课时的学校不多,且基本没有课外作业,这表明音乐课并不是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科目。但这绝对不意味着音乐课程没有减轻学生负担的任务,反之,不切实际的、过高过难的课程内容和可有可无的、平庸无效的音乐教育一样,都是在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有限的精力无形中就是在加重学生的负担。
如果说性格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么,环境亦能主宰一个人的命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放眼寻觅身边的农村学校,能有几位学生在音乐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又有几位能在一定的场合大方、自然的进行一次表演的,寥寥无几。众所周知,又有机所农村学校能够真正的关注音乐教育,开展音乐活动,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大力支持的?屈指可数。悲哀,真的很悲哀,音乐这门学科不受重视,也恰恰是对音乐老师的轻视,身边也好,社会也罢,有很多人士对艺术类老师评价的语言是很刺耳的。例如,上音乐课就是放歌听,上体育课给学生个球就能玩一节课,上美术课就是随便找个物体照着画。不得不承认,上述现象有个别存在者,但局部不并不能代表整体,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否定了所有的全部。
如果你觉得音乐也好,美术也罢,都是这么的无关紧要,那么试问,各个国家为何要开办奥运、音乐会、画展?如果你觉得音乐课是那么的好上,那么请你来为大家上一节真正的、有特色的专业性的音乐课试试?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一个词语“谈何容易”?
1.对音乐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音乐课程能够拓展小学生的艺术视野,而大力发展小学的音乐教育也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学校、教师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认为可上可不上,即使是在上级各部门的课程监督下,音乐课也是形同虚设,仅仅成为学生放松心情的一节听歌课。当然,这也和农村现状有关。农村大多数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唱歌只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这些都是非常片面的看法,也无形之中阻碍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在新课程下,音乐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观念上依旧是旧的音乐教学模式,致使大部分音乐课成了纯粹的听歌、唱歌课,完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及真正音乐知识的传授。
2.教师配备不合理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根本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课只能由其他教师兼职,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一个“音乐教师”。但他们对于这样的专业课无从下手,大都是敷衍、应付了事,致使音乐课成了学生心中永远的渴望。甚至一个学期的音乐课大部分被语、数、英“霸占”,音乐教育根本无从说起。
3.音乐教学硬件设备陈旧、落后
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在一部分农村小学,先不说什么多媒体、钢琴、风琴等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仅有的也就是一台录音机,好的地方有些爱好音乐的教师自己搞一些简单二胡等乐器,致使一节专业的音乐课也成了师生的奢望。
4.音乐教学评价模式欠缺
音乐课程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可以在书面上量化,学生的音乐技能从来没有一种真正合理的评价方式。在农村小学也就是在每年的“六一”或者单位组织演出活动,才能让人感觉到音乐这门课程的存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外乎就是让学生自己唱一首歌,展示一下自己会不会唱,唱得好不好等。农村小学音乐师资的匮乏与专业能力的缺陷,造成教学效果与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从而影响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农村学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几点想法
1.转变音乐教育观念,彰显音乐教育活力
新课标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通过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音乐融入学生生活的点滴中去。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活跃学生的想象、创造性思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与活动,这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新课程为教师的创造留下了非常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努力挖掘音乐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视听结合的特点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学习音乐的动机。
2.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短缺并不是短时内能够解决的,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让每个学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真正把音乐教学重视起来。各个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对音乐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为农村音乐教师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作为音乐教师的教育者更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育上级部门应多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艺术节等,争取让学校音乐教育办出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艺术节”和“六一”等活动开展音乐活动,这对推动、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农村小学里,从校长、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有着一种偏见思想,把音乐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属于副属地位,一切都应“副”从主便,因此很多音乐课都被敷衍了事,有的上成了语文、数学,有的则上成了自习课。目前,乡村的中心小学仍没有专职音乐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在领导眼里,由于师资短缺,让教师既教语文或数学,又兼音乐,是一种更好的“统筹安排”;在教师的眼里,认为乡村音乐教学,是被人所遗忘的。当了专职音乐教师就好像埋没了自己,更不用说什么出头之日,难免会有几分伤感。就这样农村音乐教学空白更多。殊不知,这里的学生们是多么地喜欢上音乐课,可是每次上音乐课,却叫他们很失望。越来越重的负担使他们也不得不“副”从主便。所以我认为,作为校长、领导、老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给学生上音乐课的权利。
二、音乐课当成“唱歌课”——教学模式陈旧
我的小学生涯也是在农村度过的,因此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时上音乐课,老师从不教歌谱。总是老师教一句我们跟一句地学唱歌,一直唱到下课铃响。这样单调、古板的教学模式,难怪学生唱准的没几个,也难免这些学生会五音不全。现在,我以教师的身份走向农村,却发现仍有些音乐教师仍用这种模式教会着这些天真烂漫、很赋天性的孩子。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应付着上,而这些老师则把音乐课间化成“唱歌课”,应付式地将一两首歌曲教给学生就完了。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对学习音乐失去了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将音乐课当成是副科,是茶余饭后的甜品。一些小学生读了几年书还不知道上音乐课是怎么一回事。我参加工作5年,在基层小学,乡镇中心小学都遇到过五六年级的学生不认识Do-Re-Mi-Fa-So-La-Ti,念成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开始犯疑,难道在这日新月异的年代里,我们的音乐天地却是一同往昔的吗?我有点不寒而栗。
三、教学设备不齐备
在许多农村小学里没有一件乐器,教师在介绍乐器时就只能把书举得高高的指着书上的图给学生看,我觉得这一幕让许多人看了都会心酸。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要靠耳朵去聆听的美。我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现场听到大提琴那雄浑的声音时被感动的心境,农村的孩子最熟悉最常听到的乐器也只有喇叭了,我在想他们如果听到电子琴,听到萨克斯,听到钢琴、小提琴,会有多少次的感动。
音乐教育能使孩子的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此外,音乐教育在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耐力、专注力等)的培养中有着其独特的功能,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重视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势在必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改善办学条件,增置教学设备。
农村小学应尽快改善办学条件,增置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如设立音乐室、多媒体室等,同时购置一些教学设备,如电子琴、录音机、鼓号乐器、打击乐器等,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校园才充满生机和活力。
3.2 重视音乐,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校园内外应经常开展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学校应积极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鼓号队、合唱队、电子琴班、舞蹈队等,开展各种活动,如校园歌手比赛、班级合唱比赛等,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从一个孩子入学到高中毕业一直充斥在学生们的学习课程当中。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学校重要的美育手段之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就在城市教育如此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农村的音乐教育还没有步入正轨。如此大的两极分化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因为,中国的本质是个农业大国,大量的人口是农民,我们只有改善占大比例的农民的音乐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全国整体的音乐教育质量,从而缩减两极分化的程度。
一、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据统计,农村专业音乐教师数量极少,不足教师总数量的3%。在农村一个老师可能要负责好几门课,尤其是音乐课这种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的科目,基本上不会有专门的老师来负责。有的老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深入思考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会什么就教学生唱什么,这根本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有的可能从心里很希望学生能学好音乐,但是由于自己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的知识一窍不通,甚至不认识五线谱,也只能力不从心了。如此的教师情况,如何能让农村们的孩子们学好音乐呢?连老师都忽视音乐的重要性,又有多少孩子能重视音乐呢?
除了师资力量不足之外,在农村,音乐教育的相关设施也是十分简陋的。有些学校没有钢琴、手风琴;有些学校有,却由于长久没有人使用,都结满了“蜘蛛网”。设施的简陋与当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所以想快速改善农村的硬件设施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教材也是问题之一。要不就是教材太过简陋,万年不变,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不就是教材太过深奥,与农村的现状不符,缺乏专业知识的老师由于看不懂,无法讲解,最后只好放弃使用教材。
总体来看,想要解决农村的音乐教育问题真的是很严峻、很复杂但又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其实,农村的孩子们对音乐还是十分向往的。在他们的联欢会上,每次都会有几个同学自己通过家里的电视学会一些流行歌曲和舞蹈来表演,极少数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补充自己的音乐知识。可见,孩子们对音乐还是十分渴望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没有什么大型的形式;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儿童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儿童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展下去。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模式在农村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这对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这两方面较弱的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是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巨大障碍。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把音乐教育难度降到最低,一首世界名曲,四五岁儿童听一到两遍便可准确地用打击乐器演奏。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广大农村推广既经济又实用。
按照奥尔夫的音乐思想,广大音乐教育者,尤其是农村的音乐教育者必须认清一点,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人们沟通的一种语言和本能。所以我们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欣赏音乐,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也会有一个很健康美好的内心世界。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和农村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简便易行训练方法:
1.朗诵入手――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在其音乐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原本的音乐”,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产生自纯粹的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而能够把语言、动作、音乐融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训练在这里既是入门的先导,又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节奏教学除了使用节奏性乐器外,还可以通过朗诵来进行。朗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A.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
B.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
C.儿歌、童谣的节奏朗诵练习;
D.语气的游戏;
E.嗓音的声响游戏;
F.节奏朗诵“小品”。
2.结合动作――动作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声势、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再加上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身体表演,乃至即兴的民族间集体舞蹈结合起来,等等,将这些内容交叉、揉合,又可以形成新的内容与教法。结合动作可以采用以下练习方式:
A.声势:是由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有跺脚、拍腿、捻指三种基本形式。
B.节奏训练:包括行走路线、声势的部位、节奏型,等等,尤其是听着鼓声或进行曲速度的音乐由学生自己领走与做声势。
C.空间运动:包括行走、爬、滚(前滚、后滚、横滚)、跳(单脚/双脚)、跪走、躺着走,等等。
D.创作:通过对声响(语言的、自然界的、生活中的及音乐中的)作出动作的即兴反应。
E.曲式结构的学习:了解乐句(这是曲式结构分辨的基本方法)、乐段、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和简单的歌曲、回旋曲、变奏曲曲式等,诸如音高、音量、音色、音乐特征、音乐情绪、曲式、风格等都可纳入到动作的教学之中。
F.听力训练:通过动作培养和发展听力、敏锐的感知力、听觉记忆力和领悟理解力,把动作教学从原来只重节奏感的训练中开拓出来,成为音乐要素,成为音乐能力全面开发的全新的音乐教育手段。
3.演奏乐器――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小型打击乐器人手一件,是课堂教学中应用范围最广、最简便易学又受学生欢迎的乐器。生活中只要可敲击发响的,拿来即能当打击乐。
A.节奏训练:根据朗诵、声势提供的节奏基石、节奏小品均可从“说”、到“动”、到“奏乐”。
B.音乐要素的学习:对音量、音色的训练以至曲式结构的学习,都可通过节奏乐器进行训练。
C.打击乐器为节奏朗诵、歌曲、声势伴奏:通过固定节奏型来担任伴奏。
D.即兴创作: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4.听力训练――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
A.通过对自然界、生活中熟悉的声响学习――观察、体验、分辨、判断,以及尝试用嗓音、打击乐器、图形符号将它们加以模仿,训练学生的听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
B.把日常生活的声音汇集起来可以构成一个故事,或表明一个内容,比如“早晨”这个题材,可以把早晨闹钟响,起床、刷牙、漱口、水龙头放水,以及下楼梯、走在地板或石板上或摩托车发动等各种声响录成一个故事带。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音乐教育与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抓紧时间进行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普及是重中之重。虽然农村的音乐教学受到师资力量、硬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但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育当中去,扬长避短,借助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这一先进的音乐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学校音乐教育可有可无,却把参加文艺汇演,培养音乐特长生,看成国民音乐素质水平的标准。这种用专业音乐教育来取代国民音乐教育的错误倾向,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匈牙利音乐教育局柯达伊曾针对这中情况做过严厉的批评,他指责当时的匈牙利政府:为维持少数专业音乐学院大量的投资,使千百万匈牙利人都沦为音盲,人民得不到足够的音乐教育,音乐学院培养出的优秀专业人才因为缺乏听众而导致大量专业人才外流。柯达伊所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中小学,将给我国音乐教育带来严重的危机。
一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
人们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能得到美的感受与享受(从生理感官到心理反映),达到增强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目的;同时,音乐又会对人体的神经、肌肉产生良好的影响,有利于对人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敏捷反应力、综合分析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创造才能和表现能力的发挥。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我们热衷于鲜花,掌声的同时,应更多的把目光投向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群,投向那些边远山区和广大农村的中小学生。由于经济落后,他们音乐教育处于原始状态,甚至有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能力开始音乐教育课,那里更需要我们去散播音乐的种子,来培养出整个社会音乐文化的森林。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既要注意对个别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的挖掘和培养,又要注意对全体学生的音乐培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平等音乐教育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整体音乐素质,这才是音乐的最终教学目的。
二 谈音乐教育的目的
长期以来,有些人总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音乐人才。如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等等。我们有的领导也以音乐教师培养几个尖子学生入艺术院校作为职称评定、升级加薪的依据。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不仅是认识上的一个错误,而且是实践中的一大障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为培养专门音乐人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这可能吗?假如一万人中能造就一名音乐人才,就很难得了。倘若我们的音乐教师眼睛盯着这万分之一的话,则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莫大悲哀。如今,广大青少年不喜欢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对艺术性较高的音乐不屑一顾,对高雅音乐艺术不理解;一味地迎合追求流行歌曲,联系到如今的社会风气,难道不令人深思、反省吗?这无疑是我国音乐教育方面极大的失误。那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至理名言。
三 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多么缺乏音乐天赋,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日本的山叶教学法,对国民音乐教育有过明确的阐述:“这种教育目的,不仅只培养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一步挖掘他音乐的潜能,而更应着重于教育所有的学生,以期使他们受到音乐的熏陶。”虽然有些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较其他学生要逊色,但并不有损这些学生的人类价值,笔者觉得这些观点值得每一个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去深思。
四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范畴
在教学上,除了用正常的讲授、练习、演奏、讨论等方法以外,还应运用欣赏,柯达伊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欣赏是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段,是由知觉、欣赏、感知、体验而获得对作品内涵较深刻的理解。音乐教学中运用欣赏法时,应按不同年龄提出不同要求,中学生音乐教学应以理论为主逐渐加入理性欣赏。柯达伊教学法是以“五声音阶”为视唱教学的支撑,采用“首调唱名法”以及“柯尔文手势”,使学生能在教学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特征和内涵。“柯尔文手势”简单的讲包括七种不同的手势,通过这些手势来表达音乐中的do、re、mi、fa、sol、la、si。另外,根据农村乐器少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键盘知识,让学生在纸上画键盘图式,使学生认识各个音符在键盘上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以便学生更容易学习乐理和键盘演奏技法。
让每个学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音乐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教学内容要现代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增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贴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教育的天地里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手段服务于音乐教学,不断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崭新局面,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呈现新的气象!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这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认清音乐教育形势,更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音乐教育。切实开展好与音乐相关的工作,确保义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顺利进行,使音乐种子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拥有一个高度音乐文明的国家和民族而奋斗。
国人所号召之教育一直是以培养完人为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古就有德艺双馨一词,由此可见大家都知道音乐是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再次试观目前之教育局势,对于音体美等小学科的关注较之20世纪已大为进步。中考、高考中均有艺术分值,且教育部近日亦发文有提高音体美学科地位之意。但中国自古将艺术作为旁门左道之观念恒久流长;尽管上有政策,但学校管理者依然将考试学科放在重中之重。学期结束的优秀评比,体美劳也只是个样子货。这样不仅使音乐教师失去了教学热情,也让学生对音乐科目等艺术科目渐起轻视之心。以致音乐教学也成了样子货。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投入相应减少,对音乐教学的督查也相应放松,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明显。所以说要改变农村音乐课程的尴尬立场,从学校层面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传统教育理念,将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平等对待,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予音乐课程应有的关注,真正把农村的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引导所有的教职员工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
二、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
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不重视,除了学校层面,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家长。国人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思想决定了家长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是文化科目的考试成绩,农村家庭更是如此。很多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学好语数外,音体美课程被家长作为玩的课程。相应的音体美老师也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及尊重。笔者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要学习竖笛,所以让学生准备竖笛。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一半的学生没有准备。跟学生沟通很多学生都回答说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在这样的课上有所投入;与班主任沟通后联系多位家长,很多家长是因为班主任的电话同意孩子准备。有个别家长直接回答说:“我家孩子学好语数外就好了,没有就不上这个课。”当笔者听到这样的回复顿时对自我职业产生了怀疑。这更加造成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地漠视。要改变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加强家校联系,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出示有关文件指出音乐课程也已成为一门考试课程;并且多举办艺术活动,可以在儿童节等庆祝节日将家长请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是向他们展示孩子们畅游音乐王国的乐趣;二是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课程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当他们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及老师,这样也会更加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的动力及教师教学的热情。
三、教师转变意识,完善教学
农村学生音乐基本素养普遍较低。在此基础上,亦有鹤立鸡群的佼佼者。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农村的客观物质条件及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良好,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脱节。农村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普遍偏低,学校和学生家长对于音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音乐课在农村中学处境尴尬。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课外学习一门音乐技能。
(二)音乐审美能力
农村学生在音乐审美、音乐鉴赏方面水平低下,涉猎范围较小。调研时针对问题“你主要以哪种方式接触音乐”的回答中,出乎意料的是有89.81%的学生都选择了“网络媒体”,60.65%的学生选择了“电视节目”,46.3%的学生则选择了“大街上播放的音乐”,2.78%的学生选择了不接触音乐。这反映出在当今社会学生群体中,网络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个影响有利有弊。网络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涉猎更多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但是由于缺乏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平时听的最多的是一些劣质的流行歌曲,以及当前泛滥的网络歌曲。在心智快速成长,由儿童向少年转变的过程中,听一些新鲜通俗的音乐是少年心性使然,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也不乏精品。在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后发现学生课余听到的流行音乐和网络歌曲显然不在精品之列,毫无美感,更没有适合其心灵生长的养料。除此之外,学生们不再有意识地听任何音乐,不仅对西方数百年音乐的精华闻所未闻,更是对我们的母语文化、数千年的灿烂的音乐宝库也知之甚少,甚至连当代的通俗音乐精品也丝毫不知。
(三)音乐感知能力
农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感知能力主要是对声音各种属性的感知。针对音乐中的诸多因素如:调式、调性、织体、旋律、和弦、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听觉上的认知过程。让学生正确的感知上述各种要素,是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教学实验将同样的音乐材料给不同情况的学生聆听。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年龄相同的情况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相同音乐材料的感知能力是基本相同的。这一点证明,农村的学生虽处于较为落后且闭塞的乡镇,但是并不比同龄的城市学生缺乏对音乐的欣赏和感知能力,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农村的学生完全可以具备优秀的音乐基本素养,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材方面
农村授课所使用的大部分音乐教材对音乐全面鉴赏能力、音乐基本水平提升方面的力度较为薄弱。教材中选取的音乐片段单调、枯燥,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把握,不能吸引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材的整体布局上,没有能够使音乐教育形成一个逻辑紧密的体系,内容上极为缺乏对农村地区学生的针对性。在中西方音乐的结合和对比上,在各种音乐风格相关知识的介绍上有所欠缺,与当代的社会发展水平较为脱节,没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质量。在众多音乐形式上也未能包罗万象,起不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作用。音乐具有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获得健康的音乐审美,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音乐修养出发,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从当前世界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里,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育对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成为文明衡量的标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孩子的未来也许就是我国农村的未来。因此,农村教育任重道远,而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结合顶岗支教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学建议
在调研中,根据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选取了中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审美教学。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表达自己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无论是西方的古典音乐还是我国的传统音乐,当代或者古代,学生都能在引导下获得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非常突出,对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反应敏感。实验证明优美的音乐是不分国界与时期的,而具备正确的音乐审美也是如此的。例如在欣赏当代某作曲家的一首鲜为人知的钢琴小品时,学生们能够在引导下描绘出明媚春色,山野烂漫的景象。一些能力突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甚至能够将钢琴的高音旋律和冰雪消融的河水联系在一起,他们描绘的画面与作曲家构建乐思时想要表达的情绪是完全吻合的。而在城市的普通初中里,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也能得到类似的答案。可见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旋律时基本感受是相同的。而在听配器略微复杂的多声部管弦乐作品时,农村学生能够听辨出来的不同乐器不同声部明显比同龄的城市学生要少。例如在欣赏某当代作曲家的管弦乐小品时,农村学生虽然能区分诸多乐器的音色和不同声部的进行,但只能明确的说出小提琴和小号两种乐器。而同龄城市学生在此基础上则能说出更多的乐器。可见客观的知识储备和认识水平对其欣赏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音乐的鉴赏、音乐审美是不分国界与时期的。其目的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提高个人音乐素养,拓宽视野。因此,对音乐的感知不应拘泥于一种音乐形态,应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音乐类型引导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不具备大量学习乐器演奏,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也不利于歌唱教学,因而建议以音乐鉴赏教学为主,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以及音乐感知力的目的,将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以专题方式呈现,内容要全面应包罗万象,涉及古今中外,力求让学生全面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主要应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西方经典作品
西方音乐可以从巴洛克时期开始,着重欣赏古典和浪漫时期。形式上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单声部的器乐声乐曲到多声部的交响乐和歌剧。通过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专题式教学,使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和不同时期的风格有所认知和了解。在西方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音乐欣赏中,由于年代久远且作品抽象,所以在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上难以让学生迅速接受。故应该放弃繁多复杂的大型作品,以精致优美的小型作品为主。器乐作品应从常见的钢琴或小提琴独奏逐渐过渡到多声部重奏作品,以达到最终欣赏简单交响乐作品的目的。聆听作品时,在演奏版本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当代音乐家演绎的跨界风格作品。以极具冲击力的现代方式演绎大师的经典作品。如当代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演奏的《野蜂飞舞》、《格里格钢琴协奏曲》、《匈牙利狂想曲》。当代小提琴家大卫格兰特演奏的贝多芬《谐谑曲》维瓦尔第《四季》,二人演奏技艺精湛,形象英俊,其演奏的古典作品既尊重了大师的原谱,又采用了当代最流行的电声乐队全新编曲,旧曲新歌,令人耳目一新,更易于青少年接受。
(二)民族优秀作品
在中国音乐的欣赏中,可以以著名的中国器乐曲为切入点,同时欣赏戏曲音乐中的精粹。中国音乐中的器乐曲可以由浅渐深,从单声部的乐器独奏到多声部的器乐重奏。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如诗经楚辞,加深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在民乐作品风格的选择上,注意把握中国文化中的意和境。尽可能选择旋律优美又言之有物的经典作品,真正起到音乐的美与教育作用。由于农村的客观环境,民族器乐在农村有较大的普及率和较好的群众基础。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少不了吹打班子的身影。水平暂且不论,能让许多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真实乐器的演奏已经是一件好事。所以,农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熟悉程度要远远超过西洋乐器,故而欣赏民乐,更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因为所听到的东西,他们很熟悉,只是格调高雅些,演奏更精致些。教学中结合当地的特色音乐文化进行欣赏。许多村镇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中均留下了别具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将当地的风土民情融入其独有的音乐文化中进行体验,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直观感受和认同感。
(三)当代流行作品
1.当代音乐的欣赏主要分两部分,声乐作品以我国经典的流行音乐和当下格调别致的民谣为主。主要是以学生熟悉的音乐风格,引导其健康音乐审美,同时了解我国并不长的流行音乐发展史。例如在摇滚乐专题中,摇滚乐的风格首先就符合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可以迅速与之取得情感上的共鸣,而我国摇滚乐发展史不过区区二十几年,短暂而灿烂的摇滚史很容易让学生获得清晰的信息。在其他类型的流行音乐欣赏中也可采取专题式教学,选取经典作品和某年代某地区代表人物进行介绍和欣赏。例如宝岛台湾,可以从罗大佑到齐秦再到周杰伦。香港地区可以从张学友到陈奕迅。
2.民谣作品的欣赏,是要通过“野生”状态下的民间音乐,以贴近生活的歌词和简单优美的旋律获得学生的认同感。我国当前的民谣多出自混迹市井多年的艺人之手,多年的积淀让他们看到了这世间的繁华和荒唐,也见过了美丽和荒凉。故而这类作品往往朴素大胆,直抒胸臆,易于亲近。词曲简单而深刻,随意而诗意,既有熟悉气息,又不乏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适合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观。
3.当代音乐欣赏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器乐作品。这一类型的作品建议选择经典电影配乐。电影配乐是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电影艺术的逐渐发展随之兴起的崭新音乐形式,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中精品层出不穷。电影配乐多以纯器乐曲为主,单声部或多声部,旋律优美,构思精巧,格调高雅。在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方向把握上意义重大。例如日本著名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为电影《菊次郎的夏天》谱写的钢琴曲《summer》,旋律质朴优美,音乐线条清晰流畅,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夏日中一个的孩童形象。此曲在我国传遍大街小巷,耳熟能详。又如其为我国鬼才导演姜文《太阳照常升起》谱写的管弦乐作品则充满了魔幻主义的浪漫气息。在欣赏这一类作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不同乐器不同音色的区别,注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塑形能力。例如使用了小提琴,大提琴,小号等乐器,且不同乐器的声部旋律线清晰。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感受弦乐的律动,在机械式的弦乐进行中,将电影中出现的火车形象和其结合。而小号这种音色明亮的管乐,学生往往能敏感的辨识,但受认知水平限制,难以准确说出乐器名称。这种情况只需要给予简单的介绍,并将小号与战争场面中必不可缺的冲锋号相联系,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电影配乐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烘托电影剧情的气氛并帮助塑造电影人物形象,因此配乐往往有一个与电影相匹配的主题。电影音乐的欣赏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和音乐的结合,更加直观的感受不同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有助于生活和社会阅历较浅的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有些当代的电影会使用古典时期或浪漫时期的音乐,百年时空交错的碰撞更容易让学生获得非凡的情感体验。较为经典的例子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1812序曲》本是为一座在反法战争中被摧毁的教堂重建而写的。而在当代电影中却使用了这支百年前的曲子作为配乐。正是因为《1812序曲》的反抗精神与电影的主题非常贴切,故而有了这次穿越的合作。加入单独聆听,通常难免会感到不知所云,但电影的剧情就像这支曲子的完美解读,孩子们完全被吸引,听的津津有味、大有所获,对音乐中的各个要素达到准确感知。
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阶段,是学生告别幼稚走向独立成长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阶段。在当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之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会面临走向成熟带来的诸多问题与困惑,如:繁重的学业、升学的压力与家长过高的期望等,使学生易表现出厌学、易怒、承受能力差等心理健康问题。
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的学校教育条件与不正的社会风气环境更是给农村中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特别是在剧烈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带来的城市化进程驱使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这大大的增加了留守学生比例。据调查,我所在职的农村中学全校学生仅271人,然而,留守儿童人数就高达51人,占全校总人数的18.8%。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在生理变化下往往会伴随心理变化的出现,加之缺少父母的约束、陪伴与关怀,留守儿童常表现出孤独、自卑、敏感、消极等不良的情绪,这些情绪造成了偏差的行为习惯与倦怠的学习态度,这显然不益于他们人格的塑造。
2.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
音乐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能够带来精神享受,作用身心健康的生活艺术。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力度等要素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据《内经》记载,“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体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对应, 并阐述了音乐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影响。[1]可见,音乐是一种天然的疗养剂,长此以往存活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
而学校音乐教育不能单单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乐教思想,它恰好可以作为音乐治疗的媒介与平台,达到育人的目的。将音乐治疗融合于音乐课堂当中,升华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增加了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同时还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通过音乐治疗活动,可以减轻压力、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健康。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虽有着不同的功能与意义,但二者同样是以音乐为载体,可以将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音乐治疗在音乐教育中的实施与运用
鉴于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可结合音乐治疗在课堂内外实施并运用。将音乐治疗融入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歌唱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是不难实现的。据连续三年对本学校学生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平时不爱聆听音乐,近四分之三的学生难于大方地演唱一首完整歌曲。其中,存在着乐感教好,但羞于大方地表现自己的学生。这一现象,弊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基本的歌唱训练,鼓励学生大方的演唱与表达,有助于学生情绪的合理宣泄。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学生歌唱及欣赏(音乐)的审美情感。”[2]因此,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疗法之一。学生具备了识别音乐的听力,才能够从内心上产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感知变化音乐形象,到理解音乐语言,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农村中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有助于情感的丰富与想象力的发挥。音乐教学领域还可加入律动、器乐与创作等内容与音乐治疗结合运用实施,发挥极致。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与重组”。[3]强调学校即社会,且学生还要跨出学校、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勇于实践与创造。开展课堂外的音乐活动,例如:组建合唱团、竖笛队、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策划音乐类比赛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站、多媒体资源,有选择地播放音乐,给学生们带来共鸣。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能够得到不同寻常的体验,拓宽了视野,并且能够感受集体,增强合作精神。
三、音乐治疗在农村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而学生们素质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将音乐治疗与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相结合,借助于多样的音乐治疗方式,从多彩的音乐世界出发,帮助农村中学生在成长中释放压力、缓解烦恼。
1. 帮助农村中学生调节负面情绪
繁重课程引起的身体疲惫,青春期伴随的焦虑不安以及不堪城市孩子的自卑感……诸多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音乐治疗的方式得以调节。我国古代名医朱震亨曾说过:“乐者,亦为药也。”我们可以选用节奏缓慢,旋律平稳的音乐消除学生的疲惫与精神紧张。将诸如莫扎特《奏鸣曲》一样明快活泼的音乐用以焦虑悲观的同学身上,抚慰学生情绪。教师还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曲目供课堂外聆听。让音乐的温柔、动人去撩动学生的心灵,使不安的学生在音乐中产生冥想,达到忘我,以调节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
21世纪的中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同时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又十分明确地把艺术教育纳入到教育方针中来。素质教育涉及的是个体和群体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实现这样的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和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暗含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音乐具有抽象性和可塑性,它本身蕴含着创新和创新能力。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它诉诸人的听觉,人们在进行音乐活动时可以让自己的情感、思想、想象随着音符的律动任意驰骋,从中人们不仅得到了音乐艺术的熏陶,也训练和强化了对声音的敏锐的感觉力。从物理学上讲,音乐是以声波的形式来输送它的所有信息,而这种艺术的声波不仅作用于我们的心灵,它也在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我们的整个机体,在不知不觉中开启、激活着人的大脑。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人教育,从全人格培养上看,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就是“琴棋书画,陶冶性情”的说法,这是一种很高的教育境界,从“陶冶性情”的高度审视我们的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在农村长期被列为“副课”,或勉强的上成“唱歌课”,且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完善。
在这个普遍讲求教育现实效益的时代,学生、家长、学校自然是“务实”的,中考不考的学科,人们便不去重视它。据调查,我县共有中小学100多所,专业音乐教师不到50名,除此而外的音乐教师多为兼职。在所调查的学校中配有专用音乐教室、铜管乐、钢琴的只有该县第一中学。还有几所县直学校有手风琴,脚踏琴,电子琴等音乐设备。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现象可概括为:让步观――随意删、减课程课时,为会考科目让出时间;三无状――一无专教师,二无教学设施,三无支持。音乐教育的滞后,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3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巨大反差,要把农村音乐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和音乐教学形式是两在主要因素。
3.1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去匡正教师的素质要求。具体而言:
3.1.1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思想。这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前提,即把握方向,又提供动力。音乐教育思想,从教育对象和目标来说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基本素质发展;从教育关系和过程而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民主合作,生动活泼地开展校内外音乐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具备了科学的音乐素质教育思想,才能自觉纠正“音乐无用论”或“音乐英才教育”的错误倾向,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音乐教育,即使每个学生在音乐基本素质方面达到中小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合格标准,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音乐素质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并且自觉而不是自发地、积极充分地发掘音乐教育在“辅德、益智、健体、育学、促劳”中潜移默化、渗透陶冶的功能,促使学生的整体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1.2提高音乐教育能力。这是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顺利达成音乐教育目标的基本技能,包括音乐教养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
音乐教养能力是利用音乐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陶冶、促进的能力。音乐教师具备了这种潜能,才能把音乐教育真正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才能对音乐教育规律进行艺术的、道德的把握,将音乐课上得舒坦自然,让音乐语言敲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而不是撞在学生耳膜上。
音乐教学能力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弹、唱、说、写几方面。“弹”――指教师的弹奏技能。包括键盘乐器的演奏,课堂中运用键盘乐器为学唱的演唱伴奏,为自己给学生的范唱伴奏(简称“弹唱”)等;“唱”――指教师的演唱技能。包括课堂中为学生范唱,自己的演唱等等。“说”――指教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的课内外活动的要求;“写”――指教师的案头作业,如设计课、备课,包括教师的各项理论基础及板书书写能力等等。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教学课内外活动的要求,教师基本功还须个人特长这项内容,如:舞蹈(包括民族舞蹈、古典舞蹈、现代舞蹈等)、器乐(包括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
3.2学校健全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外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3.2.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四大块:歌唱教学,赏析教学,乐理知识教学,乐器演奏教学。四大块的教学在课型上不要过分地独立,尽量在课型的安排上采用综合课,如果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安排演唱(奏)或讲解乐理,内容单调枯燥,易导致学生对整个音乐课的反感。
在我国农村的中小学中,音乐教育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总体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极大的。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强大、优秀
在教师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教师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低下,这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进行十分不利。教师资源不足。在农村中小学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不足,尤其是专门的音乐教师,一般,就算是农村中小学有音乐教师也无外乎是两种情况:一是音乐教师是从市里来的,参加“走教”活动,另一种则是半路出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的不足。教师素质低下。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资源不足使得音乐教育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中小学便出现了“兼任”现象,所谓兼任就是指从事非音乐教育的教师兼任音乐教师。兼任教师最明显的不足就是不够专业,音乐实力不强,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传统观念限制,各级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浅薄,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不赞同音乐的学习。通常,在农村,人们愿意花钱供孩子上学,却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这些无用的音乐,这是由于农村人思想观念淡薄,没有长远的认知。另外,就是由于各级教育管理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便使得各级的执行人员忽视这一点。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表示了不重视。音乐教师的资薪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选择音乐教师这个行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师。
(三)教学条件有限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农村经济水平十分落后,而且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很少,这就意味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条件的有限。音乐教育所需要的设备多是一些淘汰品,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太明显,而且,多数学校的音乐设备也不齐全。总之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社会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投资力度不够大,教育经费不足,难以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下的改革
(一)引入大量资金,全面建设音乐教育环境
为了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社会的关注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要对当地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然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分配资金。农村中小学引入大量的资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设音乐教育所需要的环境,例如:利用一部分资金购买一些正规的音乐设备以及教具,另外,还需要为学生配备一些统一的音乐教材、音像资料。
(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
音乐教师也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扩大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的质量。在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方面可以从教师扶持方面下手,也就是讲,社会也给予农村音乐教师起码的尊重以及一些补贴、奖励之类的,使农村音乐教师这一职位充满吸引力。在提高教师质量这一方面,建议采用培训的方式,可以从一些质量较高的音乐教师的队伍中选取一些质量较好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从政策上入手,国家可以制定大力开展免费音乐师范生,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便利,不仅免除大学所需的全部学费、生活费,还予以补助,已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学习问题。这样,既能够保证每年向农村中小学输入一批音乐教师,扩大教师队伍,还能够保证教师的质量。
(三)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改革方向
在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审时度势,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改革方向。由于我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都会影响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中,不能盲目的跟随一些成功的实例,将其改革方向一味地进行誊抄。因此,在实际的改革中,应该先分析清楚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各自的特色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再确定科学的改革方向。
(四)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扩大音乐在农村的影响力
在进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明确农村大众的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音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自己的孩子没必要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这上面。基于这种理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设计一些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将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呈现给大众,收获观众的反应这一过程,对实践活动进行改进,以满足农村大众的需求。长此以往,音乐教育就会被农村大众所接受,于是也便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三、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更应该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这也就意味着农村音乐教育的改革是一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认真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到底,以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连辉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第三中心校
参考文献: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