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15:51: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一数学难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提高听课效率。由于初一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进入中学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他们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他们虽然有求知欲和思考能力,但自学能力是较差的。初一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但初一数学内容比小学内容更为丰富,抽象,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而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与中学生也不尽一致,他们往往认为看书就是预习。因此,找不出要点,也不知自己有无问题,上课时只得把老师讲的内容“胡子眉毛一起抓”。显然,这样做“疲劳有余,效果不佳”。为此,在上某一新课前,应给学生介绍课型、特点及预习方法。如对概念课,一般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学生编排相应预习题,让学生看书思考去找答案,达到预习的目的。
2.注重听课方法,向45分钟要效率
初一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正确的听课方法,才能使课堂上的45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读书法”中说过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见听课必须专心。我结合数学课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
所谓心到:是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要求学生会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要善于从特殊到一般,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遇到问题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办”。只有会想,才能会学,也才能学会;眼到:是要善于观察,勤看。既要观察老师表情和手势,因为数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眼神、手势往往会表达的更生动、更形象,利于理解。又要仔细观察知识语言的表现,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识;耳到:要求学生学会听,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听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内容要分明;手到:首先,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掌握技能;其次,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师讲课特点和板书习惯,抓住中心实质,在理解基础上扼要记下重点、难点;思路有时也可以记下。教师形象比喻,深入浅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须亲手操作才能逐渐形成。显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关键,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
3.注重复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及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复习方法上,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比较可以明确本质,辨析异同,从而收到举一反三是效果;通过联想,可以建立知识问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利于掌握,并灵活运用。
4.注重解题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
问题
解决策略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现在中考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现在中考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初一数学是小学入初中之后的重要学科,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日后数学成绩有很大影响。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学科基础年级学习的特点
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无论是从连带关系,还是符号元素的基本认知,还是数学方法与数学思维的学习和关注,对知识基础的强化和要求是极高的。因此,顺应阶段性基础教学的教学安排。数学学科应考虑到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的优化和提升。从知识内容来分析,数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其感性教学相对较多,进而过渡到抽像性教学。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阶段性教学硬性划分阶段给学生思维方式转向所存在的问题。在数学过程过程中对学生的基础性知识给予定期的温习和强化,才能使所学知识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学生受体的分层,无论是学生整体效应优劣,学习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方面,通过学生整体气氛的构建,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促进智力和能力的最大潜力的发挥外,另一方面,通过教学人员进一步因材施教措施的应用,进行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帮助与辅导。
三、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
由于小学数学的惯性行为,往往有些初一学生并不注重数学思维和过程的严密性、逻辑性,以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就解决问题了,忽视计算或推理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养成一种坏的习惯,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对以后数学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严密性和逻辑性是数学知识的基本特点,要求数学的结论表述必须准确、精练,富于逻辑性,对结论的推理、论证要求步步有据,处处有理考虑到初一学生理解能力和学生的特点,对数学推理过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但必须逐步推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形式上,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简单具体,而初从初一开始数学学习内容逐步变得较为抽象,初中数学中,在代数上,字母代表数、变量的引人,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是算术方法和思维,到代数方法和思维的过度;在几何上,图形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同时还引人图形的变换它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简单的证明,这与小学相比有着巨大差别在小学,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少,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反复训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巩固进人初中后,由于知识内容增多,科目多,灵活性和难度加大,课容量大,进度快这也使许多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利于更快的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五、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打好基础,防止两极分化
1、搞好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中数学在教材处理方面要教好负数的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
(1)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衔接
应以实际事例引入有理数,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对比算术数的意义,明确有理数和算术数的关系,注意强调符号。
(2)数与式的衔接
从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变化的字母的代数式,是数学思维的一次飞跃,初一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应由复习小学学过的简单几何图形面积、体积公式人手,讲清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代数式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解决学生对字母的认识。
2、搞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方法的特点是细讲多练,直观性强,偏重于模式教学,学生在学生中习惯套用。中学数学教学应保留小学教学方法的优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间题、解决间题能力上下工夫。
(1)在教学上注意旧与新、具体与抽象的衔接
结合教学内容复习与小学教学有关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以旧引新,新旧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把中小学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掌握。如讲分式复习分数;讲代数式复习形,体计算公式;讲代数法复习算术法等。在概念教学中应注意重点讲授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归纳抓住概念的本质。然后在练习中更好地去应用。
(2)注意培养能力的衔接
初一数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是初一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与算术四则运算法则比较增加了一个符号处理,讲授时应把重点放在符号法则上,通过强化训练的方法培养运算能力,使学生运算时步步有理有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方法教学中突出转化思想,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间题的基本方法。
六、在学习方法上,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变通性
根据我的经验,大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没有目的的学习,或者抱着老师安排哪里,我就学习哪里,而另一部分呢,人在教室,老师讲到哪里他也不知道,或者在下面搞小动作,和别人讲话,或者干别的事等等。总之,这些都是不对的,要学好数学,上课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走。
二、搞好入门难关
主要有两个重要概念:负数、代数式。初一数学课程一开始就讲解了有理数,数域突然就扩充到了负数范围,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快接受,这一方面要求老师讲解时尽量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能够尽快认识它的本质属性,建立起负数的概念。代数式则是另一个重要概念,由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普遍对算术式情有独钟,让他们立刻转换思路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环节的掌握关系着知识衔接的成败。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2.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3.分层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4.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存在一些断层,可以说是某些知识点的突变。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这些突变,就算是小学成绩相当优秀的孩子,到了初中可能也不会获得非常满意的成绩。
三、建立数学思想
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定义、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判定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我本人认为掌握数学思想比掌握知识点重要得多,实际上每掌握一个数学思想就是掌握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它本身比较抽象,并且难于掌握。我所归纳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既然是思想,就意味着它们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数形结合这个思想,初一的数学教学中主要强调绝对值与距离的对应关系,但其他方面也有用武之地。在数学上的一部分公式:
我通常都会画一个图给孩子们进行讲解和对照:这样讲起来比较直观,达到数形结合。
最关键的是通过讲解,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思想的威力,让他们真的喜欢上这样的思考方式。
四、注重知识细节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刚刚接触负数的学生,他们很多人会认为-a就是负数,而实际上“-”可以有三种含意,减号、负号、相反数。这里的“-a”只不过是“a”的相反数而已。再比如问一些学生这样的问题:什么时候的值为零?一般都说下x=0,却往往忽略了它的限制。而对于“-a”的读法,我建议读作“a的相反数”。
可以说,初一数学的难点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以及计算。如果对细节之处把握不好,就算是那些很优秀的学生,也会因为所谓的“粗心”而痛失分数。
笔者认为注重细节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注意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习惯,提高其思维能力;
2.帮助孩子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按孩子的实际学习水平,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让孩子去做,以发展孩子的能力;
4.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难题,要求孩子反复阅读教科书,重温学过的旧知识,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创造解题的有利条件;
五、培养人际关系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集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人际关系与数学成绩有显著相关。人际关系越好,数学成绩越高。数学成绩与人的思维特点有关,思维的周密性、灵活性、变通性直接影响着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人际关系与思维特点也有关,思维的特点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人们形成什么样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与语文成绩无关,因为在初中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与记忆力相关大,而记忆力的差别不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
六、认真做好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有三大好处。首先,预习可以使我们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预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我们在听课时抓住重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第三,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1.掩卷沉思想一想,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
2.全面阅读教材,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
3.抓住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4.适当做学习笔记;
5.其他。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1. 从教材内容来看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规计算,题型少而简单;初中数学学习一般、抽象的字母或含字母的代数式,以及定理、公理、概念较复杂,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综合程度较高,难度相对加大,解题方法更灵活,造成部分学生不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 从教学角度来看
小学生往往习惯于机械记忆,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小学时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 而进入初中后,记忆和思维就不能停留在机械记忆和直观形象思维上,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 从学习方法来看
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法学习,完成教师布置作业就好了,不预习也不复习. 由于小学学习内容浅,尽管学习方法不得法,只要用功,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进入初中后,学生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习惯,不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拓展和深化. 导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思维常受阻,解题速度慢,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4. 从学生心理素质来看
对初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有些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很理想,成绩相对小学时落差很大就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初中数学课程一开始是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等,一些同学遇到难题就头痛,不知如何下手,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学习之中,以后每次遇到难题都没有勇气去做,因此没有兴趣学数学,这些原因都严重影响了初一新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5. 从课时的变化来看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 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上课时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部分初一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同时影响数学的学习成绩.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 随着教学内容的扩充、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一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 我们应该针对数学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加强中小学衔接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关注数学衔接教学,做好初一学生的引路人
第一,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初中的学习对初一新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上进的愿望,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自己从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多体会、多总结,不断从成功中获得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强,面子又薄,更需要肯定. 在处理数学问题时,要再现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使他们对学习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初一学生正确的听课方法. 教师应培养学生上课时要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记,做到耳、脑、手并用,立体吸收教学信息,从而紧密配合教学活动. 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听课要听思路,听重点、难点分析,了解、学习教师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虽然书上只有6道不同类型的例题,但其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这6道题,而是通过这些例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着重指导学生在听课时要听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注重教师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初一学生还需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脑子灵、记忆力强,但记得快也忘得快,而根据艾宾浩斯提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安排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对当天功课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改变初一学生不复习就做作业的坏毛病,单元结束时要让学生及时对一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最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总复习,改掉为考试而复习的坏习惯. 复习不应是机械的重复知识,而是对旧知识再学习、再加工的过程.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使学生能正确地顺利地解决一个个习题和对概念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深入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 针对学生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个新知识,特别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难点都有旧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扩大与延伸. 这样学习起来既感到有新意又不感到陌生与困难,学生易接受.
(无锡市新城中学,江苏 无锡 214111)
摘 要:初一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为学习打好初一数学基础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基础
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关键是初三,因为初三的考点最多,而且初二数学难点多;但初一的数学同样重要,虽说初一数学知识点比较简单,轻松易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轻松,压力不大,但是如果不注意把知识点搞懂、弄透,慢慢地将小问题积累起来,随着知识的深入,大问题在后面就难以解决。虽然很多初一学生由于原来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进入初中以后自己在思想上就放松了,觉得初中数学和小学是一个样的,还是按照小学学习数学的那一套方法在学习。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学习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比较容易,小学数学考95分以上很正常,但是到初一经过一个学期后,一下子掉到70-80分也很快,而到了初二不仅分数下滑,而且影响到学习的动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学习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差别。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几点:
第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在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当升入初中后,在代数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完全要靠学生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一定会让学生头痛不已,而接下来的就是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要“拐弯”的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第二,从"数"到"式"。小学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这个概念。一般人从表面看,"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这样。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接着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讲述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学习关于"函数"这一概念以及一系列运算。
第三,从"算术法"到"方程"。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我们讲的"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生主要解题的方法,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还是喜欢用算术来解决,方程只是偶尔用一下。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我们会发现,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却不再这么运用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很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很多是正向思维,这样解题的方便程度当然一看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第一,对知识点理解不全面,停留在表面;第二,解题不懂技巧,不会举一反三;第三,解题经常会出现粗心错误,使得整个题目没有一定完整性;第四,解题效率低,速度太慢,考试时间里经常有没有完成的试题;第五,未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就是一直在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成绩就会滑坡。
所以,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学,会学,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培养学习初一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越学越有兴趣,越学成绩越好。毕竟小学数学和初一数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初一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地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学习初一数学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光做题目还不行,总结最重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做错的题,你自己认为经典的题,和教师上课一直在讲的范例,一定要用笔记本记下来,有空拿出来反复看。这个过程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类题目只要做过二三次,同类题目就可以掌握了。
力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只有平时掌握多种方法,考试的时候才知道,采用哪种方法最快最好,教师在平时也应该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我教初一的时候,就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三、养成学习初一数学的习惯
首先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也是耐心的考验。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其次,养成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听和记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第三,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对事物不但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 这是基础的,你要把老师上课讲的弄懂,课后,先回顾一下, 再去做作业,要变通老师说的,灵活机动。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做。先做课本每小结后的习题练习,再做其它学习资料的作业。不懂的一定要多问,问周围同学老师都可以。
四、培养学习初一数学注重实战的经验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 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总之,初一是初中数学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真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在上初一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这一课时,老师通过示范解题步骤,一边板书一边念:“移动一项要变号,未知左边来报到,已知右边凑热闹,合并注意看符号,系数为1要记牢。”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教会学生正确的解法和步骤。
初二学习直角坐标系新课时,在弄清楚四个象限的分界之后,要求学生根据点写坐标,或者根据坐标找点时,可归纳为:“先横后纵”。
初二复习平行四边形这一单元时,可以用“家族式”图形复习(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靠自己独有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打拼出一片天地,它先生了一个儿子叫矩形,后生了一个女儿叫菱形,矩形和菱形不仅具备了平行四边形所有特点,还有自己的个性。矩形的四个角都为90度,对角线不仅互相平分而且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不仅互相平分而且互相垂直。矩形也有个儿子,叫正方形,正方形不仅有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所有的特点同时它也有具备了菱形的特点。
在初二学因式分解这章,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对于公式(a+b)2=a2+2ab+b2课堂上可总结为:“前平方,后平方,积的2倍在中央。”在本章单元复习课时,可把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归纳为:“先提在套”,就是先观察后看能否提公因式,然后再观察,能否套用完全平方公式。
1.孩子心理上的准备不足,憧憬上初中会更自主。
刚入初中总是对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课余时间,学校通过举办讲座、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广泛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开设电脑、科技、绘画、艺术等特长训练。学校希望通过培养爱好与兴趣指引学生找准发展方向。小学时,在学校里有困难老师可以帮忙,自然轻松,可是上了初中,一切都变了,好像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学校功课多、活动多,一切小事情都要自己解决,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因此许多的事情由于自己的准备不足而得不到应该的发展,有的被忽视甚至淡忘了、麻木了、荒废了。
2.管理方式的变化
使学生感到缺少了老师跟、抓、扣、盯的约束,产生了适应错觉。许多家长也有这样的隐忧,家长们最怕的是自己孩子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初中课程加多,深度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更强了。由于管理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变化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应该帮孩子摸索学习方法,增加方法上的衔接。因为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老师讲课进度比较快,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方法都要进行调整。
3.知识容量的倍增,超出了孩子的预期。
很多学生在回顾初一一年中最大的困惑时,很多同学表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要学要记的东西太多。甚至有同学表示有失落感,他们小学阶段在班上数一数二,进了初中发现自己成绩排在中间,因此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小升初的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相对独立性的初中生身份、较为放手的教育方式、多学科齐头并进的教学形式、一定抽象性的授课方式,这四种不适是初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调节过渡期不适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整,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
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对策
针对学生认知结构发生的变化,初中数学由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的变化,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有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课本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⑤听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效果不好,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作业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