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1:0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研方法概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5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an 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 changing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with a panel discussion, special counsel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etc. form improve students' curiosity and thirst for knowledge, and make the students skilled operatio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the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learning ability analysis, training excellent talent geography. In a certain extent comple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talents demand.
Key words remote sen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ERDAS; geography science
0 引言
遥感及其应用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和熟练掌握的一门科学技术。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来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鉴于此,遥感概论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其能成为地理科学的应用型人才。
通常我们将遥感概论课程分成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部分,其中基本理论包括概念、原理、方法等;而实践教学环节以练习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操作为主,以提高学生实际地学分析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讲授任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有任何遗漏,过于追求全面和标准化,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与生产实际联系得就更少,从而影响学生对遥感概论这一课程的兴趣,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遥感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研究。而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遥感概论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是:将多媒体授课与启发式讨论相结合,教师结合具体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再由教师对学生普遍问题予以指导进行总结和强调;互动式和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际的典型例子的数据进行探讨和处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遥感概论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与评价等几方面进行如下探讨。
1 互动式教学模式
1.1 教学理念与方式革新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可弥补教材内容落后于实际的不足。教师可以采用自己科研项目中的具体实际数据例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样不仅能跟踪最新热点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互动式教学在遥感概论课堂应用中的理论如下:
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积极性。构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能够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将学生随机组合分成若干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实际例子或科研项目中的具体数据进行分组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小组中的成员,其自身的责任感会增强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中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注重实验课程环节,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遥感概论课程这门课程综合性较强,其基本理论知识又晦涩难懂,理论知识理解的不透彻致使学生在实际的软件操作应用中实践能力缺失,因此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完后最好进行配套实验课程。例如,在讲遥感影像分割时,先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影像分割,再引出遥感影像分割技术,最后介绍软件实现方法。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加深对遥感基础理论的理解,如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几何精校正、遥感影像增强等。在实践操作中,验证并理解理论知识,深化学生对遥感科学的认识,同时学生又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锻炼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转变师生角色地位,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站在讲台前一味地进行讲解,为了应付考试还要人为地画出重点和难点,致使学生并不能完全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在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学生的素质进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在学生的讨论、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之后在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好遥感概论这一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紧密结合。
1.2 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操作
遥感影像处理的实验课程是遥感概论课程重要的内容,同时它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薄弱环节。在众多遥感软件中,我们以ERDAS为例,它以模块化的方式在数据转换、几何校正、图像解译、空间建模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学生通过反复操作ERDA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来达到熟悉遥感科学知识和软件集成应用等。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要注重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编程能力也能得到较好锻炼。
1.3 熟悉遥感地学分析方法
遥感地学分析是遥感与地学交叉的边缘科学,是应用遥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遥感数据源,可实现复杂地学问题的快捷、方便、省时和省力解决。遥感地学分析方法是在学生学完遥感概论、遥感图像处理之后进行的,以巩固和深化遥感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使学生从遥感的角度认识地理过程和规律。在遥感地学分析方法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有:由于现在有关遥感地学分析的相关教材较少,教师可根据遥感学科的最新进展和自己的科研项目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用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增强知识连贯性。
2 课程设计
以专题形式归并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在每个专题辅导中,首先由教师先讲解专题的主要内容、算法演示、参数分析等,而对于遥感软件的实际操作部分则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及解决问题,最后在下课前由教师针对本节专题中学生易遇到的问题和常出现的错误加以总结和指导。根据实验课的课时分配情况,我们共设计了10个专题,专题题目详见表1。
3 结束语
遥感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要熟练操作遥感软件还有一定困难。本文采用了互动式教学、专题辅导、问卷调查、课外实习等方式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具有遥感知识背景的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多。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自身技术的同时,从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面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龚绍琦,沈润平,祝善友,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11):14-17+21.
[2] 彭司萍,杨萍.探索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方法[J].大学数学,2010(26):115-117
[3] 那音太.“遥感图像处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149-15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情感体验,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进度,使学生喜欢物理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进而形成综合的物理素质。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机械地接受,学习效果的好坏全凭个人,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索和探究的时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保证了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科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学生在参与探究式实验教学时能够将知识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提高学生在现实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物理研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是物理研究的前提。有时候,当学生能对知识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解决一个问题对其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认为学生没有问题就是对知识已完全理解和掌握,往往有可能是学生没有学通、学透,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面前大胆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创新者,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猜想
猜想是想象力的基础,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正是对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或未曾认识的领域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进而不断地进行实验探索,才为我们总结了今天的物理规律。同样,物理实验教学如果缺少了猜想和假设,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输入过程,根本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猜想和假设,可在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为学生设置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学生在假设和猜想的驱动下,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实验探索中。
3.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是提高学生实验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实验是物理教学中训练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以及教师的相应指导,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的思路差异,针对同一问题必然会有多个方案,有的设计方案从理论的角度看无懈可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现;有的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根本不具备实施的意义等等,对于学生的这些思路,教师不能一句话就否定,而是要先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再适当地指导、纠正,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差异,要做到有所区分、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4.指导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总结思维方法
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记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总结等物理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后,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得出实验现象的准确成因,去伪存真,引申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性的合作和交流,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
总之,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制作仪器、收集处理数据、评估交流结果等一系列探究性教学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57-02
电子商务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调查显示,各行业、各地区对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是开设该专业高校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任务。《电子商务概论》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系列课程的入门和基础,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导,它强调商务本质,又注重技术性和实践应用性,具有知识范围广,技术与理论综合性、交叉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专业兴趣、后续课程学习、就业能力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加入更多的现代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将现代商务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电子商务的实质和基本的操作步骤,尽快适应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培养复合型人才先导的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多表现为满足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教与学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虽说有实验课,也是停留于模拟软件的操作,和实际的距离相差很远。因此,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下,需要对这门先导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践中,我们总结了适应教学与实践的几种方法,并将马云等行业精英介绍给学生,充分利用模拟平台和网络设备,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榜样树立职业信心
虽然企业一直急需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大量的企业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独立推动电子商务的人才。所以在这门课的开始,通过一些成功的电子商务人的案例来打动学生,比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盛大网络的陈天桥等,以他们靠自己能力打拼的故事激励学生。这些生动的身边的故事很可能就在不经意间影响很多学生。当学生对互联网有了基本的认识以后,多给学生们看一看精美的网页设计、精彩的Flas,指导学生在卓越亚马逊或淘宝网购物,让学生了解整个网上购物流程,收到商品后让学生们共同分享电子商务的便捷、乐趣。然后再告诉他们如何由消费者变成商人,并帮助他们不花一分钱在淘宝网或拍拍网这样的网络平台开个店,告诉学生,这可能拿到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些实际的买卖交易,要比让他们看教科书所获得的认知效果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进行自身定位,让学生知道能力的重要,并且知道要如何具备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能力。
二、实践增加职业自信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看似简单介绍电子商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在商务为本、技术并重的课程性质中,实践应用能力则成为授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材的基础上,需要准备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还能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实验室的模拟软件平台,二是现实中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淘宝网最为典型。学生首先了解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的应用,包括注册、前台和后台的管理,从中学到电子商务的全部过程,包括涉及的交易对象、需要处理的交易环节等。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参与到真正的网络平台中,进行电子商务的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商务信息。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淘宝网,那么,就要求学生了解淘宝网的功能,可以到淘宝大学上去看帖子,尽量了解网站的规则,知道什么信息可以发,什么信息不可以发,什么时候发的信息曝光率最高。同时,在信息之前,必须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这个也很关键,如果信息不恰当或者没有经过认真处理,顾客看到了也会不感兴趣,这就很难抓住顾客。比如,产品介绍,在做到有条理的同时,最好配以图片说明,或者有背景音乐,这样才有吸引力,不会让顾客反感,可以让顾客很轻松地阅读,可以使顾客过目不忘,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容易找到顾客。在这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网上交易的乐趣和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加职业自信。
三、创新教学方法,完成培养目标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是将典型案例呈现给学生,通过师生对案例的共同分析,使学生从中学到新知识,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由于案例是具体的、鲜活的,因而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教学目的,筛选取材新颖、能配合教学重点难点的案例,再在授课中穿插针对性很强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二是根据讲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整理案例,并进行分析,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但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先进的网络资源搜索最新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典型事件,整理成案例,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并汲取最新的专业知识。例如,在讲授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时可以列举如阿里巴巴、百度、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城等案例;在讲授安全技术时列举了如中国数字认证网、如何发送数字签名与加密邮件等典型案例。该教学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教学法
这是一种很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这样阐述问题教学法:“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
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适当时刻,或为了明确概念,或为了突出重点,或为了显示思路,或为了判断听课者的知识水平和听懂与否,提出问题,学生给予回答, 然后视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再决定下一步讲什么、怎么讲。教师也可以在讲解某一问题时,不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完全讲透,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模拟实践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平台是电子商务专业必不可少的。在进行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实践之前,模拟平台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电子商务模拟平台上主要进行BtoC、CtoC的技能操作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交易过程的所有流程的操作,训练中可以使学生练习网店设计、制作、维护与推广等技能,还可以进行商品的网上营销、促销服务、完成预定销售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可锻炼学生全面的电子商务经营能力,包括网上商店和实体店的管理。有了模拟平台的经验,学生就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网店开设的实战技能训练,可统一组织进入一些商务网站进行网店的设计与经营,如淘宝网、拍拍网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以交易量、诚信度和页面设计水平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此时,学生已真正掌握了电子商务的内涵。模拟实践教学法有助于学习对象的清晰化、问题的具体化,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四)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项目教学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被称为项目教学法。它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在淘宝网中商品信息、注册等,学习怎样开通网上银行并进行身份认证,商品信息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找到顾客、售出商品。同时,要求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将任务明确量化的项目, 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在进行授课时,多采用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与教学效果,采取更灵活的教学方式,设置更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驾驭电子商务的能力,成为真正的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牛银菊(1965-),女,甘肃甘谷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贾继红(1965-),女,山西太原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广东 东莞 52380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莞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2-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32-02
根据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需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特点,让学生了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他们所学专业中的应用,加强学生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1,2]
为了使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达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分别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和系统学完之后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方法。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现状
1.中学阶段的学习情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的许多教学内容做了大量调整,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部分的内容增加的幅度较大,教学要求也提高了好多。为了让学生在大学阶段继续学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老师需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以便在重点内容的讲解、难点问题的突破、新旧内容时间的安排等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达到学生所希望的“该详讲的内容详讲,该略讲的内容略讲”的目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对2012化学和化工两个专业的157名同学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做了如下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57份,收回有效问卷151份,详见表1。
调查结果表明:已学概率论部分大多数同学已掌握,仅有部分同学需加强;已学数理统计部分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且学习兴趣不高。
2.大学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寻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工科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知识,并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对2010工程管理的96名同学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学习情况做了如下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96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详见表2。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同学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与所学专业专业课的联系不清楚,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可知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学习的兴趣不高、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不了解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相应地提出了一些适合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措施,以期与同仁商榷。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概率论的部分内容(如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等)已放到高中教材,大多数学生已掌握;[3]另一方面,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虽然根据需要进行了修订,但为了该课程的完整性,概率论部分的内容仍有重复。在选用现行教材的前提下,任课教师需做好与中学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概率论”部分与“数理统计”部分的教学课时数,避免重复讲授已学部分的内容。如概率论部分的讲解可采取复习巩固的形式,重点强调关键的知识点及每个知识点的注意事项,抓住学生喜欢的话题预设问题,以引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根据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相应专业对该门课程知识的需求;在讲数理统计部分时,增加统计推断、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的内容,介绍常用统计方法的思想和原理,以加强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推荐学生使用Excel、SPSS等软件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省下的时间留给数理统计专业案例的讲解,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要改变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的“该课程比较难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需抓住现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和老师互动交流的愿望,在教学中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采取讲练结合、提问回答等多种形式以改变学生所处的被动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引入“数学期望”的概念时,可以提出问题:如果要对一次英语六级考试中两个学院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只有成绩单是无法立即得到答案的,应该如何比较呢?学生们自然会想到把两个学院的成绩各自平均一下,通过比较平均成绩得出结论。老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做?学生们当然会联想到用加权平均的概念,只要把概率作为权数,数学期望的定义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讲,学生容易掌握,记得更牢,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更加灵活。
为了利用参与感提高学生听讲的兴趣,可以穿插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开设小型的研讨会等多种互动形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熟悉从工程背景经过抽取共性得到这些概念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简单总结评述后引出新的概念。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快,理解会更深。
3.结合专业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概率论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实例,强化实际背景部分的讲解工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的实质,为熟练应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在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方法。如,在讲解正态分布时,可以分以下两部分进行:第一,先从学生最关心的学习成绩入手,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一个随机变量,会受到他们的学习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试卷难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他们的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第二,引导学生调查统计他们年级高等数学成绩,并绘出成绩直方图,再与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曲线做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若两者出现明显差异,则说明某一随机因素不正常,其中原因或是学生复习准备不充分或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或是试题太难。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内在原因,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浅出地理解课程的知识点,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根据概率统计的广泛应用性,可以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和学生的工程背景,编写许多概率统计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构建与本专业相对应的概率应用例子,使案例教学法与概率论统计知识有效地结合。[5]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多数学生不了解概率统计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不知道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状,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列举该课程在不同学科的用途。如,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选择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通过工程造价的数据分析与统计,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必须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知识;然后,通过工程项目风险预测、项目盈利能力预测等专业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这些专业问题的思路及过程,让学生真正懂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为更好地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如,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可使用案例“假设某企业有20000个相同层次的人参保,每年每人付10元保险费,一年内一人死亡的概率为0.004。死亡时,其家属从保险公司能获2000元,试问:平均每户支付赔偿金4.2元至5.9元的概率是多少?保险公司亏本的概率有多大?保险公司每年利润大于4万元的概率是多少?”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使用概率统计知识进行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加深对概率统计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进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可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考核进行相应的改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没有实操课及自主作业的内容等方面的教学,其成绩根据期末考试确定。但是,一次考试的偶然性较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成绩的评定由“期末考试确定”调整为“期末70%+平时10%+实操20%”。实操部分的考题是:让学生自主选题,选取与专业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操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完成,其答案没有唯一的评价标准,成绩大多可得到18分以上,即以鼓励性评价为原则。这样,既能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近几年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评教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一些适合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教学的措施,大多数学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生的认同无疑为继续进行教学改革增添了信心,将会为我校办学目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兴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1,32(5):60-63.
[2]牛银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3):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