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09:4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儿童口腔保健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结果:保健组有4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58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48.33%;保健组140例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其龋齿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口腔综合保健对保护儿童的牙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明显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可在儿科保健中推荐使用。
关键词:口腔综合保健 儿童龋齿 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64-02
为了观察口腔保健对降低龋齿发生率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260例儿科保健门诊儿童根据自愿原则分组,比较两组保健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260例儿科保健门诊儿童,根据家长的配合意见进行分组,愿意配合进行口腔综合保健的儿童140例为保健组,其中男82例,女58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3.6±1.4)岁;不愿意配合口腔保健的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3-5岁,平均年龄(3.5±1.5)岁;两组儿童在年龄、性别、口腔健康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口腔综合保健方法。首先,我们对140名愿意配合口腔综合保健的幼儿家长分别以发放宣传材料、让家长与儿童参加有关口腔保健讲座的形式进行儿童口腔保健宣教,通过宣教,提高家长与幼儿对口腔保健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让家长通过学习对幼儿期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指导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其次,对儿童的饮食进行综合干预,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不同的饮食构成方案,保证每日钙、铁、磷及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蛋奶类及海产品,保证钙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增强乳牙的钙化。第三,每3个月进行一次牙齿窝沟封闭法和氟离子透人法,预防龋齿。
1.3 观察指标。根据WHO推荐的龋病检查和诊断标准对保健组儿童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为儿童取自然直座位、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平面口镜、口腔CPI探针进行检查。24个月后检查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儿童随访时间均为3-24个月,检查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显示,保健组有4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58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48.33%;保健组140例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其龋齿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龋齿是一种以宿主、食物加上细菌过度生长而形成牙损坏或牙洞的一种口腔疾病,儿童时期是龋齿的易感期,其高发龋齿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与成人不一样,部分儿童家长对儿童早晚刷牙未作严格的要求,导致口腔内细菌过度增长[1];另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摄入的钙、铁、磷及维生素无法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导致牙齿的钙化程度降低,釉质发育不全,给细菌的侵蚀造成了可乘之机,引发龋齿。因此儿童的口腔综合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2],龋齿的发生会对乳牙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可造成乳牙的缺失,一方面会影响儿童颌骨的正常发育与正常的咀嚼功能,更为严重的是会对恒牙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恒牙发育异常。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占相当大的比例,据相关文献报道[3],100个5岁儿童中超过60名儿童口腔中龋齿,严重地影响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鉴于龋齿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4]。
龋齿的预防应从小抓起,对于幼儿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是一项花钱少,见效快的有效方法,从两组儿童的龋齿发生情况显示,保健组有4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58例儿童发生龋齿,龋齿发生率为48.33%;保健组140例儿童进行口腔综合保健,其龋齿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口腔综合保健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对儿童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和建立良好的咬颁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伟,袁以佐,何伟,等.口腔综合保德对儿童少年口腔卫生及行为改善的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04,18(1):75
【中图分类号】R7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31-02
在现阶段,龋齿已经被WHO视为除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之外的一种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第三大疾病。曾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5岁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在70%左右。乳牙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负责咀嚼、发音、美观而且还具有维持恒牙萌出空间的功能。由于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 乳牙会被恒牙逐渐替代。所以有不少分家长认为乳牙为一种临时性器官,在发生龋齿后,不痛便可以不用进行治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目的,对我市两所幼儿园展开了关于儿童口腔保健模式效果的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所幼儿园条件相似,分别包含有198名和200名儿童。其中一所接受常规口腔保健,另外一所接受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这两所幼儿园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接受口腔检查,并展开效果对比。
1.2 方法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①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龋病以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并且针对每个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手册》, 同时调查分析家长以及老师的口腔保健知识以及行为。② 依照反馈的调查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③ 针对家长以及老师展开关于口腔健康知识的相关讲座。④ 在幼儿园对氟保护液防龋项目、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RT) 等予以开展[2]。⑤ 同时展开儿童牙病集体治疗的相关项目。在活动期间应贯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譬如说采用“鼓漱法”在饭后漱口,并对早晚刷牙予以提倡,应将晚上刷牙更重要予以传授,对5岁以上儿童自行有效刷牙进行科学指导, 而对于6岁以下儿童则需要每天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1-2次的刷牙,同时开展合理的饮食指导, 譬如说嘱咐儿童少食甜食,尽量多食耐咀嚼且富含纤维的食物等。两所幼儿园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时采用方法,每个检查医师均不知晓检查对象的分组情况[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口腔检查结果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所幼儿园的龋齿发生率比较
统计得知,观察组龋齿发生率为48.5%,平均每人2.7颗;对照组龋齿发生率为62.0%,平均每人5.2颗。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
2.2 实验前后两所幼儿园院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统计发现,观察组在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模式后,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以及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的比率发生显著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乳牙龋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有:① 龋齿容易发生松动脱落,对幼儿的咀嚼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还可能会对幼儿颜面颌骨的发育产生严重影响;② 乳牙患有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恒牙牙胚发育发生中断,从而对恒牙的正常萌出产生影响;③ 龋齿还会成为原发病灶,若是机体的抵抗力发生显著下降,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譬如说肾炎、关节炎、心肌炎等。所以,父母以及老师必须对幼儿乳牙的生长情形予以高度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4]。
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模式也就是由老师、家长、牙医以及儿童一起参与的、各负其责、防与治进行有效结合的一种幼儿口腔保健工作模式。该保健的主要特点为在口腔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下,对托幼机构的儿童监护人展开有效的口腔保健知识教育,从而使 “知、信、行”的改变得到有效的促进,进而对托幼机构口腔保健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提升, 改善儿童口腔健康效果[5]。
本次研究证实,科学实施互动式集体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生率,且研究中我们体会到经合理的口腔健康知识讲座和针对5岁以上儿童展开的有效刷牙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家长帮孩子刷牙比率,同时也会使含氟牙膏使用率得以显著增加,提高了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英.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3(29):415-416.
[2] 黄薇,台保军,杜民权,等.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研究,2008,14(03):728-729.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儿童乳牙龋病况来加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的综合预防。方法 选择4所幼儿园作为实验幼儿园,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儿童进行综合口腔保健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治疗,1年后对儿童乳牙乳龋病发生指标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给予综合保健治疗的实验组口腔卫生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其充填率达到了98.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学龄前儿童综合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综合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84-02
[作者简介] 赵晓梅(1975-),女,山东青岛,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牙体牙髓、儿童牙病。
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龋病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乳牙龋患病率较高,其中,3~4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6.53%[1]。针对当前的现状,我院对儿童乳牙龋病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多种龋病预防方法。但是,由于龋病是因多种因素造成的,若采用单一的预防措施,将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因此,分析一种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以保证龋病的预防和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当地不同规模和经济文化水平高低不平的4所幼儿园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4所幼儿园中符合标准的儿童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人群共242人[2]。其中,实验组为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32±0.27)岁,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对照组121人,男性60人,女性61人,平均年龄为(3.52±0.21)岁,对照组不接受口腔预防措施。
2 方法
选择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儿童的口腔进行检查[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幼儿年龄、性别、儿童出生状况、家长教育水平、孕期疾病发生情况、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习惯等。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实验组接受综合口腔保健措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口腔预防措施。在口腔干预措施中,在实验期间,1年对实验儿童进行2次口腔卫生检查和2次口腔卫生维护,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对儿童进行菌斑控制和刷牙的正确指导;对儿童进行1年2次氟化泡沫和乳磨牙窝沟封闭等集体预防措施,并且对已有的龋齿进行填充。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的检查,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差异。
1.5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对照组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和龋齿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试验后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口腔卫生习惯正确率进行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1年后的口腔预防措施,实验组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口腔卫生水平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儿童的口腔卫生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儿童龋齿病况及填充情况
如表3所示,通过调查显示,实验组儿童龋齿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龋均和龋面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已有龋齿的儿童进行充填,实验组儿童充填率达到了98.2%
3 讨论
通过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儿童口腔内都有龋齿,并且这些未治疗的龋坏牙齿有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据资料统计,儿童4岁时乳牙患龋率已达到76.54%,因此,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引起了工作者的高度关注[5]。由于我国已利用三级保健网进行儿童口腔保健计划的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口腔卫生习惯、龋齿病因等健康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儿童及家长。因此,本实验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儿童乳牙龋预防方面的经验来建立幼儿园综合口腔保健模式[6]。在综合口腔保健模式中,通过在学龄前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措施,其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建立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氟化泡沫、乳磨牙窝沟封闭、咀嚼木糖醇口香糖三种集体预防措施,使口腔医疗措施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并减少儿童龋坏齿的形成,其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的特点。
所以,在龋病预防措施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这就要求保健部门应加大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栏和义诊等方式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教育,并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教育对象为儿童、家长或老师,使其充分了解儿童龋病的预防方法;②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要求家长在家中监督儿童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禁止儿童在睡前吃甜点或其他食物,主要是因为食物藏在牙缝中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导致口腔龋齿的形成;③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在婴儿期,应要求家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纠正儿童爱吃甜食或含氟高的食品,例如虾、海带等。
综上所述,建立儿童综合口腔保健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以预防为主的特点,其满足社会性医疗保障的推广条件。要求儿童及家长参与到口腔健康教育中,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改善,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与控制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陈葳.广州市白云区城乡结合区域6-8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68-96.
[2]邹波.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及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当代医学,2014(8):163-164.
[3]魏表,肖玉莲.北京市东城区2~6岁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2):959-961.
[4]邹晓璇,苗江霞,李文珺,等.母乳喂养对3岁儿童乳牙患龋病的影响[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6):45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