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09:40: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慢性病概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第一,疼痛开始于何时。是否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腹泻等症状。
第二,疼痛是否有变化。长时间的疼痛,是否一直不变,还是随什么而变化,如饮食、大便、时辰等。简单地说,是晨起时出现疼痛还是下午加重,是月经期疼痛还是月经前后疼痛,与饮食、大便、情绪波动是否相关。
第三,是否经过诊疗。诊疗的过程如何,即在何时、何地就诊,给予何种药物治疗,药物的剂量多大,效果如何,等等。
第四,是否做过一些检查。最好携带相关的检查报告单给医生看。
第五,既往有什么疾病。例如下肢静脉曲张、痔疮、痛经、胃肠道炎症等。
第六,婚姻、生育和计划生育情况。婚姻情况包括性生活情况,如有无深部痛;生育情况包括生育次数、分娩方式等;计划生育情况包括人工流产次数、引产次数及其方法,避孕方法及原因等。
第七,有无家族史。即姊妹及姨娘有无类似疾病。
医生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而不是盲目地检查。
用甩脂机减肥需谨慎
彭永强
doi:10.14033/ki.cfmr.2016.34.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4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急性加重期病情较重,诱因主要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原体则以铜绿假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等,部分病毒也会参与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反复住院患者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与肠杆菌为主[1]。降钙素原(PCT)属于诊断与鉴别全身细菌感染新型血清标志物,其中严重感染者会有明显降钙素原升高现象,而且和感染严重程度、预后等息息相关[2]。白细胞分类计数属于传统感染性指标,发生细菌感染后有明显升高,但是在创伤、恶性肿瘤及应激状态下则可能发生升高现象[3]。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与降钙素原检测相关性,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86例,全部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确诊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有关于COPD及COPD加重期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50~84岁,平均(66.8±5.9)岁;病程2~15年,平均(6.7±1.2)年。
1.2 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的仪器与设备及试剂主要有: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及其配套试剂、Nano-Checker710免疫层析检测仪(Nano-Ditech公司)及其配套试剂盒。纳入研究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实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相关操作及检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步骤、仪器与试剂说明书要求执行。其中白细胞计数异常为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异常为超过70%、降钙素原异常为超过0.05 ng/ml[4]。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进行观察记录,同时进行指标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三组患者在降钙素原与白细胞计数上无显著相关性,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Ⅰ组>Ⅱ组>Ⅲ组;降钙素原升高,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但二者变化趋势并未表现出必然联系。通过对降钙素原、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实施直线相关回归分析处理,显示相关系数r分别为0.234、0.308、0.031、0.179、0.068、0.1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老年人常见多发性疾病,是以肺通气功能受阻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急性期发作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情况下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很多诱发因素,但有50%为细菌感染所致,而且大部分患者无法找到具体的病原学依据[6]。尽管近几年呼吸科细菌培养越来越成熟,但是慢阻肺患者采取痰培养处理,其痰标本因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获取合格标本,即便是培养出基本合格、有意义菌株,但也难以区分为定植菌或病原菌[7]。此外,痰培养因耗时较长,可能会耽误治疗时机,为了尽量不耽误治疗时机,同时不引发抗菌素滥用,建议针对COPD急性期伴有或不伴有感染者应结合其它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比如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分类计数等。笔者所在医院针对接诊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入院后实施白细胞分类计数与降钙素原检查,根据降钙素原结果分组,比较三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在降钙素原与白细胞计数上无显著相关性,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Ⅰ组>Ⅱ组>Ⅲ组;降钙素原升高,白细胞计数有所升高,但二者变化趋势并未表现出必然联系。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最为常用的指标,至今已有多年应用历史,这种诊断指标的优势在于检测速度很快,价格也比较低廉,明显减轻患者家庭负担[8],更容易接受。不过,因人体血液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存在个体性差异,而且造成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影响因素也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人体白细胞计数升高[9]。但是,在一些细菌感染患者中存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不升高却降低的现象,比如伤寒病患者就会有这种现象。此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若长期抗菌素治疗也会造成白细胞计数下降[10]。基于此,将白细胞计数作为细菌感染单一诊断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其他指标进行联合诊断。降钙素原属于降钙素前体物质,组成包括116个氨基酸,无激素活性,正常人体内含量不超过0.1 μg/L,半衰期为20~24 h,但是在病理状态下降钙素原在甲状腺外其他器官也会产生,比如肾、肝、肾上腺、肺、胰腺等,尤其是感染时降钙素原水平会成倍升高,在感染后4 h便可检测到,6 h有显著上升,但在6~24 h维持正常水平[11]。从已有相关研究中总结可知,局部细菌感染时降钙素原并无明显升高,但全身感染时则会显著升高,可区分出典型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症。此外,血清降钙素原不会受到非感染因素影响,病毒感染、创伤等造成全身炎性反应时降钙素原含量依旧不高[12]。不过,PCT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仅适用于体外诊断,且要专业人员使用;无法将其作为全身细菌感染与否的绝对证据,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评估。
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患者中白细胞分类计数与降钙素原并无显著相关性,若能结合二者进行诊断,则可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曾雪峰,陈锋,刘楠,等.降钙素原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13(22):4093-4095.
[2]胡忠,杨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中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进展[J].重庆医学,2015,11(23):3291-3293.
[3]O军,张学兰.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2):14-15.
[4]李迅,陈长山,胡义萍,等.降钙素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J].安徽医学,2016,37(1):58-60.
[5]郭桂英,郭勇,曾邦国,等.白细胞分类计数及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中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3):1658-1659.
[6]张艳平,周鹂婕.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中细菌感染的诊疗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9):939-943.
[7]叶伟杰,莫蝶仪,高炎超,等.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降钙素原变化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26-27.
[8]徐大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5,19(12):2358-2360.
[9]李怡,刘华,陈其章,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红细胞免疫和降钙素原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11(2):280-282.
[10]李蓓,霍敏琴,李仲廷,等.血清降钙素原在 AECOPD 中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J].重庆医学,2015,13(22):3111-31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项紧迫的公共卫生责任[1]。慢性病患者家人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临床护理服务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长期的社区慢性病护理服务已成为医疗服务的关注课题。鉴于现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现状,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经验,医院提出社区居家慢性病护理服务方案,组建社区健康服务部,与街道和社区取得合作关系,聘用七名主管护师专职进驻医院周边九个社区与社区干部合作,主动深入居民点,对居家慢性病人进行护理,让居民享有家门前的保健护理服务指导,并建立社区保健护理服务责任制,与医院专科护理结合,承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精神支撑,康复指导,临终关怀,提供科学、全面、方便的医疗护理服务。
1 服务对象与方法
1.1 医院在征得区街道主任及社区主任同意后,选择医院周边的九个社区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干预及护理服务的介入点。九个社区的总户数13174户,常住人口45394人。护理的慢性病人有高血压1367例、冠心病177例、高血脂162例、慢支181例、糖尿病299例、脑卒中90例等。
1.2 服务方法
1.2.1 居家护理用物 社区专业护士和社区干部一道在社区上班,社区准备有桌椅供社区护士使用。医院配置血压计,体温计,末梢血糖仪,各种文件夹及办公资料,消毒剂,止血包扎物品,体重计,照相机,胸牌,一次性鞋套等,护士将以上物品装入拖包里下社区进行家庭访视及护理。
1.2.2 居家护理流程 社区健康服务部是医院的一个部门,工作场所是社区服务站,工作任务是免费为社区病人提供全面及持续的家居护理服务。社区干部带社区护士认识每个楼道的楼栋长,每天社区护士都会进到楼道与楼栋长联系,了解及走访每一个楼道里存在健康问题居民,在家庭访视期间简单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如测量体温、脉搏、血压、体重,必要时测末梢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根据病情为病人作全面的护理评估,慢性病患者填写居家慢性病跟踪随访单,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制定康复计划,讲解疾病的康复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锻炼,指导正确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及合理膳食。了解用药效果,嘱其规律用药及定时复诊,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跟踪随访检查护理效果,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照顾能力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照顾技巧,积极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促进健康。病情较复杂的邀请临床专科护士现场指导制定合适的个案护理方案。负责社区慢性病人双向转诊,轻病人送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病人转送到医院。通过居家慢性病人的护理,使病人能在居家环境下接受到安全和高水平的专科护理。
1.2.3 居家护理技巧 护士在家庭访视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一些慢性病不配合治疗不重视病情的病人,应告之患者各种慢性病的并发症,以及不配合治疗而产生的不可逆的后果。而对一些慢性病对治疗失去信心的病人,则应告之患者不要灰心,一些慢性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如配合治疗可阻击疾病向前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得不到很好治疗的病人,我们则向他介绍医院对弱势群体实行的优惠政策,告之他如一些慢性疾病在初期阶段治疗时费用可能比较低,如果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花费的费用会更多。社区护士对社区慢性病人要投入感情,许多慢性病病人由于久病缠身,心情烦躁,我们社区护士要关心他、爱护他,对已经熟悉的女性病人可采用牵手,拥抱的方式来加深护患关系,对男性病人则应提高他的身份地位,鼓励他是一家之主要尽快的康复。很多病人对我们的谈话表示接受,倍感亲切,家属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并能认真的学习康复知识,协同护理病人。社区护士要做好社区慢性病的护理,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因为你面对的是各科疾病,正解的康复指导能使社区慢性病人对你有充分的信任,但当病人提出的问题你无法回答时,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胡乱回答,而应告之病人,你问的问题比较专业,我回去询问专家后再上门告之你,坦诚对待病人会增加他对你的信任,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1.2.4 居家护理特色 医院制作了大量的健康知识小册子,院里健康报,健康教育处方,大量宣传健康图片等,社区护士将健康资料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对各种疾病的发生治疗及护理有深入的认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使用医院的有限医疗资源。社区护士联系各临床科室在社区里开展慢性病防病治病知识讲座,义诊咨询。医院还建立了患者之家,糖尿病之家,心悦俱乐部,社区护士动员管辖的社区慢性病人参与。每个社区护士负责本社区出院病人的家庭访视,解决慢性病人出院后存在的健康问题。每个社区护士都在自己管辖的社区里建立一至二家和谐健康楼院,对楼院慢性病病人实行一对一的个案管理。在社区里建立的健康档案全部录入了医院社区电子健康档案里,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2 结果
我院对社区居家慢性病进行护理已有七年了。社区护士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5877份,个人健康档案12849份,家庭访视居家护理服务49756人次,社区点上来访病人51909人次,服务过的慢性病人:高血压1367例、冠心病177例、高血脂162例、慢支181例、糖尿病299例、脑卒中90例等。举办大小健康讲座867场,大型义诊82场,双向转诊4577人次,社区出院慢性病人家庭访视3550人次。通过七年的社区居家慢性病护理,社区护士帮助慢性病人建立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实现控制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健康效果,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医患互动的目的,真正把健康指导变成了健康行动行为。
3 讨论
3.1 我国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较多,并不是物质文明提高造成的,而是因为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欠缺而产生的,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全球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年年下降而我国却在年年上升,说明预防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社区一例58岁男性糖尿病病人,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肥胖,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喝酒致糖尿病,空腹血糖9.8mmol/L,血压160/100mmhg,通过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及护理,病人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严格执行社区护士制定的饮食运动计划,三个月后体重由原来的85kg降至65kg,血糖恢复正常,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且能定期复查血糖,单纯饮食控制加锻炼就能使病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2 目前多数慢性病发病后难以痊愈,病程长,短期医学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可能会终身带病,甚至致残。国内外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实践证明,重视提高慢性病项目规划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知识和管理实践水平是提高慢性病管理的关键因素[2]。我院指派一支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团队担任此项任务。通过七年的工作努力现已取得不错的成效。居民享有门前的保健护理服务指南。出院病人享受到出院后的延伸护理服务。慢性病人得到了规范化治疗,高危人群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少了慢性病的发生。
【正文】
南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根据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桐柏县专题暗访调研发现问题交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工作安排情况
对市脱贫攻坚专题暗访调研反馈的问题,我县照单全收,诚恳接受,坚决整改,并切实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政治任务,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一是迅速安排部署。组织各乡镇(集聚区)、县直相关单位深入研究问题原因,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全面查摆问题。对照问题清单,严格要求各乡镇(集聚区)、县直相关单位对本地本部门问题进行认真排查,深入分析,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满意认可类(1条)
1、算账收入不认可。回龙乡杨集村脱贫户杨某某对收入算账不认可,认为对其2019年收入算账过高。
整改情况:回龙乡杨集村脱贫攻坚责任组通过对2019年度该户的逐笔收入核对后细心、细致讲解,目前杨某某及其家属已对2019年度算账收入认可。该问题已整改。
(二)行业政策类(5条)
1、慢性病病种鉴定不全。平氏镇小河塘村脱贫户杨某某,患冠心病、高血压二十余年,仅鉴定了冠心病慢性病,未鉴定高血压。平氏镇小河塘村脱贫户张某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仅鉴定了高血压慢性病,未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病鉴定。
整改情况:平氏镇小河塘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织对杨某某、张某某进行补充病种鉴定。经鉴定,杨某某符合高血压慢性病条件,慢性病卡已增加高血压病种,张某某不符合风湿性慢性病条件,已发放告知书。该问题已整改。
2、残疾鉴定不全。程湾镇和湾村脱贫户姚某某,其子一级听力残疾,还疑似先天智障,未进行智力残疾鉴定。
整改情况:程湾镇河湾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组织人员陪同姚某某儿子去县人民医院进行智力残疾鉴定,经鉴定不符合智力残疾标准,已告知鉴定结果。该问题已整改。
3、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政策落实不到位。月河镇彭坎村脱贫户唐某某,二级肢体残疾,身体自腰部以下失去知觉,无行走能力,未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
整改情况:月河镇彭坎村脱贫攻坚责任组已对唐某某实施“四集中”入住月河镇敬老院并免费配发了轮椅。该问题已整改。
4、危房改造建新未拆旧。月河镇彭坎村脱贫户唐某某,2017年实施D级危房改造,其土坯旧房未拆除,至今仍作为堆放杂物和生产器具的房间使用。
整改情况:月河镇彭坎村脱贫攻坚责任组已对唐某某旧房进行了拆除,该问题已整改。
(三)产业就业类(1条)
【正文】
2020年医疗保障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对照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呼和浩特市2020年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呼扶组发〔2020〕2号)明确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局实际工作,对今年以来重点工作推进完成情况,以及典型经验汇报如下: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情况
根据市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建立医疗保障参保清单,实时动态更新、调整参保人数,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状态核查责任,逐户、逐人摸准参保状态,对未参保的逐一动员,及时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因人口流动等原因导致的断保、漏保问题,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
截至12月31日,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55565人,已脱贫享受政策26623人,已脱贫不享受政策28829人,边缘户113人,其中,市域内参保54722人,省域内参保423人,省域外参保325人,累计参保55470人。除95人因死亡、服刑、服役、无有效身份信息等原因无法参保外,均已落实应保尽保工作。
二、“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落实、费用报销情况及集中救治大病专项救治情况
(一)“三重制度”综合保障落实情况
一是在《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要求及时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先后印发《关于调整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大病补充保险筹资及待遇标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医疗救助有关事项的通知》及时调整大病补充保险待遇以及将非民政救助对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三重制度”全覆盖。
二是出台《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简化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申办流程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大幅度提高门诊统筹待遇,简化审批手续、优化门诊流程,实现居民参保患者持《社会保障卡》享受普通门诊、“两病”、乙类慢性病就医,无需申请,无需办理直接结算,在自治区范围内尚属首家,并且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截至12月31日,我市通过医保系统登记在册管理的慢性病患者56648人,其中13种甲类慢性病3182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63人,高血压、糖尿病2482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70人。
三是深化医药改革持续发力,为保障药品及时配送到基层医疗机构,方便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买药、报销,不断加强职能建设,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情况进行多次调研,分析研判,创新思路,与卫健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送工作的通知》(呼医保发〔2020〕17号),改变药品配送模式,要求药品配送企业将各级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药品集中配送到旗县医院,旗县医院承担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验收和分发工作,加快基层药品配送速度,为药品配送企业减负,努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不到位的问题,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药品品种全,数量足,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二)费用报销情况
截至12月31日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普通门诊报销29213人次,报销123.89万元;特殊慢性病报销6981人次,报销534.61万元;住院报销6447人次,报销3513万元;大病补充保险报销1506人次,报销474.37万元;医疗救助报销6368人次,报销771.26万元;其他保障政策报销3376人次,报销396.93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为79.5%,综合实际报销比例为86.51%。
(三)集中救治大病专项救治情况
按照《关于进一步扩大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范围的通知》文件精神,并结合全区疾病编码更新工作,我市出台《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单病种付费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及时增加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调整支付标准,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结算系统实现大病专项救治的待遇支付工作。
截至12月31日,享受大病集中救治513例,其中脑卒中25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8例、肺癌18例、直肠癌10例、胃癌13例、终末期肾病179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乳腺癌12例、白内障28例、宫颈癌5例、食道癌4例、重性精神病3例、结肠癌1例、肝癌1例、儿童白血病1例。
三、盟市域内“一单制”结算情况
为方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结算,充分保障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市医保局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对医保结算系统升级改造,并将其他部门的各类信息整合其中,积极建设了城乡居民“一单制”结算系统,在全自治区首家实现市级统筹范围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功能。
“一单制”结算系统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结算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信息、民政救助人员信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残疾人信息,上述人员信息在“一单制”结算系统中进行了标识,在患者就诊结算时,自动提取人员信息,符合倾斜政策的人员,及时得到保障。
“一单制”结算系统目前可以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救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政策、“12345”兜底保障起付线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保障政策、大病集中专项救治等多项政策实现“一单制”结算。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扶贫政策得以精准计算,解决了长久以来存在的因多部门、多系统信息不畅通,数据共享不及时导致的政策落实不精准、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既避免了重复保障、过度保障,也避免了保障不充分的问题,各项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得以精准落实。
四、主要成效
(一)组织各旗县区医疗保障局再次对贫困户慢病卡发放情况进行排查,按照自治区统一模板要求,及时印制发放到位,确保“应发尽发”。
一是与卫健部门联合发放慢病卡。结合脱贫攻坚摸底排查工作,逐户逐人收回原有的各类没有作用和仅发挥政策宣传作用的慢病管理(证)卡,重新统一制作、规范宣传内容,集中发放新的慢性病管理卡。在发放慢性病管理卡的同时集中开展政策宣讲,有针对性地宣讲慢性病政策,让贫困人口知晓医保政策,明白慢性病管理卡作用。二是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建立慢病追踪机制,对已发放的慢病卡和新增慢性患者进行动态追踪,确保慢病卡随患者所患疾病同步,新增慢病患者及时发放到位,确保“应发尽发”。
截至目前我市入户排查13801户,制作慢病卡11671张,新增慢病患者111人,已发放11467张。
(二)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信息共享和服务一体化。
一是提高门诊医疗待遇,简化慢性病审批手续。出台《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实施办法》(呼医保发〔2019〕35号),年度支付限额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2000元(60岁以下参保人员)和2400元(60岁及以上老年参保人员),实现居民参保患者门诊在所有定点机构就医直接结算,在自治区范围内尚属首家。取消乙类慢性病审批环节,扩大甲类慢性病范围,除 13 种特殊慢性病需要依申请进行审核外,其余病种患者持 《社会保障卡》 即可通过划卡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享受门诊待遇,并且无病种限制,无需申请、无需办理慢性病审批。通过简化审批手续、优化软件流程,方便贫困人口享受医疗保障待遇。为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参保患者申请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及时享受待遇,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审批程序。印发《关于进一步简化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申办流程有关事宜的通知》(呼医保发〔2020〕18号),在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参保人员门诊特殊慢性病申办流程,将门诊特殊慢性病备案下放到定点医疗机构,经定点机构医保科审核后,符合申办条件的由定点机构医保科录入医保系统,慢性病患者即可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享受相应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实现慢性病患者申报、备案、待遇享受“一站式”完成。
二是加强慢性病信息化建立“一站式”结算,系统自动提取慢病患者信息。为方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结算,充分保障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市医保局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对医保结算系统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将其他部门的各类信息整合其中,建立城乡居民“一站式”结算系统,在全自治区首家实现市级统筹范围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功能。建档立卡贫困慢病患者就医购药仅需持二代社保卡即可即时直接结算报销,享受待遇。
三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门诊直接报销结算,打通基本医疗门诊待遇结算“最后一公里”。为方便乡镇、村城乡居民(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医购药,让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优势,通过多次调研、系统调试,实现了村卫生室门诊通过系统线上直接结算,打通了基本医疗待遇结算“最后一公里”,确保了城乡居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小病不出村、常见病、慢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持卡就可在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就医购药直接结算报销。
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送,充分保障常见病、慢病患者用药。为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送不到位,药品串换等问题,保障乡镇、村城乡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购药时常见病、慢病药品品种全,数量足,能够满足患者用药需求,要求各旗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和药品购销“两票制”,严禁外网采购药品;各旗县二级医院承担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的验收和分发工作,乡镇卫生院凡有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开展住院医疗业务的,用药目录参照二级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对药品配送企业提出新配送要求,药品配送企业按照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度将县、乡、村各级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药品集中配送到县医院,解决因配送成本高、数量少、时间长等问题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无药可用。
(三)进一步核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待遇落实情况,重点排查符合普通门诊和门诊慢性病病种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否及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确保“应报尽报”。
一是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加大政策宣传与引导,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量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享受“一站式”结算服务带来的便捷服务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与人社部门合作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持卡率。对未持有二代社保卡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要尽快督促办卡、领卡。对人数较多的地区,要积极协调驻村书记、帮扶干部、当地金融机构,组织统一办卡。三是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未报销的医疗费用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定期排查、梳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未报销的医疗费用落实到位。对所有票据再进行梳理登记,逐张录入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台账。对于符合保障政策的票据要及时兑现待遇,并在医疗保障待遇清单中进行标注;对于未提交材料无法享受医疗救助、其他保障待遇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要及时协调村医、驻村干部督促尽快报送材料;对于不符合保障政策的票据加盖“鉴定背书章”。对发现执行医疗保障扶贫政策不到位,存在过度保障或保障不充分等问题要立行立改,确保医疗保障各项政策精准落实。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困难人员流动性大,精准掌握全部困难人员的医疗保障情况难度较大。不享受政府代缴政策人员中,部分青壮年认为自身身体健康不愿意缴纳保费,部分农村高龄群体没有经济来源且为给子女减轻负担,不愿意缴纳保费情况。动员参保工作难度较大,难以对全部贫困人群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 结合国家“全民参保”计划将全部户籍人口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通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立防反贫致贫机制。尤其是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特困、孤儿、重残等困难人群的动态参保。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动态参保规则,动态为困难人群随时参保,及时享受医保待遇,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计划以各旗县区政府牵头,乡镇为单位进行布置,逐村进行摸排,了解情况,掌握流动人口的异地参保和未参保情况,通过深度摸排动员,确保所有困难人群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以及防返贫预防措施。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眼病,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以溢泪、溢脓(粘液脓性分泌物)为主。中医名为“漏睛”,又名“目脓漏”、“窍漏”等。《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认为本病因“风热客于睑眦之间,热博于血液,令眦内结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成脓液不尽”所致。
本病是眼部的一个感染病灶,结膜囊长期处于带菌状态。如果发生眼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极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导致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因此,应高度重视慢性泪囊炎对眼球构成的潜在威胁,尤其在内眼手术前,必须预先治疗。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滴眼药水、泪道冲洗、泪道探通以及手术。笔者认为泪道冲洗是治疗慢性泪囊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抗生素药水冲洗,每日或隔日1次,特别严重的病例,可以1日冲洗2次,同时配合中药口服。治愈后,患者应注意眼部卫生,饮食清淡,宜忌辛辣、煎炸、烘烤、发物,以防复发。
【正文】
怀宁县腊树镇卫生院汪兵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直坚守乡村23年,成为全镇3.6万人的健康信息“活档案”。1997年,汪兵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选择了扎守乡村,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群众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甘当村民健康的“守护人”。过去好多山村没有通公路,汪兵为村民看病全靠步行,来回要半天时间。“既然选择了这行,再苦再累也要把它干好,村民的需要,就是我的使命。”汪兵说。23年来,腊树镇蜿蜒的山路间,汪兵走村串户,用平凡的坚守换来村民的健康。春秋轮换二十多年,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这片热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6-02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现,慢性病逐年增多,相对短缺的医疗资源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社区医疗和护理。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根本途径,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老龄化必然的结果就是慢性疾病的增多,慢性病如果长期住院治疗,一方面患者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再者,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老来越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健康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疾病的预防,而社区护士将在这支预防大军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社区护士的需求会急剧大幅增加,会使我们的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社区护理教育的实效性将更加显著。
二、现状分析
目前,护士资格考试注重的是医院急症病人护理的主干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而社区护理学不包括在内,社区护理学又是考查课,因此,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为了既不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社区护理学知识,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力争使老师和学生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拟实际生活情景的案例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学习程度相近的两个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法,一个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护理12A1、A2两个班级的社区护理学教学工作由同一教师担任,通过对第一学期学习情况的调查,这两个班各科成绩都比较接近,适合做教学研究。因此,随机将护理12A1班作为实验班,护理12A2班作为对照班。
2.教学研究的方法。上课前,先模拟实际生活情景收集一些案例,或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之类的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尽力自己寻找方法,时不时还有争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答对的学生兴奋不已,答错的学生有的做鬼脸,有的不好意思得脸都红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同时训练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过程又锻炼了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的胆量,能够减轻学生将来应聘时的紧张情绪。期末两个班用同样的试卷在同一时间考试,卷面成绩如下:护理12A1班52人,平均成绩80.48分,90分以上8人,占15%;80~89分23人,占44%;70~79分18人,占35%;60~69分2人,占4%;不及格1人,占2%。而护理12A2班,51人,平均成绩76.08分,90分以上5人,占10%,80~89分14人,占27%;70~79分22人,占43%;60~69分10人,占20%;没有不及格。统计学分析P
3.教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改革后,社区护理学卷面成绩比较,护理12A1班平均80.48分,而护理12A2班平均76.08分,t检验,t=2.5673,P
四、讨论
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选案例,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这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为学生选择的案例要有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的特点,并要结合案例考虑: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该案例可能会产生什么作用?何时讲授概念?如何讲解最合适?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例如:讲授第三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第一节“家庭概述”时,先播放一段从网上下载的视频,大概内容是: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案例告诉了同学们,家不只是房子,那么什么是家呢?家有哪些特点?我们周围有哪些类型的家庭呢?什么是核心家庭?什么是主干家庭呢?家庭有哪些价值呢?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跃了教学气氛,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记忆深刻。
2.案例教学,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老师提出问题,掌控着教学进程,学生自由发挥,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共同探讨,教师不时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和机会,学生通过思考、争论掌握的内容,记忆能保持持久。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了本实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将来一旦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打下了比较扎实一点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锻炼了学生工学结合的能力。
4.案例教学的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局限性。社区护理学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设的,内外妇儿等临床专科护理课程还没有学习,健康评估的内容正在学习中,医学知识较为薄弱,有些章节不宜使用。例如“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这一章,两节课内要讲老年人的特点,还要讲好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老年人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爷爷奶奶的情况讨论说出一部分,但慢性病只能简单介绍。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的能力还没能达到分析案例的水平,因此案例教学只能在相对较简单易懂的内容时应用。
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饮食调节的意义以及
论文内容:
饮食调节与疾病医治初探
一.饮食调节方法在医治疾病中的作用概述:
1.使急性病能够通过医治而达到使病情迅速缓解,治愈,防止转化为慢性病的效果
2.能使大多数慢性病得到有效根治,缩短病程,减少用药。使病人医治得起,减轻国家,单位,个人的负担。
3.可以防止旧病复发。如癌症病,精神病以及各种慢性炎症病复发。巩固医疗效果。
4.可以防止人体及病菌对医药品产生耐药性。提高医药品的使用价值,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疾病治愈率。
5.可以攻克顽疾。如:癌症病,糖尿病,精神病,乙肝病,心脑血管病,结核病,还有红斑狼疮等。
6.能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院威信,增加医院收入,同时此方法人人可行,无需投资,而且见效显著,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方法。
二 饮食调节方法定义及意义
1定义:饮食调节医治疾病的方法。就是要求病人在运用医药治病的过程中,以及病情好转后的一段时间内,在饮食上要有所忌宜,即忌吃一些使病情加重恶化以及使病情复发的食物,还要忌吃一些使医药品减低疗效的食物。多吃一些有利于身体康复的食物,改正偏食和饮食不当的生活习惯,达到饮食的目的。
2.意义:坚持饮食调节,以配合医药医治疾病,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在治病过程中,它关系到疾病医治效果的好坏,医疗费用的高低,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能够根治的大。
3.饮食调节包含着科学饮食的内涵,首先纠偏的对象是病患者.有的放矢,其效果显而易见,会引起人们注重生活饮食,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三. 饮食调节与治病的辨证关系
正常人体表现为体内酸碱平衡,这是一个生物化学环境平衡。其主要功能是保证人体细胞代谢正常。在酸性体质内。细胞的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长期偏重与酸性饮食者,往往会长成肥胖型人体,会引发血栓等疾病。而长期偏重与碱性饮食者,就会形成碱性体质,其体内细胞的分解大于合成代谢。在碱性环境中,食物中的铁元素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因而会产生缺铁性贫血,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此以往,人体就会长得清瘦,贫血,而且神经兴奋失眠,大多数慢性病患者往往是碱性体质。继续下去,当人体内碱性度达到一个临界点,激发了人体癌基因,人体就会转化为癌症体质,发生癌症病,艾滋病。所以人体内的正常酸碱度是保证人体呈中性体质,细胞代谢正常,体态优美。结实健康的条件。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人体的物理环境,是保证人的血压。体温正常的需要,而阴阳失调,偏阳性者,表现为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热,阳盛阴虚等体症。偏阴性者,则表现为低血压,风湿病,阴盛阳虚,中气不足,身体寒冷,神疲等
人体的营养平衡,要求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糖。脂肪。钙。钠,铁……各种维生素,按一定的 比例供给,人体所需的每一种营养素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有一个大体上的比例,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的需要,否则,人体就会因营养过多或者缺乏而引起相关的疾病,如:缺钙会引起佝偻病。
人体的三大平衡关系,对于人体的发育成长至关重要。是决定人体素质强弱的重要因素。而三大平衡与人的日常饮食状况关系尤为密切,所以必须注重饮食上的三大平衡。饮食上的不平衡,就会导致人体上的不平衡,人的食物中同样分为:酸性食物,如:脂肪,糖,猪肉;中性食物:大米,面粉,薯类。碱性食物:蔬菜类;有热性食物如姜,葱。狗肉,寒凉性食物:绿豆,丝瓜。芭蕉……还有含碱性较重的过敏性食物如虾,鸭……所以饮食上的不当会形成习惯性的偏食,是产生一些慢性顽症的主要根源。
饮食与治病的关系,饮食是本,医药医治是方法手段。饮食是常住性的,医药则是临时性的。注意调整饮食再配合医药医治,治病就象拔萝卜,连病根一同拔去。光讲医药而不讲饮食调节治病如同割韭菜,病会复发。这是从人体发病机制来讲的,这是其一
其二,在治病过程中,医生看病开药,医药必须要通过患者体内吸收,并产生化学反应而使病情得到控制,缓解。医药中的一系列抗生素,抗癌,大多数是酸性药物,在人体酸性环境中医药疗效高,在中性环境中疗效一般,而在人体碱性环境中疗效减低,所以忌食碱性重的食物,是保证医药的疗效的重要的一招,是防止医食相克,相反的情况出现饮食不调,医药减效,医生为了使医药发挥较大疗效,则往往加大药量成倍,几倍,这样就造成医疗费用大,病人身体承受力加大,医药能治病,但用量过大也能将人治死,医生难以掌握用药。所以饮食调节可以促使医生安全用药,病人也减少痛苦及节约医药和减轻经济负担。
其三,根据人体某器官患病,在饮食上既要有用科学饮食平衡营养,以保证整体的需要,改善人体大环境。还要有针对性的吃一些补充患病器官的营养,如肝炎病,在饮食上首先是中性食物。以保证饮食上的酸碱平衡,阴阳平衡之外还要适当地增吃一些猪肝来补充,吃肝补肝,吃肠补肠,缺什么就吃什么。以此类推,皆从猪身上取来补充人体相关器官,这就是在整体上要平衡,个别上要特殊照顾,使患者早日康复。
四. 食物的分类及安全饮食
1.酸性食物,指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这类食物。如:猪油,白糖,红糖,母鸡,白酒等补血补气类食物。食入量为总食量的15-25%。
2.中性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如:大米,面粉,红薯,是人类的主食,应占总食量的50-70%。
3.碱性食物:蔬菜,水果,应占总食量的20-25%。
4.含碱较重使人体具有过敏,加重炎症性疾病病情的食物有四十几种,在正常情况下宜少吃,适量适当的吃一些可以兴奋大脑神经,提高工作效率,而在患病期间则忌食。
5.温热性食物有:大枣,姜,葱,芸须,五香八角,狗肉,辣椒,淮山等。其功能可使人体发热,行气,散风寒,发散,高血压,发热病人忌食。低血压,风湿病人可适当吃。
6.寒凉性食物:绿豆,丝瓜,冬瓜,苦瓜,大蒜,韭菜,凉薯,芭蕉,西瓜,西红柿。空心菜,白菜,黄瓜等具有清火,解暑滋阴,解毒降压,利尿的作用。
高血压病人,发热者可适当地吃一些,达到降压降火的效果,低血压者。风湿病人忌食少食为宜。
7.虚损性疾病:如各种炎症,癌症,结核病,皮肤病,外伤等,病人安全饮食食物种类:大米,猪油,猪肉,盐,母鸡,豆腐,大枣。枸杞,大小白菜,南瓜,豆角,苦瓜,丝瓜,红薯,面粉。红糖,白糖,萝卜,茶叶,菠菜,莴苣,绿豆,西红柿,猪骨(猪头肉忌食)。
五. 忌食过敏翻病食物细则及注意事项
要想治病好得快,请忌食下列肉和菜(过敏食物四十几种)
1.肉类食物:牛肉、鸭、虾、江鱼、老鼠肉、鸽子肉、
生公鸡、猪婆肉、麂子肉、鹅、猪头肉。
2.蔬菜类:芥兰苞、箭杆菜、大青菜(酸菜)、黄花豆、黄花菜、凤尾菇、茼蒿、大韭菜(害菜)、魔芋(附子豆腐)毛尾笋、蚕豆、槟榔芋、海带、鹅米豆、福寿瓜、针尖菇、秋南瓜、芹菜。
3.粮食与其他食物:高粱、粟米、玉米、粽子粑、皮蛋、浓茶叶水、咖啡、红瓜子、炒花生、烟、泡打粉、茄子、芝麻。
上述食物含碱较高,在膳食中,若过多食入,就会使人体内的酸碱度值偏向碱性,降低人体内的营养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而引起不少虚损性疾病。因此,在医治一些疾病期间,需要忌食之,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可以避免人体、病毒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增强医药疗效。
4.适应范围:外伤、各种急慢性炎症、传染病、结核病、各型肝炎、糖尿病、癌症、贫血、白血病、红斑狼疮、甲亢、精神分裂症、过敏、脚气、皮肤病、风湿、心脑血管病、尿毒症、结石病、强直性脊椎炎、白癜风、腰椎病、失眠等均有效。
5.忌食期限:轻病、小病为7-20天,住院病人忌三个月至半年,各种慢性病忌1-3年,各种癌症忌3-7年。(过了忌食期限后,重大疾病患者不可掉以轻心。一旦恢复旧的饮食习惯,疾病又可再度复发。切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3-0048-01
1 概述
“治愈”何谓治愈?对于这个概念,在不同疾病和不同患者身上,有它不同的含义。
一种是真正的治愈,即彻底治好了,患者已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类大多数是急性病。例如:小儿发热、肺炎、急性胃肠炎等等。
第二种是临床治愈,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病理改变依然存在。例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这类疾病治愈后很多容易复发。
第三种治愈,属于病原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这些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愈可以出院,但患者体内的病原体潜伏或隐藏下来,一旦抵抗力下降,则“旧病复发”。例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等。
2 病案举例
患者:曹××,性别女,年龄59岁,2008年8月6日入院,住院号:80505,诊断:脑溢血。此次是该患者第二次发生脑血管意外。经过内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该患者渡过了危险期,病情比较稳定,血压在150~180/90~100mmHg范围内。在8月18日晚,患者病房内充满喜气,两个女儿依偎在母亲身说着儿女情长的话,老伴笑逐颜开的坐在床旁,她们一直说笑,谈家常到晚上十二点多钟,凌晨三时左右,患者情况发生突变,患者自诉头痛剧烈,当时测Bp:210/110 mmHg,P 88次/min,虽经全力抢救,8 d后,该患者不幸的离开人世。
该患者本来病情比较稳定,属于临床治愈,即该患者脑部的出血症状止住了,但脑部血管的病理改变并未消失,一有机会,在一些不良因素(激动忧伤)诱发下,出血点可再次出血。而脑血管疾病复发的原因主要为血压持续增高或急剧波动,而高度兴奋常会引起血压骤然升高,因此,不难找出该患者继发性出血的原因。
3 讨论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健康是指无疾病(不虚弱),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健康管理指的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过程,是基于个人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也就是建议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其目的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估、分析,提供健康咨询和知识,制定健康计划管理,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患未然。
二、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方式、心态、体质和体检。
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包括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长时间的饮食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的运动、心态的不平衡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生活方式的积少成多,则会形成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我们要对健康进行学习,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坚持多做运动,注意休息,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健康。其中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包括吸烟、酗酒、过度饮水、失眠等。
2.心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舒适生活和各种便利的同时,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增长的社会里,心理健康也逐渐上升为核心地位。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我们要进行适当运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走向更加健康美好的新生活。
3.体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运动健身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机体康复,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运动能够给身体带来健康,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识,但是运动的适当不适当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的运动过少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减弱,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引起肥胖,因而我们要经常运动锻炼。运动在坚持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完美,所以我们要保持好坚持每天运动的心态。
4.体检。面对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以问卷、体检和疾病诊疗档案为基础的一些信息,实现以预防为主,逐步建立患者慢性病人的完整档案;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康查体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还要普及更多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大力向人们宣传经常性健康查体的益处;第四要让人们多深入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医疗信息;最后把亚健康管理列入重要议程。
三、体质概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稳定的特征。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反映了生命活动和身体运动的水平,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健康的重要前提,是人体机能强弱的标志。
四、体质锻炼的方法与途径
从运动的精髓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运动等运动中都能体现出体质锻炼的方法。有氧运动是一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有一定的节奏、方便易行、易于掌握的锻炼方法。体质的锻炼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在进行力量运动练习时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结论
1.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它还是自身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2.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体质、心态和体检等内容。运动健身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机体康复,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
3.合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等。
4.无论运动、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体质锻炼是防治疾病最根本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取代的,要坚持“适度运动,贵在坚持,张弛有度,因人而异,动静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体质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平 中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11-16。
[2]唐月香 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1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