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9 14:50: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市场期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与障碍,随着商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当前期货市场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站在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国的期货市场,分析我国期货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建议。
一、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交易主体单一
我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仅限于私营企业和自然人。国有企业只能限于作套期保值交易,金融机构和事业单位不得参与期货交易,并严禁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在新的《期货管理条例》推行之前,期货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只能不能自营[1]。
(二)交易品种少,成本高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只有棉花、小麦、燃料油等13个,一些金融业品尚在基础性研究之中,股指期货推出时间一再延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期货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期货市场上上市品种过少,制约了市场功能的发挥,造成了期货市场的低效率。我国期货交易所收费项目单一,交易费用较高,平均占80%。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年报显示,手续费收入占92.65%,会员年会费占0.56%,其他收入占6.79%。收费项目还是比较单一,交易成本并未明显下降[2]。因此,交易所收费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监管服务,期货市场收费结构不合理,成为我国期货市场上的一个大问题。
(三)监管模式不适应期货市场发展趋势
监管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证监会在代表政府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权,另一方面又对行业内部管理又过于宽泛,过于微观;监管法规以限制性规定为主,严重阻碍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管住市场,而没有考虑如何鼓励交易、发展市场,发挥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使期货市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结合不密切
在现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共同构成既有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从1990年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7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些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影响大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从327国债到708天然胶,从105绿豆到209大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风险事件。我国现货市场存在的种种缺陷已影响到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交易主体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与国外期货市场相比,发展层次单薄,期货市场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期货市场不是由现货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发组织起来的,现货市场的不发达导致期货市场在合约质量标准和交割环节存在一定的成本,生产者直接进入期货市场特别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不够广泛。
(二)上市品种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品种推出机制。我国期货品种推出审批权在证监会之手,这是一种行政。同时,证监会并未建立品种推出长效机制。品种推出审批过程过于繁琐,推出时滞相当长,有些品种甚至在这种冗长的审批程序中被“高高挂起”[3]。金融期货交易在我国期货市场上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在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上,主要的金融价格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决定的价格,基本上不具备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条件,汇率虽然已经实现并轨,但是国家对外汇实施严格管制;国家对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发行利率存在着正式或潜在的管制,真正的市场化利率也尚未形成。
(三)交易成本方面
我国期货市场上交易成本过高,主要由于期货交易所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所交易成本与交易所体制有关。各交易所热衷于交易所的豪华,其房产投资成为期货交易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期货交易所追求利润和税收,交易所会员的意见对交易所并无约束力[4]。
(四)监管体系方面
法制不健全,在期货交易的各个环节,法律手段运用表现为可操作性差、执法力度弱,不能形成完整的期货法规体系;在建立期货市场初期,各地为了各自区域的发展,把本地区办成一个金融贸易中心,争办交易所,一哄而上。中央政府开始行政管理时,已有几十家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对交易所的高层干部实行直接管理。对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认识不足,难以重视它的正面作用[5]。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取代了法律,行政干预的过多、过乱,使得期货市场监管机制错位,无法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期货交易所的自律也因政府的干预使效果大打折扣。
(五)我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方面
中国的现货市场极不发达,流通渠道很不畅通,中间环节繁杂,合约履约率低,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除要承担价格风险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合同单方违约、资金拖欠、质量纠纷及货物运输不到位等非价格因素的风险。
三、完善我国期货市场的建议
期货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国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完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借鉴国际期货市场的三级监管体制,形成市场自律为主的监管体系;完善市场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种上市机制,不断增加新的交易品种以满足市场经济主体套期保值的需求,加快品种上市的制度改革,为有效控制期货市场的风险;完善处罚制度;明确期货公司定位,加强公司结构治理,完善内控制度,不断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琼,金融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市场发展初探[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36:16-21
[2]上海期货交易所.2006Annual[EB/OL].
我国期货市场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相较于国外市场而言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经历了超常规发展的初创期,也经历了问题迭出的整顿期,现在我国期货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经过数年的整顿,我国市场又开始了新的放量增长,而且是在一个更加规范更加理性的市场体系中。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的期货市场。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1988-1991);期货市场的试点发展阶段(1992-1994);期货市场的规范与调整阶段(1994.5-2001);期货市场的恢复与发展阶段(2002-现在)。
我国期货市场演进历程表明:我国期货市场的成长具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特征。从时间跨度来看,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期货市场跨越西方期货市场百年发展历程,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从期货市场成长的起始点考察,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国际期货市场演进的一般规律有些背离,不是从传统的农产品,而是从非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交易开始的。期货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一方面迅速弥补了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跳跃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忧。
政府推动是我国期货市场成长的又一显著特征。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由现货交易商和行业协会自发组织建立期货交易所的模式不同,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是国家高层管理机构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解决经济运行过程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由上至下地推动期货市场的组建与发展。政府出面组建期货市场,有助于节约组织成本,但也极易助长政府对期货市场不应有的行政干预,从而使我国期货市场呈现较强的行政性特征。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均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固然要认真借鉴国际期货市场成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是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否则,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挫折,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成就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与整顿;逐步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期货市场硬件设施实现了现代化,期货市场软件设施日趋完善。
形成了以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较为规范的市场组织体系。经过十余年的试点与发展,尤其是经过199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我国的期货市场由分散建设逐步趋向集中规范,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期货市场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期货交易所是核心,已上市期货品种的交易基本稳定,由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形成的网络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市场。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期货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人才队伍。我国的期货市场作为新兴的行业,吸引了大批的年轻的人才。这批人才学历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专业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年轻的专业型人才是期货市场的财富。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规范,又有一批早期从事期货理论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进入期货业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对期货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批有相当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群体,构成了期货行业的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初步显现和发挥。铜、铝、大豆、小麦等期货品种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国内有相当数量的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铜、铝、大豆、小麦等期货的交易,他们从期货交易中不仅免受三角债之苦,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发现价格、指导生产、调节供求的作用。经过199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的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有序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2003年交易额达到了近11万个亿。
十年发展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监管与自律体系。在我国期货市场组织机制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期货市场的正向功能亦得以发挥。
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易品种不足
我国现有的三家交易所真正交易的品种只有七个,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天然橡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硬麦和强麦。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品种如线材、石油以及玉米、棉花到现在都还没有上市或者恢复上市。这就使我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定价权,从而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二)投机成分过重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功能,是使各种生产者和工商业者能够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从而安心于现货市场的经营。期货市场要实现这种功能必须要有投机者的参与,投机者在寻求风险利润的同时,也承接了市场风险,因此一个正常的期货市场上投机者是必须和必要的。但如果一个市场投机者占了绝对支配地位,这时非但期货市场的积极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反倒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干扰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我们的市场上,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在交易的过程中,投机的心理往往占了上风。甚至在需要参与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中,也有不少做投机交易的,比如有些粮油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却成为了空方的大户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价格的炒作便成了唯一的主题。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期货市场是属于“不完全市场”的范畴。在这种市场,商品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远远脱离了这种商品的现时基础价值,从而可能导致了价格“越买越贵”或“越抛越跌”的正反馈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价格往极端发展的风险。
(三)市场参与者不够成熟
由于目前我国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和专业的经纪人队伍还没有建立和规范起来,所以实际的投资大部分还得依靠投资者自己来完成,其投资行为必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要想降低期货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促进其走向成熟是一条必经之路。
(四)市场的弱有效性
技术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之一讲到: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即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后必定要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整个市场要处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情况下。而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弱有效的市场,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将使市场的参与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社会交易成本,这样就降低了期货市场这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潜力和方向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大大加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其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1.我国大规模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潜力与需求巨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发现功能是在国外相关期货市场的带动下完成的。当我们在购入大宗商品时,定价权却掌握在国外政府或卖方手里。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不仅损害了我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也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降低。从这点考虑,我国大规模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潜力与需求是巨大的。
2.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潜力与需求巨大。期货市场的最终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但在发生了类似“3•27国债”事件之后,金融衍生品在我国成为历史。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单一的市场交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专业型投资机构呼唤对冲机制的形成。
3.维护国家利益要求大力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于期货市场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尽管许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我们期货市场的价格功能在国际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情况下必须参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进行交易,每年不仅使国家损失大量外汇,也使得商品竞争能力下降。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求考虑,我们也必须发展我国期货市场。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1.期货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创新功能将得到加强,进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市场。期货市场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必然在创新中不断前进。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新品种将不断被开发,各个交易所在自身核心品种的研究和创新方面也会不断努力,并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期货公司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不断探索,以期能够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通过期货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必将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注重理性投资的专业化市场。
2.随着我国市场化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场的标价中心之一。随着我国作为商品集散地功能的不断扩大,不仅是我国的企业,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对于将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场标价中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我国市场化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期货市场作为全球商品市场标价中心的趋势将成为必然。
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使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这是市场参与者和服务对象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资本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化程度加大的环境下,企业越来越明白期货市场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并迫切需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风险,扩大投资规模来创造社会财富。另外,在快速发展的我国国际贸易中,企业也存在巨大的化解外汇波动风险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步伐,设计并提供有效的金融衍生服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新思路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场超常规发展。周小川关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思路中提到需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对于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效率、透明度与流通性。保险机构的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利损差”问题,银行的改革进程中也直接面对利率风险,问题的长年堆积甚至会导致社会风险。这些也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超常规发展来逐渐化解日益扩大的风险积累。
参考文献:
1.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2.约翰•墨菲著,丁圣元译.期货市场技术分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3.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品种介绍[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受H7N9禽流感影响,连续阴跌的鸡蛋价格,让它有机会向监管机构显示放大镜下的鸡蛋期货作用,同时也向赔本的蛋农画了一张“饼”,告诉他们鸡蛋期货是一个极具价值的避险工具,有了它,蛋农们就不用担心鸡蛋价格暴跌,甚至可以包赚不赔了。
今年2月,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初步的《鸡蛋期货研究及设计方案》之后,大连商品交易所又向市场公开征集了鸡蛋期货合约意见、公告安排鸡蛋品种交易系统模拟测试等一系列动作。但鸡蛋期货上市的脚步却被H7N9的突袭打乱。
其实,鸡蛋期货是海外的“舶来品”,并非我国独创和首创,其历史之悠久,足可追溯至19世纪的美国。
1874年,一些供货商在芝加哥组建了农产品交易所,进行鸡蛋等商品的远期交易。1929年,鸡蛋期货交易量达47398张合约,超过了当时现货交易量的20倍。1960年,鸡蛋期货交易量达到历史高点,日均持仓量为8112张合约。当时已上市的品种中,只有大豆和小麦的交易活跃度超过鸡蛋。1982年,芝加哥持续了近百年的鸡蛋期货交易,因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遗憾退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鸡蛋产业集中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和目前的中国形势十分接近。为了保证鸡蛋产业参与者的利益,因此其推出了鸡蛋期货,主要为鸡蛋产业参与者服务,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将风险转移。”芝华数据CEO黄劲文分析说。 作为国内非常大众化的禽畜产品,每年鸡蛋总产量约为2300万吨,约占我国禽蛋总产量的84%,占全球总产量的36%,人均消费高达17.8公斤。今年4月受禽流感影响养殖户补苗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导致未来8、9月供应受到负面影响,进入夏季以后,蛋鸡产蛋率开始进入下降周期,价格在三季度肯定上涨,如果需求旺盛,大涨可能性也很大。
现阶段我国畜牧业还呈现出个体规模小,整体群体大的特点,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差,像这次的H7N9疫情,造成我国家禽业净损失超过300亿。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者工具能够将这种风险转移出去,保证行业整体的稳定经营和稳定收益?
业内专家称,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有期货、期权、农业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以及场外交易(OTC)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国目前场外交易才刚刚起步,期货品种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鸡蛋期货作为国内第一个畜牧品种一直备受关注。
家禽业周期之痛
2000年以来,我国多次发生禽流感疫情,生猪、肉鸡、鸡蛋价格暴跌暴涨,养殖户也是一批批起来又一批批倒下。今年H7N9禽流感事件的发生,对蛋鸡、肉鸡、生猪养殖包括上下游产业链都产生巨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肉鸡价格一周时间内大幅跳水20%,鸡蛋价格也在一周内下跌8%以上。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江浙沪地区,肉鸡和鸡蛋的跌幅更是达到27%和1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饲料企业人士称,现在有不少热钱流入养殖行业,收购肉鸡并冷冻起来。一般来说,冷冻保鲜期在三个月左右,如果三个月内肉鸡价格大涨,收购者将大赚一笔。
目前,一些中小型饲料养殖企业利用期货交易规避风险的市场意识还不强,随着国内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整合和规模化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会越来越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利用好期货市场。
“别觉得养殖都是农民才干的,不需要啥文化,相反,整个行业加快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智慧化和金融化。”安粮期货总经理朱中文说。
“国内前30强的饲料企业都在积极参与期货市场,都在学习怎么把现货采购和期货市场联系起来规避风险。经销商能生存到现在的,没有一个能离开期货市场。纯粹做现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路易达孚北京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涛说。路易达孚公司是国际四大粮商巨头之一,已有160余年的历史。
新希望集团采购总监吴祥生认为,对于养殖场和饲料厂而言,企业经营的最大成本是豆粕和玉米等原料,保持这些原料的最优化是重中之重。
除了大型养殖饲料集团,小型养殖户和饲料加工厂也开始关心大豆和玉米的期货行情了。安粮期货总经理朱中文说,这两年安徽省内一些小养殖户也开始关心期货,家里有电脑,也会看,虽然参与程度还十分有限,但关注期货行情的意识明显增强。
期货市场越来越接地气
国内饲料养殖行业对于期货的兴趣日渐浓烈,但期货市场中禽畜产品期货品种匮乏,这让大型饲料和养殖企业对参与期货市场有所顾虑。在浙江某大型饲料企业采购负责人看来,目前油厂因为有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交易,风险可以两头锁定。饲料企业目前还是单向套保,锁定了原料风险,但下游风险没办法锁定,还需要上市下游的禽畜产品,这样才能完善风险管理。
除了鸡蛋期货以外,大商所还在推进木材等期货上市,而且还在研究设计生猪、肉鸡等畜禽产品、化肥等农资品种,并积极研究推出农产品期权和指数等工具。
一、期货市场创设主体:企业或政府
(一)谁是期货市场开办者或“制度的供给者”
事实已经说明,期货市场的开办者或“制度的供给者”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在期货市场发展最为典型的美国,最早的期货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由82位商人也就是82位独资业主制企业联合兴办的,政府只是到半个世纪之后才开始涉足期货市场,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是由企业创设的;在新近期货市场比较发达的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期货市场是企业与政府通力协作的结果,也就是说期货市场是企业和政府两大主体共同兴办的,虽然各自承担各自的职能;在
具体的表现是:其一, 企业 经济 地位的行政化。这反映在企业实际上是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的基层单位存在,在组织上对企业规定了严格的隶属关系,作为经济单位的企业被赋予了省部级、地司级、县处级等的各种行政级别和行政待遇,从经营管理权力到经济 政治 待遇等方面,行政身份成为企业的第一身份和 社会 地位标志;企业的领导作为国家的人,由主管部门任命,对主管部门承担行政责任。由此受与企业内外相适应的组织机制的作用,实现了企业经济地位的行政化。其二,企业决策机制的行政化。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企业不是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者,而是政府指令性计划的执行者。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产品销售、收入分配等均由政府主管部门决定,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实际上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行使的。这样,企业完全退化为一个只具备单纯生产功能的基层行政单位,其实际的决策权利只是围绕如何完成上级计划而机械性展开。其三,企业运行渠道的行政化。在传统经济体制中,企业的生产计划由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制定下达,企业所需物资由政府物资管理部门统一计划调拨,企业的资金由政府财政管理部门统一计划供应,企业所需的人员由政府的人事劳动管理部门统一计划分配,企业的产品由政府的商业或物资管理部门统购包销。这样,企业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始终处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渠道内,被动地参与社会经济运行。其四,企业动力机制的行政化。也就是说企业活动不是依据企业自己的内在动力,而是依靠外部行政机关的推动力。任何企业或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都受两种力的作用:一方面是自身的内在动力,即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外部的动力,即市场竞争力、产品需求引力、政策法规制约力和行政权力等。但是,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内部是统收、统支和统一工资政策,形成了“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的物质利益要求。而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听从政府的计划安排,没有人、财、物自,外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的行政指令,市场供求及价格波动对其产生的压力或动力被政府承担、掩盖而不存在了。
总之,由于政企不分行政化了的企业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家的“附属”或“准机构”,造成经济活动中的微观经济单位的“缺位”,进而政府部门的全面“替代”。
2.企业创设者或西方国家产权明晰意义上的企业创设者更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主体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不是运用计划而是运用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并形成社会再生产过程循环的。一般来讲,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个体,它通常包括企业、居民、政府等。但是随着 现代 经济的 发展 ,越来越明显地使企业和政府在市场中的边界和作用明晰,政府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节者及其在市场失灵时如在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等存在时发挥作用;而企业日益成为市场的经营活动的主体,因为企业是市场上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提供者,又是消费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离开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经济活动当事者之间的购买、生产、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企业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
企业作为市场的经营主体,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一,有明晰的产权。市场上交易的双方是产权界限明确的不同所有者,否则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便会产生许多麻烦和 问题 ,最终 影响 交易的质量即产权实质的转让。其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也就是说,在 法律 上和经济上它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即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它可以自主筹集资金,自行策划经济活动,开展投资、生产经营等活动。其三,企业之间、企业与其它交易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也就是说,企业进入市场,无论“所有制”如何,也不论规模大小,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不承认一方对另一方拥有特权和强制。因为存在某种形式的特权和强制,市场的公平竞争性如效率原则将会受到损害,并且当这种特权和强制发展成“命令——服从”关系时,市场体制就不存在了。地位的平等性,保证了市场交易的完全意愿决策和“一致同意”让渡原则。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要求市场主体的企业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利的经济实体,而不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政府附属物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西方社会是与其经济制度的基础相“吻合”、相“一致”的,其充当市场主体,其创设期货市场是符合要求的: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于供求稳定,出于价格机制完善等等客观需要。
3.我国政府创设期货市场的无奈及其原因。面对由计划 经济 体制向市场组织体制转轨过渡、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的 发展 转变的双重压力和任务,采用常规性的方式、 方法 都不能使人、特别使政府满意的,特别是把转制 问题 与发展问题纠合在一起更是如此。而让通过体制改革,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改革传统的国有国营企业体制,进而再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二步走”过程因其“过长性”而是不可取的。故此,政府无奈在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的交叉中,在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就“越位”代之“企业”积极地创办期货市场,以期望为期货市场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既解决价格双轨制等带来的市场交易行为混乱、价格形成混乱、合同履约率差等问题,又解决由政府长期完全承担的而越来越不堪重负的“无限责任”或“价格补贴和价格风险”的压力。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中,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事实是国家所有制且实行国有国营形式,政府与企业的产权不清,企业没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和独立的经营自,也没有独立的收益权。从所有权主体的权、责、利关系来看,国家独占所有权必须承担全部的经济责任,事实也是如此:企业的投入计划调拨——企业的产出统购统销。当企业因为不合理的固定的价格比例关系因素而 影响 其盈利而出现亏损时,企业认为是“政策性亏损”,应由政府给以专门的政策性亏损的价格补贴。对此,政府按照统收统支的原则,将盈利企业上交的“利润”作为“补贴”去填补“亏损”,长此以往的结果是,平均主义造成一方面是挫伤一部分企业积极性,又造成一部分企业的完全依赖性,导致全 社会 的经济运行效率下降,而政府的包袱是越背越重。在80年代中期实行“双轨制”改革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短缺”的经济环境条件,结果是宏观上因为计划内外价格差别较大,大量的商品转入市场高价渠道,导致整个经济运行秩序较乱,而得不到有效保证;微观上是企业间毁约严重,价格上升,卖方不执行计划价;价格下降,买方不执行计划价。市场风险已经显露出来,而与之没有相应的转移价格风险的机制,最终导致政府要继续背此损失的“包袱”,这是政府始料不及且不愿看到的事实。为了减轻政府已经很沉重的负担,为了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为了提供于市场一种转移价格风险的机制,政府“义无反顾”地供给了“期货市场”。
二、政府、企业的不同努力与期货市场的设立结果
(一)政府与企业的努力不对称
出于不同的经济考虑以及自己的实际所能,我国的政府和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期货市场的开办工作,但在创设的过程中的努力是不对称的。
1.政府与企业的数量不对称。表现为众多的各级政府机构(或中央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或各地方政府机关或它们之间的联合)积极开办期货市场。而较少的企业甚至是趋于零的企业及其联合而自主地设立期货市场。各类政府机关充当了期货市场的供给者,使正常的众多企业的自主开办与较少的政府行为“侵入”的期货市场创设主体的数量结果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如下图-1、图-2、图-3所示:
2.政府与企业的程度不对称。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在期货市场设立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的极不对称:一方面是政府努力过度,超经济力量地开设期货市场,不是供给期货市场的 法律 制度、运行规划和宏观管理,而是形式主义地开设了期货市场外壳——众多的有场“无市”的期货交易所。另一方面是企业努力不足,还没有直接内生真正套期保值的必要,不是从自己的利益需要出发发起和参与期货市场的兴办,对于期货市场的上市品种、交易规则及其内部管理制度等的供给不予重视和 科学 地设计,而是被动地应付或“认可”政府的供给,使期货市场设立的数量与内在质量存在严重反差和缺陷,必然是仅有的期货市场“外壳”扭曲或变形,不可能形成“有场”又“有市”的期货交易所。如图-3所示。
3.“遍地开花”的50余家期货交易所与“人为重新审批登记”的15家期货交易所的数量结果。人们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努力后的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努力取决于对预期利益大小,以及相关的预期利益实现的概率大小即“风险”大小把握。很显然,对于富有 经济 理性的“经济人”来讲,他在进行努力之前,要对相应的努力的“付出代价”与努力的“收益实现”进行“投入——产出”或“成本——收益” 分析 ,以决定自己的努力程度、努力大小等等。可是,由于传统的政府与 企业 的政企不分,政府建立期货市场的“模糊”理性,以及企业的非直接需要的“没必要”理性。使得政府主动努力、多方努力、过度努力,而企业的努力不足。最终是形成期货市场开办过程,“一时”数量达50余家的态势,而随后治理整顿时数量保留15家的结果。
(二)政府与企业的努力不对称的典型说明
1.1990年6月14日,总理赴河南视察,正式提出建立 中国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即现在的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前身)。7月27日,国务院国发(1990)46号文件正式批准了商业部、国务院 发展 中心、国家体改委等八部委《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报告》。10月12日郑州市场正式开业。郑州市场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商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开办、共同管理、面向全国、组织省际间粮油交易的批发市场,它引进了部分期货交易机制,并大力发展远期合同,逐步创造条件,向期货市场过渡。郑州市场由国家组建的领导机构进行管理,商业部会同国家体改委、国务院发展中心、财政部、铁道部、农业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国家九部委组成的郑州市场国家协调领导小组为郑州市场最高领导,办公室设在商业部。商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吸收有关厅、局、司联合组建的郑州市场管理委员会对郑州市场直接实施领导,办公室设在河南省粮食厅。郑州市场为副厅级机构,实行主任负责下的事务部制等等。
2.1991年4月物资部在上海举办了“国际期货交易研讨会”,邀集国内外专家探讨在上海建立金属交易所的可行性。1992年2月由物资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提出了有关建立上海金属交易所的报告,1992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在经过了一年的精心准备后正式开业。
3.1992年下半年,北京市政府向国家体改委和国务院发展 研究 中心从事期货研究的工作小组(后改为“中国期货市场咨询中心”)提出了帮助研究建立期货市场的要求。北京市政府对于建立和发展期货市场、推动和完善市场体系工作十分重视,市政府于1993年3月5日正式发了文件,6月2日北京商品交易所取得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1993年12月15日转入正式交易。
4.1993年在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筹建时,没有一家会员单位。如其管理人士所说:“一个月,没发展到一家会员”。北京商品交易所在筹建时股东单位因种种原因不可能投入更大精力替交易所征集会员,这样会员征集成了交易所的首要任务,其管理人员向交易所董事会承诺:三个月开发会员单位150家。3以上资料突出地反映了开办期货市场的主体:政府与企业的行为努力不对称,形成的政府努力过度地兴办期货市场。特别是出现了“领导市场、市场厅局级别”等非市场经济的提法和做法,可见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的不理解及其对市场的 影响 。
一、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原因
近年的国际铜价使生产者经营者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价格波动,即价格风险。无论价格向哪个方向变动,都会给一部分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造成损失。在持有商品期间,一旦市场价格下跌,商品实际售价低于预期售价,使经营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同样,任何需要购进原材料及某种商品的企业又可能因价格上升而蒙受损失。产品能否以预期的价格出售、原材料能否以较低的价格购进是经常困扰生产经营者的主要问题。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就可以对采购价或销售价进行预先管理,在理想价位上敲定下阶段的采购或销售价格,锁定生产成本或销售收入,回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二、企业卖出套期保值好处及不利
企业卖出套期保值好处主要有:(1)卖出保值能够回避未来铜现货价格下跌风险。(2)经营企业通过卖期保值可以便公司按照原先的经营计划,强化管理,顺利完成销售计划。(3)有利于现货和约的顺利签订,企业由于做了卖保值就不必担心对方要求以日后交货价为成交价,因为在价格下跌的市场趋势中企业由于做了卖期保值,就可以用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损失。能有效的锁定成本,防止现货市场价格下跌风险。(4)保值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少量的交易保证金,通常在5~10%之间,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卖期保值不利主要有:(1)铜价格出现上涨,前期卖出的期铜合约将会出现亏损。现货市场由于价格上涨给公司带来的利润增加可能会被期货市场上的亏损吃掉,不过前期成本将会稳定不便。(2)套期保值策略主要目的是锁定成本和利润,也就是说公司放弃了日后出现价格有利时获得更高利润的机会。
三、如何评价套期保值效果
套期保值的根本目的是锁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本或盈利,而不是从单边市场获得价格变动的收益。因此,评价套期保值效果要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从损益指标看应该是两个市场盈亏相抵后的净值,而不是单个市场的盈亏。一些公司为了追求长期的稳定发展,或配合项目运行,套期保值方案往往跨越数个年度。套期保值效果当然也要从多个年度的综合结果进行评价,不能因为一个特定时期的结果否定既定方案。
四、套期保值的操作原则
1 交易方向相反原则
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进行数量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如现货市场卖出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进,或者现货市场买进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的商品期货合约的交易,以期利用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而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所带来的实际损失,达到规避现货市场风险的目的。从而在两个市场上建立一种相互冲抵的机制,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都能取得在一个市场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盈利的结果,
2 商品种类相同原则
做套期保值交易所选择的期货商品必须和套期保值者将在现货市场中买进或卖出的现货商品在种类上相同。只有商品种类相同,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才有可能形成密切的关系,才能在价格走势上保持大致相同的趋势,从而在两个市场上同时采取反向买卖行动才能取得效果。否则,所做的套期保值交易不仅不能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反而会增加价格波动的风险。
3 商品数量相等原则
进行套期保值时,在期货市场卖出的合约数量必须根据现货经营情况来制定,原则上应该与现货经营数量相当,不能超出现货经营数量,超出部分则变成投机行为,违背了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的初衷。只有保持两个市场上买卖商品的数量相等,才能使一个市场上的盈利额与另一个市场上的亏损额相等或最接近。
4 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
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所选用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最好与交易者将来在现货市场上实际买进或卖出现货商品的时间相同或相近。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到来,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会趋向一致。套期保值交易必须遵循的四大操作原则是任何套期保值交易都必须同时兼顾,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影响套期保值交易的效果。
五、铜生产企业套期保值案例
1 牛市中电铜生产商的套期保值交易
我国企业进口铜精矿,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惯用的贸易方式。(1)点价在这种贸易方式下,电铜生产商完全可以根据其需要,选择合适的价格锁定其生产成本。 (2)平均价在这种贸易方式下,电铜生产商显然会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面,c茁着较大的原料价格风险,企业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就需要通过期货市场对其现货市场上的贸易活动进行保值。
案例一: 某铜业公司2008年12月与国外某金属集团公司签订一份金属含量为3000吨的铜精矿供应合同,合同特别约定TC/RC为48/4.8,计价月为2009年4月,合同清算价为计价月LME三月铜平均结算价。在签订合同后,担心连续、大规模的限产活动可能会引发铜价的大幅上涨,因此决定对这笔精矿贸易进行套期保值,当时,LME三月铜期货合约价为3100美元/吨。该公司在合同签订后,立即以3100美元/吨的价格在期货市场上买入3000吨期货合约(即公司所确定的铜精矿目标成本为3100-(48+4.8*22.5)=2944美元/吨),到计价月后,3900美元/吨清算价被确定的同时,(铜精矿价格=3900-(48+4.8*22.5)=3744美元/吨) 该公司即在期货市场上以4000美元/吨的价格,卖出乎仓3000吨期货合约。
结果显示,该铜业公司通过该买入套期保值交易,不仅有效地规避了因价格上涨给其带来的风险损失,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利润。
电铜生产企业不仅可以作卖出套期保值,同样也可以作买入套期保值。事实上,在牛市中,电铜生产企业的保值策略应该以买入保值为主。
2 熊市中电铜生产商的保值交易
对于自有矿山的企业来说,成本相对固定,铜价的下跌直接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仍然必须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以减少损失,当出现极端的情况,铜价跌破企业的成本价乃至社会的平均成本价时,企业可以采取风险套期保值策略。
案例二:
某铜业公司在2009年1月担心铜价会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于是该公司决定按每月4000吨的计划销售量,对其产品――电铜进行套期保值交易。该公司在期货市场上分别以28314元/吨,28770元/吨,29144元/吨,28970元/吨,的价格卖出0902、0903、0904、0905月份期货合约各4000吨。并且该公司将当时的现货价格为28000元/吨作为其目标销售价。2月现货铜价果然跌至28000元/吨,该公司按预定的交易策略对应其每周的实际销售销售量对2月份期货合约进行买入平仓。到2月末的套期保值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根据上述结果,盈亏相抵并减去8万元交易手续费后,还盈利28.5万元,因此该公司实际实现的销售价格为29071元/吨。这一结果表明该公司通过套期保值交易,有效地规避了铜价下跌所产生的经营风险,实现了该公司所希望的目标销售价。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得出在熊市中电铜生产企业,在现有的投资市场条件下,应该以卖出套期保值为主。
六、运用交易技巧提高套期保值效果
1 以趋势分析指导阶段性保值操作,把握波段行情。期市价格涨跌互现,即使是大势看涨(看跌),但从阶段来看仍是涨跌交替出现,以波浪形式向前运动延伸。因此制定阶段性套保操作方案或进行动态保值,以较小的风险获得较好的套保效果。
2 利用分割法保值,将保值方案中所确定的保值量按金字塔或倒金字塔操作,以分散风险,增加成功的机会。
与传统交易方式同时并存的有电话、电报乃至书信等委托申报交易形式,但主要是电话或刷卡委托形式。
第四个阶段。网上交易服务,网上在线交易为主要形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投资者不仅需要接受网上提供的增值交易服务,而且需要直接在网上与交易所联机下单,进行实时网上交易。
当前,全球网上期货交易正处于由第3个阶段向第4阶段转变的时期。即公开叫价制度仍然在一些传统交易所保留,同时电话委托、电报委托、书信委托等仍然存在,特别是电话委托仍然是主要形式。网上交易服务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网上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并将逐渐成为重要形式。
2.传统期货交易与现代期货交易的区别。
(1)我国传统期货交易方式至少有4大要素:经纪人、交易池、公开叫价、有纸交易。即通过经纪人传递买卖信息,进行有纸化交易,“红黄马甲”在交易厅(池)活动,用叫喊与手势公开叫价。
(2)现代期货交易方式有5个要素:有纸交易被无纸交易所替代——虚拟交易对象出现;交易厅(池)被无交易厅(池)所替代——虚拟的交易厅(池)空间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成为主要硬件设施,固定网络与无线移动网络相结合形成虚拟空间;虚拟经纪人从事交易、结算、过户等逐日结算制度(MarkedtoMarket);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约定原则进行计算机撮合交易等。
3.网络期货交易方式具有6个方面的特点:提高了交易速度;突破了时空界限,可以24小时交易,并且跨交易所进行套利活动;减少了市场交易者的交易成本,如降低佣金费用,网上佣金一般在2‰左右;提供了一种更公平的交易系统,无论市场参与者是否聚居在同一城市,只要通过许可就可以在参与同一市场的交易;具有更高的市场透明度和较低的差错率;电子交易逐渐取代交易厅和减少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数量。
全球电子交易所联盟的成员使用巴黎交易所开发的NSC交易平台,联盟的每一个交易所都通过一个公用的应用程序界面(API)-HubAPI联接到中央交易系统。根据全球电子交易所联盟的条款,联盟的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单一的链接技术进行这一市场上所有的特别交易待遇——允许使用交叉保证金,同时联盟成员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协调机制以确保电子交易的规则和秩序。
二、网上期货交易的两种形式
网上期货交易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络资源,获取商品的即时报价,分析市场行情,并通过互联网委托下单,实现实时期货交易。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基础证券与衍生品都能进行网上交易,但由于多种原因,网上交易的品种仍然较少,网上交易的期货等衍生品更少。
网上交易主要有两种形式:
(1)信息增值服务为主要形式。投资者经由交易所交易厅执行委托的网上交易,网站提供信息服务,经纪公司提供许多增值服务,如经纪公司的系统可以在一台计算机屏幕显示全国最佳的买价、卖价,使委托能实时在相关的交易所电子自动交易系统上执行。
(2)网上“直接”交易形式。不需经由交易媒介执行委托的网上交易。如由芝加哥期货某交易商(KottkeAssociatesLLC)推出的第一个网上交易系统,它致力于以电子方式执行交易及清算期货契约,即不必经由其他交易媒介执行委托。
经由此种方式,无论在何时何地,交易商均可于数秒之内获取其账户信息,执行并清算期货契约,执行委托并查看其仓位。但是其速度较慢,不能够满足需要。
三、用网络技术促进期货市场创新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交易所之间、经纪公司与交易所之间的联网经营成为可能,网络技术促进了期货市场创新,其主要有两类模式:
1.合并与联盟——把单个交易所相似的功能如管理和清算等整合在一起以获得规模效率,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易品种,建立比以前单个交易所更大的客户群体。如:(1)美国的联盟。2003年5月纽约商业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决定采用美国科技公司OnExchange的结算软件,这一计划使得两家交易所同时拥有一种结算系统。(2)欧洲的合并。1998年德国期货交易所和瑞士期权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合并,创建了欧洲期货交易所。(3)国际间的合并。198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建立了交易所间的交易联网,通过建立相互对冲双方交易所的持仓,包括货币、利率、股票指数期货等;等等。
2.改制与创新——期货交易所一般采取会员制、公司制两种形式。传统的会员制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交易所有所有者、决策者、交易所的利用者均为交易所的会员,会员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对交易所的事务进行表决。但每个会员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但不同会员在交易所内利益是不均衡的。为此,许多交易所选择了股份制模式,1993年斯德格尔摩交易所实行股份制;1998年11月14日,澳大利亚交易所的股票在自己的市场上市交易,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上市交易所;2001年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也上市成功,等等。交易所和经纪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又为网上交易和服务奠定了制度保证。
四、国内外网上期货证券交易
1.国外的网上交易是从网上证券开始的。网上证券的发展为网上期货交易的发展积累了经验。1995年,以DiscoverBrokerageDire.公司为首的几家经纪商率先引进网上交易系统,允许客户通过因特网发出交易指令,开辟了网上证券交易的先河。目前,美国网上证券的规模正以每季度30%——50%的速度增长,截至到2001年,美国网上账户已经达2100万户,资产总额达到9410亿美元,网上交易占交易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20%左右。预计2002年全世界实行互联网经纪的机构可高达3000家,拥有8000万户投资者,互联网账户资金将高达2万亿美元的规模,到2010年几乎所有的证券投资者都将通过网上交易进行投资。
2.我国网上证券的探索是从1997年开始的,一些网站先后推出网上期货证券交易平台。2000年4月13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并于2001年2月首次公布了第一批具有开展网上证券委托业务资格的22家证券公司,截至到2003年2月,我国网上证券委托资格的券商达到86家。2003年3——4月,网上交易创下两项历史新高:一是网上委托交易量占深、沪证券交易所3——4月份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15943.38亿元(双边计算)的比重达到14.38%.
二是截至4月底,我国网上委托交易的客户数累计达517.50万户,占沪、深交易所开户总数一半(3465.50万户)的14.93%.
3.我国网上期货交易方兴未艾。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同,我国对于衍生品网上交易都采取了谨慎的政策。由于期货交易风险较大,当前我国网站主要是信息增值服务,而较少有客户“直接”进行期货证券交易的网站。我国三个期货交易所均采用了“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和过户的方式,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均提供了一些网上信息增值服务,经纪公司与交易所之间采取网上交易形式,而客户均通过经纪公司进行委托交易。2003年SARS以来郑商所、大商所、上商所推广资金管理电子化、开通交易所与会员单位的远程交易,推进了网上期货交易。
到2002年,深圳11家期货公司共有6家开通了网上交易,部分期货公司的网上交易量高达30%.
五、我国网上期货交易模式及其规制和管理
1.“券商+期货”——可借鉴的网上期货交易模式之一。在网上期货交易没有国家政策的情况下,许多证券公司采取了“券商+期货”的网上交易模式。这种证期紧密合作的模式也是一些新型期货经纪公司区别传统期货经纪公司的独特之处。投资者在这种模式下享受到真正的“一站式服务”,通过DDN专线,投资者可以在证券营业部任一台电脑的股票自助系统可以随时切换到期货界面,进行期货行情接收和交易。泰阳期货是湖南省首家实现银期转账,正式与省工行、建行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的期货公司,投资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自己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在期市与股市中自由划转。
首创期货是北京第一家推出方便期货投资者的“银证实时转账”服务的期货公司,在首创期货开户的期货投资者,只需要拥有工行北京分行的活期储蓄存折,再到首创期货签署相应的协议并办理银期转账开通业务,就可以通过首创期货提供的网上、电话、现场自助三种方式使用该种业务。至今有些期货经纪公司的网上交易比例已占其总交易量的75%.
2.网上期货交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几年来,网上期货交易已经在一些交易所和经纪公司试点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中期协于2002年12月30日公布了《期货经纪公司电子化交易指引》,但与期货网上交易迅速发展相比,网上期货交易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还存在欠缺。中国证监会颁布的《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并没有将网上期货交易作为规制和管理对象,虽说我国获准网上证券委托资格的券商达到86家,但没有一家网上期货经纪公司,至今没有网上期货交易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释,许多网上期货交易探索具有某些试点性质。网上期货交易是期货交易的发展方向,将逐渐取代许多传统期货交易,这是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但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及监管部门应积极引导,规范试点。作为国家管理机构应该给网上期货交易以合法的规定,并对符合条件的期货经纪公司授予名正言顺的“网上期货委托交易”权利,并将网上期货交易纳入中国证监会网上交易统计系统。
六、迎接期货市场革命的到来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交易所通过兼并资源重组奠定了基础,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整合我国期货证券资源,促进我国期货证券业升级和发展。如:
1.香港交易所率先垂范,将香港期货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与中央结算公司合并组成统一联网运作的香港交易所,而且2000年6月27日香港交易所股票上市成功。今年4月29日,香港交易所推出网上订购和发送数据服务:网上订购数据产品;灵活有效的送货渠道,网址下载、电邮、邮寄光盘;信用卡网上付款、支票付款;产品资料和样品;提供“我的户口”:显示订户资料和过去订阅产品的详情。
2.上海证券交易所如果与上海期货交易所整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指数(如180指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可以充分发挥期货交易所在期货交易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优势,同时,股票指数标的物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分开,也有利于避免过度投机。
【论文摘要】 期货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产品工具,是表明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重要标志。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期货市场的概念入手,对其发展历程、目前发展状况、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 引言
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内容。国际期货市场自1848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等。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为企业风险管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自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至今,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在基本法律法规框架监管下、在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下、由四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180多家期货公司组成的、由市场各主体参与的、能顺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期货市场体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我国期货市场将进入一个质变式发展阶段。本文就目前期货市场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金融危机下的启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 期货市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是1570年伦敦开设的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98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期货市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勒说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不能缺少期货市场的经济体系”.没有期货市场的市场经济,不是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的场所和工具。因此,一个健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离不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市场。这种买卖是由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和承受价格风险而获利的风险投资者参加的,在交易所内依法公平竞争而进行的,并且有保证金制度为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 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角色分析
期货市场的不完善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完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金融衍生品是风险对冲或转移的有效工具,但同时也具有高风险的特质。这次金融危机原因之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他通过“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共振,其影响还在扩散和深化中。这场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引起了全球性的危机。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被发现得很晚,这是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机构风险评估的极限。一些评估机构对于新的、复杂的金融产品没有经验,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次贷危机的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进行反思,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双刃剑效应”。金融创新在促进风险分散渠道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创新背后所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各种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因此,在金融创新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有效地监管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严峻的课题。
4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反思我国期货市场发展
4.1 加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的风险管理,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市场制度的稳定性。二是市场交易的公正性。三是市场运作的规范性。四是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性。上述四个条件的形成和确立,首先取决于对风险处理的能力。如果市场本身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显然谈不上市场的稳定性,市场不稳定,就难以正常有序的运作,市场公正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更保障不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就会风险不断,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4.2 期货市场应实行法制化管理,用发展的思维统领监管工作
2003年以来,仅仅北京地区先后出台《期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指导意见》、《公司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指导意见》等,充分兼顾了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深受北京地区期货业欢迎。
4.3 走稳健发展之路
我们看到,近年来,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稳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期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强化了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为期货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次金融风暴下,我国期货市场之所以运行正常,是有许多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经验值得全球借鉴,比如我国期货公司防火墙的设计更为坚固、我国对衍生品的推出更为谨慎、我国期货市场在对外开放问题上采取的逐步渐进策略。相信在中国证监会的热心服务和正确监管下,期货市场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2]周俊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08年第5期
技术性反弹是诱发本轮反弹的重要内因,国家收储、基金调仓、产能缩减以及季节性因素等一并推动了反弹行情的发生。尽管从品种表现上看,有色金属与豆类农产品的近期反弹幅度接近,但不同品种间的走势分化已在所难免,各产品在本轮反弹中的持续性和反弹力度都会有所差异。
有色金属近期整体走强得益于国外指数基金的投资权重调整、国家收储传闻以及为避免价格进一步下挫,行业所采取的缩减产能行为。
指数基金方面,每年年初国际主要的商品指数将重新进行权重分配,进而引起不同商品的买入和抛出。在各种商品指数基金中,S&P GSCI Index(标普一高盛商品指数)和Dow Jones-AIG Index(道琼斯一美国国际集团商品指数)的规模最大,占商品指数投资总额的90%。相对于2008年12月31日的实际权重,2009年DJ-AIGIndex指数的目标权重出现较大幅度提升(如下表),铜投资比例拟增加2.8%、锌拟增加1.0%。指数基金的调仓行为在短期内势必会对有色金属价格形成利多,但是权重调整一旦完成,其产生的脉冲式影响也就逐步衰弱。
国储局对有色金属的收储行为以及部分有色金属企业对产能进行一定规模的缩减,也对近期有色金属价格的上行产生促进作用。1月14日上午,国储局在完成对29万吨铝及30吨铟的收储后,又向株冶集团、锌业股份等7家国有冶炼企业收购5.9万吨的精炼锌。尽管消息公布当日,有色期货价格再次集体走强,但国家的收储行为也仅仅是缓解了当期的供给压力,并不会改变目前整个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状态。一般来讲,国家收储的目的多半是为了缓解企业生产过剩、维持冶炼的正常运作,这与企业自身削减产能的功效异曲同工。究其根源,能够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还是当前全球经济状态下的市场供需状态。
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继续下滑,而有色金属的库存也仍在增加。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持续不确定性,无法为金属用户提供增加采购量的动力。
期货市场发展对小麦业波动性的影响
这里主要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对小麦业波动性的影响。所采取的方式为:对小麦农作物近30年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做差分处理后分别考察其标准差在1993年前后的变化。标准差能表明数据的波动状况,标准差越大则波动越剧烈,风险也就越大。差分可以消除趋势性,得到数据的变化量。1993年我国正式开始期货交易,因此,这里选择以1993年为界线,对比此前后的变化。1993年后,也就是期货市场正式建立之后,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它们的波动性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显著增加了。1993年后小麦的相关数据波动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更加剧烈。表现在图形上就是:1997年到1999年间,小麦总产量变化量超过之前的任一两年间的变化量;对于小麦种植面积变化量,在1993年之后的变化幅度也大于1993年之前的。
期货市场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这里主要分析期货市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此选择两个指标,一是成交量,二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成交量可作为期货市场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成交量越大,说明此市场参与度高、信息流通广、流动性强,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就越大,这里选择小麦期货的年成交总额,数据取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对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这里选择河南省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农业经济发展的指标,数据取自于《河南统计年鉴2010》。
(一)相关关系通过Eviews5.0得到河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小麦期货品种成交额之间的当期相关关系为0.561458。
(二)协整关系首先,对收入和成交额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仍然采用ADF检验。河南农民收入是2阶单整,小麦期货成交额也是2阶单整,两者是同阶单整,因此,河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我国小麦期货成交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是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前提,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接着对两个指标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P的值,可以看出,成交额不是农民收入的原因,农民收入也不是成交额的原因,即河南农民收入与小麦期货成交额互相不为因果。运用EViews5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1914.316+0.171379E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小麦成交额(E)前的系数很小,可以认为其对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改变只能作出很微小的解释,即对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十分微小。
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对小麦种植业的启示通过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对农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对我省小麦种植业的启示。第一,从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与小麦期货品种成交额之间的关系来看,两指标的相关关系为0.533772,但不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内不具有均衡关系,但根据线性回归分析,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会随着成交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对期货合约及交割标的物标准的设置来引导农户对不同小麦品种的选择。第二,期货市场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期货品种成交额对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十分微小。主要原因应该是目前我国农户参与期货市场的很小,甚至很多农户对期货市场都不甚了解。
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的实证分析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由于期货具有到期日,因此期货价格具有不连续性。本文选取的是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的1205号合约,用临近交割月份的每日收盘价作为代表,国内外的样本区间为2011年11月21日到2012年4月27日,剔除掉工作日以及两市场非配对数据,一共得到100对有效样本数据。由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报价单位不一致,理论上应该根据汇率因素,把两市场的单位统一起来进行比较,1美分/蒲式耳=0.367美元/吨,1美元=6.2804人民币,因此:1美分/蒲式耳=(0.3676.2804)元/吨=2.3049元/吨(2.1)通过使用Eviews6.0分析,得出两市场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63,说明两市场大豆期货价格的正相关程度较高。
协整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在此引入市场整合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的方法,来分析两市场的价格是否存在市场整合。1.价格序列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6.0,在假设DLJG(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和ZJG(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存在单位根的前提下。2.组合残差的平稳性检验选取DLJG为因变量,ZJG为自变量,可得Eviews6.0结果为:残差的检验结果-3.795939小于1%、5%、10%置信水平的t统计量,且残差存在单位根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0.0041,因此可以得出:lnln~(0)tDLJGZJGeI(2.4)因此我们得出,序列DLJG和ZJG存在着协整关系。表明大连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
误差修正模型设协整方程(2.4)的残差项te为误差修正项(ECM),由于误差修正模型要求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将d(lndljg)和d(lnzjg)分别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再将误差修正项ECM的一期滞后项作为新的自变量放在等号右侧。根据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分析,短期内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对国内大连商品市场的影响达到了9.5%,而滞后一期的芝加哥价格对本国大豆期货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达到了16.5%,ECM(-1)的系数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当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的波动受到前一日非均衡误差的反响影响,如果前一天的期货价格增长率超过或者低于均衡的价格增长率,则当天的价格会以-0.225的调整力度下降或上升,最后趋近均衡水平,这也就表明大连的大豆期货价格在短期内虽然会受到国际新信息的干扰,但长期会由ECM项以反方向的速度调整回归到均衡状态。
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由Granger(1969)提出的如何检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Granger的解决方法是看当期的Y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前期的Y值所解释,加入X的滞后变量的值是否能加强这种解释能力,如果加入X的滞后项有助于预测Y,则说明X对Y具有Granger因果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因果性并不是意味着Y是X的结果。从格兰杰检验中我们可以得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响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的作用,而大连大豆期货却不足以影响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足见中国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的没有掌握足够的定价权。
基于VAR模型下的脉冲响应函数1.建立VAR模型2.VAR稳定性检验由上述协整分析可知,d(lnDLJG)和d(lnZJG)是平稳序列,因此将d(lndljg)和d(lnzjg)作为内生变量进行VAR的估计。全部根的倒数指均小于1即在单位圆之内,因此VAR模型是稳定的。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刻画的是误差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在VAR模型中,当某一变量t期的扰动项变动时,会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t期以后各变量产生一连串的连锁作用。从整体上看,内生变量在序列冲击时随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小,最终都趋于零,因此对应的VAR模型是一个稳定的系统。从左上角的图可以看出,中国DCE大豆期货价格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信息在当期就有较强的反应,价格变动0.58%;右上角的图表明,在当期美国CBOT的价格对DCE造成不了冲击,而在第二期DCE的价格就开始受CBOT信息的影响,价格变化靠近0.39%;左下角的图表明CBOT基本上不受DCE市场信息的冲击;从右下角的图可以看出美国CBOT对自身一个标准差的新信息在当期就有明显的反应,价格变动达到1.2%。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看,美国CBOT期货市场仍然是价格形成的主导者,中国DCE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我国期货市场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相较于国外市场而言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经历了超常规发展的初创期,也经历了问题迭出的整顿期,现在我国期货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经过数年的整顿,我国市场又开始了新的放量增长,而且是在一个更加规范更加理性的市场体系中。站在这个继往开来的十字路口,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我国的期货市场。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1988-1991);期货市场的试点发展阶段(1992-1994);期货市场的规范与调整阶段(1994.5-2001);期货市场的恢复与发展阶段(2002-现在)。
我国期货市场演进历程表明:我国期货市场的成长具有明显的超常规发展特征。从时间跨度来看,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期货市场跨越西方期货市场百年发展历程,呈现出跳跃式发展态势;从期货市场成长的起始点考察,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国际期货市场演进的一般规律有些背离,不是从传统的农产品,而是从非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交易开始的。期货市场的超常规发展一方面迅速弥补了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缺陷,利用“后发优势”进行跳跃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忧。
政府推动是我国期货市场成长的又一显著特征。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由现货交易商和行业协会自发组织建立期货交易所的模式不同,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是国家高层管理机构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解决经济运行过程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由上至下地推动期货市场的组建与发展。政府出面组建期货市场,有助于节约组织成本,但也极易助长政府对期货市场不应有的行政干预,从而使我国期货市场呈现较强的行政性特征。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均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固然要认真借鉴国际期货市场成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是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否则,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挫折,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成就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与整顿;逐步进入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期货市场硬件设施实现了现代化,期货市场软件设施日趋完善。
形成了以期货交易所为核心的较为规范的市场组织体系。经过十余年的试点与发展,尤其是经过199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我国的期货市场由分散建设逐步趋向集中规范,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期货市场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期货交易所是核心,已上市期货品种的交易基本稳定,由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形成的网络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市场。
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期货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人才队伍。我国的期货市场作为新兴的行业,吸引了大批的年轻的人才。这批人才学历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专业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年轻的专业型人才是期货市场的财富。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规范,又有一批早期从事期货理论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进入期货业的实践活动,使人们对期货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批有相当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群体,构成了期货行业的人才基础。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初步显现和发挥。铜、铝、大豆、小麦等期货品种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较为密切。国内有相当数量的生产经营企业参与铜、铝、大豆、小麦等期货的交易,他们从期货交易中不仅免受三角债之苦,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发现价格、指导生产、调节供求的作用。经过1994年以来的清理整顿,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进一步调整,我国的期货市场进入了规范有序快速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2003年交易额达到了近11万个亿。
十年发展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监管与自律体系。在我国期货市场组织机制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期货市场的正向功能亦得以发挥。
我国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交易品种不足
我国现有的三家交易所真正交易的品种只有七个,分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天然橡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豆粕,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硬麦和强麦。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品种如线材、石油以及玉米、棉花到现在都还没有上市或者恢复上市。这就使我们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定价权,从而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二)投机成分过重
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功能,是使各种生产者和工商业者能够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风险,从而安心于现货市场的经营。期货市场要实现这种功能必须要有投机者的参与,投机者在寻求风险利润的同时,也承接了市场风险,因此一个正常的期货市场上投机者是必须和必要的。但如果一个市场投机者占了绝对支配地位,这时非但期货市场的积极功能不能很好发挥,反倒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干扰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在我们的市场上,大部分的市场参与者在交易的过程中,投机的心理往往占了上风。甚至在需要参与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企业中,也有不少做投机交易的,比如有些粮油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却成为了空方的大户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价格的炒作便成了唯一的主题。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期货市场是属于“不完全市场”的范畴。在这种市场,商品价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买卖双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而远远脱离了这种商品的现时基础价值,从而可能导致了价格“越买越贵”或“越抛越跌”的正反馈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价格往极端发展的风险。
(三)市场参与者不够成熟
由于目前我国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和专业的经纪人队伍还没有建立和规范起来,所以实际的投资大部分还得依靠投资者自己来完成,其投资行为必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要想降低期货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对投资者的教育和促进其走向成熟是一条必经之路。
(四)市场的弱有效性
技术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之一讲到: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即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后必定要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整个市场要处于有效市场理论的情况下。而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是一个弱有效的市场,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将使市场的参与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社会交易成本,这样就降低了期货市场这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潜力和方向
(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
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大大加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其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1.我国大规模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潜力与需求巨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大宗商品的集散地,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发现功能是在国外相关期货市场的带动下完成的。当我们在购入大宗商品时,定价权却掌握在国外政府或卖方手里。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不仅损害了我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也使得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的地位降低。从这点考虑,我国大规模发展商品期货市场的潜力与需求是巨大的。
2.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潜力与需求巨大。期货市场的最终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但在发生了类似“3•27国债”事件之后,金融衍生品在我国成为历史。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单一的市场交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专业型投资机构呼唤对冲机制的形成。
3.维护国家利益要求大力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由于期货市场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尽管许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我们期货市场的价格功能在国际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情况下必须参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品价格进行交易,每年不仅使国家损失大量外汇,也使得商品竞争能力下降。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求考虑,我们也必须发展我国期货市场。
(二)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
1.期货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创新功能将得到加强,进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市场。期货市场的产生、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必然在创新中不断前进。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新品种将不断被开发,各个交易所在自身核心品种的研究和创新方面也会不断努力,并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期货公司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不断探索,以期能够提供新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通过期货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努力,必将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注重理性投资的专业化市场。
2.随着我国市场化体系的完善,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场的标价中心之一。随着我国作为商品集散地功能的不断扩大,不仅是我国的企业,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对于将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商品市场标价中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在我国市场化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我国期货市场作为全球商品市场标价中心的趋势将成为必然。
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以股票指数期货、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为核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使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完善。这是市场参与者和服务对象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资本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化程度加大的环境下,企业越来越明白期货市场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并迫切需要利用期货市场锁定风险,扩大投资规模来创造社会财富。另外,在快速发展的我国国际贸易中,企业也存在巨大的化解外汇波动风险的需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步伐,设计并提供有效的金融衍生服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资本市场的发展新思路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场超常规发展。周小川关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新思路中提到需要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伴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对于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提高股票现货市场的效率、透明度与流通性。保险机构的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来解决“利损差”问题,银行的改革进程中也直接面对利率风险,问题的长年堆积甚至会导致社会风险。这些也要求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超常规发展来逐渐化解日益扩大的风险积累。
参考文献:
1.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2.约翰•墨菲著,丁圣元译.期货市场技术分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3.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品种介绍[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
商业银行作为机构投资者进入黄金期货,对于稳定和壮大黄金期货,乃至商品期货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期货成交,屡创天量
据国内主要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今年1月,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累计成交8850万手,成交金额达6.03万亿元,与2007年1月相比,分别增长118%和202%;2007年12月,期市累计成交8532万手,成交金额为5.23万亿元;1月份的环比也出现了较快增长,分别增加了3.7%和15.4%。1月份挂盘交易的19个交易品种中,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豆油合约交投最为活跃,成交金额分列前三;在6万亿元的成交金额中,上海期交所单月成交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大连商品交易所当月成交2.3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增430%;郑州当月也成交0.66万亿元,同比增长252%。
今年1月9日,刚刚上市挂盘交易的黄金期货明显受到了市场资金的追捧,仅仅交易了17天,成交金额就达到了2614.86亿元,成为我国排名第8位的期货“主力品种”。
关于金融指数期货
今年的市场机会应在期货市场。除了黄金期货,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包括股票指数和国债指数期货,同样有望开通。对此,有人很支持,有人很慎重,围绕着股指期货的各类“解读”也非常有趣――当然,由于立场不同,各方观点也是相当杂乱、相互矛盾的。
对于股指期货,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金融指数期货的一个种类。除了专业人士以外,大家需要认清的特征,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股指期货并非单向交易。一般而言,它并不会利多股市,也不利空股市,当然,它有助涨助跌、移峰填谷的作用,但是,它也拉平了机构进场时的平均成本。不管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时上证指数是1000点还是6000点,其市场进入成本都是一样的。了解这一点之后就能明白,在股指期货开通后,市场分析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可以不必长年持有大批的“股票现货”。
第二,股指期货只是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并没有特别神奇、特别费解的地方。这是因为,只要时间足够长,实盘的走势与虚盘的指引,只是一场狗追尾巴的游戏。在客观世界,狗永远也咬不到自己的尾巴,但在人类所设计的衍生品市场,狗咬到自己尾巴的几率非常接近50%。这就是说,我们已经事先就假定,在一定的时间之内,狗有一半的机会可以咬到自己的尾巴,这足以保证这个游戏不至令参与者感到无聊,以至于“放弃追逐”;
第三,对于期货玩家,“只有对错,没有价值”。无论多头还是空头,在期货市场上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阶段性趋势交易者,而不是价值投资者。在这里,你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研究你所投资的品种到底值不值钱或者值多少钱,只需要把限定的时间(准确地讲,是在你所参与的品种交割时间到来之前)划分成一个个小段,把握每个小段的趋势,以保证你能顺利地从对手的兜里掏出钞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弹性的下跌或是上升,将是不靠谱的;在很短的时间段内,死死咬住一个走向,是必败的选择。
期货的交易成本很高,一方面因为一般投资者不可能参与交割;另一方面因为有些品种尚存在严格管制。虽然谁都知道,市场不太可能在极端的状态下停留很久,但是,你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也可能永远“等不到”市场转势的时刻到来。总之,在股市中你可以选择长期持有股票,但是期货是有时间限制、有时间成本的。以3个月的品种为例,一年你需要购买4个合约。这些合约的成本加起来,正好吃掉你的保证金的绝大部分――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套期保值”,也不像一般人所想象得那么简单!
期货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