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0:19: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市场经济相关知识

篇1

市场机制往往是看不见的,但政府的干预措施却可以看到它所发挥的作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是必然的选择,所以在此转型期之间,市场失灵的情况不时发生,它的诸多表现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相关人员也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阶段的市场失灵与经济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

19世纪末,经济学家们正式对外提出了市场失灵这一概念,那时将市场失灵归结为个人选择的结果。之后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得出,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垄断竞争”,在垄断竞争下,通过考察各个生产者的一些经济行为后,市场失灵的范围逐渐从内向外扩展,逐一出现了信息不全面、不对称等问题。而市场失灵现象与政府的干预一直都是个对立的问题,引起了较多争议,但是很多经济学家都普遍认为,能够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行为,而且市场失灵的结果导向必定是政府干预。那么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失灵问题,要正视且联系相应法制法规进行不同途径、不同措施的干预和解决,以及协调好我国经济法与市场失灵之间的相关联系。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其发展过程

从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出现的角度出发,这主要因为在某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行业内原本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在一些公共产品方面,也导致其在定价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失灵主要指的是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微观市场的原因,导致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益降低。比如:最为人熟知的垄断就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具体表现。因为市场失灵会导致市场上的商品无法按照既定的价格进行销售,影响了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会使得许多的公共物品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

总体来看,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强调的是对社会资源分配的研究,并且将社会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作为了市场发展和作用发挥的具体任务。因此在经济学中,其所研究的市场失灵问题的核心便是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的发展效率。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在部分学者的经济学理论中还着重强调了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和相关的政策来有效地解决市场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失灵问题,从而更好地避免出现经济效益下降和经济效率降低问题。比如:在解决市场垄断的问题时,政府便可以有效的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严格的把控市场上流通物品的价格,有效解决恶意竞争现象,更好的保障相关的企业和商人的经济利益;又比如在进行界定产权和减少交易成本问题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或者规章制度,有效地调节市场。通过外部控制的方式,有效避免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根据相关学者的概念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得知,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可以被概括为在发生一些市场经济效率的状况时,国家政府部门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的举措和其行为。同时,经济法也是各个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所制定的针对性举措。

三、市场规制法及其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一)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内容

从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产生来看,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针对垄断资本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管理制度,作为经济法的一种重要代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在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出现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在进行市场关系的协调和企业利益的协商时,多是采用一些私法或者其他的商法,这些法律基本上只能够保障某个利益方的要求。然而在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各个利益方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了更好地的稳定社会正常发展,保障各项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就需要相关法律规范。

在资本主义市场出现垄断问题之后,相关的垄断集团得到了迅速壮大,并且成为了一种不可控的社会趋势,传统的法律已经难以对垄断集团的生產活动进行调节。这些集团在逐步的形成了一种新势力后,开始了对中小型企业打压。并且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集团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掺杂售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其影响来看,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使得这些垄断集团的社会信誉下降,从而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

在此背景下,相关的资本主义国家充分的认识到仅依靠传统的民商法和经济法进行内部协调已经无法解决社会生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垄断资本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导致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在此状况下,仍然是按照传统的契约法,只会让强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弱者的利益被剥削。为此,经济法这种追求社会公共价值的法律便应运而生。伴随着该法律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其他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比如:消费者权益法、产品质量控制法等,保障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功能

从市场规制法律的特点和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该法律出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公平竞争和自由发展。在垄断资本不断发展过程中,政府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利益集团对社会健康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恶意竞争现象的出现,相关的立法者还提出了反垄断法的概念,用于保障市场秩序。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稳定社会秩序,避免其他一些不合法行为的出现,相关的立法者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法法规。

在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法律效益时,还需要着重的考虑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保障其合法权益。为此,立法者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律在进行相关的义务和权力制定时,更加倾向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为其带来了众多的便利。在该法律中,还对经营者的相关行为进行了限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侵犯消费者权益和其他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三)市场规制法与市场失灵理论所涉及的内容存在相互交叉却不重合

根据市场规制法和市场失灵理论的相关概念结合,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分析之后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市场规制法的角度来看,在这两个理论中都明确地提到了和垄断方面相关的内容。但是在市场规制法中,垄断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在法律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但是从市场失灵理论的角度来看,该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的彰显。同时,在该理论中也未提出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论述;其次,从市场失灵理论角度来看,对市场正常发展和相关交换行为正常开展的影响因素都应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还涉及到众多的公共性物品的规定,需要对其进行明确规范。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规制法研究的角度不同,在相关具体操作方面也缺乏对其的具体规划和指导。为此,在开展市场管理的工作中,并不能仅依靠市场失灵理论对相关的工作进行完全指导,还需要结合经济法的优势和相关的举措对其进行针对性地调整。

(四)在经济法中,市场失灵的实质意义

从经济法的角度来看,该法律着重强调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干预支配对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产生的影响。在整个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更好地保障中小型企业的利益。

四、我国现阶段市场失灵的几种表现

(一)不成熟性市场失灵存在的问题

1.我国目前的传统农业市场也正面临着市场失灵的情况。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时期,也仍然要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相对目前来说,传统农业仍然居多,农业在经济体制下要高度重视市场失灵问题。

2.对于我国的国情和管理体制来说。用行政手段来强制干预市场经济的例子屡见不鲜,常常通过国家政策倾斜的形式来扶持本地的企业和产品。但这样的手段往往就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二)公平性市场失灵

1.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总收入分配中占比偏低。这样的情况往往造成了垄断行业的收入偏高,收入来源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规范,违反我国现有分配政策的现象也在频频发生。

2.我国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是长久以来存在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这样的不平衡趋势更加明显。

(三)缺陷性市场失灵表现突出

1.负外部性问题有待及时解决。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水平日益提高,但很多产权制度的界定还不完善。因此,负外部性问题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合理地解决措施。

2.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公共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的时期。如今人们的要求也不再是吃饱穿暖这么简单了,转而对教育、医疗等公共的需求增多。但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方面还不够全面,仍然存在着提升空间。

3.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严重的污染、损耗问题。例如我国现有的许多公园开放式博物馆,以及著名的人气旅游胜地等,由于吸引着大量的人流前来参观游玩,从而造成了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在一些开放景区,由于商业入驻量增多、经营设施增多、游客大量聚集,从而造成的城市景区污染化严重。

五、市场失灵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法律手段

我国应该深刻落实法律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在市场失灵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基于经济法下的处理手段,打破经济法领域的桎梏,在政府的强制性干预下,发挥最大作用。另外,法律法规的重新制定和对现有法规的删改也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同步进行,不能随意开展,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同时在司法方面,为了保护市场主体,维护相应的社会秩序、市场经济秩序,要对市场失灵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戒,为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行政手段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机制来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监督机制为的是打击和清除一些权钱交易的违法行为,同时在更多的方面维护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各个行业领域的绩效评估。这样既可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为实现经济社会的价值提供更广阔的渠道。此外,还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责任制度,并且提高追责的执行力度,不能松懈也不能放任违法乱纪行为。最后,要持续支持和推进政府部门内部改革,建立更加高效、公正的职能部门。

(三)经济手段

篇2

但是,教育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有所不同,有些较为直接,有些则只是间接地与经济发生关系。因此教育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也要有所区别。

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全国人民文化素养,为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体发展,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它不直接培养劳动力。而是为培养劳动力打好德智体资方面的墓础。当然,由于我国教育程度比较低,至今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青少年在受完基础教育以后,甚至初等基础教育以后就要参加到劳动大军中去,因此基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培养了劳动力,所以要考虑到它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教育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使毕业生能够较快地进人劳动队伍。但是基础教育毕竟有它自己的主要任务。要培养劳动力就应当在完成墓秘教育之后进行职业培训。帕锡臼是初等教育,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它的毕业生还不到就业年龄,因此在基础教育裔段不宜强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职业技米教育就不向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各种产业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本来是两干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谋生豹教育,技术教育则是培养技术人员,或者以传授一定技术知识和技能为月的伪教育。祖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上的大多数职业都与技术有关,因此就统称职业技术教育了。学生受完职业技术教育以后就要进人社会,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和其它职业。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就和市场经济有着较直接的联系。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的方式方法。当然职业技术教育中也有一部分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关系,如师范、卫生保健、艺术、体育等专业,它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改革。

高等教育就比较复杂,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门类很多犷有理、工、农、医、文各类。各类中又分基础理论教育和应用理论教育。简单地说,有一部分专业是直接为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如工、农、商、金融等专业,它们与市场经济靠得最近,有直接的关系,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和培养方式。有一部分专业如医科、哲学人文科学就与市场经济离得较远。当然从提供劳动服务来讲,它们与劳务市场也有较直接的联系,但是这种劳动服务毕竟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其服务的成果不直接进入商品市场。高等教育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给市场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到生产率的提高,它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高等教育具有多学科、高科技的优势,高等教育应该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做出贡献。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需要建立和培养科技市场来刺激高等教育的科技研究。成人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很密切。但是成人教育也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补偿教育,主要是给未能完成正规教育的成人补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另一部分是职业性的继续教育,是给成人以职业培训,这就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成人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培训,使成人尽快地达到职业所需求的熟练技能。这部分与市场经济有直接的联系,而且成人教育办学灵活,可以适时地根据市场需要来调节。以上是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来看它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有诸多不同。不可笼统地讲教育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来进行改革。

二、现在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筹措教育经费的问题。当前教育经费短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资奖金倒挂,教师流失严重。有人把署仑归之于计划经济的结果,提倡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使教育商品化,向企业用人单位收取培养费,向学生收取学费,以筹措教育经费。关于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

首先要弄明白,教育经费短缺、体脑倒挂是不是就是计划经济的结果,我认为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作必然的联系。回顾50年代,我国教育经费和经济建设是同步发展的,“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5.5肠,当时工业固定资产增长1.26倍,而工程技术人员增长2倍。1958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开始减少,“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6%,三年调整时期(1962一196动为3.2%,“三五”期间为1.,写。就是说,“,,期间达到最低点,可见轻视教育是“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1978年的工资改革是“”“左”的思想的遗毒,降低了知识分子的工资,使体脑倒挂至今扭转不过来。这与计划经济没必然的联系。谈它有一定关系,则是说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企业效益太低,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国家没有那么多钱用来办教育,只有市场经济的道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才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才能提高教育经费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有人企图通过教育参与市场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是不现实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要参与市场这句话如何理解?市场是多形式的,有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等等,与教育有联系的主要是科技市场和劳务市场。教育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培养人才,学生毕业以后要进入劳务市场,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是有争议的课题),即使学生毕业后要作为劳动力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架参与市场交换,这种交换也不是在学校和企事业之间进行的。任何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办教育,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是通过地方税收来办教育,都不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直接的市场交换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教育经费来自地方(州)的税收。纳税人是全体公民,不论是不是企业主,也不论是不是有孩子在学校上学,都必须根据各自的收入交税。地方政府把税收的一部分用来办教育。由企业者用人单位来交培养费的办法只能局部进行,不能完全推行。如果全面推行,就会造成教育的萎缩,因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它总是重视眼前的利游,而人才在企业发挥作用总是滞后的,越是高级人才滞后性越强,大多数企业不可能具有远大的眼光来储存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人才,因此任何国家的人才培养都是由国家来规划,来干预,不是由市场直接调节的,当然国家规划和干预要预测市场的需要。市场是有调节作用的,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反映出来,就业情况好的学校和专业,申请入学的人数就多,学校根据这种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计划,而不是把毕业生(人才)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与企业直接交换。

有人主张教育服务是一种劳务,也是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根据这个理论,学生成者家长就是买方,要购买这种劳务就要交费,因此交学费就是天经地米韵事。首朱释薄说听‘’我是同滋义务教育以后上学要交一定的学费的,但是这种知杯是教师务务的济澎家长和学校不是简单的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家长送孩子上学校,’为了提高政子的劳动能力(使用价值),将来可以改变社会地位,获得经济利益。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是家长的投资。但是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而且还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素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长作为社会成员来讲,他既有一定的社会义务,又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在社会主义国家来讲,家长参加社会劳动,他的工资所得是劳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已经交给社会,由代表社会的国家进行第二次分配。其中就有年轻一代的教育费用。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家长是已经交过学费的,不过不是直接交给学校,而是交给社会,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是不一样的。我国目前实行的还是低工资制度。所谓低工资制度,即工资水平是低的,但社会福利是高的,社会主义时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种低工资制度会相应的改变,但是在目前工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要用学费作为教育劳务的价值来偿还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前面说过,我是主张收取“定的学费的,但要分什么教育,义务教育就不应该收费。世界各国实行义务教育从来就是免费的。因为所谓义务教育,也即是强迫教育,家长有义务也有权利送孩子上学,国家有义务办学,给孩子上学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如果要收学费,那末就有一部分家长因为经济困难而没有能力送孩子上学。因此许多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时候不仅不收学费,而且免费为孩子提供午餐,提供教科书,为离校远的孩子提供校车接送。这一切都是为了便利孩子入学。当然在我国教育经费极端困难条件下,学校为了开展某种活动,适当收一些杂用费也是可以的,但义务教育在原则上应该是免费的,这是不容含混的。

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则是另一回事,属于非免费教育,可以收学费,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学费的多少可以按两种标准:一种是按质论价,辱量高的学校收费高,质量低的学校收费就低。另一种按毕业生的出路好坏论价,出路好的收费高,出路差的收费就低,例如旅游专业,非常走俏,毕业生分配到旅游局、大饭店,收入也高,这类专业应该收高额学费。这种收费的区别就是靠市场来调节了。

高等教育就比较复杂。国家要保证重点发展的专业,如基础理论,人文社会科学、师范等专业。其它专业也可象职业技术教育那样收费,但考虑到我国工资制度尚未改革,家长负担能力有限,目前收费还不能太高,还不能补偿所有的培养费用。

总之,学校收费问题,有市场调节的因素,也有别的因素,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因此即使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学校都列为非营利组织,国家对私立学校也要有所补贴。只有极少数补习学校,特别是外国人办的语言补习学校之类才标明是营利的组织。这种学校一般是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到那里不是为了学习多少东西,而是去混张文凭。这类学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宜提倡。至于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课余到补习学校兼课,,或去当家庭教师,获取报酬。这种劳务实际上已超出我们通常讲的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本文议论之列。

教育劳务还表现在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上。我认为这部分劳务是可以进久市场的。因为信息也是资源,也是物质财富增长的源泉。科技成果就更不用悦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改型换代的必要条件。学校理应从提供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中得到报酬。但是恰恰是这一块,科技市场在我国很不发达,可以说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自己提供的科技债良和科技成果在我国很不值钱。我国许多企业到国外引进技术资料,要化很多外汇,但国内高校提供同样的技术资料,却只值外国资料的百分之几。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因此要在国内培育科技市场。这种市场的建立不仅会大大捉进我国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如提高,而且会促进高等学校的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增加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收入,逐渐改变体脑倒挂的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办学、多渠道集资办学提供条件。但也要看到另一方面,即市场经济是强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以后,就不会象过去那样慷慨地向学校交培养费。目前许多部属院校,由于部门领导职能的改变,实行政企分开,经费来源就断绝了,困难很大,就是这种反映。因此从总体上来讲,教育部门可以多渠道筹集经费,但办教育根本还是要靠国家统筹安排,通过立法,通过税收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不能靠学校参与市场经济来解决。

三、关于学校办企业也是一个热门话题。我的观点是,在当前教育经费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创办各种企业,增加收人,‘用来改善办学条件,政善教师生活,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与办教育是两回事。就象国外许多企业家办学校一样,企业家办企业,用赚来一部分钱办学校。企业家任学校的董事长,并聘任一位专家当校长。企业是企业,学校是学校。所不同的是,国外企业和学校是分开的,我们则是企业和学校合一的,是一个法人地位。

学校办的企业当然要进人市场,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但学校的企业进入市场并不等于学校进入市场,学校办企业并不等于是学校企业化,许多同志把学校办企业说成是学校企业化,这是不正确的。

前面说到在当前教育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办企业,无可非议,反过来说,如果在教育经费正常的情况下,学校办企业就不一定值得提倡。因为办企业和办教育毕竟是两回事,能当校长的不一定能当企业家;能当企业家的不一定能当得了校长。如果校长又要当企业家,则对学校并不有利。教师也是这样,学校只能分一部分教师去办企业,不能让教师兼做企业家。也就是说,本来,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校长和教师的全部精力,不能分散精力。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中小学不应该办企业,现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地方办企业来养学校,而不是反过来。

至于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办企业则是另一回事,也可以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为了补助经费之不足办企业,如上面说的那样;另一种是结合学校性质和专业办企业,为了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第二种性质的企业是应该提倡的。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本来具有教学、科研、服务三种职能。这三种职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中世纪时代的高等学校只具备教学一种职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高等学校开始从事科学研究,而且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社会又赋于高等学校服务的职能,特别是美国在上个世纪肆立赠地学院以后,这种职能越来越强烈,影响到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用什么来为社会跟务,就是用仑豹知识,用它的科技成果,当然也不排除办企如但更重要的是与企业合作,角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帮助企业培训人才,改进技术,雄高劳动生产率,瞬时从金业中获得应有的报偿。这种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和教学科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最终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最终是有利于教育,而不是削弱教育。

四、上面分析了当前教育界议论的几个问题,是想潭清一下,不是教育改革的所有问题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育。教育的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屏,这是毫无疑义的、否则,教育就会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生活,教育就会缺落动力和活力,就会走进死胡同。但同时要正确理解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真正为市场经济服袅,「为繁荣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就是说,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教育要尊重经磷规律,教育也要尊重自己的规律,教育如果忽视了经济规律,则教育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教育如果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也不能很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教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的需要,跟不上变革的形势。教育如何才能适应这种新形势呢?我想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教育要为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竞争,在当前科技发达的条件下,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要为市场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可以分几种层次和类型,一类是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一类是管理企业的人才;一类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大军,他们也是人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市场竞争的意识,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当然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自然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培养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死记硬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做法,使学生生动活拨主动地发展。在教育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有专文来论述。

(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就要改革教育的管理体制。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它高度集中,高度统一。这种体制使得学校办学机制僵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学校办不出特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这种体制暴露了明显的弱点和不适应,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地方办学决策权和自。在上面讲到与市场经济联系较密切的部分更要放权。放权有几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有利于专业的调整和课程计划、培养方式的调整,二是有利于学校和市场直接挂钩,参与科技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把学校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所采用,三是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条件和学校的优势办出特色。

当然,放权也会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有些国家需要确保的专业,如塞础学科、国防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可能就会萎缩,义如各地可能贪图小茄全,专业重复设查,办学效益较差,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利用政策来调节,也就是说放权并不等于国家不管,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不管,重点是在宏观控制上。

我认为,高等学校的办学权限和办学模式要做重大的改革。现在全国有1080多所高等学校,可以分几种类型,一类是国家重点学校,包括国家教委直属36所和中央各部委属60余所,约100所,这部分学校条件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第二类是地方重点学校,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2一3所重点学校,省市自治区都化了本钱来武装这批学校,条件也较好,师资力最也较强;第三类是一批普通学校,规模较小、条件较差;第四类是一批专科学校,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地方职业性大学,条件很差。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不可能压缩,也不可能限制发展。过去总是由于经费问题和质量问题放不开手,今后在这两个问题上也要分分档次,分别处理。我主张,今后国家只管好一二百所高水平的大学,其它放并让地方上去办。特别一二年制的专科和短期大学要放开,地方或者团体,私人都可以办,经费自筹。规模不论大小,只要毕业生在市场上需要就可以办。质量问题可以由两方面来解决:一方面组织社会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来检查评价它的质最,另一方面是冲破学历主义,改革用人制度,不要用学历来作为用人、定工资级别的标准,而是按能力用人,·按能力付酬。也就是说,一把质量问题也放到随行就市中去解决。我觉得在我国用人制度中冲破学历主义是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但这个向题太大,需要专门论文来讨论。这里不能深谈。

(三)学校内部体制要改革,特别是高等学校。

首先,要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状况。现在看来把学校的社会服务设施归还给社会目前还不是时候。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迟早要走到这一步。当前的问题是把它适当分开,分别加以管理。在后勤管理方面,除一部分非营利部门外,完全可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其次,要改革报酬分配制度,把夯配与工作业绩联系起来,把岗位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这三种制度缺一不可,岗位责任制是目标,检查考试制度和奖惩度是达到目标的保证。没有考核就不可能奖惩,没有奖惩,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目标是坚持岗位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益,提高学校办学的经济效益。

第三,进行教学、科研体制的改革。这是学校改革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教学科研水平提不高,一切改革都失去了目标。要解决教学科研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就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这个问题也需要专文来论述。

第四,加强群众的民主监督。学校自扩大以后,不能是校长说了算,应该有一个民主渠道,发扬民主,调动教职员的积极性,同时对学校领导实行民主监督。

(四)为了实行深刻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在教育观念上加以变革。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所谓大教育观,就是全时空,全民的教育观。在时间上来说,教育已经不是一定年龄阶段的活动,而是要贯串于人的一生,终身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在空间上来说,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学习的场所,国家、社会团体甚至于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媒介为人们提供学习资料。要鼓励青年自学成才,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学习。不仅提倡人人受教育,而且提倡大家来办教育,以国家(包括地方政府)办教育为主,社会团体可以办,个人可以办,只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金日狗有关规定,就允许他办学。

篇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market abolishment’s popular contracted manage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practic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asic units of the geological marke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reference and theo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guidance.Keywords: Geological market; operating mechanism; contracted management; economic relations; impact factors

中图分类号:P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地质市场基层单位普遍的经营运行机制

1.1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经济财产关系

目前,进入地质市场施工的单位,大多数是原来属于国家所有的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地勘事业单位。自国家实行企事分开,改革全民所有制的经济隶属关系,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以来,国家改变对国有企业的干预范围,赋予企业以经营管理自。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投资,包括吸收企业、其他单位和个人投资资金共同形成企业法人财产。企业在法人财产权的范围内,通过灵活自主地经营,保证国有资产及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

1.2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简单类型

作为地质市场的基层单位,是独立开展或从事某项地质服务的经营实体。由于操作业务的特殊性,可划分不同的市场类型:如凿井市场、工程地质勘察市场、地质环境治理、基础工程市场、石油钻井或地热井钻探市场等。为了提高地质基层单位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利用经济的办法搞好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的经营管理,激励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

1.3地质市场基层单位承包经营方式

承包经营的方式是地质市场基层单位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通过运用现有的企业法人财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前提是在核准承包定额基数的基础上,采取“包死基数,定期上交,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集体承包经营方式。“包死基数”是基层单位实体与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鉴发承包经营责任书,在核定承包费用范围内,(包人员工资、材料费用、节约奖等)负责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运作;“定期上交”是基层单位过一定时间,要定期向上按规定比例上交属于企业法人财产的收益。“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是基层单位在承包基数的范围内,节约越多,得到的节约奖励越多;浪费越大,或者亏损,得到的就少,甚至拿不全工资。因此,该种经营方式带有很强的利益驱动激励机制。

1.4地质市场基层单位承包运行实例参考

实践证明,承包经营方式是目前地质市场基层单位较好的经济运营管理方式。例:某地质市场钻井项目,井队作为一个地质市场基层单位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确定井队的承包数额是195元/m,在这个范围内包括人员工资、钻头消耗、泥浆材料、油料等费用投入项目。其中30个人员的井队每年平均工作10个月,月工资平均3200元,钻井材料等变动成本的费用大约在80元/m左右。同期石油钻井市场价格350元/m,若该井队一年完成15000m钻探工作量,在保证年工资的基础上,还可以有76.5万元的节约剩余奖,平均每人2.55万元。

2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经营数量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2.1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经营数量关系基本要素

作为基层单位经营与管理中联系最紧密的三个变量是:①人员年工资费用(元)可以看作是固定费用C;②单位承包费用I(元/m)和③单位平均成本V(元/m)。根据现有人员的工资水平,联系上述三变量,可以求出正常情况下的保证工资水平的地质工作量Q0(保本点工作量)如下式:

Q0=C÷(I-V)

结合已述例子,可求出Q0=3200×10×30÷(195-80)=8348延米。式中I-V就是单位节约收益,例中I-V等于195-80=115元/m,它与各单位的技术程度、管理水平相关。Q×(I-V)就是顺利完成一定地质工作量的期望收益ER。

2.2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经营数量相关关系

在C、I、V三个因素较稳定的情况下,期望收益ER与地质工作量Q相关。

有以下三种情况:

2.2.1当Q<Q0时,出现亏损,即基层单位人员工资不能保证,ER<0;

2.2.2当Q=Q0时,如上述处于盈亏保本点,人员工资有保证,但期望收益ER=0;

2.2.3Q>Q0时,不但人员工资有保证,而且期望收益ER>0,有节约额。

2.3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经营经营效益变动分析

2.3.1基本模式

如上例所述,当年工作量为15000米(大于8348米)时,期望节约收益额ER=76.5万元。

上述因素分析简图如下(见图1):

关于图中ER—期望收益(纵)

I-V—平均节约收益(斜率)

C—固定成本(年工资费用水平线)

Q—年工作量(横)

Q0—保本点工作量

2.3.2变动分析

上述诸因素中,若单位平均节约收益水平(I—V)上升,即斜率增加,保本工作量Q0点左移到Q1,在工作量不变的条件下,亏损区减少,盈利区增大,见图2。

承上例:若单位平均收益由115元上升至135元,则Q0由8348才降至Q17111米,盈利ER由76.5万元增至106.5万元。

相反岩单位平均节约收益水平(I—V)下降,即斜率降低,Q0点右移,相应地亏损区增大,盈利区减少。承上例:若单位平均收益由115降至95元,Q0由8348米升至10105米,相应地盈利ER由76.5万元降至46.5万元。

因此,可以说(I—V)是衡量基层单位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最为重要的指标,又是衡量基层单位盈利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2.3.3其他相关变动因素分析

在Q、C、I、V四因素中,当人员工资水平C上升至C1,保本点Q0右移,相应地盈利区减小,亏损区增大;相反工资水平下降至C2保本点Q0左移,则盈利区增大,亏损区减小。承例分析,当月固定工资水平由3200降至3000元,则Q0由8348米降至7826米;盈利ER由76.5万元增至82.5万元;相反工资水平由3200升至3500元,则Q0由8348米升至9130米,盈利ER由76.5万降至67.5万元。

影响月固定工资水平的因素有雇佣人员的数量和平均每人的工资水平等。

3影响数量关系的具体因素分析

在影响地质市场基层单位经营状况数量关系的诸因素之中,存在以下具体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1地质市场工作量Q

影响地质市场工作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因素:①市场的形势如何?是扩大了还是缩小投资规模?②技术装备水平如何?采用工艺是否先进?③自身的设备能力如何?是高、低或者正好合适?总之具体考虑目前市场环境状况下可能达到的工作总量。Q越大越有利于从事扩张式管理。

3.2人员固定工资水平—C

影响人员工资水平状况的因素,这些因素应该是地质基层单位最为灵活、有效地因素,具体地包括①现有人员数量有多少?②人员的技术素质是高还是低?③技术素质高,岗位责任重的人是否应该多得到一些?④现有的工资状况是否能够激发每位员工的积极性?这是有关人的因素。

3.3单位承包费用—I,简称每米承包额;它是单位价格扣除了设备折旧、经营、管理、财务费用后,给予基层单位的费用定额。是在参照历史单位平均费用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年度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项影响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定额的切实可行,能有效激发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项因素体现上级经济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的经营策划意图和水平,是拍板定案之前需要慎密考虑的问题。

3.4单位平均成本—V

单位平均成本是每工作单位直接投入材料数量的消耗。它直接反映了基层单位人员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又反映出了基层单位节约挖潜,技术创新的程度;,它是基层单位从事内涵式管理的基本着眼点,是其施展经营与管理水平的主要活动舞台,又是其做大文章、发挥创造性的地方。

3.5综合关系分析

3.5.1可以说地质市场工作量Q是基层单位开展数量扩大生产追求效益的路子,但受到市场环境和设备条件的限制。

3.5.2单位工作量变动成本V是其进行内涵式扩大生产的办法,它受到技术、工艺条件的影响。

3.5.3降低单位人员工作水平C可以提高收益的变化,但它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

3.5.4单位承包费用,即每米承包额I的稍微变化会影响到基层单位与上级单位的经济利害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篇4

机械通气是ICU用于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肠内营养则是机械通气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其与VAP发生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肠内营养传统方法留置胃管的长度是45~55 cm,此长度在胃镜直视下显示的尖端在食管末端或胃喷门处,胃液易反流至口、鼻腔、气管内,增加VAP的发生。目前部分大医院使用一次性液囊空肠管,但价格昂贵,基层医院危重症患者在营养支持方面难以承受。本研究使用普通的胃管[如皋市恒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规格:5.3 mm(F16),总长度110cm]在胃镜下十二指肠置鼻饲管与传统方法留置胃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肠道耐受性与VAP发生率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ICU 100例,接受机械通气在48h以上,无肺部感染,胃残留量

1.2分组 按入住时间的单、双日分A、B组,单日为A组50例为传统法插胃管(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2±12.2)岁,其中,严重多发复合伤6例,大面积脑梗塞8例,心肌梗死5例,脑出血10例,颅脑损伤6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呼吸衰竭9例,心肺复苏后6例。双日为B组50例为胃镜下十二指肠置胃管(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3±11.6)岁,其中,严重颅脑损伤1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12例,多发性严重损伤合并呼吸窘迫征1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8例,心肺复苏后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基础病情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A、B组均采用的胃管是如皋市恒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规格:5.3 mm(F16),总长度110 cm。

1.3.1置管方法

1.3.1.1对照组(A组) 采用常规经鼻腔置胃管方法,到达胃腔后,用听诊法或吸出胃内容或胸X线确诊。

1.3.1.2观察组(B组) 患者左侧半卧位,躁动者给以咪达唑仑或丙泊酚镇静,胃管经鼻腔到达咽喉部即在胃镜的引导下送达胃腔进至十二指肠降部,退出胃镜到胃腔查看胃管有无打折或盘旋,从胃管注入温开水20 ml,通畅,小心退出胃镜后固定胃管,并做好刻度标识,腹部X线确诊。

1.3.2c内营养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肠内营养方法:

1.3.2.1当日插胃管成功后,即给以鼻饲米汤100~150 ml,让胃粘膜有一保护屏障,并使胃肠道有一适应过程。

1.3.2.2请院营养科会诊,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疾病情况、当日生理需要量进行计算所得每日的热卡而配置,即为该患者的日肠内营养液,4餐/d。

1.3.2.3肠内营养过程中做到 营养液温度38℃~40℃,量150~200 ml,床头抬高30℃~45℃,每个班次必须检查胃管位置,每次鼻饲或注药前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

1.3.3痰标本采集和床边X线胸片检查 分别在插胃管后第3、6、9、12 d进行咽喉部、肺部痰细菌培养,即用无菌吸痰容器采集或利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下采集痰标本。

行床边X线胸、腹片检查,以确定肺部有无感染及胃管末端的位置。

1.4观察指标

1.4.1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第3、6、9、12天内出现胃液反流/呕吐、胃残留量、X线胸片改变和痰培养阳性例数,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

1.4.2诊断标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标准的诊断,参照文献[1]。

1.4.3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及住ICU的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鼻饲肠内营养液出现胃液反流/呕吐、误吸、胃液残留量≥200 ml等不良症状的比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X线胸片、痰培养阳性、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住ICU病房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胃-肺途径[2]被认为是VA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危重症患者在应激情况下,胃多因处于胃动力障碍状态,而出现返流/呕吐、误吸。不过小肠的吸收功能多数情况下仍然存在,而且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以小肠最快。幽门后营养可降低肺炎发生率[3],因此,置胃管于十二指肠降部行肠内营养可以降低食物返流/呕吐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早期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代谢并发症,在肠道黏膜形成保护膜,减少其通透性,防止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本研究对两种不同的鼻饲途径进行肠内营养,其结果显示,在胃镜下十二指肠置鼻饲管的方法进行鼻饲的患者发生反流/呕吐、误吸、胃液残留量≥200 ml等不良症状比传统置胃管方法的患者明显减少(P值

由此得出,传统置胃管方法可作为短期的鼻饲途径,对于危重症患者或胃肠道功能衰竭、反流、胃排空延迟则需进行长期的肠内营养的患者,可将鼻饲管置入幽门后进行鼻 饲[5],即可以使用普通的胃管在胃镜引导下置于十二指肠降部进行肠内营养,操作过程生命体征稳定,置管成功率100%,保证肠内营养实施的治疗,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营养途径,有利于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VAP的发生,进而缩短了住院日,减少患者的费用,对于基础医院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运山,万献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3):335-340.

[2]卜宝英,孙德俊,杨敬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6,1(4):50.

篇5

1、三打两建活动发展状况述评

随着《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推出,为“三打两建”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三打两建”中要注意借鉴香港等发达地区的营商法律制度为我所用。防止“三打两建”工作走过场或执行偏差从而促进“三打两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纵观当前的食品、药品行业,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现象虽然并不普遍,但却偶有发生,如果任凭这种现象继续存在下去,不仅会扭曲市场机制,更会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三打两建活动活动对于广东省内的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打两建活动可以保证广东省内的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有序运行,并且拉动国家内需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广东省内的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也促使广东三打两建活动变得愈加复杂。随着我国社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这对我国三打两建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三打两建活动关系到社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质量,我国三打两建活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前景,这就要求广东省内的三打两建活动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科学的设计程序,并重点分析实施的要点。

2、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很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危机的出现,揭示了三打两建活动对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1“三打两建”活动可以提高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运行的效率

三打两建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可以有效的增强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工作人员的信心,以及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体制建立过程中,我国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三打两建活动的科学合理与否,能够促进或制约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而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又需要三打两建活动进行合理调整。三打两建活动是调节国民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运行的一种最为有效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杠杆。一般说来,在任何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体制中,只要存在价格机制,其核算、刺激、分配和调节等职能便要同时执行,从而促进或制约国民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由于三打两建活动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动,制约或刺激产业部门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动等。所以会促使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和衰退,因此三打两建活动对于行业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组织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因此合理的三打两建活动对于我国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合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三打两建活动使得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保持正确轨道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加快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系统的运行速度,使得整个社会得以有序的运行。

2.2合理的三打两建活动可以保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通过实施三打两建活动,那么会减少政府部门的营私舞弊以及贪污现象的发生,因此可以保证可以保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通过三打两建活动可以加强整个社会系统其它方面的合理运转,从而施加正向的影响。同时,三打两建活动联系着各方面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利益,三打两建活动导致某一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因素的调整都会引起不同部门、地区单位、个人之间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另外,三打两建活动联系着社会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活动的方方面面,是重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信息的传递者,在生产领域,三打两建活动变化提供了生产成本、盈利、劳动耗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变化的信息。三打两建活动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关系研究中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就是: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由于三打两建活动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很多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也是受影响对象,所以通过三打两建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个社会群体的向心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正确方向。

3、加大执法力度以保障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相关措施

3.1完善法律方面的相关管理机制,是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保证。

良好的管理机制是一个社会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系统如此,对于任何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有健全的管理机制,那么不仅可以促进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稳定发展,也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管理机制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为中心,在管理机制形成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的制度制定过程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

3.2加强监督条例的实施以促进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发展。

三打两建活动对于促进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的未来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财税政策制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对于财税政策的制定来讲,可以有财务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治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的理论基础侧重财税政策制定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国家政策必须做到客观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体系的有效运行。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结果。因此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在加强效果时,必须时刻加大力度,对制定人员的管理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结果。

4、总结

通过对三打两建活动的详细描述,发现三打两建活动对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发展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国家的国内质量安全和经济市场长久的得到发展。为了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维持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构建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人们内控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建立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经济管理的结果,以获得较好的监督管理结果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描述都显而易见,所以只有切实的贯彻企业内控的相关行为活动,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编著,《企业家与企业政治思想工作:2005年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报告》,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篇6

                                       通知

各区县民政局、财政局: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18号《国务院关于调整粮油统销价格的决定》和财政部、劳动部、人事部、民政部、国家教委〔<91>财综字第44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对我市由国家供应统销价口粮口油享受定期抚恤补助救济的优抚、救济对象,从1991年5月1日起给予适当补偿。补偿范围及金额见附表。因补偿而增加的经费,由市和区县财政分别负担。具体分担办法,市级单位增加的支出由市财政负担,区县级单位增加的支出如何负担由市财政局与区县财政局另行商定。

篇7

80 cases of intravenous amiodarone efficacy and rapid arrhythmia effects on cardiac function

QIN Jid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Division One ward Shangqiu 476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tachyarrhythmia and its impact on cardiac function. Methods Analysis from 1999 to 2011, inpatient or outpatient treatment for 80 cases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tachycardia, tachyarrhythmia analysis of amiodarone therapy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ardiac function. Tachyarrhythmia in patients after the first dose of intravenous loading dose of 3 ~ 5mg / kg, 5 ~ 10min injection, followed by micro pump maintenance, such as invalid again after 15min to 1 ~ 1.5 mg / kg intravenous amiodarone, the first 6 h by 1 mg / min to maintain and subsequently 0.5 mg / min to maintain, 24 h total dose of 900 ~ 1200mg, observed in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changes.Results 80 cases of tachyarrhythmia patients,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amiodarone treatment, effective in 58 cases (72.50%), effective in 17 cases (21.25%), side effects, 4 (5.00%). BNP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amiodarone; rapid arrhythmia; heart function

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急重症,它不仅是造成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非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虽然室上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可射频消融治疗,但是价格昂贵、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基层医院尚未开展该技术,故目前基层医院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及时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胺碘酮(amiodarone,AM)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分析1999~2011年住院或门诊治疗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50~80(61.1±12.2)岁;确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者52例,28例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阵发性心房纤维颤动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17例,持续性房速9例,持续性室速11例,室颤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快速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病史,无甲状腺病变或肺纤维化病史。

1.2 治疗方法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首剂静注负荷剂量3~5mg/ kg, 5~10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如无效15min后可再次予1~1.5 mg/ kg胺碘酮静注, 前6 h按1 mg/ min维持,其后以0.5mg/ min维持, 24 h总剂量900~1200mg,前6小时1mg/min 维持,其后以0.5mg/min维持,24 h总剂量900~1200mg,疗程3天[1]。

1.3观察指标 用药期间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心律,观察阵发性心房纤维颤动、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是否转复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心房纤维颤动心室率是否有明显下降。

1.4各组患者均在试验开始前、后在我院检验中心由固定医师检测BNP。

1.5疗效评价 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为显效,心室率20%为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房颤患者心室率下降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显效 58例(72.50%),有效17例(21.25%),副作用4(5.00%)。见表1。

2.2不良反应 胺碘酮治疗过程中有4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5.00%)。其中2例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50~60次/min,其中1例有窦性停搏,2 h以后患者心室率均上升到 60次/min以上。

2.3治疗前后患者BNP指标变化(X±S):见表2。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配对 t 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段指标分析, P

4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中大部分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发病后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力衰竭,恶化心律失常,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应及时明确地诊断病情,分析心律失常因素、诱因及对预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及时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临床医师、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由于许多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负性肌力或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而胺碘酮与它们不同,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胺碘酮属于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中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广泛、多种电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2],其电生理作用主要是抑制钾离子外流,对钠离子通道和α和β受体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该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广泛,对窦房结、心房、房室交界、心室以及旁路都有作用,可延长其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及逆向不应期,对室性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都有效[3]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且不影响心肌收缩。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降低心肌兴奋性,对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房颤、房扑有转复作用。胺碘酮适用于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有严重心功能受损的患者,胺碘酮在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药物相比疗效较好。

本组患者中,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显效58例(72.50%),有效17例(21.25%),副作用4(5.00%)。2例为低血压,减慢静注速度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为窦缓,停用胺碘酮1小时后心率恢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有效而安全。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治疗前后比较患者BNP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有改善作用,无不良影响。

故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好、作用快,安全无副作用。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负性肌力作用很轻,对患者的心功能无不良影响, 胺碘酮可安全而有效地用于治疗各型快速心律失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胺碘酮抗心律失常应用指南(2008)。

[2]张长江 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心律失常42例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杂志 2009,37(5):582。

[3]郭翔飞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 2008,29 (13):1102。

作者简介:

秦际德,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方面的研究

篇8

(一)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落后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规律与价值判断的学科,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学主要涉及到物理、数学以及工程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科与金融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极强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对于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模式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学的师资力量还不是那么的完善,因此,各大高校培养出的金融学人才的专业素质其实也并不是非常的高,再加上教师对于金融学的理解不透彻,各大高校对于发展金融学的资源也不够完善,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与金融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越来越落后。严重的阻碍了金融学的建设与发展。

(二)金融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

金融学是一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对于金融学的使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金融学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渐渐地人们的实际生活脱离了联系,因此,就无法在市场经济面临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且制定有关的解决对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的金融学理论知识正在逐渐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需求脱节,无法对金融行业的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管理,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

(三)对于金融学本质的理解不透彻

金融学不仅仅是一种计算企业经济收益的手段,更是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统筹管理手段。金融学之中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体系,不同的市场环境会应用不同的金融体系,由于金融学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很多时候面对同一种情况可以使用多种金融学的体系,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是都能达成同一个目的,不同的方法就意味着不同的代价,因此,了解金融学的本质,选择最合理的金融学体系,才能最快速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可是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对于金融学的本质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经常会出现选择了错误的去解决问题的现象,虽然最后所达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二、我国金融学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加强金融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鉴于前一段时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完善了不少针对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金融学的进步也是翻天覆地的,因此,对于金融学的有关规章制度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深化金融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

(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环境也在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金融学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情况了,要不断完善金融学的内容,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深度与广度,培养金融学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提高金融学面对挑战的应变能力。

(三)加强金融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课程

篇9

公司理论在经济学中主要是通过企业制度、金融学、信息经济学等知识进行体系构建,因为公司是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公司法课程作为讲授公司法律制度的专业课,经济学的知识是加深公司法理论认识的重要基础。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现在有许多关于实体法的学科,例如公司法课程,都是从法和经济学的视角来讲授课程内容的。②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则将公司的法律经济分析纳入了企业组织和金融市场的法律这一部分展开论述,③由此可见经济学知识在公司法的理论知识构成具有重要地位。从现代公司法律制度观察,公司法中的经济学知识体现主要是企业制度(公司)、金融规则和财产制度。

(一)公司制度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④企业作为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企业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生活的建设性力量,公司更是其中的领头羊。经济学将公司作为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加以研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和成熟的公司理论。在一些学者撰写的公司法教材中已经开始注意到公司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公司法与现代企业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存在,也就没有调整和确认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没有公司法的存在,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就成了一句空话”。⑤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司法所规范和调整的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最典型也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部分。经济学中关于公司制度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是我国公司法律的制度基础,公司立法、执法以及司法都与公司制度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息息相关。公司法课程和教学中更需要对公司制度加以了解,如果只是学习单一的公司法规范,就如同空中楼阁,缺乏公司理论的基础支持,因为公司法规范背后蕴含着经济学中的公司制度理论。

(二)金融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公司理论除了制度性知识以外,还涉及金融方面的内容。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工具,同时也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公司资金的融通是当今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公司的证券发行,如债券、股票的定价发行都是公司法规范的内容。经济学对于公司金融方面的理论主要体现在公司资产、上市公司的融资、股票上市交易、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公司破产和并购等内容。这也说明公司法理论和规范中包含大量的经济学知识,而且法学理论借鉴经济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早已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经济学中的资产、效率、成本等概念和相关原理如今已经内化成为法学上的词汇,金融经济学中的公司金融部分更是体现了公司法理论借助这些内容构建自身规范体系的作用,架构在金融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公司法理论和制度才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公司法制度的真正需求。

(三)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法学理论层面,许多学者对产权和财产权进行了区分,认为产权是经济学上的概念,而法学上用的是财产权这一概念。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可见我国公司法采用的是财产权制度,并规定了公司的法人财产权。有学者指出:“产权是一种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财产法现象。”⑥现代经济与法律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学上的产权概念和相关制度完全可以进入法学研究尤其是公司法理论研究和制度实践的视野,为公司法的完善提供有益元素。经济学对于公司产权制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反映到公司法其实就是关于公司财产权的相关规范,即公司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利。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法关于财产权的规范中包含着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和逻辑结构。

二、公司法课程中的管理学知识

管理学在公司法中的知识呈现主要是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管理和绩效激励等公司治理问题。了解或者掌握管理学中的这些知识对于公司法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一)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的组织设计,能提炼出一套高效率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公司作为最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自然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点内容,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置等都是管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公司法中,公司作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以内部权力配置和机构设置出现的,属于公司治理的基本内涵。其具体内容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组织机构以及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如财务、执行等的法律设置程序和机制结构。

(二)企业内部管理

管理学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具有绝对的分析资源和研究优势,管理学一直关注着企业内部管理目标高效率实现的发展趋势。⑦企业内部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在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最优选择,以实现企业的高效率运转和收益最大化。公司法主要关注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法律层面的程序和资格要求,反映在公司法上就是对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责任和义务作出了规定,这同时也符合管理学对于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

(三)企业绩效激励

企业绩效在管理学的理论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绩效评估来激励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已经被奉为管理学的宝典,激励理论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行为的方法。而公司法在激励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程序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激励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工参与公司经营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其主要体现为对股东的权利保障激励、经理阶层的股权激励、职工民主参与的激励等几个方面。管理学和公司法,两个不同领域的激励理论却在功能实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旨在于提高所有者、管理者、职工的经营热情,促使公司能够稳定、高效地运作,以创造最大的价值。

三、公司法教学中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的贯通

现代社会的学科交叉已经司空见惯,学科教学和研究之间相互借鉴的模式主导了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高等院校的课程更是发展这一教学、科研模式的主要阵地,对学科交叉和借鉴提出了发展需求。但是纵观我国的公司法教材和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没有完全进行调整来适应这种课程需求。要尽快适应这些需求,就应当在公司法课程中整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完善公司法学的理论构成和教学工作。

(一)现代企业制度相关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公司法课程还没有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教材方面欠缺相关知识的整合,教学上还没有广泛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讲解。这导致公司法的教学工作陷入了单纯讲授法条而缺乏基础知识支撑的困境,学生只是僵化地学习法律规范,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来理解和消化这些法条,难以适应当今市场和法律事务的要求。对于公司法课程的完善首先应当从教材入手,在公司法教材中适当融入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企业制度、激励理论等知识的融合,依托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来构建坚实的公司法基础。这也可以丰富公司法学理论研究的内在元素,为公司法学的理论分析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工具。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能具有必要的知识构成来适应现代社会法律事务工作的需要,推动法律事务的进一步发展。

(二)公司法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公司法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依赖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的,如主体制度、法人制度、市场监管制度等,这也形塑了公司法的私法属性和公法特点并存的法律结构。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多元化的时代,法学教育和研究中的学科交叉和相互借鉴已经成为教学和科研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公司法作为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部门法学,其知识结构更应当得到优化。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学院或者商学院都会开设企业法或者公司法的课程,因为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公司法知识结构的优化表现在部门法教学中就是教师应当适当讲授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公司法理论的基础知识。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制度、产权分析、金融知识、激励理论方面实现不同层面的融合授课,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公司法的理论基础,在制度研究或者实务操作中能够应付多元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向人们证明了公司的力量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公司法作为规范公司组织关系和经营活动的商事单行法,在高等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经济学院和商学院早已经将公司法或者企业的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以补充学生的知识构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要求。法学教育的公司法课程应当及时意识到公司法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的情况,在公司法教材和教学中及时跟进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通过教材融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运用教学优化学生的公司法知识结构,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法律事务或者公司实务奠定基础。

[注释]

①关于公司法的经济结构,美国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法官和丹尼尔?费希尔撰写的《公司法的经济结构》一书将法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参见[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译者序:《公司法的适应性品格》,第9页。

②[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第五版)》,史晋川、董雪兵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页。

③[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七版)》(中文第二版),蒋兆康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

④[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

经济学分册》,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篇10

0引言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也是经济管理各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因此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对提高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核心课程的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营销学》课程在全国高职院校普通开设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教材、教学方法在不同的院校出现,虽然这样有利于避免教学的单一化,但若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不成功的。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调研发现,认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相对滞后、创新力度不大,所存在的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占主要地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即使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但采用的案例也是老一套,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有时会出现教师“一张口讲,学生就知道讲些什么”的尴尬局面。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了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步伐抛到了后面。(2)专业型教师严重缺乏。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市场学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专业型教师在高职院校里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使得教师只能从一些参考书上借鉴一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给学生讲解,实事求是的说,有的教师备一次课用上几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所授课的内容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潮流不相吻合,学生求知、求新、求异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学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严重“缺钙”。(3)教材建设滞后,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明显欠缺。虽然近几年全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有几十种,但是主要内容相互借鉴部分太严重,缺少特色,尤其是能适应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编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2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扎实有效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教学内容的改革

要在短期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营销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必须在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技巧》、《商务谈判》、《公共关系学》、《企业管理学》等几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删去这几门课程的共同部分,从整体上把课程内容的讲授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各科教师就能突出重点,能有充足的时间从整体上保证本专业的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后,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更加突出,给学生能留下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以便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是实践锻炼后,学生进入社会,就非常容易的把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的营销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防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不相粘合的现象,这样就能够在短期内为各企事业单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市场营销人才。

2.2教学手段的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必须要改变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换角色,换位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手段需要加强:

(1)案例讨论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只讲授《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就会陷入“学生厌学一教师厌讲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一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陷阱,最终导致学生很难准确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授与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市场营销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市场营销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有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角色互换

要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单纯教的模式,在教学设计上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有目的的安排一些课程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学生可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知识,可到网络上搜索一些案例,可通过报纸、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也可以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或亲自实践,这样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到讲台进行10分钟的主题发言,通过角色互换,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师除认真听学生教授课之外,要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循环滚动式教学

所谓循环滚动式教学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可以分成相关大类,一个阶段讲解每一大类每一部分,等第一大类第一部分讲完之后,接着讲第二大类的第一部分,如此循环下去,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同一类知识的听觉疲劳,可以给学生不断补充新鲜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前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框架,避免学生出现“学着前面的忘着后面的”的现象。笔者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得知:把市场营销的“4PS”分阶段的循环滚动式教学比单纯的按章节依次讲下去教学效果要好的多,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循环滚动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4)情景模拟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加艺术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妙地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厂商、推销者、顾客等不同角色,给教学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个平台,使学生把学习知识融入到一定得场景中,达到在演练中学习,在演练中提高。正如笔者曾经在课堂上讲授促销的手段时,就把男女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确立一个组长,分头讨论每一个小组要促销的商品和采取的主要促销手段,然后创设情景演示让学生演示,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参与气氛非常热烈,每一位学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时教师要认真的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和指导,这样可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学任务在和谐、活泼、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3教学考核的改革

为了有效地提高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效果,推进教学考核手段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在教学考核中可以适当缩减营销理论的考核成绩,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注重学生平时课程的学习成绩。通过教学观察把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与平时成绩的考核按照3:4:3的比例是合适的,这样有利于改变传统单纯的理论考核成绩,有利于把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发挥出来。

篇11

1.国内外研究状况

目前国外对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研究较多,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公允价值相关性和真实性问题。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主要代表的反对者人为公允价值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巨大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危机。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研究占据了公允价值相关研究的极大比例。

国内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也比较常见,李端生(2010)认为公允价值存在着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吴楷楠(2011)根据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的范围有限,部分企业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性存在随意性。李述有(2011)认为当前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市场环境的制约,会计人员的素质导致的实际操作的问题,监督约束机制的制约等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真实性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包括了对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这两大板块。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相关理论误解进行修正,并且对公允价值实际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缺陷

2.1 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不能给公允价值的产生创造真正公正,公平的市场条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垄断行业的存在给建立和完善公平,导致行业准入条件很高,新企业很难打破价格垄断,公允价值计量实施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很多资产和负债根本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因此很难找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这就增加了获取公允价值的难度。

2.2 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会计准则所存在的弊端

我国目前颁布的有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准则已经多达30余项,然而真正对公允价值具体操作提供指南的却少之又少。由于各项准则的制定时间,目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项准则的制定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这就加剧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复杂性,导致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结果多样化,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目前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都不够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和推行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关于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事项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2.3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差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不仅仅是公允价值会计制度本身的问题,而且取决于会计专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很多情况下,当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或者找不到可供观察的交易价格的时候,都需要会计专业人员利用估值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人为的估值。而这种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极大情况下都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的平均素养还达不到标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会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道德水平都也有待提高。

2.4 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普及度不够高

根据实际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公允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发现:过半的被调查者人为我国在市场完善和活跃程度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调查还发现,我国确认公允价值的条件还很不完善,很多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事项无法找打最直接的市价来进行计量。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采用任何专业的估值方法,比较随意。这种情况很显然不利于公允价值发挥有效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我国公允价值产生的市场条件,催生活跃的交易市场,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而不断改善我国现有的市场环境。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资本,商品,劳务和信息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逐步降低垄断行业的行业的准入门槛,打破垄断企业对垄断价格的扭曲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相关信息获取的“公允性”。

3.2 加强公允价值相关法制建设,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要不断加强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定部门对于公允价值相关交易和事项都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规范公允价值会计的操作规范。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体系。宏观上,国家必须要加强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的工作,微观上,中介和信用机构也要不断加强诚信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信用失真的行为产生。

3.3 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要使公允价值在会计运用中行之有效,就必须要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就企业来说,要重视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这两大方面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水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不断进行自我知识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操作过程当中,他们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底线为基础,决不能因为权力压迫或者利益驱使就歪曲公允价值相关交易的事实。

3.4 增强对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要不断加强公允价值相关知识在我国企业当中的普及程度,加深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要制定公允价值实践操作的具体应用指南,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提供统一系统的运用规范。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员工的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及时培训。员工自身也要加强对公允价值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熟练程度。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普及深度和广度将成为公允价值是否能在我国市场上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

4.结论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要实现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运用中的进一步完善,应该扫清企业对公允价值理论认识误区,培育完善的市场条件,提升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素养。只有针对公允价值在会计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思考,才能不断提升公允价值运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的需求。(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楷楠.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商业经济,2011.12

篇12

法学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提出以及实施具有非常显着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理论基础。法学中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背景之下相关知识产权的理论知识,为我国实施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当前阶段来看,国家重视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技术进步和国家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使得企业重视新型技术的研发,进而更好的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因此,本文我们简要分析一下法学的相关方法论为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 概念简述

1.1 法学

法学主要是马克思以及恩格斯所创立的一门法律学,理论的核心基础为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而这也为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学涵盖了法律当中的各个方面,从商学、刑法学到诉讼学等法学都有一定的涉猎。

法律是保障公民一切权利最根本的手段,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来说也不例外,只有重视利用法学的理论基础,最终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合理性和有效性。

1.2 方法论简述

方法论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的方法论都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而设立的。这个需要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论都是法学的精髓所在。

本文我们主要分析实证分析法以及规范分析法的有效作用。实证分析法主要重视以事实说话,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实证分析法能够有效的保证法律的规范性,而且在构建的过程中结合归纳与理性的分析,通过一定的社会调查以及资料的分析,最终能够有效的促进相关法律的建立。

总而言之,法律法规的真实含义并不是为了限制人们的权利,其创设的根本并不是为了束缚人的思想,而其存在的根本意义是通过法律来进行相关行为的规范,进而保证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朝着更加标准规范的方向进行。

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前面我们提及对当前法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以及理论概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学为我国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而且法学中有效的思想为知识产权法的规范性奠定基础。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意义。

2.1 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逐步进入到了成熟阶段,但是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思想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一直到最近几年来,我国相关新型技术的大量出现,知识产权的重要程度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随着新型技术的大量涌现也日益凸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需要我们尽快从各方面着手重视的。

相比较而言,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往往缺乏对专利权的重视,甚至有的企业往往缺乏这部分的意识,很多商标或者技术等都缺乏申请专利的意识,最终导致这些专利被不法分子利用并牟取暴利。

因此,当前这个阶段实施有效的专利产权保护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的技术专利,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企业凭借自身的专利新型技术能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占有一席立足之地,更好的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的。

总之,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才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使企业更好的进行新型技术的研发工作,让企业能够在新型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看到未来,最终也相应的促进了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已经相对的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我国目前企业对于专利权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重视起来。

目前,针对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以下相关问题:有的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商标以及技术专利上的谈判过程中,虽然一方企业本身占据对技术或商标的专利,但是并未到相关专业机构中申请相应的专利,最终导致在谈判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证据,最终造成企业的相关损失。

另一方面我国在申请相关专利的过程中,有的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是只是申请国内相关技术以及知识专利,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会忽视国外相关专利的申请,导致国内虽然有一定的法律保护,但是国外没有法律进行保护,使得知识产权外泄,造成了大量的技术外流,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国企业目前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相关问题。

3 法学视角下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论策略

上面我们对当前阶段我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实施基于法学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面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在当前阶段如何能够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3.1 以历史唯物主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对于国家来说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法的构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创新技术研发。

具体的做法首先应当对企业所开展的新型技术和新型外观予以鼓励,在新型技术研发完成之后,鼓励相关企业能够进行专利的申请,同时国家应该予以物质上的鼓励,进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保证企业形成有效的创新能力。

专利权保护制度主要是保护专利申请人的自身利益,能够使其他使用技术的人员在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才能够使用相关技术手段,换句话说专利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的垄断作用,而这种垄断作用又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发展,促使企业研发新型技术,实现了企业新型技术的整体发展。

在国家层面上我们能够看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身影,一方面需要用阶级眼光看待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来看待问题,通过这两方面的重视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落实,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保证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能够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潮流。

3.2 以经济分析法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其次,企业应当以法学当中的经济分析法来加强自身的建设。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专利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应当重视自身相关新型技术的研发,在内部建设过程中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培养综合发展的人才,进而为企业研发专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部分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下,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竞争的优势已经不再是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观察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内部设备的数量,而是重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企业的创造能力,能否在新型技术的研发上贡献有效的力量。因此,当下我国企业家应当将企业发展的重心放在创新这方面的。

3.3 以实证法完善《商标法》

另外,国家应当通过实证分析法来进一步完善《商标法》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我国当前企业商标问题不容乐观,很多企业由于商标没有及时的进行注册和专利的申请,导致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

我国在进行《商标法》法律的完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实证法的相关理论基础,通过社会调查,文献统计以及对市场发展态势的总结等来得出有效的制度。《商标法》应当重视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原则的推出、明确企业商标相关专利权的时间范围,最终才能保证企业的基本利益。

3.4 以经济分析法加大政府管理力度

最后,经济分析法提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不能以单纯的经济发展形式来决定法律的创办形式,而应当结合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个因素促进法律的形成。[1]

从经济分析法的方向,国家以及政府应当重视对相关管理力度的加强,对侵权行为采取严肃的处理,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另外,也应当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当企业发生了被侵权现象时,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护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2]

只有通过政府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才能够有效的遏制我国侵权行为的出现,切实保障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有效性。[3]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我们主要从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出台上存在的问题等入手进行简要分析。全文论述了在法学背景之下,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做法,国家和政府的具体做法。总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应当逐步重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的创造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4]

参考文献

[1]龚磊. 法学视域下企业的若干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