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0 11:13: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不少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课程目标,使学生感觉没有成就感,很多只是机械地应付,甚至不完成作业。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作业,减少作业数量,难易适中,形式新颖,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样不但不会使学生感到是个负担,反而会积极去完成,效果也会明显提高。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小学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布置思维化作业
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精神,体现语文作业活泼多样化,布置一些学生内心真正喜欢,能提高学生能力的作业。
(一)想象性作业。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想象力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记忆性作业。记忆是成功之母,记忆的知识越多,“库存”也就越多,将来可提出的“货”也就越丰富。“死记硬背”显然是不行的,提高记忆力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有些学生联想记忆好,能够做到由此及彼,只需记住头尾,便能记住整体;有些学生情绪记忆好,特别高兴或悲伤时记忆的东西就相当牢固。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记忆性作业。
(三)推理性作业。推理是有严密逻辑性的,根据线索推测下一步的发展。学生很喜欢侦探故事,教师可以借助惊心动魄的故事,告诉学生一般的推理方法,学着运用推理方法来指导新一轮的学习。如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猜字谜、填成语等形式。
二、布置生活化作业
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手段、方法与过程。要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概括能力等,教师必须努力创造条件,让言语实践活动在课堂中变单纯的问问答答为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让作业回到生活,使作业变得亲切、生动起来,在生活中完成“作业”,也能达到获取语文知识的目的。
(一)“听”培养听的品质。听的品质对于一个人很重要,生活中有许多要求去听的事情。在生活中,可以布置学生认真听爷爷奶奶讲讲过去的故事,听一听邻里近期又发生了什么趣闻,然后讲给班里的学生听听。
(二)“说”训练说的准确性。学生在家里能无拘无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在家里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说话训练。学生往往愿意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基于此,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事前和家长交流好,提醒家长在孩子说话时适当指点孩子说话要通顺、连贯,有重点,用词恰当,等等,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中。
(三)“读”引导思的方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学生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读标语牌,读小动物,等等,拓宽读的视野。认真思考标语牌的意思,仔细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要求“读”出重点和特点。
(四)“写”真实的感受。在通过听、说、读的训练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把生活的真实感受用语言记录下来。
三、布置个性化作业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成功的教学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释放学生的创造,张扬学生的个性。语文学习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语文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还要设计一些符合学生个性的作业。
(一)独创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强烈需要。所以,作业形式还应打破常规,鼓励学生展现不同的风采,培养敢于创造尝试的性格。
(二)注重趣味性作业。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很注重趣味性,使作业题目一下子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其求知欲。
(三)侧重实践性。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再用于实践,在进行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有时可以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对课文知识进行验证。
(四)提倡开放性。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的“空白”,我注意挖掘这些潜在的因素,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提出各种问题。
作业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总之,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纯粹地让学生做作业,而要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应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助合作。
一、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趣味性
一直以来,作业的作用被定位在“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上,直接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二、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层次性
1.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对其发展的要求进行作业量的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弱、态度不认真、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所有学生就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2.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遵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给学生一个可以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做较难的,能力稍微弱些的可以选择简单的。让优秀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承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三、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注重实践性
谢觉哉说:“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死书库。”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注意实践性,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激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四、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合作探究性
合作是情感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潜能发挥的过程。因此,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新知识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今后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
五、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与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比如,在学完《称象》后,鼓励学生用一些模拟材料试试还有什么好办法“称象”。又如,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配上图,给古诗配画。再如,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成小话剧演一演。这些类似的作业,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具有学科整合性
传统语文作业的内容只局限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渗透,它虽然能提高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效率,却容易使学生形成狭隘、封闭的知识观。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作业设计要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或思考方法相似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以打破传统语文作业中形成的单纯的语文知识学习观,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不仅包括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应该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从而纠正学生片面性单科思维的习惯,促进其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体现差异评价性
每个人的个好、能力都是有差异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虽然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必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布置应该紧扣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生活,使孩子们能融在其中,乐在其中,得在其中,折射出一道道绚丽的作业风景线!让每位教师都能设计出一份份别出心裁的作业,培养出真正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方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可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找到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作业提高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注重小学语文作业的阶段性
提起作业,似乎总会有一个“课后”这样的修饰词语,事实更是如此,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但这样的作业方式过于单一,也使得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丧失了语文学习激情。因此在笔者看来应当加强对小学语文作业阶段性的区别,作业应当分为课前与课堂、课后三种,以此来实现作业有效性的提高。首先从课前作业来讲,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没有学习过的语文内容,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前作业的内容大多以朗读课文、识记汉字与词语为主,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课堂作业来讲,就是教师利用课上时间对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检测。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第一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总之,我们必须冲破“标准答案”的樊篱,变“标准答案”为合理回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个人见解,允许学生与同学争论答案,最后自己得出正确答案,而不是一味由教师下定语。
五、“单一评改”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并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片蒙在硬币上,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王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与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是,在学生作业练习方面,机械、重复的识记练习还大量存在。反复的听、读、写、练虽然能够识记大量语文课本知识,但难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孕育实践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下面谈谈在实施实践性作业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造课本,开发创造智能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了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1.仿写。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如《迷人的张家界》主要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人野。这篇课文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家乡的美景。
2.续写。此举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合理推敲故事的发展趋向。这种形式的练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把学生的想象引向纵深。如学了《去年的树》后,让学生想象写:化为了灯火的大树在听完小鸟的歌声后,心里会有哪些话想对小鸟说?你能代他说出来吗?请你以大树的身份给小鸟写一封信……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二、超越文本,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1.预习性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通常在课前进行,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这样既可以提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又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了阅读实践。如上《猴王出世》一课前,由于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就让学生选读《西游记》的有关章回。
2.课文内容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是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参与语言实践。比如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后,学生被鲁滨逊的那种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学会生存的精神所感动。教师抓住时机布置学生阅读语文选学读本中的《鲁滨逊漂流记》。读完故事,鲁滨逊的坚强意志、学会生存的事迹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更全面、更进一步地了解了鲁滨逊 。再让学生深入到鲁滨逊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鲁滨逊在荒岛上会想些什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将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需求,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表达欲,从而实现语言与精神共生的目的。这种创造性的拓展延伸,深化了课文内容,给课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与别的学科相比,初中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并不难,所以不够重视。在课堂上不够认真,会导致学生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难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会使他们完不成作业,或为了完成而抄袭他人的作业,从根本上削弱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师面对大量无效的批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因此,在对语文课堂课后作业的筛选和处理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对语文课程兴趣盎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层,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作业,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时,教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需要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针对语文基础比较一般学生而言,作业的设计主要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对基本词汇的掌握和综合运用;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应该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对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比如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以中等成绩的学生为多,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设计筛选中等难度的课堂课后作业上。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复合性问题,将新教的知识点和上一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状态。这类问题往往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可以作为学生选做题来设计。
这种层次性作业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较简单的作业开始,在理解概念学会应用后再逐层尝试。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难度的层次,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系统设计语文题组型作业
设计语文题组型作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纵向探讨或横向思考,使学生加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比如学习了某些具有关联性的原理后,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明确各种原理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题组型的语文题目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于这种题目难度较大,可能很多学生都不会做,不过让学生思考这种题目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进步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看到学生的思考或者解题过程时给学生以鼓舞,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有信心。
三、灵活运用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对教材中比较基础的课后习题或例题稍微加工改变,考察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并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的新学知识,深刻理解经典例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这种题目的设计方式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考试题目,相互测试,或者只是留下题型或者词汇让学生根据新学知识设计题目并解答。这种做法具有新颖性,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作业的开放性设计,要求教师深挖语文思想方法,引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强化语文学习的应用性
作为语文的大课堂,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结合所教内容,联系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具有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初中生的生活特点,教师还可以将生活知识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设计出包含生活知识的作业题,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学习生活知识的重要工具,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学生动手能力强,教师可以编选一些实践性作业,使学生间接理解掌握所学的各种知识、规律、方法、技巧等,在现实或者模拟的现实中获得实践性的完善,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理解抽象的书本思想观念。学生因为自己动脑、动手获得了直观的理解。
五、针对学生特点布置阅读性作业
由于现在网络资源发达,教师可以布置语文阅读作业,让中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提升语文水平。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语文的趣闻、轶事,了解歌词与剧本、语文与社会、语文名篇等,使学生领悟到:语文知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鉴于语文知识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极广泛的应用,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结语
总之,教师布置语文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学会运用,改进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教师刻意编选合适的语文题目,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开放性、应用性、自主性的语文作业,有利于打破初中语文教学的不良局面,对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仁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吉林教育》;2009年.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在个性与学习能力上是明显的。班级授课模式仍然是教学的主要模式,班级规模不断扩大,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挑战。班级容量越大,教师就越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落实分层教学。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落实分层教学,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的全面性得以实现。下面对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一、对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建立全新的分层教学思想,将分层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设计相结合。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就是与小学生学习能力层次相符合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设计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目标,让教学活动更合理。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及学习兴趣、个人性格出发,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与优秀性三个层次,再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师要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一些超过他们现有能力,但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以科学的目标给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让他们积极学习。
比如在针对《火车的故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要这样分层。首先,学困生要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课本中的生词,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其次,中等生要在实现学困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与内容特点,明确情感内涵。最后,优秀生要实现中等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利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写作,提高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对语文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在教学目标得以分层之后,教师要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分层教学,实现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秀生的思维较活跃,他们能够快速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中等生与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教师要引导他们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与动力,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效。
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可以提出“文章中提到了几位植物妈妈,她们的方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学困生与中等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寻找答案,引导优秀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寻找答案。最后,大家分享小组学习答案与自主学习答案,促进全班学生大讨论,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换思维运动成果。
三、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其重要的家庭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检验自己的课堂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层次都接受他们可以完成的作业,接受与他们的学习目标相对应的作用,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作业的教学监督与促进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像看拼音写汉字或者造词、造句之类的作业。其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简要的解释,分析词语或者修辞等。而对于在优秀生,教师则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如仿写与续写等题型。
四、对语文教学评价进行分层
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作业,必须得到层次化教学评价的支持。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层次化的教学评价,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激励与赏识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积极学习。
像在写作教学中,学困生会为了凑字写作,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认识学困生的能力,从学生的书写整齐度方面表扬学生,给予学生积极学习写作知识的动力。当学困生可以清晰地表达个人思想时,教师就要肯定他们。从学困生的能力出发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公平性。而对于优秀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写作中所用的修辞及文笔,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在评价中明确自己的不足与长处。
五、结语
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将分层思想与小学语文的每一个环节结合起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好课前准备,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全面贯彻分层教学思想,让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出来。重视学生的需求,加强分层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 减负增 实施策略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面对纷繁信息的冲击下,小学生的思维会发生变化,脱离传统教育观念的认知范畴。当今小学生好奇心更重,求知欲更强,具有自主学习的潜力和条件,但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学习兴趣也难以长久维持。实施“减负增效”,一方面可以调整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实现内部优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创造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化
大部分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懒于创新,总是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方式,和学生缺乏基本的互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根本不适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无法适应变化着的形势。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停留在过度理论化教学的怪圈之中,不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由浅入深地讲解,始终围绕某个理想化的主题设计课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乏味,逐渐失去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师还布置了大量的理论作业,学生深陷题海,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削弱。
3.应试教育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存在小学教学中,对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无疑将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学校教师评价、学生测评、课程评比等都已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通常会布置大量的作业练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二、实施“减负增效”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课业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大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减负增效”策略是必要之举、迫切之举。在实施“减负增效”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化,追求教学内容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地增加练习量,通过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潜力。而学生在课业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参与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三、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实施办法
1.联系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也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制定教学目标首先需要教学者深入研究教材,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注重每块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其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清楚每名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目标中融入考察学生的内容。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应抛弃针对课文词句而布置的大量练习,应以文中包含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互动,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该课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以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案例为素材,培养当代“小雷锋”。
2.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将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未能显著提高。研究发现,学生在教师高效的教学方法下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但在解决相似问题时,学生又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究其实质,学生未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未能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完整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在“减负增效”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组中的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时,教师应先向学生推荐几则类似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寓言的一般方法,然后再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文。在探究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时,教师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基本流程,学生按照此步骤循序渐进,从熟读课文、归纳概括文章大意,到分析课文,探究其中的哲理,再到最后进行自我吸收,并进行适量的练习,全面掌握两则寓言的基本内容。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要想取得“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就必须杜绝形式化、表面化,将“减负增效”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细节之处。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无效作业量的基础上增加有效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从课后学习中真正获得提高。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也必将为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减负增效”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关内容或没有必然联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剔除,重点围绕教学主题引进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在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讲授,还应该要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应该进行改革。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灌输式教学,语文教学课堂缺乏活力: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天真活泼,对周遭事物都十分好奇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比较好动,并且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但是在我国大多小学学校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有上课认真听讲,是否有真正学到知识,而过于压制小学生的天性,忽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调查也不难发现,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其旺盛,他们经常会问各种各样在语文教师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因为觉得麻烦不愿意回答学生的问题,只是让小学生听话,认真听课,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兴趣,语文教堂气氛过于严肃沉重,缺乏活动。同时这种依托教材,灌输式的教授知识的方法,严重的压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小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学习。
1.2师生关系疏远,小学生畏惧提问:小学生离开家庭,迈入学校,教师在他们的眼里成为最被依赖的存在,他们不仅信赖教师,更畏惧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感,对于所学的知识即使带有疑问也不敢进行质疑。一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提出问题,遭受到语文教师的批评和其他同学的嘲笑。二是许多学生都会担心自己因为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被其他人认为“不聪明”。在这种沉默的教学氛围下,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效果很差。
1.3小学语文题海战术,作业太多:小学语文的改革还应该培养孩子多读课外书,不应注重题海战术。只有多读,多看,孩子才见识多,多读书,应该学习美国小学语文的做法,建立阅读图书卡片,每天或每周布置阅读要求,让家长签字,督促孩子完成,每周阅读书目可老师提供,小学一二年孩子让家长每天检查完成,从启蒙教育开始让孩子们都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策略
2.1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小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是否具备一定的兴趣。只有小学生喜欢语文这门课程,愿意参与到其中来,当他们对教材内容有想法或者有疑问时,才会想要进行提问,获得老师的答疑解惑。并且他们会自主进行课外阅读,为自己的语文学习进行文学知识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喜欢上语文,只有热爱,他们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当在语文学习中遇到难点问题时,他们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去解决,如通过网上教学资料查询与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等。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布置下讨论的课题,让学生先在课下做好这篇文章的预习工作以及相关资料的查找。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这篇课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最后教师选取一名小学生进行最终的发言总结。通过这种学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2.2语文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在教学前,语文教师应该做好课堂设计,在这一堂课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如课堂讲授运用的时间长度、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时间长度、学生发表观点和想法的时间长度等。其次教师要设置相关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将角色扮演法或者情景教学法等。最后在下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进行发言总结或者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自己制作相关语文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PPT,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在这里我们仍旧以小学语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以课为例,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网上搜集有观的地震事件的资料,如图片和视频等,然后将其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体会地震带给人们的伤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地震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真事向同学们讲授,然后以此来引出本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让同学们在文章中体会爱和情的美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3语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平等友好师生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又是刚刚离开家,步入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极其敏感和脆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重视对语文知识的讲授,还应该更加关心和爱护学生,创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必须要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构建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不再惧怕老师,而是将教师当做可以信任的人,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于教材内容的质疑和想法。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提高自己的成绩。最后教师对于学生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呵护,少一点批评,少一点指责,让学生从喜欢上语文教师开始,进而喜欢上小学语文这门科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40-02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加以提升,主张通过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贯穿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最大化地发挥小学语文作业的功效。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趣味性
在新课改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活动,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群体,教学活动应紧密围绕学生实施开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方面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小学生群体的身心特征,寻找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也应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设计紧密贴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语文作业,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枯燥的弊端,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2、主体性
主体性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而形成的教学原则,与其他课程相比,小学语文教学在具体教学目标上不具备过强的指向性,侧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1]。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从始至终都需要学生群体的积极配合,也只有在学生群体主动参与中,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相应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需要紧紧围绕学生主体性这一主线,以较为明确的设计目标为依托,通过难易适中的作业设计,使小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对作业进行探究-分析-解决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淀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其思想层次,从而真正使学生能够从语文作业中有所感悟。
3、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在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认识到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强化和延伸,具有较为明确的功用性,学生通过完成语文作业,应达到对课堂知识的温习、巩固及提升,最终反映到小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在新课改实施前,语文教学及语文作业充斥着众多的灌输方法和题海策略,既阻碍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又使语文作业无的放矢,徒增学生学习压力。因此,在遵循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着重强调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作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梳理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此为指导,确定小学语文作业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的双重辅助下,构建出完整的语文知识脉络。
4、实践性
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及运用的素材,机会众多,也只有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促进语文学科及学生语文能力的深化发展,真正彰显出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2]。因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要注重以作业架起小学生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桥梁,通过将小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内容融入到小学生语文作业中,从而使语文教学及作业设计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使小学生在丰富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文字及情感表达及感悟能力,在学以致用中养成用语文知识分析、解决及认知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1、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和精炼性
新课改背景下,减负成为教学实施及作业布置的首要前提,结合相关调查可知,有近80%的学生在面对过多的作业量时会出现烦躁乃至抵触心理,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敷衍了事,具体到小学生群体,有近55%的小学生反映,在数量较多的作业面前,其完成质量无法保障。因此,要做到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应注重对作业的数量加以削减,主抓作业完成的实效性,在适度适量的作业中,巩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使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添其学习自信心,从而起到以作业促进教学效果更加持久深入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要达到实效性和精炼性的统一,应秉持“层次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具体作业设计上,要围绕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难点和重点,结合教材、课外练习题及相关配套教材中提取具备一定层次性的作业内容[3]。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这一课的学习中,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教师可以把作业进行层次划分,分为基础知识题、知识拔高题及知识运用题,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循序渐进地予以布置。在基础知识题中,可以细化出以下内容:“对标注处的汉字进行拼音标注”、“结合语境,拼写词语”、“结合标注词语,进行造句”;拔高题可以细化为:“根据表述,写出相应的词语及近反义词”、“摘抄重点语句及精彩段落”;知识运用题可以设计为:“结合语境,分析重点语句的内涵”、“课外阅读练习及运用”。通过层次较为明确的作业布置,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稳步提升。
2、丰富小学语文作业类型,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
首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要力求更加多样的形式类型,使作业带有强烈的趣味性和诱导性,从而使小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促进其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要使小学语文作业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就需要响应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及应用的相关要求,达到小学语文作业既根植于小学语文课程,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促使小学语文作业实现由单一枯燥的读、写转变为听、读、说、写、画、唱、演等多种形式,从而既做到了对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学习巩固,又突出了教学中一切围绕学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达到人生感悟、素养情操、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荷花》(叶圣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供《荷塘月色》(朱自清)这篇延伸阅读文章,让小学生体会两者的相似点及不同点;在学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假设:如果小鹿没有跌伤脚,当它看到玫瑰花开放时,又会是怎样的情境?然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结合自己前期学习到的知识,对这篇文章进行改写、续写及仿写,记录小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通过课堂朗诵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开发及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注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创性和新颖性,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得到了普及应用,一方面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氛围,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过于依赖网络,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侧重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之外,后置作业就成为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语文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因此,需要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融入具有一定启发性、原创性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无法直接从网络中探寻答案,学生在调动其探究思维的同时,能够迸发出创新思维火花[4]。
例如,在学习古诗时,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性诵读,在了解该诗的含义后,让小学生通过编讲故事的作文形式让小学生概括诗句内容,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锻炼其语言表达的同时,达到语文学习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学语文作业浓缩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在设计及布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实效性,让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和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明旭.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8):107.
一、引言
现如今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就是一种课时性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启蒙教育,更是其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坚定基础,所以小学语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使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好,首先就应该积极找出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解决。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是现如今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经常会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课文内容,这样的课文虽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并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想法和思维方式。如果让正处于天真烂漫时期的小学生去感受这样具有悲伤色彩的课文,往往会降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导致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消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的选择。
(二)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教师都是依靠着自己一概的“灌输”方法去教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也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为了顺应新课标的发展趋势,但是只是在形式上注意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开发。在我国现在的小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灌输”给学生一些特定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是起不到重要作用的。
(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都是规定学生一定要完成的任务,并没有给予学生去积极创造和发挥自身潜质的空间。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出自身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不仅不能够及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还会影响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没有开放性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往往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布置作业。小学生实际上在内心当中对于事物都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创新意识,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仅仅是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来布置作业,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对于新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如果在作业布置和讲课当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强调同一件事情,长期下去就会令小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
笔者认为,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对一些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课文进行删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应该出现一些过于具有悲伤情绪的课文,这样的课文在内容上是会对学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教育,但是并不适合正处于青春烂漫时期的小学生。在对这些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感受,不要将一些过于悲伤的情绪带给本应该开心快乐的孩子们。
(二)拓宽语文课堂的宽度,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
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在我国的小学教育当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反在国外的一些小学校园当中就将开放型的教育模式运用得很好。中国式的教学模式总是希望可以将一些内容强加给学生,父母对孩子溺爱,教师对孩子缺乏开发性的教育,这些都是现如今我国小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建设开放型的课堂,才会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着更好的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切记不可以将两者的位置颠倒。要想让小学生能够将内心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地展现出来,就应该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不要让教师一味地占据着课堂,应该让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这样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
(四)作业布置要具有开放性
作业布置的开放性非常重要,因为语文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所学的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用得到,语文与现实生活同在。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延伸,不要仅仅对学生讲授课本中的内容,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教师去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只有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才会全面提升我国当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存在这样的状况:一是作业内容重复;二是作业任务量大;三是作业没有什么新意等,使得学生想要认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许多学生作业的完成都是草草了事,不仅字迹潦草,还有许多或者抄写的情况出现。像这些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无法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这些情况。
一、关于小学语文作业质量有待提高的主要表现
(一)小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问题
小学生对于要完成的作业的态度,对作业完成的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学生的主观意愿决定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的认真与否。如果小学生的态度比较认真,那么他在写作业时不仅字迹工整,相对来说出现的错误也会比较少;而那些态度极不认真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很有可能出现书写字迹模糊、错误到处都有的现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及时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得以端正,与此同时,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互相配合,让家长采取适当的方法监督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问题
对于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老师要注意其新颖性和趣味性,不能只是单纯地依靠任务量的多少来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而增强小学生作业的趣味性,就要在作业的表达方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上下功夫。例如可以通过语言或者模型的形式来表述作业,也可以采用实物来展现。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喜欢新鲜的东西,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作业,是那些具有鲜明色彩或者操作性强的作业,这样学生在学习兴趣得以增强的基础上,能够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语文作业。
(三)语文作业的难度问题
关于小学语文作业的困难程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加上学生本身的情况和学习情况也有差异,因此,针对相同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同。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那么就很容易完成相关作业,但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小学生来说,作业的完成就有一定的难度。当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难度较大时,许多学生会有恐惧心理,对于作业的顺利完成没有自信,从而导致作业的完成效果不是很好。例如,一段描写性的课文学完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进行仿写,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加以结合,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模仿,从而加强写作练习。与此同时,针对基础较好的小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的难度,比如对写作字数或者写作方法提出一些要求等;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小学生,老师就可以降低一些难度,并给予一定的提示等,比如可以允许他们以短句写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被照顾到,他们也能更好地将作业完成。
二、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推动语文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作业要做到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作业也是可以丰富多彩的,而不是过去单一的枯燥的死记硬背。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使得作业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让其充满情趣和意境,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作业进行合理设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更加用心地学习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到旧有模式的束缚,不必遵循机械的学习模式。
对传统的作业形式进行大胆改进和创新,例如设计一系列的人文作业或者实际操作性强的作业,还可以布置演讲类作业等,对学生完成作业方式的改变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以抄写背诵的形式来学习,来完成作业量,还可以借助一些别的技巧,例如画图、收集资料以及剪报等。此外,还可以采取手工制作的形式来进行作业。如此丰富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强,学生在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会更加主动地探讨相关知识,对小学语文作业也会更加积极地完成。
(二)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内容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对一些具有选择性的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对作业内容进行选择。像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反而使得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作业形式,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这种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对作业内容以及质量的自我要求也会提高,还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课外资源。作业的自选性越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越能够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调的练习式作业不仅没有吸引力,还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作业通常都是敷衍了事。缺乏趣味性的作业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制约作用。因此,老师应该对作业的趣味性加以重视,让作业内容变得生动和灵活,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课程的魅力得到充分地发挥。例如在学习与某些写景物和花卉作品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美景中去,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大影响,只要对其加以好好利用,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还能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布置语文作业,促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华芝.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J].文教资料,2009(28).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89-02
1.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作业是要通过科学的设计以实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学生智力开发及学生技能培养等三方面综合的教学目标为目的,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业设计过于强调知识的强化,而忽视了智力开发与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会造成一种"高分低能"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因而作业量大且缺乏体系化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强化管理。由于小学语文作业中多是生词、诗词及课文等的写与练,教师只是通过学生上交作业的数量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缺乏与学生的交流,致使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对知识点进行抄写,完全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涵盖范围广且内容极为丰富的学科,教师的无交流性严重阻碍了其对各种语文相关知识的引导,学生无法获得更多丰富的知识,影响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需要遵守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因而作业设计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充分总结学生愿意接受且效果较高的作业预留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明确学生完成作业过程实质上是其综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作业设计中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动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生本化原则指出教师要在以生为主的基础上设计作业,不能单纯为了提升短期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围绕这一点设计多种可以吸引学生兴趣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改变原有单一的单词抄写、课文背诵等方式,要以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出形式上新颖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性作业,让学生怀揣一颗好奇或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作业的完成中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快乐的学习中慢慢成长。
3.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建议
3.1强化作业的高效性.教师要摒弃原有的单一强调学生对单词、诗文或课文的抄写与背诵等方面的作业,要将作业变成一种学生都愿意接受的形式。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在将基础知识作业精简到最低值的基础上,设置一个探索性"讲故事"的作业:通过课外书的阅读或向大人们请教掌握更多你所知道的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悟。小学生对"故事"有天生的无免疫力,其通过各种方法听故事然后在到班级里与同学进行分享,每位学生掌握的故事不同,对教师的启蒙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从效果上看强化举一反三的质的教学比反复的量的教学有更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帮助。
3.2强化作业趣味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或者过于被动地学习状况, 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单一"与"多样"不仅强调的是作业内容,还有形式,而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也会随之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都是参差不齐的,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作业内容的"分层",将学生分成基础巩固型、知识发展型两种,分别给两组学生预留不一样的作业以更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3.3强化作业的具体性。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是涉及自然界的变化的,学生对自然界的真正了解相当匮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亲自感受自然的美,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学生从对知识的理论理解到有实践性的具体掌握,对学生的真正学习与理解有极大的帮助。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作业中的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信息化的时代将互联网带人了千家万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上网寻找答案,使得学生无法经过一个思考的过程,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要保证作业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必须经过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空间,养成思维探究的学习态度,对于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语文作业对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水平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 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因此, 老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作业是否有趣、 有效, 并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 真正做到小学语文的作业改革,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 教师在作业点评时应尊重每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解决, 从而提高小学的语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