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1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感恩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会模仿我们,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关爱行为,我会及时地说声“谢谢”。如阳阳是班上调皮的孩子,但是他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他会给老师打水:“老师,你喝水吧。”每当这时我会笑着说:“谢谢!”他也会说:“不用谢!”我给孩子们倒牛奶喝时,孩子们一个个上来拿了奶杯就走了,阳阳却会说:“谢谢农老师!”我也高兴地表扬他:“不客气!阳阳你真有礼貌!”这时,其他孩子听见了也会过来说:“谢谢农老师。”不仅这样,每次家长配合了我的工作,我都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谢谢您!太谢谢了!”对班里的其他老师,我也同样时时怀有感激之情,她们帮助我做教具,给我做助教,我都会好不吝啬地对她们说声:“谢谢!”就是这样,我给孩子们树立了感恩的榜样。
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
1.开展 “感恩教师”的主题活动
(1)帮助老师做一件好事:收拾玩具、图书;擦桌子;帮老师接杯水;帮老师捶捶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很乐意为老师做的事情。(2)给老师送一个节日祝福:祝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越来越年轻漂亮!祝老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都是发自孩子内心的祝福。(3)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或制作些贺卡等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通过抱抱、亲亲老师等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开展“感恩同伴”的主题活动
(1)说说哪个好朋友给了我什么帮助:豆豆帮我垫毛巾了;韩雨帮我脱衣服了;洋洋帮我拿书包……让孩子去发现好朋友给了自己帮助,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激之情。(2)和同伴共同解决困难:我和天天一起把椅子搭好了;我和小明一起把被子叠整齐了;我们男孩子一起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让孩子们意识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学会相互合作,学会相互帮助。(3)和同伴相互分享:我鼓励孩子们把家里好玩的玩具和好看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一开始,孩子们都是拿着自己的玩具独自在玩,谁碰了就跟谁急。针对这一现状,我现场就编了一个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孩子们立刻明白了好东西应该一起分享的道理。“我请你玩我的玩具,她可以变形的哦。”“你想看我的书吗?我的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喜羊羊。”“我们一起玩吧!”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的心里是何等的欣慰啊!
3.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
(1)对父母表现出自己的爱。(2)为父母做一件事。(3)对父母说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4)学会和父母亲密交谈。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让幼儿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亲子作品制作、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等等,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与家人合作的乐趣,让他们意识到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从而让幼儿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着很明显的进步。韬韬妈妈就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我一出差回来,我儿子拿着纸制的花对我说‘节日快乐!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我真的好感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反馈,孩子一回家就给父母倒水,还比以前有礼貌了。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些表格,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其知道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更懂事了,更有礼貌了。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学会感恩与回报。
三、感恩教育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可以利用社会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我园组织幼儿观看新闻,当看到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时,孩子们流露出了难过和悲伤的表情,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此时此刻,我们能做和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纷纷说:“我买个蛋糕给他们吃!”“我买肉给他们吃!”“我想请他们来我家住!”……稚嫩的语言蕴涵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怦然心动。之后,幼儿园组织孩子们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把代表自己心意的爱心款放进捐款箱中。青海玉树地震后,孩子们也积极捐款,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当孩子们了解到我们附近的一些乡村还有很多贫困的孩子时,孩子们都想去看看他们,于是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自驾车到隆安贫困乡村小学进行“手拉手”的活动。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行进,孩子们看着幽深的山谷说:“在这种地方也会住着小朋友吗?”花了大半天时间,我们来到了小学校园,校园里仅有的20多名小朋友跑出来迎接我们,孩子们的眼眶很快都湿润了,“妈妈,我有点想哭。”豆豆说。很快,孩子们就坐在一起交流了。之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拿出学习用品,还有自己画的画送给山区小朋友,还把幼儿园捐到的善款交到了小学校长的手中。最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区小学,心有所思地回城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教育,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了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四、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一、情——感受体验、感悟恩情
感恩教育并不是直接向孩子传授大道理,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的情感,让他们感受体验并在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过程中领悟恩情。因为幼儿的情感是直观具体的,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关心呵护,也需要体验成人的爱意和恩情。我们要通过创设感恩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让幼儿受到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感恩的情感,不断强化对恩情的体悟。如在幼儿园里创设自然角,动物饲养角,引导幼儿通过亲手浇灌、饲养照料,惊喜地发现小动物、小植物不断产生变化和成长,此时他们对自然的情感悄悄萌发了,在感受小动物、小植物的可爱之处,真切体验自己所付出的爱心喜悦。由此,教师借机因势利导,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和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与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照料分不开的,激发起幼儿对父母的哺养之情的感激,自然滋生感恩的情怀,逐渐学会珍惜他人的恩情,尊重他人的感情,心怀感恩去善待周围的人事物。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让孩子感受到爱:如晨间接待时热情招呼,以抚摸额头、拉拉小手的亲热方式欢迎他们入园。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拥抱他们,分担他们的忧愁,在离园等待时和孩子聊聊天,安慰安慰他们,孩子生病时主动打电话到家里关心,激发班级幼儿对生病孩子的关、爱之情。看到小植物、小动物受伤及生活中遭受着不幸的人,引导幼儿去关心同情他们,在心里产生怜悯和关爱的感情,而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关爱行为,应该引导幼儿不惜吝啬地说声“谢谢”,并在内心心存感激,时时记挂他人的帮助和爱护。我们要在周围的家庭生活中营造对幼辈关心、对朋友友善,对长辈孝顺的充满温情的生活氛围,在孩子的生活中培育感恩教育的沃土,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孩子从小感知体验“孝敬”和“感恩”,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对于幼儿而言,感恩教育中的“情”尤为关键,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催化剂,感恩教育应在幼儿切身体验和感受恩情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为感恩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动力,并以良好的情感倾向伴随感恩教育而深入。
二、知——了解认识、唤醒意识
幼儿对感恩的认识,产生于感恩的意识。丰富幼儿对感恩的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这就是对感恩的认识和形成感恩的意识。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知之深,爱之切”,应着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知道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唤醒感恩的意识,强化对感恩的认知。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和施予,成长、成才、成家、立业,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我们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因此施恩与报恩是互相促进,施恩就要报答,才能在困难之时获得别人及时和诚恳的帮助。这是对施恩与报恩关系的认识,也是对感恩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我们慢慢地让幼儿认识的重要内涵。
让幼儿产生感恩认知的方式有多样,听故事、看碟片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教师生动讲解或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交流,能让幼儿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漂母的一饭之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等,这些小故事不仅使孩子对感恩的认知得到加强,从中受到良好的感恩熏陶,还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根,产生感恩意识,进一步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感恩认识,获得深刻的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典范,也是幼儿获取感恩认识的有效方式。例如,我班上有个名叫心怡的小朋友,富有爱心,只要看到班上谁东西掉了,就会自觉捡起来;小朋友摔倒了,她会把他扶起……。这时我就会马上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你们看,心怡小朋友多么关心班级,图书架上的书乱了,她会主动整理好;看到玩具掉在地上,她会主动捡起来收放整齐。老师的话刚说完,其他小朋友立刻学着他的样子做起了好事。在心怡小朋友的榜样示范和影响下,班级其他小朋友也自觉地关心班集体,爱心和责任心大大地增强了。通过孩子教育孩子,能让幼儿直接地学习和模仿,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此外,成人的榜样也是幼儿学习模仿,产生感恩认识的直接范例,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幼儿提供认知和学习的榜样。如教师平时对智障孩子的不尽关爱,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细心地照料他们,并为这些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深厚的爱心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让其他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共同献出一颗爱心,不嫌不弃,接纳关心他们,与他们结成好朋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中教师为幼儿树立了爱的榜样,给幼儿提供了直观的认识,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爱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让幼儿识恩、知恩,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认知的良好榜样,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三、行——练习践行,养成习惯
感恩教育最终应让幼儿养成会感恩、会施恩的好习惯,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情知行合一,形成感恩的自觉行为。“行”的实现是感恩教育的标志,孩子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的,光说不做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情知行合一,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去练习、实践和行动,逐渐形成自觉感恩的行为习惯。
从开展自我服务实践入手,让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为感恩行为储备必备的技能。从小班下学期就开始培养小值日生,帮助分发碗筷、浇灌花草、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利用中、大班每周劳动日,组织幼儿清洗自己桌椅、洗晒玩具,整理学具、用具,自己叠被、穿衣、系鞋带等,让孩子在自我服务中学习承担责任,以培养爱劳动、关心集体的行为。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使用玩具做到“三轻”:轻拿、轻放,轻使用,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爱惜玩具的教育。其次,家园密切配合,大胆放手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体验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与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二、关注角色游戏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
幼儿感恩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幼儿将感恩认知内化为自己的感恩之情,并最终外化成感恩行为的过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不能简单、强硬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更不能简单地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幼儿应该对什么进行感恩,如何进行感恩。感恩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因此教师应注重角色游戏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融合多种角色游戏主题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将相互联系的多个主题、多个角色,自然地融入到同一个角色游戏情境中。例如,“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各个区域活动融合到一起,让幼儿了解到超市里的物品从采购到销售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其中,生活用品是工人叔叔们辛苦制作的,水果、蔬菜、大米等农作物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超市里所有的货物都需要货运司机和运货员从全国各地运到超市,还需要经过质检员们的认真检查,还有售货员的热情服务和收银员的收款结账等工作,货物才能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幼儿在“超市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体验不同角色为美好生活的付出,意识到我们使用的每一种东西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来共同完成,切身感受到社会中有这么多人值得去感恩,使他们从内心生发出感恩的情绪情感。
(二)拓展幼儿角色游戏的情节
除了将多个主题联合起来丰富幼儿的感恩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某一个角色游戏中的情节,加深幼儿的感恩情感体验。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要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共同游戏者,注意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情节发展,在必要的情况下,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甚至可以将角色游戏拓展为一天的角色游戏活动。比如,幼儿都很喜欢扮演爸爸妈妈,但大多数都是局限于“娃娃家”中。有幼儿园在开展活动时,就将“娃娃家”中的角色扮演拓展延伸为一日活动,设计了“做一天妈妈”的角色游戏。教师让幼儿扮演一天“大肚子”妈妈,请每位幼儿带上小书包,并要求幼儿将小书包反背一天,做操、吃饭、上厕所、睡觉都要这样。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有趣极了,蹦蹦跳跳地欢呼着,可没过多久,很多孩子就觉得受不了开始纷纷抱怨:“我想把宝宝扔掉了!“”累死了,谁来照顾一下我的宝宝吧。”一天下来,不少小朋友认识到了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下午妈妈来接小朋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主动地说“谢谢妈妈”,或者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将角色游戏仅仅限制在教室的区域角里,而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节的拓展和创新。这样,有利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深入体验,强化其感恩情感。
(三)加强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的互动
在感恩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给幼儿创造互动的机会,以过程中的互动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发展。维果茨基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从社会共享活动向内化活动过程的转化,他明确地指出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共同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发展极其重要的源泉。在角色游戏过程的互动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也应该具体体现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三个方面。
1.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感恩情感体验的基点应是唤起幼儿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幼儿已有的体验和当前情境状态相关联,从而达到理解与分享。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教师应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及角色来进行角色游戏,并尽可能提供较为真实的游戏材料,来唤起幼儿的类似情感体验。例如“理发店”角色游戏有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真实的梳子、空的洗发水瓶等,但剪发刀、卷发棒等游戏材料应选择玩具型的。
2.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在自由选择的角色游戏区域中,鼓励不同角色游戏区域和角色之间互动,共同促进游戏情节发展。例如“娃娃家”中的幼儿可以去“银行”区取钱,再去“超市”区购买东西,再去参加“烧烤Party”。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互动增加,感受“银行工作人员”、“超市工作人员”等角色的辛苦,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感恩情感体验。3.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与幼儿一起真正地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教师可以以幼儿朋友的身份、参与者身份进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形成“游戏共同体”进行互动。有学者研究发现,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以下6种情形时教师需要介入:(1)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2)孩子难以与他人沟通互动;(3)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4)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5)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6)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4]例如在“水果超市”游戏中缺少购物者,扮演“工作人员”的幼儿不知道该干什么时,教师以购物者的身份进入游戏,还可以对“超市工作人员”提出各种要求:苹果要最红的,葡萄要最甜的,西瓜要最大的……这样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更好地体验到工作人员的辛苦,从而内化情感进行感恩。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能力发展水平不相同,情感特点也各不相同。幼儿期的感恩教育应该具体化、情境化,但是年龄阶段不同,具体化和情境化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指导范围、内容、指导方式等都要有所变化。第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恩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小班幼儿感恩的内容比较少,感恩范围也比较狭窄,通常是对父母、老师以及熟悉的同伴进行感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感恩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从感恩个体到感恩集体,从感恩某个老师到感恩幼儿园整个集体,再从感恩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到感恩社会这一大集体。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感恩内容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角色游戏主题。第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恩的程度不同。小班幼儿感恩更多的是知道感恩,会说简单的“谢谢”;随着年龄的增加,能逐渐从内心深处对事物或人物进行感恩,其感恩行为表现也逐渐多样化,同样的一个角色游戏主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的目标应不同。例如:角色游戏“做一天妈妈”,小班幼儿的目标就应该设定为知道妈妈的辛苦,能主动对妈妈说声“谢谢”或“我爱你”;中班幼儿的目标设定为理解妈妈的辛苦,能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恩,可以是制作一张卡片,可以是回家主动帮妈妈捶捶背等;大班幼儿的目标为幼儿从内心深处对妈妈进行感恩,并以多种外化的感恩行为来表达,如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等。第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受与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针对年龄越小的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感恩教育指导就应越具体,教师可以通知扮演相关主题的角色自然地参与游戏,辅以语言启发引导;随着幼儿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教师应减少语言指导的频率,更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体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来内化自己的感恩情感。总的来说,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侧重点和不同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提供多种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的角色游戏情境,外化幼儿的感恩行为
感恩行为是感恩意识和情感的外化,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我国儿童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知道要感恩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感恩,或是知道如何去感恩但是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这样一种感恩的环境,让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并且将感恩真正付诸实践。感恩行为的表达方式多、范围广,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地感恩,还要给幼儿提供表达感恩的机会。
(一)结合节日活动开展角色游戏
教师可以结合节日活动开展相应的感恩角色游戏。例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可以设计“照顾蛋宝宝”的角色游戏,幼儿扮演“鸡妈妈”、“鸡爸爸”的角色,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颗生鸡蛋,要求幼儿照顾好这枚“蛋宝宝”,不能让“蛋宝宝”破碎。幼儿通过小心翼翼地照顾“蛋宝宝”,体验爸爸妈妈在照顾自己过程中的辛苦。同时教师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到班级来,让幼儿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倒杯水、捶捶背,给父母说说心里话。同样,在教师节、劳动节、建军节等节日都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游戏活动,同时提供多种感恩机会帮助幼儿表达感恩。
(二)利用家长开放日开展角色游戏
很多幼儿园都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举行亲子游戏,目的在于让幼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家园合作。家长开放日的具体活动有很多,教师可以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游戏,家长们也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由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来照顾“孩子”;在“银行”游戏中,家长扮演“顾客”,由幼儿扮演“工作人员”来为“顾客”服务。
关键词:
幼儿;感恩;教育;做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力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园感恩教育就是对幼儿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教育。使其养成感恩的心态。加强幼儿园感恩教育应以教师为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加强家园社会联系等方面进行。
1幼儿园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二个家,幼儿园教育对孩子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1.1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是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重阳节”时幼儿园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小朋友一起共庆重阳节,感谢爷爷奶奶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晚辈们!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二是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的老师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那么今天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家人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洗脚,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1.2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二是在教学中开展。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三是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一、创设环境,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不同于成人,我们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式的熏陶和感染,让他们去感受感恩之情,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具体的环境来实现我们设想的目标。每次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会放一些和感恩有关的歌曲,如《感恩的心》《小乌鸦爱妈妈》等,在这些音乐长期的熏陶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对感恩产生一些朦胧的认识。我们还可以布置“感恩墙”,“感恩墙”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比如老师可以收集一些有关感恩的图片,也可以是小朋友们自己的感恩故事,鼓励每个幼儿都在感恩墙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照片、想法等。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并在孩子们之间营造一个“比一比”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我们要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这种行为成为一种长期的习惯。在平时,老师要以身作则,经常对孩子们说“谢谢”“对不起”“你好”“请”等礼貌用语,让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感染,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尊重别人、感激他人、帮助他人。
二、寓教于乐,激发孩子兴趣
针对幼儿天真单纯、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感恩教育,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⒈唱儿歌,听故事
适合孩子们的儿歌有很多,我们要从中选择一些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歌曲教给孩子们去唱。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要知道感恩自己的父母亲人,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培养孩子爱国之情的儿歌,如:爷爷年纪大呀,牙齿全掉光,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笑哈哈……;外婆是妈妈的妈妈,亲爱的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妈妈。再如:故事《羊羔跪乳》,在幼儿感受文学故事精彩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孩子们听完故事会知道是为了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孩子,“小动物都知道报答妈妈,我们小朋友要不要爱妈妈、关心妈妈?”
⒉表演
我们教会幼儿用手语的方式来表演“感恩的心”,表演的同时让他们说“感谢爸爸、感谢妈妈、感谢爷爷、感谢奶奶、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在表演中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有一份“感恩的心”。
⒊亲子活动
我们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邀请爸爸妈妈来园参加亲子活动,如:“三八妇女节”“感恩节”“六一儿童节”。在这些过程中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如爸爸背着孩子赛跑、妈妈带着孩子投篮、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动手做一朵花,然后请孩子把花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等。在这些活动中拉近了家长和和孩子的关系、密切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三、实践体验,在行动中体悟
(二)要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在儿童日常的保教活动中应该经常对幼儿说“谢谢”。当教师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有感激时,幼儿的模仿天性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只有对感恩产生意识,才会有感恩行动。由此可见,教师是幼儿感恩意识的重要培养者。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的引导和强化。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组织各种家校共同参与的感恩活动,让幼儿有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感恩的意愿和情感。通过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帮助,学会用具体的行动感恩和回报。
二、创造幼儿感恩行为发生的条件
幼儿园要创设具体的活动情景,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如针对“三八”节我们设计了对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为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来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让孩子体会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感恩父母,尊重他人的劳动。适时延伸,教育回馈助己之人。
三、从幼儿园的时时处处不断强化,促进感恩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从每天的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教育幼儿: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帮助,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教师要在生活中给幼儿一些感知、创造机会,如学穿衣服、学为他人整理餐具等,这样培养幼儿独立、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习惯。当然,这些能力和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在实践中,教师巧用拟人、游戏、儿歌、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法帮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出色完成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予以肯定,强化行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让幼儿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中,幼儿的感恩之心就会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慢慢表现出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21-001
中华民族是五千年的文明之古国,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三字经》里也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孝字当头,而行孝必先知恩感恩。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特殊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一、言传身教,成人的榜样作用
1.家长的言行
教育孩子要孝亲敬老,还是要靠家庭感恩教育来实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在家中,家人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2.老师的言行
教师是花园里精心培育幼苗的园丁,是细心雕塑人的心灵的雕塑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切言行都会在孩子面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做大量耐心细致工作,不要把感恩教育当作一种指令性、改造性的工作来做,如果让孩子热情和做人的信心产生抵触情绪或仇视的心态,不仅会前功尽弃,还可能会让幼儿领会一个错误的信息:我也可以用老师对我的方式来对付我周围的人。但是如果教师在孩子面前,用自身的言行宽容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和帮助他们,那么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人。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全面、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做到正直善良,胸襟坦荡,公正为人,把自身作为感恩教育的教材,树立起这样一个信念:“用崇高去培养崇高,用真诚去换取真诚,只有宽容的土壤才能培育出富有爱心的灵魂。”让孩子能从教师自身的言行中体会到,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个别幼儿的不善行为,教师注意不要在集体满前大肆批评,可以轻描淡写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好,但注重个别教育,私下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不好;对比较严重的,必须给一些孩子认为很重的惩罚(比如,老师有意疏远他。让他知道,他这样做,老师很不喜欢,等他改正了,老师还是喜欢他)。
二、注意感化,营造感恩环境
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其重大,三岁的孩子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除了接受老师的教育,更会受幼儿园整体渗透出来的人文化氛围的熏陶。幼儿园环境如果盈溢着浓厚的人文化感恩气息,孩子自然而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幼儿园把对幼儿感恩教育确立为十二五课题,把感恩教育渗透到一日活动、环境设置等方面。
确立感恩主题:注重对幼儿进行随机感恩教育的同时,每个年级组在学期的每个阶段,确定感恩主题,在进行感恩主题教育时,整个幼儿园有一种浓浓的感恩氛围,年级组的游戏走廊设计成感恩长廊,让幼儿一踏入这样一个地方就可以感受到什么是感恩。虽然孩子们不认识感恩这二个字,但感恩走廊的设置让孩子们在第一时间形象地认识到“感恩”。感恩走廊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通过家长收集到孩子们在家对父母、爷爷奶奶感恩活动的照片,也有用让孩子们容易理解的古今中外名人的感恩事例的图片,能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感恩。通过感恩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感恩文化浸染,通过不同的感恩例子知晓不同的感恩行为,知道何谓“知恩”,懂得“报恩”,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行为。
开展感恩活动:除了在主题活动阶段开展感恩教育外,平时在幼儿园也注重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对幼儿的感恩首先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老师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讲给孩子们听,并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让孩子们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活动结束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感动的事等等。如在音乐活动“小树叶”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体会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以及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感受树叶对妈妈的爱。利用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从孩子的角度,体会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害怕的感觉,激发孩子们对妈妈爱的情感。结合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回家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一件感恩的事,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拿眼镜,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等等,让孩子们对长辈的感恩从小事开始。
利用每天的晨间谈话,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育的内容包含多方面,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让孩子们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2.社会环境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为此,我们在班里创设了感恩的环境,在幼儿在感恩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1小手洗干净——感恩身体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我们在盥洗室洗手池边贴上了大班小姐姐洗手的步骤图,并把这位小姐姐邀请到我们班,让她来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孩子们发现图片上的小姐姐“跑”出来了,特别的兴奋,学起来就更加有劲了。之后几天里,我又请小姐姐来当“检查员”,在盥洗室检查幼儿的洗手情况,幼儿洗完手后,就会把小手伸给小姐姐看:“小姐姐,我洗的干净吗?”通过几天的练习,幼儿逐渐养成了正确的洗手步骤。1.2吃饭不挑食——感恩粮食根据孩子们的挑食情况,我们每月布置一个主题,如《有营养的蔬菜》、《好吃的鱼虾》等等,向孩子们讲解蔬菜、荤菜的营养价值,告诉幼儿农民伯伯种菜很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和荤菜是有益健康的。在每天吃饭前,我还会让幼儿朗诵《吃饭歌》,通过朗诵《吃饭歌》,许多幼儿吃饭积极了很多。就这样,孩子们在墙饰的熏陶下,在《吃饭歌》的诵读下,逐渐养成了不挑食、自己吃饭的好习惯。1.3学说文明话——感恩同伴在进餐的过程中,我们也时刻提醒幼儿使用文明用语,如当老师给他盛饭时,就要说:“谢谢老师!”当自己吃完了,就要对同桌的同伴说:“我吃完了,请慢用!”通过这些学说这些感恩的话语,我们的班级氛围更加融洽了,男孩子变得更加绅士了,女孩子变得更加淑女了。
2从环境诠释感恩教育
瑞吉欧学校的工作者对环境的诠释和实践让我们叹服,他们认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应具有教育内涵,学校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当然,我们不可能复制瑞吉欧学校,但我们可以接受和尝试他们“墙壁会说话、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等教育取向,并根据本班情况创设一个属于我们的班级氛围,班本化特点的环境才会不断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2.1教学活动,渗透感恩。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仅把眼光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凭借这教材内容,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前幼儿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就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和幼儿进行讨论,幼儿就学会了说感恩的话,做感恩的动作等。可见,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在教学活动中,也能创设感恩的语言环境,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2.2精选材料,融合感恩。我们会根据话题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一般都会投放一些感恩的课程。如语言区,我们投放了“老师的手”“别说我小”等,音乐区投放了“我有小手”“办家家”等。通过把感恩课投放到区域里,我们发现,幼儿对这些课程中的“主人公”更加喜爱了。他们在使用这些材料时,也变得更加爱惜这些材料了。我想,这就是感恩课的魅力所在吧!2.3自主操作,获得感恩。首先我们让幼儿学习蒙氏语言,如“你玩好了,给我玩一会儿好吗?”“我能跟你一起玩吗?”……其次,我们让幼儿学说感恩的语言,如“谢谢你跟我一起玩,我真开心呀!”“谢谢你给我玩玩具,下次我也会给你玩的。”……通过学习运用这些语言,幼儿在操作中感觉到有同伴的陪伴非常的幸福,大家一起玩,可以想出更多的玩法,让自己学到更多的本领。
幼儿园的感恩活动应立足于感恩教育,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影响会跟随其一生,特别是感恩这种意识内潜移默化的观念。感恩活动的设计应该适应幼儿园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观念接受能力而推敲研究确定,不能生硬的强行灌输。而今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幼儿感恩教育还不是很完善,必须承认还有系列的弊端。感恩活动的进行是在幼儿园内,孩子和孩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很重要,活动的进行要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幼儿感恩教育原则和策略。
1 把“爱”作为感恩的目标和宗旨
1.1 “爱”作为目标和宗旨的意义
《增广贤问》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讲的就是子孙应该铭记长辈的养育之恩,将来是要报答的。“爱”,应该作为活动的核心。感恩教育是给孩子灌输应该向对自己有恩惠的事物存有感激之情,外界人和事对自己的好应该被认为是“爱”。这是幼儿园感恩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要向孩子传达的思想,从而履行幼儿园幼儿感恩教育的责任。
1.2 概念的易解性
事物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恩也是相互的。这样的情感就是感恩,也就是“爱”。孩子不能理解什么是感恩,但是可以理解别人对自己好,就代表和自己亲近,就要对自己亲近的人好。这样连锁的反应在孩子身上是顺其自然的,不需要去讲解任何不容易懂得概念。
2 创建幼儿感恩教育的环境
2.1 幼儿园营造感恩教育大环境
幼儿园感恩活动是针对幼儿感恩教育的,活动的主办方是幼儿园,就是孩子的校园。孩子处于幼儿期,对于玩伴的行为会主动去学习和模仿,孩子们凑在一起接受感恩教育,这样的效果会比对单个孩子的效果更显著。把孩子集中在学校,老师成为思想灌输的主要载体,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此体现出来,老师说的话做的事就成为正确的典范,孩子就把老师的话当成理应遵循的真理。感恩教育就是把正确的思想传输给孩子,用幼儿教师之口传达,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在孩子心里增强可信度。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现象,谁比谁做得更好是一种荣耀和奖励。幼儿园在幼儿感恩活动中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良性环境、一个大环境。在日常中告诉孩子对与错,感恩是正确的。适当的奖励制度也是需要的,孩子铭记感恩是对的就应该得到奖励,这也会鼓励更多的孩子往引导的方向走。
2.2 小家庭担负榜样的责任
幼儿除了在学校待得时间意外,就是和家人待在一起。家长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孩子的眼中,记住并模仿。幼儿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感恩教育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践,家长的行为带领孩子做到感恩,就是潜意识里告诉孩子感恩是正确的。对于感恩,家长的态度应该是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从而到达幼儿感恩教育的目的。比如央视广告里的公益广告,里面妈妈给奶奶打水洗脚的情景,这一幕被站在门口五岁的孩子看到了,在妈妈闲下来的时候孩子就打水给妈妈洗脚,“妈妈,我也给你洗脚。”就是孩子学习妈妈行为的表现。父母始终是孩子的榜样,不能因为孩子少造成溺爱的结果,正确的感恩教育十分非常重要的。
3 幼儿感恩教育的原则和策略
3.1 顺从幼儿心理和生理成长状态原则
幼儿处于心智不完善,无完全行动能力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甚至没有定性。所以感恩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趋势,感恩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要注意这一原则。幼儿园老师在引导孩子感恩的时候不能生硬的灌输,这样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不耐烦或者厌恶等情绪。这应该是一种潜意识的灌输,不该是单方面从老师到幼儿的思想概念灌输。说教和实践要结合在一起,这里的实践在幼儿园这样的环境可以是幼儿之间的感恩游戏,比如长辈和晚辈之间角色扮演等创新游戏。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然后在某一个情景下就让孩子去这样做。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趣味性不可缺失,在游戏和活动中激发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的同时加深对感恩的印象和理解。但也应该看到单个孩子的特殊性,因为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的不一样,对不同孩子要相应采取不同的感恩教育方法方式。让特殊型的孩子融入其他孩子之间,
3.2 幼儿教育的教师感染策略
幼儿处于对承认顺从的阶段,在幼儿园教师说什么便是真理,在家里家长的话就应该遵循。而幼儿往往也愿意听从,应为他们都处于对外界知识的都好奇的时候,但要接收还要通过大人的引导。所以,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知道长大要成为的人是具备什么样的品格和品行。不仅要说,还要说真是的例子。生活例子比较有说服力,教师要举例说明感恩是对的,实践中的例子说明感恩是会有奖励的,是孩子本身应该具备的品德。同样的,家长是幼儿接触第一手资料的来源,作为幼儿生命中第一位老师,在家庭中要尽量营造感恩的成长环境。遵循幼儿园和家庭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双管齐下的策略。
4 结语
幼儿教育中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社会成分现状的今天,幼儿感恩教育尤为急迫。幼儿园感恩活动的开展的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原则策略。
参考文献
1、自我意识过分强烈,“小霸王”情绪日益高涨。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2、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单一、低层次向多样化和高层次发展,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
3、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此外,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应当尊重儿童,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的改变。在幼儿园,儿童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儿童来展开,鼓励儿童的创造性,特别是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张扬,已经达到顶峰,我们不否认这些改变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无形之中使幼儿形成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
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1、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俗语云:“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幼儿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及早施教,尤其是在儿童道德品质培养方面,更要“谨注错,慎习俗”,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需要成人全面、及时的引导。儿童感恩意识的获得同样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3~6”岁是儿童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儿童自我中心思维占强势地位的时期,儿童难以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理解问题。这就需要成人一方面抓住关键期及时教育,以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儿童心性未定之前实施感恩教育,防止不良影响的侵入,可以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如果不注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幼儿就有可受到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并延续到其成人以后,从而不利于其人格的完善。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会使幼儿从小有一颗敏感的、温存、善良的心,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义务感,学会尊重关心别人。
2、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保证感恩教育的效果。人格心理学认为,人在6岁以前就已经奠定了其人格基础,后期的教育与塑造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起作用。感恩意识的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一个人幼年时没有种下“善”的种子,几乎不可能要求他成年后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施恩不图报的人。目前,在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实施要从幼儿抓起”。正如贺拉斯·曼所说:“凡是任何事物生长的地方,一个塑造者胜过一千个再造者。”研究表明,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如果孩子在幼年期缺乏情感体验,甚至会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隐伏很大的后遗症。幼儿阶段的感恩教育是后期感恩教育的基础。
3、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当前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很容易成为家庭三代的核心,养成骄蛮任性的性格。一些孩子甚至学会了用各种手段来要挟自己的家人,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不仅导致幼儿之间频繁发生冲突,幼儿与家长之间也时有对抗产生。当前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社会中也不断出现对儿童自私自利的责难。人们在寻找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时,往往会指责教育的缺席,其中儿童期教育的不足尤为突显。笔者认为,感恩教育不失为一种解决策略。如果我们从儿童期就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无论对儿童及其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273
2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索,中国德育[M],2006
3 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架起孩子道德支点[J].南方论刊
4 黎安林.依恋研究对早期教育的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2,(3):
22~23
5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
6 陈延文.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2005,(24):7
近年来,我园进行了“幼儿园感恩教育”课题的研究,但在研究初期,效果事倍功半。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家园不同步,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上,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忽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甚至家长认为谦让、献爱心、被打不还手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措施上,家园往往是相互抵消的,孩子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取得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我尝试了“四个同步”策略,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科学规范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统一,有效提高了感恩教育成效,促进了幼儿优良品行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教育意识同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意识对孩子的价值判断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统一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我们通过“四个一”与家长密切联系,联手互动,提升了家长的感恩意识,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1.开展一次学习动员。通过家长学校活动,向家长介绍和宣传幼儿感恩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介绍我园省规划课题“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给家长方向性的指导;介绍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将自身家庭教育现状与国外进行比较,排找差距,寻求教育的共同点。比如,美国的父母从孩子很小时就让其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装修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教育。再比如,日本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此外,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这样,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时,就不会成为低能儿,也不会因好逸恶劳而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借鉴这些先进的家教理念,我们倡议家长制定家庭“放手计划”,给孩子创造自我成长的空间。
2.发放一次宣传手册。我园联合家长收集各类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感恩案例,择优汇编成册,发放给家长。鼓励家长发动家庭成员共同阅读,并将感恩故事讲给幼儿听,促进幼儿的感恩意识的萌发。宣传手册分家长版块和幼儿版块,家长版块主要介绍成功的家教经验,幼儿版块我们选择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经典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探母》等。适合孩子才能引发孩子共鸣,使孩子在故事中受到熏陶,促进感恩心理和感恩意识的形成。
3.举办一次家教论坛。为进一步加强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探讨家教新方法、新途径,我园结合感恩节举办了一期“感恩节里话感恩”家教论坛活动,请家长就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引导幼儿学会感恩,介绍自己的思路或经验。我们对几百份来稿进行评选,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家教论文通过家园小报、家教橱窗、幼儿园网站等形式供家长们学习交流。
4.进行一次家庭访谈。就感恩教育的话题,我们老师进行了家访。了解幼儿在家各方面的情况,换一个环境与孩子接触,拉近与孩子心灵的距离。发放感恩教育调查问卷,了解“放手计划”的实施情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感恩”熏陶和爱心培养。
“四个一”的点面结合,帮助家长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更认识到了良好情感品质的建立会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
二、创设环境同步
我园在营造浓厚感恩教育氛围的同时,也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感恩氛围,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
1.家庭关系和谐。我园指导家长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父母对老人关心、孝顺,家人之间民主平等,邻里之间关照、尊重,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2.家长榜样熏陶。倡导家长和教师同步,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毫不吝惜地说“谢谢”“我来帮助你”……幼儿天模仿,我们成人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3.优美环境渗透。我们建议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个整洁、美观、温馨的家庭环境,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和管理,让幼儿在美与爱交融的美好环境影响下,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在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育引导同步
我们在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落实幼儿行为表现、提升幼儿道德水平。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密切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并通过这“三者”实现与教师同步,与幼儿合拍。
1.收集活动材料过程中的同步引导。我们开展主题活动前,需要家长帮助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活动材料以及为幼儿做前期的知识准备等,于是我们适时将开展的感恩教育详细活动方案公布在信息栏和网站上,并明确注明家长的配合事项。虽说有些家长起初是为了完成任务“被迫”去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但家长在与幼儿共同准备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为幼儿耐心讲解和教育引导。例如:在“我爱妈妈”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夸妈妈”“画妈妈”“唱妈妈”“为妈妈减负”等活动,我们建议妈妈配合孩子一起挑选妈妈的照片,并给孩子讲讲妈妈年轻时的情况和照顾孩子的辛苦。找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通常妈妈们都很主动,接下来的交流引导会让孩子从妈妈的变化中,明白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懂得识恩、报恩的道理。
2.参与亲子活动过程中的同步引导。感恩教育是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过程,而爱父母、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起点。我们的感恩教育首先围绕“亲情”这根主线展开,我们设计了充满温情的亲子活动,并进行了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力求做到由近及远、由表及里、以情制景、以情动人。一次亲子活动“我们的护蛋计划”,通过“母护子”“子护蛋”的过程让幼儿体验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活动后家长们感触很深,无不感叹教师的教育智慧。亲子活动“我为妈妈洗脚”,让家长体验“从未有过”的感觉,并让家长知道只有通过幼儿的实际行动,才能体验父母长辈的辛劳,有效激发幼儿尊敬和感恩长辈的积极情感。亲子活动“绿色天使”,我们让幼儿和爸妈共栽一棵“亲子树”,让幼儿和家长体验、享受和感悟亲情的同时,萌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情感。我们的亲子活动主要以老师预设为主,为让活动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我们还经常向家集活动计划,以家长为策划、活动主体更能激发家长们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同步共育的目的。
3.提供信息资源过程中的同步引导。家长群体是宝贵的资源库,我们根据活动开展的需要争取家长给予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支持。我们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利用职业之便作为“家长助教”走进课堂:向交警爸爸学指挥交通,向厨师爸爸学做瓜果雕花,跟农民妈妈一起挖山芋。我们在感恩教育基地:县聋哑学校、敬老院、武警中队、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开展的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为我们联系了场地,准备了道具,提供了专业性知识。家长与幼儿、幼儿与社区、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幼儿的连环互动有效促进了家园合作共育,最终促进了幼儿的情感发展。
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其次,感恩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更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孩子天真、纯洁,对爱有天生的需求,对善、美有本能的向往,从小培养一种关注他人的能力,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表达自身感受的能力,将有助今后形成对他人较高的关怀取向。
一、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要引导孩子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
1、开展感恩活动,将感恩情结转化为感恩行动。
(1)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
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母亲节"时让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制作一些想送给妈妈的礼物,并且节后进行分享,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
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环境创设,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我的好妈妈》,歌曲体现了妈妈辛苦工作一天的辛劳,宝宝为妈妈的辛劳能做的事情,歌曲中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
二、一日各项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
1、 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
2、在教学中开展。可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
3、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
4、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5、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在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我们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1、 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幼儿的"感恩"意识。
在家中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一言一行中,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袋之中。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们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自己在得到帮助时,真诚的说声"谢谢",不时的拥抱自己的父母与家人,感谢他们的付出,虽然看似不经意的事,但都充满您对家人的"爱",而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幼儿慢慢的感受、接触这些关心的话语、爱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