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1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感恩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每天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会模仿我们,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关爱行为,我会及时地说声“谢谢”。如阳阳是班上调皮的孩子,但是他很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他会给老师打水:“老师,你喝水吧。”每当这时我会笑着说:“谢谢!”他也会说:“不用谢!”我给孩子们倒牛奶喝时,孩子们一个个上来拿了奶杯就走了,阳阳却会说:“谢谢农老师!”我也高兴地表扬他:“不客气!阳阳你真有礼貌!”这时,其他孩子听见了也会过来说:“谢谢农老师。”不仅这样,每次家长配合了我的工作,我都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谢谢您!太谢谢了!”对班里的其他老师,我也同样时时怀有感激之情,她们帮助我做教具,给我做助教,我都会好不吝啬地对她们说声:“谢谢!”就是这样,我给孩子们树立了感恩的榜样。
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关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
1.开展 “感恩教师”的主题活动
(1)帮助老师做一件好事:收拾玩具、图书;擦桌子;帮老师接杯水;帮老师捶捶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很乐意为老师做的事情。(2)给老师送一个节日祝福:祝老师节日快乐!祝老师越来越年轻漂亮!祝老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这都是发自孩子内心的祝福。(3)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或制作些贺卡等作为礼物送给老师以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通过抱抱、亲亲老师等表现出孩子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开展“感恩同伴”的主题活动
(1)说说哪个好朋友给了我什么帮助:豆豆帮我垫毛巾了;韩雨帮我脱衣服了;洋洋帮我拿书包……让孩子去发现好朋友给了自己帮助,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激之情。(2)和同伴共同解决困难:我和天天一起把椅子搭好了;我和小明一起把被子叠整齐了;我们男孩子一起把玩具都收拾好了……让孩子们意识到团结的力量,从而学会相互合作,学会相互帮助。(3)和同伴相互分享:我鼓励孩子们把家里好玩的玩具和好看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一开始,孩子们都是拿着自己的玩具独自在玩,谁碰了就跟谁急。针对这一现状,我现场就编了一个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孩子们立刻明白了好东西应该一起分享的道理。“我请你玩我的玩具,她可以变形的哦。”“你想看我的书吗?我的书可好看了,里面有喜羊羊。”“我们一起玩吧!”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的心里是何等的欣慰啊!
3.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
(1)对父母表现出自己的爱。(2)为父母做一件事。(3)对父母说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4)学会和父母亲密交谈。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让幼儿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亲子作品制作、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等等,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与家人合作的乐趣,让他们意识到幸福生活是父母给予的,从而让幼儿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有着很明显的进步。韬韬妈妈就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我一出差回来,我儿子拿着纸制的花对我说‘节日快乐!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我真的好感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反馈,孩子一回家就给父母倒水,还比以前有礼貌了。为此,我专门制作了一些表格,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其知道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更懂事了,更有礼貌了。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学会感恩与回报。
三、感恩教育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可以利用社会发生的事情引导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我园组织幼儿观看新闻,当看到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景时,孩子们流露出了难过和悲伤的表情,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此时此刻,我们能做和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纷纷说:“我买个蛋糕给他们吃!”“我买肉给他们吃!”“我想请他们来我家住!”……稚嫩的语言蕴涵着浓浓的爱意,让人怦然心动。之后,幼儿园组织孩子们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把代表自己心意的爱心款放进捐款箱中。青海玉树地震后,孩子们也积极捐款,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当孩子们了解到我们附近的一些乡村还有很多贫困的孩子时,孩子们都想去看看他们,于是我们幼儿园组织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自驾车到隆安贫困乡村小学进行“手拉手”的活动。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慢慢行进,孩子们看着幽深的山谷说:“在这种地方也会住着小朋友吗?”花了大半天时间,我们来到了小学校园,校园里仅有的20多名小朋友跑出来迎接我们,孩子们的眼眶很快都湿润了,“妈妈,我有点想哭。”豆豆说。很快,孩子们就坐在一起交流了。之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拿出学习用品,还有自己画的画送给山区小朋友,还把幼儿园捐到的善款交到了小学校长的手中。最后,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区小学,心有所思地回城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教育,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了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四、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一、情——感受体验、感悟恩情
感恩教育并不是直接向孩子传授大道理,而是激发孩子内在的情感,让他们感受体验并在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过程中领悟恩情。因为幼儿的情感是直观具体的,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关心呵护,也需要体验成人的爱意和恩情。我们要通过创设感恩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让幼儿受到熏陶,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感恩的情感,不断强化对恩情的体悟。如在幼儿园里创设自然角,动物饲养角,引导幼儿通过亲手浇灌、饲养照料,惊喜地发现小动物、小植物不断产生变化和成长,此时他们对自然的情感悄悄萌发了,在感受小动物、小植物的可爱之处,真切体验自己所付出的爱心喜悦。由此,教师借机因势利导,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和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与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照料分不开的,激发起幼儿对父母的哺养之情的感激,自然滋生感恩的情怀,逐渐学会珍惜他人的恩情,尊重他人的感情,心怀感恩去善待周围的人事物。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让孩子感受到爱:如晨间接待时热情招呼,以抚摸额头、拉拉小手的亲热方式欢迎他们入园。在孩子不开心的时候拥抱他们,分担他们的忧愁,在离园等待时和孩子聊聊天,安慰安慰他们,孩子生病时主动打电话到家里关心,激发班级幼儿对生病孩子的关、爱之情。看到小植物、小动物受伤及生活中遭受着不幸的人,引导幼儿去关心同情他们,在心里产生怜悯和关爱的感情,而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关爱行为,应该引导幼儿不惜吝啬地说声“谢谢”,并在内心心存感激,时时记挂他人的帮助和爱护。我们要在周围的家庭生活中营造对幼辈关心、对朋友友善,对长辈孝顺的充满温情的生活氛围,在孩子的生活中培育感恩教育的沃土,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孩子从小感知体验“孝敬”和“感恩”,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对于幼儿而言,感恩教育中的“情”尤为关键,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催化剂,感恩教育应在幼儿切身体验和感受恩情的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为感恩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动力,并以良好的情感倾向伴随感恩教育而深入。
二、知——了解认识、唤醒意识
幼儿对感恩的认识,产生于感恩的意识。丰富幼儿对感恩的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这就是对感恩的认识和形成感恩的意识。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孩子感恩之心的“迟钝”,传统的德育说教是不够的,只有“知之深,爱之切”,应着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使他们知道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唤醒感恩的意识,强化对感恩的认知。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和施予,成长、成才、成家、立业,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我们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因此施恩与报恩是互相促进,施恩就要报答,才能在困难之时获得别人及时和诚恳的帮助。这是对施恩与报恩关系的认识,也是对感恩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我们慢慢地让幼儿认识的重要内涵。
让幼儿产生感恩认知的方式有多样,听故事、看碟片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之一,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教师生动讲解或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交流,能让幼儿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乌鸦反哺”“孔融让梨”“漂母的一饭之恩”“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等,这些小故事不仅使孩子对感恩的认知得到加强,从中受到良好的感恩熏陶,还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善根,产生感恩意识,进一步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感恩认识,获得深刻的感恩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榜样典范,也是幼儿获取感恩认识的有效方式。例如,我班上有个名叫心怡的小朋友,富有爱心,只要看到班上谁东西掉了,就会自觉捡起来;小朋友摔倒了,她会把他扶起……。这时我就会马上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你们看,心怡小朋友多么关心班级,图书架上的书乱了,她会主动整理好;看到玩具掉在地上,她会主动捡起来收放整齐。老师的话刚说完,其他小朋友立刻学着他的样子做起了好事。在心怡小朋友的榜样示范和影响下,班级其他小朋友也自觉地关心班集体,爱心和责任心大大地增强了。通过孩子教育孩子,能让幼儿直接地学习和模仿,形成正确的认识,产生感恩教育的良好效果。此外,成人的榜样也是幼儿学习模仿,产生感恩认识的直接范例,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幼儿提供认知和学习的榜样。如教师平时对智障孩子的不尽关爱,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细心地照料他们,并为这些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不断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深厚的爱心帮助他们不断进步,让其他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共同献出一颗爱心,不嫌不弃,接纳关心他们,与他们结成好朋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中教师为幼儿树立了爱的榜样,给幼儿提供了直观的认识,为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爱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让幼儿识恩、知恩,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家长必须为孩子树立认知的良好榜样,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三、行——练习践行,养成习惯
感恩教育最终应让幼儿养成会感恩、会施恩的好习惯,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情知行合一,形成感恩的自觉行为。“行”的实现是感恩教育的标志,孩子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的,光说不做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情知行合一,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真实生活环境中去练习、实践和行动,逐渐形成自觉感恩的行为习惯。
从开展自我服务实践入手,让幼儿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为感恩行为储备必备的技能。从小班下学期就开始培养小值日生,帮助分发碗筷、浇灌花草、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利用中、大班每周劳动日,组织幼儿清洗自己桌椅、洗晒玩具,整理学具、用具,自己叠被、穿衣、系鞋带等,让孩子在自我服务中学习承担责任,以培养爱劳动、关心集体的行为。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使用玩具做到“三轻”:轻拿、轻放,轻使用,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爱惜玩具的教育。其次,家园密切配合,大胆放手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体验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在外边玩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分享与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二、关注角色游戏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恩体验
幼儿感恩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是幼儿将感恩认知内化为自己的感恩之情,并最终外化成感恩行为的过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教师不能简单、强硬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更不能简单地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幼儿应该对什么进行感恩,如何进行感恩。感恩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因此教师应注重角色游戏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融合多种角色游戏主题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将相互联系的多个主题、多个角色,自然地融入到同一个角色游戏情境中。例如,“超市游戏”中,教师可以将各个区域活动融合到一起,让幼儿了解到超市里的物品从采购到销售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其中,生活用品是工人叔叔们辛苦制作的,水果、蔬菜、大米等农作物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超市里所有的货物都需要货运司机和运货员从全国各地运到超市,还需要经过质检员们的认真检查,还有售货员的热情服务和收银员的收款结账等工作,货物才能真正到达顾客手中。幼儿在“超市游戏”中,可以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体验不同角色为美好生活的付出,意识到我们使用的每一种东西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来共同完成,切身感受到社会中有这么多人值得去感恩,使他们从内心生发出感恩的情绪情感。
(二)拓展幼儿角色游戏的情节
除了将多个主题联合起来丰富幼儿的感恩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通过拓展某一个角色游戏中的情节,加深幼儿的感恩情感体验。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感恩教育,教师要扮演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共同游戏者,注意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情节发展,在必要的情况下,以角色身份影响游戏或参加游戏,甚至可以将角色游戏拓展为一天的角色游戏活动。比如,幼儿都很喜欢扮演爸爸妈妈,但大多数都是局限于“娃娃家”中。有幼儿园在开展活动时,就将“娃娃家”中的角色扮演拓展延伸为一日活动,设计了“做一天妈妈”的角色游戏。教师让幼儿扮演一天“大肚子”妈妈,请每位幼儿带上小书包,并要求幼儿将小书包反背一天,做操、吃饭、上厕所、睡觉都要这样。刚开始,孩子们觉得有趣极了,蹦蹦跳跳地欢呼着,可没过多久,很多孩子就觉得受不了开始纷纷抱怨:“我想把宝宝扔掉了!“”累死了,谁来照顾一下我的宝宝吧。”一天下来,不少小朋友认识到了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下午妈妈来接小朋友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主动地说“谢谢妈妈”,或者给妈妈一个紧紧的拥抱。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将角色游戏仅仅限制在教室的区域角里,而是在一日生活中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节的拓展和创新。这样,有利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深入体验,强化其感恩情感。
(三)加强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的互动
在感恩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给幼儿创造互动的机会,以过程中的互动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发展。维果茨基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从社会共享活动向内化活动过程的转化,他明确地指出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共同活动不仅仅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发展极其重要的源泉。在角色游戏过程的互动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也应该具体体现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三个方面。
1.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感恩情感体验的基点应是唤起幼儿已有的类似体验,使幼儿已有的体验和当前情境状态相关联,从而达到理解与分享。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教师应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及角色来进行角色游戏,并尽可能提供较为真实的游戏材料,来唤起幼儿的类似情感体验。例如“理发店”角色游戏有幼儿较为熟悉的社会生活场景,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真实的梳子、空的洗发水瓶等,但剪发刀、卷发棒等游戏材料应选择玩具型的。
2.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在自由选择的角色游戏区域中,鼓励不同角色游戏区域和角色之间互动,共同促进游戏情节发展。例如“娃娃家”中的幼儿可以去“银行”区取钱,再去“超市”区购买东西,再去参加“烧烤Party”。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互动增加,感受“银行工作人员”、“超市工作人员”等角色的辛苦,在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感恩情感体验。3.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与幼儿一起真正地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教师可以以幼儿朋友的身份、参与者身份进入到角色游戏活动中,与幼儿一起形成“游戏共同体”进行互动。有学者研究发现,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以下6种情形时教师需要介入:(1)孩子并不投入自己所构思的游戏想象情境;(2)孩子难以与他人沟通互动;(3)孩子一再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进一步延伸和扩展有困难;(4)孩子缺少材料,使游戏难以继续;(5)孩子发生游戏技能的困难;(6)游戏中出现负面效应。[4]例如在“水果超市”游戏中缺少购物者,扮演“工作人员”的幼儿不知道该干什么时,教师以购物者的身份进入游戏,还可以对“超市工作人员”提出各种要求:苹果要最红的,葡萄要最甜的,西瓜要最大的……这样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更好地体验到工作人员的辛苦,从而内化情感进行感恩。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游戏能力发展水平不相同,情感特点也各不相同。幼儿期的感恩教育应该具体化、情境化,但是年龄阶段不同,具体化和情境化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指导范围、内容、指导方式等都要有所变化。第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恩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小班幼儿感恩的内容比较少,感恩范围也比较狭窄,通常是对父母、老师以及熟悉的同伴进行感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感恩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从感恩个体到感恩集体,从感恩某个老师到感恩幼儿园整个集体,再从感恩幼儿园这个小集体到感恩社会这一大集体。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感恩内容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角色游戏主题。第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恩的程度不同。小班幼儿感恩更多的是知道感恩,会说简单的“谢谢”;随着年龄的增加,能逐渐从内心深处对事物或人物进行感恩,其感恩行为表现也逐渐多样化,同样的一个角色游戏主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的目标应不同。例如:角色游戏“做一天妈妈”,小班幼儿的目标就应该设定为知道妈妈的辛苦,能主动对妈妈说声“谢谢”或“我爱你”;中班幼儿的目标设定为理解妈妈的辛苦,能主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恩,可以是制作一张卡片,可以是回家主动帮妈妈捶捶背等;大班幼儿的目标为幼儿从内心深处对妈妈进行感恩,并以多种外化的感恩行为来表达,如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等。第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感受与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同。针对年龄越小的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感恩教育指导就应越具体,教师可以通知扮演相关主题的角色自然地参与游戏,辅以语言启发引导;随着幼儿年龄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教师应减少语言指导的频率,更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体验,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建构来内化自己的感恩情感。总的来说,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侧重点和不同方式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三、提供多种形式、贴近幼儿生活的角色游戏情境,外化幼儿的感恩行为
感恩行为是感恩意识和情感的外化,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怎样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我国儿童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知道要感恩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感恩,或是知道如何去感恩但是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感。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这样一种感恩的环境,让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并且将感恩真正付诸实践。感恩行为的表达方式多、范围广,教师不仅要指导幼儿如何正确地感恩,还要给幼儿提供表达感恩的机会。
(一)结合节日活动开展角色游戏
教师可以结合节日活动开展相应的感恩角色游戏。例如在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可以设计“照顾蛋宝宝”的角色游戏,幼儿扮演“鸡妈妈”、“鸡爸爸”的角色,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颗生鸡蛋,要求幼儿照顾好这枚“蛋宝宝”,不能让“蛋宝宝”破碎。幼儿通过小心翼翼地照顾“蛋宝宝”,体验爸爸妈妈在照顾自己过程中的辛苦。同时教师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到班级来,让幼儿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倒杯水、捶捶背,给父母说说心里话。同样,在教师节、劳动节、建军节等节日都可以开展相应的角色游戏活动,同时提供多种感恩机会帮助幼儿表达感恩。
(二)利用家长开放日开展角色游戏
很多幼儿园都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举行亲子游戏,目的在于让幼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家园合作。家长开放日的具体活动有很多,教师可以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游戏,家长们也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由幼儿扮演“爸爸”、“妈妈”来照顾“孩子”;在“银行”游戏中,家长扮演“顾客”,由幼儿扮演“工作人员”来为“顾客”服务。
关键词:
幼儿;感恩;教育;做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力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园感恩教育就是对幼儿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教育。使其养成感恩的心态。加强幼儿园感恩教育应以教师为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加强家园社会联系等方面进行。
1幼儿园寓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二个家,幼儿园教育对孩子们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1.1专门的“感恩”教育活动:一是利用节庆活动开展集体“感恩”活动。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教师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这些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开展专门的集体的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重阳节”时幼儿园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小朋友一起共庆重阳节,感谢爷爷奶奶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把美好的年华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晚辈们!活动中,请小朋友表演节目等,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内心被融化。二是创设有趣的情境开展主题式“感恩”活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及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渗透感恩教育。例如主题活动《秋天》的环境创设,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万物逐渐萧条。在主题中有个音乐活动———歌曲《小树叶》,歌曲的第一段体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的恐惧,而第二段的转折非常迅速,小树叶勇敢地对妈妈说,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对我们成人来说,花开花落,非常自然的现象。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想小树叶真可怜,一个冬天都见不到妈妈,要不然会害怕呢?我们的老师进行这个活动时,将散文《落叶》的部分内容与歌曲相结合,给歌曲中间添加了一段,将歌曲的情绪很自然的作了调整。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妈妈呢?“小树叶飘飘,飘呀飘呀飘,飘到了妈妈的脚下,抱呀抱呀抱成一团,温暖树妈妈”。改编后的歌曲教师不需要再作任何诠释,孩子很自然的从歌曲当中体验到了关爱带给人的喜悦。那么今天回家后的亲子活动就是“我给家人送温暖”,于是孩子们有的给爷爷洗脚,有的给奶奶捶背,有的帮妈妈做家务。使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充满爱心的人。
1.2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要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在晨间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我为XX做什么?”“妈妈为我做什么?”等话题,让全班小朋友都来分享为亲人服务劳动的快乐。谈话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促使孩子不断由“被爱”向“施爱”转化。每逢妇女节、母亲节、劳动节等节日我们还会相应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给父母捶捶背、送一杯热茶或帮妈妈擦桌抹凳等等。二是在教学中开展。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事故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们明白感恩的道理。也可以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三是在游戏中开展。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教师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于是在下午来接时,很多孩子都不让妈妈抱,而主动自己走着回家了。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个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