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31 10:16: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儿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篇1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小学在校的120例儿童。这些儿童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我院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儿童。在观察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35:25,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在对照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27:33,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来的口腔卫生习惯,仅对其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①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向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宣传画、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口腔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确的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等。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儿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详细介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两个月讲解一次,每次讲解两个小时,共讲解三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儿童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龋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90%,对照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62%,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龋率为19.3%,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为25.6%,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2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经常规口腔护理指导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1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2~31岁,平均14.4岁。进入该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及患者)已进行矫正治疗口腔卫生护理的常规教育,认识到治疗过程中维护口腔卫生的意义,对其进行口腔清洁卫生指导后,患者已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且身体健康,不吸烟,无长期喝茶、咖啡等习惯,无全身系统病史。按患者就诊号码末数的单、双号将100例患者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

2 方 法

2.1 家庭护理干预

对干预组家长进一步培训家庭护理干预的内容,强调家长在口腔卫生护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认真刷牙,刷完后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及牙面,并及时记录,若刷牙不干净需督促重刷。患者则需在家长忘记检查时,提醒家长检查刷牙效果及记录结果。复诊时带记录本给予总结评价,对下一步家庭护理要点进行指导。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后,对予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护理,未予进一步干预。

2.2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下颌中切牙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口腔菌斑指数: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为1分;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为3分。牙龈指数:正常牙龈为0分;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为1分;探之出血则记为2分;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为3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3 结 果

在矫正治疗后干预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带用时间长、过程复杂,如果护理不当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矫治治疗的正常进行,不仅影响治疗的时间及效果,甚至因口腔卫生太差,使矫正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使整个矫正顺利进行。高士光等[2]研究提示,儿童口腔固定正畸过程中家长的护理功能尤为重要,因为正畸治疗疗程长、复诊次数多,还可能会破坏日常生活规律或干扰社会活动,患儿因此常易引起情绪和心理变化,家长在注意观察及帮助患儿适应治疗期的生活规律,鼓励患儿积极配合中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家长要强调腔卫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刷完后要帮助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中。我们观察发现,家长能进行良好监督治疗,患儿口腔卫生都较好,矫正一般能顺利进行,而家长不能及时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帮助患儿检查刷牙效果的治疗中,有很多治疗因口腔卫生而影响整个治疗的正常进行。

本研究通过指导家长对正畸患儿的口腔卫生督促,并每天记录,使患儿每天口腔卫生都得到有效控制。在对照组未能完成研究的2例中,1例为口腔卫生太差,拆除矫治器,择期再治疗,另1例为转学去外地。可见家长在正畸过程的作用,尤其对治疗中的口腔卫生、牙周健康控制有重要作用。牙周病的家庭护理也可借鉴正畸治疗中家庭护理的成功经验。

篇3

在儿童当中,龋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危害着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在饮食结构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患上龋病,其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龋病对儿童牙齿和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为此,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与父母等开始关注这类疾病,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将龋病列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为了减少龋病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早期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当前儿童龋病预防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具体如下:

1指导口腔卫生,规范饮食习惯

1.1指导儿童的口腔卫生对儿童的口腔卫生进行指导是做好龋病预防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部门与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渠道与手段向儿童及其家长宣传、普及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止与口腔卫生保健基本工作的重要性,让儿童及其家长认识到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其自身的预防意识。在宣传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宣传不同的刷牙方法,让儿童与家长了解,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去除牙菌斑最简便并且十分重要的一个自我保健手段[1]。学校与卫生部门可以充分地利用各个幼儿园对儿童做健康普查的时机或是利用社区、医院、电视、广播等不同场所,做一些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宣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视频,吸引儿童的注意,让其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儿童父母进行一些与口腔卫生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儿童父母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视,尽可能地纠正父母对于儿童牙齿保健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这样父母就可以尽早地纠正、干预儿童在小时候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并对儿童的刷牙方法做出正确的指导,帮助其改善不良的刷牙姿势与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儿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的保健牙刷,或是选择一些防龋的牙膏,监督孩子养成每天早晚都刷一次牙的好习惯。此外,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进食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牙刷应5个月左右就要更换1次。

1.2规范孩子的饮食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对于牙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儿童的饮食习惯和龋齿的患病率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例如,在儿童的婴幼儿时期,如果喂养的方式不恰当,并且习惯含着奶瓶睡觉或是断奶时间比较晚等不良习惯都有可能导致龋齿的发生,此外,如果儿童在少儿时期喜欢在睡之前吃酸奶或是甜食,并且不喜欢吃粗纤维食物,就会增加儿童牙齿和酸性食物或是甜性食物接触的时间与频率,同样会加大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而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不仅可以使儿童牙齿的咀嚼功能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清洁儿童的牙面,帮助其口腔实现自治,进而减少儿童患龋齿的概率。这并不是要求儿童杜绝甜食,只是学者们建议儿童在进食甜品的时候,可以在正常进餐的时候食用,并且应该控制用量,尽可能地避免儿童在睡前或是两餐之间食用一些甜品。

1.3定期检查儿童口腔卫生与使用酸性乳品的安全儿童卫生的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儿童使用的酸性乳制品做全面或是随机检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向儿童及其家长管普及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口腔卫生的保健知识。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可知,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可以顺利实现对儿童不健康行为的纠正与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出现[2]。

同时幼儿园还要定期对儿童的刷牙方法等做出相关的指导。要鼓励儿童使用防龋牙膏与保健牙刷,并且养成在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此外,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幼儿园的儿童做口腔检查,对于有龋病前兆的儿童要给予建议,规范饮食习惯,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而减少龋病的发生,保证儿童口腔健康。

2推广牙面窝沟封闭的方法

牙面窝沟封闭就目前来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龋齿的方法。我国的牙防组织已经向全国的学龄前儿童,推荐了此种方法,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防龋效果。

对牙面的窝沟进行封闭并不是不去除其颌面的牙体组织,而是在它上面再涂上一层黏质的树脂,这样就可以保护儿童的牙釉质避免代谢产物或是细菌等的酸侵蚀了,进而实现预防龋齿的效果[3]。

3合理应用氟化物

经过以往的实践表明,氟化物对于儿童龋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用量、用法都要合理,特别要注意把握氟的弄丢,如果过低就没有效果,过高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

3.1在儿童的饮用水中加适量的氟氟化的饮用水源可以把氟的含量调到比较适宜的浓度,这一办法在世界上是相对来说效果比较突出的一种手段,而且十分经济。

3.2食用氟化食盐当食盐中的氟浓度达到90-350mg/kg的时候,就可以对预防龋病起到一定的效果[4]。这种办法对于没有开展饮水氟化的一些地区,预防效果也相对较明显。

3.3食用氟化食品如果一个地区不方便开展饮水氟化,那么则可以在牛奶中添加一些氟化物,牛奶中氟的浓度不宜过高,达到儿童的需求即可,具体用量则要根据其所在地区儿童的身体状况等进行调节[5]。

综上可知,对于龋病这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的预防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政府的卫生部门与学校的老师,儿童的父母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好保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儿童龋病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马秀琴,卢海英,等.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4):243-245.

[2]李淑华.窝沟封闭在预防儿童龋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92.

篇4

1.1对象

在山西省太原市市区随机选取1所小学四年级学生216名,男女比例接近1∶1,平均年龄9.2岁。排除正在接受正畸治疗的学生,将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共108人)和对照组(共108人)。所有参加者及其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试验设计

实验组即系统口腔健康教育组,包括:(1)用菌斑显示液对患者牙进行染色并记分同时进行强化教育;(2)向患者说明着色的原因、意义、后果和牙菌斑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危害),使其对菌斑以及由其导致的龋齿产生感性认识;(3)用模型讲解刷牙方法,指导刷毛在牙面放置的位置、与牙面的角度、与牙龈接触的状态等,了解刷牙的力度及频率;(4)让学生对着镜子试刷,观察刷牙动作、刷毛和毛束的功能是否充分发挥,计算刷牙时间,观察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刷牙质量;(5)指导患者用邻间刷进行不易清洁部位的刷洗;(6)评价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出不足,以期望改进。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对学生3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情况进行比较[1]。

1.3检查标准与器械

检查标准采用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hygieneindex-simplified,OHI-S)和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简化口腔卫生指数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ebrisindex-sim-plified,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alculusindex-simplified,CI-S)[4]。使用自带光源的光纤口镜和口腔专用牙周探针检查。均使用统一器械,由2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检查,检查前做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为0.80。每次检查均抽出10%的受试者作重复检查,2次检查的符合率为93%~95%[2]。1.4统计方法将每次检查结果使用Excel软件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配对t检验作统计学检验和分析。

2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