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1:02: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固定资产智能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后起之秀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固定定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管理随之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高教事业的物资保障,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固定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教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方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管理等赖以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高职教育稳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高职院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都得到了相应的建设和扩充,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都属于固定资产,每一类别下根据其性质和属性又设置了明细类别,品种多,管理十分复杂,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部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高职院校逐渐涉及到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学校资产呈现多元化。这又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提高办学效益,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理念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负责人片面追求做大做强,购置资产不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效益分析,申请购置计划缺乏定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资产管理贪新弃旧,造成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对固有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钱”向“物”转化而弱化的思想,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偏重于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对于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造成财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界定模糊,缺乏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的高职院校直接让业务人员到市场上自由采购,缺乏定量标准,购置的资产的实用性和价格有待评估,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固定资产的界定更是模糊,包括领导在内的多是管理人员对于国有资产、固定资产、实物资产等概念是不清晰的,对于标准理解不清。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引发新产品分类和界定的困难。诸如软件、网络产品之类的产品是否该定为固定资产备受争议。
3.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取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的模式,财务部分负责账目,而实物分到多个部门管理。如图书馆管理图书,设备处管理仪器设备,后勤集团管理房屋等。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归不同学校领导管理,多头管理导致职能分散,职责不清,最终引发谁都管或者谁都不管的现象。固定资产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不同部门、课题组同时购买相同或者类似的设备仪器的现象时有出现,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调剂余缺。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个别通过出借学校的场地、设备、仪器等进行经营活动来谋求部门或者个人利益,盗用公共资产。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再加上管理不善,固定资产随意存放,导致损坏、被盗、丢失等,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或者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管理人员调动过程中,手续移交不完全,公物私自带走等现象也有出现。
4.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人士
由于高职院校的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兴建,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不段增加,各校设备的数量和价值都在增长,但是管理人员队伍却没有跟上。除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外,其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是学校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年龄较大的同志。他们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技能,专业知识有限,思想陈旧,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对于固定资产账簿建立、登记、对账不够规范。相应地,这些高职院校采取的管理方式仍旧是手工管理,静态、陈旧的数据给查询、统计、调配等造成诸多不便。而实验室教师管理队伍更是欠缺,实验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发挥应有的效用。
5.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合并组建,学生人数增加,固定资产经费安排和投入也增加预算。各高职院校不惜重金新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但是各学院内部没有统一调控和规划,购置大批实物资产,而这些实物资产又缺乏管理,低效使用,甚至有的设备都是全新,尚未使用过的。此外,各院系之间盲目攀比,追求高性能、高配置,提前报废能用的设备。各个院校之间提出的设备购置没有全局系统规划,不能调剂使用。各个院系购进的设备变成各个部分的私有资产,仅限个别人使用,形成高投资,低效益。 转贴于
三、从COSO报告看固定资产管理
美国的COSO报告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极大的启示。基于COSO报告的理论基础,以下,笔者将从控制环境、控制职责、控制活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一个积极向上的控制环境,是管理行为有效进行的精神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理念。第一,领导要重视,克服口头上,形式上的“重视”,而是应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与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各项工作开展息息相关;第二,领导要及时转变重资金,轻实物的观念。认识到现有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员工管理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明确控制职责,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1)管理层:应当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主负责,管理人和使用人直接负责的机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2)一线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具体的实施者在于一线的管理人员,高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选拔觉悟高、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充实资产管理队伍;第二,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对新选拔和已有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再培训,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制度,通过明文规定,使得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做到各司其职,责任到人。第四,做好相关的鼓励措施,适当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或福利措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完成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可以采用集体采购方法,成立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小组,对于采购的物品先进行网上询价,制定预算,与采购商家联系等,通过多方查询,确保购得实用、廉价的物品。同时,要抓好日常管理,规范基础工作,制度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处要及时沟通,设置协调一致的账户,账目明细要清楚,以利于对账工作的进行。规模大的学校,应该每月进行核对,规模较小的学校也要每个季度核对。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也要按月盘点,保证固定资产无丢失,对于有损坏的资产及时维修。
4.引入信息化管理,促进沟通,加强监督
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离不开现代管理技术。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新型平台。利用全面清查后得到的基础数据,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全面记录学校现有的固定资产,并通过网络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各级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达到资源共享。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或报废,及时记录,可以快速计算资产的利用率,及时发现闲置、浪费等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为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语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建立合理科学的资产管理体系,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的有效运行,保障高职院校权益。
参考文献:
[1] 祝水富.高校固定资产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创新[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2] 于迎新.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6)。
[3] 吴中力.谈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09(9)。
[4] 陈静,邳桂花.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RFID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带有可读和可写并能防范非授权访问的存储器的智能芯片已经可以在很多集装箱、货盘、产品包装、智能识别ID卡、书本或DVD中看到。本文将以RFID技术为支撑,对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与阐述。
二、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
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各类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借出归还的动态管理、各类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的实时管理、各类实验室及设备的安全防范管理以及各类实验室设备的实时维护管理等工作。其体系架构主要由RFID识别系统、中间件系统、计算机互联网等部分构成。其中,RFID识别系统包括EPC标签和RFID读写器,两者之间通过RFID接口通信,EPC标签被固定贴在各类实验室的每件固定资产设备或物品上,它记录了实训室ID、名称,固定资产型号、ID、名称、数量、所属实训室以及所属机柜号等信息。中间件系统包括ECP IS 、PML、OSN服务器及包含于后台数据库软件系统的ERP系统。所有这些都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实现对各类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卫生清洁工作、安全防范以及维护等管理过程进行实时有效地跟踪、查询等控制。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体系构架如图2-1所示.。
在图2-1中,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电子产品代码,各类实验室中每个固定资产对象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EPC,并由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彼此之间通过EPC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等方式相互联系。EPC IS即EPC信息服务,它是EPC系统的软件支持系统,用以实现最终用户在物联网环境下交互EPC信息。PML是物体标记语言,通常,在物联网中相互通信的公共语言是PML,PML是用在信息发送时对信息区分的方法,实际内容可以任意格式存放在服务器中。OSN服务器是对象名解析服务,可用来存储中间件系统来不及处理的物品电子代码数据信息。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强调对系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负责运行本系统的主机服务器需要相当高的配置,其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固定资产设备的丢失与否、实验室卫生情况是否良好、实验室设备的安全性是否能够保障、实验室设备的实时维护是否能够保障等。
三、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化固定资产设备借出或管理模块、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及设备故障管理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具体介绍如下:
1. 智能化固定资产设备借出或归还管理模块
交换机、路由器、标准网线、夹线器等硬件设备是高校实验室部门特有的高价值固定资产,现有的多数高校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均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集中式管理方式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借用固定资产设备人员之间进行人为地协调,即需要借用设备人员在纸质的固定表格中对借出的设备进行详细登记,并签字确认相应设备是否处于借出或者归还状态,这种管理方式十分繁琐,查阅相关记录也比较困难,效率太低。
使用RFID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通过在固定资产设备上粘贴EPC电子标签,设备借用人员在进行借出或者归还设备时,管理人员利用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扫描借出或归还设备上的电子标签,自动与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中的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并进行自动记录,从而实现固定资产借出归还智能化管理。固定资产设备管理模块流程如图3-1所示。
2. 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
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是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验室中固定资产设备的寿命与实验室卫生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对实验室地面及设备卫生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处理,则会大大减少灰尘对固定资产设备寿命的威胁。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各类实训室地面及其设备的卫生情况的监测及处理,需要在各类实训室中安装卫生清洁机器人,它可以实现对各个实训室进行全自动清扫,包括地面清洁、吸附有害物质、吸附灰尘、净化空气等。
在卫生清洁机器人上粘贴EPC电子标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实时扫描该标签,通过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实训室地面卫生及其设备卫生情况。
3. 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及设备故障管理模块
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是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系统由基于RFID技术的红外线探测器实现安全防范设备被盗和发生火灾,并采用终端读写器及时了解所有实训室的安全信息情况。当RFID探测器检测到盗窃和火灾等情况时,盗情和火灾等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管理员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上,来通知管理员发生盗窃和火灾等紧急情况,以便让他们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师及学生的上机实验课能够正常顺利地进行,需要对各类实训室中已坏设备进行及时维护管理,设备故障管理模块是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智能化设备故障管理系统对各类实训室中所有的机器及网络交换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一旦出现有机器或网络交换设备运行故障或性能指标达到故障阀值,故障信息就会自动发送到管理员随身携带的手持式电子标签读写器上,以便管理员对其能够进行及时的跟踪与维护。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介绍了RFID技术,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描述了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将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将固定资产设备ID、名称、型号等信息进行编码;将智能化实验室安防管理及设备故障管理系统中的设备ID、名称及型号等信息进行编码;将智能化实验室卫生清洁工作管理系统中的设备ID、名称、型号等信息进行编码,并以电子标签形式被粘贴在需要识别的设备上。手持式阅读器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方式与标签进行双向无线通信、交换数据,从而可以实现远距离精确读写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卫生及设备安全、故障情况等信息并自动识别。本文从理论上对智能化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会对各模块的功能进行具体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余 雷.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
[2] 巨天强. RFID 的发展及其应用的现状和未来[J]. 甘科技,2009-8(15).
[3] 游战清,李苏剑. 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 理论与应用[M]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4] 郑华蓉. 采用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设计,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库,2006,10.
该文针对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的研究现状研究进行分析,指出了利用案例推理的智能化方法在实现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并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研究。这对今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研究概述
1.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这从根本上导致了高校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为账物分管,缺乏统一管理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第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固定资产实物价值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相符,难以核算学校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管理系统,只能独立地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进行输入,对于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很多的操作,系统不能独自完成,并且资产信息不能通过网络共享。
1.2 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善
在管理制度与模式的改善方面,文献1提出了创新的两级管理模式:学校财务设备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为第一级,各设备使用单位为第二级;责任与义务的分配应由学校固定资产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使用,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统一管理转变。文献2则提出了构建了以预算为视角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为导向,将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结合、绩效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机构以及运作机制,构成一个完整的运作系统。文献3则在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之后,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核算机制创新,即实行权责发生制:财务部门必须对作为高校重要的物资资源的固定资产从其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即在其会计核算中将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然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不能完全解决现存的主要问题,还需要依靠一些工具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高校管理与控制。
1.3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具
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更加高效的管理软件,采用了新兴的软件技术。为了使手工操作的信息录入状况得到彻底的改观,文献4提出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应用到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过程中,RFID可以透过外部材料的标签直接读取数据,具有快速高效性。文献5在设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了工作流管理(简称JBPM),包括, 即系统资产调拨、资产维修以及资产报废三个标准流程, 使得资产的管理更加规范,对每个资产的变动掌握得非常清楚。文献6提出了网络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网络,固定资产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管理权限分到各个部门来负责及时提交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变动数据。然而,上述方法仅从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着手的可以从软件上提升的方法,在信息搜索的智能搜索方面相关研究甚少。
2 案例推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2.1 案例推理方法概述
基于人类解决新问题的模式,案例推理技术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或情况称为目标案例,而把记忆的问题或情况称为源案例,由目标案例的提示而获得记忆中的源案例,并由源案例来指导目标案例求解。典型的案例推理(简称CBR)问题求解过程基本步骤包括:案例检索、案例重用、案例修改和案例保留。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可以引入案例推理技术,从大量已提出的管理模式中选取最适应于现实情况的源案例,便捷地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维修和报废的最优决策。
2.2 案例推理应用于固定资产分类
当新设备采购完毕并进行装载调试后,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分类并录入信息。采用案例推理方法时,可以从案例库中找到一个或多个与当前设备最相似的设备,从而方便地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CBR系统中的案例库由以前分类过的设备信息组成。案例库中的每一个案例包括以前分类过的设备的一般描述,包括属性和分类类别。检索即根据新设备的属性特征搜索相类似的旧的已分类过的设备,当多个旧设备与这个设备存在一定的匹配度时,甄选匹配度较高的旧设备即可以为新设备分类。对设备的案例检索可以采用很多检索策略,如知识引导法和最近相邻法相结合的混合检索。如果检索出的旧设备与新设备属性完全一致,则新设备与旧设备的分类一致;如果旧设备的属性无法和新设备属性匹配,则需要考虑该分类是否符合该新设备。在案例库中无法检索到相似设备时,需要对新设备进行重新分类,然后将新案例添加到案例库中以供下次检索使用。
2.3 案例推理应用于固定资产维修与报废
当固定资产产生损坏时,维修中心可以采用案例推理方法视情况决定采取哪种维修方式,选择组织校内维修或者校外维修。同样,当固定资产无法继续工作时,呈现严重老化或损坏现象或使用寿命到期时,管理人员可以借由案例推理方法决定在这一情况下该设备是否具备报废资格。一个新的损坏或报废案例并入案例库时,同时也建立了关于这个案例的主要特征的索引。当系统接受了一个求解新问题的要求后,CBR可以利用相似度知识和特征索引从案例库中找出与当前损坏或报废事件相关的最佳案例,它所检索的内容,即所得到的案例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效果。
2.4 基于案例推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构建
一、会计核算思路的逻辑性突破
在参考文献[1]、 [2]、 [3] 、[4]、 [5]中,作者提出了会计核算智能化中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规律,其中的要点是应用经济业务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判断,进而得到相应的会计核算分录,说明了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逻辑与方法,给出了在计算机智能判断的基础上可把经济业务信息自动地生成会计分录,直接转化为会计信息。其实这种想法对初期从事会计活动者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对会计核算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思路。而后这些作者们运用离散数学,关系演算等方法来分析会计核算的规律,试图从理论上深刻探讨这些问题,这不仅对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特别方便会计人员做出编制会计分录的决策。企业会计核算内容丰富且复杂,就在参考文献[6]中作者对很多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了论述,而在其书中第五章针对固定资产处置核算业务分录的编制做出的具体论述中,我们在对其核算导航图和处置关键因素分析后,认为应将其更加简化,让初学者在学习时思维更加清晰、明白。
二、对固定资产处置核算规律的分析与改进
固定资产处置涉及各种各样的处置方式,不同的处置方式拥有不同的处置凭据,不同的处置凭据使得组成固定资产核算的关键因素也不同,参考文献6第167页通过对资产处置的各种凭据进行分析,可以将固定资产处置业务进行分析和归类,总结出其不同业务处理的规律,形成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四个关键判断因素:业务类别、处置方法或阶段、处置范围和处置损益。固定资产处置的业务核算就可以根据后面这三个关键因素,确定了唯一的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的分录,又由此得到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判断导航图。以此为基础,参考文献[6]的第123页绘出了固定资产处置业务核算导航图。对于该业务的具体论述,还请自行参考参考文献[6]。
我们一方面感到该书的研究很有价值与意义,同时又感到该书提出的决策条件较为严格,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还可以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导航图适当进行简化。可以看出,导航图中的处置方法或阶段是非必要的,处置类别和处置范围这两个关键因素完全可以确定出唯一的固定资产处置分录,比如在关键因素中处置范围一列下,在处理清点固定资产和支付清理费用时,只要再有通用前处理这个关键因素就可以确定会计分录了。因此我们可以将原导航图中的处置方法或阶段这个关键因素剔除掉。仅留下业务类别、处置类别和处置范围这三个关键因素。这样不仅在不妨碍使用的情况下减少了冗余,也将大大提高学习的进度和工作的效率。
三、进后的导航图及分录表
本文中以固定资产的最终处置为例说明固定资产的核算。因为是针对固定资产处置内容的核算,所以我们把业务类别下的固定资产的取得①和期中处置②略掉。得到了新的导航图,其中固定资产核算为第一决策点,固定资产取得、期中处置和最终处置为第二决策点,处置类别为第三决策点,处置范围是第四决策点。应用以上分析,删除了处置方法或阶段关键因素和剔除一些不常用的业务后,得到的新的与对应分录图如下所示:
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判断导航图分录表
四、结束语
对图表进行改进后发现,会计人员或初学者在编制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分录的时,思维更加清晰,更容易进行职业判断。本文仅对固定资产处置业务的核算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很多问题还有待研究,长路漫漫,我们会孜孜不倦。
本论文得到王文莲教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王文莲,刘海颖.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5
[2] 杨静,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中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新西部,2008.30
[3] 王文莲,张丽霞.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突破,会计之友,2009年2月15日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当前企业财务系统的应用,从原先的手工记账发展到核算型财务软件,再从核算型财务软件系统发展转移到智能管理型的财务软件系统。概括的说财务软件系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核算型辅助管理系统。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财务系统发展到会计电算化阶段,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发展的需要,促使财务软件的功能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实现了辅助核算功能;智能管理型分析系统。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在强化企业财务分析的准确、系统性的前提下,要求财务软件能够自动进行财务数据的关联性分析及财务指标逻辑判断,代替人工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盈利商机等过去财务分析中复杂的工作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便捷化、经营诊断自动化。
一、财务软件的功能
会计核算系统是以账务处理功能为核心,包括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体。大部分的会计核算软件将会计核算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于系统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了并相对独立,各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相互传递与交流。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软件中具备相对独立地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的各个部分,称之为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部分:
1.账务处理模块
账务处理模块主要是以会计凭证为原始数据,按会计科目,统计指标体系对记账凭证所载的经济内容,进行记录、分类、计算、加工、汇总,输出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及其他辅助账簿、凭证和报表。
账务处理模块主要包括:①账务初始(建账);②凭证处理(输入、审核、汇总);③查询;④对账;⑤结账;⑧打印输出;⑦其他辅助功能。
2.报表处理模块
报表处理模块是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根据会计资料而编制会计报表,向公司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提供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按其汇编范围可分为个别报表、汇总报表以及合并报表。
报表处理模块包括:①报表定义;②报表计算;③报表汇总;④报表查询;⑤报表输出。
3.固定资产核算模块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主要是用于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及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包括:①建立固定资产卡片;②建立固定资产账簿;③录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④计提固定资产折旧;⑤汇总计算;⑥查询及打印输出;⑦编制转账凭证。
4.工资核算模块
工资核算模块以计提发放职工个人工资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计算职工工资,处理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模块包括:①设计工资项目及项目计算公式;②录入职工工资基础资料;③增减变动及修改;④计算汇总;⑤查询;⑥打印输出。
5.其他模块
其他模块主要包括:存货核算,成本核算系统,应收应付款核算、销售核算和财务分析等等。根据行业的特点,又有:零售业进销存核算系统、批发业进销存核算系统等。根据管理的需要,又有:劳资人事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
对于会计软件,其后继支持主要在于具有升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这些能力当然应由软件制作者或系统管理者负责实现。由于操作平台的更新,如DOS更新成WINDOW平台,单机系统更新成网络系统,会计软件势必作相应的升级,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畅通运行。另外系统中的数据遭病毒的破坏或遇上千年虫之类的问题,也需靠软件的后继支持来解决。
对防病毒软件,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般来讲,总是有某种病毒后,才产生消除该病毒的软件。因此在系统中,应不断地升级防病毒软件或采用新的防病毒软件来御防病毒的侵害。升级或采用新的软件便是防病毒的后续支持。
至于附属在网络设备上的软件,所需的后继支持,在于能满足不断完善的网络系统和数据压缩,加密算法的改动或更新。例如:各种路由所适应的网络协议或隧道协议。因为在创建安全隧道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遂道协议。
二、国内财务软件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企业的发展及需求日趋成熟,对核算型财务软件系统的功能和品质更加挑剔甚至已经不能满足。财务软件系统在新的形式下面临着这些考验,与此同时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并日益明显:财务软件核算功能占绝大部分,管理功能太弱。真正的财务则应该具备这几个职能,第一是真实的记录企业的或者一个组织的经营成果及资产的状况;第二是通过会计部门达到一个对风险的预警,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个信号。通过对这两个职能的分析得到对企业决策有益的结果,由于这种本质上的要求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但国内的财务管理软件,管理的功能却还很薄弱。软件的信息化处理过程偏乱和盲目导致困难重重。信息化使会计系统的功能空前强大,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财务软件产生很大的影响,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但实施信息化却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目前很多企业就只是在盲目追求信息化,而不注重信息化是否真正带来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还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目标。
功能性单一,过程和政策支持不完善。报表格式的单一化、僵硬化是现在财务软件的一大缺陷,往往只提供一大堆的报表,而不提供基于此表财务人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思索的指引以及此表反映的问题。现在的财务软件会计记账仍然是从记账凭证到明细账、总账,最后到报表,对手工流程的依赖性还是太强,但记账凭证存在的必要性却没有被考虑,表现出对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管理认识不足。
综合通用型不能兼顾,审计功能的系统支持不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通用型财务软件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用性的优点是:投资集中,设计周全,售后服务较易管理。但随着向核算型及决策支持型发展,通用性也逐渐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是若在功能综合化的财务软件中再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将会使系统变得十分庞杂;另外通用性原则在核算型财务软件中的普遍性较强,而在管理型财务软件中的普遍性不强,不利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形成和审计功能的实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企业管理现状
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企业资产和财务的管理,据了解很多企业监控信息还停留在监控为主模式,出现监控信息需人工观察、不能实现信息化等缺点,企业正常生产过程缺乏产品溯源、自动检验等缺点。随着经济发展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产管理建设的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建设的信息化;企业生产建设的信息化等问题是当今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研究,为企业信息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一般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是通过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采集任何物体的基本信息;传输层是通过各种网络把感知层采集的信息组成网络,即信息能够传输;应用层是接受传输层的信息,通过数据库、界面处理等对信息进行处理,即智能应用及控制。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技术有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如通过一维码、二维码记录相关信息,然后通过一维码、二维码扫描枪把其信息采集出来并进行传输、应用,广泛的应用在超市物品标识、物流跟踪应用系统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是通过短距离通信技术、GP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组建网络,把网络内的数据发送到指定的目标区域;计算机技术是利用大中型数据库、各种网络界面开发工具、云计算等,对送来的底层数据进行处理,反馈给用户想要的数据,实现智能化控制。
三、物联网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1.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企业资产管理对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起着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好坏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时间。一个企业应该能够实时查询到所有固定资产信息如:资产名称、数量、价值、管理人员、利用率、正常率等信息。资产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让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大幅提高,降低设备的空闲率,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情况发生,方便管理人员的管理等优点。同时能够实时的查询到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将会更高效的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设备采购、订单承接、企业生产水平判断等数据支撑。
RFID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在企业资产管理中,论文提出利用RFID技术提高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思路及实际应用模型。RFID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在企业购买设备时,可在每台设备上面贴上一个标签。标签内可以存储信息,通过RFID标签读写器(如RFID手持设备)扫描标签可以填写相关信息,填写内容如表1所示。标签填写的内容通过手持设备扫描标签,直接在手持设备上填写或在管理系统中填写。
当企业购买的设备到货后,在其设备外壳上固定一个电子标签,通过手持设备填写标签的内容,然后把标签内容通过网络发送到企业服务器中。设备信息保存流程如图1所示。可以根据企业服务器的信息制作管理网站,网站的内容可包含有:设备采购时间、设备进车间时间、设备出厂时间、设备变更信息、设备维修情况、设备折旧价值、设备报废时间等详细信息查询。管理人员通过对网站信息的查询能够详实掌握企业资产真实状况,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流失,资产管理透明度大大提高。
2.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应包含有视屏监控、安防监控、环保监控等方面。对于每个方面市场上都可购买到对应的软硬件设备,经过进一步开发可实现视屏监控、安防监控、环保监控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视屏监控应在企业内重要场所安装探头,采集的图像信息通过有线网络传送到监控电脑网页中,且该网页可远程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登陆随时观看监控画面,实现监控信息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
安防监控、环保监控可开发在同一个应用系统中。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防偷盗、环境达标等要求,可在企业内部安装安防类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污染检测传感器、噪音检测传感器、报警装置等,采集信号传输至监控电脑,实现智能控制。如在入口和窗户放置红外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进入,有非法人员进入启动报警装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企业内部温湿度,根据温湿度自动开关空调;空气污染检测传感器采集空气是否对员工有害,污染严重启动报警装置;噪音检测传感器检测噪音是否达到对人体有害程度,达到则启动报警装置等。所有检测的信息需通过网络传送至监控电脑中,并在对应页面显示出相关信息,且工商局、环保局可登陆企业安防监控、环保监控网址实时查看相关信息,确保符合国家相关制度要求。安防监控、环保监控信息化示意如图3所示。
四、总结
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提高了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企业智能监控信息化、企业生产信息化。同时提升了企业财务软件原始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了人为输入重要原始数据的随意性,使得企业信息数据更加透明。随着物联网技术与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研究,未来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必将快速发展,进一步迈向“智慧地球”。
参考文献:
一、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
新高校会计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的调整较大,例如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提高,要计提折旧等,这些变化无疑加大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难度。各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核算体系以适应新制度的变化。但改革非一日之功,由于历史遗留及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帐实不符情况仍普遍存在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高校之前对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并不到位,造成高校出现很多以前年代的固定资产还趴在帐上,但是实物却已不知去向的情况。加之,有的高校没有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或是虽开展了资产清查,但由于资产数量、种类较多,投入的清查人员、时间、力度未能保障到位,致使清查工作流于形式,草草了事,进而造成家底无法查清查实,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帐实不符情况仍普遍存在。
(二)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限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是在资产管理或财务部门设有资产管理岗,各教学行政处室虽有人员负责资产管理,但往往是兼职,且人员稳定性较差。兼职资产管理员本身工作就很多,再监管资产工作,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管理疏忽的情况。再加之高校的职责是教学,占有很大比重的资产是教学实训用设备,这就更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以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性能,使设备能真正物尽其用。此外,由于高校之前普遍忽视资产管理工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鲜有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等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激励举措,资产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奖励等方面都受限。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提升专业素质,增强管理的内在动力,也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政策制度有待完善,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缺乏有效指导
1.折旧年限标准等政策制度还有待完善,计提折旧缺乏有效指导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折旧如何计提,业务具体如何操作,由于在实践中尚缺乏系统可行的指导,相关细则比如折旧年限标准等还有待制定和完善,高校计提折旧工作开展缓慢。2.对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未做明确、具体的说明,导致会计处理尺度不一,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到底“大批”的批量和金额达到什么标准要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资产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时也会出现把握尺度不一致的情况。同样批量的同类物资,有的高校视作固定资产管理,有的高校未视作固定资产管理,这就会造成会计核算程序的不同,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固定资产分类不清,折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高校会计制度调整了资产分类,实现了资产大类的统一。但由于过去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固定资产分类口径不同,造成资产账与财务帐在固定资产各类别上的数据统计结果对应不一致,以致很难进行比对。且过去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往往分类意识不强,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完整是其关注的重点,固定资产类别存在界定不清,不准确的现象。尤其是高校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设备、仪器,资产管理或财务人员由于缺乏对该种固定资产的了解,可能将其划分到错误的类别。而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在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折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五)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缺乏有效对接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保证计提的准确和科学性,就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实现。但目前,资产管理部门日常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如北化、国子等资产管理软件来完成。而财务部门资产价值核算是通过财务软件来完成,而由于软件厂家、功能不同,往往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两部门的资产账难以实现信息对接,实时对帐。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两部门之间总有未达账项存在。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模式创新思考
(一)推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创新,提升固定资产核算水平
1.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构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处理模式高校要开发或引入能与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进行对接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实现资产与财务的实时沟通与对账。借助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完成固定资产从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处理,将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准确、规范,避免少提、漏提折旧等情况的发生。(1)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处理当新增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完成信息录入后,生成具有唯一编号的资产数据,经资产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后信息传递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财务人员根据资产的实时数据,经审核确定后,生成初始计量的会计凭证。同时,系统根据新增固定资产的原值、分类、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动测算每期折旧额,并设置期限,将折旧信息自动发送至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财务人员根据折旧的提示信息按期计提折旧。(2)对旧有固定资产的处理将旧有固定资产信息导入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系统,系统根据已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动测算出应补提折旧额并传递至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经财务人员审核确认后按类别生成补提折旧会计凭证。旧有固定资产在尚存使用年限的折旧处理同新增固定资产处理。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提升固定资产核算质量除了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研究颁布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计提折旧的具体指导政策外,各高校也应积极探索折旧措施,积极推进固定资产折旧工作。(1)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基数高校通过实施全面、彻底的资产清查工作,借助专门评估机构,完成对原有固定资产的重新确认,准确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基数。(2)合理分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合理分类是准确计提折旧的重要基础,是正确选择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的前提。财务部门与资产部门要进行沟通协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目录及分类方法,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细致合理分类并调整以往数据。(3)选择确定适当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高校应区分不同类别资产的属性,结合高校实际,选择确定适当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除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这两种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折旧方法外,鉴于科技进步等因素,对于部分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建议高校可借鉴企业会计核算做法,适当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创新资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管理,可以为准确计提折旧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因此,要满足核算新要求,需要高校不断健全专业化管理体系,探索资产管理新模式。1.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高校要对已有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梳理完善,对固定资产从申购、论证、采购、入库到领用、处置等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岗位和业务,构建更加严格、专业、精细的业务规范及流程,从而通过高校固定资产业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与精准。2.加大固定资产管理的权威性,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改革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体系,创建资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制衡和监督。通过构建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严格的方法步骤,从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价固定资产的具体状况以检验管理成效。将考核结果与各部门的下年度经费指标相联系,通过适当增加或扣减部门经费指标来对部门进行奖惩以增强各部门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依据考核结果对个人进行相应奖惩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3.构建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队伍针对资产管理人才缺乏现状,高校可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等多渠道构建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队伍,充实资产管理力量。同时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推进政策传递和普及,更新资产管理观念,提升资产管理人员在管理、会计知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更新观念,规范流程,加强管理
各科室是医院固定资产的主要使用者,均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职责。医院要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的全过程,加强制约和监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明确采购、验收、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的控制程序。加强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二)完善设备投资论证,实行资产管理问责制
医院在固定资产采购时,事前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先由科室提出采购计划,物资管理部门备案后将购置计划汇总提交到院委会审议,会议通过购置计划,则交给财务部门来考量设备的投入与产出比,回收期等指标,医院再根据投资收回所需年限来决定。当医疗设备采购落实后,财务科还要进行财务核算。如出现投资失误则要求科室承担责任,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完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管理会计要经常与物资管理部门对账,建立健全三帐一卡制度。峻工决算要及时,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末办理峻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做价确定其成本入帐。完善科室全成本核算,一切以财务核算的末级科目为依据摊入科室成本,提高科室的节约意识,如有科室共用设备,以工作量法或科室收入金额进行分摊,做到使资产能够最大发挥效益。
(四)医院应采取信息化管理
新医改体系下,要求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跟综管理。目前医院应采用物流管理系统,将固定资产内控理念、内控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控制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系统提供各类账薄、报表等可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分析评估。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立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SKY201501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7月13日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也急剧增多,品种也越来越繁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加上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探索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改革,也对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大量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如何建立一个更为科学、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设备管理手段来提{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的规范、有效、动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这是目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涵义
所谓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则是依托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搭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创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调配及报废等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及时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实存及变化情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
二、高职院校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确性。实行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分配、使用到报废,每一个环节都能实现动态的追踪管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严格规范了资产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使固定资产的信息反馈更加精确。比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给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建立一份身份档案,里面包含该项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增加、减少、维修、报废等各种状态,管理系统都能迅速、便捷、准确地进行反馈,也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确性。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容易出现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的情况,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和制约,很难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有效落实到位。而采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大大地加快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并且能够让各部门、各负责人及时地掌握自己使用和管理的固定资产的信息动态。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还可以为各责任主体赋予不同的权限,明确各自的责任,增强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方便各责任主体的管理,减少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源共享。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随时掌握某项固定资产目前所处的状态。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软件,学院领导或教职员工都可以了解某项固定资产的一些基本参数以及该资产目前是处于使用还是闲置的状态,从而能在院内各部门之间合理的调配固定资产,避免闲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三、目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我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在研究及实践上均较为滞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并不多,大多还是传统的多头管理的模式。比如,教学系部管设备的具体使用但是不管维修,资产管理部门管设备购置但是不管具体使用,财务部门管理资金但是不管固定资产,甚至还有些固定资产找不到具体归属的部门,当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经常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谁也不愿意担责的情况。
(二)管理机构不配套,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张,有些专职部门及专职人员的配套跟不上。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大多采用的是一岗多责的管理方式,有些院校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综合部门,有些院校则归入后勤管理部门,但是由于各部门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经常会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二级学院或系部都没有设置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多为后勤或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兼职工作,受岗位职责的限制,很多时候也难以管理到位。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也缺乏专门的培训,人员的专业水平、学历、职称等参次不齐,信息化水平较为欠缺,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三)资源共享率低,使用效率低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大多为国家投入和学校申报各种项目的资金。而这种国家财政拨款的无偿性往往造成院校在使用上较为随意,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的前提下盲目购置固定资产,最终造成院校之间或者是院校内部各部门之间资源的重复建设,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积压,资产利用率很低。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也缺乏大局观,只考虑本部门的小集体利益,在添置设备设施时缺乏统筹管理,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部门甚至有意混淆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把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己有,有些设备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调配给其他需要的部门。更有甚者还把一些设备转为个人的财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动态管理缺失,信息采集不完整。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发展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各种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大大加快,很多高职院校每年采购的固定资产都呈大幅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使得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数据录入、核对等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管理效率低下,对固定资产信息的采集工作也不够规范、及时,无法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精细、准确、实时、动态、系统性的管理。
四、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大数据背景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解决目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无序、繁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要改变观念,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树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其次,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根据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中心目标,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纳入到学院发展的统一规划中,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全程管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高职院校应健全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既要有粗线条的宏观管理制度,又要有细线条的符合院校具体情况的内部规章制度,修订原有一些陈旧、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程序和方法,使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责权分明。
(三)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制。高职院校要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部门,并且理顺该部门与学院后勤管理处、二级学院(系部)、信息网络中心等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管理权限,在学院整体规划下建立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制。学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一名副院长分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部门则代表学院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二级学院(系部)可再设一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整合,实现对固定资产进行全息、动态的实时监控,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四)建立高素质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队伍。随着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要重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要配备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院校之间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懂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五)建立基于云计算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高职院校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分段手工整理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社会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适合院校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云计算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具有虚拟化、弹性伸缩、快速部署、资源使用计量和按需自动服务等特点。依托云计算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笔记本、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各种应用服务,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大型任务。高职院校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来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因为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借助于“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大幅提升,而院校的管理成本则会大幅降低,比如购置计算机、购置管理软件及升级维护等费用。另外,还能够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二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都越来越多,要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把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可以采用把会计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条形码的编码规则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编码,每一项固定资产都有一个固定的编码,并把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数据库,只要扫描某项固定资产的条形码,就能掌握这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便于院校实现对固定资产实时、动态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缨.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电力设备;管理;应用现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目标,未来能源开发与消耗势必要转变方式,这就需要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低碳电力之路。基于此种目的,推进电网管理智能化是当今电力系统发展的方向,而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则有助于促使电网管理智能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可见,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1物联网简介
目前被广泛认同的物联网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过信息的高效采集与传递,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利用,以此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物联网的4大支撑技术
2.1识别技术
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中信息收集与传递的基础,是实现物品可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进行非接触式的主动识别和管理,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2红外感应技术
一般来说,所有的物体都是具有温度的,只要有温度就会向外辐射一定的红外线,采集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就能够对物体进行判断,同样不用与物体进行直接的接触,并且灵敏程度也相对较高。
2.3全球定位技术
GPS是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全球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以及时间信息,对于电力设备管理来讲,全球定位技术不仅能够帮助设备防盗,能够监测电力设备的故障地点,同时为各种系统提供精确的时间标准,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
2.4M2M技术
M2M技术指的是末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与集中管理,其实质是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交互,通过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电网的成本配置,增强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人力维护的成本,由此推动电网向高效、稳定、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3物联网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我国国土面积广袤,但是目前电网已经覆盖了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由大量电力设备形成的中枢在电网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电力设备并不全是布置在城市之中,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同样会有,而在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电力设备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电力设备失窃或者出现故障,这些问题很容易导致电网不能正常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电力公司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来监控电力资产,有效管理所有的电力资产,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1设备的防盗监控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设备的防盗监控,通过在电力设施周边布置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电力设施的运行状况,如温度、电池电量等信息,这些信息在采集之后统一交由后台监控人员进行处理,可供判断电力设施是否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再者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监测电力设备的移动状况,一旦有人恶意偷窃电力设备,后台控制人员可以及时得知消息,侦测被盗设备的运行状况,为警务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
3.2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计算固定资产的价值的工程相当庞大,在固定资产上贴附RFID标签,利用RFID标签非接触读写的特性,定时对标签进行扫描就可以了解固定资产有无损失,既方便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又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3电力资产管理主要内容
1)小型监控模块。
通过在特殊位置设定相应的传感器,能够及时了解电力设备所处环境的状况,如果出现高温高湿等异常环境,信息可以通过标准无线传输技术由小型监控模块发送到后台控制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修。对于失窃的设备还可以用内置的追踪器进行追踪,既可以挽回电力设备失窃带来的损失,也能够对不法分子形成震慑;
2)传输网络模块。
各项传感器监测到的信息需要及时传递到后台控制端,这就需要传输网络模块。在通信线路无法架设的地方尽量使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从而降低网络架设的成本。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
3)电力资产管理平台模块。
将由各种传感器传感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监测电力资产的变化,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作为支撑,而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又要求电力网络向智能化转变,对此需要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对于电力设备的管理水平,实现对于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管理,继而最大程度的保障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供应。
作者:张维志 单位:国网河北阜城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目前,烟草行业普遍具有经营场所多、点多面广、比较分散、管理对象复杂、资产来源的渠道多样化等特点,六安烟草在实践中对管理制度持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修正,摸索出一套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使用信息化手段,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集中在软件系统中,扎实做好资产信息基础工作,准确高效管理资产,并对于资产信息的查找、更新、维护做到及时响应,有效反馈,智能分析。此外,六安烟草借鉴了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手段,在智能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集成射频卡、读写器、手持终端、监控器等硬件设备,实现固定资产全方位立体管理。
1.2 研究意义
(1)烟草行业资产是以国家投资建设形成的,其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强化资产管理,保护烟草企业固定资产,能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实现烟草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促进烟草经济发展,为国家经济作出更多贡献。
(2)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下简称RFID技术),将RFID设备与软件系统集成在一起,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建立资产档案,实时监控每个资产的状态及流向,充分体现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真正实现资产信息化动态管理,确保管理到位,提高管理效率,着实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达到精益管理的目的。
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六安烟草十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源头加强成本控制,通过系统精细化管理,合理采购、分配、运用资产,加强资产经济运行管理,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在工作实践中,六安烟草不断完善资产报废监督程序,规范处理过程,强化资产退役和报废的管理。在管理员的岗位设定上,采取分角色、分区域的管理办法,小到每个科室、大到每个机构,都有管理资产的责任人。
2.2 存在的难题
(1)六安烟草内设13个职能部门,辖含7个县级局、25个基层队所,资产较为分散;
(2)由于上述原因,六安烟草的资产需要多个管理员分区分片管理。由于数量众多,传统的资产盘点工作需要一对一核查,统计周期较长,常常遇到统计结果尚在审核,资产已经发生变动的情况,资产的分配、流转等过程难以实时上报,资产结果数据常常与管理员掌握的数据不能统一,造成资产实际情况与统计结果不符;
(3)很多区域仍使用人工管理台账,速度慢,数据不易长期保存,可追溯性差,可能会造成资产分配利用不合理,甚至流失等不良后果。
3 RFID技术及相关应用
3.1 RFID技术简介与构成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性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由射频读写器、天线、RFID射频卡构成,其中读写器由耦合原件、天线、芯片、读取/写入RFID卡的功能模块组成,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是读写器、RFID射频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FID射频卡由耦合原件、天线、芯片组成,有的卡片还自带电池电源。系统工作时,第一步,由读写器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寻找符合其频段的RFID射频卡;第二步,RFID卡使用读写器发出的电磁场能量,激活自身电流供应系统,对外发出无线电讯号,对于自带电源的RFID卡来说,其对外的无线电讯号是主动发出的,信号更强;第三步,RFID卡片发出的讯号被读写器接收,读写器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并反馈比对结果,完成数据识别。
3.2 RFID技术在物资管理上的应用
RFID技术自诞生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应用在自动化、物流、交通、仓储、身份识别、动物饲养等领域。1992年,美国投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在街道上安装RFID读写设备,该设备监管范围内经过车辆的车牌都可以被识别和记录,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在车牌自动识别上。在物资管理上,RFID技术应用也十分成熟。德国宝马公司使用RFID技术来满足用户定制服务需求。用户的要求被客服人员记录在软件系统中,生产管理员将系统中用户的定制要求写入RFID卡,并与指定零部件绑定在一起。到生产车间后,流水线上装备的RFID读写设备读取当前零件的定制要求,制造工人按照要求完成零件的定制服务。美国沃尔玛将RFID技术应用到超市仓储系统中,入库时,打包好的货物配备唯一的RFID卡,读写器自动记录该卡片的信息,并将添加结果汇总至仓储登记表;出库时再次记录卡片信息,从库存中减少相应存量。
4 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发
4.1 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型设计
RFID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固定资产系统对接,资产信息写入RFID射频卡的芯片中。盘点时,资产管理员携带RFID手持PDA沿需要盘点的区域行走一次,即可完成该区域的资产盘点。此时,RFID卡片相当于传统盘点工作中的人工核对资产信息;资产产生领用、维修、流转、报废等变更时,资产管理员通过系统或者手持PDA重新改写RFID卡芯片中的信息,相当于传统盘点工作中人工改写资产标签。由此,相比传统的人工管理、或者传统的资产管理软件,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2 RFID技术具体参数的选择
由于在RFID技术的无线电波特性,所以RFID系统也有低频、高频、超高频之分。低频(LF)的频段为125KHz,高频(HF)的频段为13.54KHz,超高频的(UHF)频段为902MHz~928MHz。其中,低频(LF)与高频(HF)的RFID卡工作原理为电磁耦合原理,需要在读写器先行发出的电磁场能量激活,识别时间较长,数据传输速度较慢,并且识别距离较短,应对外界干扰能力较弱,有时需要一对一进行数据传输识别,此外,低频(LF)与高频(HF)的RFID卡数据存储量较小,卡片容易被破解,适合短距离、低要求的应用,如停车场、门禁等。超高频(UHF)的RFID卡工作原理为电磁发射原理,自身携带电池,可主动发送无线电讯号,并且电池使用寿命平均超过4年。超高频(UHF)的RFID卡可抗电磁干扰,数据芯片存储量大,传输数据速度快,每秒可达单标签读取速率170张/秒(EPC C1G2标签);读取距离远,最大可支持500M读取,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均会采用这种技术。
4.3 系统硬件设备构成
4.3.1 超高频RFID射频卡
本系统采用超高频VT203有源电子标签,采用微瓦低功耗技术,集成防拆等传感功能,特别适合于RFID资产管理的应用领域。本电子标签体积极小,长9CM宽2CM,方便粘贴于物体表面或嵌入到设备内部,实现固定或移动物品的信息化管理。
4.3.2 发卡设备
发卡设备用于将软件系统中的资产基础信息写入FRID卡中,本系统中的设备为2.4G有源读写器,采用高性能射频收发芯片和CORTEX M3微控制器,具有高读卡速度、多接口、高稳定性的特点。
4.3.3 手持读写设备
手持读写设备应用在盘点环节,选择搭载时下流行的Andriod操作系统平台的设备,相比Windows6CE,功能更易扩展,可更高速有效的对RFID有源标签进行读写。同时,手持机包含WIFI模块,盘点之后的数据结果可通过WIFI进行传输,十分便捷。
4.3.4 报警设备
报警设备用于安装在六安烟草的安保门卫室,当遇到非许可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标签出入时,报警设备迅速批量读取标签内容,并自动报警,防止资产被偷盗或私自带出企业区域。
4.4 重点业务流程设计
4.4.1 RFID发卡流程
对于按计划采购来的新资产或需要新入库的旧资产,资产管理员需要对其做入库登记,然后将登记在系统中的资产信息通过发卡设备写入RFID射频卡片中,并将卡片固定在该资产上。发卡流程如图1所示。
4.4.2 RFID识别设备盘点流程
资产管理员盘点单之后,负责盘点的盘点管理员通过系统接收盘点单,并从系统下发至手持PDA上。盘点管理员携带手持PDA,在盘点区域走动一次,即可获得盘点结果,并可通过手持PDA将盘点结果发送给系统,最后从系统上提交盘点结果到资产管理员处审核,审核通过的结果直接汇入资产盘点表。盘点流程如图2所示。
4.4.3 RFID卡片信息变更流程
当区域资产管理员在盘点过程中,遇到被盘点的资产发生信息改变,如发生位移、使用人信息变更时,需要变更资产上的RFID卡片内信息。并且当资产被流转时,也需要变更卡片内信息,变更流程如图3所示。
4.4.4 资产报警流程
本系统在六安烟草办公区域数个大门警卫处内分别安装了RFID报警器,当固定资产发生偷盗、搬离的时候,报警器接收到该资产上RFID卡片的信号,即会触发报警系统,发出蜂鸣警报,并同时通过警卫的计算机屏幕,展示警报资产的基本信息。报警流程如图4所示。
4.5 系统架构、编程语言与数据库
本系统采用B/S(Browser浏览器/Server服务器),系统核心数据部署网络服务器上,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进行浏览。相比C/S架构,B/S架构更符合六安烟草的实际管理情况:
(1)六安市烟草市局建有装备精良的先进机房,服务器与网络设备完全可以支撑本系统;
(2)六安烟草辖区的机构,通过网线、WIFI均可自由使用内网网络,具备使用系统条件;
(3)资产数据集中存放在市局机房的服务器,外网访问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内网访问也需经过多种身份验证机制,数据安全有保障。
4.6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如图5所示。
4.7 系统软件重点功能介绍
4.7.1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功能将用户基本信息、岗位职级、所属单位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与用户角色授予结合在一起。鉴于六安市烟草公司的实际管理情况,系统管理员、资产管理员、盘点人员、资产变动审核人员专人专岗,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起来工作。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区域将角色权限授予用户,将资产管理的各个干系人串联起来,使资产管理流程顺利畅通。
4.7.2 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功能区域是对资产进行管理操作的,主要操作为“新增”、“流转”、“报废”。管理员可在此对新资产进行录入登记、制RFID卡发卡。同时,个人对个人名下的资产的有权提出流转申请、报废申请,交由区域资产管理员审核、再由资产管理审核上报,层层把关;资产管理员可以对其管理区域的资产提出流转申请、报废申请,并上报审核。对于新增完成的资产,或通过审核的流转类资产、报废类资产,自动汇总至资产报表模块,个人可通过报表中个人资产,查看自己名下资产;资产管理员可通过资产汇总,查看自己管理的资产,并可查询资产档案。
4.7.3 盘点管理
在本系统中,管理员通过资产盘点的功能模块,填写盘点单的基本信息,并可按单位、部门、人员等条件,智能检索,快速选择该盘点单需要盘点的资产;系统生成盘点单之后,选择页面“发送盘点单”按钮,即可将盘点单内容发送至手持读写设备上。
资产盘点员登录手持机,输入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即可获得分配给自己的盘点单。盘点员点选手持机上的“开始盘点”的按钮,即可激活盘点体系,手持机自动盘点区域内资产。盘点结束之后,手持机自动分析,给出盘点结果。盘点员继续操作手持机上的“发送结果”,即可通过WIFI将盘点结果发送到软件系统中,结果确认无误后,提交结果,进过资产管理员审核的盘点结果自动汇入统计中心的盘点汇总表。
4.7.4 报警系统
本系统包含资产报警的功能模块,用于防止资产被非法带出,起到有效防盗的作用。首先,我们从资产的管理性质上作出分类,规定了哪一类资产是允许离开办公区域、哪一类资产是不允许离开办公区域的,比如笔记本电脑、相机等外出办公常常需要随身携带的,系统允许带出;对于机房设备、网络设备等不允许带出的,一旦离开办公区域,位于六安市烟草公司门卫室的报警器则会发出蜂鸣警报,同时,门卫的办公电脑大号红色字显示非法出入的资产编号、名称、应在地等基本信息,便于门卫甄别。同时,所有的报警结果都汇总至资产报警汇总表。
4.7.5 其他功能
此外,系统还提供多种其他功能。系统针对本身数据库,设计了深度检索功能,提供多维度查询,并根据查询要求,智能生成报表结果,支持打印与导出。这种设计可以极大程度上集成系统的数据结果,从数据库的设计上加强了数据库表与表之间的联动,对系统运算资源的节省有帮助作用。
5 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接口技术研究
5.1 RFID设备与系统接口技术研究
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软件系统中保存的固定资产信息需要通过RFID读写设备,写入RFID卡中。系统通过网线的网络接口、WIFI等途径与RFID读写设备连接起来,通过TCP协议,将系统中的资产数据传输到RFID读写器上,再通过读写器的天线进行无线波通信,将数据写入到RFID标签内存中。接口原理如图9。
5.2 RFID技术在盘点环节的研究
在盘点过程中,基于RFID技术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远距离自动识别RFID标签获得盘点的实时性信息,给固定资产提供可靠的定位信息及查找功能,增强资产实时性管理及防盗能力。其工作原理如下:
(1)根据资产类型和材质选择合适的RFID标签并对其位置进行固定。在六安市烟草公司的实际资产管理中,考虑到机房设备、笔记本设备、照相机设备等体积较为轻薄的资产需求,采用了定制的小体积RFID卡,并按照实物情况,采取螺丝固定、3M胶固定等方式固定在资产上。
(2)根据资产分布情况设定位置距离信息,通过PDA手持机进行快速移动盘点资产。
(3)在计算机终端,使用浏览器登录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现入库、盘点、流转、报废等数据处理和查询工作。
(4)在手持PDA上安装Andriod版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现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下资产盘点、流转、报废等工作。其原理如图10。
6 系统应用后实现的功能
(1)从固定资产管理上来说,本系统建立了“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利用信息系统的灵活特点,针对每一项资产作出资产档案,详细记录采购计划、资产入库、资产分配、资产出库、资产流转、资产报废的全过程,数据长期保存,随时可查,做到“采购进来――报废出去”都有记录,对资产采购费用、报废剩余、折旧耗损一目了然,实现资产经济效益最大化;
(2)从管理方式上来说,本系统利用成熟的RFID技术,以“一物一卡,一卡一档,一档一表”的管理方式,将RFID卡固定在资产上,利用信息平台,按照RFID卡片芯片逻辑号码建立资产档案,使用数据库表联查处理技术,对六安市烟草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让一个资产的使用、流转、报废过程得以清晰记录,解决传统资产手工台账的更新不及时、误差较大的问题;
(3)从简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精益管理过程上来说,本系统利用信息系统的流程化管理特点,依照精益管理的要求,将资产管理流程简化、对于资产的分配、流转、报废、申请等,作出具体流程设计,节点合理、操作简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4)从固定资产数据建设上来说,本系统利用信息系统的大数据特点,使用强大的数据库处理技术,将资产的各类情况详细记录,系统自身可定期自动备份、支持手动备份,数据长期存留,一方面,解决传统资产纸质化不易保存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数据也为以后对接其他信息系统、作出数据共享,建立六安市烟草公司资产大数据奠定基础。
7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032-03
1、前言
随着高科技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形成,使得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及改善服务质量等管理工作成为目前各个公司的重中之重。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资产变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认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滞后引起账实无法同步一致,致使大量资产闲置浪费,严重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企业资金、无形资产等一起构成企业价值。固定资产根据行业的不同在其企业资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而有所差异,从20%~75%不等。作为企业管理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容易做到账、卡、物的一一对应,对实物的使用、监管、变更、置换、损耗、盘点清理等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基于其基础之上的数据报表统计,资产结构分析,资产评估及企业上市重组等存在着直接和密切的影响,对企业的迅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将尝试使用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智能化管理。
2、系统架构
2.1 总体架构
RFlD资产管理系统使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为每件固定资产配备一个全球唯一IP号的电子标签,并使用手持式读写器用于资产盘点,可以快速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将读取的标签信息通过内置的通讯方式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处理。固定式读写器用于门禁控制,天线采用圆极化天线,可以保证多角度的标签识别。从而实现固定资产实物从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和盘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准确监管,结合资产分类统计等报表真正实现“帐、卡、物”相符。
由于RFID电子标签具有存储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不可仿冒、可并发识别等技术特点,因此通过资产管理平台数据库的支撑,就可以在标签内可靠实时地记录资产相关的信息,从而进行实时的资产管理监管,提高了经营效率,降低了成本支出。
2.2 RFID系统组件
2.2.1 手持机
手持读写器,内置天线,用于资产清查、盘点,可以快速读取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信息,将读取的标签信息通过内置的GPRS?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处理(或者对读取的数据首先存储然后拷贝到后台服务器)。
2.2.2 电子标签
固定资产具有种类繁多、规格不一且主要分为少数的几类,其中金属干扰是RFID技术—直以来的应用难点,为解决金属干扰和易于粘贴在各种规格资产上等难题,专门具有适用于不同大小规格资产的贴附际签和吊牌标签,通过对标签内置天线的特殊设计和包装,标签具有较好的抗金属干扰性能。
2.2.3 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管理的系统主要包括一些实现一些系统功能的相关软件,包括资产日常管理功能、资产月报、资产综合查询、资产盘点、资产系统维护等功能。
3、系统功能及流程
3.1 系统功能
资产日常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增、修改、退出、转移、删除、拆分计算折旧率及残值率等日常工作。
资产折旧:包括计提固定资产月折旧、打印月折旧报表。
固定资产月报:根据单位、部门、时间等条件查询分类统计月(年)报、本月增加固定资产月报、本月减少固定资产月报、固定资产折旧月报(年报)、并提供打印功能。
固定资产综合查询:可以对单条或一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资产卡片、保管情况、有效资产信息、部门资产统计、退出资产、转移资产、历史资产、名称规格、起始及结束日期、单位或部门。
盘点功能:按照RFID手持机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并可按单位、部门生成盘盈明细表、盘亏明细表、盘点汇总表。
系统维护功能:由系统管理员对资产分类代码表、退出方式代码表、购置方式代码表、存放地代码表、部门代码表、保管人员表、单位名称表。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提供操作员对自己密码修改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可以自由地设置下属各个操作员对功能的操作权限。
3.2 系统流程
资产管理包括资产的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和盘点等操作,它包含了设备从出厂、投入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设备出厂时候加装电子标签,标签内写入资产的信息,每次进行资产管理操作时,读写器都会读到资产上的电子标签并将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处理,从而实现资产的跟踪管理。
3.2.1 资产新增操作
在发卡程序内填写需管理设备的有关信息,将该条记录保存到数据库中。将写有资产信息的电子标签,按规定贴附(或吊附在资产上),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标签选型:资产种类繁多,现场设备和备用设备,根据物体的形状不同,我们采用各种不同形状的UFH标签,对于金属表面,我们采用防金属标签,对于塑料表面,我们采用普通的封装标签。
信息写入:根据客户的要求采用发卡机给设备标签写入信息,对发卡完成的标签我们还需要进行测试,我们可以采取手持机读写器对发卡后的标签进行测试,以此来检测标签写入的数据是否正确。测试完成后结合后台的程序,在后台中登记设备详细信息我们在后台登记详细的产品信息(场所名称、资产条形码、型号、名称)。
标签粘贴:对完成了资产信息登记后的标签进行帖附或者吊附在资产上。
3.2.2 资产调拨操作
资产调拨的过程需要把设备从一个地方(A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B地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读写器的两次登记。如果是仓库里面可以安装固定式读写器,如果是其他地方,采用手持式读写器,具体流程如(图2)。
A地点处理过程:准备好要进行调拨的资产,将控制行程开关的门打开,此时读写器处于读标签状态。将带有电子标签的资产取出,从门口走出,观察读写器上的声光提示及LED显示屏显示资产的数量,确认设备上的电子标签被读到,此时设备的信息通过前段读写器的记录,然后传输到后台。关好门,此时资产已经调离该读写器。
B地点处理过程:将资产带到有需要进行调拨的目的地,打开门,将资产带入到读写器内,确认资产上的电子标签被正确读到。同样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读写器的记录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关好门,完成资产的调拨操作。
3.2.3 资产维修操作
资产维修一般具有三个状态,维修前、维修中,由于维修后资产的去向比较多,可能是返回原来的仓库,也可能是调到其他的地方,暂时不详细阐述,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图3).
需要维修设备:准备好已经出现故障的设备,将读写器的打开,使读写器处于读标签状态。将故障设备带出,观察读写器上的数码管显示,确认正确读到标签。数据传输到后台,自动做好登记。关好的开关,故障设备即调离读写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后台或者ERP系统可以实时把握设备的故障情况。
维修中设备:将设备带到仓库维修区,按下读写器控制按钮呲时按钮上的指示灯亮),确认所有设备上的标签信息被正确读到再次按下读写器控制按钮(按钮上的指示灯灭),此时设备即处于维修状态。根据后台的数据我们随时统计维修仓库中维修设备的数量。
维修后设备:维修后的设备一般存在如下几种去向:①放置在维修仓库②放回到原来的仓库③调离到其他地方使用
3.2.4 资产报废操作
设备报废主要经过两个读写器的登记,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图4).
资产报废点发现报废资产:准备好报废的设备,将读写器的开关打开,使读写器处于读标签状态。将报废设备带出,确认正确读到标签。关闭读写器开关,报废设备即调离读写器。
仓库报废区回收报废资产:将设备带到仓库报废区,按下报废区读写器控制按钮,确认设备上的标签信息被正确读到。再次按下读写器控制按钮,即完成设备报废操作。
3.2.5 资产盘点操作
资产的盘点是个比较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一般使用手持机,按手持机“I/O”开关开机。在界面上方,点击打开连接性窗口,点击连接GPRS,启动盘点程序。
后端系统根据业务要求生成盘点指令,并向前端系统下达清查作业单(图5。
4、系统效益
1)实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自动管理
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自动识别和GSM通信网络无线远程传输功能,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盘点等)过程的智能化动态实时跟踪集中监控管理,整个管理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为企业投资决策、资产合理调配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有效增大投资边际效益和提高资产使用率,减少无谓的设备投资和闲置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