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堵塞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1-01 09:56: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呼吸道堵塞的原因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呼吸道堵塞的原因

篇1

颈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重症患者及手术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5]。但颈静脉置管在留置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风险,如穿刺点感染、导管阻塞、血栓形成等。而这些并发症中,发生导管堵塞的概率最高。导管堵塞是导管长期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两类。当颈静脉导管发生堵塞时,需拔除后再次置管,既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增加穿刺所带来的相关风险,特别是有凝血功能障碍、穿刺困难的患者。还有因各种原因如导管本身的质量问题或护理不当而出现导管的断裂、局部穿刺点感染或导管脱出等问题[6-8]。因此正确的颈静脉置管护理很关键,如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严格规范的操作、正确的冲封管方法等。通过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降低颈静脉导管的堵管发生率。

2 颈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

血栓性堵塞: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的管腔狭窄、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完整性的破坏三大因素有关[9]。早期主要表现为输液缓慢、不能输入液体,回抽无血液回流或者输液泵报警。因操作不规范,如更换液体不及时,使输液中断等。非血栓性导管堵塞主要是与机械性因素或者药物沉积有关。

3 预防颈静脉导管堵塞的持续护理改进措施

3.1心理o理 有些手术后的患者在穿刺后很紧张,头部不敢左右摇动,因为害怕疼痛或颈静脉置管滑脱,头部常被迫处偏向左侧,护士应该告诉患者颈静脉穿刺置管是安全的,并告知如何保护颈静脉置管,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也有一些患者由于对入院环境变化的不习惯和对各种导管的生疏,如胃管、术后的各路引流管以及留置保留导尿管等多种治疗活动的刺激,导致精神不安,产生不安稳行为,应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并给予安慰,预防自行拔除导管[17-18]。对于长期置管者应注意预防导管脱出,在更换敷贴时要从下往上揭,并注意观察导管刻度,若有滑出,切忌再送管[29-30]。对于躁动不安,不合作者应给其进行约束,以防将导管拔出。另外在留置过程中出现输液不畅或其他症状时,患者会产生害怕、恐惧等心理状况,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情况要及时向护士反应,护士应给予及时处理和心理护理,做好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对患者的导管相关知识宣教。

3.2制定颈静脉导管堵管预防措施 临床上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堵塞率低于生理盐水封管[19-20],所以护理上应重视肝素钠封管的方法:①每日tid冲封管,准备含有10 U/ml肝素钠盐水10 ml注射器两根(使用20 ml注射器);首先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皮肤有无破溃、导管有无异常、敷贴是否卷翘,必要时更换敷贴(撕除方式为自下而上,避免导管脱出)。消毒颈静脉管道上肝素帽,连接注射器,回抽导管内血液,确保畅通无阻力,如回抽不畅,务必一直回抽至管道内血栓全部抽出,切不可强行将血栓推入,必要时告知医师,拔除该导管。弃去第一根注射器,连接第二根含有肝素钠稀释液的注射器,采取脉冲式封管直至管道内无血液残留,正压式推注并单手夹闭输液夹。拔除注射器并观察管道回血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主诉。②及时添加液体,保证输液的连续性。③冲管时应采用快、慢交替有规律的"脉冲式"动作,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以清洁和漂净管壁[21],减少药物的残留。

3.3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整理会引起配伍禁忌的常用药物种类,与医生协调医嘱,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用药知识和操作技能,认真履行用药监护职责[22]。每次输注TPN液及其他高渗液体完毕后,都应认真冲管。

3.4制定颈静脉堵管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导管堵塞,应优先进行抢救,对医疗资源具有一定的节约性,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于临床的操作,我科室治疗两套运行方案,一线和二线两个方案。一线方案依次为压力性冲关、血栓溶解酶灌注溶解和机械性取栓[30-31];二线为导管拔除并更换。其中压力性冲管选择10 ml的注射器为佳,10 ml的注射器在冲关压力和容量上都能取得较好的平衡。当发生血栓性堵塞时,可先用10 ml注射器轻轻回抽,尽可能地将凝块从导管中抽出,避免用冲管来清除血凝块,以免发生栓塞,回抽不成功,可用尿激酶进行溶栓:肝素帽接头连接三通阀,三通一端连接抽有稀释尿激酶液(1000 U/ml)的注射器,另一端连接抽有少量等渗盐水20 ml注射器,回抽20 ml注射器活塞使形成一定负压后关闭此连接三通阀门,开放连接尿激酶侧的阀门,因负压作用尿激酶液进入颈静脉导管,关闭三通,保留尿激酶液在导管内20 min ,再用生理盐水冲管,如不通畅反复重以上操作[32]。直到导管通常后,抽5 ml血液已保证抽回所有药物和血凝块后,再进行1次脉冲式封管。血栓溶解酶中,以尿素酶和组织源性纤溶酶应用较多[33]。特殊患者做到早期预防,用尿激酶封管。在护理文书方面,有颈静脉置管患者,抽取回血及是否通畅情况在护理记录中均要有所体现。

3.5护理管理干预 为了预防颈静脉堵管的发生,本科室制定了针对颈静脉置管冲管与封管的操作流程,要求人人掌握正确导管维护技术。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严密巡视,加强交接班。4 结论

科学在进步,医学在发展,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化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针对颈静脉置管的护理,提高了护士对置管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护理意识。临床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多吸取经验,多参考国内外前进文献不断增长颈静脉置管最新相关知识,根据以上综述的各种易导致颈静脉置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及患者个体特异性做出综合判断。本文就预防颈内静脉导管堵塞的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堵管的发生,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多种方法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可能保证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最长时间,今后的研究可以更深层次的探讨,找出全方位预防颈静脉置管发生堵管的措施,提高患者救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从而提升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Yu H T,Dylan M L,Lin J,et al.Hospitals compliance with prophylaxis guideline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AmJ Health,Syst Pharm,2007,64(1):69-76.

[2]PannucciC J,Bailey S H,Dreszer G,et al.Validation of the 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 in plastic and reeon-structive surgery patients[J].J AmColl Surg,2011,212(1):105-112.

[3]Zhou H X,Peng LQ,YanY,et al.Validation of the Ca-prini risk assessment model in Chines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venous thromboembolism[J].Thromb Res,2012,130(5):735-740.

[4]Caprini J A.Risk assessmentas a guide to thrombosis prophylaxis[J].Curr Opin Pulm Med,2010,16(5):448-452.

[5]McCaffrey R,Bishop M,Adonis-Rizzo M,et al.Develop-mentand testing of a DVTrisk assessment tool:provi-ding evidence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1.Worldviews EvidBasedNurs,2007,4(1):14-20.

[6]李磊,木梅.颈内静脉置管在刨伤抢救的运用及护理[J].华夏医学,2003,23(6):624.

[7]Kroegel C,Reissi A.Principle mechanisms underling ve nous thromboembolism:epidemiology,risk factors,patho-physiology and pathogenesis[J].Respiration,2003,70(1):7-30.

[8]陈平,范秀兰,吴保明,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抢救外科休克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6):711.

[9]Cushman M.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sis[J].Semin Hematol,2007,44(2):62-69.

[10]Silverstein M D,HeitJ A,Mohr D N,et al.Trends in the incidence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embol-ism:a 25一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J].Arch Intern Med,1998,158(6):585-593.

[11]CohenA T,Tapson VF,BergmannJ,et al.Venous throm-boembolismrisk and Prophylaxis in the acute hospital care setting(ENDORSEstudy):amulti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TheLancet,2008,371(9610):387-394.

[12]凤林.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护理[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1):67.

[13]宋小敏,江萍.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7(4):264.

[14]冯博,苏洪英,周玉斌,等.颈静脉血栓清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10):768-771.

[15]BarbarS,Noventa F,Rossetto V,et al.A risk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ospitalized medicalpa-tients at risk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the Padua Prediction Score[J].J Thromb Haemost,2010,8(11):2450-2457.

[16]ardiM,Ghanem~Zoubi N O,Zidan R,et al.Venous thromboembolismandthe utility of the PaduaPrediction Score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dmitted to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J].J ThrombHaemost,2013,11(3):467-473.

[17]王惠仙,胡丽菊,王茵茵,等.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0(06).

[18]王丽娟.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与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03).

[19]刘晓莉,刘均敏,刘小君.经颈外静脉插管至深静脉行血液透析的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2(03).

[20]刘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术临床应用近况[J].护理研究,2004(07).

[21]许世梅.老年患者深静脉置管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 20(9).

[22]王宏志,任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04,(2):1002.

[23]尹华华.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综合版,1999(5):290-291.

[24]黄艳红,杨立芳.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42.

[25]A Haddad.Temporary vascular access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J].Saudi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and Transplantation,2000,11(1):74.

[26]u素珍,张国花,周桂娅等.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长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41.

[27]谢少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研究近况[J].现代护理,2003,9(84):672-673.

[28]白妹杨,张宗楷,杨洁.经颈内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山东医学,2002,42(27):20.

[29]Hegsted D,Gritsiouk Y,Schlesinger P,et al.Utilityof 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of ve-nousthrombotic events for trauma patients[J].Am J Surg,2013,205(5):517-520.

[30]许建芬,邓小岚,沈小芳.老年科预防深静脉血栓评估表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97-998.

篇2

摘 要: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患者的初期急诊救治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病人的初期急诊救治经验合资料探讨该类病人在急诊期间抢救的重点。结果:76例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的病人在急诊期间由于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道堵塞而造成呼吸功能不良或窒息,最终63例作了气管切开插管治疗。4例由于窒息而死亡。结论: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挫裂伤病人急诊期间必须首先做好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治疗工作。保持呼吸道通畅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颅底骨折;脑挫伤;颌面部挫裂伤;窒息;气管切开

Treatment of Basilar Skull Fracture Combined with

Contusion of Brain and Parotid Region in Emergenic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ritical treatment of basilar skull fracture combined with contusion of brain and parotid region at first aid phase. Method: 76 cases of basilar skull fracture combine with contusion of brain and parotid region as well as the experience comes from the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o study the critical treatment at first aid phase. Result: In 76 cases, the asphyxia and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arose by obstruct of airway. Finally,63 cases get tracheotomy, 4 cases die of asphyxia. Conclusion: Keeping airway expedite is the first important treatment in emergency phase.

Key words: Basilar skull fracture; Contusion of brain; Contusion of parotid region; Asphyxia; Tracheotomy

颅底骨折合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是暴力对头面部正面打击所造成的,是急诊外科常见危重创伤性疾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 其多发于交通事故,近年来,随交通事故增多,此类病人逐年增加。颅底骨折脑挫裂伤病人往往并有意识障碍,颅底口腔、鼻道出血,常因误吸造成呼吸道堵塞肺换气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加重脑挫伤治疗难度。因此在该类患者急救初期强调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早抗休克和脑疝的救治的重要性[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6例,男57例, 女8例。年龄11~67岁,平均34岁,死亡16例。12例死于脑疝,4例死于窒息。气管切开63例,占83%。Glasgow 评分 轻型(13~15分)8例,中型(9~12分)26例,重型(6~8分)33例,特重型(3~5分)9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呼吸困难,其表现为三凹征(+), 紫绀,PaO2降低,血氧饱和度<90%。其中PaO2<60 mmHg 4例,PaO2 60~70mmHg64例,PaO2 >90mmHg 8例。

1.2 结论: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由于上呼吸道血液及口腔分泌物的误吸堵塞多数存在通气不良或严重时窒息的情况。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此类病人初期急救时首要的工作,气管切开插管术是治疗的首选。

2 讨 论

2.1 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病人下述原因造成吸入性血液以及分泌物的呼吸道堵塞。首先是颅底骨折引起的大量难以自止也难以处理(缝合止血、填塞止血)的上颚、鼻道出血以及颌面部出血。其次是患者常因脑挫裂伤而致神志不清和咳嗽,吞咽反射的减弱,特别是中、重度昏迷病人。本组病人从急诊初期的监护仪中观察到大多数病人(84%)存在低氧血症情况。其中少部分病人表现紫绀、呼吸促、三凹征严重缺氧状态。多数病人都有呼吸频率增加,肺湿罗音、呼吸音减弱的情况。呼吸道中都有大量的分泌物、血液。部分呕吐病人呕吐物含有大量的吞入血成分。大部分病人吸氧、吸痰后上述呼吸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气促情况,低氧血症改善不大。对于颅底骨折并脑挫伤、颌面部挫伤病人来说。创伤初期都有一时间长短不等的昏迷期。在此期间由于颅底及颌面部出血量大且急,在无助的情况下完全可能造成吸入性呼吸道堵塞、窒息,而由此可能造成部分病人死亡。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首诊的重点是要明确呼吸道是否通畅,病人是否有缺氧状态。有缺氧状态在排除胸部的严重创伤和休克状态后主要考虑呼吸道堵塞的问题。事实上本组病人除几例轻型伤病人外绝大部分病人都存在呼吸道堵塞的问题。

2.2 本组病例中,初期对颅底骨折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伤的病人对呼吸道堵塞问题处理上大概分三种情况处理:①对严重昏迷的病人Glasgow评分在中度以上的病人均予以气管切开置管。这一类病人多已存在坠入性气道堵塞的情况,且上呼吸道出血问题难以很快解决,单靠吸痰治疗不起作用。事实上只能连续抽吸,这是很困难的。本组病人在所有给予气管切开病人气管里可以发现气管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血块、分泌物的堵塞。所以,气管切开插管完成后应予气囊充气阻断从上段流入的血与分泌物。对下段气管、支气管应予尽量抽吸清理。务必清除堵塞血块及分泌物。注意处理后病人呼吸功能改善情况。②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病人应予快速气管插管通气,情况改善后再考虑是否应予气管切开插管。本组9例特重型病例均入院后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情况。经气管插管后辅助机械通气,死亡6例,3例后来予气管切开插管。③对轻型病人首要予以吸痰、检查口腔鼻道出血情况再结合呼吸道通畅情况予以综合考虑。病人如Glasgow评分属轻度伤。颌面部挫伤能在急诊修复或止血,可以考虑行气管切开,否则应予及早气管切开处理。

2.3 对颅底骨折合并脑挫裂伤、颌面部挫裂伤病人在基层单位接诊后及上送过程都要十分注意呼吸道通畅问题的处理。对严重病人有条件的自己做气管切开或插管,无条件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切实做好呼吸道通畅保障工作后再上送。

2.4 对合并颌面部挫伤的处理应及时与口腔、五官科室联系。争取尽快会诊并予以有效止血手术治疗。注重抢救生命为主的治疗原则,在不影响颅脑创伤救治的前提下,尽早治疗颌面创伤,以争取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2]。本组病人通过会诊90%的病人在急诊期间予以颌面部伤口的处理,减轻了伤情对颅脑伤的影响。

2.5 此类病人要注意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对血压偏低,脉速而弱(颅内压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脉洪而慢)的病人要及时予以补液抗休克治疗。分析本组病人的急诊抢救过程。所有病人都存在输液量偏大,主要是预防、治疗休克的原因。输液的量和质应考虑脑水肿的治疗,既要抗休克又要防止加剧脑水肿,要防止脑疝发生。

篇3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气管套管 痰痂 双腔单气囊导尿管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42

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操作中,气管切开术是抢救上呼吸道堵塞和一些咽、喉、口腔、颅脑等手术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目前常用的一次性气管套管无内套管、早期更换困难,而且因建立人工气道后,气体进出气道缺少鼻腔过滤、加温、湿化的过程,形成痰痂,发生堵塞[2],因此减少和避免痰痂形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一次性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连接负压吸引器,能有效地吸出气管套管内壁的痰液,提高了痰痂的清除率,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和堵塞套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收治气管切开术的病人68例,疾病类型包括舌癌根治术后、喉癌术后、喉梗阻、喉头水肿、喉外伤等,其中男60例,女8例,年龄20~76岁,平均(46.00±8.82)岁。68例病人均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建立人工气道。按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气管切开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材料及方法

1.2.1材料选择一次性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1条,2.5 ml无菌注射器1个,无菌拆线剪刀1把,无菌手套,小尺一把,一次性吸痰管,无菌盘。

1.2.2方法

1.2.2.1一次性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制备首先戴无菌手套,随后用剪刀在距导尿管气囊上端约0.5 cm处,避开气囊管小心剪一长约0.3~0.5 cm小口,与导尿管腔相通。然后将准备好的导尿管放在无菌盘备用。

1.2.2.2吸痰方法观察组按常规吸痰护理流程准备,将负压吸引器与一次性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内径约3 mm)连接,再用2.5 ml注射器抽吸1 ml空气与导尿管的气囊管连接,随即将负压器调至所需负压,然后把导尿管按规范吸痰法轻轻插入气管套管内,约11 cm确保气囊段已超出气管套管,再将所抽吸的1 ml空气注入气囊,让气囊膨胀稍许,使直径约为5 mm(套管内径约为7~9 mm),形成小囊状有利于将痰拖出,也就是在感到气囊有扩充阻力时即停止打气并维持,然后边吸痰边向上快速、轻柔旋转提拉该导尿管,这样粘附在套管壁上的痰痂、粘痰就会随着该导尿管的拉出而粘附在气囊上被清除,必要时重复此操作。每次动作必须轻而快,还要注意病人缺氧情况,而且每次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5 min;吸痰完毕,将气囊内气体放出,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导尿管,处理用物。每次吸痰要记录时间、量、性质等。对照组常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其它护理如气道湿化、翻身叩背、营养支持等相同。

1.2.3痰液粘稠度与痰痂的判定根据有关文献[3]痰液粘稠度分为3度:痰如米汤,容易咳出为1度;痰的外观粘稠,需要用力咳出为2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时痰液粘附在管壁上不易咳出为3度;作者认为痰在气管内形成固状物,类似皮肤外伤后结痂,视为4度,即痰痂。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吸痰的次数、吸痰效果、痰痂形成例数和痰痂堵塞气管套管需要拔出并重新更换套管例数。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吸痰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吸痰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病人有效吸痰的资料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使用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比普通吸痰管吸痰更有效。

2.2两组病人痰痂形成和套管堵塞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35例病人,采用一次性改良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未发生痰痂堵管。对照组采用原来的方法,而因痰痂粘附于管壁,加大负压亦未能把痰痂吸出而堵塞套管引起病人呼吸困难10例,被迫拔出气管套管的有4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使用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比普通吸痰管吸痰更有效预防痰痂的形成和气管套管堵塞。

3讨论

3.1湿化是预防痰痂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气管切开术病人保持和维护气管套管的通畅是护理过程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虽能有效地解除呼吸道梗阻,但吸入的气体未经加温、湿化直接吸入到下呼吸道;痰痂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呼吸道给氧,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黏膜,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达800 ml/d[4];再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本身的湿化作用明显下降,或者消失,造成管腔内的分泌物粘结,也易形成痰痂[ 5]。据李素萍等报道[6][7]认为,气管切开术后吸痰不及时、气道湿化不足是引起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气道的湿化是预防痰痂形成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改进湿化方法,将原来用注射器间断气管套管内滴注湿化液,改为用输液器持续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加大湿化力度减少了痰痂形成。

3.2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能提高吸痰效果,防止痰痂形成

气管切开的护理是一个连续、细致、多人合作的过程,正确有效的吸痰,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代替传统一次性吸痰管具有以下优点:①将 1 ml的空气注入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内径约3 mm)形成小气囊,小气囊直径约5 mm,比套管内径7~9 mm小,吸痰时利用小气囊拖出套管内粘痰及痰痂。②改良导尿管气囊上、下端均有小开口连接负压源,吸痰时小气囊随之上下推动,同时拉出吸附的痰痂,并能使痰痂脱落并及时清除;③改良的导尿管柔软而细,对气道损伤、刺激相对较小。本组病人通过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比使用普通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明显提高,如表1所示,吸痰次数也明显减少,35例病人无1例出现痰痂堵塞套管。对照组发生痰痂形成13例,堵塞10例,需要拔出套管重新插管4例。从拔出的套管发现,整个管腔几乎布满稠痰的痰液,管壁外也形成条索状的痰痂。使用改良的一次性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是提高吸痰效果的措施之一。

3.3吸痰方法在预防痰痂形成的重要性

在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吸痰是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的重要操作,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当病人出现呼吸费力,主诉咳嗽,呼吸不畅,呼吸困难,听诊有痰鸣音,血氧饱和度<90%时,应及时吸痰。吸痰操作不规范,更是痰痂形成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由于吸痰操作个体差异等人为的因素,如吸痰管插入深度不够,或抽吸过程中没按边旋转边退出吸痰管的方法进行,在吸痰时仅吸出一些较为表浅的聚集在一起的痰液,或将痰液人为推入下呼吸道致分泌物聚集和变得黏稠,也会形成痰痂,甚至引起气道阻塞,发生低氧血症[8]。在吸痰过程中掌握适当的负压,既避免负压过大损伤呼吸道粘膜又能有效地将痰液吸出是成功吸痰、避免痰痂形成的关键因素。吸痰时和吸痰后5 min内观察病人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等,若发现有心律不齐、血氧饱和度过低、意识不清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吸痰后若血氧饱和度下降,应检查测血氧饱和度的位置是否正常,循环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必要时重复此操作。本研究强调每次吸痰动作必须轻而快,一边吸痰一边向上快速、轻柔旋转提拉导尿管,这样粘附在套管壁上的痰痂、粘痰就会随着该导尿管的拉出而粘附在气囊上被清除,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缺氧情况。

此外,有效的翻身、拍背也可减少痰痂形成阻塞气道[9]。

4结论

气管切开术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防止痰痂形成堵管,避免病人二次插管是护理工作重中之重。本研究认为用一次性改良10F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吸痰,是预防和清除气管套管内痰痂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明婉.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的管理[J]. 海南医学,2003,14(10):110-111.

[2]陈华萍,邓伟筠等.经气管插管吸痰导管插入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4(2):122.

[3]田沈平.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在预防痰痂形成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308-309.

[4]郁惠琴,毋运春. 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痰痂形成及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42-143.

[5]盘娟,黄毅珍.一次性气管套管在置留期间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57-60.

[6]李素萍,王静.经鼻气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吸痰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56-157.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2~78岁。痰痂形成时间一般为术后7~15天,其中颅脑损伤9例,头、颈部烧伤5例,颌骨多发性骨折2例。13例治愈,2例好转,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

2 痰痂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室内空气干燥,痰液附着:气管切开后进出呼吸道的气体失去鼻部清洁、过滤、湿化作用,分泌物水分易蒸发变黏稠形成痰痂,使套管腔堵塞。(2)肺部感染:呼吸道黏稠液聚积阻塞。(3)呼吸道黏膜烧伤坏死后脱落,咳出时阻塞管腔。(4)有效吸痰不够。(5)反复吸痰损伤气管黏膜致局部血痂形成。(6)咳嗽及排痰障碍。(7)气管内湿化不足。(8)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达800 ml/d[1]。

3 痰痂清除方法

(1)导管法:选柔软透明的硅胶管。先用生理盐水湿润,将导管沿套管进入主气管及分叶支气管,有效清除其内液性分泌物,动作应轻柔,不宜插入过深及反复抽吸。(2)纤维支气管清除法:对怀疑有干痂形成堵塞且经导管法无法清除时,先导入纤维支气管镜观察位置及软硬度,直视下以活检钳夹持并同时吸取。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因患者大多系意外伤所致,病情危重,治疗复杂,恢复较慢,家属心情烦躁。故要耐心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待患者清醒病情好转后,护理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好解释工作。多交流沟通,鼓励帮助患者消除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4.2 病情观察:注意患者是否有胸闷、气促、紫钳、呼吸困难等。本组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确诊为下呼吸道痰痂形成或痰痂堵塞气管套管。

4.3 痰痂的护理: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气管套管管腔、气管或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置管时间长,易造成黏膜缺血坏死,因此痰痂护理十分重要。(1)早期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胸部体疗,定时翻身、叩背,鼓励咳嗽、咳痰。有效吸痰,吸痰管长度深入气管套管内10~15 cm即可,动作轻柔,边退边吸,不宜插入过深及反复抽吸,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吸痰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吸除。(2)保持呼吸道的湿化:气管切开后颈部造瘘口与外界相通,鼻腔对气体的湿化作用丧失,吸入的气体未能充分湿化,加上造瘘口水分丢失,易引起气道脱水,分泌物干结排出不畅,因此应加强气道的湿化。 本组病例气管套管口表面均覆盖2层湿纱块,以湿化干燥的气体,防止尘土或异物坠入气道。每天给予气道超声雾化吸入3次。雾化液配制: 生理盐水15 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琢-糜蛋白酶4 000 U,20分钟/次。以稀释气道分泌物,消除炎症和水肿。同时给予气道滴注湿化液。湿化液配制: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琢-糜蛋白酶

4 000 U,每30分钟1次,每次3~5滴。注意观察湿化效果,酌情调整气道滴入的次数。因湿化不足使分泌物黏稠。若湿化过渡则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导致患者烦躁不安。室温控制在18~20 ℃,相对湿度为60%~70%。(3)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4次,防止口腔溃疡或真菌感染,防止肺部感染、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叩背、按摩,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的液体量。

5 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16例痰痂形成患者均及时清除痰痂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了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篇5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人往往有昏迷,意识障碍,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易发生肺部感染或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因此,制定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认真做好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供收治因车祸等各种原因所致重型颅脑损伤共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12~90岁,严重脑挫伤3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硬膜外血肿12例,脑挫伤合并其它部位损伤14例,其中气管切开15例,气管插管11例,机械通气10例。

1.2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5例由于病情严重于入院72小时内死亡,发生肺部感染24例,通过呼吸道护理及科技书应用,1 8例患者感染得到控制,6例患者死亡;气管堵塞的有3例,无气管套管及气管插管脱出。

2护理

2.1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畅通

首先建立通畅的气管,将患者的衣领解开,头偏向健侧,以利于呕吐物排除体外,还可以防止舌根后坠。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神志瞳孔变化的情况,包括呕吐方式、呕吐物的颜色,尤其观察病人的呼吸变化,是否存在有呼吸道不通畅影响供氧的情况出现。要及时把痰吸清,保持鼻导管通畅,充足有效的给氧,氧气流量4~6L/min。

2.2呼吸道的护理

2.2.1防止误吸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吞咽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失常,可以造成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而积聚,造成呼吸道不畅。加上血液、脊髓液、呕吐物有可能逆流入呼吸道,又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阻塞,特别是饮酒饱餐的病人上述情况更容易发生。因此要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呕吐物,防止误吸。如有假牙,也要及时取出,以防脱落,引起呼吸道窒息的发生。

2.2.2充分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吸痰通常是指吸除气管内的痰液,但完整的吸痰应包括吸除和口腔的分泌物。要正确判断吸痰时机,采用非定时性吸痰技术。吸痰前检查吸引装置是否完好,调节负压:成人40~53.3KPA,儿童小于40KPA。吸痰时先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道,直到有阻力感,开放负压边吸引边鼓励患者咳嗽,然后左右旋转式向上提拉吸痰管吸引,动作轻柔、迅速,时间不超过15秒,痰量多时,可间隔3~5分钟再次吸引。气囊放气时,先吸引气囊以外的口咽分泌物,然后更换另一根无菌吸痰管,放松气囊的同时吸引气管内的痰液。

2.2.3湿化气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使用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气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气(气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保持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痰液粘稠时,可间歇湿化,生理盐水250ml加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加a米蛋白酶4000u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2~3ml。

2.2.4定时拍背接受开颅手术的病人,往往会接受全身麻醉,的吸入;气管插管过高的吸入养浓度以及吸人低湿干燥的气体,都会影响气管黏膜纤毛的运动,故术后病人产生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而且分泌物的粘滞度明显增加。另外,手术后病人神志不清,镇静药物的应用以及咳嗽力量的减弱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病人的咳嗽反射。临床上常见导致肺不张和肺部炎症的发生,严重影响肺功能。对这类病人的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给病人定时拍背与吸痰同时进行,清醒病人鼓励其用力咳痰,这样有利于肺不张的恢复,在配合有效的抗菌素的使用,使肺炎得到控制,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在颅内压较高的阶段,也要不免剧烈咳嗽。

2.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之道(1)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一次一根。吸氧鼻导管、湿化瓶、湿化水每日更换。(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新鲜。定时通风,地面、床架每天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消毒。 (3)保持切口辅料及周围皮肤干燥、清洁,按无菌要求每天更换敷料。切口皮肤用黏膜型复合碘每天消毒2次。 (4)加强口腔护理,选用口腔清洁液。(5)套管口以双层盐水纱布覆盖,以防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

篇6

重复气管插管可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增加6倍,因此,除外气囊漏气,应避免 更换导管。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共行气管插管术258例,其中重复插管19例,现将 重复气管插管的原因和护理对策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9例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年龄9~84岁,19例患者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 复气管插管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3次。

2 重复气管插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气管插管内腔阻塞

2.1.1 本组8例患者因痰液可凝血块阻塞插管内腔导致重复气管插管,主要原因为: ①原发病因素: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脱水剂、限制补液[1],患者处于轻度脱水 状态;若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呼吸功能发生改变,咳嗽能力减弱,或昏迷患者采用鼻饲,水 分不经口、咽进入体内,气道干燥,均使痰液增多粘稠,形成痰痂而堵管。②机械刺激 :插管损伤气道或不当吸痰,造成气道损伤出血,血凝块堵塞导管内口。③插管时间过 长:常规插管留置不宜超过48h[2]。因插管无内管可取出清洗消毒,管内痰痂越积 越多,而形成堵塞。

2.1.2 预防措施:①加强气道湿化,有研究显示[3]呼吸道感染率的发生随着气道湿化程 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常规做法是在插管导管口处覆盖一层湿盐水纱布,并保持盖纱湿润, 以增加吸入气体湿度。另外,给氧气雾化吸入,每间隔4~6h1次,药物可采用沐舒坦、α -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等;间断湿化气道:应间隔0.5~1h向插管内滴入2~3ml湿化液,湿 化药液同雾化药物;室内经常洒水,保持相对湿度60%~70%;②定时翻身拍背,每2~3h1次 ,以促进排痰;③正确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首先将导管上段痰液吸净,避免将上 段的痰液或痰痂往下推而堵塞内口,本科采用吸痰管长度 为48cm,以便将导管内口痰液吸净。

2.2 气管插管脱出

2.2.1 本组有7例患者气管插管后,导管的部分或全部脱出气管外,SaO2持续下降,均 因及 时发现予更换插管而获救。插管可因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患者年龄过高、牙齿脱落、不易 固定等原因脱出。

2.2.2 预防措施:①插管前认真进行充气监测,发现漏气及时更换导管;②严格按照 最小漏气技术充气,防止充气不足或过多;③妥善固定气管插管;④加强巡视,使用 床边心电监护仪严密观察气管插管外置长度,加强交接班,床边备气管插管箱、气管切开包 等物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3 气囊漏气

2.3.1 气囊漏气2例,原因为插管前未充气监测,气囊本身漏气或充气过足破损。

2.3.2 预防措施:①插管前认真进行充气监测,发现漏气及时更换导管;②据文献报 道[4]维持气囊压力在2.40~2.67kPa较为合适,防止充气不足或过多;③长期 机械通气者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型气囊或导管,并4~6h放气1次,每次3~5min,以减 轻气囊对气道粘膜压迫,防止缺血坏死。

2.4 技术问题

2.4.1 本组有2例患者为“侏儒症”,因颈部粗短,导致重复气管插管。

2.4.2 预防措施:加强技术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处理困难气道时,纤维 支气管镜作用独特,可操作性强,一般情况下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笔者分析了19例患者重复气管插管的原因,认为只有熟悉患者病情,熟练插管技 术,严密监护患者,防止插管脱出,保持气道湿化,正确彻底吸痰,才能减少重复气管插管 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段杰,王庆珍,金颖.神经外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01:57-75.

[2] 黄迪炎,宋海燕,曹丽清.气管套管堵塞呼吸骤停原因分析及护理[J] .河南医药信息,2001,9(8):16.

篇7

一、吸痰的指征和时机

适时吸痰能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对气管粘膜的机械刺激。临床上常用吸痰指征为;呼吸机管道内压力升高,患者呼吸时与呼吸机有对抗,听诊有痰鸣音,痰液堵塞SPO2下降。吸痰前要注意观察肺部体征和临床症状,不应以痰的性质、量、来片面评价吸痰效果,决定吸痰时间。有研究将吸痰指征分为客观情况、患者、护士3方面。客观情况包括气道压力报警,SPO2下降等出现高压报警。出现高压报警时,多为痰液堵塞气道使管腔变窄,致气道压力升高,但也不精确。气道压力的变化直接反映呼吸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在排除患者咳嗽、管道扭曲、人机对抗等原因后,可判断为痰液阻塞,作为吸痰指征。还有造成SPO2下降的原因很复杂,可能由于呼吸机管路意外断开,打折,呼吸机模式、参数不能适应病情,也可能是病情变化导致,而痰阻气道只是众多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护士能够分析和排除可能导致SPO2下降的因素,正确判断吸痰时机。患者方面包括患者主动要求,如患者主动要求吸痰时,此时痰液已经很多了,此时并不是最佳吸痰时机。护士应该更早观察,发现患者的吸痰指征。对于神志清楚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适当刺激患者自行将气道深部的痰液咳到人工气道,再进行吸痰,避免深部吸痰导致的不适。护士方面包括无理由、觉得应该吸了、遵医嘱、按时间。还要根据疾病的特征确定吸痰时机,如ARDS患者一般予PEEP5-15CMH2O以维持良好氧合,负压吸引时使肺容积下降、肺泡内压下降、复张的肺泡迅速塌陷、反复吸引组织经常处于缺氧状态,ARDS患者应在低氧状态纠正理想时进行吸痰,而颅高压患者应在颅内压得到控制时进行吸痰。

二、吸痰前协助排痰

可采用深呼吸、有效咳嗽、叩击、振动、引流和机械吸引等物理手段,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来,机械通气患者1-2小时翻身一次,可以仰卧位、左侧卧位45°,仰卧位、右侧卧位45°,交替翻身,同时用手掌掌面叩拍患者两肺部,自下而上,振动排痰机促使深部小支气管部位痰液的排出,减少罗音,缩短脱机时间更好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

三、吸痰法

(1)吸痰管的选择。一般选用长度为40-50CM、直径为导管内经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并有侧孔硬度适中的吸痰管。气道内吸痰管和口腔内吸痰管应分别选择圆头单孔和圆头多孔吸痰管。还可根据痰液的性状选择吸痰管,对稀释痰液用较细多孔的硅胶软管并低负压吸引,黏稠痰液选择较粗硅胶软管。

(2)吸痰管插入深度。有研究认为,对于机械通气初期,分泌物较多的呼吸衰竭患者宜深部吸痰,即插入深度比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深3-5CM,刺激隆突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呛咳利于深部分泌物排除,但是深部吸引易引起组织损伤及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增生而致气管狭窄、肺气肿、肺不张。有研究提出吸痰导管插入深度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长度再延长1CM为宜。还要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如遇阻力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压力及时间。压力一般成人40.0-53.3KPA(300-400MMHG),儿童小于40.0KPA,避免压力过大引起支气管痉挛,气管黏膜损伤,进吸痰管是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气道。时间成人每次不超过15秒,儿童每次不超过10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时间过长引起气管粘膜水肿。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痰一次更换吸痰管,动作要轻柔,准确,快速,痰液粘稠时配合叩击、蒸汽吸入、雾化吸入,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SPO2的明显改变时,立即停止吸痰,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吸痰的过程要求护士要有专业的观察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只有能够正确选择吸痰时机才能做到适时吸痰。

参考文献:

篇8

1  痰痂形成原因

    气管切开后由于形成了“呼吸短路”,相对湿化不足气体由气管直接进入气道,引起纤毛运动频率下降或停止,使黏液纤毛系统清除异物的能力减低[1],破坏了机体自然防御机制,易使环绕一次性大容量低压气囊积聚的分泌物下行进入呼吸道,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进出呼吸道的气体失去鼻部清洁过滤、湿化作用,分泌物水分易蒸发变黏稠形成痰痂;呼吸道直接对外开放咳嗽及排痰机制障碍。气管切开病人发生切口肉芽组织毛细血管破裂出血[2]。术中止血不完善和气管套管前端压迫血管壁所致破裂出血[3],形成血痰痂。还有报道认为,气管切开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可达30%~66%,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4]。

   

经口、鼻气管插管由于管道长、细,更易形成痰痂。武淑萍等[5]报道,发生痰痂堵塞导管的4 例均为气管插管病人,主要因为导管管腔较细(直径0.75 cm),导管较长(37 cm)引起。肋骨骨折、血气胸病人不能用叩背等方法刺激排痰。创伤性湿肺通常也不便于采用叩背法刺激。向国登等[6]报道,1例仅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就被痰痂堵塞了左支气管。可能的原因是:病人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平时痰多,术前没有做正规的呼吸道准备;发病初期大量使用抗胆碱药物解痉止痛,增加痰液的黏稠度;术前使用抑制腺体分泌能力更强的东莨菪碱,促使痰痂形成。置管时间与痰痂堵塞程度有密切关系[7]。吸痰管接触到气管隆嵴或支气管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增加出血和感染机会,增加痰痂形成[8]。吸痰后将吸痰管慢慢向外拉时,将少许黏痰带出而导管内壁,被机械通气的气吹干,导致管腔内形成痰痂。机械通气过程中加湿、加温器运转不正常。鼻饲反流误吸也可导致痰痂形成。

2  预防与护理

2.1  加强气道湿化 

由于人工气道后干扰了气道内的生理结构和纤毛的正常摆动。杨青等[9]报道,为了保持正常的气道生理功能及时补充气道的水分,模拟呼吸道的保护功能,恢复呼吸道纤毛的功能而促进痰液排除。

2.1.1  湿化液类型 

刘虹[10]认为,无菌注射用水湿化好,但无菌注射用水为低渗液体,有学者认为对气道的刺激性大,如果用量过大可造成气道黏膜水肿,临床上也较少用[11]。而生理盐水不能和分泌物混合,滴入生理盐水对稀释或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12],但目前国内诸多的报道及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仍然使用生理盐水。丁彩儿等[13]研究表明,0.45%氯化钠溶液为中低渗湿化液,水分蒸发后,留在呼吸道内的水分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不易形成痰痂或痰栓,对气道及肺组织的损害最小。1.2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稀释[14]。过去常用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由于庆大霉素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仅可造成耳蜗毛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而且可造成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15]。孔梅枝[16]用5%碳酸氢钠代替生理盐水+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对颅脑外伤开颅手术切开病人实行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明显减少痰痂形成。  陈列涛等[17]认为,蒸馏水+泼尼松+抗生素+沐舒坦可使痰液黏稠度下降,降低黏液的附着力,激活黏液纤毛毯功能,促进纤毛生理功能的恢复。

2.1.2  湿化方法 

湿化方法有持续气道湿化、间断气道湿化、雾化湿化、呼吸机加温加湿法。赵玉萍等[18]经过两种气道湿化的临床对比分析发现用微量输液泵持续湿化,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张红霞[19]通过临床观察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优于注射器间断或定时气道滴药。

2.1.3  湿化效果 

以痰的黏稠度确定。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中度黏痰:痰的外观较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 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20]。

2.2  吸痰管理

2.2.1  吸痰管选择 

余湘蓓等[21]对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用硅胶管和橡胶管吸痰,比较两种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硅胶吸痰管引起气管黏膜损伤率为7.14%,橡胶管为81.82%。李颖[22]在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中谈到吸痰管的问题,吸痰管过粗会造成呼吸道通气量不够或形成无效腔,严重时可引起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过细则影响吸痰效果。目前公认的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内径。

2.2.2  吸痰技巧 

侯海萍等[23]认为,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向气管插管内送达到所需深度迅速撤出,与先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内达到一定的深度后再吸引相比较,前者一次性吸清率达80%,后者达50%。骆雪英等[24]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与侯海萍等[23]报道的基本相似。谢春雷等[25]认为,传统的先吸尽口腔、鼻腔后,再吸气管切开处且吸痰管分开,效果不如先抽吸气管切开处后抽吸口鼻处。叶桂芳等[26]对昏迷病人采用呛咳刺激吸痰,吸痰量大于5 ml者占100%,一次插管成功率97%,而常规吸痰量大于5ml者仅占30%,一次插管成功率25%,说明呛咳刺激吸痰有利于吸出昏迷病人气道深部的痰液。杨春娥[27]在对162例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管理中认为解决吸痰管产生摩擦力不易擦入深度吸痰,办法是吸痰前用金霉素眼膏吸痰管较用蒸馏水蘸湿的吸痰管效果好。冯小菊[28]临床研究证明,在采用对气管插管常规护理上定时定量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较以前直接吸痰效果好,预防并控制了痰液附着管壁形成痰痂。梁新月[29]认为,当病人痰液稀薄时可用低负压,成人负压一般在10.64 kpa ~15.96 kpa,婴儿吸引负压控制在7.98 kpa~10.64 kpa。

2.2.3  插管深度 

庞爱华[30]在人工气道吸痰导管插管深度的临床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人工气道插管深度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再延长1 cm~2 cm,有附件时另加附件的长度或从胸骨角2 cm~3 cm测量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口端的长度,可降低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韦晓君等[31]认为,插管深度的方法是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至有阻力感时后退1 cm~2 cm(37 cm~49 cm),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  小结

        

预防痰痂的形成是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临床工作中对预防痰痂的形成干预措施多,对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式也有较大的争议,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也就是学者今后将要继续研究探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傅丽桑,周秀花,陈敏敏.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8 (5):1718.

[2]周宁.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因素分析及处理[j].当代护士,2008(11):7475.

[3]章可谓,陈晓波,蒋晓琴,等.人工气道病人痰痂形成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8,17(4):623624.

[4]徐怀珍.气管切开术后52例的气道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1144119.

[5]武淑萍,刘君,赵玉春.38例老年病人人工气道意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2,17(11):823824.

[6]向国登,吴述轩,田华.气管插管全麻术中痰痂堵塞左主支气管1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1):32.

[7]吉素萍.经鼻气管插管痰痂堵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洗吸痰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56157.

[8]肖芳红,李智娟,杨菊妃,等.经鼻气管插管痰痂形成的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35536.

[9]杨青,方利,孙长芳.气道湿化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73.

[10]刘虹.如何减轻人工气道吸痰的不适反应[j].实用临床医学,2005,4(6):125126.

[11]梁惠梅,黄明英.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2008,15(9):3638.

[12]ji yr,kin hs,park jh.instillarion of nomal sline before ser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mia[j].yonsei medical journal,2002,43(5):607612.

[13]丁彩儿,李剑萍,丁国芳,等.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2874.

[14]陈超男.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60.

[15]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18.

[16]孔梅枝.2种气道湿化给药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比较[j].当代护士,2008(7):74.

[17]陈列涛,骆文龙,甘秀妮.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后气道痰痂形成的影响分析[j].重庆医学,2007,12(36):11391140.

[18]赵玉萍,张继敏,李美学.气道湿化两种方法的临床对比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892893.

[19]张红霞.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效果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6):9091.

[20]王志红,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67168.

[21]余湘蓓,蒋玉兰.两种不同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811182.

[22]李颖.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8,22(11a):28362838.

[23]侯海萍,姚瑞玲.减少新生儿气道内吸痰并发症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4041.

[24]骆雪英,邬勋连,李利.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吸痰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06,20(12b):32603261.

[25]谢春雷,李春霞,诸芯玉,等.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04405.

[26]叶桂芳,黄考福.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4):11071108.

[27]杨春娥.16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021.

[28]冯小菊.脑外科病人术后带气管插管的护理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9):47.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择2013年6月~10月采用无创通气方式治疗呼吸衰竭38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在52~79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支气管哮喘3例,重症肺炎7例,问质性肺病3例。

1.2方法 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将呼吸机管道、面罩、氧气管道连接在一起,在上机前要对血气进行分析,24 h只要进行复查,根据血气的分析结果、患者的具体病情,将吸气压由较低压力开始,逐渐使患者感觉到舒适。吸气压9~15 H2O,呼气压6~8 cmH2O,呼吸频率13~15次/min,氧气流量5 L/min,5~7次/d,2 h/次,连用6~9d。

1.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结果

38例患者都完成了无创通气治疗,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气分析与治疗之前相比要明显的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均P

3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这样能够提升无创通气的成功率。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对无创通气治疗产生的效果以及安全性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影响到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1]。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以及家属充分的讲解无创呼吸机的治疗程序的安全性,对患者以及家属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排解患者的疑虑,这样才能够使患者主动的配合治疗,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憋闷感,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张口呼吸,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就不宜使用[2]。护理人员要像患者讲解面罩的使用方法,这样能够实现患者在咳嗽、呕吐的过程自行摘除面罩。避免出现因为呕吐物堵塞气道使患者出现窒息的现象。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半坐卧位或是侧卧位等。采取的要使患者感受舒适以及不影响通气为主,采取的中要保证患者的头颈肩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要保证头略向后仰,保证呼吸的畅通。

指导患者能够进行闭口深慢性呼吸,并且要伴随呼吸机送气吸气,保证与呼吸机的同步,防止出现人机对抗现象的出现。患者所在的病房要保证安静、舒适,保证室内空气的畅通,维持室内温度的恒定。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生命体特征,做好患者的病情记录工作,随时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确保呼吸道的畅通。气道护理:要保证患者体内的液体摄入量,防止出现呼吸衰竭现象的发生,在患者清醒的时候要给予适量的饮用水。对患者要定时的翻身,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在必要的情况下采用吸引器吸痰,如果患者出现呕吐的现象,要对呕吐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工作,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现象。保证呼吸道的湿润,这样有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采用湿化罐时,要保证湿化罐中的无菌蒸馏水每天定时更换,保证罐中的水量适中,防止水量过多或是过少影响湿化的效果。呼吸道在吸入常规药物时会使受体感觉到刺激,这样有利于扩张支气管,保证气管的畅通。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饮食的高蛋白、高纤维,在进食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油腻、辛辣的食物,这样会刺激到呼吸道,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静脉疏松营养液。

4讨论

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有创通气治疗带给患者的痛苦以及出现的并发症,针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衰竭现象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采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能够提升患者对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能够水利的完成无创通气治疗。

篇10

一般来说,婴幼儿打鼾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出在结构上的问题,包括扁桃腺、腺样体肥大等,都会导致打鼾,其次是神经肌肉协调性不佳也会让宝宝鼾声不断。至于有些新生儿睡觉时会出现轻微的鼾声,很可能是因为鼻子小,容易鼻塞,不过只要宝宝睡得好、长得好,就不需担心。

另外,睡姿也与打鼾相关。平卧是最容易引起打鼾的睡姿,因为这种睡姿会使舌根后缀,假使宝宝的扁桃腺已经偏大,便容易让呼吸道阻塞,打鼾症状更严重,所以建议家长让爱打鼾的宝宝最好采取侧睡或趴睡会比较好。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如果爸爸睡觉打鼾的话,宝宝以后也会如此。”这对于已经饱受鼾声折磨的妈妈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实宝宝打鼾完全是由于自身脸部的发育跟不上扁桃腺和腺样体的发育速度,导致后两者偏大,堵塞呼吸道,与家族遗传完全没有关系。反倒是那些体重超标、脖子上的脂肪比较多的宝宝更容易出现打鼾的问题。

若打鼾未影响到宝宝的正常呼吸,而且机体内的血氧饱和度并不低,基本上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如:当宝宝感冒时,会出现鼻塞,打呼比较明显,而感冒好了就会自然消失,类似情形家长不需太过慌张。

什么是宝宝睡眠

呼吸中止?

通常来说,宝宝在入睡以后,呼吸的间隔会达到几秒钟,这尚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呼吸暂停超过15秒钟或经常发生,那就证明宝宝可能出现了潜在的呼吸暂停。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可以通过药物和呼吸暂停监控器得到控制,最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自行消除。

若是长时间睡眠呼吸中止,可能使心脏、肺脏的负荷增加,进而导致高血压、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候必须就医接受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的危险程度,要根据宝宝的体质以及病情的轻重加以判断,如果问题较为严重,很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机体代谢紊乱的问题,如果暂停呼吸超过1分钟以上,缺氧会造成大脑损伤甚至脑死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宝宝身上,需要担心的反而是长久下来会影响到宝宝的心肺功能。

是打鼾?还是睡眠呼吸中止?

但并不是睡觉会打鼾的宝宝,就一定存在睡眠呼吸中止的问题,睡眠呼吸中止只是造成打鼾问题中的一个环节。最近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3~12岁的宝宝中有25%会打鼾,但并非这些宝宝全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的问题,其中大概只有10%左右曾有过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况发生。

家长为了准确判断宝宝到底是打鼾还是睡眠呼吸中止,唯一的方法就是进行24小时的睡眠监测。

当然,家长也可先采取较为简单的方式,在家观察宝宝睡觉时的情形。具体做法是:持续观察宝宝入睡后1小时内的状况,看他是否在很大的鼾声过后,紧接着出现不呼吸的情形,且持续在10秒以上,这种情况只要出现一次,就代表宝宝可能存在睡眠呼吸中止的问题。如果发现宝宝嘴唇发紫,就表示有缺氧现象,要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并接受进一步的评估。

如何彻底解决打鼾问题?

如果宝宝只是单纯的打鼾,并没有因为睡眠呼吸中止而影响到睡眠质量,那么家长只需要继续留意宝宝的睡眠状况即可。但是如果把宝宝因为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导致睡不踏实、翻来覆去或经常半夜起来尿尿的话,就要考虑采取进步一的治疗措施。

通常就医后,会先由耳鼻喉科的医生对宝宝的头、颈部做一系列详尽的检查,其中包括:

评估是否有鼻塞、鼻炎、鼻中膈弯曲或过敏性鼻炎造成大量鼻涕阻塞。

腺样体、扁桃腺是否过于肥大而容易阻塞呼吸道。

舌头是否太大。

下巴会不会太小。

牙齿是否有咬合方面的问题。

在经过检查后仍旧无法确认,医生会使用鼻咽内视镜进行进一步检查,或颈部X光检查,看腺样体是否肥厚,或呼吸道是否存在异常。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宝宝,医生通常会采取手术的方式将扁桃腺或腺样体彻底切除。

若是由过敏性鼻炎引起鼻塞造成的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将过敏状况进行有效控制即可。同时妈妈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以及物品,以降低过敏发生的概率。如果因为过度肥胖引起的打鼾,那就需要靠宝宝减重来得以改善了。

如何应对及预防

宝宝睡眠呼吸中止?

掌握如何应对睡眠呼吸中止对于有此症状宝宝的妈妈们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停止呼吸超过15秒或更长时间,不妨仔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篇11

打呼噜有可能引起宝宝的发育障碍。一是颌面发育畸形,就是老百姓说的宝宝变丑了;二是智力发育障碍,比如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易激怒等。

既然打呼噜会给宝宝的发育造成影响,小爸小妈就要引起重视了,如果你的宝宝有打呼噜的现象,那就快快找找原因来对付小呼噜吧――

呼噜原因1:睡姿不对

新生宝宝多数都采用仰面的睡姿,这种睡姿可以减少婴儿猝死,但有时宝宝却会因为仰睡而打呼噜。仰睡之所以会引发呼噜。是因为宝宝在仰面时,舌头由于重力的关系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造成的。

应对小呼噜 让宝宝侧着睡。可以在孩子一侧身体下面垫上一个薄薄的小枕头。

呼噜原因2:奶块淤积

奶块淤积的现象多出现在新生宝宝的身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吞咽功能出现了暂时性的“故障”,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这样很容易使气道不顺,造成宝宝在睡眠时打呼噜。

应对小呼噜 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了。

呼噜原因3:鼻塞

当宝宝感冒,呼吸道被堵塞,睡眠时呼吸不畅,就会发出呼噜声。鼻塞不仅影响宝宝呼吸,使宝宝呼噜连连,还会让宝宝睡得不安稳。

应对小呼噜 睡觉时,在宝宝头部的床垫下方平铺上几个小枕头,让床垫看起来像一个平顺的溜滑梯。也可以在宝宝的鼻孔中抹上一点凡士林,这样能有效减轻鼻子的堵塞。

呼噜原因4:扁桃体肿大

宝宝感冒易引发扁桃体肿胀,而扁桃于口咽部,正是气道的枢纽位置,宝宝气道空间相对狭小,所以扁桃体稍微肥大,就容易造成呼吸道的阻塞,以至于引起宝宝打鼾。当然,扁桃腺肥大的原因也有先天性的。

应对小呼噜 若扁桃腺肥大已影响正常呼吸,可考虑在宝宝五六岁后手术摘除。至于感染所造成的扁桃腺炎,只要针对感染源加以治疗,打呼噜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改善。

呼噜原因5:腺样体肥大

腺样于鼻孔最后端,是鼻咽部的淋巴组织,有些宝宝的腺样体会随着年纪慢慢增生,肥大的腺体占据了鼻咽部和喉咽部,便出现睡觉打呼噜的现象。

因对小呼噜 在青春期后,绝大部分腺样体都会消失。如果腺样体明显肥大,造成气道阻塞,而使得打鼾症状严重,甚至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在医生的确认下,可以实施手术切除。

篇12

1 临床资料

气管切开老年患者10例,年龄62~90岁,平均年龄75岁,均为男性,住院时间125~1860天,平均住院时间740.36 天,气管切开时间100~1800天,平均切开时间950天,其中发生痰痂4例,年龄都在80岁以上,均为脱离呼吸机后,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而未发生意外。

2原因分析

2.1 呼吸道干燥,湿化效果差 4例痰痂堵塞套管的老年患者,年龄均在80岁以上,发生于呼吸机停用之后。其中2例后期继发脑梗塞,2例真性球麻痹,食物反流、呛咳、吞咽困难。老年患者由于呼吸道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排除异物的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下降,排痰机能障碍,加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在呼吸机停用后,减少了对呼吸道的湿化,而直接的呼吸道给氧,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粘膜,使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达800ml/d [1] ,分泌物及痰液在呼吸道停留不易排出,比年轻人更容易形成痰痂,直接阻塞呼吸道,影响了老年患者的呼吸,表现为呼吸困难,有时有鸣笛音,同时伴有心率增快、憋喘等症状。有2例老年患者后期由于并发脑梗塞,咳嗽反射明显减退,加之肺部反复感染,呼吸困难,持续吸氧造成呼吸道粘膜干燥,痰多粘稠,不易吸净,为此我们在护理中给患者增加了饮水量,每隔30min呼吸道滴水1次,每次2~3ml,加大了湿化力度,于3天后情况明显好转。

2.2 吸痰不及时不彻底 据有资料报道认为 [2] ,气管切开后吸痰不及时、气道湿化不理想是引起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形成痰痂的最主要的原因。痰液在气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或吸痰不彻底,吸痰时未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吸净,使痰液等残留在气道壁上,极易形成痰痂,成为异物,滞留在气管内,阻塞气道,引起呼吸困难。2例老年患者,在后期并发真性球麻痹,食物反流较严重,反复刺激呼吸道咳嗽,需要经常吸痰,由于疾病和吸痰负压的不适,经常拒绝吸痰,非常不配合,因此每次吸痰都很困难,采取鼻饲营养,减少口入后情况好转。其中有1例痰痂堵塞严重,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能咳嗽,经加水湿化冲洗呼吸道,强压吸痰无效,及时更换了气管套管后,通气改善,患者病情平稳。

2.3 肺部感染控制不理想 老年患者由于气管切开后,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正常的呼吸道防御屏障被破坏,使痰量增加且粘稠,加之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也经常被误吸入气管,更容易加重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时间相对延长,对许多药物耐受,感染不容易控制,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常表现为体温增高、咳嗽、痰多、粘稠、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紫绀等,4例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感染。

2.4 利尿剂使用不当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晚期常发生肺心病,双下肢水肿,在抗感染、改善通气的前提下,常常使用利尿剂控制心衰,但如果利尿剂过量使用,机体丢失大量体液,也可致痰液粘稠,形成痰痂。

3 护理对策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协助排痰 气管切开的老年患者一般卧床时间较长,由于大多数患者咳嗽咳痰无力,需要借助人工排痰,所以要协助老年患者按时翻身,进行有效的叩背,刺激咳嗽,以利排痰。老年患者由于感觉和反应迟缓,所以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吸痰指征,建立气管切开、翻身吸痰登记表 [3]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意外。

3.2 加强呼吸道的湿化 [4]

3.2.1 套管口的湿化 在套管口用两层湿纱布覆盖,每隔30~60min滴入湿化液或盐水,每次2~3ml,以保持纱布的湿润,保证吸入的空气湿润,防止灰尘和异物的吸入,但要及时更换纱布,3~4次/日 [1] 。

3.2.3 雾化吸入法 常规使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mg每次20ml加入雾化器中,30min/次,2次/日,可以起到稀释痰液、解痉的作用,现在常用生理盐水20ml+沐舒坦15mg雾化吸入,2次/日,效果同样明显。

3.2.4 气管内直接滴入法 常规使用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10mg直接气管内滴注,每日3~4次,也可以用2%的碳酸氢钠或局部消炎药物(如氯霉素滴液,庆大霉素滴液等)直接滴入,既湿化了呼吸道,又起到了局部消炎的作用。还可用生理盐水1.5ml+沐舒坦7.5ml滴入。

3.3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吸痰是保证切开患者通气的重要手段,掌握适时吸痰的指征非常必要,吸痰过频容易造成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吸痰不及时,会影响患者的通气 [4] 。现有许多文献报道提出吸痰指征的问题 [5] ,但根据我们的经验认为吸痰应该掌握定时、及时的原则,在咳嗽频繁,明显有痰鸣音,气管套管内有阻塞,明显有呼吸加快的情况下一定要吸痰,同时吸净口腔、鼻腔分泌物。有效吸痰的标志是患者能够安静,呼吸顺畅,无痰鸣音,氧饱和度明显增高。吸痰前先滴入碳酸氢钠或盐水,湿化痰液,刺激咳嗽,采用螺旋式、上提式吸痰法,如果痰多可以重复几次,但每次吸痰动作要敏捷,时间要短不超过15~20s,吸痰管要使用一次性的,防止交叉感染,吸痰后滴入刺激性小的液体如局部消炎药或盐水,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为了防止吸痰刺激患者咳嗽引起的痰液四溅,可以使用吸痰罩 [6] 。

3.4 及时控制感染 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留取痰液作培养及药敏实验,以便及时调整药物,选择有效的抗 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要保证机体足够的水分,保持痰液的稀释。也可选择静脉使用化痰药物,如沐舒坦等。

3.5 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由于气管切开改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不能正常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由此带来许多不便,许多老年患者因此而变得暴躁、易怒,尤其吸痰的负压带来的不适,使老年患者拒绝治疗,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因此要作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多举一些成功的例子,给其以信心,对拒绝吸痰的,应该讲清吸痰及配合的重要性,以求得最好的配合。

3.6 保持病室的湿度 保持病室的空气清新,坚持每日开窗通风,同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70%为宜,可以采取加水槽,湿拖地,用空气湿化器等等,尽可能减少呼吸道的干燥,同时多饮水,增加营养,防止并发症。

4 体会

通过对4例老年患者长期气管切开后形成痰痂、阻塞气道、影响呼吸的病例观察分析,我们认为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痰痂、反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年轻人高,其中呼吸粘膜干燥,湿化效果差,吸痰不及时、不彻底是主要原因,同时感染控制不理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管理,认真做好呼吸道的湿化,及时排痰,实行正确有效的吸痰,及时控制感染、痰痂等,并发症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参考文献

1 郁惠琴,毋远春.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痰痂的形成及处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42.

2 李素萍,王静.经鼻气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洗吸痰法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56.

3 田沈平.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卡在预防痰痂形成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3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