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3-11-01 11:48: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雕塑艺术的分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雕塑艺术的分类

篇1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47-01

雕塑艺术是美术中的一种,它是以“实体性的(耐磨的或可塑的)物质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形象的艺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它用料坚固,传承恒久,又兼直观性的特点,与观众处于同一空间,极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并能直接感染群众。”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雕塑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许多城市都用雕塑来装点、美化自身,在广场、行政中心、公园、车站、商场、科学艺术场馆、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经常有醒目的雕塑艺术作品出现,以彰显城市的文化品位与个性特征。

研究探讨雕塑艺术理论,对于雕塑艺术创作与欣赏,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雕塑艺术的种类

雕塑艺术是雕刻与塑造两种艺术的合称。

雕刻又细分为石雕、木雕、玉雕等。

塑也细分为泥塑、陶塑等。

同时,雕塑又细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在坚硬的材料上刻出浅凹线为刻;刻得深而且空为为镂;用锤击凿云料为凿;用原理轮等钻切为琢。这些均名雕刻;而粘土之类软材料造型叫塑,即堆积、揉捏、浇铸而成。

上述分法都属于按材料与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划分的种类。

而若按作品题材的不同来划分,雕塑又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室内雕塑等等。

按作品样基的不同来划分,又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

按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不同来划分,又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等等。

由此可见,雕塑是一门种类繁多的艺术。

二、雕塑艺术的语言

雕塑艺术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体

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也是整个雕塑艺术的基础。

雕塑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外部形体的塑造来再现客观事物形象,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离开形体便没有雕塑,所以形体就成为雕塑艺术的核心语汇了。

当然,雕塑艺术的形体,并不是对客观事物形体的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创造的艺术真实,即一种理想化了的形体。例如著名雕塑家创作的雕塑《持矛者》,其中的漂亮无比的美男子形体,并不是古希腊男子的临摹,而是一个艺术化了的形象。又如罗丹创作的著名雕塑《散步的人》,也是人物原型的基础上,突出了那修长的双腿与下肢行走时肌肉的状态,比原型更为典雅、更为优美。

(二)构图

构图也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所谓“构图”,指的是雕塑作品的总体结构、倾向、动态、气势、情绪等因素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观赏者从正面、侧面、背面都能看到形象的体态、特征,获得审美愉悦。一般来说,雕塑的构图大多采用几何图形的构图方法,以获得雕塑作品的整体效果,避免散乱、重叠、扭曲等弊端。古希腊的雕塑,人物造型多用S形,中世纪的雕塑则多用梯形。后来大多用稳定的三角形。运用几乎图形进行构图,有利于雕塑作品的形式美。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两个人物中的圣母玛丽亚坐着,膝上放着另一个人物——死云的基督。整个雕塑造型是稳定的三角形,而的基督又是S形。

(三)体积

体积也是雕塑艺术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形体,这也是雕塑作品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之处。所谓“体积”,就是物质占有的不同空间,一件雕塑作品,就是由各种大小不一的体积构成的,雕塑家们用“麻袋装土豆”来比喻它们之间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三、雕塑艺术的特征

雕塑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审美特征:

(一)三维性

所有的雕塑艺术,都是三维空间的主体化艺术,这是它与绘画、书法、摄影、篆刻等美术最主要的不同。

(二)简约性

雕塑艺术以单纯取胜,追求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三)统一性

“雕塑艺术特别强调艺术形象自身局部与整体之间、形象与形象之间以及艺术形象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②

篇2

关键词:“垃圾”;雕塑艺术;城市;生态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期待使用各种材料呼唤各种形式的精品雕塑来美化城市,丰富城市内涵,突出城市特色。“垃圾”雕塑艺术不仅体现了雕塑本身综合材料、综合工艺带来的独特的艺术价值、别样的艺术形式;现代工艺融合发展,变废为宝的成功体现也给我们带来了另类艺术的享受;其本身的材料也随之带来相应社会公共价值的共鸣和启示。“垃圾”城市雕塑不仅美化了城市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体现了城市对未来的呼唤使“低碳,环保,生态”的意识深入人心。

“垃圾”材料的综合运用丰富了现代城市雕塑的材料使用;融合了现代综合学科的发展和工艺的运用;丰富了雕塑艺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为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雕塑审美情趣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为雕塑工作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创作空间潜力。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城市形象的凝缩,更是城市文化品位不可或缺的象征。如何合理的综合使用当代各种材料建筑精品雕塑,建筑精品城市雕塑;改善人与资源的和谐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提倡环保,低碳,生态的生活态鹿探索出一条城市雕塑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垃圾”雕塑指用特定材料如可回收的垃圾材料创作的雕塑作品,与其雕塑品味、格调等艺术价值优劣的评定意义中的垃圾雕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泛指雕塑制作过程中采用的特定材料:“垃圾”雕塑是利用各种材料或废弃的材料通过多种学科,多种工艺的融合通过艺术家的再创造创作出别具风格的雕塑艺术作品。后者泛指的是雕塑价值的“含金量”,泛指雕塑本身的制作质量,制作的工艺精度等;与之雕塑自身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方面的优劣评定标准。“垃圾”雕塑不等同垃圾雕塑。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没有善加利用的资源”世上本无一无用之物,只有放错位置的垃圾――“垃圾”不是破烂。在艺术家的眼里所有的废弃材料都可以通过垃圾的分类、筛选出符合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材料,通过艺术再创造成为符合美学特征,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原来的垃圾经过这样的再创作过程,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内涵,有了第二次生命,从而达到一种艺术境界。重新赋予了材料新的艺术价值。

一、垃圾

垃圾指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意义广义上的垃圾: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废弃的。

垃圾的分娄:

可回收垃圾:

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日用包装:各种日用品的包装等。建筑垃圾:指建设、施工中产生,拆除,遗留,废弃的各种资源和半成品、成品等。

不可回收垃圾:有污染,再利用效能低的。

“垃圾”材料雕塑艺术种类:

“垃圾”雕塑在材料的应用选择上选择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的多余材料。“垃圾”具有材料的普遍性,可塑性,价格低廉,实用性强,加工难度低,可长期性发展,低能源消耗,经济回报大等特点。通过垃圾的分类选择需要的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构建符合创作需求的室外、内雕塑的室外硬雕塑或室内硬、软雕塑等。

二、“垃圾”雕塑艺术现状分析。

“垃圾”艺术的兴起,其实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兴起,是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存在是文化、艺术、环境等发展的必然。虽然垃圾艺术的产生和存在也有许多具象的和抽象的偶然因素,但从客观的角度看,它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以及今后可以预见的社会大环境下的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点可以从它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出端倪。并且,垃圾材料的应用也正在与各个领域广泛发展与各个学科进行的潜移默化的交叉渗透也是它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借助新的工艺、新的材料必然可以极大地提升固有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很自然地催生出一些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这也为这种艺术形式开拓出新的意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提供了可能。由此可以断定,垃圾艺术这一新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还将继续保持其应有的生命力。

“垃圾”艺术在原材料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的原材料来源之一就是广泛采用了各种工艺和材料的工业制品。使用废弃的原料和工业制造的半成品或成品直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其重新焕发新的原本质感或保持原废品的肌理,充分发挥材料的固有价值。不仅使废弃材料得到了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城市污染同时为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新鲜的艺术的内涵、格调等艺术价值、使用价值等。

“垃圾”艺术由于其材料应用上自由和无序的先天特性,追求一种空间上的张力与活力,这与城市构成中的严谨和有序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采用垃圾艺术的构成理念和造型手法甚至材料特征来打造城市雕塑,必然能在给予一个城市鲜明个性的同时与城市完美结合。再者,垃圾艺术构成因素中各种关系的对比,各种视角的取舍,各种空间的展现所体现的释放空间、活化空间的独特作用力,也正符合现代城市人宣泄情感、彰显个性的艺术审美要求,所以它与城市雕塑是完全可以相互结合的。

“垃圾”雕塑艺术的特点在于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样,不仅能突破各种主流艺术的合围,还能借助各种艺术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来充分挖掘“垃圾”雕塑艺术的发展潜力。当然,在向其他艺术形式渗透融合的过程中必须选准方向,要充分考虑与对方的互补性。

“垃圾”雕塑艺术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广泛的物质适应性以及较强的可操作性,但要使这些特性得以充分展现,使其转化为艺术生命力,还需要艺术家高超的技艺。垃圾艺术的创作过程和环保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垃圾艺术自身有环保的作用。如何让“垃圾”雕塑艺术摆脱人们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从而开辟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是“垃圾”艺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想办法改变人们的思维习惯“垃圾”艺术的出路在于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垃圾”雕塑艺术在城市雕塑发展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增强。城市雕塑应该与建筑、环境与人,审美情趣与大众意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与整个城市,呼应,交融,是城市雕塑一直所面临的难题。城市雕塑呼唤灵性和个性。 现代城市雕塑为城市增添色彩。不仅是早先的纪念性雕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城雕丰富了城市雕塑的内涵,传承过去,连接现代,展望未来:凸显个性,关注环境,与时俱进成为树立在城市的新城市坐标。展现时展中产生的新元素,新内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与审美情趣变化要求。丰富城市内涵,发扬城市特色,展现风俗特征,宣传城市文化等。

城市雕塑的最大共性就是其分布的地域性,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风格与个性,城市雕塑不仅要适应这些个性,还要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使它们联系起来能形成一个整体。因此,他们分布的松紧、疏密,排列的高低秩序以及各地域之间点、线、面各种构成的组合、穿插与分割,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基本精神面貌这一大的整体。当“垃圾”雕塑艺术融入到城市雕塑中时,就不再是单一的艺术品,而是连接人与城市的一个有着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它的创作过程也不再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所以,垃圾艺术与城市雕塑的结合必须要以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为前提。因为,任何一点细微的不和谐都可能引起整体失衡并造成整个城市的畸形。这也是“垃圾”雕塑艺术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融合的基础和检验标准。

篇3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52-01

一、陶瓷雕塑发展概述

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安半坡仰韶文化,但那时的只是在陶器上简单的勾勒线条。夏商周时代,陶瓷雕塑的雏形慢慢趋于成熟,秦汉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陶瓷雕塑。我们所熟知的秦兵马俑,气势恢宏,被世人称为“世界奇迹”。秦兵马俑的制作精良,所表现出来令世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唐宋时代,陶瓷雕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明朝时期中国古代陶瓷雕塑发展至巅峰。清朝时期的德化窑、石湾窑和景德镇窑等具有中国古代传统陶瓷艺术的陶瓷窑凭借其独具的陶瓷雕塑器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得到全球的好评与称赞。

进入到了新社会,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品在现展的道路上,也开始摸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在考虑选择材料、制作手法,后期成型等阶段中注以创新的活跃,加以现代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力量,使陶瓷雕塑更具艺术性和欣赏性。现代化社会中的人们对艺术品的收藏与品位更加的喜爱;对艺术品的外形和古典的风格更注重;对陶瓷雕塑本身的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更欣赏。

二、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

(一)具象陶瓷雕塑是写实与夸张相结合

具像雕塑真实的再现了现代雕塑。进入20世纪,经济迅速发展,雕塑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表现在经济基础的变化下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在造型特征和语言方式上。

(二)意象陶瓷雕塑是变形与意念相结合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造型形式之一,中国人注重意中的神貌的表达,如果只是一味地简单追求貌似形似,而不注重意境的表达,那么作品就会缺少一份神韵之美。现代意向陶瓷雕塑的表现,具有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周国桢。周国桢陶瓷雕塑的意向表现汲取了中国传统艺术得精华以及中国国画、戏曲的精华,使他的作品的造型具有空间意象化。

(三)抽象陶瓷雕塑是符号与意念及想象的相结合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潮流,对城市雕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现代感城市雕塑就应运而生,人们称这类具有现代特色的雕塑为“抽象雕塑”。随着人们的想象力的发散和陶瓷雕塑技术的发展,人们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将之抽象化。陶瓷抽象雕塑运用“立体构成”的设计原理进行创作的,将陶瓷雕塑的艺术美感表现出来,其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的表现慢慢潜入人们的审美范围。这是抽象艺术慢慢普及走向文化发展的时代。这三种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都具有空间的美感,可相辅相成。

三、如何加强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新颖性

陶瓷雕塑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表现手法状况才能得以体现的,一件陶瓷雕塑艺术作品有时需要采用多种手法的综合使用,才能形成具有美感的成功之作。这就要求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加强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新颖性。

(一)加强陶瓷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

陶瓷雕塑本身是一件艺术品,要注重其艺术的变现力。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的艺术特点就是陶瓷雕塑制作者们艺术思维的由模糊的概念转化成实态成型过程。陶瓷雕塑具有极大的创作构造空间和想象思想的表达空间,它具有容纳多种艺术表现为一体的能力,可以将传统和现代表现完美结合。现代化陶瓷雕塑丰富了自身的包容能力,拓展了更丰富的创作空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符合人们对艺术的实际追求。中国的陶瓷雕塑的发展不仅要保留优秀的传统的陶瓷雕塑风格,还要不断的探索新的艺术变现手法。

(二)加强陶瓷雕塑成型手法

陶瓷雕塑成型手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成型,这种成型手法对制作者的要求很高,要求做到线条的流畅,作品的完美展现;二是间接成型,这种成型手法的优势之一是它运用模具可以保持作品原样,便于复制与大量制造。

无论是哪种成型手法,都应该实现作品的艺术表达与艺术魅力,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三)加强陶瓷雕塑艺术的装饰手法

装饰手法可以补救在陶瓷雕塑制作中出现的小小的瑕疵,利用好修饰手法,反而能为陶瓷雕塑艺术锦上添花。语言的装饰可以更好的为陶瓷雕塑进行解释。加强陶瓷雕塑的艺术装饰手法,增强陶瓷雕塑的艺术表现力。

四、结束语

篇4

中图分类号:J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

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

二、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随时展而发展,随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实用审美性浮雕也是如此,它肯定会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现代艺术的发展,促使艺术形式日趋繁荣和丰富。相对独立的浮雕语言和形态的形成,为根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根雕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古代雕塑

在中国古代,绘画受到比雕塑高得多的重视。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文人士大夫极少参与。早期绘画的作者也只有工匠,但从东汉晚期开始,文人士大夫乃至帝王参与了绘画创作,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创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是国家、社会及文化的统治者,自然也统治了绘画,使绘画地位高高凌驾在雕塑之上,并以其艺术观念影响雕塑,因而雕塑染上了明显的绘画性。其绘画性表现为不是注意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意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线条都象绘画线条一样,经过高度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古典雕塑以块面和空间的丰富变化来体现轮廓与衣纹的形状完全异趣。后者体积感强,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仍然没有立体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因此,通常雕塑表面光滑,没有西方雕塑那么多明暗起伏的细微变化。中国雕塑从这一特点历代相沿,至今民间匠师仍然大都先勾人物线描草稿,象人物画白描一般,再复制成雕塑。也有人直接在硬质材料上勾线描稿,再雕而刻之。这样创作雕塑,带有绘画性就可以理解了。中国古代雕塑绘画性强,自有一种东方趣味,符合中国古人的欣赏习惯,他们是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去看待雕塑艺术的。今天我们欣赏根雕艺术也需要借用中国画的审美眼光,才能把握美感要点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