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2 15:50: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96-01
手术室是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室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
1.1 对实习护士的培训
实习是护士走向临床的一个必须尽力的过程,因为手术的护理技术比较繁琐,所以护士所有的操作必须重新学起,所以为了提高实习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尽快掌握手术室护理技术,我院采取的是带教培养,通过示范和引导,使实习护士能够很快熟悉手术环境并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又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护士在手术室的重要作用。
1.2加强管理制度,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教育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安危。所以,手术室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1.2.1增强道德品质,提高服务质量手术室是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抢救的重要科室,所以工作不分昼夜,且工作繁琐而紧张,这就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素质,对待工作能够积极热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且拥有熟练的技术水平,动作敏捷,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意外情况。
1.2.2加强无菌操作,实行监督管理在手术室内工作的一切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树立无菌观念和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术室的一般规则,如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换用手术室的专用衣、帽、鞋和口罩;保持手术间清洁,对室内设备物品定时进行清洁;患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不得进入手术室等。保证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等关键时刻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管理,降低手术感染几率[1]。
2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措施
2.1术前准备的质量管理
①要求护士能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②严格分离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以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③做好器械的质量管理,术前准备主要包括手术室(间)、手术所需器械、物品的准备。所有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2]。
2.2手术配合中的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配合需要技术熟练、精细,以取保手术的成功。所以护士应该能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指征。同时保持良好的手术环境。另外要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手术室每位工作人员的每一操作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无菌技术的失败,造成手术感染。因此,无菌技术的认真执行要依靠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完成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3]。
2.3术后处理的质量管理
术后要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对手术室的物品做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对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非一次性的要认真清洗干净,传染病手术的器械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备后用。对一次性使用物品应做预处理后再进行销毁。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5-6],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将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制订技术规范等措施,加强感染监控管理及手术室质量监控管理。同时对待护理工作也要不断更新、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何永会.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9,14(1):86-87.
[2]梁萧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118-119.
[3]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室患者手术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70-571.
[4]薛玉文,王桂芳.手术室护士的素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5):98-99.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72-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作为医疗单位的重要场所,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抢救以及手术治疗,存在变化较快、要求较高及流动性状况明显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良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人员因素:随卫生改革加深和经济意志加强,各医疗机构引导竞争体制,管理层为节省人力成本,加强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编制,护士人数远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超负荷工作,易产生身心疲惫。
1.2技术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杂程度大、技术需要高的项目日益增加,倘若护士业务知识匮乏或经验不够,医护交流不足,和医生协作差,则存在隐患。新展开的手术或手术中需要重新改变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过程和医生个人习惯,手术协作忙乱,易出现器械清点差错。
1.3药物因素:在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种类多且需要及时。特别是体外循环和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途径多,护士缺少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出现用药差错,产生不安全元素。
1.4管理因素:原本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很难适应现代手术室管理。品质监管体制是护理安全监管重点,管理体制不完善、品质监控不够均会产生护理不安全主要因素。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学习,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2]。按资历安排外出进修、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工作时间、手术大小、手术类型安排“三合理”,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
2.2 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减少院内感染 根据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订出相应的制度,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护理技术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护理操作实践中,确保诊疗的安全性,还要在护理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也是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内容[3]。建立和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限制区与非限制区、无菌区与有菌区有明确标识,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器械护士不在手术结束前交接,巡回护士不在手术用物点清前交接,值班护士需在清点完科室日常物品后交接班。
2.3 严格核查制度,预防差错事件 为了杜绝开错刀事件发生, 护理上我们严格执行“五查”、“十二对”,接患者时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查对;“十二对”:在接患者前、入手术室后、麻醉前以及切皮前查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用物、器械情况以及手术用物是否齐全,对于老年患者、小儿以及昏迷不能合作患者查对腕带,查对时由麻醉医师牵头,手术主刀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
2.4 密切观察患者,严防意外发生 对于小儿以及急腹症、醉酒不合作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需有专人看护,切忌使患者独处,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利用约束带,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护士要把推车的护栏拉上,对于欠合作患者,合理使用约束装置。
2.5 规范术中物品,确保前后一致手术过程要严格备查,术中尽量不更换器械护士,术中添加物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纱布器械掉地及时拣起,零散物品应放入固定器内,尽量使用可以显形敷料、带线棉片,手术切皮前,常规清理手术间[4]。
2.6 严格标本管理,切忌随意丢弃 患者活体组织病理是患者诊断的“金标准”,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患者术后诊断,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一项重要内容。术中器械护士需妥善管理好标本,做好标记,术毕交由手术医师处理,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后注意核实后将患者基本信息标记于标本袋上,统一准确存放,由专人送检,并与病理科验收者双签名验收。
2.7 摆好手术,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摆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利于手术医师操作和麻醉安全,在为患者摆放时注意患者舒适,严防压疮发生,在长时间手术时,每隔30~60 min 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术后过床时注意保护患者颈部,需有三人同时将患者平移过床,还要注意轻抬轻放,因此时患者如遇麻醉状态,容易引起循环呼吸较大的波动。电刀电极板贴放注意选择合适部位,预防电灼伤发生。
2.8 完善护理记录,减少医疗纠纷 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填手术护理记录单,写患者的相关情况:一般情况、入室时间、手术、手术方式、麻醉者及方式、术中输血输液、皮肤及药物过敏情况、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标本名称、物品数目等并签名[5]。并且书写规范,不能涂改,遇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时,尽可能安排两人或以上人员巡回,其中一人主要负责完善相关记录单,如实反映整个抢救过程及护理方面的操作。
3 讨论
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控制原则,强化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状态,重视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实现最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预见性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实现和谐医护关系,促进医疗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向华居,刘爱知,谭仁琼.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重庆医学,2008,37(7):17-2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护理纠纷 对策
手术室是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的特殊场所,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面临较多的新问题与挑战。
1 手术室护患纠纷的隐患
1.1查对问题 (1)接错病人,摆错手术部位。(2)器械清点不清致纱布或器械遗留病人体内。(3)输血查对不清。(4)术中用药不细,执行口头医嘱太轻率。
1.2手术护理记录单的问题 从实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后手术护理需记录的内容不断增多,而有些护士思想不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的现象,留下安全隐患。
1.3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经常需要执行麻醉医师及手术医师的口头医嘱,如使用抗生素、镇静催眠药等。术中临时医嘱执行后未及时补记,或用药的浓度、剂量及途径不准确等,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1.4手术安置不当及不可避免的压疮问题 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安置不当,引起局部组织压疮。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海绵垫等。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5电灼伤患者的问题 手术过程中使用高频电刀的机会越来越多,灼伤患者的事情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其原因多是由于负极板位置放置不当。
1.6送检标本遗失的问题 标本是手术进一步确诊病情的重要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抢救时机。
1.7器械物品准备的问题 术前用品准备是否充分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一面。在术中因物品不全或因所用仪器功能不良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延长手术时间。
1.8 语言行为的问题 当前发生的医患纠纷中无过失纠纷所占比例并不少,而多数无过失纠纷的原因往往是医护人员语言不当或服务态度差造成的。
1.9消毒隔离的问题 对HBsAg阳性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病人术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病人类似的感染现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1.10工作安排的问题 手术室工作强应激性、高紧张性、无规律饮食和睡眠使手术护士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影响其身心健康[1],最易出现护理失误。
2 防范护患纠纷的对策
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制定合理流程 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2人2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
2.2手术中物品清点的管理 手术物品的清点需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
2.3明确手术记录单的内容 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
2.4建立术中医嘱本 具体做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术前医嘱查对患者的药物皮试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上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
2.5手术中病人的及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焦点,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2]。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6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宜放在肌肉丰富处。
2.7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要求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填好病理单。
2.8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术前护士应熟知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巡回护士于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器械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9加强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2.10做好术前访谈 内容包括:(1)病人的既往史、现病史、家庭史,各种化验结果等。(2)病人的一般情况。(3)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4)麻醉方式。
2.11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实行弹性工作制 护士长应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缓解工作压力,减轻体力消耗,不搞疲劳战[3]。
总之,手术室的医疗纠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更新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主动改善护患关系,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4-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中国医院协会所提出的“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的8项目标中,就有6项目标与护理工作直接相关,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1]。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强等特点[2],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1例手术室患者坠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护理对策,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1岁5月,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011-5-19在手术室准备手术时不慎从手术台上坠落到地,当时可见前额部肿胀、青紫,哭闹不止,无呕吐,瞳孔无改变,经医生检查全身无骨折及其他脏器损伤,随后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嵌顿松解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瞳孔等大等圆,直到2011-5-26出院,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沟通不到位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护士未向医师及其他人员作任何交待,把患儿一人放在手术台上,就去作自己的护理工作,与此同时各类医师也在做自己的本质工作,二者未互相了解,互相配合。
2.2 护士操作流程错误 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未及时做好术前准备,等到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后,才去准备相应的药物,用物,造成患儿无人陪护。
2.3 手术室护士人员配置不够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1台手术仅有1名护士。
2.4 护士责任心不强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注意力不集中,对护理工作随心所欲。
2.5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不强 一方面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安全和法律问题。另一方面护理管理者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6 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无预见性 手术患儿进入手术室无任何保护措施,就将患儿放在了手术床上,从思想上就没认识到患儿会从床上摔下。
3 对策
3.1 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 有研究报道,美国JACHO收集1995-2004年2966个预警事件中,沟通不足是所有严重差错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2005年的582个预警事件中,沟通不足再次列在第一位[3]。在临床工作中医护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体,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双方应互相沟通,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在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达成一致,可以减少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沟通意识,并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学习。
3.2 严格按护理工作流程操作 作为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应立即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药品、器械、仪表和各种设备,做到心中有数。手术患者一进入手术室,要采取保护措施,保证至少一名工作人员守护患者,如为小儿、昏迷、麻醉病人必须妥善固定,防止患者坠床或发生其他意外。
3.3 合理配置手术室护士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根据我国卫生部1978年关于《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3∶1。护理管理者应当结合实际为手术室配置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每台手术至少需一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及外勤人员等。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证,有一年以上手术室科室工作经验,工作踏实,具有主动服务意识及团队精神。
3.4 提高护士责任心 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如果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掉以轻心,马虎从事,随心所欲,会给手术患者带来致命的威胁,给手术室造成重大损失。对于不负责任的护士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其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3.5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护理管理者针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要召集人员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对大家容易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必要时给予全院通报和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3.6 增强法制观念 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增加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从而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又保护了自己。
3.7 重视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因素,都可能构成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随时都存在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压疮、坠床、摔伤、自杀等,护士必须对你所管理的病人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找出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结果
我院通过对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护士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三基三严、安全知识等的教育和培训,其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严格按护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手术室近期来无一例此类事故发生,大大提高效率,避免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进行治疗与检查、诊断,同时也是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因此存在一定护理隐患,严重的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方式的开展,使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意外与风险也随之增加,我院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我院手术室的护理隐患,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隐患分析
1.1 常见护理隐患
1.1.1术前护理隐患
术前的护理隐患常表现在对于儿童、老年人及昏迷患者,易接错或放错手术间引起严重后果;在护送过程中,易发生引流管脱落;如果因未加床栏约束,烦躁不安的患者易坠床、摔伤、碰伤等,加重患者病情;指引患者行X线片、CT片检查时易造成患者物品遗漏;进入手术室后在过床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床较狭窄,易造成患者移动时掉床的危险;全麻患者摆放手术时,因无法表达而造成牵引进某些部位受压,引起该部位不适甚至功能障碍。
1.1.2术中护理隐患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在术前及关闭体腔前后如手术物品清点有误,加之术中添加记录不及时,交接班不规范,易导致患者体内存留手术用异物;术前如器械准备不全,或对手术可能发生的情况而预估不足,造成术中需用时临时准备;患者随身携带物品,如金属物品易造成烧灼伤,患者如皮肤接触到电刀涉及范围也会造成烧灼伤;患者摆放不当易引起压疮;术中应用抗生素或其他药品,如核准不准,静脉输血输液核对不严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多,或消毒隔离、无菌措施执行不严易造成患者感染。
1.1.3术后护理隐患
术中患者标本保管不当发生丢失,甚至混淆,造成医师对症治疗方案错误;医用垃圾处理不当;术后患者过床时坠床、摔伤、引流管脱落等。
1.2其他隐患
手术室管理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护理记录填写及交接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尤其是应急能力有待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较弱;手术室环境问题,如隔音问题,手术室内噪声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引起不良心理反应,影响病情恢复。
2 预防措施分析
2.1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并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如安全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制度,并加强考核,制度制定后不仅有据可依,且要做到贯彻落实,不能让制度锁进抽屉,成为空谈。
加强护理执行环节的细化与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加入考核与责任制,做到发生问题一追到底,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减少护理事故出现。建立与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在限制区、非限制区,无菌区、有菌区等有明确标识,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参观人员数量,防止患者感染;护理人员交接时有明确的护理记录及清点记录,每次手术结束后,需有明确的器械使用与使用记录,晚值班护士器械清点完毕方可交接班,出现遗漏要追究到个人。
加强核查管理,仔细查对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等相关信息,防止出现“开错刀”事件,核对后要有负责的护理人员签字确认。对于老年患者、幼儿、昏迷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要随时与医师、麻醉师等进行沟通,确认患者信息及治疗方案,确认患者病情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严格标本管理制度,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术后诊断。术后器械护士要妥善保管标本,做好标记,交由医师处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后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标本袋上,统一存放,由专人送检。送检及收检人员均签字确认。
2.2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根据护理工作内容及特点,每年安排不同护理培训,除常规护理手法加强训练外,还增加新知识学习、新思想教育等,新仪器的使用与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新思想教育则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培训过程中加强考核制度,使知识后能够有效运用到工作中,提升护理质量;为优秀的护理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学习、考察的机会,鼓励护士自我学习与自主参加资质进修等学习、培训。在人员配置方面,尽量选择学历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综合评价较好的人员,以加强手术护理人员的队伍素质。
2.3 严格落实执行的每个环节,防止意外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如小儿、急腹症、醉酒不合作等情况的患者,当患者有烦躁不安等表现,发现有可能发生摔伤、碰伤等情况要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应使用约束装置,以防出现意外。
观察患者术中摆放是否合理,摆放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拉扯患者肢体,导致损伤,尤其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老人、小儿等类型患者,防止加重患者病情。在此我院每年新护士入职时均进行此项培训,以提高护理水平。
2.4规范术中物品,保持物品一致
术前仔细检查患者手术应准备物品清单,防止出现遗漏,手术时出现慌乱状态;必要时可做好手术用品记录,及使用情况,术后仔细清点手术物品是否准确。手术时尽量不要更换器械护士,尤其是小件添加物品,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掉落物品要及时拣起,零散物品要放入固定器内。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与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问题成为患者就医的重要标准,并影响医院声誉,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更是医院整体护理管理的重点。加强手术室管理,不仅要做到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还要加强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与素质,加强每项工作记录管理,做到流程顺畅,责任到人,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49.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13-01
手术室是确保病人正确的手术治疗、操作实施的重要安全场所,使用腕带标识是实现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病房与手术室准确识别病人身份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接受手术的病人,手术前、后需要进行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交接,术后病人意识不清,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因此,病人身份的确认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防止接错病人,对于预防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腕带标识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安全性强。我院自2009年初实施腕带标识管理以来,通过几个环节的有效核对,确保了手术室接送病人护理的安全性。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手术前病人腕带标识的管理
1.1 手术前病区护士根据病人级别、手腕粗细等选择合适的型号,并填写病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诊断、药物过敏史等)
1.2 手术室护理人员到病房接病人时,实行病区五项核对查对制度,即按照手术通知单、病历、床头卡、腕带标识、病人有效核对。核对病人腕带标识要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部位,确认无误后方可接入手术室。
2 进入手术室腕带标识管理
2.1 手术室护理人员从病房接病人进入手术室门口时,在门口有另一名手术护理人员对接核对,实行门口四项核对查对制度,即有效核查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部位、病历及腕带标识,核对完毕把病人送到指定的手术间。
2.2 病人进入手术间,有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进行核对病人、手术部位及腕带标识等,要求病人、手术通知单、病历、和腕带四者相符方可实施手术,并在核对记录单上签名。
2.3 麻醉师再次核对病人。手术结束后,对于未清醒病人、全麻病人包括腕带、病历,巡回护士一同带进重症监护室,与重症监护室护士交接查对。清醒病人回病房后取下腕带。
3 体会
3.1 安全使用腕带标识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接送病人的安全性。实行了手术护理人员与病房交接制度,促使手术室与病区之间的交接工作更正规化、职责化,避免了可能因相互推脱责任而造成护理细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弊端。腕带标识的优点是手术病人安全使用腕带标识成为规范化医疗管理提供了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有效地防止因接错病人引发的医疗事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率,它将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在诊疗关键流程中识别患者的准确性,对提高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它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1]。加强手术室腕带安全管理,实行腕带标识四重有效查对制度,保证病人手术的准确和安全。
3.2 手术病人术前因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病人或将手术病人送至非指定手术间的情况;危重症、意识障碍、婴幼儿、老年人、语言及听力障碍以及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在不能清楚表明自己身份时腕带标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执行护理操作、病人转接和交接班、留取标本、输血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时,均能通过标识腕带准确地辨识病人[2]。
3.3 手术室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员比较多,为避免发生接错病人,到病房除以往规定的核对外,现在我们使用安全腕带标识,做到真正有效核对患者,护士有问声病人有答声,因故病人未带或停手术病人未带,手术室护理人员按照常规不接病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安全使用腕带标识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质量,深受外科医生和病人的好评。最终更有效地保护了病人安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4 手术病人的安全保证,是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因此细小环节的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故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病人腕带标识的安全使用是对医院手术室护理制度、程序、流程的补充和完善,使护理安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好每个环节,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总之,手术病人安全使用腕带标识,能快速准确而可靠地、有效的确保对病人进行身份标记,更能有效地防止因错误识别病人而引发的医疗事故,杜绝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增强了病人的安全感,防止医疗过失行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手术室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共开展整体护理手术1600例。年龄7~72岁。
1.2 方法 制定术前术后探访表格,护士按表格内容为患者实施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完成相关护理目标。
2 护理
2.1 术前责任护士到病区访视患者,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调整患者心态,缓解术前紧张情绪。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强调患者积极配合对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访视内容:①阅读病例,收集资料,包括患者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诊断,病变部位,手术名称及方式,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和各项生化检查结果,向主管医生了解手术方式及术中所需特殊物品等,通过以上初步了解,护士对手术情况有了初步的评估。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术前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安心接受手术治疗;②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须知,简单介绍麻醉及疾病相关的知识,手术基本流程,术中,术前患者注意事项。比如去手术室不要化妆,不戴饰物,手表,义齿等[1];③术前宣教:接受患者咨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简单回答,必要时让主管医生解释;④根据收集的资料,针对患者的特点,手术需要,做好特殊器械、物品、敷料、仪器等的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
2.2 手术中整体护理 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热情接待,和蔼可亲,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与患者做一些有效沟通,会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理反应,减轻患者进入手术室的孤独感;②麻醉期间,协助患者摆好,或握住患者的手,或扶着患者的额头,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体贴。术中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不闲谈,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不在手术间接打电话等;③巡回护士要控制手术室的环境,保持手术室肃静,控制参观人员出入。器械护士对手术进展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传递器械要稳,准,轻,快。任何手术都要在手术前,缝合前,缝合后核对敷料、缝针、纱布、器械的数量,并详细记录;④手术完毕,巡回护士认真填术护理记录单,协助医师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床头交接。
2.3 术后整体护理 术后1~2 d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刀口是否疼痛,睡眠是否好,检查切口敷料有无渗血,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征求并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手术室的各项制度,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 体会
3.1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缓解了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使其能积极地配合手术,为术后患者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1600例患者中,术前恐惧、焦虑者占97%,术后随访患者精神状态比术前好转100%。
3.2 整体护理的实施,使手术室护士认识到只有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才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地完成手术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护理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服务缺陷的反应,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是医院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紧张繁忙,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1.1常见不良事件 手术器械遗留到辅料中夹带到清洗中心;术中器械清点不清而延长关腹时间;器械准备不全而延长了手术时间;术前未检查器械设备性能,造成使用时发生故障,贵重器械仪器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
1.2少见不良事件 使用高频电刀时因护士配合有误而造成电灼伤;病理标本管理不当或丢失;手术放置不当引起患者神经损伤;术中用药错误,药物浓度、剂量不准确,输错血;手术用物遗留体腔;接错患者,开错手术。
2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1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是集抢救、治疗、诊断于一体的场所,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急诊、重症或是被麻醉而失去表达能力的患者,手术室中仪器、器械多,手术有关物品多,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易因忙乱而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让护士在做每件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指定出工作流程、操作要点,并粘贴上墙,便于人员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流程,一丝不苟的进行各项操作,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
2.1.2每个月召开安全讨论会,共同排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已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1.3加强学习培训 至少业务学习2次/月,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患者抢救、新仪器的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登记本,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底考核挂钩。
2.1.3排班时遵循优化组合、能级对应的原则 将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不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护理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结构达到最优化,提高护理安全及整体效率。
2.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和技能培训
2.2.1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护士工作崇高而重要,必须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大的事故往往是因"小差错"而引起的。作为1名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在工作中养成很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2.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种制度及操作规程 各种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患者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安全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各种技能、仪器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2.2.3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故,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4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如不加强学习,往往会发生仪器操作不当,与手术医生配合不协调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各种新的医疗设备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能排除简单的故障,对新购进的医疗设备仪器,要求供应商对全科护理人员集中规范讲解,包括安装、 使用、注意事项、保养方法、小故障的应对等。对每一台仪器挂操作规程,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登记,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作为1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务必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增强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筱军,张水红,陈静宜.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的探讨[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5(108):5418.
[2]薛焕芬,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
1.2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如果护士粗心大意,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工作,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1.3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4语言行为不规范手术室应该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有些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和同事大声说笑或议论些损害他人的事,对患者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均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5手术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2防范措施
2.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对预防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如交接班制度、清点制度等等,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且要加强学习有关法律常识,这样既可为自己敲响警钟,也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2.2加强责任心,护理记录要规范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现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使医院陷入被动,但及时、完善、准确的记录是最有力的依据。
2.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竞争的也是服务,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这样就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不易产生抵抗情绪,服务质量是患者就医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2.4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5手术中病人的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总之,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为防范护理纠纷,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并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查对制度不严格 手术室应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如病人的查对制度,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应与病房责任护士查对交接后入手术室,入手术室再次查对,以确保无误。再如手术台上用品的清点,包括各种器械、纱布以及无菌手术包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灭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在关闭刀口时再次清点,以免器械遗留在手术区里或发生术中感染。
1.2责任心不强 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如果护士粗心大意,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工作,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1.3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4语言行为不规范 手术室应该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有些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和同事大声说笑或议论些损害他人的事,对患者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均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5手术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2 防范措施
2.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 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对预防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如交接班制度、清点制度等等,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且要加强学习有关法律常识,这样既可为自己敲响警钟,也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2.2加强责任心,护理记录要规范 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现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使医院陷入被动,但及时、完善、准确的记录是最有力的依据。
2.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竞争的也是服务,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这样就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不易产生抵抗情绪,服务质量是患者就医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2.4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5手术中病人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22-02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点,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及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由于节奏快、任务重、工作繁琐,存在诸多易导致护理差错的问题。本研究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
手术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化手段室管理的发展。新《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医护人员在手术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的患者出现意外伤,对手术质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1.2 医护人员自身在手术室护理中差错原因的分析
医护人员的责任重大,加上医疗任务较忙,存在着过度劳累、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有时,长时间的工作,会使医护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压抑,精神疲惫等状况,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护理方面的差错,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1.3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常见问题
(1)患者送错手术间,术前未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导致接错患者送错手术间;(2)术中安置不当、约束带过紧、衬垫不当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神经压迫、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3)术中由于未试机,出现仪器设备出现短路,临时故障等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4)使用不当导致缝针弹出;(5)药品的标识不清楚导致护理人员在用药、输血输液中出现误用;(6)手术时,医护人员在多台手术中,责任心不强时,造成标本未及时送检或弄丢弄错等[1]。
1.4 手术室护理技术更新导致的差错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传统的技术被新技术所淘汰,手术中常常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后,使其平时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对医护人员要求更高,因此也造成了医疗器械更新快,护理人员不能适应,造成了手术护理中的出现的差错。
1.5 手术室内环境因素
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常会受到吸引器、麻醉机等仪器出现的噪声、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电凝刀的烟雾等因素干扰,引起护理人员出现疲倦、头晕等症状,造成应变力、记忆力、理解力的低下,导致护理差错。
2 手术室内护理差错的预防措施
2.1 强化管理
建立标准、完善的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工作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操作,保证手术室内工作有序正常的进行。(1)制定工作质量的考核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医护人员能够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专业技能知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2)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安全培训,并了解其重要性,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处理好与患者权益的相关的问题,提高证据意识。(3)护理人员要与手术医师交流,培养与手术医师的默契度,并监督手术医师使用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在无菌下顺利进行[2]。
2.2 护理人员的调配工作
护理人员要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等基本素质。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为避免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工作造成的紧张压力等,可以加派工作人手,采用弹性制的排班。让医护人员能充分休息,防止精神状态不佳所引起的手术失误[3]。
2.3 预防手术出现的差错
(1)护理人员术前要核实手术通知单、患者的病历等,详细核对患者的资料,确认无误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交由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核实,方才进行手术。(2)在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碰伤、擦伤等,在移动或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快平稳,并要人帮助扶助车身。手术中的摆放,根据手术要求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摆放正确的。并注意患者手术时是否呼吸正常,避免压迫神经,避免约束太紧或太松引起的不适。(3)加强手术前的安全工作的检查,详细记录各种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特别是术中增加的物品。检查仪器能否正常运行,检查各个连接口是否擦紧、检查插座是否脱落等,保证在手术中,各项仪器的都能正常运行。(4)注意用血安全,取血与输血时,严格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详细做好输血的记录,包括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马上进行处理。(5)采集的标本是提供患者诊断疾病的依据,手术台上切下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并附上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防止出现混乱。送检要及时,并有专人负责接收后签字等[4]。
2.4 新技术的学习
护理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特别是新开展的手术。对手术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交流、总结。让护理人员对新开展手术过程、手术使用仪器等方面有个很好的学习。更好的配合医师做好医护工作。
2.5 环境因素的改善
室内的环境可以通手术室环境的布置进行调节,可以在墙面采用冷色,摆放的器皿采用流线型,可以在室内隐蔽位置,放置各种仪器。防止因室内环境简单严肃造成患者紧张的情绪与医护人员疲劳的心理。要禁止医护人员进行接打电话,使用无线通讯等;对手术室内的各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对于机器轰鸣声较大的仪器除检修外,还要适当添加剂,减小噪声。
综上所述,针对本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手术护理差错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孟明霞.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1,23(28):22-23.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5-256.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以切口感染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未出现切口感染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为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需要从无菌操作,手术室洁净,完善管理,控制手术时间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干预水平。
关键词 手术室;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156-02
[作者简介]张磊(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护师,主要从事医疗护理工作。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中非常典型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发生率。研究资料显示,手术切口感染占到了医疗相关感染的15%~20%左右[1]。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会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一方面增加了住院费用;另一方面可能潜在诱发严重并发症(包括切口疝、以及脓毒血症等在内)的可能性[2-3]。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一直都是外科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护理角度上来说,需要把握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尽可能的控制感染的发生率。为进一步观察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该研究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对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出现切口感染现象的手术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该组中,男性患者为46例,女性患者为54例,患者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2±3.5)岁,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有关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条件。同时,选择同期接受手术未出现切口感染症状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该组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52例,患者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3.9±2.6)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并统计以下指标:①手术时间(≥1.0h/<1.0h);②层流手术室(是/否);③手术性质(急诊手术/择期手术);④参观人员(是/否)。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c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采用Logistic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了解异位妊娠与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
2 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期间未发现死亡病例。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表2所示。
3 讨论
综合该研究以上数据分析认为: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麻醉方式、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相关性分析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总结,可能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手术时间方面:该数据显示,手术时间超过1.0 h是诱发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观察组中手术时间在1.0 h以上的患者构成比为7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00%)。关键在于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室内空气中流动细菌数量不断增多,潜在的污染可能性较高。再加上患者血管持续性受压,对局部循环非常不利,因此受外界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高;②层流手术:对于未使用层流手术室的患者而言,手术室内的污染空气无法得到及时的置换,净化效果差[4-5],因此感染可能性高(数据显示,观察组中未进行层流手术的患者构成比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0%);③手术性质:由于急诊手术的准备时间短,因此可能对患者的病史病情掌握不充分,术前无法针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导致感染率增加(数据显示,观察组中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构成比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0%);④参观人员:手术室展开手术操作期间参观人数增加将导致室内流动量增大,空气的中浮游菌数的比例增大[6],最终诱发切口感染(数据显示,观察组手术过程当中有参观人员的患者构成比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0%)。
针对以上相关因素,在手术室护理期间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无菌操作制度:手术室全程应当遵循无菌操作理念,对室内外人员的出入次数进行严格控制,手术间空气需要动态消毒,术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均应当经过健全的消毒处理,术前备皮尽量接近手术时间,以免皮肤受损;②手术室洁净:严格按照现行消毒制度,对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室内干净镇静,对手术类型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空气质量的理想;③完善管理:加强手术流程管理,完善相应的监督工作机制,做好手消毒卫生规范工作,每周一次对空调系统进行净化;④缩短手术时间:术前需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说明手术期间的注意实现,争取患者的配合。护理人员还应当根据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做好手术器械的摆放,确保相关物品准备的充足,减少组织暴露时间。已有临床研究[7-8]中通过合理控制手术时间的方式,达到了降低手术室相关危险性因素发生率的目的,效果确切,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证实此项护理措施的可靠性。
综合该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认为:手术时间、层流手术、手术性质、以及参观人员均与切口感染具有密切关系,为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需要从无菌操作,手术室洁净,完善管理,控制手术时间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干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亚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0-31.
[2]黄显实.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34):58.
[3]高新云,罗晓明,施安娜,等.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6):496-497.
[4]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50-1152.
[5]刘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6]马俊英,康会霞,马明娜,等.降低外阴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7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