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3 10:06: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力电子技术培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直以来,我国对应用电子技术行业的学历没有太多强制性的要求,使得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学历参差不齐。现在许多企业为了提高资质等级,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大中专学生。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竞争的白热化日益严重,许多企业都不愿意用更多的花费进行人才培训,为了提高人才利用率,就需要能够直接上岗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
1.2综合素质需求
除了要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平,应用电子技术人才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综合素质,如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现代企业无论是从人文素质方面还是职业道德方面都对应用电子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应用电子技术行业的流动性和劳动强度过大等原因,决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人员必须要具有勇于奉献和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
2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广义上来说,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专长有特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并且能够适应管理、建设、服务和生产的全方位技术应用型的人才。从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来看,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是使技术人才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其次,牢固掌握所学的单片机控、电子电路、电路分析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较好的操作和应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软件,增强实践动手的能力,并能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最后,运用所学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辅助电子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并进行产品的检测和维修等服务工作。
3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
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新规划是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不但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要突出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培训,同时注重专业能力拓展。
3.1坚持社会需求导向
多能力结构的应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关注和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工作,并聘请行业专家来进行专业规划的指导以及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时刻观察社会需求变化的趋势,及时对专业方向和专业结构作出调整,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2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在进行人才培养规划时,应该合理的分配专业实践培养与理论培养的比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实践培养;基础专业的培养应紧密的围绕培养目标以及新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对缺乏的工艺和人员设立相应的培养课程;加强生产实训和实践教学的培养力度,设立现场实验、教学,以及基本的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实行2+1的培养模式,重视与相关电子技术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前两年可以在学校接受教育,培养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应用电子技术的特点,不断的完善培养的内容从而优化培养中的教学体系,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3.3加强专业能力的拓展
关键词:电子技术 应用实训教学 创新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起始点,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时”教育思想,其实就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做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也日益提高,更希望技工院校毕业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以及设计方案做出一定的改革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训教学在技工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些教师的教育思想较为传统,对实训教学不是十分重视,未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以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浅谈如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调整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是工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仪器设备以及检测方法,能够在遵守电子技术文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焊接以及检测等工作,拥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地寻找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巩固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培B学生的专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整体设计是对小型电子产品生产流水线进行模拟,设置出元件测试、装配、焊接以及调试四个工位,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标准。实训教学中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应当在2~3人,为了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实训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训教学开展之前需要编制出具体的实训进度表,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轮换制度,使每一位同学的具体工作都在实训进度表格上有所体现,也便于对学生的实训效果做出评价。
在教学实训中是将项目制作当做核心工作,依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提出具体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灵活地选用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二、优化调整考核方法,凸显创新能力评价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中应当遵循的目标是知识和技能并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在考核工作过程中需要做到既考核知识也考核能力,以便于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考核工作中,检测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重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多样化的性格,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要以激励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作为目的。针对某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当灵活地对其实训时间进行安排,适当地开展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核工作,使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创新设计,在实训中培养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就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实训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将创新思想稳固在学生的脑海中,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创新工作,展现自身的创新思想、技能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华东,陈小林,吴年祥等.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科技院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卢超,蒋媛,卢进军等.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廊坊师范院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2)“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学了这门课程以后,学生能够做到些什么?为了从宏观上控制大学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对主要的基础性、专业基础性课程都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般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规定了一门课程必须包含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另一个方面是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应该掌握的程度层次,例如,识记、了解、理解、应用(可进一步细化为简单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熟悉并掌握晶闸管、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和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开关特性和电气参数;熟悉并掌握单相、三相整流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以及各种性质的负载对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掌握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换相方法及参数计算;掌握交流调压电路的电路结构、换相方法、波形分析和参数计算,了解交-交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逆变电路,特别是PWM型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波形分析;了解软开关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
(3)“电力电子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了解历史,分析现状,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所谓“了解历史”,首先,要清楚所授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其次,应知道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代表性人物和重要结果;最后,对某些重要结果在历史上的获得过程也需有所涉猎,从而有助于利用历史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研究方法和思想启迪,创造性地挖掘新方法、新技术。[1]而在分析现状时,不但要聚焦本校、兄弟院校、国外高校对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情况,还应关注本课程所属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是以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为纲的。使用电子管、水银整流器的时期属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期。在这一时期,各种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和周波变流电路的理论已经发展成熟并广为应用。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出第一个晶闸管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正式诞生;随着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得以逐渐确立。由于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即半控型器件),因而所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其关断通常需要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实际应用时受到很大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GTO、BJT和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把电力电子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晶闸管电路的相位控制方式相对应,采用全控型器件电路的主要控制方式为PWM。PWM方式不仅在逆变、斩波、整流、变频及交流电力控制中均可应用,而且使得电路的控制性能大为改善,因而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IGBT为代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由于综合了MOSFET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和BJT通态压降小、载流能力大的优点,因此,IGBT成为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导器件。同IGBT相类似的,还有复合了MOSFET和GTO优良性能的MOS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目前,把驱动、控制、保护电路和功率器件集成在一起,构成功率集成电路(PIC)成为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电力电子技术”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整个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具体到某一门课程则只属于它的一个局部,因此,各门课程的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与其他课程相互配合,特别是要关注前修课和后续课。“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学习它之前,学生应学过“电路”和“电子技术基础”,并已能熟练使用示波器等电子仪器;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则是该课程的后续课之一。
(5)“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应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步骤或教学过程,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和鼓励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是整体性备课的最后一个基本问题。一般来讲,教学过程可分为三步走:首先,是把“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具体化、明确化,并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载体反映出来。然后,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可以帮助和鼓励学生自己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简单的变流电路拓扑,[3]验证相位控制方式和PWM方式;帮助和鼓励学生使用Matlab/Simulink中自带的仿真模型,并善于利用Google搜索网络资源;最后,就是要合理评价学生的进步。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准直观法、边讲边练法、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1]上述方法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一种方法,而应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加以综合使用。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笔者非常信赖案例教学法——通过演示Matlab/Simulink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来传授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2.6件准备工作有了对上述5个基本问题的认识后,接下来就应该做好以下6件准备工作了:认真研读“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认真选择、研读教材及参考书;认真研读“电力电子技术”的前修课和后续课的教材;自己动手做过教材中的全部练习题及思考题;了解学生;撰写一份“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放给每个学生。其中,最要紧的是研读教材、做好习题和了解学生。所谓“研读”,是指通过仔细的、反复的、研究式的将选定的《电力电子技术》教材读上很多遍,从而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完全吃透,即要读到不会被人就教材中的内容问倒、读到可以脉络清晰、有理有据地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教授和黄俊教授主编的《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2]每章均提供有习题及思考题。这些习题及思考题都是精心安排的,与正文相互呼应、相互配合,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又最容易出现问题,也最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事先亲自动手做一遍,做到对所有习题都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自学”、“向教师寻求答疑释惑”的过程获得“豁然开朗”的明悟。所谓了解学生,首先,是要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因为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增加的。其次,是要了解学生的能力状况、所学专业、就业去向等信息,以便决定“电力电子技术”对本届学生的讲法,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及如何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相结合。只有在弄清楚5个基本问题并做好6件准备工作后,整体性备课才能算大致完成,所获得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写出一份“‘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据此,实现每次课的课前备课,即写出一份针对每次课的教案,从而给学生具体上好每一次课。
做好每一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
整体性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但课还得一次课一次课地讲。事实上,只有每一次课都讲好了,整体性的把握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每一次讲课之前也要备好课,具体来说:要根据“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安排表明确每次课所讲授内容的大题目,确立教学目的,选择具体内容及讲授重点;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例如,课堂讲授、实验或讨论等;要把选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成一次讲授式或议论式或谈话式的文稿,应服从并服务于主题,把各部分内容按起始段、中间段到结尾段的顺序安排组织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一份教案来,准备在课堂中使用。其中,教案是做好每次课的课前备课工作的最为核心之处。一般来说,一次“电力电子技术”课的教案由两大部分组成:概述和教学进程。概述主要用于阐释教师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授课对象及其特点(重点是学生的专业特色、就业去向、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题目或主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等。[4]教学进程则负责具体组织教学步骤,用以落实概述中的基本分析和指导思想,通常按授课时序写明每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时间分配等细节。
重视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讲得好不好对整个“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对第一堂课的印象好,为以后的讲课就创造了良好条件;相反,如果第一堂课准备不足,给学生的印象不好,以后就要花上好几倍的工夫才能挽回。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一堂课。那么,第一堂课怎样才算成功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应努力使学生产生三个兴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兴趣;让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对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为此,教师须明确教学目的,并完美演绎“三个介绍”。
1.明确教学目的“电力电子技术”第一堂课通常为绪论课。考虑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即表现为对具体问题的理解以及数学演绎能力,但从课程整体内容上把握实质问题的能力还较弱,因此,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旨在把学生的注意力抓过来,免得课程一开头就使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盲目陷入到具体问题的思考之中。通过对一些教学内容,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等具体教学内容的初步说明,使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了解。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重点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阐述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并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特点及需要,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
2.教师的自我介绍对于任何一门新开课,简短的自我介绍是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了解的第一步。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对本学科知识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求学、工作、生活中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都会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对未来还多少感到迷茫的他们多一份信心,少一些顾虑。因此,教师在进行自我介绍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应尽量贴近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例如,笔者通过自己本科阶段学习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从事电机与电器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毕业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的求学历程介绍,为后续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埋下伏笔。第二,用语准确、规范、生动,有着自己鲜明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特点。第三,要把自己的学科造诣、科研成就适度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敬佩感。
3.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现象、规律及应用的学科,下设5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以及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中也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电路原理”、“电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基础必修课,认识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等基础实践环节,“工程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发电厂的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等专业必修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虚拟仪器”、“电力工程概论”、“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配电自动化”、“绝缘在线检测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市场营销”、“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选修课,“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课程设计”、“发电厂的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变电站微机监控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的学习和培训,培养有关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与管理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由于电气工程研究范围广泛,应用前景乐观,加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了宽口径、复合型,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呈现出“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来说,从电气工程专业顺利毕业后能够在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对电气工程学科的介绍,一方面让学生产生能有幸从事电气工程学习的自豪感,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引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的学习内容。
4“.电力电子技术”学习方法的介绍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即将要开始学习的这门课程到底要学些什么,学完了以后有什么用,难不难学,该怎样学等,因此,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应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科研体会,向学生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学习方法。例如,笔者通过介绍自己如何运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电能质量的科研经历,鼓励学生自己运用Matlab/Simulink搭建简单的变流电路拓扑,验证相位控制方式和PWM方式;鼓励学生使用Matlab/Simulink中自带的仿真模型;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网络资源介绍给他们,以期达到“授之渔”的目的。
掌握并运用好教学基本原则
首先,要建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教完全是为了学”,即明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收获才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应确立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地由教师灌入而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推理或联想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有利于发挥二者的积极性。那么,每一堂课怎样实施启发式教学呢?是不是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有向学生不断提问才算是启发式教学呢?其实不然。在讲述一个问题时,只要教师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或通过剖析提炼出某类问题的共性,并深刻地阐明了它,在解决问题的讲述中体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技巧,那么对学生就会有启发作用,因而也就属于启发式教学。[1]例如,在讲授基本斩波电路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以Buck电路为例,对其小信号建模方法进行了介绍。由于电路拓扑简单(开关器件的通断只衍生出两个线性子电路拓扑),涵盖内容却丰富(涉及电路分析、偏微分运算、状态方程求解,传递函数与控制框图表示等),因此,一方面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对于变流电路这类因含有开关器件而呈现出非线性的电路的建模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了整个大学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其实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服务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最后,需强调师生互动,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形的。前者有明显的身体动作方面的互动;后者则体现为思维上、眼神上的互动,尤其是思维上的互动。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维上的互动,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的脑子里始终带有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有成就感,教师再适时地给予肯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性强;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就业,可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规划院、电力建设部门、电力生产单位、电气工程研究开发公司和研究院以及具有电气相关专业的院校;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5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水平也随之而提高,现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控制系统的可操作性与可靠性,现在采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在逐步向数字变电站发展,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变电站的监控系统更加缜密。在电力系统中,有时候需要监测的数据多达一万多个点,数据浩瀚,并且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非常复杂,如果没有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监测任务。
在逐渐提高的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驱动下,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为电能的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电力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变电站中,控制系统主要有遥控、遥信、遥测和遥脉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发挥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高速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将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
1 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
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始终都是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论是在电能生产环节、输电环节、配电环节,电力自动化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电力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轻则造成设备损坏,少数用户停电,重则造成广大区域范围的停电,甚至是整个电力系统的瓦解,设备损坏,大量用户停电,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经济损失巨大。因此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是电力企业的头等大事,不可马虎对待。
②保证电能质量。电能如同一般的产品一样,电能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才能够输送给用户进行使用,描述电能质量的指标有电能的电压、频率和电能的波形,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都需要在一定的电压范围之内才能够工作,如果电压偏离太大,那么电力设备很可能不能启动或者被烧毁;电力波形如果不是正弦波,那么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电子设备、通信线路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降低电机的运行性能,导致发热严重;在电能质量中,要求最为严格的一项是电能的频率,在我国频率允许的范围是,保证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是保证电力系统有功功率输送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平衡的重要因素。
③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力企业不仅需要注意电能的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还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已经投入运行的电力设备而言,要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那么只有通过合理的电力调度优化系统运行性能,并且由于系统的负荷是在时刻发生变化的,只有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之下对系统的运行方案进行计算和选择,根据负荷状况选择调度方案使得电力系统始终是在最优化的情况下运行。
④保证电力系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现在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如果以破坏环境换来一时的发展,那么是得不偿失的。合理地安排设备的容量和分布,满足经济性的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电力自动化控制管理
2.1 加强自动化控制
现在电力企业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然而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除了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先进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经营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自动化控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电力企业中往往需要对上百个子系统进行控制,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此时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加强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电力系统当中,控制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正在向数字化发展,逐步实现智能化,随着上述控制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变电站逐渐实现了网络化和数字化,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也使得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自动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对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至关重要,作为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定期维修,因此加强员工的职业修养非常重要。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重要的课题,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对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维护,对发电厂的设备进行全程监视和管理,保证在出现了故障之后能够及时地处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
2.2 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转变重视硬件而轻视软件的观点,推进并且优化软件的应用,认真地分析生产与管理各个方面的关系,积极开发高效的管理设备,管理软件。管理软件不仅要适合当前的管理体制,还需要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做到不断创新,不断优化。在一些软件技术上,我国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危机感,加快产业化升级,加大战略投入。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融合应用,实现了对变电站中主要设备的自动监控,微机保护实现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并具有故障记录、多套定值存储的功能;数据采集采用了多种采集方法,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同时还能够与计算机分析功能相结合,进行数据快速分析;操作人员对断路器、隔离开关进行控制的时候可以通过CRT屏直接进行,提高了控制精度、降低了控制工作的工作量。在辅助系统当中把那些地理位置相近、工艺性质相同的系统实行集中控制,实现了控制系统的简化和压缩,同时也提高了控制技术水平。变电站防火、保安控制措施使得无人值班变电站多了一道保护屏障。
为了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变电站的防误操作系统也是一项重要自动化系统。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变电站不再像以往那样采用复杂的电气连锁,而对于分层分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防误操作闭锁方式也分层分级分布并与相应的系统结构对应,每一个间隔的控制装置都引入该层间隔的交流电压、电流、断路器位置等信息为遥测、遥信所用。智能化的装置可以很方便的采用上面的信号进行编程控制,实现闭锁功能,防止误操作。
在当前,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和自动化发展的关键,现在集中在了软件的应用层面上,在对软件进行管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充分地认识软技术价值,学会辨识软技术价值的方法和眼光,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借助于经济杠杆采取有效的机制进行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要学会对这些故障或者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和判断,为生成的智能画面提供智能化的快速的指导,及时地为反映系统和设备异常的参数以及能量的平衡状态做出快速的分析,和趋势判断,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比如当气温下降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候,智能化的设备就会进行报警做出一些简单的处理,甚至停机。因此作为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应对,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电力系统中设备管理的优化,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改进和应用所取得的成果,不仅实现了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还能够对运行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控制和优化,随着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系统的综合应用,电力系统的管理将更加全面,自动化水平将会更高。
2.3 人员的管理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的深化,其实践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中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员,不论是多么智能化的设备,其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始终需要人来进行操作和控制,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并且还需要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做好人员的管理,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现在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设备和软件的不断改进,因此及时地更新人员的技术知识也十分地重要。在现在自动控制技术不断提高,应用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电力系统需要的高科技人才也越来越多,工作人员的管理模式需要得到创新性的改进,控制策略也需要得到科学性的改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提高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下的竞争力。
3 结 语
虽然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层面上的问题,仪器仪表的稳定性、精确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网络连接的标准还没有达到完全的一体化,信息交流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畅通无阻。因此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优化的设备和软件,实行优化的管理模式和科学合理的控制方式,加强人员的管理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潘玉民(1958-),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全柱(1965-),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 101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060206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51-03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水平和特色而出台的一项重要举措。特色专业建设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是体现自身价值、凝炼培育自身特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办学理念、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凝练特色。目前,“特色”专业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校而异。高校根据自身优势、专业和学科背景、地理环境、科研实力、行业特点等确定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发现和培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提升专业、学科实力。“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生命力,是有别于同类专业独具匠心的同质竞争力,也是一所高校能否办出品牌专业的关键,因此必须在突出“特色”和“质量”上下功夫。
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2003年升格为本科专业,2008年成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尽管本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由于学校十分重视和着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动化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树立工程教育理念,增强专业创新实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备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适应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着力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凸显特色,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树立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结构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体现国家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当展最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推动新技术和产业革命、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关键技术。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与自动化科学特点紧密联系的,自动化科学是控制理论与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最典型的交叉学科。因此,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既通过服务于行业突出专业特色,但又不局限于行业,而是将自动化最新技术、信息科学及发展融入专业建设,以学科发展引领专业建设。
二、依托行业和学校优势,以学科凝炼专业特色,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行业特点建设特色专业犹如“近水楼台”。行业本身就是自然形成的特色,因此,专业特色建设与行业以及学校优势密切结合,将会事半功倍。华北科技学院是隶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唯一直属的行业院校,以安全生产为第一服务方向,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安全科技为特色的多科性高校。因此,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以“安全科技”为特色是必由之路,通过依托学校的资源与环境优势,打造自动化专业品牌,使专业为行业和地方经济服务,切实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
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诸多因素中,师资队伍是实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专业形成特色的基石,“教授即大学”的提法体现了高校发展的基本点。近年来,华北科技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由教授、博士后、博士为核心形成了较强的学历和科研优势,使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增强;其次,重视学科建设规划,凝炼学科方向,使之进入特色学科行列,以学科建设作为专业“特色”的重要支撑。
本专业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10人。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以“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基础,以“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为科研平台,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专业教师在电力电子学科方向积累了多年的产品研发经验,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凸显和凝炼专业特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丰富的专业特色内涵
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依托三个平台: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是华北科技学院首批成立的教学团队之一,团队负责人由校级教学名师担任,教学团队成员同时也是科研团队的主体。本专业的科研团队由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后、博士及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自动化专业依托华北科技学院河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目前本专业已建成“自动控制原理”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本专业的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示范中心在满足本科基本教学基础上成为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实现创新设计与研究的实践基地,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优良的软硬件平台。目前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有三个实验、实训平台: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综合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其中“安全监控实训基地”为突出专业安全科技特色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中心所属“创新实验室”为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搭建了平台,学生在各类创新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以科研促进教学,科教研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术和学科建设水平
科研是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形成科研、教学的良性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华北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建立了科技创新基地——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以此为科研平台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是由自动化专业教师组成的校级科研单位,目前拥有多项前沿核心技术,如DSP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变频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具有为企业研发项目和产品的实力。2007年与华北电网北京新鸿信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项目:MW级风力发电机组DC/AC变流器主电路的研制;2008年与同煤集团联合开发研制采煤机牵引变频器及电控系统维护检修平台;2009年为中国海洋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海洋油田FET-1机械节功能模拟测试验台;2010年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海洋油田FET-1型井下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已走出国门,销往利比里亚、缅甸等国家。2010年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测井马达电机供电电源,已出口到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2010年与外企(日本)松下电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发NCT8000功能测试系统,并为国际化“卓越工程师”培养和技术交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等。科研项目的进展为申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通过双赢策略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项目和产品研发工作,面向安全生产第一线,为煤矿电气技术装备的改造与升级、安全生产信息监测与管理、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等应用领域解决技术问题。如工矿轨道机车牵引传动及其控制、矿井高压电机提升变流器及其控制、井下防爆蓄电池智能充电设备、矿用高压电机参数辨识及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矿井瓦斯涌出量检测与智能预警系统等项研究,以彰显自动化专业安全科技特色。
现代工程教育的实施,建立与企业稳固的合作关系是必要的。[4]企业需求的核心技术是与企业融合的桥梁与纽带,而且高校教师具有理论性强的优势,可以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与成果转让,因此,这种合作是牢固和持久的。其意义在于:自动化专业理论教学的落脚点在企业的控制设备或系统,通过科研实现教学的彻底改革;共享企业设备资源,弥补高校现场设备的不足;为课程教学提供现场实例;建立在企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面向企业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快速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等。
研究所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与行业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服务于企业,取得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遵从市场发展原则,通过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依托特色行业,通过产品的销售及核心技术成果的转让积累资金持续创新,形成了滚动发展的态势。
本专业教师开展科研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专业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通过科研促进学科建设,获得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将科研实践渗透到教学过程,为专业课程教学注入活力,而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师真正拥有“一桶活水”,从而可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研究所在研发过程中,每个项目都吸收本科生积极参与,并以小课题形式制作了各种装置,如:小功率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器的研制、多路开关电源的研制、异步电机输出变量观测器的研制、矿用铅酸蓄电池组状态检测及管理系统的研制等。本科生对科研兴趣浓厚,通过参与科研开阔视野,实践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强化了工程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感触到实际工程技术,加深了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既支持了科研工作又使学生获得了将理论联系实际极好的锻炼机会。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科研能力、适应市场、熟悉企业、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在各类创新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通过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一些企业通过研究所招聘毕业生,也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途径。
五、教学改革
本专业教学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适应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育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等。
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表明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需要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并举。近年来,学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实践,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如突出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PLC、系统仿真技术等课程,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程教学真正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动化发展前沿,学会运用MATLAB、Protel等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辅助分析设计方法,为专业课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1.教学方法的改革侧重多媒体教学改革为主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教师已不再被认为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授者。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形成海量信息资源的全球环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迅速,可以与教师同步接受新知识,教学时空观已发生变化,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掌握各种信息技术,与时俱进。但不应以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法发展的基石和根本,二者有机结合才会使当代教育升华。
2.多媒体教学使信息技术向学科课程渗透
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使抽象的理论平面化、立体化。针对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以Eda、MATLAB、Protel等更贴近学科课程的软件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实现与学科课程的广义“整合”,对当代大学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对自动化学科课程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向前推进一步,即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相融合。如“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MATLAB或工业组态软件的友好界面使控制原理的根轨迹、频率特性、过程控制系统的状态可以具体测试,采集波形及参数,有助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科课程内容的传授力度和透明度。
3.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已完成的《信号与系统EDA仿真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编写了《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用教程》规划教材,使学生掌握从计算机仿真、电子电路板制作到控制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理论教学与实际系统开发之间以仿真技术作为桥梁,实现无缝过渡。
利用河北省“十一五”教研重点课题“应用型本科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及新的实践平台突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工程训练。该项目通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及新的实践平台,突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工程训练。整合现有的实验内容,独立开设为专业方向服务的工程训练项目。如单片机控制系设计工程训练、PLC工程实训项目等。以模块化的设计制作为主要方式,配有专门指导教师,从而保证工程训练的效果。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学生扎实掌握本专业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0年专业教师根据产品研发经验编写了《煤矿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控系统》规划教材,在校内作为安全、电子、自动化、通信等专业“安全监控系统”课程教材使用。
六、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学术交流
建在华北科技学院的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具有煤矿和安全生产两个国家一级培训资质。“培训中心”为自动化专业参与企业技术培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专业教师通过在厦门、大同等地进行企业技术培训,同时引进了多项科研项目,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既服务于行业又与企业资源共享,依托企业的设备资源、实验室环境进行试验调试,扩大了专业和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学术。本专业把学术研究与交流作为工作重点,推出了“自动化专业学术论坛”,为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介绍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开展学术报告和讲座,促进科教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七、结论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需要通过长期的积淀和不断探索、创新。但是,发现和培育自身优势、亮点和闪光点,并以此作为特色发展的契机加以发扬,从系统的观点进行科学规划可以大大缩短特色专业建设周期,提高特色专业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隋秀英.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3):66-68.
[2]刘岚,论特色专业的“特色”及其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9,
28(5):50-52.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应用体现在对于电网调度方面。正是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才打破了传统继电器独步天下的电气保护的时代,进而进入了微机继电保护的现代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时代。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计算机化是电网的发展趋势也是智能电网时代的开端。正是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站内设备的实时监控、并将站内全部资源组成一个局域网,可以随意调用和控制,实现了站与站之间的通信和互联,进而组成一个难以置信的庞大的电力系统调度网,并实现了发电厂、下级调度中心及变电站终端之间的有效的连接。
1.2在化工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化工单位中的应用主要采用分层分布结构,具体包括了现场仪表、传输线路、工程师站、通讯网络及过程控制单元等。系统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和全过程监控,并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和处理,并驱动执行机构,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保护、联锁、控制。操作人员通过后台向远方设备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现场仪表的控制,并同时接收来自现场及其他工作站的各种信号和指令。
2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2.1低频向高频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单一频率运行的自动化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电气工程技术也逐渐变得复杂化、多样化,同时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因此电器产品已不可能在仅仅的单一频率运转,而是逐渐实现可以随意调节,以满足不同负荷和环境下的要求。因此,我国工业生产从低频向高频生产阶段发展是必然趋势。
2.2充分地融合计算机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和飞跃。电气工程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变的智能化、集成化。可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给未来人类社会带来质的飞跃,两者的融合使电气网络的智能化成为可能。如今我们通常把电气工程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的技术称为微机技术。可以说微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同时大大节省了劳动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
2.3开关设备智能化
伴随着微机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开关设备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以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流畅运行。可以说智能化设备与微机技术共同奠定了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开关设备智能化指的是高低压设备及其辅助装置可以提供接口以方便与计算机网络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一次开关元件包括各类电器设备等,其中的智能监控单元包括输出、监测、通信等重要模块。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是电气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在未来应用、运行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操作人员专业化发展
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操作人员往往在设备运行时才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而忽视了设备安装时设备调试等各个环节发现的问题。因此也就失去了最佳掌握该技术的时机。因为自动化生产设备一旦调试完成,出现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减小。如果不在调试期间熟悉设备,就很难更好的理解现代化技术。况且现代电气工程技术是一门系统性综合性技术,如果不从设备安装环节、调试环节注重人员培养,就无法理解这些特定安装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每个操作人员能轻松的对故障原因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处理,才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
2.5其他方面的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气工程技术已经由半控型时代全面进入全控型时代。并且现代电力电子器件无论从开关时间、性能稳定性等各个方面均有巨大进步。同时交流调整控制理论、矢量控制等各种理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巨大飞跃。
由此可见,电力专业的高校学生对专业、行业缺乏了解的大有人在,对就业前景的迷茫,甚至是因性别因素对未来工作的顾虑等导致的消极影响,致使学生中弥漫着一股沮丧的情绪,很多人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打算毕业后转行。电力行业是否真的已成为一个夕阳产业,毫无发展前途?性别差异在电力系统中究竟有多严重?现阶段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又是怎样的?
电力行业的形势分析
目前我国已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虽然时至今日,电力工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几近完善,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仍不断增加,加之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在电力中的采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不如新兴的电子通信行业那样突飞猛进,但作为推动一切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能源工业,电力工业还是迈着坚实的步伐,正以稳定的速度向前发展。电力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目前整个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看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高学历、高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加盟。
电力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每年全国各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主要流向的工作岗位大致分为4个方向:(1)高等院校。留在各高等学校的电力专业任教。本科生毕业生因学术知识水平有限,一般从事学生管理等非教学工作,而从事教学岗至少需要具备硕士以上学历。(2)科研院所。包括各级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下属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电力技术的科研开发,向电力相关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负责电力基建项目的调试工作。(3)电力企业,包括国家、地区、省的各级电力公司及市县的供电局,负责电力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和调度全国各级电网进行电力的输送和分配;发电厂,包括各级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电力建设,包括各省的火电建设工程公司和直属国电公司的13个水电工程局,担负着全国大型电力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同时还包含各电管局下属的电力工程设计院,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4)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电力电子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技术研究。这类单位属于纯粹的经济企业,工作强度大但相应待遇也很好,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选择的去向。
以上可见,电力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乐观,毕业生就业形势大都较好。电力专业毕业生具有“点多、面宽、适应性强”的特点。一般来说,毕业生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担任重要工作,也能到各级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
电力专业学生应该面对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
1.1实验课程尚未独立,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大部分高校中,学校的实验课是作为理论课的一部分进行学习的,实验课用作理论课的辅助学习。在实际情况中,实验课具有理论课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课,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可以把理论课中零散孤立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使之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
1.2实验室设备不完备,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部分高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室资金严重短缺,一些实验室设备长期不进行更换,造成实验系统过于老化。当进行实验操作时,一方面,由于元件损耗,设备老化等原因而得不到正确的实验数据,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实验室设备的数量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1.3学生的基础与学习的主动性存在差异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又对电工电子实验比较陌生,并且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理论学习中不能正确的对待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培养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发挥它的最大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1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两者之间没有孰轻孰重。学习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实验课上学习,而对于实践而言,我们不仅可以在实践课上进行,也可以在理论课中进行实践。因此,我们应该转变实验课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有计划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2.2引入现代电子技术,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计的方法与理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电子信息类和电气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养,依据“基础、提高、综合、创新”课程设计的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校要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大力提倡电子信息类和电气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践的活动,使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内容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巩固专业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探索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电子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矛盾的新途径。
2.3加强实验室建设,扎实专业硬件基础
加强实验室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转变错误思想,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于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对部分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其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高校实验室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向学生介绍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减少因为操作失误而引起的设备损坏,当实验结束后,由老师检查实验仪器后方能离开,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要做到责任到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操作失误,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2.4扩大学生自主实验,改革实验教学课程内容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在新时期内要以人为本,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慢慢向“以学为主”过渡,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近几年,部分高校将“开放创新实践”纳入“电子技术实验”的必修实验环节,其实验内容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保证创新实践的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鼓励每个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2.5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平台,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校应该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免费学习,开放交流,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最大的可能。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推广,让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性实验的乐趣,由被动变主动。在开放实验室这个独立的平台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实验方案反复推敲、分析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研究课题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当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教学新体系。
2.6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在提高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实验室教学队伍的建设,如果没有好的实验室教师团队,再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也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所以说,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下,正确操作,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实验室设备正常使用,发挥最大的功能。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维修,保证学生的正常使用。(2)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实验室,应该提高实验室科技人员的薪酬待遇,有利于实验室的人员稳定。(3)定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掌握设备工作原理,熟悉设备操作,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3 结语
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后续电类各专业的学习的基础。伴随现代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电子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特点与特性,如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等特性以及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内容更新快等突出特点,不断的深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电能供电可靠性及电能综合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营销稽查模式在实时性、可靠性、高效性等方面均不能满足现代电力需求。因此,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构筑完善的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系统,在保障电能供电可靠性、高效性基础上,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管理水平,促进各级电力企业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二、 当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常见问题
由于受传统电力营销运营管理理念制约,我国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方面没有形成营销稽查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制度。营销稽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开相应的复查监督工作,杜绝电能经营过程中营销差错发生,提高其电能营销综合服务水平。但由于目前我国许多电力企业中稽查人员大都是从相关部门抽调出来的兼职营销稽查人员,其综合稽查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加上其还进行其它工作,繁重的营销稽查内容,促使很多稽查人员在实际稽查工作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营销稽查管理制度,造成营销稽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2 . 1 稽查切入点不清晰
对大量繁杂的营销数据进行核查分析是电力营销稽查中的一个重要内部,但由于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营销稽查制度,面对大量繁杂的数据信息,很多营销稽查人员显得无从入手,无法找到准确高效的切入点。稽查线索对于整个稽查工作而言极其重要。没有可靠详实的稽查线索,营销稽查工作效率就无从谈起。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传统的业务传票、台账、电度数据表、电费发票等数据信息逐步被计算软电子文件所代替,稽查线索已不再是肉眼可见的大量纸质实物。软电子营销数据信息容易受到攻击被篡改,而且整个修改不留任何痕迹,稽查人员很难发现被篡改项,给整个稽查工作带来巨大阻碍。同时,采用计算机营销系统后,对稽查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和综合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主要以抽查或彻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营销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报表、台账、工作单等进行核查。营销稽查中的抽查工作对稽查人员的经验依赖性非常大,有可能由于稽查人员失误导致营销问题被遗漏,给系统高效稳定发展留下后患;彻查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营销数据进行地毯式排查,整个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营销数据的实时核查。简单计算机营销系统由于受当时基础自动化设施匮乏的影响,营销管理系统中缺乏在线稽查功能,导致系统不能从源头上对营销中出现的失误进行堵控,给影响高效运行埋下巨大的隐患。要提高营销综合服务水平,就需要对营销过程中任何环节所发生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进行动态监控,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带入到最后抄表收费环节。
2 . 2 营销稽查闭环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电力营销稽查过程中走形式情况非常严重,营销系统未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模式。在对某些电力部门进行完稽查工作后,并未对或只是简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限定整改,没有对其应该达到的效果进行跟踪复查;同时对稽查工作中发现的多部门、多企业共同存在的普遍问题,没有及时总结并给予系统共享,经过长期稽查所获得的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导致系统内部自检工作开展效率较低;有的电力企业由于没有系统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制度方案,或在考核过程中惩罚情况落实不到位等,造成营销过程中出现相关营销差错的单位或个人没有得到相应惩罚,以至于同样的差错在营销过程中反复出现,不仅降低了营销综合服务水平,同时还影响到电力企业相关社会效应。
三、完善电力企业营销稽查的措施
3.1 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技能
首先,加强对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电力稽查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原则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通过不断的钻研与刻苦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为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奠定基础。供电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稽查业务培训,重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稽查人员的实践工作能力。例如,稽查人员应熟知电表、互感器的专业知识,掌握电流互感器的校验方法,对日常工作中的异常情况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等。其次,加强防窃电、反窃电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是提高反窃电工作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高反窃电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供电企业应积极开展反窃电技术培训,从侦察方法、窃电手法、防治措施、电能计量异常情况判断以及经典防、反窃电的案例等方面着手,对反窃电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切实提高其反窃电技能水平。
3.2 优化配置计量装置,强化计量监督管理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一户一表”措施与分时电价政策全面推行与实施,使得供电企业优化配备计量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供电企业应遵循《电能计量管理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电能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准确计量管理的目的。同时,建立详细的客户计量档案,对定期现场试验进行及时提示,并依据试验结果,适当投入改造资金,对其更换新的表计、PT、CT、计量箱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稽查部门对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监督。供电企业应运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使计量装置具备防止职能窃电的基本功能,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3.3加大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
首先,强化对电价电费管理的稽查。供电企业应对营销单位的电费收取、营业报表、日常营业管理、电费账务进行定期检查或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经有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以确保供电营销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强化营销工作质量监督检查。供电企业的电力稽查工作应重视对供电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加大检查力度,从而为实现供电企业的减损增效、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再次,充分利用营销信息系统进行稽查。供电企业营销信息系统应不断改进与完善,实施用电信息集中管理制度,将用电信息进行高度共享,稽查部门应以用电信息为依据,加大对供电营销的监管力度。
3.4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内部机制管理体系
电力营销稽查内部机制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营销稽查工作的质量以及稽查制度的执行情况,所以,必须引起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
1)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电力稽查工作管理体系,
加强稽查工作自身的制度建设,以推进稽查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
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详尽的稽查工作年度、季度、月计划,针对各项稽查专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情况都应编写具体的总结报告,报告中应体现工作落实执行情况、运用的措施以及工作的成果。
2) 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在基层设立稽查和用电检查专责岗位。一旦供电企业营销工作质量出现问题,应及时查明问题的原因,并以书面传票的形式通知问题所在单位及营销部门,同时提出具体的整改时限与措施,并应对整改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3)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供电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以促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向管理人员进行反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做好适时稽查与适度稽查、全面稽查与重点稽查。有效的稽查工作应做到适时、超前稽查,既要满足各项组织活动对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重复性的稽查工作造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过程中,应抓住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稽查,并应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一项重点环节进行全面稽查,以发挥稽查的实效性。
四、 加强内部稽查管理建设,完善电力营销稽查机制
4 . 1 加强稽查队伍建设
稽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人员素质的好坏密切相关。从现状看,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一方面业务素质偏低, 如不能一专多能, 特别是对当前的部分客户采取高技能窃电更是无所适从等,从而造成稽查工作的被动。另一方面思想素质偏低,表现为原则性不强,执法过程中仍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要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和职责教育,使他们的守法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得以增强。同时对营销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进行加大,将各环节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发挥出来,堵塞漏洞。
4 . 2 建立稽查考核制度
电力稽查工作要对整个系统的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严格监督和跟踪检查,制定营销工作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在优质服务、精神文明等方面受到客户表扬的行为给予奖励;对查实的工作差错、违反规定的行为、工作超期现象的行为予以相应处罚并下发稽查工作传票限期整改, 促进营销服务水平的提高。
4 . 3 总结稽查管理方案
一、智能电网中电表的功能
智能电网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控制技术,提高对整个电网系统的智能控制,一方面能够减轻人工管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电网管理效率。智能电表作为电网中的关键设备,它内部由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组成,能够实现对电网电能数据的高效、快速和精确计算。同时,电表内的单片机模块还具有一定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能力。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发展,智能电表的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尤其是在电网关键部位,智能电表所具有的可扩展性和功能多元性,使得它比传统电表具有更加明显的应用优势。
二、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优势
基于智能电表的装表接电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凸显出电能用户端和电力营销端两方面的优势。从电能用户端来看,基于智能电表的装表接电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用户端的电能设备得到了更新,其智能化程度显著增加,方便了电能用户对电能使用的管理工作,并有效推动了电能用户侧的电能需求法律法规建设,促进了电能输送的发展。从电力营销端来看,装表接电处于电力营销的最后环节,其智能化的体验增加了电能用户对供电企业的认可度,为电力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口碑,从而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在电能用户心中的形象的提升,为电力营销的广泛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基于智能电表装表接技术的智能化和先进性,智能电表的装表接电技术在未来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将更好地推动电力供应事业的发展,并实现更大的供电经济效益,增加普通居民的用电质量,并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装表接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网系统大多分布于野外,因此管理工作难以及时跟进,这也使得智能电网的电表在使用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通过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装表接电及时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力偷盗
在装表接电过程中,经常会有部分不法分子为了谋求个人私利,利用各种手段破坏正常的电网系统,或是躲避电能计量装置的监控。电力偷盗是电网装表接电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智能电网覆盖范围较广,因此给监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电力偷盗整个电网的运行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电网瘫痪,影响区域正常用电。
2、供电流程过多
不同时间段,人们的用电量会有较大差距,例如夏季夜晚是用电较为集中的时间段。电网供电量增加,会直接增加电网的运行负荷,当电网系统长时间出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时,就会增加电网安全隐患。随着智能电网覆盖范围的增加以及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不断增高,如何保证电网运行安全也成为电力部门关心的焦点。如果供电流程过多、电网系统复杂,就会增加电能表出现问题的概率。
3、用户电表容易发生故障
部分用户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会采用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其改造方式常常会和电力企业的营销策略相冲突,这无疑会给电力企业的经济造成损失。在用户的电能表出现计价问题时,供电企业应及时对这些故障进行处理,这不仅是其工作本职的要求,也有助于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由于用户电能表出现故障,可能会给用户本身和供电企业都带去影响,因此,供电企业为了提高电能的服务质量,就必须对用户的电能表进行必要的改造。
四、面向智能电网的装表接电工作策略
1、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供电企业装表接电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智能电网装表接电工作的质量。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到智能电网中,装表接电工作人员要想不断的适应工作需求,保证装表接电工作质量,就必须与时俱进的提高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从供电企业方面来说,应当认识到装表接电技术对于整个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为装表接电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例如可以定期开展集中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向装表接电工作讲解最新的技术。只有建立起一支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熟练的装表接电队伍,才能切实为维护智能电网的运行安全提供保障。从装表接电工作人员自身角度来说,也要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充电”,对于行业内的前沿动向要有一个了解,对于新的装表接电技术要进行学习,确保个人能力始终符合岗位要求。
2、完善装表接电的处理经验
在装表接电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企业应提前对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告诫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得轻易操作与本职工作无关的设备,并时刻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在装表接电工作过程中,严禁在带负荷下对智能表进行拆卸或更换,如果非要在带电下作业,可以先将新电能表的软铜线拆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随身携带低压验电笔,并能对其正确使用,在表箱箱门开启前或更换电能表前应对箱体和电能表的接线端金属部分进行验电,确保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另外,在电能表的安装轮换中应制订科学的计划,要点在于电能表的安装轮换不能影响抄表结算工作的开展。在抄表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对旧表进行拍照存档,以便以后的核查工作,在换表结束时,应及时将流程归档,对新旧电能表的底度要正确回填;另一方面,装表、抄表以及库房管理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各司其职,确保岗位间的相互独立,切忌窜岗等行为,形成岗位间的互相监督与制约。为了杜绝谋取私立等行为的发生,在电能表的装拆和退库岗位上不得安排同一人担任。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企业和电气设备企业中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智能电能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奠定了基础,而且推进了电力营销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装表接电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它担负着检查验收内线工程、安装、调换电能计量装置并恢复用电的重要任务,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经济利益,因此,探讨装表接电技术对构建规范的用电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企业人员有必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电力经济调度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出合理的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经济调度的方案,保障的电力系统运行的效果。文章阐述了针对目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现状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能对以后电力系统的工作的有指导意义,既能满足人们用电的需求,同时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1 现阶段我国电力经济调度现状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其中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经济调度上做出了详细方案部署。在经济层面上主要以发电成本为控制中心,在调度模式上以负荷分配、网络规划为首要目的。由于我国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模式上仍存有一些弊端缺陷,导致后期能源的浪费。这种弊端缺陷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城乡经济发展过快,难以满足现阶段的供电需求;电网负荷加大;发电企业利益冲突化;地方保护制度的限制以及经济调度差异化。城乡经济发展过快,难以满足现阶段的供电需求在国内近几年比较凸显,由于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该地区的发电量难以满足当地的用电需求,所以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实际的发电量难以支持现有经济的发展。
2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概念及具体措施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是在用户正常用电的基础上发展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主要选择合理的变压器以及损耗最小的电力线路,节省电力系统电力线路的损耗。通过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以及电网改造等措施在运输相同电力的情况下尽量较少损耗,来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2.1 电网改造
电网改造是提升电力系统进行运行的一项措施,由于原有传输线路的老化导致电力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加大,其次由于电网在设计规划层面上存有定的缺陷,导致电网调度运行的双向夹击。
2.2 合理配置变压器
变压器在电力整个运行系统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发电厂将电能输送至变压器,变压器便要根据当地的用电情况合理配置用电电压。一般用户所使用的电压为220V,所架设线杆的高度在7-8m左右,变压器便会根据线路实际的损耗来调节变压器的额定功率。变压器是电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配置变压器对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增设电网补偿装置,提高系统容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存储容量,需要在电力系统中增设补偿装置。原有电力系统没有采用补偿装置,只是采用固定模式,导致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以达到实际运行功率。为了提升电网系统整体的利用率,所以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增设了电网补偿装置。该装置能够增加电力系统的存储量,保证整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3 电力经济调度的概念以及具体措施
3.1 适度提高运行电压
电网功率损耗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固定损耗,另一方面是可变损耗。线路导线和绕组的功率损耗与电力平方呈反比,与变压器铁心损耗呈正比。电压适当的提高,损耗就会降低。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运行电压,在保证电压质量的前提下,不断的降低电网的损耗。一般的电力调度中电压的控制主要实施逆调压的方式来对电能质量进行调整,从而减少输送的电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网的损耗,提高了设备的传输效率。此外还要加大电压的监视力度,在高峰时段实施主变分接头的调整,提高电网电压,在电压低谷阶段,如果电压高的话就要调低电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提高供电质量。
3.2 合理投退无功补充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在实际上多数电气设备不仅有有功电力,还有无功电力的损耗。如果电网中输送较多的无功就会增加电网中电能的损耗。所以,变电站值班人员要加强无功潮流的监测,对功率因数的变化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功率因数出现变动,在其下降时对无功投入补偿,尽可能提高功率因数。在无功负荷比较小时,就要无功补偿设备做退出处理以减少无功的过度补充。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功率因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功损耗,提高电网运行效益。
3.3 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选择合理的电网运行方式,才能使电网运行中设备的生产和输送效率得到保证,降低电网的损耗。要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根据本地电网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运行方式,在运行期间,要对电网的运行情况做详细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完善电网运行方案。还要做好分析与预算,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电网运行方案,减少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不断降低电网的损耗。
3.4 提高调度人员业务水平
电网安全经济的运行对电网调度人员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电网调度人员需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保证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因此,要加强对调度人员电网运行技术培训,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对调度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其调度水平,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4 结语
电网的经济调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电力各个本门的协调配合,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做出科学合理的调度,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进行优化,以减少电网电能的损耗,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与用户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易仕敏.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问题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