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3 11:03: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学计数法的性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注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更应该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下面,我仅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一点拙见,望专家与同仁予以指正。
一、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田,拉近与之心灵的距离,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只有了解了他们有何兴趣爱好,有何特长及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我们才能针对其特性“投其所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情感上让学生先“亲其师”,然后再“对症下药”,授以知。步步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班内有一生,性格孤僻、自卑、内向,没有一点学习的热情,干什么事也提不起兴趣来。通过多次交流谈心,了解得知。他父亲年龄偏大,体力不支,农活一蹋糊涂,生活拮据。母亲是云南人,因不堪其苦,外出打工至今未回。母爱的缺失,生活的困苦这是造成该生性格孤僻自卑内向的原因。经过接触发现,该生很爱自己的父亲,我便由此切入,爱父亲,就要报答父亲。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亲是最好的方法。即使取得不了好成绩,点滴进步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报答。他开朗了些,课外活动中也出现了他的影子,课堂中也敢举手发言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他提出表扬,激发他更高的学习热情。在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自信,坚定。在考试时,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他的眼睛里我又看到了激动,欣喜。
二、用期望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心理情绪有重大影响。教师的期望可以促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心理互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班级中的普通学生“鉴定”为“神童”时,教师就真的以为这些学生是神童,坚信这些学生就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从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教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语言情绪和行为在无形之中暗暗传递给了学生,言行中饱含着信仰与期待,学生便会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受到激励,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更加倍地努力学习。
“学生都能学好”,是教师应有的信念。例如,XXX期中考了45分,期末考了50分,作为教师要看到该生有5分的进步,应鼓励学生“这次进步虽然只有5分,不很大,但是相信你,下一次会更进步,继续努力加油”,同时把信任期待的目光投向该生。用饱含激励的话语去挖掘他的潜能。可把学生“亲其师”的情感化为一种勤奋学习的动力,引发出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潜质得以发挥。
三、用好章头图,提高学习兴趣
教材的每一章前面都有一幅图文并茂的章头图,它是编者精心安排的,即是对本章内容的概括总结,也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全章节的学习中起导人新课,突出重点、难点的作用。观看章头图,阅读题的内容,能使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每章教学时,首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每章的章头图,使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内容知识点,在心中做到有数,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根据交流情况,再做进一步的引导总结性的概括。例如,七年级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章头图讲述了不等式在进旅游景点购买门票的例子。是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引入新的课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教学时,让学生阅读,互相交流,讨论解决该问题。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认识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章的教学活动中,我能感受到,学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了。在讨论时,有的学生说我班有39人,要买门票的话,按两种方式买,先买30张。再买9张,比较合算;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先――看到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学得如此生动有趣。我不禁窃喜,达到了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类号】D297.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无可否认的。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等能力较差,这使得他们对数学这门相对枯燥的课程难以产生好感,因此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参与性低。那如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性呢?关键一步就是如何激发起智障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巧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师生间缺乏交流互动,必然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巧妙引入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当他们看到生活中很多麻烦的问题到了数学课上就可以轻松的解决,也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认识数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把班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两组的学生互相数一数对方的组里有学生几人,记录到本子上,然后再把某一位或者两位学生由其中一组抽调到另外一组,再让学生数一数现在两组的人数分别是多少。这样,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情境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受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教师不仅仅是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更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智障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比较差,有时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可能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这时,不妨尝试一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即能锻炼学生的双手协调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如:最初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由于学生不能理解进位的含义,总是忘记把进位的数加到十位上去或者不需要进位时反倒进了位。这样,不妨事先准备一些计数棒,并十个为一组捆成了若干捆。在讲解习题时,要求学生在竖式旁边用计数棒先把竖式表示出来,并通过计数棒的个数,来体验“进位”这一过程。如:在“26+19=”这个算式中,6与9的和是15,也就是竖式中个位上的计数棒是15根,很直观的看到应该把15根计数棒中的10根捆为一组“进位”到十位上。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学生能很明了的“看”到运算过程,很快就掌握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智障学生思维比较刻板,要使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从而使他们逐步借助对形象具体事物的认识,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商店里有5个篮球,每个篮球2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时 ,利用多媒体,可以很直观的把篮球的价格、数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了。艳丽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四、巧妙练习,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比起书本上的练习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度高。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又带着学生做了一些练习,问:“你们能找一找教室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习的这些形状吗?”因为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很积极的回答我的问题,并在教室里指给我看。我一一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并让他们想一想,教室外面还哪些物品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形状?随后,出示事先在校园里拍摄的视频,当看到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居然可以与平时司空见惯的事物联系起来时,学生们表现的尤为兴奋,一直指指点点的说他见过,他知道。最后,我又给他们留了课下作业,回家时去找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今天学习的形状,及时巩固练习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数学乐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获取知识,懂得规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游戏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容易为一些其他刺激所吸引,而游戏教学符合智障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数学游戏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
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 设计恰当游戏。如在教学《认识上下》时,我采用了“c鼻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只有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才会点中鼻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在游戏中领悟。
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他们的数学教育,弥补他们的缺陷,最终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使每个学生都得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供用电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凸显了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独有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为各行各业培养一般电气技术管理和改造工作、担任中级电气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电气技术工人是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种形势下,电气专业的开设对学校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气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许多学生也都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中、高级电工等级证书,但各行各业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仍然不足。中职培养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怎样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行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怎样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电气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力求使学生的所学与工作中的所用密切结合,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二、传统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课程及教学无职教特色
作为培养中级电气技能人才载体的职业学校,目前所开设的电气专业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原因是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导致实用关键的新内容不能补充,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轻技能培养以及理论实践教学分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相对滞后的教学观念、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偏低的学生等因素都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练就一项过硬的技能,毕业时不能依靠自身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不能实现在校所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如果不能升高职,就只能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三、职业学校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校周边地区的各行各业培养中等电气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以电气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基于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成为中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课程教学法
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要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包括: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课程教学法的举措
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①项目课程: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课程,项目可以是一组典型的工作任务,综合覆盖若干个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针对某一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整地经历完成某一项目的工作过程;也可以解决某个局部问题。一门项目课程,纵向可分成若干个项目,有递进式、流程式和并列式。横向每个项目可分为若干个模块,一个项目与其对应模块是分解的关系。②模块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包括工作任务、技术实践知识、技术知识性知识、教学要求、技能考核要求等。其中技术实践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其基本要求是以满足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要避免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原有理论知识体系的倾向。
3.电气专业课程改革
电气相关课程要以专业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具体以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并分解到课程体系的各部分,落实到课程内部的学习项目,努力实现知识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关注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和情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在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发展需求发生变化时,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要随之变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课程改革要立足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真正做到根据工作任务体系结构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划分课程门类、排列课程顺序,来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4.电气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是用好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要立足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电气实用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学会典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各个工作任务对应核心课程――电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电机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机床理论与实践模块、PLC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变频器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照明电路安装理论与实践模块七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参加“维修电工考证”技术等级的鉴定与考核,使每个学生均能持“双证”毕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以实用实效为原则,借助教学改革平台,精心设计核心课程内容
2 东亚地区典型的数学课堂指导简介
我们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新加坡、日本、韩国、香港地区和台湾.
2.1 新加坡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特征
由于新加坡学生在TIMSS1995,1999,2003(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ies)中的卓越表现,其学校数学的教与学开始备受关注.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学校数学课程指导,首次把建议性的教师教学指导框架写入其中,框架包含三个阶段:引入阶段、主要活动阶段和应用阶段.然而,每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却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有效数学教学的学生视角:激励回忆法研究(The Student Perspective on Effective Mathematics Pedagogy :Stimulated Recall Approach Study)是新加坡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CRPP)于2004年发起的研究项目,也是墨尔本大学克拉克教授(David Clarke)组织的学习者视角研究(LPS)项目的一部分.Kaur[1]引用 LPS项目中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三位优秀的的新加坡8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指导方法,得出新加坡数学好的课堂指导具有以下特征:数学课堂主要有教师阐述、课桌作业(seatwork)以及回顾反馈三个环节.其中在教师阐述环节,教师应该向学生清楚解释概念或程序的步骤;通过示范可操作性的活动或列举现实生活的事例让复杂知识简单化;介绍新知识.在课桌作业环节,教师应该对课堂或课外的数学作业给予明确的指导;为学生个体或学习小组提供有趣的活动;为学生准备考试提供足够的练习.
在回顾反馈环节,教师应该复习旧知识;对学生个体完成的作业或小组作业给予反馈.总体来说,Kaur认为,新加坡好的数学课堂指导是为学生建立理解,表现形式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聚焦学生.
2.2 日本好的数学课程指导的特征
Shimizu[2]指出,日本的教师(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高年级),经常会用一整节课组织全班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种解法的探究,特别是在一个新的概念或一个新的程序被引入阶段.从教师的角度说,日本的课堂可以概括为“有组织的问题解决”,其中以学生自己先进行问题解决和随后的全班讨论作为课堂主要组成环节.日本教师把一节好课比作一个故事或一出戏剧,即“KISHO――TEN――KETSU”(开始――――结尾).利用LPS的研究数据,Shimizu[3]发现,日本学生对“好的课堂指导”的认识与日本教师在课堂指导中所看重的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在一节好课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好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课堂活动.日本课堂教学的特色当属“Lesson Study”,在国际数学教育中颇有影响,现在几乎每次大型的国际数学教育会议,都会有“Lesson Study”的展示,事实上,“Lesson Study”与我国所讲的公开课很像.“Lesson Study”在日本现已成为一种通过独特活动形式来发展和保持高质量数学课堂指导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注重学生的思考是日本教师发展高质量数学课堂指导的必加元素.
2.3 韩国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特征
韩国课程与评价学会(KICE)公布了一个评价数学课堂指导的详细标准,包括四个主要类别[4]: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职业化.课堂实施又分为学习环境和真实的课堂实践两方面.其中学习环境方面包括建立有效指导的物质环境、数学学习文化的建立、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规范管理学生.而真实的课堂实践则包含对学生就知识的考查、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激励策略、因地制宜的指导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灵活使用小组或整班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信心、多样化的有效提问、对学生创造性解答的灵活处理以及形式多样的评价策略.尽管这个标准涉及了教师指导的方方面面,但是这样的标准在韩国被认为是太过理想化,那么在韩国现今真实数学课堂比较认同的好的课堂指导是什么呢?Pang[5]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对转型中的基础数学课堂文化的理解,总结出韩国版本的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特征如下:
关注数学内容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对问题多种解法及其之间联系的反思
教师对课本进行再建构
教师应有追求好的课堂指导的责任
值得说明的是,韩国与日本在课堂指导方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教师都精心组织课堂阐述以便让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数学思考,两国教师会在一节课上都围绕一个问题,关注问题解答的相关讨论.但不同的是,韩国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4 香港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特征
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许多国际比较研究都是以香港为研究对象,比如香港和上海,香港和瑞典等.香港地区给人的印象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与西方学者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是对立的,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从认识到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后,现在的香港数学课堂指导仍然是教师主导,但此时教师主导的课只一个中性概念,并不意味着好与不好.同样的,通过分析LPS(8年级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数据,Mok【6】指出,香港地区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特征如下:
教师讲授占据课堂的较多部分
数学问题设计中善于使用变式技巧
教师把学生因素纳入其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中
2.5 台湾地区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特征
在过去的10到15年间,台湾地区推崇的典型数学课堂指导大多是模仿许多西方国家的做法――把数学课堂看作团体活动,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权威,正确答案需要证明与推理.Lin & Li[7]通过详细分析六位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台湾地区典型数学课做法如下:教师在课前会基于对学生可能的学习轨迹来进行教学设计,当然这个教学设计是变化的,并且依据学生的反应不断修改;通过对同一单元中之前课堂中的一两个问题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学生进行异质小组划分;精心编排课堂最主要的阶段;教师基于在学生个体或小组问题解决阶段的观察来挑选学生进行答案呈述.台湾地区为教师提供多种途径来发展其好的数学课堂指导.例如,数学教科书、学生的练习册以及教师的指导用书的编写都蕴含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局经常为教师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实施了专家型教师训练项目;利用星期三下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时间成为台湾地区的惯例;每个大学的教师教育中心持续为教师在课堂指导方面的专业需要提供支持;国家科学委员会(NSC)设立了几个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以便帮助教师发展台湾地区推崇的数学课堂指导.
3 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关注学生视角;注重实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3.1 关注学生视角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大陆所说的好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从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学特级教师等的角度来下结论,诚然,这些专家具有其他人所没有的专业知识、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丰富的经验等,但是,好的课堂指导真正受益的应该是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什么是好的数学课堂指导的看法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我们许多专家推崇的好的课堂教学指导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那么这样的模式是好还是不好呢?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评论一节好课的时候,也应该问问学生的想法.
3.2 注重实质
从以上几个国家或地区,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在具体数学课堂指导上存在差异,但最终都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在课堂指导中关注数学内容.也就是说,形式上虽然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然而,我们中国大陆的有些课堂指导一味的学习西方,形式上是有了,把课堂完全放任给学生,课堂热闹的背后隐藏着自身传统优势的丧失,我们是否反思一下:到底有没有学到西方国家所倡导的实质的东西?
3.3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日本以及台湾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为教师提供多种途径来发展其好的数学课堂指导,事实上,我国也有不少培养方法,比如,教学竞赛、带有我国特色的学校教研组(TSG)的教研活动以及公开示范课等.然而,这些培养方法能否真正达到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愿,教师只有认真钻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指导,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Kaur,B.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ingaporegrade 8 classrooms: a juxtaposition of teachers practice and students perception[J]. ZDM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09 )41:333―347.
[2] Shimizu, Y. Aspect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in Japan:
Focusing on teachers role[J].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1999) 2(1), 107―116.
[3] Shimizu, Y. Characterizing exemplary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Japanese classrooms from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J].ZDM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09) 41:311―318.
[4] Im, C. B. & Choe, S. H. Manual of evaluating instruction:Mathematics (in Korean). Korea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ORM 2006-24-4).
[5] Pang, J. S. Good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South Korea[J].ZDM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09) 41:34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