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4 08:25: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状况整体评价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因子分析的模型与基本原理和步骤
11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研究数学变量间的复杂的关系以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将复杂的变量关系转变为简单的公因子的统计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12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首先需要假设因子分析方法中存在多个原指标,为其命名??j,现在存在i个样品,并且将观察值做关系变换后就会出现均值与标准差,然后根据相关系数列出方程,最终便可得出特征向量矩阵和特征值,这样便完成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转变。
建立因子模型,并确定因子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根据标准化后得出相对应的值建立公因子与单因子间的关系方程,其中方程中存在的主因子会反映出某些信息中难以观测出来的潜在变量。建立因子模型,根据其中的质变判断哪个因子作用较大,并可得出因子贡献率的方程,便可以根据因子的贡献率占整个贡献程度的比重,最终就可以确定因子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
因子载荷矩阵变换和旋转,并计算因子得分。根据因子模型矩阵可以得到初始因子的模型,如果因子之间的载荷存在的差异性不大的话,就难以对因子进行准确的解释,所以需要通过为因子建立坐标轴这样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解释。同时通过旋转和计算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因子载荷矩阵,这样求出的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报表就会比较科学。
对财务风险进行因子分析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对公司财务风险的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分析处理:
Yij=[SX(]Xij-minXj[]maxXj-minXj[SX)], i=1, 2, …, n;j=1, 2, …, p
该公式中,Xij表示第i个上市公司的第j个指标,Yij是表示的标准化后的指标值。通过原始数据来计算出标准化矩阵Y 的相关矩阵R。
通过相关矩阵R计算其特征值及正交化特征向量。
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值。
计算综合评价得分,以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
13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根据SPSS 190(求样本相关系数矩阵的软件)得出的结果,KMO检验会从样本中抽取足够的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的统计值是介于0~1之间,这是标准情况下的要求。倘若统计出来的数值在05~1之间,就表明可以对因子进行分析与研究;那么如果统计值是小于05,则表明对因子的分析是不合适,需要重新进行调整与统计。
14因子变量的确认
通过前面的步骤得出的相关矩阵系数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的数值,就可以提取因子的变量,前面的步骤都是确认因子变量的前提条件与主要依据。上述步骤中得出的特征值大于1以及累计贡献率大于85%,这是提取因子变量的原则,这主要是通过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
15因子变量的命名
为了便于利用因子变量来分析公司财务状况,需要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其中因子存在主因子,一般情况下用F1表示,因为它在收益增长率、净增长率以及利润总的增长率中因子载荷值最大。这三个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F1就是企业盈利能力的第一主因子;F2则代表的含义是第二主因子,它在流动比率、速度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中的比重较大,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第三主因子则用F3表示,作为净资产收益、成本费用利率表、销售净利率三者中载荷的因子量最多,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通过它可以清晰了解企业的未来成长状况;最后第四主因子F4,它则是在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二者中的载荷的因子量最多的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业务的运营能力,通过对第四主因子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
2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的设置
分析公司财务状况评价研究时需要设置指标体系,同时也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设置的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首先就需要能够反映出公司的整体状况,遵循整体性原则就需要保证这个指标体系在对公司情况进行整体评价时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大于各类分指标情况的总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的指标体系需要的是层次结构要清晰明了,在反映公司情况时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保证评价的整体、全面以及可信度。
22可比性原则
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其设置标准需要符合实际要求,这样就便于比较,存在可比性。设置的指标间如果存在比较明显的包含或相似关系,就需要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整与删减,消除相关以及包含关系。对于不相似且不具有包含关系的指标在进行分析或调整时要避免将其进行相同的方法或将其视作类似关系进行处理,保证指标间存在可比性。
23科学性原则
在对公司财务状况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时,要有科学的指导理论,指标内部存在的自然关系为依据,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正确合理地反映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内部间的本质联系与关系。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指的是将指标间的绝对量与相对论间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作用的方法,能够通过其反映强度与密度分析财务主要使用情况;而定性的分析方法可以进行适当的量化处理。两者的优势结合、劣势补充,对于建立公司综合评价模型有重大益处。
24实用性原则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指标有几项要求,首先指标的含义要清晰明了、指标中的数据要符合规范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力求简单、方便查阅。对于指标的设置当然是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针的规定,如有违反,则需进行修改或删除;评价模型设计要符合实际,便于操作,计算的方法要易于理解,同时需要将操作应用于计算机上,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与合理。
3因子分析模型在各大上市公司的应用
31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应用
D公司属于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这几年时间内D公司不断发展,但还是存在流动比率与负债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同时由于国内外政策的不断变化,导致其承受着极大风险。为此本文将重点以D公司的经营情况为例,分析因子分析模型在该公司中的实际运用。按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完整性,这里将选择2004―2011年的29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
首先,检验数据。在开始展开因子分析前,需要开展KMO测定工作,进而明确相关数据是否能够开展精减工作。根据SPSS 160软件计算得到的结果发现KMO值等于0607,该数值明显高于05,由此能够知道数据可以实施主成分分析。
其次,需要提取公因子。下表中数据表示的含义是各个因子与变量两者方差的贡献情况。其中具体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其一表示的是所有因子对应的累?贡献率、方差贡献率以及因子特征值;其二则是特征值明显高于1的公共因子特性。根据总方差分解表能够知道,其中主要将选择五个因子,且这些因子能够包括14个原始变量信息的8966%,因此得到的公共因子结果属于满意。
根据测度财务综合因子不能针对全部变量展开评价,贡献率加权可以得到公式F=008732F5+012767F4+013948F3+018389F2+035824F1
通过上述公式能够知道D公司各个季度财务状况,若F值更大,那么对应D公司经营情况也将更好,且财务风险也将更小。
32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目前旅游行业蓬勃发展,而旅游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的发展水平以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阻碍发展的因素,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而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公司的财务展开研究,就必须根据系统性原则来,就是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资本结构这五个方面,对整个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及其可信性;科学性原则也很重要,旅游公司必须科学合理地对所有的指标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所有的因子分明,既要实现短期效益又要考虑长期效益,不仅要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也是关键;最重要的是分析结果要具有可比性,才能对旅游上市公司有积极作用。
4对策
41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对策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不如预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候,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有时候企业的全部资金甚至无法偿清所有的债务;二是企业长期无法盈利,经济效益不明显,这样的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企业就会面临破产;三是企业对于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下降,不能有效地保管资产和促进资产的高效利用;四是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企业一味地依赖于外延来扩大再生产的范围,但是由于企业本身的资金力量比较薄弱,再加上技术水平跟不上,这样就造成经营能力不足、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往往不一致,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资金的非良性循环。所以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是要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然后找出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这些情况来制订出一套解决方案。
42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之处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财务状况一般由这五个因子来决定,即资产营运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成长能力因子、偿债能力因子和市场价值因子,通过研究这五个因子,投资者就可以对要进行投资的公司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这种研究模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采用因子分析模型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前提条件,因子分析模式是在理论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再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所以这就决定了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时候,只会选取财务指标本身而不会去选择其余的财务状况,即使是一些和财务状况有密切联系的变量也不会被纳入分析范围之内,比如国家的一些经济政策,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他们的技术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采用因子分析模式就没有将这些重要的变量加以分析。因此,财务分析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体系相对完备,但在衡量财务状况时仍有一些不足,如指标多、体系复杂等。本文对21家房地产企业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更直观的说明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
一、财务指标选取和样本来源
本文选取了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9月30日的8个财务指标来组成本文的财务评价数据矩阵。分别是:X1:净资产收益率;X2:总资产报酬率;X3:总资产增长率;X4:固定资产周转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流动资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X8:运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其中X1、X2反应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X3反映资产的成长性,X4、X5、X6、X7反映资产的使用效率情况,X8反映资产的结构情况。
本文样本来源2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2011年9月30日的相关财务数据。(见表1)
二、影响财务状况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一)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采集
笔者通过检查KMO及Bartlett球星检验值得出,应拒绝原假设,原数据的这些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显著性为0,表明相关矩阵不足一个单位矩阵,可以进行因素分析。而KMO=0628也大于06,同样说明了各指标之间信息的重叠程度较高,适用于降维处理。
基于对8个财务指标的分析本文确定了三个主因素,累计贡献率为7387%,这三个主因素可较好地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见表2)
将计算得出的前三个主成分以其对应得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分并进行排名,其排名顺序为广宇发展、金科股份、保利地产、滨江集团、鲁商置业、阳光股份、万科A、天保基建、深物业A、中华企业、苏宁环球、冠城大通、首开股份、信达地产、中南建设、海宁皮城、亿城股份、华业地产、世联地产、金融街、福星股份。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对2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及其财务状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得分评价。通过实证分析看出,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能够较全面评价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笔者建议债权人、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在进行是否继续去企业注入资金或追加投资时,应考虑好企业的资产质量情况,选择资产质量较好的企业进行投资。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公司不失为一种优秀的方法,使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财务面貌。因为存在样本选择的数量和财务指标的选择范围等方面的影响,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中小型型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建议。(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焦晓松,杨茜,曹颖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7,(2):46-47.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2 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的总结,为企业进行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2.1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2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系统、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便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为他们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3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检查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完成财务计划指标的情况,考核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业绩,以便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
3 财务分析的目的
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是客观的,但是,不同的人员所关心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企业的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是全面的;企业投资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他们更关心企业的资本盈利能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景和投资风险;企业的债权人则主要关心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他们一般侧重于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综合起来,进行财务分析主要出于以下目的。
3.1 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
3.2 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了企业对资产的利用和管理的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资产的利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它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现金流量情况等,为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3.3 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它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利能力可以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不能仅看其获取利润的绝对数,还应分析其相对指标,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
4 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会计所提供的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财务指标,以便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这些会计核算资料包括日常核算资料和财务报告,但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报告为基础,日常核算资料只作为财务分析的一种补充资料。财务报告是企业向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影响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重要经济事项的书面文件。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在于为报告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为他们进行财务分析、经济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其他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这些报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集中、概括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的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等财务状况。财务分析常用的三张基本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4.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反映企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状况。
4.2 利润表
利润表也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是以“利润=收入―费用”这一会计等式为依据编制而成的。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利润增减变化得原因,预测企业利润的发展趋势,为投资者及企业管理者等各方面提供财务信息。
4.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位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企业对外报送的一张重要会计报表。拓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河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5 财务分析的种类
5.1 按照财务分析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5.1.1 内部分析是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财务状况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不仅要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也要利用管理会计和其他方面所提供的经济资料,是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效率,存在什么问题,从而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5.1.2 外部分析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根据各自的要求对企业进行的财务分析。因各自的目的不同,分析的范围也不同,它可以是对企业某一方面进行局部财务分析,也可以是对整个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例如,债权人常常关心的是贷款的风险,这样就需要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分析;而要与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人,则要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
5.2 按财务分析的对象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现金流量表分析
5.2.1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以资产负债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分析企业资产的流动状况、负债水平、偿还债务能力、企业经营的风险等财务状况。
5.2.2 利润表分析是以利润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在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状况时,必须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一般而言,获利能力强,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强。因此,现代财务分析的中心逐渐由资产负债表转向利润表。
5.2.3 现金流量表分析是以现金流量表分析为对象所进行的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是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中介,也是这两张报表的补充。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现金的流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有多少现金流入,是从何而来的,又有多少现金流出,都流向何处。通过这种分析了解到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可以有效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5.3 按财务分析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5.3.1 比率分析法是将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包括三大类,及构成比率是反映经济指标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效率比率是反映某项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相关比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项目比值的财务比率。
5.3.2 比较分析法是将统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或不同企业间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存在的差异的分析方法。其分为纵向比较分析法和横向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来确定数额与幅度,确定其存在的差异与程度,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及企业财务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5.4 按照财务分析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和综合分析等等。
6 财务分析的程序
6.1 确定财务分析的范围,搜集有关的经济资料
财务分析的范围取决于财务分析的目的,它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债权人可能只关心企业偿债能力,这样他就不必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则需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范围决定了所要搜集的经济资料的数量,范围小,所需资料也少,全面的财务分析,则需要搜集企业各方面的经济资料。
6.2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进行对比,作出评价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范围不同,所选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全面的分析方法,则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便进行对比,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比较分析企业有关的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6.3 进行因素分析,抓住主要矛盾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找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因素,在进行因素分析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的主要因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办法,做出正确的选择。
7 通过财务分析确定企业的财务战略
7.1 初创期财务战略
7.1.1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测定集团发展速度:合理利用内部财产利用,考虑外部市场的可用资源,适度利用负债经营和财务杠杆,为客户创造价值。
7.1.2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利用金融工具,主动谋取市场机会,规划投资项目。
7.1.3 通过财务分析积极推进商业信用管理,为全面落实财务战略服务。
7.1.4 通过财务分析合理采用各种灵活方式扩大集团规模:如开展全方位的兼并、收购活动,壮大集团实力,发展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战略联盟等。
7.2 发展期财务战略
发展期经营风险与财务特征:步入发展期的企业集团应采用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快速发展的企业集团面对巨大的现金需要;技术开发和巨额的资本投入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并计提大量的折旧;投资欲望高涨可能会导致盲目性增加,会使得财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
7.3 成熟期财务战略
7.3.1 成熟期经营风险与财务特征:成熟期的标志是集团的市场份额较大且地位相对稳固。
(1)成本管理成为成熟期财务管理的核心。
(2)成熟期的企业集团现金流入增长快速
(3)财务风险抗御能力雄厚,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负债融资,以便实现充分利用负债杠杆作用节税与提高股权资本报酬率的双重目的;
7.3.2 成熟期财务战略取向:激进型筹资战略;一元“核心编造”下的多样性投资战略;高比率、现金性股利政策
7.3.3 成熟期财务战略的实施重点是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对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成本控制,保持成本领先优势;规范制度,控制风险。
7.4 调整期财务战略
调整期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一是对现有产品,其经营风险并不大,已有利润及贡献能力并未失去;二是对将要进入的新领域,则可能存在极大的经验风险,具有初创期不可比拟的财务优势与管理优势。
调整期的财务战略是防御型的,财务上既要考虑扩张和发展,又要考虑调整与缩减规模。
总之只有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
(1)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趋势。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等。
(2)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和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和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3)企业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资金周转状况,通过对运营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4)企业获利能力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净利率等。
沃尔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信用水平评价的方法。通常,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基础上,计算现金流量比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利用沃尔评分法,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得出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趋势、发展能力等内容,最终得出每一家企业财务状况,结合统计指标的编制方法,构建家电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综合地、动态地、系统地反映家电企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运行水平。
一、企业财务指数相关文献回顾
以指数形式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化,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中的景气理论,与微观经济研究中的企业财务分析理论。一方面,经济景气理论为企业财务指数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财务分析理论是在微观领域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核心的内容。这些形成了本研究中财务指数构建的理论依据,但财务指数的信息更具综合性、动态性、系统性,是传统财务分析的拓展与升华。
通过借鉴统计学科中指数的相关基础知识,将宏观与微观两个研究领域的理论集成起来。把微观分析纳入宏观形势分析的框架之中,形成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动态指标。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本节对企业财务指数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在财务意义上,财务指数具有财务综合评价的性质;在统计意义上,财务指数是具有质量属性的动态指数。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了上市公司中33家家电企业样本的财务数据编制企业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生成基本流程包括财务指标系统的指标选取、指标赋权、财务指标编制三大环节。财务指标选取,是基于财务分析理论的认识,选取具有重要意义的财务指标进入财务指标的构建系统,这些被选取的指标共同构成了财务指标的信息内涵;财务指标的赋权,是指对财务指标系统的各财务指标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赋权,权重的大小直接体现了指标在财务指标中的影响作用;财务指标编制,在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的基础上,对多指标信息进行汇总,并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动态对比,以得到最终的财务指标结果。
我们在财务管理理论上,创新地提出企业财务指数的概念,通过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预测,并对可能的财务风险做出预警。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从巨潮网下载33份家电行业企业2013年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进行分类整理,主要整理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数据。然后,整理出各企业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合理地选出若干财务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均值、方差等统计特性。同时,整理出2014年这些企业净利润的数值。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成企业财务指标体系,并加权后,得出企业的财务指数,用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三、财务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对样本财务报告分析整理出关于家电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模板。然后依次整理33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数据整理企业财务指数。
(一)财务指标的选取。首先,我们选取的财务指标是家电企业各期财务状况与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的比较,保证了财务指标的一致性。为了保证数据代表性,财务指标的信息重叠性本身不可避免。财务报告中的数字本身就存在相互勾稽关系,必然会使各类指标在信息上存有交叉,而这些重叠的信息可能也正是重要性的体现。
单独分析任何一类财务指标都不足以全面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有对各种财务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才能对家电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和合理的评价。我们依据财务报告模板进一步整理出若干财务比率的模板,便于对家电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常用财务指标有数十种,主要分为四大类: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财务比率是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将两个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相除而得到的比率。
(二)沃尔评分法分析步骤。本次财务指标赋值采用的方法是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又称沃尔评分法,是指通过对选定的几项财务比率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出综合得分,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的方法。采用财务比率综合评分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1)选定评价财务状况的财务比率;(2)确定财务比率标准评分值;(3)确定财务比率评分值的上下限;(4)确定财务比率的标准值;(5)计算关系比率;(6)计算出各项财务比率的实际得分。
根据这个程序,我们根据33家企业的财务比率汇总,制作出财务指标汇总表然后对家电企业财务比率进行赋值评分。首先,根据财务比率实际值求出平均值;其次,根据财务比率的平均值和实际值求出财务指标的关系比率;最后,对财务指标分别赋值,并计算出各个家电企业的综合评分。
四、家电企业的财务指数分析
根据各项财务比率的重要程度,确定其标准的评分值,各项财务比率的标准评分值之和,即企业财务指数等于100分。我们根据财务比率的重要程度分为1―4个等级,第一等级赋值为10.5分,第二等级赋值为3分,第三等级赋值为1.5分,第四等级赋值为1分,以此赋值分为标准值。同时规定财务比率的上限为2倍标准值,下限为1/2倍标准值,最高评分值和最低评分值为10―200分。
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得分反映了企业综合财务状况是否良好,我们将它取名为企业财务指数。如果财务指数接近或等于100分,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达到了预先确定的标准;如果财务指数远远低于100分,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差,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改善:如果财务指数远远超过100分,则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很理想。
从表1数据我们发现,家电企业指数介于60―150分之间,其中60―80分有7家企业,80―90分有6家企业,90―110分有5家企业,110―120分有7家企业,120分以上的有8家企业。财务指数在60―80分之间的企业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差,如果不进行控制可能会出较大的财务问题;80―90分之间的企业财务状况一般,需要进一步改善,否则会出现财务风险;90―110分之间的企业综合得分达到了同行业的标准,但是竞争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110―120分之间的企业财务状况十分理想,在同行业间有较大的竞争力;120分以上的企业财务状况优异,可以加大投资增强优势。
格力电器之所以拥有最高的财务指数,这与格力电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相一致。格力电器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为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保障。规模优势也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也提高了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基于行业龙头、品质品牌基础上的新产品定价能力。格力电器所做的这一切,都促成了它的企业财务指数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结论
企业财务指数是信息综合的指标系统,一方面它是对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态的综合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对财务状态的动态走势刻画,是一个包含不同时间、不同指标、不同公司的三维信息系统。财务指数是以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并且是长期动态跟踪比较;是既具有质量属性的一类动态总指标,又具有财务综合评价性质的一类财务分析,是传统财务分析的拓展和升华。另外,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数分析以对家电企业财务状况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Z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等.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医院制度的完善创造了条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作为一项关系到医院发展较重要的因素成为大家研究的重要议题。医院的财务分析主要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对公司相关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的资料的整理分析,采取特定的方式对目前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相应的评价[1]。这种评价既是对公司目前财务工作状况的一个总结,也是为未来医院的财务工作方向做出合理科学预测的关键。因此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如何能够顺应时展的潮流,推动医院财务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与时俱进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途径,本文着重对财务分析的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1医院财务分析主要方法
1.1水平分析方法
水平分析的方法主要运用在历史数据的处理上,在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历史数据,涉及多个财务报表的时间区间,因此这个时候对项目的处理要使用水平分析方式,采取百分比或者进行绝对数据比较,设置合适的基准年份,在此基础上将折算后期数据。水平分析的方式能够使医院财务分析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数据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并能够根据趋势变化的形态从而对数据有一个相对敏感的分析[2],使对未来的预测数据更加的准确。在水平分析的历史区间,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医院财务数据的损益、负债以及现金流量的变化对目前的医院经营效果进行较周密的了解,从而对医院财务数据的增长程度与有效性进行一定合理的评估,采取更加直观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
1.2比率分析方法
比率分析是医院进行财务分析的另一个较重要的方式,比率分析主要是指通过对医院资金的投入与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及医院工作的利润产出能力等相关的比率作为指标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做出一定的评定[3]。这种分析方式通过比较数值的相对大小,使了解医院在以前与未来的业绩等情况更加的方便,比率的种类具有多样化,涉及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杠杆比率、流动性比率等能够对企业的相关财务能力做出很好的评价,它通过将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联系到一起,来实现分析的最终目的。同时这一比率的分析方式使医院与行业的平均值具有了一个比较的基础,通过指标比较,对医院进行财务衡量的数据更加具有可视性,同时也体现了科学、公允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优势。
1.3趋势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的方式与水平分析方式具有很强的类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趋势分析方式被认为是水平分析方法中的一类。趋势分析是一种技术性的分析方式,它主要是衡量在一个可供观察的时间段内,一个指标的整体的走向,这种走向最初是用来衡量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化,现在可以用来衡量医院的财务状况[4],如果趋势能够在长时间保持一种向上或者向下的态势说明其趋势性很强,因此可以通过以前年份的财务状况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财务进行分析,如果在很长的时间内,财务的相关数据的趋势变化不明显或者无特定的趋势形态,则说明通过以往数据进行相关准确性预测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顺应趋势预测是医院的相关财务分析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与手段[5]。
2医院财务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
2.1现金流量指标
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医院的相关财务状况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因此其在医院的财务分析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现金流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医院财务状况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衡量一个医院的现金流量能够确定其短期的偿还能力,同时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财务分析的核心[6],是管理者对医院相关现金占比与盈利能力做出评估的关键,现金流量指标同时还是其他的相关财务报表分析需要的重要基础,必须在医院财务的日常管理中给予必要的重视。确保现金流量指标的相关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
2.2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指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收益及医院的负债偿还的能力。这一指标直接涉及医院的经营能力与水平,是医院进行向好改革与发展所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从根本上来看,这一指标的衡量更加凸显了一个医院的经济能力,是对医院自身的经济发展潜力与内在商业能力的重要观测指标。通过分析这一指标能够对医院的整体发展能力做出客观评价[7],通过研究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分析在未来这一医院的发展能力,能够看到医院在未来发展的水平与面貌状况,使发展更加的科学、顺利。
2.3可持续性指标
可持续发展指标从宏观上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发展能力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微观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指标是一个医院、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其包含医院对现有资金的控制水平与能力、医院现有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等一切能够影响到医院后期发展的指标。通过对医院相关的可持续指标的衡量能够对医院的相关财务状况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做出一定的判断,管理人员通过对医院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衡量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把握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使发展可持续化。
3有关财务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3.1不足之处
虽然目前医院的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财务分析工作管理者对这一工作认识程度,医疗体制改革之后,经济利益在医院日常经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这一理念也进一步滋生了部分管理人员唯重经济效益的思想,在医院业务的扩张过程中缺乏对经济管理的方式与正确的理念使财务分析工作得不到重视[8],这种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相关人员的工作中,不仅缺乏效率而且缺乏责任感。其次,在指标的选择上,分析方法的独立与单一限制了医院整体财务的评定,同时医院管理模式与财务方法的选取不能及时配套,将企业的财务分析方式生搬硬套在医院的管理上显然不行。
3.2改进意见
针对以上目前医院的财务分析的方法与指标等方面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提升医院相关管理。首先是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认识,通过理念的更新,提升在医院管理过程中的经济管理思想,强化其工作重要性,合理的引导员工理念,不仅要注重经济利益在医院发展的重要性,更要关注医院的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对财务评价方式的结合性,指标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体评价的结果是否合理,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有效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与监测,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棠.关于医院财务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界,2018(17):73-74.
[2]沈霞.浅谈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财会学习,2020(14):87+89.
[3]刘健.医院财务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1):21.
[4]张瑞华.关于医院财务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经界,2019(10):146-147.
[5]李晶晶.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34):227.
[6]陈慧群.浅析医院财务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5):203+207.
农业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农业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农业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作出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农业企业财务分析,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过去、全面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现状、预测企业未来;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及发展后劲,以及资本的保值与增值状况;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满足债权者判断其本金和利息是否能及时、足额收回;能够促使经营者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企业不仅用现有资源盈利更多,而且使企业盈利能力保持持续增长;能够让政府掌握农业企业发展的现状,了解其需求,以便能够更好地对农业企业进行扶持和政策优惠,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加快产业化进程。
一、农业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指标的选取
为了总结评价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指标体系选取以下指标作为分析评价的尺度(见表1)。
二、农业企业财务评价指标分析
本文将以2003~2007年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最大差额,将重点企业(新希望、顺鑫农业)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作为重点企业(新希望、顺鑫农业)的财务指标最大差额(2003至2007年指标值)普遍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较好地描述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稳健程度。
三、我国农业企业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国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通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设计,力求指标少而精,能从各角度反映、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既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又满足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关心企业的有关各方的需要。通过上述分析和总结,构建能够反映我国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指标体系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指标、经营效率分析指标、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现金流量分析指标。各指标之间最大差额能够反映出我国农业企业经营稳定性,更好地评价我国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一)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评价我国农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值差额都比较明显,能很好地评价农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的优劣。以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为例做出说明: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利润是指企业的当期税后利润;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因为企业的根本目标是所有者权益和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净资产收益率既可反映资本增值能力,又影响着企业股东价值大小。该指标越高,反映盈利能力越好。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该指标最大差异额都比较高,说明该指标能够较好地评价农业企业盈利能力。
2.每股收益=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该指标可帮助投资者了解每股收益,并且有助于潜在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
3.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是每股收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普通股权益报酬率不变的情况下,每股净资产与每股收益同方向变化。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每股净资产变动差异额不是很大,由于已经选取了每股收益指标,因而每股净资产指标对我国农业企业财务分析的意义不是很明显。
(二)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持续发展能力指标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作为评价农业企业的财务指标。从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知道前3个指标值差异额都比较大,所以能够较好地评价农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还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衡量农业企业总资产规模的扩张情况。该指标综合性较强,一般来讲,指标值越大表明农业企业总体投资成长性越大。
(三)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指标主要选取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评价我国农业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达不到企业公认的一般标准(流动比率一般应达到2:1以上,速动比率一般标准为1:1)。考虑到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速度慢的特殊性,因而只把流动比率作为评价我国农业企业的财务指标。上述评价农业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偿债能力越大;流动比率越高,偿债能力越大。但对农业企业来说,适度的负债经营不仅是维持和扩大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筹资政策,同时,也是影响农业企业盈利水平的一项重要经营决策。
(四)经营效率指标分析
经营效率指标主要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评价我国农业企业的财务指标。上述评价农业企业经营效率的各项财务指标计算数值越大,说明农业企业营运能力较强。应收账款和存货均属流动资产,而且是影响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重要部分。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大,说明农业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周转越大,说明农业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这些指标是衡量农业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强弱,判断农业企业资产营运与管理效率的高低,分析农业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
(五)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现金流量指标主要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债务总额比、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反映我国农业企业的各项现金流量指标变动率都比较大。
从农业角度来看,考虑到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速度慢。在评价农业企业的偿债能力时,主要选择了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只选取了流动比率。农业的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也相应延长。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保证了企业未来盈利的持续性。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在农业企业财务信息分析中也非常重要。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指标、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和经营效率指标,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引导企业建立良好的财务运行和考核机制,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编著.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30.
[2]欧阳光中,项红周.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56-75.
[3]钱爱民,吴革.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4-48.
[4]吕长江,赵岩.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类研究[J],会计研究,2004(5):53-61.
[5]刘雷生.偿债能力分析.财会通讯[J],1997(1):24-25.
[6]徐一千.负债融资、偿债能力与筹资风险分析[J].上海会计,2001(5):33.
[7]杜彦坤著.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6-35.
一、财务比率分析概述
在我国,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依靠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所体现和反映的各种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来进行,通过依靠这些财务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公司在一定时间或者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此来反映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运营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一般情况下,人们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想了解企业过去的发展情况,把握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并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以此帮助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并有效掌握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及时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进行财务分析,就是要将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及时转化成对决策有用的特定信息,进而实现财务数据的专门性和有效性,减少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进行财务分析能够对财务工作实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及时分析总结企业之前的财务工作,有时对企业未来财务工作的预测和调整。
二、财务比率分析意义
进行财务比率比例分析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可以科学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考核公司的经营业绩。及时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能够全面了解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便于相关决策人员有效把握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并通过分析比较企业财务数据了解影响公司发展的各种因素,及时改进,明确责任,通过这些工作来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管理层可以以此来挖掘公司潜力、有效实现公司预期目标。对于企业来讲,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其财务工作的长期目标,管理层通过财务比率分析,能够准确了解影响到公司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通过整合公司人财物,实现对公司内在潜力的及时挖掘,提升公司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再次,能够保证投资者实现科学合理投资。作为公司财务报表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对其投资有无价值,能否实现自身投资的保值增值。相关外部投资者可以依靠财务比率分析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大小,以此来科学决策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方向。
三、财务比率分析在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都是将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比率分析的对象,包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通过这些财务比率分析来明确公司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趋势分析表分析资金构成。
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要充分利用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企业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实施地引入非财务指标,进而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科学化的系统分析,准确评价企业财务状况,有效抑制财务造假现象,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
短期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及时偿付的短期债务的能力,对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是通过计算流动比率、现金比率以及速动比率来进行分析评价。长期偿债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大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权益乘数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相关比率分析评价。
企业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管理层的科学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来计算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来进行分析评价。
四、科学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相关建议
首先,强化对公司现金流入结构的分析,并以此加强对公司现金流入以及现金状况的了解,正确评价企业的现金收支能力、筹资能力和企业经营状况。重点对企业现金的流入结构、现金的流出结构以及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比例进行分析。从现金的总流入结构、筹资、投资、经营这几个环节来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入结构,及时把握企业衔接流入的来源和来源中各部分的比重结构。一般情况下,经营性的资金流入在整个企业资金流入中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企业的现金流入结构也就越合理。
其次,强化对企业现金流出结构的分析。与企业现金流入结构相类似,企业的现金流出结构比率分析中也要考虑到总的现金流出结构及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结构分析。通过比率分析研究各个部分的现金流出在整个企业现金流出众的比重,以此明确企业现金流出的主要途径,反映企业现金流出的主要使用方向。在一般情况之下,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比重越大,则表明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正常,企业的现金流出结构也就越合理科学。并在此基础之上,科学计算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比率,既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又要同行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是否实现价值保值增值。
再次,将现金流量指标添加到对企业营运状况的分析中。通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将企业的指标跟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分析比较,明确企业对于流动债务的偿还能力大小;通过现金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来反映企业当前所能够承受的最高的借款利率,一般情况下这一财务比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可以承受的债务负担也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也越强。
参考文献:
[1]孙宝珩.《现代商业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结构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高校财务分析应当全面反映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及通过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发现高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目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尚不完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财务分析一级指标与财务分析二级指标组成。具体来说,财务分析一级指标由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和财务发展能力指标等组成。而一级指标下分设了十项财务分析二级指标,分别是: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人均基本支出、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等。上述财务指标过于简单、概括,并不能具体、完整与全面概括高校事业发展及财务状况。此外,已有的财务分析二级指标也并不完整,例如缺乏成本管理费用等二级指标。因此,由于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不完整,容易导致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片面性,难以找到影响高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缺乏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 由《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是高校实施绩效评价重要依据及评价手段,但目前高校的财务分析指标只能单独反映高校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高校的总体财务状况及事业发展情况,因此必须运用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将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偿债能力、内部管理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对高校财务状况及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做好高校财务分析及有关绩效评价工作。只有将综合的财务评价方法应用到高校财务分析中,才能全面地揭示和解决高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发挥高校财务分析的作用。因此,由于缺乏综合的财务分析方法,致使高校财务分析结果只能单独揭示高校具体的运行情况,不能综合反映高校的整体发展情况,影响了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效果。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标准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仅列明了高校财务分析二级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并无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在对高校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时,计算结果没有参考依据,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结果没有标准进行参考、缺乏衡量的标准,无法对高校某段时期的发展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导致高校的财务分析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才能发挥其财务评价的作用,分析结果才能真实反映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高校财务分析的制度保障。
三、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完善对策
(一)增设相应的高校财务分析三级指标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已有的财务分析指标并不完整,过于简单,不能完全达到高校财务分析的要求。因此为了全面反映高校某一时期事业发展情况和财务状况,应在已有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高校有关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分析三级指标。具体来说,在增设相关的财务分析三级指标时,应注意到:一方面要明确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的设置要求,即建立完整的高校综合财务指标体系应满足如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主辅指标功能匹配及满足多方信息需要等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明确增设高校分析指标的具体名称和内容。笔者认为,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有关“资产”、“负债”、“净资产”及“收入”、“成本费用”的含义及有关内容,增设相应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三级指标(表1),可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高校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及发展情况。
(二)选择适合的综合财务分析方法 综合财务分析方法一般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利用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分析评价被评价单位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高低。而沃尔比重评分法则是在对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确定标准值跟权重,并判断被评价单位的相应指标是否正常。由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只适用于企业性单位,不适用于非企业性单位。而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比率分析方法的延生,只要确定好适当的标准值跟权重,则可适用于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具体来说,将沃尔比重评分法具体应用到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应包括的基本步骤有:确定及分配各财务指标权重;确定标准评分比率;计算出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对各项财务指标计分并汇总综合分数;对高校财务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的具体权重及各项目的标准比率。由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没有明确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方法,因此,在确定高校各财务指标的具体权重方面,一方面可以由地方政府或主管高校的行政部门按《高校学校财务制度》有关绩效评价的要求,并结合当地高校的发展情况,通过制定如《XX省关于高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实施管理办法》等手段,统一明确高校财务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的权重及各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另一方面,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管理及发展的需要,确定本高校财务指标的权重及各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例如在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系统权重方面,高校可参考有关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权重确定方法,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确定本校的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和财务发展能力等指标的具体权重比例;而在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标准比率方面,高校可按《高校学校财务制度》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出近年来高校财务指标标准比率,并通过相关部门研究与讨论,最终确定本高校的财务指标标准比率。在实际操作中,各高校可根据单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对高校总体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调整相应的权重,使得各项财务指标的权重更加合理、有效。
其次,为避免个别财务指标异常对评价结果造成不合理的影响,在对每个单项指标进行评分时,应分别规定相应指标的上限和下限。高校进行财务评价时候得分不得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例如,若某一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标准得分为100分,上限按照正常评分值的1.5倍计算,下限按照正常值的0.5倍计算。则该高校正常得分区间为50~150分。实际操作中,上限区间和下限区间的制定方式可参照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的具体权重及各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制定方式,由相关主管部门或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制定。
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标准。高校财务分析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清晰和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高校财务评价得分进行具体划分。以前述为例,可在高校正常得分区间50~150内规定4个评价标准:其中可划定130~150为优秀;100~129为良好;80~99为合格;50~79为不合格。通过计算,得出高校财务评价总得分,将其代入相关得分区间即可得到高校财务评价结果。
(三)注意克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于高校财务分析体系中使用的财务数据都是已发生的财务数据,对于预测未来高校财务状况发展及事业发展情况存在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缺乏非财务指标,容易导致对高校进行相关的评价不够全面。为了克服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的措施:首先,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必要时可考虑市场价值或重置价值。同时还要全面考虑货币时问价值、通货膨胀及物价变动的风险,并考虑对高校连续多年的财务资料加以研究,注重现在与未来、计划与实际等方面的关系,选择合理的对比依据。其次,应坚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设计出相关非财务指标,如高校各种教学、科研及学生获奖数量等非财务指标,进一步丰富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内容,坚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全面揭示和评价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提供全面、立体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最后,应加强检查与监督,通过建立高校财务制度分析检查与反馈机制,为全面做好高校财务分析评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任何信息都会公开透明的展现到公众的面前,所以民众对上市公司的经济状况了解的比较详细,财务状况的下降会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务报告相当重要,要注重对财务报告的评价,以此来鞭策财务部门认真对待工作,把相关的财务报表做的真实有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公司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公司效益的增加和未来的发展。
一、财务报告概述
现代企业的财务报告主要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附表和附注,其中财务报表还分为主表和附表,主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主要是指企业向外提供的反应本企业的某一个日期或者某短时间内的经营成果或者经济状况的文件。财务报表不仅提供给外人看,能够让外人直接看出公司的经营状况,最主要的是提供给公司老板和财务工作者反映企业相关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有助于他们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财务报告可以提供给投资人、债权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这都是国家规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所谓多一层监督就多一层保险。财务的各种报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公司都必须有专门的会计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也会有彼此的限制作用,对公司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对财务报表的质量评价也越来越重视,所以现在我国也基本形成了一套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主题、目标和对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主要是向外提供财务信息,来满足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员工等)以及企业的决策者。就企业的投资人来说,企业的经济状况决定了是否给予投资,以及投资的比例,这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有相当大的作用。债权人则关心公司的偿债能力以及付薪酬的能力,员工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来思考是否继续工作下去或者是否跳槽。对于公司的领导来说,对于公司的财务政策的实施和正确决策的制定有相当大的作用。
其次,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相关的汇总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很多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重分析法等等。其中比较分析法是将相同或者相似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进行评价。趋势分析法是将本上市公司的一段时间内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质量评价。比率分析法是将会计中的某几个相关的指标按照其相关的关系进行评价的方法。因素分析法是通过替换某个财务指标的方式来确定某种因素的重要性,达到评价的目的。比重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某项指标的比重来显示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都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质量评价,其评价的方法就是:首先对年报进行分析,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审计报告,然后对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针对行业中的问题和趋势进行风险评估和质量评价。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评价小组,专门针对财务报告进行质量评价。因为公司内部员工对本公司的业务比较熟悉,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利用。也可以邀请别的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对本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质量评价,以一个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公司的进步,还可以互相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互帮互助还可以扬长避短,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听取或学习别的公司的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报告的经验,来分析本公司的状况,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进步,让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在进行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先将财务报表分成几部分,让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每一部分附权重,然后对于每一部分的因素根据其质量进行打分,然后进行运算,最后将每一部分的得分相加,则是进行质量评价的最后结果,得分高即质量好,然后就完成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
四、结语
上市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仅仅要对股东负责,还得对广大股民负责,所以财务报表成为广大民众获取公司信息的途径,并且法律法规也规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要对外公布,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济状况,关系到公司投资人、债权人等各方的利益。所以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质量评价的状况,进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这样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云云,谷栗.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6(10):71-73+51.
[2]刘明珠.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5(14):90-91.
[3]吕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
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listed companies;comprehensive financial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37-03
0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它38项具体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会计核算属性和核算方式的一系列改变,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的信息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投资和信贷决策的有效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这些改变虽然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实质业绩,但无疑会给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对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不能仅仅看数据的高低,还应该考虑新准则的影响因素,正确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关注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性质属性,以利于更好地通过财务分析来判断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新准则的执行究竟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产生什么具体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利益相关者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特别对于新旧准则变化而引起的财务数据前后不一致或者缺乏连续性的情况,如何透过数据抓住会计业务的实质,降低报表使用者的困惑成为当务之急。
1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了深沪两市28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排除了ST公司,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相应数据不全的公司,同时为了使2007年年报数据与2006年同期具有可比性,本文还排除了2006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在所选样本中农、林、牧、渔业18家,采掘业18家,制造业36家,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家,建筑业18家,交通运输、仓储业25家,信息技术业30家,批发和零售贸易30家,房地产业25家,社会服务业20家,传播与文化产业7家,综合类28家。本文所用的上市公司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计算过程利用SPSS l1.5软件完成。
1.1 指标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上市公司某一方面的性质特征,对于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好坏,通常由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发展趋势这四个方面来体现,不同的能力对应着不同的指标。本文根据这四个方面选择八个具体评价指标,定义Xi(i=1,2…8)为新准则实施前即2006年的所选八个财务指标,Yi(i=1,2…8)为新准则实施后即2007年的所选指标。F表示2006年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得分,S为2007年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得分,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列。
1.2 统计性检验为了对所选取的财务指标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差异变化有总体的了解,首先对其进行统计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偿债能力指标中流动比率通过了检验,资产负债率的P值为0.154,没有通过检验。也就是说,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较为显著,长期偿债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资产管理能力指标都未在5%的水平上通过检验。盈利能力方面,净资产收益率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主营业务利润率P值为0.764,没有显著变化。成长能力方面,净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都通过了检验,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成长能力有显著变化。从整体上看,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大部分指标有显著差异,可见新准则的实施对公司财务数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于各行业所处环境不一样,各项会计准则的变化对各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财务比率显著性检验所得到的综合变化只能代表整体的变化,不能代表对所有上市公司各行业的影响,因此下面本文将构建模型,分析新准则实施对不同行业类别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1.3 综合评分在进行T检验以后,本节对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八个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建立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评价模型,计算出财务状况的综合评分,以此分析评价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
表3给出了总方差分解的结果,得出四个特征根大1的主成分,用这四个主因子代表8项指标所含的信息,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1.638%。将提取的四个主因子设为fl、f2、f3、f4,采用SPSS计算出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以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和表5。
根据表4 正交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可以得出变量与四个主成分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X1=-0.019f1+0.870f2-0.022f3-0.020f4
X2=-0.286f1-0.799f2+0.047f3-0.133f4
X3=0.449f1-0.247f2-0.188f3+0.520f4
X4=-0.743f1-0.089f2+0.188f3+0.227f4
X5=-0.036f1+0.097f2+0.715f3+0.497f4
X6=0.839f1+0.198f2+0.180f3+0.068f4
X7=-0.177f1+0.157f2+0.083f3+0.781f4
X8=-0.014f1-0.118f2+0.872f3-0.140f4
然后,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值计算出每个观测量的因子得分数。
根据表5的运行结果,旋转后的因子表达式为:
f1’=-0.127X1-0.083X2+0.318X3-0.472X4+0.010X5+0.545X6-0.134X7+0.064X8
f2’=0.593X1-0.493X2-0.268X3+0.020X4+0.036X5+0.021X6+0.068X7-0.061X8
f3’=-0.009X1+0.032X2-0.196X3+0.057X4+0.462X5+0.183X6-0.069X7+0.680X8
f4’=-0.083X1-0.058X2+0.495X3+0.174X4+0.308X5+0.013X6+0.647X7-0.247X8
根据SPSS的运行结果,可以求出fl’、f2’、f3’和f4’的回归因子分属变量Fl、F2、F3和F4,并将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总得分(F)定义为:
F=23.679/71.638F1+20.118/71.638F2+15.192/71.638F3+12.649/71.638F4
根据这个公式就可计算出新准则实施前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得分,再采用相同方法,定义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得分公式:
S=24.011/69.899S1+17.639/69.899S2+14.689/69.899S3+13.561/69.899S4
4应用分析
利用上文建立出来的模型,从两个角度对综合财务状况进行研究。首先,对新准则实施前后各行业企业排名前100和后100位进行统计分析,从行业内的个体综合财务状况的变化角度研究的,然后,对行业总得分进行排名分析,这是从行业总体综合财务状况变化角度观察的。
4.1 上市公司行业个体对实施前后的得分结果分别进行排名,并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归纳了排名在前后100名的上市公司数量,具体排名情况见表6。
结合表6和表7的分析来看可以得出一下四点结论:
(1)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使得农、林、牧、渔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恶化。
(2)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会提升建筑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业绩。
(3)对于传播与文化产业,新准则实施后进入前100名的公司数量略有增加,而后100名的公司数量没有变化,新准则的实施还是适当地改善了该类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社会服务业在新准则实施后进入后100名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而前100名的公司数量没有变化,新准则的实施适当地改善了该类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后进入后100名的公司数量略有增加,而前100名的公司数量没有变化,新准则的实施适当地降低了该类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
(4)采掘业、信息技术业、综合类上市公司在新准则实施后,无论排名前100名还是后100名,入榜的数量均同时下降或上升,这里无法明确判断新准则的实施对这三个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情况。
4.2 上市公司行业总体为了更进一步检验上述结论,将所有样本的综合财务状况得分按行业归集,统计出新准则实施前后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平均得分,并进行排名比较,如表8。
表8列出了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平均得分,并对实施前后的得分情况分别进行了排名。从上表可以看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在新准则实施后的行业综合财务状况得到提高;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社会服务业在新准则实施后行业的业绩情况有所下降。建筑业,信息技术业,综合类在新准则实施前后的综合财务状况没有显著变化;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在新准则实施后行业的业绩情况略有下降。可见这一统计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四条结论。
5结论
从整体上看,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新准则的实施引起公司财务指标产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对短期偿债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影响显著,上市公司成长能力也有较大变化。
新准则实施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在行业总体和上市公司个体方面,综合财务状况都较新准则实施前有很大改善,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上市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对于建筑业上市公司来说,新准则对这类行业的总体影响不大,但是对上市公司个体的影响较为明显,新准则使得若干建筑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状况有得到好转。对于信息技术业,综合类上市公司个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新准则的实施降低了社会服务业总体上的综合业绩状况,但在上市公司个体方面,这一结论并不明显。对于房地产业的上市公司来说,新准则提升了该类行业总体上的综合业绩状况,但在上市公司个体方面并不明显。
鉴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所产生的这些影响,企业主体应该将准则所引起的本行业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所有差异进行汇总和分析,深入理解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政策含义和导向作用,总结其中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新会计准则有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也带来了账面业绩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导致公司的账面利润不能直接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些都影响投资者的风险预期和决策。因此,需要投资者转变投资理念,从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要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投资时应考虑新准则的影响因素,正确分析公司的投资价值,理性决策。
参考文献:
[1]赵莉.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
[2]颜金梅.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3(上):30-31.
[3]夏鹏. 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财会月刊,2006,3:24-25.
[4]尹夏楠.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48:358-359.
财务报表分析是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其目的在于将财务报表中有用的数据信息提取出来,供使用人做出决策。因此,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缺陷
(一)杜邦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因素分析法,通过将不同的比率数据联系在一起,是一个从综合性数据出发、分解到细节的过程。但杜邦分析体系就财务论财务,利用其进行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就显得不足:一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着眼于净资产利润率这一综合指标,很难全面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企业财务综合状况;二是指标单一且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合理的反映,难以满足财务综合评价的需要;三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不便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的比较。由于所产生时代的局限,杜邦体系是一种重视内部经营管理、忽视外部市场的分析考核体系。
(二)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多个评价目标的设置能够满足在我国当前企业各项指标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绩效评价的需要,与我国当前企业状况和评价对象的复杂性相适应,能够较为合理地评价我国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功效系数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单项得分的两个评价标准――满意值和不容许值,其确定难度大,缺少客观依据,不容易操作,不同的对比标准得到的单项评价值不同,影响综合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客观性。其次,若取最优、最差的若干项数据的平均数作为满意值和不容许值,最优或最差的数据项多少为宜,没有一个适当的标准。
(三)沃尔评分法
就沃尔评分法来说,目前,沃尔评分法在实践中己被广泛应用,但在理论上、技术上还有待证明和完善。建立健全评分指标科学体系,首先,其指标要具客观性、综合性、代表性,指标要适量适用;其次,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分值,指标按重要程度分配评分值;再次,对比基数必须具备可比性;最后,对技术方法进行了简化,使其达到易懂易行。沃尔模型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财务综合评价研究的重要性,但此模型着重考察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
通过以上部分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杜邦分析法虽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等特点,但是它不能深层次挖掘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潜力,不能较准确地判断企业的收益质量和获取现金的能力,从而也就无法比较准确地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比率由于会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和比率分析自身的局限性,不足以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全面而系统的评价。而功效系数法虽然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类型层次较多及评价对象复杂的现状,但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成本形态分析和量本利分析;此外它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的参照指标的确定难度大,不易操作。
二、改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路径选择
(一)改进现有财务分析体系
以功效系数法为例,首先,增加了评价标准档次,由原来公式中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两档评价标准值,增加为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五档评价标准值;其次,把原来对基础分和调整分的固定分配比重60、40,发展为变动的分配比重,从整体上提高了评价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计算公式为:
单项指标评价分数=本档基础分+(实际值一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一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一本档基础分)
首先,完善后的功效系数法较为全面、系统,较好地利用了财务报告中三大报表及其他相关财务数据,解决了杜邦分析体系中没有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没有反映企业风险和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问题。其次,功效系数法中的8个评议指标使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较好地结合起来,更利于对企业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价。
(二)关注外部环境,结合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列在一张图标中加以对照的分析方法,信息一目了然,可以从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作出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价。无论是杜邦分析法,还是功效系数法,都倾向于关注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而忽略外部环境的影响。引入swot分析法,通过构建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匹配,能够更好地从内部和外部同时评价企业现状,切实可行地确定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
(三)引入非财务指标作为补充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仅以传统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存在种种缺陷,建立在过去基础上的财务指标反映的只是去年的绩效,缺乏预测性和发展性,而非财务指标则相反,他们往往是面向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必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企业进行全面、长期、战略性的评价分析。
非财务指标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健因素,在传统的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各类非财务指标,如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质量、战略目标、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市场份额等,可使整个财务分析更加全面。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分析,既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也可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弥补了仅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以平衡记分卡方法的引入为例,它改变了企业只关注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的缺陷,其设立的考核指标既包括了对过去业绩的考核,也包括了对未来业绩的考核。与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相比,它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实现了业绩的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统一,揭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因。
(四)将财务分析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报表,而应该是一切能得到的公司运营信息和数据。会计系统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转变成财务信息记录下来,而当我们试图通过阅读财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分析推测的时候,我们需要以原始的生产经营信息来还原生产经营状况。
在当今社会,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仅要保证企业的财务运转合规、合法,而且从看门人向分析员转变,财务的主要职能开始侧重于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建议。在明确财务分析目的的基础上,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起点。企业战略分析是企业会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和导向,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人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进行客观、正确的会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因此,关注行业新闻,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财务人员更好地运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会更有意义。
(五)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与企业所有者在追求的利益上不完全一致,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关注主要基于政绩、声誉、收入等个人利益目标,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则企业经营者提供给企业所有者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扭曲,债权人所获得的会计信息也有可能是虚假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控制环境和会计制度,明确管理层权责分工,明确认定、分析、归类、记录、编报经济业务的各种方法。这样一来,利用部门之间的纽带作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和科学决策。
三、具体措施
(一)综合行业、经济环境进行财务分析
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生产经营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收入的确认方式、费用的结构、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量的特征等,还可以为企业间财务状况的比较奠定基础,企业内部指标和数据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要剔除各项因素,把不可比或存在差异的地方纠正过来,使分析的数据真实可靠。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生产经营特点非常重要,同时还要结合使用者的利益相关度,选取适当的分析角度。
(二)结合企业内部因素加以分析
在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应结合企业内部因素加以分析,并予以说明。内部因素是指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例如,开发新产品、引进技术或专利、更新或增加机器设备、增加长期资金、调整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改变对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了解企业的主要股东尤其是控制性股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结构及其变化情况;了解企业的发展沿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轨迹做出判断,同时应当特别关注企业控制性股东的变化,企业所从事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等。
(三)结合其他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是完成财务分析任务的手段,但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理财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财务关系日趋纷繁复杂,财务分析的任务也日益多样化。财务分析既要为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提供信息,也要为企业的其他外部利害关系人和投资者提供信息。因此,仅仅依靠借助一两种分析方法,就想彻底解决有关管理的经济系统中的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要和其他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例如,结合统计学知识进行财务统计,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模型及内部控制方法,更好地解决财务分析问题。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各种分析指标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必须在分析出问题原因后,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没有解决方案的财务分析,是缺少价值的财务分析。相信通过以上步骤的综合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提高财务评价的准确性,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水平,发现不足并做出相应的科学决策,从而达到确保经营者提高管理效率、投资者提高决策水平、保证债权人的根本利益以及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龙,冯忠良.两种财务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
2、黄爱华,胡海莉.财务分析中杜邦系统与SWOT的结合使用[J].财税科技,2007(24).
3、戴颖,李延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不足及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4、张航波.企业财务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夏雪花.关于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N].中国建材报,2008-02-18.
(一)集团企业战略与组织架构关系战略决定架构,架构传承战略。组织架构是发展战略的支撑,战略决定了组织架构,为组织架构设计提供了依据。公司确定发展战略之后,就会有相应的业务及业务组合去实现这个战略,而这些业务和业务组合需要在一定的组织架构中实施。不同的战略需要不同的业务活动完成,进而影响管理职务和部门的设计。而战略重点的改变会引起组织工作的重点改变,从而导致职务与部门在集团企业中重要程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各管理职务和部门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组织架构反映了集团企业内部的资源如何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将企业的整体战略划分为若干战略实施单元,这些单元实际上就构成了组织架构的基本框架,保证组织架构对战略的传承作用。
(二)集团企业组织架构设计集团企业组织架构的确立将清晰地指明集团总部与下属业务单元的功能定位,并进一步明确各级组织在不同功能中的角色。组织架构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直线型组织架构、职能型组织架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子公司制组织架构、矩阵型组织架构。
集团企业常采用事业部制、分公司制和子公司制兼有的混合型组织架构,因为就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来说,适当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因此各事业部、分公司和子公司经营相关但不同的业务对集团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集团企业组织架构图1所示。
此组织架构中,集团企业起领导和统筹作用,无生产和经营运作实体。集团企业对下属事业部、分公司和子公司在战略上统一部署,但在实际运营中实行集权和分权统一管理。事业部是为解决企业规模扩大和多样化经营对组织结构的制约而出现的组织设计,而分、子公司是大型集团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必然选择,只不过子公司与其母公司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子公司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二、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实施架构
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是在现有对外财务报告和内部报告的基础上,以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的变化为指导,编制的一套完整的内部报告,以期更有效地为内部管理服务。
集团企业内部报告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实施手段,集团企业部门繁多、人员数量庞大,其战略实施往往并不局限在一个部门内,而是需要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人员来实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管理者需要了解战略目标执行信息,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和纠错,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报告能够反映集团企业战略制定、实行、分析、控制等情况,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媒介。
从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的角度出发,参与内部报告编制、传递、分析、反馈工作的有6个工作主体。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的实施架构如图2所示:
(一)集团企业内部报告编制工作实体主要包括:
(1)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人员。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人员作为基层会计人员,负责所在运营实体的内部报告编制工作,确保内部报告及时、准确是其工作职责。基层会计人员负责日常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会计记录,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集团企业财务规范进行相关会计确认和计量,保证本运营实体的会计记录真实、可靠、及时。除日常工作外,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人员需以月为时间单位,下月月初定期将上一月的本运营实体内部报告传递给集团财务人员。
(2)集团财务人员。集团财务人员在每月初收到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上传的内部报告后,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集团企业财务规范将这些报告合并整理成集团内部报告,此集团内部报告要求数据完整、详实,抵销有据,格式清晰。依据集团内部报告和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内部报告,运用财务分析和差别报告等多种会计理论和方法,编制出一套“简化”的集团内部报告,此套“简化”内部报告包含集团总体和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简洁的报告形式突出主要的财务信息,避免信息庞杂不利于阅读,供集团董事层使用,使集团董事层获得其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二)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传递流程具体如下:
(1)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人员编制的内部报告要经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的审查和批准后方可传递给集团财务人员。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承诺对本运营实体的内部报告负责,有利于提高此内部报告的可信性。
(2)集团财务人员编制的集团内部报告上交给集团财务经理,集团财务经理对于集团内部报告这一事项权责并重――集团财务经理有权就集团内部报告提出问题,并且集团财务经理对其认可的集团内部报告的真实和可靠性负有责任。集团财务人员编制的“简化”内部报告要经集团财务经理的审查和批准后方可传递给集团管理层。
(三)集团企业内部报告分析层次具体如下:
(1)分部角度财务分析。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人员对本运营实体的内部报告进行分析,利用内部报告的可比性做本运营实体的纵向分析和同级运营实体的横向比较,形成书面报告,将得出的财务分析报告上交给本运营实体的财务经理。
(2)集团角度财务分析。集团财务人员对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的内部报告进行比较和分析,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得出各运营实体财务数据的相对数,分门类、分明细地将各运营实体的主要财务状况集中体现,为“简化”内部报告做数据支持。
(3)高级管理者角度财务分析。集团董事层和集团财务经理关注集团的长期问题并着重维系集团的生存、成长和总体有效性,他们的决策是否正确、职权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整个集团的兴衰成败。因此,集团财务经理依照集团财务人员进行的集团角度财务分析、集团董事层依据“简化”内部报告进行集团整体分析,是集团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过程,因为这一分析有可能导致集团战略的重大调整。集团董事层此时可向集团财务人员询问除“简化”内部报告数据之外的财务情况,以掌握集团整体财务状况,也可向集团财务经理寻求专业意见,
(四)集团企业内部报告反馈机制具体如下:
(1)集团董事层召开会议,集团财务经理、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管理层、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参加会议,会议通过内部报告和财务分析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上一阶段各运营实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一总结,公布总体绩效考评结果和工作调整,并部署下一阶段集团整体任务和各运营实体任务。
(2)集团财务经理召集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举行会议,会议就各运营实体的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讨论。集团财务经理站在集团角度提出财务改进措施,听取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提出的意见,对他们反映的内部财务问题进行记录,并尽快解决。
(3)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管理层和财务经理进行本运营实体工作的讨论,根据集团绩效考评审视本运营实体的经营情况,讨论前一阶段出现的成绩和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4)集团财务经理对集团财务人员的工作方法等提出改进意见,使内部报告的编制更合理,更能为集团企业的整体运营服务。
三、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实施
为了使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应关注其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及时的应对策略。
(一)实施战略问题集团总体战略决定着集团每个工作的方向和细节。如果没有统一的实施战略,内部报告体系将如一盘散沙: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之间内部报告的结构和形式不同,无法横向比较和纵向流通;集团财务人员无法按照接收的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不同形式的内部报告编制集团整体内部报告,集团财务状况不能及时体现;集团高层管理者得不到对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的运营情况的说明,无法判断已有策略的正确性以及做出下一步的工作部署……缺乏战略指导的内部报告体系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集团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内部报告体系实施战略,将会使内部报告体系实施有据可依、有纪可遵。
(二)评价标准问题内部报告体系是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所以它应准确、真实、详尽和及时。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参与内部报告体系实施的工作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标准:
(1)作为编制工作实体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人员,确保其所编制的本运营实体的内部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负责评价其工作的完成情况,集团财务人员也可根据接收的各运营实体的内部报告提供评价意见;集团财务人员,应确保其所编制的集团内部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集团财务经理负责评价其工作的效率。
(2)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内部报告传递给集团财务人员需及时,本运营实体财务分析需客观、准确且进行充分的纵向与横向比较,同编制评价标准相同,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财务经理负责对其工作进行评价,同时集团财务人员也可发表评价意见;集团财务人员传递集团内部报告和“简化”内部报告的及时性和财务分析工作的效果,需由集团财务经理评价。
(3)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管理层和财务经理进行本运营实体工作的反馈讨论的有效性,将由集团高层管理者在下一期总结时做评价;各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工作是否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阶段需要,由集团财务经理负责评价;集团财务人员对集团财务经理提出改进意见的实施情况由集团财务经理负责评价。
(三)信息及时性与流畅性问题内部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是制约集团企业制定下一阶段目标和任务的关键,而及时性牵涉到集团企业内部报告体系实施的整个过程,要求编制、传递、分析和反馈均要在标准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步骤的拖延会导致下一个步骤无法正常进行,进而使整个体系的实施缺乏预计的效果和效力。制定一份适合集团企业运用的时间规范会保证内部财务信息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内部报告体系实施标准时间表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