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

时间:2023-11-06 09:52: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外阅读的感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课外阅读的感受

篇1

课外阅读可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建立阅读生活,提高阅读能力。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个人修养的整体提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江苏省太仓市教育局2012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段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则提出:“各校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欣赏)课,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各校要加强课外阅读课课型的研究(如整本书的欣赏评价课、高效阅读指导课等),形成阅读课的基本课型和操作模式。”可见,课外阅读课型的研究,是语文教师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阅读方法的不同,课的目标、内容和结构也会不同。本文根据笔者视野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和探究,谈谈对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几点思考。

一、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让孩子喜爱阅读

我们眼下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有不止一个的教学目标,例如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再具体一些说,如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表演,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使他们有所收获;在阅读中懂得某个道理; 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等。

笔者觉得这么多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首要的、最重要的目标只有一个: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因为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己千方百计地找图书阅读,就会终身不渝地阅读,就会乐此不疲地探究,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会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养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懂得好书中的人生真谛,就会受到书的启发,展开想象、思考,忍不住表达的欲望,就会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相比阅读兴趣的激发这个重要的目标来说,其他目标都是下位的目标,是相对次要的目标。倘若,课外阅读指导课目标繁多,教学任务复杂,学生课上得累,心中升起的不是浓郁的、强烈的阅读欲望,那么就算知晓了阅读的方法、习惯的要求,明白了某本书中讲述的道理等等,收获能够广阔到哪里去呢?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也强化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笔者窃以为“尊重天性,培养兴趣”可以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得到更好的体现,而“提高能力”可以在其他语文课和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更好地落实。因此,课外阅读指导课,尤其是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培养阅读兴趣”这个重要的目标。语文教师应该通过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引领孩子一生阅读好书,而不是代替孩子阅读一本好书。

诚然,“读书备词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的好方法、好习惯,对于儿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果,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课堂上涉及,但是不应成为主要目标,不应该占据课堂过多的时空。

二、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内容:让孩子触摸好书的精华

低年级儿童的课外阅读书,内容相对简短,如果是绘本,一般可以介绍整本书或者删减版。如果是文字偏多的书,也可以挑选重要章节介绍。带着“让孩子喜爱书”这个教学目标,把好书展示给儿童,让他们触摸书的精华,让书的魅力震撼学生,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相关常识、书的主体内容、感悟的指点等。相关的常识有:书名、作者、书的样子、书的类属、人们的评价等。书的主体内容包括书的故事、插图、书的特色等。感悟的指点是指书中那些特别精彩、特别震撼人、特别能启迪人等关键之处,师生停下来进行阅读交流,指导学生感悟,感受书的美妙之处等。

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将绘本故事的删节版一页一页展示给孩子们,在图文并茂的故事面前,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了。故事讲述了一棵大树喜欢一个男孩子,给了男孩爬树、捉迷藏、荡秋千、睡在树荫下的快乐;给了男孩苹果以及由此换来的钱;给了孩子可以造房子的树枝和造船用的树干,直到只剩下一截树桩。大树一直很快乐,只有在孩子不在,在不能帮助男孩的时候,她才感到忧伤和抱歉。老师在读到大树很快乐的时候,不时地停下来问问孩子们:“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读完后,老师问:“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你身边有这样的树吗?”“这个男孩子一共来到大树边几次,每次来都是为了什么?”等。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孩子们能够回答;有的问题孩子们回答得不好;有些问题,部分孩子回答不出来。但是孩子们都被书深深感动,有的孩子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在偷偷地擦眼泪。课后,他们抚摸着书,爱惜地认真地阅读着。

在另一堂介绍童诗集的课堂上,老师从展示一首小诗《明天去远足》开始,让同学们在指名朗读、想象中感受童诗的美好和亲切,进而介绍一本诗集,让孩子们自由朗读其中的几首童诗《快乐佛》、《发呆》、《孔雀先生》。老师的问题很简洁:你知道要去远足的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心情?《快乐佛》中的快乐佛快乐吗?《发呆》中写的发呆是怎样的?有趣吗?你喜欢《孔雀先生》中的哪几句?孔雀先生眼睛在看什么?短短的课,简简单单的方式,让孩子们忍俊不禁,喜不自胜,使他们萌生了对童诗的喜欢和对童诗集的亲近愿望。

在介绍童话故事集《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的课上,老师通过语言渲染,激发孩子们一探没有彩虹的怪兽村秘密的阅读兴趣。然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起老师准备的童话故事《小乌鸦的故事》,他们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在介绍作者的时候,老师介绍了花婆婆名字的来历,播放了花婆婆讲的故事《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使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这本童话故事书。

三、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课的特征:美丽的、智慧的、立体的、延伸的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内容的本质特征,产生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影响力,它是让学生产生不同感受的根本原因。研究和把握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内容特征,有助于提高它的课堂效能。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美丽的。提出这个要求的依据是好书是美的。一本公开出版受到公认的好书,就是因为人们被书的美吸引。所以,上这类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应该尽量捕捉书的美丽,展示出来。好书的美主要有文字内涵美、文字形式美、插图美、书的外观美等。教师在阅读中,领略了书的美,将它们择要展示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和欣赏,就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种美好的语文生活。这个要求看似很高,其实不高,只要老师去阅读,去体会,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展示出来,吸引孩子们也来思考和感受,就达到要求。老师找得是不是全面、合理,孩子们思考、感受得准不准,不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被引领过来了,他们关注到了,感受到了美。因为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阅读中孩子的认识深度和层次是孩子们自主的天空,我们不应也不需要强求,开卷了,喜爱了,就是成功。对孩子们是这样的要求,对教师也不应提过高的要求。

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是智慧的。这个观点的依据也是因为好书,好书一定是智慧的。说好书是美丽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因为好书内涵上的智慧。智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首先,在内容上,老师应该发现书的智慧之处,选择书中有趣的、感人的、睿智的内容展示给孩子们。其次,在引导学生读懂的过程中要善于选择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感悟、深思的地方,引导孩子们体会、思考、交流、甚至思辨,从而感受好书的精彩。例如,在《爱心树》的阅读指导课上,老师的提问:“大树为何快乐?你读到这里是什么感受?”“书中的男孩,后来长大,成了老人,大树为何还一直称他为孩子?”等。这些问题,是书传达爱和奉献精神的过程和方式,这种过程和方式是智慧的,深深地打动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智慧的,使孩子们停在感情的节点上,深受震撼。第三,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师评价应该是智慧的。课外阅读的评价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采取多种评价方式。1.重结果,更重过程。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收获的多少深浅也很难一样,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阅读水平低的孩子,要注重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方法、习惯等,有点滴的进步就是成果,就应该给予鼓励。2.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如开展“好书推介会”,每个学生推介一本好书以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一下推介是否成功,然后让大家选出推介最成功的人,最后教师做总体评价,引导大家评选班级“小小读书迷”、“故事大王”、“小小博士”、“小小作家”等。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正确认识自己、敢于大胆质疑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阅读中去,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篇2

读书有益智,读书能养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更可以体味丰富多彩的人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正如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的:青年人应尽早地加入到阅读中去,“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可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关系重大,意义深远。

一.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增强语感

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是阅读能力高下的具体体现,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语感的训练必须落在‘读’上,只有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不同的感受‘图式’,进而提高整体的感受能力。”可见,阅读感受能力的提高,扩大阅读量是其前提,因为语感的优劣,主要来自于读书的积累。书读多了,富有积蓄,“感觉”自然灵敏,往往能直接、迅速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从而大大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课外阅读不拘形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带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的阅读状态下,对阅读对象更易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领悟。”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读博览,把扩大阅读量与熟读精思、背诵记忆结合起来,就可积累语言材料,积累思想认识,丰富学生语感的心理建构,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课外阅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发展

“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许多思维能力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学生的阅读量越大,知识面就会越宽,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受、积累就会越丰富,从而也就会更有力地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课外阅读是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外阅读中,由于少了许多“清规戒律”的束缚,学生得到了较多的宽松自由,他们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可以粗览故事情节,大致把握作品脉络,理清作者思路;可以细读精彩描写,仔细揣摩句式,反复玩味字词,深刻体会形象;可以边诵读、边摘录、边咀嚼、边记忆;可以通过大脑根据需要进行思索评价,领悟思想内涵;可以身临文境,自由驰骋想象,进行古今对接;也可以入情入景,或喜悦、或愤怒、或悲泣……总之,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自由想象的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三.课外阅读能有序地提高写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广读博览助写作,集多识广则会文。在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既积累了较丰富的写作材料,也学会了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同时也领悟了作文之道,有序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3

一、前言

K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式就是阅读”。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且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小学是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但当前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主动阅读的驱动力,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兴趣。但据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发现,我国15.4%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40%的学生阅读时间较少,不到2小时[1]。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与应试教育有关,学业压力大。同时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本阅读吸引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直接影响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2.阅读目的不明确

小学阅读应更加强调感性阅读,选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但由于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存在认知层面上的偏差,除了供应教材、教辅外,没有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阅读意识薄弱

虽然课标明确规定了阅读标准,但是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仅有1~2本/学期,与标准相差甚远。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当代社会海量信息对成年人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家长、教师阅读意识浅薄,忽视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且没有在行为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行为上以模仿家长为主,导致课外阅读效果不尽人意,且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意志力[2]。虽然小学生阅读热情高、求知欲强,但是难以坚持,之所以这样,是教师没有对学生阅读予以引导,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初读、精读等方法,致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掌握要领,最终丧失了阅读信心。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对策

课外阅读有利于学习,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增强学生自主支持

自主支持,是学生在教师和父母支持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选择机会,支持他们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如故事书、科幻书及漫画等,让学生能够跟随内心意愿掌控阅读行为。诚然,自主支持并不代表放任不管,如针对口袋动漫书,其内容时尚、情节暴力,能够带来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此家长要与孩子商量,给孩子提供更多建议,引导他们能够选择更加经典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赋予孩子自,并非提供更多选择机会,而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为其提供适量的机会,当学生感觉到获得支持后,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重视情感阅读

从心理层面来看,积极情绪是个体对感兴趣事物的即时性反应。基于此,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是要明确阅读目的,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透过文字体会到主人公的正义、善良等美好品格,丰富学生情感。一般来说,当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教师要引导其提供及时反馈和评价,并予以肯定,使得学生能够保持住对阅读的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学会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观念[3]。另外,要注重对阅读氛围的营造。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时间、数量,在班级内,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书籍到班级读书角,满足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定期让学生提供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家长也要尽可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利用周末时间去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感染学生。

3.传授阅读方法

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不到位。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可行性方法,具体来说:首先精读法,在阅读时,学生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阅读,边读、边想并做好批注,深化对文本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经典作品当中。其次略读法,是在阅读中选择性阅读,结合自身需求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个性化品格[4]。最后速读法,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快速浏览,从中获得主要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字词句摘录下来,写上自己的心得和感受,逐渐将其内化到自身情感中。

4.搭建阅读平台

阅读是一个过程,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乐趣后,才能够形成坚持的意志。对此教师要积极搭建阅读平台,如利用教室墙壁、黑板等推荐好书,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如读书心得、好词佳句等。或者开展故事比赛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或者举办语言文字大赛、编排课本剧等,让孩子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从中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美好。为了激励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实施奖励机制,运用读书积分兑换奖品,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该平台,教师还能够了解到学生情况,及时给予帮助,使得学生能够克服困难[5]。同时能够增强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学生能够主动寻求教师对自己阅读的指导,实现心灵层面上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持持之以恒的阅读意志。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培养该习惯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教师和家长都应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针对当前阅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针对性原则,赋予孩子更多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还要尽可能创造交流平台,使得学生能够以书会友,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树立终身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郭睿.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以阿克苏市第四小学为例[N].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04):56-59.

[2]张倩.插上阅读的翅膀畅游书海――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40-43.

[3]彭江.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226+225.

[4]厚保国.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05.

[5]王小莉.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探究[J].学周刊,2016,(08):27.

篇4

课外阅读是对于课内阅读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类别、更多不同题材和不同类型的文本,这会很好地丰富与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与视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鼓励与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课外阅读,可以从简单的,学生容易接受的作品作为切入,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开端,当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过程的乐趣,并且在逐渐深入的课外阅读中掌握更多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也会一点点在过程中得到构建。

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课外阅读素材

对于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过程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习惯这个过渡。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十分有限,课外阅读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选取的素材不合适,或者展开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合理,这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教学成效,还很可能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心理,让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教学应当从相对浅显易懂,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热情的题材着手,这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也更容易构建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情,这才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教学开端。教师可以首先以课本素材为依托来灵活的挖掘课外阅读范本,可以以课本内学生学过的篇目为向导,逐渐进行阅读教学的延伸。这样的课外阅读的展开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容易,这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学的衔接,能够让课外阅读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教师要善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和整合。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点”,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巧用现行教学辅导用书《奇迹课堂》,在每一课内容的设计时,都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补充,如每一课的“走进背景林”、“作者我知道”、“教你一写法”,都渗透了相应的课外材料,这些都能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佐料”。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实现了对于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也很好地构建了课外阅读和课内文本的阅读教学之间的桥梁,这会让阅读教学的功效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这种课外阅读的教学展开模式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语言积累就十分有限,对于阅读方法及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因此,教师很有必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时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充分地理解阅读文章,感受文本讲述的主题。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指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教学展开的初期,教师很有必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的意思。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在特定篇目的阅读中来感受这些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样的过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轻松,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且在阅读课外书时自觉地运用,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道于课外”。这些方法最主要的有:(1)读书时注意力要集中,一边读,一边想,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能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寻求答案。(2)读书时要勤动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书中圈圈点点,摘录好词句及精彩的语言,高年级能为文章写批注。(3)阅读重心句子或者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及段落可以标记下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尝试和其他同学讨论,或者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些技巧和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初级,但是,对于小学时期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受用。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个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掌握一些合适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收获也会更为充分。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间有充分的课外阅读交流,让学生间就读到的内容展开分享与讨论,还可以就自己仍然存有疑惑的内容展开分析,这些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外阅读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学生在交互和分享中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也会更为充分,并且还可能在过程中思维受到激发,领悟到一些自己从前不了解的阅读方法或者文本的剖析模式。多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会很好地给阅读过程带来辅助,并且会让阅读的整体成效得到提升。

有很多适合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诸如,(1)阅读笔记的评比与展示;(2)手抄报展评;(3)优秀作文欣赏;(4)讲故事比赛;(5)美文欣赏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受到他人的肯定与赏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而在课外阅读的各种活动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知识面的不断拓宽,以及自己对于文本理解上的一些亮点而带来了他人的赞许,其他同学肯定乃至钦佩的目光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由此就可能产生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有趣的课外也读活动,这不仅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思维的交互,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是极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浅见[J].郭菊.青海教育2014年Z2期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朱素林.新n程导学2014年31期

[3]谈小学语文课外练习内容形式的优化与设计[J].吉小芳.新课程(上)2014年10期

篇5

语文是一门颇具生活性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多多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小学语文关于作文的教学更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作文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切实的感受,才有心灵的碰撞,除了真切地感受生活、解读生活,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作文水平,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课外阅读,让小学生积累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就不会太吃力,久而久之,写作可能就会游刃有余。本文是笔者从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所得,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缺乏生活实践,脱离现实生活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总是在强调要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没错,在生活中去写作,在写作中体验生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能够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表达得再清楚一些就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上,对学生们的实践活动组织的太少,导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缺乏生活实践经验,下笔“无神”,空有一副笔墨,却无法将内心的感受书写挥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无法脱离实践,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多多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魅力,为接下来的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2.素材积累贫乏,学生写作吃力

在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很多学生仍然对写作感到吃力,这时也许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写作素材积累的不够,也是无法很好地进行写作。生活实践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仅仅针对写作这项任务来说,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语文作文写作这项练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吸引力不大,除了少部分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很多学生很难提起对写作的兴趣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课外阅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引导。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是比较丰富的,很多编者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编辑了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丛书推荐,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堂上为小学生选择性地推荐部分课外读物,如《感动小学生的10部真情故事》《小学生必读的40本好书》等,在课上可以留给学生部分阅读时间,也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带领学生们去阅览室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图书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能够自行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摘抄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随着印刷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学的不断进步,现代小学生阅读刊物也越来越丰富,小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自己感兴趣的刊物进行阅读。人教版语文同年级还配有课外读物,学生们可以在先阅读分发的课外阅读读物的基础上,有余力再去探寻更广阔的阅读世界。广泛的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3.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6

一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

(一)阅读态度

当前,大多数小学生都认识到课外阅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且也相应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相当部分的学生会自觉自愿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是受到课业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少数学生,或者教师及家长会认为课外阅读可能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率。因此,对课外阅读活动持观望的态度。

(二)阅读兴趣

影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课外读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以及课外阅读的形式。课外读物的种类多样,通常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以作文集、卡通动漫、名著为主,一部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以自身的兴趣为基础,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大部分小学生之所以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补充课堂内容,增长文学知识。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是一个功利的角度和外在的动机去开展的,而不是因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使然。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小学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者父母的命令下被动地进行,这种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效率难以得到保障。

(三)阅读习惯

当前,虽然大部分小学会在固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仍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课外阅读的意义,不能科学地进行课外阅读规划。就阅读时间而言,每天超过一小时的人数非常少,阅读场所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在阅读方法上,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从头到尾读完,而在作品信息的筛选能力上相较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一部分学生会通过翻阅工具书寻找答案,或者向家长、教师寻求帮助,但仍有许多小学生会直接跳过问题,如此一来,使问题持续积累得不到解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摘抄和笔记以及阅读后进行读后感写作是辅助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但有许多小学生不会或者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与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进行帮助与引导。

(四)阅读环境

在家庭里,父母受工作压力等因素影响,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度普遍不高。与此同时,受社会活动、时展等因素影响使得大多数家庭阅读氛围不浓。再次,学校与班级阅读交流频率不高,教师的辅导与帮助欠缺都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课外阅读的改进方法探讨

(一)帮助建立正确阅读态度

只有正确地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其中真正有所收获。作为小学教师,应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学生的情感、兴趣各方面进行关注与培养,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重视科学的阅读评价。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堂阅读中寻找问题,并自主分析问题与找到问题的根本,多以鼓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同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在人格、心理等方面对学生阅读积极性进行提升,帮助小学生养成端正的阅读态度,以及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结合儿童文学,提升阅读兴趣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爱具有趣味性的事物,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指导与提供学生阅读优秀作品.让小学生在作品当中进行角色、故事、情感的体验,将课外阅读的体验当作一次充满乐趣的旅途。作为教师与家长,要协调小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外读物。相对于其它读物,儿童文学作品中对“真、善、美” 的表现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常由一个个完整的故事组成,角色特点鲜明,包含了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还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内容,这些情感的体验更符合小学生知识架构与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爱上阅读。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包含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活动的时间,课外阅读活动的场所,课外阅读的方式(是否会做摘抄、在书本上划上标记),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的处理措施,以及课外阅读活动感受分享等等。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时,通过将喜爱的语句进行标注或者抄写,在阅读间隙思考为什么这些语句会带给自己深刻的感受,或者在遇到生字、难点时通过摘录下来或者标上记号方便自己查阅资料或者向他人请教。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带着解决问题的思想看完整部作品,在阅读完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化作文字记录下来,如此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厚,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这种一举两得的阅读习惯,何乐而不为?其次,教师要帮助小学生实现阅读信息的分享。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喜欢扎堆讨论,在阅读一本好书后,可以鼓励学生推荐给其他的小伙伴,并且描述作品中哪个地方吸引到自己,值得推荐给同学进行阅读的原因。如此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课外阅读的交流和沟通,使小学生实现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四)家校联合,创造阅读环境

影响小学生阅读的环境主要有来自学校和家庭两部分。来自家庭的因素主要是父母对小孩课外阅读的支持程度,是否参与小学生阅读活动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及家庭阅读氛围等因素。来自学校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或者班级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学校阅读资源是否满足阅读需求,以及课外阅读中出现问题,教师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家庭与学校作为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主要空间,要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创造良好阅读氛围。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影响者,父母也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习惯培养,加强与学生的阅读互动,通过阅读作为情感的纽带,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学校方面要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进行放映活动、读书交流活动、作品研讨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我与学习他人的良好机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在感受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新世纪不断变化下社会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生不仅要在课内教学活动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课外也要广泛涉猎,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生阅读是一片嫩绿的芳草地。如果说对于教材文本的阅读是引导学生到公园,观赏圈定的人文景观,而课外阅读则是引领天使般的孩童步入更为广阔、鲜活的自然景观中率性徜徉。现今,各校都对课外阅读格外重视,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在近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课外阅读的问题

1.阅读氛围难以形成。课外阅读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更别说与孩子交流书中内容了。

2.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教师要求做笔记,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几句好句,抑或对整篇文章发几句不咸不淡的感慨。

3.阅读效果难以反馈。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但这一项“特殊作业”却难以有检查的标准。检查学生是否摘抄了好词好句,无从显示读书效果;逐一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显然不切实际;组织读书交流,学生难有真知灼见,草草收场……难以操作的难题,久而久之,让老师松懈了,课外阅读成了长挂嘴边的“鸡肋作业”。

二、批注阅读的优点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想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有效,课堂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得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是首要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批注阅读法,并于实践中检验出效果甚是理想。

批注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在批注阅读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课中主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炼文章的主题、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在中心问题的确立上,要结合课文的中心和重、难点。

3.课末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三、批注阅读的做法

批注阅读法,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促进课外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是:交流。这也很好地解决了课外阅读效果得不到反馈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创设开放自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

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学会欣赏别人批注中的自己没有关注或没有深入理解的东西。通过相互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作为读者,教师与学生一起感悟,一起探讨,发表己见;作为教者,时时指导、点拨学生,在教学目标、方法策略、理解的深度广度等方面给予指导;作为欣赏者与鼓励者,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性等个性风采。

篇8

“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一定得有丰富的知识,要爱读书。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致力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母语。形成深厚的汉语积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知识,体会真情,更要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以饱满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总之每堂语文课都力求精彩,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魅力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他们心中播撒语言的种子,植入“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读书”的欲望。

二、自由阅读,孕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阅读”就是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这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之举。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外阅读,我们首先要在校内督促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允许学生自由选定自己喜欢的内容,无拘无束地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快读或浏览,……只要他们高兴阅读即可,这样就发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沟通。使之了解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孩子,为孩子买书、借书,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三、推荐书目,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们产生了初步的阅读兴趣时,我们还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指定篇目进行阅读。这些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学段安排经典童话、名著、随文篇目,等等。

低年级适合安排经典童话,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还有一些低幼拼音读物和拼音美绘本的《绿野仙踪》、《小王子》等。高年级适合推荐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还有与课文内容衔接的文章,如《十万个为什么》、《城南旧事》、《爱的教育》等。

另外还可推荐订阅《好孩子》、《世界儿童》、《儿童文学》、《中国少年科学画报》等刊物,让每个孩子都有数着指头等待刊物的急迫心情,让定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推荐阅读,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使他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打下深厚的基础。

四、多彩笔记,享受阅读过程的快乐

课外阅读可以不论内容、不论形式,但有一点是必须强调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要学会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高年级要学习做读书笔记。

低年级学生勾画语句后要反复诵读,练习仿写。三年级起可逐渐教学生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1,摘录好词佳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原因;2,写出所阅文章的提纲、大意,写写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知识:3,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4,综合以上要求去写。掌握方法后,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笔记,每次所写内容不要求多,但必须有意义、书写工整。

光做文字性的笔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结合小孩子喜欢画画、喜欢鲜明色彩的特点,让他们在笔记上画点自己喜欢的插图、花边,使笔记像手抄小报一样精彩,吸引人的眼球。视觉的美感也会使他们爱上读书、做笔记。当然,老师一定要讲清笔记内容和图画之间的关系,千万不可做成画报。

观察中发现,学生爱读不爱写。为了让“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我常常组织读书笔记展览。每次展览后,那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总会在班里传阅,有人欣赏笔记的形式,有人摘抄其中的精华……相互比较后,班里掀起一股新的读书。

篇9

要想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从心里爱上课外阅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的主观条件。明白了课外阅读对于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才能从心里爱上课外阅读。二是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教师要提高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要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指导;家庭要充分理解和支持,对于家长们担心课外阅读耽误正课学习的认识误区,学校和教师可采取“告家长书”的形式或者是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其交流,并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们也感受一下书的魅力。

二、 保障时间,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时间是课外阅读的保证。目前学生普遍反映没有时间读书。现实情况是学习任务很重,小学生又处在活泼好动时期,上完课,做完作业,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尽情地玩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固定课外阅读时间。为保证学生阅读时间,我将原定的每天中午提优补差的20分钟改为“师生共读”时间。一到时间,大家都必须坐在教室里,静心阅读。刚开始时采取强制手段,每天检查是否带了书籍,阅读态度是否端正。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惊喜地发现,这些检查渐渐地都不需要了,甚至有好多学生纷纷提前来到学校进行课外阅读。

2. 调整课内阅读时间。魏书生曾经说过,他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魏老师的方法,我将每周五的语文课拿出来,改为“阅读指导、交流课”,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他们就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倍增。

三、 营造氛围,倡导开放式课外阅读方式

1. 阅读材料,以自由选择为主,以老师推荐为辅。《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当然,让他们自主选择并不等于教师就放任不管。对于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图书,应该加以制止,而对于一些经典名著则应积极倡导,宣传。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等经典,应提倡阅读,从而纯净他们的品质,温暖他们的心灵,让孩子一生受益。

2. 阅读过程,减轻人为负担,享受阅读乐趣。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但目前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被人为地套上了“枷锁”,很多教师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便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如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甚至背诵,分析好词好句的意义和作用等。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负担,让他们对阅读厌恶起来。其实,课外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性而为,而阅读的成效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一种宽松、自在的环境。

(1)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实践中,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阅读量增加,每个学段的阅读总量也可作前后的调整。重复阅读也应计入阅读量,要提倡好的作品反复阅读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2) 结合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最简单的手段,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教师应该想一想:还没有开始阅读,学生就已经背上了这样沉重的思想负担,他们又怎么能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我认为,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初始阶段,不要给孩子任何硬性的阅读规定,提倡一种“无为阅读”,待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后,再逐渐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3. 阅读交流,允许各抒己见,珍视独特体验。我们怎样对待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因为阅读总会产生种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而因此遭受不公正对待,必然严重影响他们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教师一定要谨慎。一是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二是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应宽容对待孩子的课外阅读体验,不应随意指责他们的想法,从而降低孩子的阅读热情。

四、 多元评价,增进持续阅读热情

1. 开辟各种阵地,提供展示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那么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定期召开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进行专题性读书辩论会,让学生就同一本书读后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辩论,在争论中得到进步;开展课本剧的排演活动,让他们将书中的故事搬上舞台,用表演诠释自己独特的理解等。丰富的展示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参与投入,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2. 多种奖励手段,肯定阅读成绩。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评价的时候,要善于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强化学生成功的欢乐,对他们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课外阅读是有效拓展知识的渠道,是学生吸纳新思想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对世界的认知,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家长们要注意的问题,更是小学生提升自我品质的有效方法。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环节。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能力是当今小学教育的重点,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外,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是其它学科教育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更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课外阅读是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学生可阅读的经典读物很多,如世界名著、我国古典名著、名人传记、诗歌、散文等,通过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助于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拓宽视野,获得更新的体验。

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家长和教师要做好指导,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读物,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获得正能量,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社会和世界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2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措施

2.1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2.1.1教师与家长都要转变观念

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和成绩,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要注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多家长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部分教师也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只关注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学习,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建议家长为学生设置小书架,建立家庭式阅览室,学生在闲暇时间就可以阅读,家长也要参与孩子的阅读过程,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书海的浩瀚。

2.1.2班级建立图书角

小学各班级要建立图书角,将一些有益的文学杂志、科普杂志、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放置在图书角,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捐书,用集体的力量建设图书角,增加图书量,将图书存放在固定位置,要定期更换图书角的书籍与杂志,家长要配合孩子将部分家中图书拿到班级与大家分享,教师选派管理员做好图书管理工作。

2.2激发学生的主w需求

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促进其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其求知欲。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作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小学生不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某一名著书籍中的一个片段,在讲故事时教师要讲解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认识善恶是非。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留下悬念,让学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进而逐渐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例如,语文教师为低年级学生讲解《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逐渐开始喜欢课外阅读。

2.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注意力不够集中,较为分散。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环境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为有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放松、舒适的环境中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可以感受到阅读材料中的美感和蕴含的道理。教师要注意做好班级布置,除了前面提到的建立图书角以外,班级板报布置和书写都可以加上名言警句。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单独的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读书的场所,让书籍发挥价值。

其次,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在家中为孩子安置书架,为孩子购买适合的读物,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还可以定期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感受书山如海,书籍里蕴藏着无限的知识和道理,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家长还要定期带孩子去大型的图书馆,感受那里的阅读氛围,图书馆安静、祥和的气氛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图书馆是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最好的场所。

2.4向学生推荐优质的课外读物

书海茫茫,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国外名著、我国古典著作、现代小说、诗歌、散文、科普书籍、生活常识类书籍等等。书籍犹如一个世界,色彩缤纷、多种多样。在众多书籍中,教师要选取那些有文化价值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的、具有积极内容的书籍。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较少,他们对于课外读物缺乏一定的判断,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学生阅读的指导员,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教师可以列出阅读清单,向学生推荐优质的读物,如我国《四大名著》、《格林童话》等,让学生走进阅读,陶冶情操。

3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小学生要学习什么,首先要培养其兴趣。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开拓学生视野。语文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让学生的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知识和真实的感受,从而促进心灵的成熟和思维的开拓。

篇11

农村初中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有课外阅读的意识,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对课本上那么几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接触到的语文就很有限,对语文的理解出现偏差也是情有可原。因此,就需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首先教师要重视起来课外阅读,在课堂上不仅要讲解一些课本上的语文知识点,而且要经常拿一些课外的文章来让学生进行欣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魅力。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读学生进行硬性的在课下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等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慢慢养成的时候,教师就只需要起到一个引导、指点的作用即可,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地回答,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小说林”这版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去阅读相关的小说,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像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进而理解文章里面鲁迅想要表达的对那个时代的讽刺,因此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阅读《阿Q正传》、《药》、《狂人日记》等鲁迅同时期写的小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生再对《孔乙己》进行理解的时候,就会更加透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感受到了文字所带来的魅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也能够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的理解。

二、创造阅读条件,主动参与阅读

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水平较低很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阅读条件不允许,农村里的学生不能够像城市里的学生那么方便获取想要的阅读资源,没有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书。因此,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就需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比如可以订阅一些杂志、给班级里面买一些公共的书籍,或者跟学校进行商议来丰富学校里面的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电脑室,使得学生能够阅读到他们想要的书籍,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走进图书馆来丰富他们的视野。图书馆里面的书籍也要定时来进行更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行书籍交换的活动,每个同学都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和别的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就得到了增加。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会,让家长也意识到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给学生买一些课外书籍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比如,学校每学期都举办“读书之星”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图书馆里面借书最多的同学,课外读书笔记做的最多的同学都能够获得这样的奖励,并且要在全校同学面前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在课余的时间里面就能够投入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激发了出来,从而增加了自己的课外阅读量。

三、捕捉阅读契机,培养阅读兴趣

篇12

根据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多集中在课内阅读上,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层面来讲,课外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温家保同志强调:“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像一把钥匙,为人生开了一扇窗,可以使孩子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那么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呢?

一、谨慎选择孩子爱读的课外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人的精力有限,孩子的时间宝贵,为了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从最有价值的书中汲取营养、教师和家长要谨慎选择装帧精美、色彩清晰逼真、内容健康、质量过关的图书。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日,以及QQ群、微信圈向各个年段的孩子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中外名著和童话应该作为首选。因为名著和童话都是经过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内容丰富,语言精妙,可以从品德、知识、美育等多方面供给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帮助孩子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正如文学家余秋雨所说:“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宽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著名的心理学家拉扎勒斯指出:“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同时,教师和家长自身也要热爱阅读,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1.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心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年段的读写需要,推荐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

2.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孩子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带动孩子课外阅读,做到课内教学引领课外阅读,课堂内外相结合,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比如学了课文《开天地》,推荐课外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中外民间传说、《一千零一夜》及相关书籍;教师可以抽出一天或几天早读时间,引导孩子在早读课时进行朗读,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读懂的道理讲给父母家人听。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增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孩子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孩子会主动积极地投入课外阅读中。

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和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对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进步及时表扬、奖励,让孩子信心满满。比如可以在班里定期评比“小书虫”、“小博士”等,让人人争当爱读书的好孩子。

通过这些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主动参与阅读,爱上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对孩子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要对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略读。

要学会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灵活地运用精读和略读。要让孩子知道拿到一本书应该先翻阅前言和目录,也就是略读,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选择是不是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再进行精读,这样省时又高效;读报纸时,应浏览标题、导语,如果真正是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材料时,想要进一步了解详细内容,再进行通篇精读。

2.教会孩子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常用的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有:⑴批注,对阅读的重难点划记号,作注释,写批语;⑵勾画、摘抄,根据需要将有关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⑶札记,读书后记下阅读心得。这些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即可以帮助孩子记录大量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也可以顺手练习写作。

3.摘录好词佳句,建立“采蜜本”。

教师在课内督促,家长在课外配合,鼓励和督促孩子建立“采蜜本”,让孩子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积累自己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一个没有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个典型的事例,以及读后瞬间的灵感火花,以备作文所需,写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4.及时交流,帮助孩子提高。

教师在读书课上,可以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向小组或全班同学交流展示“采蜜本”,帮助孩子体验发现、收集、积累的乐趣,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身心的提高,从而充分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孩子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四、创设展示表演机会,升华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家里,家长和孩子读完书后,可以根据书中的故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家长要肯定孩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学校,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或班级,定期给孩子创设展示平台,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孩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课内外阅读成果。

1.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等,可以通过在全班集体讲,或者先在小组讲再全班评比的方式,评选“小诗人”、“故事大王”。

2.通过课本剧表演或课外阅读故事表演,让孩子将身体和心灵都参与到故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3.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孩子们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从而变被动的父母、老师“让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我爱阅读”。

五、亲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