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00: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学外科专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重点专业,经过实际调研笔者发现临床课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分割过细、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依据基层实际需要,参考学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增加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突出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规范练习常用的急救治疗技术,如心肺复苏、止血、三角巾包扎、胸腹腔穿刺、导尿、吸氧等操作;对于临床中常用又难以掌握的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编纂了教学讲义;加强了关节复位、骨折固定实用性教学内容。
2、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
在96个学时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讲授外科学的内容,再者学生既往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外科内容,如果面面俱到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要选择学生实用的又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重点开设的几个讲座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急腹症、神经外科新进展、血管外科、胆道结石的诊治、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乳腺疾病等,这样解决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外科各类考试的难点内容。这些外科讲座以疾病为中心,综合相关各基础医学的内容,又涉及到原因、发病机制、检查、诊断及治疗等知识,并增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们既掌握了临床知识和动态又使基础知识得到系统及强化。
3、建立外科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能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选择方便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让学生攻克传统教学中的难点,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依据调研结果,参考本科《外科学》(第7版)教材,建立的成人教育外科精品课网站,主体结构有:外科学电子教案、CAI课件、理论课程、实践操作、教学图库、外科手术视频等,有十余套外科试题、病例分析等资料,设有意见反馈和疑难解答等内容。既能弥补学生参加面授辅导的困难和不足,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辅导时的教学效率。
4、强化临床思维训练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症状或体征,以临床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层层深入。临床思维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强化了临床思维训练,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部分教学内容制定出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此工作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及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外科知识又训练了临床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5、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既往结课后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决定这一科的成绩,这样的测评模式,缺乏真实成绩评定的可信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改革后将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技能操作、网上平台答题成绩、期末理论测试五部分各占20%计入总分。这种考试方式使考试变为双向性、互动性,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学生同样也可以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考试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通过考试的引导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
6、考查指标及评分
从学生结课后的客观成绩和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效果的主观感受两方面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外科学期末考试分为实践和技能两部分,分别占30%和70%,两者相加即为外科结课成绩。调查两组学生对的外科教学内容及效果的主观感受,具体项目包括外科专业知识、外科技能操作能力、外科急症处理能力、临床专业知识、临床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每项满分为10分。
7、统计学方法
将考试成绩及问卷结果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009级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对167名2009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显示,授课时间和上班时间冲突(69.12%)、教学内容不符合实践工作的需求(48.56%)、教师专业水平或教学水平不足(25.75%)、考试监管不力(12.65%)4个因素位居前列。
2、两组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统计显示,实验组外科学结业成绩为(94.69±9.27)分;对照组为(87.62±10.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组学生外科专业知识、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及外科急症处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外科技能操作能力、临床专业知识、主动学习能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均较优。3讨论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对基层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受众对象等方面尚存诸多不利因素,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将成人教育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不适应基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本研究通过对2009级学生的调研,探求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学生学情,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提高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及再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a)-0150-03
随着社会进步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学历层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当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学历过低技术落后现状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提高学历层次[1],但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其师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影响了教育质量[2]。外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了变革,使之符合培养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组于2011年7月对河北医科大学成人学院沧州校区临床本科2009级16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等内容。外科结课考试后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采取多项选择,按顺序排列的答卷方式。依据调研结果,分析影响因素,对2011级外科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设2009级学生167名为对照组,教改后的2011级228名为实验组。2009年和2011年河北省成人高考分数线均为320分,学生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009级和2011级前导课程科目及学时数没有改变,外科学教学时数均为96节。
1.2 方法
依据调研结果,对2011级外科学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具体措施是:面授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建立网络教学方式;灵活学习时间;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采取专题讲座式精讲模块式教学;完善考试方式。
1.2.1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授课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院校的重点专业,经过实际调研笔者发现临床课课程体系存在着知识分割过细、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依据基层实际需要,参考学生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增加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突出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规范练习常用的急救治疗技术,如心肺复苏、止血、三角巾包扎、胸腹腔穿刺、导尿、吸氧等操作;对于临床中常用又难以掌握的水、电酸碱平衡紊乱编纂了教学讲义;加强了关节复位、骨折固定实用性教学内容。
1.2.2 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 在96个学时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全部讲授外科学的内容,再者学生既往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外科内容,如果面面俱到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要选择学生实用的又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重点开设的几个讲座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急腹症、神经外科新进展、血管外科、胆道结石的诊治、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乳腺疾病等,这样解决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外科各类考试的难点内容。这些外科讲座以疾病为中心,综合相关各基础医学的内容,又涉及到原因、发病机制、检查、诊断及治疗等知识,并增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使学生们既掌握了临床知识和动态又使基础知识得到系统及强化。
1.2.3 建立外科学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能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选择方便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让学生攻克传统教学中的难点,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3]。依据调研结果,参考本科《外科学》(第7版)教材,建立的成人教育外科精品课网站,主体结构有:外科学电子教案、CAI课件、理论课程、实践操作、教学图库、外科手术视频等,有十余套外科试题、病例分析等资料,设有意见反馈和疑难解答等内容。既能弥补学生参加面授辅导的困难和不足[4],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辅导时的教学效率。
1.2.4 强化临床思维训练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症状或体征,以临床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关问题,层层深入。临床思维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强化了临床思维训练,培养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部分教学内容制定出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此工作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及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掌握了外科知识又训练了临床思维能力[5]。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6]。
1.2.5 完善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既往结课后出一套试卷进行考试,决定这一科的成绩,这样的测评模式,缺乏真实成绩评定的可信度,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改革后将平时出勤、课堂表现、技能操作、网上平台答题成绩、期末理论测试五部分各占20%计入总分。这种考试方式使考试变为双向性、互动性,教师评价学生的同时,学生同样也可以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考试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作用[7]。通过考试的引导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8]。
1.3 考查指标及评分
从学生结课后的客观成绩和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效果的主观感受两方面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外科学期末考试分为实践和技能两部分,分别占30%和70%,两者相加即为外科结课成绩。调查两组学生对的外科教学内容及效果的主观感受,具体项目包括外科专业知识、外科技能操作能力、外科急症处理能力、临床专业知识、临床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每项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考试成绩及问卷结果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9级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对167名2009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显示,授课时间和上班时间冲突(69.12%)、教学内容不符合实践工作的需求(48.56%)、教师专业水平或教学水平不足(25.75%)、考试监管不力(12.65%)4个因素位居前列。
2.2 两组外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统计显示,实验组外科学结业成绩为(94.69±9.27)分;对照组为(87.62±10.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两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组学生外科专业知识、外科临床思维能力及外科急症处理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外科技能操作能力、临床专业知识、主动学习能力评分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均较优。见表1。
3 讨论
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对基层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会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受众对象等方面尚存诸多不利因素,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9-11]。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将成人教育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也不适应基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本研究通过对2009级学生的调研,探求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学生学情,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提高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及再学习能力。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新形势下应继续完善外科课程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及手段,完善外科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不辜负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期望,为基层培养高等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卫红,何国平,邓常青,等.我国乡镇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7):921-922.
[2] 张晓春,周长春,何冰,等.医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分析及管理模式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4):43-45.
[3] 鞠永熙,孙峰.护理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7):91-94.
[4] 代春,颜太琼.在外科教学中引入医疗纠纷案例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31-132.
[5] 翁晓兰.基于“任务驱动”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浙江医学,2011,33(12):1850-1851.
[6] 吴秀云,庄立辉,朱亚南,等.某高校医学生健康教育学本科教学效果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06-707.
[7] 黄华兴,沈历宗,肇毅,等.外科学基础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88-490.
[8] 郑俊鸿,文军,齐伟力,等.外科技能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2):160-161.
[9] 殷自振.提高外科实习带教效果的经验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26-127.
“适度懒散法则”用来形容一些意外(通常指糟糕)的事情,却最终成为了对人类有益的发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的经历,他两次在实验室里获得的意外发现都对人类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莱明无意中对着培养细菌的器皿打了个喷嚏,后来他发现到,在这个培养皿中,沾有喷嚏黏液的地方没有一个细菌生成。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弗莱明发现了溶菌酶――在体液和身体组织中找到的一种可溶解细菌的物质。
1928年运气之神再次降临。弗莱明在细菌试验做到一半的时候外出休假两个星期,这个不修边幅的人把一只未经刷洗的培养皿落在实验室的水槽中,等他度假回来时,发现培养皿中长出了一种霉菌。他观察到了这种霉菌有抗菌作用,而且这一次抵抗的细菌还是葡萄球菌――一种严重的、有时是致命的感染源。经证实,这种霉菌液就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天然抗菌素。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这一发现导致了两个结果:1.青霉素的发明;2.弗莱明太太雇了个女佣。
试想如果当时弗莱明没有注意到培养皿上的细菌,青霉素的发现者还能是他吗?也许有人认为这仅仅是失去青霉素发现者的名号,那么你错了。194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诺贝尔医学奖。更重要的是青霉素的发明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并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相关专业连接: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
就业方向:医生、研究人员、检疫人员
求学点评:学习医学辛苦而有趣,要出成绩还要善于发现。粗心的弗莱明做实验时竟然不带口罩――导致喷嚏黏液都粘到器皿上,但细心的他又能发现沾黏液处与不沾的细小区别;而对于青霉素的发现,如果“不拘小节”的弗莱明把青霉素当一般的发霉物冲掉了,那么这个划时代意义的诺贝尔奖又不知道会花落谁家呢!
能透视的射线
小时候看《猫和老鼠》时,经常可以看到某个角色被电击后露出全身白骨的镜头。这个创意的发明者可要好好感谢威廉•伦琴,要不是伦琴发现了X射线,想见到一身白骨只能去教堂背后的墓地了。
镜头来到1895年的一个周末的晚上,慕尼黑伍尔茨堡大学的师生们都回家去了。但校园里还有一个房间亮着灯光。灯光下,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在摆弄着什么,这个人就是伦琴。他正在做一次放电实验,他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可是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而放电管旁边一叠原本密封的底片,却被曝光了!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他开始了对这种光线的研究。
往后几天,更为神奇的现象发生了,一天晚上伦琴很晚没回家,他的妻子来实验室找他。当时伦琴要求他的妻子用手捂住相片底片,当显影后,伦琴在底片上看见了妻子手指骨头和结婚戒指的影像。
这一发现对于医学有着重大意义,它就像给了人们一副可以看穿肌肤的“眼镜”,能够使医生清楚地观察到活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由于X光的发现,在1901年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伦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人。
1.引言
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口译课程是翻译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翻译人才,语言课程和翻译课程有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关于本科口译教学,以往的讨论主要针对本科口译教学作为整个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如何体现口译的特点,本文旨在探索本科阶段口译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作用。
2.本科口译课程的定位
谈到本科教学中口译课程的定位,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鲍川运教授在“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中指出“关于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过去进行了许多讨论,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穆雷,1999)”(鲍川运, 2004:27)。笔者认为,虽然口译课程有其特殊性,从总的培养翻译人才的角度看,口译应该属于翻译教学,即口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市场需要的译员;但是由于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因其局限性,因此应当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估。关于这一点,鲍川运教授明确指出“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性质是教学翻译,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手段”。鲍川运教授主要从大学本科口译课的局限性得出这一结论,这里的局限性指的是本科口译教学无法满足口译训练所需要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量。除此原因之外,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和实践经历,将本科口译教学应归为语言教学而不是翻译教学范畴的原因总结如下:
第一,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与一个合格的口译学习者应具备的语言能力相差较大。一定的双语能力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必备的素质,这一点无可争议。对于实战中的口译员来说,不管接收信息的语言语速多么快、词汇多么生僻,译员都要听懂理解;不管其接收的信息多么复杂、信息量多么大,译员都要从容地将其译出。吉尔在《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中指出会议口译的译员应能够“发表与发言人演讲语言质量相当的演讲”(Gile, Daniel, 1995:5)。对于这种语言质量标准,绝大多数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很难达到。根据大纲要求,口译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应该在英语专业高年级,即大三或大四开设。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英语专业的四级过级率仅为53%, 而每年全国平均四级过级率也大概在50%~60%。这表明,全国普通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口译工作所需要的语言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一方面,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在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还是继续夯实语言基础。
第二,从语言学习和口译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看,在口译教学中凸显其语言教学的作用很有必要。从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设置看(见表1)。
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课程: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教学目标是针对听说读写中的某一单一方面。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实际的教学和学习说,学习者在基础英语课上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的词汇、短语或表达,既可以在听力方面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篇章,又可以在口语和写作方面帮助其更好地表达。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在不断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不断在脑海中强化所习得的语言知识。然而,这些课程的教学都是相互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在一门课上积累的语言知识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巩固。相比之下,口译课程在这方面就有独特优势,因为口译的本质决定了口译训练是不断循环的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这样,口译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对学生是否掌握所涉及的语言点进行及时检测和巩固。
从宏观方面来说,即使是一名合格的译员,其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能力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而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口译能力的提高又是相互促进的。一直以来,关于口译教学的研究都侧重于语言能力对口译能力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开始关注口译培训对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所能起到的作用。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考虑,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口译学习抱有浓厚兴趣,并具有良好动机去了解口译、学习口译技能,但是将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为从事口译工作的学生只占极少数。这在较大程度上归因于口译工作要求比较苛刻,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往往需要从本科到研究生较为系统的培训再加上数年的实践,成本和投入比较高。这就决定了本科口译教学,相比口译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口译教学,以及联合国、欧盟等的职业化口译培训,所面临的学生的需求很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说,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与职业化口译培训还是要做一定的区分,才能充分发挥口译课的作用,体现口译课程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表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3.结语
口译课程虽然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口译基本理论及技能的使命,但是在本科阶段,由于学生语言水平不足,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学习而不是翻译训练,同时学生学习口译课程的目的不全是成为一名职业口译员,因此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应该定位为一门语言课程,而不是翻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口译课程的语言教学作用足够的重视,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Gile,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ion Training [M].Amsterdam:Benjamins,1995.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3]王文宇,段燕.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问题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