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09:5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危机处理能力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商业周刊》9月19日
欧洲高等教育不及美国
欧洲高等教育状况对其竞争能力构成长期威胁。5年前在里斯本,欧洲官员宣布,他们打算在2010年前成为全球“知识经济”的先行者。这一思想的实际意义在于,欧洲人要比竞争者更快乐地工作,而非更辛苦地或更廉价地工作。但欧洲衰退的高等教育制度对这种抱负构成致命的威胁。在地图上还没有美国的时候,欧洲就已是诞生学术精英的摇篮。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将其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让位于美国。美国大学现聘用着70%的诺贝尔奖得主,全球30%的科学与工程论文作者,以及44%论文曾被引用的作者。欧美差别主要在学校管理体制方面。一个是国家投资,政府控制;一个是自筹资金,自主管理。有迹象表明,欧洲决策者已意识到他们的制度失败了,正在进行大力改革。亚洲国家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更新文化知识的学习。如果欧洲学校不改革,甭说美国,可能还会赶不上亚洲呢。
《经济学家》9月10日
手机电视能否受欢迎
在手机上看电视会成为现实吗?许多移动电信界人士认为可以。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在赫尔辛基刚刚做完移动电视的调查显示,40%的被访者愿意付这项服务费,并认为每月10欧元的收费是合理的。今年1月在韩国的调查中已吸引了10万用户。其他制造商对此也表示乐观。但大多数用户已满足于通话和发短信。有研究表明,欧美60%的消费者对在电话上看电视不感兴趣。目前各式各样的移动电视技术正在试验中,如果真成功,还涉及信号频谱分配,建造移动电视网,手机升级等问题,这些加起来也需几年才能实现,只有到那时,才有可能说,移动电视是人们真正想要的那种电视。
《经济学家》9月10日
中国慢慢显露影响力
4年前,美中两国在反恐战中握手言和。当时,北京对美军及其在中亚部署基地袖手旁观。现在即使双方都承认双边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健康友好,北京还在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军政影响。中国社科院的一位教授说:“美国借反恐为由进驻中亚,并企图领导整个地区,现在该是让美国离开的时候了。”北京用多边联盟来表现自己的主张,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一例。北京最新的策略是限制美国在东亚的影响。而东亚峰会的目标是组成“东亚共同体”,一个统一的地区贸易集团。北京计划在这次峰会上讨论政治和军事合作问题。美国虽然是东亚5国的盟国却被排斥在外,对此不会善罢甘休。今后几年,华盛顿与北京很可能为地区影响进行一种巧妙的斗争。
2005年开始,国家及教育部连续颁发的相关文件,使高校危机处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并引导高校危机进入类型细分研究阶段。《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在当前高校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对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直接考验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辅导员能否时刻具备危机意识和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决定高校危机事件能否顺利解决。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研究型大学中,研究生逐渐成为在校学生主体,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却依然认为本科教育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才是高校危机事件主要关注的对象。未深刻意识到对研究生群体危机事件处理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深刻的影响着高校的和谐与稳定,而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愈显重要。因此,学界虽然对高校危机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以研究生辅导员为对象的危机处理能力的研究却显得薄弱,这种缺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教育管理出现“真空”地带。所以,深入研究并提高研究生辅导员的危机处理能力,对实现和谐校园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现状研究
2003年“非典”过后,高校更加重视辅导员的危机处理能力,虽然极少涉及以研究生辅导员为研究主体的危机处理能力相关的研究,但现有对高校辅导员整体层面上危机处理能力的现状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也涵盖了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现状分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就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从地域性来看,港台学者对校园危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但多局限于中小学范围,理论性不高,推广性不强;内地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
目前,学界主要就辅导员应对高校危机的思路、方法、应对能力等方面进行较为粗浅的研究,对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意义有较多共识性的阐述,即危机处理是作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对于迅速有效控制、消除高校危机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检验辅导员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1]。同时,多角度提出应对危机事件的原则,如遵循“以学生为本,从人本关怀出发”[2]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深入挖掘了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辅导员在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上模糊不清、缺乏危机意识的主观因素及高校危机处理长效机制缺失,无法为辅导员防范和应对危机事件提供制度保障、缺少对辅导进行系统的应对危机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等客观因素的分析[3],最终建议要重视从辅导员自身定位、机制建设、组织建构等方面培养其危机处理能力,如辅导员要树立“居安思危、能力创新、自我培养”的理念,同时,高校要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构筑系统的培训课程体系和模拟训练形式,建立具体的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培训制度,并健全危机管理考评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开展危机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等。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使得研究的理论基础颇为薄弱和难以取得有力的实证。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从辅导员自身定位的角度入手,借鉴了中心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涉及危机管理、心理学等,跨学科从不同视觉展开研究,但却始终未能将相关理论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已开始广泛开展高校危机处理的研究,并由定性化逐渐发展到定量化阶段,尤其重视高校危机制度及机制方面的建设研究,通过建立处理危机事件的实践模型和仿真系统、制定相关制度或指南,使危机处理更加社会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如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专门对高校危机进行深入研究的机构,并进行危机管理、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详细的指导方针等。虽然国外高校危机处理的研究成果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但其专业的危机处理模式和处置机制为国内高校危机处理及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三 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梳理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在高校研究生危机事件的警醒下,教育部明确了对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研究的必要性,从其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来看,其中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化解矛盾,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其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决定了其在危机处理不同阶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辅导员工作内涵与重点指明方向。
更重要的是,高校也充分肯定了辅导员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角色,即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第一道防线[4],是高校危机处理的重要主体,他们最贴近大学生生活,是其最亲密的朋友,大多能陪伴他们度过整个大学生活,能保证危机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贯性,全程参与危机教育和管理,才能使高校危机处理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教育部与高校的重视,推进了对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研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和评估建立良好的理论及经验基础,也是为提高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提出新的思路,如立足于辅导员危机处理的实际情况,以辅导员为主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行研究等。但是,目前由于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暂未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危机处理能力的具体内容大多是基于危机管理的过程维度进行简单总结,缺少全面归纳,如仅概括提出“新时期,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问题上,要从反射式的事后处理模式,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信息畅通、迅速反应、协调应对的综合系统模式”[5],或在内容上简单归纳为“表达沟通、观察判断、果断决策、转化处理、组织协调、心理疏导与自我调节等”[6]。
四 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结构分析及提升能力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多元化思潮冲击着校园,而教育体制和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快研究生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研究生群体思想上的特殊性也日益凸显,他们独立、复杂、极端、多元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校园稳定的风险。因此,对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结构的准确分析,是提升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重要前提。
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校园危机处理的机制与企业管理等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果能找到一种较为匹配的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将有利于研究框架的构建和对其深入研究。因此,本文提出以斯滕伯格智力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探索和分析当前复杂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的能力结构,寻找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J.斯滕伯格提出,主要着眼点在于个体适应环境、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的能力,以及个体目标的达成和成功的获得[7];以主体的内部世界、现实的外部世界以及联系内外世界主体的经验世界三个维度来描述智力并形成三个相对应统一的亚理论。三个维度分别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即计划、监督、评价能力,认知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的应对(即适应当前环境的能力、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和改造旧环境的能力)、处理新情境的能力和心理操作的自动化过程[8]。通过三个维度的全面分析,强调个体智力的环境因素、人的实践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教育改革和在教育实践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9]。
那么,基于该理论,相对应的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结构体系中,主体为研究生辅导员,其内部世界即解决研究生各种危机事件的心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的自我心理调节和对研究生的心理指导能力,也包涵综合素质能力,这是辅导员即时发挥现场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妥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础。因为任何一桩危机事件的出现,不仅瞬间对当事人及家属,也对一线辅导员在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第一时间在心理上的调适和把控,包括辅导员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对后续处理危机事件至关重要。因此,辅导员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对象群体的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也是对不断学习能力的考验。
现实外部世界指在危机过程中对危机事件的预防、预警及处置能力,是内部世界综合能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危机事件发生根源的隐性特点决定着辅导员必须对危机事件具有随时预警和敏锐的判断能力,注重在思想教育及管理中对日常细节和各种矛盾情景的联系分析并备案,划分危机可能波及的核心区域,可有效降低或干预危机事件发生的几率,甚至直接化解危机事件。而在面对无法预知的危机事件现场,可能会出现混乱、无序甚至失控,能否果断冷静、具有魄力,顾全大局又做到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决策及时、行为果断[10]是真正考验一线辅导员危机处理的能力。此外,危机过后的善后工作和心理引导更不容忽视,就像2008年汶川地震的灾后心理疏导一样,“迟缓的心理应激反应”将导致危机过后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因此,在危机事件余波下的校园舆论环境中,无论是直接或间接经历了危机事件的学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和内心的迷惘。辅导员及时采取适当方式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危机事件和进行心理疏导,否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危机事件,如有的高校在短时间内曾连续出现几宗类似的危机事件,带给我们惨痛的教训是除了危机事件发生的自身一些规律性因素之外,第一宗危机事件发生后是否及时进行恰当的善后心理引导和营造积极的校园舆论氛围有一定关联。因此,辅导员必须深刻认识并分析危机事件的深层原因,把握在学生当中的舆论趋势和从学生角度分析危机事件带来的各种心理反应,从而审时度势组织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
联系内外世界主体的经验世界主要指危机后辅导员对危机的学习和评估能力。在现场经历危机事件后,也许会有一段心理上的“危机间歇期”,辅导员必须尽快从这种间歇期走出来,回到危机事件情景中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危机事件的事前、临界点、事中及事后的应对状况和能力的运行情况,以及对危机事件造成的影响及舆情的分析,危机处理制度的探寻和评价等,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综上,在全面梳理高校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斯滕伯格智力理论进一步深挖和解剖研究生辅导员在特殊角色定位下其应有的危机处理能力的内容及具备相应能力的实现方式,进而探索在新时期高校危机处理工作缺失的情况下,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和有效方式;同时,高校有必要对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相关的制度进行探寻和评价,包括其危机处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运行环节,构建提升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能力的长效运行机制,制定研究生辅导员危机处理的工作指引,为研究生辅导员应对高校危机提供科学规范的工作指导,提高高校研究生管理和培养质量,维护高校和谐安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6]朱萌.高校辅导员危机管理能力的研究[J].实践研究,2011(3):87-91.
[2]宋传盛.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0(2):187.
[3]程晓娟,黎万和.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危机事件中作用的策略研究[J],2010(12).
[4]郁晓鹏,胡华北,等.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5(1):61-62.
[5]陈清森.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研究[J].科技信息,2009(25):168.
微处理器由大量的晶体管组成,晶体管的工作需要消耗功率; 同一个芯片上,对于同样的操作,高速运行一定比低速运行的功耗多,有功耗和发热是正常的。例如,i386DX-20MHz的最大功耗在1.3W左右,Pentium-133MHz是11W左右,Pentium Ⅲ-1.33G就需要33.9W左右,而Pentium 4-1.3GHz则需要68.8W,新型微处理器的最大功率都超过了百瓦。若功耗和发热影响到处理器的正常运行,就需要采用节能技术。
在微处理器发展的初期,由于英特尔的设计思路、微处理器架构、芯片的集成度、制造工艺、材料工艺等条件下制造的处理器所产生的功耗和热量不足以制约处理器的工作频率按照摩尔定律不断提升,才使处理器的频率顺利提高到“G”Hz级。引起处理器节能技术开发的起因是英特尔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制造的移动版处理器、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容量有限,体积小,无法负担台式处理器庞大的耗电量,其内部狭窄的空间使密集排列的元器件无法迅速的散发热量,英特尔才就如何减少移动处理器的功耗和热量进行研发。由于处理器功耗与供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降低核心电压可以大大降低处理器功耗,英特尔开始采用了降低处理器的工作电压和系统控制电源的供电量的办法。
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块笔记本电脑专用处理器80386SL/80386DL,是首批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所设计的移动版处理器,其工作电压为3.3V而不是5V,它们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系统管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管理方式后,处理器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控制显示屏和硬盘等其他部件暂停工作,甚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和延长电池工作时间的目的。
1990年英特尔又推出了80486 SL 处理器最初是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设计的,与386SL一样,这种芯片使用3.3V电压,而且也有内部切断电路,使微处理器和其他一些可选择的部件在不工作时处于休眠状态,这样就可以减少笔记本电脑和其他便携机的能耗,延长使用时间。
此后,随着微处理器的制造工艺与主频的提高,处理器的工作电压逐步下降到3.5V/3.3V/2.8V/1.6V/1.3V。同时,英特尔还开发了一系列如SMM、APM、ACPI和SpeedStep等十余项节能技术。
历史沿革
最初的SMM系统管理方式,其工作原理是: 当系统空闲或执行非中央处理器(处理器)密集型的任务时,微处理器减缓或暂停系统某些部件的工作的能力,以节能和可延长计算机元件的使用寿命。这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节能技术。
鉴于电脑的日益普及,美国环境保护署1992年提出了一个全面性的环保和节能规范“能源之星”计划,该计划有关规定几乎涉及所有耗电大的电脑设备,让这些设备在空闲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譬如显示器黑屏、硬盘停转、处理器停止工作或时钟频率降低等,休眠的设备只有少部分电路处于等待“唤醒”的状态,因此可以显著减少能耗。能源之星计划提出了节能要求。
同一年,英特尔公司制定出名为 APM(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高级电源管理)的节能规范,APM是一个完全基于BIOS的电源管理技术,所有节能措施的实现都需依靠BIOS―电脑用户必须进入BIOS的电源管理项进行设备节能方式的设置。
之后的1996年,英特尔公司又与微软等4家公司一起制定了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and Power Interface,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规范。5家公司的结盟,使得主板、处理器、BIOS和操作系统在电源管理上联合行动,不仅主板和处理器要支持ACPI,而且显示器和硬盘等主要耗电设备也必须按照这一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
ACPI将电源管理BIOS代码、APM应用编程接口、PNP BIOS应用编程接口、多处理器规范表格等软硬件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可以互相进行通信来了解彼此的使用情况,而且都受操作系统的控制。针对处理器、RAM、硬盘和显示器4种设备,ACPI规范定义了6种状态,使得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随节能模式的改变而变化,电脑的功耗逐步减少。
操作系统可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并根据用户所设定的管理策略,适时对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之目的。ACPI的高明之处在于界面十分友好,容易理解、便于上手。
英特尔在1994年~1997年先后开发了VoltageReduction(自动降压)、ClockGating(自动频率调整)、QuickStart(在处理器空闲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等笔记本电脑处理器专用节能技术,并且在1999年开发了集以上三种技术之大成的SpeedStep技术。
SpeedStep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它能使处理器在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自动切换,即接电状态时的最高性能模式和电池状态时的电池优化模式。采用SpeedStep技术的处理器为笔记本电脑带来性能的革新,无论是插电运行,还是脱机使用电池,笔记本电脑均能以近乎台式机的速度运行并达到最佳性能。当笔记本电脑连接至交流电源时,可提供几乎与台式机相同的性能; 当使用电池时,在性能与电池使用时间之间达到最佳平衡,这时的处理器功耗将降低40 % ~50 %,同时保持80 %的最高性能。
SpeedStep系统主要由自动电源识别系统和自动电压调整系统组成,其中包括系统BIOS、终端用户接口软件、切换开关控制ASIC和芯片组。当笔记本电脑运行在电池优化模式时,处理器的电压为1.35伏,频率为500MHz,此时,将笔记本电脑接到交流电源,在小于1/2000秒的时间内,自动电源识别系统和自动电压调整系统将使处理器的电压自动增加到1.6伏,频率按处理器的不同而分别提高到600MHz或650MHz。
目前SpeedStep已发展到第二代,第一代提供了两种频率变换状态: 全速状态及电池供电时的降频状态; 第二代的增强型能提供更多的频率档次。
1999年~2002年,英特尔又开发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例如Deep Sleep、Deep Sleeper休眠模式; QuickStart技术,它能够让笔记本电脑在不工作时立刻将处理器切换到低耗能水平(0.5W以下),以达到有效管理电源以获得更长的电池寿命的目的。可以实现动态调节核心电压,按需供电。英特尔针对Prescott处理器开发了Dynamic VID(动态电压识别)技术,它可根据处理器的忙碌程度实时调整供电电压,以“见缝插针”的方式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实现Dynamic VID无需任何驱动程序,但需要主板和BIOS支持。
英特尔还从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逻辑设计上进行改进,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功耗,如:
Advanced Branch Prediction: 采用多分支预报机制大幅度提高预报的准确度,缩短任务执行时间,进而降低功耗。
Micro-Op Fusion:采用操作融合技术,实现两个操作、一次执行。
Power Optimized Bus: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处理器总线,降低功耗。
Dedicated Stack Manager: 通过设置硬件堆栈管理器,可以明显减少堆栈管理的微操作数,达到减低功耗的目的。
面对的难题
处理器到了90nm工艺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功耗因素现在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例如,芯片内电路互连损耗、泄漏损耗。但英特尔依然在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提高处理器性能。例如提高FSB速度到1066MHz,将奔腾4处理器的缓存加大到2MB等,但结果都收效甚微。随着运行电压的降低,出现大量电流渗漏现象,结果产生了很高的热量,高发热量会导致芯片运行不稳,处理器频率提升遭遇瓶颈,可以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热障。到现在,主流处理器的功耗超过百瓦,而且还一直呈现向上提升态势。
为了突破这一障碍,在新世纪之初,包括英特尔在内的一些国际著名芯片制造公司,都组织专门的队伍、斥巨资研制性能、功耗和发热平衡的低功耗微处理器技术,并且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处理器制造商开始采取一项新战略,将两个或更多完整的、独立的处理器内核安装在一个芯片上。这种多内核处理器直接插在主板上的一个插座中,操作系统将每一个执行内核视为一个可以独立控制的逻辑处理器。拥有两个独立的处理器核,可以让每个处理器核以较低的速度运行,因此降低了温度,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提高了计算机的总体吞吐量。
英特尔计划用双核心(甚至多核心)处理器共同运做的办法来实现性能再次提升的愿望。为了能够让双核心在一起顺利工作,引入更先进的电路来降低耗电和发热,这项技术可以在较低电压的时候把晶体管之间的漏电流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酷睿的创新
对半导体芯片来说,新工艺往往可以带来运算性能和电气性能双方面的改进。若用先进工艺制造往往可以带来功耗的明显降低,而低功耗同时又意味着芯片的工作频率可以继续向上提升一个等级。低功耗可以让PC更节能,对散热设计不会带来什么压力节能,安静、低噪音运行可以得到充分保障。酷睿双核处理器采用了65纳米新工艺的芯片制造,从英特尔的设计思路、微处理器架构、芯片的集成度、制造工艺、材料工艺等,也就是说从根本上创新了处理器节能的技术。
最新的酷睿2处理器采用了专用的双核微体系结构。每块酷睿双核处理器中均包含有两个经过为移动计算优化的执行内核。这一设计可利用专用的处理器资源,在单独的内核中执行并行线程或应用。因此,在同时运行多个要求苛刻的应用时,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可以保证极为卓越的性能和更快的系统响应速度。此外,多线程应用的性能也得到了相应提升,使性能/瓦得到提高。
酷睿双核处理器有一个高性能的内核架构。该内核架构采用了微操作融合以及高级堆栈管理(Advanced Stack Management)技术,因而能够在最大限度提高性能的同时,优化能效。微操作融合技术整合了相同宏操作(macro-op)中的多个微操作。高级堆栈管理则可以在局部范围内追踪有关堆栈指针的变化,从而降低堆栈相关操作中的微操作数量。微操作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可以在能耗更低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实施调度、“按需”提供性能。
此外,处理器采用的新型增强型应变硅技术(Strained Silicon)也为降低漏电流贡献了不小的力量。理论上讲如果能迫使硅原子的间距加大,就可减小电子通行所受到的阻碍,也就相当于减小了电阻。这样一来,发热量和能耗都会降低,加速晶体管内部电流的通过速度,而运行速度则得以提升,晶体管获得更出色的效能。
应变硅技术的原理是将硅的晶体拉伸,这样沿拉伸方向电子的迁移率就会提升,导致电阻减小。在MOS管的栅极下沟道处的硅做成拉伸的“应变硅”,当MOS管打开时电流就会更顺利地沿拉伸方向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速度也能更快,向衬底分散的漏电流就会相应减少。在65纳米工艺中,英特尔采用了更先进的第2代高性能应变硅,该技术可以让晶体管的激励电流进一步提升到30%。
新型处理器节能效果的提升还与采用了新型的高K值材料技术有很大关系。与应变硅加速晶体管内电流速度相反,在不同晶体管之间则需要更好的绝缘,以避免电流泄漏的问题。在90纳米工艺之前,这个问题并不严重,因为晶体管之间有较长的距离。但转换到90纳米工艺之后,不同晶体管的间距变得非常之短,电流泄漏现象变得异常严重。英特尔决定采用高K值的氧化物材料来制造晶体管的栅极,英特尔称之为“高K门电介质”(High K gate Dielectric)。这种材料对电子泄漏的阻隔效果可以达到二氧化硅的1万倍,电子泄漏基本被阻断,这样就可以在绝缘层厚度降低到0.1纳米时还拥有良好的电子隔绝效果。
英特尔的酷睿处理器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
进入到65纳米工艺之后,英特尔实现了8层铜互联结构,每一个芯片可以容纳8个不同的逻辑电路层。层数越多,芯片占据的面积就越小,成本越低,但同时也要面对更多的技术问题。不同的电路层需要用导线连接起来,为了降低导线的电阻,采用金属铜来代替以往的金属铝。其次,两个电路层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容效应(C值),由导线电阻R和层间寄生电容C共同产生的RC延迟决定着芯片的高速性能。电路层越多,RC延迟就越高,芯片不仅难以实现高速度而且会增加能耗。使用电阻率更低的铜代替铝作为导线,可以一定程度降低RC延迟。由于寄生电容C正比于电路层隔绝介质的介电常数K,若使用低K值材料(K
由于采用了增强的低能耗管理技术,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可以“按需”提供经过协调的双核性能。除支持双核协调平台更深度和增强型更深度睡眠电源管理状态转换外,英特尔动态功率调节还支持单个内核动态转换至间歇、时钟停止和深度睡眠电源管理状态。共享的电源管理逻辑可以在硬件中协调增强型英特尔SpeedStep动态节能技术和空闲电源状态(C状态)转换,从而更加高效地管理电压和频率。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可以在极低电压下运行,并采用了先进的高级技术,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时钟频率和信号转换,从而降低运行状态下的能耗。由于拥有全新的低频模式电源管理状态,因此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可以更快地切入和退出这些状态,从而保证了极高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节能特性。酷睿双核处理器还具有动态总线暂停(Dynamic Bus Parking)特性,当处理器处于这些低频模式状态时,芯片组的能耗也随之降低,从而提高了平台的整体能耗。
此外,酷睿处理器微架构上的改变也为进入更低功耗时代做出了很好的准备。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
支持动态高速缓存大小调整的增强型英特尔更深度睡眠特性。处理器的缓存单元从来都是发热大户,尤其是二级缓存占据晶体管总量的一半多、功耗极为可观。为了降低大容量缓存带来的高热量,英特尔为其65纳米SRAM芯片中引入了全新的“睡眠晶体管”功能,当SRAM内的某些区域处于闲置状态时,睡眠晶体管就会自动切断该区域的电流供应,从而令芯片的总功耗大大降低。此时,睡眠晶体管可以看作是SRAM的小型控制器,可以控制SRAM单元的晶体管进行“睡眠”。可以根据需求或在空闲期间内动态刷新系统内存。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后,节能特性将随着高速缓存通道的关闭而开启。由于二级高速缓存的数据完整性决定了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更深度睡眠的最低电压限制,因此一旦动态高速缓存大小调整特性将全部二级高速缓存转移到内存中,处理器就会切换至一种新的电源管理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增强型英特尔更深度睡眠技术,它支持处理器将电压降低至更深度睡眠最低电压以下,以增强节能性和提高效率。
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酷睿双核处理器配备有一个采用高级传输高速缓存架构的共享2 MB二级高速缓存。两个执行内核间的系统总线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的高速缓存和总线设计,能够带来更卓越的双核性能,并有效降低能耗。当另外一个执行内核处于闲置状态时,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可以让处于运行状态的执行内核使用全部2 MB高速缓存。两个内核之间的动态高速缓存分配可以增强性能,并降低高速缓存的未充分利用率和数据存取的未在率(miss rate)。两个内核之间的高效数据共享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前端总线流量,并降低保持高速缓存数据一致的复杂性。
处理器中增强的数据预取逻辑可以在高速缓存请求发出之前,将数据发送至二级高速缓存中,从而减少了总线周期的损失。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中配备有数据高速缓存设备流处理器(Data Cache Unit Streamer),它可以通过要求一级预取功能提前启动,来提高二级预取功能的性能。增强了数据写入次序缓冲区(Writer Order Buffer)的深度,以提高回写延迟性能; 集中式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控制逻辑实现了电源的优化和功率的降低。
英特尔高级散热管理器。酷睿双核处理器采用全新散热管理系统,可提供更高的准确度和更精确的噪音控制能力。每个内核上的全新数字温度传感器和热量监控器均位于热点附近,从而提高了高温下的准确度,并实现了更精确的风扇控制。此外,该款处理器还支持下一代双核优化稳压器、英特尔移动电压定位技术(英特尔MVP VI),并且还在共享区域内配备了传统的热二极管,作为故障保护机制。
节能型667 MHz系统总线。酷睿双核处理器系统总线采用了分离处理、延迟应答协议(Defferred Reply Protocol)。前端总线(FSB)采用地址与数据源同步传输(SST),在每个总线时钟中可以传输四倍的数据(4倍传输速率或AGP 4X),由此提高性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四倍并发”(quad-pumped)。地址总线在每个总线时钟内可以提供两倍的地址,这就是所谓的“双时钟”(double-clocked)或2倍地址总线。4倍数据总线和2倍地址总线共同运行,可提供高达5.33 GB/秒的数据总线带宽。前端总线采用高级发射接收逻辑电路(AGTL+)(Advanced Gunning Transceiver Logic)信号技术,此项技术由支持低电压增强的GTL+信号技术演变而来。
本田“婚礼门”的后遗症
事件背景:2005年1月10日,离洞房花烛夜的喜庆婚宴还有三个多小时,石桥镇新郎周先生迎亲的婚车车队中,一辆本田轿车突然发生车祸――当场一人死亡。
这辆本田车行至南庄兜收费站,由于前面六辆车是杭州本地车,有统缴卡,而这辆车和另一辆车没有卡,因此要缴费过关。等本田车通过收费站时,已与前车相距约有100多米。过了收费站几分钟后,车子还在加速往前赶,但意外发生了,司机突然发现前方约10米处有一条大黄狗自右向左横穿马路。 据司机说,他马上紧急刹车,但已经来不及,车头撞上了那条黄狗,车内方向盘的气囊弹了出来,他的脸被蒙住,一点都看不到。之后,他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崭新的广州本田轿车当场解体,断为两截,两前轮承载的驾驶室翻到对面车道;两后轮承载的车体在原先车道上;车后座上新娘三名年轻的表亲,被甩出车外,重重摔在马路上……
接下来本次汽车产品危机的事情进程是:1月11日,广州本田售后服务科潘先生接受了杭州电视台的采访。潘先生笑容可掬地回答道:“车辆的话,不能简单地看它厚薄。这个在设计上它都有它的要求,不能这样简单这样评价。我们已经看过现场了,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不是和我们有关,我们将对车辆进行确认。”
1月13日车主及死难者家属打算委托浙江省权威机构对事故车进行检测。广本雅阁车的车主要求与厂家一起对被撞车委托浙江省的权威机构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检测,但厂家表示应该由厂方自行认定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因此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1月14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交通巡逻(特)警察大队向浙江省质量鉴定管理办公室提出质量鉴定申请,要求对事故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及车身断裂原因进行鉴定。1月17日广州本田汽车有关专家到杭州并再次否认是汽车质量问题。1月19日,日本本田公司技术专家到杭州,并配合检测。
1月24日,广州本田服务双周开始,主要针对冬季用车进行空调系统、冷却系统和制动系统方面的全国免费检测。但按照广本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此举和断车事件无关。
一个多月的回避和沉默之后, 2月28日广本举行第五十万辆轿车下线仪式。
案例分析:因为事关驾驶者与乘座者的性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关注要远远超过其他产品,那么本田是否缺乏”安全性”?本田是否采取了日本企业的供应材料“策略”(即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一等材料供应南美,二等材料供应美国、欧洲,三等材料供应亚洲)这两个核心问题是中国消费者心中最大的疑问,而回避这疑问,等于没有对这一产品质量危机做正面回应。
从死难者的痛苦及其影响力角度,此时争取民心比争取市场更为重要。相比之下,厂家的表态却过于“单薄”,广州本田的声明是“事故发生后,广州本田对事故的罹难者深表痛心,并立即派遣事故处理小组前往杭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广州本田雅阁汽车是中国市场上颇为畅销的车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用户甚至需要加价并提前预定才能买到。对于一个产品来讲,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但是本次事件成为广州本田在中国的品牌转折点,人们对这一汽车品牌的疑虑与阴影没有解开,至今也难以释怀。
经历如此之大的事件,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平面媒体没有达到公众宣泄情绪的,通过BBS,愤怒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反而大量扩散,并反复被强化。在控制平面媒体的负面信息传播方面,广本的公关团队的确是长袖善舞,但却缺乏更为长远的考虑和更为有效的组合行动,
广州本田没有意识到本次危机实际上是一次长期的危机公关,需要至少4个阶段才能改善危机留下的“后遗症”。一两年后,无论怎样答谢汽车客户,无论如何费心举办各种各样的品牌活动,也难以挽回那“一刹那”的深远影响。
推论参考:质量危机四步走
我们会发现,成功产品质量危机处理同样是四个步骤:向消费者道歉――杜绝有害产品出厂――整改管理流程――新品上市答谢消费者。
四个阶段是为了取得消费者的理解、谅解,恢复信任的过程,逾越或者忽略它,甚至想走捷径,等同于忽悠消费者,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来说,正常的危机发展客观上是有四个阶段,即信息传播、信息放大、造成影响和企业被动挨打,当然这四个阶段有时候并不是区分得那么明显,但总体来说还是会在或长或短的期间内存在着。
信息传播几乎是所有危机的开始阶段,随后会因为媒体的追踪和公众的质疑而逐渐扩散,再往后可能就是对产品的销售和企业的声誉有了直接的影响,如果这时候还没有积极有效的行动措施,企业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状态,这样的状态持续得越久,企业翻身的机会就越渺茫。当然,对于今天对商海波涛见多不怪的企业而言,不采取措施而导致完全被动是不大可能的,但基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对自身品牌吸引力的过度自信,对危机的风险程度不合理低估,对消费者易受糊弄的传统习惯心态的不与时俱进的盲从,或者仅仅是决策上的纯粹失误等等,企业总是在处理产品质量危机时丢三落四。
广州本田在婚礼门如此重大事件引致的汽车质量危机面前,居然妄想仅凭几句“尽快配合展开调查”和对死难者的哀悼来打发公众,以新车的下线仪式来转移公众注意力或者淡化先前发生的事件,这样的做法太不明智,也非常不到位。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让位的,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确定无疑的答复之前,公众和消费者不可能放下悬着的心。有谁会热爱一个名牌胜于热爱自己的生命?本田公司如果不是太高估自己的品牌魅力就是太低估公众的理性质疑能力了。
应付质量危机,针对上述四个危机发展阶段,处理上也包括四个步骤,虽然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却能够将影响降到最低,损失减到最少,规律总结的意义,就在于此。
首先,在信息传播刚刚开始时,企业就应当做出回应,并且尽可能是正面的回应。第一时间的回应意味着企业对自己产品问题的发生有个明确的态度,而绝不是置之不理或者虚假推托,承认或者否认,反正一定要有企业的坚定的声音。意在获得消费者的理解或者是为争取谅解而作铺垫,甚至仅仅是使公众得到对称的信息,不至于其后过于被动。
其次,阐释企业对消费者负责任背后的种种努力,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质量危机要消除负面影响需要一个过程,这一步骤有利于进一步赢得消费者的谅解与同情,与第一步形成呼应而不重叠的关系。
接下来就该是重头戏的出场了。前面的所有都是为这一阶段的措施的行之有效而做的准备,第三步就是向公众展示整改举动。公众可不是光听企业吹吹就能糊弄过去的,真正能够说服他们使他们重拾信心的是实际行动。这也是考验企业对消费者的诚意和对自身责任的至关重要一步。这里可能是修改产品的配方,调整产品线;也可能是废止一个有害的产品生产。总之,是行动,不是花言巧语、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很多人以为到了展示实际行动后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当然对于某个危机的解决来说,上述三步确实是齐活了。但企业如果有长远利益观念,就应当知道凡事应当做彻底――最后一步是寻找有利时机答谢消费者,做出实质性的补偿。这是锦上添花的一步,但是也是将危机公关进行到底的一步,不可或缺,意味深长,意味着企业把消费者当成真正的上帝,无论任何时期,都在意消费者的感受。
任何一个产品质量危机的应对,都不是随意的,如果是试图越过四个步骤的任何一个步骤,其解决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其留下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相反,成为一段永远也无法抹去的消费者新心中的隔阂。
企业对待产品质量危机应当不亚于大敌当前的心理状态,须知之前的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形成品牌,到今天的稳定而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都不能代表公众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永远的绝对忠诚,作为经济社会的理性人,他们看重的是产品带来的性能和利益,当这些好处与其他相比不具有明显优势甚至会害及他们的利益时,无论对产品如何感情深厚,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并毫不迟疑地将注意力迅速转到别的同类产品上去,尤其当产品质量可能威胁到生命健康时,这样的转移就更是瞬间完成,并且同样的心理变化也会出现在公众――潜在消费者处。
企业意识到这点非常重要,决策者们不会再狂妄地以为自我品牌优越而对来自外界的威胁不屑一顾。质量危机往往就是一个企业的分水岭,之前的成功与辉煌与其后的失败与衰退,其实仅是几步之遥。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众人皆知,但这里强调的不仅仅是及时医治的问题,更是一种勿以事小而不为的心态,千万要相信,一幢大厦可以因为一个细小的裂缝而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