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入门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07 09:52: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电子学入门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电子学入门教学

篇1

《电子技能》是一门实践技能课,是电子专业学生实践操作的入门指导课程。该课程开设在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教学任务是学会识别和测试各种元器件、掌握各种装配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技术等,为后续专业实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教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可以弱化困难。特别对于当前的职校生源状况:思维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关键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学生刚入校门时,对专业的认识还一无所知,这时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学中,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跨入专业大门,其中生活中的例子,多为学生有体验的内容,学生有较多的经验,学习起来有熟悉之感,实用之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兴趣。

二、由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引出新知识

以身边的应用例子做为新知识的导入点,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介绍电容器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接受这一新事物呢?本人从同学们熟悉的例子引出教学内容:家里用的电风扇之所以能转动,靠电容器起动;洗衣机之所以能转动洗衣,也是靠电容器起动;连大家熟知的楼梯灯延时开关也是靠电容器实现的延时功能。然后,进一步指导同学们从实验室的电风扇和洗衣机中找到电容器这一元件,从而引导出电容器的外形和结构,这样同学们就知道电容器离我们是多么得近,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同学们的兴趣有了,接下来的许多知识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三、合理使用生活常识来比喻教学

比喻教学法可以将一些难懂的知识点通俗化、形象化,使之变得浅显易懂,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来理解它,适当的比喻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这样,同学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型号这一个新概念的作用和意义,接下来,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分析型号中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达到了水到渠自成的效果。

四、融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电子技能》课程中,讲授有关于导线、常用装配工具和仪器的内容时,若是各部分知识分开学习,学生会产生枯燥、乏味。教师可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设计出一个训练项目,项目中融合进这些技能知识和训练内容。本人设计进一个《照明线路安装》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一块木板上练习安装照明线路,该线路的负载有:白炽灯、日光灯和插座,当然,还有控制、保护电器和电表等,线路虽然简单,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概括了家庭照明线路的总体结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仅验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了解到导线的类型和导线的连接;认识了常用装配工具并学会了使用方法;巩固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等技能。在线路安装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布线、接线训练任务,探讨故障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在训练中,每位学生心里充满了期待,向着“灯亮”的目标努力,学习气氛浓烈,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知识的积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法上以点带面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会表现出个体水平高低和个人兴趣等的不同,同时全班同学的知识基础也存在差异,所以,在电子技能教学中,如何使全班兴趣爱好不同、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技能课中愉快地学习,缩小同学之间的水平差距,是教学的关键。事实证明,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点带面”教学法,即通过先掌握技能的同学带动、辅导学习能力差的同学,以达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集中讲解教学内容并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让领悟力强的学生先了解操作步骤和要领;然后,以“手把手传授”的方法,点拨引导这些学习好的同学,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实验内容;最后,让这些“学成”的学生协助教师对其他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电子技能的教学过程,把抽象的、枯燥的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影像和声音是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使教学内容变得非常直观、容易理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应该明白,多媒体技术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电子技能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课堂讲解和课堂训练为主,适当地利用影视资料和虚拟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仅可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七、过关考核驱动学习

电脑游戏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的过关、升级特点能够调动人的求胜欲和探知欲,从而实现主动探索,同样,学习需要动力,电子技能教学中,每完成一部分内容就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过不了关的得补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考核不仅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技能训练的重视并加强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教师还能从考核中发现尖子生,为“以点带面”教学方法的开展创造条件。当然,教师设计考核的内容时应注意难度适宜,着眼于基本的技能要求,考查大面积学生的基础情况,使大多数的学生在考核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像这样的过关性考核,能起到化压力为动力的效果,使学生能有像打电子游戏一样的心情去学习。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还有成立电子制作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实物训练结合虚拟实验以及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等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都可以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我们只要能做到,让学生总能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也有“柳暗花明”的体验,就必然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电子技术是技工学校电子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内容多和理论性、实践性、连贯性强等特点。学生开始接触电子技术前,对这门课程感到很陌生,再加上目前技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入门难,甚至有厌学的状况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对他们进行入门的教育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多年从事电子技术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的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开学之初的头几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按照课文原有的安排来授课,而是拿一些课前安装好的电子电路示教板,如电子鸟、熊猫眨眼电路、声光控延时熄灭电路、书写台灯调光电路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并告诉他们这些电路有的用在儿童的玩具上、有的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的来说,电子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基本功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教学,为今后学习其它电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项关键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每人要做、每人要勤做、每人要做好,一切从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开始,循序渐进,点点积累。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教学呢?

1、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万用表。

以MF50型万用表为例,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了解仪表的性能。首先让学生认识万用表面板和刻度盘上的功能,如面板上有机械调零、欧姆调零、功能转换开关、正负极表笔插孔、三极管放大倍数插孔、100μA和2.5A插孔的位置、作用以及功能转换开关旋至不同位置的量程范围。按着讲解刻度盘上各条刻度线的含义与功能转换开关各挡位如何配合使用、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在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之前,应首先欧姆调零。

(2)选择挡位。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时,应先选挡。如何选挡呢?任意选一个测量电阻挡位,然后把红、黑表笔直接接触电阻器的两端,看指针是否指在欧姆刻度线从左算起的1/2-2/3之间的刻度范围内,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内读出的数据,才比较准确。完成了此步骤后,可选此挡进行测量。 转贴于 若指针偏向“0Ω”刻度处时,则选取小一挡再试,若指针偏向“∞Ω”刻度处时则选取大一挡再试,直到选出使指针落在合理的读数范围内为止,此时为测量电阻的最佳挡位。但要注意,每换一个挡位测量电阻时,必须进行欧姆调零,否则读出的数据不准确。

(3)测量和读数。选定挡位并测量后应如何读数?将红、黑表笔接触电阻器的两根引脚,指针示数稳定后可读数,读数时,视线与被读刻度线应垂直。此外,在用万用表测量某元件的电压时,应以并联方式接入;测量某元件通过的电流时,应以串联方式接入。无论是测量电阻、电流还是电压,应注意所选挡位的单位和倍率。

(4)整理和维护万用表。在完成每一项测试后,特别是在完成电阻测试后,一定要牢记将功能转换开关旋至OFF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防止在下次测量时,误用电阻挡来测量电压,导致万用表损坏。

2、学习认识和检测元件。

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元件的图形符号和与之相应的实物,了解各元件制作的材料、功能、主要的参数和不同的分类,掌握各元件的命名、部分的含义和标识。例如电阻器的直接标志法和色环标志法,二极管正负极性的判别和三极管发射极、基极、集电极的判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命名。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对电子元件好坏的检测。

3、掌握手工焊接方法。

(1)学会正确使用电烙铁的方法。当发现电烙铁漏电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直到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2)对烙铁头进行处理。新使用的电烙铁,必须用砂布或锉刀将烙铁头表面的镀铬层去掉,然后将电烙铁通电加热至一定的温度时,再给烙铁头镀上一层焊锡后,才能焊接。

(3)在焊接电路练习时,教师必须边示范、边讲解,甚至要手把手地去辅导,对学生在焊接练习中出现操作不当的地方,及时纠正和引导。

篇3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们比较重视的公共基础课。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很难彻底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并不乐观。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大学英语大班制教学,学生课堂口语表达机会少,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以四级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针对此,笔者提出电子学档下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电子学档,顾名思义,就是电子化的档案袋,这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法。利用电子学档,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有意识地选择、展示并收集自己的电子作品,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自主进行评价与反思。电子学档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呈现出个性化、分布式的特点。国外目前对电子文档的研究主要是理论和应用研究且相对成熟。在国内,随着教学的改革和推进,对电子学档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发展起来,并得到了一定的进展。王佑镁(2009)进行了系统的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的李晓东(2014)对电子学档应用于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针对核心课程的基于电子学档的研究还是较少,研究空间较大。本研究拟在基于电子学档云平台上进行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研究。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依托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我国教育界的研究者们在几年前就对此给予关注。不少学者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与实践。

如果以“翻转课堂”作为关键词在期刊论文库进行检索,笔者发现,近几年与“翻转课堂”相关的论文多达五百多篇。早在2013年,南京大学的梁乐明和张金磊就较为系统地对“翻转课堂”进行过研究。梁乐明认为翻转课堂的设计要以“微课程”为主要样本,而“微课程”的设计要结合相应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张金磊进一步完善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夯实了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对此的实证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内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为数不多。国外教学研究中,翻转课堂更多地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效果。课外活动主要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所需的音频和视频等资料,而课内活动则涉及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互的学习活动。

三、基于电子学档的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受课堂规模限制,学生在大学英语课上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对英语口语能力表达缺乏自信心,因此基于电子学档的口语教学模式的提出能有效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时间和提高口语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电子学档的构建

本研究在云环境下,构建电子学档系统,包含两类空间,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私有空间是为每个学生单独建立的操作空间。学生拥有自己的账号,有一定量的存储空间,学生可以保存各种口语学习资料。也可以将自己的口语作业,作品,反思报告等提交给教师查看,同时可以自我评价。公共空间是所有学生共享的操作环境。公共空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公共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上传班级需要的学习资料,每个学生都可以访问公共空间上的学习资料。

教师利用电子学档的公共空间,给学生共享关于英语口语的入门和进阶的相关音频和视频,学生可以由易到难,从掌握发音、跟读、模仿到自由表达,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目标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课上预留项目式口语作业任务,同时在电子学档的公共空间共享相关资源。学生在课下,通过个体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学生可经多次练习,将最优秀的项目成果提交到电子学档上,教师依此做出评估并给学生反馈。代表性的项目式的成果可以在课堂上共享,教师对此做出点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目前微课程是翻转课堂成功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在微课程的选择上注重资料的系统性。微课程资料可以是文字的,音频的或视频的,但是内容上应该是系统化的,如:口语语音作业模块,教师上传发音规则音频或视频,学生自学后完成口语作业。

(二)评估手段

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基础课,不单独设口语n。虽然有听说课时,但由于课时量少,班级容量大,口语课的课堂效果不理想。大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提高口语的输出量才能让学生克服讲英语时的紧张感,增强自信。适当的评价手段也是本教学模式的保障。因此,学生除了提交每次的口语作业之外,学生还可在期中,期末分别提交电子学档,内容包括:学习成果,评价标准,自我反思等。档案袋作为诊断工具记录学生的口语技能训练情况,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目前遭遇教学效果的瓶颈。我们大学英语教师要大胆的改变教学模式,与中学英语教学模式区分。大学英语教学方向不应该是以四,六级为方向,应该是建立在市场对人才能力需求上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毕业后能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是目前大学毕业生的英语需求。但是,由于缺乏英语语境和输出机会,大学生英语口语输出量极度缺乏,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目前,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要大胆创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大学教育的主体,高校也应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潮流,优化学院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扩大互联网连接渠道,为师生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艳梅,李晓东.基于电子学档的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外语,2014(5).

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23

高校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了较多的专业课程,大一大二主要为专业基础课,例如c语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大三后则开设专业课程的学习,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等,因为前期大部分为理论教学,造成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因缺少动手实践经验和对专业的认知而感觉吃力,很多学生最终只是盲目的学习。不少高校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对于大一初学者来说,没有任何基础知识,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私下学习或者学校的小班授课方可参赛。《电子创新入门》课程开设在大一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使所有的学生都对专业有了认识并对专业知识入门学习,有利于学校竞赛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

1 传统的培养计划存在一定的弊端

电子信息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制造和研发[2]。然而大部分高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传统的培养计划中,总是忽略一年级学生在专业认知方面的学习,部分高校甚至到大一下学期才有关于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这样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大一期间对于本专业过于茫然从而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几乎所有的高校会选择在大二期间开设专业基础课,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少量的实践课程涌入,使一部分学生措手不及,从而成绩出现明显现象[2]。另外,各大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有相关的竞赛,比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前期是非常关键的参赛阶段,却因为大一期间没有相关课程的培养计划,而出现了竞赛瓶颈。

2 《电子创新入门》课程介绍及实施步骤

《电子创新入门》是一门教与学相结合的课程,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进行对应的实践。将其分为《电子创新入门上》和《电子创新入门下》,分两个学期完成。其中《电子创新入门上》主要完成基本元器件的的认识及应用、基本仪器的认识及使用、练习焊接技术,第一阶段:基本元器件的认识及应用,了解元器件在相关软件中的一些代号;第二阶段:常用仪器的教学,通过相关视频教会学生最常用的万用表和示波器的用法;第三阶段:学生们学习并练习焊接技术,焊接基本元器件、看电路焊接,再通过示波器或万用表测信号,最后通过电子套件的焊接与测试做为学生的考核成绩。《电子创新入门下》主要完成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应用,第一阶段: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认识、使用以及相关软件的安装练习,使学生了解各个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二阶段:基本电路的控制实现,仿真及实物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若干个实例学会使用单片机;第三阶段:单片机控制器的创新实现的考核[1]。

3 《电子创新入门》课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 教材的选用

针对《电子创新入门》课程性质,以实际应用为主,上学年选用教材以基本元器件认识为主,教师配以大量辅助资料,并做好本校实验室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的视频录制,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习,焊接也是以优秀焊接视频为教材,包括直插式芯片和贴片式芯片的焊接方式。下学年主要是内容以单片机和protues的结合此类教材为主,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相当重要,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学习,教材的学习和学习笔记的巩固需要相辅相成。

3.2 教学进度及内容

(1)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大一期间须有对本专业的认识,大一上学期的《电子创新入门上》的教学从最基本的元器件认识入手,电阻、电容、电感、开关、集成电路芯片、蜂鸣器、三极管、二极管、数码管等等,并发放元器件,让学生认识各个元器件引脚,学会测量,估读等,同时会用这些元器件设计简单的电路,接着学生观看本校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带入实验室学习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最后教会学生如何焊接,并申请部分教学经费购买基本的元器件,面包板和万能板以及电子套件,如对讲机电子学习套件,让学生在大一上学期能够看得懂电路,并练好焊接技能。

(2)大一下学期,c语言已经开始学习,当c语言前期的基本的语法知识教学完毕后,即可开始《电子创新入门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可以使用往届学生工艺制作成品,随后通过上学期基本元器件的简单的电路知识,进行整体的电路搭建,学生首先用keil开发环境和protues软件相结合,再通过面包板搭建led灯电路,做亮灯、闪灯、流水灯、跑马灯以及呼吸灯,搭建三极管驱动蜂鸣器电路以及数码管电路等等,不仅对c语言课程的语法(for,while等)进行了巩固学习,同时实验的成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程序编写以及电路搭建,不仅有益于计算机等级考试,对竞赛也是很有帮助的。最后大家将元器件组合搭建电路、焊接并控制成功,实现最终的创新考核。

4 结语

《电子创新入门》开设在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年级,具有深远意义,并将会在该类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认可。该课程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程充分的结合了本专业学习的特点,理论结合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学生们的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及电子竞赛有很大的帮助。《电子创新入门》课程解决了电子信息类学生在大一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空白期,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实验内容不留死角,实验学生没有遗漏。微机原理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后续实验课程,是电科专业的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的课程。这两门实验要求学生对每个实验做到先充分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开始前,教师做重难点分析,明确实验目标,检查和监督完成情况,实验数据采集、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实验报告。定期对前面所做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了解和询问学生掌握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综合性实验打下基础。

在选修课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分为两类:1)电科专业的电子测量、EDA技术,该两门课程是电科专业技能课程。在具备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电子电路设计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为从事电子信息行业打下良好基础。2)应用面广、适应性强的实验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网站建立、多媒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这些课程培养的技能,在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当中应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必须让学生学到相关的实际操作的知识和技能。这类实验课程采用项目或任务驱动,学生采用分组,可采用竞争、合作等方式,最终完成所有项目或任务内容。

2实验课程体系层次分析

在电科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体系当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专业基础。2)专业技能。3)综合应用技能。在这些层次的对应课程当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以学生获得的技能作为目的。让学生在专业试验当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

篇6

摘 要 本文针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围绕师范建设学校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从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团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方案,探索能够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职业学校教学模式。

关键词 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学生;能力

1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职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过于追求学科的严密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重知识传授,轻应用,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再加上“粉笔+黑板+书本”的传统教学手段,老师讲,学生听,并没有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这与示范建设学校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完全相悖。当前,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呼唤应用能力更强的职业技术类人才,面对这种变革和需求,职业教育要彻底改变普通教育那种学科型教育模式,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应顺乎潮流进行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牢固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2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各种多媒体的表现手段,从静止图片到动态视频,从二维到三维,从单一演示到人机互动,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来。

2.1 课堂教学使用CAI课件或电子教案。

CAI课件通常以某些软件为开发平台,使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来创作交互式应用程序,是一种专门开发的辅助教学软件,功能丰富,技术先进。电子教案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专业需要,自己采用Powerpoint等文档形式制作的,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强,能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风格。无论CAI课件还是电子教案都是现代化的形象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直观、效率高。使用CAI课件或电子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后,使许多动态过程一目了然,可省去大量课内抄、画题目的时间,把老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补充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寓学于玩,印象深刻,开阔了眼界,帮助了思维,非常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2.2 使用电子练习软件巩固提高。

习题训练是电工电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相应地在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后,就产生了一种电子练习软件。这类软件建立在某些习题、试题库基础之上,题目丰富,涵盖面广,并且由于应用了数据库技术,非常便于习题、试题检索并附带答案及评分系统,是对传统作业和练习的一种扩展和补充,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和自我评价,及时巩固提高所学内容。

2.3 依托网络技术建立多媒体教学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学应紧密依托于网络,以Internet为载体,结合多种媒体技术,建立电工电子学网络教学系统。将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电子作业、电子辅导、论坛交流等功能综合起来,形成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立体交叉的教学、学习和讨论方式。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变主导地位为指导地位,不再偏重于教材内容,主要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现问题的环境和平台,以提出问题,探讨问题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3 突出素质培养,加强实验教学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只重视课堂教学,没有实验。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的普遍反映是:抽象、枯燥、解题难,远远不能满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我们的措施是:增加实验学时比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开放实验室,改革教学法,实行教师负责制,将实验教学分为入门、引深、提高三个阶段,要求学生应具有的实验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书写报告论述问题能力等。真正凸显师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模式。

将实验课堂变成一个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模拟场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的能力。同学们普遍反映实验课直观、形象、生动,一些比较抽象在课堂上不易分析清楚的问题,在实验课上却迎刃而解。因此,实验课让学生得到了一般课堂上得不到的东西,既增加了感性认识,又开发了想象力。

4 开好“三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创新精神

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系统、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学生从事工程应用并善于创新的能力。为此,我们特别重视绪论课、工程安全事故分析课、课堂讨论课这“三课”的教学。

4.1 绪论课用实例开篇。

传统的电工电子学多是从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导出讲起,抽象的概念很难和实际挂上钩,初学者不理解所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的兴趣不大。为改变这种状况,绪论课上先给出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大至生产机器设备、家用的电器等,小到手机电路、打火机的打火系统等,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安全保障问题,意识到工作时不能大意触摸,建立起安全用电的概念,紧接着给学生讲解安全和经济间的矛盾关系,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建立重要的安全用电概念。

绪论课用实例开篇,教育学生在人类的衣、食、住、行中去体验电工电子学,从实际中去了解工电工电子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今后学习的主动性打下了基础。

4.2 开好安全教育课。

我们大量收集涉及电学问题的工程事故在课堂上介绍,并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从自主保安意识、互保意识、造成触电愿意、万用表使用、短路、电弧等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分析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同时也树立了以质量求生存的安全观念。

4.3开好课堂讨论课。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在培养学生集中性思维(即逻辑性思维)的同时,更要培养发散性思维(即创造性思维)。为此,阶段性地开展课堂讨论课,让学生讨论某些疑难问题,不局限于书本有的,老师讲的,广开思路,各抒己见,大胆辩论,在辩论中发展自己的独创能力,逐步形成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和联想发明、创造共振与思维变通等创造性思维方式。

要求学生去想别人所不敢想的且有实用价值的新思路,这需要丢掉常识,丢掉经验,有时甚至是荒唐的但往往是有益的。对一般人看来似乎毫不相干的两件事,通过大胆联想找出其中确实存在的联系。在学习中对某些问题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但经别人一提示,哪怕是间接的甚至是反向的,也会恍然大悟。

5 课程考核与考试的改革

传统的电工电子学课程考核与考试采用最原始的闭卷笔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内容和形式上趋于定向化,考察学生记忆的知识多,体现不出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现行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考试的命题加以全面改革。

首先,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学习阶段的全程性考核与督导,变一次性、终结性考试为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与期末综合考试相结合,即过程控制考核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与督促,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的功利性,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制约学风、考风建设的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还能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其次,在考核方法上,变过去单一的闭卷笔试为开卷笔试、大作业、读书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有利于识别学生的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7

《电磁场理论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电子与通信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在普通物理电磁学定性介绍的基础之上,利用完备的数学手段对宏观电磁规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描述。教学内容着重于电磁场基本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严密性,注重基本概念的建立和基本推导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介绍一些电磁理论的实际应用。本课程内容是形成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后续专业技术课程的必备基础,在整体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电磁场理论基础课程的现状

北京理工大学的电磁场理论基础课程的现状为:(1)本课程针对信息与电子学院大三学生开设,其前提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和高等数学的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对宏观电磁场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2)本课程现在分为两大类,即中文班和英文班。中文班采用的是和早期物理学课程初步探讨的概念相衔接,逐步导出场的理论,因此先讨论静态场,然后再分析时变电磁场,并得出麦克斯韦方程组;英文班目前采用的是首先以麦克斯韦方程的描述作为一组公设,然后概括多年实验观测电磁效果的结果。(3)本课程对于电子系的后续课程,如微波技术导论、微波网络等都是必要的基础,因此,作为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必修课程。(4)由于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关于电磁场的讨论都是很抽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一开始介绍和大学物理相衔接的概念部分还能理解,到后面时变场的讨论在理解上就很困难了。

二、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一)增加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活动,这就要求除了教师要认真备课,充满激情地讲课之外,作为受教者的学生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多年来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一件完全被动的事情,相比教师起码要花时间和力气讲授,学生可以只是被动地接收。实际上,如果完全被动地听课,就无法真正的吸收要掌握的知识,因为只有自己主动地去听去思考,才能“捕获”更多知识。而且,学习越是具有主动性,效果越好。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近几年来,《电磁场理论基础》的学时数不断减少,当学时比较充足时,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将相应的理论推导、例题、应用一一展开,而近年来,这门课被压缩成了60学时加4学时实验的课程。随着学时数的不断减少,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内容,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将电子课件下发给学委,让大家课后复习消化,同时设立每周答疑时间,改进和学生的沟通。

(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电磁场问题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除了在射频微波领域的一直以来的重视之外,随着高速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向着更小、更快、研发周期更短的方向发展,而信号完整性的问题也愈发突出。很多属于“路”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了“场”的问题,因此必须了解电磁场的知识,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学才能解决。结合工程实践,会让抽象的电磁场理论更形象化,也提高了学习的目标性和动力。

三、具体实施方法

(一)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加强课堂上互动,改善教学效果

在课堂的前5分钟,通过提问上次课程的知识要点,让学生迅速整理自己的思路,并集中到本课程的学习上;在课堂期间,提出一些思考题,或是随机让学生到讲台前解题,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对课下的作业进行认真点评,并整理出多数人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反馈指导。每周设立固定的答疑地点和答疑时间,让学生有问题可以和老师沟通。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

目前的实验是在理论课的60学时结束之后,有4个学时的实验,学生普遍反映做实验时其对应的理论有些淡忘,因此结合得不紧密。参照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将一部分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放在每次课程的理论讲述之后,结合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演示,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此外,基于电磁场软件的商业化开发已经很成熟,考虑加入合适的电磁场数值仿真实验。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首先,教师自身要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一方面,青年教师利用各种平台和培训机会深造,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自己要利用网络和各种资源,学习电磁领域中的一些新进展,与讲授的基础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学校提供交流平台,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讲学,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论

从学生上课时的反映以及教学中的调查问卷,都可以看出,这些实践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改进了教学效果。电磁场理论是电子学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将会继续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改进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由于技校学生普遍具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欠缺的特点,再加上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不易理解,使技校学生初次接触这门知识时,大多表现出入门困难、甚至厌学的状况,教师的主导性起着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扉。”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班级内部,与学生们一起搞卫生、说故事,赢得了学生的尊敬,被他们当成知心朋友。因为“爱屋及乌”的心理影响,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也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二、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电子技术成为消极学科,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当前的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导致了对电子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中,将情感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电子技术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认真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电子技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或受到教师的过多指责等,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坏,从而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受阻。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1.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所以,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电子技术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电子技术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必须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163-02

一、引言

微电子(集成电路)被称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食粮”,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自2014年我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设置千亿级的集成电路发展基金以来,南京、合肥、重庆、成都、武汉、厦门等地相应出台了区域性的集成电路发展政策。厦门依据毗邻台湾的区位优势,设立了500亿人民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并陆续了《厦门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实施意见》和《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拟形成区域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打造集成电路千亿产业链,最终形成我国集成电路的东南重镇。

在此背景下,厦门政府在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制造、封测以及人才储备,全方位进行布局和规划。设计方面:紫光集团投资40亿元设立紫光展锐产业园、研发中心项目,引进展讯等国内通信芯片设计的龙头企业。厦门优讯、矽恩、科塔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也在高速、射频芯片领域取得可喜进展,仅2016年,厦门就新增加6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017年整体产值达到140亿元;生产制造方面:与台湾集成电路巨头联华电子合资设立了联芯12寸晶圆厂项目,总投资达62亿美元,已于2016年12月正式投产;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和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攻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生产;泉州晋华12寸存储器厂则着眼于动态存储器的生产和销售;封测方面则引入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力争打造一小时产业生态圈;人才储备方面:厦门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微电子工程学院,辅以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等微电子学科,为厦门集成电路的生产和设计输送人才。

在此背景下,我校于2016年12月建立微电子学院,联合台湾交通大学、元智大学等微电子老牌名校,共同探索适合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微电子人才培养策略,力求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群体系,为在闽的微电子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二、微电子工程专业特点

首先,微电子专业与传统的机械、化工、电子等专业不同,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该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字、物理、电子、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电路封装、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论,并且能够将各门学科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其次,微电子专业入门门槛高、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快,贴近产业。这就要求学生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迅速融入工业界或者科学研究。第三,微电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专业。从大类上可以分成工艺、器件、设计、封装、测试五个大方面。但每一個大类又可分为几个甚至数十个小门类。如设计类又可细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等四个门类。而例如数字集成电路,又可继续分为数字前端、数字后端、验证、测试等小方向。各个方向之间知识理论差异较大,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1]。

三、微电子工程课程群实践

(一)微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策略

结合厦门微电子产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充分利用海峡两岸交流方面的优势,立足于我校“亲产业、重应用”的办校原则,我校微电子工程专业设置为工艺和设计两大类方向,应对周边产业需求,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在本科前两年公共课的基础上,大三学年,根据学生兴趣及教师双向筛选,确定学生未来两年的学习方案,分别在器件/制造、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两方面进行课程教授和实践锻炼,培养专业门类细化、适应企业实用化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同时,在一些专业课程讲授上,聘请台湾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和工程师,结合产业现状进行教授和辅导。

(二)微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区域产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是重要的风向标,因此在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上必须突出“工程型、实用型和快速融入型”的特点。主要培养目标如下:(1)掌握半导体器件及工艺的基本理论基础、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计算机使用、电子系统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集成电路及板级设计的基本技能。(2)具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PCB板级设计、制造、测试的基本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维护的基本素养。(3)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制造行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研发、测试、品质管理、厂务管理、设备维护等相关工作,毕业三到五年后通过自身学习逐步成长为本领域的骨干技术人员和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核心工程师[2]。

(三)微电子工程专业课程群制定实践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中的自动化和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电工电子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入门难等特点,其实训教学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基础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根据平时中职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训教学做以下的分析和探讨。

一、使用新型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课程一向有概念多、理解难的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一系列的动态展示功能,将课程中一些抽象、枯燥、难懂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以展示,使学生们可以轻松入门,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讲授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先在黑板上讲解一遍交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再用多媒体展示交流接触器的实物图示,使同学们对该低压电器形成一种直观的认识。接着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演示电动机正反转的工作过程,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们也得以轻松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应用CAD进行仿真教学

CAD是计算机方面的一门新型学科,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在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中,我们经常要进行电路方面的设计,传统的线路画图不但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修改麻烦。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目前电子技术方面最新的设计方式,该技术大大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设计方式。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实验进行线路设计,那我们不一定要到实验室中进行现场画图、布线,只要在电脑中根据CAD软件进行模拟作图、连接,就能完成一个模拟实验。这种模拟实验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使之不必拘泥于场地的限制,能自由地进行各种线路设计和接线实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电子实训教学中,一般采用的都是灌输式教学,实验内容大多依附于教材中的理论教学。在具体实验授课中,一般都是由教师演示一番,然后让学生依照电路图进行连接,再按书本上的步骤逐步操作,绝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对此往往兴趣不高。中职学生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兴趣高,实训教学中可利用这些特性,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式教学。

“任务”驱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配角”变为“主角”,学习不再是一种模糊的硬性任务,而是由自己根据任务的需求来主动地学习知识,实现学习中由被动到主动的演变。同时,教师要由传统课堂中的“主角”变为“配角”,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提出“电阻串、并联的连接与检测”这个任务。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电阻串、并联线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同时,在学生的实验台上准备好相关的元器件和检测仪表,这样,学生可根据元器件的实物对电路图进行比对,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电路图进行线路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刚才的任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如第一个任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第二个任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检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按难易与否形成了分梯度、分层次的排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联系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加工”

教学过程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中职学生在理论基础方面往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相对而言也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加工”。比如适当调整教材中的章节顺序,把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侧重于基础性方面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另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往后移;同时,把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并且学生在走人生产岗位后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知识点暂时搁置,对一些学生感兴趣、学生容易接受,且与学生将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添加。

比如学习电路的串、并联时,简单的电池、灯珠电路已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带领学生制作一些节日彩灯:学习机床控制电路时,除了在实验室观摩电动机等设备外,还可带学生到车间观看实际的机床控制线路,并现场演示部分控制线路。

尤其是针对电工电子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如电子线路分析、机床控制线路、电机拖动等,我们将进行重点教学,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一份实用性较高的“实训教材”。教材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且内容上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这样中职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枯燥难懂、抽象乏味。相应的,学生在初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他们会感到轻松、自信,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在接下去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探索和追求,这样他们在电工电子方面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四、进行课堂评价反馈

实训教学中,结束指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实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等作出一定的评价,这些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做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说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你今天的实验做得很好等”)。同时,在学生提问或回答问题时,多面带一些笑容,并用鼓励的眼神与他们交流。当然,教师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实验报告批改、理论测试、课堂评价等。具体描述时,可以把评价的内容分成“平时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是考查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课堂反应情况及实训报告的书写情况;理论知识主要考查与实训课相关的教材知识内容,具体包括知识点、公式、概念等:实践操作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对电工电子技能的掌握能力及在操作过程中的规范程度。

篇11

1 引言

电路是高校电子、自动化与核仪器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基础课程,通过学习电路这门课程,学生应该掌握电子技术入门的一些基础内容,掌握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种电路的分析解题技巧,灵活应用电路的基本定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核电子学等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提高电路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2 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2.1改善电路课堂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电路教学的质量,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指导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电路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基础课程,所以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对实验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改革,使其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理会电路实践设计的,调试电路的技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电路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讨论教学,内容感兴趣,学生学起来才有股劲,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学会知识。同时向学生的介绍现实中的电路如学生熟悉的电路主板,内存条等现实的电路,让学生体会电路的实际作用。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电子设计大赛,通过比赛,使学生对电路课程充满浓厚的兴趣。电路课程里面有许多电路图进行分析计算,每次在黑板上板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觉得无聊,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PPT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约画电路图的时间,同时又可以对知识的主次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使其很醒目,从而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电路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的思维,老师的提问更加需要技巧。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充分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特别对电路里分析某一电路,应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求解某一支路参数,如用网孔电流法,支路电流法等,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某一个知识点。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将某一知识点讲完,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因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把他们的思维固定在某一种方法上。

2.3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电路实验教学是电路这门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路的实践教学部分由基础实验和电子实习两部分组成。在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几个基本的验证性实验,能够使学生学会常见的仪器仪表与电路实验箱的使用,培养学生电子方面的基本技能;最后通过难度大一些的设计性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电路模块的设计方法,并最终完整的调试电路,最后实现预期的电路功能,这可以使学生学会电路从设计到调试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2.4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电子软件进行仿真演示教学

电路是一门实践应用型课程,如果只是课堂老师在教室里理论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不能透切,容易忘记,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为了培养各种应用人才,必须加强和改进电路的实验教学方法,如可以引进计算机模拟电子电路,进行仿真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电路的实际应用和实际效果,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仿真教学,可以摆脱学生做实验只是机械的对实验硬件电路的基本连线操作,而可以把时间花在怎么通过电子软件绘图,怎么通过修改电路参数,来仿真模拟出我们实际要求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对电路调试的能力,从而反过来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电路课程的兴趣,提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2.5 改进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通过课程的考核,可以使老师知道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从而可以反过来促进老师怎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电路是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上课提问回答问题、自学和复习及平时习题作业和期中小测试等构成,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包括期末考试卷面分数和实验动手操作成绩,使考核主要由理论考试为主,改为理论、实验动手能力为主,再加上平时课程回答问题、自学和复习等部分,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结束语

提高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辛苦的、长期的的工作,为了提高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不断改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电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设计电路,调试电路的能力,为后续的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并最终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霞.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目标分类测量与评价[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8,19(3):49-51.

[2]夏新泉.试论情感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作用[J].高等函数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

篇12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专业教改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中职生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现在的中职学校努力培养实干型学生,以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但企业却不断寻找具有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员工,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马上胜任企业的工作,或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适应企业的用工要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当前的职业教育方向出现偏差,包括学校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培养方向、教学内容选取等,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从课程改革入手,培养实用型人才。笔者结合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和多年的电子学科教学实践经验,对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生特点

当前中职学校的多数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入读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表现有: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目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思想道德、品行素养、行为习惯普遍有偏差,个别学生有失落和自卑感;有强烈的好胜心,性格开朗、富有竞争、个性突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基于中职生的这些特点,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

二、电子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电子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特点,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中职生要学好电子技术,掌握一定的维修技能,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的做法是:

1. 引导兴趣,树立信心。

要想学生学习电子技术,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电子的兴趣。因此,笔者在进行电子课程教学时非常注重这一点,从入门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生制作一些最简易的电子电路,如光控照明制作,该电路趣味性强,元件较少,容易制作,学生大多能获得成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和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教会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兴趣与坚持是关键,而不应急于要求学生在短期内学会什么。引导兴趣,循序渐进,教学难度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比如,笔者教电子技能实训时,先让学生制作两位循环闪灯电路,学生很感兴趣,很快进入到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因电路简易,容易制作成功并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保持很高的热情。在学生有兴致的时候,教师可适当提出,制作十灯或二十灯循环闪烁,且要求改变闪烁时间等,有了前面的成功作基础,即使要求比较高,学生也跃跃欲试,异常兴奋,有的用串联方法,有的用并联方法,有的还用集成方法,各出其谋,电路五花八门。虽然有的不能实现功能,但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改变闪烁时间,虽然学生感觉有点难度,但他们敢于利用各种方法去实现电路功能,勇于探索和实践。

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理论入手,以理论指导实践,掌握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方法模式,形成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去总结理论,提升理论的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有质的飞跃。

2. 精选内容,够用实用。

学生学电子,大多从兴趣出发,现在的中职生都喜欢时尚,喜欢玩弄电子器件,如手机、MP3播放器、数码产品等,且大多数学生都拥有一件以上的电子产品。所以,在电子课教学中,笔者特别精选一些当前较为实用的且可解决实际问题的电子产品、相应电路进行讲授,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选用较为常用的多功能稳压电路、手机充电器电路、节能灯电路、MP3播放器电路和液晶电视部分电路等等,精选这些题材进行教学,较贴近实际生活需要,学生对这些电路非常感兴趣,容易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对这些重要内容要精讲,并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热情,比如教学生制作一个手机万能充电器,有学生制作成功后,大家都觉得好用、实用,为了更加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允许制作成功的电路归个人拥有(只交少量元件费给学校),不成功的作教具用,这一招非常有效,学生为了拥有一件自己制作的作品,都非常认真和投入,而且还精选元件,用心调试电路参数,务求使电路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学习非常认真。

现代科技不断进步,电子电器产品日新月异,产品向多功能、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因此,电子元件都是微型元件,学生虽然对数码产品感兴趣,可人手操作安装微型元件难度也不小。在教学上,笔者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施教,教学生按模样学装机、学装细小电子元件、贴片元器件、安装集成电路、正确使用尖嘴电烙铁等方法,在实操实验时适当降低难度,务求使学生的每一个装机实操都能成功,令每一件作品都能使用,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成功感。对个别学得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适当增加难度,如音响电路改善音质,增加声控、光控、门锁防盗开关相关电路等。最让学生有成就感的是让他们自己带回一些有故障的常用电子器件、手机充电器,或小型家用电器,学生在实验室共同研究,体验如何检修电子产品,探讨检修家电的方法,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亲自动手排除故障等。若学生检修成功,维修好一件电器,那份成功的喜悦感就不言而喻。此外,教师也可以对某些电器设置一定的故障,让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达到共同提高检修水平的目的。

在够用实用的选教内容上,笔者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数字电路中的脉冲与波形电路,电路的理论教学非常乏味,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学生学起来不甚容易明白,因此,笔者适当增加一些实操实习,在实操选材上选数字显示时钟电路,因为各大宾馆、机场都有时钟显示国内时间、外国各地时间,而且多是数字时钟显示。数字时钟清晰直观,时钟的计数靠脉冲的个数控制,时钟的准确依赖脉冲的基准,脉冲的快慢会改变时钟快慢。通过实操,学生在实验中可以验证这一结果,从而使脉冲理论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另外,学生可以用分立发光二极管LED制作大型数字时钟显示屏,如钟楼时钟、广场时钟等,学生掌握脉冲知识,就可以制作广告时钟,检修时钟电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 与时俱进,资讯求新。

教学电子装配时,学生对MP3、手机音乐播放器等情有独钟,尤其是视频播放器等电子产品,笔者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到电子市场了解较为新款的MP3、播放器等,选择1至2款作为主讲对象,如选一个智能手机产品作为教学载体,重点说明基本功能,与其他型号产品相比,优点是什么、性价比如何,剖析产品的结构、装配工艺以及维修难点等,教会学生分辨产品的质量。这样,学生学起来非常有兴趣,乐意学,愿意学,主动学。

笔者在教电冰箱原理与维修这一课程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最新的制冷产品及维修方法,因为最新的产品都代表当前这项技术的应用,相对来说技术与工艺较为先进,但先进的产品学校没有现成的教具或模型,笔者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周末到商场观察各种制冷机(电冰箱、空调器等,但不能损伤物件包括外观、包装),了解制冷产品的性能、型号规格、制冷方法,是压缩环保型制冷还是电子型制冷,从多方面鉴定同种商品的性能、品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学生通过这些资讯的了解,能够掌握当前最新的科技信息,学到最新的知识,参加工作能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信息化速度日益加快,多媒体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因其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视听效果好,在电子类课程中广受欢迎,且效果明显。《电子技术》的原理抽象,电子粒看不见、摸不着,学生较难理解,如电子发射、电波传递与遥控技术等,在这些原理教学上,笔者制作一些相应课件,通过课件画面模拟电子粒的发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电脑,查找资料,如查阅各种型号三极管的参数、各品牌电视的特有维修方法、电气性能参数等,学生通过电脑网络掌握最新电器产品的资讯,就会时时更新所学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4. 校企结合,彰显技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