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课件范文

时间:2023-11-07 11:23:4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劳动教育的课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劳动教育的课件

篇1

学生每走进一个新的项目,总是怀着好奇和憧憬,陌生的项目也总是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忐忑。专业教师每每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到来的同学们,介绍本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一些规则使学生明白。比如,在教室里的电教设备、教室内的作品及装饰品,都要爱护,提高爱护公物的意识;介绍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材料要物尽其用,不能浪费,工具要规范使用,注意安全;优秀学员的评比也要看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全程的表现,不仅要看作品完成情况,更要看在制作过程中的纪律、卫生、劳动、互助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之前进行的引领提示,可以在学生心里面产生一种自律意识,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操作中规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养成教育也不只是学校、家庭责任重大,更多的应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关注。实践活动课的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只要专业教师在操作中有意识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师讲解技法的时候,让学生转过身体面朝黑板坐着,这样学生可以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形成一定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工具的使用上,要先让学生明确如何规范地使用各样工具,工具不用的时候要放到工具盒里面,特别是有危险性的工具一定要按老师要求的规范使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自觉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认真规范地描出点,才能画出规范的图,在此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自我检查纠正错误,使之产生一种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在制作过程中,在桌面上为学生准备了盛放垃圾的塑料盒,制作中产生的垃圾直接放到收纳盒里面,不要扔到地面上,这对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在创意中激励

实践活动的魅力就在于创意无限,学生参加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乐此不疲。专业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抓住学生每一个小小创意的闪亮点,激励他们产生自信心,并将此转化成为一种约束自己不良习惯的内心动力,使之成为正能量的外在表现,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当学生能运用废旧材料制作可爱小景,并能将剩余可用的材料进行分类回收时,教师要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不断优化在实践活动中的其他行为。

篇2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有利于学生发展原则

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应紧紧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有利于增强学生升学或就业能力,并适合于学生成长阶段的最终目标而展开,而不应为实践而实践,或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实践。实践教学,既要起到丰富学生大学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启迪、锻炼磨砺的作用。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视野开阔,所以,实践教学课程应力求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形式应较灵活,内容应有一定趣味和挑战性,使得学生愿意参加,乐于参加,并让其体会到专业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则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相连,开展实践活动,可能要与各种实务部门或各种身份的人物进行联系,活动场地既可能在校内,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对学生、家长及学校高度负责的精神态度,时时刻刻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对各种实践活动做到事前周密规划,事中紧密监控,事后总结完善,尽可能降低各种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风险,能在校内进行的尽量在校内进行,必要时,还应为师生购买以意外伤害保险为主体的责任保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体系合理完整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大学生活的课程,应循序渐进,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员”。所谓“全程”,是指从大一上学期到大四下学期共八个学期,每学期都应有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内容贯穿其中,所谓“全员”是指力争全部学生和全部教师都应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应起到组织、指导、督促等作用,提醒学生各种注意事项,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而积极参与。在实践课程内容设置上,从大一到大四,应注意根据各个学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使其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合理体系。

(四)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原则

要使实践教学课程起到更好的作用,还应与专业理论教学做到有机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教学避免空洞说教的教条色彩,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课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实践教学有可靠的理论指导,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专业特长。

(五)控制成本原则

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实务操作,有时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有时需要制作各种道具图片等,还有各种交通费用等等,实践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条件下,应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资金和会计核算制度,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铺张浪费和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社保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实践课程设置原则,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可初步设计一套社保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大一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对一切充满好奇和些许的不适应,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感知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为大一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社保专业介绍、教师简介、如何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大学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学生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并对社保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进入大学已有一年的时间,结合理论基础课教学内容,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一)”,课程内容可以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以分散形式,围绕某一社保民生主题,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镇或农村低保制度设计调研问卷,然后通过电话调研、网络调研或近距离的实地调研,以对该问题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有初步实际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理性认识和思考,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其以带着问题探究的心态进行以后各学期的学习。

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比较具体的感受,但也有学生可能会产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状态,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社保学业规划训练”和“职业人物访谈”等课程。课程内容是结合职业人物访谈,逐步使学生思考和明确将来的发展方向,初步进行职业规划,从而进行更完善的学业规划,使学生对将来有较明确的奋斗方向。职业人物访谈可邀请已毕业的相关学生和实践基地的相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各种代表性人物围绕职业生涯发展及相关要求做访谈式讲座沟通。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的大学生涯处于四个学年的中点,对理论课程处于集中大量学习阶段,此时,可设置实践课程“社保民生调研(二)”,课程内容是在大一民生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保民生问题进行更理性、深入的调研或将自己所学的社保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编排成小品、戏剧、宣传手册等各种形式,深入群众或各种社会机构(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等)进行回馈社会活动。这样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知。

在大三上学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比较充足,此时可开设实践课程“社保争鸣”,课程内容是以各种学生组织和院系刊物为依托,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或征文比赛的形式,就社保理论知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社保问题等进行讨论、辨析,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较紧张迫切,此时可设置实践教学“社保学术论坛”。课程内容可以是,首先请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课题研究或人生经历,轮流做一次学术讲座或经验交流(与所授课程内容不能相同),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如果条件允许,可邀请院内、校内或校外专家和研究生来做一些讲座。这样,能扩展大三学生的思维视角,有助于大三学生更好的进行考研或工作决策。

在大四上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即“毕业实习(职业体验)”,课程内容是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职业体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要求,使其对职场要求有初步认知。毕业实习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时也最长,需要做的具体工作纷繁复杂,既要维护好与毕业实习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环节责任重大,需要重点对待。

在大四下学期,根据学校整体安排,需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需围绕毕业论文题目进行针对性实践调研,课程内容是在指导教师的具体组织下,使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写作内容,进行相关实践/文献调研。

综上所述,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全员全程式实践教学能不断改善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认知,提高社保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力争使社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社保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更大更快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施自主性教学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以讲授法、问答法为模式的“满堂灌”的教学,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构建具有民主和谐气氛的课堂,创设生活化情景使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与任务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

自主性教学反思意识创造力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这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控制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知识的更新技能比传授大量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思想政治课的性质是德育课程,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上比其他学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多措并举,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所以,构建自主课堂时要有科学的原则和正确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显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缄默能力的开发。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主动的确立学习目标,自主的制定学习计划,在迷惑中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在自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2.公平性原则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提倡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不同的观点。自主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师不是公平的对待每个人,戴有色眼镜看待想法奇异的学生,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对其身心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紧限于教课书的知识,造成学生的思维狭隘,目标短浅,学习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要开阔眼界,拓宽教学资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课就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如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影响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课自主性教学实施的策略

1.构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自主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更活跃,思考问题更全面而科学,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要信任每个同学,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呼吁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也是一种良好的隐性课程。

2.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设学习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来选择一个恰当地学习课题。这一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真实的困境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

3.启发诱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获得的。在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时遇到迷惑和困难,教师应当给予正确的指导。

4.合作交流,共同进行自主性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开发,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与别人沟通的技能,造成学习效率低。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目标,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一个人的思维束缚,集合大家的观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可以课前进行异质分组(成绩高、中、低的学生为一组),小组成员3到5人为最佳,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关于中华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小组成员内部先进行交流分享成果,经过讨论选出最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观的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组的同学,这样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学生也可以了解更丰富的中华文化,使本堂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标。

5.反思评价,真情回馈,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性回归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完整而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要真实的回归到学习过程中,找到阻碍学习发展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重总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扬长避短,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结

思想政治课的自主性教学正是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学的发展步伐还有待加快,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

篇3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抓好课程教学是搞好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是高校最基本的教学评价工作。我院作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二级学院,在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以期与各二级学院共同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学生评教的意义

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如何可以直接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教学中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人际交流过程。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是课堂教学的直接接受者和体验者,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学生方面直接产生反应。所以,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非常实际和必要的[1]。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能及时收集教学效应,同时让教学管理部门掌握有效的反馈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帮助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不可缺少的依据,是为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服务的得力措施。

2 我院实施学生评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作为二级学院,在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开展课程教学质量的学生评教。自2006年开始,临床学院每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开展一次“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 评选及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热烈反响,逐渐形成有我院特色的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方式。

我院所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公平、公正

此项活动的原则为: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完全由学生投票产生。

评价与评选方法为:每位同学对本学期中所有曾经授过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按“优、良、中、差、无印象”五个等级进行如实评分,再按25%的比例推选自己认为“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

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授课课程多,授课老师更多,往往每学期每个班的授课课程达10多门,授课老师有二三十人,而且每个班的授课教师并不一样。因此在实施学生评教时,我们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选,每班根据本学期授课教师总数的25%评选出“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

统计选票和评价结果时,先由年级学生会和各班团干负责统计各班的选票及评价情况,再交至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统计结果无误后将评选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对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如对评价结果有异议者可进行核查,确保学生评教的公平、公正性。

二是简单、易行

新东方学校校长俞敏洪在谈到成功办校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学生评教的重要性,该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给授课老师按五分制评分,平均分低于四分的教师要求自动辞职。在长期教学管理活动中,我们也很有感触: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把复杂的观念或事情讲得非常简单,最好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因为越简单,就越容易理解,越能有效执行;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相反,而将很简单的事情讲得或做得很复杂,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很难落实,收效甚微。另外,作为二级学院除了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外,还负担繁重的医疗科研工作,缺少人力和资金投入评价工作,因此需要探究出一种既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又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有研究表明[2],学生评教这一方法既花费不大且有相当的信度,它的信度范围通常在0.8~0.9之间。为此我们制定了《“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评选及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方案》,整个活动仅用了三天时间,而且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培训,不需要专项经费,所产生的数据可信度高,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意愿,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数据使用EXCEL软件便可进行处理。

三是成效明显、影响广泛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能够使所有参加授课的教师都能被列作评价对象,两年来我院共有教师415人次接受学生评教,其中110人次获得“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称号,获奖率为26.51%。上一学期,通过对82名临床专业授课教师的调查显示,有85%的教师表示重视学生的评价意见,有78%的教师对“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老师”活动及结果表示认可,65%的教师表示将通过自学或希望得到进修培训机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实施学生评教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在实施两年的学生评教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师生对评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理解不够,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不敢正常管理,会有少数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跟学生搞好关系,放低对学生的要求,就可以得到学生的好评。二是教师对学生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缺乏认识。个别教师不能深刻反思自己,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结果,甚至有抵触情绪。个别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给我打高分,我就给学生打高分,甚至在课堂、课后进行“拉票”。三是少数学生对参与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地评价教师,甚至把参与教学评价作为向任课教师报复的机会等[1]。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学生评教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首先,加强对学生评教活动的宣传与发动。一是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发动,让广大师生明确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二是做好对学生进行评价前的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评价是自己学习的一部分,明确自己在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以唤起学生参与教学的民主意识。三是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让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并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认真总结,做好自我反思,并将其作为改进自己日后教学工作的方向。

其次,要正确看待评教结果,找出差距,扬长避短。学生评教代表的是学生方面的意见,所反映的仅仅是教师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发挥,一次评选或评价并不能全面或真正体现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因此不能将学生评教作为单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需要结合对教师进行授课质量的量化考评,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哪一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有助于教师本人总结教学经验,找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再有,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一是确保学生评教教师的积极作用,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方式,妥善处理好评价结果,采用恰当方法反馈信息,组织专家督导组或院领导参加对学生评教低分、学生反映意见大的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价。二是重视课程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不仅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监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管理部门提供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的量化数据,把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研室和教师个人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对于学生评教优秀的教师应给予表彰奖励,并请优秀老师上公开示范课,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学生评教分数低、学生反映意见大的教师,应暂停其主讲教师资格,可以通过进修培训、指导帮教等方式促其提高,经专家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任教。

最后,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通过院内培训、外出进修,开展教师授课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促使广大教师重视和提高教学技能与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师是教育者,也是服务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被服务对象。作为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满意,学生对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质量测评也对教师有益,但学生更是教学评价的最直接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施学生评教的目的。

篇4

 如何更广泛深入劳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教育的兴趣呢?那就得关注学生所熟悉的、喜欢的话题。所以教师在选择劳动教育话题时,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他们的创造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如教学《快乐的春节》这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播放学生周围亲戚、朋友春节里热闹的场面,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说过年前打扫卫生的场面;有的说包饺子的场面,有的布置房间的场面;还有的编了顺口溜:过新年,包饺子,吃团子,过年了,团圆了,唱歌跳舞真热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对学生有效地进行了劳动教育训练。

 2.在课堂教学中使劳动教育得以巩固

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劳动技能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如对于劳动的课文,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特点,查找有关资料,自编解说词,借助挂图或课件向其它同学介绍课文中的劳动技能,并回答其它同学对劳动知识有关内容的询问……在有趣的“介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更迸发出了创新实践的火花。

 3.用课前三分钟使劳动教育得到延续

 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地劳动教育训练。由于时间的限制,所选择的题材应该是短小精悍的。而不同年段的孩子,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所关注的事物不同,兴趣的关注点自然也不同,所以使得题材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认识、需要的不同,因此题材的选择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如:植树节要到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谈话自然会提到植树。抓住这一话题,让学生说说如何植树,让学生说说植树的方法。学生通过漫谈,交流资料,了解了一些植树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劳动观念得到训练。

篇5

教案前言:每年都有新的希望,每年都有新的创新与期待。但是每年的植树节,小朋友们都主动的将小树苗栽种到指定位置,为未来的城市绿化坐着微小的贡献,这是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环境的小小行动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植树节的时间是哪一天,让孩子们记住这个时间,记住植树节的意义。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现力;

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歌曲优美、动听旋律;

3、理解歌曲的内容、性质,会有节奏地演唱。

教案准备:

1、花草树木景的山坡土、未绿化的山坡图布置在活动室,作为蝴蝶的家;

2、录音机、歌曲的录音磁带、自制的小树;

3、场景布置:泡沫制作的小山坡。

教案过程

1、 激发兴趣

(1)游戏《蝴蝶找家》:幼儿扮蝴蝶边听音乐边按三拍子节奏做各种动作,音乐停,老师说:蝴蝶回家,幼儿迅速飞回“家”

(音乐反复几次)

(2)观察思考:蝴蝶喜欢飞到哪个家去?为什么?(引出歌名)

2、学习歌曲

(1)听赏老师演唱,让幼儿说说歌曲的基本意思。

(2)听赏录音歌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说说听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有什么感受?

(3)跟老师按音乐的节拍、节奏、力度念歌词。

(4)幼儿轻声跟唱、合唱、分组唱、边唱边做动作。

3、情感体验

(1)情境演唱:幼儿取“树枝”边唱歌曲边“栽树”。

(2)情感体验:幼儿在绿化的“小山坡”听音乐做蝴蝶自由的边飞、边唱。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二:

一、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 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让幼儿认识如何栽树,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学会朗诵童谣。

2、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好季节,了解 3 月 12 号是植树节。

3、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要爱护树苗。

三、活动准备:

栽树的 vcd、以及栽树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观看 vcd,了解有关植树的知识。

1、看完后提问:电视里面的叔叔阿姨在做什么?(栽树)学习词语:栽树。

2、你们平时有没有看见过栽树?是不是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栽树的?他们是怎么 样栽树的?(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把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在把土盖上,最后浇上水。) 学习词语:挖树坑、栽树苗。

3、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栽树最好?(春天)3月12号是植树节,每个人都要植树,到那 天你们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空地上栽树,好吗?

4、出示栽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我们种好了小树苗,再来和小树苗比比看,谁高谁矮?(一样高)小树苗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会长高,那怎么让小树苗长大长高呢?(要爱护它,保护它,多给它浇水施肥捉害虫)

5、栽好树,爸爸妈妈的脸上什么表情呀?(爸爸乐,妈妈笑)我爱爸爸妈妈也爱小树 苗。小树苗长大后就成为大树,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制造出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二、幼儿欣赏童谣,初步了解童谣中的童趣,知道栽树带来的乐趣, 三、师幼感情地朗诵童谣,幼儿跟着轻声的读。

四、请幼儿给童谣起个好听的名字。

(栽树) 五、分组朗诵童谣,表扬声音响亮的幼儿。

六、小结:

栽树造福于人类, 我们应从小爱护小树苗, 小树苗就象我们的小宝宝不仅爸爸妈妈要保 护他们,我们小朋友更要爱护它。

童谣:栽树 挖树坑,栽树苗, 树苗和我一样高。

爸爸乐,妈妈笑, 爱我还是爱树苗。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三:

目标:

1.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1.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2.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3.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设计思路:

从小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是现代幼儿教育更新的具体体现,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种植、游戏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

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篇6

一、活动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4月30日

二、活动地点:**区实验幼儿园多功能厅、操场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弘扬劳动光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丰富老师精神文化生活。决定在全园开展我劳动,我光荣,我健康,我快乐五一主题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教职工文化活动,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教师度过一个激情、快乐的劳动节。

四、活动过程:

(一)劳动最美交流会

时间:20xx年4月28日

地点:多功能厅

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劳动者的美丽瞬间,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幼儿教师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大家走进幼儿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切身感受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并在辛苦的工作中寻找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光荣、劳动的美丽,掀起学先模、比贡献的热潮。

(二)健美操比拼

时间:20xx年4月30日

地点:多功能厅

内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师健美操大比拼活动,既展示了老师的活力,又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能展现教师扎实的基本技能。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模板二

五月,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的季节,是体现劳动价值和劳动美的月份,为迎接我国第个五一劳动节,我镇宣传办、团委、工会、宣传文化中心、劳动和保障分局、教办联合举办镇五一劳动节征文比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参加对象:

凡在镇工作和学习的各界人士均可投稿参加。

二、征文要求:

(1)题目自拟,内容在1500字左右,体裁不限,以共创繁荣,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

(2)所有参赛文稿必须用A4纸打印(标题小二号字,正文用四号字,并在标题下注明单位及姓名)。

三、投稿办法:

自通知之日起至年4月25日前,学校的作品交镇教科文卫办老师,电话:社会(机关、厂企、群众)的作品交镇宣传文化中心,电话:。

四、展出时间地点:

获奖作品从年4月30日-5月8日在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展出。4月30日早上10点在现场颁奖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模板三

活动目的: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生活,幼儿园将结合每月一事,根据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以劳动最光荣为题,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时间:5月1日--5月31日。

活动主要负责:各班正、副班主任、保育员。

活动口号:十个手指动动动,什么活儿都会干!

活动过程:

一、且歌且吟故事讲述篇

1、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在主题墙上张贴,进行宣传。

2、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3、各班在家园栏里进行有关劳动内容的宣传,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小鬼当家劳动实践篇

(一)小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展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每个人选自己认为做得好的一种劳动,参加班级组织的比赛,各班根据比赛结果,评选各种劳动之星。

(二)中班我是快乐小帮手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活动并开展。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3、各班每天选出班级小值日,帮助老师、阿姨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工作。(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餐点、分饭菜、收发本子等)4、各班每周评选出本周的值日之星。

(三)大班劳动最光荣1、开展爸爸妈妈真辛苦调查活动。让幼儿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回家后所做的事情,利用晨间谈话进行交流,谈谈感受,让大家体会父母的辛苦,激发幼儿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激情。

2、通过调查,了解父母艰辛之后,想一想,如何去做,并与家长共同商量,定好家务劳动计划。

3、让幼儿根据自己订制的家务劳动计划,开展家务劳动小能手!的家务劳动实践活动。每天在家做一些家务劳动,家长把孩子当天所做的家务记录

下来。(发记录表)4、周末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劳动进行评价。(在记录表上进行评价)5、每周一各班评选出班级家务劳动之星,实现家园共育。

三、我能行活动展示篇

我能行劳动技能大比武:(分年级组进行比赛、每班男女各10人)

篇7

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

多年以来,我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我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鞭策自我,勤奋工作,默默奉献。我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设计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做好语文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全体教育工作中始终保持了一名教师的教育先进性。

二、爱岗敬业,成绩突出

我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做到爱岗敬业,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辛勤耕耘。我热爱教师职业,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我把自己的满腔热心倾注在教育事业上。发扬红烛精神,甘愿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以慈母般的真情关爱学生,呵护着学生健康成长,一心把他们培养为祖国建设事业有用的接班人。我认真教学,认真批改,在抓好全班教学中,不放过一个差生,在雨花林小学教书期间,特别在怀孕期间,从不请假,经常昏倒在车上。2003年调入车站小学,担任过3个班的数学教学,还带班主任。其中**班是我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六年级全区的学校都没哪个教两个班,而学校派我教两个班,每天的作业本,让我改的抬不起头。面对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我从不抱怨,我仍然努力坚持着,经常带病工作,使所带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正因为如此,我的教学工作突出,

我不仅教学工作突出,班主任也做得有声有色。在我*年的班主任历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我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使之有效地对学校进行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我能够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班会、中午等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个别问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和家长的沟通并持续开展“好朋友好对手”和行规争分榜竞争机制,使学生在竞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由于收效好,该机制在学校其他班级得以推广。我所担任的班级还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我在所担任班级中,努力创建和谐班级,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找准教育学生的切入点,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得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并引导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曾指导学生多次在素质教育比赛中获奖,我还先后获得了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三、提高认识、创新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基础重点学科,应加强教学的创新,我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人”,这个要求,及时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积极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我充分利用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利用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一直认为数学教学就是一个人文性的学科,需要将课本中生硬的教学情境和例子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此我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会了课件的制作,将课本中的语言利用课件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我努力使课件制作达到画面精美好看、语言自然贴切、声音悦耳动听、情境生动逼真,使学生想看愿看,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调动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尽职尽责、无私奉献

在我眼中的教育事就是要拥有红烛精神,拥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为此我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特别是在每次的课后,为了能上班上的个别差生课程不落下,我组织学生在课后利用自己的体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一位叫**的同学,那是好多年的事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经常上学时间不能按时,数学成绩与班里同学相差甚远,为了能让**的数学成绩补上,我坚持每天下课后,亲自到她家里为她辅导,我每天对当天讲的课,检查她的学习情况,检查她在课堂上的笔记,每次我都特别细心地将课堂上的内容对她进行指导,还不时利用一些小笑话让她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记得有一次我患上了重感冒,但为了能给**辅导功课,为了让她不发现我得了感冒,为了能尽快将**的成绩提升上来,我忍住头痛,还是坚持带病给她辅导功课,经过我的努力**的数学成绩考试中,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也让我感到了欣慰,看着**激动的对我说:“*老师,谢谢您!”我摇摇头,说这是我本应该做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77-02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这些信息也应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丰富课堂内容

1.1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引入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节课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图像、文字、声音有效地结合起来,与单一刺激相比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细胞癌变》这节内容时,笔者结合200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奖介绍的新闻短片,由介绍关于引发细胞衰老和癌变的机制的端粒酶引入本节课,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激起了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欲望,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1.2 多媒体具象展示,化解教学难点

生物教学中,诸如细胞结构、代谢途径、遗传变异现象、生命调节现象或过程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与具体,把漫长的过程变为瞬间演示,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变无形于有形,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细胞增殖》的教学中,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的规律难以掌握。教师就可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细胞分裂的过程,形象地展示染色质细丝如何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化折叠而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呈现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建立起了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的知识结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而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则可给学生真切感,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内环境稳态》一课所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虽然通过初中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但将人体中各个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认识还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模拟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氧气通过肺泡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运输进入全身各处组织液,最后到达细胞的全过程,有助于理解“内环境稳态需其他器官系统协调这句话”,在解题时对于物质跨越多少层膜结构也能理解了。

3 进行开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科教学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育活动,网络不仅为教师进行搜寻、整理、综合有关某课题知识、素材、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系统学习的情境,为查询、搜索指定的课题进行探究提供了便利,搭建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平台。高中生物学科的有些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学习。例如,笔者在上《细胞的癌变》一课时,首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布置四个探究题目“致癌因素、细胞癌变机制、预防癌症、治疗癌症”,各小组认领题目分头调查研究,分工合作,有的上网调查,有的制作演示文稿,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媒体展示交流。全班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防癌食品、致癌食品、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吸烟与癌症的关系、如何改变生活方式以预防癌症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探索感兴趣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借助于网络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使书本知识拓展到更广、更深的层面,同时在学习中获得的体验也可以应用于生活实际。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表现,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但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本学科的素养培养,我们在教学时不要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不能用信息技术取代一切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着力于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科课堂教学。

(天津市津南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天津 300353)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模式[J].生物学教学,2006(5).

篇9

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课堂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承担着在课堂教学中渗进德育的重要职责。只要教师能结合教材,坚持教学和德育“双轮驱动”,就一定能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高尚的品德修养,让课堂绽开德育之花。

1.1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言具有一种音乐美,或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柔和婉转,音调悠扬;或抑扬顿挫,优美和谐。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表达的恰当、情态摹仿的真切,能使听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能大大增强文章的美感,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如教《鸟的天堂》〉一课,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诗句,从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1.2 在字词句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让学生透过这些词句,想象出具体的事物形象,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如教《 草原》第一段时,我抓住“柔美”“渲染”“墨线勾勒”“翠流”“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等词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句进行想象,在脑海里勾勒出草原的辽阔与美丽,从而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3 在分析课文内容中渗透德育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教《长城》一课,通过看图和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又如教《将相和》一课,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蔺相如那种有勇有谋的性格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以及廉颇那种知错就改的优良品德,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习惯。

1.4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

现代化手段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不辞劳苦的工作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激发起学生崇敬与爱戴的思想感情。同时,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又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2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是学生思想的流露,感情的倾诉,人格的体现,学生的作文是否有鲜明的主题,是否有健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可看出学生的品德水准。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德育为主导,让学生感受生活,说真话,写实情,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1 在积累材料中初步感知

小学生写作文时的材料积累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感受生活时的材料积累;二是阅读书报时的材料积累。抓住了这两方面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便可使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2.1.1 指导学生多贴近自身的实际去进行观察和感受。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可先布置学生多了解、调查家乡的过去到现在所发生的变化,然后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些变化的渊源。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从家乡今昔的变化中抒发爱国爱乡情怀,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1.2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帮助其选择有益的书刊,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领会、吸收优秀作品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同时,逐步洗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

2.2 在指导审题时加以引导

作文教学,应抓好审题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提高他们思想道德水平。如《记一位乐于助人的同学》,应引导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对于一些较含蓄的文题,可以先多角度、有深度地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就能在训练过程中既使学生提炼出正确、鲜明的主题,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得以提高。

2.3 在活动作文中注重德育渗透

喜爱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既愉悦了身心、陶冶了品行,同时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当然,开展活动应该注意选择时机,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3.1 节日作文。一年之中,各种各样的节日不胜枚举,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特定的意义。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节日这一天,做件什么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呢?要鼓励学生先做后写。“做”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在“做”字上下功夫,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3.2 劳动作文。劳动教育也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组织学生养花、养鱼、养鸟、种草、种树、种庄稼,并做好观察日记,寓劳动于活动之中,寓作文于劳动之中,是对学生进行美化净化居所、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劳动成果等社会公德教育的最佳着力点。

2.3.3 爱心作文。给生病的同学补课、向战斗英雄献花、帮孤寡老人扫除庭院、给“希望工程”捐款、参加全国“手拉手”等“献爱心”活动,并将所见所做所想记录下来,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2.4 在作文评讲中注意德育强化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不足之处尚多,优秀习作略少。尽管如此,教师在评讲学生作文时更应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强化。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优点和细小进步,尤其是对于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应大力给予表扬,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 通过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课外活动比起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加自由活泼。因此,学生往往对此兴趣很浓,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1 组织课外阅读

许多课外读物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文学作品、音乐欣赏等,我适时引导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阅读,组织他们开展一些讨论,互相交流,写心得体会。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

  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树木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养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

  2、大水桶一个(装满水),幼儿人手一个水壶。

  四、活动过程

  1、谈话

  (1)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

  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向幼儿介绍植树节的由来。

  (2)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幼儿互相讨论)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风沙的危害”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教师小结: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温、防风遮雨;另外,树木还可以制成各种家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教师与幼儿一起为小树浇水

  (1)教师提出要求:

  ①按顺序给路边的小树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朵。

  ②水壶里的水不要装太多,以免水洒出来弄湿衣服、鞋子。

  ③取水时不要拥挤,要按照顺序排好队。

  ④给树木浇水只要浇满就行,不能溢出水。

  (2)教师示范给小树浇水。

  (3)幼儿动手给小树浇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

  3、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2022关于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一、活动目的: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激发学生的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中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绿护绿行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以达到为教室、为学校、为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三、活动时间:

  20xx.3.2——20xx.3.18

  四、参加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五、活动内容:

  (一)播种行动:利用午谈课及校园网向学生活动通知

  (二)实施行动: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2、我为园添绿: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每班每天做好班级及公共区的卫生工作。各中队可以成立添绿小队,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清理垃圾)等活动。

  3、我为家庭添绿: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家里栽种一些小树木,养殖一些小盆景。

  (三)主题活动:

  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大队将会进行优秀作品展览。

  1、3月17日班队课,全校以中队为单位,围绕“植树节”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题自定,形式可以是讨论交流、专题讲座、演讲、观看专题影片等。活动要求:各中队要上交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利用好40分钟,确保每位少先队员从中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并将主题班会班会的活动设计上传至少先队ftp。

  2、我给小树写写诗,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写几首儿童诗。

  3、“我知道……”植物生长知识交流会:队员们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知识,在十分钟午谈课上交流、宣传;

  (四)表彰先进,评选“绿色环保小卫士”。

  评选出3名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同学,学校将授予他们“绿色环保小卫士”光荣称号。

  2022关于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园内各种树木的观察、探索、发现和了解,使幼儿产生保护树的欲望,说出为何喜欢它。

  2、学会主动关心照顾小树或大树。

  学习准备:

  1、活动前对园内树木进行观察,不同树上都挂有树牌(树的名称、树龄及生活习性)及编号(以便幼儿记录)。

  2、彩笔、图画纸、铅笔。

  3、幼儿卡(幼儿姓名、性别、年龄)。

  4、小桶。

  学习过程:

  1、在观察了解园内不同树种的情况下,开展自由讨论:你看到哪些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提问: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描述不同树的外形特征,你喜欢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

  2、通过老师的提问和讨论再次带幼儿去室外观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从下到上,从树根到树冠、树叶及不同部位的粗细高矮、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讨论提问:你喜欢哪些树?为什么喜欢?你如何对待它?

  3、领养小树或大树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卡片挂到自己喜欢的树上,与大树拥抱感知粗细,与小树牵手,给小树浇水。

  4、观察记录:用不同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树种(根据树叶的不同形状、高矮、粗细、是否开花);记录小树家的路线图。

篇11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然而,当前一些《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他们的生活衔接起来,课堂教学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效。因此,真正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真正影响他们的心灵。笔者认为,当前的《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应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要突出抓住三个关键词。

一、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师要想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促发学习的欲望,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地安排趣味性的教学环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用嘴说、用手做、用体行,多感官地参与,让他们在生活中模拟,在情境中体验,在角色中感悟,在游戏中悟理。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不胆小》这一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

1.师: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教师很高兴,瞧,我给你们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课件出示:小猫图)

生(惊喜):小猫。

师:它的名字叫“”,我还知道它的一个故事呢,想听吗?

2.师讲故事《学本领》:小猫跟妈妈学本领。妈妈先教它捉老鼠。漆黑的夜晚,它们来到老鼠洞边,妈妈说:“孩子,你就在这儿练习捉老鼠吧。”一听吓得两腿发抖,急忙说:“妈妈,妈妈,我怕,我怕黑,我怕黑,还是以后再学吧。”夏天到了,妈妈又要教学钓鱼,连忙说:“妈妈,妈妈,我怕热,我怕热,还是以后再学吧。”秋天到了,妈妈对说:“孩子,你现在什么本领都没有学会,就跟我学爬树吧。”望着高高的大树……

3.师生互动(学生续编故事):望着高高的大树,它又会说什么呢?

生1:大树真高呀,我怕爬上去会摔下来。

生2:妈妈,妈妈,我怕高,我怕高。

师:那你们猜猜看,最后学到本领没有?

生:它怕这儿怕那儿,没有学到本领。

师:对呀,因为胆小什么本领也没有学会,你们想学它吗?

生:不想。

课件出示课题:指名读“我不胆小”,齐读课题。

这是富有趣味性的课题导入,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引入课堂,引入文本,很自然地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进要讨论的话题之中。

二、辨论

辩论在教学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辩能出智慧,通过辩论能激发出学生思维智慧的光芒,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辩论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理是在辩论中产生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尝试和大胆使用辩论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广告》一课时,便很好地采用了辩论,他是这样安排的: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商业广告好,我喜欢。”[板书:好]还有人认为:“商业广告不好,我不喜欢。”[板书:不好]那么,它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还是让我们走上小小辩论台,去一争高下吧!认为商业广告好的为正方,认为商业广告不好的为反方。请支持正方观点并想上台为正方观点说话的同学站到左边这张桌子的后面。(师在左边桌子上放上“正方”的牌子)

约十几位学生上台站到了正方桌子的后面。

师:请支持反方观点并想上台为反方观点说话的同学站到右边这张桌子的后面。(师在右边桌子上放上“反方”的牌子)

约同正方人数差不多的学生上台站到了反方桌子的后面。

师:我还想请两个记录员到前面来,记录下双方辩论过程中的精彩观点。(点名两位学生,请一位学生负责记录正方的精彩观点,另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反方的。)好了,各就各位,双方势均力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辩论规则。

[课件出示辩论规则:

1.当辩友发言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2.双方要抓住对方的要害展开辩论。

3.不要重复已强调的观点。

4.要紧紧围绕辩论的主题展开辩论。]

生认真听清“辩论规则”。

师:都听明白了吗?(生点头)好,激烈的辩论即将开始,请正反双方发言的同学向前一步走,响亮地回答;坐在座位上的同学可以保持自己独特的观点,如果有好的见解也可以随时站起来发表。开始辩论,哪一方打头炮?

正:我觉得商业广告好,因为他能够让我们了解许多产品的特点。比如:农夫山泉有点甜,就告诉我们它的味道是甜的。

师:不错,了解产品的信息,记下来。反方,谁来反驳。

反:可是,有的广告根本就是骗人的。(哦?)像电视上放的汉堡包又大又鲜艳,可是我去买的时候,却发现又小又没有光泽。

师:你认为它夸大其词,是吗?记下来。好了,讨论了广告的真伪,还能从其它方面说一说吗?

……

师:也就是说,咱们无法截然地说它好还是不好,而是应该_________地去看待它。

生:一分为二。

师:非常好,(问所有学生)你们认同她的看法吗?

生点头认同。

师:刚才同学们也提到了虚假广告的问题,教师友情提醒一下,一般而言,电视、正规报刊上的广告可信度高些,而像那些街头散发的或塞在门缝里的小广告,咱们可要睁大眼睛去辨析,不能轻易上当哟!

辩论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则课堂精彩纷繁,运用得不好,则课堂会出现混乱,影响教学效果。这位教师在进行辩论前作了很好的安排,制定了“辩论规则”,在辩论中又恰当地进行引导,使课堂既开放,又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在辩论中对广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在无声中得到了深化。

三、体验

体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一位教师在教学《爱惜粮食》一课时,先让学生去了解家长种粮的过程,可是其效果不佳,最多是让学生思考了这个过程得出了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于是,他便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这一活动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腿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亲身参与了其中的劳动,进而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

再如,有一位教师在上《爱爸爸妈妈》之前,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一天的生活,如洗碗筷,收拾房间等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后,再思考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财的时候最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教师便适时地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作为支持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了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引导了儿童投入活动。

总之,趣味、辩论、体验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三件法宝,它是立足于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探究,促进学生知与行的有效统一。

篇12

教育观属于历史性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新课程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广大地理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地理课程观

1、地理课程结构观

地理新课程改革推动地理课程结构向多样化发展。以课程开发主体为标准,将地理课程分为国家地理课程、地方地理课程和学校地理课程;以课程管理方式为标准,将地理课程分为地理必修课程和地理选修课程;以课程呈现方式为标准,将其分为显性地理课程和隐性地理课程;以课程内容为标准,将其分为地理分科课程与科学课程、社会课程;以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将其分为地理学科课程、地理活动课程和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优化地理课程结构,更好地发挥其选择文化、传递文化、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的功能,地理教师应重视地方地理课程、地理选修课程和地理活动课程的建设,并积极开发学校地理课程、隐性地理课程和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2、地理课程目标观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由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组成。“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地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发现地理问题、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3、地理课程内容观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课程与教材既要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经验相联系,又要与儿童本身相联系”。美国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考虑选择的学习经验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新课程理念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生活化。因此,地理教师在选择地理课程内容时,一是要提供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即与学生生活及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和问题。如地球、地图、地形、天气与气候、河湖与海洋、生物与土壤、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旅游、交通运输、邮政通讯、金融等。二是要提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即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主要指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化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中国和世界的“热点”地理问题,如区域发展、国土整治、全球变化、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同时,在选择地理课程内容时应以间接经验为主,将待学的间接地理经验与学生已有的一系列地理知识、经验动态地联系起来。

二、地理教材观

从教材的本质看,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地理知识信息的一切材料和手段。除地理教科书外,还包括地理教师指导用书、地理图册、地理练习册、地理图书、地理报刊、地理挂图与图片、地理标本与模型、磁带、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光盘、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地理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即“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看,地理教材的表层结构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地理教材的深层结构包括知识与技能系统,过程与方法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系统。地理教师在分析和运用地理教材时,应注意统整其表层和深层的三系统结构。

从教材的功能看,地理教材不应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还应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应只是地理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还应是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地理教材由此成为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和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从教材的编写看,地理教材是在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为特定的学生和地理教师编写的,它必须由地理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在的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此,地理教师在编写地理教材时应树立“标准本位”的教材观和“标多本”的教材观。在使用地理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综合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删、补、调”等精加工处理。

从教材的发展看,地理教材不应只是传播地理真知的源泉,还应是对地理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的呈现,应是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探究、创新的地理园地。地理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学到鲜活的、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情趣的地理知识。

三、地理教学观

1、师生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