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08 10:02: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篇1

调查中有297名学生表示他们并不经常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是很少进行课外阅读,这在被调查学生中占有较大比例,说明中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并未得到满足,处于饥渴状态,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的阅读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阅读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时间

280名学生表示没有时间看课外书籍,因为课业太重,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尤其是高中生,有时候一天要上12节课(包括早晚自习),周末也通常在补课。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在全社会紧盯高考的目光中,中学生们只好压抑自己对书籍的渴望。“在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周庆元教授在论及中学生课外阅读时特别强调对语文学科的全方位认识。特级教师魏书生也经常强调大语文教育观,他认为没有课外阅读作补充的语文是没有发展潜力的,课外阅读占用的时间并没浪费,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厚积薄发,素质提高了,应试能力也就提高了。但是,目前的高中教学依然把目光对准高考,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不愿意分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这是严重的目光短浅。调查问卷上有些学生明确指出老师反对学生带课外书籍到学校,即使是下课时间也不允许看课外书籍,老师要求他们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课堂学习上,集中在习题的强化训练上,这种情况在重点中学尤为突出。看来,尽管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外阅读要求,但是,由于课外阅读与人们心目中的功利目标没有直接联系,要突破高考的封锁尚需时日。

2.学生课外阅读不能经常进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课外书籍来源

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比较严重。我所调查的农村高中就没有图书馆(但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说明在考虑改善办学条件时,人们更多关注一些现代化硬件设备,而忽略了书籍这种重要的传统教学资源,或者说,大家认为在现代教学条件下,书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是普遍现象,虽然在普九验收时曾匆忙建起一些,一则本来书籍就少,又加上不重视管理,图书馆基本上是徒有虚名。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我在调查中发现,通常一个人弄来一本书,全班传看,所以我问他们喜欢阅读什么书,一个班的答案几乎雷同,阅读饥渴状况可见一斑。一方面是农村中学没有图书馆,一方面却是学校有图书馆却没有充分利用。城市中学都有图书馆,但是调查中只有32名学生表示他们曾经去学校图书馆看过书,图书馆的书籍真正被束之高阁了。书籍不是一次性消费品,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就是节约能源和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这是一笔很容易算清的账。调查中,农村学生的书籍来源主要是借,城市学生的书籍来源主要是买,都说明图书馆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图书馆这个在发达国家受到极其重视的机构也应该在亟待发展的中国得到应有的重视。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书籍,何来发展?

3.广大教育者心里没有重视课外阅读

没有充足的时间也好,没有足够的书籍也好,都可归根结底到这一点上。课外阅读的效果不能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人们不愿把时间浪费在看不见效果的事情上。所以,从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到社会,都把高考当成第一要务,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关注课外阅读。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外阅读,掌握一个学校发展方向的校长也不重视课外阅读,这是很严重的教育偏见。从孔子到叶圣陶,历代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的价值。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会做题,而是学会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阅读是与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紧密相连的。既可以检验他们的语文能力,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在现代社会获得成功的个人条件之一就是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就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好的语文能力就拥有了成功的基本条件了,这与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愿望并不相悖。而且,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果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应试能力也肯定不弱,这与高考的目标是一致的。俗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外阅读与高考不是一对矛盾,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此外,课外阅读在学生人格塑造、开阔视野、提供创新思维的源头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全社会尤其是教师们的重视。

篇2

旅游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13个大类专业的主干专业之一,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开设旅游专业,旅游专业所设置的子专业主要有酒店管理、酒店服务、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导游、旅行社实务等。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尤其明显。语文教学肩负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服务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责任。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从业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包括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的)。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专语文教学有国家指定的教材,要参加依据指定教材的市级统考,完全弃用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教师必须用指定教材来教学。而我们发现这类指定教材没有任何专业针对性,有些内容旅游专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缺乏认真学习的动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导向,应该说现有的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现有课程无法满足的。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课程无法做到给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以专业化、职业化的帮助。所以我们用课外阅读来进行补充和提高,学生大量的富余时间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进行课外阅读。面对浩瀚的书海,如何选择有益的对专业发展有帮助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关键。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应当输入实现专业特点的新鲜血液,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外阅读选文要贴近学生所学专业,突出专业特点。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共识。但职校毕业生离人才实际需求仍有相当差距,以旅游专业学生为例,学生对人文景点的内涵无法理解,到了旅行社不会签订履行合同,口头讲解能力不强,这跟学生语文基础差是有很大关系的。要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就要根据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岗位的需求,找到专业技能与语文能力的交叉点,以语文技能训练为枢纽,兼顾专业需要,在中职语文与专业技能之间架立一座桥梁,而语文课外阅读正是这样一座立交桥。

一、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对现有的教科书不感兴趣,认为与今后从事的职业没有太大关系;二是职业学校语文课要给专业课教学让路,课时数量偏少,这是不容否认和忽视的现实。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在有针对性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我对本校的中专2年级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对象调查。调查主要用问卷的方式进行,人数82。

(一)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1.以下哪几类书籍在你的阅读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多选,但不要超过5个)

A.文学艺术类 B.经济类、社会类读物 C.与旅游专业相关的课外书籍 D.科幻侦探类 E.娱乐漫画 F.历史哲学类 H.卫生、保健、美食 I.其他

2.目前,你平均一个月(连假期)的课外阅读量有多大?(单选题)

A.0―3本书 B.4―6本书 C.7―10本书 D.10本及以上

3.你读一本课外书大约用多久?(单选题)

A.1―2个星期 B.1个月 C.1―2个月 D.其他

4.每星期你课外阅读时间为(单选题)

A.4小时以上 B.2―4小时 C.1―2小时 D.没空

5.对你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单选题)

A.老师 B.家长 C.媒体 D.同学

6.一般课外阅读你最喜欢读哪种体裁形式的作品?(可多选)

A.散文 B.小说 C.诗歌 D.戏剧

7.你课外阅读选书时的动机是(单选题)

A.个人喜好、需要 B.书中内容情节吸引 C.书的封面标题 D.考虑到与今后从事的专业有关

8.为什么会喜欢上课外阅读?

A.被父母逼的 B.个人喜欢或习惯 C.因为教材内容相对更单调、乏味 D.从小在书的环境中长大,觉得多读书对自己有益

9.你是否会定期或不定期的为自己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A.偶尔 B.经常 C.看情况而定 D.从来没有

10.你课外阅读的习惯是(单选题)

A.精读 B.泛读 C.精读泛读结 D.选择性阅读

11.你习惯的课外阅读方式有(单选题)

A.上网 B.纸质(自购) C.纸质(借阅) D.电子书(eg.MP4上的txt)

12.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单选题)

A.休闲消遣,缓解学习疲劳 B.丰富生活、兴趣爱好

C.有需求(学习or专业) D.没怎么考虑过这个问题

13.你对自己毕业后的课外阅读有着怎样的想法呢(单选题)

A、因为本专业需要多读一些相关书籍

B、因为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可能没有时间读书了

C.会继续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D.没想过

14.课外阅读对自己专业发展有没有作用?

A.很大 B.一般 C.没有 D.不知道

15.总体而言,你对自己现在的课外阅读现状满意吗?(单选题)

A.非常满意 B.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知道

(二)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二、旅游专业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动机研究

(一)缺乏阅读动机

从第12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45.1%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休闲消遣,缓解学习疲劳,课外阅读处于一种动机不明、目的不清的状态。只有6.1%的学生觉得因为旅游专业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文化的积累,但也盲目混乱,不知道该怎么样选择。

从第14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24.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外阅读跟本专业的发展毫无关系,他们认为到时候只要把考导游资格证的有关内容背熟就可以了,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好的导游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59.8%的同学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更加体现了学生对课外阅读动机的缺失。

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根本没有意识到语文课外阅读对自己的专业会有什么样的帮助,阅读动机模糊或者缺失。很多同学只是为了娱乐性而参与到语文课外阅读当中去。

(二)激发正确的阅读动机

中职学生的阅读动机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和高中学生的阅读动机有同有异,共同点包括追求新奇、娱乐性强的课外读物。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目的性功利性更强,他们为了应付高考,往往不能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读物。中职学生相对而言,选择的自由度大了很多。那么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就要求老师帮助他们端正阅读动机。从第8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46.3%的学生觉得教材内容太单调,转而到课外阅读材料里去寻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只有4.8%的同学觉得开卷有益,这样的阅读动机显得很被动。

知道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就应该激发他们正确的阅读动机。首先应该让他们明确生活目标,刺激读书需要。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都将从事导游或者酒店服务性行业,充分阅读相关书籍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好处。一旦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自然有正确的阅读动机,不会再被动盲目地去阅读,这个时候就可以推荐和指导学生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课外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旅游专业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研究

(一)终身阅读思想的建立

从第13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只有18.3%的同学打算在毕业后继续读一些与旅游专业相关的书籍。48.9%已经因为工作和社会活动放弃阅读了,还有8.5%的同学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说明同学没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更没有终身自我教育的意识。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事旅游职业,特别是从事导游的职业,需要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积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二)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比较喜欢追随潮流。从第11题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6.7%的同学选择上网浏览,30.4%同学选择电子书。他们的课外阅读方式以网上阅读和电子书为主,这样的阅读方式没有传统阅读的种种优点。我们发现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也悄悄在浏览电子书,看起来他们非常热衷于阅读,但这种阅读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不一样了。通过调查和访谈,我发现学生们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在线阅读”,而是用鼠标器或者光标进行纵向的“强力泛览”,对标题、目录和摘要一扫而过,遇到感兴趣的章节就停下来看看。显然这种阅读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当我们依赖电脑来帮我们理解世界的时候,我们的智能就沦为人工智能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专业入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深度阅读”。

现在图书馆到处都有,南京就拥有全国第二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借阅方便。每个学校甚至我们所住的社区都有图书馆,可是我们发现,只有9.6%的学生愿意去借阅书籍。老师应身体力行地指导学生远离电脑,用正确的方式去进行传统的课外阅读,从而让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阅读计划的制订

第9题调查结果显示有53名学生从来没有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约占总人数的64.4%。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帮助,根据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时间管理和研究性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阅读。中职学生是时间的富翁,他们完全可以制订含量饱满的课外阅读计划,老师应该跟踪阅读情况,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锻炼综合分析总结能力,并且锻炼口语能力,这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在今后的工作和继续学习中势必遇到很大的障碍。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尤其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和素质。仅仅靠课本里的文章,无疑解决不了问题。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定要靠不断阅读与长时间积累,中职旅游专业语文的课外阅读要以实用为先导,建构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做到实用口语、实用写作与实用阅读等语文能力兼顾,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课外阅读的滋养,学生无论是成为导游还是在旅行社从事其他工作,都能有丰富的相关人文知识做积淀,辅助他们在本专业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方钧鹤.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原形阅读理解与语文教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3]职业学校教学与管理.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职教研究室.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4]杨富荣.旅游饭店服务教学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2-014-03

一、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含义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的是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里,利用已经习得的语言文字知识从书籍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从中吸收有益的成分,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并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阅读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来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阅读从与中小学生相关的方方面面来塑造个体、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与发育,还可以对其素质中的核心部分――审美观、道德观乃至人生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其次,阅读的过程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可以扩展和丰富中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帮助他们加深对社会及人性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中小学生认识自我、反省自身、提升自我。再次,通过阅读,中小学生储备了丰富的词汇和句子,掌握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为灵活地思考提供了物质载体;阅读过程中,中小学生可以透过字里行间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联想,从而发展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动机分析

1.为辅助课堂学习而读

在中小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具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了更扎实地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他们还会在课外阅读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或者就是教师布置的阅读书目,以吸收更多更新的信息、扩展自己的知识积累。

为了辅助课堂教学而读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疑难问题,为了答疑解惑,他们进行阅读,到文献资料中寻求具体的知识、问题的答案和解决办法。当然,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而读书的。

2.为扩大知识面而读

勤奋好学的中小学生,一般希望通过广泛的阅读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这样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愿望,读书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阅读的书籍包罗万象、涉猎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各种书籍,他们尤其喜欢内容深刻、观点新颖的力作。这些学生读书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期望这些新的知识在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3.因兴趣爱好而读

某些中小学生具有特殊的兴趣爱好,他们的阅读书籍多与这种个人爱好相关。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书籍,有些学生喜欢军事题材的书籍,而有些学生专门阅读足球、篮球等体育书刊。

4.因好奇而读

好奇和求新是人类的特点,这一点在中小学生阅读上也表现无疑。很多学生,只要是新出版的图书,不论其内容如何,都要看一看,这种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对自己处于变化之中的身体及心理感到非常好奇,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及情感,他们往往会悄悄阅读一些身体发育、生理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以及与青春期相关的图书。

5.为赶潮流而读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对时尚非常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流行的回应十分强烈。当图书有了“畅销”的热度时,跟随潮流、跟随时尚的阅读也就随之有了热度。一般来说,这种阅读往往具有“从众”的性质和“追星”的特点。

6.为休闲而读

中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抽出一定的时间,挑选一些具有趣味性、能愉悦心情的图书,如漫画书、影视剧介绍、童话神话故事书等,都属于为了休闲而阅读。这样的阅读,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使大脑得到休息和放松,也是一种丰富知识与情感的良好方法。

三、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方法

中小学生阅读的范围极其广泛,阅读的动机也不一而同,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阅读行为,中小学校图书馆和资料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1.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欲望和效果主要来自于他们的自身需要,但是客观环境对他们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读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图书馆设施、采光、空气、音响、卫生等条件,对于读者阅读心理有一定影响。因此,学校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条件,为学生提供尽量宽裕、不相互影响的读书空间。图书馆、阅览室的布置要清雅些,要保持窗明几净,书籍、期刊、报纸的摆放要井然有序,为学生提供心情舒畅的阅读环境。此外,及时更换报刊杂志,保证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报纸与期刊。

2.提供良好的“图书馆利用指导”

中小学图书馆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如果学生不会使用,图书馆的各项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为学生提供“图书馆利用指导”,指导学生充分了解图书馆、资料室的馆藏信息及书籍期刊分布情况,掌握获取信息的多种途径与方法;指导学生将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主动地选择、加工并处理外部信息;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搜索并使用数字化信息资料。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3.提供“因人制宜”的服务方式

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阅读心理,针对不同特点的读者进行相应的推荐服务。这样做,可以缩短学生查询资料、选择图书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比如,对于“为辅助课堂学习而阅读”的学生来说,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向他们推荐相关的教学刊物;对于“为扩大知识面而阅读”的学生,图书管理人员可以向他们推荐新近出版的、内容新颖的刊物,以满足他们汲取知识的需要;对于“为休闲而阅读”、“为赶潮流而阅读”的学生来说,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推荐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的科普刊物、文学作品等,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可以得到娱乐休息,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专题资料,比如,举办各种展览、出专题黑板报、举办专题讲座等。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1.重视学生的阅读需求

篇4

一、市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问题一:从课外阅读的地位看,“名重于实”的特点十分明显。

面对调查中“您认为自己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力度如何”这个问题时,“大力支持”者占绝大部分,几乎所有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阅读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那么,阅读的地位是否真像所说的那样高呢?

1.资金投入

我们对154位家长每年购买或订阅课外书刊支出的情况(表1)以及家庭藏书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表2)。

在关于总支出的问卷中,有40名家长说不出所以然,以“很多”“极少”“没有统计过”作答,未计入统计。

在现今的图书市场,购买一本普通的少儿读物至少需要5元钱,订阅一份全年期少儿杂志至少需要70~80元钱,用上表数据中的金额,一年又能购买几本书籍?

在关于藏书量的问卷中,有32位家长以“不多”“很少”“不清楚”“很多很多”作答,未计入统计。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市区家庭的藏书量在50册之内。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家庭的读书氛围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2.时间安排

要读大量的书,得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共834人参与问答)到底用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见表3)。

值得回味的是,在回答“你每天读非卡通类读物的时间”这个问题,有4名学生没有使用已经给出的选项,而是自己在括号里添上了“没有时间读”(因而未计入统计)。

在问到“你们班有课外阅读指导课吗”这个问题时,参与调查的4个班级中,有2个班的学生回答“有”,另外2个班的学生回答“没有”;而前面的两个班的学生在回答“你们班的课外阅读课是怎么上的”这个问题时,70%的学生选“用来阅读”,8%的学生选“用来做作业”,22%的学生选“随便安排”。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时间保证看,恐怕都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的标准。看来,课外阅读的地位总体上还是“名重于实”。

问题二:课外阅读读物“瑕瑜共存”。

1.经典名著市场飘红,但不求甚解现象不容忽视

在问到家长“您一般推荐孩子读哪类书籍”时,“名著类”名列第一。对三、四、五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表明,认为名著对孩子帮助很大的家长分别为24%、31%和56%,觉得有一定帮助的为74%、78%和74%;能支持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家长为74%、56%和60%,经常能陪孩子看书或借阅的家长为34%、31%和23%,因而,家长在这方面也相对舍得投资。但当我们追问家长“孩子是否能够对名著有一定的理解”时,多数家长表示没有考虑过。问到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回答“老师(父母)叫我看的”。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晓云认为,许多名著是为成人写的,而对儿童往往有消极作用,并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儿童不能理解,产生接受障碍;读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书有可能使孩子少年老成、儿童成人化,使他们的语言、想象力以及看事物的眼光都发生变化。当然,对于适合少儿年龄特点的名著他还是赞成的。我们认为,儿童读名著自然不能反对,但必须加强引导,避免为读而读、不求甚解的现象。

2.儿童因为缺乏鉴别力而产生的盲目跟从现象令人担忧

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丰富的信息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拓宽“大语文”视野的同时,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学生浮躁的心态。在调查孩子拥有的书籍类别中,很多孩子选择了“其他”类书籍。“其他”到底包含了哪些书?调查中发现,奇幻文学等网络小说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如《哈利•波特》《魔戒》《诛仙》等。我们对一所小学的三年级某班进行调查,全班52人中有38人拥有这一类书。一个书店老板告诉我们,这一类书籍的购买主体是成年人和小学生。由此可见,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小学生的思维和选择。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制作、出版、播放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庞杂凌乱,甚至存在着许多低级趣味的内容,诸如凶杀暴力、酗酒吸毒、诱骗拐卖等,这些对判断力、分辨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3. 作文类教辅书长销不衰,但教条引导、机械训练的方法后患无穷

写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障碍,不少家长费劲心思、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更有甚者,不准孩子看其他的课外读物,逼着孩子天天抄背好词、妙句、佳段。从对书店的调查来看,家长到书店给孩子买书,不外乎两类:名著和作文类教辅书。那么,作文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作文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将描写人物、描写事物、描写动物的精彩语段分门别类;二是将好文章大卸八块;三是囫囵吞枣,标榜同步。这些作文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如没东西写、没词儿用等实际困难,最终成为应付教师的工具,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都受到了制约。

此外,诸如卡通、漫画等也在儿童读物中占有很大比重,《七龙珠》《天眼》《乌龙院》等很受儿童的青睐。这类书读多了,是否会造成学生对文字感知与理解的消解,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问题三:从课外阅读方法看,“单薄无力”影响实效提高。

在回答“简单说说你对自己班上孩子的阅读如何进行指导、检查、评价”时,74位教师中有65位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另有9位教师交了白卷;65位回答的教师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采蜜集”或“摘抄法”,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方法有42位教师提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介绍了利用“写读后感”“通过语文课进行书目的推荐,讲述其中的有趣情节”“规定每天若干分钟进行阅读”“亲子共读作为起点”“写读后感”等指导阅读的方式。总体来看,多数教师知道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系统思考,举措上比较单一,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所导致的知识积累欠缺、阅读内动力不足、阅读习惯尚未形成等特点,多数学生并未掌握阅读方法,阅读实效无从谈起。可见,阅读方法已经成为影响阅读实效的重要因素。

从“言传身教”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的阅读层次不高、阅读量不大,很难对学生阅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回答“列几个您比较认可的优秀儿童文学家及他们的代表作”的问题时,74位教师中,1位教师交了白卷,11位教师列了1位儿童文学家,16位教师列了2位,其他列了3位及以上。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师竟然给出了“唐诗宋词”“朱自清”“臧克家”这样的答案。很难想像,这样的教师能够担负起指导孩子阅读的重任。

问题四:从发行渠道看,“书源不畅”仍是最现实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目前市场上适合广大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明显不足。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努力给少年儿童提供更多适宜阅读的书籍。

从书的来源看,学生的阅读渠道仍然比较单一。“您孩子看的书大致来源于哪些地方”的答案主要有两种:买和借。从哪儿借?同学和学校图书室。而作为社会藏书最集中、最丰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却被多数人忽略了。在某地级市图书馆我们了解到,市图书馆现总藏书量为20万册,少儿书籍大约有3万~4万册。近三年以来,每年用于添置新书籍的经费为20万,10%用于购买儿童书籍,每年约2万册以上。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呢?儿童借书证也叫“少儿证”,适用从一年级到初一年级的孩子,自1999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共办理“少儿借书证”近4 000张,但现在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再使用了。现如今,全市每周大约有500名左右的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另外,课题组到该市区一所街道办事处了解了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情况。该街道有4个社区,全部建有社区图书馆,合计总面积达到了360平方米,书籍约4万册,其中40%~50%是少儿书籍,但儿童借阅书籍的人数少之又少。

二、思考与对策

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结合调查,我们认为在总体思路上要切实把握好三个问题。

1.课外阅读的地位问题是根本

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实现课外阅读的全面提升,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摆上重要位置,抓实抓好。

2.课外阅读的目的问题是核心

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从现实的角度解决好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也就是要回答“阅读为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开展和推广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核心就是要实现“两个提高”,即围绕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两大目标开展课外阅读。

3.课外阅读的方法思路问题是关键

在重要性为大家所接受的情况下,如何科学推进课外阅读、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从现实看,重点要在推进“三大阅读”上下工夫,即推进规模阅读、科学阅读和创新阅读。

(1)着力扩张阅读的量,推进规模阅读。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量为基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此种种,都突出了一个阅读“量”的概念。没有一定的量做基础,就无法完成必要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量做保障,就无法实现知识面上的拓展;没有一定的量做依托,就无法实现学习中的触类旁通。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规模阅读中加快知识积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数学、自然、史地等方面的书籍,从而拓宽阅读面,夯实知识积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