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范文

时间:2023-11-08 10:02: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拟人化就成为商品宣传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通过将非人对象赋予人格的一种营销方式。拟人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譬如众所周知的“熊本熊”就是日本熊本县的代表,或者是旺仔公司的小男孩的形象,还有对国家的拟人化,比如“母亲”“阿中哥哥”等,许多研究都显示这种拟人化的推广方式大受人们喜爱。对于传统体育非遗项目来说,项目众多,且有些项目处于边缘地区并逐渐消逝,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并没有对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的研究,已有对体育非遗传播的研究都是在学校、媒体等领域,因此,本研究对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分析,为使在体育非遗项目发展研究中提供新的视角,也希望使体育非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开花。

1何为拟人化

拟人在语言中是作为一种修辞方法而存在,就是将事物赋予人格,让原本不具有人的行为和特征的事物变成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形态。[1]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同质化商品繁多,为了凸显自我商品的特征,很多企业就会将拟人手法用于营销策略中,将人类的特性、动机、意向或心理动机赋予非人对象,令其被看作是有生命、有知觉的人的过程[2]即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拟人化的对象非常丰富,可以是真实恶动物、植物、其他物件,也可以是想像出来的包括宗教角色等,唯一的特点是它们是非人类,也就是使非人对象具有人的特征、状态和心理。[2]近年来,拟人化的营销方式大受追捧,拟人化的营销也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产生于“饭圈女孩”的“阿中哥”即是对中国的拟人化,各类官方媒体也频繁以“阿中哥哥”“阿中”等来称说中国;或是在疫情期间在网上迅速刷屏的一副漫画《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通过将各个地方的美食拟人化来代表中国的各个地区,用熟悉的味道唤起大家的温暖与爱。这种拟人化的营销方式对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产品被拟人化以后,消费者将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去搜寻关于产品与外观属性相关的信息,[3]产品形象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着关键作用,[4]因为当人们感知到一个非人主体是有思想的时候,他们更可能把这个物体当做一个值得付出感情来关心的道德主体。[5]学界普遍认为拟人化营销会对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说,通过这种拟人的外部形象可以拉近消费者与品牌间的距离,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增加人们的效能感,增强消费者和品牌的情绪联结,提高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以及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多的有利归因,最终转化为更积极的品牌判断。[1][6][7][8]因此,相较于普通的产品形象,被赋予人类特质的拟人化产品会更容易引起人际体验,消费者对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会更强。[1]这种拟人化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会使消费者从产品或品牌中感知到人的要素,使产品成为具有一定“意图的生命力”,[6]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由“人与物”的关系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从而用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建立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持续的的亲密关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体育非遗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非常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且在2011年就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近年来我国体育非遗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部分项目发展濒危。体育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有传统体育类、游艺类、杂技类等划分,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忽略某些小众的项目,从而使其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本文基于此提出采用拟人化的策略进行体育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将体育非遗传承的接受者视为“消费者”,将体育非遗项目视为“商品”,进行拟人化分析。

2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设计策略

将拟人化延伸于体育非遗项目中,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即是一种基于体育非遗历史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体育非遗项目的特性特点,利用新兴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操作,真实还原体育非遗项目本身使其人格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拟人化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有通过归纳拟人化设计情感化理论,从人格层、交互层和基本层总结拟人化设计的5种形式,即行为、角色、沟通、表情和动作拟人。[9]也有赋予非人物体人类的身体特征(例如:脸,手),与赋予非人物体人类的想法(例如:意图、意识、诸如羞愧和愉快等的次级情绪)[5]的方式。也有如形体拟人、沟通拟人或形象拟人,也可以称为拟人化的外在维度、内在维度和社会维度。[6]本文将基于外在、内在与社会维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呼应了文化的三层次理论。

2.1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外在维度

拟人化角色设计的外在维度,也即造型设计,需要包含角色的身体结构、表情和服装等方面,因此,一个使人们印象深刻并符合整体项目风格等设定要求的拟人角色,需要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拟人的元素。[10]对“消费者”来说,人物造型并不是单纯的身体,它需要给人一种印象感,能够从视觉上激起人的认识和探究的兴趣。[11]首先,识别性是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角色形象因其的项目类别、理念的不同,所设计的角色形象及造型也应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因为角色形象作为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要素,是受众识别不同品牌的重要媒介,要具有与其项目相对应的独特风格和视觉特点。[12]其次,对于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形象设计应在其项目的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项目进行设计,从而让“消费者”可以看到的角色形象符合其项目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角色的核心形象塑造上,创意要素要来源于与项目相关的文化、地域特点及背景等。比如说可以将中国元素与传统体育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创作,在角色的表现上可采用传统水墨画法(白描、工笔等)、穿衣风格上可着中国传统款式(旗袍、丝绸、唐装等)并使用传统纹样(云纹、锦鲤、龙等)、搭配传统配饰(流苏、刺绣等),使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形象极具东方美学特色。

2.2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内在维度

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塑造的内在维度是更深一层次的拟人化表现,这一层面主要是赋予其人物个性和故事。首先,在各个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创意思路与其项目相关联之后,在进行拟人化设计过程中,每个项目的人物角色要拥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让受众感受到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如真实实体一样与受众生活在一起。[14]可以将中华文化纳入进角色个性中,如仁、勇、乐、智、雅。同时,其个性也应设定符合其项目的特点,[15]比如舞龙类的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可设置为活泼、开朗的龙形人的形象。因为项目角色的个性就是项目的内在价值,与项目的精神价其次,每个人物角色设计要有自己的背景故事,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形象的由来也需要营造如身世般的故事,而故事内容要与个性设定相呼应,使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呈现出生活化的面貌,从视觉静态转变为多变的动态,让人感觉到一种真实感。

2.3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社会维度

当然,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角色形象塑造不仅仅是在外部特征方面赋予其人的表征,还应通过拟人化沟通赋予角色以灵魂,反映不同项目的个性。[7]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情感,因此,拟人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其角色加入人的思想情感,不只是角色性格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角色可以按照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事务及生活。[9]包括项目拟人化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拟人化沟通,还有与项目相匹配的拟人化社会角色。首先,在拟人化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目前被学界较为广泛地进行研究的拟人化角色为伙伴角色与仆人角色。比如手机中的“Siri”和机器人“天猫精灵”即是一种仆人化的拟人角色,而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来说,最理想的状况是“消费者”将体育非遗项目视作亲密的伙伴,即一种伙伴角色。当体育非遗项目被拟人化之后,体育非遗项目将不再是客观的物体,生动性的拟人化赋予了其与“消费者”之间朋友的关系。其次,当体育非遗项目实施拟人化时,“消费者”还会将其认知为人类个体,在此基础上根据“享乐型”与“功能型”将其拟人化形象分为“热情型”和“能力型”两种类型,[16]比如米其林轮胎一开始的“轮胎人”的形象是属于“能力型”,随着发展逐渐演变为“能力型”为主,同时与“热情型”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在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角色设计中,也应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游戏类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拟人化设计可以以“热情型”为主的二者相结合的模式,而武术类则以“功能型”为主的二者相结合的模式。最后,在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发展方面,首先由于体育非遗项目众多,因此当各个项目拟人化之后,不同的体育非遗项目之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可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东方IP,譬如漫威系列IP、迪士尼系列IP等。其次,可以将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用于游戏APP的创作中,譬如日式妖怪卡牌类手游《阴阳师》、水墨风跑酷类手游《忍者必须死》等,从而让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创作真正的可以“回流”,吸引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所以,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可以以伙伴关系的形象出现,可以展现“热情型”或“能力型”形象,通过不同形式的拟人化后发展方式从而触发“消费者”对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态度。[17]因此,体育非遗项目通过拟人化的模式,可以拉近项目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是拟人化的根本目标是向“消费者”传播项目的核心价值,所以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必须与项目的定位相符,基于项目的内涵塑造拟人化的形象。

3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可以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因为,当把体育非遗项目这样的复杂客体进行拟人化创作时,大众与体育非遗项目之间的互动方式就由“人与物”变为了“人与人”,使体育非遗项目更具亲和力,提高人们对体育非遗的理解和认知,更好的满足了人的社交需要,可以促进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非遗,将文化传承落到实处。其次,体育非遗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会加深受众的印象,提升其对非遗体育项目的好感,还可以提升受众对体育非遗项目的信任;另外,拟人化还有助于建立起受众与体育非遗项目之间的情感纽带,进而提升受众的学习意愿。

3.2消极影响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拟人化时某些不恰当的特征和设计都会影响拟人化的效果,而对于体育非遗项目来说,由于体育非遗项目所具有的历史性和代表性,所以当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时就更加需要对每个项目的知识、历史背景的准确性等要求都要非常的严格,每一处的细节都要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考证,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角色形象的性格、服饰、配饰、颜色使用等都需要完美地贴合体育非遗项目本身。因为在受众心中,拟人化后的“人”就等于项目本身。因此,必须在增强体育非遗项目趣味性的同时,还要保证体育非遗项目的历史知识和独特个性的严肃性,防止过分商业化从而让体育非遗项目的传统文化过度娱乐性。这就需要打造精品且专业的创作团队,讲好中国故事,形成独具特色的IP。

篇2

专题一、规模互联的医院内部一体化数据整合和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研究医院内部异构数据一体化整合和检验数据标准化等关键技术,实现大规模医疗信息互联中医院节点数据的高效、低成本接入,并在三甲医院实现示范应用;实现检验数据标准化以及在1-2个单病种医疗业务上综合利用的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医院内部异构数据一体化整合的智能管理功能的数据节点技术、智能数据节点与本市医联平台互联技术、基于开放标准的一体化数据模型的检验数据标准化机制,突破大规模医疗信息互联中以检验数据为代表的基础数据标准化及其综合利用的技术难点。

研究期限:*年6月30日

专题二、无线高清数字电视应用服务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研究基于国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覆盖网络优化技术,实现80%以上普通天线室内可靠接收,并为有线电视无法覆盖的家庭提供不少于15套低成本的标清电视覆盖服务能力,在一个区县实现家庭入户;研究多种信道、信源、软件并存状态下的个性化终端设计技术,为终端生产企业提供不少于5套终端产品设计方案。

研究内容:研发一套基于国标的普适无线网络优化方案;研发符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和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并兼容AVS、H.264与MPEG2高清解码的一体机参考设计方案;开发符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和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并兼容AVS与MPEG2标清的机顶盒参考设计方案;其他基于国标的多用途终端参考设计方案。探索为媒体行业提供包括高清、标清及各类信息和数据等各类基础业务和增值服务的模式。

研究期限:*年6月30日

专题三、统一信任网络技术体系及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面向电子商务交易,建设公信的第三方身份真实性及交易行为不可抵赖的百万级交易用户量的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异构异源信任数据,对外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数据电文保全等服务,以此作为建设诚信电子商务交易的支撑,并在国内3家以上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可信身份信息库异构数据源的整合、数据电文固定保全技术、多种身份认证技术整合、标准规范、建立应用实例支撑环境,探索运营服务的模式。

研究期限:*年6月30日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及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4、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5、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6、本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8月26日,截止日期为*年9月10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9月4日至10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7、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篇3

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传统电力检修与运行体系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出来,运行及检修质量和效率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输电要求。尤其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其承担着重要的输电任务,随着大规模智能设备的使用,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日益复杂,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相关问题。

1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输电线路的检修以定期检修制度为基础,依靠以往的检修经验来确定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这种检修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设备性能差异及结构组成等实际情况,按照既定规范实施检修,很容易出现检修费用高、周期短等问题,检修效果不良,不利于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1]。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呈现出大电网、高电压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传统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检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电网对检修工作的要求,尤其在“两网”改造之后,电力系统应用了众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量更多,传统的检修制度必然会大大降低效率,导致严重的浪费,不利于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甚至可能会因为检修错误而引发输电线路出现新的故障,因此,实行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1.2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较快,电力系统的建设日渐完善,对于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工作来说,虽然人工检修方式有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但运行及检修技术不断发展,这为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输电线路相关设备技术含量逐步提升,设备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不断改善,性能愈发优良,传感器技术、采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方法

2.1 建立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众多,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基础性支撑。同构一体化管理系统,对整个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优化,为工作人员制定检修计划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多角度的M行安全核定工作,以智能专家分析系统为核心,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相关分析和评估来为工作人员制定一体化管理策略提供指导,对一体化运行技术进行可行性验证,以此来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及维修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通过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实践可知,在可行性验证环节中,涉及到众多电网模型的分析及多项数据的汇总,以此来及时发现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性的寻找问题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和计划,保证故障检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2 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电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相关设备使用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管理带来了挑战,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而在实行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将设备试验数据、运行参数及异常记录等原始技术档案存储到设备信息档案库中,为设备运行后的检测和测试提供依据,在检修的过程中,可以将设备运行状态与原始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从而提升检修效率[3]。此外,应当做好检修计划信息的管理工作,合理管理检修主题数据、内容及时间安排等信息,并存储到相应数据库中,为输电线路的系统性检修及运行检修计划的优化调整提供指导。

2.3 关键技术及智能化平台的应用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以完善的运检制度为基础,例如故障检修制度、状态检修制度等,同时需要将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融为一体,实时监测输电线路中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科学的选择检修方法,以此来节约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的时间和成本,提升检修效率。随着一些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智能数据监测能力,这就依赖于智能分析技术、安全校验技术及数据库分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方式中,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完成,通过相关人员来对运行及检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有着较大缺陷,会发生数据遗漏,影响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尤其当前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设备众多,人工数据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计算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4]。因此,应当积极应用智能化平台,通过智能化平台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保证相关数据分析计算的精确性,从而更好的开展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输电线路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输电线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在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完善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此来提升管理成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正.关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7:43.

篇4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迅速增加。建筑能耗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消耗之一[1],发达国家建筑能耗一般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中国的比例也在30%左右。太阳能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2],在太阳能应用方式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研究热点,发展和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BIPV的特点及发展进程,并从广西百色市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现状以及能源形势等入手,初步探讨了在广西百色地区实施BIPV的可行性。

1 光伏建筑一体化特点及发展历程

1.1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点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组件替代建筑的某一部分,把建筑、发电和美学融为一体,相互间有机结合,在建筑物的护结构表面布设光伏阵列产生电力的一种绿色建筑形式[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PV系统是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馈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从长远的角度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更有优越性。因此,建筑物光伏市场正在从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3]。

1.2 BIPV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4]

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有“百万屋顶计划”、“光伏建筑两集计划”等。国会也通过了“节约能源房屋建筑法规”等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在经济上也采取有效措施。因此,美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建筑产业化体系。

德国是世界上应用太阳能、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强国。有“光伏黑洞”之称的德国,鼓励居民住宅与公共建筑覆盖光伏发电设备,其国内2005年一年安装的太阳能电池组就占了2006年世界安装总量的一半。1990年首先开始实施“一千屋顶计划”,在私人住宅屋顶上推广容量为1~5kW的互用联网光伏系统。

日本很重视光伏和建筑相结合的技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顶”计划,预计在10~15年内,在日本民用住宅的屋顶上安装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将达200MW。为此,一方面日本政府拨出80亿日元巨资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资助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公司进行开发研究。如三洋电气等公司还推出了多种非晶硅电池与建筑材料相结合的产品。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建筑起步较晚,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对落后,但中国政府一直都在鼓励应用诸如太阳能等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宣布对BIPV系统进行补贴,额度为20元/Wp,相当于补贴了BIPV工程建设费用的50%。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我国已完成并正常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10~15MW,2010年,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太阳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688kW,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项目。

我国政府拉动光伏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日臻完善,各方利益逐步协调,将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同时,还会推动我国太阳能科技快速跨入国际前列。

2 百色市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可行性初探

2.1 太阳能资源条件

百色市地处广西西部,位于东经106°0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根据中国太阳能资源带[5]分布图(见图1),将全国划分为四类地区,百色市属于三类地区,为太阳能可利用区。相关资料表明,百色市的太阳能年平均日照为1906.6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578.68MJ/m2,相当于156.43kg标煤热量。

百色市各月的太阳总辐射量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百色市的太阳能利用具备较好的资源条件,其太阳辐射量有明显的月变化,一年中以2月份最少,从3月份开始逐渐增多,6月开始明显增多,尤以8月份最多,9月以后逐月下降,5~10月为太阳辐射丰富的月份。

2.2 建筑条件

百色市市区面积约370200万m2,城区建设面积约3252万m2。全市398万人。纵观广西建筑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被动式发展阶段(1949-1983年)、改革与适应性发展阶段(1984-1992年)、快速扩张与自我调整阶段(1993-2000年)、稳定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进入二十一世纪,广西建筑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来,百色市建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能不断吸收新的产品和新的设计理念,有利于较好较快地推广和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程。

2.3 城市品位和定位

篇6

现阶段全世界都向着全球化和一体化方向不断迈进,尤其是在世界经济贸易方面,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竞争也更加复杂更为激烈。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投资者的每一次的经济投资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甚至有血本无归的可能。投资者在进行经济投资的决策之前一定要做出完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这对于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降低决策者因为个人感情因素以及对国家及地方政策不了解或是了解不全面而造成的决策失误,错失最佳的投资良机情况出现的可能,还可以起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作用。因此,本文就对在现实经济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可行性分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一)前瞻性

可行性分析最为基本的原则就是前瞻性,这也是投资可行性分析存在的最大意义。前瞻性,顾名思义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发展趋势及最终结果进行预判。从经济管理方向来说,可行性分析是预控行为的一部分,经济投资前对于要投资的对象是否具有升值空间运用已有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对投资的收益性做出预判,所以这一分析本身就是一项有预测性质的活动。在进行投资目标的实际可行性分析的时候,要时刻谨记这一重要原则,对于可能对投资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要充分了解并分析,每一个细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投资结果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而提高可行性分析的准确程度,为投资者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公平性

在进行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时候,想要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得到更加精准的判断,就必须要遵循可行性分析的公平性原则,这在分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金融数据分析师必须要坚持这一原则,不带任何感彩地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判断,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对于外界的影响因素要尽最大的力量进行屏蔽,科学客观地对待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并据此进行公正客观的分析和计算,还要按照经济市场的价值波动规律进行检测,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真实性

可行性分析中想要确保分析报告科学且合理就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相关金融数据分析师要在实际数据分析的时候保持谨慎认真,确保所有工作流程都是按照相关规定及标准进行的,收集的资料要翔实可靠、广泛真实,这是做好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和依据,数据分析阶段结束之后就到了考验数据分析师真正实力的时候了,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工作中要贯穿真实性的原则,开展好数据分析工作,保证数据分析工作的有效性。

二、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作用分析

就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说,在经济投资过程中可行性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最终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可行性分析,以便能够使其在实际经济投资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为投资者摸清投资市场真实需求及情况做出参考

投资决策是否明智,就要看这个决策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和市场需求符合的程度,如果投资者的投资项目没有符合市场需求或者与市场消费主流方向有所偏离的话,就会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让投资者因为一个决定而血本无归,因此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并综合其他数据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决策对投资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相关金融风险测评师要对国内外相关市场的规模、竞争力以及价格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及了解,预判潜在市场的大小,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估计并拟出对应的应急方案,做出最为合适的经济投资项目分析报告,为投资者自行做出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投资者进行经济投资项目选择的压力,减轻了工作负担,并提高了决策效率。

(二)科学合理地对投资对象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能够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知,避免因为不了解投资项目而造成的盲目决策。一方面,能够提高投资项目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促进各类自然资源及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由于各类生产资源在地域上分配不均衡,并且各地拥有的资源也有一定的数量限制,不同地区的同类资源在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各地的生产成本也就不尽相同。可行性分析对投资项目进行的全面分析包括了项目开发的地区、项目的规模大小、项目所具有的潜在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在进行实际决策时需要参考的对象,具有优势因素的投资项目自然会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这样就使得优势因素得到更多的利用,进而加强了项目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对投资项目的全面考察、完整的数据分析方式以及科学的数学模型应用、从宏观角度对投资项目所处的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整合及分析等都使投资方案的合理性得到充分保证,为决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必要的备选方案,还从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市场竞争的平衡性。

(三)避免由于决策者缺乏对国家政策等外部环境的了解导致的决策失误

经济投资项目的开发及上市都必须要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做出的相关规定,还必须要获得国家相关审批部门的认证和允许才可以在金融市场进行上市。国家政策则是国家根据实时市场情况做出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国家政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投资政策、出口政策,还有在某些特殊地区实行的特别经济发展规划,还有国家为了扶持某种新兴行业而提供的特殊优待条件等等,如果投资者不能及时了解国家政策改动及增添的动向,不能对国家相关政策及地区政策做出详尽而透彻的了解,就很容易出现投资项目超过审批时间或者是错过优惠条件实施事件等等而带来的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实际投资的之前一定要做可行性分析,对国家及地区的相关政策及优惠条例进行完全的掌握,并聘请专业的金融风险测评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及风险做出预判,做出相对应的应对措施及方案,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为信息了解不及时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或是错失投资的最佳时机,甚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四)使得投资者的决策更具稳定性

投资者想要保证经济投资能够持续平稳不断地运行下去,就必须要保证自身投资具有稳定性、渐进性和一定的系统性。投资者再进行一些比较大型的经济项目投资的时候,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投资规模大、投资风险高、资金回收期较长等特点,很容易出现投资的不连续,产生一定的投资混乱,这就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做好可行性分析工作,为之后投资项目的决策提供红宏观上的方向引导,维持投资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才能够使得市场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才能减少在投资中的决策混乱,进而减少决策失误,获取更多更长远的经济利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投资者在进行经济投资的决策之前一定要做出完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这对于提高决策者的决策效率,降低决策者因为个人感情因素以及对国家及地方政策不了解或是了解不全面而造成的决策失误,错失最佳的投资良机情况出现的可能,还可以起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作用。本文介绍了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原则以及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可以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对可行性分析充分重视起来,认识到只有做好可行性分析报告才能够尽量减少市场决策的风险,做出最为合理的投资决策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经济投资者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三湘.投资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作用[J].才智,2013(35).

[2]李素香.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

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03-02

随着社会对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深化“学生本位”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本位教学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1]。如何改革学生本位课堂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如何达到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呢?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现结合高职院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该课程全部安排到多媒体实训室进行授课,教师带着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实践两者兼顾,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学习,进而使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加强,而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2]。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取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将理论讲解融入技能操作,以任务、项目形式层层推进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能较好解决学生主体积极性差的问题,既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又能突出学生培养的“强技能”和“宽知识”特点。

2 “教学做”一体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的可行性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件制作软件的技术,学会课件制作方法和技巧。该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是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为他们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就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时间不够,学生的操作技能应用能力较差,虽然学会了软件的操作,但是对课件制作仍然没有真正理解,缺乏综合运用能力和开发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该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能够完成拓展项目,因此该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具有可行性。

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校积极推进“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进行转变,由知识加训练向“教学做”一体化进行转变。下面结合我校《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来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编写校本《多媒体课件制作》教材,知识体系符合师范专业教与学的规律要求,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度,以突出实践技能的形成原则。通过理论知识贯穿的完整项目,加强操作技能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各章以案例形式讲解学前、中小学教学实际中所涉及的课件制作知识与技巧,各章还配有实训题,加强学生课后操作技能的锻炼。

教学方法以分组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任务驱动法可以将理论讲解融入任务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探究解决任务,突出本课程“强技能”教学特点。并且针对师范专业学生的课件实用性特点,指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教学课件,体现“宽知识”的学生培养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小组之间的积极性和竞争性。

当然,课程教学要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完善实训条件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课程特点需要加强学校与中小学校、教育机构的合作,将实际项目带到课堂,增强操作与应用能力。

4 “教学做”一体化的学生本位教学设计实例

前面已经分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面以高职院校师范专业《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中的“Flash位图素材处理”章节为例,详细说明“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介绍Flash中导入位图与处理位图的方法。它是Flash素材处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制作Flash课件打好基础。学习对象是师范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较高,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存在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理论讲解不感兴趣,解决问题和自主创作设计能力较差等问题。

2)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位图的特点和类型;掌握Flash 中导入位图的方法以及适用条件;熟练应用多种工具配合处理位图的方法和技巧;应用位图和文本制作简单课件。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完成实例“静夜思”的过程中,学会导入、处理位图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应用于实际教学课件中。

3)教学设计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新课分析任务小组合作展示作品模仿练习探究延伸”的形式,层层推进完成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Flash位图素材处理的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又帮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

篇8

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为制造业、电子业等行业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在制造业,数字化模型作为其重要生产工具已有数年的历史,数控操作,三维软件等技术为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针对目前建筑业向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发展趋势,并伴随着国外同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信息化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应运而生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设计与施工两个领域存在着明确的分工,大多数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采用设计―招标―建造模式,其中信息的沟通不畅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瓶颈。故人们开始探索新型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如3D制图、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精益建造管理模式等等。而BIM的出现,真是顺应了建筑业主的发展需求。

BIM最初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的查克易士曼博士提出。其被定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tegrates all of the geometrics and capabilities,and piece behavior information into a single interrelated descripition of a building project over its lifecycle.It also includes process information dealing with construction schedul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1]。翻译为:“建筑信息建模是将一个建筑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以几何特性、功能要求与构件的性能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模型中。同时,这个单一模型的信息还包括了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的^程控制信息。”

1 BIM概念综述

(1)BIM作为模型结果

在此引用美国国家BIM标准对BIM的定义―“BIM是建设项目的兼具物理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模型,且是从建设项目的最初概念设计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做出任何决策的可靠共享信息资源。”

BIM作为模型结果,与传统的3D建筑模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兼具了物理特性与功能特性。其中,物理特性(Physical Characteristic),可以理解为几何特性(GeometricCharacteristic);而功能特性(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是指此模型具备了所有一切与该建设项目有关的信息。

(2)BIM作为过程

在此引用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的查克伊士曼博士等四人所著的《BIM:业主、项目管理者、设计人员、工程师及承包商的建筑信息建模指南(BIM:AGuide to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Managers,Designers,Engineers andContractors)》一书中关于BIM的定义:“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BIM)is a new approach todesign,construction,and facility mangement...BIM is not a thing or a type of software but a hunman activity that ultimately involves broad process changes in construcion.”[2] 将其翻译如下:“建筑信息建模是对于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的一种新型过程方法……BIM不是某一个物体或者某一种软件,它是一种管理具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项目施工过程的人为举措。”

2 BIM在建设项目各阶段的具体应用

BIM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帮助,提高了论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业主需要确定出建设项目方案在满足类型、质量、功能等要求下是否具有技术与经济可行性。但是,如果想得到可靠性高的论证结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BIM可以为业主提供概要模型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从而为整个项目的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提高质量。

篇9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

Key words: BIPV;whole life cycle;economic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16-02

0 引言

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简写为BIPV)组件生产技术,包括可直接与建筑相结合的建材、双玻璃BIPV组件、中空玻璃组件等,应用于厂房屋顶、农业大棚和幕墙上以解决BIPV组件的透光、隔热等问题,结合美学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可直接作为建材和构件用的BIPV组件。①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和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也给予相应的补贴。因此,对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来说,在立项时如何进行经济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于光伏系统的使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和同类建筑项目相比,在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费用与收益均有明显的增加与减少。因此,本文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旨在研究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与没使用光伏系统的同类建筑项目相比,在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成本费用的净增量。同时,探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经济评价与一般建筑项目相比,所具有的自身特点。

1 光伏建筑一体化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工程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从建设项目构思开始到建设工程报废(或建设项目结束)地全过程。在全寿命期中,建设项目经历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报废回收五个阶段,各阶段及其内容如图1所示。

对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而言,在项目的决策阶段,主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与光伏产品结合或集成的建筑项目,确定投资目标,投资目标直接决定评估的标准。在确定投资目标时,需要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将要形成的效应和发电用途也在考虑之列;设计阶段是对之前订立的投资目标进行落实,从建筑设计环节开始,考虑光伏产品与建筑如何结合或集成,如特殊的建材、构件等,以及美观的要求;施工阶段需要从三大控制入手,同时需要额外关注使用到光伏产品的地方在建筑力学上的要求以及施工质量;运营和维护阶段除了建筑项目本身的使用以外,尤其要关注光伏产品在建筑上的应用是否能够满足规定的用途,各方的效益是否与投资目标一致;报废回收阶段是对已损的光伏组件进行处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为25年,因此,对于很多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而言,还远未达到报废回收阶段。并且,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很多光伏组件在25年后仍然可以继续输出功率,只需更换部分已损组件,光伏系统仍可产生电力。对于已损光伏组件的处理,目前在回收工艺上尚未形成相应产业,EVA、背板等材料一般被当作垃圾焚烧处理。

2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

2.1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原理 国民经济评价一般采取有无对比方法识别项目的费用与效益;采用影子价格估算各项费用与效益;采用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指标进行定量的经济效益分析,并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与没使用光伏系统的同类建筑相比,费用增量和效益增量分别出现在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此在对费用和效益进行识别时,不必考虑建筑项目本身的费用与效益,只需分析所增加和减少的值出现在项目的哪一阶段,最后得出的净增加值为正还是负。

对于光伏建筑一体化来说,当采用有无对比方法识别项目的费用与效益增量时,基本不涉及到使用影子价格对费用和效益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影子价格涉及到市场定价货物、政府宏观调控价格货物和特殊投入物等三个方面。关于市场定价货物的调整,基本上不出现在各种费用增量和效益增量中。在几种主要的政府宏观调控价格的产品和服务中,上网电价将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而上网电价作为政府调控的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特殊投入物中有影子工资、土地和自然资源,其中影子工资主要体现在光伏组件安装的劳动力成本上,但这一部分占比非常小;土地的影响为零,因为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就是利用建筑本身,不占用土地;自然资源如硅等只是出现在光伏产品的生产过程,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不需要重复考虑光伏产品生产过程的诸多因素。

经济评价中有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指标。在对具体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也需要计算这些指标。

2.2 全寿命周期内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费用增量和效益增量 对于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来说,在全寿命周期中,涉及到成本费用增加的环节主要在投资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费用增量所占比例较小,这是因为设计阶段只需要在原有的设计费上加上对于光伏系统进行设计的费用调整,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光伏组件的安装等环节,而这两部分所产生的费用增量并不大。效益增加的环节主要体现在运营阶段,通过光伏产品的使用可以产生电力,以上网电价卖出或供内部负载消耗,并实现碳减排,增加社会效益。至于项目的报废回收阶段,由于产生的费用和效益增量相比前四阶段小很多,这里不予讨论。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五个阶段中,费用增量与效益增量主要体现在投资阶段和运营阶段。以下着重对这两个阶段进行论述。

2.2.1 投资阶段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与没有使用光伏系统的同类建筑相比,费用增加体现在初始投资上,主要是光伏组件及相关设备的初始投资。例如,广东顺德1.03MW屋顶电站2010年的初期总投资2603.6万元,其中电池组件、逆变器柜、交直流配电柜、汇流箱、钢支架、监控系统等设备及材料费用近1900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费用如安装费、运杂费、管理费等②。

如果光伏系统的发电量用发电厂发的电来替代的话,同等规模和装机容量的发电厂在初始投资中虽然少了光伏组件及相关设备的投资,但会增加土地的征用,发电厂相关设备与机器的投资,各种物料的采购,人力资源和技术的投入,以及各种管理费用。

2.2.2 运营阶段 由于初始投资一次性计算在投资阶段,所以后面各阶段在计算费用增量时不再考虑折旧。因此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运营阶段的费用增量只有基本的维护费用,而光伏组件的日常维护费用远比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费用增量小。与采用电厂发电相比,同等规模的发电厂在运营阶段需要在煤、水、运输及维护等方面投入大量费用。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在运营阶段的收益主要有:

①电力的收益。光伏系统产生电力,可以以上网电价卖出或供内部负载消耗。以保加利亚Beatpark光伏发电项目为例,这是由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普乐新能源(蚌埠)有限公司于2009年对外投资的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MW,投资金额为人民币6000万元,年发电量为260万千瓦时③,当地上网电价为0.38欧元/千瓦时④,每年电力收益可达98.8万欧元。保加利亚该项目每年发电量要高于中国内地的许多光伏电站,例如蚌埠某2MW电站一年发电量为220万千瓦时,这是因为保加利亚的光照情况与空气清洁程度均优于中国内地。再如,一期已投入运行的广东顺德1.03MW屋顶电站每年发电量为106万千瓦时,国内上网电价以1.15元/千瓦时计,每年电力收益为121.9万元。

②碳减排及其价值。以国家统计局的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核算,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相应节约了0.404千克标准煤,因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计有0.275千克碳粉尘、1千克二氧化碳、0.03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碳减排的国际交易价格约为10.5欧元/吨。前文提到的保加利亚Beatpark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发电26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为2600吨,碳减排量的价值为27300欧元。广东顺德屋顶电站每年碳减排价值可算得为11130欧元。

以上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全寿命周期做了分析,以实例讨论了投资阶段和运营阶段的费用增量和效益增量。从现金流量角度来看,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会很长,在相当长时间内,净收益为负。对具体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来说,按目前的参数来计算经济评价指标,其结果可能是亏损的;然而从发展趋势来看,相应的价格等参数在未来的20年内会有很大的变动。由于资源越来越稀缺,热电系统所依赖的各个关键因素的价格都会上涨,例如煤价、有色金属(例如铜)价格、土地成本等因素,这会导致热电厂的初始投资费用不断上升。另外,从用户与用电需求特性来看,国家虽然保障居民用电,但由于工农业用电的特殊性,如要求紧急配电、不能断电等特点,这种电价会很高,因此,电价有提价的空间。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和热电厂相比,在土地成本、资源、电价等因素上有很多优势,该类项目可以节约标煤,项目本身不再涉及到有色金属的使用,不占用土地。随着光伏组件及逆变器等价格的下跌,光伏系统的成本不断降低,初始投资不断减少(目前2MW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已从2009年的6000万元下降至3000万元左右)。因此,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在做经济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所发电量的收益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投资费用会不断下降。

3 结语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和同类建筑项目相比,各个环节的费用和效益都发生了变化,这要求在对该类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初始投资和后期的效益。本文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分析费用增量和效益增量。对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来说,费用增量和效益增量主要出现在投资阶段和运营阶段,其他三个阶段的增量值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在经济评价时需要对这两个阶段着重分析。

国内已经投入运行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还处在前期示范阶段,像广东顺德屋顶电站这类示范工程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但在该类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里,除了项目的初始投资之外,综合分析运营阶段的电力受益,以及碳减排等外部经济性所带来的成本抵减,经济评价是可以通过的。另外,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还会产生不小的社会效益,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产生环境和生态效果和技术扩散效果。

注释:

① 《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②广东顺德非晶硅太阳能屋顶光伏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③保加利亚Beatpark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在线数据.

④目前保加利亚上网电价下调至0.27欧元/千瓦时.

参考文献:

篇10

对经济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经济行为。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剧,我国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经济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前必须针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合理的经济投资机制、优化投资决策流程、遴选最适合投资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以切实提高经济投资的效益。

一、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科学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创造的经济收益及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提前预测,从而得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投资方案。可行性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经济发展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我们过分重视经济投资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却忽视了投资效益这一指标,严重影响了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造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投资增长粗放型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纵深化,提高经济投资效益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经济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避免无效或低效投资,更有效地发挥投资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经济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是一个对经济投资项目的资金状况、运营方式、外部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细致考察、全面了解、动态分析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说,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预见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是可行性分析的本质属性。预见性是指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从经济管理角度来说,可行性分析属于事前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尚未发生的经济投资行为进行合理性预测、分析和判断。因此,可行性分析本身就具备着预见性的本质特征。在具体的可行性分析论证过程中,要坚持预见性原则,对影响经济投资效益的各种未知因素进行预知性考虑,使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公正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可行性分析产生经济价值的关键因素。可行性分析是经济投资行为的重要环节。分析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屏蔽一切影响和妨碍可行性分析的主客观因素,做好经济投资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客观数据进行论证、分析,从而使得出的结论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经济规律,为经济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可行性分析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分析人员要用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可行性分析的相关流程、步骤和要求,确保所获取资料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和连续性,认真细致地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论证,避免粗制滥造和草率行事,严格杜绝形式主义。

三、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具体步骤

要保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不但要保证投资的数量和规模,还必须把提高经济投资的效益和效率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要重视投资可行性分析,严格遵守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操作,切实可行性分析的预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一)前期准备

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人员要针对经济投资项目的资金状况、投资类型、投资方式以及投资环境等方面,深入实际搜集相关数据,寻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投资依据,考察内外部投资环境。如果这一经济投资属于后续投资或者是比较常见的投资类型,还要对已经实行的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才能得到最为真实、全面、有效的参考数据。

(二)资料处理

经济投资的效益,既包含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也包含不可计量的社会效益。针对可以计量的经济成果,要由分析人员在搜集整理相关数据,结合经济投资项目的不同类型,针对投资额、产品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投资项目寿命期等方面,采用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计算项目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考察该经济投资项目的盈利性。而不可计量的社会效益,要综合考量,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全面考虑上述两方面情况后,最终形成投资方案,以便经济投资项目者进行优化和挑选。

(三)方案论证

投资者要从经济可操作性、操作可行性两方面入手,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角度,结合具体经济投资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近期、远期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审慎考虑和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并为市场所接受的投资项目,优化和挑选出投资建设方案。

四、结束语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也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前提。实践证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取决于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益两个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走集约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经济投资可行性分析,加强经济效益的考核,合理制订经济效益的指标,完善效益指标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规范经济投资活动,切实提高经济投资的“质”,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最优货币区或称最适货币区(Optimum Currency Areas )这一概念,由蒙代尔(Robert.A.Mundell,1961)首先提出。最适货币区是指这样一种最佳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固定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适货币区理论试图阐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适合组成货币联盟,或进行货币一体化。根据该理论实行单一货币会给成员国带来诸多利益:一是实行单一货币,可以节约大量的兑换及交易成本,有效刺激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经济一体化。二是在单一货币区和货币联盟区,成员国可以节省外汇储备,减轻中央银行调节国际收支的负担,消除汇率波动,降低金融风险。三是稳定物价,维护经济稳定。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指导下,欧盟于2002 年在12 个成员国统一启用了欧元,开创了国际货币的新纪元。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可行性。

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首先,从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出发,尝试性地从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程度、通货膨胀率、经济发展水平结构的相似性以及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程度这六个判断标准来分别分析东亚主要国家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欧洲货币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东亚货币的合作是否可行。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一)生产要素流动性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A.Mundell)在他的论文《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中提出,组成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和该地区的要素流动程度有相关性。

1.劳动力流动性。东亚各个国家或者地区在语言、文化、以及民族构成方面的差异远大于欧盟各国之间的差异,地理疆域也更为广阔。东亚各国家或地区也并未像欧盟那样将鼓励区域内的劳动力流动提上日程,也没有打算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甚至国与国之间的出入境签证手续也比较麻烦。因此,东亚地区内的劳动力流动性非常低。除此之外,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也阻碍着区域内劳动力的流动。

2.资本流动性。相比较于劳动力流动性,东亚国家或者地区间资本的流动性要强一些,但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通常来说,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经济体,其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资本流动性就越高;反之,金融发展水平越低,资本流动所受到的限制也就越多。如中国香港与新加坡均是地区性金融中心,其与外界的资本流动基本上不受什么限制。日本虽然资本项目早已经对外开放,但仍对外国资本投资本国公司进行了繁杂的限制。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经济体,金融自由化起步的时间比较晚,金融管制比较多,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程度仍然比较低。大部分遭受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重创的国家或地区,都再度对资本流动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

总体上来说,东亚地区内,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比较低。

(二)经济开放度

罗纳德·麦金农(R.I.Mckinon)1963年在蒙代尔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开放度是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实施固定汇率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有利于货币合作区的建立。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情况差异很大,但是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度还是比较高的(见图1)。例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其对外开放度都在100%以上,其中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更是高达300% 以上。另外,韩国、菲律宾的对外开放程度也都在50%以上。由此可见“东亚四小龙”及东盟大部分国家基本上属于开放经济体,对汇率变动较敏感,因此有迫切需要稳定汇率的需求,并进行地区货币合作,这对建立最优货币区是有利的。但是存在两个阻碍,一是作为亚洲经济大国的日本,因为该国经济相对较封闭,其参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在收益可能不大,其动力和积极性也自然地受到一定影响。二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对外开放度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见图2),这将导致中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意愿降低。很难想像一个没有中国和日本积极配合与参加的东亚货币合作能够取得成功。所以,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有待考虑。

(三)产业结构与产品多样化程度

1.产业结构。东亚地区各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而产业结构差别也较大(见图3),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服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老挝、越南等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所占比重较大。

2.产品多样性。彼得·凯南(P.B.Kenen)1969年提出,衡量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是产品多样化程度,如果一个国家或经济体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那么其抵御非对称冲击的能力就越强。东亚各国中,除中国、日本等少数经济体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则主要集中在某些类别产品的生产上,比如电子或电器产品、纺织品、石油产品等,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多样化程度也相应比较低(见图4)。因此,东亚各国在抵御外部非对称冲击的能力方面较弱,进而不利于建立区域货币联盟。

综上所述,产业结构的巨大差异性以及一些国家或地区产品多样化程度比较低,都使得东亚地区容易受到非对称冲击的影响,不利于建立固定的汇率制度。因此,这些国家或地区在金融合作的意愿上就会降低,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就有待进一步考究。

(四)通货膨胀率相似性

哈伯勒(G.Harberler)和弗莱明(J.M.Fleming)1971年提出用通货膨胀率相似性作为判断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各国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区域内各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汇率波动将趋于消失,因此会更有利于组成货币联盟。然而,东亚各国或地区之间的通货膨胀率差异很大(见图5),根据哈伯勒和弗莱明的“通货膨胀率相似性”的衡量标准,东亚现阶段不利于实施东亚货币一体化。

(五)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性

从理论上而言,假如来自外部的经济冲击对贸易区内各国或地区影响是对称的,那么贸易区内的各个经济主体就能够采取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货币政策予以抵消,这样各国就不需要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然而衡量冲击是否对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当,经济结构是否具有相似性。欧共体形成货币联盟的过程中,就伴随着各国人均产出的趋同,因此需要考察东亚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上,特别是人均GDP这项指标,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从最低的越南人均GDP1050美元到最高的日本人均GDP40050美元,将近差了6倍之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国的经济体制多元化、经济结构差异较大所导致。因此在面临外部冲击时,东亚各国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将会不同,这就会不利于东亚地区货币一体化的建立。

(六)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程度

詹姆斯·伊格拉姆(J.C.ingram)在1973年提出,将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在一个货币区域内,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与资金流动情况有关,尤其与缺乏长期证券的自由交易有关。国际金融一体化是通过对外贸易比率(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对外投资比率(对外和外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利率等指标来体现。

东亚的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不高(见图6),除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比较高以外,其余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大部分限于国内。虽然日本有几个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从整体上看,其金融一体化程度也不高。同时,东亚各国或地区对资本的流动也进行了严格限制,相当部分国家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亚洲的美元市场也不太发达,可以看出资本在东亚区域的流动性不高。此外,东亚各国实行的汇率制度也有差异,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日本则是单一汇率制,而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马来西亚实行的是单独浮动汇率制。因此,东亚各国在这一指标上,并不具有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统一

在欧元区,货币政策统一由欧洲中央银行实行,但是财政政策并未统一,财政政策依然由各个国家独立制定。欧洲的货币政策以通货膨胀率变化为依据,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这种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的货币政策却不能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而导致对该国经济的不利调解,那么当该国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时,就只能借助于财政政策,而过度依赖于财政扩张来刺激经济发展,将最终导致该成员国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政府的债台高筑(见图7)。例如,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低迷时,为了抑制本国经济的衰退,货币联盟区以外的国家,可以通过搭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调节,欧元区国家则只能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支出以及减少税收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当欧洲央行统一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该国的财政政策不协调时,会使该国经济陷入困境,导致公共支出过度膨胀,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进而出现债务累积和债务危机,例如欧债危机的爆发,就是因为政策的不协调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所致。

(二)各成员国间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

欧元区内各成员国虽然都属于发达国家,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着巨大差异。首先,成员国间经济总量存在着巨大差距(见图8),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到,欧元区四大核心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总量占整个欧元区的76.86%,而其他国家所占比重较小,其中希腊占2.65%,葡萄牙、爱尔兰只占1.82%。其次,产业结构方面,德国和法国等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产业结构比较完整,而欧元区诸多小国产业结构却相对单一,并且其支柱性产业均是容易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业。欧元区国家之间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差异性,导致欧元区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周期上出现不一致,进而各国所需要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措施和力度也不同,这使得欧洲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难以平衡。

(三)监督约束机制和救助机制不完善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规定了两项加入欧元区的重要标准:一是区内各国都必须将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 以下;二是政府债务/GDP占比保持在60%以下。但由于欧元区国家对如何执行这一规定未达成统一意见,并且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尤其是违反条约的惩罚措施,导致违反条约的收益主要由违约国独享,而造成的恶果却由整个欧元区的国家来承担。欧元在1999年正式启用后,货币政策就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欧元区成员国就只能运用财政政策调控本国经济,一些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国家由于过度使用财政政策,使得本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违反欧洲联盟条约规定的国家没有被处罚,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德法在内的欧元区核心国家,为了刺激本国经济,也过度使用财政政策,使得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大幅增加。同时,欧元区成立时为了规避成员国的道德风险,欧洲中央银行并不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并且规定成员国之间除了自然灾害和不可控制的事件以外不能相互提供任何救助,同时也反对成员国向任何国际机构寻求救助。这个规定对成员国虽有一定的震慑力,但是一旦该国遭遇经济危机,就容易失去最佳的救助时机,使得该成员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成员国,导致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和危机的不断恶化。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发生时,希腊既不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救助,也得不到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其他国家的援助,最终引发了这场波及欧洲多国、严重影响欧盟经济发展并引发人们对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疑的欧洲债务危机。

结论

本文从两个层面对东亚地区目前建立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否定,一是基于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了东亚地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得出目前东亚国家或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差别较大,劳动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非常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迥异,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通货膨胀率差别较大,这些指标都不符合最优货币区的特征,所以目前建立东亚货币一体化还不存在可能性;二是分析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现实缺陷,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二元性以及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引发了人们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质疑,甚至对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产生了质疑。

因此本文认为,东亚各国在不满足建立最优货币区条件以及最优货币区理论还存在很多质疑的情况下,盲目建立东亚地区最高形式的货币联盟是不明智的。

参考文献:

1.Mundell·R·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61,VOI.51(4)

2.Mckinnon,R.I.Optimum Currency Are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9

3.Kenen ·P·B.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An Eclectic View[M].Monetary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1969

4.J.M. Fleming. On Exchange Rate Unification[J].Economic Journal,1971

5.黄梅波.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1(10)

6.张彬.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4)

7.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J].国际经济评论,2011(1)

篇12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财务管理 探析

一、积极参与企业内部规划的制定

即以现有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并根据企业的目标和经营方针搜集其他的相关消息,从财务的角度充分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选择合理的量化模型,对财务会计信息加以科学的分析,提供有关价值关系的预算、决算,使企业的内部规划在价值管理方面可行。

二、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经营项目选择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与经济决策的只能,选择科学方法计算有关长、短期决策的评价指标,提供正确的财务评价。就经营项目的确立而言,其可行性研究是必须的,除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外,财务可行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通常包括:1、投资规模。2、资金筹措渠道。3、总成本的估计。4、投资的回收分析。5、盈利能力及趋势分析。对此,我们可根据经营项目的实际条件,辅以现有的财务信息,利用管理会计预测分析中关于销售预测,利润预算,成本预算,资金预算等方法,提供详细的财务可行性报告,为经营管理部门的项目选择从财务角度提出建议。

三、做好财政预算工作,为企业全面预算打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