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0:02: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一体化项目可行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拟人化就成为商品宣传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通过将非人对象赋予人格的一种营销方式。拟人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譬如众所周知的“熊本熊”就是日本熊本县的代表,或者是旺仔公司的小男孩的形象,还有对国家的拟人化,比如“母亲”“阿中哥哥”等,许多研究都显示这种拟人化的推广方式大受人们喜爱。对于传统体育非遗项目来说,项目众多,且有些项目处于边缘地区并逐渐消逝,经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并没有对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的研究,已有对体育非遗传播的研究都是在学校、媒体等领域,因此,本研究对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分析,为使在体育非遗项目发展研究中提供新的视角,也希望使体育非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开花。
1何为拟人化
拟人在语言中是作为一种修辞方法而存在,就是将事物赋予人格,让原本不具有人的行为和特征的事物变成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形态。[1]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同质化商品繁多,为了凸显自我商品的特征,很多企业就会将拟人手法用于营销策略中,将人类的特性、动机、意向或心理动机赋予非人对象,令其被看作是有生命、有知觉的人的过程[2]即拟人化(Anthropomorphism)。拟人化的对象非常丰富,可以是真实恶动物、植物、其他物件,也可以是想像出来的包括宗教角色等,唯一的特点是它们是非人类,也就是使非人对象具有人的特征、状态和心理。[2]近年来,拟人化的营销方式大受追捧,拟人化的营销也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产生于“饭圈女孩”的“阿中哥”即是对中国的拟人化,各类官方媒体也频繁以“阿中哥哥”“阿中”等来称说中国;或是在疫情期间在网上迅速刷屏的一副漫画《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通过将各个地方的美食拟人化来代表中国的各个地区,用熟悉的味道唤起大家的温暖与爱。这种拟人化的营销方式对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产品被拟人化以后,消费者将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去搜寻关于产品与外观属性相关的信息,[3]产品形象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起着关键作用,[4]因为当人们感知到一个非人主体是有思想的时候,他们更可能把这个物体当做一个值得付出感情来关心的道德主体。[5]学界普遍认为拟人化营销会对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说,通过这种拟人的外部形象可以拉近消费者与品牌间的距离,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增加人们的效能感,增强消费者和品牌的情绪联结,提高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以及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多的有利归因,最终转化为更积极的品牌判断。[1][6][7][8]因此,相较于普通的产品形象,被赋予人类特质的拟人化产品会更容易引起人际体验,消费者对拟人化产品的购买意愿会更强。[1]这种拟人化形象的塑造和展示,会使消费者从产品或品牌中感知到人的要素,使产品成为具有一定“意图的生命力”,[6]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由“人与物”的关系变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从而用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建立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持续的的亲密关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体育非遗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非常重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且在2011年就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近年来我国体育非遗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部分项目发展濒危。体育非遗项目种类繁多,有传统体育类、游艺类、杂技类等划分,在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忽略某些小众的项目,从而使其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本文基于此提出采用拟人化的策略进行体育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将体育非遗传承的接受者视为“消费者”,将体育非遗项目视为“商品”,进行拟人化分析。
2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设计策略
将拟人化延伸于体育非遗项目中,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即是一种基于体育非遗历史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体育非遗项目的特性特点,利用新兴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操作,真实还原体育非遗项目本身使其人格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拟人化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有通过归纳拟人化设计情感化理论,从人格层、交互层和基本层总结拟人化设计的5种形式,即行为、角色、沟通、表情和动作拟人。[9]也有赋予非人物体人类的身体特征(例如:脸,手),与赋予非人物体人类的想法(例如:意图、意识、诸如羞愧和愉快等的次级情绪)[5]的方式。也有如形体拟人、沟通拟人或形象拟人,也可以称为拟人化的外在维度、内在维度和社会维度。[6]本文将基于外在、内在与社会维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呼应了文化的三层次理论。
2.1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外在维度
拟人化角色设计的外在维度,也即造型设计,需要包含角色的身体结构、表情和服装等方面,因此,一个使人们印象深刻并符合整体项目风格等设定要求的拟人角色,需要在这些方面展现出拟人的元素。[10]对“消费者”来说,人物造型并不是单纯的身体,它需要给人一种印象感,能够从视觉上激起人的认识和探究的兴趣。[11]首先,识别性是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角色形象因其的项目类别、理念的不同,所设计的角色形象及造型也应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因为角色形象作为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要素,是受众识别不同品牌的重要媒介,要具有与其项目相对应的独特风格和视觉特点。[12]其次,对于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形象设计应在其项目的文化和精神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项目进行设计,从而让“消费者”可以看到的角色形象符合其项目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角色的核心形象塑造上,创意要素要来源于与项目相关的文化、地域特点及背景等。比如说可以将中国元素与传统体育非遗项目自身的特点相结合进行创作,在角色的表现上可采用传统水墨画法(白描、工笔等)、穿衣风格上可着中国传统款式(旗袍、丝绸、唐装等)并使用传统纹样(云纹、锦鲤、龙等)、搭配传统配饰(流苏、刺绣等),使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形象极具东方美学特色。
2.2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内在维度
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塑造的内在维度是更深一层次的拟人化表现,这一层面主要是赋予其人物个性和故事。首先,在各个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创意思路与其项目相关联之后,在进行拟人化设计过程中,每个项目的人物角色要拥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让受众感受到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如真实实体一样与受众生活在一起。[14]可以将中华文化纳入进角色个性中,如仁、勇、乐、智、雅。同时,其个性也应设定符合其项目的特点,[15]比如舞龙类的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可设置为活泼、开朗的龙形人的形象。因为项目角色的个性就是项目的内在价值,与项目的精神价其次,每个人物角色设计要有自己的背景故事,体育非遗项目角色形象的由来也需要营造如身世般的故事,而故事内容要与个性设定相呼应,使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形象呈现出生活化的面貌,从视觉静态转变为多变的动态,让人感觉到一种真实感。
2.3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设计的社会维度
当然,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角色形象塑造不仅仅是在外部特征方面赋予其人的表征,还应通过拟人化沟通赋予角色以灵魂,反映不同项目的个性。[7]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情感,因此,拟人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其角色加入人的思想情感,不只是角色性格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角色可以按照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事务及生活。[9]包括项目拟人化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拟人化沟通,还有与项目相匹配的拟人化社会角色。首先,在拟人化角色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中,目前被学界较为广泛地进行研究的拟人化角色为伙伴角色与仆人角色。比如手机中的“Siri”和机器人“天猫精灵”即是一种仆人化的拟人角色,而对于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来说,最理想的状况是“消费者”将体育非遗项目视作亲密的伙伴,即一种伙伴角色。当体育非遗项目被拟人化之后,体育非遗项目将不再是客观的物体,生动性的拟人化赋予了其与“消费者”之间朋友的关系。其次,当体育非遗项目实施拟人化时,“消费者”还会将其认知为人类个体,在此基础上根据“享乐型”与“功能型”将其拟人化形象分为“热情型”和“能力型”两种类型,[16]比如米其林轮胎一开始的“轮胎人”的形象是属于“能力型”,随着发展逐渐演变为“能力型”为主,同时与“热情型”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在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角色设计中,也应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应该有所侧重,比如游戏类体育非遗项目的角色拟人化设计可以以“热情型”为主的二者相结合的模式,而武术类则以“功能型”为主的二者相结合的模式。最后,在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发展方面,首先由于体育非遗项目众多,因此当各个项目拟人化之后,不同的体育非遗项目之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可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东方IP,譬如漫威系列IP、迪士尼系列IP等。其次,可以将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用于游戏APP的创作中,譬如日式妖怪卡牌类手游《阴阳师》、水墨风跑酷类手游《忍者必须死》等,从而让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创作真正的可以“回流”,吸引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所以,体育非遗项目的拟人化可以以伙伴关系的形象出现,可以展现“热情型”或“能力型”形象,通过不同形式的拟人化后发展方式从而触发“消费者”对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态度。[17]因此,体育非遗项目通过拟人化的模式,可以拉近项目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是拟人化的根本目标是向“消费者”传播项目的核心价值,所以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必须与项目的定位相符,基于项目的内涵塑造拟人化的形象。
3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可以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因为,当把体育非遗项目这样的复杂客体进行拟人化创作时,大众与体育非遗项目之间的互动方式就由“人与物”变为了“人与人”,使体育非遗项目更具亲和力,提高人们对体育非遗的理解和认知,更好的满足了人的社交需要,可以促进更多的人了解体育非遗,将文化传承落到实处。其次,体育非遗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会加深受众的印象,提升其对非遗体育项目的好感,还可以提升受众对体育非遗项目的信任;另外,拟人化还有助于建立起受众与体育非遗项目之间的情感纽带,进而提升受众的学习意愿。
3.2消极影响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比如拟人化时某些不恰当的特征和设计都会影响拟人化的效果,而对于体育非遗项目来说,由于体育非遗项目所具有的历史性和代表性,所以当体育非遗项目进行拟人化时就更加需要对每个项目的知识、历史背景的准确性等要求都要非常的严格,每一处的细节都要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考证,体育非遗项目拟人化角色形象的性格、服饰、配饰、颜色使用等都需要完美地贴合体育非遗项目本身。因为在受众心中,拟人化后的“人”就等于项目本身。因此,必须在增强体育非遗项目趣味性的同时,还要保证体育非遗项目的历史知识和独特个性的严肃性,防止过分商业化从而让体育非遗项目的传统文化过度娱乐性。这就需要打造精品且专业的创作团队,讲好中国故事,形成独具特色的IP。
专题一、规模互联的医院内部一体化数据整合和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研究医院内部异构数据一体化整合和检验数据标准化等关键技术,实现大规模医疗信息互联中医院节点数据的高效、低成本接入,并在三甲医院实现示范应用;实现检验数据标准化以及在1-2个单病种医疗业务上综合利用的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医院内部异构数据一体化整合的智能管理功能的数据节点技术、智能数据节点与本市医联平台互联技术、基于开放标准的一体化数据模型的检验数据标准化机制,突破大规模医疗信息互联中以检验数据为代表的基础数据标准化及其综合利用的技术难点。
研究期限:*年6月30日
专题二、无线高清数字电视应用服务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研究基于国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覆盖网络优化技术,实现80%以上普通天线室内可靠接收,并为有线电视无法覆盖的家庭提供不少于15套低成本的标清电视覆盖服务能力,在一个区县实现家庭入户;研究多种信道、信源、软件并存状态下的个性化终端设计技术,为终端生产企业提供不少于5套终端产品设计方案。
研究内容:研发一套基于国标的普适无线网络优化方案;研发符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和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并兼容AVS、H.264与MPEG2高清解码的一体机参考设计方案;开发符合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和有线数字电视标准,并兼容AVS与MPEG2标清的机顶盒参考设计方案;其他基于国标的多用途终端参考设计方案。探索为媒体行业提供包括高清、标清及各类信息和数据等各类基础业务和增值服务的模式。
研究期限:*年6月30日
专题三、统一信任网络技术体系及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面向电子商务交易,建设公信的第三方身份真实性及交易行为不可抵赖的百万级交易用户量的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异构异源信任数据,对外提供统一身份认证,数据电文保全等服务,以此作为建设诚信电子商务交易的支撑,并在国内3家以上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可信身份信息库异构数据源的整合、数据电文固定保全技术、多种身份认证技术整合、标准规范、建立应用实例支撑环境,探索运营服务的模式。
研究期限:*年6月30日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及匹配资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4、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5、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建议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需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并提交)。
6、本课题申请起始日期为*年8月26日,截止日期为*年9月10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在线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9月4日至10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7、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传统电力检修与运行体系的局限性逐渐凸现出来,运行及检修质量和效率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输电要求。尤其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其承担着重要的输电任务,随着大规模智能设备的使用,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日益复杂,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相关问题。
1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输电线路的检修以定期检修制度为基础,依靠以往的检修经验来确定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这种检修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输电线路的工作状态、设备性能差异及结构组成等实际情况,按照既定规范实施检修,很容易出现检修费用高、周期短等问题,检修效果不良,不利于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1]。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呈现出大电网、高电压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传统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检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电网对检修工作的要求,尤其在“两网”改造之后,电力系统应用了众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投入量更多,传统的检修制度必然会大大降低效率,导致严重的浪费,不利于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甚至可能会因为检修错误而引发输电线路出现新的故障,因此,实行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1.2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较快,电力系统的建设日渐完善,对于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工作来说,虽然人工检修方式有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但运行及检修技术不断发展,这为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输电线路相关设备技术含量逐步提升,设备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不断改善,性能愈发优良,传感器技术、采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方法
2.1 建立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众多,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基础性支撑。同构一体化管理系统,对整个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优化,为工作人员制定检修计划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多角度的M行安全核定工作,以智能专家分析系统为核心,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相关分析和评估来为工作人员制定一体化管理策略提供指导,对一体化运行技术进行可行性验证,以此来保证输电线路运行及维修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通过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实践可知,在可行性验证环节中,涉及到众多电网模型的分析及多项数据的汇总,以此来及时发现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性的寻找问题原因,从而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和计划,保证故障检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2 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落实的背景下,电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相关设备使用也越来越复杂,这就给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管理带来了挑战,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而在实行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将设备试验数据、运行参数及异常记录等原始技术档案存储到设备信息档案库中,为设备运行后的检测和测试提供依据,在检修的过程中,可以将设备运行状态与原始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断故障是否存在,从而提升检修效率[3]。此外,应当做好检修计划信息的管理工作,合理管理检修主题数据、内容及时间安排等信息,并存储到相应数据库中,为输电线路的系统性检修及运行检修计划的优化调整提供指导。
2.3 关键技术及智能化平台的应用
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以完善的运检制度为基础,例如故障检修制度、状态检修制度等,同时需要将输电线路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融为一体,实时监测输电线路中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科学的选择检修方法,以此来节约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的时间和成本,提升检修效率。随着一些智能化设备的投入使用,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智能数据监测能力,这就依赖于智能分析技术、安全校验技术及数据库分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方式中,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完成,通过相关人员来对运行及检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有着较大缺陷,会发生数据遗漏,影响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尤其当前输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越来越复杂,涉及到的设备众多,人工数据处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计算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4]。因此,应当积极应用智能化平台,通过智能化平台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保证相关数据分析计算的精确性,从而更好的开展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管理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输电线路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输电线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在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完善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此来提升管理成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正.关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7:43.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