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0:51: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营销学原理案例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教师,《市场营销原理》是我担任教授的课程之一。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她们的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较低。而本门课程主要涉及市场营销的原理知识,内容比较枯燥难懂。结合学生及课程的特点,为了能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最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
在讲到第三章《市场营销调研》时,我用了六节课给学生讲授了基本的原理及知识。本章的内容不会很难,但如果要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并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光靠讲授是远远达不到的,那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合适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实操,亲自参与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于是我决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具体如下:一、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个人。二、每组成员设计、打印出调查问卷,然后进行营销调查。三、每组成员根据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时间规定:一个月。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很快就分好了组并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工作。一个月过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最后的成果――调查报告交了上来,通过批改调查报告,我发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而且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本章的教学能取得成功,主要是采取了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针对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缺乏耐心的特点,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搭配:学习成绩好搭配成绩比较差的,性格活泼的搭配内向的。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让弱势学生得到帮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90后孩子有着鲜明的特点与时代个性,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懂得分享与分担。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以组长为带头人,组员间互助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合作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要完成市场营销调研工作,从调查主题的确定、到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再到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这一系列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如果光靠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的职责都很明确,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必要的合作,有利于集思广益,各尽其能,让学生有信心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勇往直前。
(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小组合作方式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问题、去跟小组成员以及老师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获取相关度的信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四)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生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增强了集体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
二、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也称研究性学习或项目式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对于本章的内容,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最合适的,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进行展开调查,从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主动地位,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及帮助,这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本次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增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头表达能力
心理剧是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J.L.Moreno)于20世纪 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团体心理治疗方法。早期的心理剧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目的,不是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 ,而是提供一个场所和一种氛围,让人们从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达的方式探索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个体成长,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中小学校园情景心理剧,简称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应用于学校教育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由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把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范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从操作性角度来说,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从表现形式上说,校园心理剧吸纳了舞剧、音乐 、舞蹈、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 “行为表达技术”。
校园心理剧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当事人、参与者的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团体辅导办法,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撑,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情境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切实体会。
二、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校园心理剧《拖延大作战》剧情介绍:
主角刘明天放学回到家,家中突然停电,他才想起妈妈之前多次嘱咐他去充电卡,妈妈训斥他时间观念差,拖延成性将导致一事无成。黑暗中,刘明天进入梦境,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因为没安排好时间而错过了一次重要主持,继而被开除,主持梦想破灭,深受打击。第二天,刘明天由于研学小组汇报准备不足,表现欠佳,令小组成绩落后,组员跟他大吵一架,纷纷指责他的拖延恶习。刘明天频频狡辩和否认,令组员气愤离开。此时,留在报告厅的刘明天刚好听到了优秀校友的讲座,让他有所触动,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问题。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刘明天终于意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刘明天诚恳地向组员认错,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他作规划,监督他完成任务,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终在年级展示中,小组取得优异成绩,刘明天重新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对未来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剧本
校园心理剧的创造包括:主题的确立,素材的处理,形成剧本。
预防性、发展性是校园心理剧的主要功能,它面对全体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性过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所呈现的事件是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所探讨的话题、故事灵活把握,使其素材、语言、行为表现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拖延大作战》展现的就是高中阶段学生典型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对追求梦想欠缺坚定信念这一普遍问题。该剧题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个体心理辅导中的记录,心理老师将这一贴近学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话题带进生涯教育课堂,由学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现和当时的心理冲突和体验,由老师展现这一问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课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资料,都成为校园心理剧剧本的素材。
师生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处理,使得情节发展和场景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具有结构性的的舞台剧。最初形成的剧本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师生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丰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细节,贴近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语言表达,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语言特色的校园心理剧。
(二)人物
校园心理剧在运用的过程中,有必不可少的“人物”――指导者、主角、配角、观众。
指导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学素养,从事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掌握团体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具备心理剧操作技术的教师担任。《拖延大作战》的指导者由心理教师担任,全程参与表演人员的选择、剧前的创作、剧中的陪同、剧后的分享等,具体承担以下职责:指导演员明确主题,理解角色和作用;恰当运用心理剧技术组织安排情节;创设与维持真诚、信任、支持性气氛;把握场景的设置与自然转换;指导演员熟悉舞台空间和表演艺术;组织演出团队讨论分享;对许多未知的因素加强预测等。
主角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本剧主角刘明天正好是由有相应问题的学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气质俱佳,拥有艺术天分的高中生,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症患者”,最初在参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多次迟到,遭到同伴的斥责。这样的设计,从表演上说,使得剧中类似情节发生的时候,演员们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实;从效果上说,在真实和虚拟相结合的环境中,主角可以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在解决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导者的延伸。本剧中配角主要由同伴推荐,彼此之间互相了解,能够出演最合适的角色。剧中的每一个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设定,有的作为一个伙伴来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为一个指导者来引导主角发生改变,共同推进主线剧情的发展。
观众是心理〉募证人,也是心理剧的参与者。尤其是同龄观众,戏剧的形式可降低他们的焦虑感,使之从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类似的心理问题,达到同辈群体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园心理剧的场景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庭等,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场景的设置还必须紧密围绕主题,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拖延大作战》的场景包含学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学习汇报这一事件作为明线,暗线则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变化,背景设置中包含大家都极其熟悉的校园铃声和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真实表达。同时,动态背景的采用使得场景的切换更加流畅自然,观赏性更佳。
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个阶段。在暖身阶段,心理老师负责营造安全的氛围,调动参与人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带领学生回顾上次排演,理解与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状态;在表演阶段,演员按照剧本的框架进行演练,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动作、艺术表现等进行指导,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事件及场景的安排是否恰当等,这一工作由心理老师和专业的戏剧老师共同指导完成;分享阶段则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师把演员们组织起来,围绕角色感受和心理剧所要表达的心理问题相互交流,使参与人员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对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在校园心理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们由最初接受语言、动作指导,到表演连贯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个个角色更加立体化、更有人情味。
校园心理剧区别于一般舞台剧的重点还在于心理技术的应用,例如独白、替身、角色互换、生涯幻游等,这些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将心理问题外化,直观的表现问题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例如,本剧中采用的替身技术,即是主角面向观众,替身背对观众,与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双方并无肢体动作的互动,主要使用言语上的交锋,驳斥主角观念中的错误,达到澄清观点,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术在本剧中承担突显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转变的重要作用,是剧中主角心理状态的重要转折点。
(四)效果评价
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预见到生涯规划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在心理剧排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见贤思齐,老师也能够感受到学生将角色融入自身,将剧情与个人生活进行对照,在剧中和生活中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对于演员来说,参与校园心理剧的过程是一个情绪释放、情感体验、认知冲突的过程,这之后的整理调适才是心理剧的关键,因此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功能得以实现的必备环节。《拖延大作战》的表演者分享的内容不是脱离自己去评价别人,而是把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和持续的改变。心理教师则负责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升,引导学生把体验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还有心理课、班会、家长会等场合, 观众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一场心理剧演出都会引发观众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讨论分享则促使演员和观众共同澄清认知,释放情感,形成正确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园心理剧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学生富于幻想,善于创造,乐于通过角色扮演、未来投射等演绎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舞台剧的形式,结合了上述所有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能借用角色传达自己的困惑和迷茫,通过角色的觉醒和行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校园心理剧根据学生的真实问题编排,贯穿和复现生活中的问题,挖掘问题本质,探讨解决方法,积极采取行动,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过程。
(二)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培养生涯规划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大量素材,需要学生们主动在反思自我和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进行素材的收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达到行为调整。校园心理剧的顺利演出,编剧、导演、排练、演出、总结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大家团结协作,交流沟通,是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团结的品质非常好的时机,是心理互助的过程。
(三)校园心理剧有助于改变师生、亲子交流模式
校园心理剧再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经由角色表现出他们眼中的家长和老师形象,更加容易打动家长和老师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四、校园心理剧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做好心理课、专题讲座、班团活动和各学科渗透教学与心理剧的结合。一方面,这些教育教学活动是校园心理剧的素材来源;另一方面,校园心理剧可以作为心理课、班会等的重要环节,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节策略。
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的问题,不仅是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问题,还包括考试焦虑、交往困惑、适应不良等发展性问题,也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辅导。
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学生、家长及教师观看和讨论,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同时,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校园心理剧开展的条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园心理剧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鲁东大学,2006.
[2]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8):49-50.
[3]李帮琼.心理剧――有效的学校团体心理咨询方式[J].教学与管理, 2007(10):44-45.
[4]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4(Z1):140-142.
[5]秦娟.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5):9-12.
[6]郭小艳.校园心理剧的功能和作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39-41.
[7]周韬.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9(06):60-61.
[8]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60-61.
[9]张卫宇.心理剧在高职院校团体生涯辅导中的价值与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07.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通过案例教学可掌握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开辟专门和针对性的案例分析课,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来引导,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这些学习环境,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原理和营销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营销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一、“案例分析法”是实现市场营销教育模式上的创新
“案例分析法”教学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同时“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它,对职校学生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目前“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已逐渐取代传统教学中“视理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而成为职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在广大营销学者的努力下,已正日渐成熟和完善。在国内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中,内容的编排基本上包括两大部分:抽象的市场营销原理部分和具体的营销方法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常见教学方法是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教授和营销方法的介绍为主,辅以案例的简单介绍和说明。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抱怨说这门课太抽象、太枯燥,不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式,只注意课堂上的灌输,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市场营销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在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成熟的法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特别是2001级电子商务班开始使用的美国人编写教材《市场营销学》后,摸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与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举例说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是指在教学中开辟专门的案例分析课,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来引导,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等,通过相关信息获取和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启发学生运用营销学原理和营销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商业营销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单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营销学教育的需求,如今市场营销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因此,在营销学的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授外,更要注重学生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也应向这一目标看齐。这是一种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二、“案例分析法”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中的实际应用
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市场营销学教育也应教会学生以下三点:其一,最基本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其二,市场营销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观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获取市场和营销信息资料的方法,驾驭运用市场和营销信息资源的能力。后两者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工作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种能力的培养,则必需在进行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课来实现这一目标。在课时安排上,案例分析课应占有较大比重。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课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案例的设计及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教师在上案例分析课之前,应将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介绍给学生。这些案例应是与课程结合紧密的、有代表性的且相对较复杂的案例,如:娃哈哈的诞生、发展、壮大被称为一部“从零到二十世纪的传奇史”,柳州佳用从一个小店铺到日用零售连锁老大,宝洁公司品牌失败案例,乐华彩电渠道变革失败等案例。这些案例既体现出企业在营销中的成功方法和失败的原因,又能引起我们对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相关营销方法的思考。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并做出判断,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前提出相关的问题,并提供广泛的参考文献目录。给学生分组,引导各小组根据提出的问题,利用业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方法和原因,在小组内自行组织讨论汇总。这些查询活动学生可通过上网及查阅图书的方式得以实现。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
2.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因此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市场营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主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需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主动发现和探索,而不是教师对市场营销的有关定义和原理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因此,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会像真正的营销人员那样认真分析,查找营销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原因,从案例中悟出营销原理和营销方法,加深对营销知识的掌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讨论的碰撞,各人的见解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除了对市场营销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外,还产生了新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思维和技能训练。实践证明,基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课堂评估总结
讨论完毕后,教师将每一个人的发言串联起来,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或者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当然可以让学生总结。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各小组的工作方法和获取信息手段等,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总结中,还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充分肯定参与者的成绩,给参与者以鼓舞。
结束语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信息资料获取工作和小组讨论,不但可以训练学生在工作中与其他同学协调、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很大的好处。
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它不但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辉.论技工学校的创新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6期.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市场营销理论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可以糅合这些理论知识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的基本类型
1.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概念。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指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案例,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并设身处地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2.市场营销案例的基本类型。市场营销案例是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容、情境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
市场营销案例有着众多的类型,一般来说,市场营销案例按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小、中、大三类。小案例的篇幅短小,一般指2000字以下的案例,案例所反映的矛盾单一,层次比较简单,线索清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简单的市场营销活动问题;中案例介于2000―5000字之间,案例反映一组矛盾,结构、层次比较丰富,情节线索也显得复杂,所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多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大案例在5000字以上,案例容量较大,矛盾多样,层次复杂,线索繁杂,情节错综复杂,综合性地反映了市场营销活动行为。
二、小案例教学的优点
用于教学的案例可大可小,大小案例各有优缺点。大案例内容丰富、说服力强,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展示和说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小案例虽然小,但在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上,毫不逊色,用得恰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1.小案例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案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有些还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小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案例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把重点的内容讲清讲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借助小案例突出重点,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重要概念和原理。
3.小案例教学有助于击破难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小案例篇幅较小,矛盾单一,层次清晰,学生更愿意、更有信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小案例的难点上,并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击破难点的目的。
4.小案例教学时间容易掌握,适合于经常使用。小案例短小精悍,目的简单,线索明确,学生容易整理信息,把握重点,教学时间容易把握,课堂节奏可事先安排,适合于经常使用。
三、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案例能够使市场营销学教学愉快地进行,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为了充分展示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魅力,必须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知识的案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即不仅要弄懂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选取案例时,优先选取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尤其是发生在国内或者大家身边的例子,这样更有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了解和分析它的兴趣;再次,在选取案例时,对同一个原理最好是同时有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原理的把握。
2.从课时出发,安排案例。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案例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不能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案例分析,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先行的环节。因此,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应该根据课时的安排,在保证理论知识讲授时间的基础上,安插小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理论。通过师生共同对小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市场营销理论,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一方面,通过小案例分析归纳出的理论知识,相比课堂讲授得到的理论知识,学生记忆更深,理解更为透彻;另一方面,小案例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描述具体的情况与事例,对于很少接触社会的学生,是一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小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针对小案例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恰当的评价,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再次,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加以提升,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4.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体系。小案例短小精悍,矛盾比较简单,单个小案例得出的理论知识往往是简单的、独立的。为了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每堂课的最后教师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把本堂课所有的小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08-02
《市场营销学》是研究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即主要研究卖方的产品和劳务如何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全过程;采用产品研究法、机构研究法、职能研究法、决策研究法、数学研究法和社会研究法等各种方法来解释企业营销管理的问题。《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系统阐述现代营销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企业实践与市场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为实现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必须对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试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通过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的方式、方法研究发现,传统的考试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多是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出改革,而检验学生学习到知识的最终手段是课程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方法改革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考核,一般情况下是由任课教师出卷,闭卷考核,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僵化的考试形式也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空间。新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注重考核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技能的掌握程度。成绩构成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作业成绩,平时作业也就是每个章节后面提出的问题,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计算方式,给定学生成绩。因为考试成绩跟保研、就业、评优有着极大关联,导致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不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
2.考试内容片面,偏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试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集中在理论知识,而实践实习方面流于形式。这情情形,诱发了学生考前找老师划定好考试范围和考试重点等不良现象,或是学生通过各种关系从往届学生那里找来以前的试卷,学生只要提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过关。
二、探索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课程考试方式如果单纯用闭卷考试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会导致学生看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轻视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和深层次的分析,学生掌握的也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或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简单复述,学生的实力在考试中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以前的一次性闭卷考试已经远远不适于目前课程考试的需要。
1.改革考试形式。考试形式由原来单纯的、一次性期末闭卷考试,改为在期末以开卷形式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考核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解决营销情境中的实际营销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为题的综合能力。开卷考试,学生可以翻书,查阅资料,但不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问题。
2.考试内容,成绩评定。命题时侧重试题对学生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活跃思路、拓宽知识,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考试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求知识的智育过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考试成绩构成为期末的市场营销大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作业主要由两次大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组成。两次大作业为:做一次市场调查并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做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英文资料的幻灯片。
三、总结
经过这次考改革的探索,以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主要成绩的考核形式,非常适合《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在以前以闭卷考试为主时,虽然也有案例分析题,但是由于所占比例有限,并不能反映同学们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原理的情况;而通过这次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原来由于闭卷考试时间的关系,联系八条市场营销原理就能得满分,而这次要求至少联系二十条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并且可以正确阐述、表达清楚。这次考试中有的同学甚至联系出了四五十条市场营销学原理,由此来看,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市场调查,同学们对市场调查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实践。从市场调查报告看出,同学们能够积极认真地对待这次市场调查。大部分同学采用了市场调查问卷的形式并辅之以其他的市场调查形式,有的同学以面谈为主,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他们都有足够的调查量,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市场营销学原理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营销策略。通过亲自进行市场调查获得了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所以这次市场调查是成功的。通过制作英文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幻灯片,同学们了解了相关的英文市场营销学习网站,学习到了前沿的关于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方面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用英文完成作业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而因为能够看到更多课本上看不到的资料而对英文写作更加感兴趣。每个同学都制作出了满意的幻灯片。
总之,这次考试改革是成功的。因为,通过同学们对平时作业的重视,锻炼了同学们的市场营销的实践能力。最后一次大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也比以前的仅只一次闭卷考试更能反映出同学们掌握并综合运用所学市场营销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如何真正将市场营销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双荣,盛亚男.从国外大学考试谈我国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方向[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20-22.
[2]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势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1):67-70.
[3]李宇,易松芝.财经类院校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3):60-62.
【摘 要】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质就是校企通过签订“订单”这种形式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利共赢
Order implement training mode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
——Cases Shaanxi Energy Technical College and Binchang Group Co. Analysis
【Abstract】“Order” Talents is school-enterprise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by signing the “Order”, directly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our school and Shaanxi Binchang Mining Group Co.,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Binchang Group), as an example of cooperation to analyze.
【Key words】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s;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作者简介:贾麦仓(1955.07.02—),男,陕西铜川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陕西能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从事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工作。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多年来广大高职院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长期探索、研究和实践,形成的一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充分贯彻了“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化解毕业生供需矛盾、实现学生优质就业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较好的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 “三赢”的局面。下面就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彬长集团)的合作为例进行分析。
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背景
1.1 企业人才战略需求是实现订单培养的前提和现实依据
彬长集团是2003年6月挂牌成立的大型煤炭企业,隶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随着下属几个矿区的开发建设,企业对于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就愈加强烈。而另一方面,受原16所煤炭院校隶属关系变化以及自2013年煤炭行业持续低迷现状的影响,普通高校培养的地矿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较高,真正到煤炭一线就业的毕业生很少,企业仅靠普通高校来培养主体专业紧缺人才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充分满足其人力资源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现实依据。首先,可以有效解决急需专业人才的来源问题,为企业储备和培养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性人才。另外,能够节约用人成本,增加业务收入,获得经济效益。“订单式”培养有助于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降低人才招聘成本和人才培养成本。
1.2 学院为“订单式”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平台
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有操作训练;既要有专业能力培养,又要有现代职业素质养成;涉及招生、教学、实训、教学设施、师资、科研等一系列培养要素。这些复杂的、立体式的组织要素客观上要求一个能够有效地整合上述要素并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平台。而立足于陕西,有着六十年发展历史,建筑设施齐全,校园功能完善,拥有一支结构优化、充满生机的教师队伍,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体系的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即成为这一平台的最佳选择。2004年以来,学院始终本着“立足煤炭,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依靠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雄厚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严谨的教学方法进行办学。尤其是在“订单式”培养方面,曾先后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陕煤彬长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二十余家企业联合办学,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培养体系,为煤炭企业一线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
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形成
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彬长集团最终选择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其订单培养基地。根据本企业人才需求战略计划,企业向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培养专业、人数、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要求,学院组织学院教授和企业专家,经过多次研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在基本意向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起草“订单式”委托培养协议,明确培养目标、专业以及学院、企业及学生三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双方对协议没有异议即开始进行委托培养。从2004年至2012年,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已为彬长集团培养10个专业,共2865名学员(培养人数及专业详见表1及表2)。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是学院按照企业需求,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其最大特点是“三个协调”: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而科学性、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三个协调”有效保证。
3.1 严格学员选拔,保证生源质量
好的生源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在学员的选拔上我院采取了“校企合作”的选拔方式。首先,我院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招生简章,明确招生条件、培养年限、教学大纲和培养方式,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报名结束后,由我院和彬长集团共同对报名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面试及体检,对于不合者不予培养,并确定最后的录取名单开始委托培养。
3.2 针对性的培养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明确
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煤炭企业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学员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着较大区别:其一,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专业技能和社会阅历较强;第二,学员对教师水平和讲授的知识要求较高(新知识、新观点、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传授本专业的前沿知识);第三,学员大多将服务于煤炭企业一线。基于此,学院将“订单式”培养的目标定位为适应现代生产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并处理生产现场技术问题,面向煤炭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从事煤矿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3.3 “因材施教”的教学计划实施,保证教育质量
针对“订单式”煤炭企业学员的特点,学院通过与彬长集团协商将委培年限定为两年,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建立完善了以“理论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习”为主体的“三段式”教学体系(详见表3),并使教学计划中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1:1的比例,以保证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对接。
根据教学计划,学员在第一学期接受煤炭行业认识实习及基本理论学习,使学员能够掌握煤炭行业实际情况及基本专业理论技术;第二三学期安排学员进行“理论-实训-理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校内实训;第四学期学员带着实习日志进入煤矿实习。实训及实习有助于学员结合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消化吸收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定期到现场指导,帮助学员解决实训、实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按照协议,彬长集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学校与企业“双导师”联合指导,“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分段式培养方式。
3.4 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术人才
在符合“订单式”教学体系规律的前提下,学院按照“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课程组合,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与实训课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在教学方面,突出以应用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与实用性,对专业课基础课做到以够用为“度”,专业课和实践课以适用性、符合企业生产现场需要为原则,并与实训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
3.5 专业的师资队伍组成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可能
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对高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我院“订单式”委培的教师队伍由学院教师、彬长集团管理人员及其他工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三部分组成(比列为6:3:1)。学院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拥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学员讲授行业前沿理念及尖端技术;聘请彬长集团管理人员做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员讲授委培企业的发展历史、过程、现状、企业宗旨以及价值观,使学生在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了解企业文化,以便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聘请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实情境的实训实习过程中解决学员实际生产操作中的疑难问题。
3.6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员的操作技能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针对岗位,让学生有岗位工作的经历,这就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达到这一要求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仿真实训,即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训;二是企业实习,即由合作企业提供合适的岗位,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在岗位上跟师傅在煤矿一线工作。通过这两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升学员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其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技能基础。
4 “订单式”委培生就业状况
为了进一步保证委培生的质量,在学员毕业之前,学院同彬长集团对毕业生进行入职理论考试、面试、体检等各项考核。各项考核达标的学员可以进入委培单位进行入职培训继而开始参与企业生产,从2004年至今,我院已为彬长集团累计培养“订单式”实用人才近3000人,委培就业率达到95%以上。
5 结束语
经过调研发现,学院与彬长集团在“订单式”培养的合作还是比较成功的。学校办学的空间得到拓展,有目的性的多渠道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煤炭企业消除了“人才流失”的疑虑,培养的学生投入到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成为企业发展的后备生力军;学生的学历、能力、技术、待遇都得到提高,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受到了彬长集团的好评,其中不少学生已经成为集团业务骨干和操作能手。这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培养模式增强了学院办好“订单式”联合办学的信心,激发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勇气。
参考文献
[1]兰小云.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刍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2(06).
一、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市场营销学同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理论实践应用能力有一定的标准,一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向某一方面,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都是无益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案例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其具体内容是以教师指导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广泛参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般情况下,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所选择的案例为一些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打破教材对学生认识的束缚,在过程中学生更多地将一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区,丰富教学内容。与单一的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更为理想。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法在技工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为学生营建一个真实的经营环境,以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经营。从这一方面分析可知,案例教学法的实质不是过分重视教学结果,而是更加注重教学过程,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寻找答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传统以教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足,如“浇灌式”的理论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参与及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听不懂而对市场营销学科产生排斥心理。这种情况下,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完成市场营销学科教学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市场营销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选择正确的教学案例
从市场营销学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指具体事例,属于教学案例。以用途为基础进行分类可以将教学案例划分为四种,它们分别是范例教学案例、案例分析案例、案例研究案例以及举例教学案例等。从这四类案例名称可以得出,不同的教学案例类型其教学目标、性质、内容描述等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过程中应当以整体为基础,从选择案例的时效性、典型行以及真实性等方面考虑,选择出符合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案例,辅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为今后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2.保证课程教学组织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是以学生能力为参考的。尤其是对一些技工学校的学生,实际经验比较少,一旦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外市场营销教学案例来进行,那么必然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应当综合学生特点来选择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其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以既定案例为基础进行某一章节内容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会通过对教师分析过程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此更加全面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内容,如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策略的实施过程等。第二,编写案例为教学内容以供学生进行讨论。这种课程组织形式主要以学生讨论为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探讨,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3.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下,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辅助的作用。为了切实保障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特别是在进行一定复杂性强、综合能力高等案例分析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案例准备工作,避免出现案例探讨无法进行的问题的出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传达案例教学内容中的角色安排,让学生能够从准备之处就融入教学案例,能够以“当事人”的态度对待案例分析,掌握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动性。另外通过准备工作,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听取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的意见,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介绍分析可知,传统的单一市场营销理论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对此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提升教学效果、实现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在今后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重视,结合实践做好案例的编写工作,为全面提升市场营销教学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学本来就是实践的产物,这一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就是来自于对企业实践经验的和提升,如著名的市场营销观念及BCG矩阵图等首先就是由企业提出来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以及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市场营销理论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行为指导;反过来,企业的实践对营销的理论提供实证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对营销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营销理论的更快发展。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案例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专业教学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选择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1)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二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学生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宝洁公司品牌营销”或“蒙牛安全生产24小时直播”等,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实际问题与理论充分结合;(2)专题案例分析,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题目都十分具体。例如“公司定价时考虑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销方案分析”等,学生不但要对案例中提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分析;(3)问题案例,即主要针对某项或某方面的营销活动案例。案例有两个基本来源:本土案例和外国案例,这类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及存在问题的背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时运用。
2、课堂实施。
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由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3、课后检验。
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要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职高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教师是导演、教练,学生是演员、选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参与讨论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性,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资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为基本目的。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联系市场实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积极倡导,有效实施。
一、什么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
所谓市场营销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工商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市场营销活动)的客观描述。
明确了什么是营销案例,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呢?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来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市场营销学本来就是实践的产物,这一点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就是来自于对企业实践经验的和提升,如著名的市场营销观念及BCG矩阵图等首先就是由企业提出来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以及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市场营销理论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行为指导;反过来,企业的实践对营销的理论提供实证分析的基础,同时也对营销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推动了营销理论的更快发展。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通常需要案例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选择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1)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二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学生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宝洁公司品牌营销”或“蒙牛安全生产24小时直播”等,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实际问题与理论充分结合;(2)专题案例分析,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题目都十分具体。例如“公司定价时考虑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销方案分析”等,学生不但要对案例中提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分析;(3)问题案例,即主要针对某项或某方面的营销活动案例。案例有两个基本来源:本土案例和外国案例,这类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及存在问题的背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时运用。
2.课堂实施
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资料,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为基本目的。对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科,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达到联系市场实际,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该积极倡导,有效实施。
1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1案例教学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又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将企业营销的书面描述即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人企业营销情景现场,探寻企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教学法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它所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因其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唯一答案,不求集合效应,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3案例教学是互动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锻炼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从而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辩论、编写发言提纲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逐步提高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汽车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1.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案例是保证营销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挑选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发生的;其次,挑选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选择国内外知名企业,甚至是本地区企业的典型案例,这样学生对这些企业有所了解,会产生亲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选的案例要能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论、原理、方法、观点。
选择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1)简单案例,即只包含一、二个知识点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学生在三、五分钟的时间内讲述一个案例或教师提出一个简单案例,如“宝洁公司品牌营销”或“蒙牛安全生产24小时直播”等,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观察社会、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实际问题与理论充分结合;(2)专题案例分析,即包含一个基本问题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题目都十分具体。例如“公司定价时考虑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销方案分析”等,学生不但要对案例中提出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对目标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些产品进行市场分析;(3)问题案例,即主要针对某项或某方面的营销活动案例。案例有两个基本来源:本土案例和外国案例,这类案例主要内容包括营销活动及存在问题的背景叙述和相关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这些案例及相关资料,一般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分析讨论时运用。
2.2.课堂实施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不轻易对某一问题下结论,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跟节奏。“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由于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特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2.3.课后检验对于每一次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及时地检验,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该具备的技能。我们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作业题的布置一般联系实际,并把侧重点放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的测试上。
3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发挥好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营销教学中的作用,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3.1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成功实践案例教学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中强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求师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与共同探讨,因而教学组织的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观点〕在案例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做好案例教学准备,认真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井得出结论,学生则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和教师争论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索,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2.鼓励创新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答案,这是好事,教师要加以鼓励,而不应对学生设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学生加以批评。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教和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结合理论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3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搞好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首要环节。开展案例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或编写案例。案例本身应以教学改革及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点,在整体框架上尊重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规律,其内容及授课顺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案例选择上应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企业公司组织所作的客观调查,应具针对性和全面性。在案例内容编撰及问题设定下,强调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宪和:《市场营销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宋小敏:《市场营销案例实例与评析》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精心策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营销策划课程与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的重复,注意课程内容与其他营销课程的衔接与配合。营销策划需对市场营销学体系进行回顾。另外重点介绍策划流程、国内外企业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教师坚持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及学科前沿,不面面俱到。以知识为载体,讲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教材的选择上注重网络资源的匹配,让教师及学生可更多利用教材所匹配的教学网络资源。
(二)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从教学模式上看,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课外作业———学生上交策划书的流程:首先教师讲授营销策划基本原理;其次,通过实训,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策划对象的资源、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重组、优化,学会对策划对象的调查、研究、分析、创意、设计并制定行动方案,掌握系统地制定各种营销策划方案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实训过程设计:学生分组策划项目选择任务确定与分解策划实践策划成果展示及评估。营销策划实训项目的素材采用“自由选题策划、自由创意”方式。小组完成完整的营销策划任务:市场调研策划、营销环境分析(含SWOT分析)、STP(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营销战略策划和4P(营销组合)策划。作业成果包括四部分:策划流程设计、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书。
(三)课程考试方法的设计
我校营销策划课程改变传统考试方法,重点在于考核学生营销策划能力。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做案例分析,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述评、失败案例的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部分是营销实战能力考核,让学生完成实实在在的项目并做策划方案。期末主要是笔试,减少和摈弃那些死记硬背才能回答的题目,增加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和难度。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二、我校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
各章节内容与市场营销学区别不大,基本只是一个市场营销学的翻版。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特别是与医药营销策划实践脱节。
(二)授课教师缺少营销策划实践能力
授课教师营销策划实际操作能力欠缺。主要通过理论的讲授,以及通过对于已经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策划项目的选择随意
策划项目的选择采用“自由选题策划、自由创意”方式,大部分小组的策划项目选择不是基于一个真实企业,属于虚拟策划项目,且这些项目大部分属于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策划项目,策划的内容包括市场调研策划、营销环境分析、STP营销战略策划和4P策划。但是在短短的32学时,小组进行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项目策划,最终效果不好。
(四)单元性策划被忽视
我校教学实践中,将综合性策划置于首要地位,忽视单元性策划,而单元性营销策划包括促销组合策略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促销活动策划、品牌推广策划、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等在医药营销策划实践中需求量远远高于综合性营销策划。另外,对综合性营销策划的领悟建立在扎实掌握单元性策划的基础上。
(五)考核方法不科学
策划实训效果主要依赖授课教师及学生的主观评定。尽管授课教师编写了评分标准,但由没有策划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组很难客观评价各个小组的营销策划项目。期末卷面考试占70%,最终的考试还是难逃你问我答的境况。存在考核重视结果而学习过程被忽视的问题。
三、对完善我校营销策划教学的思考
(一)校企合作,设计课程标准及目标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设置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内容为主体,以营销学延伸课程和相关知识为辅助,以营销学各分支学科的深入为扩展,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引导学生注重营销策划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要改变“闭门造车”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营销策划》课程标准制定模式,树立以市场导向观念,积极引导市场专家、课程专家、企业精英、政府人士和师生代表参与《营销策划》课程标准的制定。
(二)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相关联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将来的工作相关联和匹配,以便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以医药企业典型营销策划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具体可分为:(1)市场调研策划及调研报告撰写;(2)战略性市场营销策划;(3)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导入策划;(4)新产品上市推广策划;(5)品牌推广策划;(6)广告策划;(7)销售促进策划。
(三)能力训练项目接轨营销策划实践
能力训练项目即策划素材选择医药实体企业因遇到经营难题而委托的课题或项目。非模拟的实实在在的项目可训练学生营销策划实战能力。目的是要使学生认知行业实践,提升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医药行业的微观层的营销实践。策划项目选择把单元性策划教育置于首要地位。能力训练项目的选择应围绕市场和医药企业需求,体现学生的需求与意愿,具有可操作性。由学校出面形成相对固定的企业实习基地,经常给学生策划项目,让学生熟悉策划流程,练习营销策划书的撰写。还可让企业职工(营销策划实战家)参与辅导学生。派营销策划教师参与医药企业营销策划实战,让教师到企业中去,如可安排教师半年至一年到企业市场营销部做全职或兼职,参与实践。当然,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到企业中联系项目,参与企业项目策划。
(四)从“能力本位”出发,进一步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的评估要做到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全面考核,课程考核注重平时学习,注重过程管理。具体分数组成:平时到课及参与情况占20%,个人与团队小组平时作业完成的量和质占30%,期末考查案例分析与总结占20%,期末营销策划书撰写占30%。期末考查的题目与要求应在课程结束前1个月左右布置,考查不占用课堂时间,要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这样也促进学生将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另外,对于学生营销策划项目的评价,可邀请委托单位营销策划实战家做评委。在经营主体委托策划项目的情况下,策划效果由购买客户、市场评定,实效是最实在的裁判。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要把这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对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意义
研究“案例教学法”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评价方法,探索适应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目前各个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验证“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可以普遍适用。“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色:一是直观生动,深化认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二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三是学生参与,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师生相促,教学相长。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点及职能,掌握购买行为分析的技术,市场调查、预测、决策方法与技术,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理论。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市场营销学”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对“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完成“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更新。即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市场营销学课程与企业对营销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机结合。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内外通过诸多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故“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的在教学在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因而能够充分体现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调动“情感”为纽带,以培养“能力”为结晶的大学生自身学习需求。
(一)改变以“死记”为“活用”的学习现状
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是课堂教师讲理论,课后学生做练习、巩固提高的仅仅是现有的书本知识。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市场营销的概念、内容、策略和方法等,但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改变这种现状。以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呈现给学生,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讨论案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提高兴趣。
(二)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取的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 “填鸭式”教学方法,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授课中 “自我说教式”的讲解和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意师生间的密切沟通、双向交流,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又由于案例本身是有一定情节的典型事例,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为主动进取创设了条件。
(三)改变固定思维模式为创新思维模式
由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帮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激发思维,努力创设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以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正确的答案。而事实上市场营销案例的答案本身就不一定是惟一的,因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答案自然就不会相同。所以应重视是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和分析的具体思路正确于否,而非答案的唯一。这样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学会求知、做事、思维、创新。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运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营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练兵场,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企业营销人才过程中,案例分析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企业营销实践中已经做过或应用做的事情上,从而巩固和加深学员对所学市场营销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提供一个开发和锻炼对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机会。
此外,案例分析还可让学生通过扮演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其他各种重要角色承担企业组织中营销岗位的责任,学习运用市场营销方法和技术、设身处地地考虑企业经营中各方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担任企业营销管理者的能力。“市场营销学”教学案例是根据企业营销实例加工而成,案例本身无疑是向学生提供和介绍营销人员的宝贵经验,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经验,接受了培训,掌握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以当事人观点“进入角色”,站在案例中所设立的主要角色的立场去观察与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才能有真实感、压迫感与紧迫感,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案例内涵之目的,避免以个人的“一孔之见”,造成错误的判断。一定要避免以“裁判员”的身份来评价案例和案例中的人物。如从销售经理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综合性营销案例,就需要更好地思考涉及企业全局的问题,从而提高案例分析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CAI多媒体教学,构筑教学创新模式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学生被动接受,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作为“市场营销学”教育者,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育,更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综合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可以用十分丰富的手段吸引学生,提高课程科学性和可信度,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老师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而相信课程和老师,同时使课程建设和其他课程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3、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探索市场营销学“三个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个课堂结合”教学模式即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围绕“市场营销学”课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和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是“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为第二、第三课堂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指导。在“市场营销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咨询式和讨论式的方法,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质量。第二课堂是围绕“市场营销学”课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的多种活动。在第二课堂上,注重建立和使用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市场营销学”模拟实验室以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基本活动为主线,通过设置模拟市场营销模块,使学生进入模拟市场营销的现实活动场景之中,进行“实战式”训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是第一、第二课堂的进一步拓展,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第三课堂重在“二要”。一要建立好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较稳定的场所,以确保实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实习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可以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使学生成为实用型营销人才。二要教师和学生承担课题。从实践论的层面上教学生坚持以“市场营销学”课程理论为指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科研课题,推动“市场营销学”的学科建设。
三、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施的行动方案
1、精选案例
教师要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结合理论予以分析。在案例选择上要求目标明确、描述客观、虚构合理、典型示范、现实新颖,重在要有利于学生思考、讨论和参与。不能选择有歧义或模糊的案例参与讨论,否则会适得其反,到时造成的尴尬局面。好的案例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及有可讨论的着眼点。
2、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
讨论话题的充分准备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没有充分的准备会出现秩序的混乱。为此首先精心挑选案例,拟订思考题,确定组织形式和方法。其次为学生思考创设知识储备的提示范围和加强事先预习。针对可能出现的怪答案、完全不正确的答案思路设计一套解决的方案。
3、案例讨论的实施
针对所收集的资料与学生事先学习的知识,进行现场案例的论述和分析讨论。可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几个小组,并通过小组代表阐述观念和论证依据,这样可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