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实务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09 10:18: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财务实务教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实务教程

篇1

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还要灵活运用税法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税务问题。为此,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自2009年起开设了《税法》课程,以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税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截至目前,《税法》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没有开设实践教学,使得《税法》课程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

一、目前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中,目前专门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只有一名,这直接导致了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并且受教师个人知识面的影响,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是较有限的,尤其是前沿的知识。

2.教学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税法》的先修课程是《财政学》,在《税法》课程之后,没有后继的课程做补充。在其他大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在完成《税法》课程教学之后,还开设了《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作为后继课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税法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涉税问题的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设置上有待进一步规范。

3.课程学时数需调整。

财务管理专业在11届、12届、13届开设的课程为《税法与企业纳税筹划》,学时数为56学时。在14届进行了调整,课程设置为《税法》,学时数下调为52学时。作为专业课,52学时是很难把《税法》相关的知识介绍得透彻的,存在教学紧张的问题。很多章节,尤其是小税种往往是由学生自学完成的,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教材选择偏难。

目前我校《税法》课程教学选择的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的注会教材《税法》。该教材信息量大,更新较快,能够实现与时俱进,为学生考注会打下基础。但是作为教材使用,在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明显感觉偏难。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受访者为100名财务管理学生,有86人反映主观感觉教材太难。

5.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入校时,其高考成绩明显低于内地其他高校,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在学习方法上,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七成的学生上课之前不预习,下课之后不复习,而且不主动完成作业。在课程信息量大的背景下,这种学习方法明显使学生感觉吃力。

以上这些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在问卷反馈中,部分学生觉得学习《税法》较枯燥,接近90%的学生提出需要开设实践课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税法》实践教学开设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

目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只要懂财会知识即可转变为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一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会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税务方面,要求学生合理准确地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款,并能够进行纳税申报等涉税事务的处理。为适应企业的需要,《税法》课程的实践课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2.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目前税法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税法》课程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非常枯燥,如果开设了实践课程,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课程中,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税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是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国内大多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都开设了《税法》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还开设了《税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企业税收筹划》等课程作为补充。我校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只开设了《税法》课程,没有后继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体系是不健全的。为了财务管理专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当前,我们不可能对财务管理专业做很大的变革,但是至少可以从开设《税法》实践课做起,逐渐完善课程体系。

三、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税法》实践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1.《税法》实践课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目前,开设实践课程可以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在实验室模拟企业进行税务处理、填制纳税申报表等,可以把学生带到税务机关或企业,实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税务活动,还可以把专业的税务人员、税务人、企业办税人员等实际从事税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请到学校,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以到税务机关去参观为例,本校附近就是本地的国税局,学生可以就近参观。另外,前期我院在地区国税局建立了实习点,学校与税务机关一直保持较好关系,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2.开设实践课的基础设施保障。

本院目前专门建立了财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90平方米,实验室各类资产总价值约15万元,可同时容纳100余名学生同时开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此外,我院还拥有四个机房,就可以容纳200余名学生进行电子做账。如果《税法》课程开设实践课,就可以在财会模拟实验室进行手工税务实务的实践教学。如果需要进行模拟电子税务实践,那么只需要购买相应的软件即可。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税法》开设实践课还应从手工税务实务入手,学院良好的实验室基础为课程开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3.《税法》实践课程开设的其他保障。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相应的指导教程,目前专门针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编写的教程《税法实践教学指导书》已经编写完成。该教材整合了本院税法相关的3名教师经过多方资料的收集、内容的选择和认真的编写,为《税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院专门从事《税法》教学的教师利用假期到税务机关挂职培训,详细了解税务流程、征纳税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企业在纳税中面临的难题等,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必须具备全面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应该不遗余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税务实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我校当前只开设《税法》课程的背景下,《税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以上论证,我校财务管理开设《税法》实践课程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

篇2

二、交互式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全是单一的通过教师的力量传递的,多数情况下是很多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利用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专项资料的学习或者通过意义建构的形式获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环境四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主要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部分,情境主要是利用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起度知识意义的构建;协作的作用发挥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学生来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利用协作的方式来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根据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话环节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知识意义构建的重要方式,学习小组成员主要通过会话的方式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将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习的具体任务。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的形式,使其认识到新知识,由此建立起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意义建构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交互性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建构主义的分析可知,建构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和交互性,文章根据建构主义的内涵,设计出一种创新互式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建构中心在于确立教学目标,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滋苑设计和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以上四点的分析和拓展设计出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服务目标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确立

交互式教学模式设计出发点是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阐明并解决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数据分析,由此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和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尊重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本身具有的体系特征,将其和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学习态度等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初始能力,由此确定能合理使用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二)学习情境创设

就交互式教学的学习情境创设部分来看,该体系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内容的凸显,在把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基础上设计出和学习主体有关的且真实性较强的任务情景,例如,创设出真实的任务场景,生活化很强的企业融资情景,投资情景和股利分配的情景。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督促学生外化内部的知识。利用真实性很强的财务工作任务设计来实现任务的分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强的学习课程,由此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获取深刻学习体验的能力。

(三)学习策略设计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设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入学习进城之后的主要学习措施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企业资金管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认知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作用在于基于学生资助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不同形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其对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等认识;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评价工具分别是学习自测和成绩管理的方式、作业评分、网上访问、学习反馈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教学模式的不足,及时补充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由此完善交互式教学。

(四)学习资源设计

就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资源来看,其中包含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两方面,同时还需要会话和协作工具的支撑,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信息传输的多种形式,多媒体的利用展现了情景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强化教学效果,将财务管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资金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简单明了,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工具主要包含财务活动模拟软件、数字图书馆等。会话与协作工具主要包含共享文件、在线聊天软件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还需考虑到使用交互式教学和企业理财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层面的联系,分析以上几部分能够为交互式教学提供的帮助,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实教学。

四、结语

就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来看,其十分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课堂讨论,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动性,符合我国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蒋甲樱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120-121.

篇3

《财务会计实务》在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加强学习效果,高职院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也就是以会计工作过程的顺序来开发课程。目前,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逐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水平,完善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不论课程的教学采用何种方式,除了强调专业性、实践性、岗位角色定位性以外,还要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任务驱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分解成每一个岗位的核算任务来学习,模拟会计工作,那么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处理好每一笔账务,还要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具有较强上进心和责任感,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此,很多高校已经将财经人员职业道德列入会计专业课程,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尚未能深刻领会,对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良苦用心未能“心领神会”,所以,应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引领,使学生先入为主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人员职业的严谨责任感。

二、高职教育强化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重在强调职业能力,如果一味地将学生沉浸在书海题海中,按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未必能掌握动手能力,就好比说导游专业,只学习课本知识而不去旅行社实践,那有可能就成了“哑巴导游”,所以要逐步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按照任务驱动法的原理,把岗位环境引入教学模块,增强校企合作,把课堂教学搬到企业,教学做三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使书本中“文字知识”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身临其境”的快乐学习。

三、课堂教学与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如果学生取得这些能证明自己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各种资格证书,那么无疑就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毕业应聘工作创造了优势条件,因此会计专业教育与资格考试就必然联系在一起。学校应将课堂教育与资格考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国家统一组织的各类资格考试,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考核内容能及时地反映学科或专业的最新动向,也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教学导向。但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压缩了课堂教学的学时,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提高了实用技术的比例,这样一来,一些纯课本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充分覆盖,因此,笔者认为在两者的结合上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历年考点,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能够覆盖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的知识内容,并结合学科发展,在教学中更新知识内容;其次,还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考试中也能随机应变,得心应手。

四、具有实践技能水平的教师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课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制定了教学与实训为1:1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使得对学生职业动手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水平,更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实践技能水平。然而当下,高素质实践技能型教师的匮乏是阻碍高职院校前进的一大因素,专业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层次,不足的动手能力,会影响着育人效果。高职院校不妨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将行业专家能手聘请到校内,让企业的职业高手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更加“零距离”地将理论转变为实践,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实践技能,取长补短,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使学校与学生都受益。

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动态,课程讲授要与时俱进

会计是一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学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会计的一些概念、原则或账务处理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就要求授课教师在钻研知识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涉猎相关相近的知识,这样才能把最“新鲜”的知识成果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吸收到最有“养分”的学科营养,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几率。

六、强化企业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仍然是以学校培养为主,虽然在不断地提倡校企合作,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意识比较淡漠,所以我们应摸索出一条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或政策,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强化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集思广益,为高职学生的远航增加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6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篇4

一、引言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培养有英语专业知识的、懂国际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商务英语教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很多高职院校选定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教材评价理论,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自身的商务学习、实践情况,构建了一个新的教材评价模式并根据此模式对《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进行分析评价。

二、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理论

国外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教材分析评价工作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Cunningsworth (1995) 认为“有效的评估取决于询问合适的问题并解释问题的答案”并给出一个详细的参考对照表。McDonough和Shaw (1993) 把英语教材评价分为第一阶段的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和第二阶段的整体评价。在国内,英语教材评估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周雪林(1996)提出要评论一部教材的好坏,应从与教材相关的六个方面来考虑。束定芳、庄智象(2008)认为教材应与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吻合。在商务英语教材方面,董洪学(2004)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标准。

(二)商务英语教材评估模式的建构

综上所述,文章构建了自己的一个商务英语教材评价模式:

1、教学目标

教材是否明确阐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与大纲和学生的需求相一致?

2、设计和组织方式

组成整套教材的成分有哪些?

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是什么?

整个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是如何编排的?

教材中每个单元是如何安排的?

3、语言知识和技能

教材是否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语音、语调、语法点和词汇?

教材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这些材料的选用是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商务知识和技能

教材是否涵盖主要的商务话题?

教材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技能?

5、文化

教材是否注意文化差异?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6、教学方法

教材体现出什么语言学习理论?

教材如何看待学习者?

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和地位如何?

需要运用哪些课堂技巧和活动?

三、《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评价

下面,文章根据以上构建的商务英语教材评价模式,对《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体验教程》)进行分析评价。

(一)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它的目标是使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商务活动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提高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跨语言的商务沟通能力,满足现代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体验教程》在前言说明了本书是为了提高广大学习者的商务英语交际的能力;Introduction部分也指出这个教材旨在提高商务人士用英语进行各种商务情境交际的能力和培养商务学生将来进入商务世界所需的商务知识和技能,使得学习者流利而自信地使用英语来从事商务,提高其职业前景。由此可见,《体验教程》的教学目标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相一致。

(二)教材内容和组织方式

《体验教程》与《同步练习》、《听说教程》、《教师用书》以及配套的录音带和配套资料一起,构成一套《体验商务英语》的系列丛书。《体验教程》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又在每一个单元中以功能为根据组织其“技能”部分。每个单元通过讨论与学习者相关的重要国际商务话题导入学习;然后是相关商务词汇、听力、阅读、语法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中间穿插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最后在充分学习,掌握相关内容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学习和商务写作练习。整个单元的编排层层递进,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实践性训练打下基础。但是,各个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却有些模糊和零散,既不是根据话题的复杂性或重要程度,也不是根据语言点的递进或是根据技能的有用性等。

(三)语言知识和技能

国际商务活动交际中运用标准语音和各种语调来表达想法和感情非常重要。《体验教程》的听力材料来自现场录音,学习者能真实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士的对话,学习不同的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方面,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言点复习”和“词汇”,分别涉及一个语法点和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商务词汇,此外,教材的最后还针对每个单元编排了重要商务术语的注释和有中英文注释的词汇表。而本教材最注重的还是英语基本技能在商务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听力”材料来自与话题相关的真实采访,包括不同口音的英语,有获取主要信息和需要详细记录等不同需要的听力练习;“开始”设置一些关于本单元主题的问题供师生讨论;“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把语言能力和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技能”则是介绍一些真实的商务活动情景,供学生做真实交际前的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以一个真实存在的公司或机构为情境,要求学生角色扮演,解决实际问题。“阅读”素材则源自《金融时报》等著名财经报刊近年来刊登的与该话题相关的文章,有极大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案例分析”有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在前面的情境下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不足的是,不同于普通的翻译,商务翻译在措辞、思维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体验教程》对翻译这个重要的技能却没有任何的涉及。

(四)商务知识和技能

《体验教程》的题材覆盖面广,基本上涵盖了国际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重要话题。第一册涉及日常商务工作,包括介绍、工作和休闲、餐饮娱乐、求职等;第二册涉及现代商务活动,包括网上销售、市场营销、计划、新企业、产品等;第三册和第四册涉及现代企业管理和商务活动,包括全球化、品牌、策略、竞争、企业文化、资金筹备、并购、商业的未来等。《体验教程》极其注重商务交际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能在各种情景下熟练处理事情,其中有打电话、参加和组织会议、商务谈判、解决矛盾、决策制定、社交、投诉等等。就是通过这些商务话题和商务技能,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得到综合的训练,为将来进入商务世界做很好的热身。

(五)文化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束定芳&庄智象,2008:130)《体验教程》在听力、阅读、案例分析等部分都选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或者组织的文章和材料,让跨文化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去。它甚至在第一册和第三册中单独以“文化”为话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并学习跨文化交际。但是鉴于跨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作者认为应该针对每一个话题,把有可能出现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问题单独以一个部分的形式总结出来,让学生时刻都有跨文化意识,又能让他们较系统地学习到每个话题对应的跨文化知识。

(六)教学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