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9 10:18: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实务教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要求的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还要灵活运用税法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税务问题。为此,我校财务管理专业自2009年起开设了《税法》课程,以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税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截至目前,《税法》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没有开设实践教学,使得《税法》课程教学存在严重的缺陷。
一、目前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财务管理专业中,目前专门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只有一名,这直接导致了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并且受教师个人知识面的影响,学生能够获取的信息是较有限的,尤其是前沿的知识。
2.教学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税法》的先修课程是《财政学》,在《税法》课程之后,没有后继的课程做补充。在其他大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在完成《税法》课程教学之后,还开设了《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等作为后继课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税法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涉税问题的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设置上有待进一步规范。
3.课程学时数需调整。
财务管理专业在11届、12届、13届开设的课程为《税法与企业纳税筹划》,学时数为56学时。在14届进行了调整,课程设置为《税法》,学时数下调为52学时。作为专业课,52学时是很难把《税法》相关的知识介绍得透彻的,存在教学紧张的问题。很多章节,尤其是小税种往往是由学生自学完成的,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4.教材选择偏难。
目前我校《税法》课程教学选择的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主编的注会教材《税法》。该教材信息量大,更新较快,能够实现与时俱进,为学生考注会打下基础。但是作为教材使用,在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明显感觉偏难。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受访者为100名财务管理学生,有86人反映主观感觉教材太难。
5.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入校时,其高考成绩明显低于内地其他高校,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在学习方法上,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七成的学生上课之前不预习,下课之后不复习,而且不主动完成作业。在课程信息量大的背景下,这种学习方法明显使学生感觉吃力。
以上这些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在问卷反馈中,部分学生觉得学习《税法》较枯燥,接近90%的学生提出需要开设实践课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税法》实践教学开设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
目前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已经由原来的只要懂财会知识即可转变为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一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会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税务方面,要求学生合理准确地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款,并能够进行纳税申报等涉税事务的处理。为适应企业的需要,《税法》课程的实践课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2.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目前税法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税法》课程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非常枯燥,如果开设了实践课程,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课程中,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设计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税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是完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目前国内大多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都开设了《税法》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还开设了《税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企业税收筹划》等课程作为补充。我校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只开设了《税法》课程,没有后继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课程体系是不健全的。为了财务管理专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完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当前,我们不可能对财务管理专业做很大的变革,但是至少可以从开设《税法》实践课做起,逐渐完善课程体系。
三、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税法》实践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1.《税法》实践课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目前,开设实践课程可以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在实验室模拟企业进行税务处理、填制纳税申报表等,可以把学生带到税务机关或企业,实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税务活动,还可以把专业的税务人员、税务人、企业办税人员等实际从事税务工作的专业人员请到学校,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以到税务机关去参观为例,本校附近就是本地的国税局,学生可以就近参观。另外,前期我院在地区国税局建立了实习点,学校与税务机关一直保持较好关系,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2.开设实践课的基础设施保障。
本院目前专门建立了财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建筑面积90平方米,实验室各类资产总价值约15万元,可同时容纳100余名学生同时开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此外,我院还拥有四个机房,就可以容纳200余名学生进行电子做账。如果《税法》课程开设实践课,就可以在财会模拟实验室进行手工税务实务的实践教学。如果需要进行模拟电子税务实践,那么只需要购买相应的软件即可。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税法》开设实践课还应从手工税务实务入手,学院良好的实验室基础为课程开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3.《税法》实践课程开设的其他保障。
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相应的指导教程,目前专门针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编写的教程《税法实践教学指导书》已经编写完成。该教材整合了本院税法相关的3名教师经过多方资料的收集、内容的选择和认真的编写,为《税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院专门从事《税法》教学的教师利用假期到税务机关挂职培训,详细了解税务流程、征纳税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企业在纳税中面临的难题等,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必须具备全面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应该不遗余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税务实务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在我校当前只开设《税法》课程的背景下,《税法》实践课程的开设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以上论证,我校财务管理开设《税法》实践课程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李晓红,谢晓燕.高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
二、交互式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指出,知识不全是单一的通过教师的力量传递的,多数情况下是很多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利用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专项资料的学习或者通过意义建构的形式获取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出,学习环境四个重要的组成要素主要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部分,情境主要是利用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起度知识意义的构建;协作的作用发挥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学生来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利用协作的方式来搜集和分析学习资料,根据学习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话环节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知识意义构建的重要方式,学习小组成员主要通过会话的方式来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将不同学生的思维成果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习的具体任务。意义建构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利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的形式,使其认识到新知识,由此建立起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意义建构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交互性财务管理学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以上建构主义的分析可知,建构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和交互性,文章根据建构主义的内涵,设计出一种创新互式的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建构中心在于确立教学目标,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滋苑设计和学习策略的设计,根据以上四点的分析和拓展设计出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服务目标是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确立
交互式教学模式设计出发点是问题的提出和对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阐明并解决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数据分析,由此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和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尊重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本身具有的体系特征,将其和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学习态度等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初始能力,由此确定能合理使用的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
(二)学习情境创设
就交互式教学的学习情境创设部分来看,该体系十分注重教学设计内容的凸显,在把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特征基础上设计出和学习主体有关的且真实性较强的任务情景,例如,创设出真实的任务场景,生活化很强的企业融资情景,投资情景和股利分配的情景。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督促学生外化内部的知识。利用真实性很强的财务工作任务设计来实现任务的分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强的学习课程,由此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获取深刻学习体验的能力。
(三)学习策略设计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设计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启发作用,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入学习进城之后的主要学习措施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企业资金管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认知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作用在于基于学生资助学习的基础上选择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不同形式,利用不同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其对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等认识;学习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评价工具分别是学习自测和成绩管理的方式、作业评分、网上访问、学习反馈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教学模式的不足,及时补充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由此完善交互式教学。
(四)学习资源设计
就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资源来看,其中包含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两方面,同时还需要会话和协作工具的支撑,信息资源主要包含信息传输的多种形式,多媒体的利用展现了情景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强化教学效果,将财务管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化资金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简单明了,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工具主要包含财务活动模拟软件、数字图书馆等。会话与协作工具主要包含共享文件、在线聊天软件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还需考虑到使用交互式教学和企业理财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层面的联系,分析以上几部分能够为交互式教学提供的帮助,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充实教学。
四、结语
就交互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来看,其十分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课堂讨论,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能动性,符合我国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蒋甲樱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120-121.
《财务会计实务》在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学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加强学习效果,高职院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也就是以会计工作过程的顺序来开发课程。目前,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逐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水平,完善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不论课程的教学采用何种方式,除了强调专业性、实践性、岗位角色定位性以外,还要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任务驱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分解成每一个岗位的核算任务来学习,模拟会计工作,那么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处理好每一笔账务,还要在工作中遵纪守法,具有较强上进心和责任感,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此,很多高校已经将财经人员职业道德列入会计专业课程,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尚未能深刻领会,对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良苦用心未能“心领神会”,所以,应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引领,使学生先入为主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人员职业的严谨责任感。
二、高职教育强化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重在强调职业能力,如果一味地将学生沉浸在书海题海中,按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未必能掌握动手能力,就好比说导游专业,只学习课本知识而不去旅行社实践,那有可能就成了“哑巴导游”,所以要逐步创造开放式教学环境,按照任务驱动法的原理,把岗位环境引入教学模块,增强校企合作,把课堂教学搬到企业,教学做三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使书本中“文字知识”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身临其境”的快乐学习。
三、课堂教学与资格考试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如果学生取得这些能证明自己专业能力和水平的各种资格证书,那么无疑就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毕业应聘工作创造了优势条件,因此会计专业教育与资格考试就必然联系在一起。学校应将课堂教育与资格考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国家统一组织的各类资格考试,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考核内容能及时地反映学科或专业的最新动向,也可以为学校教育提供教学导向。但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后,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压缩了课堂教学的学时,加大了实践教学学时,提高了实用技术的比例,这样一来,一些纯课本的理论知识就无法充分覆盖,因此,笔者认为在两者的结合上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历年考点,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能够覆盖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的知识内容,并结合学科发展,在教学中更新知识内容;其次,还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考试中也能随机应变,得心应手。
四、具有实践技能水平的教师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高职院校正在积极课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制定了教学与实训为1:1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使得对学生职业动手能力的训练不但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授水平,更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实践技能水平。然而当下,高素质实践技能型教师的匮乏是阻碍高职院校前进的一大因素,专业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层次,不足的动手能力,会影响着育人效果。高职院校不妨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将行业专家能手聘请到校内,让企业的职业高手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更加“零距离”地将理论转变为实践,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学习实践技能,取长补短,共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使学校与学生都受益。
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动态,课程讲授要与时俱进
会计是一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学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会计的一些概念、原则或账务处理都会发生变化,那么就要求授课教师在钻研知识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涉猎相关相近的知识,这样才能把最“新鲜”的知识成果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吸收到最有“养分”的学科营养,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几率。
六、强化企业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仍然是以学校培养为主,虽然在不断地提倡校企合作,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意识比较淡漠,所以我们应摸索出一条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或政策,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强化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集思广益,为高职学生的远航增加强劲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6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一、引言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培养有英语专业知识的、懂国际商务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商务英语教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很多高职院校选定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教材评价理论,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和自身的商务学习、实践情况,构建了一个新的教材评价模式并根据此模式对《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进行分析评价。
二、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理论
国外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教材分析评价工作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Cunningsworth (1995) 认为“有效的评估取决于询问合适的问题并解释问题的答案”并给出一个详细的参考对照表。McDonough和Shaw (1993) 把英语教材评价分为第一阶段的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和第二阶段的整体评价。在国内,英语教材评估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周雪林(1996)提出要评论一部教材的好坏,应从与教材相关的六个方面来考虑。束定芳、庄智象(2008)认为教材应与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吻合。在商务英语教材方面,董洪学(2004)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标准。
(二)商务英语教材评估模式的建构
综上所述,文章构建了自己的一个商务英语教材评价模式:
1、教学目标
教材是否明确阐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与大纲和学生的需求相一致?
2、设计和组织方式
组成整套教材的成分有哪些?
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是什么?
整个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是如何编排的?
教材中每个单元是如何安排的?
3、语言知识和技能
教材是否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语音、语调、语法点和词汇?
教材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这些材料的选用是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商务知识和技能
教材是否涵盖主要的商务话题?
教材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技能?
5、文化
教材是否注意文化差异?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6、教学方法
教材体现出什么语言学习理论?
教材如何看待学习者?
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和地位如何?
需要运用哪些课堂技巧和活动?
三、《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评价
下面,文章根据以上构建的商务英语教材评价模式,对《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体验教程》)进行分析评价。
(一)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它的目标是使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商务活动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提高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跨文化、跨语言的商务沟通能力,满足现代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体验教程》在前言说明了本书是为了提高广大学习者的商务英语交际的能力;Introduction部分也指出这个教材旨在提高商务人士用英语进行各种商务情境交际的能力和培养商务学生将来进入商务世界所需的商务知识和技能,使得学习者流利而自信地使用英语来从事商务,提高其职业前景。由此可见,《体验教程》的教学目标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相一致。
(二)教材内容和组织方式
《体验教程》与《同步练习》、《听说教程》、《教师用书》以及配套的录音带和配套资料一起,构成一套《体验商务英语》的系列丛书。《体验教程》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又在每一个单元中以功能为根据组织其“技能”部分。每个单元通过讨论与学习者相关的重要国际商务话题导入学习;然后是相关商务词汇、听力、阅读、语法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中间穿插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最后在充分学习,掌握相关内容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学习和商务写作练习。整个单元的编排层层递进,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实践性训练打下基础。但是,各个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却有些模糊和零散,既不是根据话题的复杂性或重要程度,也不是根据语言点的递进或是根据技能的有用性等。
(三)语言知识和技能
国际商务活动交际中运用标准语音和各种语调来表达想法和感情非常重要。《体验教程》的听力材料来自现场录音,学习者能真实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务人士的对话,学习不同的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方面,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语言点复习”和“词汇”,分别涉及一个语法点和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商务词汇,此外,教材的最后还针对每个单元编排了重要商务术语的注释和有中英文注释的词汇表。而本教材最注重的还是英语基本技能在商务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听力”材料来自与话题相关的真实采访,包括不同口音的英语,有获取主要信息和需要详细记录等不同需要的听力练习;“开始”设置一些关于本单元主题的问题供师生讨论;“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把语言能力和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技能”则是介绍一些真实的商务活动情景,供学生做真实交际前的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以一个真实存在的公司或机构为情境,要求学生角色扮演,解决实际问题。“阅读”素材则源自《金融时报》等著名财经报刊近年来刊登的与该话题相关的文章,有极大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案例分析”有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在前面的情境下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不足的是,不同于普通的翻译,商务翻译在措辞、思维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体验教程》对翻译这个重要的技能却没有任何的涉及。
(四)商务知识和技能
《体验教程》的题材覆盖面广,基本上涵盖了国际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重要话题。第一册涉及日常商务工作,包括介绍、工作和休闲、餐饮娱乐、求职等;第二册涉及现代商务活动,包括网上销售、市场营销、计划、新企业、产品等;第三册和第四册涉及现代企业管理和商务活动,包括全球化、品牌、策略、竞争、企业文化、资金筹备、并购、商业的未来等。《体验教程》极其注重商务交际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能在各种情景下熟练处理事情,其中有打电话、参加和组织会议、商务谈判、解决矛盾、决策制定、社交、投诉等等。就是通过这些商务话题和商务技能,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得到综合的训练,为将来进入商务世界做很好的热身。
(五)文化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束定芳&庄智象,2008:130)《体验教程》在听力、阅读、案例分析等部分都选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或者组织的文章和材料,让跨文化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进去。它甚至在第一册和第三册中单独以“文化”为话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并学习跨文化交际。但是鉴于跨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作者认为应该针对每一个话题,把有可能出现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问题单独以一个部分的形式总结出来,让学生时刻都有跨文化意识,又能让他们较系统地学习到每个话题对应的跨文化知识。
(六)教学方法
1.系统的主要模块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2015年1月1日,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在全国气象部门正式上线。目前上线使用的新系统主要包括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出纳管理、账务处理四个系统,下面分别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包含预算指标的细化分解和预算调整两个部分,用以满足主管部门对预算指标的分解、调整和控制。
财务报销系统通过对网上报销业务的登记,实现本级及下属单位所有网上报销过程的审核、记账操作,单位领导或报销人员可以追踪查询到每一笔资金支出情况,达到对每笔资金使用全过程监控,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出纳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银行账簿、现金账簿、零余额账簿的建立、登帐、自动生成各类账表,与账务管理系统有效衔接,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出纳工作的电子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账务处理系统主要是进行账务核算的模块,主要分为系统初始化、账务日常处理、年底处理、帐表输出查询四个部分。
报销模块与预算模块实现了数据衔接,业务人员进行借款或报销时,涉及到项目支出的,可选择相关项目,并实时反馈项目可用额度,实现资金支付申请事前受到预算额度的控制,并实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2.计财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介绍
结合我省已使用的独立的出纳系统软件操作更方便、简捷、日记账更清晰的情况,并且避免了上述四个系统由于处于同一业务平台,数据来源统一,进行账账核对无意义的情形,目前我们选择使用了其中的预算指标管理、财务报销、账务处理三个系统。
安徽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企业所有资金的会计核算,并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或不定期的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项财务分析报告反馈给核算单位和计划财务管理部门。
在正式运行新系统前,我们的业务流程模式现状是:一个主办会计和一个出纳会计作为一组,承担数个核算单位的全部会计业务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出纳会计和主办会计承担同样的核算单位会计业务,沟通便利,涉及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不易出错,网银操作及时、方便、快捷,对账及时。
2.出纳会计承担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
缺点在于:
1.有人员休假时业务流程中断,耽误工作;
2.工作量分配不易均衡。
借新计财业务系统(一期)省级版上线的契机,根据新系统对于角色岗位权限设置的要求,我们对兄弟省份的业务流程模式进行了调研。以下是我对调研中了解到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的比较:
二、现行的三种业务流程模式比较分析
1.会计科、出纳科分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分别设立会计科、出纳科,主办会计、出纳会计分署办公。这种模式中会计与出纳承担的工作如下表所示:
2.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
(1)会计人员、出纳人员分别集中在一起,便于工作交流、学习。
(2)无论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暂时性休假,都可由B岗的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临时替补,不致影响工作。
缺点是在这种模式中由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造成:
(1)凭证需要在不同的办公室之间传递,费时,易发生工作上推诿、扯皮的现象;
(2)办理网银业务及网银办理公务卡还款时,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无法方便的沟通、交流。由于需要凭证在处理时往返传递,造成这些在网上需要及时处理的业务的后续操作非常不便;
(3)不便于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及时、方便的对账。
(4)由于现在财务人员缺乏,所以这种模式下安排的专职稽核会计一般为两人,由两人稽核所有核算单位的凭证,业务量大,加之财务工作,时间节点要求非常严格,易使稽核流于形式,无法起到真正的稽核作用。
(5)报账员办理报销业务时,须在不同的办公室间穿梭。
2.出纳科和会计科合署办公模式
(1)模式内容介绍
它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开阔的办公环境。也分别设立了会计科和出纳科,但所有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均在同一个业务平面办公。具体模式是几名出纳会计全部坐在柜台前,后方是所有的会计人员,具体的人员分工与第一种模式相同。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沿承的第一种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第一种模式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分署办公所带来的不便。所有财务业务人员均在同一场所内办公,所有需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共同参与的工作变得方便快捷。
在修正了第一种模式的部分缺陷的同时,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1)由于报销业务量比较大,报账员需要先进入里面的会计人员的办公区,审核原始凭证,再回到前台去办理具体报销、支付业务,办公环境人员混杂,会计人员无法安静的考虑核算问题,尤其是需要填报报表、编写财务情况分析报告等情形时,矛盾显得尤为突出;
(1)与上面的第3点缺点相同,稽核仍存在第一种模式下的缺点,易流于形式。
3.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人员随办公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组合
(1)模式内容介绍
每一个组合拥有同一个办公区域。有一位出纳会计,同时对应同一办公区域内若干位会计人员,改变了上述两种模式下,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相互对应中有交叉的情况。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的具体分工与上述两种模式基本相同,只是不再单独设立稽核会计,由同一办公室区域内的的几个主办会计交叉(但不相互)稽核其他会计人员的记账凭证。同时作为补充,由单位领导以抽查的形式,了解、检查会计们的日常核算工作情况。具体的岗位分工如下表所示:
2.模式优缺点分析
这种模式中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既处于同一办公区域内,人员又不太多。既保留了第二种模式的优点,又弥补了第二种模式的缺点:
(1)报账员无需穿梭办公室,即可完成在核算中心的全部报销流程;
(2)凭证传递在同一间办公室内,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凭证附件的不慎遗失带来的推诿、扯皮;
(3)便于财务报销系统流程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办理网银支付、公务卡消费的报销还款业务,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往返传递凭证,涉及功能科目的具体附加信息时,还可以及时沟通,避免功能科目之间,由于具体的项目名称相近而造成的差错;
(4)方便主办会计和出纳人员之间及时、准确的对账。
一、引言
采购管理实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领域和企业界都将其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方面,课程实践多偏重案例分析,实践环节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大多数院校该课程是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或是通过购买相应的仿真软件,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有的是通过相应模块平台模拟操作。但这些实验多是验证性的,并不能真正启发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加之故有的实践方法与未来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差别,为了实践成绩而实践的意识在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很难获得实质性的收获。另一方面,由于牵涉到大量的商业机密,虽然学生有机会到校内外公司实训,但极少有公司愿意安排其参与采购业务中关键环节。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传统教育模式限制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理论知识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往往被忽略,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十分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偏低,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二、课程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法
本文在设计课程实践环节时,注重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创新创业目标的要求,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班级采购实验机制,对该门课程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思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组织时,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项目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评价,所涉及的项目及任务如表1所示.本文提出的改革方法在物流管理专业率先试行实施,以班级为单位建立采购组织机构,并为班级采购组织建章立制,结合采购课程理论教学,动员参与采购实践实训的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由班级的每一名学生提出采购需求,提报采购需求计划,将需求计划汇总到班级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岗位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进行集中采购。分组建立分权分段实施的采购流程,完成实训报告。一次采购活动完成后,牵头各岗位从业人员进行总结,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对本次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评估,提出采购建议,与物资采购计划、采购发票附明细等一起作为实训报告存档。之后进行轮岗,开始新一轮的采购。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三、课程实践环节中的问题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全员参与,实践环节面向全体物流专业学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有学生在项目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岗位。但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性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将采购权集中到班级。由各位学生提出采购需求,汇总筛选之后,对于确定下来列入采购清单的物资,引导学生实施集中采购并对采购过程实行严格的考核。其次,在实施班级集中采购一段时间后,还要组建多个班级、多个专业形成更大规模的集中采购组织,形成多级别的集中采购体制。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采购方案,优选供应商,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采购价格,最终达成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通过真实的采购业务操作,营造出浓厚的物流专业学习创业氛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老师在指导学生实践中锻炼,实现“教学相长”。在实施过程中,从研究“现代物流”的本质出发,实现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并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采购是整个物流活动的起点,只要采购运作成功,此项目运作一段时间后,库存问题、配送问题、运输问题等物流其他环节的实习机会也会相继出现。因此,采购管理的实践教学也为仓储、配送等物流专业的其他课程带来实践的机会。
四、结论
在“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面向岗位功能,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本文提出的采购管理实务实践环节的改革,以实际任务和项目来组织教学,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体系的建立,以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平台,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目标,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实施等环节进行重新梳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对物流专业其它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军.采购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3-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2-15.
[3]李智忠.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7):93-94.
[4]宋璐君,彭晓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2):155-156.
[5]赵毅.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创业教学改革若干思考———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12):59-61.
[6]齐恒.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模块化教学分析与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8):123-124.
[7]李散绵.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7(3):138-140.
一、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运营效益不确定等特点,大量风险因素盘根错节、互相交织,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利于增强项目公司抵挡财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避免给政府及社会资本造成损失。
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本文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方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一)内控环境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往往是政府进行主导或直接以政府财政进行保障,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与风险意识。同时,项目初期资金充足且大多精力投入在建设,往往不会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制度、机构、人员等,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淡薄。
(二)风险评估方面
对于财务风险,从一开始就应该建立系统性的评估及预警体系,以统筹可能出现的资金不到位、建设成本增加等状况。但大多数项目公司缺乏在项目前期建立适合项目状况的评估体系,用以实时、主动地监测该项目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而对财务风险起到降低发生率以及及时防范的效果。
(三)控制活动方面
1、筹资风险防范预案不足在项目初期,项目公司制定大量的工程防范预案与紧急应对措施,而在财务风险上面缺乏应对突况,如政府政策发生变动、大量资金支出导致突发性资金流断裂等情况的预案和措施,风险只要产生就会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2、缺乏经营风险控制措施目前大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期内收入以票价收入为主,非票价收入以单一的广告、商业附属资源经营为主,缺少多元化发展模式规划。因而,缺乏经营风险控制措施将对项目公司运营效益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财务风险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领导、各部门之间能保持财务风险相关信息的流通及有效沟通,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但目前各项目公司的各部门一般都独立运作,公司高层、部门管理层及公司员工之间对于相关财务风险信息的传递较慢,交流与沟通较少。
(五)监控方面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监控环节的核心,但在项目初期一般不会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是由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内部复核,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深度以及广度受到严重影响。
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1、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对待风险的态度决定了风险管理的程度,强烈的风险管控意识与理念是有效管控财务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是由公司各级职员的风险意识决定的,因此选拔和培养一批具备较高财务风险防范理念的人才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非常重要。一是要严格选拔财务风险管理人才;二是要培训在职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三是要加强风险文化建设。2、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一是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项目公司应设立独立的财务风险管理岗位或业务小组,建设一支尽职尽责的管理团队。二是建立并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制度既要明确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又要将控制措施落实到具体部门与岗位。制度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或形式主义,要定期根据项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修订与优化,使制度贴合项目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实际,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项目公司应该建立一套以系统性的财务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预警机制,基于该机制可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早期征兆,进而警示项目公司领导层,使得公司尽快识别出相关财务风险并进行处理。公司可按成本收益原则、时效性原则、动态调整原则、综合性原则等结合项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特别重要的指标,如现金流量比率,还应设置临界值以进行预警,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来发现其敏感因素以便进行调整应对。在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判断的同时也可以辅以非财务指标,给管理层以参考作用。
(三)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具体措施的实施与问题的解决,是项目公司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筹资及经营两个方面,其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重点也应该集中于这两方面。1、完善筹资风险防范预案项目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防患于未然,提前制定各种突发性财务风险的防范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务风险发生时有的放矢,有效控制损失:一是现金流断裂防范预案,应进一步优化预算体系,提高预算准确率,切实控制好资金流动,在预先估计可能会有大量现金流出但无足够流动资产时,可通过发行中期债券或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或与银行提前签订周转信贷协定等,防范突发巨额资金流出带来的现金流压力、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政策变动引起的财务风险防范预案,应提前做好政策变动引起财务风险的准备和预案,要提高政策变动风险意识、对政策变化保持敏感性,快速、仔细的分析项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再者,根据政府的各项政策,提前做好准备,将有利政策尽快落到实处。2、加强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风险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项目的回收资金并不足以满足项目的各项支出需求,甚至还会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加强项目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应让项目开源节流,提高项目的净利润。一是提升客流量,可以通过主动联合线路各大商业中心共同举办优惠及宣传活动、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积极推广绿色出行理念等措施,积极寻找增加客流量的方法与途径;二是多元化经营,在建设地铁的同时做到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周边土地同步规划、统筹建设开发、统一运营管理。在运营过程中联合互联网、大数据公司做活附加产业,深度挖掘其中的附加价值,实现丰厚的“非票务收入”;三是降低运营成本,应运用人脸识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全面升级地铁安全等级,提高乘客进出站效率,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节省人力、降低成本,极大增强地铁运行效益。
(四)加强内部信息沟通
加强内部信息沟通是项目财务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强化控制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是优化信息系统,项目公司可以通过将财务风险控制理念、管理制度、控制手段等基本要求固化在信息一体化办公平台上,任何违反财务风险管理规定的行为都可以在信息系统里发现并得以制止,从而有效推动财务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实现对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实时化、程序化,最大可能的消除人为失误,提高控制活动的执行力。二是加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应建立一个公司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权责统一、合作有序、上下通畅的信息沟通与决策体系,明确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制度,设置专员对于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筛查、总结,提升有效信息的流通,并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五)构建完善的监控体系
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监控体系包括强化财务决算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管理以及完善员工考核机制。1、强化财务决算管理加强财务决算管理有助于监督项目公司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因此尤为重要。一是加强财务决算的工作纪律,确保财务决算合法合规开展,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与可靠性。二是做好财务决算的审核工作,认真把关,排查记录财务风险管理及汇集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从法律法规层面建立独立的外部审计机制,建立准入机制,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独立和公正。2、提升内部审计管理一方面,应设立内审部门,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使相关人员按照规范执行内部审计;另一方面,在审计项目准备、实施和终结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做好方案编制、证据保存、意见提交、问题纠正以及审计建议落实等工作。3、完善员工考核机制项目公司就完善员工考核机制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财务风险管理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如风险评估、内部审计等合理融入考核机制中,在项目公司内部建立起全员参与的风险控制环境;二是重点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进行考核,根据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工作,分别在专业技能、业务素质以及工作态度、质量及效果上制定合理考评体系;三是将财务风险管理的考核机制与薪酬机制挂钩,将考核机制落到实处;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制定惩戒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四、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了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包括一是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二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发现财务风险的早期征兆;三是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完善筹资风险防范预案,加强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四是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优化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管理;五是构建完善的监控体系,强化财务决算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管理、完善员工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陶秉衡.上海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4(4):60-6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Project Teaching Unit Design Exploration
YAN Hui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0192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 project teaching as an example, from lesson plan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evaluation design three aspects of one class of unit design has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project teaching; unit design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课,该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一门融理论性、技能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单元化教学。按照会计各个工作岗位的核算要求,将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贯穿整个项目(模拟星辉家具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月份真实完整的经济业务,完成从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完成实训任务。通过项目单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目的。
1 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要点
(1)将课程内容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若干单元,一次课为一个单元,一般课时为90分钟。单元设计首先要确定各个单元的能力目标,然后再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及其他目标等。(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知识理论和概念。(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化的改选。以课程项目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单元涉及的知识内容。以“知识理论够用”为度,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标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2 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思路
财务会计实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多而且碎,很容易学也很容易忘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整个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任务目标、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的思路进行元教学设计,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 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内容
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既需要能够吸引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师启发诱导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注册会计师1班的一次课为例,对项目教学法下的单元设计进行探讨。
4 项目化教学单元课程教学设计点评
课程实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由实际的案例引入,以星辉家具公司2012年12月份经济业务为载体,以建立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登记期初余额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学生有能力训练,课程有知识的归纳总结。且知识的引入是由实际操作需要引起的,不是由知识体系引起的。例如,要建立总账、明细账,就讲授总账、明细账的格式及登记方法(见表1、表2)。
5 项目化教学单元教学组织形式
(1)按班级授课,进行校内实训,,如果是多位教师同时指导,还须说明教师分工安排。(2)根据学生成绩综合平衡或自愿组合分组,建议每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考勤与纪律考核。小组成员之间可实行分工合作、岗位轮换完成综合实训项目。(3)教、学、做一体化,以老师讲解为辅,学生实操为主展开训练。(4)主要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5)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采用项目式单元教学,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化特色。项目化单元教学融合了岗位任务完成所需的职业环境、岗位要求、典型案例、职业工具和职业资料,再现了大量真实的会计职业的账、证、表,满足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要求。
6 项目化教学单元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表3)
7 结束语
在高职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教师必须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路精心进行课程单元设计。项目任务设计中的任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解决任务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将企业案例引入教学中,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之具备一般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未来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此文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3-2014学年教研教改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二、财务工程理论框架分析
财务工程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结合工程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创新性地解决财务问题的理论工具。美国金融学家约翰・芬尼迪 (JohnFIImerty, 1988)认为:财务工程是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而进行的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它具有目的性、创新性和系统性三大特点。财务工程的基本框架包括四大方面:资金筹集工程、资金运用工程、资金调控工程、资金效益工程。具体框架结构图见图1:
资金筹集工程坚持三大原则:低成本原则、合法原则、稳定原则,在这三大原则之下,实行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相结合。内部筹资主要强调合理资金预算,调整资本结构,外部筹资主要强调运用金融工具创新,注重筹资成本和风险的统一性。资金运用工程的核心是运用价值工程的手段,对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资金运用工程的最大目标就是实现最优投资组合。资金调控工程,是整个框架的核心所在。通过确定调控目标、建立调控体系、完善传导、反馈系统、纠正财务指标差异四大步骤,充分协调公司内部活动。资金效益工程,通过建立财务分析体系和利润预测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四大部分相互协调与配合,利用新型金融工具,将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基于财务工程视角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问题分析
(一)资金筹集分析 财务工程理论中的资金筹资同时注重外部融资方式和内部资金预算和资金控制。在企业外部融资上,由于中小企业单个规模较小,对抗市场变化的能力非常差,但是企业的发展对资金又有基本需求,以至于只能单纯依赖银行融资。而银行自身又因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较低,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确切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至于尽量避免给予过多贷款。而仅仅依靠部分国家政策,对部分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较为宽松的信贷额度。这种情况使中小企业整体在对外融资上面临较大的困境。而从内部资金预算和资金控制来看,中小企业由于并不注重现金流预算与管理,这一块也面临着较大的空缺。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有效地使用金融创新工具,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能力非常差,以至于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在无法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资金需求,又不能控制内部资金流动性水平,还不能利用金融工具改进资金管理,这些都从内部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高校成人教育已成为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主渠道,它具有办学方式多元化、学习形式多样化、收费项目复杂化的特点,办学方式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习形式有函授、脱产、自考和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高校财务管理是指在高校范围内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工作,是对高校内部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结算等过程的管理。成人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资金的运行及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管理和协调,是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枢纽,涉及到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是学校财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其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正常运转。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深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成人高校呈现办学规模扩大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筹资渠道多元化和财务活动复杂化的新格局,由单一的筹资渠道向多途径的筹资渠道转变,由单纯的管财向多元化聚财与生财转变,财务管理方式由封闭型报账财务向开放型理财财务发展,财务管理目标由以核算为重心向以管理为重心转变,成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以原先财政拨款为主向非全额拨款事业核算单位转变,经费来源渠道从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变为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预算外收入、银行贷款以及社会捐赠等并存。成人高校财务管理内容呈现双重性的特点,高校除日常教学与科研等非盈利经济活动外,还有校办产业、后勤服务与科技服务等盈利性的经济活动,既有事业财务的内容,又有企业财务的内容,使得成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加强成人高校财务管理,注重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成本,完善收费管理,规范收费管理体系,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一、注重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成人教育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是高校开展财务活动的依据,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指挥棒,应与高校发展目标相结合。加强学校预算管理必须搞好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合理分配,确保重点,注重效益,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性,严格按《预算法》规定的程序,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计划,把学校财政事业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综合平衡,制定年度经费预算应坚持 “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的原则,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加强预算经费定员与定额管理,公用经费使用中要向教学和科研倾斜,压缩行政性开支,把学校的总目标同各个部门的子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细化预算经费指标管理,即先由相关部门编制收入和支出预算,报学校财务处批准后再下达执行,这样在完成部门具体目标的同时,也保证了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高校成人教育培训收入是高校各项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合作协议的签订与执行,加强费用收支和经费结算等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把全部培训费用收支作为预算管理的对象,细化项目收支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坐收坐支,收支预算应根据合作协议规定的办班计划、收费标准和分成比例等进行合理地收入分配与费用支出,确定经费上缴指标,杜绝收入不到位、体外循环、支出不合理的现象。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严禁预算外开支,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预算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将预算考核与各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责任考核制度,确保学校事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与“三税”的征收不同步
从19*年分设国家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以来,税收征收的主体由原来的一家变为两家,而且又都有各自分管的税种和征收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税务机关为完成自己的收入任务,在属于地方税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过程中,不是按照《条列》的规定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部分是按纳税人应缴纳“三税”税额为依据计算征收的。特别是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征税款上,不论国税是否征收增值税,地税机关一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在税收定额调整中,一些地方税务机关采取以自行典调、测算的经营收入为依据,计算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核定定额,另外,地税机关在国税对小规模纳税人,因当期经营收入超过核定税额超开发票部分而补征税款时,由于不掌握相关信息而仍按原定额征收税款,与以增值税为计算基数的实际征收税额产生差异而不同步。
(二)由于受“三税”的制约,收入稳定性较差
城市维护建设税由于以企业实际缴纳的“三税”为计税依据,必然受“三税”本身的制约。因为只有在缴纳“三税”后,才发生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而该税种的纳税时间明显滞后于“三税”,而且收入稳定性相对较差。特别是缴纳“三税”的企业,在拖欠、偷漏主体税种的情况下,其收入的稳定性受到的影响是更大的。由于流转税的主体税种增值税本身受企业购销情况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企业购销不均衡情况下,以增值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受的影响就更大。特别是在企业进项税大于销项税时,按现行政策规定则无法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和城市维护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在税务检查和处罚上有争议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该税种的税务检查和处罚,在地税内部意见不一致。一种意见是在企业未计提主体税种的情况下,地税部门可以率先查补该税种及其课征滞纳金。另一种意见是在企业未计提“三税”的情况下,就不能单方面进行查补该税种和课征滞纳金。按现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只有在发生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偷、逃税行为时才能形成对其进行补税、罚款、课征滞纳金。除此之外,当纳税人由于计算错误和少申报等其他原因而发生的少缴“三税”等情况,都不应发生城市维护建设税课征滞纳金和罚款问题。这样才能符合“条例”精神。实缴“三税”与应缴“三税”,文字不同,意义也不同,征收方法也就不同。没有“三税”的缴纳金额也就没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额,更谈不上税款的征收和组织入库。
(四)主体税种和附征税在征收工作中相互脱节
分税制本身就是以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或共享收入,并分别由国家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组织各自的收入。由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地方的固定收入,其征税对象除营业税外,增值税、消费税则属于中央税。如果继续采取附征的办法,征收工作就容易脱节,不利于地方税务机关加强对此税种的征收和管理。
(五)国、地税各自测算纳税人定额,基数不一造成矛盾
由于各定各的税,造成测算结果和税负不一致。当地税部门发现国税部门对有些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测算定额偏低时,则不按国税的定额依据测算城市维护税。因而,形成不同的测算依据和测算结果,由于测算结果不一引起纳税人的不满。
(六)在查补税方面,工作难度较大
目前,在国、地税两个机构之间协作配合与日常联系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地税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国税相关的稽查信息。如国税部门在查补增值税和消费税时,地税部门不能同步进行城市维护税的查补工作。特别是在国税部门先行对一些偷、逃税案件查补税及罚款入库的情况下,待到地税部门进行查验时,企业往往因资金问题或已破产而使税款无法征收。另外,当地税部门发现纳税人有少缴“三税”或偷、逃税现象时,由于国税部门还未实施对增值税的检查或未组织税款入库,而没有形成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地税部门又无法对该税种组织入库。
(七)企业之间税负相差悬殊
对缴纳消费税的企业来说,一项销售收入在征收增值税、消费税的同时,还要分别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其税负高于其他企业。以20*年为例,生产卷烟的企业,仅消费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负高达2.28%。酒厂生产的白酒其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负达2.2%,即便是按最低档5%的税率征收消费税的商品,该项税负也占0.35%,和其他无消费税的企业相比,企业间税负相差十分悬殊,不能体现负担与收益相一致的原则。
(八)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何欠税居高不下
按“条例”规定纳税人只有在缴纳“三税”后,其未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才能形成欠税,据调查,纳税人在缴纳“三税”后,无力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为数不多。20*年底,全州累计欠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就达2,971万元,是什么原因造成欠税数额如此距高不下?据我们分析,问题主要出现在税额的统计上,部分纳税人因资金或其他原因而发生欠缴“三税”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实现的应缴税额全部反映到欠缴数中。而按“条例”规定,纳税人在“三税”未缴纳前,帐面只反映应缴税收实现数,“三税”未缴,则城市维护建设税哪来的计算依据,在纳税义务和纳税时间还未发生时,进行错误的纳税申报,是城市维护建设税欠税距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二、对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几点改革设想和建议
现行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一个完全属于附加性质的地方税种。(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三税为征收依据)在国家实施分税制以前,由于一个税务部门各税统管、统一征收、该税种的征收难度小,简便易行,附征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很突出。但目前在实施分税制的情况下,如果仍然采取附征的办法,以三税为征收依据,在征收工作中的有些矛盾和问题就很难理顺和解决。因此,对城市维护建设税这一税种,进行一些改革和相关的政策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维持目前税制前提下的几点政策调整意见。
1、在减免税政策上“三税”和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要区别开来。一是对由于政策因素而减免“三税”的企业,不再相应地减免城市维护建设税。因为“三税”与城市维护建设税从税种性质及其作用上截然不同,只是在税制设计上把它作为“三税”的附征税进行征收。但开征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目的,就是国家采取征收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办法,以稳定和扩大城市维护建设的资金来源,使社会群体和公民受益于城镇建设公益事业。由于企业在主体税收上已经得到了相应的减免税政策照顾,而没有理由再享受减免城市维护建设税。二是按照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对“三资”企业也应征恢复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使“三资”企业在享受城市维护公益设施的同时,也要承担所在城镇的维护和建设义务。这样,既体现出税种之间的不同性质和作用,保证城市维护建设税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2、要改变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以解决征收不同步的问题。现行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条例》,是在分税制以前制定出台的,在当时一个税务部门各税统一征管的条件下,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为计税依据是基本可行的,而且可以避免征收工作容易脱节的矛盾。但在国家实施分税制的体制下,为解决税款征收上的实际矛盾和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改变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税款的计税依据,将纳税人实际缴纳“三税”改为应缴纳的“三税”为计税依据,使该税种的征收工作不受“三税”本身的制约,不论企业是否缴纳“三税”,凡发生应纳“三税”行为的,地税部门都可以直接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这样既保证收入的稳定性,又可以避免其他一些征收上的矛盾和问题。
3、切实加强国、地税两个部门的协作配合。在测算定额和起征点工作中,共同协商两家携手测算一个定额,这样即有利于形成税收征管合力,又避免矛盾的发生,同时也方便了纳税人。
(二)对城市维护建设税进行改革的设想。
城市维护建设税,自从1985年开征之日起就是以“三税”为计税依据,包括一系列的征管办法以及减免税规定,均比照“三税”的有关规定办理,完全依赖于“三税”之中。但鉴于在实施分税制的情况下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我们认为对这一税种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改革的可行性也是比较大的。所谓改革,是将城市维护建设税由附加税改为独立税种,进行单独征收和管理。
1、按经营收入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将原来以“三税”实际交纳税额为依据,改为以各个行业的经营收入为依据,并采取扩大税基和低税率的形式征收。这样使该税种收入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并能做到收入的相对均衡和稳定。
1.1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定位为建设全国或区域一流大学,实施精英教育,不愿把自己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学校认为如果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职业技能型的学生,与高职高专区别不大,害怕招不到学生。于是在定位错位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高校按照相同模式、相同目标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受到影响,应用型大学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手段,选用教材均要符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最终掌握何种技能应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没有多大区别,仅仅把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2实验课程内容单一,没有体现课程综合性
综合实验课程,应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此课程的实验内容还是单独模块,实验课绝大部分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
1.2.1教材内容体系单一,目前我国财会教育的课程体系绝大部分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安排会计系列的教材,来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而现有财会类课程体系缺乏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内容的相关中小微企业的财会类课程。这与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
1.2.2教学手段单一,偏向理论教学,上课过程中,学生把经济业务的分录做出来,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教师过分关注业务分录,只不过加深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理解。
1.2.3实验内容单一,与电算化脱节,学生实验课上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手工账务处理,而没有结合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处理。而学生在《基础会计》阶段基本掌握会计手工账务流程,这门课与《基础会计》手工实训课区别在于经济业务量大且全。学生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影响教学的效果。
1.2.4教学团队缺乏实践经验,要想做好《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工作和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就需要有业界工作经验的教学团队。只有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团队加入,才能够有效保证高校对《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对实验的内容和方法的设置科学合理,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有高校为《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授课的教师多为学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这些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其绝大部分时间在理论的象牙塔中长大,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让他们去指导学生上实践课,有点纸上谈兵。有些高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财会类教师参加中级会计师考试,这也是提升教师会计水平的方式,但是这代替不了实际经验。许多高校也从企业招聘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但是这一部分比例太少,解决不了实验课程师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实验课程师资还是直接到学校工作的教师。
1.2.5课程安排不够科学,《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其目的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仿真结合,整门实验课包含了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这门课的优势是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学习,同时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
2《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应用型本科大学定位相吻合。应用型大学应定位为培养本土化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素质。应用型大学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的应用型人才,相应地课程改革和设计均要围绕此教学目标展开。
2.2创新实验课程内容
2.2.1针对学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会计手工账务流程、会计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方法,一定要有效将会计知识、手工会计账务处理与会计电算化有机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没有用人单位会耐心地等待一个刚从校门毕业的学生在基础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慢慢成长。会计岗位也是如此,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聘一些一到岗位就能上手的人才。为达到要求,应科学安排此门课程的开课时间,作为解决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的核心课程。
2.2.2手工账与电算会计做对照试验。如学生对记账凭证、总账、各种明细账手工操作一遍,然后再用电算化生成,两者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2.2.3教师实验的经济业务还原成实际工作的情景。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教材上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真实情景有很大的区别,实验课程教师尽量要在实验课上把教材上的经济业务还原成实际工作的情景,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听、细心地感受、认真地对待实验课,否则如果都是机械地告诉学生教材上的经济业务分录答案,然后学生机械地登帐、出报表,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培养。
2.2.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延伸。学生在校内的实验课程代替不了实际工作场所的实习。由于校内实验课程的经济业务是仿真性的,与实际工作情景区别很大,比如实验课的经济业务是用文字描述加仿真原始凭证,这已经经过人工处理并有一定假设条件,但是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首先拿到的是原始凭证,而原始凭证与工作的环境密切相关,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环境作出一些判断。但实验课上没有这种真实环境,实验效果将大打折扣。另外,财会类的学生与一般工科的学生有区别,接受财会类学生实习的场所大多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受工作场所的限制以及财务数据的保密等要求,造成接收财会类学生实习的人数相当有限。财会类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最好是财务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机构,一次可以接纳较多的学生,且学生接受校外实训的时间也较长,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要防止部分实训基地把学生当做苦力,从事一些辅助的会计工作,实训结果会适得其反。
2.3提高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经验
2.3.1要想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就要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经验。学校在教师选用与培训中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用综合型、高素质的实验课教师。应选用既懂会计、电算化、税务等知识的教师,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适应综合实验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验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并发现自身知识的匮乏,不断进行积极学习。(2)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训的主要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计算机基础理论、会计电算化实践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多方面的课程,全方位地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为给学生上好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奠定基础。(3)应与相关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并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只有到企业实际锻炼,教师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中发生的问题相结合起来,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交给学生一碗水,只有实际操作过才能知道会计账务处理其中的精髓和奥妙。(4)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选聘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全职或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不仅担任实验课教师,而且担任年轻教师的导师,另外开设《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示范课,让担任此门实验课的教师有一定的学习提升。
2.3.2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方式:(1)科学考核体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关的评价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结果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并将教师的绩效奖金与教师课程反馈相结合,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2)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考核,不能够单纯的以一次考试来判断考生学习的情况。财务会计实验课程是个过程性的实验,考核学生也应该以过程考核为主,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而不是学生最终提交的账套。应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几个部分:实验账套的成绩占40%;实验过程占40%;出勤率成绩占10%;课堂表现(如与教师互动等)占10%。《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学生最终上交的实验成果是一套账套和一份实验报告,但是占综合成绩比例不能太高,以防止学生抄袭。能够体现实验效果的关键是实验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这需要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而不能仅仅让学生机械地完成一套账套。这样能够科学全面的分析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资源发挥的空间,这种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能够对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构建、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在分组的实验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企业的环境。
2.4科学地安排课程时间
此门课程是综合性的课程,应严格与财务会计手工实验进行区分。应该在学生学完财会类大部分课程后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会计综合能力。另外,只有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上课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成功。因此,学校在进行本课程安排时应尽量避开学生就业和考研的高峰期,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来。尽量将此课程安排在三年级进行,大学三年级时学生既对整个会计知识体系有相关的理解与认识,又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跨越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