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8 06:58: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水景设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当距离很近的时候人可以接触到水,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水温都直接刺激着人,让人感到兴奋。当距离较远的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水的存在,被吸引到水边,实现近距离接触;有时候,水景设置得较为隐蔽,但是可以通过水声来吸引人。
由于人的亲水性,在居住区里,应该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人们喜欢立于水面,直接接触到水,小孩子喜欢在浅水中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在特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潜入水中,身临其境,欣赏水下环境的魅力等。见图(1)
图(1)
1.2水的环境特性
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1)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2)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2、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2.1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如下表(1)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景观元素内容:
水体水体流向,水体色彩,水体倒影,溪流,水源
沿水驳岸沿水道路,沿岸建筑(码头、古建筑等),沙滩,雕石
水上跨越结构桥梁,栈桥,索道
水边山体树木(远景)
山岳,丘陵,峭壁,林木
水生动植物(近景)
水面浮生植物,水下植物,鱼鸟类
水面天光映衬光线折射漫射,水雾,云彩
2.2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
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3、庭院水景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1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
3.2瀑布跌水
城市居住区里的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高差和砌石形成的小型人工瀑布,借以改善小区的景观。瀑布跌落有很多形式,日本有关园林营造的书《作庭记》把瀑布分为“向落、片落、传落、离落、棱落、丝落、左右落、横落”等十种形式。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感情。人在瀑布前,不仅希望欣赏到优美的落水形象,而且还喜欢听落水的声音。见图(2)
图(2)
人工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人工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见图(3)
图(3)
3.3溪流
溪流是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再现于城市园林之中,居住区里的溪涧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小径曲折多次,溪水忽隐忽明,因落差而造成的流水声音,丁冬做响,人达到了仿佛亲临自然的境界。见图(4)
图(4)
(1)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
3.4生态水池
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4、泳池水景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4.1游泳池
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4.2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5、装饰水景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5.1喷泉
喷泉是西方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主要是以人工形式在园林中运用,利用动力驱动水流,根据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创造出不同的喷泉状态。因此控制水的流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
5.2倒影池
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住得宽敞,住得舒适,已经是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更多的是期望生活在一个清晨推开窗,能呼吸清新的空气,能听到婉转的鸟鸣,在夕阳西下,沐浴在如梦如诗的风景中,抛开尘世的烦恼,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里。仅有翠绿,缺少了鲜活的气息,精致水榭楼台,没有了自然的灵气,然,水体的注入使自然对人类更加亲近。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关键字:居住区,水景,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姚时章、王江萍,重庆大学出版社
[2]建筑小环境,刘文军、韩寂,同济大学出版社
[3]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张志金、王艳红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中国园林美学,金学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园林鉴赏辞典,陈从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水景的文化内涵缺乏.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一些大学校园的水景设计,仅将水视为校园景观的要素构成之一,缺乏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深入挖掘和思考.设计仅停留在悦人耳目的感觉层面,难以在师生内心引发共鸣,这在东北地区的所有高校当中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高校的水景极富文化内涵.如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思源湖”和“致远湖”的命名,既很好地诠释了学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也深刻体现了教育场所的文化特质,得到了师生乃至社会的广泛认同.
(3)水景脱离环境实际.水作为一种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水源比较充足的校园,可利用水的造景功能,构筑富有感染力的校园环境.对东北地区而言,多数校园水源匮乏,一些校园的水景设计脱离基址实际,盲目设置了大型喷泉、假山瀑布、开挖了河道、人工湖等,违背了景观设计所应遵循的因地制宜原则.如北华大学在东校区中轴线上设计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旱地水景广场,由于距离直接水源较远,致使大型喷泉运行成本极高,所以一年启用的时间屈指可数,成为长期闲置的摆设.
(4)水景缺乏多样性.水景设计固然离不开水这一景观要素,然而水的存在状态却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状态的水所营构而成的水景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构景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对水的“动态”或“静态”设计,往往忽略了水的其它存在方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表达,对冰雪资源极其丰富的东北地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5)水景体验性不强.美国著名风景园林学者西蒙兹认为:水景规划设计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1].但这在一些大学校园水景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如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滨水空间设计,虽充分利用了伊通河中游东岸支流小河沿子河从校区东侧流经的便利资源条件,但却在河岸设计建造了宽厚的护墙,将水体和堤岸道路完全隔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亲水”体验,使水景效果大打折扣.附近的吉林财经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情况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6)水景系统性不够.大学校园水景设计须秉持可持续理念,遵循系统性原则,全面系统地构建景观要素的生态关系,防止随意性、盲目性.要兼顾自然环境各个要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追求生态平衡,增强生态效应.如沈阳建筑大学设计新校区时,对基地的地形地貌予以充分地尊重,在水体驳岸上,采用生态处理与干砌手法相结合,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水源的自然净化.通过恢复原有的稻田,吸引大量的野生禽鸟前来觅食、休憩和繁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校园生态系统.但多数校园在设计校园景观时,综合考虑不够周全,致使生态效应较差.尽管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然而水景在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其作用和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水不仅能独立营造景观,也可通过一定手段实现空间的拓展、延伸和引导,以及增强空间层次性,从而活化空间、创造情趣,催化和激发校园整体景观的生机与活力;其次,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效果,既可作为艺术品主体而独立存在,也可与建筑、雕塑、植物或其它要素有机组合,创造独具风格的作品,可活跃气氛,打破环境单调感,增加情趣和意蕴;再次,水天然具有鲜明的文化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水引入校园,能更好地诠释大学文化的精神和主题,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最后,水体和各种喷泉都具有降尘、空气净化及调节湿度的功能,与绿树相依还能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心情舒畅,发挥保健作用.而且水与空气表面接触越大,喷射出的液滴颗粒就越小,产生的负离子越多,空气净化效果也就越明显.
2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策略
基于当前东北寒地大学校园水景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主要从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水景设计、彰显地域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水景设计、营造富有体验场所的水景设计和构建生态化和可持续性的水景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2.1适应地域自然环境的多样化水景设计策略气候是影响东北寒地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克服诸如气候等不利条件制约,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有不同视觉感受,这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隆冬季节,校园水体大都进入“休眠”状态.而作为水的其它存在状态———冰雪等,则是寒地最为丰富的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因此,遵从冰雪特性进行校园景观塑造,既具可行性,又有独特性.结合校园文化主题和地域文化特色,创作冰雕、雪雕、冰灯等景观小品,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寒地特色景观效果(见图1).针对东北寒地校园地表水短缺的局限,秉持“少而精”原则,浅水池不失为绝佳选择(见图2).夏季浅池水平如镜,倒映周边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池中可置放雕塑、喷泉、射灯等小品与动植物,冬季时将池水抽干,其中的雕塑搭配各色灯光,产生绚丽的光影效果.同时将池壁设计成斜面,可减轻冬季无水时高差过大对人心理造成的不适;将有高差部分设计成为“立体水”,使其成为冬季里的静态雕塑.
2.2彰显地域文化和大学精神的水景设计策略文化性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重视水所具有的精神意义,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发挥,从而达到提升师生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的目的是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永恒的追求.因此,传统文化、学校历史、人生哲理和名言警句都可以成为构思主题[2].可借鉴“曲水流觞”的概念,采用曲水和溪流等形式进行校园景观营构(见图3).溪流撞击挡石产生的水声高低顿挫,曲水的平静舒缓,两者一静一动,或欢快或宁静,可唤醒人们对水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而产生内心共鸣.溪流底部以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鹅卵石铺装,冬季无水时鹅卵石出来,使人联想到流水的涌动,达到无水胜有水的效果.水道的底部可设计成水波,流水状等更具文化意境的图案.校园中的垃圾桶、桌椅等设施可通过井、锚、桥、闸、船等意象,让人体验到对水的多种感受,激起人们的联想与回忆,从而得到教育和熏陶.此外,结合不同大学文化精神,充分利用冬天特有的冰雪景观资源,多设计具有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的冰雪雕塑,以此烘托校园文化情境的同时,使师生与雕塑之间产生共鸣,鼓舞广大师生保持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3营造富有体验场所的水景设计策略水是划分和界定空间的极佳手段.水的流动性、可塑性可将校园划分为或立体、或平面的空间形态,并能与周边景物相呼应,可增强师生的亲水感和参与性,对各种活动提供支撑,从而使空间具有了场所特性.在大学校园中,富有场所意义的空间当属广场和滨水空间.可充分利用绿化、台阶、铺地、小品及石椅等进行空间界定,形成具有亲切尺度感与领域归属感的人性化滨水交往环境,对师生各种交往活动产生积极引导作用,增强参与性与体验感,如东北师范大学本部校区净湖滨水景观就极具代表性(见图4).同时,需注意滨水区驳岸道路的线路设计,综合捷径与观光线路,满足师生不同需求.校园广场为师生各种体验性活动开展提供了更多物质和精神可能.在硬质铺装底部隐藏喷水装置与排水渠,形成隐藏的喷水广场(见图5).在炎热夏季广场上会形成喷射水柱与水雾的立体组合,为师生广场中行走带来些许凉意.冬季时则“恢复”为校园广场供师生行走、休憩,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此外,校园中面积较大的水体也具场所功能,可为冬季可开展冰上特色运动项目提供支撑,丰富师生文体生活(见图6).水体驳岸可设置色彩艳丽、样式新颖,再结合地域人文特色鲜明的亲水设施,如座椅、漫水桥、亲水雕塑等的设计,使其与水体相呼应,取得引人入胜的景观效果.
2.4构建生态化和可持续性的水景设计策略东北地区的雨雪资源相对比较丰沛,如结合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并辅以相应技术措施,将丰富的雨雪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汇集,构建诸如生态水池、生态湿地等景观形式,既可弥补校园地表水源不足,为校园内各种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又可加速其物质和能量的代谢与交换,改善校园空气质量.同时也为校园生态景观的设计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还可结合校园景观系统化设计,辟建合理分布的人工湿地.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和特点,通过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来实现污水的高度净化.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又能创造水生生物环境,营造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发展的自然景观[3].
1.2水利水电工程景观的类型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一般利用水域或水体及其相连的岛屿、林草和建筑等建设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水、生物植被和气候等因素。自然景观包括了水域风光、地文景观、气候天象和生物景观等。人文景观又名为文化景观。人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经常会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或者精神方面的需要而在原有的自然景观基础上设计和建设一些具有文化特质的景观,以突出其人文精神和文化风貌。人文景观不仅包括古代人文景观,即古代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历史古迹,也包括现代人文景观,即那些能够体现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创造性的现代景观。
2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2.1景观缺乏创意现有的水利旅游景点大多是划船、钓鱼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出了一些桃园或是苹果园等,然而这些旅游景点只是单纯的效仿,缺乏立意创新,其依靠扩大规模和增加亩数来吸引外地游客,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很多旅游景区以原生态的特点来吸引游客,其实只是圈出一大片地,保留原有形态,而不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
2.2景观形态缺乏多样化很多景区的景观形态都大致雷同,游客到了此地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景观形态的个性化指的是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有着其独特韵味,立意标新。景观形态应该讲究独立和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游客,使其在景观区内乐游不倦。
2.3景观布局混乱首先,很多旅游风景区的水利水电工程景观的设计过分关注其景观主题,即水体,而忽略了水体周围的景观设计,使得整个景区的景观视觉单调而缺乏整体性,难以将水体和周围景观很好地融合起来。其次,由于大多数的景区都是自成一体,自给自足,景区的管理者为了节省管理开支,只是设计一两个入口,游人从一个口进景区还得从原路返回。一般来说景区的岸线都很长,游人顺着岸线往前走也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而折路返回使得他们重复游览已到过的地方,会让游人产生视觉疲惫,因此,很多景区相对远端的景点少有人问津,也缺乏管理人员进行维护,最后导致景观衰败。再次,景观的设计一般都注重平面图的效果,很少考虑游客观光的实际情况。如,有很多景观内的两个景点之间有一大片草坪,只有一条L型的小路是连接两个景点的唯一路径,从平面图效果来看,这条路径与附近景点非常协调,形成了整体美。游客在游览此景的时候可以一眼观望到另一个景点,出于好奇的心理,他们会选择较近的路径,即从草坪上踏过去,而避免走小路绕弯。
3水利水电工程景观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3.1水体景观的设计水体是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的主题。首先在上游拦河筑坝,构成大面积的静止水,然后在河坝的下游对水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处理,以形成多样化的水体景观。可以利用库区水面开创出一些水上运动,以其极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刺激性来吸引游览观光的人群。比如水上龙舟、泛舟、水上摩托等,这些都是刺激性和娱乐性较强的群众性游乐活动。
3.1.1静水景观的设计
3.1.1.1借助植物装饰通常到了水库的尽头会出现一处浅水湾或死水湾,这些地方的水流非常缓慢,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潭死水,因而水质极容易出现问题,滋生出许多蚊蝇和水虫,游客经过可能会有不良的体验。针对这种问题,可以在此处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帮助净化水体,提高水体质量,改善周围的环境,使得水面效果更为丰富。有些水生植物,如荷花甚至还可能达到增加经济收入的效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在这些地方可以建造一些亭、阁,以供游客休憩;在岸边种植柳树,柳条倒映水中,构成美好的视觉效果。
3.1.1.2制造静水倒映景观水库的水体一般都是大面积的静水,静态的水显得非常安宁、祥和、静怡和明朗,能够清晰明了地映射出周围的景观,使得水面和周围环境产生层次感极强的整体景观,同时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静止的水就像一个平面镜,能生动地反映出周围景观,可以体现其鲜艳颜色,尤其是在阳光照射下,静水面的反光和折射更是为周围景观增色不少。所以规划师制造静水倒影景观的时候,应该根据周围的景观特点进行细致的规划,合理地配置和建设水面周围的景观,以丰富静水面倒影景观的形态。
3.1.1.3水生动物的放养在水库中放养一些河蚌、鱼等水生动物,让它们在水库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不仅可以使得水体净化,提高水体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动静结合,增加水体观赏效果。另外,水库中的水生动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游客,使得游客观赏美景的同时,进行一些垂钓活动,或者是允许游客往水库中投放食材,以吸引水生动物,形成鱼儿戏水的水体效果,为游客们增添别样的情趣。
3.1.1.4设计和制造人为景观多数的水利景点都不方便设置更多的水上运动节目,只能通过游船来增加游客的水面活动。为了使得这种单调的水利景观更为丰富,可以在静水面上建造一些凉亭、楼阁或是水榭,这样不仅在平静的水面上增加了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为游玩疲倦的游客们提供短暂休憩和谈天的场所。
3.1.2动水景观的设计动态的水一般是指流动的水,比如小溪、河流和瀑布等。和静水相比,动态水更能激发人们的观赏乐趣,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动态水富有活力,在精神上能够调动人的情绪,使人更加兴奋和激动。
3.1.2.1流水景观一般在水坝的末端,或者在排放水流的入水口都会形成流水景象,若是人为地对这种流水景象进行细致规划,加以修饰和装扮,比如用水泥土进行堆砌,借助周围的山石水流弯弯曲曲,形成具有艺术特征的水流景观。
3.1.2.2落水景观落水景象一般包括跌水和瀑布等。瀑布的形成是依赖于上游和下游之间水位的落差而形成,其气势宏大,场面壮观。可以根据动水景象规划的理念来对水坝的排水功能进行精心设计,使得水体景象变化充满动态感。一般来说,规模大的水库具有宽度较大、水位落差大的拦河坝,而水闸拉下排水的那一瞬间,形成了瀑布的景象,场面非常有气魄。比如三峡的溢流坝长度达到了483米,大坝的中间有23个深孔和22个表孔,其目的是用来对水库内的水位做出调整,在水库水压不够的时候可以方便排洪。在水闸全部拉下放水的时候,场面非常的澎湃,增添了水利景象的动态性。
3.1.2.3喷水景观喷水景观在水利水电工程景观中最为常见,在城市的路边或是公园内,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由水体喷射而制造出来的水体景象,这种景象不仅有着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对城市的空气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和湿润作用。另外,喷射出来的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分子发生碰撞会产生一些负氧离子,使得空气的质量得以提高。
3.2水利工程建筑物景观的设计水利工程中的建筑物的环境效应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人们审美能力日益提高的今天,水利建筑不仅要有一般水利工程的蓄水防洪功能,还应该和建筑工程附近的环境相适应,构成完整协调的水利工程景观。水利建筑可以是临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其中永久性的建筑包括隧道、厂房、大坝、水闸、引水渠等,而临时性的建筑包括临时围墙、围坝、泄水道等。
3.2.1整体协调在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中,切忌过分优化和突出一个单独的景点,而忽略了景观的整体效应。应该整体考虑,从宏观入手,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成一个整体上协调而又层次分明的景观。
3.2.2重点突出光有整体上的协调固然不够,景观设计中还应该注重设计出重点鲜明的景观。这就要求规划师要全面对大坝和大坝的附属设施间的关系进行细致处理。其一,可以把附属设施部分隐藏起来,将大坝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可以从色彩和形态的设计上入手,尽量减少附属设施对大坝主题的视觉冲击。其二,也可以把主体大坝和附属设施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使之在形态和颜色上协调一致。
3.2.3对大坝的形式进行合理安排我们通常选择在地势较为平整的地方建设大坝。大坝的形式应该顺应周围地势,其高度应该和周围的地势高度接近,这样才不至于有太过突兀之感。目前大坝的形式主要包括了平板坝、大头坝等,这些大坝的形式经济而又美观。
2景观规划
以仁居古镇建筑和胭脂河风情为核心景观,结合河流自然状态和防洪要求,利用河道天然岸线与河心洲、河漫滩等自然地貌景观,按照“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宜简不宜繁”的原则设计景观,打造精致、典雅、古朴、和谐的胭脂河道景观带.根据实际现状,按照“河之源”、“古之韵”、“山与水”三个文化主题,分别规划自然风景区、人文休闲区、生态教育区等三个功能景区和景轴带.
2.1自然风景区
保留原有仁居河岸的自然山水生态景观,改善修葺原有景点和人文设施,增加游客休息设施,主要规划建设如下景点或设施:(1)建设观景亭.在现水电站陂头高位建设观景亭,俯瞰河道人文生态景观,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木材建造,柱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表层仿木纹饰面,顶部利用本地稻草加以覆盖,以追求“经久耐用、造型古朴”的效果,确保观景亭与所处环境统一和谐,为游客建造一个舒适的场所,提升美的享受.(2)建设观景台.在胭脂河道重新修建仿古观景平台,选用竹、木、石等未经人工雕琢的纯自然材料,搭建临水驻足观景平台,用简朴的园林造景手法,为游客创设一个能够发现原始自然魅力的惊喜之景.(3)打造新环境.重点做好水系的梳理和湿地系统的建设,组织补植一些睡莲、萍蓬草、水金钱、水竹芋、石菖蒲等水生植物和乡土地被植物,营造休闲绿地景观,提升环境净化水质和防洪等功能.
2.2人文休闲区
沿河道选择原有一些建筑进行景观改造,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景观,力图重现仁居古镇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1)乡村商业街.改造现有古朴的沿河街道及客家民居,兴建街面宽为6m的乡村商业步行街;采用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街景立面连续,用宜人的尺度,古朴的材料加以标志、标识仁居古镇特色、沿街小品、绿化景观等元素;营造安全购物,自由徜徉的街道环境,重点导入乡土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客家元素,力求凸显仁居古镇的水上人家民俗民风特质.(2)沿河木栈道.沿胭脂河泮民国金库到文胜桥河岸设计修建2m宽的亲水性仿木栈道和一些亲水平台、临水景点,让游客在不经意的行走间,就能浓浓的感受古镇古朴的乡村人文气息;对木栈道的修建,保留河边原有大树,并在原有河滩湿地搭建亲水平台、临水景点,这样既保留植物的生长空间,又让有人感受季节性水景变化,呈现“鱼儿在水中游荡、鸟禽在岸边觅食、绿树影印、清水荡漾”的美景;河边增设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为游客增添兴致.(3)沿河岸绿化.增植绿竹、杨柳、小叶榕等生长速度快、树形美、适宜于河岸绿化的水生性园林植物,既固化河道、调节气候、保持水系湿地,又营造静怡林荫、清幽步道、隔水相望、平台桥影的古镇休闲景观及其场所.据此打造“风动竹影婆娑、水动竹音合鸣”的优美动人的生态人文景观画卷.增加河道植物的多样性,减少河道泥沙和污泥沉淀量,促进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2.3生态教育区
主要通过打造亲水平台等节点,通过补植乔木、水生植物和乡土地被等,恢复和保护整个河道的自然形态,构建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绿地系统(图3),主要规划建设如下景点或景致:(1)田园风光.包括河水、稻田、菜园、远山,展现乡村田野风光,提升居住环境品质.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云:“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描述的正是仁居风光.充满韵律的梯田肌理,散落在门前屋后的龙眼、枇杷、黄皮、柚子等果树,静詣的村庄、青黛的远山构成独特的客家山村田园风光.让游客在美丽的乡土景观中远离城市的喧嚣,身心放松舒适愉悦,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湿地公园.运用丰富的植被,构建生态化的旱涝调节系统,通过河流和池塘的恢复调节径流,蓄洪抗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以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形成适合大量动植物的繁殖生长的生物保护系统,增设为游客服务的设施和科普主题景观小品,建造天然生物科普园.(3)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也是栖息岛,人不可轻易的打扰破坏岛上的生物和植物生长,只可有距离的观察原生生长状态,可持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景观.规划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停止河道渠化工程,恢复柔性滨水界面,种植水杉等观赏性水生植物,恢复充满生机的生态林地,避免沿河界面的材质、形态与组合方式简单、生硬,既不生态,也往往使场所失去亲和力.
3护岸建设
按照生态护岸的景观效果要求,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建设生态驳岸.(1)草坡护岸.沿河道水边种植荷花、菖蒲、芦苇、绿竹、榕树、水葱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群落体系及其景观,利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达到固土护坡和净化河道水体的作用;同时,配以建造一些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雕塑小品衬景,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景观.(2)石笼挡墙抛石护岸.根据不同的岸体,选用鹅卵石驳岸、抛石步道、石笼挡墙等不同方式护坡.用材主要选用本地的石材,同时配合亲水平台的布置,形成近水空间环境.这样既防止洪水冲刷而固化堤岸,又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驳岸景观效果.同时,在一些浅水区规划种植水生植物,以达“聚鱼成景”之效,既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繁衍,又形成独特的亲水景观.(3)木桩护岸.为避免各种驳岸的过渡僵化,规划在适宜(种植)地段,选种具有较好亲水性、在水中能自然生长的的柳树等植物,借助植物生体木桩,达到保护驳岸和营造自然古朴生态景观的效果.在建造形式上,可按照“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经济耐用”的原则,依据地形地势现状和河道景观打造的需要,选择建造阶梯形、弧形、直线形、圆形等多种形态.
4空间优化
(1)植物空间构建.规划通过不同高度的大、小乔木和水生植物,分段种植主干树种、水生植物和果树,丰富植物多样性,打造立面、曲面植物景观.对植物的选配和种植,一要尽可能选用常绿、覆盖度大、树形优美、寿命长的乡土树种和植被,使绿化景观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到亲切,成为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独特景观;二面要注重四季时空效果的变化和河岸立面形态的变化,合理搭配植物种植的密度和范围,打造和谐优美的植物群落景观;三要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手段和生物防治技术,对因河道改造、道路建设和旅游设施建设而造成的地表破坏、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恢复,将人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保持生态系统平衡并促进其之良性循环.(2)休闲空间构建.胭脂河道沿途地势高低起伏,山岳、溪流、田园、村落、古镇等景观尽显乡村特色和韵味.规划利用沿河地形地势优势,将现有的县道、乡道和村道改造提升和连接,修建一条环村自行车绿道,打造“运动———养生———健康”休闲生活廊道.重点建设自行车驿站、滨河自行车道、漫步道、休息点等项目实施.同时,充分利用河道水域的生态优势,开展垂钓、观鸟、湿地净化展示等休闲服务项目活动,凸显胭脂河的生机活力,满足游人休闲运动和健康养生等需求.
2水利水电工程中景观设计新理念的实践探索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房建、公路、广场等施工面积日益增大,也要求河道泄洪能力适应性的增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最好的办法便是对河底及河坡进行混凝土浇固,但这又会影响河中生物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生物链的循环。此外,硬化会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毁坏了原有的水循环。只考虑河道的整治、疏挖、通畅;未考虑河道与湖泊、湿地、低地、绿地等连通起来,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处于分割、孤立的状态、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必要时应打破“两堤河”的传统模式,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变为在土地上分散储存。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河弯、曲折、浅滩、瀑布、深潭、沼泽等手段、要重视非工程建设,例如视觉效果的考虑———如倒影、夜景、透视等,综上所述,虽然景观河流技术刚兴起,但其在实际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景观河流技术不断进行深入研究,创造最先进、最创新的水利建设技术。
3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的要点
旅游业作为我国现今的支柱性产业,也带动了水利旅游的发展,水利旅游中山水结合的美、人造水利工程的浩大、烟波浩渺的水面美都成为水利旅游吸引众多游客的优势,成为旅游业中的新星。但我国现今的水利旅游都是建设在水利工程竣工后,进行再建设或多次修改,对附近的植被、建筑物、原始地貌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还要认识到我国旅游资源利用率低,产品单调、缺乏厚重人文景观的现状。
针对我国现今水利景观建设迷茫的现状,水利从业者必须不断深入研究,积极制订创新型的解决方案,更好的促进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包含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工程设计需要掌握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景观设计需要掌握人类社会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建筑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此外景观设计牵扯到环境、生态、经济,是涉及多方利益和价值观的工作,因此在其规划设计时,需要和城建、水利、环保、园林等不同专业和部门协调沟通、根据许多国家建设水利风景区的经验,结合我国水利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更加明确了水利建设的范围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独有的特点。在制订景观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到景观设计的深层因素,合理展望景观业发展的趋势,对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地方性原则、生态可持续原则、独特性原则和单体优化原则以及水体景观、水工建筑物景观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有准确的把握。
二、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
从2002年起,新乡市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整体划归市水行政主管部门。2005年起,新乡市开始步入节水型社会创建初期,摸索探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从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等活动载体入手,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健全节水体制,以经济手段为中心,有力推动了新乡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由2005年281.97m3降低到2011年的177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72.99m3降低到2011年的49.32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415提高到2011年的0.553,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由2005年124.30升/人•天上升到127.2/人•天,管网漏失率由2005年35.2%下降到2011年的18.58%,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2%以上,建设污水设施处理厂10个,每天处理污水39.95万m3。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乡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起步较晚,和先进地市相比,除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浪费严重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目前,新乡防洪、供水、节水、排水、治污等工作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交叉,部门纷争不断,体制不顺,用水定额管理和阶梯水价制度执行颇费周折,无法最大程度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护。
(二)节水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地表水、供水企业等未上缴水资源费,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尚未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
(三)节水和水资源管理资金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节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水权、水市场体系不健全,再生水回用缺乏制度保障,节水产业发展缓慢,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效益分析
为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新乡市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编制完成了《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制订了新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具体目标、任务、指标体系、制度建设和重点工程布局等。按照《规划》的时间安排,今年已进入第四年。河南省水利厅于上半年专门组织专家对新乡市的节水型建设工作进行了考核,对新乡市节水工作中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给予充分肯定。下面就依据《规划》中提到的2015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任务,从三个方面分析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产生的目标节水效益。
(一)经济效益
1.农业节水。
农业用水量是全市总用水量中比重最大,占总用水量的2/3。2011年新乡市农业灌溉利用系数为0.553,综合灌溉定额263.2m3,和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的节水发展空间。根据现在开展的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进度,2015年节水灌溉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系数可提高到0.575,综合灌溉定额降至245.7m3/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4万亩,由此可实现农业节水量0.7242亿m3,可直接节约电费、水费0.4344亿元。
2.工业节水。
新乡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改进设备工艺,应用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加大用水定额管理力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节水技改的积极性,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可降到40m3,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可实现工业节水量0.5938亿m3,可直接节约成本2.12亿以上。。
3.生活节水。
发挥好经济杠杆的作用,落实好阶梯水价,普及节水器具,强化管网维修检查,降低漏失,强化宣传,提高居民节水意识,通过以上方式,可将生活用水控制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改善相当的范畴。预计到2015年,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7.8%以内,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可实现节水量0.091亿m3,可直接节约水费0.27亿元。
4.生态节水。
通过加强城市污水回用建设,强化水功能区管理,2015年各水功能区达标率从15.6%上升到50%,城市污水处理从86.7%上升到9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从率达到3.13%。由此产生的效益也不可估量。
(二)社会效益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能有效缓解新乡市水资源的短缺矛盾,能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超采,营造人水和谐的局面,实现水生态文明,可以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一)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用制度作保障
以现有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基础,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防洪、河道管理、城市供水、排水、节水、污水治理、中水回用等管理职能,全部划归在一起,建立高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地方行政法规,强化考核,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建立节水机制,完善节水市场调节机制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工业。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实行差别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健全水权交易市场,推进农业用水价格改革。
运河景观是城市滨水景观的主体,运河水系作为开放性的带状空间,在城市中蜿蜒流转,是大部分城市的发展轴线,以镇江古运河为例,相比其他滨水景观,古运河景观又有其特殊性(表1)。通过分析可知,古运河景观除具有美学价值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生态和文化价值,而运河水岸又是运河景观的核心,其生态性的强弱对整个运河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发挥至关重要。
水岸生态设计的意义及设计要素分析
1水岸生态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镇江古运河从镇江市区蜿蜒而过,自然柔美的生态水岸不仅是运河景观的美学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古运河生态系统乃至镇江市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与价值(表2)。
2生态水岸的设计要素分析
运河水岸生态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以镇江古运河为例,水岸线的形状、岸型特征、植物群落特色、生态滨水游步道等因素互相协同,共同影响制约水岸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
曲折的水岸线不仅能增加水岸的美学价值,而且易于形成不同的水流速带,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渗透性的生态驳岸可以保证水岸与水体之间的水气交换,能充分发挥水岸缓解内涝补枯等作用;层次丰富稳定的植物群落不仅具有美学观赏价值,而且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水岸气候;生态滨水游步道的透水性设计、生态挡墙的自排水设计等都可以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有利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作用的发挥,增加水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些要素的生态设计方法在现代滨水景观中已有局部尝试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较系统全面的应用并不多见,本文将基于镇江古运河中段水岸的特点,并结合文化理念,打造富有文化特质的生态水岸景观。
镇江古运河中段水岸现状及特征因素分析
1水岸现状及分析(表3)
2水岸特征因素分析
镇江古运河中段水岸的水文地质等特征因素与水岸设计息息相关,通过对这些特征因素的评判分析(表4),找出利弊,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古运河的景观功能,来充分发挥水岸的生态效益。
镇江古运河中段水岸生态设计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镇江古运河中段水岸生态设计应用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技术,如生态护岸技术、生态绿化技术、雨水生态化处理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水岸的生态问题,其中以生态护岸技术和生态绿化技术为重点。此外,古运河水岸设计还追溯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延续并挖掘场地环境的历史文脉。
1水岸线设计
镇江古运河中段北岸有局部的银杏林、水杉林、果园等,南岸有较多的老建筑,因此古运河北岸以自然植物景观为主,建立绿色生态植物廊道,充分发挥古运河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南岸以历史人文景观为主,通过一场四园(一场:运河广场;四园:虹桥览古、梅溪烟雨、仓禀临流、夹岗岚浮)展现镇江古运河的深邃历史文化,南北两岸分别形景观带和自然生态带。在具体的水岸线设计中,摈弃了传统的裁弯取直的做法,而是尽量保留老河岸线,在局部缓坡地段增加水岸线变化。通过不同类型驳岸形成的自然凹凸曲折的水岸线(图2),不仅易于挖掘水岸的美学价值,而且会降低水流速,较少水流对驳岸的冲刷;曲折的水岸线也增大了水体与驳岸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水体与河岸的水文交流,增加水岸缓解内涝、补枯等生态作用。此外,水岸线的内凹空间有利于水生植物附着生长,促进生态水岸净水能力的发挥。
2岸型设计
通过对古运河中段现状及特征因素的分析可知,解决现状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态策略的实施,而边际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直接交界线,生态敏感性最高,其生态作用的发挥对水岸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古运河中段驳岸尽可能的采用生态驳岸的形式,但在局部坡度大、地基软、建筑密集的水岸边缘为了安全性采用生态性较弱但安全系数高的重力型驳岸。具体来说采用了3大类型6种形式的驳岸(图3),其中以杉木桩驳岸、网箱块石驳岸和杉木桩驳岸主要用在古运河北岸坡脚小的密林和水中岛屿边缘,网箱块石驳岸主要用在北岸和南岸局部坡脚较小、土质较差、距建筑较近的水岸,透空砌块驳岸主要用在北岸坡脚较小、土质偏沙、排水负担较重的水岸,具体应用位置见图2所示。
2.1杉木桩驳岸(图4、5和表5)
2.2网箱块石驳岸(图6和表6)
2.3透空砌块驳岸(图7和表7)
3种主要生态驳岸的较自然形式不仅易于同水岸密林、仿古桥梁和建筑等融合形成自然有古韵的十里水景,唤起游人对古运河历史文化的追忆;而且充分发挥了水岸调节水位、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稳定了运河生态系统。
3水岸种植设计
镇江古运河中段遵循生态性、景观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种植设计原则,通过种类组成丰富、结构合理稳定的陆生植物搭配和湿生水生植物群落的培育和恢复,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生境和生态景观连续过渡,形成了自然优美的水陆交融的水岸景观,其种植设计特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3.1水生植物设计
水质是古运河开发的关键,而镇江古运河水域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因此古运河水生植物设计重点采用生命力强、净水能力突出、史籍中多有记载的水生植物,在运河水面较宽的缓坡地带由深入浅依次通过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L.、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L.等)-浮叶植物(芡实EuryaleferoxSalisb.exDC、槐叶萍SalvinianatansL.等)-挺水植物(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荷花Nelumbonucifera等)的层级配置,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群落净化水质的作用,其中荷花对砷、贡、悬浮物等有吸收作用,香蒲根系对重金属有吸收作用,芡实和槐叶萍对CODCr和BOD5有降解作用,金鱼藻和狐尾藻对重金属有吸收作用[11];在为鱼类、两栖类、鸟类提供觅食栖息繁衍的空间的同时,也形成了有历史古韵的水生动植物景观。
3.2水缘过渡带设计
水缘过渡带植被直接连接水域与陆地,是植物生态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地带,植被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古运河中段水缘带在选择植物时按照喜水湿-耐水湿-较耐水湿-不耐水湿和喜阴-耐阴-较耐阴-喜阳等标准,从水域边缘到陆地遵从喜湿喜阳草本灌木或乔木-耐湿较耐阴灌木-较耐水湿较耐阴灌木或喜阳小乔木-不耐水湿喜阴灌木或喜阳乔木的配置方式,形成层次丰富的群落结构(图8),其中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之比为6:4,兼顾冬季景观和植物群落生态效益的发挥[12]。在古运河南岸人文历史景观节点水岸(图2所示四园)多辅以古老有寓意、生态作用显著的骨干树种,如梧桐(Firmianasimplex(L.)W.F.Wight)、银杏(Ginkgobilob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等,在发挥这些植物生态作用的同时并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入古运河同仿古建筑桥梁等一同来彰显运河古韵。
3.3原有林带保护
古运河中段的北岸有两条嫁接银杏林带和一条水杉林带,均郁郁葱葱,蔚然成景。为了减少对现有植物生态系统的破坏,采用了保留原有银杏林和水杉林的做法,并与杉木桩驳岸和架空木栈道相结合,在发挥水岸景观功能、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中取得了最好的权衡。
4雨水生态排放设计
1.1生产模块生产模块中,生产函数描述各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力、能源和中间投入以获得产出的方式。生产函数由5层套嵌常替代弹性函数(CES)构成,如图1。底层为煤炭、石油与焦碳、天然气与燃气的合成,以及火电与清洁电力的合成。第二层为化石能源与电力能源的合成;第三层为能源与资本的合成;第四层为资本-能源与劳动投入的合成;第五层为资本-能源-劳动与中间投入的合成。生产函数要素投入的合成采用CES函数形式。
1.2贸易模块贸易模块主要涉及北京地区消费者需求产品的来源与北京地区生产供给产品的分配。北京地区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由北京本地生产、外省调入和国外进口三部分构成。假设三者之间存在不完全替代关系,消费者会在这三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的消费比例,以z最小化其成本。第一层是消费者需求是在北京本地生产供给与外省调入供给之间合成;第二层是国内供给与国外进口产品之间的合成。需求函数采用CES函数形式,消费者在不同供给产品之间进行最优组合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北京地区生产的产品分配有三个流向,即供应北京市场、调出外省、出口国外。假设三者之间存在不完全替代关系,生产者会在这三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的销售比例以最大化其收入。第一层是北京地区生产的产品供应国内市场与出口之间分配,第二层是供应国内市场的产品在北京市场与调出外省之间分配。产品分配采用常转换弹性(CET),假设生产者在一定生产技术约束下在不同需求市场之间分配的最优策略,以实现收入最大化。
1.3机构模块模型中机构主要包括居民、企业、政府。居民模块包含居民收入与支出函数,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动收入、资本收入、政府的转移支付;居民支出主要包括居民消费,居民支付的所得税,居民收入扣除消费后为居民储蓄,居民消费采用斯通—盖利(Stone-Geary)效用函数形式。企业模块包含企业的收入与支出函数,企业的收入主要是企业的资本收入;企业支出包括企业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企业支付的所得税、企业的储蓄等。政府模块包含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函数、政府收入主要是政府的间接税、关税、所得税等;支出包括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消费,政府储蓄等。
1.4社会福利模块在CGE模型中衡量社会福利变化,运用比较普遍的是希克斯等价变动(Hichsianequivalentvariation)。本文也通过希克斯等价变动来衡量实施碳税政策冲击后对居民社会福利的影响。希克斯等价变动以政策实施前的商品价格为基础,测算居民在政策实施后的效用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支出的函数表示)。希克斯等价变动为正时,说明居民福利在政策实施后得到了改善。反之,如果变动为负,则说明政策的实施将损害居民福利。
1.5碳排放与碳税模块-假设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最终消费,且能源消费技术经济水平不变。不同类型能源排放因子来自IPCC(The2006IPCCGuidelinesforNationalGreenhouseGasInventories),化石能源的CO2排放量是由各种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乘以它们各自相应的碳排放系数。根据化石能源需求排放的CO2量征收碳税,并且将每种化石能源征收的碳税转化为该种化石能源的从价税税率,即对某种化石能源征收的碳税税额与该化石能源的国内需求的价值量之比。
1.6均衡与闭合模块模型的均衡模块包括各种要素市场、商品市场的供需均衡。(1)劳动力市场均衡,本文假设工资为内生变量,受到政策冲击后,经过工资的充分调整,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出清。(2)资本市场均衡,本文假设资本相对价格为内生变量,受经济政策冲击,经过资本价格改变,资本自由流动,企业充分调整资本存量,最终实现资本的充分利用。(3)商品市场均衡,每个部门产品的需求(居民需求、政府需求、投资、存货,中间需求)等于总供给。模型的宏观闭合通过三个主要的宏观恒等关系反映,即储蓄—投资平衡、政府收支平衡、贸易收支平衡。(1)储蓄—投资平衡,本文采用新古典的闭合规则,即投资由储蓄决定,经济中所有的储蓄都将转化为投资。(2)政府收支平衡,在这里政府的收入与其总支出的差额为政府储蓄,政府储蓄内生于政府账户的收支平衡。(3)外省调入调出平衡,外省调入与调出之间的差额为外省净储蓄。(4)国际收支平衡,本文选择汇率为内生变量,国外储蓄为外生变量的闭合规则。政策冲击影响汇率的变化,进而影响进出口的变化,以至影响整个经济。
2数据来源和部门划分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以及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产业部门的实际情况,将北京市2010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部门调整为18个部门。并尽可能地细分能源部门,本文将能源部分细分为5类: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与炼焦业、天然气与燃气、火电生产和供应、清洁电力生产。根据北京市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北京市统计年鉴2011》编制北京2010年社会核算矩阵表(SAM)。
3模拟结果
本文设定五种情景下分析征收碳税对北京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减少5%、10%、15%、20%、30%。
3.1碳税税率及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表1显示了不同情境下碳税水平、化石能源从价税率、化石能源对减排量的贡献,以及碳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随着减排幅度的增加,从量碳税会更显著地增加。由于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各异,由此对不同能源所征收的从价税税率也不一致。在同一情境下,化石能源中,煤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数最高(单位价值量的碳排放量),煤炭的税率最高,石油从价税税率居中,天然气与燃气的从价税税率比较低。与此同时,在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与石油占主导地位,因此,煤炭对于减排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在各情景中,煤炭对于减排的额贡献都达到60%以上;石油对于减排的贡献也是比较显著的,因此严格控制煤炭和是石油的使用时减少碳排放的主要措施。征收碳税对于高碳能源需求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地,尤其大幅度的降低了煤炭与石油能源的需求量。征收碳税对天然气与燃气、火电能源需求的影响相对比较温和,同时提高了清能源的使用量。
3.2碳税对部门产出的影响由于征收碳税会导致化石能源价格的上升,从而使生产成本上升。由于不同部门化石能源投入占总投入比例差别很大,因此对不同部门产出有不同的影响。表2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不同部门产出的影响。由于征收碳税,13个部门产出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与炼焦业、其他开采业的产出显著下降,尤其是减排目标提高后(如情境3和4),这些部分的产出大幅度地减少。天然气与燃气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与邮政业等部门产出下降也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这些高耗能的部门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投入在总投入中占的比例高,征收碳税导致其生产成本提高明显,供给下降;另一方面这些部门由于产品价格上升幅度高,部门产品需求下降程度也比较大,供给与需求的下降导致产品的产出下降幅度大。农林牧渔业、木材加工与造纸印刷业等行业产出收到的负面影响比较温和。但碳税对5个部分的产出具有积极的影响:纺织及其制品业、通讯仪表及其他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服务业和清洁电力部门。因此征收碳税对非能源密集型产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3碳税政策宏观社会经济变量的影响表3分析了碳税政策对宏观社会经济变量的影响。对居民来说,居民的总收入主要由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及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构成,由于劳动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并假设劳动市场充分就业,因此居民的劳动收入不变。征收碳税导致产出和资本需求量下降,资本价格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居民的资本收入下降。征收碳税一方面增加了政府收入,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收入增加而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也增加,整体实现了居民的总收入的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在居民需求方面,由于居民收入提高导致居民的需求增加,但由于碳税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因此导致居民消费需求(实物量)下降,但由于价格上升,用价值量表示的居民消费略微上升。由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和消费需求(实物量)的下降,居民的社会福利业也有所下降,但影响有限。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资本收入,而资本价格下降导致企业的收入下降,企业储蓄也随之下降。对政府来说,征收碳税在增加政府税收的同时也降低了间接税和居民所得税,而企业所得税有所增加,碳税与企业所得税增加幅度大于其它税收的减少幅度,导致政府收入随着碳税的增加也逐渐增加。相应的政府的消费(价值量)和政府消费(实物量)逐渐增加,政府储蓄企业储蓄随之下降。企业储蓄与政府储蓄下降导致总储蓄下降,总投资(价值量)和总投资(实物量)也均下降。名义GDP等于资本收入、劳动收入与间接税收入之和,总资本收入降低,劳动收入保持不变,间接税随着产出量降低而减少,因此名义GDP是不断下降的。实际GDP等于消费、投资加净出口,消费方面居民消费下降,政府消费上升,但是政府消费占消费的比例比较小,整体消费下降;由于假设投资等于储蓄,总储蓄下降,投资也随之下降。征收碳税导致国内产品价格相对提高,国外产品价格不变,净出口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而整体导致实际GDP下降。总体来说,征收碳税对宏观经济变量有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比较有限。因此碳税政策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对整体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温和的。
3.4结果对比文献[17-23]从国家角度探讨了碳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由于不同文献在构建CGE模型时,基础数据的选取、基础数据部门划分、模型方程结构的构建、模型参数选择、碳税征收环节与征收方式都有所不同,因而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尽管差异较大,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这些文献指出碳税是一种有效的减排工具,同时征收碳税会使实际GDP下降,但下降的比率大多在1%以内。文献[22]指出,虽然GDP下降的比率不大,但是由于我国GDP总量大,因此GDP下降的绝对值非常大。在碳税水平为5美元和10美元时,每减少一吨CO2,短期内GDP将损失87.10元和94.91元,远超过当时国际市场碳交易价格。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了碳税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基本结论和这些文献基本类似:碳税对北京市减排具有显著的影响,实际GDP的下降比例有限,即使在减排30%的情景下,实际GDP将下降0.54%。采用与文献[22]相同的计算方法,北京地区每减少一吨CO2排放,实际GDP损耗达到191.37元至246.15元,远高于文献[22]的结论。同时,对部门的影响也与从全国角度的分析有显著的差异,比如与王灿的研究结果相比,当碳减排目标为30%时,王灿[23]的研究结果指出煤炭和天然气的产出分别减少37.4%和18.7%,而本文煤炭和天然气的产出分别减少33.73%和8.94%;石油与电力部门的产出将分别提高5.7%和16.7%,但本文结果说明石油和电力部门产出将分别减少31.03%和30%。这种差异除了来自于前述模型构建、数据、参数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的不同。因此,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制定碳税税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区域的差异。
2水利基层单位园区道路系统景观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利基层单位园区中的各个空间里,道路空间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道路系统是整个单位园区的骨架,起到连接和沟通园区内各区域的纽带作用。你可以选择不在活动区域内活动或逗留,但你难免不从一个区域到另外一个区域内,而且好的道路植物景观设计,在满通功能的同时,还能起到引导游览路线和组织空间的作用,使人走在路上有景可观,步移景异。在设计时可根据道路线形,在使用乔木做行道树的同时,用灌丛及绿篱等分割空间,使园路时隐时现。园路交叉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植物配置要重点处理,而且园路植物配置可以根据“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引导游人的视线,在有景可赏时要恰当的留出透景线。
2.1主干道
园区主干道需要考虑机动车辆通行,行道树栽植应兼顾遮阴与交通安全,转弯及交叉口处的植物配置要满足安全视距的要求,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m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保证行车安全。园区主干道路面宽阔,通常采用列植行道树,加强干道的线性延伸感,并给人一种宏伟的气势感。行道树的种植方式也有多种选择,比如树池种植、行道树嵌植于修剪整齐的绿篱或者花灌木、花地被或者色叶类地被植物中、行道树间植常绿灌木或花灌木、直接沿路植于草地上并向后递增组合式植物群落等。
2.2次路
次干道两侧的植物景观不必十分强调乔木列植、浓荫蔽日。一般采用形态优美、体量高大而富有特色的植物植于路侧,如榕树、大叶榕、高山榕、大王椰子、假槟榔、凤凰木、樟树、木棉、小叶榄仁、芒果等等,强调景观效果,兼有荫蔽功能。道路两侧多通透,与草坪直接相连,极少有道牙,路面雨水直接排向绿地。且设计形式上也不拘一格,常以植物小品与道路结合或以绿地渗入道路,形成丰富多彩的路景。总的来说,此路主要起连接各个分区的作用,植物配置比较随意、自然,兼具主园路与景观小道的一些处理手法和群落模式,整体上注意与全园风格的协调。
2.3景观步道
这里所说的景观步道,是游人步行的小路,是全园风景变化最细腻,最能体现游憩功能和人性化设计的园路。植物配置适合营造一些亲切的小空间,使游人散步时能感受到轻松愉快。配置形式包括林间小路、竹林小径、结合滨水绿化配置的小路及汀步等。在绿地中的游步道是连接各个景点的纽带。如当园路时而临水时而从密林中穿过时,浓密大树、恬静草坪一一展现,使人丝毫不察觉绿地被道路分割的痕迹。总之,景观步道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比较灵活。路两侧适宜营造色彩丰富、形态优美、香味宜人的植物景观。植物多采用灌草结合,点缀少量乔木,促使游人视线聚焦于灌木草本上,欣赏近景,选用的灌木草本皆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如大红花四季鲜花不断,花叶良姜、春羽叶色鲜艳娇嫩,成为路侧景观焦点;有时会形成较为郁闭的空间,与将要到来的开敞空间形成空间对比,使人获得豁然开朗的舒心感。而在建筑周边,光、风环境不好,则多选择草坪地被,形成较为通透疏朗的空间。
2.4停车场
工业化留给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恩惠也是最大麻烦莫过于汽车。尽管网络向人们展示了足不出户进行工作和交流以及购物的可能性,但这并没有减少高技术人才亲身到一个实在的公司和办公地点上班以及亲身与人交流的必要性。水利基层单位园区的停车场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员工上班泊车的需要,以安全、方便、和舒适为原则,因此为了进出方便而将车位设在门前。暴露在外的停车场不太美观,需要适当的景观绿化来隐蔽和遮掩。同时,对人的关怀还意味着汽车不被暴晒,在炎炎烈日之下,有车的人都希望能够穿行在宜人阴凉的停车场和有舒适绿荫的道路。因此,在园区的停车场,遮荫和绿化便成为非常重要的了。停车场绿化通常采用嵌草砖植草、列植乔灌木分割车位的形式。嵌草砖植草可以减少地面的热辐射;列植的植物一般要起到遮阴和分割车位的形式。
3水利基层单位园区办公区景观设计
办公建筑无疑是办公区的主题景观,而它作为无生命的硬质景观,景观效果的发挥需要植物的配合。植物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元素,与其他元素相比更具表现力和亲和力。这一区域,由办公人员的行动特点决定它的功能性是大于艺术性的,也就是说这里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它的功能性,不能为了追求美观而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发挥。这个区域的植物景观,常常会出现树阵、列植的规则式配置模式,以取得与建筑相协调的效果,而显得大气、简洁。一些特色灌木可以修剪成特殊形状,增强雕饰感。这里也常常会有一些水景(以喷泉形式居多)、小品等,这是植物常作为水景会小品的背景,以突出主景为主要造景目的。总之,办公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将充分发挥植物配合其它造景元素形成景观的功能,或规则式或自然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4水利基层单位园区休闲活动区景观设计
这一类型的植物景观设计,要充分发挥植物造景的各个特色,为园区内人的休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主要包括一些广场、水景空间、园林建筑空间、阳光草坪活动区等。对于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通常将其设计成林荫广场,规则式布置较多植物选择多为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庭荫树或者利于形成一定气候的棕榈科植物等。而广场上通常设置有水景、雕塑、小品及其它适当的休闲娱乐设施,如棋盘、休闲廊架等,也就是说这里可能是多种休闲空间的综合体。这里的植物空间以开放空间为主,也应当配置适量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即注意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结合。如园林建筑空间可将其结合园建本身设计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供人们静坐休息之用。
5水利基层单位园区配套公寓区景观设计
配套公寓区作为园区内部分员工生活的地方,它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从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获取很好的经验。这里的园林环境是一个以植物材料为主体,以山石、水体、建筑小品为辅构成的游憩生活空间,对于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创建富有生机,生态健全的居住环境。首先要合理选择树种,注意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比例,构建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还要兼顾员工需求的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一、设计选题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的南部,黄河中游晋、陕、豫三省相互交接的地带,属于大陆温带季风性气候,光、热、温等资源丰富。是三国时期著名将军关羽的故乡。盐湖区的交通方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有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关公祖莹、家庙以及舜帝陵、池神庙等名胜古迹。现在,由于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集聚扩大,现代工业、交通业和仓储业为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大量占据滨水空间,致使水质越来越恶化,环境越来越恶劣,城市的滨水景观地区成了人们平时都不会去或者嫌弃的场所。但其实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使人与自然可以更加和谐的相处。为了使盐湖公园的滨水景观更加人性化,所以选择运城盐湖作对城市滨水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活力和特点,每个城市的滨水景观应该有不同的特色,通过系统的对滨水景观设计环境的改造,增加更多人性化的设计,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接触与了解华夏之根、诚信之邦———运城这座极具特色的城市,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并且设置许多人性化道路、亲水平台、广场等更适合与城市滨水景观相融合的设施,从而形成:功能完善、彰显特色、突出主题、符合环境要求、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更加人性化设计的滨水景观系统。
二、资料部分
1)原始资料收集与分析。该项目是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盐池区域图上绘出的从水边到公路之间选定的一段水域图,大概位置为山西省西南部运城以南,做的城市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方案。设计的沿湖景观设计与中心水域生态系统形成一道靓丽的人性化的生态滨水景观,为游人提供一个更适合娱乐观光、休息和户外活动的城市空间。该项目具置在运城市区的南端2)项目地点分析。该项目周边交通便利,有公交3路,88路,21路等;运城盐湖的产盐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的了,在盐湖周围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盐湖旁边的池神庙,国内最大的武庙关帝庙,以及司马祠、永乐宫、普救寺等都像珍珠似的点缀在盐湖的周边。
三、概念设计
1)现场调查。运城盐湖,形成于新世纪第四代,由于当时地壳运动,山逐渐显出,而海逐渐退没,造成在这里汇集了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蒸发,就形成了天然的盐湖。运城盐湖可以和世界著名的以色列死海相齐名,被称为中国死海。运城的核心道路解放路可以直接到达该滨水景观,由于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自然健康,是运城市最重要的滨水景观。方便的交通环境,从市中心可以方便快捷的到达该滨水景观,附近有盐化中学,运城中学等运城著名的学校,滨水景观可以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座池神庙盐湖池神庙以及“天然氧吧”——凤凰谷森林公园相结合形成更适合市民休闲游乐的地方。2)方案定位。本滨水景观设计方案,在盐湖旁边近水区选址建造更适合人类游玩观赏的人性化的滨水景观。让市民不仅可以欣赏盐湖的美丽风景,还可以探寻我们华夏那神秘的盐文化。附近有大量的居民楼,人流量多,可以使市民和旅游者能置身盐湖,更好的享受中国死海的风光,形成具有运城特色的人性化的盐湖滨水景观,为市民提供可以放松休息的空间环境。3)设计内容。该方案主要是城市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所以重点是在对滨水景观设计时更加注重设计的人性化,实验表明,运城盐湖的湖水密度与死海湖水的密度几乎一样,所产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了许多。所以,当人们入水后便可自然的漂起,并且湖水不会没腹,这就为喜欢玩水但又不会游泳的人提供了亲近水的方便。所以不论是亲水平台还是水上看台,都可以使游人可以水上和陆地自由“穿梭”。游人来公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有不同的环境设施来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所以方案中有停车场,购物休息区,文博展览区等等不一样的分区来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4)设计风格。该滨水景观属于中式园林风格,运用不同的景观元素,营造出了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该方案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如在的亲水平台采用跌落式亲水平台,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使人可以与自然更大限度的接触;主广场旁的曲折的水上看台也可以使游人更好的感受盐湖的风光;草坡看台、村落式游人中心等等都充分的体现出了方案人性化的风格。
四、设计说明
1)总体规划。方案的总体布局上是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用一条主路把一系列景观节点很好的连接起来。主入口进入后可见一座荷花池,通过荷花池便是生态草坪看台,植入了生态草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从草坪看台下去就是一处赏花的好地方,这是一座跌落花坛,里面中有连翘、月季、牡丹等花朵。路过跌落花坛便到了主广场观演广场,主广场处道路四通八达,可以通往滨水景观的各处景点。主广场旁边是水幕电影和一条曲折的水上看台。主入口旁还有停车换乘中心、市民广场、步行甬道、跌落式亲水平台等等适合不同游人不同需求的人性化设计。2)植物配置。景观中的植物强调四季不同植物的不同景观效果,无论春夏秋冬,在景观中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更加注重人们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里体验与感受,利用各种造景要素创造更加富有生命力与人性化的植物景观空间。①观赏乔木:香樟、栾树、雪松、玉兰、垂柳、黑松、梧桐等;②色叶乔木:红叶李等;③观花树种:紫薇、合欢、樱花等适合盐湖气候的植物及花卉。3)景观照明。照明器材根据各绿地的特点,分别选用庭院灯、彩卤投光灯、地射投光灯、水景灯及音响式草坪灯,力争达到景观、功能、经济的统一性和合理性。4)总体感受。该滨水景观集娱乐休闲、休憩、观赏为一体,还分别顺应了老人、孩子各种人群的娱乐需求设计了适合他们的娱乐休息区域。设有多处观景亭,为了人们方便还设有多出盥洗室。适应四季观景效果,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使空气清新,使人们身心愉悦。
作者:王鑫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单参数对大斜度井开发效果的影响
为准确分析各参数对底水气藏水淹规律及采出程度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多段井模型研究了井筒内的能量损失。井筒直径为89mm,示踪剂质量浓度为1.0mg/L,采用示踪剂追踪精确模拟底水见水时间。多段井模型将井筒劈分为多个段,每段拓扑结构保持原井轨迹,且拥有独立的压力、流体密度和相速度。考虑井筒内的能量损失,包括摩擦阻力损失、加速度损失及水静力学压降损失,进而可对井筒内的流体进行详细描述。采用上述模型以某一测试产量模拟生产,通过对每个射孔网格流压和流量的统计,可定量描述大斜度井不同长度的压力变化和气量差异。对于底水气藏而言,若开发过程中底水逐渐上升,气井避水高度和产量设计不合理,将导致过早见水,进而降低无水采出程度。目前,气藏底水锥进研究中,见水时间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法或利用含水率来间接确定,这样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笔者提出利用示踪剂追踪的方法来确定气井产出底水的准确时间,在底水中加入不同的示踪剂,通过模拟判断气井产水的来源,进而确定底水锥进的时间,为相关指标的优化提供依据。
2.1大斜度井的斜井段长度
为对比不同斜井段长度对底水气藏水淹规律的影响,模拟研究大斜度井的斜井段长度分别为200m,400m,600m和800m,斜井趾端避水高度为60m,生产制度为稳定生产(55万m3/d)情况下的水淹规律及开发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斜井井段长度的增加,见水时间和无水采出程度均随之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预测期末采出程度也逐渐增大;当长度超过600m后,增长速度放缓,受长度增加的影响变弱。
2.2斜井段趾端避水高度
为对比不同斜井段避水高度对底水气藏水淹规律的影响,模拟研究大斜度井的趾端避水高度分别为30m,40m,50m和60m,斜井段长度为600m,生产制度为稳定生产(55万m3/d)情况下的水淹规律及开发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斜井井段避水高度的增加,见水时间和无水采出程度均随之增加,且增幅逐渐变大,预测期末采出程度逐渐减小;当斜井段避水高度超过40m时,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变大。
3复合参数对大斜度井开发效果影响
单参数对大斜度井开发效果的影响在油气田开发方案优化中常常被采用,该方法通过固定部分参数,逐个对其余参数进行优化,当参数之间没有交互作用时,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参数的取值互相影响,即开发指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因此,采用多次单参数优化往往只能得到局部最优结果。复合参数对大斜度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是指斜井段长度、斜井段趾端避水高度和合理产量的综合作用。若对各参数不同水平组合进行模拟,全面实验则需要模拟较多方案,虽然能得到全局最优结果,但在网格精细划分或者参数较多的情况下,将会耗费大量的机时,甚至难以实现。为此提出将正交设计极差分析法与数值模拟方案相结合,根据正交准则挑选典型代表点,并设计正交表,以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减少工作量。
4结论
(1)多段井描述技术将井筒劈分为多个段,每段拓扑结构保持原井轨迹,可实现对大斜度井井筒损失的模拟,以及准确表征斜井段上的压力变化和气量差异。靠近井筒趾端,压力相对较高,靠近跟端压降变化较大。
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地流动,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带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此外,风这一时令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在平静的湖面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派诗情画意。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阳光下,水面波光粼粼,新绿、晴空和建筑交织变幻,视野收放开合;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环境衬托得如诗如画。
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容器或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就极为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声、色特性:水本没有自己的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颜色的映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水体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并且也能运用一定手段去拓展空间,延伸、引导空间,用设计师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景观环境内容,达到活化空间、创造情意。
空间的拓展:规模较大的面状空间,在环境空间中有一定的控制和空间拓展作用。一方面,水虚无的形态弱化了空间界限,延展了空间范围,有助于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水中的倒影,不仅给水面带来光波的动感,使水面产生虚空间,产生开阔、深远之感。
空间的延伸引导: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点景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从而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为灵活;并且这样的水景与水面大面积不同,更易与人直接产生戏水活动,不仅增强了对景观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也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
空间的层次:水景作为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可以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式的水景,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
三、实例分析(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二期纯水岸景观设计)
深圳华侨城波托菲诺二期纯水岸是深圳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的成功范例之一。
该项目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二期纯水岸位于波托菲诺的腹地,地形绵延起伏,7万平方米的天然湖泊燕栖湖穿越其中,对面环以苍翠浓郁的荔枝林、高尔夫球场,北侧是已经建成的天鹅堡一期,西侧紧靠主题公园欢乐谷。区内空气清新,含氧量高,原始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设计理念:
以意大利海滨小镇PORTOFINO为蓝本,设计中融合了西方古代建筑和现代社区的特色,根据原有的自然特色,以尽量减少人工对原创的干扰为原则,创造了一个以水为媒体的主题水岸住区—享受自然,回归质朴。
水景设计:
基于对基地自然环境的充分了解,遵循开发的策划理念,设计上注重利用水景、硬质铺装、植物等多种造景元素,通过不同的水景处理方式既表达了东方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也体现了有趣味的西方人的“维理”观念的特征。
入口广场的线状水景:住区的中部设计了一条轻松而令人陶醉的景观轴线:入口广场—休闲步行街—圣菲诺钟楼—水岸广场和码头,构图上反映出纯粹的意大利广场式布局和建筑装饰风格。入口处拾级跌落而下,顺着缓缓而下的休闲步行商业街,一缕水带在广场中部集结,黑色石材汀步交错浮于水面,细雨落下,溅起圈圈涟漪,是整个住宅小区的焦点和精华所在;尽端高大的钟楼偏向一侧,形成整个景观轴线的高度控制,与远端开阔的湖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燕栖湖的自然式水景:燕栖湖与天鹅湖水脉相通,设计中为了有效利用燕栖湖水面资源,
一方面尊重其自然式布景;另一方面结合建筑形式对水面轮廓进行了部分梳理改造,局部拓宽和挖进,整理邻水界面。这不但加大了湖岸线总长度,并且增加了水面的空间节奏感,消解了两岸较为硬质的景观物质;湖岸由叠石砌成,被各种自然植被覆盖,野趣横生,水面上根据高差设计了两处叠水瀑布,为止水如镜的湖面增加了无限的动感;湖水边缘自然延伸到了的TOWNHOUS的四组水庭、会所和泳池,沿着湖边或绿树成荫的小码头,以缓坡形式慢慢淹没深入湖面的入口广场,长长的木栈道顺着湖岸向水面延伸……湖水、建筑、植物融为了一个整体。
点状几何式水景:除却以上较大的水景以外,住区中还有分布于建筑组团内部的点状几何式水景。这些水景或是用麻石雕琢而成的吐水石面,或是由弧形水台形成的瀑布,或是刻有精致花纹的圆形铜质水钵与八角形的水池的组合体布置在各轴线的交汇处,甚或与燕栖湖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中心视觉焦点。
水景与人工要素的和谐处理:
人具有亲水性,喜欢和水保持近距离接触,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它的气味、水雾和湿润。设计中在宽达5米的木栈道上面设置了木凳和木台基,可作休息之用,使人们长时间亲近湖面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水岸广场延伸入湖水的缓坡,以及由青石板和鹅卵石铺砌而成泊船码头,即强化了港湾效果又让人们与水产生了直接的联系;湖畔步道满铺方砖,临水设置休闲咖啡座,漫步湖畔,湖水的静谧和智慧沁人心肺;凭栏远眺,广阔的水面延伸远处;极目燕含山的翠绿葱茏,涤荡胸怀;临街品茗,舒雅惬意,轻快灵透。
为了渲染地中海风情,使水面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设计中注意人工要素的选材和色彩的匹配。铺地以青石板、鹅卵石、亚光面花岗石、砂岩为主,水池的池底则以小块的花岗石与鹅卵石拼砌而成,栏杆、灯柱、花盆等配件多以铸铁、原木、陶土等原始材料做成;色彩上为了表现热烈的海滨气氛,采用了一些强烈的对比色,远远望去,在青山绿水的烘托之下显出油画般的效果。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也充分考虑水景的引入。布局上采用“中央低,周边高”的形式,邻湖位置布置Townhouse和低层公建,以减少对湖面的压迫感,基地北侧布置较高层数的住宅建筑,以使在不影响湖景的前提下可以欣赏到湖景,同时在成为小区中心的屏风;水岸广场转角处布置弧形的建筑组合,达到视线上的通透;组团之间采用了“Z”字形的建筑拼接手法,形成较为完整,具有亲和力的内部空间。
立面造型上联排式别墅体量较小,以小四坡顶为主要形式,造型丰富多彩,提供了良好的湖面边界景观效果。多层住宅因体量相对较大,在保持坡顶形式的同时,又融合了部分现代设计元素,色调以明黄为主,线条简洁明快,配合丰富的门窗和阳台古典元素的细部,立面十分简洁和整齐。户型设计考虑以湖面为主要景观元素,强调舒适性和景观面,270°超宽双层观景阳台使得温柔宁静的湖水成为日常居家风景。
四、结语
总的来说,水景的设计要注重美学感受的营造,在保证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注重水景的开发利用,尺度节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建立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开放空间,增强邻里交往,营造诗意、画意、情意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