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02: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风险管控情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财务管理风险 风险防范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和紧密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更加快速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和竞争也越来越大了,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情况,企业使用的软件也各有不同,信息系统的情况也不一样,在复杂多样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各种管理的风险。
一、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风险
1.信息系统的风险
几乎每个企业财务管理软件都是通过购买而获得,企业本身并没有去自主研制开发,购买的财务管理软件也不是完全安全的,因为设计人员在开发的过程中可能考虑得不那么全面,会存在一些安全漏洞,这就给企业的信息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加上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同时,网络带来的计算机病毒、网络漏洞、非法入侵等严重地影响到了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在信息文件的传输过程中信息可能会被他人截获,造成企业内部信息的泄漏。还有,如果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的话就很容易受到一些网络黑客的骚扰和破坏。这样影响了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安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内部环境的风险
网络环境带来了海量化的信息,这些海量化的信息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对这些海量化的信息进行管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管理经常会出现紊乱的现象,造成财务系统内部职责不明,财务管理也不能很好的与其他部门联系起来。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一般较差,在工作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进而给企业的信息系统带来危害,这样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顺畅进行。
3.外部环境的风险
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的,因而就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而网络环境又使得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和漏洞,有时候信息系统就会受到对手的侵害。还有一些网络黑客的侵害、计算机病毒等,这些都是企业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外部环境的风险。
4.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风险
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我国的网络环境并没有严密的法律法规,在网络中什么事情都会遇到。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经常也是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但是却并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来解决。
二、风险控制难点分析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存在,不是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防范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因为网络环境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样使得企业在做风险控制时也是比较的艰难。
1.企业基础薄弱
企业的基础薄弱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分散、不健全,财务管理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严格的规范制度。第二,信息系统不健全。很多企业并不注重信息系统的构建,这种情况使得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非常紊乱,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作用。第三,财务管理人才稀少。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中,财务管理的人才非常少,而且基本上是懂财务的不懂计算机,没有复合型的人才。
2.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它是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做好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运作的有序化,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构建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些环节有内部控制,有些环节没有,呈现出一种比较紊乱的形式。
3.外部环境恶劣
在现代化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网络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网络风险,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等,还有,网络的运行并没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范,这样使得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还要时时防范网络环境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企业信息系统的侵害。
三、风险控制措施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壮大,要避免财务风险,就必须尽量减少财务风险的影响,通过一定的措施从自身做起,构建企业良好的信息系统,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不断规避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1.完善信息系统
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完善,这样既不利于企业在日常的运作中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很多时候还会造成权责不明的情况。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必须构建出良好的信息系统,并不断地完善信息系统,还要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维护,及时地发现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规避风险。信息系统的建设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职工的支持和努力,构建出良好的信息系统,促进企业日常运作的有序化和高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2.强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贯穿在企业发展的始终的,是存在企业的各个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使得企业在现代化发展中提高工作效率,能够让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能积极的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也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要重视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的一个战略目标,尽快建立起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主要说的是培养计算机和财务兼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是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这是财务人员在专业财务工作的处理上不断完善自己的需要,也是企业不断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的需要。计算机能力是说财务人员要有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处理能力,能够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处理,能够对办公软件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处理,这样能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加强风险预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复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矛盾,所以企业要做好风险预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对信息系统进行监督维护,在出现问题或异常情况时及时解决。风险预测还要企业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的发展,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企业的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越来越大,那么企业要寻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做好各种风险防范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外界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邹红霞.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企业导报.2009(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大批资金雄厚,规模庞大,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民营集团公司。民营集团公司主要是由母公司和众多下属子公司组成的,母公司通过产权控制的方式来控制子公司,使其经营管理能够符合集团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最终使得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民营集团公司由于其内部构成的复杂化,导致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类型多样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是民营集团公司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集团公司一定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保证集团公司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
一、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现状
1、民营集团公司缺乏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
健全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是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基础。虽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民营集团公司中的应用发展,集团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得到了很大的进度,但是我国很多民营集团公司由于受到传统的管理机制的影响,仍然没有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很多民营集团公司仍然处于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建立明晰健全的产权机制,使得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在产权归属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地带。另外,一些集团公司也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从而难以有效地对子公司实行财务管理与控制。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使得集团公司不能对于公司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很好的管理以及控制,很容易发生由于内部控制不严而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
2、民营集团公司缺乏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
民营集团公司由于受到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的影响,使得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财务政策缺乏统一性和有效性。由于集团公司的规模大,管理层次众多,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因此,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需要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和统一的财务政策。目前,一些集团公司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缺乏贯穿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监控手段,使得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比较混乱,存在很多的监管真空地带。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集团公司不能从整体出发统一安排公司的投资、筹资、融资活动,子公司独立为政,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各自的投融资行为,经常会出现投资效益下降、筹资成本过高等情况,使得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财务监控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不能得以统一,使得财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3、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主体不明确
民营集团公司由于内部产权关系的复杂性,导致财务风险的控制主体不明确,对于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比较薄弱。许多民营集团公司将财务风险管控的任务完全交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对于从整体上构建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民营集团公司是通过重组和兼并成立的,产权关系比较模糊,母子公司的职能定位不明确,没有根据公司的要求界定各自的权责利范围。这种情况导致民营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主体比较分散,很多集团公司的各个子公司都独立进行财务风险控制,这种分散化的财务风险控制方式使得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管控的效率比较低下。
4、民营集团公司缺乏统一的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民营集团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方式。民营集团公司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子公司的各项经营、财务等活动全面的纳入到公司整体的预算管理体制中来,从而很好地对于公司整体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目前,很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各自进行自身的财务预算,但是没有与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预算相协调,造成集团公司的整体经营管理目标难以有效的执行。一些通过改制或者重组的方式产生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者往往会站在各自公司的立场,来制定经营管理决策,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缺乏统一的预算管理,使得民营集团公司难以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也难以通过预算控制的形式来防范财务风险。
二、构建民营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对策
1、优化民营集团公司内部治理机构
随着集团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活动,公司必须完善内部的机构和部门的设置,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为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首先,集团公司要明晰公司的性质和地位,要以市场化作为指导,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整体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要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明晰集团公司内部各个公司的产权归属。其次,集团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股权多元化,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提高集团公司的活力,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集团公司要重视发挥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提高独立董事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避免将独立董事制度形式化和边缘化,让独立董事真正的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通过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为实现对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奠定基础。
2、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
民营集团公司要通过全面预算来实现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合理的预算以及有效的预算执行,集团公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财务风险。集团公司要将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以及手段融入到全面预算中去,从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更紧密地与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相融合,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率,保障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目标能够得以有效的完成。首先,要通过预算管理将企业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经营等活动纳入到集团公司的管理与控制中。通过全面预算,将各个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予以明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将财务风险管理的的目标层层分解,分散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风险管理的目标能够更加科学具体的执行。其次,集团公司可以以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为基础来构建公司的经营管理流程。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平台,将公司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实现了全面的覆盖,并对集团公司整体战略经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来执行。因此,集团公司在构建经营管理的流程中,以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为基础,将风险管理流程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相融合,能够保证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更加细化的完成,实现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另外,集团公司要严格保证预算的执行,加强对各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从而使预期目标能够有效地完成。
3、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以及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民营集团公司要提高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和重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对于可能面临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监控和防范。一旦发现财务指标或者数据出现异常、恶化等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化解和防范,确保公司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中,资产收益率、获利能力、经济效率、偿债能力这几种指标最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对公司的经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分析,从而确定公司在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民营集团公司应该根据行业平均的水平,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资产收益率指标。一旦没有达到预先的要求,一定要加强重视,采取措施,提高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如果过高,往往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偿债风险,不利于公司长久持续的发展;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会使得公司可使用的资金减少,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集团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收益状况以及市场情况,制定最优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经济效率主要是通过资产运营能力来反映的,其指标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资产周转率等,其直接反映了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民营集团公司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公司规模、公司业务领域等,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4、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会计集中核算是集团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主要是通过将下属的各个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纳入到母公司中来,从而提高母公司对于子公司财务信息和活动的控制能力。会计集中核算一般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集团公司设立专门的会计核算中心,将各个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核算中心来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实质上就是集团公司承担了各个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从而实现了子公司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通过会计集中核算,集团公司能够对各个子公司的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掌握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状况,为集团公司进行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了信息以及数据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民营集团公司一定要重视新形势下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优化集团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构建先进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保证集团公司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二、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集团的内部报告,大多是基于管理决策的内部报告,主要是为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撑,企业集团内部报告可以细化为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等几个方面,其中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来源进行关注,是企业筹资活动的主要信息支持,其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到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筹资方式、筹资时限等;投资决策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情况进行分析,是企业对外投资的信息支持,主要内容有投资回报、投资规模、投资时间、对外投资结构等;经营决策报告主要是对各个子公司的生产情况进行关注,是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支撑,其报告内容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如采购、生产、成本、销售、收入计算等。从当前的内部报告体系看,财务指标仍然是主要组成内容,而财务指标是对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情况的反映,从信息的供应层面看,还存在信息供应单一,同时企业集团的内部报告中,并没有对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不管是筹资决策报告中,还是投资决策报告中,亦或者是经营决策报告中,都没有对宏观环境及市场竞争造成的风险进行考虑,这就会对企业集团带来极大的风险,不利于企业集团的长期发展。由此可见,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内部报告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财务风险的共性
对于企业集团,是在一般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企业集团在财务风险上面和一般企业具有一定的共性。从风险产生中决策者的主观承受心理看,风险可以分为主观风险、客观风险两种情况,从风险产生的后果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看,可以将风险分成投机性风险、纯粹性风险两种情况,按此分类看,企业集团与一般企业相同,在财务风险方面,也属于客观风险、投机性风险,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不是根据管理层的意志确定的,不管企业集团是否愿意,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此外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和收益是紧密相关的,而风险虽然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是高风险并不一定就代表着高收益,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不管是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还是一般企业的财务风险,都属于价值风险的范畴,也就是说风险带来的影响是可以通过量化价值来确定的,例如通过资金、价格等来衡量。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消弱或者增加财务风险,也就是针对不同的风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风险管控,从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因此,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与一般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同是可控的。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与一般企业相比较,企业集团的内部组织更加复杂,涉及到的管理面比较广,因此,在财务风险方面,其来源也更加广泛、种类也更加多,这也就导致财务风险管控也更加复杂,因,和一般企业的财务风险相比较,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复杂性,企业集团是一个拥有大型产业的公司,在公司总部麾下还有很多子公司,母公司处于金字塔尖,子公司的董事、财务总监是受总公司派遣的,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独自承担民事责任,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存在多层的委托关系,这也导致集团风险更加复杂。其次是系统性,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最后通过价值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系统因素的综合会造成价值偏离,从而引起风险。
四、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的内部报告体系建设
(一)风险识别报告
企业集团在分析财务状况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时,可以通过PEST深入分析行业的政策法规、行业产品技术发展、行业经济周期等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识别报告。美国战略管理大师Michael E.Porter将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分成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种情况,其中基本活动主要是和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活动,如生产、销售、后勤、售后等,支持性活动是为企业生产提供的服务活动,如财务、人事、研发等,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通过对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的互动及各种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能为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提供相应的规律,这样决策者就能对价值链中的各环节活动进行逐次分析,用动态的眼光看待风险,从而更好的判断企业财务风险。
(二)风险评估报告
对于企业集团,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风险评估和语境,在Do(执行)阶段,可以根据集团财务风险的特点,针对性进行,例如在偿债能力指标上,可以选择流动比率、现金比率、速动比率、资金周转率、产权比率、利息支付倍数等;在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上可以选择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收账款周转率等;在发展能力指标上,可以选择净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收入增长率等。企业集团可以利用风险评估矩阵,将财务风险的性质评估出来,并根据风险可能带给企业的影响程度,将企业财务风险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对于可能带个企业严重影响的风险,要重点进行管控,密切观察,并做好防范措施,对于风险发生率比较小,但在外界影响下,可能产生性质改变的财务风险,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三)风险控制报告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指的是由于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出现失误而造成的不可控的财务风险。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大大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几率,更易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例如,潜在的财务风险危机,只有在一定条件成熟时才会转为现实。第二、客观性,由于财务风险的不可控性质,从而导致了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而转变的。第三、严重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一旦发生,行政事业单位将会面临重大的损失,不仅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声誉有重大影响,从宏观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第四、风险的预防性,财务风险是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机制进行预测防范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
二、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较为广泛,涉及到各个部门的财务规划和资金使用状况。因此,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也需要其他每个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和积极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对内部财务风险的管控工作重视度不足,甚至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领导层和管理层的重视度也稍微欠缺,这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属工作人员的不重视,一旦忽略了财务风险管控,财务部门的相关管控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风险管控方式缺乏科学性战略
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一套科学性的战略管理方案。复杂的工作量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环节中,财务部门无法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调查取证。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管控上的意识较为传统落后,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财务风险计算方法,并将此作为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同时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结构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场的发展需求,风险管控方法的完善和优化亟待解决。
三、优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管控意识,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层和领导层必须强化风险管控的意识,全方位掌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并带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引起足够重视。摒弃传统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和手段,不断加强自身财务风险相关知识,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准确分析和认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标准管理体系,以维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稳健发展。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推出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执行操作,对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进行细化,并在内部树立起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环境,不断增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并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保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水平和质量,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管控出现差错。因此,构建起完善标准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是顺利实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风险管控工作的执行力度
财务风险管控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和内部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及财务划分等相关工作息息相关,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进程和规模扩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应当首先做好预算编制的工作,将基础的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为后续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每个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有效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将每个部门之间借助信息沟通起来,有效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共享,一旦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出现差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反馈机制就能够及时进行反馈,再由上级下达命令并做出整改。
(三)构建起科学的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
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
(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
(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
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表 1: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权重分配计算表
(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
(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
(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
(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
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
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
3、指标评分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
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
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
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
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
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
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
“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
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
(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
(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范围扩展至筹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并购风险、跨国经营风险等全领域。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为基础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科学评估,还需建立硬性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二、财务风险管控对企业的意义
(一)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稳定
目前,企业常见财务风险主要是投资风险、结算风险以及收益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防控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负债情况。因此,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防控机制,确保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管理方针,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稳定、有序地进行,实现健康发展。
(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损失
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积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能够汤内部管理层全面、深刻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从而促其及时作出财务风险应对方案,科学合理安排风险处理先后顺序,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事故的恶化程度,将财务风险损失值降至最低。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普遍存在不良竞争行为
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建筑企业为谋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有部分没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也试图采取某些违法途径获取建筑项目,扰乱正常经营秩序;此外,还有部分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导致建筑市场竞争秩序整体呈现出混乱局面,不仅致使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频现,长期保持这种经营现状的工程质量也会对国家及人民的财产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甚大
通常,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临时变更性问题,使得工程结算迟延,由此该建筑项目的资金回收也就随之出现延迟,从而导致企业不能轻松运转,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同时,建筑企业一般工程预算量较大,若这些工程结算资金一直无法到位,则将出现大量效益流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其中部分建筑企业为求生存,甚至包揽一些没有保障的工程项目,明知项目无法盈利也要借款垫资进行施工,如此一来不仅无法创造效益反而负债经营,一旦资金链条断开,企业又没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便将陷入破产危机中,情况堪忧。此外,建筑企业涉猎的施工项目多为高耗能、低产值率,在国家基建投资大规模增长的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布局政策日趋缩紧,无形中对建筑企业产生了较大风险。再加上国家税收政策的间歇性调整,也相应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收成本,且由于不能尽快办理退税,建筑企业多交的所得税占用的资金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现实中,部分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仍然执着于过去单一式的财务管理理念,认为财务风险只与企业的资金管理情况有关,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必然性,过于主观地认识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同时,还有部分建筑企业管理层没有给予财务风险应有重视,既没有事先商榷财务风险的处理方式,又缺乏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频现,对企业整体管理与发展影响负面。
四、提高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基础,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达成共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才能有力地将相关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实现管控个目的。对此,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层全面地、深刻地、系统地看待财务风险管理,并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可通过管理会议、年度报告等形式向企业各部门传达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精神,积极与相关部门事先商榷财务风险的处理方式,避免过于追求眼前的利润大肆筹资举债而无端加重企业财务负担的情况发生。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现实中,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通常分散在不同地域,因而财务管理也因此相对分散,极易造成建筑企业资金流的大量沉淀。对此,为有效解决上述财务管理困难,减少资金压力,建筑企业应及时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以适应财务管理的变化。比如,可在每个建筑项目上设定该项目的预算管理,通过整个预算管理系统来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并将其贯穿至各个施工项目的始终;还可以通过网络化办公系统的建设,来及时督查各项目区域的动态信息,便于企业决策层进行及时判断和分析,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值。
(三)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即,加强内部风险管控监督,创设良好的内部管控环境,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全面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尽量从源头化解财务危机,第一时间发现财务运行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资金的作用。其次,明确企业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一旦风险发生要确保能够落实、及时追查和具体部门及个人,做到真正的权责分明。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建立领导责任制,要求各部门主管定期或不定期向?务部门及上级汇报财务活动实际情况,并提交建设、投资等相关进度报告,以便及时发现潜在财务风险。
1引言
财务风险贯穿着一个企业或者单位各种经济及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出版社而言,亦为如此。财务风险防范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关乎着出版社的长期运营状况的高低。当前,传统出版业受到新兴媒体的强力冲击,其外部市场竞争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版社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管控具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首先对当前时期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控的举措,目的在于为出版社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质量提供可是可行的依据与参考。
2当前时期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分析
2.1财务风险管控力度不充分
出版社的财务风险发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对资金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科学、不充分,使得一些出版社管理人员不能充分地将闲置的资金进行使用,或者在资金使用时毫无计划,导致现金闲置或者无序使用的问题的产生。现金闲置的问题会使得资金滞留或者浪费,对出版社的正常运转极为不利,而资金无序使用则会由于资金的使用无序而不能从运作过程中获取预期性的收益,从而诱发财务风险的产生。(2)出版社应收账款也是财务风险的高发内容,应收账款制度未健全,不能实现高效地催收,权责不明确,使得坏账呆账之间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出版社的资金周转不灵等方面的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
2.2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通
当前时期,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单纯的是一些实务性的工作,而需要对整个出版社的总体运作进行协调管理。然而,虽然目前很多出版社在业务工作方面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也与部门的业务发展之间不够协调,从而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财会相关数据不能顺畅地进行传递,对出版社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财会数据收集与整理具有严重的制约性作用。同时,出版社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由于信息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制度也无法落到实处,责任未落实到具体的人,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无序、混乱,这就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2.3缺乏风险控制的辅机制
出版社的财务管理牵涉到出版社的整个业务流程,从图书选题策划、纸张采购、图书印制、图书销售再到图书回款等流程,均需财务管理的有效支持,而在整个过程中,财务分析均会发生。对于目前很多出版社而言,均将财务管理置于孤立的位置,当发现财务风险时,也未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能很好地对财务运作过程进行严格地把关,从而诱发各种财务风险点的出现,对出版社的整个业务工作极为不利。
3当前时期构建科学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具体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时期下出版社财务风险点的深入剖析,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强树科学的管理意识
对于大多数出版社而言,应该积极地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出版社管理层着手,积极树立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对其重要作用进行强调。出版社管理层还应确立自身的领导态度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从而树立良好的风险管控氛围。(2)加强出版社内部员工的学习,不仅要定期地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丰富其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切实与出版社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相结合,规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财务管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钩的现象发生。(3)在出版社全体员工中,大力开展财务风险点教育、培训,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各个专项学习工作落到实处,且以绩效考核的方式与途径,不断地激发财务管理者与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潜力,从而为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内部基础。
3.2提高出版社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出版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突出问题,在加强构建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出版社的自身的发展实际及现状,充分将本社的实际特点、规模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至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举措:(1)合理设置出版社的组织架构,对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的权责清单加以明确;(2)树立出版社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及特色,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3)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时刻保持其独立性的特点,其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而且还能够对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检查,不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整改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
3.3构建财务风险辅助机制
财务风险辅助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财务风险管控预警机制的建设,应注意对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多发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深入、动态化地监测,且对往来的财会数据信息报告至领导层及相关管理者,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产生。此外,还应该积极推行财务风险管控预警例会制度,定期地召开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研究会议,检查当期工作并制定下期管理工作内容及实施要点,实现财务风控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下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社的业务正常开展,应强化风险点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现状,为出版社的长期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46-02
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本文认为集约化是现代企业提升效率和效益的基本取向,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革,在地市供电企业层面设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服务机构,通过整合下属各县级成员单位的财务资源,统一核算标准、控制流程、调控手段等方式,可以有效克服企业财务管控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升公司战略目标在基层的执行力以及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率和效益,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一、集约化环境下基层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基本思路
财务风险在一般意义上表述为相关风险事项发生并给企业财务目标带来负面影响的概率或可能性。基层供电企业处于整个组织科层体系的末端,立足“作业执行层”这样一个角色定位,其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更侧重于从组织预期经营目标与实际执行效果的偏差程度角度予以阐述,目标与效果的偏差越大,则风险程度就越高。基层供电企业面临的主要是与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风险,从空间维度而言具体包括:预算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资金管理风险、购售电成本管理风险、固定成本管理风险、内部控制流程风险、项目服务管理风险、项目物资管理风险、核算报告风险、税收管理风险十类;从时间维度而言可以分为:风险的潜伏期、缓冲期、爆发期以及扩散期四个阶段。
在地市层面设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服务机构,不只是原有管理职能的重新划分,更是基于集成管理的思想对原有分散、层次化的经营业务和数据信息实施集约和融合。集约化模式下财务风险管控的基本思路在于:在集成管理的理念基础上,以公司整体财务战略为目标导向,以财务组织集成模式为作业平台,从风险过程管理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引入高效风险管理理念,将公司战略目标与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转化为对现有业务的管控程序,嵌入日常工作的处理流程,促使财务风险监控重点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经营目标与实际执行效果偏差。
二、管控目标与公司战略相契合,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二维目标体系
公司财务战略选择的实质是在企业可成长性、风险控制与盈利水平三者中实现动态平衡,风险控制主要定位为“成长”和“盈利”之间权衡时杠杆的支点,其控制目标具体体现为:制度实际执行与规范的偏差控制,企业业绩的实际表现与经营预算、KPI等相关考核指标的偏差控制。地市供电企业作为“作业执行层”,其整合下属县级供电企业相关财务业务,客观上拉近了被集约单位具体业务风险管控目标与公司整体风险控制目标的距离,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控制活动的空间范围,原有那种重财务风险的经济属性而轻社会属性、重定量指标而轻定性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集约化模式下风险管控的需要。本文认为:要做好财务风险的管控工作,财务风险的评价也应从业绩与执行力两个角度出发,将具有较显著风险预警作用的净资产收益率与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指标相结合,遵循目标管理SMART原则,做好风险管控目标的分解落地工作,确保管控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二维目标体系,确保公司经营目标顺利落地。从公司财务战略层面而言,供电企业作为资产密集和资本密集型的公用企业,其“重资产、高负债”的经营战略,导致公司具有较高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水平,公司的有息负债以及固定成本的变化会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发生微量变化,从而导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大幅变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基层单位以保持与其销售规模相匹配的资产、资本结构和盈利水平,不断提升资产、资金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建立量化的公司经营目标分解体系,同时,还应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风险管控能力成熟度定性评价体系,将基层单位风险管控的责任落实到人。以下我们按财务风险管控的需要,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财务指标的权数进行详细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与基层单位“四级指标”相匹配的评价评语模糊集合,利用Delphi专家打分法对各被集约单位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打分,统计各评语集合的比例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做出预警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各被集约单位财务管理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风险动态追踪和调整管理,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
(一)财务管理的多元化
虽然集团企业的管理可以科层化为一个整体,但在法律上,集团下的企业都有其独立的法人代表,并对外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没有因为这种资本的控制关系而被视为一个统一的主体。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公司的人事职权以及财务职权是各自独立的,并且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以及运作时,其盈利以及结算也是独立的。这种相对独立性使得集团的财务主体以及财产管理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也造成了集团的融资、投资、盈余的分配以运营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复杂性。
(二)财务控制的分散化
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财务的统一管理。如果集团企业中各子公司独自进行财务结算,集团企业就很难解决日常财务的问题,然而集团企业的体制又使得财务的分立具有法律的保障。因而,如何进行财务的统一控制,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内容。集团企业的母公司希望实现财务活动的统一管理,以便随时监控财务问题,为此,母公司希望能够全面接受子公司的财务权,以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子公司又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就需要更大的财务支配权限,以完成其经营和盈利目标,如果凡事都要向总公司请示,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就变得极为被动。
二、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筹资的风险
筹资风险就是由于集团企业内部成员进行资金募集或者对外融资产生的财务风险。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由于集团子公司间业务关系较为紧密,当某一个企业资本偿付出现困难而造成破产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连锁反应,使其他子公司因业务上的关系带来破产的波及,另外,母公司很可能也会因为该企业的问题出现亏本现象,这种反应很大程度上是连续发生于集团内部中的。此外,若母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为集团内的融资做担保时,因担保方偿还不清债款,担保方就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而由此产生的担保风险对于集团企业来说也是致命的。
(二)投资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集团内部的投资活动引发的风险。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首先有无对投资做出预先评估,评估是否真实可靠。其次是投资所需成本有无进行财务测算,是否在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范围之内。除此之外,集团企业还应对项目进行评估,如果项目存在的问题较大,或是项目的实施达不到其预定的目标,则该项投资很可能就需要重新进行评估。最后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因出现投产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工期的延误,进而使得项目效益无法及时偿付投资的成本时,都会产生风险,甚至会影响到集团企业的经营活动。
(三)营运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由于资金的流出以及流入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进而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风险。收益分配的风险则是集团企业间收益的分配导致的。通过对利润分配政策的科学制定,可以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企业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提高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的树立
集团企业应在其管理队伍以及管理部门中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同时企业的最高管理和决策层也应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知识的拓展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唯有此,最高管理者才能够从全局出发运筹帷幄,有效的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使各部门间以及子公司间和谐互动,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建设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集团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加的专业化,其人才储备工作也就要求更为精准。基于此,集团企业可以与高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行定向人才培养,以为集团企业获得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信息支持,从而提升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另一方面,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往往因实际情况的需要向外部的专业团队寻求支持,一般而言,集团企业都会与税务、财务顾问、法律等专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服务关系。因而,集团企业可要求其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另外,在合作期间也可要求这些专业机构委派专职人员进驻集团企业以提供现场的服务,这样既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同时也能促进对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以及内外监控体系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风险防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含集团企业的各类财务风险的数据信息及其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只要出现常规性的风险预警就可以借助防控机制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二是对数据安全的等级进行分类,将风险的等级与应对措施相对应,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三是将风险防控会议制度化,定期召开研讨会议,总结当前风险防控工作的问题以及成绩,并制定下阶段的防控方案。集团企业的内部监控体系应设置相应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任用应做到内外兼顾,以保证审计人员对公司的忠诚,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自主性以及其与集团企业具体需求的契合程度,避免集团人员内部的利益冲突。对于集团企业的外部监控体系的建设,应加强企业与媒体间的合作,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自我监督能力的提高。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合理是我国企业的普遍问题,由于缺乏《公司法》所要求的运行机制,也给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形成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认识不够深刻。一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层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还有一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预判错误,对风险的估计不足,也就导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针对煤炭企业来说,很多企业都缺乏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首先,一些煤炭企业的风险责任模糊,内部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即便有些煤炭企业设置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这些规章制度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彻底的落实和贯彻,执行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其次,煤炭总体行业的财务风险较高。客观来说,煤炭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如果一旦发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不少煤炭企业都会由此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煤炭企业资金管理不科学
目前,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样问题在煤炭企业逐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会逐步显现,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给煤炭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总体来说,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资金管理分散、利息支出过于庞大,企业层级和数量过多、财务成本快速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首先,煤炭企业的下级单位较多,这些单位常常存在多头开户的情况,导致企业难以真实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给内部资金的调动、调剂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资金配置效率较低,闲置和短缺现象往往同时存在。由于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资金监控管理制度,导致对资金流向缺乏控制,资金管理难以形成统筹规划,财务成本逐步增高。其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煤炭企业大多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回笼管理系统,应收账款控制力度薄弱,三角债问题普遍存在。最后,缺乏科学、全面的资金预测和控制手段,这样不仅不利于煤炭企业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将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
(三)大部分企业负债比例较高,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企业负债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重构成了企业的负债规模。如果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那么一旦收益下降,利息费用的支出却不断增加,将会十分容易导致企业失去偿付能力,甚至濒临破产。众所周知,财务风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负债比例过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近些年来的大量兼并、重组等活动,给不少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资金金额不合理的情况也愈发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负债比例大幅度超过安全范围,据不完全统计,不少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这样的比例无疑给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敲响了警钟。其次,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可以说,资金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偿付能力,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提升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措施
(一)强化煤炭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大多数都是依靠煤炭主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加强煤炭产业发展的同时,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找到更宽广的发展道路。鉴于此,很多企业开始逐步上马一些非煤炭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力、物流、装备制造等领域。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在带动企业走全面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会催生一些新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面临的种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的等等,都将给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带来新的挑战。针对这样的现状,广大煤炭企业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各项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只有完成了这项工作,企业才有可能在发展历程中及时识别一些关键的财务风险,找准问题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在源头上遏制住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要想实施良好的财务管控,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企业章程中约定好相关条款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将集权与分权完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公司整体的财务管控职能,同时也调动企业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积极探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将企业的筹资、投资、资本运作等问题实现统一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具体来说,针对一些大型、特大型的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集团财务公司模式,促进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对于一些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设立集团财务公司的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可以建设内部结算中心模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一个有效统一管理。针对一些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集团财务公司和内部结算中心条件的煤炭企业,可以考虑结合银行对客户的系统支持模式,通过一定的改良,实现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统一管理的诉求。
(三)优化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
负债比例过高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本质,企业在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时候,就极易陷入财务困境,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此,广大煤炭企业应该防微杜渐,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意识地降低负债比例,控制资金成本,杜绝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具体来说,煤炭企业应该充分借助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所采用的贷款方式可以不仅仅局限在银行贷款上,还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走“融资组合”的道路解决煤炭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有效地降低整体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煤炭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确定自身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使得债源分布较为平衡,保障企业负债的偿还时间分布较为均匀和平衡。可以说,较为合理的债务搭配将有效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风险,既有普通企业要面临的共性风险,也有企业面临的个性风险,集团企业要充分了解其面临的风险,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集团企业特征及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集团企业特征
总公司是企业集团的主体,通过资本关系来控制所属子公司,集团企业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行业跨度大、产品种类多
企业集团经营的产品较为丰富,企业集团一般会围绕自身的核心产品发展其他相关产业,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也可能从战略发展的需要投资新的行业。
2、企业成员较多、资本关系链较长
一般企业集团下面都有十几家、甚至上百家分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资本关系,通过直接、间接等方式进行控股,形成了四层、五层的资本关系。
3、企业成员分布范围广
企业集团的销售规模巨大,具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集团企业的业务逐渐向海外拓展。
(二)集团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集团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经营特点,因此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财务风险,其中集团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扩张风险
集团企业投资期限越长、规模越大,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就越大,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投资风险往往会经过一定的积累,当经济发生萧条的时候,会引起巨额不良债权、资产过度膨胀,甚至会引起往来帐中的巨额亏损、舞弊和坏账问题的出现。
2、宏观层面上的风险
首先是责任主体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风险机制管理建立流于形式;其次是集团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筹融资存在较大风险,集团企业如何在金融市场中高效的筹集资金,保证集团企业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对于集团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
3、微观层面上的风险
集团企业微观层面上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不规范或者过度集中,或者内部成员管理不善造成的金融管理风险;其次,在搭建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所产生的资金管理失控风险;再次,企业集团由于投资方向的错误、经济结构调整失败所引发的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4、治理结构缺陷导致的财务风险
很多子公司的管理层往往是技术骨干或公司创业元老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某些子公司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管理层缺乏监督制约。集团总公司对子公司在财务文化上的影响力弱化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内部人控制”现象容易使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出现失真。
二、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一部分集团企业是在行政指令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着行政权力是管理的主要依据,而并不是产权关系,对下属子公司也是行政权力的延伸,在企业集团内部无法完全的执行财务监督和决策,由于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了集团公司失去了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也失去了实际的财务管控能力。
(二)责任体系不够明确,考核奖惩机制执行不力
有些集团企业制定的经营责任体系不够明确,没有具体落实到部门、个人,存在责任主体缺失的问题。对考核结果落实不到位,对子公司管理层不利的考核结果往往会缺乏惩罚制度的执行,存在贯彻落实流于形式的问题。例如,年度经营成果中某些子公司未能达到考核指标,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却没有执行。
(三)风险预警机制设计的不合理
目前很多集团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还是停留在从会计报表的分析中来获取风险预警的阶段,财务指标也是预警的主要指标,缺乏表外事项的监督。同时由于集团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系统在风险预警方面的功能还不能够被很好的利用,集团内部也缺乏关于信息化处理的平台,这就导致了集团企业不能够及时准确的防范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流于形式问题
有些集团企业内部存在着预算编制“拍脑袋”现象,预算编制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而且也缺乏对预算跟踪分析和执行结果考评的问题,容易使集团预算流于形式。
三、集团企业加强对子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规范业务流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企业要对业务流程进行规划,要对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制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手册,集团企业要要求财务部对投资项目进行考核,做好相关财务和资产的评估工作,要对项目方案存在的财务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严格审查子公司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并定期对子公司进行检查。集团企业要健全资本运营制度,采取集权模式管理的集团企业为了调动起子公司的工作积极性,要适当的分权给子公司,对子公司的对外投资和筹资实施全程的监控,对子公司的资产变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同时集团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将子公司的工作总额和预算指标挂钩,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支出实施事前控制。
(二)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1、建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要以企业集团财务系统为执行主体,并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平台的协助,以内部控制方法体系和制度为核心保障,要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2、明确划分风险责任体系
企业集团要从董事会到财务部实行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财务风险管理责任必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个人,在集团的内部要设立财务风险预警部门,做好企业集团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工作,并严肃执行考核结果。当集团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预警部门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扩编成为危机管理部门,做好危机处理的计划、执行工作。
(三)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方面集团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科学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集团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设计风险预警指标的时候,要区别对待成熟的子公司和初期子公司,设计的指标要充分考虑到所属行业的风险,例如对于成熟的子公司要考虑到盈利能力以及稳定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未来的成长能力以及资本变现的能力。另一方面集团企业要提高现金流的预测水平,科学合理的筹资渠道和现金流水平是强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体现,集团企业提高现金流预测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升子公司现金流水平,明确营销策略,合理的安排理财计划,防止出现现金流不足或者过度集中的问题发生;其次,集团企业要制定出合理的股利政策,不断提升集团企业现金流预算水平;再次,要对集团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水平进行预测,这样集团企业就可以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日常监控
集团企业要加强对子公司经营风险的监控,子公司财务风险是直接导致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集团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子公司的经营风险进行监测:第一与子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政策变动情况;第二子公司经营目标市场的变动情况;第三是子公司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素质的情况;第四子公司生产销售产品的情况。集团企业要监测子公司的财务危机,对财务危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首先是现金流动能力,监测子公司现金流入的总量是否可以满足集团企业支出的需要;其次做好逾期负债率的监测工作,看子公司是否存在逾期的负债;再次是资产变现能力,如果子公司的变现能力较低就说明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较低。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进行日常监控、月度报告、季度分析、年度总评相结合,为了使集团企业财务风险日常监控得到保障,集团企业可以通过采用ERP信息系统来监控财务结构风险、财务支付风险等。同时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子公司的月度、季度、年度报告分析相结合,形成集团企业对子公司控股、分析以及监督的形式。集团企业要在日常工作中采用倒逼机制,不断优化预算管理,在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预算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同时集团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预算管理,预测出集团企业未来资金的使用水平,为集团企业提供准确的资金使用信息,提升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预算管理是提升集团企业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
(五)加强预算管控
集团公司宜实行基于实际情况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预算控制体系。“统一管理”就是集团公司对股东会批准的预算方案负责,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预算政策,统筹核定、统一调整预算指标,统一管理分公司投资资金,统一进行预算考核。同时应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和结果考核的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集团企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一些集团企业已经迈入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集团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管控,以防范集团企业经营风险,保障集团企业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邵鹏.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研究[D].河北大学,2011
一、当前连锁零售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工、管理等综合成本逐年上升,店面租金成本也逐年见长,再加上近年来网络销售的出现与发展,传统零售业遭遇打击,多家连锁零售企业出现利润亏损,形势较为严峻,零售企业的发展矛盾日益凸显,矛头直指企业财务状况及风险防范。连锁零售企业如何优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各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商品管理和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缺乏强有力的管控
商品零售企业在存货和供货的管理信息上不对称,在商品销售上表现过于乐观,忽视了产品同质化与市场竞争的选择性,导致商品销路不畅,大量积压,而有些商品因销路太好却库存时常短缺,供不应求。主要表现在:因积压库存占用资源导致营运资金吃紧和畅销商品因供不应求断货导致丧失消费者及潜在收入。有些企业对库存商品管理不积极,鼠目寸光,追求当下的蝇头小利,不计企业长远发展,把积压已久的商品重新上架销售,使企业的信誉受损,形象大打折扣。连锁零售企业的财务风险来源于对商品的信息判断失误,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相关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不到位。
(二)企业内部机构冗杂,缺乏集中的、完善的治理机制
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在于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一个成功的零售连锁企业应该有良好的法人治理体系,完善的管控机制和相应的制约机制,只有把这些机制有机结合,统一管控,才能更好的降低财务风险。连锁零售企业内部运作较为冗杂,在工作开展中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扰,在财务执行上效率较低。
(三)财务管理不集中,财务管控体系不健全
企业财务管控体系不完善,实际管控起来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导致连锁零售企业对财务管控过于松弛,在财务决策上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增高了决策失误风险。在资金的使用和流转上安排不合理,导致资金的收支比例不协调,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弱。企业财务的统一管控意识薄弱,再加上产权不明晰,企业集团对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财务管控没有针对性,连锁零售企业垂直管控的秩序容易被扰乱,增加其财务风险。
(四)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文化氛围不浓厚,企业内部环境有待改善
每个公司不可或缺的是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目前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沿袭陈旧落后的理念,空洞没有内涵且过于粗糙;另外,企业奖惩制度、人才激励机制度落实不到位,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晋升要求漠不关心,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离职率增高。
二、通过学习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控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企业信息管控、治理管控、财务管控和环境管控总的来说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目的都是通过优化内部管控,提高连锁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运营状况的优劣与否,最关键的是能否形成具有优势的管理控制理念,是否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模式。
(一)健全信息管理机制,提高信息完整度,加强信息管控
连锁零售企业门店分布广,如果具体到每一个店面的存货、供需、消费者消费情况等,全面统计工作量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不可预见的经济负担,故连锁零售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全面、及时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强化信息管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和供不应求局面的出现;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打破连锁零售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实现一线销售和存货的信息资源整合及共享。其次,严格把关商品质量安全,关注存货的配置和回收,拓宽连锁零售企业供货渠道,任何一个销售门店的商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的将是整个连锁零售企业的声誉。所以要加强质量监管,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杜绝质量安全问题,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控
连锁零售企业需要优化组织架构,完善部门设置,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及权限,使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既利于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又利于企业的统一管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更好的识别风险并防范风险。
(三)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完善财务风险御警机制
建立专门的财务管控机制,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做好财务会计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正确的参考依据;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从预算到决算要科学规划,明确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把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控,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做到及时跟进,实时监督,提高财务风险防御能力。明确每个门店的产权归属,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保证财务管理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企业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立有内涵的企业文化,有素质的管理团队,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建设有内涵有素养的文化体系,把企业的文化精神、做事态度渗透到工作中,优化员工工作环境,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减少人才流失,维护企业秩序和形象。
21世纪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最难得的也是人才,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发挥带头垂范作用,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为员工谋求更多福利,挖掘员工最大潜能,才能发挥人才优势。其次,加大企业奖惩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创造性,为企业的健康运营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