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0 10:0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98-03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人群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控制的过程,旨在提高社会健康意识,改善人群健康行为,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等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化过程。将科学的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的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的促进和保护人类的健康(Dee W. Edington 1993,2001)。健康管理概念首先出现于美国保险业。医生采取健康评价手段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20世纪90年代,企业决策层开始意识到员工健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发展。由此健康管理成为医疗保健消费战略。与此同时,德国、日本、芬兰等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建立不同形式的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管理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约为十年,并且实践应用先于理论研究(师建霞,2010)。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产品成本中活劳动量消耗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以及服务性企业等。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分别是指员工人数在100-299和20-99的劳动密集型企业(Pornpimol Kongtip,2007)。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大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另一方面是我国吸引就业人员,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27282,占总就业人口的34.8%。因此推进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发展进程更能够发挥其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同时从企业角度看,员工健康管理状况不佳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损失和员工医疗费等显性成本和员工的流失流动、员工的错误增多以及士气的挫败、缺勤等隐性成本。(NeilS. Austin 2006)做好企业健康管理将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进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1 当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困境

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十几年中,许多大企业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健康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健康时报关于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的调查显示: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何勤等,2008)。尤其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很多困境。

1.1 企业健康管理的观念还未建立

这一现状是国内企业共有的,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健康管理的巨大潜力,没有积极的提供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健康时报关于“企业需要的健康管理服务”调查表明:需要健康讲座的企业占34.1%;需要健康咨询的企业占516%;需要营养指导的企业占9.5%;需要就医指导的企业占10.3%;需要体检报告解读的企业占30.2%;需要全面健康管理服务的企业占30.2%(何勤等,2008)。从以上数据可侧面看出企业健康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提供的健康管理项目和服务少。然而,在作为企业健康管理的发源地的美国,大多数企业都开展了员工健康促进与管理项目,进行员工健康管理。根据笔者对武汉市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抽样调查,82.3%的企业只为员工入职检查,其中只有不到10%的企业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课题)。

1.2 企业员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不论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其员工都存在亚健康状态。2008年,由智联招聘展开的职场人健康特别调查的结果显示,六成职场人士出现过劳情况。此项调查还显示,在浑身酸痛、精神衰弱、失眠、脱发、烦躁、忧郁等状况中,近五成职场人出现了其中的1至2项现象,两成以上的职场人符合其中3项以上,而近一成的职场人甚至出现上述所有症状(钟亚芳,2009)。而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以体力劳动为主,劳动条件差等特征使得其员工的健康状况更加糟糕。根据笔者的调查资料,武汉市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有31.2%的员工反映存在包括职业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1.3 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比重小

首先是企业每年愿意在健康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资低。据健康时报调查,每年2万元~5万元的企业占17.5%;每年5万元~10万元的企业占24.6%;每年10万元~30万元的企业占27%;每年投入30万以上的企业31%。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企业对健康管理的投资不足30万元的企业占到69%,这表明企业对健康投资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投入明显不足。其次是企业每年愿为每位员工在健康管理全面的投入低。据健康时报调查,50元~100元的企业占9.5%;100元~300元的企业占36.5%;300元~1000元的企业占38.1%;1000元以上的企业占15.9%。从上述数据看出:投入1000元以上的企业仅占16%,1000元以下的企业占到84%(何勤等,2008)。

2 当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困境原因

在我国员工健康管理的十几年中,许多大企业基于其雄厚的资金、员工激励的需要以及对健康管理较高的认识等原因,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健康管理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健康管理还存在很大问题,健康时报关于企业主动干预员工健康的调查显示:仅有33.3%的企业会每年定期举办有关促进健康的活动,60%的企业偶尔举办,还有6.7%的企业从未举办过此类活动(何勤等,2008)。尤其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还处在低水平,存在很多困境。

2.1 中小劳动密集型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困难

由于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殊条件限制,很难建立系统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最多只能提供偶尔的体检。员工健康体系由企业员工健康档案系统、健康管理制度与管理系统、员工健康帮助系统、健康环境改进系统和健康事故评估系统构成。这一体系建立要求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并在体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分析评估将员工按健康类别分类进而建立健康管理体系,最后在针对员工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钟亚芳,2009)。从内容和建立过程上来看,健康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较为固定的员工。然而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多为农民工,其流动性很大,单一企业不可能为其提供长期的健康跟踪观察,也很难建立员工的专有健康档案。

2.2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认识

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主要是不理解健康管理的内容和认识不到健康管理对企业的巨大作用。首先,传统的思想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介于没有病与生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很多企业管理者拥有健康管理的意识,也愿意为企业员工提供疾病治疗保障。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忽视对疾病的预防,即对亚健康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进程。

其次,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立的前期存在成本高,建立难度大等问题,甚至有时在建立前还会受到员工的不认同。这些都是的缺乏对建立健康管理的积极性,认为搞企业健康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一种员工福利而对企业却毫无作用。

2.3 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员工健康管理面临成本压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人力成本高,进行健康管理就必然的要增加人工成本,给企业带来成本大幅提高,利润缩小的压力。对于大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老说,其规模大、资金雄厚,基于健康管理而上升的成本会因为其规模效应和员工积极性提高等而带来的利润而抵消,同时也不用太在意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前期的投入。但是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规模小,其利润来源主要是人力成本和销售额分差额,员工成本的小幅上升都会造成其利润的大幅缩小。其成本压力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和同类型大企业,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实践落后,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3 推进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健康管理状况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如企业自身的观念认识等,有些则是受社会环境和特点的影响,如农民工的流动性等。因此要推进我国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健康管理就必须从企业自身和社会协作两个方面进行。基于这个认识笔者提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企业观念并使其认识到员工健康管理对企业巨大作用

改变企业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健康管理的认识是解决员工健康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对于担心成本的企业,只有让其认识到了员工健康管理的巨大作用,同时明白员工健康问题也是企业的巨大成本的现实,才能期望其有动力做好健康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Dee W. Edington,wayne(2006)通过研究指出,隐性缺勤,即工作绩效底下,在应员工健康状况不佳所导致企业损失中占绝大部分。这揭示出了员工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同时企业也要有意识的进行成本控制。而对于已经在做但是因为认识不到位的企业,要认识到健康管理不仅仅是治病,还要广泛的考虑到亚健康状态,并对员工提供持续的跟踪性的健康咨询和管理,总的来说,员工健康应该包括员工生理健康、员工心理健康、社交健康、个人发展健康、个人价值观健康等几方面内容。

3.2 发展专业性的员工健康管理机构

对于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自己进行员工健康管理,构建员工健康管理体系,存在很多困难,包括成本,专业能力方面的困难。因此企业完全可以选择员工健康管理外 包,利用专业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已建立的体系等为自身服务。这一方面可以较好的管理企业,提高员工积极性,消除员工状况不佳而造成的隐性损失,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节约成本。相比较企业自己设计体系来说,员工健康管理外包一方面可节省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应用机构的通用体系,而不需另行开发体系,从而节省了开发成本。这一措施也正是美国大多数企业,包括百事、IBM等大型企业采用的方式,我国未来的健康管理必然成为一个单独的服务行业,为各种功类型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员工健康管理服务。

3.3 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全社会或地区性员工健康管理数据库

建立员工健康管理数据库在很大程度上可解决工人流动性的影响。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健康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全社会的服务。根据以上原因分析,发现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多为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是的很难为其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笔者认为如果拥有不以企业为单位的数据库,员工个人数据可以再企业间流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可以不用重新对员工收集数据,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更持续的服务,进而保证企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师建霞.员工健康管理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21):122-123.

[2]何勤,王萌.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体系建立研究——从人力资本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视角[J].商业现代化,2008(558):310-312.

[3]钟亚芳.美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研究与启示[J].企业活力,2009,(12):55-58.

[4]Dee W. Edington,Y Louis. Kuku Li 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J]. Health management Reserrch,2001,76(103): 140-147.

篇2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的健康飞速发展中承担后勤保障的作用。它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交流和管理的记录,是体现一个学校教学和办学水平的标志。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众多高校普遍关注的课题[。

1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档案管理的程序比较复杂,由于管理结构和管理层次的滞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仍是目前主要的管理方法,严重制约了科学化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

1.1 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当今高校的档案管理,主要还是传统的手段和模式。无论是材质分析、档案管理环境和档案保管方法上都没有创新。他们大多认为档案管理是一件机密的事情,所以把档案束之高阁,放在极为隐蔽的地方,这就造成了档案借阅的不方便,查阅困难。还有就是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服务者,档案管理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无法充分自主地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2 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馆藏结构导致了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没有跟随时代的脚步发簪。档案管理的工作并非只有传统的文书整理、收纳,还应该加强信息化的管理[3]。还有就是很多档案管理都是封闭性的,这就导致了只有学校需要的时候才会打开馆藏,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就连平素师生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大大流失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职能。

1.3 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管理手段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手工整理,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不健全,管理机制较为落后,无法利用计算机进行馆藏资料的有效整理。虽然很多高校将计算机档案管理列入日程,但是目前来看执行的效果一般,大多流于形式。

1.4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档案管理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高校已经开始为档案管理配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由于传统服务模式的影响,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自己服务者的角色,大多都是被动提供服务。很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够,大多都为年龄偏大的职工,对于计算机技术的熟练程度还是很低的。对档案资源也不甚了解,无法主动提供服务,再加上很多高校都没有把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所以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

2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信息时代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对于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优化当前档案管理模式,提高科学化水平,是关乎高校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2.1 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正确的观念是档案管理科学化进程的第一步,只有学校领导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对学校的影响,将其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纳入学校长期的发展计划中,以《档案法》为依据,让师生养成在日常教学活动和科研中进行档案管理的意识,全面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为科学化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一般由校长等学校的领导来直接负责,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要参与其中,通过专门的管理小组来实现档案管理中各项事务的有序进行,比如经费、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采购等问题的决策。构建一个全新的档案管理环境,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与时俱进,科学化管理档案。

2.2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一个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是能否顺利完成档案管理的关键因素,完善的工作机制可以保证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同时也需要全体师生和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建立基本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考核来完善,并付诸实践;其次是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每一个部门的考核中,对于具体的部门是否完成了工作进行严格考察,并关联到每一个人的年终考评和晋升考评,提高人们科学化管理档案的意识,实现档案管理的全方位和高质量开展;最后是要对高校中具体部门的档案管理提出一个具体的明细要求,建立责任制,实现档案管理的有据可考,立卷严格,立案保护,不断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2.3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只好的人才队伍是做好档案管理的核心。随着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支持。在信息化时代,要不断完善人员配置和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师一项服务工作,要主动提供服务,而不能一味的做被动服务索求者。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比如配备索引工具、建立数据库、加强个人档案管理等来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3 结论

档案管理在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转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认识到目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以及服务意识来加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与时俱进,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久龙.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97-197.

[2] 郭淑霞.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0

篇3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人口老龄化、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慢性病增多等一系列医学难题,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寻找适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新时期全球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大多数西方国家将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放在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位置上,从医院到社区的转变越来越多,这使得全科医生也极为抢手。在当今未富先老的大背景下,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全科医生的职责和优越性也并未完全体现出来。人们必须重新认识全科医生及其功能定位,将健康管理引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战略中来,这对缓解我国卫生费用不断上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健康管理的界定与现状

1.1健康管理的界定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弘扬“治未病”的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过程。在健康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前提是健康体检,手段是健康评估,关键是健康干预,目的则是健康促进。

1.2国内健康管理现状 我国健康管理经历近十年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管理。虽然目前有四五千家健康管理机构,但绝大多数健康管理机构都是企业举办,自身并不拥有医疗资源,且大部分都是为高收入人群而设立,不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另外在健康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都是通过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推销保健产品,这将不利于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良性发展。

1.3国外健康管理现状 国外的健康管理相对我国来说发展较早,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套体系。例如美国实行的健康管理是人人参与覆盖面极广的管理式医疗,它通过与医疗保险机构合作来确保健康管理资金的来源。德国则是将预防医疗与健康医疗保险相结合,医疗保障没有费用限制,除了支付疾病与医疗康复外,还提供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预防。芬兰健康管理模式则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通过改变人群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通过1972-1997年25年的预防干预措施,芬兰北卡省的男性吸烟率、血清胆固醇平均水平和血压平均水平分别从1972年的52%、6.9mmol/L、149/92mmHg下降到1997年的31%、5.7mmol/L、140/88mmHg。

2.开展健康管理的意义

2.1有效实践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一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它所倡导的无病防病、病初防重和病后防残的观念与健康管理理念是相一致的。在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是以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为对象,通过合理的干预手段来延缓、阻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将有效地实践三级预防。对于二、三级预防的生活方式管理比无病人群的预防效果更明显,且健康管理的功能在慢性病的二、三级预防中比在一级预防中能有更好的体现。

2.2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一些老年病存在患病率高且治愈率低的特点,应以预防干预为主。对老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健康管理,普及老年人的健康知识,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老年性疾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我国更加从容地应对“未富先老”这一局面。

2.3有效应对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据一项调查显示,即使在中低收入国家,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据了死亡谱的33%、12%和8%,这种情况在我国更加明显。而慢性病及一些非传染性疾病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一系列特点,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干预。健康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慢性病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

2.4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如果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同时,只关注疾病人群,仅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上进行投资,忽视各种健康危险因素对现有80%健康人口的损害,患病的人群将不断扩大,而现有的医疗系统也将不堪重负。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05-2015年慢性病将给我国带来至少5580亿美元的损失。通过健康管理,居民可通过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干预等一系列措施,改变原有的事后干预体制,达到疾病的事前干预效果,这是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和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办法和根本举措。

3.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健康管理的优势

3.1政策支持 2010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代表们提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这标志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012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的全科医生,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

3.2公益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赢利为目的,全科医生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专业服务,使全科医生更容易与居民建立长期的合作互动关系,更容易取得居民信任,这正是其发展健康管理的优势所在。

3.3可及性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般都设在居民生活区,且提供持续,居民可以随时得到快速的帮助。而健康管理实施过程的连续性、长期性等一系列特点,也适合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其稳步发展的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全科医生对于自己社区里的居民比较熟悉,同时居民对自己的医生也同样熟悉,并乐意提供自己的健康信息,这样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健康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是基本的医疗服务,在价格上也较二、三级医院低。因此,在地域、时间、医患关系及费用等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4人员、技术、设备已较为完备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床位设置数、仪器设备及人员配备数量总体上已达到国家的标准要求,初步具备了提供连续性、综合的能力,还有全科团队协同工作等方面的优势。这些都表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人员、设备、技术方面已经都初步达到了发展健康管理的要求。

3.5多元化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方式上,除了一般的门诊外,还有家庭病床和一系列出诊服务,通过这些丰富的服务内容和灵活的服务方式,以及在和居民的交流中,更容易了解关于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可以调整自己的服务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4.社区卫生服务拓展健康管理功能的发展建议

4.1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健康管理建设据卫生部财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期负债累计达3.5亿元,大大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性发展。对此政府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卫生事业主管部门也应改进目前依据辖区面积或人头拨款的方式,实行按“六位一体”功能分类拨款,同时将健康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主体功能之中,增加健康管理专项拨款。相关部门应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及利用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服务利用率等进行考核,以便确定第二年的拨款情况。如果全科医生重视健康管理,居民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就使得拨款结余较多,这样不仅能提高全科医生的工作热情,更能使社区健康管理得到有效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由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的转变。

4.2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居民观念 依据知信行(KAP)原则,只有全面掌握知、信、行转变的复杂过程,才能及时、有效地减弱不利影响。居民接受健康管理理念并为之付出行动的模型见图1,当居民认识到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时,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生某些改变,而态度发生转变后,相应的行为也就会发生。在这种模型中,健康管理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4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7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84-0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而必须对管理和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此,笔者就此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 分析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我国在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城市与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在构成方面不同,加上在进行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采用的管理软件类型较多,且大都难以符合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难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共享、更新和添加,往往只能独自反应所在社区、村镇的居民健康情况,不利于疾病追踪,同时也不能将随访形成的数据及时录入而成死档;三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网络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往往是单机管理,缺乏管理的动态性,进而影响其利用效率,尤其是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利用效率难以提升[1]。

2 关于如何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提高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基于此,笔者以下分别从管理和利用两个方面的对策进行探讨。

2.1 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是致力于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实现统一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技术标准规划,以更好地适应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需要,尤其应尽快编制并统一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从而为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实现动态化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奠定坚持的基础。

二是致力于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体系的健全,首先,应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在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其次,应确保信息的录入和扫描以及拍摄的专业性和及时性,并加强与旧健康档案的对比,并做好档案的归档和整理工作;最后,应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例如为所有的基层居民人手一张就诊卡,在完善个人资料的同时明确动态管理目的,并致力于健康档案的完整,采取分片包干制度确保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归档的科学性,在居民就诊过程中,应确保门诊诊疗系统和健康档案之间联机,以便于随时更新和查看个人健康信息,对于转至上级医院就医后再回来治疗时,应及时将其资料信息和手术信息等录入健康档案之中,切实加强慢性病、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重性精神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应切实做好健康情况的调查工作,最大化的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三是致力于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为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就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在管理过程中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最大化的确保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力度监督和检查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将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内容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考核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考核力度,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奠定基础,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监督和检查,以最大化的确保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及时性[2]。

2.2 加强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利用的对策。在做好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利用,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致力于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善和创新。基层居民健康档案的最大用途就在于为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资料,从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因此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后,医师就能利用其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并能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从而和谐医患关系,并在医保或新农合报销下,患者只需要提供医药保险病历与医保卡卡号,便能在就医时减免部分医药费,进而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

其次,应致力于公共信息服务的强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展的需要,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必须在专门部门和规范流程的引导下切实做好基层居民健康档案资料的采集与分类工作,并对基层居民健康档案资料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进而为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应对不同健康人群实行差别化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全程服务的科学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基础。

最后,评估预测居民健康。基层居民的动态健康档案,使医务人员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诊断,评估居民的健康水平,分析居民的疾病构成、预测居民健康支出,从而为财政投入、医疗保险报销比率、农村卫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人员,必须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效率,从而在为基层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助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89-01

健康档案是指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它涵盖了居民基础健康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通过建立、管理和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掌握辖区内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能够进行高危人群筛选,有效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和健康康复等服务,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因此,卫生主管部门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达标验收中,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要求很高。如建档率>90%,对育龄妇女、儿童、65岁以上的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等进行系统化档案管理。现结合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有些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虽然按期完成,但不能保证质量;部分档案仅局限于记录社区居民与健康相关的基础数据。这些档案无法与居民个人、家庭成员健康变化相联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缺乏指导意义;也有的符合要求的健康档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连续利用而成了“死”档案。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1.1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人不足,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这些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如政府投入少,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靠自己的创收来获得经费补助;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政府投入,完全靠自收自支,驱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无法抽出人力、物力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社区医护人员对健康档案的重视不够,现在社区中的医护人员大多以前从事过临床工作,他们的思想仍停留在门诊或常规慢性病患者的访视上,并没有将健康档案当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备工具。由于政府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自信心;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服务工作中缺乏积极性,这些医务人员对健康档案的利用、回访和更新,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质量。导致花大量人力、物力建立的健康档案,由于得不到定时更新,成为了“死档”。

1.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制约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效率。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主体是社区医护人员,如果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健康教育指导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往往导致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排斥的现象。杨瑶等170名大于18岁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进行健康管理的医务人员学历和技术职务较低,73.5%的居民不接受社区医师,60.6%的居民首选就诊于三级综合医院.仅有35.3%的居民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可见,没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社区卫生服务将寸步难行。因此,必须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能力得到全面升华。

1.4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居所易变。社区居民在年龄、民族、性别、知识层面、等方面差异较大。老年人语言表达、听力、视力有所减退,不同的民族语言都影响居民与社区服务人员的交流;女同志对社区诊疗技术有偏见,只信任大医院;一些重点疾病患者,隐瞒病史难以沟通;低层次居民对建档作用不理解,高层次居民大多有公费医疗认为没必要在社区建档。而且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年轻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租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最后居民担心某些个人信息外泄,大多采取回避的方法,或者是避重就轻,隐瞒病史,使得居民健康档案的推行严重受阻。

2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投人,完善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将难以长期开展下去[3]。社区卫生服务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4]。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投入,增加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经费,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必须完善补偿机制,实行居民健康档案有偿管理,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培训。①鼓励、支持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全科医学培训,转变医护人员的观念。②利用医疗系统优势组织社区医护人员轮流到急症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外科皮肤科、小儿科、心电图室等部门进修学习;③组织有关专家轮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力,为社区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

2.3完善健全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可制定一系列有关健康档案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收集整理、资料归档、保密、统计、借阅登记、鉴定销毁和开发利用等管理制度。确保在不泄漏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隐私的前提下,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动态和科学的管理;积极将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于居民健康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做到居民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适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居民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自己最新的健康状况。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康和建档意识。充分发挥广电、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结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肝炎日、预防接种宣传周、提高居民对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程度;要通过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宣传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引导居民了解、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九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

[2]沈培林.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社区医学,2011,20(11):20-22

篇6

健康管理的过程一般分三步实施:一是收集服务对象个人健康信息(即发现健康问题)。这一过程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健康信息收集的完备与准确的程度直接影响进一步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水平与效果,因此,在信息收集方面要尽量做到全面、准确,除个体的一般情况和体检检查结果外,还应关注其行为生活方式、家族史、疾病史、心理状况等因素。二是进行健康评估(即认识健康问题),进行疾病风险预测。三是在评估后开展健康干预。干预就是帮助个体了解自身情况,制定、实施、监督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从而改善个体生理和心理状况,最终促进社会群体健康。

众所周知,在健康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与客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医务工作者就是护士,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护士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1护士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尊重他人,强化优质服务意识,自觉培养自己职业素质修养水平。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士应利用一切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如通过外出学习、自学考试、论文交流等途径。健康管理中心的护士还应了解医院各科新业务、新技术,以便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取得客户的信任。

1.2护士的仪表、行为和语言是体现整个医院的形像。护士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唤起客户乐观饱满的情绪,增加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当客户来院时,护士面带微笑,热情、友好、主动地接待,使其感到亲切,消除陌生感;在接触过程中,举止稳重,态度和蔼,得体地介绍自己,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交谈时双眼注视对方,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认真倾听客户的叙说,让其感到你是真心关心他,取得客户的信任,更多地了解对方的需求。

2大力宣传健康管理知识

一个人体内可能潜伏着病理性的缺陷或功能不全,但无任何表象。事实上,有许多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感觉。譬如,高血压患者有一半是在体检时才被发现;隐性冠心病平时毫无异常,待到自我感觉有问题时常常已到晚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定期地进行健康检查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了健康公式:健康=15%遗传+10%社会因素+8%医疗+7%气候因素+60%生活方式[2]。由此可见,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是可以通过健康管理有效地预防的。由于我国健康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其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还未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大多数人还处于有症状才就诊的状态。因此,对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护士来说,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就是我们的责任。三年的健康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宣传,增进社会群体对健康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对于更好地在全社会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健康知识,逐渐提高了人们对于健康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近三年来,参与我院健康管理的人数年均增幅达到34.4%,参与人员涵盖多数职业人群。

3服务好每个环节

3.1前台接待。健康体检客户在进行体检前一般先与护士联系,进行咨询,护士根据其需要安排健康管理医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咨询并选择相应的体检项目,开始进行健康管理的程序。

3.2检前告知。在体检开始时,护士要为体检客户作好体检前的准备工作,交待体检前的注意事项,准备好体检者的各项检查申请单,并与相应检查室做好衔接工作。

3.3导检过程。随着健康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导检护士这个新的职业,这个岗位不需要护士打针、输液、发药、做生活护理等临床护理工作,而是指导(陪同)体检客户完成各项检查。在整个导检过程中,护士都要保持文明礼貌,微笑服务,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体检客户进行沟通。医院某些部门还专门为体检开了“绿色通道”,这是考虑到参加体检的这类人群并非病患,我们应充分利用“绿色通道”这一措施,为体检客户做到最好的服务,使他们享受到舒心、便捷的检查过程。

3.4健康档案的建立。护士对体检客户进行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并进一步提高客户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度,指导或帮助客户填写健康危险因素调查表,督促他们提供全面的健康状况信息,护士对这些健康信息进行电脑录入、整理,并进行动态的管理。

4积极参与健康指导干预

客户在完成健康体检后,护士收集所有的客户资料,协助医师、健康管理师根据其体检的结果及提供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健康计划,并对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干预,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改善健康状态,恢复健康体质,保持健康身心,提高生命质量。护士根据医师作出的评估结果对客户提出适当的生活指导,根据体检结果定期电话提醒客户进行复检或追踪存在问题的干预情况,同时发挥综合医院优势,提供各项专科咨询及专家预约服务。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大众对护士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健康管理中心这个新兴领域,它的营运具有市场性、商业性、服务性[3]。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加强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力及职业礼仪的培训,更好的完成护士在健康管理机构中的使命。

参考文献:

篇7

一、当前医院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不足

1.相应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医院在执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应以相应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前提,使其发挥出指导、规范各项工作开展的作用。然而,当前在部分医院中,对健康管理这项工作所指定的规章、条例等不够完善和健全,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明确的依据,存在责权不明,奖惩措施实施依据不明晰等问题,同时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中还存在材料归档混乱、信息内容不全、保管不统一等,同时考核制度结合的不够紧密,这对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

2.健康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管理也逐渐呈现出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管理模式及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暴露出诸多弊端。但是,在健康档案管理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仍不够成熟,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信息化水平较低,在软硬件配备方面不够完善,不符合相应的管理标准,使得健康档案的采集、保管以及利用等各环节受到影响[1]。

3.医院健康档案资源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健康档案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对居民健康状况等方面信息的真实反映。部分医院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其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未将健康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对档案资源应用的不合理、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使得管理效益及经济效益低下,对医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不利的作用。

4.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医院健康档案涉及面较广,保函大量居民身心健康方面的信息,这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自觉完成工作的高度责任心。然而,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目标,使得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关领导的忽视,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同时,部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未能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及方法。

二、促进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1.建立并完善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由于医院健康档案信息量较大,档案内容的覆盖范围较广,不同人群的档案信息较为复杂,因此,完善、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有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2]。应从全过程管理医院档案工作实施情况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对档案收集、保存、管理及利用等各环节进行管理的条例,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监督和约束。制定“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实行由医院分管副院长领导、各科室执行并共同负责的方式,促使管理人员能够以国家相关法律以及医院规章制度为依据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切实将管理工作落实。

2.加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部分医院中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项新兴的管理工作,在我国起步发展较晚,因此,部分医院在健康档案管理方面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争取医院领导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方法,同时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设备,促使档案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应在管理过程中逐渐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设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化管理健康档案信息,提高档案资源管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将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出来

医院健康档案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转变对档案的传统片面认识,从思想层次上提高对健康档案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通过及时更新管理方法与模式满足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医院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有效信息,不仅显示出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广大居民的健康状况,合理、科学、充分地利用档案资源同时为医院今后的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使健康档案与图书有机结合,将健康档案资源的功能最大化[3]。

4.加强健康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篇8

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是档案利用者,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是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孤本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要求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在我国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普遍的偏见,认为其是“形式工作”“机械劳动”,甚至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称之为“半退休式工作人员”。总之,目前我国对档案管理工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同样如此。因此,应当提高各级领导对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妇幼保健与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中去,在年度经费预算上,给予此工作足够的经费支持,将档案管理工作放到各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年终考核中去。

二、 明确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档案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其最基本的职业责任是保证档案管理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完整性,同时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对于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保证所管理的妇幼保健与计生档案的完整性――不被损坏,做到所管理档案的安全性――不丢失,同时还应担保证所管理档案的有序性――规律摆放,不凌乱。

三、加强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是保证工作保质保量有序完成的关键。对于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前提之一。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而言,其管理的对象是数量庞大、凌乱、毫无规律的纸质材料,档案管理工作更是一项琐碎杂乱、大量消耗体力、脑力的工作,如果没有成熟的规则制度对工作内容及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约束,就会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的杂乱无章。所以各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自身的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上级领导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中心的指导与监督,使得档案管理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化、细心化、标准化和规划化。

四、加强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与考核

虽然目前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人依然是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加强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一方面必须吸纳一批对档案管理具有创新思想、技术熟练、专业技能高的专业人士进入妇幼保健与计生档案的管理的工作岗位上;另一方面,应对现有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余培训,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建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改善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懒散、消极的工作态度。

五、 树立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档案管理的法制意识

篇9

关键词: 慢性病;档案;管理;对策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files;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321-01

0引言

我国70%的死亡为慢病致死,由慢病导致的早卒占全国YPLL的63%,我省慢病的流行也呈现上升趋势,慢病占总死亡的构成已由1989年的61.67%上升到2005年的70.63%。加强慢病防治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社区是进行慢病防治的平台,是健康促进的基本场所,因此加强社区慢病档案管理对慢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社区慢病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 人员及基础设施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慢病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办公场所和设施不足。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并做好筛查记录。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算应该900人,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应有10800次随访,并进行档案记录,按考核指标,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按现在的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物力远远不够,很多人身兼数职,可能出现的则是为了完成随访记录的任务而闭门造“访”,臆想造“档”除了高血压病以外,常见慢病性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二十多种,若因人力物力不足而有上述情况,则很难保证辖区内所管理的慢病病人的真实随访档案的记载,势必造成“活档”变为“死档”,甚至出现大量虚假档案。

1.2 队伍不稳定,具体工作脱节慢病管理政府强调很重,落实到社区很轻,没有把慢病管理列为重要岗位,反应在人员问题上就出现安排人员很随意的情况,年轻人看不到工作的重要性,觉得干这个工作技术含量低,前途不大,故而不安心。这些都造成了慢病管理队伍不稳定,经常更换人员,导致慢病管理医务人员不熟悉慢病管理相关知识,社区配备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有限。

1.3 档案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档案是直接形成的真实历史纪录,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对慢病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导致责任心不强而使档案质量不高或不实。由于责任心不强的原因,常常造成档案记录不实。已建的慢病档案,或无治疗记录,或治疗记载不全,或治疗记载不实。

1.4 健康促进环节薄弱健康促进在社区内居民的入户随访开展不力,有的无法完成入户随访,无法完成随访档案记录。健康促进的物力与财力的支出相当有限,把健康促进工作简单化,以搞点宣传、造点声势、讲点知识来代替健康促进,没有从民生的角度着手健康促进工作。

1.5 慢病人员管理困难社区慢病人员的管理客观上存在几大难点:一是慢病人员流动性很大,经常更换住处;二是管理人员上班的时候,病人经常不在家;三是有部分病人不愿意接受管理。

2慢病档案管理的对策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领导对慢病管理工作的责任。慢病防治管理工作,是国家民生系统工程的内容之一。政府是慢病管理工作的主体,政策、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经济安排、方案制定、目标任务等,都由政府负责。

2.2 慢病档案管理的督导考核:慢病档案管理是纳入了政府公共卫生能力考核指标的,由于种种原因,目标档案管理工作的督导考核常常网开一面。应该根据目标任务,加强督导,严格考核,这样才能规范慢病档案管理工作,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专项经费支持。

2.3 社区要将积极争取到的专项经费做到专项专用,人员、设备、场所等要有保障,建立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努力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慢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做到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直接责任人的档案意识和责任心。社区是是慢病档案的责任者,社区医生既是档案的记录者,也是档案管理员。档案就是历史,是他人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是为治疗病人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2.5 慢病档案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十分必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改变服务方式,变被动型服务为主动型服务。

2.6 加强健康促进工作。健康促进的主要目是改变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让慢病病人自己主动参与“书写”慢病档案,从而使慢病管理做到服务对象与管理者的互动。通过对慢病病患者进行病症管理和日常干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慢病档案管理的目的。

2.7 稳定慢病管理医务人员队伍,提高待遇。要有激励机制鼓励全科医生在社区搞全科医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指明业务和学术发展的方向。全科医生的管理要到位,在社区开展合乎医学业务要有一个逐级抬头的业务管理,为医生的业务发展提供全程服务。

2.8 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慢病管理医务人员团队的专业培训,完成知识更新。转变原来的专科医生的概念,对社区医生进行统一的全科规范化培训。

2.9 加强慢病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社区内部考核机制。2011年,四川省统一启用“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这对慢病档案的管理提供了便利,统一了书写内容,减少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力物力。

总之,搞好社区慢病档案工作,对居民的慢病预防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对全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health management;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78-02

0引言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大学生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卫生保健,以建立适合大学生的疾病预防、疾病干预与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目前,有关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研究很少,以下将对在大学生中怎样进行健康管理做一探讨。

1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大学生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虽然学生的健康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2.3%[2]。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危险因素的增多,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了解健康知识,而是要学会如何促进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健康管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健康管理主要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的防治与管理[1,3]。美国的健康管理研究成果表明,依靠这种强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变人群的健康状态,使人群维持低水平的健康消费[4]。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健康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群体,研究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2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特点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群体健康管理,通过心理咨询和健康咨询来做到个体健康管理。这样不仅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兼顾了个人健康需求和疾病管理。它具有以下特点:

2.1 人群的特殊性

主要包括:①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②具有对健康知识的求知欲,且在集体生活中容易相互影响,有利于知识的传播。③职业人群的相对集中性,有利于职业健康教育。④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2]。

2.2 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特殊[5]主要是通过医师、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完成的。高校有卫生保健人员、体育老师、健康教育老师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强,在三者的配合下能够顺利完成大学生健康管理。

2.3 健康管理内容的特殊性[5] 大学生活是即将离开学校迈入社会的中间过渡阶段,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遗传病管理与营养管理等将对大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2.4 与健康教育的不可分割性[6]它和健康教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它们的宗旨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他们的内容也具有交叉,前者注重的是对疾病的认识,而后者是对疾病的掌握,即如何掌握自己健康。

3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组成

大学生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一般由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三个部分组成[1]。通过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生活方式等需要管理的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进行健康危险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或群体采取行动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4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实施步骤

4.1 大学生健康信息收集及评价[7]收集包括入学和毕业健康体检、校医院常见疾病和传染病诊治记录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咨询记录等各种健康信息,并查阅大量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资料。然后根据所收集的大学生健康信息,用数学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

4.2 制订群体和个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即健康干预

4.2.1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基本内容[8]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管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了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②需求管理。包括一些基本的保健常识,各种保健方法的介绍。③特殊疾病管理,包括学生的自我保健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来管理自己的小病,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4.2.2 大学生健康干预的方法[9]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方法是在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的。①向新入学的大学生发放健康管理手册。②开设健康管理选修课,包括大学生健康教育、环境健康教育,营养与健康等课程。③校医院定期进行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健康管理知识讲座,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师生健康座谈会。④发展学生健康社团,如卫生保健协会,做健康知识宣传。⑤通过校内网页宣传预防保健知识。

4.2.3 大学生健康管理的评估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10]。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信息,对社会的适应状况信息和医疗支出费用信息等,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对资料进行量化评估,对实施健康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并反馈调整干预措施。

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健康管理以其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投入少效益高和个性化的服务而茁壮成长。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健康管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意识,对自我的健康进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主编.健康管理师[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7.

[2]李淼晶,牛志敏,许岩丽等.高校社区实施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45-6.

[3]李保安.健康管理在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钢.健康与健康管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3):75-7.

[5]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6]刘华,傅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1,(10):757-9.

[7]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2):183-4.

篇11

1.1学科发展性健康管理学的学科内涵、理论基础、方法路径、标准规范、法规制度、人才建设等体系建设尚不够健全,有待不断发展创新、丰富完善。

1.2技术集成性该学科优势在于多学科融合与集成创新,其技术发展必须在吸收、借鉴相关学科内容方法的基础上,集成创新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从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技术。

1.3需求多元性健康管理对象是不同职业、团队、阶层、年龄、健康状况的社会人群,其健康管理标准、要求、重点都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多元化要求必须突出个体化、个性化服务。

1.4服务持续性根据“健康体检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的整体健康管理观,健康管理是循环往返、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服务必须持之以恒,延续于服务对象的整个生命过程。

1.5信息主导性“零级预防”是指导健康管理的重要理念,需要将健康体检结果与遗传因素、生作者单位:310007浙江杭州,杭州疗养院,

2.健康管理专科

中心活动方式、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健康风险与健康问题,提出干预方案,并多重分析对比。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必须加强配套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海量健康数据云储存、云计算。2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实践在深入分析上述健康管理学科特点基础上,我们将护理服务有机地嵌入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串接并整体重构。

2.1服务架构系统化

依据“功能独立、过程牵引、协同高效”的原则,依照健康管理6大功能区,配置市场维护部、客户服务部、体检运营部、评估干预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控制部等护理服务组织架构,增设前台业务指导接待员、健康管理师、客户经理、专职导检员、信息维护员、质控员等岗位,重组健康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体系。

2.2服务布局人性化

利用视觉色彩系统和绿色盆栽,设置军人专享区、女宾区、内镜区、血管检测区等人性化功能区域,分别建立健康管理宣传栏和特色项目介绍的宣教橱窗,统一制作各类检查注意事项和爱心贴士等温馨提示。在各区设置定点工作人员,开展健康关怀服务,如无障碍(绿色)通道、健康讲堂与咨询、茶艺表演、高龄专职引导,健康指导手册发放及轮椅、女性专用品、便民箱、糖果等应急物品配备。

2.3服务流程规范化

在3C模式[顾客(custom—el")、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的影响下,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模式成为健康管理关注的焦点,因而流程式管理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不同岗位和不同专业间贯通衔接的方式,做到点面结合,逐项完善院级、部门级、部门内的三级流程重建,设计各类服务的新的实用表单,以“面一点一面”的循环方式在健康体检的前、中、后各环节,规范运作健康体检预约、导诊、科间协作、为兵服务、结果评估与干预、个体健康管理、咨询服务、客服呼叫等后续服务流程。实行护士长一线主管负责制,通过看、听、沟通、意见征询等多种渠道准确把握各项流程与其他专业管理的融合,解决跨科之间的矛盾,第一时间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服务流程可追溯性,达到服务流程最优化和服务效能最佳化。

2.4服务标准制度化

根据服务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客户需求,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不同需求、不同病种的特点,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界定健康体检前、中、后各环节的服务内容,制定单项与综合、静态与动态、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工作标准与规范、岗位说明和考评机制。完善投诉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设立投诉部门和意见征询,建立各类服务补救预案和服务问题登记本,从人、物、设备、环境、方法等层面全面塑造具有稳定性、及时性、系统性、细节性的服务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

2.5服务技能专业化

健康管理学的多元性决定了护理专业发展的多元化。围绕健康管理的工作特点,努力增强从事健康管理的护理人员在评估与干预、沟通、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异议处理、教学和知识综合7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实施多样化学习培训途径,如国家健康管理师资质认证培训、继续教育、参加学术会议和各类培训班、参观见学等。专题进行服务礼仪、对客技巧、呼叫服务、服务流程情景模拟等内容的特别培训和跟班作业指导。在护理单元内开展角色扮演、服务性学习、小组合作3种形式的健康管理专业知识普及、业务项目实践、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小组探讨等内容的护理教学工作。将健康管理学理论知识融入护理学专业建设,为护士创造学习新知识、实践新技术、参与管理和交流探讨的机会,促进健康管理学指导下服务技能专业化发展。

2.6服务支撑信息化

在实验室信息系统(U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心电系统与健康体检系统对接的基础上,我院相继建造了呼叫中心和智能排队等信息平台。数据的实时联接使护理人员能在不同位点及时掌握动态信息,有效调整体检运行,实现标本留样、排队取号等项目的自助服务,达到体系运作的最佳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开展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掌上信息应用(APP)等健康管理媒体技术和联网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24小时在线的自我健康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健康体检预约、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在线报告查询、专家互动咨询、紧急医疗救助、远程健康监测等功能。

3深化健康管理护理服务模式的思考

3.1加强健康管理理论

学习与研究开展健康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将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理论研究成果融入健康管理的理论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健康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并有所创新。

3.2强化健康管理专业

护理人才培育健康管理学的护理工作是由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单元组成的。服务内容多,角色转变大,能力素质要求高,工作时间场所不固定,工作形式多样化,是现代护理学的创新过程。目前由于精简整编,护理人员队伍梯次不明显,要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健康服务要求,打造护理服务品牌,亟需增加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培养力度。

3.3更新健康管理护理工作思维

由于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服务理念的认识还相对滞后,个体化健康管理学护理服务经验不足,要实现由传统护理向策划、预防、体检、跟踪和调控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健康管理学护理转变,必须调整护理管理者工作思维,促进护理创新的质的突破。

篇12

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方面都是十分的广泛的,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医疗工作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整个医疗系统的各个部分的记录都是非常的有意义的,也是对于我们人民群众权益的具体的体现。在我们医疗企业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对于人民群众的负责,是医疗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更好的为患者负责;在一些公共事业单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好安全的高质量服务。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加以重视。

二、保障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卫生档案在我们的实际的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其管理、收集等环节一定要更加的具体细致化。我们进行管理的最为主要的原则就是与实际相结合,因为我们进行有序管理的最为直接地目的就是进行实际的工作。我们的卫生档案很多的时候要与相关的单位进行很好地配合,对于其规章制度的形成也非常的关键,一切与实际相联系,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有序的开展工作。这样工作涉及到了我们工作的很多的方面,所以一定要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这样才能推动产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三、加强各种门类和载体卫生档案管理

管理的方案在近年来,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由单纯的文字版发展到录音、影像等方式,这样的档案更加的形象具体,我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更加的方面,对于电子版的档案,我们只要进行简单的电脑的存档就可以了,大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管理,这样的管理的模式也是我们未来管理繁荣重要的发展方向。

四、规范卫生专业档案管理

要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血站、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卫生专业档案的管理。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一定要真实准确,我们进行看病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真实的把病人的情况作好记录,然后进行统一的存档保管,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年限的保管,这样对于该病人的信息可以进行随时跟踪。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完整的体制,有利于我们公共健康档案的生成。医院是我们这方面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的地方都可以对此进行很好地借鉴。我们如今的医院这方面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理念,运用先进的技术,对于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时代的需求,未来的工作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要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对城乡的健康档案的一直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部分,由于一直以来我们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对于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刻,此外,我们的医疗部门管理的不够完善,有很多的漏洞存在,这样对于我们工作的顺利的开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的医疗系统的初级的组成单位就是县级单位,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重视的程度。在这一方向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上一个台阶,不断地形成制度化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响应当前的发展形势,使得我们不完善的部分进行慢慢的完整,也是未来发展的大的趋势。

五、提高档案人员履职能力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我们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不断的加深其重视其重视层度,相关的领导部门一定要加强认识,加大支持力度。

2、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档案管理的价值就在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工作执行提供服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服务既是前提也是目的,没有良好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档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因素。要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开展档案工作,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发挥档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等材料为主动收集材料,主动、热情、及时、准确、全面、周到地为档案使用者提供帮助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