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学案范文

时间:2023-11-11 08:19: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地理导学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地理导学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6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中明确指出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意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导学”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都不是特别的大,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导学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可是,现实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教学问题,这就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如何高效科学的实施导学案。

一、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

导学案的制定过程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由科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导学案的初步制定,然后科室所有教师进行集体商议,针对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接下来进行导学案的二次制定,之后将修改过后的导学案发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教师再一次根据所带班级的学习情况制定符合本班的导学方案并最后根据教学实情做课后修订。由此,通过导学案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或是实施中对个别教学情况重视不够的话,那么,导学案就无法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教学。此外,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导学案的使用中不认真对本班的学情进行合理的分析直接将导学案拿过来进行授课,这样的话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

一方面,如果导学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那么,教师则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想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导学案设置的内容难度过大,极容易挫败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导学案也无法有效呈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师课堂教学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对本班班级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将学生学习实情和导学案两者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认真检查和总结

初中地理在中学阶段所占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因此,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不够,由此导致教师对工作不认真、不重视,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敷衍了事。这样的教学情况导致导学案的批改和反馈成为制约导学案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绊脚石”。导学案的制定是经过教师多次的商量和修改之后制定的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引导材料。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准备充足的学生才能取得成绩的进步,因此,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导学案的不认真完成是急需改变的教学现状。我们说,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由此决定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视此类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手段来进一步监督和帮助学生呢?检查是约束学生,激励学生加强学习的良好的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和批阅情况的反馈。

如今,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有些时候为了督促学生及时、高效的完成作业,教师会采取上交作业的形式来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是,收上来的作业教师只是放在一边,不进行批阅,那么,教师也就无法给予反馈,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学生的学习就无法及时进行改进,学习积极性就会受挫,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导学案的批阅,并及时将导学案的批阅情况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为将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地理教师在导学案的制定和修改中将部分内容加进导学案中,此类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但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情,这类知识并不适宜在本节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达不到,那么,其检测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那么,教师也就无法从导学案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此外,针对部分拓展延伸的知识,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链接或是加油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二次指导,从而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与研究。此外,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教学的沟通,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导学案问题设置的看法,这样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教学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将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2

初中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便不予重视,这使得地理这一个科目在部分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的眼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科目。部分学校地理课仍由非专业的地理老师担任,使许多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怨学情绪,导致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这一个科目。为了改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边缘化”的情况,笔者尝试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从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导学案,到现在导学案的应用,我认为导学案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学生总是在期待地理课的到来。下面我就谈一谈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和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

(一)在导学案之首精心设计情境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学生引入探索地理知识的境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教授“火山地震”这一知识点时,播放我国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片段,从而引入地震有关知识;通过网络搜索出火山爆发的视频短片,从而引入有关火山知识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惊叹好奇,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这是良好的导入的效果。

(二)在导学案中设计和课本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进行导读

导读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图表文字进行分析的一个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的提问来掌握主要知识。但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常出现在阅读课本时前后混乱、思路不清晰、知识点记不住等情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师在课前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自学问题,把课堂的活动流程设计好,并指导学生针对学案中的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实施分段阅读、理清结构、看图分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

例如在学习地图的阅读中关于比例尺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比较南宁市和广西哪幅图的比例尺大?2.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3.哪幅图上南宁表示得更详细?在比较的同时,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面的结论写出来,即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略。接着进行画平面图比赛,教师给每一个小组3张A4纸,要求学生画出教室里第一排到第三排课桌椅的平面图,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美观。这样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在导学案中设计练习题导练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训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训练主要以完成练习题的方式来呈现。练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笔答练习、口头练习、抢答练习、分组练习、互问互答练习。例如在讲《亚洲及欧洲》这一节课时,先组织学生分小组来开展活动。一个小组分别找出亚洲、欧洲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流特点、人口特点等方面的区别,另一小组计时,然后采用不同小组互问、互答和抢答的形式来完成练习。在这样的情景和气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都被激发出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枯燥的记忆变得更加形象而生动。这种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训练中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从而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就无法参加在课堂上开展的各种活动,就算参加活动也不知道教师上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使用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看课文、读材料、参与活动。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将要讲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上学生交流导学案,实现探究,完成讨论得出结论

课上交流导学案,实现讨论、探究环节。学生在预习时,会碰到很多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导学案中要把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各组进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活动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三)解释、总结、归纳导学案,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小结依然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疑y问题暴露出来,矛盾得以展现,这样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就很有针对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时要兴致勃勃、情趣盎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对于刚刚教学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多次强调和总结。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至关重要。

篇3

利用学案导学是建构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具体体现,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并积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导学案的质量是个先决条件,因为它是教师与学生信息交流的纽带。是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在导学案主要环节的设计方面上,总结的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方面

本部分是个体的学习行为,需要利用课外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完成这一部分的目标是熟悉课本,预习基础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构建一个框架,这就决定了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忠于教材,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的航标,因此必须按照课本知识编辑的顺序层层展开,不仅需要处理文字内容,更要突出地理特色即地理插图的处理,形成图文互释的结构。2、降低难度,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量采用填空的形式,而所填的内容都能从课本上找到答案,有些难以准确的而又比较重要的内容,学生填写比较困难,可以用底划线加以强调;二是进行相关的提示,例如通过阅读什么图完成什么问题等,增强导学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要求明确。既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每个问题的开始都对学习行为进行限定,使学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学习目标方面

“凡事,预早立,不预则废。”首先学习目标不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授课时遵循规则条例,而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以及所要培养的情感的具体要求,一个侧重于教师的主导地位,一个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是教师设计出来的学生必须遵学的学习方案。制定导学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紧扣新课标。

制定三维学习目标,即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部分组成。2、每个目标都应由行为动词、知识技能或者方法与情感的要求两方面组成,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操作。3、学习目标不是仅供展示的条条,它既是一节课的起点,也是一节课的落脚点,不是漂浮在空中的美丽的云朵,而是深深扎根于课堂沃土中的参天大树。

三、合作探究方面

本部分是导学案“戏眼”,是课堂教学的所在,设计时必须浓彩重抹。设计探究问题时一般要突出以下特点:1、内容的传承性。本部分是承接“自主学习”而来,在知识上是“自主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在能力上是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生成和发展。2、素材的实践性。“学习有用的知识”是新课标重要的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时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活水源”引入课堂。3、问题的挑战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经过一定的思维努力才能解决问题,才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不竭的内驱力,因此设计的探究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4、排序的生成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必须降低知识的坡度,设计好台阶,步步登高,层层深入,因此探究问题的排列上必须由浅入深,前一个问题是学习后一个问题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提升和发展,这种问题排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娓娓道来中自然而然生成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气氛推向。

四、注意到学案的几点功能

1、自主与探究功能。例如《气温的分布》一课,引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可以用日或者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那么,若要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呢?”学案上呈现一幅标注出不同地点气温情况的草图,“怎样使这张气温图看起来更清晰,更便于我们分析各地的气温状况呢?”七年级的孩子们在七嘴八舌的争议中拿着草图“开刀”,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等高线”的基础,很快,“等温线”跃然纸上、“低温中心”和“高温中心”的特点也水落石出。学案成了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工具,学习也取得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篇4

现行的地理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的,就看我们教师怎样去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在怎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上下功夫。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主张构建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地理课堂,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作向导。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践中,本人有以下的体会。

一、地理导学案的编写

(一)原则要求

让学生动脑动口更动手,使课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人人有收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讲练结合,小组交流合作,突出练习能力的培训。

3.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学法研究,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4.体现分层教学,分层过关。

(二)编写要求

导学案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新课讲授和复习训练。这里主要讲的是新课讲授时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以“激发兴趣,引导学习”为目的,以发现学生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设疑和质疑。

课前自学,要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使内容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好学生对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新知识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或创设情景,引发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有所思,内容有较强的操作性。

编写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把教学目的以及重点难点转化为练习(如填空或选择练习),把基础知识点转化为练习,把新旧知识转化为练习,通过做练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完成练习,解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前自学的题目 ,设计要讲究技巧,设置练习时以“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等为宗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发现知识。例如:在“我国的疆域”这一节,我的课前预习就以学生看中国政区图,认识和了解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以及陆上邻国、隔海相望国有哪些,位置如何,完成相关的识图题。

2、课堂学习与探究

这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这个过程的教学原则是“讲”“练”结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多久,哪些是需要练习的(口头、书面;独立、讨论、交流),都要有一个周密的考虑。设计练习,要从学生出发,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学习与探究过程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①讲解。讲解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体系。

②基础知识练习与巩固。巩固课堂重点知识,突破重点,培养能力。

③分层练习:巩固基础,落实知识过关。练习的设计要体现“难易”,太难太简单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④知识探究。突破难点,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⑤实战模拟,挑战自我。做会考(考试)真题,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选题要注意难易搭配,“死”“活”兼顾,紧扣重点。

这环节所做的题目,我多以选择和识图题为主,尽量做到与结业会考题形相一致,难易相近。课堂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训练过程进行精心选择,也可以与教辅资料并用(一般结合《地理填充图册》)。该环节是课堂的重点所在,所以我会花较大的精力去编写与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检测

一般课堂上都要安排课堂检测。要突出对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检测,有一定的层次,以照顾大面积同学为主,达标率要在90%左右,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感觉。时间可控制在5分钟以内。题型根据该节课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确定(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思考题)。通过检测,我们可及时了解学情。

4、课后练习。

巩固重点知识,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兴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内容:①巩固重点知识(复习类作业)。②突出知识运用(迁移类作业)。③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类作业)

课后作业可根据实际进行布置,可布置,也可以不布置。我的课外作业多为迁移类。例如:“日本”这一课的作业是:请根据日本工业的布局与原因,分析本区海产业发展及运输业发展的利与弊。又如“我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课,我则要求学生调查学校周边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为周边土地的利用与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学习“海陆变迁”这一课时,我则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回家采访家长、村委会干部、或当地老人家,了解本地区填海造陆的历史和堵海英雄的故事,做成手抄报进行评比。通过这些课后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的实用性,感觉到了生活中的地理,更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导学案的最后要安排“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上的学习情况,有哪些掌握得好的,还有哪些地方(知识点)有困难,对老师的教学有何建议。这样可方便教师对学情进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调整我们的导学案编写与课堂教学。

二、地理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堂使用

教师以“导学案”为纲进行教学,学生以“导学案”为本进行学习。每位同学都必须认真完成导学案的练习内容,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要求必须用红笔订正。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也要用红笔订正。这样方便以后的复习查看。

1、课前学习。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或自练)情况,确定下一步讲解的问题。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尽量避免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不作提示和帮助。学生完成自学后,可以马上对答案,对于基础性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自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则要做出适当的点拨。

这一环节,我会特别关注班上的中下同学,注意他们是否有动笔,是否有学习困难,适当的给他们一些点拨与指导。这样中下同学都能动起来了,那么整个班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学习效果就有保证。

2、师生互动。以“导学案”为教材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各种训练。引领学生在导学案上认真练习,订正答案,做好笔记。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生帮学生(小组学习与讨论),也可以教师帮学生(个别指点与整体点拨)。这时,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即我们所说的“导演”,把每一个学生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品尝学习的喜悦。

3、课堂检测。当堂完成,要及时反馈,以便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检测要批改,可以小组长改,可以学生间互改,教师也可以不定期的抽改。对于学生的小测成绩,达标的,我会给予加分的表扬奖励,不过关的则当日补测,过关为主。

(二)资料保存

1、学生的职责。①认真爱护每份导学案,并按顺序将导学案装订成册。②建立个人错题集。

2、科任老师的职责。①依时批阅学生导学案,定期检查学生纠错情况,导学案有上述工作的痕迹。②对一些关键习题,一定要批改。对做得好的同学、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加分。③要求学生多练习。④建立班级错题集。

资料保存利于学生学习资料的积累,方便复习时使用,同时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老师自身,则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减轻了不少的备课负担。

通过一段时间对地理导学案的使用,感觉课堂效率比以前大有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多了,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同学们也较喜欢这种课堂模式,乐于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对地理课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学习效果较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