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及预警范文

时间:2023-11-11 08:19: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风险及预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风险及预警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254-02

0 引言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已于2012年1月在全国公立医院正式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制度的实施为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过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具体内容包括“筹资管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管理以及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的监督和控制”等方面。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以合理价格提供医疗服务的指导思想下,对医院的财务活动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调控。医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其运营资金的筹措、资金的投放使用以及收入等相关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是医院各个利益关系的聚集点,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公立医院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

1 现状及问题

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着一定政府福利职能,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随着医院的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注重经济效益已成为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公立医院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已逐渐渗透到管理和运营的各个层面[1]。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成本控制和财务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呈现出许多较为严重的缺陷。

1.1 财政补贴不足,资金补偿渠道单一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它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补偿方式主要是由政府提供补贴。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谋求自身发展,公立医院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对卫生事业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相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需求而言,还是严重不足的。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筹资渠道主要有短期借款、商业信用以及留存收益等,筹资渠道相对单一。公立医院补偿主要有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服务费、药品销售差价,其中医疗服务费、药品销售差价属于市场补偿[2],国家财政对医疗机构的补偿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国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难以满足医院发展资金的需求,投入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

1.2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预算缺乏刚性约束,执行约束力不强

目前大多数的公立型医院并没有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预算编制管理体制,我国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现状是缺乏刚性约束。任何一个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都必须有一套逻辑科学、合理规范、结构严谨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也不例外。由于编制缺乏科学性,导致预算过于笼统、粗糙,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年度执行中追加较多、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频发,是造成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刚性约束的重要原因[3]。公立医院普遍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一种财务上的预算,只涉及到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预算报表的编制,未能结合医院当下的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的规划设想。

1.3 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设备共享效率低

医院固定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而且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医院要科学规划医疗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合理限制医疗设备引进从社会、患者、医院三方利益出发,做好医疗设备引进、采购或租用工作。严格审核引进渠道,应该科学的核算成本,把成本、疗效、数量联系在一起,制定最优价格,尽量扩大设备应用范围。对固定资产的清理、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不重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效率抵,科室间设备重复购置,共享少。

2 完善财务管理的措施

2.1 科学制定医院的财务规划

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医院财务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因此,医院必须强化财务目标的制定,遵循财务管理目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医院的财务目标在追求医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益的同时,医院还应该肩负着救死扶伤社会救助的公益责任,财务目标必须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进行相应的调整。财务管理工作将成为医院各个利益关系的焦点,通过制定成熟的财务政策确保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高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医院应当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来实施编制全面预算。支出预算编制一般采用“三上三下”的方法进行编制,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医院预算编制、审核、执行、考核与监督;改进医院财务核算体系,科学界定收支分类,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体系;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体系,加强医院财务监督与控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预算机制在医院的执行可以帮助医院发展更有战略性,医院成本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2.3 强化成本核算,实现收入与成本配比

成本管理是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有效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4]。医院需执行严格的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制定成本核算规范与办法,明确成本开支范围,真实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定额控制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

2.4 加强内外审计力度

为强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财务监督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监督、收入管理监督、支出管理监督、资产管理监督和负债管理监督等。加强内部审计,确保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做好专项经费的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监督规章制度和监督流程。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院的审计监督作用。做到内外协调,同时监督。

3 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篇2

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采取一定的措施能将风险降到最小,以确保医院收益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建立有效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当前医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1管理者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

任何有财务活动的地方,都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在医院管理中,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管理者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现有资金,就不会造成财务风险,而风险意识薄弱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造成的疏忽,对财务人员的思想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不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工作,没有落实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并控制的工作流程,思想上仍存在旧观念、旧思想,一旦造成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者漏洞,就会给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管理者对实施者的思想影响重大,同时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对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1.2政府补偿不足

我国医院的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经济上实施独立核算,但是政府的补偿不够也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医院药品的价格及其收费标准都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同时又要承担政府公益性开支的一部分,却得不到政府的足额补偿,造成医院经营困难、资金短缺,加大财务风险。

1.3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

医院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在医院的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筹资决策造成的失误等因素,导致我国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负债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过高。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已达50%以上。由于资金结构严重不合理造成医院负债的负担过重,再加上偿还能力不足,产生财务风险。

1.4内部财务监控落实不到位

内部财务监控是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若医院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如在医院工程项目及固定资产的配置内控上,没有完整的岗位分工控制及授权批准制度;在决策方面,难以落实集体决策体系,仅靠主要管理者的主管意识来决策,导致医院的投资不合理,增大了财务风险。

为了保证医院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能发挥重要作用,医院不仅应设立基本独立的组织机构,还应结合本医院的特点,制定较完整的、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以确保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有效运行。而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些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不严格,导致医院的管理与监督二者合一,失去了独立效果。另外,我国医院还缺乏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财经纪律的执法落实不严,失去了约束体制的重要作用,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1.5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主要是决策者对财务事项的调研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或凭借经验决策,进而造成财务风险。例如,有些医院盲目投资,而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客观判断及绩效评价,对市场的预测过于乐观,造成项目的高投入、高负债却低产出的严重财务问题;一旦在项目投资中形成损失,必然会对医院的长远利益产生影响。

由于管理者对于资金占用的认识不足,其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医院流动资金匮乏,而资金被盲目投资、盲目占用,影响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作。如有些医院的年度支出不合理,过多地用于药物支出,而药品大量堆积,使原本有限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产生缺货成本及存储成本,减少了资金的使用率。

2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探讨

2.1医院管理者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转变“重医疗水平、轻财务管理”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个角落。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也要配合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院内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适时地进行投资,提高业务收入。即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确保院内的最大化收益,在维持风险最低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价值。

2.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成立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其成员主要由账务处、票据管理、财务审核、门急诊及出入院组长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加强流程再造的风险管理理念,解决当前已有的财务流程问题,明确重点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到位。

对于医院来说,主要财务风险的控制点包括业务款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减免以及病人欠账管理等,除了制定与之相关的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一套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确保各项控制制度的及时落实,在实践中完善风险防范体制,以最大限度减少医院财务风险。

2.3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重大事件的集体决策,再进一步落实。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工作,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减少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价,如反馈各种信息、研究可行性、选择有效筹资方式、跟踪调查实施项目、评价效益等,都按照科学、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加强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的效应。

2.4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与评价系统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所在,也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决策的科学与否与财务风险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单纯的经验决策或者主观决策都会增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从而造成财务困境。因此,医院必须改善管理者的决策方法,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决策时,应对影响政策的各种因素充分思考,各种方案仔细评估,最后选出最优方案。另外,医院还应建立决策项目的评价体系,对每一个决策都有相应的评价。每一个项目启动后,就投入监控体制并开始评价分析,尽量早期预防财务风险,以避免风险的扩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庆昆.建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8).

[2]方鹏骞,张佳慧,董四平.非营利性医院资金运营效率和财务风险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0(3).

[3]赵斌.浅谈如何控制医院负债经营下的财务风险[J].现代经济信息,2010(2).

篇3

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采取一定的措施能将风险降到最小,以确保医院收益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建立有效的医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1 当前医院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者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

任何有财务活动的地方,都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在医院管理中,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管理者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现有资金,就不会造成财务风险,而风险意识薄弱造成财务风险的形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造成的疏忽,对财务人员的思想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财务人员不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工作,没有落实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并控制的工作流程,思想上仍存在旧观念、旧思想,一旦造成财务管理上的失误或者漏洞,就会给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管理者对实施者的思想影响重大,同时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对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应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

1.2 政府补偿不足

我国医院的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经济上实施独立核算,但是政府的补偿不够也导致医院产生财务风险。医院药品的价格及其收费标准都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同时又要承担政府公益性开支的一部分,却得不到政府的足额补偿,造成医院经营困难、资金短缺,加大财务风险。

1.3 医院资金结构不合理

医院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在医院的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之间的比例关系。由筹资决策造成的失误等因素,导致我国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负债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比例过高。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已达50%以上。由于资金结构严重不合理造成医院负债的负担过重,再加上偿还能力不足,产生财务风险。

1.4 内部财务监控落实不到位

内部财务监控是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若医院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不能落实到位,如在医院工程项目及固定资产的配置内控上,没有完整的岗位分工控制及授权批准制度;在决策方面,难以落实集体决策体系,仅靠主要管理者的主管意识来决策,导致医院的投资不合理,增大了财务风险。

为了保证医院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能发挥重要作用,医院不仅应设立基本独立的组织机构,还应结合本医院的特点,制定较完整的、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以确保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有效运行。而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些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不严格,导致医院的管理与监督二者合一,失去了独立效果。另外,我国医院还缺乏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财经纪律的执法落实不严,失去了约束体制的重要作用,极易产生财务风险。

1.5 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主要是决策者对财务事项的调研论证不充分,主观臆断或凭借经验决策,进而造成财务风险。例如,有些医院盲目投资,而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客观判断及绩效评价,对市场的预测过于乐观,造成项目的高投入、高负债却低产出的严重财务问题;一旦在项目投资中形成损失,必然会对医院的长远利益产生影响。

由于管理者对于资金占用的认识不足,其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医院流动资金匮乏,而资金被盲目投资、盲目占用,影响医院财务活动的正常运作。如有些医院的年度支出不合理,过多地用于药物支出,而药品大量堆积,使原本有限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产生缺货成本及存储成本,减少了资金的使用率。

2 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策略探讨

2.1 医院管理者提高风险意识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转变“重医疗水平、轻财务管理”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应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财务状况,将财务管理贯彻到医院管理的每个角落。医院的每个职能部门也要配合并支持财务管理工作,定期提供会计所需的资料。

其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院内的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市场主体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风险,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适时地进行投资,提高业务收入。即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确保院内的最大化收益,在维持风险最低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价值。

2.2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成立财务部门的风险防范小组,其成员主要由账务处、票据管理、财务审核、门急诊及出入院组长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其次,风险防范小组要加强流程再造的风险管理理念,解决当前已有的财务流程问题,明确重点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到位。

对于医院来说,主要财务风险的控制点包括业务款收缴、财务退费、住院医药减免以及病人欠账管理等,除了制定与之相关的操作细则与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一套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确保各项控制制度的及时落实,在实践中完善风险防范体制,以最大限度减少医院财务风险。

2.3 健全内部财务监控制度

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重大事件的集体决策,再进一步落实。通过内外部的审计工作,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减少财务工作者徇私舞弊的可操作性,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度,减少财务风险。另外,还要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价,如反馈各种信息、研究可行性、选择有效筹资方式、跟踪调查实施项目、评价效益等,都按照科学、有效的制度来约束,加强内部财务监控制度的效应。

2.4 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系统与评价系统

篇4

摘 要:自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就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现存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构建出企业针对以上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的体系,并对完善这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通过一些策略,以保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尽可能早的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做出防范措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损失,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18-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邓雷娜(1977-),女,北京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产生的原因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定义的界定,我国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国家经济形势变化较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确定性风险加大,这些所有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都被界定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只是针对企业资金融通、使用、收回等环节产生的不确定性进行界定。本文在研究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时借鉴第二种观点对财务风险进行界定,主要包括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

(一)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产生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不同来源渠道获取资金时,不同来源的资金在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说企业的资金是自有资本还是外借债务,是长期债务还是短期债务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比例。如果这些不同来源渠道获取的资金比例分配不合理,就会使企业面临着筹资风险。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资金构成情况来看,为了在竞争市场中获取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我国大部分企业主要采用了短期债务融资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比较高,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的收益达不到债权人的预期经营利润目标时,他们就会向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企业立即偿还借款,而企业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获取偿还债务的资金,就会面临着资金流断裂、企业破产的风险。

(二)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合理产生投资风险

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就产生了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对于企业的股东来说,他们希望增加企业整体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对于经营管理层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提高自己的业绩,实现股东预期的经济利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经营管理层往往会选择成为冒险投资者,对风险水平较高、收益水平也较高的项目进行贸然的投资,然而,市场经济形势是瞬息万变的,这些本身风险就比较高的项目,很容易出现企业的投入资本无法按照预期收回并获得收益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的投资项目失败,将企业置于破产的危险境地。除此之外,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会采取吞并其他企业的方式,大肆扩张自己的规模,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然而这种规模性的扩张投资很容易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从而走向破产之路。

(三)企业选取的销售方式不合理产生资金回收风险

从目前我国存在的销售方式来看,有现销和赊销两种方式,而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日趋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中仅有的少量份额,维持长久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销售产品时往往会选择赊销的方式,以扩大销售量,增加企业的当期经济利润。然而,不同于现销方式,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就意味着在收回资金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如果产品的购买者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偿还货款,就会使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资金追讨收回成本增加,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增多,影响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增加企业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成部分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市场中因未及时防范财务风险而破产的企业逐渐增多,为了及时预测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做出防范措施,以降低财务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其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一)确定预警范围、选择预警指标、设定预警指标值

在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首先需要确定财务风险的预警范围,一般情况下,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范围主要就是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其次,在选定财务风险预警范围之后,还需要合理的确定具有科学性的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基础环节,如果预警指标选取不恰当,就无法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有的效果,无法有效的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因此,在选取预警指标时应该根据预警范围,选择能够反映企业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水平的指标,一般应该包括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最后,要对选择的预警指标设定相应的预警值,当企业预估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或者资金回收风险超过预警值时,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预警指标的预警值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环节,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经营发展情况来确定。

(二)设立信息沟通渠道

在确定了预警范围、预警指标和预警值之后,要想使预警体系发挥效果还需要设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用于信息的搜集、共享、分析和反馈。在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中,一个有利于有效沟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的预估时,主要就是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环境的变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大量资料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统计、提炼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对企业产生威胁的财务风险,及时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三)设立财务风险预警的组织机构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要想真正起到及时识别并防范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还需要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从事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相关人员,为此,企业应该设立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企业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时应该选择比较熟悉企业业务发展方向、经营管理方向的管理人员或者具有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如果有可能,还需要邀请一些管理咨询方面的专家加入风险预警的组织机构。他们不受企业组织架构的限制,独立于所有组织部门,按照独立性原则,只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做出风险预估,一旦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层做出的决策存在风险,就会立即将风险识别情况报告给管理层,以便管理层及时做出防范措施。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些策略

为了使企业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我们提出了一些在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从多方位考虑选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首先就是要选择恰当的、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才能够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效果。就目前我国企业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来看,大部分企业选择的预警指标只是基于财务数据信息计算的定量指标,没有对财务风险设定定性的指标。例如,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在构建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仅根据财务数据信息进行了定量指标的制定,并未设定定性指标,在预估财务风险时,无法衡量宏观环境,从而使江苏扬建集团的财务风险预估不准确,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行业特征的变化、企业自身经营方式的变化等信息会对企业的筹资、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未对以上信息综合考虑,很可能会使企业的筹资、投资失利,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但是这些信息用已构建的预警体系中的定量指标是无法衡量的,他们只能定性的去分析,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除了考虑定量的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定性指标,以使定性、定量相互补充,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

(二)加强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控制

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否达到企业的预期效果,必须要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过程加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而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监督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事前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实施前,需要对该体系的构建是否合理、是否完善进行严格的把控,以确保该体系的设计符合企业的要求。(2)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要从两方面来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一方面要严格监督该风险预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在有效的运行,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和控制识别出的财务风险是否都及时做出了防范措施,以避免企业的损失。(3)事后的监督和控制。每次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后,严格监督是否对财务风险的预估进行及时的反馈,发现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加合理有效。例如,南京爱跃户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时就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使其更加有效的发挥功能。

(三)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应该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要树立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都谨慎对待,识别是否可能存在财务风险,以有效的应对。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财务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危害、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方式,来提高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意识,从而全面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功能。例如,黑龙江伟盛建筑节能工程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财务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危害、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下,我国企业存在着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资金回收风险等财务风险,为了及时识别并防范企业的以上三种财务风险,企业构建了一套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并从多方位选择预警指标、加强对预警体系的监督控制、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使企业更加了解自身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重视和防范,以为企业未来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瑞,宋晓宇.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探析[J].经

营管理者,2015(01).

[2] 王建美.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探析[J].当代会计,2014

(10).

篇5

财务预警体系的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具备风险监测、风险预报、风险诊断、风险排除等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对保证企业财务安全,维护企业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预警体系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依据所得资料及结果,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及时找出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对风险发生概率及具体影响进行预测,并向企业管理人员发出警示;然后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依据财务预警体系所给出的解决策略及规避方案,将财务风险在第一时间加以有效排除,确保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出版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对出版企业当前整体的经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出版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是尤为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出版企业投资环节出现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第一,投资项目无法按期投产,或投资效益较低,难以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出现经营亏算现象;第二,投资效益低于投资成本,无法及时偿还银行贷款;第三,投资效益超出投资成本,但是却达不到企业平均资金成本。[1]这些现象都会引发出版企业投资风险问题。

(二)盈利?L险

出版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项经营活动获取相应的经济利润,实现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确保企业资金链条的完整性,为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资金保障。但是,消费者实际消费需求的不同,以及新媒体所造成的冲击,都对出版企业的盈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获取经济利润的时间及数额,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很多时候都无法持续实现保值增值,造成出版企业盈利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出版企业财务风险主要类型之一,是因无法按时收回债权,难以获得预期的销售效益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会通过赊销的方式,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以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虽然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带来了资金回收风险问题。一方面,出版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对客户的还款能力、信誉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也没有制定多样化的针对性信用政策,一些经济实力较弱、信誉度较低的客户,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偿还赊账资金。[2]另一方面,出版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销售数量对员工业绩进行评定,而忽视了销售质量,部分员工责任意识不强,为了增加自己的业绩,盲目与客户签订订单,采取长期赊销,使得出版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回收风险。

(四)存货风险

存货风险也是出版企业常见的财务风险表现形式。一般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存货风险主要表现为纸张原材料存货风险,以及图书产品存货风险,由于图书的销售具有不确定性,图书滞销时,容易形成大量的存货,不仅本身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还会增加保管费,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使得企业资金变得相对紧张;遇到畅销书时,如果存货准备不足就会延迟交货或无力交货,都会造成存货风险,影响其他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图书属于文化产品,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销售期限缩短,并伴有出版物损坏、过期、作废、贬值等风险容易引发财务风险问题。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方法

为规避财务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以促进出版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可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的确定

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着眼于出版企业自身特点,科学选取财务指标,一般情况下,需要从运营能力、应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方面进行考虑的,四项指标对企业经营及发展的具体影响不同,需对权重进行合理分配。然后将各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去掉,将剩余数值的平均数作为指标标准值,并将所选指标分为极大型变量、稳定型变量和极小型变量三种,分别确定每个指标的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二)正确划分功效系数及预警区间

功效系统和预警区间的划分分三步完成。第一,依据不同公式对三种财务指标类型的单项功效系数进行计算。第二,在得到每一类财务指标的功效系数后,根据其所占权重将其进行综合分析,所得综合功效系数即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效系数,用公式表示为:

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综合权数。

第三,在得到综合功效系数后,便可以根据其具体数值,正确划分预警区间,当综合功效系数落在不同的预警区间时,便能够准确反映出财务风险可能性大小,并做出相对反应。[3]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

信息化管理是降低出版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将其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使用,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目前,出版企业一般都采用现代化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编、印、发一体化管理。出版企业应根据财务风险管控需求,结合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特点,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加以科学应用,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团队,负责操作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各项工作,辅助、服务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其工作性能及智能化程度。

篇6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概述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从财务预警角度看,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不仅仅限于对筹资风险的预测。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由此财务管理应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协调,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含义的界定应按照广义的财务风险观来理解,更适合房地产行业。

二、房地产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首先,管理不规范,控制力不够。在房地产较长的开发周期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它们对开发企业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房地产开发的调整能力差,缺乏灵活变动性,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决策的难度,使房地产行业投资面临着较大风险。资金管理跟不上,开发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被动反映型”的现象较突出,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基本处于空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的控制能力。在项目建设中,涉及的部门较多,还有许多行业标准,这都加大了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难度与风险。项目的工程建设质量虽容易监控,但项目的选址、项目类型、物业配备等将会在长时间影响项目质量。除此以外,由于房地产和政策性风险很容易凸显。因此,对房地产企业项目质量的管理成为使某个项目成功的基本前提。

其次,负债金额大,对银行的依赖高。房地产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其筹资金额巨大,而虽然其也实行资本金制度,但大部分开发企业在初期阶段均以负债开发为主,自有资本相当低,大量的开发资金都来源于借贷,而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自有资本。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贷款增长率持续偏高,并且远远高于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率。有些房地产企业为了使项目上马,在所谓高回报利益的驱动下盲目举债加重了成本负担与债务风险。由于通货膨胀等的影响,一旦货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必然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了预期收益。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投资收益不足以抵消贷款利息,房地产投资将无利可图。与此同时,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往往也成为市场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价格和当地对该同类项目的供需情况是衡量的主要参考指标,这类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对项目的审贷初期和房地产项目的销售阶段,易受该行业经济“泡沫”的影响。

最后,对财务不够重视。在不同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各成本项目的具体内容因开发产品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各种预收预付、应收应付款项等较一般企业更加频繁和复杂,承担的风险与责任也更大。很多企业忽视了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优势,在房地产企业财务的成本核算上简单、粗糙,没有寻找自己企业的特点进行成本管理,致使整个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无从做起。或者是只强调财务部门加强成本核算,而没有调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全面成本管理。

三、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

1.信息反馈。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对国内外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整理,包括企业行业竞争情况、宏观产业政策、横纵向的供应商及客户情况等等。

2.进行风险预警,防范风险损失。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可以对企业横向、纵向比较,与历史对比、与先进企业对比,分析标杆企业、恶化企业的财务指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做出防范经营风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企业损失。

3.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4.进行有效借鉴,完善企业管理。企业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存储”问题,把历史数据保留下来,如果以后还碰上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即很快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更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者是进一步改进的解决办法。

5.提供决策支持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财务风险预警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者利用,防止企业经营偏离正确轨道,防止企业不同的管理者、不同阶段犯相同的错误决策,所以财务风险预警能很好地帮助企业发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作用。

总 结

房地产企业资金投入大、资金占用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高。财务风险的提高造成了企业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及时发展财务风险,并以科学的控制与预防方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促进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二、新能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新能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因多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活动产生影响,这有可能引发企业内部实际与预期财务状况发生偏离,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目前,国内新型能源产业起步时间较短,缺乏相应的商业模式,导致企业自身缺乏方向性和发展中的劣势。在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力度不足,政策倾向性不明显,使得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企业发展前景持观望态度。从新能源企业自身来看,由于企业管理因素造成管理短视,忽视环保;财务管理因素造成筹资短缺或投资不当;经营因素造成技术开发方向性错误、投入过大或盲目;此外,还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因此,多种因素影响着新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我国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管理层尚未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

国内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报道相较国外还较浅显,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参差不齐,甚至某些管理层不知道财务风险管理为何物;另外,管理层对财务风险识别滞后,重视程度不足,也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定期监控、复核和评估。

2.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一是现金预算控制制度不完备。现金预算对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现金预算,可以避免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偿债压力、资金过剩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多、收益下降的现象。二是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管理层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管理人员会出现故意误解、、等现象。

3.我国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

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新能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完善,缺少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无明确的财务风险承担主体。调查发现,新能源企业中仅有大约50%设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其中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仅有1.45%,超过80%的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中无风险管理人员,更不用说有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经理。

4.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首先,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复杂,需要具备较好的数理统计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相关财务软件的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我国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能动学习地最新管理知识、缺乏主动意识的现象。其次,财务人员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缺失、风险意识薄弱。目前,大多数新能源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尽职尽责地履行职责,不能依据相关数据及时识别风险,盲目乐观。

三、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预警也就是财务失败预警,指专业人员从企业提供的经营计划、财务报表和相关会计资料,利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分析、判别和预测,找出隐藏的企业财务风险,尽可能早地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发出警示,敦促管理层及早做出决断、拟定必要的措施,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国内外都有研究。我国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开始比较晚,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出现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对预警系统的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方面。Fitzpatrick在1932年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了早期研究,也就是单变量预警研究。Beaver运用统计法,于1966年建立了使用多变量分析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Altman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时采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之后,递归分类、功效系数法、多元判别分析技术等被陆续应用到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研究中。

篇8

二、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

第一,财务风险评价。本文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法来实现对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系统性评价,通过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实现对风险等级的划分,进而为落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基础。第二,财务风险预警。基于电力上市公司下,针对相应财务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时,以完善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务状况的分析来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为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基础。第三,二者间所存在的关系。财务风险评价与财务风险预警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完善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落实能够为企业落实财务风险分析提供基础,而财务风险预警则是财务风险评价的进一步深化。

三、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在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几点原则:科学性、系统性、独立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以及通用可比性;其次,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电力上市公司来讲,在构建相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确保这一指标体系能够充分的反映出电力企业财务运行的状况,具体需要包括如下内容: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以及成长能力。

四、主成分TOPSIS法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在落实财务风险评价内容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系统性的评价,就需要最大程度的拓展评价对象范围,并将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收集,以确保能够通过对评价对象影响因素的有效收集来掌握评价对象的特征,即实现评价指标的收集与整理。在此过程中,反应各项指标的信息内容会随之指标对象的不断增多而增加,进而会出现信息重叠现象,这就为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因此,为了能够通过有效且简单的信息内容来落实指标分析工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分析方法,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基于这一分析方法下综合评价函数意义不明确,因此要利用其它方法作为弥补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主成分TOPSIS法来解决以上单一分析法所存在的不足。

(二)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利用主成分TOPSIS分析法来评价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可将SPSS利用在主成分分析中,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落实:第一,实现原始指标矩阵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预处理;第二,采用KMO等检验方法对所采取的评价样本进行检验,确保其能够满足主成分分析的要求,如无法满足就需要以其他方法进行替换;第三,实现对系数矩阵的计算以实现主成分的提取;第四,采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来获得主成分矩阵;第五,实现基于主成分下的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通过计算各方案的排队指示指来完成评价分析。

五、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

首先,适用性分析。采用SVM这一识别工具,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算法下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将其运用于电力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中,则能够通过自身全局最优解等优势特点来实现对高维数据的有效分类,并实现对非线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GA-SVM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其次,具体落实程序。在利用这会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对SVM各项参数以及函数值的精准计算,本文采用GA算法来实现,具体的步骤为:第一,将所有样本进行输入与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将所要进行优化的参数以相应取值范围进行优化处理;第二,在获取种群初始解的基础上实现对参数的编码;第三,实现对个体适应度的计算,然后需要将适应度高的个体进行遗传处理;第四,实现遗传操作以构建新的种群,在此基础上按照设定好的遗传次数来重复落实优化参数这一步骤;第五,将所得到的样本数据输入于SVM模型中,并落实相应的计算以获取预测结果,进而实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为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奠定扎实基础。

篇9

关键词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筑企业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层出不穷的行业环境风险,引发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日益复杂多变。建筑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具有投资大、涉及广、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贯穿于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使得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更为严峻与迫切。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风险”在财务管理学上被定义为事物未来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的,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产生偏差,形成经济损失或取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有:

(一)筹资风险

建筑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以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目前,我国多数建筑企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筹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结构不当,导致项目定期的利息费用支出高企。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也比较严重,负债管理不科学,银行及其他机构的贷款不断堆积,企业负债累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的问题严重。过多的债务融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银行信贷利率提高或者供应商的追债时间提前,就会给建筑企业带来新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风险

由于建筑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为保证正常运营开支并尽可能的弥补工程项目的不足,多数建筑企业会寻求投资活动以获取收益。建筑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一是投资工程项目,包括投资BT、BOT和EPC 项目;二是股权和债权投资。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股权债权投资,都有财务风险隐患。例如,BT 投资项目不能按期回购,BOT项目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利润率远低于建筑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长短期投资收益的难以控制和兑现,会造成投资的无效益,引起长期挂账,清理不及时就会引发建筑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风险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找活难,赢利难,收款更难”,资金回收风险主要就是指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一方面,建筑工程需要一定的施工周期,各单位之间通常按月办理结算,这使得建筑企业不得不先期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有些业主没能严格履行合同,把资金挪作他用或者根本没有充足的结算资金,假借各种理由拖欠建筑企业工程账款,引发大量的呆账坏账风险。这种业主把自身的投资成本和风险转嫁给建筑企业的市场行为,使众多建筑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极易造成债权的损失。

(四)收益分配风险

建筑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也面临着风险。其一,确认风险。由于通货膨胀、汇率变动和会计信息失真等因素影响,建筑企业有可能少计成本多计收益,造成营业利润虚高,增加企业的纳税金额。其二,分配风险。部分建筑企业的预算体系不健全,缺乏财务资金的统筹规划,工资调整、利润分配与企业当前资金的实际状况缺乏联系,这往往造成对投资者收益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把握不当。若货币资金大量对外分配,造成企业背负巨大的资金成本,必然会大大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一)预警体系的总体设计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有效预知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提升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效果。首先,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需求,统筹规划选择适当的财务预警指标和预警方法,做好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总体设计。同时,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设计落实,还需要建筑企业建立健全预警职能机构。预警职能机构不直接插手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独立开展分析工作,保障财务风险预警的日常化与持续化。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1.外部非财务预警指标

(1)国家产业建设。国家产业建设的投资结构与规模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对建筑行业的需求状况。

(2)经济政策风险。在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中,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冲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

(3)行业竞争风险。建筑行业本就“野蛮生长”,加之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使得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上行压力。

(4)市场风险。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这可能会造成建筑企业主营业务增长的不稳定。

2.内部财务预警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从资产存量的角度来看,企业破产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低于负债账面价值,其实质便是净资产为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过度举债便成为引发企业财务危机,进而导致经营失败的直接原因。由此,偿债能力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的首要指标,建筑企业可选择的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盈利能力指标。企业的盈利能力除了直接体现在利润的高低、利润的稳定性和增长情况之外,还通过实现利润与企业的资金占用、资产周转和收入的关系反映出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建筑企业应重视盈利能力在内部财务预警分析当中的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反应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3)营运能力指标。企业获利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使用企业的有效资金。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就是运用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是衡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营运能力预警指标应选择: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

(4)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表明企业未来发展的速度与趋势,发展能力分析是对企业拓展经营能力的分析。以此判断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其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扩大经营的能力,也可分析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趋势,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大小。建筑企业可选择的发展能力财务指标包括: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

(三)预警体系的运行机制

在构建起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后,还需制定相应的运行、预防和处理机制。当出现超过或低于财务预警的指标数值时,预警职能机构应根据财务指标所代表的风险内涵,及时分析判断,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出现财务危机。例如,当期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预警指标值时,表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款过慢,资金运转吃紧,企业将面临的财务坏账风险。

(四)预警体系的后续管理

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动态的管理过程,后续管理既可以保证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还能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财务目标变化,适时地对预警体系的指标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预警体系的后续管理工作大致包括:日常预警维护,保证预警体系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畅、共享及时;财务数据、指标体系和预警临界标准的及时更新;数据库安全与升级,保障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稳定有序。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建筑企业融资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融资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建筑企业应加强融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首先,建筑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合理配置企业的信用资源,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从正规的商业银行和信贷机构获得资金贷款,远离非法集资,防范次生风险。另外,建筑企业应从整体经济效益出发,本着约原则,加强融资预算控制与过程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控制信贷风险,降低资金成本。

(二)改进财务预算控制机制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需要编制全面预算计划,包括投资预算、经营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等,经企业预算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董事会讨论通过,再下达给各单位部门贯彻执行。同时,财务预算控制机制更是一种动态管理过程,除了财务预算的事前编制外,事中可以与企业的回款情况、费用支出等进行对比分析,制定例外的预算控制措施。事后通过与本年度经营业绩的分析对比,更可以与各部门、员工的年终绩效考核相联系。

(三)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

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包括财务风险的征兆分析、成因分析和治理对策模块等。首先,建筑企业有必要建立一支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队伍,组建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与此同时,要制定财务风险管理计划,为企业各部门应对财务风险提供蓝本,明确各级管理者、团队、业务单元在财务风险预警管理中的职责与行动步骤,使建筑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决策。

参考文献:

[1]裴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分析[J].特区经济,2006(06).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是企业的财务风险,一个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面对财务风险的挑战,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就得首先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在熟悉其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特征之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转变为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避免企业遭受巨大损失,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市场其他竞争对手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基建工程项目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因素就是财务资金风险。基建工程项目不仅是展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而且还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泉、资金的集散地。建立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对项目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警,对于防范项目财务风险,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保障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地防范项目财务风险,是施工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

合适的财务杠杆能够大幅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一旦超出基建工程项目自己控制的范围就可能招致财务危机,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破产。所以企业有必要从财务风险的源头进行风险控制,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下,防范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不能准确预计和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使得企业最后的经营业绩与企业的最初的预期收益发生严重偏离,从而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目的,是提升企业价值,它又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其次是改善经营绩效,最后是建立核心竞争力。通过财务风险的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的不稳定性,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强化公司治理,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可以说,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一、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成因。

1.缺乏知识经营理念

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导致不少企业在开发项目工程的时候,没有进行相应的风险预案,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也反映,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等的限制,面对复杂的项目工程,无法做出与工程项目相匹配的风险预案,当项目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手忙脚乱,从而丧失最佳补救时机,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2.企业自身带来的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是指由于企业负债经营所必然产生的风险,也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到期不能归还本金及其利息的风险。对于基建工程项目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应急方案,以防在出现资金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条不紊地继续推进项目的进行。

3.外部的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经济因素的不利变动导致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周期进入衰退,而企业任然进行大规模的投融资,市场上流通货币较多情形下的通货紧缩风险,导致企业未来多还资金,新的货币政策出台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而之前规定的利率比现在的高所导致的多付利息成本的财务风险。

二、对基建工程项目建立风险预警的建议。

1.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且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务特点。对于商业型的企业来说,他们不存在大量的机器设备,主要是一些即将流通的存货,这种企业的融资方式就可以采取短期债务融资,主要是用于短期的资金周转。高科技型和服务型的企业,他们与制造型企业不同,是轻资产型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财务风险,因此应该采用权益融资方式。

2.找到合适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两者融资方式的成本有所不同,权益融资成本较高,股利不能税前扣除,但是企业的到期偿债压力较小,债务融资成本较低,所支付的利息费用能够税前扣除,具有抵税效应。因此,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比例,使得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也是最大的,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最小的。

篇11

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必须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成因。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领导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强管理,才能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风险意识。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中枢,良好的财务运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树立风险防范的观念和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同时,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牢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将公司治理、内部管理、责任考核、防范财务和经营风险等其他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留漏洞、相得益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突出内控体系的核心作用,明确董事会以及企业高层人员的分工,并设立审计、预算、价格等专业机构,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行之有效。建立预算决策机构,即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此外制定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包括编制程序、修改预算的方法、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方法等。

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甚至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经营波动或财务危机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篇12

对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风险与收益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缺少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无法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风险,就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与必要性

1.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财务风险预警指的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降低与控制企业生产运营时遇到的风险,在分析财务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能够预先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来自于多方面经营的共同需求。首先,从企业生产运营的外部环境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面临着十分严峻且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及文化等不可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一旦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存在稍许偏差,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企业不能实现发展目标。对于企业经营来说,面临着在盈利指标方面的压力,企业生存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因此,企业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做好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百年企业可以发现,要想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与市场竞争力,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而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致力于寻找企业的风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规范企业的生产程序与经营手段,避免由于内部管理的不科学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让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2.1分析能力不足

目前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分析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不管是单一指标法还是多指标法,其最终获取的结果都是一组数据,以此作为分析的依据,只能对企业自身处于濒临破产状况或者运营良好状况进行判断,所得到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都不全面,难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如果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企业处于财务风险当中,使得企业资金运转受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倒闭。这样看来企业需要对所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例如企业的投资方面、生产方面、融资方面以及经营方面,不仅要给予正面影响的评价,还要给予负面影响的评价,从而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找出财务风险的根源。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预警功能,必须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获取更多的企业状况信息,这样做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以此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2.2管理机制不健全

据相关调查统计可知,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管理组织机构、财务预警信息体系、预警处理机制、预警管理机制、预警体系调整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部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前期预警工作,建立相应的流程以及系统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些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对“预警”进行深入理解,他们所做的只是将一个风险完结,而忽略了财务预警的真正含义,没有吸取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当再有类似风险出现时,企业仍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解决措施,因此体现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财务风险。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提高,使得企业财务处于风险当中,其具体表现为管理的疏漏使得企业资金运转困难,且找不着相应的职能部门,延长了处理的时间,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措施

3.1创建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的领导层应该组织相关人才建立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性。企业建立的预警管理组织机构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它是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专属机构,服务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单位的负责人。该机构的职能为对方案进行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对预警的对象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预警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等。主要组成人员包括外聘管理咨询专家、技术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供采纳的方案,并对其进行处理。保证财务预警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价值。

3.2加强预警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仅仅依靠预警体系的创建还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预警管理,同时对其内部的管理制度也要进行不断完善,使得各项制度之间可以有效衔接,达成一致,从而有助于企业通过制度建设应对财务风险,以更好地体现预警的价值。

3.3创建财务预警信息体系、完善财务会计信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