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4:57: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3-0086-02
众所周知,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多媒介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形态,传统媒体、新媒体纷纷在进行全媒体化,各种媒体开始逐渐进入一个文、图、声、光、电立体展示的全媒体时代。如2008年3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成立全国第一家“全媒体新闻中心”;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7月开播的《世界周刊》,将其定位为“全媒体地带,信息就是选择”;互联网发展的领航者——新浪于2013年9月推出以更快捷、更有效的方式建立品牌与用户的多元关系的广告平台“龙渊”,这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首次提出全媒体覆盖广告平台的概念。在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的同时,这种跨界融合的趋势对广告营销行业的未来势必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重点从传播环境变迁、传播形态嬗变的视角分析广告受众在全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一、全媒体的概念
近年来,学界对全媒体概念及内涵尚无统一界定,在研究和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之前的学者主要从两方面界定全媒体的概念:一方面是从全新的媒体运营模式角度,另一方面是从新的媒体传播形态角度。宏观层面来看,全媒体的真正内涵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生产方式和传播观念。而微观层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从传播形态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全媒体简单概括为众多单一媒介的总和;从传播内容上来看,全媒体涵盖了文、图、声、光、电立体展示等多维度信息;从信息传播介质上来看,包括了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在传媒业界的实践中,凡是把各种不同的媒介加以融合使用的媒介实践形态,都称之为全媒体。[1]”因此,全媒体是一个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概念。
二、全媒体时代广告传播的变迁
在人们享用全媒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信息集成化、便捷化、个性化等多方面好处时;在广告公司向传媒行业新的整合方向调整策略时;在广告主利用全媒体的诸种优点扩大信息传播效果时,他们很快发现全媒体时代带给人们的是一柄双刃剑。多样的媒介选择带来了广告受众的进一步碎片化,进而稀释了单一媒介的传播效果;多元的数据终端改变了传统的传受关系,从而扩充了广告的功能性视域,引发广告业界与学界的深度思考。随着传统媒介的数字化转型、新媒介的不断产生以及媒介融合的深化,全媒体的内涵在广告传播实践中渗透地越来越深远。全媒体时代广告的传播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广告传播环境的变迁带来的是广告业多角关系的嬗变。
目前,广告媒介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大致将现有的广告媒介划分为传统广告媒介和新兴广告媒介。其中传统广告媒介是指“四大广告媒介”——广播、电视、报刊和户外。新兴的广告媒介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系列数字媒体。在全媒体语境下,多种传播形态要打破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提供不同的表达形态。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下,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一模式的重复传播或不同传播模式的简单堆砌,都很难产生增值效果,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传统广告的投放与新兴广告的投放不应相互构成阻力,反倒应该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多种广告投放渠道的相互融合成为广告业在全媒体时代生存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数字营销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全媒体时代广告受众特点分析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感官应用。网络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融为一体,人们在接受网络媒体带来的各种讯息的过程中,自觉地将各种感官系统统一起来。基于当今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从全媒体视域研究广告受众的特点成为广告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任何一种传播诉求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尊重受众的主体性。全媒体时代,大致将广告受众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需求的个性化、媒介接触习惯的多样化、媒介使用的交互性。
(一)广告受众需求的个性化
全媒体时代媒介的数字化、分众化、多元化、融合化等特征,空前的影响着广告传播环境,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就是,受众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多样化的受众需求和细分化的受众市场,使得广告传播活动日益艰难,广告传播效果愈加难以把控。如何突出重围,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广告业关注的重点。
Web2.0时代的媒体传播不仅是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而且更加注重用户的交互行为,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提供定制。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到的,“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是单独的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2]。广告信息传受环境的改变,使得广告受众的消费行为越来越符号化、感性化、体验化,从而促使广告主调整投放广告的渠道,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越来越多的是追求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他们更加注重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以及优质的服务。因此,消费者开始接受并选择像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的网络平台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载体。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二)广告受众媒介接触的多样化
据《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触正从单一走向复合化。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传统媒体受众资源的分流,而新旧媒体博弈的结果是推动复合受众的增加,使人们每天接触的媒介种类变得多样化。另外,有数据显示近三成的受众将原先看电视的时间转移到了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报纸上。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实际上是众多单一媒介重构的复合型传播模式。面对多样化的传播终端,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也变得多样化,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与媒介接触习惯选择自己最便捷的媒介接受信息。
广告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多样化,表现出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分散,媒介选择变得更加碎片化,广告主在投放广告时应把握住以下两个方面来捕捉受众的眼球。一方面,广告主需要更加全面的进行媒介策略分析和媒介传播环境的把握,从而进行更加精准的广告投放,满足广告接触点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另一方面,广告主应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拓宽与消费者双向沟通的路径,传递统一的产品信息,树立稳定的品牌形象,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体验,把握消费者心理,最终实现广告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广告受众媒介使用的交互性
基于网络技术而形成的全媒体传播环境具有极强的交互性,无论是网络媒介、手机应用平台、IPTV、数字广播,还是电子阅读器,它们都具有交互性。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在不断地更新和优化系统,使数字媒介的交互性越来越人性化、即时化、体验化。这样全媒体信息传播时代打破以往传统媒体时代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受众在接受信息方面的自就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受众可以选择接受信息的媒体,选择何时何地接受信息,选择以什么方式接受信息,以及接受什么样的信息等等。
例如,自微信开通公众平台消息接口之后,众多商家纷纷在微信平台上做起了广告。最为经典的一个案例是“招商银行微信查余额”。客户将自己的微信号与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微信公众号绑定后,通过弹出页面提交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便可查询信用额度。同时,招商银行这一微信公众号还能接收一些带有部分关键字的相关交互内容,初步实现了电话银行的部分服务。
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增强,一方面会对广告投放产生积极的影响。受众在自主选择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时,必然会留下“痕迹”,这样受众的数据可以被媒介经营者有效获取,从而使广告主可以进行广告精准投放或广告内容植入。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广告投放行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受众在选择信息时可能回避广告,甚至直接选择忽略广告。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广告主和媒介经营者应当注重增值产品的开发,通过扩大盈利来源,从而保障广告主持续有效的投放广告,最终达到媒介经营者和广告主双赢。
四、结 语
由于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整合尚不成熟,广告传播也处于萌芽阶段,但产业跨界、媒介融合已经开始并正在加速,所以,无论是传播界还是广告界都必须正视这种转型,并加以调整。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对受众的研究是广告传播的基础和根本,良好的把握受众需求,广告传播就是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准确的选择广告投放媒介,可以借助优势媒体的力量扩大广告传播效果,增强传播力度。只有把握受众需求,我们所做的研究和实践才是有针对性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6).
[2] (日)水越伸著.冉华,于小川译.数字媒介社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 赵毅衡.文化符号学中的“标出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8(3).
[4] 吕尚斌,钱广贵.从六个角度重构全媒体广告价值评价体系[J].现代广告,2009(6).
[5] 陈正辉.新传播时代的广告变局[J].现代传播,2010(11).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变革
0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新的潮流,媒体融合这一趋势,促进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界的这一巨大转变对新闻传播人才有了更高的复合型要求,传统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我国急需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以便更好地培养出新型新闻媒体传播人才,促进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发展。
1全媒体时代的概述
目前,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媒体种类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术界并没有给全媒体时代一个具体的概念,它是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产物,把新闻内容通过多个平台、多个渠道进行,将新闻内容全网覆盖,具有全民化、立体化、多元化、生动化、全时化等特征,而运营是全媒体产品的最终目标。与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相比,全媒体具有全民化的特点。传统媒体是由媒体单向性传播,人们只能接受媒体的传播,而无法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传播中去。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新闻信息,即可以传播新闻又可以接受新闻,全方位的参与到新闻媒体传播的各个环节中去,实现了传播与接受的统一。在网民成为媒体内容的传播者后,媒体机构也从结构上进行了调整,由媒体的传播者成为平台的提供者,给广大网民提供一个自由、平等的信息交流渠道。全时化是全媒体时代的另一重要特点,全时化主要分为空间性与时间性两个方面。空间性的全时化是指媒体传播的空间无缝覆盖。传统媒体主要是针对工作空间和家庭空间进行覆盖,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私人空间、休闲空间以及移动空间等等都可以进行媒体传播。全空间的无缝覆盖打破了传统空间限制,实现了无缝空间覆盖。时间性的全时化包括新闻的即时性与延时性。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等,因新闻板块的有限性和采编筛选制作的延时性,很难及时的更新新闻,而媒体的全时化打破了这一限制。全媒体可以随意选取新闻内容,且新闻板块空间没有限制,既可以延时传播,又可以即时传播。运营是全媒体产品的最终目标。全媒体时代下因新闻主体的改变,媒体机构从新闻内容为主,改成为广大网友提供新闻的平台,这一平台积累了众多用户之后,运营就成为了全媒体产品的最终目标,平台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各企业广告的投入。全媒体运营具有投入少、产品种类多、盈利高的特点。媒体机构由新闻平台转化为应用型商业平台,在传播新闻的同时,实现了机构效益。
2全媒体时代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由媒体融合带来的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有着更高的复合型要求,既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与职业精神等从业基本要求,又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媒体技术运营方式。扎实的文字功底与职业精神是全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扎实的文字功底可以让新闻传播工作者更好的组织新闻撰写,表达新闻主题思想,突出新闻事件主题。新媒体时代提倡信息传播的自由性,由于主体平民化,整个媒体环境很难受到社会机构对信息的监管,甚至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自身利益,一些虚假、不良信息,而且信息的版权问题也很难得到保护。所以与受到监管的传统媒体相比,为使全媒体健康发展,职业精神在全媒体时代尤为重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全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工作者新的要求。媒体传播的多样性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在全媒体时代下,一则新闻信息内容不仅仅包含一个学科,学科界限的模糊性已成为媒体的一种发展趋势,这就体现了对新闻工作者的全能化要求。掌握新媒体技术运营方式是全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工作者的必要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整合新闻的能力,还需具备新媒体技术,利用网络实现对新闻的。
3全媒体时代下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有着更高的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应针对人才需求进行变革,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引进全新的教学元素,从专业知识、师资队伍、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全媒体时代,应注重新闻工作者的扎实专业知识。媒体融合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还应掌握跨学科的知识。新媒体是新闻媒体发展的趋势,所以新媒体技术也属于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为适应新闻媒体潮流的发展,教育部又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课程,实现了对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保障。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新闻传播教育的质量,现今各大院校的新闻学教师出身大多为中文、艺术、历史等等专业,这是由于中国新闻传播学起步晚所导致的。所以各高校急需一批专业的新闻传播学教师,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让新闻学从其他学科中真正的独立起来,更好地为中国新闻传媒事业服务。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实践教育是新闻传播教育必不可少的变革。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高校应将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教学相结合,多设置一些新闻实景采访、校园新闻撰写等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作力。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加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人才需要,高校可以通过媒体机构让学生尝试撰写新闻。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官方微博让学生主持打理,既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在正式进入新闻单位工作前,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技术及运营。
4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急需既掌握新媒体技术又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专业新闻工作者,来规范媒体环境。全媒体时代下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能有效的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使我们新闻媒体事业向健康、积极的方向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高校新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应对[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02).
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的人民群众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互联网端和移动媒体端,传统的演出传播方式显然是落后,在此河北戏曲的发展要各级剧团重视演出资料的录制保存,建设全媒体平台,将河北省的戏曲按照不同的戏曲剧种建设相应的版块,将各剧种最新的演出视频进行审核上传,进入互联网端和移动媒体端,加强河北戏曲的传播。建设一个河北戏曲的全多媒体平台,将各剧种之间的演出交流媒介平台,加强不同剧种之间的交流。打破地域,受众群体的限制,不同剧种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演出,其他剧种有好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不同剧种直接可以根据自己剧种的特点进行创作,创作出新的好剧目。同时可以带动不同剧种观众之间的融合,慢慢培养多剧种的戏曲观众群体。
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解决地方小剧种的生存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原来地方小剧种大部分是扎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本地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外出人口能够将本地剧种的影响力带到外地,外出人口会被冲淡,这种影响力就会微乎其微,很快被淹没在现在流行艺术潮流之中。更多的影响体现在剧种观众的流失,后继观众不足,地方剧种存在的土壤产生了很多问题。一个剧种诞生发展存在的土壤产生了问题,对剧种的发展是致命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接收演出的媒介信息机会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好多本地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创业劳动,在休闲生活中都可以通过全媒体的途径接收到演出的内容。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媒体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人们媒体接收的途径已经开始转移到移动媒体端,移动媒体端的便捷性,使人们在欣赏戏曲的过程是非常便捷的,不再受演出的场地,时间,距离等因素的限制。而且这种传播的广度是传统的广播及电视无法达到的。全媒体背景下,地方戏曲剧种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媒介将它原有的群众留住。同时戏曲剧种要根据这种新的人口流动及人员构成的特点,对原有的戏曲剧种的演出及变现方式进行调整及改进,同时吸收新时代的社会营养和外来人口带来的新元素,打造出适合全媒体时代传播的新剧目。剧目的调整及创新,更好更快的适应新型的人群结构的变化,小的地方剧种生存的土壤才会得到改善。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网络时代下的特点
1.网络时代下的传统媒体
新时代的传统媒体不再局限于报刊、电视、新闻广播,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平台与空间价值。传统媒体拥有着宽广的群众基础,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应运而生,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传统媒体有着雄厚的品牌意识,经济效益突出,其广告经济利益、平台社会影响力大等等,如电视媒介受众范围广,信息真实可靠,用户可信率高。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受众越来越趋于老龄化,受众的用户多为中年人或者是老年人,他们不懂网络,不太会使用新媒介,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2.网络时代的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之上应运而生的新媒介,例如移动通讯、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等。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充满着活力与激情,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网络互动及时,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前日发生、明日见报的时间差,但是新媒体也存在着各种弊端,新媒体信息传播虚假性不断出现,各种造谣、丑化、虚构等事件不断出现,负面现象是新媒体时代网络监管不到位所引起的。
3.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需要融合,需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互联网时代是信息高速集聚与传播的时代,传统媒体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媒体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弊端,所以借助新媒体可以加速媒体传播力度与扩大范围,增强信息的相互交流与互动,例如140字的微博短语,短短几句便可以说明信息,转发之快、传播之广是传统媒体所做不到的。但是,新媒体没有传统媒体严格的监管制度,在信息传播快的同时也存在真实性不稳定的因素,新闻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也无法全面展开,所以在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时,也要增强全媒体时代的相互融合,扬长避短。
二、媒体发展道路中的机遇与挑战
1.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发展的机遇
新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媒体插入了更多的经济价值,突破了纸质行业的媒介弊端,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流通弊端。新媒体借用互联网,赋予媒体更多的广而告之的魅力,增强了媒体的多元化与经济价值,也加速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受众群体,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到平民百姓、社会群体,用户多、范围广,但是传播速度却没有新媒体迅速,所以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网络平台,增强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2.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发展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是虚拟网络时代的发展产物,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媒介手段,伴随互联网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融合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行业,需要突破传统媒体行业时间与空间的滞后性,新媒体行业需要增强新闻媒体信息的真实性,深度和典型的报道增强客户群体的受众范围,增强媒体行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参与。所以,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融合媒体需要不断吸取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地发展。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融合媒体发展趋势
新时代是网络的时代,是互联网的“高铁时代”,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需要有全方位的媒体做依托,融合媒体的发展需要借助互网这个媒介,才能更为高速有序地发展与进步。未来的全媒体发展需要借助行业的发展规则,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如: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慢,客户趋向老龄化,缺少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管理制度严格等;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多趋向年轻化,用户之间互动频繁。《半月谈》《人民日报》《光明经济日报》等等报纸杂志,不仅有纸质的报刊,也已经出现网络杂志、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共平台等。电视媒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网络电视中,如CNTV研发的网络电视、PPS网络电视、QQlive、UUSee网络电视、数字媒体、云电视等等。多元化的网络电视与传统的电视台同步播放,扩展了受众群体,增加了与群众互动的平台,增加了客户群体,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融合媒体发展需要依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特点,选择适合的媒体发展模式,创造适合互联网要求的新融合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范明献.传统媒体对网络时间的舆论引
②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③王晨:《增强传播力的关键是人才》,搜狐传媒,http:///20120513/n343052487.shtml,2012年5月13日
④《央视〈世界周刊〉栏目简介》,新浪网,http://.cn/c/2007-05-15/133712993132.shtml,2007年5月15日
⑤高钢:《传播学将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第二哲学》,搜狐传媒,http:///20120512/n343022111.shtml,2012年5月12日
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招生简章》,http:///print.php?contentid=1155274
⑦《社交媒体》,百度百科,http:///view/2169907.htm
全媒体“主要是依据传播途径和传播介质而言,是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复合。①”“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形式的不断变化,能够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进行立体式传播,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在全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媒介素养的定义
新媒介素养,是指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李・雷恩尼和巴瑞・威曼在他们的新著《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中提出了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我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
在新媒体繁荣昌盛的时代,关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该注意重新建构,定位上也应该从信息把关人逐渐转变成为管理信息产品的经理,知识结构应该从知识复合型人才转变为行知并重型人才,编辑技能也应从幕后制作者走出来逐渐转变成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的形象走到舞台前面来,管理理念方面要从信息管理方面转化成知识管理方面。②
传统的新闻编辑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单纯地掌握这些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新闻编辑不仅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加强新闻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视野更加广阔,新闻编辑更加贴近生活。同时,要加强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1.掌握各种媒介特性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不同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广播媒体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是四大传播媒介中最为迅速及时的媒介。电视媒介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分众性、高科性等特点,拥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可以更有效地针对消费群,信息传播率高。在信息社会,新闻编辑需要积极地接触各类媒体,掌握其不同的特性,具备在海量信息中检索、分析和整理自己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2.掌握互动传播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的“互动传播”是指传播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双向传播模式甚至多向传播模式得以广泛应用。互动和分享是全媒体时代的特点,与受众互动、与信息者互动、与其他编辑互动。编辑要在各种BBS、微博、新闻组、论坛、书评等平台上传播媒介产品的信息,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争取受众,拓展市场。
3.掌握全球传播的能力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在全球化趋势之下,传播突破了国界的局限,全球传播是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编辑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具有民族文化的精品,另一方面吸纳西方优秀的经验加以借鉴和运用,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
4.掌握全媒体制作能力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编辑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来制作和信息,媒介产品需要加以多次的、深度的、全媒体的开发。编辑需要制作文字、图片、网络、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形式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的媒体渠道和不同的受众需求。
三、结语
现代传媒生态面临着媒介形态、媒介数量、媒介技术、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使编辑工作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编辑培育自身的媒介素养已刻不容缓。在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既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把控能力、专业的技能素养,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传媒的唯一目标,什么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要有一个起码的道德准则。③新闻编辑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编辑技能,努力成为社会舆论的领导者和发起者,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身处新媒介环境中的每一个媒介使用者都应具备新媒介素养,今后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努力,媒介素养教育要向全民化、社会化转变。
注释:
数字化是实现全媒体传播的前提条件,也是包括期刊在内的各种传播媒体发展的基本趋势。数字化期刊具有一系列纸质期刊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文字和图片是纸质期刊可以选择的全部表现手段,而数字化期刊不仅可以有更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片,还可以采用音频、视频、Flas等新型表现手段,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版面、容量自由。纸质期刊由于每期开本、页数和版面的限制,常导致一些优秀的稿件不能及时刊用,或不得不为了篇幅、版面的需要而删改文稿。而数字化期刊则不必承受这类“削足适履”的痛苦,数字化期刊几乎没有篇幅和尺寸上的限制,可以完全放开手脚,从论文内容本身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相互关联出发,自由流畅地编排所有页面。
简便迅捷、低成本。读者浏览数字期刊,只需打开相应的信息终端就可以阅读期刊内容,网络信息全天候驻留,读者对所需信息可以随时选择,而不必受出版、地点、邮发时间的限制。在阅读数字期刊时,读者可以通过期刊的搜索工具快速、准确地找到当期和以往各期刊物中符合自己兴趣的所有文章,可以实现信息检索与直接阅读的一体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主题检索,更方便读者获取利用信息。这个特点是数字化期刊相对于传统期刊的―个重要突破。
数字化期刊进行组稿、审稿、编辑、排版之后,即时、直接地向读者,可以保持很高的信息时效性,同时还省去了印刷、装订、搬运、寄送过程,节省大量成本,数字化期刊相比纸质期刊,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交互性、扩展性。数字化期刊的即时交互性,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随时可以进行交流。数字化期刊可以利用超文本链接,将一些文字和图形元素设为可用鼠标点击的链接指针,使得具有某种逻辑关联的信息之间相互链接,而对这些链接的点击将把读者带入另一个论文或同一论文的另一部分,使读者非常便捷地进行关联阅读。如果结合扩展型期刊搜索工具,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相关信息。通过超文本链接实现的这种关联阅读方式,更加适合人类思维方式非线性和扩散性的特点,这个功能是数字化期刊相对于纸质期刊的另―个重大突破。
纸质期刊要还是不要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数字化书刊表现出的巨大优势是人们对纸质书刊的前景产生怀疑,一些著名学者甚至预言纸质书刊将在几十年内走向消亡。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67种,平均期印数16767万册,较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18%,平均期印数下降0.67%,总印数增长1.91%,其中数字化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的新高。这些数据表明数字化的确是期刊发展的大方向。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2012年10月份宣布于2013年停印纸质版,全面转向数字版。这进一步印证了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迅猛和纸质期刊面临的生存挑战。
但现在就断言纸质期刊的消亡还为时过早,据消费者数据公司GFKMRI近年的调查,尽管大多数数字化期刊读者喜欢在平板/电子阅读器上进行阅读,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承认,数字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享受远不及纸媒,也就是说,纸质期刊在阅读体验上依然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喜爱纸质书刊的读者坚信,读纸质书刊是一种文化生活,文化生活不会消失,纸质书刊当然也不会消失。
就科技期刊而言,纸质版除了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之外,基于多年积淀形成的权威性、可靠性、实在性,是其生命力持续的另一重要支撑。纸质期刊经过长期经营积淀,形成了严谨细实、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优秀的编辑人才队伍和作者资源,拥有严格的选稿、审稿、编辑、审定制度,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画龙点睛的编辑专业技巧。稿件经过层层把关,反复雕琢,内容严谨可信、品质卓越,具有很高的公信力。这是纸质期刊长期积累形成的优势和品牌效应,而这种品牌效应已经非常深入人心,难以轻易被撼动。即使在一些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许多学者仍倾向于使用纸质期刊。
尽管纸质期刊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全媒体时代,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纸质版期刊出版的必要I生在日渐衰减。尤其是国防工业系统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期刊,因为发行量普遍不大,单本印刷成本较高,经济上很不划算。而近些年开展的技术条件建设,又使得国防系统数字化期刊的利用条件大为改善,对纸质期刊的实际需求量明显减小。随着国家对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方面要求的提高和精细化管理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将会凸显,对一般单位来说,纸质版期刊要还是不要将是个问题。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按需出版模式,为纸质期刊要还是不要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有希望的解决途径。按需出版是指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数字印刷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将出版物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需要随时直接印刷装订、满足读者需求的新型出版方式。它突破了传统出版模式的限制,实现出版全流程数字化,重新组合出版流程中的编、印、发各环节,是充分结合数字印刷与数字出版技术而产生的新型出版形态,可满足读者对纸质期刊的个性化需求,非常适合小批量专业科技期刊的出版印刷。
制约按需出版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数字印刷设备和软件成本还比较高、不够普及。但近年来,数字印刷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按需出版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相关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新型设备,比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可以显著降低数字印刷成本,国内已有厂商推出“按需出版”业务解决方案。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成本将持续降低,按需出版很有可能成为纸质专业科技期刊发展的归宿。
科技期刊的作用更加强化,工作模式与时俱进
有种观点认为,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科技期刊编辑的作用将被边缘化。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正是因为信息越来越便捷,门槛越来越低,使得各种莫衷一是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属于有效资源,而成为信息垃圾和噪声。这种情况下,科技期刊内容的权威性、可靠性和公信力愈发显得珍贵,科技期刊的作用不但不会弱化,还会变得更为重要。
科技期刊在全媒体时代继续保持优势地位,首先是基于“内容为王”的理念,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高品质的内容永远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保证期刊内容的高水准,这是科技期刊永远不变的立身之本。
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仍然代表读者完成评价、证实、过滤、建构、呈现内容的任务,对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与优化选择依然是编辑的―个首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会使科技期刊编辑的功能和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必然会使编辑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角色发生改变,甚至可能彻底改变编辑出版工作的模式。
全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从专业知识型转向综合管理型是大势所趋,工作模式的发展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甘于为人作嫁衣,更要善于进行贯穿于出版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全程选题策划,从收集选题信息、设计选题内容开始,到选题最后完成,包含各个环节的策划和设计,并有效运作。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成为多面手,具备三重角色功能,即科学守门人、科学中介人、科学经纪人。科技期刊的任务不仅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素养、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光荣使命。科技期刊编辑办刊人员要强化使命意识,积极主动地完成这种转型,尽快适应全媒体时代期刊发展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编辑的划分将有新的变化,可能从传统的编辑中划分出新的编辑类型,如策划型编辑、论坛编辑、视频编辑、博客编辑等,对编辑的全媒体策划运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科技期刊编辑要熟悉各种媒体的特点与要求、掌握不同媒体的编辑出版技能,从单纯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全方位的信息管理者,要求编辑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爆炸甚至是泛滥的条件下,具备良好的信息鉴别、整合能力。科技期刊编辑传统的内容把关功能依然至关重要,但方式会有所不同,可能变得更加具有隐蔽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深刻认识、理解并主动顺应这些变化对于科技期刊编辑成功应对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保持科技期刊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全媒体不仅指不同媒体类型,也指同一媒体类型下面各种形式的组合,就科技期刊而言,除例行出版的纸质期刊外还可出版其他形式的产品,如专题、增刊、合订本等,只有综合运用不同出版形式的相对优势,使不同出版形式间相互呼应和互为补充,才能达到一次投入、多次使用,最小投入、最大收益的效果。我们在《隐身技术》《航空航天科技信息》等期刊的编辑中,根据不同需要,综合运用合订本、专题、特刊等出版形式,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不同媒体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航空工程》信息与动态栏目编辑过程中,我们借鉴时下流行的微博,将“航空航天要闻精选”编辑成类似微博的百字文形式,反映最近一段时间最值得科技人员关注的航空航天业界动态,由于内容经过广泛搜集、反复筛选、精心提炼,并且采用了科技人员非常乐于接受的微博文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受到读者欢迎的一个特色内容。
科技期刊要努力成为全媒体时代的整合者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融合变得不可避免。不同媒体间的边界逐渐消融,读者、作者、编者间的边界逐渐消融,甚至是出版者与IT营运商间的边界也在逐渐消融。科技期刊要顺应这种发展要求,应该改变传统的编辑模式,模糊纸质版和数字版之间的界线,统筹策划,构建新型编辑加工平台,根据不同媒体终端和受众特点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一元制作、多元”,即内容的创作是一元化,但是出版物可以有多种形态和载体。可以是传统的纸质媒介,也可以是个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掌上电脑、手机等阅读终端。这样形成多样化产品,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根据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将多样化的产品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特定读者,实现更高层次的按需出版。
引言
现阶段我们国家社会持续进步,信息技术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且新闻传播形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要想满足持续增长的人们需求,就需要充分分析新媒体背景中新闻传播形式。本文特意研究了新闻传播方法在新媒体时代中的主要特点,而且对于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形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希望能够使得我国的新闻传播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
1.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形式的特点
1.1时效性较强,全时性比较显著
对于新闻而言,时效性属于主要的特点以及特征。通过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法的研究能够看出,大部分都是借助报纸的形式来完成传播,报纸的信息收集、编排和印刷都会消耗比较多的时间,如此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很难得到保证。现阶段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平台开始取代传统的新闻媒体形式,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全新的方法来获取新闻事件,而且可以做到对于新闻事件的跟踪,如此新闻传播时效性能够显著提升,而且新闻传播也会增加全时性的特点。
1.2数字化趋势比较明显
传统的新闻传播内容,大多数都是文字比较多,图片比较少,能够满足人们在这个时期的有关需求。不过由于时代的持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传统的新闻内容很难满足人们对于新闻资讯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中,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其中增加了声音和音频等内容。不仅如此,新闻传播的媒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今出现了计算机和手机等即时通信设施,如此在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趋势也变得更加显著。
1.3互动性比较强
通过对于传统新闻传播形式的分析能够看出,虽然可以做到互动,不过大多数都是选择信件以及电话等方法,效果比较差,并且周期比较长。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比较多的即时通信设备和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借助这些全新的形式来获取新闻事件,并且可以进行评论以及转发,这样可以保障人们的知情权,而且可以使得人们能够及时地收取新闻资讯,当然也会保障人们的言论自由权,之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可以根据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来掌握民意,这样可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4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趋势
传统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的主体都是新闻编辑以及记者,不过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全体公民都能够借助手机和电脑这些设施来记录、传播以及评论有关的新闻事件,这样能够看出,新媒体时代中的新闻传播主体变成了全体人员。如此能够显著降低新闻制造以及传播的成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新闻的真实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能够显著降低新闻记者以及编辑工作的复杂性,对于那些有价值的新闻,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地跟踪和报道,如此也可以显著提升我国新闻的整体质量。
1.5全媒体趋势比较显著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媒体的全媒体化主要包括这样几点:第一点就是新闻传播形式变得全媒体化,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不再只是文字较多、图片较少的方式,开始朝着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进行联系的方法变化,如此新闻趣味性会显著提升,而且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使得新闻传播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第二点就是新闻传播介质的全媒体化,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就是报纸和电视的方法,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我们国家新闻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手机和电脑都能够实现对于新闻的传播和阅读,如此人们新闻阅读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
2.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创新形式的研究
2.1把自媒体增加到新闻传播中,增加新闻传播的途径
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中,新闻的传播方法比较单调,主要就是借助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新闻以及各种资讯的时候方法比较少,并且不太方便,很难及时地获取。不过由于现阶段开始进入新媒体时代,产生了自媒体这种全新的形式,人们都能够借助自媒体这种全新的方式传播新闻、获取新闻和评论新闻,如此时效性也会显著提升,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传播以及读取。不过自媒体传播的新闻大多数都没有被确认,通过和传统媒体进行比较能够看出,自媒体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所以现阶段借助自媒体来阅读以及传播新闻的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不过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员选择报纸广播这些传统的方法来获取新闻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以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为基础,增加自媒体传播方法,增加新闻传播的途径。由于网络和新媒体的持续进步,把自媒体增加到新闻传播中属于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充分联系传统的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和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能够被充分利用,给人们提供质量更高的新闻信息。
2.2新闻传播形式需要满足新闻受众的阅读习惯
新媒体时代中新闻传播是比较便捷的,不过需要充分分析人们的阅读习惯。由于经济的持续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也在持续增快,工作压力也在持续增加,由于新闻信息比较多,所以比较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很难在这些新闻信息里面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所以对于新闻工作人员来说,在处理新闻的时候,需要分析大众的阅读习惯,正确分类以及管理新闻信息,把相同话题的新闻放到相同的栏目里,而且最好是在首页,如此能够使得大众及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来阅读,这样能够显著提升阅读效率以及阅读兴趣。在这个时期,需要划分好阅读群体,由于群体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阅读习惯也存在差异,其中对于青少年来说,新闻传播的内容需要比较简单,方便理解,确保读者能够掌握获取的信息。对于那些中年的人员来说,这些人员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显著强于青少年,对于这部分人群,需要做好信息的精炼,而且需要突出重点。
2.3增强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35
本文主要从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来探讨关于工作人员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环境,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技能,以及对于自己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自我的社交礼仪的技巧,业务技能的学习,创新意识和观念的培养,以及健全的评价机制方面,都需要我们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新的举措,这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的提出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性的全媒体,称其为“全媒体”,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多种传播手段和工具,其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所接受的媒体介质不同,提供给人类不同的需求,来满足人们对于听觉,视觉上的各种感受,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以及最佳的传播效果。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广泛渗入和涉及。
全媒体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弥补了很多媒体的不足,通过动静结合,深浅互补的方式,实现全时在线,及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等功能,在其自身特点的影响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媒体时代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包括传播,采编,运营。全媒体的传播是以全媒体的渠道进行信息和内容的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的,全媒体的采编是针对不同的媒体渠道特征,对信息加以重新的整合,提供给不同的受众群众信息,全媒体的运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将这种服务变成商业化的模式,实现流通。
全媒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全媒体在传媒业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将会制定一系列的战略,聚众化平台上的分众化营销,通过产业的建立完成传播的手段,为企业提供营销管理整合服务,为用户提供生活消费集成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媒体的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 全媒体时代下进行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全媒体时代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是对在传统媒体上的新的改变,全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形式,强调多种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职业岗位,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媒体发展的有效策略,就是打造兼容开放的全媒体的平台,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完成这一目标,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共享信息的同时,工作人员经过整合信息和参与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达到了综合发展的效果,同时又能够将这种能力扩展回我们的工作之中,促进全媒体更好的进行发展。
全媒体由于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各行各业都能参与进来,通过对人员的技术培训,形成各行各业的专业化人才,为自己本行业做出极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信息的学习和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受众的快速浏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为全媒体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之处。全媒体时代下的人员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更新工作人员的技能,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性的思维,改善我们的运营模式,使之更加人性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培养更多的全能型综合性人才,许多专业领域的技术需要更加尖端科技的人才,我们只有培训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人才的培训,我们必须有建设性的指导方针,新闻媒体本身就与社会各个领域有所接触,所以也会带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人才,我们全媒体时代下的人才也是一种典范和标榜作用,因此,全媒体时代下人员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们在这种意义的指导下,也会制定更多的策略和创新思想完成我们的人才培训。
3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员培训的技巧
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们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新型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广阔的信息完善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成为各行业的尖端人才,以下就举例说明一些各行业的人员培训的技巧。
3.1 注重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他们对于知识的收集和更新,有着更加敏感的态度,通过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并通过自我的判断进行更新,以新的方式来满足进行学习的人的不同需求。而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工作人员来说,要具备新闻人的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说湖南广播电视台就通过创建电视湘军特色文化的激励制度进行了创新,成为行业的典范,在这种特色文化的影响下,注重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达到我们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3.2 知识整合能力的要求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新闻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解读,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消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其进行信息的筛选,从而找出具有价值的消息,在进行给公众的传播,改变我们传统的人文管理,消除传统的体制对我们的工作者的影响,设置一定的激励目标,湖南电视台就进行了一定的团队建设,栏目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等目标,通过参与和反馈,形成更好的对于知识整合能力的要求,实现一定的目标,完成高度的建设。在实际的管理和执行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调控机制。
3.3 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体系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新闻传播能力,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是依靠速度进行的,新闻传播的速度决定了我们新闻的影响力,新闻的影响力是我们传媒业竞争的手段之一,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培养自己在抓住消息转变成新闻时的时间和效率,紧跟潮流,抓住新闻的吸引力,多角度的进行思考,而这是关乎我们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湖南广播电视台就将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管理中的决策结合起来,科学的进行绩效考核,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标准,同时设立一定的考核手段和考核人员促进我们考核制度的完成。在江苏广电中就采取基础员工采用传统的主管考核,中层管理人员就主要采用目标责任制度,阶段性的绩效考核和长期绩效考核进行方案中的综合使用。
3.4 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体系
合理的设计我们薪酬制度的各种要素,湖南广播电视台就主要采用的是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建立以激励为特征的福利体系,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公司制管理转变,满足员工对于我们福利层次化的需求,实施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多样化和福利套餐组合供员工选择,使每个员工的福利保障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原则,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科学的薪酬和福利体系,这种特殊性的岗位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按照考核下来的分数进行奖金的发放,达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我们的员工燃烧工作热情,有计划的发展我们的人才,进行重点性的培养,完成我们的人员培训。
3.5 加大实践平台的建立
全媒体时代的背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自我的竞争能力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实力和知识之外,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广西电视台就在收集了民意的情况下,打造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通过实施一定的外派培训项目,参加各种实施活动,同时扩大我台的内部培训面,增强我们的培训内容,在各方面的提升促进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依靠我们内部的师资力量与单位的政策紧密的结合,与高校进行相应的合作,学校要建立基本的实践基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理论和现实的差别,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学会沟通和团结,我们不仅能够在专业的平台中学习到一线的知识和处理事情的手段和方法,减少了我们到岗位之后熟悉的时间,能够尽快的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实习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相关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种实习性的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够节约人才的成本,同时又能够把握人才到自己的单位当中,为自己获得了更好的效益。总之,加大实践平台的建立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人才培训的最有效的实践方法。
3.6 更新教学理念与自身素质
1.全媒体时代的概念和特征
全媒体的概念是指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全媒体地主要特征是媒体形态全、传播渠道全、全民皆媒体,可全天候、全时段、全地域、全视角地进行信息传输和交互,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采集传输信息、交流沟通以及学习生活的方式。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使获取信息的内容、形式和灵活性发生了重大变革,为大学生交流思想提供了新的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拓展新的途径和载体,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高效,覆盖面广,不受时域、地域限制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领域更加广泛,手段更加多样化,内容丰富多彩。
3.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初探
(1)学校的重视和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新媒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强大的熏陶和渲染功能,学校、学院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意识,积极做好本部门网页、视频、微博等内容的充实和更新工作,加大利用新兴媒体的宣传力度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
(2)构建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加强对校园新媒体信息和传播的管理和监控。高校学生工作要加强课堂、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建设,紧抓宣传教育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重视在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先进文化来占领校园新媒体阵地。
(3)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大且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心智发展产生误导,扰乱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应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讲座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促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理解,增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趣味性、实效性。
(4)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思想素质和新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的大学生呈现诸多新的思想和行为特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洞悉新生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把握工作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管理和教育,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功底,不断熟悉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思想动态,不断学习提高对新媒介的运用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5)动员大学生家长加入新媒体宣传教育队伍并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家庭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新媒介手段,如开设学院网站,以及建立家长飞信群、QQ群、微信群,注册学生工作公众号等,宣传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动态,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了解,为家长提供了解交流平台,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形成合力。学校要充分灵活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入大学生高度关注、参与积极的各种媒介载体和阵地,使全媒体时代的各种媒介载体和渠道中都有强大的正能量,有效地利用全媒体的优势因势利导,积极加以影响和教育,促使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一、全媒体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1.促进图书馆传播形态的融合
全媒体传播能够实现新旧媒体之间的全面融合,实现更全面的信息覆盖,更先进的传播技术,更优质的媒介载体,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因此,全媒体传播具有融合性传播优势,能够促进图书馆传播途径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另外,全媒体具有更好的信息表达优势,在以往的旧媒体时代,文字几乎是图书馆表达信息的唯一形式,而新媒体往往又表现出较为杂乱无序的特征,全媒体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实现文字、影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的融合,为用户创设立体化的交互式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灵活性与人性化,改善图书馆服务技术。
2.实现多元的图书馆阅读终端
传统的图书馆阅读形式十分有限,实体图书借阅的单一形式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延误用户的阅读时间、具有时空限制性等等。但是,全媒体传播技术实现了图书馆阅读终端的多元化,促进了图书馆阅读模式的改革,为用户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力。当前移动终端正在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平台,这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带来了极大启示,图书馆可以利用全媒体的传播渠道,将旧媒体信息以新媒体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高质量的阅读资源与流行的移动终端完美整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电子阅读系统,满足用户更高的阅读需求,同时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的管理与检索技术水平,逐渐形成数字化图书馆文献库,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1]。
二、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方法途径
1.加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全媒体时代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快速化,同时也使信息增长率迅速提高,大量的信息不是某一个图书馆可以全部收纳的,在单一图书馆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全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开放性特征,实现图书馆服务形式的优化。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促进了图书馆个性化发展理念的形成,图书馆在全媒体时代下逐渐形成了特色化的馆藏资源体系,并在同行业内实现优势竞争力,另外,图书馆应在本馆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建立多层次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资源的流通性和聚合性,实现对本馆短缺资源的有效补偿[2]。
2.创新个性化的服务策略
保留传统 融入现代
从单一体、单形态的传播方式转到多面体、多形态的传播,首先我们要保持传统媒体特有的属性,一切以内容为王!拿广播为例,要继续发挥广播消息传递快的特点。在记者的现场报道中,已经不单单是通过电话通讯这一传统的方式来呈现,更要融入新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所以要加强记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新闻业务的创新,对其他媒体未知领域的探索,熟悉了解各种媒体的传播特点。早起步、早学习、早成功!技能单一型的记者将在未来的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而拥有丰富的知识、多种采编技能和全媒体思维的全能型记者才是未来媒体的宠儿。
所以,3G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的改变,无疑给记者本身及其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记者必须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手机客户端的应用,实现由过去单一的声音记者向综合型的传媒人转型。这仅仅是新技术带来的改变之一!有了这种融合,广播人不再是单一的广播人,拿起摄像机亦可以做电视人,熟悉网络也可以是网络人。所以,在新传播环境下,必须要做到采、写、摄、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媒体的发展。
注重人才 解放思想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媒人已经意识到:媒体的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媒体对掌握新技术、懂得媒体运营管理与精通媒体传播规律的核心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怎么样来培养全媒人才?很多媒体开始通过各类人才工程,打造自己的核心团队。因为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来学习。对于媒体人来说,应当按照“根据实际,针对培养的”的原则,进行人才完善。另外,要跟踪新媒体发展技术,了解新媒体传播特点。尤其是视频制作、摄影摄像、多媒体发稿、新媒体管理、受众分析与引导等方面。同时,也有部分媒体人才熟悉新媒体,但缺乏使用传统媒体报道的基本功。
就掌握一门媒体形态的传播技术而言,仅靠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对全媒体人才的培养,还有必要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在不同形态的媒体和部门中,进行体验学习。事实证明,任何一位优秀的媒体人才,都是在丰富的岗位历练和多元环境中打造出来的。在从单一媒体向综合性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采编人员对新媒体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求较高。应该开辟多种渠道加大人员的岗位交流,尽可能提供多岗位的锻炼学习机会。比如,广播人员到电视机构学习,电视人员到网络媒体交流。为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环境!
共建平台 共享资源
传统概念里,各媒体都有单一的传播平台, 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但是在现如今,单一的传播流程不再符合传媒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新闻的发现者和传播者。所以如何正确搭建符合本媒体定位的新传播机制尤为重要!海量信息有效汇总,合理利用将是关键!
如何来实现资源整合和机制的建立,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会发挥它的作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举个例子:云计算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因为,这种技术强调不需要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来存储数据,而是通过远端的服务器把所有数据收集起来。这种技术运用于媒体,不仅会对内容生产环节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节目支撑体系的建立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做到资源的即时共享。
记者采集的同一条新闻可能包含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素材,经过再次地加工和编辑后由其他媒体各取所需选取,再通过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逐级、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信息诉求。受众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找到想要收听收看的节目内容。总之,全媒时代,新的数字技术平台的建成,可以实现多种传播方式的信息共享,真正适应媒体融合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