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4:57: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科技创新的看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滞后的状况不容忽视
科技期刊在出版统计中通常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类的期刊。2006年我国出版科技期刊4713种,与上年持平,占期刊总品种的49.78%;平均期印数3260万册,比上年增长1.53%,平均一种期刊印数0.69万册;总印数44024万册,比上年增长5.34%,占期刊总印数的15.44%。独立看这组数字不说明什么问题,我想与10年前的1996年做个比较。1996年出版的科技期刊4285种,占当年期刊总品种的54.13%,比上年增长6.7%;平均期印数3623万册,比上年增长6.6%,平均一种期刊印数0.85万册;总印数34185万册,比上年增长12.9%,占当年期刊总印数的14.8%。从中可以看出,10年间,科技期刊品种增长了10%,比同期期刊品种的增幅(19.6%)低9.6个百分点,科技期刊占期刊总品种下降了4.35个百分点,平均一种科技期刊印数下降了0.16万册;科技期刊总印数增长了28.8%,比同期期刊总印数的增幅(23.5%)高出5.3个百分点,占当年期刊总印数的比重增加了0.6个百分点。我相信,尽管现在的科技期刊与10年前相比,其质量、价值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目前科技期刊出版严重滞后,而且被忽视。科技期刊出版数量上的这种滞后,表现在社会上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1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领域,而科技期刊品种不能适应这种发展需要,科技期刊在整个期刊品种中所占比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很多新兴科技单位只能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出版科技期刊,严重制约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其次,10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科技队伍迅速扩大,发表科技论文的园地却严重不足。有人做过研究分析,据称每年需要发表的论文达40万篇,而现有期刊只能发表20万篇左右。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我没有研究,但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买卖版面的不正常现象足以说明问题。
再次,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期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0年间,科技期刊总印数比同期期刊总印数增幅高出5.3个百分点。但是,根据我国这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1年4.4亿多册的科技期刊,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科技人员求购科技期刊的信息不绝于耳,科技书刊下乡抢购的场面令出版人汗颜。
当然,这只是从科技期刊出版数量的不足反映出来的问题,科技期刊出版滞后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低,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期刊太少,发行渠道不畅通等等。要彻底改变科技期刊出版滞后的状况,就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科技期刊要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明显特征或者说劣势是“小、弱、散”,小就是规模小,弱就是实力弱,散就是分散。这种局面的存在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有密切关系。但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快30年了,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为什么我们科技期刊出版还被禁锢在计划经济体制里?这就说明,科技期刊出版的滞后反映出科技期刊出版改革的滞后,科技期刊出版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滞后。科技期刊出版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
观念创新科技期刊出版者要破除守旧的思想,做期刊出版的主人。大部分科技期刊长期以来都依附于一个科研单位或科研部门,使一些科技期刊出版者形成依赖思想,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一种办刊的主人翁意识。因此,要给科技期刊出版注入活力,首先要进行用人制度的改革,给期刊出版人以动力,促使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追求创新,做期刊出版的主人。
体制创新对于科技期刊出版而言,体制创新是根本性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步伐,逐步使其成为市场主体,已经迫在眉睫。要以大科技、大市场的要求来改革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调整科技期刊结构,整合现有出版资源。对于调整期刊结构的申请,在审批中要进一步放宽,要给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出版单位更多的自,要更多地尊重申请单位的要求。要研究制定期刊社之间进行兼并重组的政策,使受控的期刊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手段创新既包括出版手段,更包括为读者、为社会服务的手段。数字化引领期刊出版的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纸介出版物面临严峻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对于科技期刊来说,数字化是提高期刊品质、提升期刊价值的有效途径。期刊社要利用内容制作的优势,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刊物的表现形式上,在为读者服务的功能上,在延伸期刊的价值上,进行大胆地尝试,使科技期刊更显时代气息。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方面不能被推着走,而应该做引领期刊数字化的表率。
经营创新许多科技期刊长期以来几乎没有经营的观念,认为自己只是为科研、科技服务的,无需也无法走进市场。殊不知,现在科技都已面向市场,科技期刊怎么可以置身于市场之外呢?科技期刊也是一种商品,科技期刊出版也是一种经营行为,要敢于面向市场,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在市场中体现自身的价值。科技期刊出版也要讲成本,讲效率,讲效益,要强化市场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自我生存发展能力。
扶持发展科技期刊出版的几点建议
科技期刊出版毕竟有其特殊性,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在体制改革时,要区别对待,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对新创办科技期刊审批实行特殊政策根据我国目前期刊总量和结构的状况,从严审批新办期刊无可非议。但是,从科技发展的大局和实际需要出发,建议给予特殊政策,对新兴学科、填空补缺或有特殊需要的科技期刊,经过论证,每年按一定比例发展。
设立科技期刊出版基金一部分服务于高科技和面向科研的期刊,难以面向市场,其出版经费应通过政府设立的专项出版基金来解决。要使出版基金成为一种制度,为高端科技期刊的出版解除后顾之忧。
建立科技期刊出版社会资助体系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除了设立专项出版基金之外,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期刊出版社会资助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为科技期刊出版健康发展建立一个保护网。像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国家,为科技期刊出版建立社会资助体系更显必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课引的设计,尽量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对本节课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我有时用童话引入,有时用故事引入,有时用谜语引入……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动物王国要举办焰火晚会,动物们只要答对了守门员大象伯伯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进去参加今晚的焰火晚会。动物们都陆陆续续地进去了,笨笨熊却被卡在了门口,原来,大象伯伯出了一 道谜语(电脑显示):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 件,等到年底剩张皮。笨笨熊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来,眼看晚会就要开始了,笨笨熊心里急坏了,哪个同学能帮帮它?”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时间,有的说日期、有的说年历……最后,有一个学生答了 “日历”。我当即表扬他:“你真聪明,我们代表笨笨熊感谢他 好不好?”全班学生就啪啪啪地拍起手来。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除了在课堂引入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外,我还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激发创新思想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虽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部重复数学家创新知识时所经历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完全可以以“同化”的演绎方式大大简化学习过程,但数学知识是前人智力活动的产物,学生掌握这些思维成果时同样必须有相当的思维活动,才能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用旧知解决新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敏捷、独特、灵活、缜密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例如,我在上“年、月、日”这课时,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一张年历,从2004年至2013 年的都有。在上课时,我出示问题: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日?③哪几个月是30日? ④二月有多少日?你的年历卡是哪年的?
我让学生在自己的年历卡上找出答案。过了几分钟,我提问了持不同年历卡的同学,把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板书讨论:你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们通过讨论,纷纷举手回答:①每年都有12个月。②每年的1、3、 5、7、8、10、12月都是31日。③每年的4、6、9、11月是30日。④有些年份的二月是28日, 有些年份的二月是29日。
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去 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了解得很深刻透彻,而且还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激活了创新思维。
三、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下面是我教长方形周长的一些做法:
在上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好一张白纸,在白纸中央贴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红色长方形,并且准备好长4厘米、6 厘米的小棒各两根。上课时, 我先让学生明确: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拿出带来的小棒把白纸上的红色长方形围起来,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讨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有几种算法?学生们都很认真操作和讨论。不久,纷纷举手。我提问了不同的学生,把不同的解法板书如下:
1、6+4+6+4=20(厘米)
2、6×2+4×2=20(厘米)
3、(6+4)×2=20(厘米)
我让这三种解法的学生代表分别说出理由。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理,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的长方形周长的公式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设计“开放式”习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开放式”习 题的使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创造空间,它使学生由消极的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地获取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出一些结果不唯一的习题,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我代表建设部,向全国第四批勘察设计大师和第三批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九届优秀工程勘察、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软件和第七届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获奖单位,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勘察设计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下面,我就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勘察设计行业在新时期城乡建设工作中贡献突出、责任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建设日新月异,众多工程项目体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这些都包含着我们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辛勤劳动。特别是勘察设计大师,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永不满足、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精神,胸怀大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修养,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绘制一流建设蓝图的良好业绩,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届新评选出名勘察设计大师和名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他们在我国的水利、铁路、交通、机械、冶炼、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勘察设计行业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全行业的骄傲。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控制投资的关键,是集中运用各项政策、标准,把科技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设计单位能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落实节约和环保措施,做出最佳的设计,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将长久地影响到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综合效益。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很多专业领域设计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铁路工程建设形成了包括路基、轨道、桥梁、电气化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公里铁路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煤炭行业建成了多个年产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最高全员工效达吨工,已走在世界前列;化工、石油化工设计从成套引进国外的设计和装备,发展到只引进基础设计或工艺包,在部分产品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利、专有技术,实现了大的飞跃;我国原油输送工艺技术,水电建设中的大坝设计,公路建设中的大跨度、大跨径桥梁设计,民用建筑中的超高层、大跨度建筑设计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凝聚了广大设计大师的心血。
本届新评选出的金质奖工程,都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节能的样板示范工程,其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一流水准。如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全长公里,居我国第一,世界第六;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该桥主跨米,居世界第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设计,长江口水流、泥沙及河床演变的复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一期治理后航道水深达米;另外还有淮南张集矿井设计,华润日熔化吨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设计,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设计等,其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都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准。
回顾过去,勘察设计行业做出的贡献令人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五个统筹”、“六个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建设任务,勘察设计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也给我们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勘察设计行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勘察设计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勘察设计行业要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到先导作用,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土地、淡水等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抓好节能省地型建筑,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而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多个城市中有供水不足,其中的城市严重缺水;最近,我部组织了全国建筑节能情况调查,~××年,按节能标准设计的项目只有%,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只有%,形势不容乐观。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左右。今年,建设部制订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要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勘察设计是关键环节,设计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在建筑节能方面,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业主需求,而且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筑设计要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积极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成套技术、材料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型、高效的配套的节能材料和产品,采用低能耗的建筑设备形式和设计系统;我们的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合理开发利用地热、风力等资源,减少空调和热力采暖。在建筑节地方面,可以考虑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的使用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在建筑节水方面,岩土工程师如果在基础施工方案中采用截水的方式而不是降水,就可以大量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建筑节材方面,要研究建立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来说,要始终将建筑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原创设计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以技术进步带动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着眼大型公共建筑,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国建筑创作空前繁荣,建筑形式日新月异,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方面,忽视对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千城一面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一些建筑片面追求形式,标新立异、浮华造作,忽视建筑功能、技术风险以及与周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协调,造成能源和资源浪费、质量安全隐患以及生态和人文的破坏。这些已经引起社会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要强调的是,大型公共建筑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外观形式和结构体系的日趋复杂化,相当一部分工程突破现行技术规范,技术风险愈加突出。近年来,国外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公众,社会影响巨大,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任何环节上的马虎和疏漏。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关键是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越是重点工程,越是大型工程,越要尊重客观规律。为保证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一方面要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建筑艺术和建筑功能设计上相协调的作用。同时,在审查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公共利益。
(三)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民的建房热情很高,全国村镇房屋建设量每年维持在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农房亿多平方米。科学指导农民建房、防止盲目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勘察设计工作者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从不同地区农村实际出发,结合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房选择方案,引导节约建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房屋质量安全和改善住房功能上来。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从城市的角度、套用城市的标准设计农房,要注重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与农村风貌,防止对农村自然风貌的建设性破坏,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以上。正如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勘察设计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龙头,也是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的龙头。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总的来看,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很普遍。今后,我们必须把提高勘察设计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作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必须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建筑市场。与一般工业产品的开发相比,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更表现出市场引导、用户需求、工程需要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通过行政手段曾有效地组织起产学研的“一条龙”协作攻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由企业通过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市场纽带组织起产学研的协作则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的设计单位按照技术创新特点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工业工程设计单位,以工艺的工程化为主要内容,技术先进性是其核心竞争力;另一类是土木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等,强调安全、功能和美学,以方案为龙头,匠心独运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技术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工作需要有专业配套的研发人员、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发起人、组织人和受益人,一方面要对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作好技术储备;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结合工程项目的投标和实施,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工艺研发优势,发挥大学多学科综合攻关优势,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加快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勘察设计单位发展的动力。今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商务部、国资委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勘察设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设计单位要多元化、多形式发展,既要有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也要有中小专业设计事务所,以满足不同的目标市场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型设计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拓展企业功能,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试车考核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相互结合,注重设计与施工各环节的相互协调。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单位如何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仅要有按图施工的能力,而且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鼓励部分建筑设计企业与大型施工企业重组,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促进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结合与发展。发展由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促进建筑个性化创造的发展,繁荣设计创作,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一个大型勘察设计单位,关键是要有好的机制、好的品牌,创建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比一味地注重参股持股更为重要。
(三)充分发挥大型勘察设计院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现在很多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产值不低,但主要是靠绘制大量施工图挣来的,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占领技术制高点,通过技术研发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专有技术。例如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酯国产化技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其承建的聚酯项目约占聚酯工程建设总量的%以上。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开发的变压器制造专用设备,年产值达上亿元,已具备与国际著名专业公司抗衡的实力。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激发创作高水平的设计成果。
与工业企业卖产品不同,勘察设计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是技术、是服务型智力成果。长期以来,如何界定和如何保护勘察设计单位拥有的知识产权有一定特殊性和难度。设计中的专有技术、设计资料、设计方案也是知识产权,也需要保护。没有有效保护,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不可能激发创作出高水平的设计成果。一些业主只付少量象征性的所谓补偿费用,就将落选的设计方案、专有技术拿来使用,极大地挫伤了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对于如何保护勘察设计的知识产权,建设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年曾联合过《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势的发展认真研究和细化,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一些企业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得了很好的效益。中国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近五年有项技术通过国家验收,获得项专利;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在国内生产能力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占据了近%的市场份额。
当前,还有不少技术存在知识产权关系不清晰的问题,全员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软件版权意识还需加强,工程项目的技术图样也常被翻版、盗用或私下转让,技术骨干调出的同时带走关键核心技术等,因此,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重视人才、珍爱人才,充分发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和国内设计咨询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而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目前,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万多,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多,约占从业人员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等各类注册执业人员万多,是一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队伍。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一直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建设单位青睐的对象。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强调两点:
第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引并留住人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精心培育满足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工程建设需要的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勘察设计单位要制定本企业的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对于勘察设计单位,一个学术带头人往往意味着一个市场领域,要通过工作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由专业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熟练工程师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要积极探索企业核心骨干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创新符合企业实际且与市场接轨的各种激励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
第二,珍爱并信任国内的专业技术力量,依靠我国自己的人才搞建设。目前,中国不但每年有万多亿的工程建设量,让国外的同行很羡慕;而且,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力量也在蒸蒸日上,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些领域世界领先。中国已经培育出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有一批有技术、有水平、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学者。近年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都是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长江上建了那么多的桥,只有少数大桥部分工程做了联合设计。三峡工程在世界上也属绝无仅有。中国的结构计算、预应力技术等很多方面水平都很高,完全能够解决结构计算的问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外方设计,我们的一位博士敢于向世界著名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提出质疑,促其修改原结构设计方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民族自信心,珍爱我们自己的人才,信任我们自己的设计师,依靠国内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力量搞建设。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更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鼓励、支持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支持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按照“”的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勘察设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勘察设计行业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当前,勘察设计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建筑创作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要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职能关系上,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合理放权,分清职责。在企业资质、人员资格、行业自律等方面充分发挥地方和中介组织的基础性作用,并加强层级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在职能方式上,逐步减少行政性审批,加大采用经济、法律手段,加强行政立法和执法监督,充分运用间接、动态和事后监督等手段实施工程建设管理;加快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今后资质审批、施工许可以及市场监管等都要逐步在网上办理。在职能内容上,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依法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监管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部正在抓紧修订新的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和标准,新标准体现了精简效能和便民的原则,力图支持企业适应市场要求,增强竞争力。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和人事部共同确定的勘察设计注册执业工作框架,有序开展工作,尽早完善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个人执业资格注册制度;要以完善合同履约、工程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行业的不良记录制度,及时依法清除违法违规的各类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维护良好的勘察设计市场环境。要根据勘察设计的特点,制定招投标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招投标活动。在对《建筑法》的修订意见中,我部提出要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扩大业主自主决定权。要以投标设计方案的优劣,企业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和信誉,以及勘察设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等因素综合评标。
一、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创新的互动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科学,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它能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方法、精神支持和制度保障,能够确保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总结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科技创新有如下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使科技创新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能够确立科技攻关的方向和重点,坚持正确的科技运用的价值导向;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充满生机活力的运行体制;能够培育科技创新需要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道德。
因此,要促进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注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要想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获得成就,必须依靠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就可能误入歧途,甚至会走向伪科学的泥潭;要科技创新,必须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包罗万象的自然现象和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为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做出积极贡献;而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还必须深化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我们要把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准和方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能够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有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
而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高意义上的力量,它是通过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一定时期的思维方式往往较为普遍的影响着这个时期人们思维活动的指向、过程和结果。因此,一方面科技进步与发展,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创新与转换,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与发展也会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进步。科技创新可以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形成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形成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形成激励创新、竞争合作、和谐共进的文化氛围。“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这16个字概括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但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关键却在于建立一种不断修正和调整科技发展方向的机制和工作模式,因为没有一流的体制和管理,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创新工作。
二、树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良性互动的科技创新机制
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的管理者、参与者,要在科技创新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上,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家、科技管理者以及科技工作者,要以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如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体现,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目前我国科技界要求牢固树立“爱国奉献、创新为民”的思想,“爱国奉献”是对科技工作者价值观的一种引导和塑造,“创新为民”是明确追求创新的主要目的,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意味着开展科技工作,我们必须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科技创新必须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健康、安全、富裕和幸福,使创新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造福社会。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就是要人们树立正确的看世界的观点、态度和看法,世界观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探索客观真理、运用客观规律,有助于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有助于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协调处理好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理想、人生的态度、人生的责任以及人生中所反映的一切问题的总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实质在于正确认识人的本性,树立科学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所应承担的责任,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说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就决定了人们能致力于什么样的创新。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经验而形成的对人生活动的意义、作用及价值衡量标准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即介入了人生追求的基本观念和评价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悄然变化:价值主体个体自我意识增强、人们价值评价标准模糊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等,它要求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必须考虑到以上变化,使人们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能把握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的统一。
此外,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科技领导干部和各级行政领导政绩观的基础。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唯实,自觉地全面地贯彻科学的发展观,才能致力于实践新的科技发展观。
三、树科技创新观念,建科技创新机制
四川省要建设科技创新机制,首先要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和成果为指导,引导全社会、各级行政部门、各
级领导干部、科技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意识,树立创新观念。以此为基础,推进全社会、全民崇尚科学,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关于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民,成果为民共享,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均衡、健康和协调的发展。四川省的科技创新机制建设,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有系统的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均衡、协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正确的用人观。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管理工作者要善于“识才、留才、用才、育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和完善适合我省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及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省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国家重大的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青年人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3、合理的评价观。合理的评价观,有助于完善以下三个体系:一是对科研立项的评价体系;二是科技水平及成果的评价体系;三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体系。要建立合理的科技引入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及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要建立科技创新的长效运作机制,克服科技创新的短期化行为,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中急功近利的盲动思想。当然,也要逐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克服科技创新中的懒惰思想,“等、靠、要”的思想,拿来主义的思想。要借助于有效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绩效管理和运行的监控。
4、营造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的氛围。要营造正确的科技创新的氛围,把握科技创新的正确舆论导向,以把握创新的方向。各级行政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要树立科技创新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宽容意识。忧患意识是为着创新激励,风险意识是强化科研投资意识,宽容意识是促进形成科研工作者潜心科研的平和心态。科技创新中要注意预防因好高骛远而一拥而上的倾向,或犯“科技近视症”等错误。
5、培育城市创新文化。宽松、和谐的城市文化氛围,是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必要条件,以环境激励人,环境培养人,环境塑造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创新文化,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培育创新意识。以城市为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中心,将各类学科、党政军民学等各个层面的人聚集其中,参与其中,为科技创新而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
6、重视科学普及,将科技创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科学普及不是一句空话,是创新内容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以此提高全体公民的科技素质,培养全民创新文化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要通过加强政府导向,科普宣传,营造创新环境氛围。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有效落实,切实保护民众的科技创新热情。
(注:本文为四川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科研任务川技管2006研(函)字第001号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路甬祥:关于科技发展的若干思考。
[2] 纪宝成: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3] 徐善衍: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构建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