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11-13 09:41: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红色旅游资源的定义

篇1

关键词: XML;数据模型;红色旅游资源网站

Key words: XML;data model;red tourism resources websit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98-02

0 引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中国旅游业的异军突起,广西百色市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老区,凭借自有优势,逐渐成为中国南疆红色旅游的一颗耀眼“红星”。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务的发展,旅游信息网站和基于网站的旅游业务都有了很快的发展。从目前百色旅游资源网站的表现形式上来看,大多是基于HTML的。尽管 HTML在布局、外观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缺乏对内容的表达能力,在可扩展性、语义、超链接等方面具有先天不足,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网络时代的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据库与搜索引擎等领域的多态信息的交互、传输和再现的需求。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所具备的新特性有助于大幅度改善公众在网络世界里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对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将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旅游网站中涉及大量旅游景点的信息,而景点的信息包含大量的数据,如何实现大量的数据在服务器中很好的存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利用XML能够很容易的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处理,经过编程计算,形成特定的数据格式,便于前台网页的快速读取和数据交互。如果能够用XML语言进行旅游资源网上信息,无疑能够对百色旅游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1 系统结构与功能

1.1 功能流程 图1为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从逻辑上可以把整个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景点查询系统,订票系统以及论坛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景点信息都是XML文档形式存在,采用XML文档定义的好处是可以采用XML安全管理机制,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可扩展性,也实现了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两类:会员和管理员。系统为不同用户提供了不同的服务与权限,管理员拥有的权限最高,他可以对会员管理、景点管理、公告、论坛管理、订单管理等进行操作;会员具有注册或登录、查询需要的旅游信息、订票、留言评价景点及查看网站的最新新闻或公告等。

1.2 网站结构设计 本网站基于客户端、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结构。具体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①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获取数据;②服务器通过DOM从XML中读取相关数据,查询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库;③数据库服务器将查询到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④服务器利用DOM读取数据并动态生成XML文档,传送回客户端。

2 XML技术在景点系统中的应用

2.1 数据模型分析 旅游景点信息包含景点ID、景点名、景点门票单价、网上订购单价、时间、有效时间、景点介绍、景点图片等字段构成。XML是采用树形逻辑结构描述数据,XML文档中的元素形成了一棵文档树。这棵树从根部开始,并扩展到树的最底端。设计基于XML的描述规范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有关数据对象的数据模型,并将其转换为树的形式,图3为景点信息字段转换成的数据模型树。

2.2 用XML文档描述旅游景点信息 XML数据源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应用,大概可分为以下两种[1,2],一种是XML纯文本文档,即XML纯文本文档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简单的,将数据存储于文件中,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方便地读取,通过加以样式信息在浏览器中显示,或者通过DOM接口编程同其它应用相连。第二种是关系数据库,其数据来源是对第一种来源的扩展,其目的是便于开发各种动态应用,其优点则在于通过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然后再利用服务器端应用(如ASP、JSP、Servlet)等进行动态存取。这种方式最适合于当前最为流行的基于三层结构的应用开发。

XML随时可以新增字段,只要吻合XML schema的定义,字段便可以弹性置入;相对而言,关系型数据库一旦要修改字段,牵动的范围相当大,既会影响到过去的数据,与其它数据表的关系也必须一并思考在内,在变动的弹性上较小。利用XML表示的文档结构,可以使数据库的应用变得更加简单,使数据的表示、存储、检索、交流和更新更加简洁,使资源库的建立更加方便。

图2中,XML文档形成了一种树结构,它从“根部”开始,然后扩展到“枝叶”。

在定义旅游景点集的XML文档(即“travel.xml”)中,定义根节点名为“travel_info”,其结构如下:

大王岭

180.00

156.00

2012

大王岭森林覆盖面积93.5万亩,森林景观苍翠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是国内首个原始森林漂流峡谷。漂流全程5公里,起点到终点落差126米

dawangling.gif

2.3 XML文档多样式显示 如果在浏览器上直接浏览XML文档,看到的只是经过一定处理的源文件,而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只显示元素的数据部分,XML文档自身不能决定如何显示信息,所以要将XML文档中的数据部分显示出来必须借助其他的工具,如级联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CSS)和可扩展样式语言(Ex-tensible Style languag,XSL),通过样式单告诉浏览器如何格式化每个元素。

可扩展样式语言(XSL)的任务是将XML文档元素中的数据以特定的形式替换出来[3]。XSL文档本身就是结构完整的XML文档,即XML的有关规则同样适用于XSL。XSL文档是一系列模板规则的集合,每个模板规则对应于树形结构中的某个节点,并规定如何替换这个节点及其子节点的节点值。一个XSL样式表包括如何从XML文档中拿出信息以及如何把它转变为另一种格式的指令。XSL处理程序读取XML文档并将读入的内容与样式表中的模板规则相比较,如果相匹配,则按照样式表中规定的形式将树形结构中相应节点的节点值替换出来。

在travel.xml文档中第一行的处理指令:,将XML文件链接到XSL文件,在浏览器显示XML文件之前,先将它转换为HTML,实现使用.xsl规定XML向HTML的转换。XSL是首选的XML样式表语言,当我们在IE中打开该XML时,浏览器根据其中规定的XSL的位置去得到该XSL,并通过XSL处理器将XML和XSL结合成为XSL定义的输出格式。

3 小结

XML技术是一种理想的数据表示格式,具有超过其他格式的一些优点,这些优点己起到了帮助它反馈其他存储信息途径的作用。目前,尽管还存在部分尚未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XML技术自身的成熟,在网站资源建设中的应用必将日益广泛,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中部转移,境外投资也不断涌向中部地区。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得以飞速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休闲意识,养生健康意识也在转变。在国家实行周末双休制度下,时间的分散性使得短距离、短时间的城郊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尽管城郊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一个对城郊旅游的合理准确的功能定位,这也使得有关部门在做城郊旅游规划或者制定一些旅游政策时没有针对性,而潜在旅游者和旅游者对当地城郊旅游的形象感知也不深,总之吸引力、感召力不够。

一、城郊旅游的概念

城郊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是距离城市居民最近的自然区域,但其范围或边界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城郊是一个社会、经济区域以及行政区划的综合概念,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城郊难以用明显的分界线来界定,本文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城郊旅游。城郊旅游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车程一般在2小时以内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乡村旅游类型。城市郊区凭借其近距离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优势,成为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周末度假、短时间出游的目的地,由此给城郊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二、赣州城郊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污染、噪音加剧、城市公园饱和,使得人们更渴望离开闹市来放松自己。从1995年新《劳动法》规定五天工作制到新的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黄金周格局。经济条件的许可,时间的分散性以及旅游公交和私家车的发展都为短时间、短距离的城郊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能。

据专项调查显示,赣州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539.38元/人)远远低于南昌(645.28元/人)、九江(629.38元/人),甚至低于省内平均水平(566.26元/人)。旅游消费结构方面,赣州游客的长途交通费占的比重较小,这清晰地反映出赣州游客市场近域性特征,游览和住宿的花费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都反映了赣州目前主要是以近距离的城郊旅游为主。

三、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的分析

点―轴理论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沃纳.松巴特等人提出。其中心内容是:随着连接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铁路、公路等)的建立,形成了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了人口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运用点―轴理论赣州市城郊旅游发展可以以323国道和京九线为两条主轴线,赣州市、瑞金市、龙南县作为三个增

长极。

(一)以赣州市中心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在赣州周边县市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其中市近郊、赣县、于都、兴国以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为主,包括多种古建筑(郁孤台、八境台、文庙、白鹭古村、七里镇古窑遗址等)、古代工程(宋城墙、福寿沟、古浮桥、古炮台、大余梅关古驿道等等)、古文化(赣巨人文化、古戏曲文化、石窟造像、摩崖题刻文化、风水文化、客家文化等等)、古街(灶儿巷、南市历史街区、中山历史街区、八景台古玩街等等);革命遗址遗迹:兴国六园、于都出发地――第一渡遗址、信丰广场、通讯社等等。而南康、上犹、崇义主要以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为主,包括南康黄龙村水库、上犹陡水湖、崇义阳岭、上堡梯田等等。基于赣州城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比自然生态景观更具有比较优势,以赣州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自然生态游为辅。

据江西省旅游局《关于2010年江西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赣州游客出游目的以休闲观光为主,商务、会议、宗教、疗养、购物等其他类型游客比重非常少,仅占到10%左右。这虽然暴露出目前赣州多元化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现实,但也可以看出以休闲观光游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基于此,城郊旅游发展的规模和范围才能更好的与市场对接。

(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政府所在地,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曾还作为中国的“京都”。江西省有14个中央苏区县,其中有11个分布在赣州,而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都是中央苏区县。这些县市都因为曾经作为战场,或者伟人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而留下众多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这里是战略转移的根据地,万里的出发地,无数英雄豪杰的诞生地,红色歌曲和红色影视剧作的发源地。各县市城郊旅游资源数量、品质不同,具体可以归纳如下:瑞金、兴国、于都红色游占明显优势,而会昌、石城、宁都、信丰、寻乌绿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所以把具备这两种特色的景区归纳为红色+山水综合型景区。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中,每个县市可以把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一分高低,如瑞金城郊旅游资源中红色资源要多于绿色;而信丰绿色旅游资源要多于红色旅游资源等等。但是从品质和声誉度来说,这些县市都是中央苏区县,首先因红色而闻名,绿色只是起到“绿叶”配“红花”的效果。居于红色革命遗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是记录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独特的教育功能(公务考察学习、在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殿堂、军队训练场所、企业管理),结合绿色山水,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为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生态文化休闲区。

2.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市场条件分析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协会”的召开,“红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形成之后,区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瑞金、兴国、信丰等作为中央苏区县,“红三角”地带之一,其影响力的增加,客源也会不断增加。323国道正是与福建和粤北革命老区连接的一条交通要道,承载了很多互动客流。这些客流当中有很多是政府部门、国营企业、教育机构的人群,要充分把握他们之间公务交流、商务游憩、教育培训的各种不同需求等,设计出不同的时尚线路。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的城郊地区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和自然生态城郊旅游资源有条件设计一个符合社交需要、文化休闲的接待场所。基于此,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仍着重于红色文化休闲。

(三)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以客家文化为重,主要包括客家建筑、客家民俗风情和客家方言。龙南县人把客家母亲雕像和客家围屋建筑微缩到了龙南县龙翔广场上,浓缩了客家围屋文化。客家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大多座落在农村(郊区),客家民俗文化大多起源于农村,客家人借助农村(城郊)文化这个载体充分挖掘和推介客家文化。开展舞龙、舞狮、客家山歌、客家厨艺比赛等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活动,让人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文艺活动品味客家文化的厚重,通过生动活泼的竞技比赛获悉客家文化的成果,使农村(城郊)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舞台。而相对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自然景观资源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如龙南小武当山、定南九曲度假村,安远三百山,寻乌青龙岩风景区,全南宗教旅游胜地天龙山、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龙兴湖、瑶族山寨等,信丰脐橙林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森林公园型,温泉度假型,宗教型和农家乐型。它们都具有绿色、生态、休闲的特性,是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居于此,可以将它定位为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而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的总体功能定位可以定位为: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龙南是闽、粤及海外客商人的原居地。这一历史渊源,加上客家人爱国爱乡、不忘祖宗的个性,吸引了大量的闽、粤及海外客商人回乡探亲访友或者寻宗问祖。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地区,龙南、全南、定南、安远、信丰、寻乌基本上都是全县通客家方言。而这些地区以客家文化为纽带,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吸引了来自赣州周边地区、广东、福建、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外的客籍华侨游客。其中有大部分是客籍商务客人,他们要求高档、舒适、省时、别具一格的行程。根据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来设计一个高品质的专门为商务提供服务的休闲度假场所可以满足其要求。因此,从市场的角度看,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还有“商务休闲区”。

五、结论

综上三个区域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以及赣州市城郊旅游现阶段的功能定位分析,本文给赣州市城郊旅游总体功能定位是:

1.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以生态游为辅的旅游区。

2.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文化休闲区。

3.在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及商务休闲区。

参考文献

1.张波:《赣州市旅游局局长张波谈赣州旅游发展》.中国赣州网.时间:2007年6月14日9:10.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2.钟朝阳:《谱写赣州旅游业的新篇章》.中国赣州网.2009年10月.

篇3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升格为国家战略。2月,国家发改委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把黔中经济区纳入西部重点经济区的经济布局,明确其目标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烟草工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同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黔中经济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这一系列对贵州的文件和规划中,在“三化同步”的贵州发展战略中,都显现出一个相同视点――旅游业,其文化背景是生态文明,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十报告中,首次单列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为“五大建设”,已超越了节能、环保的实践层次。

(二)国内产业转移为贵州旅游文化凝聚了人气

为应对世界经济处于低谷的国际形势,我国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东部沿海一些产业向西向贵州转移,以及本省对内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外界对贵州社会历史的认识更加迫切,与贵州的文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对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形成不可忽视的“气场”。

(三)原生态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是发展责州旅游文化的依托

贵州旅游具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文化和山地文化特征,并带有中原文化的烙印。不可替代的原生态资源形成旅游的自然优势,多元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成独特优势,这是贵州旅游文化的依托。

二、贵州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旅游文化学科中几个概念的浅解

“旅游文化”一词,在今天曝光度不低。就其内涵,一般来说,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外延很广,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建筑、生态、园艺、公共关系等学科。一般采用“总和说”来定义“旅游文化”,但特点并不鲜明。也有“旅游民族”说的观点,即认为旅游文化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在世世代代的旅游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本民族或本国家的文化”。这是从旅游文化的民族特殊性来定义的。

旅游文化归根结底是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形态,是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以旅游客体(以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山川等组成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旅游主体(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创造者和感受者。笔者更赞同“碰撞说”,即在旅游主体和客体之间有不可缺少的桥梁,就是旅游媒体,连接旅游主体与客体,是旅游文化的发现和传播者。再好的旅游景观,没有人去发现、宣传、保护,不能真正成为旅游资源(旅游客体)。因此,媒体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此,媒体不仅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更包括从事旅游宣传、歌赞旅游的人,如诗人、作家、记者、歌者、民俗学者等。如此,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文化系统。从基本组成来看,旅游作为一门产业,还涉及旅游管理部门、服务团体和从业人员(旅游局、旅行社、导游等)。

(二)贵州旅游文化的传承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从雄奇、神秘到绮丽,不同特点的景致星罗棋布,有“公园省”的美称。贵州全境生活着苗、彝、侗、水、布依等多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37.9%,蕴含多彩多姿的山地村落民族民间文化和人类遗产。其中,世代口口相传的侗族大歌为世界非物质遗产,水族的水书遐迩闻名。更有大哲学家王阳明、一代经营之神沈万三等非黔籍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以及安顺地戏、屯堡文化的大明遗风与江南遗韵等,还有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都是贵州旅游文化的根基。

发展贵州旅游文化,要抢救和保护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是保护好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二是有组织发掘、整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如名胜古迹的修缮、民间传说的梳理和编撰:三是民间技艺、节庆、历法、医药、传统体育、原生歌舞等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并有传承人;四是积极推动贵州非物质遗产世界“申遗”:五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注意环境保护。

加大非物质遗产保护并向世界“申遗”,是发展贵州旅游文化的重要基础。因为非物质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综合性、民族性,从民族文化的视角看,具有不可复制的垄断性。“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这样的话只来自侗族世居的民间。

发展贵州旅游文化,要克服存在的“短板”问题,如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与此配套的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省内国际航班,只有贵阳到曼谷)。

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与文化结缘。少林寺如果离开了少林文化,不过是普通的寺庙。唐朝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的诗歌,让寒山寺名扬天下;郑绪岚亮开嗓子,一曲《太阳岛上》让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不起眼“太阳岛”几乎家喻户晓:一部电影《庐山恋》,胜过给庐山打专门广告上万次。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以文化内蕴为灵魂。因此旅游文化,除了民俗学家、园艺学家、博物学家等参与,还应有媒体人和诗人、作家、艺术家的参与。

(三)贵州旅游文化的创新

第一,观念的创新。发展旅游文化不只是旅游服务行业的事情,如前所述,它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位一体”的体系。因此,就需要政府和服务行业、文化新闻界和民间多方努力。

第二,战略思维的创新。旅游文化要与文学艺术结缘,借文学艺术之光照亮旅游客体。借开展活动的行为文化和影视文化宣传旅游,已成为宣传战略的重要一环。就本省人才资源来说,是做得到的。这类影视剧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与文化创意产业结缘,把创意理念融入旅游文化中,如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与市场运作、特色旅游文化活动的策划等。

第四,通过精心策划和包装,把贵州旅游文化做成品牌,并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建立、完善常态化、动态化的“网上贵州旅游”数字化平台,实现宣传域面的全覆盖。

第五,借鉴外省乃至国外好的做法和运作模式,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第六,通过旅游学校、旅游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4

“旅游文化”一词,在今天曝光度不低。就其内涵,一般来说,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外延很广,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建筑、生态、园艺、公共关系等学科。一般采用“总和说”来定义“旅游文化”,但特点并不鲜明。也有“旅游民族”说的观点,即认为旅游文化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在世世代代的旅游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本民族或本国家的文化”。这是从旅游文化的民族特殊性来定义的。

旅游文化归根结底是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形态,是旅游主体文化。旅游文化以旅游客体(以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山川等组成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旅游主体(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创造者和感受者。笔者更赞同“碰撞说”,即在旅游主体和客体之间有不可缺少的桥梁,就是旅游媒体,连接旅游主体与客体,是旅游文化的发现和传播者。再好的旅游景观,没有人去发现、宣传、保护,不能真正成为旅游资源(旅游客体)。因此,媒体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在此,媒体不仅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更包括从事旅游宣传、歌赞旅游的人,如诗人、作家、记者、歌者、民俗学者等。如此,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文化系统。从基本组成来看,旅游作为一门产业,还涉及旅游管理部门、服务团体和从业人员(旅游局、旅行社、导游等)。

(二)贵州旅游文化的传承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从雄奇、神秘到绮丽,不同特点的景致星罗棋布,有“公园省”的美称。贵州全境生活着苗、彝、侗、水、布依等多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37.9%,蕴含多彩多姿的山地村落民族民间文化和人类遗产。其中,世代口口相传的侗族大歌为世界非物质遗产,水族的水书遐迩闻名。更有大哲学家王阳明、一代经营之神沈万三等非黔籍名人留下的精神财富,以及安顺地戏、屯堡文化的大明遗风与江南遗韵等,还有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都是贵州旅游文化的根基。发展贵州旅游文化,要抢救和保护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是保护好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二是有组织发掘、整理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如名胜古迹的修缮、民间传说的梳理和编撰;三是民间技艺、节庆、历法、医药、传统体育、原生歌舞等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并有传承人;四是积极推动贵州非物质遗产世界“申遗”;五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注意环境保护。

加大非物质遗产保护并向世界“申遗”,是发展贵州旅游文化的重要基础。因为非物质遗产具有独特性、活态性、综合性、民族性,从民族文化的视角看,具有不可复制的垄断性。“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这样的话只来自侗族世居的民间。发展贵州旅游文化,要克服存在的“短板”问题,如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与此配套的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省内国际航班,只有贵阳到曼谷)。旅游业要做大做强,必然要与文化结缘。少林寺如果离开了少林文化,不过是普通的寺庙。唐朝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的诗歌,让寒山寺名扬天下;郑绪岚亮开嗓子,一曲《太阳岛上》让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不起眼“太阳岛”几乎家喻户晓;一部电影《庐山恋》,胜过给庐山打专门广告上万次。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以文化内蕴为灵魂。因此旅游文化,除了民俗学家、园艺学家、博物学家等参与,还应有媒体人和诗人、作家、艺术家的参与。

(三)贵州旅游文化的创新

第一,观念的创新。发展旅游文化不只是旅游服务行业的事情,如前所述,它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三位一体”的体系。因此,就需要政府和服务行业、文化新闻界和民间多方努力。第二,战略思维的创新。旅游文化要与文学艺术结缘,借文学艺术之光照亮旅游客体。借开展活动的行为文化和影视文化宣传旅游,已成为宣传战略的重要一环。就本省人才资源来说,是做得到的。这类影视剧本身,也是旅游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与文化创意产业结缘,把创意理念融入旅游文化中,如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与市场运作、特色旅游文化活动的策划等。第四,通过精心策划和包装,把贵州旅游文化做成品牌,并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建立、完善常态化、动态化的“网上贵州旅游”数字化平台,实现宣传域面的全覆盖。第五,借鉴外省乃至国外好的做法和运作模式,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第六,通过旅游学校、旅游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