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3 09:41: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精品课程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精品课程教学方法

篇1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适应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启动的一项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工程,它对于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而《金融学》是学习并掌握金融学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初步认识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把握整体金融运作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探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金融问题。因此,教学研究型大学如何打造《金融学》精品课程,以适应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大问题。我作为广东省精品课程《金融学》建设的参与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科发展对《金融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金融学》教材很多,但是适合于教学研究型院校的教材非常缺乏。大多数教材或是为研究型教学所写,理论性过强,数理知识要求高,或是为高职高专所写,理论性要求过低,内容过于简单,操作性过强,因此缺乏针对教学研究型院校状况而编写的教材。就教学内容而言,课程体系设计内容繁杂,层次繁多,包括货币、信用、利息、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以及资产定价、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线索将这些内容连接起来,导致学生难以在一个学期内掌握金融学的主要基本概念和理论原理。此外,教学内容并非结合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和现实情况展开,过多照搬国外西方金融学理论,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例如,在讲授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时,西方金融学理论指出,中央银行是调控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而控制投资、消费和总需求,但是,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中央银行是直接调控存贷款基准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总需求,从而缺失银行间市场利率这一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对金融学理论有真正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理论性比实用性很强,因此,如果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则学生难以真正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上课放PPT和念讲稿,学生听讲和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方式进行教学。而且,有的教师甚至按照教材的章、节、目平铺直叙,大条套小条,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忽略每章内的各个目与节、节与节之间和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厌倦,并且缺乏学习自主性。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无法产生互动,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利于教学相长。

二、改革教学研究型大学《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金融学》的教学方法作改进。

(一)准确课程定位,选择适合的教材。

《金融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金融世界的大门。在教学中着重于阐述基本要领和基本原理而非深层次的理论剖析或操作技巧,避免或减少其与相关金融课程的重复。在教材选择方面要考虑“先进性”和“适用性”,即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同时所选择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分量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不宜过于繁复,通俗易懂,理论清晰,具有时代特色即可。

(二)课堂上多用定量分析。

在金融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定性分析常常使具有生动解释力的理论变得枯燥晦涩,使学生难以理解其真谛和实践意义,而定量分析则是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现实、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在分析费雪方程式时,让学生自己收集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未来的产出和价格变动走势,使他们在自己动手基础上形成相互交流,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而且能调动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另外,在汇率决定机制中,让学生根据汇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汇率的升值压力,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三)推广金融学案例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是哈佛大学在上世纪20年代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金融学》的理论性较强,而且还有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同时,它的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异很大,因此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掌握,很难将所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金融学案例教学是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它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通过结合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将国外成熟、先进的市场经济理论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增强经济学理论的现实感,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同时如果调动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进行辩论,就可以培养其表达能力、反应力、思维逻辑等诸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在介绍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时,就可以以次级债危机中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的案例展开,从而增强学生对危机起源的实感。

(四)采用研讨式课堂教学。

研讨式教学即研究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将研究和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式,通过研讨式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金融学本身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原理形成的思想方法、思维过程。所以在金融学课程中,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态度,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和学生相互沟通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教师建立起信任,同时也对课程产生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小组之间比赛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金融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评,加深学生对所研究内容的深刻理解;再次,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负责,在哪个章节,哪个内容,需要学生作讨论,都要充分地准备主导作用。例如,在讨论M1、M2和M2-M1缺口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数据,分组讨论、组间比赛,将研究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和制作成PPT,进行演讲,从而加深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解。

参考文献:

篇2

一、精品课程建设中前厅服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前厅服务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服务礼仪、公共关系和营销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前厅部操作技能,对于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前厅服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更新是其重要一环,但从当前我校教学过程来看,这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有以下几个

特点

(1)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相脱节,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眼高手低,适应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需要,更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2)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考试引导教学,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较多,考试形式单一。对学生素质教育、服务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

2.市场需求和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传统的前厅服务的

教学方法产生冲击

前厅服务教学与市场需求,要求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

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方法。

二、精品课程建设中前厅服务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前厅服务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采用“工学交替”设计组织课程教学,本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应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的要求以

及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合理地搭配,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法

体系。

前厅服务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前厅服务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目标与方法是统一的,目标是方法的灵魂。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观,积极探索前厅服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前厅服务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要适合前厅服务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作为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作为引

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前厅服务的课程内容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观,立足前厅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校企共同参与,整合课程内容,使前厅服务教学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

前厅服务选择了教学方法之后,应根据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的要求、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育情境的需要进行优化组

合,努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接待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情景模拟对客服务接待过程的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精品课程建设中前厅服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前厅服务教学内容的组织以酒店前厅部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分客房预订、礼宾服务、入住登记、离店结账四个模块,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融合,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

一致性。教学中除了采用常见的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引导自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外,还要尝试真实情景教学法、项目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软件操练法、专家讲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接近实际,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前厅服务能力。

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不同在于其身体、动觉智能占主导地

位,形象思维远高于抽象思维。高职学生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通常缺乏理论学习的热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解决却具有天生的敏

锐性,这种学习上的反差要求我们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本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在具体实践中有目的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保证前厅服务的教学质

量,从而达到培养高职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2.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突出产学结合特色

以真实的酒店场景和设施设备作为课堂,向学生介绍和演示

前厅的各项服务,使学生体会到了所介绍内容的真实性,又给学生带来直观上的感受,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予以指导,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酒店工作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我校教学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为课程教学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影像动态显示为一体,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利用虚拟前厅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虚拟前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酒店信息化系统在星级酒店前厅部应用广泛,学生就业后能立即掌握使用,才能不会与实际脱节。在信息系统模拟室采用与国际星级酒店接轨的酒店管理系统,学生可以模拟酒店发生的任何

交易,进行客房预订、入住登记、退房结账以及顾客信息档案管理等具体工作。将酒店前厅部的管理软件搬到课堂上来,实现虚拟操作与真实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进入酒店后能够迅速进入角

色,并熟练操作相关软件。

5.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

解酒店、体验酒店文化的需要。组织学生参观知名酒店的运作,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我校旅游饭店的实际,制订规章制度和工作流

程标准,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知识,理解真实酒店工作环境,从而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参观学习让学生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的文化和制度以及运作等。

6.在酒店实训室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中国饭店业的快速发展对酒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培养酒店服务人才过程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并非是专业教师或有关领导的事,而应将服务意识的教育

上升到学校责任的高度,这样才能为酒店行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

品德、强烈服务意识、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

实训室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酒店专业学生技能实训的需要,同时,学生通过扮演前厅部的不同角色,感受和谐、健康的酒店文化,也能在实践中获得与同事、顾客相处的经验,并逐渐形成服务意识。

7.改革考核方式

前厅服务在考评方式上通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这样比较

容易操作,便于管理,且评分较为客观,成绩没有太多的争议。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很大弊端:过于关注基本理论的记忆和复述,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考评。因此,前厅服务在考核上要采用科学、灵活、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考核指标分为

20%团队成果、20%个人成果、30%理论考试和30%实践考试四部分综合评定,通过全程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家存.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2]胡萍,万延.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高志杰,范亚东.精品课建设中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篇3

1研究的背景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高校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导向,各省市和高校都积极主动建设了各级各类的精品课程,极大推进了课程建设的步伐。但其中的一些精品课程特别是校级的精品课程建设,其质量和建设水平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精品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交融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却一直是个难题。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课程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既属于教学范畴,也属于科研范畴,通过对其内容的各方面各层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支撑教学,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分析

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师是课程建设中连接教学和科研的纽带。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的定位是“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个“一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门精品课程应该首先具有一个一流的课程负责人,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和协调,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能够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具有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并取得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

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学实践最重要方面的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源泉,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教师参与科研可以大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这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无论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还是作为团体的课程教学团队,都必须充分参与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品课程的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视课程的内涵建设,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两个方面。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将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并借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这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强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恰当而又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协调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用的基本原则,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值得教师永远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精品教材,精品教材的建设,有赖于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积累,更有赖于教师在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加以创新。精品教材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过程。

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是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及课程教学上的突破,是独创性的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特色和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与特色必须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它们在精品课程评审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课程特色来源于教师团队对课程教学理念的精心凝练,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手段的深入探索,来源于对教材建设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

3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机制

作为一项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必定是教学和科研完美结合的结晶。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构建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互动中推进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篇4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但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却一直是个难题。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教学与科研应该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课程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发展和提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既属于教学范畴,也属于科研范畴,通过对其内容的各方面各层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支撑教学,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2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分析

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

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教师是课程建设中连接教学和科研的纽带。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的定位是“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个“一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门精品课程应该首先具有一个一流的课程负责人,能够通过自身的组织和协调,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能够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精品课程建设还需要具有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要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并取得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

从教学角度分析,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学实践最重要方面的课程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源泉,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教师参与科研可以大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这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无论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还是作为团体的课程教学团队,都必须充分参与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一流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品课程的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重视课程的内涵建设,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两个方面。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将所拥有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并借以发展学生的智能,这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灵活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是精品课程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建设强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恰当而又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协调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是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用的基本原则,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是值得教师永远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精品教材,精品教材的建设,有赖于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工作中积累,更有赖于教师在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加以创新。精品教材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过程。

突出的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是精品课程的生命力之所在。它是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以及课程教学上的突破,是独创性的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特色和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创新与特色必须贯穿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它们在精品课程评审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课程特色来源于教师团队对课程教学理念的精心凝练,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创新,来源于对课程教学手段的深入探索,来源于对教材建设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可以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

3构建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机制

作为一项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的教学资源,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必定是教学和科研完美结合的结晶。必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构建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互动中推进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