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的嫁接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0:10: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火龙果的嫁接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火龙果的嫁接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60-02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reeding technology on pitaya fruit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pitaya fruit.

Key words:Cutting;Grafting;In vitro culture

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或蛇鞭柱属的热带植物。它喜光怕水,适温范围10~38℃。目前海安地区种植的火龙果主要为蛇鞭柱属的红皮红心火龙果。这种火龙果的果实呈卵圆形,个体较小,果皮和果肉皆为红色,富含天然红色素和花色苷,营养丰富[1],包括钙、钾、镁、磷、铁、锰、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它的花与枝条中还能提取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

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的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或离体培养技术。

1 火龙果扦插技术

火龙果扦插育苗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从母株上取10~20cm为插条,刀口处用灭菌灵粉或高锰酸钾消毒,插条基部切削成楔形,露出1cm左右的木质部,在阴凉通风处晾3~5d后进行扦插。基质采用混合材料,扦插后要喷水保持基质湿润,放至干燥通风处。有条件的可以采用IBM600mg/L溶液或其他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基部,促进生根。生根后,可将成活的植株移栽到小型泥盆中[2]。

2 火龙果嫁接技术

黄肉类型的火龙果量天尺属三棱箭可作为黄肉类型的火龙果的砧木;红肉类型的火龙果应以白肉类型的火龙果作砧木。从健壮饱满非木质化的三角柱的茎节处剪下一段扦插至疏松土壤中,待成活后即可作为嫁接砧木。以生长点附近的当年生火龙果枝条为接穗。嫁接时气温不宜太低,嫁接工具需进行消毒。嫁接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平接法:用刀在砧木上端适当位置作横切,切平接穗基部,砧木与接穗的切口要互相吻合,接穗对准形成层粘贴在一起,然后用棉线捆绑或用牙签固定。

(2)舌接法:在砧木顶部纵切一^浅的裂缝,将接穗末端削成楔状,立即插入砧木裂缝中,并加以固定,再套塑料袋以保持空气湿度。

(3)楔接法:在砧木顶端横切一刀,然后在横切过的中心部位再纵切一裂缝,然后将接穗末端削成楔状,削好后即插入砧木裂缝中,并使砧木与接穗的维管束尽量吻合。

(4)靠接法:将一定长度的接穗一边的棱削平,并将砧木一边的棱去掉,两者长度相适应,然后将削好的接穗紧靠砧木,并固定好。

郑伟等[3]以火龙果为穗材,当地量天尺为砧木进行嫁接繁殖,发现不同品种火龙果的嫁接成活率不同,楔接法优于平接、靠接等方法,大棚内嫁接效果要好于露天嫁接。

3 火龙果离体培养技术

刘颖等[4]以火龙果的茎段为外植体,发现在MS培养基+3.00mg/L6-BA(6-苄基腺嘌呤)+0.50mg/LIAA(吲哚乙酸)最能促进火龙果外植体增殖粗壮;在MS培养基+0.50mg/L6-BA+0.50mg/LIAA有利于火龙果伸长,促进芽生长;1/2MS培养基+1.00mg/LIAA有助于火龙果生根,且使根匀称粗壮。周传明等[5]选取火龙果未老熟茎段作外植体,发现MS培养基+2.0mg/L6-BA+0.2mg/LNAA(a-萘乙酸)有利于诱导腋芽生长;MS培养基+12.0mg/L6-BA+0.1mg/LNAA有利于诱导增殖和继代;MS培养基+1.5mg/LIBA(吲哚丁酸)则有利于诱导生根。彭思维等[6]发现高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TDZ能促进红皮红肉型火龙果茎段愈伤组织的形成,但不利于不定芽的再生。MS培养基+1.0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0.4mg/LTDZ+0.5mg/LNAA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诱导;MS培养基+0.5mg/LCCC(矮壮素)+6-BA3.0mg/L+200mg/LAC(腺苷酸环化酶)有利于诱导生根。崔波等[7]研究发现MS培养基+TDZ0.4mg/L+KT0.5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最有利于促进火龙果茎段愈伤组织恢复;MS基本培养基+TDZ0.4mg/L+KT1.0mg/L+BA1.0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最有利于丛生芽增殖;1/2MS培养基+NAA0.3mg/L+蔗糖30mg/L+琼脂8.8mg/L(pH值5.8)有利于生根。王云山等[8]发现不同长度的火龙果茎段均可产生愈伤组织,3cm长的幼嫩茎段诱导效果最佳。MS培养基+6-BA4mg/L+NAA0.1mg/L最有利于诱导不定芽,MS培养基+6-BA8mg/L+NAA0.05mg/L能提高不定芽繁殖系数;MS培养基+6-BA1mg/L+NAA0.2mg/L能使不定芽生长快,苗粗壮。1/2MS培养基+IBA2.0mg/L能促进生根。杨红超等[9]发现MS培养基+5.0mg/L6-BA+0.05mg/LNAA有利于诱导火龙果茎段不定芽生长,诱导率达70%;MS培养基+6.0mg/L6-BA+0.09mg/LNAA有利于不定芽增殖;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0.30mg/LIBA+0.20mg/LNAA,生根率达95%以上。张领等[10]以火龙果茎段上芽刺座为外植体,发现使用MS培养基+4.0mg/L6-BA+0.5mg/LNAA培养基适宜诱导不定芽,诱导率达58.33%;继代增殖培养以MS+9.0mg/L6-BA+0.5mg/LNAA培养基最好;生根培养基组合以1/2MS添加0.4mg/LIBA+0.2mg/LNAA,9d开始生根,生根效果最好。彭绿春等[11]发现保留小刺和绒毛的火龙果茎段更易于诱导不定芽,所用的培养基为MS+6-BA2~4mg/L+NAA0.1mg/L和MS+TDZ0.4~0.6mg/L+NAA0.1mg/L,诱导率可达80%,MS培养基+6-BA2mg/L+NAA0.1mg/L利于火龙果不定芽增殖,增殖系数达6.4,MS培养基+NAA0.3mg/L+活性炭1g/L利于生根,生根率可达100%,茎段在MS+6-BA2~8mg/L+NAA0.1mg/L+活性炭1mg/L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高可达3.55,生根率为100%。黄红梅等[12]以火龙果茎段、幼苗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发现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2,4-D2.0mg/L+6-BA0.5mg/L,诱导子叶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是1/2MS+2,4-D2.0mg/L+6-BA1.0mg/L,1/2MS培养基+6-BA4.0mg/L+NAA0.5mg/L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分化,1/2MS培养基+6-BA1mg/L+NAA0.3mg/L有利于生根。刘洪章等[13]以火龙果的茎段为外植体,发现MS+6-BA3.0mg/L+IAA0.5mg/L培养基最有利于增殖;MS+6-BA1.0mg/L+IAA1.0mg/L培养基最有利于伸长;

1/2MS+IAA1.0mg/L培养基有利于生根。

4 结语

火龙果种植范围广,经济效益高,掌握好火龙果的扦插和嫁接技术对种植户来说非常重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组培技术对其进行快繁及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黎舒.火龙果不同品系品种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雷世俊,赵兰英.火龙果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常绿果树,2016(4):28-30.

[3]郑伟,王彬,蔡永强,等.火龙果嫁接繁殖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2):176-177.

[4]刘颖,刘艳军,黄俊轩,等.火龙果的组培快繁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6):27-29.

[5]周传明,黄寿先,熊英,等.火龙果茎段离体培养快速繁殖试验[J].广西科学,2002,9(1):78-80.

[6]彭思维,王永清,范建新,等.火龙果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J].核农学报,2015,29(5):885-891.

[7]崔波,武思,蒋素华,等.火龙果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11(8):146-147.

[8]王云山,周美虹,康黎芳,等.火龙果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5):455-458,477.

[9]杨红超,郑爱珍,汤正辉.火龙果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1(5):167-169.

[10]张领,赵佐敏,陈红艳,等.火龙果离体快繁与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20-23.

[11]彭绿春,瞿素萍,苏艳,等.火龙果两步成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7(6):2529-2533.

篇2

3、百香果:百香果拥有100多种水果香味,味道极好又营养。作为一种既能观赏又能吃果的爬藤植物,百香果很适合阳台盆栽。它种植方法简单,管理方便,一般一年即可开花结果。

篇3

火龙果栽后12至14个月开始开花结果,每年可开花 12至15次, 4至11月为产果期,谢花后30至40天果实成熟,单果重500至1000g,栽植后第2年每柱产果20个以上,第3年进入盛果期。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其栽培技术简单,性喜温暖潮湿,耐荫耐贫瘠,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至35℃,低温高于5℃的地方均可露天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平地、水田、山坡或旱地均可栽培,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红壤或壤土中生长良好,具气生根,根多强壮,生命力极其旺盛。

繁殖方法主要采用扦插和嫁接,种植时一般行距6至7m,株距3至4m,管理过程中适当施一些有机肥,夏天高温干旱注意灌溉,雨天注意排涝,防积水,避免细菌、真菌感染。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即使有少量发生,采用一些高效低毒的农药就可以处理和预防,火龙果的开花结果期为每年的5~11月,当果实由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时即可采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086-03

潮阳区金灶镇是汕头市的香蕉主产区,近年因枯萎病影响,部分农户有转产念头。因此,引进了15个火龙果品种进行示范试种,并研究其栽培技术。试验在金灶镇玉路村江畔公司的火龙果园进行。该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1.3 ℃,冬季几乎无霜冻,1月日平均温度13.6 ℃,日照时数2 000~3 000 h,降雨量1 600 mm左右。2011年10月建立了品种试验园,从各地引进了15个品种,比较各品种的性状。试验采用单体立柱种植,柱距2 m,柱行距3 m,畦宽2.5 m,柱高1.5 m,每柱种植4株,共110柱,每个品种7~8柱。对参试品种物候期、营养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抗性和丰产性等特性进行观察,通过比较确定推广利用价值。现将其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引种表现

1.1 物候期

火龙果种植后,翌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花芽分化条件要求不严,只要养分积累充足,4―5月适当制水,便能分化花芽,抽生花蕾并开花结果,此后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同时进行,直至11月收果结束,又进入营养生长。

试验结果显示,15个品种的物候期比较接近,多数品种现蕾期在4月中旬,开花期在5月中旬,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旬,其中,紫水晶、白水晶比较迟,现蕾期在4月下旬,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也稍晚,分e在5月中旬和6月下旬。

1.2 营养生长习性

火龙果在金灶镇玉路村栽培,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除冬季生长较慢外,其他季节的生长都比较旺盛,但枝条生长最快、最集中出现在4―5月,每年4月清明过后,气温回升,出现第1次枝条生长旺盛期。据测定,日平均气温25~35 ℃,平均每天生长2 cm以上,并随着气温的升高,枝条的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当温度达到40 ℃以上时,枝条生长减缓或相对停顿;当进入开花结果期后,因为大量营养物质输送给果实生长,枝条生长受到抑制。10月底至11月由于花果急剧减少而出现了第2次枝条生长旺盛期;其后随着气温的下降,枝条缓慢生长,当气温低于12 ℃时,枝条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1.3 开花结果习性

在开花结果习性方面,各个品种基本一致,定植满1年后,只要温度条件适合,枝条生长健壮,即可进行花芽分化,开始开花结果。火龙果开花时间较短,开花至凋谢只有1个晚上。一般日落1 h后开花,花药裂开;于20:30左右花蕾散开,如漏斗状,此时花萼呈黄绿色,肉质厚,呈鳞片状,向后反卷,花瓣白色或呈红白色,授粉后柱头裂片呈褐色;至凌晨1:00左右花径最大,此时授粉能力最强,之后开始逐渐凋萎;至9:00完全凋谢。在15个新品种中,引自炮台的白肉品种和引自溪南的红肉品种为自交结实型品种,自然授粉率较高,但通过人工授粉,其果实更大、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其他为自交不结实型,自然授粉坐果率低于10%。通过人工授粉,多数品种坐果率可提高到90%左右,但引自炮台的红肉品种人工授粉的坐果率也不足10%,该品种花特别多,适合作为花用品种。另外,引自揭西的品种果脐周围的鳞片短小或缺失,成熟时果脐容易裂开。

1.4 产量、品质与抗性

试验结果显示,15个品种平均产量为37.5 t/hm2,平均单果重350 g。其中以引自溪南的红肉品种产量最高,达到45 t/hm2,而白水晶和炮台红肉最低,这2个品种人工授粉也难以坐果。品质方面,15个品种也比较接近,果肉嫩软,酸甜适中,固形物10%~16.5%,可滴定酸0.10~0.23 g/mL,口感均较佳,均适合鲜食。抗性方面,15个品种均能在冬季低温下正常生长,没有出现冻害症状。田间以溪南红肉生长最为健壮,枝条粗大,色泽浓绿,病斑最少,说明其抗病性最强。而引自揭西的品种耐高温的能力比其他品种要差些,主要表现为遇到高温时(38 ℃以上),枝条很快发黄呈白色灼伤状,影响光合作用。

2 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与规划

2.1.1 园地选择。火龙果适应性强,无论平地、山坡地、水田或旱地均可种植。但要取得高产优质,则宜选择年均温在21~25 ℃、月平均最低温度不低于5 ℃、光照充足、交通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地区建园;园地土壤pH值在5.5~7.5之间,且透气性及排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一般以砂壤土为宜。冬季霜冻较重地区及难排水的低洼地,均不适合种植火龙果。

2.1.2 修好排水沟。火龙果耐旱不耐湿,对排水系统要求严格。一般要在果园周围修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水沟深度为60~80 cm。而行间修浅沟即可,一般沟深为30~40 cm。排水不良的园地,到了雨季常出现园土渍水状态,根系不能正常生长、吸收,植株长势不良、萎黄多病[1]。

2.1.3 株(柱)行距。火龙果茎为肉质,因此要有支撑物使其往上攀爬,枝条到顶后自然下垂,垂下的枝条才容易开花结果。因此,多采用立柱式栽培。推荐的株行距为(2.0~2.5)m×3.0 m,按设定株距起畦立柱种植。水泥柱(7~8)cm×(7~8)cm,高2 m,入土0.5 m,地面高1.5 m。柱上安装直径70 cm左右的铁圈,铁圈包扎废旧单车轮胎。

2.1.4 整地施基肥。水田地或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应采用高畦栽培,并打破犁底层,以利排水顺畅。整地前先均匀撒施富含粗纤维质的堆肥,其用量应视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定。一般参考用量:低于2%时,其用量为30.0~37.5 t/hm2;介于2%~3%时,用量为18.75~30.00 t/hm2;高于3%时,用量为9.75~15.00 t/hm2。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会因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而逐步减少,所以在每年冬季修剪后,要追施含氮量高的有机质肥,促进新梢萌发生长[2-3]。同时为保护根系,维持其活力,可在畦面做适当覆盖,以抑制杂草生长,也有利于根群的生长。

2.2 育苗

2.2.1 扦插繁殖。选取健壮枝条,切成30 cm长茎段,下端切成短楔形,置于阴凉处,于7~10 d后扦插,比较容易发根长芽,若剪下后马上扦插,则基部容易腐烂。育苗床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插前苗地先混入适量有机肥、谷壳、磷肥等,上层再覆盖1层表土层。

2.2.2 嫁接繁殖。砧木选用霸王鞭,砧木和接穗在适当位置横切1刀,中间维管束对准,用牙签对接,细线绑定。

2.3 定植

2.3.1 种苗选择。要求品种纯正,茎肉肥厚,苗高 30 cm以上,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

2.3.2 栽植季节。火龙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植后1年开花结果,因此在3―5月栽种较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营养生长,为丰产打下基础。

2.3.3 栽植方法。每柱定植2~4株,定植宜浅不宜深,将种苗贴着立柱轻轻放下,根系均匀摊开,逐层盖上细土,并用布条将苗绑紧在立柱上,然后淋适量定根水[4]。

2.4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初期管理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3~5 d浇1次水,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之间,根系露出的要及时盖土;果苗生长过程要适时将苗茎绑在水泥柱上。新芽抽出后5 d左右,可施1次水肥;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植株抗病力。第1年施肥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每月施肥1~2次,注意N、P、K肥应均衡。火龙果根系浅生,多数分布在畦面表土层,用锄头除草易伤根,田间杂草最好人工拔除,或割除,然后将杂草就地覆盖,既增加表土湿度,降低土温,防止烈日曝晒伤及根系,又增加土壤有机质。

2.5 水肥管理

2.5.1 水分管理。火龙果的根系不耐浸,大雨及排水不良容易伤及根系。一般根部被水浸泡24 h即会伤及大部分的根系,从而造成植株逐渐凋萎。火龙果根系浅,且广布于表土层,表土需全年维持湿润状态才能确保根系的活力,因此畦面应进行覆盖,而沟底采用生草栽培,这样能够比较好地平衡水分供应。有条件的果园可装上水肥一体化简易喷灌系统,既可灌水,又可喷肥,通过喷灌系统调节土壤水分供给,也可均匀调控有机液肥的喷施[5]。

2.5.2 施肥。火龙果叶退化为刺,茎披厚膜,茎表面吸收性差。因此,应多实行土壤施肥,少用叶面喷肥。火龙果生长速度快,全年均能生长,开花结果期长达6~7个月,根系又浅生,因此施肥要勤施薄施。一是基肥(过冬肥)。11 月下旬至12 月修剪后全园撒施富含粗纤维质的有机肥,施用量参照上述(2.1.4整地施基肥),并加入含有较高氮、磷、钾的有机肥。二是追肥。火龙果第2年进入结果期,按照结果树进行施肥。促梢肥于3月施,应重施,以氮为主,磷、钾配合,促进生长,并全园撒施石灰粉600~750 kg/hm2,以中和土壤酸性,补充钙元素和杀灭田间越冬病虫[6]。促花壮花肥于5月上旬施,以硫酸钾为主,氮、钙、磷肥为辅。保果壮果肥于6―11月每批果施2次薄肥,开花7 d内施1次高氮复合肥,在果实转色期施1次腐熟优质豆饼肥+草木灰。一般产量为22.5 t/hm2的施肥量为纯N 375 kg/hm2、P2O5 375 kg/hm2、K2O 525 kg/hm2。

2.6 整形修剪

植株攀柱生长时,只保留1个主茎,主茎超过水泥柱时剪顶,促其分生侧芽,选留4~5条侧芽作为一级分枝,分枝长30 cm左右时摘心,促发5条左右的二级分枝,二级分枝老熟即可开花结果。进入结果期后,应及时剪去结果枝上萌发的新芽(特别是在3月的新芽生长期,促使结果枝充实),疏除老枝、衰弱枝、过密枝,以集中养分促进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

2.7 授粉

火龙果有自花不亲和现象,尤其是一些红皮红肉类型,坐果率较低,需要进行人工授粉。火龙果的花一般在21:00左右完全开放,此时进行人工授粉最好。用毛笔将花粉收集到干净的器皿中,再用毛笔蘸上花粉在柱头触碰4~5次即可。

2.8 疏花疏果

2.8.1 疏蕾。在花蕾2 cm时第1次疏蕾,每枝只留大小一致的花蕾1个。开花时第2次疏蕾,只留1~2 d内开花的花蕾。

2.8.2 疏果。谢花后剪除弱茎蔓及其果、病虫果、畸形果。

2.8.3 套袋。谢花后喷施1次防治病虫的药剂,然后再套蓝色聚乙烯薄膜袋。

2.9 病虫害防治

2.9.1 病害防治。火龙果病害主要有茎腐病、基腐病、枯萎病、疮痂病、茎黑斑病、茎枯病、软腐病、溃疡病、茎斑病和病毒病。火龙果整个植株都是肉质的,肉质茎一旦衰弱染病,多种病菌可以同时入侵发病,所以类似病状往往有多种病菌同时存在。从田间火龙果病害的发生情况看,防治措施主要应该采用农业防治,以提高植株抗病力和p少初侵染菌原为主,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增施有机肥,适时配施磷、钾肥,培养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强水分管理,避免过干、过湿伤及根系,导致植株衰弱容易染病;在冬季清园时,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进行喷雾,消灭多数害虫和病原菌,降低越冬病虫害基数;在每一批花谢花后,喷1次广谱杀菌剂如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咪鲜胺等,然后套袋;湿度大的季节注意防病,雨后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多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铜制剂、农用链霉素等,1周后再喷1次,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

2.9.2 虫害防治。一是介壳虫类、蚜虫。可喷2.5%天王星2 000倍液、吡虫啉3 000倍液,10 d后再喷1次。冬季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150~200倍液进行喷雾,消灭越冬代的幼虫和卵,降低大田虫口基数。二是害螨类有红蜘蛛、锈蜘蛛等。可选用24%螺螨酯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杀。三是蛾类有刺蠖、毒蛾等。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液喷杀。四是蜗牛。以白菜诱集,后撒石灰粉扑杀;或用多聚乙醛配制成含2.5%~6.0%有效成分的玉米粉毒饵,在傍晚时撒施诱杀。

2.10 采收

火龙果采果期在6―11月。果实由绿变红5~7 d后即可采收。采收时,按同一花期结的果,从果梗部位剪下。采收搬运过程中要避免碰伤、压伤、曝晒。采收后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分级、包装、标识、入库。

3 参考文献

[1] 解开治,李朋星,徐培智,等.火龙果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1(3):46-47.

[2] 兰海滨.火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19.

[3] 冯奕玺.火龙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2002(3):36-40.

篇5

一、以各种课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开展活动的时,有关领导要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业务水平等来分配任务,想方设法调动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有效协调各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去年我县开展的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实验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被教育局选中参加市级比赛,由于该老师生病,后领导安排另一个老师辅导,结果比赛获奖后指导老师却没写上那个教师。显然那个老师的积极性一定受到打击,学校其他老师辅导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挫伤。因此,学校应重视调动老师积极性的同时,还应有效协调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其次还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正确观念,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再者还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能力,要通过各种锻炼来积累经验,如参加培训、竞赛等,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动手能力的信心

其次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动手实验的信心,在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教师师资培训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还应尽可能用生物科学史、生物科学前沿先进技术和成果吸引学生,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体验生物科技进步主要依赖于科学实验,在实验中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应十分尊重,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进行正确评价,尽可能保证学生有较为宽松的时间完成操作,做到允许学生多尝试几次,在失败中汲取经验。肯定优点,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对操作能力较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三、挖掘教材,开展学生生物实践课

要是利用生物课为学生提供动手的内容,挖掘教材源泉。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接触社会不够广泛,体验生活的机会较少,因而实践操作的内容也就更加缺少。因此,农村生物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内容和材料,挖掘动手的源泉。

篇6

蔬菜的供应问题是直接的民生问题,“十二五”农业规划已把“菜篮子”工程列为重点工程之一。北京作为首都,“菜篮子”更是关系到市民生活的一大问题,不仅要搞好首都的“菜篮子”工程建设,还要发挥“菜篮子”的特殊用途――都市农业作用,这就需要北京设施蔬菜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1 北京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1.1 设施蔬菜发展情况

2006年,北京市设施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5.9%,产值占种植业的19.3%。设施农业是北京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京郊农民致富的首选产业。截至2007年底,北京设施蔬菜面积达1.3万hm2(蔬菜种植总面积4万hm2),设施蔬菜年产值23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0%。已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区县和乡镇,主要分布在大兴、顺义、通州3个地区,大兴区设施蔬菜4 600 hm2,占全市42.5%。

为进一步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进程,北京市设施农业将以“两区两带多群落”空间规划布局发展建设,2008-2012年计划每年发展设施面积2 667 hm2(4万亩),正在逐步形成一批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和优势区域。2012年全市设施面积将达2.3万hm2。

1.1.2 主导产品

大兴、顺义区:西甜瓜、蔬菜。

通州、房山区:食用菌、蔬菜。

平谷区:大桃、蔬菜。

昌平区:草莓。

延庆、怀柔、密云县:冷凉蔬菜[1]。

1.2 存在问题

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全国和京郊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北京设施农业还存在农民积极性不高、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农民的科技意识差

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低,技术提升慢,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农户对技术了解和掌握不够、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京郊形成了大批的新菜区,引入了大量的新菜农,但他们中有很多人仅从事过简单的大田生产或根本就不具有农业生产经验,对于设施生产的经验、技术更是知之甚少。新近发展基地的农民蔬菜种植技术水平低,有的菜农不知道怎么安排种植茬口,常见病害不会防治,甚至错误用药;有的菜农仅种植一些叶类蔬菜,不会种植果实类蔬菜,这就影响到收入和种菜积极性;而老菜农也由于受到素质不高、信息渠道不通畅等因素制约,缺乏品种、技术更新,很多落后、不完善的技术还在应用,对农业科研新成果了解少、应用不到位,设施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高,限制了京郊设施蔬菜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4-6]。

1.2.2 设施结构不合理,性能比较差

生产中多数设施存在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设施环境可控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保温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农民普遍反映由于资金不足,建造标准温室难度大,而简易温室耐久性差,且维护成本高,一般3~5年就要翻新,导致重复投资较大。同时由于温室结构不标准(主要表现在墙体及后坡厚度不够、相关角度不合理),导致温光性能不能满足喜温果菜越冬生产要求,在冬季只能种植一些叶类蔬菜,效益不高[7]。

1.2.3 机械化水平低

人工劳动力投入较大,影响农户的积极性和综合效益。比如设施耕地问题,一方面人工耕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另一方面,采用微耕机耕翻,由于动力小,而设施内土壤较硬,耕作深度达不到农艺要求。再比如,设施生产要求常年连作,一茬收完就要种植下一茬,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耕作机械,致使土壤板结严重,有机质等养分也越来越贫乏,严重影响作物的生产。还有设施深耕机械化、人工搭架及安全施药等等问题[8]。

1.2.4 关键技术缺乏突破创新

栽培技术缺乏量化指标,科技含量不足,经验色彩浓厚,生产中只能被动地保温、降温、遮阳,而不能主动地调节温、光、水、肥、气,这是限制设施蔬菜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障碍。冬季温室生产条件下的低温弱光、专用品种、健康栽培、合理营养调控等技术缺乏突破创新。

1.2.5 品种结构不合理

农户有较强的品种更新意愿,需要更换特用、专用、抗病、高档、高效的品种,并且要求品种丰富,能够选择搭配出合理的结构类型。(1)蔬菜种植方面:由于近些年大路菜经济效益连年走低,农民种植新作物、应用新品种的需求强烈。许多菜农了解到特菜种植效益高,增加了种植欲望,希望种植一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作物,改变种植传统大路菜的习惯。另外,许多农民反映品种太老,想换一些产品好卖、比较抗病虫的品种。还有一些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民希望能够买到一些专用品种进行生产。(2)选择低耗能环境条件下优质高效的品种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能耗果树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3)食用菌品种相对单一,菌种来源杂乱。栽培种类主要以香菇、木耳和平菇居多,而高档菇品种开发较少,种植分散,不成规模,生产效益不高;食用菌高、中、低温型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季节过分集中,未形成周年生产,四季供应不均衡,易受市场制约;菌种引进非常随意,菌种退化及污染现象严重[8]。

1.2.6 连作障碍

连作障碍日益突出,线虫、病毒病日益加重。

1.2.7 蔬菜生产存在“两多两少”

即化肥投入多,有机肥投入少;农药投入多,劳动力投入少;投入少、投资方向不对的问题严重。

1.2.8 效益不高

设施规模发展快而菜农技术水平跟不上,蔬菜生产收入不高。政府在技术服务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小。

2 北京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与利用

原则:以新品种新技术高效益栽培模式为载体,以带动京郊农民增收与设施产业优质高效发展为目标,通过科技投入获取效益,带动农民致富;在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新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在京郊的应用,提高新老菜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并在设施蔬菜主产区建立示范区,逐步实现优势乡镇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转变,获取更高效益,推动北京设施农业的整体升级。

2.1 设施蔬菜高效生产综合技术利用

2.1.1 设施蔬菜专用品种引进筛选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耐低温弱光能力、抗盐胁迫能力、抗病虫害能力、抗土壤连作障碍能力、持续结果能力),开展抗病抗逆评价和鉴定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优质、专用、特异、生态、高效、高附加值等目标,引进近几年国内外设施蔬菜新品种并进行筛选,筛选出适于北京市设施栽培的蔬菜类型,特别是适于现代化都市农业发展和首都市民消费需求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的优良品种。

2.1.2 专业育苗技术标准化

集成穴盘育苗、营养块育苗、无公害育苗等技术,在将育苗技术标准化、可操作化的基础上,在郊区主要乡镇和产区,建立集中的专业化育苗场,推广标准化育苗技术和嫁接技术,为农民提供高质量蔬菜种苗,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获得高效益。具体包括:低成本基质研发、肥水精确调控技术研发、设施蔬菜无公害育苗标准化技术集成与示范、设施果菜嫁接育苗标准化技术建立与示范、专业化育苗场建设与推广体系建立。

2.1.3 高品质果菜栽培新技术

2.1.3.1 产量和风味品质兼顾的调亏灌溉管理技术研究。以提高果实的品质风味为重点,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调亏灌溉不同时期对番茄、甜瓜植株生长发育、果实风味、营养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建立适合国情的产量和品质风味兼顾的调亏灌溉管理新技术。

2.1.3.2 设施蔬菜富有机质土壤限根优质栽培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低成本设施蔬菜富有机质土壤限根栽培技术,将城市农林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处理后与土壤混合作为低成本限根栽培有机土壤基质,应用地下膜隔离的限根槽培可满足蔬菜根际生长发育的需求,实现肥水的高效利用,在解决根际环境劣化、营养失调等问题的同时,提高蔬菜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实现高产优质。

2.1.4 大都市观光和采摘农业新技术研发

研究开发移动式和固定式喷雾栽培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观光展示效果,实现其科普教育功能;在集成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完善番茄树、黄瓜树、西瓜树、甜瓜树等适宜于观光采摘的蔬菜树式栽培新技术;进一步完善柱式等立体栽培技术。设计开发专用的栽培设施,创新栽培工艺,通过营养调控、根际环境优化,结合生物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发掘作物的增产潜力,达到优质和良好的景观效果。根据季节性特点搞好品种搭配、高矮搭配、种养结合,使之具有科学性、立体性、生态性、常年性和艺术性。

2.1.5 根结线虫等连作障碍克服关键技术

2.1.5.1 抗重茬优良园艺栽培品种和高抗砧木品种的引进、筛选与推广。筛选出对根结线虫、青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等有显著抗性的优良园艺作物品种和高抗砧木品种并示范推广。

2.1.5.2 高效标准化嫁接技术示范和嫁接后生产管理技术示范。研究蔬菜种子的播前活化处理技术,砧木与接穗的最佳组配,嫁接方法,嫁接后促进愈合的管理技术,形成不同蔬菜的高效标准化嫁接技术规范。制定2~3个瓜类、茄果类蔬菜嫁接后的相应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方案,并进行示范推广。

2.1.5.3 土壤改良和土壤连作障碍的快速生态修复技术。设施退化土壤根际微生态环境调控技术、抗重茬生物制剂的筛选及应用试验。

2.1.5.4 以促根和温光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双根嫁接新技术。

2.1.6 高档水果、南方果树在北方温室的高效栽培技术

研发草莓等高档水果和番荔枝、火龙果、枇杷、番石榴、杨桃、番木瓜等南方果树在北方温室的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设施南果生产水平,增加设施农业经济效益。

研究草莓―果菜间套作技术和南方果树―高档叶菜间套作技术。

2.1.7 食用菌设施高效生产技术

针对北京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条件,筛选适合不同季节栽培的食用菌,并根据当地原材料研发高产栽培配方,同时对设施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示范,提高设施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筛选以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等培养料作为基质的食用菌优良品种;研发以小麦秸秆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配方,以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加牛粪、鸡粪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配方,以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配方,同时研发其他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2.1.8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设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引进硫磺熏蒸发生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杀、防虫网、环境友好型土壤消毒等技术,研发以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重要害虫生物制品的筛选和以生物控制为主的害虫控制技术体系。针对蓟马、蚜虫、粉虱等害虫进行高控害天敌昆虫和生物制剂的筛选及其保护释放技术试验示范;明确诱集和趋避植物的品种和控害作用及特点;定量评价各种生物防治作用物在保护地环境下对靶标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影响因子;开发利用光、色、化学诱杀害虫与调节设施内的生态环境条件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筛选3~5种重要害虫生物控制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从寄主植物、有害生物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统筹考虑,选择国内外比较先进和成熟的生态、生防技术等进行组装和集成;构建操作简便、生物防治措施为主的害虫控制技术体系。

2.2 日光温室蔬菜高效栽培模式

2.2.1 一年四茬栽培模式

第1茬春茬黄瓜:1月中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6月下旬拉秧。

第2茬越夏番茄:5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定植,9月中旬拉秧。

第3茬秋茬叶菜:9月中旬种植叶菜类蔬菜,种植品种为菠菜、蒿子秆、茴香、香菜、油麦菜等,11月初采收完毕。

第4茬越冬茬菠菜:11月初播种,翌年3月中旬收获。

2.2.2 日光温室三茬高效栽培模式

2.2.2.1 番茄―马铃薯―小西瓜

第1茬番茄:品种为合作918。7月12日播种,8月1日定植,每667 m2栽2 250株,12月25日拉秧,667 m2产量4 512 kg,产值9 024元。

第2茬马铃薯:品种为中薯5号。1月10日播种,株行距60 cm×30 cm,4月12日收获,667 m2产量1 800 kg,产值5 400元。

第3茬小西瓜:品种为京秀。3月18日播种,4月16日定植,株行距75 cm×50 cm,6月下旬拉秧,667 m2产量2 400 kg,产值9 600元。

三茬累计折合667 m2产值2.4万元,扣除成本投入,667 m2效益1.2万元。

2.2.2.2 生菜―番茄―黄瓜

第1茬生菜:品种为丰速。8月20日育苗,10月1日定植,12月3日始收,667 m2栽6 000株,400 m2收入4 350元,折合667 m2产值7 254元。

第2茬番茄:品种为金樽108。10月22日播种,12月7日定植,每667 m2定植3 500株;400 m2产番茄4 832 kg,收入1.52万元,折合667 m2产量8 057 kg,667 m2产值2.53万元。

第3茬黄瓜:品种为经典佳美。400 m2收入3 500元,折合667 m2产值5 836元。

400 m2日光温室生菜―番茄―黄瓜三茬共收入23 050元,折合667 m2产值为38 436元。

2.2.2.3 生菜―黄瓜―生菜

第1茬生菜:品种为射手101。10月4日育苗,10月31日分苗,翌年1月初定植,667 m2栽5 300株,每棵收入1.4元,共计7420元。

第2茬嫁接黄瓜:品种为中农16。2月20日育苗,3月中旬嫁接,4月中旬定植,5月13日开始采收,9月上旬拉秧,667 m2定植3 000株,产量11 500 kg,收入13 800元。

第3茬生菜:品种为玉湖。8月21日育苗,9月15日定植,12月上市。667 m2定植5 300株,每棵售价1.6元,收入8 480元。

生菜―黄瓜―生菜三茬667 m2总收入29 700元。

2.2.3 日光温室蔬菜高效套种模式

2.2.3.1 草莓套种西瓜高产技术

第1茬草莓:品种为童子一号。9月2日定植,667 m2定植9 000株,1月上旬-5月中旬采收,667 m2产量3 100 kg,产值3.1万元。

第2茬套种小西瓜:品种为京秀。1月下旬播种,2月底定植,667 m2定植800株(隔畦栽),5月下旬-6月采收,667 m2产量1 200 kg,产值4 800元。

草莓套种西瓜667 m2总产值3.58万元。

2.2.3.2 西葫芦套种豆角高效栽培模式

第1茬西葫芦:品种为冬玉、瑞雪、京葫33号。9月底或10月初播种,苗龄15 d,收获期为11月底-翌年5月初,667 m2产量1.2万~1.5万kg,667 m2产值2.3万元左右。

第2茬豆角:品种为架豆王。育苗播种期1月中旬,双株播种,2月中旬左右定植在西葫芦行内,每株间定植2株,每667 m2定植1 320穴,4月上旬-7月采收。667 m2产量1 500~1 800 kg,产值6 000~7 000元。

西葫芦套种豆角每667 m2可增收6 000~7 000元。

综上所述,北京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模式适于北京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为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布局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生产规划和有效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巩峥,许国明.2011年菜篮子增20余种高产新品蔬菜[N].北京日报,2010-12-27.

[2] 范双喜,张春华,辛桂花.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3):71-74.

[3] 刘广勤,沙国栋,冯伟民.江苏省设施蔬菜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瓜菜,2007(3):47-48.

[4] 龚富强,张亮,刘书辉,等.北京市延庆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蔬菜,2010(21):62-65.

[5] 商洛市人民政府.商州区采取六项措施加快设施蔬菜建设[EB/OL].(2011-3-10)[2011-7-3].shangluo.省略/0/1/4/29/24585.htm.

篇7

随着台商培育良种和销售业的发展,当地农户得到了良种和技术指导,许多祖传劣种,如西瓜类的生籽种、芒果类的青皮种已失传,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员和一批“瓜老板”、“芒果老板”,高科技农业特别是水藻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许多农户三两年实现了脱贫致富。1995年,三亚市种植各种瓜类3万多亩,其中金蜜瓜、白蜜瓜和无籽西瓜的种植面种达1.4万亩,年收入5000万人民币。三亚市农科所是本地区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欠缺良种播种,收成年年亏损,职工无法按时发放工资。1990年该所筹措资金5万元试种上60亩台资企业“三合一”提供的良种“新一号”无籽西瓜和金蜜瓜、白蜜瓜,当年除成本净赚6万多元,第二年,扩大到700多亩,净赚200多万元,人均5万多元。此后,发挥了科研所的作用,派出一批技术员深入各个乡村,又种上了700多亩。

台资企业培育的良种在三亚遍地开花,产品还销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台商尝到了甜头,开发农场越滚越大,如台湾“三合利”农业开发公司试验成功的白蜜瓜、洋香瓜等种子成了全国种子市场上的抢手货。

台商出钱、出种苗,农民出土地出劳力办起了合作企业。这个形式,对双方都有利,台方投资风险少、成本少,获利大;当地农民有土地,缺少开发资金、开发技术和良种,这几个方面台商全给解决了,就放心去干,找出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1999年3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农业部、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建立“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创办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实施意见》、《创办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各工作部门和市县职责》、《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规划纲要》等法规,并建立试验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试验区的发展方向、领导体制、运作机制、部门分工等,大力推动琼台两岛的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台湾农业高新技术,促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海南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省人大、省政府分别与省台办组成执法检查组和调研组,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执法情况实施监督,维护了台商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台商参与试验区建设的信心。省台办和有关单位先后在海南和台湾两地主办了多次“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研讨会”,形成两岸农业界对试验区发展前景的共识。同时,有关部门加大媒体对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多次在省内外推出“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系列报道”,介绍试验区的发展规划和投资环境,扩大了试验区的影响,形成了试验区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办好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各级政府一方面不断完善基础性设施,努力改造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台商的服务力度,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通过这些工作,台商在试验区稳健的投资创业,安心地工作生活,他们将自已融入当地社会,加深对祖国大陆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和往来。

截至2002年底,在琼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355家,实际投入资金2.8亿美元,承包开发农林土地面积20多万亩,引进各类优良品种500多个。投资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长期投资,投资领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延伸到农渔业和热带水果展加工、运销、贸易,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的综合配套发展。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南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推动了海南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台资“龙头”农业企业,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

随台商在琼投资农业的领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四大台资农业集中开发的区域。南部以三亚、陵水、乐东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水果种植、花卉种植、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区,种植热带水果数万亩,从事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的台资企业百余家。东部以万宁、琼海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加工、贝类加工、海水养殖、名贵花卉、观光农庄和高科技生物工程为主的开发区;东北部以琼山、文昌、定安、澄迈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瓜菜种植、淡水养殖、家具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区;西部以儋州、昌江、临高、东方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芒果、香蕉、菠萝、荔枝等种植为主的开发区。仅昌江一地,台商开发种植的芒果、香蕉达数万亩。

台商投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他们向当地农民推广种苗,另一方面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在台资企业的投资经营中,海南农民获得了就业机会,开阔了视野,转变了传统种养观念,他们纷纷效仿台商种植,使台湾优良品种扎下根来。短短10多年间,台湾优质芒果品种基本上取代了海南原来的本地品种,台湾芒果栽种面积由最早的200多公顷发展到了2万多公顷。

由台商罗昭政与台湾一些农业专家共同投资创建的海南宝丰农业开发限公司,主要从事引进台湾、东南亚优良热带水果种苗的开发和培育工作。该企业已在海南开发土地1200多亩,全套引进了台湾的培育技术、种植技术。在临高建立了一个集优质热带果树及水果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台湾高效热带水果教学培训示范实验中心;在昌江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自动化控温、控湿的热带果树种苗培植供应中心。并采用高科技“克隆”技术培育了由台湾、东南亚引进的,适合海南种植的珍珠番石榴、火龙果、莲雾、杨桃等20多种热带高效水果种苗。

台商苏宝同20几岁时来海南投资荔枝园和园艺业,他引进台湾改良的“三月红”、“玉荷包”等荔枝品种,比普通荔枝品种上市早一个多月,占尽市场先机,而且果肉厚实,核小或无核,口感鲜嫩甜美。独特的风味使其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供不应求。苏宝同还引进南美的马拉巴栗、非洲的泽米叶天南星、台湾的蝴蝶兰等园林花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自台湾彰化的台商施火烈在澄迈福山镇创立“正一农庄”,从台湾引种珍珠番石榴、番荔枝、莲雾等热带水果品种,在200多亩土地上辛勤耕耘,成功复制了台湾的精致农业模式。由于番石榴等种植发展较快,市场价格逐渐下降,施火烈又替代引进印度大枣和巨峰葡萄获得成功。他的水果特别讲究品质,无须上市销售,在生产基地就被预订一空。

除从事农业种植外,从事海水养殖和加工的台商也不遗余力地推广各种鱼、虾、鳖苗,推进海水养殖的产业化经营。琼海长坡镇原来没有养虾业,台商李文源在此投资海水养殖后,招募当地村民到企业打工,学会技术的农民很快跟着走上养殖之路。镇上一批农户靠养虾赚钱盖起了新楼,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虾楼”。

来自澎湖的台商吕梁鉴是大东山养殖场的董事长。他1988年到三亚投资海水养殖,是中国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同时大规模经营鲍鱼养殖。该养殖场附近的黎族青年以前在他那里打工.学到技术后回家创业。近几年陆续建立起自已的鲍鱼场。吕梁鉴说他自已投资的最大成果.不是自已赚了多少钱,而是因带给当地的养殖技术,让一些黎族村民摆脱了贫困。

以部分台资企业为龙头,带动了琼台农业合作实现产业化。以“耀农工程”为例,它以台湾著名专业种苗企业农友公司投资创办的耀农公司为核心,以推广良种为切入口,建立起包括良种推广、栽培植保、信息提供等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燕巢名优水果工程。以澄迈“正一农庄”为核心,实行统一种苗、统一辅导、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战略。加入这一网络的公司、农场有12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