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动症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0:10: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多动症孩子的教育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多动症孩子的教育方法

篇1

一、正确认识

首先要说的是多动症并不是病态,只是一种孩子常见症状,家长不要认为自己孩子患有多动症,就是不健全的孩子,经常面对孩子调皮和屡教不改的情况感到无力,同时感觉自己孩子不如他人的孩子的情绪会油然而生,请记住的是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都持有这种消极情况,那么孩子的同学、老师更会对孩子持有歧视态度。 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情绪、自制力、意志和人格等方面异常,他给患儿及周围人带来一定痛苦和影响,所以要正确对待多动症患儿。多动症是长期存在的心理障碍,对集体生活及学习木适应,家长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应有所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加强家庭教育,使其减轻症状,以适应学校生活。

二、在家庭生活中进行行为矫正练习

家长们要知道,多动症孩子有时候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因此多动症孩子的许多行为也可以通过行为矫正的方法进行治疗。使多动症孩子增加和产生优良行为的主要措施有:

(1)奖赏:当多动症孩子出现符合规定要求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奖赏,使孩子感到愉快和满足,这种良好的行为就可以增加并保持下去,以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能自觉按规定的时间去做作业,就给予奖赏。使孩子懂得奖赏的价值和如何去争取这些有价值的奖赏。

(2)塑造:这是培养新的符合规定良好行为的一项技术。新行为的塑造需要有一个过程,具体做法是:①要选定需要塑造的新行为(即靶行为);②将新行为分成若干步骤,每一步骤的实施,确信患儿能完成;③选择对患儿具有吸引力的有效强比物,或物质、社会奖赏。当有良好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强化。④精心安排塑造程序,促成新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可能性,训练时间要适当,避免疲劳;⑤当前一步骤已经完成后,方可做下一步的训练。如要求多动症孩子每天保持5分钟专心练字,可以从短时间(如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先由家长陪练,以后由孩子独立完成。先要求写一定量的字,以后再要求把字写好。当孩子按规定完成时,就予以奖励,以巩固成绩,这样持之以恒,可以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塑造还可用于教育孩子,养成自我服务、人际交往或社会技能等各种新行为的发展。

(3)契约:这是多动症孩子与父母之间约定的行为条约。当孩子完成契约规定的任务后,立即给予奖赏和某些特殊的待遇;如果孩子没有完成契约,要给予处分;如又完成契约后应给予奖赏。行为契约可以矫正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以及其他行为问题。

(4)鼓励:可以使多动症孩子自愿地主动地学习新的行为。鼓励一般以精神、语言刺激为主,随时可以进行。比如多动症孩子主动把自己的书本整理好,或自觉地参加某项家务劳动,或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某件事,父母应立即用赞赏的语言加以鼓励或表示满意和愉快的心情,予以激励,以增加新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5)模仿和教育:孩子的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从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活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许多行为和习惯。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孩子必须随时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极易被多动症孩子模仿,特别是不良行为学习得更快。

三、在生活中融入注意力集中训练

多动症孩子往往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室有什么动静都会让他们受到影响,或者会放下手中正在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进行引导和必要的限制,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完这件事情,再去做其他事情,妈妈会很开心,而且会陪你一起去玩,你不觉得这样更好吗?同时在生活中,可以多带孩子去动物园或者是超市买东西,可以让孩子数一下多个动物回来告诉你,叫孩子买多少个水果等,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1)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孩子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学习意义后,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参加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觉性可以用启发方式进行,讲解具体事例,如读书写字可以学会写信看报,可以参加工作,可以发明创造,可以对社会做出贡献。使孩子抱着一种向往的心情进行学习。

(2)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提出每一节课,每一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对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应有专用本记录下来,防孩子遗忘,也便于家长督促检查完成作业情况。

(3)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源泉。孩子对感兴趣的事就去注意,不感兴趣的事就不去注意。在刚上小学孩子主要以直接兴趣为主,孩子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比较感兴趣,如听课、阅读、写字,而不注意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提高孩子兴趣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形象、实验、图表及模型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吸引孩子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更应把学习的意义和将来的用处联系起来,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使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自觉地集中注意进行学习。

篇2

【本刊记者】 有关儿童多动症的病因一直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认为是儿童脑功能轻微失调所致,有人认为应该归结于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它的真正致病原因是什么?

【胡主任】 实际上,儿童多动症是小儿时期的心理行为疾病。它与孩子从小生长的家庭环境至关密切。家庭关系不和睦,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相互谩骂、攻击、讽刺,甚至有分居和离婚的情况,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出现多动和注意力缺陷,而且经常出现情绪不稳定。此外,还有一少部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一些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

【本刊记者】 多动症患儿都有哪些表现?

【胡主任】 所谓多动症,它的核心症状是注意力的缺陷,注意力有障碍;其次,它有多动,动作很多,小动作很多的特征;另外,还有一些很明显的冲动行为,有时具有一定攻击性。

有些患儿表现得很任性、不听话、不合群;有的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等,劝说教育也无济于事。

如何区分多动与好动

【本刊记者】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将多动症孩子和调皮好动的孩子区分开?

【胡主任】 主要有以下几点:1.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无法有始有终;2.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3.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盲目性、冲动性。

健康温暖的生长环境才是一剂良药

【本刊记者】 生活中,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人。面对多动症患儿,他们的态度和心态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

【胡主任】 是的。家长和老师对多动症孩子的态度和不断的干预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成年后的人格。比如,孩子的冲动、多动或脾气暴躁等行为使父母及老师厌烦,常给予惩罚或冷淡态度并常常不予以理睬;而儿童对被人厌恶或惩罚的体验会作出更多不良行为的反应,并成为习惯,久而久之,对儿童心理健康正常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老师应该正确认识和耐心对待多动症孩子。

【本刊记者】 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将孩子托付给父辈或保姆看管。这种做法可取吗?

【胡主任】 因为长时间与父母分开,孩子会缺乏安全感,没有倾诉、交往的对象,他们通常喜欢摆弄东西以打发寂寞和无助,有的通过打别人、欺负弱者,以发泄内心的孤独,同时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这类孩子不仅患有多动症,同时因为孤单、寂寞,往往还患有自闭症。所以我建议,父母最好还是亲自把孩子抚养大,与孩子共同成长。

患儿同样可以成为有用之材

篇3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儿童,发生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与学习困难的症状。

对于一个多动症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他的行为在集体生活中会显得非常突出,这种的特殊性将会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带来重重困难。由于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经验,对多动症的孩子更不知道如何教育。在这方面,幼儿园的老师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用科学的方法矫正孩子的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

从事幼儿教育十多年,我一直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我担任幼儿园小班班主任时,对班级多动症幼儿翊翊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我的关心与耐心教育之下,他能逐渐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游戏、学习。我的这份特殊的爱终于让这个特殊的孩子在我们身边正常地生活。

翊翊刚入园的时候,话不是很多,就是不喜欢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整天在活动室里走来走去,有的时候还会钻到桌子底下。那双小手摸东摸西,只要是他经过的地方总是一片狼藉。刚开始班里的小朋友把他当成和大家一样的小伙伴,想和他一起玩玩具,可没多久大家就不敢和他玩了,因为他总是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抢不到就伸出拳头打人。我为此找他时,他又叫又嚷,不断地抓自己的头发,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我平时就注意追踪他的言行,发现他特别喜欢唱歌、跳舞,人越多越兴奋。于是在一次游戏活动时间,我就对孩子们说:“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好!”孩子们显得很兴奋,“老师弹琴,请翊翊小朋友边唱歌边找好朋友。”一遍游戏过后我问小朋友们:“翊翊唱得好吗?”“好!”“那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吗?”“愿意!”翊翊一听到老师和小朋友的表扬,立刻兴奋得手舞足蹈,游戏的热情十分高,小朋友们很快接纳了翊翊,大家玩得很开心。以后不管是音乐活动,还是我们的区角游戏“哆来咪”,我都鼓励他尽情地表现,并在同伴面前表扬他,这样既让小朋友们了解了翊翊的优点,接纳他,同时也让翊翊知道大家都在关注着他,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时才能体会到。

开始在幼儿园午睡了,翊翊的妈妈带来了一个塑胶袋,原来里面装的是短裤,翊翊的妈妈说宝宝会尿床,于是我们每天午睡前都会特意地带着他去小便,可是每天翊翊还是会尿床。怎么会这样呢?通过每天不同时段的观察,我们发现翊翊总是每天下午两点钟左右尿床,于是我们每天下午两点钟会叫醒他,让他小便,一段时间后,翊翊尿床的次数少了,可是每次两点钟叫醒他时,由于正是熟睡期,他总会哭喊,弄醒许多小朋友,起床小过便后,他就怎么也睡不着了。翊翊最喜欢听的音乐就是《小哪吒》,于是我事先就用MP3从网上下载了这首歌,每天会提前让翊翊睡觉,两点钟在叫醒翊翊时我们就把耳塞塞进他的耳朵,把声音放得小些,让他能安安静静地醒来,等他小便完后,就不让他再到床上去了,我让他穿好衣服起床回活动室,这时我发现“动个不停”的翊翊会帮小朋友把小椅子从桌子上放下来整理好。对老师来说这是多好的教育契机呀。于是在全体幼儿午睡起床后,我把翊翊请到大家面前,表扬了他,并鼓励小朋友向翊翊学习,多为大家服务。现在虽然活动时翊翊还是会走来走去,动个不停,可他经常是在忙着帮老师、小朋友做事,是个勤劳的翊翊。

有关多动症与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显示,多动症的发病因素中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要治疗翊翊的多动症,就要做好家长工作。

篇4

小柳看到报刊上有关多动症的报道,将3岁儿子鹏鹏的行为与其逐条对照,越看越觉得像是多动症。于是,带着孩子到康复科门诊咨询医生,说:“我家鹏鹏特别爱动,除了睡觉,任何时候都在动,不得停,家里人都觉得他精力过于旺盛。他是不是患有多动症啊?”据小柳介绍,每次去户外玩耍,鹏鹏总是跑来跑去,没有一刻停下来过。然而医生通过相关检查,发现鹏鹏一切正常。告诉小柳,鹏鹏活泼爱动是事实,但绝对不是多动症,请不要过于担忧,自然带养即可。

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科普宣传深入普及,许多家长只要觉得孩子爱动,就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我们在门诊中,甚至接诊过1岁半就被怀疑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其实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动不一定是多动症,家长对此不要有认识误区。

多动症临床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该安静时静不下来、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参与事件的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为特点。半数患儿4岁或4岁后起病,约1/3的患儿伴有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临床表现可以出现得很早,如自幼睡眠不安、喂养困难、脾气不好等。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或小学时,症状更趋明显。如常发现孩子喜欢激惹周围的小朋友,在班上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即便是感兴趣的事也不能坚持,不能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作业完成不好,等。其多动具有发育特点,以学龄前和学龄期最为明显,随孩子发育成熟而渐趋好转。少年期多无症状,但注意力不集中却可持续存在。其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智力测试其智商基本正常。医生可通过注意力测试、行为评估等相应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及体格检查,并结合父母和老师对孩子行为的评估而明确诊断。

年幼的孩子正处于对世界的探求阶段,一般都活泼好动,喜欢爬上爬下,不动反而不正常。只要该安静的时候能安静下来,对感兴趣的事情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注意力,没有行为冲动、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就不必担心。此外,家长要注意教育方法,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刺激,如歧视、辱骂等;老师教学中应适当照顾孩子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意养成生活规律。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固然是好事,但也不要过于担忧孩子的活泼好动而随意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以免适得其反。

篇5

     题记:把你们的爱分送给更多的孩子吧!

                                ——巴金

前不久,我有幸拜读了爱的教育研究会编的《真爱是金》时,我深深地被巴金先生的叮咛感动了。作为夏老“爱的教育”的继承者和开拓者,是否已把足够的爱分送给更多的孩子呢,教育更多的孩子也懂得爱呢?

当我看到,陈肇君同学写的《老师说我多动症》这篇文章时,我感触颇深,甚至有些惭愧,心中不免泛起一阵阵涟漪。是呀,我们身边的孩子,经常有被我们老师说是“多动症”的。我真有幸看到了这被老师说为“多动症”孩子的心声,他说的这几句话,我记忆犹新“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说我‘多动症’,其实我并不是这样,我自己能控制自己,做有兴趣的事时,我是不多动的。比如我拼拼图时,往往一坐就是一两小时,全身心地投入而忘记做小动作了……。”

此时,我热泪盈眶,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小徐,每节课上他几乎都在做“全身运动”,自控能力极差。尽管我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劝导、教育。曾经还要求他妈妈带他看心理门诊,可都不见成效。为了找到教育他的最佳方案,多少个夜晚我辗转反侧。

那时,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耐心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几天,我终于发现了,小徐他特别爱做纸飞机,当他做纸飞机时,任凭别的小朋友怎么吵闹,怎么玩耍,他都“不放在眼里”,还是那么专心致志做他的纸飞机,此时他再没有上课时的“全身运动”。我非常欣喜,原来不少被老师认为“多动症”的孩子,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时,是不多动的。于是,在生活上,我对他关怀惫至;在学习上,对这位同学进行“重点保护”,要求班干部及其他小朋友也帮助他,给予集体的温暖;课堂上,我尽可能给他发言的机会,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对他取得的点滴进步,不时地鼓励、引导……终于,奇迹出现了,小徐真的课堂上比以前少动了,我也相信他一定能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他不是“多动症”的!

是啊,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

然而我们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每每此刻,我们心中也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 :

篇6

我的手机被老师打爆

婚后,我和老公经营一家小店。由于店内生意忙,儿子陶陶1~3岁由我妈妈带。陶陶从小就很顽皮,比一般的小朋友好动,时常闯祸。但我妈对他极为宠爱,任由他闹,还常说:“淘气的孩子,聪明。”

3岁后,陶陶准备上幼儿园了,我就接回家自己抚养。以为儿子上幼儿园了将受到良好的教育,总会规矩一些。没想到,入园不久,老师就反映他上课不守纪律:老师在给大家讲故事,他却常常从座位上站起来,抓玩具玩。户外活动,他最起劲,到点儿喊他回教室,怎么也不听。放学后,我就教训他,被我妈制止了,说:“不着急,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变安静。”

陶陶爱冲动,如果有同学欺负他,他就会动拳头。就这样,他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在我不断的赔礼道歉中度过了。

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在进校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的手机被老师打爆了。老师说陶陶上课根本就不听讲,不是跟同学交头接耳,就是手在抽屉里动来动去。

我每日为孩子提心吊胆。一天,老师又反映陶陶上课晃椅子,还故意惹同桌。老师批评或暗示时,他会稍静一会儿,可没几分钟,又故技重施。

有一回老师看到陶陶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心想今天还不错。走近一看,他的书都是反的,老师问他在做什么,他不吱声。回家后经我追问,他说自己脑子里在想各种故事,我真是哭笑不得。还有一次,陶陶上课玩弄前排女同学的辫子。老师说了他几句,他竟站到桌子上大哭起来。我和他爸因此被“请”到了学校……

儿子挑战我的忍耐力

在家里,陶陶似乎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一有空就看电视,碰到武打片,还会跟着划拳踢脚,能折腾一两个小时。他做作业,也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

快到期末考试了,我帮着他复习语文,发现他很多词语不会写。我憋着气,教育他:要专心。我拿笔把他不会的词语划上杠杠,他却把这支能发光的笔拿走,玩去了。我心中的火一下蹿上来,过去就将笔夺下往地上砸,并边打边骂他:“上辈子我做错什么了,怎么生下你这个笨蛋来!这么笨!这么笨!”儿子也被吓哭了。

我的情绪算是彻底发泄了,可静下心来就后悔,想应该对孩子多一些耐心。老公开始对陶陶是晓之以理,但是没起作用时,对他又是一顿打。

这样的情况反反复复,有时孩子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一个学期下来,我已经身心俱疲,儿子的行为却没有半点改善。

因为陶陶好动,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在家不好好做作业,学习成绩自然是班级垫底,一年级期末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

家庭训练,让我欣赏到儿子的优点

我们开始四处求援。经人介绍,我们去了医院。经过问诊和各种检查,医生诊断陶陶为多动症。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结合行为治疗。

从医院出来,我和老公做了一次深谈。最后决定,我暂时离开生意场,专心帮助陶陶治病。

药物治疗试了一段时间,有点效果,孩子身体没有出现副作用,于是,督促陶陶服药,成了我的一项任务。

另一方面,心理治疗师也给陶陶制定了行为治疗方案,我陪着儿子一起完成。如阅读训练,开始时陶陶根本坐不住,还老念错字,我就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鼓励陶陶读出来。我还采取了加分和累计奖励等方法,并慢慢使儿子阅读的时间逐渐延长。

两个月下来,陶陶有了些进步,我很是高兴。根据治疗师指导意见,增加阅读难度,要求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的意思。

老公则积极陪着陶陶做运动,通过打乒乓球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我和班主任积极沟通,请她共同督促和指导陶陶的行为。

经过实践,我慢慢改变了对陶陶的看法,不总是盯着他的缺点,而是换个角度看他,并记录下他每天的努力。一个月后,我翻开记录,看到儿子有很多优点。当陶陶第一次拿出90分语文成绩单时,我兴奋得哭了。我拉着陶陶说:“儿子,在妈妈眼中你是最棒的!”陶陶也开心地笑了。

一年下来,陶陶的情况有了改善,上课注意力能集中20分钟,同时也能遵守课堂纪律。看着孩子的变化,我们认为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专家视点

问:什么是多动症?

答: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力差,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但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可能伴有同伴关系、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方面的异常。

一般来说,大多数3岁左右就表现出好动的特征,8~10岁为高发病期。一些儿童甚至持续到成人。患病率3%~5%,男孩女孩发生率之比大约是3∶1。

问:家长如何简单区别孩子是正常的淘气,还是好动和多动症呢?

答:我们发现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淘气误认为是多动症,并轻易扣上“多动症”的“帽子”,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在这里,笔者将孩子正常的好动与多动症做个简单的区分。

1.是否能够自我控制

正常儿童也会有上课走神、做小动作、打架等行为,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时,多能够自我控制并积极改正;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2.是否能够集中精力

正常好动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但是一旦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去做并且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3.是否对神经药物反应有别

正常好动的儿童在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后会表现为异常兴奋;而多动症患儿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后会变得安静,使用镇静剂后会表现为兴奋、多动。

4.是否能够做轮换动作

正常孩子可以灵活自如地作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而多动症的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问: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答:儿童多动症主要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组织器官递质损害;遗传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所能及的程度等诸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本文所提到的陶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溺爱型,外婆对他百依百顺,使他从小养成任性、骄横、脾气暴躁等习性,其表现就是不容易适应环境、不能控制自己行为、任性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也易患多动症。

篇7

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不仅要有足够的勇气,还要有足够的知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儿童少年精神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梁月竹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多动症,飞入寻常百姓家

似乎一夜之间,“多动症”这个词就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很多家庭的窗口,都可能飘出家长因孩子调皮而发出的责问:“你有多动症吧?”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多动症患者,似乎比以前多了许多?

梁月竹主任解释,这与许多原因都有关系。国际上,多动症的人群平均患病率大约在3%-5%之间;我国报告的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1.3%~13.4%。梁主任说,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其数值相差较大。这说明,在有些所谓的“低患病率”地区,其实有许多多动症的孩子还没有被识别出来;而在许多“发病率高”的地区,有些并非多动症的孩子,却被误诊为多动症。另外,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多动症的知晓率也有所提高,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有多动症的可能,就会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就诊的人数多了,被识别率自然也会提高。

事实上,纵便如此,也仍有许多患儿被漏诊。梁主任时常去各地的学校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她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里,都可能有一两个未被识别的多动症患儿。这些患儿,如果不经恰当的治疗,他的一生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明辨多动症

“调皮的孩子聪明”,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该怎样才能区别出孩子是“顽皮好动”,还是患有“多动症”?要知道,家长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目击者。梁主任说,多动症在医学上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是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的,属于破坏障碍,颇为常见。男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

梁主任解释,多动症患儿有两种表现类型,一种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另一种以多动为主要表现。家长们往往对多动的情况认知得相对多一些,而注意缺陷的表现往往被忽略,例如,孩子无法专注于细节的部分,或者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出现粗心的错误;很难持续专注于工作或游戏活动等,这些都是多动症的表现。

“调皮”与多动:正常与异常之间

都说“七岁八岁讨狗嫌”,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这也原本就是他们的无性。换句话说,正常的儿童也常有贪玩、好奇、好动、注意力分散的时候。那么,该怎样区别正常的好动与异常的好动?

梁主任说,这就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特征,来进行鉴别:

1 “活动过度”

多动症儿童的多动程度远超过其年龄发育的水平,被称为“活动过度”。有的患儿除睡眠时间外,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刻。但正常儿童的多动程度,则与其年龄发育一致,或略显活泼。

2 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常常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行为动作常常有始无终、杂乱无章;而正常儿童的多动,则经常出于某种动机、欲达到某种目的,行为是完整系统、有始有终的。例如,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经常在课堂上不举手就抢先回答老师的提问,这并不是异常的行为。

3 正常的多动可自我约束与控制

正常儿童的多动症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自我约束和控制。例如,在家长或老师批评教育后,能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并要相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重犯。但多动症儿童则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屡教屡犯,收效甚微。例如,学校在上观摩课时,正常的“调皮”儿童,能安静地遵守纪律;而多动症儿童,即使被安排到“特殊的座位”上,也还是要不停地扭动身体。

4 正常儿童少有冲动任性等行为异常

正常儿童除多动症状外,一般没有或很少有冲动任性、情感和其他行为异常。而多动症儿童则可能伴有咬指甲、遗尿、说谎,甚至打架斗殴等行为。

多动症的4个疑惑

多动症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也不完全排除与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梁主任的门诊中,就常遇到患有多动症的家长带着多动症孩子来就诊的情况。此外,梁主任就许多家长关心的与多动症有关的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

1 多动症与早产有关吗?

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早产儿要比足月出生的孩子更容易罹患多动症,而且出生日期越提前,患这种疾病的风险越高。

2 多动症与剖宫产有关吗?

梁主任解释,剖宫产手术本身对健康学龄期儿童的注意力,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影响剖宫产儿童注意力的真正原因,是导致剖宫产分娩的医学指征。简单地说,是已经存在的不符合的指征影响着孩子,即使不进行剖宫产,孩子也有可能罹患多动症。而且,剖宫产手术和导致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对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均存在影响,并且这些医学指征会增加剖宫产对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不利影响。

3 母亲孕期疾病能导致多动症的高发?

母亲孕期的营养不良、疾病、接受x线照射、分娩期早产、难产、缺氧窒息、生后的颅脑外伤、炎症、高热惊厥、中毒等均可造成孩子脑损伤,尤其是额叶皮质受损,均可出现多动症的症状。客观地说,孕期的母亲有疾病,有可能会为孩子的健康埋下不良种子。

4 多动症与饮食中所含的氨基酸、甜食有关?

有些学者认为:小儿多动症发病与儿童饮食中所含氨基酸多少有关。儿童摄入含有过多酪氨酸或色氨酸食物,如驴肉、猪肉松、鸭掌、鱼片、淡菜、干贝、奶酪、腐竹、豆腐皮、南瓜子仁等,可能导致出现小儿多动症。但尚未得到更多医学验证的支持。

国际上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多动症与儿童多吃糖及甜食有关。糖摄入过多,往往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儿童则可能出现多动症;某些含有甲基水杨酸盐类的食物,亦不适合多动症儿童食用。

所以,梁主任提示,为减少多动症儿童的症状,应帮助儿童克服偏食和挑食的习惯,多动症儿童膳食应粗粮与细粮结合,荤菜与蔬菜、水果搭配,并减少儿童的食糖量。含甲基水杨酸盐类成分较高的苹果、橘子、西红柿等水果,也不宜过多食用。

药物治疗才是治本之策

对于儿童多动症,梁主任说,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生物反馈、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催眠等,但最常使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药物治疗。

针对有些家长认为的“吃上多动症药物就有了药物依赖,就停不下来了”的说法,梁主任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她说,事实上,对于多动症患儿,约有1/3的人在服用药物好转,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达到完全停药的标准;而另外30%~50%的患者,注意力缺陷问题会持续到成年。这并不是所谓“药物依赖”,而是因为这一部分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缺乏某种神经递质,如果不予调节(服用药物),这部分患者的病情会得不到缓解,甚至越来越严重。换而言之,他们体内缺乏某种物质,就需要通过服药的这种方式,来调整这种物质的浓度,这并不是药物依赖。

梁主任特别建议,如果有些患者服用治疗药物后出现一些副反应,如肠胃不适、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可以通过合理调配膳食结构,增加营养成分的供给,来达到均衡营养的目的。

梁主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没吃药的人,也许可以吃10口饭;吃了药的人也许只能吃5口饭。那么,就可以把能吃的这5口饭搭配得更合理、更富营养。实际上,这5口饭的质量,有可能比那10口饭的质量更高。

梁月竹主任纠偏多动症误区

对于多动症,许多家长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梁主任给予了纠正:

1 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会导致多动症?

错。但是,不当的教育方法以及过早地开发儿童智力,对孩子整体的身心发育并没有好处。

2 多动症的孩子智力水平较低?

错。多动症儿童可能伴有学习困难,但他们的学习困难并非由于智力低下而引起的。多动症儿童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注意力分散、未能集中精力掌握到本应完全可以学好、学会的知识。正确的说法是:注意力分散有可能会影响到多动症儿童智力水平的正常发挥。

3 多动症儿童都多动?

篇8

多动症通常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异常等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

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经常不愿意做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

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

9.经常忘事。

如果在这九条当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占了六条,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有问题。

下面再介绍一下多动的表现: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经常离开座位。

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8.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待。

9.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如果在这九条当中,孩子出现的问题占了六条,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孩子在动作方面有问题。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目前,在确诊少儿多动症方面,国内外医学界基本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注意障碍

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很短,他们无论是看连环画或看电视,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

2.活动过度

患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儿期就特别好动。随着出生后身体机能的发展更显得不安分。学会了走就不喜欢再坐,学会了爬楼梯后就上下爬个不停。进幼儿园后,这些儿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到了学校,大部分孩子因受制约而增加了对自己活动的限制,多动症患儿过度活动则更为明显。

3.感知觉障碍

表现为视一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一听转换困难等。

4.情绪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他们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如不顾危险从高处跳下;想喝水时不顾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抓起就喝。这些冲动有时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行为结果。

5.社会适应不良

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异妥因(Pemoline)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不很严重,服用后可使患儿注意涣散状况有所改进,攻击减少。但仅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病症原本就存在着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药物疗法时还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几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

1.自我控制训练

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3.支持疗法

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患儿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予奖励。

正确对待孩子的多动与多动症

第一、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本身就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儿童进行各种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发育,而且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儿童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所以,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行为,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多动症”的帽子。

篇9

解决的方法是什么?下面是一位专门研究“多动症”儿童的美国医生杜博士对父母的一些有用的建议:

1.坚持执行始终如一的规章和纪律。

2.保持自己的声音平静缓慢。孩子做了错事,你生气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3.预料到孩子可能会出麻烦,并做好准备;在麻烦到来时,努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4.对任何积极的行为给予承认,作出反应,哪怕是很小的行为;如果你不带成见,有意寻找孩子身上好的东西,你会找到一些的。

5.避免经常使用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言,如“不许”、“停止”、“不”。

6.把孩子的坏毛病同孩子本身区分开来。比如,可以和孩子说:“我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不听话。”

7.给孩子制定一个非常清楚的作息表。规定好起床、就餐、玩耍、看电视和就寝的时间表。要遵守时间安排,但当孩子出现不遵守时间的现象时,也要灵活处理。过一段时间后,你的作息安排将成为孩子自己的习惯。

8.当你教他新东西时,要有耐心,解释要简短、清楚,要常常重复你的要求。

9.争取在房间内为孩子留出一块自己的空间,避免用鲜艳强烈的色调装饰,保持房间俭朴整洁。把书桌摆放在空空的墙下,使它远离干扰,这有利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10.一次只做一件事。把玩具存放在带盖的盒子里。一次只给他一件玩具。如果孩子在画画或在读书,你要关上收音机或电视。多重的刺激会使他不能精神专注。

11.给孩子一定的责任,这在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交给他的任务应该是他力所能及的。他一旦完成了任务,即使完成得不理想,也要给予承认和表扬。

篇10

近年来,多动症幼儿的数量逐渐增多,每一学期我们都会在幼儿园中发现有幼儿患有多动症,这些幼儿给幼儿教师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需要对多动症幼儿进行管理和矫正。笔者对多动症幼儿的管理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多动症幼儿的特征

如果幼儿患有多动症,课堂上就不能长时间坐在座位上,还会经常干扰周围学生的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当周围有声响发生时,就会东张希望,将注意力转向发生声响的位置;行动不受大脑控制,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得极冲动,从来都不考虑后果;有的幼儿还表现出非常霸道、没有纪律性、喜欢撒谎、较狂妄、非常固执等问题;学习成绩较差,在识字、语言表达和记忆力方面存在障碍;患有多动症的幼儿在人格方面存在缺陷,趋向于病理人格[1]。

二、教师应该对多动症幼儿进行的管理

(一)对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制定理

譬如:每天当幼儿到幼儿园后,可以让他们帮助教师打扫卫生,然后在早操时间、上课时间、午睡时间等按时对他们进行提醒,同时要叮嘱他们多喝水、上完厕所后要洗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午睡时,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哼唱儿歌等,让幼儿快速入睡,且保证好的睡眠质量。

(二)构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因为多动症幼儿没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不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教师可以把一些自控能力非常强的幼儿安排在多动症幼儿身边,同时在课上及活动时,教师都要特别关注他们,当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时及时给予提醒[2]。譬如:经常向他们提问,并帮助同学回答问题等方式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使他们养成静坐的习惯。譬如:带领他们玩木头人的游戏,看谁坚持得最长,且每天都需要将静坐的时间延长一些,当多动症幼儿静坐时间变长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如给幼儿发放小五星等,并且要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其增强自信。

(三)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限制

多动症幼儿具有非常充足的精神,非常愿意动,假如教师限制他们活动,这样不但不能制止住他们动的行为,还会促使他们更想进行活动,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以动制动的方法,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能训练,比如跳绳活动、跑步活动或是踢球活动等,使多动症幼儿的精力可以发挥出来,当运动以后他们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促进幼儿中枢神经的发展

例如:分豆豆游戏,把不同种豆豆混合到一起,然后让孩子把他们分别挑选出来;还可以让孩子A在孩子B背上写字,然后让孩子B猜是什么字;还可以设计穿珠子游戏、捡豆豆游戏等,这些都是纠正孩子多动行为的好方法。

(五)对多动症幼儿表现的不良行为给予严厉的批评

幼儿班级内假如多动症幼儿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表现出莽撞的行为,或者是在课上不专心听讲、多动、打扰其他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一定不能让他们的这些行为继续恶化发展下去。

三、通过家园合作对多动症幼儿进行的管理

想要幼儿的多动行为得到纠正,就需要幼儿园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一同管理多动症幼儿。其一,幼儿教师要指导家长,如何应用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让家长知道对于多动症幼儿不能有太高的要求,但要有个底线。其二,幼儿园应该要求家长亲自带孩子,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因为通常情况下,老人都比较溺爱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更固执和狂妄。其三,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工作,多带孩子参与一些的室外活动,带领他们打羽毛球、踢足球等;在假期可以带孩子爬山和郊游等;或者是让他们到图书馆、书店阅读图书[3]。其四,家长要和幼儿教师积极配合,在孩子活动时,应该从旁指导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可以辨别是非善恶。其五,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多动症幼儿,不论是在生活小事中,还是学习中,只要孩子有进步,都应该给予表扬,因为多动症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他们喜欢被表扬,所以家长和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多多表扬孩子。其六,家长要经常与幼儿教师沟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多动症幼儿进行管理。

通过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可知,其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多动症幼儿,这些幼儿是幼儿教师在管理的一个难题。要对多动症幼儿进行管理,幼儿教师一定要做到耐心和细心,和蔼可亲地对待他们,不能歧视他们,同时要采取多样的管理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理,这样孩子才会慢慢纠正自己的多动行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11

主持:馨 月 东方电台《亲亲宝贝》节目主持人(以下简称:馨)

馨: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康、活泼、可爱,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全面发展的保障。您在重视孩子体能、智能发育的同时,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宠爱,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心切。所以,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习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孩的心理发展,情感需要或者他的性格、品德的培养。

周:根据我们对两所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家长认为孩子发展得最好的是各种能力,75%家长认为孩子的各种语言、动手能力等很强,但只有3.9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情感方面发展良好,所以,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情感方面发展不满意,其中有40%的家长担心孩子能力的发展,30%的家长认为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馨:很多父母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教育好孩子,但是因为年轻,没有经验,对孩子的教育感到茫然,有时费了很多心血,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很多问题。

周:家长对待孩子心理健康有两种态度倾向:一是注意不够:一对夫妇都是银行职员,从小较重视孩子独立性及各种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2岁时的独立能力就很强,上学后读书也很好,父母平时很忙,觉得孩子各方面都没什么问题,但是母亲发现钱包好几次被窃,后来才发现是孩子偷的。这说明 家长只重视孩子表现出来的能力,而容易忽视孩子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注意过度:比如一些保健品广告例举了15条有关多动症的行为特点,而这些行为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于是有的家长对号入座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就让很小的孩子服用多动症的药物,致使孩子长期形成对药物的依赖性,以至于以后不服药,就不能正常生活。其实多动症要到8岁以后才能确诊,孩子多动是天性,不能因为孩子爱动,就认为孩子有多动症。所以,注意不够或注意过度两种态度对孩子健康成长都有一定危害。

馨: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而健康应该是身心健康。身体的健康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那什么是心理健康?我们看到很多独生子女表现出一些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不合群、生活能力差,常常吵闹、乱发脾气、任性等,很多父母为教育孩子伤透了脑筋。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呢?

周:健康和不健康之间还有一个亚健康状态。根据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有10条,与孩子有关的健康表现是:精力充沛、处世乐观、态度积极、遇事不挑剔、应变能力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等,简单描述就是不会出现问题行为,如:3岁以上的孩子咬手指、尿床、夜惊、特别退缩的性格、攻击性暴力行为等不健康的表现,反之,乐观、向上、坚强、合作等性格特征是健康的表现。

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小时候是萌芽期,父母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忽视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反应,没有通过积极正面的态度加以处理,长大了就会产生各种心理疾患。哪些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呢?

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综合的。包括生物因素(遗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方面。其中对孩子影响最直接、最关键的是社会因素中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心理起着决定作用。

馨:孩子是在父母身上学习的,就算长大成人,也有大部分行为是由家庭中学来的,从父母身上继承的。现代父母总抱怨自己的孩子容易发脾气,霸道,不讲道理等,其实,孩子的脾气、性格、情绪直接受父母、家庭的养育态度的影响。

周:孩子的成长既有生物因素(遗传)的影响,也有父母养育方式、态度的问题,都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引导作用。我们对许多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既民主,尊重孩子,又对孩子严格要求。我们将不适当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的家长分为3种类型:(一)权威型,家长认为父母就是一切,孩子应该绝对服从,一边意识到与孩子是平等的,一边又发号施令总希望孩子应该服从。(二)溺爱型,现在出现了慈父严母现象,溺爱发生祖父母一代还是比较多的。(三)忽略型,一种是主观忽略,家长认为自己特别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一种是客观忽略,确实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世界上对异常儿童的研究中把这个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因为它是一种潜在的母爱剥夺,即使妈妈在身边,也不能给孩子母爱,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危害也特别大。

篇12

关于多动症儿童的康复,除了要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外,我国近年还引入了感觉统和训练方法。发达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近几年,中国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

1.1训练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训练课程,主要采用滑板、滑梯、平衡木、吊缆、球、绳等器材进行形体协调训练。通过这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每疗程为20次,隔日1次、每次12小时。一般经过l3个月的训练,有85%的儿童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1.2科学指导幼儿训练

感觉统和训练的关键在于控制感觉的输入,作用于深部感觉中的本体感觉、前庭平衡功能等,幼儿在训练中、通过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在训练员的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在感觉统和训练过程中,儿童只有在大脑适当地被激活,而后控制躯体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体验,达到在心理动力驱动下,按照大脑的意愿去行动.教师和家长应深刻学习、领会感觉统和训练的原理,以指导多动症儿童的康复.

2、行为疗法

上世纪60年代,行为疗法发展了各种治疗多动症的方法。这类行为疗法基本上都是运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通过对儿童的某种目标行为相联系的事件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以增加那些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同时减少我们所不期望的行为。学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儿方面对此类儿童进行指导。

2.1运用认知行为矫正法

给儿童布置一项具体的作业、然后可以用两种方式帮助儿童控制自己己的行为一是公开的指导语言,即让儿童边说指导语边做作业,在儿童未形成自我控制的行为之前,必须有成人在一旁指导和督促。第二种是视觉意象法,即让活动过多的儿童学着使用视觉意象来缓行。

2.2运用强化原理训练儿童

安排好一定的训练程序后,就要求儿童一步步去完成,每做到一点就给予鼓励或奖励。使其每一点良好的行为都被强化。

3、教育

3.1学校教育

3.1.1特殊教育多动症患儿由于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等,因而多伴有学习困难。对多动症儿童,要求老师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强化他们在学校的适应,当患儿在课堂上表现好或学习有进步时、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不但可以提高患儿的自尊心,而且可以使他们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教师应加强对患儿的辅导和督促,减轻学习负担,改进教育方法,促使这类儿童在学业中发掘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成绩,使其学业水平与其智力水平保持一致。

3.1.2随班就读多动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就读,对患儿各方面的发展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但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而且教师对患儿的态度也相当重要。任何学生都非常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自尊心、情绪、行为都有很大影响要求教师对这类儿童更多的关心、同情、爱护和理解.要耐心倾听儿童的心声,接纳这类儿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不要简单粗暴、不要歧视,使他们在正常儿童的带动和榜样的作用下,共同进步。

3.2积极家庭治疗

积极家庭治疗最重要的特征是把教育与自我帮助作为治疗的基本部分,积极家庭治疗要求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来,每个成员既是治疗着又是被治疗者、治疗的目的是建立起生机勃勃的家庭关系、重建家庭内部规则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各种行为。通过积极家庭治疗,对儿童的问题家长要从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去交谈、去沟通,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态度要一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具有丰富的潜力,家庭要提供其发展能力的机会,否则儿童的能力受到压制。

4、讨论

ADHD是一种复杂的、可引起多种问题的精神障碍,任何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显著持久的效果,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治疗,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实施教育及行为治疗,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因为对于较小的儿童,药物治疗副作用较明显,还可能出现分离性焦虑,依附行为、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造成管理上更加困难。总之,ADHD治疗应着重于行为、心理治疗及教育,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因为学龄儿童需要尽快帮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强调多向治疗支持,切实做好医院、学校、家庭三者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熊忠贵,石淑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

[2]陈新.儿童多动症有上升趋势[U].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3):179

[3]吴汗荣.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及其矫治[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8

[4]王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现状[U].中国临床康复:2004,36(8):8303-8309

[5]陈健.学习困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应用[U].临床护理杂志,2003.9(3):37-38

[6]丁妍,张帅等.幼儿教育市场新动向感觉统合训练的探索[U].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58

[7]辛涛.儿童多动症的矫治模式[U].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61-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