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0:10: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思维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维的重要性

篇1

我们越来越在意的高品质生活无不得益于设计。但是,“设计”这一概念又是如何被准确定义的呢?有资料将其解释为: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等通过视觉的形式手段传达出来的动态过程。设计便是这类创造性活动过程的预先计划。设计思维作为大脑的其中一种思维方式,它被认为是具有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同时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最终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这一点体现出设计与绘画之间各自的独特性。综上所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设计思维的培养对于个人专业素养以及专业前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完成一项设计任务,要考虑设计进程的各个环节:设计师在酝酿和整理构思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有助于确定设计方案、获得反馈并完善设计要素,使设计团队能够通过每一项工作获得提升,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一新生,在自己所学专业方面的认知度较窄,对于设计概念深层内涵了解不足,同时于“设计思维”的观念相对陌生。老师应在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中给学生强调“专业”的概念,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及参与的各项活动中注意相关行业的作品设计思维,结合构成设计的知识概念加入思考。随时汲取行业设计理念,并且经常投入到专业书籍杂志的广阔环境中,了解国际现代设计思维与理念,开阔视野,提高对行业认知度。要学生通过多看、多想、多尝试,大胆地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想法体现出来,尽快地提升设计思维、提高设计能力。

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接触的课程主要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构成设计等。三门主要课程无论是在造型、色彩、形式构建、空间认知的方面都为学生创造了重新认识艺术与形式美的环境,同时,也为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供了前提。设计艺术是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因此设计思维同样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综合练习,全面思考,以达到最佳效果。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所学课程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呢?

首先,善于观察,发现美。任何艺术的产生都源于艺术家的敏锐观察力,当然设计师也无一例外。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敏感的视觉捕捉神经非常关键。灵感来源于生活,大自然及周遭的生活氛围给予我们数不胜数的信息资源,学生应该学会从中感悟和汲取,逐渐体会美的形式无处不在。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会产生多方向、多维度的捕捉创作灵感的敏感触角。从中再进行反思、沉淀、拓展、比较,由表及里深入的探索美的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篇2

一、我国当前教育下初中生的数学课堂

虽然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创新,但是我国多年来传统教育的理念已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改变人们的惯性思维,让人们接受新型的教育,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在我国现在的初中生课堂上,枯燥占据了学生的主要思想。数学不仅使学生头疼,甚至常常会使老师头疼。因为数学本身并不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它不像语文一样让人有很多想象的空间,甚至语文课上听着故事就能学到要学习的知识。数学以枯燥为代名词深深地驻扎在学生的心里。而且初中生的心理也非常特别,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希望寻求一些刺激的事物,而数学的枯燥显然使他们提不起兴趣。在我国现有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按照固有的思维给学生讲述着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的题目和公式,而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听不懂老师所讲的知识,开小差,有看小说的、有画画的,甚至还有窃窃私语的。一些学生可能会放弃数学这一学科,我国初中生的数学课堂现状令人堪忧。

二、数学思维对初中生的重要性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硕士和博士,数学的学习一直在延续,而数学的学习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数学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性思维,能够让人变得理性。有的人认为数学很有趣,比如祖冲之,他能在数学中找到无穷的乐趣。而初中生对数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还没有很深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发掘其中的奥

秘。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是学生的思维养成时期,而数学这一个学科是帮助初中生养成思维的重要部分。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

助。同样,如果在初中这一关键时期,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这将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是一个短板,很难去弥补。就像小树苗在成长的时期没有固定方向,等小树定型以后再让他回到正确的方向是很难的一件事。初中生数学课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一般很死板,要想养成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必须摒弃旧的不合时宜的传统教学理念。数学课在老师的改变下也可以变得活跃起来,老师的目的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数学课上,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了,而枯燥的公式和题目自然做不到这些,所以老师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改变这种局面。比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准备一些延伸的资料,而不是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小故事,可以是某一个名人的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公式名字的由来,这些都能让学生提起兴趣。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做游戏,比如出一个题目看谁能先回答出来,就给他相应的奖励,因为青春期的学生都很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让所有的人注意到,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我认为,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对学生数学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下,老师是学生尊重的圣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这种理念让学生不敢接近老师,甚至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以至于不敢问老师题,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跟老师意见不相同的时候不敢大胆地说出来。如果老师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就需要老师做出努力。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真正跟学生成为朋友,及时去了解学生的内心,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当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之后,初中生会经常向老师请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给老师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这样能使数学课堂更加愉快。

要想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观念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语言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素养。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遇到难题时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同时给学生适当的指点,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要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奥妙,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的学习数学应该是老师的最终目的。初中生不同于其他学生,老师要发现初中生的特质,才能根据他们独特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所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篇3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将音乐立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标志,即“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又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引领人的崇高精神。西方后来在中世纪发展了“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在古希腊,教育被称为缪斯教育,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科学与艺术之神,缪斯教育也就是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通称。所以,从教育活动的起始和萌芽来看,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不分彼此的。

艺术具有启发性,它发展人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世界上许多科学创造,可以说常常得益于艺术的启发。从文艺史上来看,艺术想象常常是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开端,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常常是在艺术的鼓动、启发下产生的。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表明,它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施教者而言,使其在教育实践中明确艺术教育的发展性、重要性、,对其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过程、探索教育方法、最终优化教育效果,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1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善美意识

艺术教育是指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狭义的“艺术教育”,也可称为“专业艺术教育”,它通过系统的理论与技能的训练,培养专业艺术人才,各种艺术院系就是如此;广义的“艺术教育”,也可称为“公共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指通过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和内容,对人进行培养和熏陶,使人具备正确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与素质的审美活动。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非功利性。因为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文化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

学校教育是以艺术美的形象为媒介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它是整个教育中最具有活力与生机的领域,对于完美人的本性,培养人高尚的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的社会功能早在《左传》里就提到“使民知神奸”,就是能起到辨善恶的作用,唐代张彦远明确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既能起到从善从美的教化作用,又能提高道德水平。现代社会形态与古时相去甚远,但艺术的相对功能仍没有背离,好的艺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在“成教化,助人伦”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学家的“以美育代宗教”的艺术教育思想曾产生过较大影响。他曾提倡让民族艺术走进北大课堂,并在北大组织成立了音乐,书画等多种社团组织,其目的是“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只有通过艺术美才能踏上全面自由之途,才能培养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才能达到尽可能的和谐。

2艺术教育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鼓舞人们的斗志

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手段。艺术教育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其落脚点还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美化人类自身。人类自身的美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化,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它的特殊功能就在于使人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通过艺术教育使人的感性和理融升华,使人的精神世界在理性的高度得到和谐统一。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激发和净化人的感情,以美导真,以美导善,潜移默化地起到作用。所以说,只有提高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艺术教育具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曾有访问者在中国访问时曾经指出:“中国的教育非常严谨,培养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强,笔试成绩大多很优秀,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比较差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左脑比较发达,而左右脑的训练失衡。我国目前各级教育,主要体现在重视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创新思维能力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以数学为例,数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是左脑,而文学和艺术培养学生创新,扩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是右脑。人的直觉与思维从来都是有机的整体,只有左脑右脑相结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加强素质教育,其中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重视艺术教育对提升人类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当前搞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艺术是人类心智与情感的产物,而想象力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才能推动社会科学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4

数学课是小学生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数学课以其严谨、严密的推理和逻辑推导,通过对数字、公理、定理、公式的表达与解释,让学生加以训练,就可以对思维进行培养和影响,从而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教授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思维品质必定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能力,在智力差异中,思维品质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差异”,也认为“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这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或智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充分体会到探究思维品质及如何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对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数学课的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积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思想方法,这是提高他们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也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思维活动,而且,它本身也蕴涵了情感素养的熏染,不仅对小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技能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塑造严密科学的行为方式大有裨益,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对思维培养的方法

1.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引导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例如,师傅和徒弟共生产零件2000个,其中徒弟生产了 ,师傅比徒弟多生产多少个?学生分别说出了两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1:从题中的条件可知是把师徒两人共生产零件的个数看作单位“1”。徒弟生产零件的个数是2000的 ,师傅生产的个数就是总个数2000的(1- )。这样从师傅生产的个数里减去徒弟生产的个数就是师傅比徒弟多生产的个数。解题方法2:从题中条件可知是把两个人生产的总个数2000看作单位“1”,徒弟生产了 ,师傅则生产了(1- ),那么师傅比徒弟多生产了总数的(1- - )。关系式是:师徒生产的总个数×(1-×2)=师傅比徒弟多生产的个数。求师傅比徒弟多生产多少个,就是求2000个的(1- ×2)是多少个。

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需要特别注意和训练出来,因此学生在课堂表述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毛病。数学老师要耐心地予以引导、指导,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从能说到会说,从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上来。

篇5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WANG Jingwe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Whether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or the need of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have good thinking skills, the use of the correct way of thinking to start work in teaching, so that the right way to solve various problems. Issues raised by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through the "want" and "do" describ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both teachers' way of thinking, 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ways of thinking.

Key words way of thinking; basic features; thinking ability

1 问题的提出

思维是人类理性地把握现实对象,进行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思维方式,指的是思维主体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认识、判断、处理客观对象的方式,在世界观最一般的方法论思想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哲学层次上的思考方式。①对照概念,现在我们的很多教师还达不到这样的思维(方式)。比如一个学生不完成作业或是做错了事情,老师经常会以责备的口吻质问,而且根本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以压制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比如教师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注重结果不分析根源,有时候事情是解决了,但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这也反映了教师处理事务时思维方式的不对。教育现代化要求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习惯,积极培育现代化教育所需的思维品质,以形成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师的思维方式。

2 教师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2.1 认知水平

在课堂,大家应该经历过这样的情形,如果两个学生在课上窃窃私语,老师则会以提问题的方式“教训”他们。虽然老师达到了维护课堂纪律的目的,但是对学生来说是不是让他当众出丑了?他会不会因此厌恶老师?这样看来,老师的这种做法并没有达到长期的治愈效果。提问本来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应该客观对待,而纪律问题老师应该用管理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就说明了老师一开始的认知思维出了问题。

2.2 专业技术

各行各业的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有各自判断的思维方式,而这属于专业技术。比如理发师给顾客做造型的时候他的头脑中有很多样式为他参考,医生在给病人诊断病因的时候会向病人询问病情,从而寻找病因,最终对症下药。作为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往往老师就缺乏这种专业技术,因为他的头脑中没有这样的思维作支撑,故不能解决问题,或许老师面对学生不像医生面对病人,询问清楚病因就解决问题了,学校里学生产生的问题经常是不定因素居多,老师难以把持,不能靠主观想象,这就说明若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教师所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单一、缺乏缜密的思维。

2.3 说话方式

往往有些学生和老师理论的时候强词夺理,有些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生气,直接用老师的“特权”在言语上压住对方。遇到这类的问题,说明教师的思维方式表现为话语能力低。说话方式的不同,表现出教师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表现在教师对事态的情绪掌控上。

2.4 行为举止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学生展现着他(她)的人文素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行为举止则是受到大脑思维的指挥,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气恼了老师,老师也不顾自身形象立刻让学生“滚出”教室,学生要是出去也是给老师面子,但学生偏偏又不出去,这时候的老师就尴尬了,不知所措,很难收场。其实,在老师自己受气的时候,一定要稳住情绪,冷静思考,而不能毫无顾虑地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更何况结果还适得其反了。赞可夫曾说过一句话:“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老师。”

2.5 管理方式

教育离不开管理,但教育科学不是管理科学。教育科学主要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01页)生如何交流的科学。教育姓“教”,不姓“管”。②这往往也是大多数老师的通病,大大小小的事,通常以“管”为主。比如在班里给同学们制定班规,学习成绩进行评比,卫生状况搞检查,导致了学生闹事有班规,学生成绩好坏看评比,卫生做不好全校通报的局面。如果这都需要“管”的方式呈现,教育的意义何在呢?想必教师的这种“管”的思维并不能达到教好学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是通过从“想”和“做”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从五个方面描述教师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书中,王晓春老师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分类详细,比如固化思维、封闭思维、短线思维、漂浮思维、非逻辑思维等,这都是表现出了教师思维方式的特征。对教师思维方式基本特征的描述,是为了了解教师教学中出现的“病因”,以好“对症下药”。

3 教师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于教师的思维能力,顾明远教授曾指出:教师能力中“一个综合能力就是教师的思维能力。虽然教师的思维能力既不是知识,又不是技能,但它却支配着教师的一切行为,是属于更高层次的能力,而且是不可或缺的”。③根据我们对教师思维方式基本特征的大致了解,就要寻找提升教师思维能力的途径,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要树立教育科学观。杜威曾明确指出:“我们的一些学校存在着课程繁多的弊病,而每一门课程必然也有繁多的材料和原理。我们的一些教师不单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个别指导,因此他们的任务就变得繁重了。如果不找出某些统一的线索,不找出某些简化的原理,那么事先就注定必然会导致混乱的局面。”④这就说明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相脱离了,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精神,掌握一套规范的专业技术,作为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的桥梁,为的是把教师所储备的专业知识有效合理地用一种规范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

其次要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现在处在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引领的时代,日益增强的政治交流、经济交流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会不断冲击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我们也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与时俱进。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不断地有自我意识地去培养,去形成。

最后在树立了教育科学观和教育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学者从教师的思维方式转向的变化提到:从还原性思维转向整体性思维;从线性思维过渡到非线性思维;从实体思维演进到关系思维;从静态思维走向过程思维;从二元对立思维走向多元共存思维。⑤还有学者提到把情感型教学思维运用于教学过程,或运用后现代知识观中教学思维方式优化的路径等。不论哪种方法,都是要建立恰当丰富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教学当中。

综上所述,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提到教师思维能力的方法,对教师思维方式提出了很多的见解,本文通过先树立正确的教育科学观,再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最后综合了各个学者的阐述,从不同的方面总结出提高教师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优化教学的参考,也是对教师达到专业化发展的借鉴。

注释

① 钱春旭.论现代化教育与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J].教育探索,2000.10:63.

② 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0.

篇6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白逻辑思维的内涵———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这只是数学意义上对于逻辑思维狭义的界定。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包括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逻辑思维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性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养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1.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逻辑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入教学计划之中,明确地写在教案中。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内容编写,由于需要适应全国大范围的原因,并不能顾及到学生们不同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逻辑因素融入教学设计中,并且针对所在班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有效的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当摩天轮的半径R=1时,三角函数的定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自主探究可能会得到的结果:sinα=y,cosα=x,tanα=y/x.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不能够全面的分析问题。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这种结论,可以肯定,全面的分析问题是学生的一大弱点。此时在教学计划中必须注重完善逻辑分析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取到原点的距离为1的点可以使表达式简化。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体验数学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提高对逻辑思维的认识,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

2.培养归纳整合的逻辑思维习惯。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对题型和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依据分类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高考前期的复习,可以根据课本最基本的知识点并且结合考试大纲对所遇到的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解题方法的逻辑进行概括。在练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等逻辑的训练,在几何、代数、三角函数、导数、数列、向量等题型进行多方面、分层次地开展。本题主要考察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极值、导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以及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等逻辑思维方法,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导数运算题型,解题方法为分类讨论。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类似的题型集中讲解。

3.创造情景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逻辑思维过程,对其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这一思维过程离不开学生的直观感知,也就是说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容易被理解。观察发现,用实际例子来加以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知识点,对学习也更加有兴趣。所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结合实际社会,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学习保持良好、积极的体验,提升求知欲、探索欲。例如,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这种题目可以联系学生所处的环境进行解答。如,将教室想象成一个六面体,寻找到教室中的a、b、p解决问题,生动鲜明、便于理解。

篇7

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绘画表现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的形式、方法应该相应地围绕上述基本范畴来确立,既要加强造型的技术性训练和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改为还要确立与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在美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把对艺术思维的确立和培养穿插在美术基础教育当中。

一、美术艺术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学生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的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二、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艺术思维培养的策略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许多美术院校根据各自的教学任务、培养方向和专业基础特点等方面,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着不断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多可贵经验。过去那种旧的传统式的学院派教育模式,还始终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过于强调技术与技巧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艺术思维方面的培养;其基础训练形式十分单调、枯燥、耗费时间过长,使学生思想变得僵化,从而影响了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从文化情境中树立美术艺术观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潭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艺术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的物体,但是其建立与物体的存在之上,又高于现实情境。我们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的同时,更应透过其作品本身,穿透到作者的内心,探析艺术作品产生的根源,即应在美术教育中,从欣赏一件作品开始,从懂得深刻体会与欣赏一件作品开始。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赏析某个艺术作品的同时,应该从作品创作者谈起,直到谈到作品创作的背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等。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作品的真实创作历程,才能体会一个艺术作品深刻的内涵,并使学生在这一引导下,发散各自的思维,即所谓“一千个读者,就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自我的理解,加深了对美术作品的印象,能为自己以后的创造积累大量的精神素材。

2.用现实生活强化学生艺术思维的建立

我们应当知道,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都不是建立在空乏的想象之上的,实际的生活经历与感悟才是培养与巩固艺术思维的关键。艺术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发而展现生活,任何脱离了生活的美术作品都不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更谈不上艺术价值。生活中美术现象也随处可见。

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为美术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实际素材。

基于此,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中,用现实的火花来点燃学生艺术的细胞成为了发展其艺术思维空间的有效途径。我们平时的美术创作,应当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社会,大自然都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留意身边的事件。例如,教师在进行美术创作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当天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或者是见到的,抓住其中一点,加以想象与发挥,假设这就是学生创作的目的与背景,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件美术作品展示出来。

三、结语

篇8

Abstract: building design refers to the need for people's production, life, cult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space creation process,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space and external space and th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st designers should have a way of thinking, the process is to explore various ways and as a tentative plan for the designer. It is a logical thinking and image thinking combined, the creation method of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combin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design conditions and profoun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mise, grasp the key problem and essence, with rich imagination and obtained in repeated thinking inspiration, expression and composition skills in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create perfect unity with profound thought and outstanding artistic, architectural image. Based on years of work practice, put forward a new design ideas for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sign thinking. So tha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fter more artistic, and let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abstract, hierarchical, organize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Abstract Yuan Gainia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再富有创意、再优美精湛的建筑,都不能离开技术层面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发现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图强烈,但其设计方案脱离设计原则程度严重,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自身对其的理解,做简要探讨,与大家分享。

二、抽象性新思维

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抽象思维是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1、所谓创造思维,其实是基于内在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似性的新的联结、组合与赋予新的认知对象的思维。当二者相匹配时(即认识能完满地表述客观事物时),这种思维—— —包括其概念、法则等就是正确的。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之相对概念、光速、不变等概念的重新组合并用来表述光的运动、时空限定等。任何创新的要领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们的格式塔结构维度之间的不同的组合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相匹配。隐喻方式及其内在机制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在隐喻的源体与目标体关系中,相对应的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结构维度。找出隐喻的可自动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决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模式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是隐喻的结果。

2、从元概念出发,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学逻辑或隐喻逻辑来推测某种事物的演化过程与方式。这种推测要注意逻辑思考的彻底性。

3、对于艺术,利用隐喻逻辑结合人的特性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环境中的形态与某些概念可构成相应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态具有了某种意义,二者建立起了隐喻关系。利用隐喻逻辑并结合人的特性,我们可以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创新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模式还可表现为“原型法”—— —即找出原型,然后发散,创造出众多的引伸的形态来。

4、源自某原型可引发出许多不同的组合,但其原型却同一由某些基本特征独有组合构成原型并引发出诸多不同组合形式,形成某种个性风格的建筑。如柯布西埃提出的现代建筑的“新建筑五手法”模式。再如将门定义为“两种境界的过渡态或中介”,可使建筑入口形态的创新思路大为开阔。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思维碰撞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师生教学行为正发生着重要变化,“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从活动中来”等新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学校纷纷涌现。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构建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课堂。

“只重形式,内涵不足”、“活动有余、思考不足”的课堂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在师生转变教学行为的同时,更应对教学的本质加以思考,要以学生的思维作为支撑,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教学形式与本质的有效结合。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维中动起来

中学生正处在旺盛的成长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对认识未知世界的心情十分迫切,教师可利用其好奇心,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这关键是教师的引导,要善于利用情境,用好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1.以问题为情境,激发思维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它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法宝,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先是设计一个问题: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你认为二氧化碳的制取应从哪些方面研究呢(选择什么样的药品、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课堂一开始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渐进的问题刺激方式,使得课堂富有思考性,学生在思考中动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知识拓展和深化。

2.以活动为情境,激发思维

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小实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都可以用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家庭实验中,检验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的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兴趣小组也可课堂教学相结合,活动中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当扩大、加深,增加思维广度。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撰写水污染防治措施报告、设计野外河水简易的净化装置,在一系列兴趣活动中激发思维,让学生们动起来,培养各种能力。

3.以史话为情境,激发思维

“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给人以智慧”。耐人寻味的史话故事中,前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都会深深吸引并激励学生。如讲纯碱时可介绍我国近代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冲破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创造性地进行了制碱工艺的新思维,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在讲金属铝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情境: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合金等铝制品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然而一百多年前,纯铝却是稀罕之物,价格堪比黄金。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越成就,获得一只铝制奖杯;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中一人独用铝制餐具的殊荣。为什么铝含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应用却姗姗来迟呢?这是由铝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通过简单的化学史情境创设,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个“愤”“悱”的状态,求知的欲望欲望非常迫切,自然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宽思路,活动中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发散思维的方法是点源发散,是围绕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由一点向四周发散,从问题的横向、纵向、侧向等等各方面考虑,沿不同方向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沪教版中,在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时,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发现集气瓶中液面并未上升到其容积的15,问: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再问,若上升超过了15,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呢?紧接着再问,既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改进这套实验装置呢?学生答:(1)在阳光下用放大镜照(2)用电阻丝加热。类似发散思维的练习贯穿于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拓展知识点,更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

1 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2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

2.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4?结语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篇11

预见性思维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它前瞻性地揭示了未来客体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是主体实践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揭示预见性思维的特点,为主体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高校教练员作为训练与教学的主体,有预见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教练员的培养对象是大学生球员,最关键的是教练员对其技战术的提高与比赛中心理因素的调整。足球比赛中对战略、战术及比赛中的临场指挥能力都要通过预见性的思维来调控。教练员作为其中的主体对取得比赛的胜利有关键的作用。

1.高校足球教练员预见性思维的分类

1.1经验性预见

经验性预见是指教练员在长期教学与比赛中所经历的,在比赛中随机产生的直接感觉,通过本身的素质及知识所做的一种预见。纵观全局所有的经验性预见往往只是给比赛的表面做出的肯定,不能从根本上来改变其本质,没有到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较高层次。所以经验性预见只能在一般的比赛与训练中产生作用,并不是科学的预见。依靠经验性预见来掌控球队或是比赛在现代足球的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太大。

1.2创新性预见

创新性预见是教练员通过对球员的理解,比赛的阅读加上自己的知识背景、应用能力及思维方式提出的一种前人所未能预见到的思维模式,是预见思维中层次较高的预见。教练员根据多年的教学训练所积累下来的直接感受、经验得出的经验型逐步上升到根据事物客观规律发展变化形成创新型,将以往的各种训练、比赛进行分析,通过总结与思考不断探索,得出最适合大学生球员训练比赛的模式。特别是自己训练的风格与当地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球队风格的训练方式。高校足球训练直接管理者必然会面临大量新的大学生球员和各种不同特点的比赛球队,这就要求管理者有创新性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以便以有效的方式来规划未来或对现在的训练模式、训练手段进行调整,使训练达到现代高校足球水平。

2.预见性思维对高校教练员的重要性

2.1预见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改进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头脑中建立了正确的概念,因此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不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在探索动机下还能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错误动作技术及时地进行调节和改进。如在教射门技术时,先组织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行不同环境的射门技术训练,在反馈后在反复练习中的“评价”作用,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强化了运动训练的智力化。在高校教学与训练中,要培养出色的年轻球员和一流的比赛队伍,教练员必须具备较活跃的引导思维,引导球员拥有新的足球理念,以适应目前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2预见性思维有利于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的动机

高校足球运动员是正式青年足球运动员,怎么去开发、引导其对足球训练和比赛的动机,是各位教练员面临的首要问题。运动技术水平发挥的好坏与动机的好坏水平有直接关系。有了强烈的求胜动机,才能勇于克服一切内外困难,挖掘自己的运动潜力,争取比赛的主动,树立必胜的信心。但动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主要来源于对自身主观和客观实力的评估。

激发足球运动员学习和比赛动机的手段可用回忆成功战例的方法,在头脑中重现了人最佳比赛或训练情景,充分认识个体优势,使自己以往高昂的作战欲望和拼搏精神从淡漠中唤起,从而达到恢复、树立信心的目的。

2.3预见性思维有利于高校教练员主体素质的体现

在实际比赛中一个教练员主要的职责是教会运动员正确和有效地去执行比赛的各项基本任务。实际上,任何一个其他项目的教练员都不会像一个体育基础课的教练员那样,必须严密和明确地遵循学习规律。教练员对基本技术必须进行讲解与示范,运动员必须模仿正确的示范动作,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模仿动作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并予以纠正。教练员的角色仅次于学生的父母,学生和教练员相处的时间较长,生活、训练中受教练员的影响很大。因此,教练员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责任和义务并要认真对待。

2.4预见性思维有利于创新性的提高

高校足球教练员在创新思维的预见性品质特征主要是指:教练员在制定战术时或执行之前就预知到所制订的方案实施后可能对运动员和往后比赛产生重大的影响。足球教练员创新思维的预见性既要有比赛的整体预见,又要有比赛中的个别情况的预见。准确的预见不仅在运动员的心理上产生自信心的心理优势而却对于运动员对教练的战术的信任更加牢固。因此,高校足球教练员创新思维的预见性要重视对整个战局的预见,既要预见顺境时的对方的战术变化和逆境时对方的战术变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运动员心理上产生的预见。由此可见在训练与比赛前足球教练员多一些预见性,才能在比赛困难的时候知己知彼、应变自如,不断改变战术,赢得比赛最后的胜利。

3.预见性思维对足球比赛的重要性

现代足球运动快速发展,决定了教练员临场比赛指挥才干越来越重要,高校教练员也不例外,教练员早期就加深对预见性思维模式的理解对比赛的发展是一种提高。这里的预见性思维指的是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教练员的指挥包括赛前、赛中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技巧。赛前包括了解比赛规则、对手情况和本队目前的情况;赛中战术运用、换人、语言和肢体语言指挥等。

3.1赛前准备

高校足球运动员属于特殊的运动员群体,其生理、心理还未到达成人的最佳个体,因此教练员的准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此主要分析几个方面:对比赛对手现目前状况的了解;对自己球队和球员现状的了解;对场地和比赛规则的了解。教练员对于各种不同赛程的比赛有不同的理解,和队员目前的生理与心理状态的了解,以及是否适应当前比赛的能力都要有充分的预见。因此,在赛前教练员要细致观察队员们的各种反应,认真分析研究,帮助队员在心理上和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教练员在赛前要分析对方战术、技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布置战术与具体任务,做到胸有成竹,从而在比赛中临危不乱。同时,教练员还要充分了解规则和场地设施;以及当值主裁等一系列因素。在比赛中往往就是因为教练员忽略了对规则细节的了解,忽略对一些旧规则所做的改动或补充,仅凭书本经验办事,以致造成对比赛不利的影响。

3.2临场指挥

临场指挥直接体现出了在比赛中预见性思维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教练员体现自己价值和水平真正的时刻,主要包括:教练员针对性运用战术;教练员对换人战术的运用;教练员对肢体语言和心理战术的运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练员,预见性思维不是随意估计、胡思乱想,而是以自己丰富的临场经验和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为前提的。因此,教练员不仅要掌握足球运动、足球比赛、足球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决策思维学和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赛中稳定情绪、心平气和地进行指挥。所以,高校教练员要不断加强专项业务的学习及文化素质的提高,以便更好地为高校学校体育事业服务。

4.结语

科学的预见对高校教练员选材及训练、比赛中的决策的影响很大,而且教练员本身所具备的知识与素质对于教学带队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教练员是否具有良好的预见性思维习惯,是否能凭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科学和准确的决策,是教练员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对高校足球教练员而言,要以创新思维模式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优化自身的思维品质,从而适应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明,赵传栋.创新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篇12

引言

逆向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顺着事物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逆向思维恰恰相反,但是利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有时可以使得问题大大简化,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达到正向思维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作为发散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逆向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的对立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对于一些定义、定理、公式等进行反向运用,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逆向思维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算与逆运算、定理与逆定理等蕴含着双向思维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而在平时对于公式或者定理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从左向右利用公式,而教师也不大注重对学生逆向运用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利用公式或者是定理的时候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引导,往往就会给学生带来对于公式或者定理的新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两个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将反比例函数当做是正比例函数的一个逆向的运算来理解,同时要注重函数中自变量及常数值K的要求,这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两个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逆向思维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克服思维的迟滞性。

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正向思维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逆向思维的运用可能会使整个问题大大简化,从而使得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右到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

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思维定势,形成对问题的简化,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问题和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二者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在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比较之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逆的关系这一结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因式分解的理解。学生在解决因式分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在其对立面也就是整式乘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

(二)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锻炼。

学生对于逆向思维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逆向思维加以利用,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下的作业或者是课堂的练习为学生设置一些蕴含着逆向思维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逆向思维加以利用,让其体会到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在教学环节中注重逆向思维的运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讲授的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之间的互逆关系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逆向思维的渗透,将反面思考法、转换法、倒序思考法等一些渗透着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在课堂中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师进行各种方法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注重在问题解体的具体过程中进行逆向思维的应用,比如在教学一些几何证明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所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要得出这个结论需要具备哪个条件,要具备这个条件需要各个线、角之前满足怎样的几何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进而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语

逆向思维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从反向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