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指导范文

时间:2023-11-15 10:00: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指导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血压中医药健康指导

篇1

我国是中医技术及中药的发源地,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比西医早1800年,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因此,中医药治疗方法更易受到我国患者的认可和有效实施,而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将直接影响血压控制水平。

1.2中医药干预更有利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西医认为高血压病具有遗传倾向,这与中医注重体质辨识的意识不谋而合;西医认为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应改善饮食、情志、体重、其他慢性病及用药等可控危险因素,这与中医注重宜食、养性、宜居、适动等生活方式相契合。针对不同体质的养生保健方案充分考虑了人体化需求,比大众性的方案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中医药的应用不受血压水平的限制,流行病学研究[8-10]表明,东部地区、教育程度低、年龄增长、高钠饮食、酗酒、超重和肥胖、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而血压<140/90mmHg的此类人群人数超过我国成人总数的一半,但这类人群无法通过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而此时中医药治疗由于无限制而成为首选;另一方面,中医“治未病”思想为高血压易患人群的中医管理提供了有效指导,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工治未病”,认为预防才是最高明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养生指导、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中药治疗等具体措施的应用或将降低血压水平、减少此类人群发展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机会。

2中医规范化管理实施要点建议

2.1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高血压病防治的全民参与策略,社区医疗机构需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而对血压正常者也应进行适当管理,原则可遵:由上级医院确诊并完成心血管风险评估(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1]管理要求,采用分级、分层方式管理,即低危层采取一级管理方案,3个月随访1次,中危层采取二级管理方案,2个月随访1次,高危、很高危层采取三级管理方案,1个月随访1次;高血压易患人群采取低危患者的管理方案,3个月随访1次;健康人群6个月随访1次。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及时评估,调整方案: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患者伴心脑肾疾病、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危险分层(高危、很高危)与管理级别(三级)长期不变;其余高血压病患者若血压或可控危险因素长期(连续6月)得到有效控制,可谨慎降低分层级别和管理级别(原计划管理1年);一、二级管理者新发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者、靶器官损害,应升高为三级管理;高血压易患人群及健康人群新发高血压病,根据危险分层启动分级管理方案。

2.2中医体质辨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12]标准,社区医疗机构首先需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及易患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即对照中医体质判定标准表内容收集四诊资料,并且分析判定为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9种基本体质,主要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其提供适合的中医养生指导及中医治疗方法。

2.3中医养生指导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的《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13]要求,结合患者自身特点,社区医疗机构应为以上9种体质人群分别制订家庭养生保健方案,包括饮食保健、起居调摄、穴位保健、经络保健、运动保健、心理保健等。管理者还可通过定期随访进行宣教和调整方案,并通过在医院、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举办健康讲座及中医义诊活动普及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协助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

2.4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

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的《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14]管理内容和2013年的《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15]操作要求,在社区医疗机构与中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基础上,社区医疗机构应积极提倡非药物疗法,并由医院高血压病专科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和实施。针对症状显著、生活方式改善效果欠佳、服药后血压控制不稳定、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无法进行药物治疗、合并并发症者,社区医生或管理者应建议适当采取针刺、艾灸、离子导入、推拿、刮痧、拔罐、中药泡洗、中药灌肠、中药敷贴、中药热熨、中药熏蒸、理筋、牵引、练功等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及预防效果。

2.5中药治疗

结合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年的《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16]治疗建议,社区医疗机构应为患者适当提供中医辨证治疗,具体如下:阴虚质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滋肾养阴方加减;气虚质选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等健脾补气方加减;阳虚质选用肾气丸、右归饮、十补丸等益肾温阳方加减;痰湿质选用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化痰祛湿方加减;湿热质选用三仁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等清热祛湿方加减;血瘀质选用血负逐瘀汤、通窍活血汤、丹参饮等活血化瘀方加减;气郁质选用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等理气解郁方加减;特禀质选用消风散、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等养阴祛风方加减。针对由于体质偏颇引起的血压控制不稳定、症状显著者,社区医生或管理者应适当采用长期针对体质调理的中药汤剂、丸剂、散剂、免煎剂、胶囊剂、膏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等中药制剂,一方面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而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使降压药疗效达到最大化、不良反应危害达到最小化,从而平稳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危害。

篇2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32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并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及社区人口所占比例大,随着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及老龄化步伐加快,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多[1]。长期西药降压治疗,副作用及并发症多,对高血压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躯体、心理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药为我国及世界民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在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确切[2-3],已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认可。但目前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较少,而且对这一病证也未制定出统一疗效评定标准,各种研究结果重复性差,难以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对社区老年高血压进行科学、系统、客观、规范的中医疗效评定愈发重要。

1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疗效评定基础

1.1 挖掘中医理论精髓是前提 高血压病归属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了“肝风”“诸风掉咬,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等论述;朱丹溪提出了“无痰不眩,无火不晕”;张景岳则强调“无虚不作眩”;王清任提出“瘀血头痛”之说。综合各家之说,“风、火、痰、虚、瘀”是“眩晕”的主要病因,这为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奠定了理论依据。虽然高血压病机涉及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近年来“阴阳平衡失调”学说占了主导地位[4]。归结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劳逸过度、饮食不节、素体禀赋不足或体质偏盛、偏衰等,最终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机升降失常,痰火内生,气血瘀阻而发病。中医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四诊合参为手段,在诊疗疾病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独特体系,挖掘并创新中医理论精髓是中医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基础。

1.2 中医临床疗效是保证 中医历史悠久,简便易行,某些中医理念大家已耳熟能详,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及预防保健运动更在大众中遍地开花,说明中医治病保健在我国有良好的民众基础,加上副作用少,安全可靠,人们易于接受。这些口碑为社区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奠定了基础[5]。祖国医学承载了几千年中国人民的健康,当今依然屹立于世界,主要靠的就是其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少等特殊优势。对顽固性高血压或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加用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更好、有效地降压、降糖,而且还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衰症状[6-7]。此外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冲击下,中医药逐渐走出了一条与现代医学相融合的诊疗模式――“病证结合”,这种诊疗模式已被国内纵多专家认可[8-9],在实践中被证明临床疗效最好。这些成果为社区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提供了借鉴。

1.3 中医证候评定渐趋标准化、规范化是条件 目前中医证候评定标准尚未统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走向社区,但通过诸多专家不懈努力,高血压中医证候评定标准正得到广泛关注,并渐趋标准化、规范化。张朝曦[10]将高血压证候分为肝阳上亢、热毒亢盛、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肝血不足、中气不足、肾阳不足等7型。王严冬等[11]对不同区域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临床证型有肝火亢盛、瘀血阻络、痰瘀阻络、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火上扰等。归结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类型,主要有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瘀阻络、痰湿雍盛、阴阳两虚等证型。证候趋于标准化是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得以开展的重要条件。

2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疗效评定方法

2.1 中医证候评定方法 中医证候能更透彻的揭示疾病本质,能较好的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包括躯体、心理、社会活动等。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评定标准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对临床诊疗最重要的评定方法。刘福明等对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按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火允盛型>痰湿雍盛型>阴虚阳尤型>阴阳两虚型[12]。侯丕华等[13]通过观察全国七省市1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症候特点,证型及分级规律,结果表明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朱灵妍等[14]对近20年间国内高血压病相关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证候类型常见的有阴虚阳亢、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瘀血阻窍等,老年高血压阴阳两虚证的比例明显上升,高血压病机以本虚标实多见,近年来血瘀等实性证候因素在高血压证候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2.2 中医辨证施护评定方法 大量研究发现,高血压临床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质量,健康宣教尤为重要[15-16]。社区辨证施护主要有健康宣教,中医食疗,情志护理,运动疗法,针灸推拿等,而疗效的评定则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上,研究表明,运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显著优势[17]。辨证施护蕴涵着中医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理念,属于一种综合的干预措施,但本质上是一种个体化治疗方案,真正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2.3 有效性评定方法

2.3.1 降压作用 许多中草药均有降压作用[18-19],如野,夏枯草、钩藤、石决明等镇肝熄风、平肝潜阳药;黄芪、熟地黄、杜仲等益气养血药;丹参、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半夏、天麻、茯苓、泽泻等化痰利尿药。其机制可能为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释放细胞内钙因子及调节血管活性物质(NO、NOS 、ET)等方式,进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黏度及血小板的聚集,缓解动脉的痉挛,改善微循环等从而达到降压作用[20]。但中药单用降压一直不是研究重点,其在快速降压及高血压危症抢救等方面不如西医快速有效。中医药强调的是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此更能持久、平稳的降压,降低药物对靶器官的毒害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平稳降压效果优于单用西药,对伴随的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且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21-22]。同时中医药平稳持久降压,副作用小等极大缓解了患者压力及焦虑情绪,这无疑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长期持久降压。另一方面,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疗效好、价格低廉、简便操作、群众基础性好,这无疑有助于为社区、基层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开展防治工作。

2.3.2 临床症状改善 中医整体观及辨证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突出的是“治人”而不是简单的“治病”,因此中医从起源开始就非常注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案。研究表明,中医在改善高血压患者急躁易怒、眩晕、健忘、夜尿频、腰酸、耳鸣、气短乏力、盗汗、膝软、口干口苦、失眠、口唇紫暗、面赤、心悸、胸闷、头重如裹、五心烦热、头痛、目赤等临床症状上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较明显,并且无不良事件的发生[23-25]。临床症状的改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临床疗效,并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3.3 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过去仅侧重疾病防治措施(如发病率、生存率、病死率、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提倡全面考虑疾病对患者精神、心理、生活、情绪、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体现了从“治病”到“治人”的转变。因此对中医药疗效评价不仅在降压水平,减轻靶器官损害等客观指标,同时也应加入现代临床疗效方法―生活质量评判指标。SF-36量表是一个已被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王悦等[26]应用SF-36量表测评复方羚角降压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在生理功能、社会职能、躯体感觉、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等六个维度均有显著改善。梁玲等[27]采用杜氏量表全面评价对调平康(由丹参、玄参、车前子、羊蕾组成)对高血压患者生理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失调、焦虑、压抑、强迫状况、工作状态、人际关系敏感等维度影响,结果表明中药调平康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既解除了患者忧虑、紧张的情绪,也提高了患者治疗积极性,这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一大优势,也是现代医学所追寻的治疗目标。

2.4. 安全性评定 药物安全性永远摆在首要位置,中医药虽在众多疾病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药起效慢、成分不明,加之近年来临床发生的多起与中药注射剂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导致部分医生和患者开始对中药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但这些报道都是个案,甚至是片面的认识,缺乏循证学依据,比起西药报道的不良反应则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安全、有效地推广中医药在社区基层的发展就必须做到:注重中药配伍禁忌,规范技术操作,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等[28],逐步形成安全性评定体系。

虽然中医药有效性评定方法多,但各个评定系统研究权重不同,也各有利弊,宏观性和普遍性都受到较大质疑。因此需要对各种评定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信度和效度的严格检验,最终确定一种科学、客观、规范、经济、简便且易于统计的中医药辨证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疗效评定体系。

3 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疗效评定面临的问题

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医疗效评定由于受历史、文化、经济及临床研究设计差异的影响,其疗效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3.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是科学、客观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前提之一,但目前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候尚未完全统一,病因病机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文献报道的证型多为经验自拟,结果欠集中,缺少多中心、随机、大样本的对照研究,造成研究结果可靠性低,重复性差,影响了社区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的推广。因此在诊治老年高血压过程中,应该借助现代循证学方法,归纳总结证候构成和演变规律,逐渐明确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最终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

3.2 疗效评判混乱 目前中医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评判指标还难以达到量化和客观化,也缺乏规范性操作等,这些均造成了中医临床疗效评判体系的混乱。造成即便中医药治疗有效,也可能得出不利于中医药的结论,也就是说疗效评定既可以验证中医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也有可能从根本上否定中医。因此客观、科学、统一的疗效判定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关乎中医药能否得到世界的认可。

3.3 中医与现代医学不同思维模式冲突 中医与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现代医学临床科研设计方案较严谨,需多中心、随机、大样本、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而中医理论自身的模糊性及中医药疗效的相对滞后性,因此中医研究偏重个体化评价,造成结果难以统计分析,重复性差。这些矛盾与冲突给社区老年高血压的辨证治疗造成了一定阻碍,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融合。此外中药剂型与西药比较,在携带及服用上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都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颈瓶。

4 结语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可以造福全人类,因此必须面向社区、基层的广大群众。中医关注“以人为本”的个体化治疗理念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这无疑是发展中医、弘扬中医的一大机遇。但中医药想更好的走向基层,服务更多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就必须规范化、客观化中医证候及疗效评定标准。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借鉴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现代科研方法,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医特色、适合中医自身发展的中医临床疗效评定体系,提高中医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促进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杰,李浩.对老年高血压前期的若干思考[J].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8-861.

[2]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7.

[3]郭东锋,霍敏俐.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6(11):125-126.

[4]邓旭光.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J].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5]鄢凤仙.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出院后遵医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5,27(1):23.

[6]王守富,李五江,卢吉锋.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97-1199.

[7]李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84-86.

[8]王阶,熊兴江,张兰凤.病证结合模式及临床运用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3):297.

[9]杨晓忱,熊兴江,王阶.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医药杂志,2014,39(2):157-161.

[10]张朝曦.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14-115.

[11]王严冬,刘志龙,刘培中,等.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新中医,2009,41(6):23-25.

[12]刘福明,陈晓虎,沈乐,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10):33-34.

[13]侯丕华,陈改玲,谷万里,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5):536-540.

[14]朱灵妍,姚成增,韩栋,等.近20年高血压病相关中医证特征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88-790.

[15]李学敏.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2,4(中旬刊):7-9.

[16]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等.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01-103.

[17]奉新英,曾岚,赵兰芳,等.社区中医护理对39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干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7):11-13.

[18]梁勇.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89-91.

[19]索建兰,丘建荣.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2):21-27.

[20]王灿,张跃文,贾佼佼.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2):62-63.

[21]郭东锋,霍敏俐.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25-126.

[22]张孟仁.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劣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6):7-9.

[23]贾真.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8):1914.

[24]鞠建庆,李运伦,沈真真,等.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6):1060-1063.

[25]林艮秋. 滋阴平肝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J] .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 34) :23-24.

[26]王悦,张融碧,何炳荣.中西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9(2):86-58.

篇3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38-03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高血压不能单纯依靠降压药物,科学合理的饮食对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针对临床收治的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10年8月―2016年3月在云南中医学院门诊部、云南中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和云南省中医医院就诊的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2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2例。其中试验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16±1147)岁;病程6个月~28 a。对照组62例,男31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4807±1173)岁;病程7个月~285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1]。高血压诊断标准(1999年WHO/IS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见表1。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痰湿壅盛证:主症: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纳入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病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 岁之间,并获得知情同意书者,可纳人试验病例。(2)以Ⅱ期高血压为主要观察对象。(3)原发性高血压病,1 周内不同日3 次测压,血压达到诊断标准。(4)未用药,或服用高血压药物但停药2周后。

132排除俗疾捎谩吨幸┬乱┝俅惭芯恐傅荚则》[1]排除标准:(1)年龄在18 岁以下或65 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继发性高血压。(3)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中医药治疗。药物组成:半夏12 g,天麻10 g,白术、茯苓各15 g,陈皮、苍术各10 g,薏苡仁、山药各20 g,砂仁10 g,甘草6 g。随症加减。

142试验组在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用食物进行辅助治疗。

在用食物辅助中医药进行临床治疗时,须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病证、症状特点,制定出该证型的中医食疗原则,再在中医食疗原则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食物,从而达到提高中医药治疗效果的目的。

1421食疗原则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主要采用低钠、低脂、低糖、低热量、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容易消化的饮食。忌各种易于留湿的食物等。限制总热量,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主食粗细搭配。限制食盐的摄入,膳食宜清淡。对兼有心脏疾病或肾脏疾病引发水肿的患者,尤其要采取低钠饮食,有助于降低血压。膳食中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以下,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使其与饱和脂肪酸比值达到15∶[KG-*2]1左右。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多用植物油。多吃海鱼。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 mg以下。忌食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体重1 g/kg为宜。应限制动物蛋白摄入,植物蛋白质可占50%。可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适量饮茶。宜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宜食温补脾胃,化痰化湿,健脾利湿,化瘀祛痰的食物。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煎炸、炙烤、油腻、肥厚的食物。少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或甜食。忌食番薯、干豆类、土豆等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忌酸涩、寒凉食物。定时进食,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少量多餐,忌过饱食,晚餐应少而清淡,避免夜间进食。食具有促进脂质代谢及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

1422食物(1)健脾燥湿类食物:粮谷类:粳米、小米、薏苡仁、玉米、高梁、芡实;蔬菜类:大蒜、葱、生姜、韭菜、大头菜、包菜、山药、香椿、辣椒(少量)、白萝卜、胡箩卜、荠菜、水芹、冬瓜、藕、洋葱、南瓜、莴笋、黄豆芽;菇类:香菇;豆类:黄豆、赤小豆、蚕豆、豌豆、扁豆、红小豆、豇豆;水产类: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黑鱼、鲫鱼、鲤鱼、紫菜、海蜇;肉类: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鹌鹑;水果:苹果、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佛手、木瓜、荸荠、枇杷;坚果:莲子、栗子、白果;其它:玉米须、橘络、莲藕粉、茯苓饼。(2)降压类食物:粮食类:小米、玉米、燕麦、全麦、黑米、荞麦、薏米、高梁;肉、蛋类:瘦猪肉、牛肉、兔肉、鹌鹑、鸡蛋;奶类:脱脂牛奶;水产类:各种有鳞的海鱼、紫菜、海藻、海蜇皮、虾、虾皮、海参、淡菜、海带、蛤蜊、鲍鱼、龟、蛇肉、泥鳅、鲶鱼、性平的淡水鱼类(鲤鱼、鲫鱼、青鱼、黄鱼、刀鱼、黑鱼、鲢鱼、三文鱼);蔬菜类:韭菜、洋葱、菠菜、白菜、芹菜、苦瓜、冬瓜、黄瓜、胡萝卜、大蒜、茄子、莲藕、西红柿、卷心菜、萝卜、生姜、大葱、香菜、莴笋、茼蒿、苋菜、荠菜、黄花菜、茭白、玉米须;豆类及制品:黄豆、黑豆、腐竹;蕈类:银耳、黑木耳、香菇、蘑菇;果品类:苹果、梨、香蕉、西瓜、橙子、橘子、柠檬、猕猴桃、葡萄、菠萝、芒果、桃子、草莓、荸荠、樱桃、番石榴;坚果类:花生、莲子、胡桃、黑芝麻、松子;其它类:绿茶(少量)、(少量)、荷叶(少量)。

1423食物配合及剂型(1)食物配合:在选择食物时,应多样化,经常交替选服。每餐均要有健脾燥湿类和降压类两大类食物,而且每餐健脾燥湿类食物要求3种以上,降压类食物要求1种;果品类和坚果类每天可选择健脾燥湿类和降压类各1种以上;(2)食物剂型:根据中医食疗的需要以及患者的口味习惯,对以上食物进行不同方式的烹调加工。果品、坚果和少量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作为食疗主要有米饭、粥食、汤羹、菜肴、汤剂、饮料等剂型。避免油炸、烟熏、炙烤、盐腌、盐渍等方式制作的食物。

15疗效判定标准(1)降压疗效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判定。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 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己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 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2)临床症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标准拟订。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667%;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667%>N≥333%;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

2组均以5周为1疗程。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2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2。

222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见表3。

3讨论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食疗学理论,是中医食疗理论的奠基作。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是其中的理论观点。我国自古就有“寓医于食”、“医食同源”之说。《本草求真》载:“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饮食辨录》中云:“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亦为仇。”

本研究在中t药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实施中医食疗。痰湿壅盛证高血压的病机多为嗜酒肥甘、饮食不节,或思虑劳倦伤脾,或情志不遂,肝气不舒,肝木乘脾土,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引动肝风,上扰清窍而见眩晕、头痛等症[3]。《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的论述”。脾为“生痰之源”,因此,脾虚聚湿生痰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3]。《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风有关。故食疗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降压为施食原则。

本研究所用健脾燥湿类食物有健脾和胃,燥湿祛痰之功效,使脾得以运化,痰湿得以祛除,有肋于眩晕、头痛、头沉、胸闷等症得以消失;配以能从不同角度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类食物(其中有不少有平肝、熄风的功效),如粮食类中的小米具有健胃、养神安眠等功效,还可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血压;玉米有效降低胆固醇,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燕麦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素,还富含钾、钙等矿物质元素,可有效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4]。肉、蛋类中的瘦猪肉性平,有滋阴的功效;牛肉性平,能补肝强肾、安中益气;鸡蛋性平,可滋阴。水产类均有滋补健胃、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蔬菜类中的茄子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用于高血压[5];芹菜有平肝、祛风之功,用于动脉硬化、高血压;豆类及制品中的黄豆可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果品类中的苹果益胃、生津,有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临床研究证明,这些食物能有效增强中药健脾、化痰、平肝、熄风的作用,提高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且疗效显著,显示了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优势。中医食疗不仅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还能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的同时,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容易使人接受及长期坚持,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3

[2]倪世美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

篇4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优势

中医药适合中国普通低收入人口就诊治疗习惯,特别是农村、乡镇老龄人口;且中医药参与预防和治疗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和时间,降低费用,有利于提高治疗的顺应性和长期性。

针对每一位危险因素不同,或危险程度的差异,体质环境的区别,中医药采取辨证施治,因地制宜,以最大限度达到方案个体化,提高降压效果,也可减少长期运用西药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用于西药撤药后的替代治疗,以减少某些降压药的撤药综合征,控制病情恶化。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采取健康教育,进行综合干预的同时加入简便、廉价的中药预防治疗,使高危对象和人群的行为习惯发生有利的改变;如合理的膳食、适当的中药饮料、多参加运动,进而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血清胆固醇,并使之成为终身行为,而达到长期稳定的降压效果。

中医对各类高血压的分型治疗和一级预防指导

高血压分类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正常<130/85mmHg;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Ⅰ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mmHg;Ⅱ级160~179/100~109mmHg;Ⅲ级≥180/11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mmHg。在各类高血压中因其体质、生活、工作环境、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肝阳亢盛型、肝肾阴虚型(含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含气阴两虚)、痰湿壅盛型(含痰湿壅阻)等类型。

正常高值,常规措施:限盐,禁过度吸烟饮酒,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素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和休息以缓解精神压力。如果肝阳旺者可以夏枯草、代茶饮用,较重者可加栀子、龙胆草;阴虚者加麦冬;阴虚有热者加淡竹叶、栀子;气阴两虚者加人参、麦冬;血清胆固醇高者加山楂、川芎;痰湿型者用天麻粉白开水吞服。长期坚持就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Ⅰ级高血压:除采取常规措施以外,肝阳旺者以夏枯草、龙胆草、代茶饮用。若血脂高加山楂,糖尿病阴虚者除积极控制血糖以外,平时可以麦冬、天冬、、石斛代茶饮用。气阴两虚者加高丽参(或白人参)。根据舒张压的情况加川芎、红花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和血管的弹性,或加服复方丹参片或天麻片和小剂量的利尿剂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Ⅱ级高血压:注意休息、限盐、禁烟酒、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素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用西药有效控制血压。在这以类型中,中医的分型可多见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湿壅阻,可酌情选用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杞菊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西药减量维持监测。如果多次监测结果血压稳定者,可过渡到Ⅰ级高血压的措施长期坚持。

Ⅲ级高血压:除常规措施以外,需卧床休息,用西药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若见有肝阳亢盛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阳亢用杞菊地黄汤加减,阴阳两虚用二仙汤加减,痰湿壅盛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血压得到控制稳定后,过渡到Ⅰ、Ⅱ级的治疗方案,并长期监测调整方案。

讨 论

一般来讲,高血压病通过分级治疗,都能得到控制,但治疗中的顺应性、长期性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因素、心里因素、环境因素等,使高血压控制不稳,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危险因素的增加。探索中医药加入中医药特色和习惯优势,增加治疗中的顺应性和长期性,将更有力于高血压病防治成果的巩固和发展,推动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进步。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希望得到广大同道的指正,以利于进一步地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 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315.

篇5

1.1中医药治疗疾病应摆首要位置 在中医特色医药发展论坛会上,钱信忠部长所讲的娃哈哈、三九胃泰等之所以成为我国闻名于世的超霸集团,均受益于中医药方。从赢和汤系列表明,中药应用范围广、效果迅速、毒副作用少、治愈率高、疗程短,确定了中药治疗疾病的位置。(见表1)

表1中药赢和汤系列与其它同类产品对照

1.2中约是生命依赖的主食 从食草动物与人的主食及用药的种类比较看发病率。动物的发病率2%,人100%;动物生病的种类11种左右,人100种左右;动物用药的种类10种左右,人上千种。此表明:动物用药种类少,发病种类低,而人用药种类、发病种类多,发病率高。以上表明:中药草类是动物的主食,所以用草本植物治病即取其汁以代替食物兼治疾病。而西药则不同。

2 用全新的中医理念和新的中药配方

赢和汤的发明者借鉴并突破了历代的中医理念,用一种新的中医理念指导科研,并组方配药,治愈了很多的疑难病症,从其治愈高血压,改善血管壁状态,治愈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改善毛细血管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也证明了新的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赢和汤课题组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管壁变硬、小动脉壁弹力纤维增生、继之中动脉和大动脉硬化、管腔狭窄。所以治疗高血压必须从血管开始治疗,一般情况下全身血管用赢和汤24小时即开始使管壁的弹力纤维新生软化,弹性开始改善,用药60天血管壁弹性恢复,血压即正常不反弹。但常规的药物对高血压只是控制而不能治愈,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品,如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为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可阻碍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内质的贮存,将囊泡中具有升压作用的介质耗竭;可使血管扩张及利尿。这并没有改善血管纤维的弹性,所以用药血压即降下来,而不用药血压反弹。

总之,目前国内国际的降压药并没有真正改变血管壁硬化、老化、痉挛、动脉壁弹力纤维增生肥厚的状态。赢和汤使硬化的管壁软化,老化的管壁新生,改变管壁弹力纤维增生肥厚的状态。系列赢和汤全部以其独特的中医理论和新的组方研制而成,所以治疗疑难疾病、常见病其治愈率高、疗程短、见效快、治疗范围广。

3 中医药临床研究与高科技相结合

3.1中医药临床研究软件的开发。①中医诊断疾病软件开发②中药应用的软件开发③中医临床表现的软件开发④新的中医理论软件的开发

3.2 借助高科技医疗设备或中医诊断明确病症 根据不同病症应用相应的赢和汤。

4 四化一体

中药饮片组方科学化、产业化及应用简单化、高效化。科研、临床、生产、经营一体化。

4.1中药饮片组方科学化 赢和科研人员十多年来,经过各项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对中药饮片组方完全科学化。治病治本,选择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饮片、特别对疑难病治愈率高、疗程短、见效迅速。

4.2中药饮片组方产业化 经基础和临床研究对中药饮片组方产业化。由中药专业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完成协定处方赢和方的合成,供医疗单位使用。

篇6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compare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wo main co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00 Yin deficiency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as Yin deficiency group and 900 phlegm-dampness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as phlegm-dampness group. Collection were made on basic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in two groups,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hysical examination, 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of auxiliary examination index levels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hlegm-dampness group had higher body mass index and abdominal girth than Yin deficienc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26.399, 19.849, P0.05). The phlegm-dampness group had higher triglycerides,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uric acid than Yin deficienc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40.342, 24.991, 20.895, P

【Key words】 Primary hypertension; Constitu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Phlegm-dampness constitution

中医体质属于中医学内容,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可分为9种, 其中, 阴虚质、痰湿质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 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约为35.86%、31.27%[1], 本次研究为了了解阴虚质、痰湿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内在关系, 以期能够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提供指导意见, 抽样选取了阴虚质、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900例进行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 按照阴虚质、痰湿质在原发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计算, 社康社区覆盖区域内这两种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各有9000例, 以10%比例纳入, 样本量为900例, 采取整群抽样法在社康社区内选取900例阴虚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900例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设置为阴虚组、痰湿组, 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且符合中医体质分类标准中阴虚质、痰湿质的诊断标准。此次研究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其中, 阴虚组男406例、女494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55.10±19.32)岁,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6.78±4.26)年;痰湿组男409例、女491例, 年龄33~79岁, 平均年龄(56.04±18.96)岁,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7.31±4.8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2] 根据由王琦等研究制定、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4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辨证分型:①阴虚质:体形瘦长, 主症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燥硬结、舌质红而少苔, 次症为面色潮红烘热、目涩视物不清、皮肤偏干燥、夜不能寐、小便短涩、脉细弦。②痰湿质:体形肥胖, 腹部肥满, 主症为面部油脂多、多汗、多痰、胸闷, 次症为面色黄暗、眼泡浮肿、易倦、喜食肥甘、舌体肥大、舌苔白腻、脉滑。

1. 3 方法 对确诊为阴虚质原发性高血压、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调查, 指导其填写基本信息, 采集其个人健康信息, 并对两种中医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腹围、血压, 计算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血尿酸)、靶器官损害辅助检查(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肾功能检测)。

1. 4 y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体格检查指标比较 痰湿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腹围高于阴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99、19.849,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痰湿组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均高于阴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342、24.991、20.895, P

2. 3 两组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辅助检查指标比较 痰湿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低于阴虚组,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于阴虚组, 左室射血分数低于阴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2.027、23.387、19.844, 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疾病, 其发病率较高, 且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发病率增高趋势, 但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普及不足, 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控情况不容乐观, 加上原发性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故如何有效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成为当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问题[3, 4]。

体质学说属于中医学内容, 中医学认为, 每个人的体质因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影响而存在差异, 体质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个体的正气强弱及发病倾向性, 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存在一定的关联[5-8]。体质是中医学中形成“证”的基础, 体质辨识是中医学辩证理论的重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理论的因人制宜特典,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结合古代、现代体质分类知识, 将中医体质共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癖血质、特享质等9种体质分类, 该分类方法为学术界公认, 并于2009年4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中[9,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可分为9种体质, 但根据大规模的数据统计调查显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类主要为阴虚质、痰湿质, 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分别占比35.86%、31.27%。临床上关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干预的相关研究较多, 但关于阴虚质、痰湿质这两种中医体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比较相对较为少见, 为了了解两种中医体质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本次研究抽样选取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 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后发现, 痰湿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腹围高于阴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6.399、19.849, P0.05)。痰湿组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均高于阴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342、24.991、20.895, P

综上所述, 阴虚质、痰湿质这两种中医体质参与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其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根据其中医体质辨证分型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 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润蕊, 方倩.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研究概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4):1593-1596.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1.

[3] 林传旭, 韩艳, 王自旺, 等.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西部中医药, 2011, 24(9):96-98.

[4] 钱岳晟, 张怡, 朱鼎良, 等. 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 9(10):1160-1161.

[5] 祖建, 陈光辉, 钟骏慧, 等. 高血压前期中医体质特点初步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8):1328-1329, 1344.

[6] 邓科穗, 刘中勇, 项凤梅, 等. 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8):840-842.

[7] 李耀丽. 中医体质辩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5):145-146.

[8] 王丽萍, 蔡静芳, 季晓颖, 等. 300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与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4):124-126.

[9] S红, 蔡业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6):104-105.

篇7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年龄增长与衰老相关的各种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血管老化是老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血压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长期的降压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2]。有调查显示,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本文基于中医药“治未病”的思想以及它在治疗老年病、慢性病上具有的特殊优势,对108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别进行中医药综合防治措施与西药降压治疗,以观察中医药综合防治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中的效果,以期找到控制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更好方法。现在将本次的研究方法、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108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均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4]制定的诊断标准:①年龄>65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l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分级时,按较高的级别诊断)。其中男 60 例,女 48例,年龄65~81 岁,平均 (68.1±2.3) 岁,病程 5~30 年,平均 (15.6±5.6) 年;以上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高血压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病症或个人其他因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预防保健及心理健康干预相结合模式。通过中医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证型体质采用不同组方,并根据治疗效果及时改变服药剂量,将“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及“标本兼治”等治疗原则有机结合,实施整体前提下的辨证治疗,辨证组方参照中医内科学[5]相关章节,同时运用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对观察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服药的种类及剂量。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改善和控制情况,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血压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对比治疗半年后,治疗组54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显效 19 例,有效31 例,总有效率 92.59%;对照组 54 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显效16 例,有效 28例,总有效率8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高血压病的患患者数也在不断增加,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有密切关系,所以加强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对防治心、脑、肾并发症尤为重要。高血压病在中医属 “眩晕”“头痛”范畴。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含意即风性善动,入通于肝,肝又主动,开窍于目,所以表现症状有头晕目眩等;《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强调了“无虚不能作眩的说法”,提出了高血压病应从“风、痰、虚”等方面入手进行防治。本研究通过对54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观察及中医综合防治,辨证主要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四个证型,且多兼有血瘀,个别患者以瘀血阻窍为主要证型,这些证型在治疗过程中会相互转化,虚实变化,主要证候及次要证候的相互转换,这些变化和患者的治疗有关外还和患者的饮食起居不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制定当时适合该患者的防治方案,是中医综合治疗较西药治疗的最大优势,经过半年的观察及治疗,证实了中医药综合防治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在社区广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陈可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老年医药卫生界的挑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0(19):576579.

[2] 官杰,李浩.对老年高血压前期的若干思考.北京中医药,2009,28(11):858861.

[3] 李艳芳,胡亦新,周玉杰,等.北京市军队干休所80岁以上老年人1002 例高血压及治疗现状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8):627630.

篇8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45―01

高血压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其他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高血压证型,笔者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3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档案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标准及高血压病分级标准参照WHO/ISH1999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排除合并其他心、肝、肾、肺、脑等器官疾病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系统疾病患者、已在进行中医药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以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病分级四个因素1:1匹配成对子,每个对子中的两个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既定西医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天麻钩藤饮基础组方为天麻l0g、钩藤14g、石决明l6g、川牛膝12g、山栀10g、黄芩lOg、杜仲10g、桑寄生9g、夜交藤10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给予适当增减,如情志不畅患者,加柴胡6g、郁金l2 g;便秘者,加生大黄6g、芒硝6g;血瘀较重者加丹参2Og、益母草15g;文火慢煎,煎液分早晚两次服,1剂/d[2]。观察4周。

1.3 研究指标 血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中医疗效:中医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基本控制(3分):治疗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显效(2分):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血压接近正常范围。有效(1分):主要症状有所减轻,血压未达正常范围。无效(0分):血压稍微降低,症状和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双机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AS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60例(30对),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5~74岁,高血压病程8个月~15年,高血压病Ⅰ级24例、Ⅱ级36例。

2.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 收缩压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12.90、-8.43、-3.82,P值均

2.3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中医疗效得分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t=2.41,P=0.0226,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疗效得分较对照组为高,详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风”、“风眩”范畴。根据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四型。其中又以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在临床常见,其基本病机为素体阳盛,肝阴不足,加之忧郁恼怒,气郁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故治法取平肝潜阳,清热熄风[4]。天麻钩藤饮

是近代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的名方,其功效为平肝潜阳、补益肝肾[5]。方中钩藤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之效;天麻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之效;杜仲有补肝肾之效;女贞子有补益肝肾、清热明目之效;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之功效;葛根有升发清阳之效。我们在治疗上,既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八纲,结合患者体质、病情轻重、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以治其本;同时又根据药理学研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降压治疗,以治其标,从而临床取得一定疗效[6]。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天麻钩藤饮具有良好的降血压的作用,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7]。本研究结果表明,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显著,且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涛.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l8(2):110.

[2] 周波,曾启全,彭卓嵛.加昧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4):230-231.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8(1):94.

[4] 章玲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12.

[5] 王评,李忠业.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2):25.

[6] 孙静,杨林,栗艳.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6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591-1592.

篇9

2高血压前期证候研究

关于高血压前期人群症候方面研究尚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现有结果表明高血压前期症状分布较广泛。杨洁[11]对194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其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急躁易怒”、“舌象”、“健忘”、“头晕”、“夜尿频多”、“口干”、“面赤”等。杨川洲[12]对300例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高血压前期症状以“反复头晕”、“头痛”、“急躁易怒”“、口干”、“面赤”“、耳鸣”“、失眠”等较为常见。

3高血压前期辨证分型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报道较少,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临床推广价值。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高血压前期分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虚湿阻、肺脾气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和痰热内扰八型。顾健霞[8]等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分型对300例健康体检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调查发现,高血压前期辨证分型多为肝郁脾虚,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型。沈丽[13]对135例高血压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脾虚痰浊型、阴阳两虚型四型辨证治疗。官杰[14]等认为老年人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比例较高,提出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进而论治高血压前期的重要性。满秋珊等[15]主张辨证施膳、辨证用药发挥中医保健预防在高血压前期干预中的特色,但对于如何辨证未做进一步说明。

4高血压前期方证结合研究

方证的结合研究,是理法与方药的桥梁。目前方证结合作为现代化研究的热点已深入微观层面。随着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组学等技术手段为方证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关于高血压病的方证结合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高血压前期相关研究正逐步展开。周宝宽[16]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前期人群给予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与杞菊地黄汤组比较,总有效率达95%,从疗效上证明滋阴平肝潜阳汤与阴虚阳亢证的对应关系。陈素红等[17]通过观察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大鼠的一般特征,得出天麻钩藤方、羚角降压方具有平肝潜阳之功效,能改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之“面部烘热”、“腰膝酸软”、“狂躁易怒”,降低收缩压,具有一定的方证相应性。胡小勤等[18]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制作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细胞模型,找到某些差异蛋白可作为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的标志蛋白或补阳还五汤的作用靶点,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方证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一。

5高血压前期中医证本质研究

证候研究一直是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证候标准化、客观化、微观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学者们试图从证本质的研究中找到突破点揭示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5.1证候模型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最佳动物模型。屈会化等[19]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宏观表征及行为学观察得出,14-1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基本符合高血压辨证分型的肝阳上亢证。江秀东等[20]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长期激怒联合高质饮食法,成功建立了肝旺痰阻型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熊新贵等[21]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试图揭示不同模型证型间相同蛋白质及差异蛋白质的表达,为证候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证候模型的建立是深化证候物质基础认识的重要思路与方法。目前,高血压前期证候模型的研究尚属空白阶段,如何从已有的高血压证候模型中寻找构建思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5.2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研究中医证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某一阶段的综合表现和概括,近年来关于高血压中医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备受关注。蒋卫民等[22]发现,PTP-1B基因IVS6+G82A位点G突变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肝阳亢盛证候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廖慧玲等[23]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中医实证、虚证与AGT基因M235T多态性存在相关关系。陆曙[24]研究证明,RAAS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中医证型之阴阳两虚证具有显著相关性。高血压前期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未见报道,但高血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无疑将成为高血压前期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6高血压前期体质研究

6.1高血压前期证候与体质关系研究体质类型是个体在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下所表现的阴阳、气血、津液的描述,中医证候则是在亚健康及疾病状态下脏腑、气血、阴阳盛衰情况及病因、病位等方面的概括。临床实践发现,高血压前期人群部分因主观不适症状不明显而陷入“无症可辨”的僵局,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却可得阳性结果。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四诊合参已不能满足现代诊察疾病的需要,辨证与辨体相结合的方式既可祛除四诊的盲区,又可从辨体施治角度为高血压前期防治提供新思路。

6.2体质辨识干预研究项颖等对98例高血压前期人群实行生活方式指导,并依据体质类型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随访一年,与对照组相比,血压均值明显下降,体质改善率达到80%。满秋珊等认为阴阳气血失调是高血压发生的病机,提倡运用气功、穴位贴敷、磁疗、足浴等养生保健方法结合体质辨识辨体养生,调整阴阳平衡,延缓高血压进展。韩颖萍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养生保健的思路主张运用王琦的9种体质分类标准进行辨体饮食调护达到降压的目的。张洪钧认为应当纠正高血压病的易患体质来防治高血压,因食品有一定偏性,集补养、通气血、驱邪气于一体,所以食疗可望成为调整体质、根治疾病的方法之一。王河宝等认为体质作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贯穿高血压病的整个过程,应当运用体质学说对高血压进行体质分型,针对性应用药物调理和养生保健。由此可见,中医体质学说为辨体防治高血压前期提供了临床指导。

篇10

本次建档工作卫生院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由卫生院组织,乡村医生配合组成两个工作组,采取以整村推进、先集中建档后查缺补漏的工作方法,确保建档对象无漏建、重建现象。在建档工作中要求:一是乡村医生务必按照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并参与中医药建档工作的开展;

二是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建档工作认真负责,确保建档工作质量;

三是以往未建档的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一律建立居民建立档案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建档工作一同进行,确保各种表格的完整性。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截止2017年7月10日,全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已辨识544份,覆盖率达到28%以上。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67人,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67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已服务110余人;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已服务25人。  

篇11

[中图分类号] R9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b)-0029-04

[Abstract] Classified by "Items list that is either medicine or food" that is released by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in 2002,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that is comp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published by Shanghai Scientific Techonology Press in 2006, five homologous items of medicine and food with anti-hypertension effect have been selected (Hawthorn, Emblic leafflower fruit, Oystersl, Radish seed, Medlar), and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clinical preventio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dietary guidelines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Key words] Homologous Items of Medicine and Foo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ypertension

高血压病是危及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1],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我国50171个高血压受试者参与完成调查后显示[2],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9.6%。目前,西医主要通过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虽有疗效,但都有一定甚至较明显的不良反应[3]。近年来,人们对于药食同源的理论越来越推崇,中医在饮食、养生、康复方面,运用“治未病”及养生保健理论防治高血压病,且现代国内外研究表明[4],高血压可通过有效的饮食康复手段,严格控制好血压,并能有效降低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药食同源中药治疗高血压有积极作用,但通过查阅整理近年来有关中药抗高血压病的文献,发现关于药食同源中药抗高血压病并没有文献报道。本文将87种药食同源物品中抗高血压病的中药进行分类整理,为临床预防、治疗高血压病及对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指导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药食同源中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药食同源物品分类

我国原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本文将87种药食同源物品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谷物类5种,分别为淡豆豉、黑芝麻、赤小豆、麦芽、薏苡仁;菜类8种,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马齿苋、白扁豆、薤白、鱼腥草;肉禽类3种,乌梢蛇、鸡内金、蝮蛇;水果10种,枳鹤印⑸介、木瓜、桑椹、白果、沙棘、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青果、覆盆子;干果5种,乌梅、余甘子、莲子、龙眼肉(桂圆)、杏仁;菌类1种,茯苓;花茶类25种,丁香、枸杞子、栀子、胖大海、香薷、桑叶、桔红、代代花、桔梗、玉竹、甘草、荷叶、白扁豆花、淡竹叶、决明子、、百合、菊苣、佛手、槐米、槐花、蒲公英、橘皮、金银花、薄荷;调味品8种,八角茴香、高良姜、肉豆蔻、肉桂、紫苏、黑胡椒、花椒、姜(生姜、干姜);种仁类9种,桃仁、火麻仁、益智仁、莱菔子、黄芥子、紫苏籽、酸枣仁、郁李仁、芡实;药用植物类4种,香橼、白芷、黄精、葛根;芳香类药材3种,砂仁、榧子、藿香;根茎类2种,鲜白茅根、鲜芦根;水产品2种,昆布、牡蛎;其他类2种,阿胶、蜂蜜。

2 87种药食同源物品中5种抗高血压病的中药

根据对87种药食同源物品的分类可见,5种抗高血压病药食同源中药涉及水产品类、水果类、种仁类、花茶类、干果类。以200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大辞典》(第二版)为依据,5种药食同源中药抗高血压病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功用主治见表1。

3 5种药食同源中药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3.1 山楂

现代研究表明[5],山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和三萜,具有降血脂、促进心肌收缩及保护心肌、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等作用。马征等[5]在银杏叶与山楂提取物配伍治疗SHR高血压的实验研究中的结果显示,银杏叶和山楂提取物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令人关注,二者合理配伍联用能更有效安全地治疗高血压。袁圆等[6]通过观察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压及血脂的影响,得出结论: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有较稳定、持久的调脂作用,同时能控制血压不再升高。云丽芹[7]认为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山楂茶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其有效率为96%。杨仁松[8]以中药黄芪、丹参、生山楂联合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用。山楂中富含的维生素C对增强老年人的体质和抗氧化大为有益,山楂绿茶配合有氧运动有益于改善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身体形态和血压指标[9]。

3.2 余甘子

余甘子为一常用藏药,有众药之王之称,是药理活性强、治疗范围广、不良反应少的天然药物,又是营养价值高的天然果品,故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列入首批药食同源名单。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10],余甘子具有降血脂和血糖、降压等多种药理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由西青果、诃子、余甘子3味药组成,并采用维吾尔药传统工艺制成的蜜膏类复方制剂,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1]。余甘子具有降血压作用,余甘子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明显[12]。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据记载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13]。李晨钰等[14]认为,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肝脏关系密切,而余甘子提取液能够增强肝细胞的恢复能力。余甘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且不管是作为果品及加工成的各式食品,还是作为药品和保健品用于治疗与养生,至今没有毒副作用的记载与报道[15]。

3.3 牡蛎

牡蛎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以牡蛎多糖对高血压模型大鼠灌胃均具有较明显的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16]。临床研究表明[17],牡蛎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治疗失眠等作用。同时对于牡蛎肉酶解产物降血脂、降血压以及调整血糖的作用已有报道[18]。李少松等[19]根据邓铁涛教授用石决牡蛎汤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以石决牡蛎汤为主随症加减治疗高血压脑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陈海生[20]通过回顾性分析,以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组采用以石决牡蛎汤为主体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诊治,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结果采用石决牡蛎汤为主体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何文华[21]就石决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行石决牡蛎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3.3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证实了使用石决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可行性。石决牡蛎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内科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情况。叶思文[22]的临床观察提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得到更好的控制。

3.4 莱菔子

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目前,文献报道证实莱菔子成分中的水溶性生物碱、芥子碱盐类及其他成分均有降压作用,临床亦有莱菔子单用或配伍他药治疗高血压的报道,且无副作用[23]。张红岩等[24]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量大鼠收缩压,观察莱菔子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能降低自发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此外,杨金果等[25]研究发现,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和钩藤总生物碱配伍应用,对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宫继荣[26]在莱菔子治疗7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莱菔子组70例,总有效率为85.7%;利血平组20例,总有效率为65%。从观察结果中可以看出,服用莱菔子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明显下降。马春[27]采用中药穴位外贴治疗高血压,在茺蔚子、石决明、夏枯草、钩藤、杜仲的基础上配以莱菔子,行气化瘀,降气潜阳,疗效明显。莱菔子作为传统中药,价格低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5 枸杞子

枸杞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材类型,同时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保健食材。对于医学者来说,枸杞的全身都是可以利用的,枸杞的叶子、果实、皮都是可以用来当作药材的,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枸杞子的记载,枸杞子的嫩叶可以用来泡茶或食用[28]。另外,《本草述》中有写到:枸杞子可以治疗肝风血虚、中风眩晕等[29]。枸杞子多糖是枸杞中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30],枸杞子多糖具有抗疲劳、抗辐射、降血压、促进发育等作用。临床往往将枸杞子与、麦冬、元参、生地、白蒺藜及钩藤等药物配伍同服[31],用于治疗眼睛干涩、视物不清和高血糖、高血压等症。大鼠喂食枸杞子多糖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会下降[32]。潘正军等[33]实验也表明枸杞具有降血压和调节血脂的功能,能显著改善孕鼠高血压状态和子育状况。枸杞子在民间常用来煮粥、泡酒、熬膏和其他食物、药物一起食用[34]。对于长期从事办公室繁重工作的人群,可自制枸杞茶,方法:3~5朵,一小撮枸杞子,将其放入沸水中浸泡10 min左右即可饮用,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泡茶饮用能发挥延缓皮肤衰老、紧致皮肤的作用,且能降血糖、降血压。近年来,枸杞子作为药食兼用的名贵资源,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结构及功能评价等方面深入研究,枸杞子的临床药用价值有待开发。

4 小结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健康知识的积累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药食同源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食同源中药,不仅对人体有营养作用,可以作为天然食品食用,同时能够达到治病防病的疗效。综上所述,5种药食同源中药降压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高血压是顽固性疾病,而药食同源中药无论在药理作用还是营养成分方面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今后,对抗高血压病的药食同源中药有待进一步开发,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鹰.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解读――新指南,新在哪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3):67-68.

[2] Wang J,Zhang L,Wang F,et al. China National Surve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orking Group [J]. Am J Hypertens,2014,27(11):1335-1361.

[3] 阿布来提・阿布力孜,麦麦提・艾麦提.降压中药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4,26(2):108-110.

[4] 李学国.高血压病的中医饮食养生康复[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101-104.

[5] 马征,刘健豪,马晓宁,等.银杏叶与山楂提取物配伍治疗SHR 高血压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 31(1):170-173.

[6] 袁圆,赵军,高惠静,等.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52-57.

[7] 云丽芹.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山楂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6):192-193.

[8] 杨仁松.浅谈中药生山楂、丹参、黄芪治疗高血压[J].医药,2015,7:205.

[9] 赖学鸿,杨建国.山楂绿茶配合有氧运动对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身体形态和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6):3059-3061.

[10] Li CL. Studei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ructus Phyllanthus [J]. Progr Pharm Sci,200l,25(4):210.

[11] 艾合买提・买买提,刘建国,米热古丽・卡米力.维吾尔医伊提日非力制剂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9):60.

[12] 周涛,邱德文.民族药余甘子的本草学概况[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3):3-5.

[13] 姜德友,周雪明.眩晕病源流考[J].天津中医药,2010,27(6):449-450.

[14] 李晨钰,戴雁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情致因素及相关治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5):79-80.

[15] 刘延泽,李海霞,许利嘉,等.药食兼用余甘子的现代研究概述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草药,2013,44(12):1700-1706.

[16] 石璇,郭国丽,马慧慧,等.水溶性牡蛎多糖的降血压活性[J].河北渔业,2015,(2):1-2.

[17] 冯丽,赵文静,常惟智.牡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1,28(1):114-116.

[18] Tanaka K,Nishizono S,Kugino K,et al. Effets of dietary oyster extract on lipid metabolism,blood pressure,and blood pressure,and blood glucose in SD rats,hypertensive rats,and diabetic rats [J]. Biosci Biotecchnol Biochem,2006,70(2):462-470.

[19] 李少松,张英丽.石决牡蛎汤治疗高血压脑病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62.

[20] 陈海生.石决牡蛎汤治疗86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J].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3,5(15):86-87.

[21] 何文华.石决牡蛎汤治疗93例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0):19.

[22] 叶思文.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12):28-29.

[23] 葛亚如,郭炜,董文亮,等.莱菔子降压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229-231.

[24] 张红岩,韩大庆,刘伟,等.莱菔子抗高血压有效部位筛选实验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11-12.

[25] 杨金果,李运伦,周洪雷.钩藤和莱菔子生物碱抗高血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效应[J].中成药,2013,35(5):889-893.

[26] 宫继荣.莱菔子治疗7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1):14.

[27] 马春.中药贴敷穴位防治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154-155.

[28] 廖玲,李慧龄,蔡玉珍,等.镇痛分娩配合护理矫正胎儿枕后位的临床效果[J].华夏医学,2010,23(5):619.

[29] 赵彦明.浅谈枸杞子的医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288-291.

[30] 汪建龙.枸杞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1032-1033.

[31] 段文杰.枸杞子的药理作用及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3, 26(1):127-128.

[32] Luo Q,Cai Y,Yan J,et al. 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uit extracts from Lycium barbarum [J]. Life Sci,2004,76(2):137-149.

篇12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3-02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作为高血压的特殊类型,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老年人疾病导致死亡主要也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也不断的攀升,正逐渐变成业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瘀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按住院时间先后抽取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60~ 84岁,平均(71.5±2.3)岁;治疗前平均收缩压169.56±14.18mmHg,病程9个月―30年,平均14.25年;对照组51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61~ 78岁, 平均(68.5±2.5)岁;治疗前平均收缩压172..16±13.07mmHg,病程8.5个月―33年,平均15.0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按照 WHO/ ISH 高血压诊断标准[1],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 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90mmHg 则诊断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型诊断标准,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乏力、头痛、心悸失眠、唇甲紫暗舌淡或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沉弦。

1.3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病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合并严重心、脑、肾病变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中药益气活血化瘀组方(太子参、黄芪、银杏叶、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天麻、钩藤、生石决明、炒杜仲、夜交藤、益母草、甘草等20味地道药材组成),痰浊中阻加二陈汤,血脂偏高者加山楂,苡仁,胸闷、胸痛明显者加瓜蒌、薤白。采用山东华源YFDX208型自动中煎药机浸泡煎后分装200ML/袋,每日2次每次一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20mg,2次/d口服(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0mg/粒,国药准字H10910052)。6周为一疗程。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80.3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可引起高血压病本身相关症状,还可以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影响到心、脑、肾的功能,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往往升高,血管壁所受到的压力也会变大,使血管内膜损害加重,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的发生[3]尼福达( 硝苯地平控释片)是钙离子拮抗剂,他可以阻滞钙离子进人体血管的平滑肌细胞,阻滞钙离子进入肌浆内,使兴奋收缩的耦联减弱,使血管平滑肌张力减弱和外周阻力减少,扩张冠脉及肾脑血管,增加血流量,降血压效果缓和,所以尼福达成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病首选药物,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尼福达仅能控制高血压,并不能消除高血压的原始病因,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剂量控制不准就会出现血压的较大波动,容易造成脑缺血或脑血栓形成停药后还会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的范畴,其病机不外风、火、痰、虚、瘀几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互相并存,气虚血瘀[4][5]是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推动和激发人体脏腑经络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动力,推动精血津液等物质代谢,维系生命体系气与血相互依存。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 O/ ISH )轻型高血压联合委员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小组.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99,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73 - 77.

[3] Mancia G,De Backer G,DominiezakA,et al.2007Guidelinesforthe managementofarterial hypertension:TheTask ForcefortheManage-mentofArteria lHypertensionofthe European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J,2007,28:1462-1536,

[4] 葛红霞. 老年高血压病的证治体会[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6):54-5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