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5 10:00: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有机化学反应汇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与高校有机化学专业各研究课题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紧密相连。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已经研究成熟的合成步骤,研究生常常需要人手帮助他们完成“量”的积累工作。把这些“量”的积累工作统一收集起来,作为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实验题目,让大学生走进各研究课题组实验室,来完成这些实验题目。这也就是笔者在这里提出的所谓“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据笔者所知,国外很多高校如德国慕尼黑大学等都采用了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是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
(1)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么是当今有机化学学科的研究热点,要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有机化学学科前沿领域,开拓视野。
(2)大学生在研究生的指导下,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可以亲身感受科研活动,从而认识完整的科研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3)这种教学模式无需额外的经费购买药品和实验设备,无需占用基础实验室,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4)学生的实验结果可以马上应用到研究生的下一实验步骤当中,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1开设时间
一般来说,有机化学实验课是大学第二学年开设,共两个学期。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是属于有机化学实验课的一部分。因为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所以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适合在第二个学期末,学生完成所有基础实验室的实验之后进行。
2题目征集
由实验课教师设计好实验题目表格(包括表格1和2),向本校有机化学专业各研究小组的研究生征集实验题目。具体表格形式如表1(用于实验题目的申领阶段)和表2(用于学生查阅文献之后)所示。研究生根据课题的进展,把需要学生完成的有机化学反应以及要求填写在表格1中,每个表格只能填写一步反应。研究生可以根据需要填写多个表格提供多个实验题目,然后由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师汇总。
3题目申领
在第二学期末完成所有基础实验之后,学生向实验课教师申请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题目。教师随机把研究生所提供的实验题目(表格1)交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查阅相关文献,提出可行的操作步骤。
4文献检索及实验设计
学生通过Scifinder或WebofScience等文献检索数据库,完成前期的文献检索工作,并根据文献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条件、反应监控、分离纯化以及产物的谱图鉴定等详细操作步骤。
5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评定
学生完成“文献检索及实验设计”步骤后,向教师提交相关参考文献以及自己制定的具体操作步骤。教师根据研究生所提供的具有参考文献和操作步骤的表格2对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定,确定学生查阅的文献和操作步骤无误后,把表格2交给学生。学生按照表格2中地址找到提供该题目的研究生。
6题目的开展
在研究生的指导下,学生按照要求系统的完成实验。在实验室里,通过单对单的训练,学生可以了解本校教师的研究方向,掌握新的实验操作技能,系统了解如何检测反应、处理反应、纯化产物以及有机化合物谱图分析等。
7题目的完成数目
按照上述步骤,要求学生在不同课题组完成四步不同的有机合成实验。学生在不同课题组可以多方面的学习和掌握不同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前沿领域,为以后研究生阶段选择导师和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8成绩评定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后,把实验报告交给研究生,研究生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学生把评分后的实验报告最终交给实验课教师记录汇总。教师把开放性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成绩并入平时的实验课成绩。
本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本科教育成果,离不开师生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听得懂”、“写得出”、“讲得清”、“用得熟”,才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层面的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深度参与。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保障[1]。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下疫情期间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国高校的众多课程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采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2-4]。我们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物制剂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发现和发展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合成药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原理与有机化学课程联系非常紧密,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的后续课程。化学学科本身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化学的各二级学科中,有机化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尤为突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相互促进的,应把这两门课程看做一个“课程对”,在学习药物化学时,应对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梳理,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1.1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5]深度学习视域下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应为: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药物合成的方法、反应的类型、影响条件及各类药物合成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掌握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创新的审辨思维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对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图1)。包括课前线上线下预习、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答疑、课后线下拓展分组讨论,线上总结答疑等3个阶段。通过课前学习通线上平台学习任务,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有机化学相应内容预先学习相关MOOC,并且抓住知识点的核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重点答疑,讲解关键知识点,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联系有机化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教师进一步点评总结,夯实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根据学习内容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环节,引入在线微课、翻转课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教师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
1.2《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上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我们对药物化学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也大大增强了。1.2.1课前线上线下预习我校药学系使用的教材是尤启冬教授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授课教师将本教材与诸多其他版本的经典教材进行了比较,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机药物的化学本质,在学习通上传了相应章节的反应机理,备注了所学内容与教材中相应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有机化学知识。在上传过程中,没有一次性地把所有章节的内容上传,而是在每次上课前一天上传需要预习的内容,保证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点,便于明晰学习任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把所学反应的机制和应用范围整理成笔记形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问题,通过学习通反馈给教师。在此过程中,对知识实现初步的掌握。例:《药物化学》“第八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生物烷化剂(表1)。1.2.2根据问题反馈进行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环节为巩固课前预习成果,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环节,通过课前线上线下的预习,与有机化学相联系的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是会有部分难点需要课上解决,教师在课前汇总学生在学习通上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把化学反应的机制讲解清楚,对课前的预习工作做适当的点评,辅导学生优化预习方法。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适当的课上习题讲解,在学习通上做一些测试题目(通常为2~3道题目),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教师对涉及的合成反应在新药合成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的合成中包含所学反应的,适当详细讲解,让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图2所示反应是“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成高效催眠药唑吡坦的反应,此反应涉及氮原子的酰化反应,在讲此反应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回忆有机化学中酰化反应(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同时拓展讲解镇静催眠药的情况,并可以增加一些新药研发的细节,并可以融入思政因素。1.2.3课后拓展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6],线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强化知识点[7]。此环节为知识的拓展环节,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点,培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作业练习、章节测验,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要点,学生所获作业成绩和测验成绩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部分。同时,在学习通平台跟当次课程相关的药物合成信息,详细介绍反应的机理、条件及达到的收率。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定期地在课余时间举办药物化学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机制和合成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安排学生对讨论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唑吡坦的合成反应中,涉及到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曼尼希反应、彻底甲基化、霍夫曼消除反应、氧化反应和酰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均有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及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药物化学学习中,除了可以在课前联系有机化学进行预习外,在课后集中讨论每个合成反应相应的反应机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记忆及对反应的理解。1.2.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我们将药物制剂班和制药工程班(二者均为二本专业,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2个班的人数分别为31和33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行了平行对照,药物制剂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制药工程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药物制剂班及格率为93.55%,良好率22.58%;制药工程班及格率为87.88%,良好率19.18%,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1.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辅助措施
1.3.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还增加了翻转课堂[8]、PBL[9]和BOPPPS[10]等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1.3.2完善了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2结论和思考
2.1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课之间联系紧密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对”,如: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学习后续课程的时候,对作为后修课程的“课程对”中的另一门课程进行深度复习,增加对前一课程的理解,增强对后一课程的掌握,从而达到对知识体系的融汇贯通。
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现状分析
1.1实验教学内容方面
为了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目前我院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分别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第一学期,有机化学实验两学期学时分别为48和18。通过蒸馏、回流、重结晶等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等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醛、酮、酯等性质的鉴定巩固了学生对化合物性质的认识;而菠菜中胡萝卜素的提取实验则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相对于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有机化学实验学时较少,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相对充足;同时期,药学专业的学生也学过药物分析的理论和实验课程,这为开展跨学科的开放性综合实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理论基础保障。
1.2师资情况
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化学教研室现有6位有机化学专任教师和4位实验技术人员,分别毕业于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其科研领域涉及多肽的合成、药物的载送、生物探针等多个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践有很好的把控,并对学科的发展动向有很好的洞察力,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机化学实验。
1.3学生学习情况
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后半程,药学专业的学生已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药物分析的大部分理论与实验课程,掌握了化学反应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了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提前布置实验项目,大部分学生能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对实验内容不求甚解,处于被动接受的模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照方抓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无法提高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1.4实验室的配备情况
我校化学实验中心现有6间实验室和2间仪器室。其中,有机化学实验室配备常用的玻璃仪器,如烧杯、滴定管、容量瓶等;仪器室配有合成与分析相关仪器如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并可借用药学研究中心的压片机,为开放性综合设计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实验基础条件。同期,药学院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综合实验基金,保障了实验的顺利开展。
2开放性综合实验的内容
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有机化学实验和后续课程的实际情况,希望开展跨越有机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的多学科开放性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开展开放性综合实验,改变学生按部就班、照单抓药的操作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将阿司匹林的合成、药剂的制备和有效含量的测定作为本次开放性综合实验的内容。学生需要查阅阿司匹林的药物作用、合成方法、药物纯化、纯度检验、片剂制备、有效含量的测定等内容。此实验有利于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与药学专业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药学专业知识体系的大融合。2017级药学专业分为两个班,共90人。为了便于开展实验,三人一组,自由组合,由5位老师进行指导。每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综合实验的统筹工作。每小组完成文献查阅、仪器选择、溶液配制、路线选择、药剂制备、仪器调试、检测等内容。团队协调合作,完成研究报告。教师将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批阅研究报告和听取PPT汇报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3开放性综合实验的具体操作
3.1项目确定
有机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对药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储备情况,以及后续课程的连贯性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调性和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出发,确定了阿司匹林的合成、药剂的制备和有效含量测定的开放性综合实验。提前两周通知学生,做好分组分工,开展开放性综合实验。
3.2资料查阅
利用图书馆中英文数据库,查阅阿司匹林的药物作用、合成方法、药物纯化、纯度检验、片剂制备、有效含量的测定方法,汇总文献资料,确定阿司匹林的研究背景和最新发展动向,撰写综述。指导老师审阅各小组的综述并进行点评,学生对综述进行进一步修改。
3.3方案设计与汇报
在实验开展前,让学生了解我院化学实验中心和药学研究中心拥有的仪器设备和本实验中可提供的药品试剂,结合自己查阅的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执行方案。包括实验需要的仪器、药品、合成方法、步骤、溶液的配制、检测方法、数据收集等。各小组对设计内容进行组织,制作成PPT予以汇报。指导老师和参与学生通过提问和集体讨论的方式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保障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
3.4材料准备和合成
根据小组的设计方案,从化学实验中心领取本小组需要的仪器与药品,组员团结合作,称量药品,组装仪器、合成药物阿司匹林,并对粗产品进行纯化、检测与干燥。在整个过程中,指导老师要亲临现场,在保障实验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实验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3.5阿司匹林药剂制备
结合查阅文献资料,实验小组分工合作称量适量的新合成药物阿司匹林、粘合剂微晶纤维素、稀释剂乳糖和矫味剂甘露醇,过60目筛,混合均匀。每小组称取10份混合物,每份约350mg,采用干法制粒压片法,得10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硬度适中的片剂。此过程需借用药学研究中心的手动压片机,由药剂老师对仪器的使用进行演示,并对压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3.6有效成分的测定
每小组对制备的片剂进行研磨、准确称量、配制溶液,并根据本小组的设计方案,配制相应适当浓度的溶液,或采用酸碱滴定法,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片剂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指导老师可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的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并指导小组如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7研究报告书写与汇报
国家教育部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我国的职业教育将不再局限于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生产的需求,最终从生活世界走向职业世界。作为衔接教育和生产的载体,职业院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教育作用。依托学校教育,学生不仅能获得参加劳动生产的基础知识,而且将掌握技能扩充的本领,适应多元化发展的职业要求。
目前,我国的有机化学工业飞速发展,分支专业多,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产业技术领域的改革突飞猛进,相关的专业知识爆炸式增长。完善职业基础教育至关重要,而有机化学就是其中一门关键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职业是导向,从课程设置到教材遴选,乃至教学内容的专业化,都要坚持教育与产业直接对口。以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探索校企协作途径,把提升专业技术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我认为,在课程中实践职业教育,尤其要注重教学的中心点、着力点、支撑点、增长点四个方法要点。
1.以服务生活为中心点,激发职业情感
教学不可能成为完全脱离生活世界的独立活动,留心观察不同的职业领域,会发现各种专业知识都能应用于不同的工作岗位,直接或间接地改造生活世界,这也是不同职业的魅力所在。例如在“烷烃的来源和制法”一课中,我提问:“生活中是否存在这类有机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自然联想到生活燃料沼气,其实就是甲烷。这时再讲解这种低级烷烃的来源,它是天然气和石油的主要成分,植物腐烂后也可以产生。农村里,废弃物、粪便甚至垃圾都能用来发酵制取甲烷,通过燃烧提供能源。接着适当拓展,不少企业需要烷烃作为化工原料,如生产皮鞋时,有些厂家使用含高浓度的正己烷作为溶剂,若防护不当,轻则头晕恶心,重则昏迷、死亡。最后组织学生讨论:正确地使用烷烃才能服务生活。
当然,课堂的进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学预设进行,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具有偶然性和互动性,教师可以把及时生成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重点讲解那些直接影响生活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进程中,适时讨论各行各业生产的常用物品,能唤起学生投身于行业生产的热情。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情况,介绍不同行业的职业设置,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理想和憧憬,让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更加明确。根据课时安排,学生还可以直接感受生活产品,如利用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备沼气,借此体验知识学习的现实成就感。
2.以储备知能为着力点,顺应职业需求
在有机化工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日渐缩短。产业的发展体现出多元化渗透的特点,尤其是向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方向交叉渗透,相关的专业知识随之急速增加。面对不断加重的知识性传授任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高效传播基础知识,如采用网络学习、多媒体教学、课程资源数字化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的职业经验,最终实现职业志愿。
当然,传授知识不是机械灌输,教学要瞄准职业标准,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特别关注知识学习的实践性、发展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解烷烃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讨论烷烃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学生想到裂化反应能提高汽油的质量。我适时讲解:低质汽油会导致燃烧温度升高,汽车动力不足,可以依靠裂化反应形成小分子烷烃来提高汽油质量。接着,学生讨论并汇报裂化反应的种类和反应式。因为该反应有直接生产价值和生活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自然提高。可布置学生课后查找类似的实用性化学反应,如烯烃的聚合反应在橡胶生产中的应用,油脂的加氢反应在植物油硬化过程中的应用,等等,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综合性思维,发展知识扩充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以实验操作为支撑点,提升职业技能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课程,从物质的来源、结构,到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无一不是建立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此外还单独设置了一系列操作实验,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具体的学生实验有自主探究实验和结论验证实验。验证实验有乙烯的制备,醇的鉴定,醛和酮的鉴别,等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实验方法,进行重要步骤的原型示范,尝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探究实验有苯和甲苯的性质分析,羧酸衍生物的反应特性,等等。教师可采用实验室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和现象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案,进行必要的定性或定量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交流汇总。
实验的种类繁多,但是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在基础性实验步骤中形成良好的实验态度和习惯。面向有机化工职业岗位,有计划地完成不同梯度的实验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肢体动作能力,不断积累操作技巧、提升实验水平。同时,在每个实验中渗透实验规范教育,进行模拟岗位培训,学生自然会养成严谨的作风。例如在实验时讲解实验指南和安全提示,拓展介绍化验员的职业规范,及时纠正实验操作错误,都能启发学生的道德性思维,形成负责的研究态度和坚定的职业道德观。
4.以博学精进为增长点,确立职业取向
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因此教育必须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要介绍国家的产业规划,面向地方或区域的经济发展,分析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进行必要的就业咨询和指导,促进学生明确人生规划。由于各分支专业发展迅速,教师应教会学生广泛获取各方面的职业信息,如环保、健康、污染等多种方向。例如在炔烃一节中,工业上常应用乙炔和丙炔的加水反应制取化工原料乙醛和丙酮。我及时指出:“反应催化剂是汞和汞盐,它极易扩散并造成中毒反应,将带来严重的健康危机和环境污染。”这时,启发学生阅读环境化工和重金属污染处理的书籍,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树立“工作服务社会”的坚定信念。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职业教育面临着信息化、全民化、终生化等多方面的变革,落实于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应渗透传统择业观和新兴创业观的教育,让学生将从业志愿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广泛获取专业知识,为未来夯实基础。当未来的劳动者都能养成工作导向性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就会形成全民学习的氛围,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最终建立。
一、实施“导读探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放性教学”首先要改变学生把教材知识作为唯一的知识内容,把教师作为知识、智慧的唯一源泉,把学校、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的封闭式的学习,倡导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同时,我指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学得了许多课堂上、课本里所学不到的知识,并结合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例如在学习卤素一章内容时,指导学生阅读化学史,了解氟、氯、滨、碘的发现历史,各元素名称来源;增设趣味小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含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验及碘元素存在形式的检验、配制碘酒、验指纹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网上检索,l学生收集与卤素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如: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氯气的毒性、杂谈氟元素、腆化合物的主要用途、碘与人体健康、变色玻璃和变色眼镜的奥秘、奇特的氢氟酸——雕刻玻璃的能手、生理盐水浓度的秘密等,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参观氯碱工业车间,了解氯气的工业制备,并对工业生产的各种设备。生产过程有所了解,特别是使学生们了解到书本上一个化学反应原理及关于生产过程的几句简单的说明,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将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有一系列的附加设备,了解到实际生产中讲究成本、效率、效益等等,使学生增加了不少工业生产的感性知识。采用开放式的学习,指导学生从课本知识扩充到课外知识,从课堂。校园走向生活、社会,学习、探索新知识,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实施“网络探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开放性教学”提倡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化学堂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多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其方法是:在学习课本教学内容前,广泛收集网上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资料,下载网页,或将有关知识制作成网页,并进行汇总,建立连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逐一点击有关网址,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中归纳得出相关结论。如进行有机化学中第一节“有机物”一课的数学时:(1)先让学生通过网上点击查询有机化学发展简史的有关网页,从而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过程,并了解有机物的定义。(2)随后让学生点击查阅大量具体有机物简介,通过各种有机物的化学式,由学生归纳出有机物的组成元素。(3)点击各类烃的球棍模型结构图,由此使学生了解并归纳出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及种类繁多的原因。(点击查阅各类有机物的性质网页,并引导学生与无机物进行比较,由此归纳出有机物的性质特征。(5)学生查阅有关有机物应用的网页及观看有关录像,小结有机物的应用。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网上测览获取信息,完成“你身边的有机物”的说明文作业,制成网页的形式,发送到学校制定的教学资源库,以便学生们相互查阅与交流。
学习几何概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王怀学
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8种方略郭兴甫,张梦芬
2010年高考概率与统计备考指南康建秀
聚焦二项式定理考查点路丽荣
排列组合中涂色问题的破解策略高中数理化 黄世勇
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应对技巧杨力强
转化思想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王红斌,孙春生
正反例说概率问题的解答宋春芳
排列组合问题易错点透视王军梅
临界问题面面观——谈物理学科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杨桦,潘天俊,孟卫东
2种方法求解4种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郭旺
2010年高考电学实验题预测王春旺,王治民
磁偏转问题分类解析张性海
动静有别变化有意——非线性元件电阻求解辨析张广礼
直流电路的典型问题分析张明声
例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张同权
"左手"与"右手"的妙用何燕君
形形的粒子轨迹与控制吕生来
例析盖斯定律在热化学知识考查中的重要应用王春
聚焦多解计算机型高考选择题蔡秀忠
都是"水"惹的祸——有关水的考点例析毛德文,余锦煊
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巧总结李书霞
原电池中的顶梁柱——"两电极"李立武
巧解化学选择题周长桂
巧妙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穆华
高考化学易错点大汇总王丑
数学问题解决的程序化初探杨可超,童嘉森
突破高考中圆锥曲线压轴题锦囊炒计王迎春
双管齐下求空间角张景权
高考数列最新解读与预测高中数理化 马玉忠,李平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点领悟张贵琴,程焕昌
例说函数问题中的"转化"赵绍霞
高考数学"审题"攻防策略徐昌富,何拓程
概率概念理解的困惑杨松柏
解读《2010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物理)》潘天俊,杨桦,孟卫东
例说洛伦兹力极值问题的破解策略冯云周
扫清"电磁振荡"的疑障郭敬涛
弹簧双振子问题初探王其建
近似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郝常磊
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纠错笔记姜启时HtTp://
2010年高考物理考前测试题
聚焦未来10大太空推进技术贾方征
2010年高考数学考前测试题
化学反应速率易错点全解陈万松
四图昭彰八面受敌(下)——图示法之二维图象朱希明,郑子亮
点击有机合成试题中的几种常用方法王春
全面理解学以致用——例析生产、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廖旭杲
图表结合型计算题分类解析孙红芹
等差数列的中项与中值田灵珍
an+1=pan+q型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求解探究高中数理化 王建民
排列组合常见题型解法例析李长旭
认清符号表示突破语言转换——考纲"数学思维方法"解读之三李彭龄,董武
一道数列压轴题解法分析宋春梅
一生做好一件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特征分析与研究策略展示刘继华
强化6种意识突破二项式尚艳丰
排列组合、概率与相关知识交汇韩利瑛
一题多解激活心智任玉静
解排列组合技巧浅析徐百溪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数学思想郝敏
二项式问题巧解透析郝桂欣
转化思想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谭强
数形结合的思维调控刘宗荣
概率易混点剖析陈静
品读"电阻定律"潘建霞
用数学书写的人生格言高中数理化 潘建霞
关于电阻的3点探究刘风华
"示波器"的功用及其高考真题点击都爽
有一种美丽叫认真
测量电阻的2大基本方法夏玲芳
探究相互关系理解定律深意史翠红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误差分析李红红
测定电源"E、r"的3种经典方法何兆先
把握本质分清关系巧妙运用张小平,高波
恒定电流易错问题大会诊张凤海
求函数极限6策略吴自朴
点击递推数列通项有求法杨立学
求圆方程的若干技巧徐静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多解问题例析高中数理化 桑建冬
原子物理知识整合与典型例题冯占余
关于《原子核的衰变》的典型问题沈惠清
分类应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问题凡利全
平面镜知识精点扫描翁菊华
基本原理
本课程的前三分之一致力于学生需要知道如何理解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包括化学键、分子间的作用力、平衡和溶解度等。虽然普通化学基础内容在原则上与背景材料相关,但整合原理及强调应用的案例材料却大受限制。为此,学生们需要补充药物化学教材,而教师需要为课程撰写相应的问题集,以应用型方式综合各种概念,加强这些化学知识基本原理的运用。整个教学过程,以缩合反应为同学们介绍化学反应时极性的应用(例如肽的合成、信号转导途径的磷酸化等)。这一阶段的课程也可用来介绍下面课程中主要大分子的结构元素。重点放在磷脂,这是分子进入细胞必须穿透的主要障碍。学生在了解维持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分子间力和脂化学的同时,再次回到缩合反应。有关氨基酸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教学可以有效地用于演示酸碱平衡最基本和最复杂的方面。结果让学生对各种氨基酸的结构有一程度的了解,知道侧链化学性质如何影响相关分子间力,使蛋白维持在一起。此外,核酸的结构也在这一阶段的课程中引入相似的介绍。
炎症药物法
炎症的医疗方法是体现基本化学问题如熵、自由能、化学动力学和溶解度的一种理想模式。炎症中环氧合酶(COX)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酶动力学图解,以便学生体会到分子间力对熵、自由能、平衡和酶活性的影响。对COX同工酶COX-1和COX-2活性部位结构差异的仔细评估以及有选择性地抑制COX-2的药物设计方法进行讨论,阐明结构上的差异最终影响平衡和动力学常数。与采用的螺旋式教学方法一致,通过评估螺旋藻在环氧合酶的活性位点的聚积,以及与西乐葆、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COX抑制作用的比较,让学生对可逆和不可逆的酶抑制作用加以区别和理解。在解释蛋白质作为细胞受体的重要性时,对参与炎症的各种细胞受体进行讨论,尤其是定性和定量地重点讨论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期间,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描述药物与受体和底物与酶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之间的相似性。重点放在如何对药效学作用定量和配体结合对蛋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配体与诸如莫昔芬和己烯雌酚等雌激素配体的相对亲和性,讲解关于配体和底物结构特性对受体作用解离常数的影响,包括剂量-反应曲线解离常数、EC50值和最大生物效应。尽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传统的普通化学课程没有涉及。
神经科学连接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